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十年: 第20节:艰难发展:2001~2002(4)
而马云醉心的,也不过是一种"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所谓英雄气势。即便后来,"十八罗汉"之间的合作出现了问题--很正常的误解和矛盾,解决方式也不过是马云把大家召集起来,一切都"摊在桌面上",整整一晚,都是宣泄、哭泣、辩解,直至和解。 一起创业多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误解和矛盾呢?这种误解和矛盾,为什么没能让位于当时对阿里巴巴来说更为迫切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呢?没人细想。实际上,这些误解和矛盾才是最可怕的问题。"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伙",一度是中国民企创业时期走不出的怪圈。而在国外,亦有研究表明,约有50%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头5年顺利合作乃至存活下去。很简单,一起创业时,大家出于一种创业激情,为了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目标,可以忽略一切,但如果没有一种真实的目标、使命与价值观作为"润滑剂",这种激情、这种目标感将很快消逝。 之前,蔡崇信也曾努力建造起一种规范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比如,阿里巴巴许多合同都是英文的,最早就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不过,蔡崇信的缺陷也不能忽视,由于其较强的风险投资背景,所以,他的出发点更多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注重权益、注重风险。可惜的是,即便是蔡所为之努力的这些,后来因为他去了香港,也没能很好地持续下去。 回过味儿来的马云,曾这样对关明生说道,"关,你知不知道,在阿里巴巴跟这么多聪明、有热情、充满创新精神的人一起工作,就好像是两百个人在踢足球。足球场上足球飞到那边去了,整批人都冲过去。结果还没到那个地方,球又被踢到另外一个地方了,大家再一起冲过去,结果来回两个小时,足球都没摸到,出了一身臭汗。" --这确实是当时阿里巴巴的真实写照。 关明生回答,"所以我说不行,我们必须在我们的价值观上面找出一些东西来支持这个。很自然的就有系统出来。" 于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作为阿里巴巴的理念被确立下来,多年未改。意识到了,就去坚持,这不能不说是马云最大的优点之一。几年后,马云在谈及蔡崇信、关明生等人的加盟时,还是表示,"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 在价值观的确立上,马云等人也想了很多点子。当时,阿里巴巴确立的九条价值观,被形象地称为"独孤九剑"。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确立后的执行。 一个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过的人,4年后曾在网上写过一篇匿名文章,并对关明生至为推崇:"在原COO关明生在任期间,这个从美国通用公司出来的可敬的老人极力推崇价值观,公司里的每个人不仅要对九大价值观倒背如流,而且也要在工作当中身体力行,并作为KPI考核中的重要部分,哪怕你工作业绩再好,但无法认同公司的价值观,那对不起,请立马走人!那时的阿里巴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公司上下充盈着一种团结祥和、奋发向上的气氛,并深深影响着后来进来的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