北方的榆树: 鲁迅与“靠天吃饭”碑
鲁迅与“靠天吃饭”碑
1935年7 月1 日,鲁迅先生所写题为《“靠天吃饭”》的杂文,以姜珂的笔
名,发表于当月20日《太白》半月刊,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该文开门见
山地指出:“靠天吃饭说‘,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清朝中叶就有《靠天吃饭图》
的碑。”这里所指,即济南大明湖铁公祠内当年的“靠天吃饭”碑。该碑已丢失,
但其拓片在济南尚可找到。我想,鲁迅先生很可能是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工作时,
在北京图书馆见过此拓片,一直留有印象。他一并见到的还有济南孝堂山等拓片。
鲁迅所讲(靠天吃饭图)碑,是清嘉庆18年(公元1813年),由济南著名工
匠魏祥,根据从山西五台山带回的一张拓片,加上自己写的《靠天论》而刻成。
碑的上半部,为一巨大的阴刻“天”字,在天字的最末一笔当中,刻有伏在字划
上的一老者,捧一饭碗。碑的下半部,即魏祥所撰160 余字的论文,内中讲了刻
碑缘由,以及他对“靠天吃饭”的看法。他认为“三教之广,四民之众”,谁也
不能不吃饭。有人讲:“天亦不可靠”。他说:“非天难靠,人自难靠故也”,
颇有点靠天更靠人的意思。这想法,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这也许与魏祥的人
生道路不无关系吧!
魏祥,字致和,祖籍山东章丘,后迁历城,家贫,没上学,从年轻时学建筑。
乾隆庚戌年(公元 1790 年)东巡,盐运司令魏祥屡建行宫。他后受命于直隶总
督,曾于一夜之间在天津架起彩楼。嘉庆 14 年,魏祥应聘去山西五台建行宫。
此行之中,他发现并带回“靠天吃饭”碑拓片,又于嘉庆18年自刻“靠天吃饭”
碑。魏祥自幼聪慧好学,长大学有超群技艺,成一代名匠。他曾在曲阜的孔庙、
孔林、孔府和泰安岱庙主持维修和增修工程。济南的府、县学宫、魁星楼、文昌
阁、城隍庙及贡院号舍和齐河大桥等当时的重大工程,也都由他主持和领导施工。
道光年间《济南府志》、《历城县志》,都为魏祥立传。自古有“济南名士多”
之称,我想,魏祥也应名列其中吧!
还应加以指出者,就《鲁迅全集》讲,不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还是
1980年出版,《“靠天吃饭”》一文的注释,引用魏祥的《靠天论》,都将“余
襄工五台”,错为“余曩虹五台”。这也许与北京的“靠天吃饭”碑拓片不清有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