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名人传记 -> 陶渊明传 -> 学仕第二 -> 正文阅读

[名人传记]陶渊明传  学仕第二 [第2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陶渊明传: 学仕第二


  写完了陶渊明的家世渊源,接着就该写陶渊明本人的故事了。在《前言》中我说过,陶渊明的名和字后世都不能确定,他的享年现在学术界也有很大的争论。我要写陶渊明,必须将这些先做一个交待,然后才能记述他的生平事迹。

  陶渊明,字元亮,刘裕篡晋建宋后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所谓“私谥”,也就是说不是皇帝封的,是死后他的朋友们送的。他死于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既有陶渊明自己写的《自祭文》作内证,又有颜延之的诔文作旁证,是非常明确的。但他的生年有七八种说法。我取“七十六岁说”,也就是说,他生于公元352年,即晋穆帝永和八年。

  陶渊明的出生地,是江州寻阳郡寻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后来寻阳县又并入柴桑县,所以说陶渊明是柴桑人,也不算错。

                      2
  陶渊明虽然有一个军功盖世位至极品的曾祖父,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早已衰落。陶渊明在《赠长沙公》的序言里就说:“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看来他家和继承了陶侃爵位、比较显赫富裕的同族人,早已没有了往来,在大街上碰见了根本不认识。陶渊明的父亲在他八岁时就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生活颇为艰难。如果按照土改时的标准给他家划成分,大概会划到富农,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田地,但只能在没有灾荒的年月自给自足,没有富余的田地出租给别人,自己一家人需要在田间耕作,农忙的时候还要请“门生”来帮忙。“门生”是以前陶家在寻阳落户时带来的“佃客”,本来耕种陶家的田地,要向陶家交地租,后来从陶家赎免了身份,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交租了,但农忙时还有义务帮陶家干活,孩子小的时候也要到陶家当童仆,这样的人家就叫作“门生”。从“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的诗句来看,陶渊明从小就在田地里干农活,他是放下了田间的农具之后才去游学求官的。他后来能够下决心抛弃仕途归隐田园,跟他青少年时代就是泥腿子,有很大关系。

  但陶渊明当然不是专在田里干活,除了耕作他还要读书。当年庾亮来到江州后,就提倡儒家经学,而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正是被他挑去当了办学的儒官。陶渊明和他的曾祖父陶侃、外祖父孟嘉,从小都是孤儿。在陶渊明八岁那年父亲去世的时候,外祖父孟嘉还在。他看到小外孙又像自己当年那样成为孤儿,非常痛惜。而陶渊明正好又到了发蒙的年龄,孟嘉就送了他一整套儒家经书,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陶渊明十二三岁的时候,五十一岁的孟嘉去世了,留给陶渊明的遗物,就是那几部经书。陶渊明每到闲暇的时候,就拿起来攻读。“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从小就不爱扎堆,老是一个人闷闷地看书。“弱龄寄世外,委怀在琴书。”谁说陶渊明不通音律?其实他弹得一手好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他学习还很刻苦,有时连吃饭都忘了。

  陶渊明受到外祖父孟嘉的影响,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儒家经学功底,他在诗文中也非常推崇儒家。陶渊明博采众家之长,但主要继承的是儒家思想,后文我再详细说明。


  可你要是把陶渊明想象成一个文弱书生,那又错了。他毕竟是陶侃的后代,陶侃可不是靠读书当上大司马的。陶渊明每天闻鸡起舞,从小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剑术尤佳。“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青年时的陶渊明身体很强壮,性情也很刚烈,腰佩宝剑曾经出门远游。

  他非常佩服刺秦王的荆轲,晚年曾写了一首诗赞颂。“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这位“士为知己者死”的荆轲,是何等慷慨地从容就义呀。他骑的马在黄沙飞扬的道路上长嘶,头发差一点就把帽子冲起来,鼻子里吐出的粗气把帽子上的红缨吹得像一团火苗。“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真是义无返顾,快马加鞭。可最后呢?“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地图展开匕首露出来的时候,秦王还楞了一下,但可惜荆轲的剑术还是次了点,所以没有成功。陶渊明敢说荆轲的剑术不精,正是因为他年轻时练得一身好剑法。
                      3
  陶家所在的村庄是上京里,他家的房舍庭院取名为“园田居”。公元371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的春天,已到弱冠之年的陶渊明,正领着几个门生撅着屁股在田里插秧。

  已经快到中午了,一位老农对他说:“少东家,日头恁毒了,该回家吃晌午饭了。”
  陶渊明直起身子,捶了捶腰,抬头看了看正当顶的太阳,金灿灿地刺眼。刚才从下巴颏上往田里滴的汗水,现在顺着脖子流到了衣领里。
  陶渊明拿衣领擦着汗说:“那就回吧,吃完饭歇个午觉,太阳一偏西我就去叫你们。这两天要赶紧把秧苗都插到田里去,错过了节气就坏了。”
  “知道知道。”门生们说完都散了,陶渊明也往家走。
  一进家门发现叔父陶夔来了,肯定又要拿他磨牙,陶渊明站在门槛上不想进去。
  陶渊明的父亲死后,陶夔一直接济着兄长撇下来的孤儿寡母,时不时来一趟,送点柴米油盐,捎带也数落陶渊明几句。
  “回来了?快进屋吧,你叔叔来了。”母亲孟氏招呼陶渊明。
  “叔。”陶渊明吭了一声。
  “你回来了,告诉你一件大事,又换天子了。”陶夔一开口先谈国家大事。
  “啊……”从陶渊明十来岁记事的时候算起,不到十年换了三四个皇帝,看来皇帝是不经活。
  “不过这次皇帝不是老天爷召去的,是被大司马(指桓温)给废了,新立了会稽王为皇帝。”
  “为什么废呀?”
  陶夔看了看嫂子,不好意思地说:“说皇帝不能生孩子,田美人和孟美人生下来的三个男孩,是跟一个叫向龙的殿前侍卫生的,京城里有这样的童谣:‘凤凰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定当成龙子。’”
  “真有这回事?”孟氏皱了皱眉头。
  “谁知道?不管这些国家大事了,反正咱家现在也没人在朝为官,只要不打仗,谁当皇帝也不关咱家的事。倒是渊明的前途,得合计合计了。”陶夔接着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陶渊明身上,“渊明这孩子已经行了冠礼,不小了,该成家立业了。”
  “是啊,该娶媳妇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妹妹去年嫁到程家,算是找对了人,日子过得蛮不错的。”母亲点头道。
  陶渊明脸红了。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去年已经嫁到武昌郡去了,家里只剩下他老大不小的。
  “娶媳妇倒是小事,我就能张罗着给办了。可咱们陶家从我爷爷开始,连着几代的男人个个都为官作宰,没有老死田园的。渊明就愿意一辈子跟土坷拉打交道?”
  陶夔现在就像当年的孟嘉一样,是桓温的参军,生活还算宽裕,总希望能帮陶渊明找一条做官的门路,算是对得起死去的哥哥。
  “嫂子,你应该让渊明出去闯荡闯荡,找条门路,不能老在家呆着。”
  “在家呆着不是挺好?田里有活就干活,没活就读点书。”陶渊明瓮声瓮气地说。

  “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做官?你不做官读书有个屁用?你现在应该出去求学,边求学边结交一些世族名流,找点仕宦的门路。男子汉大丈夫,一点出息都没有,那怎么行?”陶夔训得渊明一声不吭。
  “叔叔说的是,儿啊,要不你就出去闯荡闯荡吧。你外公在世的时候,也嘱咐我将来要让你出去游学求官,不能把你的前程耽误了。”
  “怎么样?我给你一笔钱,够你出门在外花个一年两年的,你到京城去见见世面吧?长点见识,也找点门路。”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渊明半天才吭出一句。

  “哎呀,你别牵挂家里,你娘我会照顾的。”陶夔更来气了,“你不谋个一官半职,将来怎么赡养你老娘?还要娶妻生子,就靠那几亩薄田养活一家老小?这些年是没打仗了,但赶上个水灾旱灾还吃不饱,要是哪一天打起仗来呢?”陶夔放低了声音,“王敦苏峻当年的事,说不定又要来了……一旦开了仗,田里就是出再多的粮食,也落不到庄户人口里……到时候没有个一官半职,吃不上皇粮拿不到俸禄,全家就只有一块饿死。”

  陶渊明不做声了,母亲又说:“你就去吧,插完秧田里就没什么农活了,等秋天收
割的时候,请几个门生就行了,我有事还可以去找你叔叔,你就放心走吧。”
  沉吟了半晌,陶渊明看出叔叔在他还没回来的时候,早就跟母亲商量好了,不答应
也不行了,就说:“好吧,等过两天把秧都插到田里去了,我就上路。”


                     4
  上文提到了桓温废立皇帝,陶夔说又要发生王敦苏峻当年的事情,也是指桓温。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在世的时候,东晋国内连年内乱,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等到桓温做了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的时候,东晋国内比较平静,他就有了北伐中原的雄心壮志。但北伐之前他要先消灭割据巴蜀的成汉政权。

  西晋末年,各地割据势力互相攻战自顾不暇,李雄趁机在巴山蜀水建立大成国,比较安定地过了三十多年。李雄一死,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帝位互相争杀,国势一落千丈。接着又出了李期、李寿两个暴君,杀人如麻,大兴土木。李势即位后也是杀戮忠臣,贪财好色,再加上饥荒连年,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但李势自恃蜀道艰险,不修战备。桓温正是瞅准了这个好时机,计划孤军深入,荡平巴蜀。

  公元346年(晋穆帝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率大军一万余人从江陵出发,沿着七百里的三峡,逆流而上。进军战船的船钉,还是用陶侃当年有意积贮下来的竹头做的。

  自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朝廷听到桓温出师的消息,忧心忡忡。只有丹阳尹刘惔认为桓温一定能成功,他说,桓温以前赌博的时候,没有看准之前绝不会下注,现在敢下注就一定是有把握,只怕他平定巴蜀以后,就要飞扬跋扈,转而压制朝廷了。

  果然,桓温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直抵成汉的都城成都。在成都郊外三战三胜,成汉的军队都溃散逃跑了。李势只好亲自出马,但也抵挡不住,经过一场恶战,晋军占领成都,成汉灭亡。桓温派兵将李势及其宗室十余人送到建康,自己在成都住了一个月,然后凯旋江陵。

  当时想北伐中原的不只桓温一人,上一章提到的那个皇帝的外公禇裒,就于公元349年(永和五年)率领三万人马,讨伐北方的前燕(鲜卑族)。但他也是个空会清谈的名士,经过代陂一战损失了三千人马,就吓得望风而逃,仓皇逃回建康。当时黄河以北有二十万西晋遗民,听到北伐的消息纷纷渡河来投奔,可一过河就傻了眼,禇裒的军队早已逃回江南了。这些遗民忍饥挨饿,四处流亡,在随后的几年被杀戮掳掠殆尽。禇裒听到这个消息,羞惭忧愤而死。

  公元352年(永和八年,也就是陶渊明出生的那一年)又出了一个殷浩,也搞了一次北伐。他也是不懂军事只会权谋,想通过收买敌军将领轻易取胜,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很快就惨败而归。东晋的军队落到这些名士手里,再多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公元354年(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目标是前秦(氐族)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带了步兵骑兵共四万人,浩浩荡荡从江陵出发,打下武关(今陕西商州),逼近长安。前秦皇帝苻健派五万人马迎敌,被晋军杀得片甲不留。随后又有三万精兵赶来,和晋军在灞上对峙。

  本来桓温可以一鼓作气拿下长安,但他是个赌徒,总想以最小的赌注获得最大的赢利,幻想兵临城下就会使敌人望而生畏,以致引起内乱而投降,所以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

  他原以为正是麦收季节可以坐收粮食,谁知秦军早已坚壁清野,使晋军军粮匮乏。大家饿着肚子埋怨桓温迟迟不进攻长安,士气消沉。秦军趁机反攻,展开一场血战,杀死晋军一万多人。桓温只好带了关中三千多户居民撤退,第一次北伐就这样流产了。

  公元356年(永和十二年)七月,桓温被朝廷任命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州、冀州诸军事,再次从江陵率军北上,征讨归附前秦的羌族人姚襄,目标是收复故都洛阳。

  大军到了洛阳南面的伊水之滨,同姚襄一决雌雄。桓温披上盔甲,亲自指挥晋军强渡伊水,姚襄不敌,带余部几千骑兵逃出洛阳跑到了杏城(今陕西洛川),结果被前秦军队杀死。

  桓温赶走姚襄,进了洛阳故都,立即修复皇家的陵园。他留下颖川太守毛穆之守卫洛阳,自己却率大军返回荆州,第二次北伐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他为什么回得这样急呢?原来他要雄据荆州,图谋建康。

  北伐尚未成功,他却渐渐萌生了谋反之心。有一天他在军营中彻夜难眠,对亲信僚属说:“大丈夫难道就这样寂寞一生吗?以后我在九泉之下见到景帝文帝,他们一定会笑话我是傻瓜。”文帝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景帝是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都是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懿的儿子。僚属们都吓了一跳,不敢做声。他又从床上坐起来说道:“纵然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吗?”流芳百世是指北伐,遗臭万年自然是指篡权夺位了。

  早年有人拿他同王敦相比,他很不高兴,可这次回到荆州后路过王敦的坟墓,他居然呆望着墓碑感叹道:“可人!可人!”

  但桓温为什么又迟迟没有谋反呢?还是他的赌徒性格决定的,他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是绝不会轻易掷出骰子的。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晋穆帝司马眈病死,晋成帝的长子司马丕即位,就是晋哀帝。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365年(兴宁元年),晋哀帝服食丹药中毒而死,他的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奕即位,他就是后来被桓温废掉的晋废帝,又称海西公。

  公元369年(太和四年)四月,桓温看到北方的前燕政局不稳,觉得北伐的时机到了,带领步兵骑兵五万,从姑孰誓师出发。这是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大军从兖州北上,坐船通过人工开挖的河道(后世称为“桓河”,已湮没)前进,驶入黄河。由于水路迂回曲折,运粮难于登天,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大军登陆后直抵枋头,威胁前燕的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前燕去向前秦讨救兵,前秦担心唇亡齿寒,派两万人马前来援助。

  这时晋军后面的粮道已经被前燕截断,前面的军队又屡中埋伏,吃了好几次亏。等前秦的援军一到,仅有的军粮已经吃完,桓温只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渡过黄河后将战船烧毁,辎重和铠甲都丢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从陆路向南撤退。

  夜以继日地跑了好几天,晋军人困马乏,以为没有追兵了,行军松松垮垮。结果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被燕军前后夹攻,被杀三万多人。余众继续南逃,又遇上前秦援军横腰拦击,又死了一万多。桓温一口气逃回山阳(今江苏淮安),心才算放到了肚子里,残兵败将已所剩无几,第三次北伐以惨败告终。

  桓温这一败丢尽了脸面,也断绝了北伐的念头。怎样才能挽回面子呢?重新北伐肯定是不行了,他就打起了皇帝的主意,想在朝廷干点异乎寻常的事情。他派人在建康散布谣言,说当今皇上阳痿,不能生孩子,已经有的三个孩子都是嫔妃们跟身边的侍卫生的。

  公元371年(咸安元年),桓温带兵到建康废掉了司马奕,改立当时的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就是简文帝。这个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司马睿死的时候只有两岁。东晋已经传了七个皇帝,历经五十年,没想到又传回到开国皇帝的儿子,桓温真是跟历史开了个玩笑。

  司马奕先被废为东海王,再被废为海西公,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吊到御道边的杨树上用马缰勒死。桓温一不做二不休,又以谋反的罪名将武陵王司马晞、新蔡王司马晃废为庶民,还杀掉了庾亮和殷浩两个家族几百口人,彻底扫除了这两家的势力。海西公司马奕为了活命,让百姓在他家门口的道路和场院上种上麦子,表示自己要和外界完全断绝往来。他整天和妻妾们醉酒嬉闹,做出意志消沉安于屈辱生活的样子。为了迎合不会生育的谣言,即使生了子女也让他们活活饿死冻死。这样总算让桓温比较满意,保住了脑袋。

  桓温就靠废立皇帝、诛除异己来重新树立威望,消息传到长安,前秦皇帝苻坚笑疼了肚子,他说:“俗话说在老婆那里受了气,却到老子头上去发泄,桓温就是这样的人。”

  简文帝司马昱没当皇帝前好好地活到了五十二岁,当了皇帝才九个月就病死了。公元372年(咸安二年)七月,他十岁的大儿子司马昌明(又称司马曜)即位,就是孝武帝,小儿子司马道子被封为琅琊王。

  孝武帝登基不到一年,六十二岁的桓温得了重病,在公元373年(宁康元年)七月死了。他是东晋王朝不可多得的军事统帅,又是一个优柔寡断、胆识不足的赌徒,终究无法完成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大任。他虽然一直怀有不臣之心,帝位也早已是囊中之物,但又害怕篡逆后坐不稳江山,反而会身败名裂,直到病死也并未篡逆。这个人一生都是矛盾。

  他死的那一年,陶渊明结束了三年的游学求仕生活,回到了家中。


                      5

  陶夔听说渊明回来,又赶来看他。

  他比三年前出门时长高了许多,也黑瘦了许多。脸上略有疲惫之色,眼窝陷下去不少,但眼睛比三年前清亮多了,眉宇间透出轩昂之气,看来他出门在外三年,是长了不少见识。

  但一见到陶夔,陶渊明就低头闭眼,不敢和叔父对视,只怕并未找到做官的门路。

  “回来了?”
  “嗯……”
  “怎么样?见了世面吧?”
  “嗯……是。”
  “找着门路没有,我让你到京城去投奔的人家,对你怎么样?”
  “嗯……还行吧。”陶渊明只是含糊地答应着。
  “你都去了哪些地方?”
  “也没去多少地方,在钱塘会稽一带转了转。”
  “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陶夔又问道。
  “嗯……”陶渊明低下头,不做声了。

  这孩子出去三年,反而比在家时话更少了,待人接物一点都没有历练出来,实在不是做官的料,看来是祖坟上没有长这一棵蒿子。

  陶夔暗暗叹了一口气,又和孟氏寒暄了一番,起身告辞。孟氏要留他吃饭,他也没答应。

                      6

  陶渊明实在不知道该对叔父说什么。这三年的确经历了许多事情,但都不好对叔父讲。

  一到京城陶渊明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明白在京城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该在田里干活的乡巴佬。他的江州口音很重,想学京城人说的“普通话”又学不像,所以一开口总是吞吞吐吐含含糊糊的,别人更瞧不起他了。

  陶渊明没有想到,京城人的门第观念竟然那么严重。刚到建康的时候,别人问起他的来历,他总忘不了说自己是长沙公陶侃的曾孙,原以为别人会另眼相看,没想到人家给了他更多的白眼。陶侃的出身很低贱,祖籍是现在湖南西部的溪族人。湘西直到现代还是出土匪的地方,东晋时就更加荒僻了。陶侃虽然官至极品,但那些名门世族依然瞧不起他,温峤就老在背后骂他是“溪狗”。陶渊明后来才想到,当他报出曾祖父的名号时,听到的世族子弟也在心里这样骂他呢。

  陶渊明到了京城,确实开了不少眼界,他见到了那些贵族子弟、富豪人家如何骄奢淫逸。只要是名门望族,年纪轻轻就可以做大官,做了官也不管什么事,整日在一起清谈老庄玄学。说是清谈,其实一点也不“清”,都是大摆宴席纵酒豪饮,天天放浪形骸,醉生梦死。

  当时流行的风气是,几位名士聚到了一起,就把大门一关,脱光衣服,披头散发,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酒杯,高谈阔论,滥食狂饮。去晚了的人见大门紧闭,就从狗洞往里钻。在这样的宴会上老子儿子都可以直呼其名,根本不讲什么父子君臣之礼,还可以赤身裸体地和侍婢歌妓调笑,荒淫无耻,不堪言表。自幼熟读儒家经书的陶渊明,在这些人中间如何能找到知己呢?

  陶渊明刚到京城的时候,正好赶上庾亮的侄子庾柔和庾倩被桓温诬陷谋反,满门抄斩。去法场的道路上挤满了围观者,陶渊明也在看热闹的人群之中。他看到两家老老少少几百口人向刑场走去,有的妇女怀里还抱着婴儿。这么小的婴儿有什么罪?竟然也要被处死。一根根绳索把这些人的手反绑着连结在一起,有一里路长,由士兵在两边督促着向法场走去。有的人嚎啕大哭,有的人低声饮泣,更多的人面无表情,迷茫地往前走。

  听人说海西公的三个儿子,因为是野种,都被吊到皇宫外御道旁的扬树上,用马鞭勒死了。陶渊明也去看了看,三个皇子的尸体仍然吊在树枝上迎风飘动,散发出阵阵恶心的臭味。又听说新皇帝登基时,桓温居然将他的士兵带入宫内,在皇宫里擂起战鼓、吹响号角。陶渊明有一次还遇上桓温的车队经过,远远地就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如雷霆一般,开道的马队用长鞭抽打道路两旁的行人,行人们都吓得四散奔逃。

  陶渊明心中暗想:这个桓大司马好凶啊!又想到外公做他的部下居然做了半辈子,一定受够了气,难怪五十一岁就去世了。他开始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险恶。

  才来了几个月,陶渊明就对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厌恶不已,也深深感到城里人都瞧不起他这个江州来的乡巴佬,于是离开了建康。

                       7

  陶渊明的诗作中,有几首提到了这次游学求仕的经历。《饮酒》第十首写道:“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东海隅指现在的苏北沿海一带。陶渊明就是在现在的江浙一带,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陶渊明的作品,无论诗歌还是辞赋记传,都是发乎性情有所寄托的,不会空穴来风向壁虚构。但《闲情赋》的序言里却打出个幌子,说是仿效张衡的《定情赋》和蔡邕的《静情赋》而作,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人说这篇赋是为了悼念他三十岁时死去的妻子而作,更是不通人情。对死去的妻子的缅怀,应该是在她的品德和性情方面,而不可能把笔墨都用在容貌和仪态上;应该悼念夫妻二人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相濡以沫的感情,那一定是沉郁顿挫的,不可能写得香艳露骨。《闲情赋》实际上是他这次回家后为了寄托对初恋情人的思念而作。

  “夫何环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是那么奇丽飘逸啊,是那么美艳倾城;有拔俗超群的秀色,也有品德高洁的传闻……这就是我陶渊明的初恋情人。“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叮当作响的玉佩,也不比她更纯洁,幽香满谷的兰草,也不比她更芳芬;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俗世,将高雅的志趣寄托于浮云……你就是我陶渊明苦苦思念却搞不到手的女人。

  陶渊明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初次见到她的情景……“褰朱帷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馀好,攘皓袖只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撩起红色的帷幕端坐在闺房,弹奏着琴瑟暗自欢欣,尖尖的手指撩拨起美妙的乐曲,雪白的手腕抚弄出缤纷的琴声,善睐的明眸只在一瞬间对我秋波暗送,无限的爱意都隐藏在谈笑之间……

  陶渊明也写出了自己堕入爱河之后的苦恋心曲。“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这清幽的琴音使我怦然心动,我真想和她触膝交谈。想自己前去与她山盟海誓,又怕违背礼制受到责谴。想等待凤鸟为媒传书递简,又怕别人赶到我的前面。心意惶惶不得安宁,三魂六魄一会儿就往她的闺房去了九遍……原来五柳先生恋起爱来也傻得可怜!

  回家之后这段恋情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但他依然遐想着“软玉温香抱满怀”,做着春秋大梦……“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馀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我愿在她的衣襟上成为衣领,承受那雪白肌肤散发出的芬芳,但悲伤的是晚上要和她分离,以致怨恨清冷的秋夜太长。我愿在她的裙裳上成为衣带,束缚住窈窕纤细的腰身,可叹的是天气时冷时热,特别担心她会弃旧着新……陶渊明是个性情中人,对女人也是特别温存体恤特别乖巧。

  然后从头到脚数落一遍……“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不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从洗发膏、眉笔一直愿意做到凉席、趿拉板,只要他的情人用得着就行,陶渊明不仅是在主张男女平等,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古代的女权主义者。

  后面讲到了日常生活。“愿在昼而为影”,“愿在夜而为烛”,“愿在竹而为扇”,“愿在木而为桐”,我就不一一诠释了。赋的下半部分是讲爱情破灭之后的痛苦,这种痛苦一生一世都伴随陶渊明。

  “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这份徒劳的恋情向谁倾诉?我只能独自徘徊在树林中。“敛轻裾而复路,瞻夕阳而流叹。”从林中出来整理一下衣衫,眺望夕阳不免仰天长叹。“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穿戴了起来等候天亮,繁霜在台阶上闪烁着白光……原来陶渊明患了失眠症,从黄昏到翌日清晨都在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坐等天明。他都在想些什么呢?“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娟想以空寻。”如果有朝一日再与她萍水相逢,心中一定会交织着惊喜和恐惧,但现在只能寂寞而归一无所获,独自忧郁地在空虚中找寻……

  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就看出了这篇赋的香艳和性感,评价陶渊明的作品时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以道学先生的眼光去看它,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要是从真情真性出发,正如苏东坡所说,《闲情赋》就像《诗经》中的《国风》那样,是“好色而不淫”的爱情佳作。

                       8

  陶渊明的这位初恋情人,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在《闲情赋》里,能发现什么?

  “期有德于传闻”,那么,她一定是一位大家闺秀了,她的家族也一定有很高的地位,起码是个殷实富足的大户人家。她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陶渊明很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上与她相遇,她是被父亲叫出来为客人们演奏的,就像赋中记述的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陶渊明被她的琴声打动,也对她的美貌一见钟情,她也在众多宾客中发现了一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的小伙子,一边同众多的宾客谈笑风声,一边在顾盼转侧时对他暗送秋波。他想和她触膝谈心,同她山盟海誓,但又不敢违背礼制偷偷约会;他想向她的父亲求婚,又担心门第悬殊遭到拒绝,不去求婚又怕别人抢到了自己的前面……经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他意识到这段恋情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过分执著只能害人害己。他发现只有离开此地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他走了,结束了游学求仕萍踪浪迹的生活,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园田居,但仍然摆脱不了对她的思念,想再去找她又觉得荒唐,只好把一腔情愫寄托在这篇赋文里……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陶渊明的青年时代,也发生在江浙一带。梁山泊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也是在游学中相识相知相爱的。在宋朝人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梁山泊,字处仁,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八年……按照他这个记载,陶渊明与梁山伯居然是同一年出生。他这个庙记当然查无实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也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这个传说故事毕竟在客观上反映出:在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游学之风非常盛行,而游学中产生的爱情故事也是很多的。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名人传记 最新文章
中外作家辞典
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中国历代大儒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巨人百传丛书
管子传
老子传
撒切尔夫人传
隆美尔传
罗荣桓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2 12:06:12  更:2021-07-02 14:40:1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