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名人传记 -> 陶渊明传 -> 止酒第十六 -> 正文阅读 |
[名人传记]陶渊明传 止酒第十六 [第1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陶渊明传: 止酒第十六
1 晋军能够攻克长安,王镇恶和沈田子功劳最大。刘裕担心这两员骁勇彪悍的大将像当年的刘毅和诸葛长民那样,虽然帮助自己成就了大事,日后却成为心腹之患。这两人有勇无谋,平日里互相嫉恨,势同水火,刘裕在班师东归的时候,故意把两人都留在长安,临走前还悄悄授意沈田子,如果王镇恶图谋不轨就将他除去。 刘裕撤离长安后,雄据在关中北部的夏王赫连勃勃欣喜异常,要坐收渔翁之利,立即进军长安,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吏民纷纷投降。沈田子存心要把困难交给王镇恶,领兵不战而退。王镇恶听到回报后怒不可遏,把沈田子痛骂了一顿。沈田子又气又急,下决心要杀害王镇恶。他先造出一个惊人的谣言,说王镇恶准备杀尽南方将士割据关中造反,然后请王镇恶到傅弘之军营内讨论对敌大计。他提出大家摒绝随从单独会谈,但让自己的亲信事先埋伏好。等王镇恶来到后刚刚坐定,沈田子事先埋伏的亲信们突然冲出来,乱刀将王镇恶砍死。事后,沈田子对众宣称是奉了刘裕的密令杀了图谋不轨的王镇恶,傅弘之不以为然,派人飞马回长安向刘义真报告。 十二岁的刘义真懂得什么?大主意全由他的长史王脩来拿。不一会沈田子带几十个亲兵前来禀报,王脩让他单独进见。沈田子不知道傅弘之已经打了小报告,就单独进来,禀报王镇恶如何如何要谋反,已经被他镇压。王脩喝令左右将他捆绑起来,谴责他专横不法,擅杀大将,宣布就地正法,把他推出去杀了。一场内乱平息下来,刘裕达到了借刀杀人的目的。傅弘之随即率领晋军,奋勇作战,打退了夏军。赫连勃勃见一时拿不下长安,暂且偃旗息鼓,等待时机。 刘义真是个小孩子,做事只凭心情,他看到库房里有许多钱财布帛,就随意封赏,恨不得一天就挥霍光。王脩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制止他这么做。那些拿不到赏赐的人恨死了王脩,就在刘义真面前诬告王脩原本要伙同王镇恶谋反,所以把杀了王镇恶的沈田子给杀了。刘义真信以为真,竟下令杀害了忠心耿耿的王脩,从此以后他就可以任性胡为,长安也就没法安了。 2 公元418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正月,刘裕回到彭城。这年六月,他终于接受了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建立宋国,在篡位称帝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左长史王弘被任命为宋国的尚书左仆射,不久又改任都督江州及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 王弘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的曾孙,他父亲王珣在司马道子当政时也位居宰辅。他小时候清秀恬静像个女孩,跟谢混是好友,弱冠之年父亲就推荐他到司马道子手下任骠骑参军主簿。王珣喜欢聚敛钱财,放了许多高利贷,王弘却清心寡欲,看不惯父亲的这种行为。等到父亲一死,他就把家中所有的田契债卷一把火烧个精光,把家业田产全都交给弟弟们,自己只管吟风弄月,不为俗务所累。司马道子多次给他升官加级,他都坚辞不受。等到桓玄占领建康、把司马道子废为庶人逮捕流放的时候,满朝文武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王弘敢去送别,还攀上司马道子的囚车哭得涕泗滂沱,京城里的人都在暗地里为他竖大拇哥。 公元404年(晋安帝元兴三年),王弘进入刘裕的镇军将军府,任咨议参军。刚好这一年陶渊明也投奔到刘裕帐下,两人在京口相识共事。陶渊明年轻时到建康游学,就因为曾租陶侃出生庶族,而自己的家境也很贫寒,屡屡遭到世族子弟们的轻视嘲笑,所以他对那些游手好闲夸夸其谈的世族子弟,历来都是侧目而视白眼对之。王弘是王导的曾孙,王珣的长子,可谓世族子弟中的头面人物,陶渊明因此对他有偏见,不愿跟他交往。陶渊明那时已经年过半百,而王弘还是个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大男孩,尚未历练出来,见了人就脸红,从不主动跟人说话。所以平日里两人见了面只是客客气气地问候一声,从来没有交谈过。 作为王氏家族的继承人,王弘在刘裕手下加官晋级,当然不费什么劲。他跟随刘裕平定卢循,讨伐刘毅,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吴国内史。刘裕西征后秦,他又到军中任太尉长史,旋即转为左长史,逐渐成为刘裕的心腹。刘裕拿下洛阳后,就派他回建康去活动,示意朝中官员要求朝廷封刘裕为宋公加九锡,王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刘裕从长安返回彭城,马上任命他为彭城太守,一度还想让他接替刘穆之主管朝政,被他人劝止。宋国建立后,他被刘裕任命为宋国的尚书左仆射,不久又被派到江州当刺史,可谓扶摇直上,官运亨通。但王弘知道水满则溢的道理,一直谦恭退让,不让别人抓到自己的把柄。到江州后,他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和劳役,使饱经战乱的江州终于有了一点安宁温饱的景象。 慧远法师虽然死了,但王弘对于名声赫赫的庐山,还是很感兴趣,时常邀请庐山上的隐士到他的刺史府邸谈经论道,在闲谈中听闻了陶渊明的一些事迹,也了解到府里的治中庞遵是他的同乡好友。他想起这位陶渊明还是自己十五年前镇军将军府里的旧相识,就下了个帖子,派庞遵去请他到刺史府来。 3 这年夏天老天似乎被捅了个大窟窿,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陶渊明的心情老是抑郁苦闷。他喜欢风和日丽山明水秀,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踏青冶游,而碰到天愁地惨昏昏沉沉的雨天,只能一个人在家中闷坐,就胡思乱想起来。 大儿子陶俨和二儿子陶俟,已经拖家带口搬到寻阳县城居住,两个双胞胎儿子陶份陶佚,携带家眷住到了南村,小儿子陶佟一家同父母一起住在园田居。那几家有几个不到发蒙年龄的孙子孙女,寄养在园田居由翟夫人带着。屋子里老是有小孙子小孙女们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给陶渊明带来了不少欢乐,但也使他经常犯嘀咕:儿子们现在怎么样了,怎么老没有消息呢?特别是孙子孙女们想起父母来哭哭啼啼的时候,他心里就更惦记。 他有时还想起母亲,想起程氏妹和陶仲德,担心他们的坟墓被雨水冲坏了。他也会偶尔想起刘遗民,想起已经去世或出仕的老朋友,自然也想起颜延之来,听说颜延之在晋军西征后秦的时候出使过洛阳,现在做了宋国的世子舍人,看来他不会再到寻阳来,这辈子怕是见不着了。就是大雪天颜延之也往这里跑,如果他还在寻阳,肯定会冒雨来访…… 天总算晴了,他为思念亲友而作的《停云》诗,也写成了。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低垂的烟云静止不动,潇潇的雷雨使天地迷茫。四面八方都是一片昏暗,滔滔的洪水将行人阻挡。我独自站在自家屋檐下,品尝着今春新酿的酒浆。故交老友都不知在哪里,我面对雨幕费尽思量……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漫天的淫雨霏霏扬扬,凝固的乌云凄凄惶惶。四面八方总是这么昏暗,广袤的大地一片汪洋。一杯酒接着一杯酒,我独自一人沉醉在东窗。心中怀念着远方的友人,赶车车难走,坐船船难航。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园中的树木蓊蓊郁郁,枝条上吐出片片芳馨。在风雨中摆动着婀娜的姿态,好像争着带给我欢欣。老生常谈不是没道理,日月星辰在不停地运行。到底还有没有重逢的日子,再尽情地谈论你我的生平?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天总算晴了,一只只鸟儿翩翩飞来,在庭中的树枝上起落。收敛起翅膀多么悠闲自在,悠扬的啼鸣婉转唱和。并不是没有人到我家来,但对亲友的思念总是多多。想见面啊可是见不着面,只能忍受别离的折磨。 终于盼来了阳光,陶渊明异常欣喜。他正跟陶佟合计着哪天出去游玩,庞遵突然来访。 “陶公,陶公,我又给你送酒来了。”庞遵刚走进院子就嚷了起来,两个役力熟门熟路,径直把酒桶挑到了屋子里。 “哎呀,多谢多谢,天公不作美,我这里好些日子没有人来了,正想你们呢。”陶渊明高兴地迎接出来。 “早就想来了,可到处都是一片汪洋,今天来的路上,车子还陷到泥坑里好几回。我老想着你酒快喝完了,无论如何也要来。” “辛苦辛苦,难得你的一片深情。” “几十年的老交情了,何必客气?你最近写了什么诗?” “有有有,拿给你看。”陶渊明一面叫翟夫人烧一大锅热水让庞遵和他的手下好好洗洗,一面去拿他的《停云》诗稿…… 等他们洗漱完毕,又摆上了酒席,陶渊明好久没有跟人吹牛侃山了,想好好过把瘾。他兴致勃勃地扯开了话题,但发现庞遵有点心不在焉,老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似乎有什么心事。 “通之(庞遵字通之)兄,你想什么呢?”他发现庞遵又走神了。 “啊……”庞遵回过神来,“没,没什么,来,喝酒喝酒。” 陶渊明放下了酒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有什么话就说嘛,怎么开不了口?” 庞遵脑门上沁出一排汗珠,叹了口气,说道:“说就说,要是不说我还不好回去交差。” “什么事啊?是不是朝廷又来征召隐士了?你带诏书来了?” “不是不是,”庞遵摇摇头,“陶公,江州又换了刺史,您听说了吗?” “我从不出门,这些天又没人来,如何听说?” “新来的江州刺史是王休元(王弘字休元)王大人,您记得吗?” “我,我不认识他。”陶渊明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怎么会不认识呢?十几年前您在镇军将军府当参军的时候,王大人也是那里的参军,您再想想……” 陶渊明回忆了一下,点点头:“想起来了,是王丞相的后人,现在来江州当刺史了?” “是啊,王大人还托我给您带信呢。”庞遵如释重负地从衣袖中拿出帖子来。 陶渊明拿过帖子来扫了两眼,怃然变色,将帖子拍在桌上,对庞遵说道:“庞大人,看来你的酒真不是白喝的?” 庞遵料到陶渊明会不高兴,忙陪上了笑脸:“陶公,这是从何说起?这酒可是我送给您的,并不是王大人的意思。” “反正我以前也喝过你不少酒,这桶也要喝下去。但酒是喝了,可要我去刺史府拜见王大人,万难从命!” “陶公误会了。王大人念在和您是故交,特意邀请您去刺史府叙旧的,只是朋友聚会,哪里有上下尊卑之分?” “庞大人,你该知道前朝的刘公干是怎么坐牢怎么死的吧?” “这……”庞遵一时语塞。 三国时魏国的大诗人刘桢,字公干,是“竹林七贤”之一,因为有一次在宫廷里想多看魏文帝曹丕的宠妃甄夫人几眼,没有俯首低头,不合宫廷礼仪,被曹丕降罪,关进了牢房。后来在牢房里得了传染病,出狱不久就病逝了。 “我早已疏远世事,悠闲散淡惯了,现在跑到刺史府去,抬手动脚都不合规矩礼仪,张开嘴巴就要招来祸患,要是惹恼了刺史大人,全家都跟着遭殃。刺史府对我来说好比龙潭虎穴,我如何敢去?” “陶公多虑了。王大人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庐山上多少隐士到他那里去,都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王大人从来没有怪罪。” “我当初归隐田园只是想过过清净日子,没想到浪得虚名,被人算作‘寻阳三隐’之一,现在再跑到刺史府里去,就算自己心无挂碍,别人也要说我趋炎附势,当初归隐只是沽名钓誉,那不是往自己脸上抹黑?” “陶公言重了。只是老朋友在一起叙叙旧,哪里会有那么不通情理的人说三道四?再说陶公一向率性任真,从来不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呀。” “我腿脚不利索你不是不知道,风湿病一年比一年重,快不能走路了。这么一把老骨头,再坐到你那破车里在泥巴路上颠来颠去,只怕没到城里就散了架!” “陶公,你不去我不好交差啊!” “你就说我卧病在床奄奄一息,他总不会要你把我抬去吧!” 任庞遵磨破了嘴皮子,陶渊明死活不肯去。 4 夏去秋来,陶渊明命儿子们修缮了亲人们被雨水浸泡的墓地,重新祭扫一番,在袅袅纸烟中回想逝去亲人们的音容笑貌,真是感慨万千。他早已选好了自己的墓地,备好了自己的棺椁,只等着入土为安了。这一日忽然想去庐山拜祭刘遗民的坟茔,顺便也去瞻仰慧远法师的灵塔。虽然不信佛,但陶渊明对慧远法师还是尊崇爱戴的。跟陶佟一说,陶佟准备好了篮舆,让四个门生抬着他去,他的腿脚实在是走不动山路了。 洒扫祭拜完毕,已经到了正午,陶渊明和四个门生胡乱吃了点干粮,匆匆下山。走到半路上艳阳高照,火烧火燎,不要说四个门生,就是陶渊明也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他想着要是有点酒润润嗓子该多好,可惜出门时带的一壶酒来的路上就喝完了。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的树荫下坐着三个人,陶渊明老眼昏花还没认出来,那三人里头站起来一个大腹便便头戴笼冠身着褠衣的官吏,拱手道:“陶公,幸会幸会!” 陶渊明停下篮舆仔细一看,原来是庞遵。他身后站着两个役力,还有一个酒桶。桶里面的酒香已经悠悠忽忽飘过来了,陶渊明只觉得鼻子发痒,似乎要打喷嚏。 “通之兄,你怎么在这里?” “本来挑着这桶酒,想去庐山找几个朋友痛饮一场,手下人走累了,正在这里歇脚。既然有缘与陶公狭路相逢,何不在此小酌一番,也算不辜负满眼的山光水色?” 陶渊明上下打量庞遵,心里明白他的酒不是白喝的,只怕还是要诓他去见王弘。但肚子里的酒虫已经爬到了嗓子眼,再看看四个门生,一个个张着大嘴在流涎水。管他呢,先喝了再说! “那……就难得通之兄一片盛情了。” “这条道上车马往来尘埃四起,”庞遵手指远处一片竹林,“那片竹林里有一个凉亭,我们还是到那里去摆酒畅谈吧。” 陶渊明点头应允,大家来到了竹林中的凉亭里。石桌石凳,微风徐来,竹影潇潇,落英缤纷,果然是幽静清凉之所。清冽的酒浆刚倒进杯中,陶渊明就一饮而尽,胸臆间如久旱逢甘雨,说不出的畅快淋漓。 竹林中又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一位头戴缟巾,身披鹤氅,朝渊明拱手致候:“陶公,别来无恙乎?” 陶渊明一楞,慢慢站起身来,仔细端详来人,终于拱手道:“休元兄,幸会。” 在陶渊明心目中世家子弟都目中无人轻慢无礼,没想到贵为刺史的王弘会在半道上截住他。王弘的面皮还是那么雪白,下巴上也还是那三绺掩口髭须,十五年过去了,他似乎一点都没老,只是言谈举止间透出轩昂肃穆的威仪,是十五年前没有的。 “小弟一到江州,就听许多人谈起陶公,归隐田园,躬耕自食,安贫守节,德高望隆,私心不胜仰慕。”王弘到石桌旁坐下,亲自给陶渊明斟上一杯酒,说道,“又想起十五年前还有幸与陶公在镇军将军府共过事,因此特派庞治中传书递简,邀陶公到寒舍小叙。庞治中回话说,陶公贵体有恙不便出门,不知今日是否痊愈了?” “啊……好了好了。”陶渊明苦笑道,表情有些尴尬难堪。 “陶公,你我自京口分别,到今日于此地相会,恍惚间已经过去了十五个年头,真是世事如烟,人生若梦啊!”王弘感叹道。 “是啊,”陶渊明道,“十五年前休元兄是翩翩美少年,十五年后的今日,风流儒雅,更胜当年。而且身居显要,位列公卿,不愧为乌衣巷口的芝兰玉树。我却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身在江湖,贫贱潦倒,愧对祖宗,也羞见故人。” “陶公此言差矣,”王弘道,“小弟不过仰仗祖宗余荫,随方就圆、尸位素餐罢了。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身死名灭,寂寂无闻。而先生以隐立德,以诗文立言,当可流芳后世。” “休元兄过誉了,”陶渊明道,“身后浮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渊明来日无多,只想自耕而食,自织而衣,饮酒赋诗,读书弹琴,心安理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而死。” “真是无官一身轻啊,”王弘笑道,“来,请陶公满饮此杯!” 陶渊明又是一饮而尽,然后对王弘说道:“蒙休元兄不弃,老朽有一言相告。江州这些年来,干戈四起,战火不断,田园荒芜,物产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休元兄如今是江州百姓的父母官,还望兄台多多体察民间疾苦,造福苍生社稷。” “小弟自上任以来,一直轻刑减赋,鼓励耕织,只愿上不负朝廷重托,下不负黎民厚望。无奈才拙虑寡,绠短汲深,往往力不从心。” “大丈夫身登台辅,当济世惠民,休元兄能体恤民情,泽被一方,实在是江州百姓的福祉。老朽敬兄台一杯!” 这一杯下肚,王弘道:“改日还是请陶公到寒舍一叙,如何?” “渊明乃草野山民,兄台以诚相待,以礼相迎,实在愧不敢当,来日当登府道谢。” “陶公最好定个日子,小弟好派车去迎请。” “不必不必,山村野径,草庐穷巷,刺史府里的高车大马,实在不好进去。老朽还是坐自家的篮舆去吧,请几个门生抬着就行了,也免得颠簸。” 王弘看了看陶渊明的篮舆,颔首道:“也好,坐在里面倒是更逍遥。” 两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直到红日西斜,才终席散去。 5 刘义真的几个勇将谋臣都死于非命,长安百姓议论纷纷人心惶惶,晋军的士气也日渐低落。刘义真召集屯扎各地的晋军,回到长安,关紧城门,以为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可赫连勃勃看到晋军全部龟缩长安,大喜过望,乘此时机卷土重来,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打到咸阳,大有将长安团团包围之势。刘裕接到军报后觉得大势不妙,随即任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以代替刘义真镇守长安,并派辅国将军蒯恩去护卫刘义真回建康。刘裕特意嘱咐,刘义真应该轻装速回,出了潼关才能慢走;如果关中不能坚守,朱龄石也不必久留长安,应一起撤退。这意味着刘裕已经放弃了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计划,一门心思只想着篡位称帝了。 朱龄石和蒯恩的援军到达长安,刘义真的将士们听说要撤走,就在城内大肆抢掠,战车上装满了财宝美女才启程,又重又累赘,每天走不上十里。夏军率领三万人马来追击,傅弘之劝刘义真下令丢掉一切辎重,按刘裕的嘱咐轻装速返。刘义真舍不得那些宝贝,死活不答应。傅弘之和蒯恩断后,带着将士与敌人拼死决战,伤亡惨重,他们两人都被夏军俘虏杀害。晋军连连败退,走到青泥全军溃散。刘义真被他的一个参军绑在背上,单枪匹马逃回东晋。因为刘义真的错误,晋军枉死数万,赫连勃勃把晋军将士的头颅堆积起来,涂上泥巴,建成“骷髅台”。 朱龄石仍留守长安。他的部属看到刘义真劫走许多财物,十分眼红,也到老百姓家中抢掠,要从骨头里再榨出油来。长安百姓近百年来朝朝暮暮盼着晋军来收复故土,当初箪食壶浆欢迎他们,可一年多来只看到他们争功夺利自相残杀,现在又如狼似虎地洗劫他们的财物。长安居民忍无可忍,有刀有枪的拿起武器,徒手的拿起棍棒、菜刀,万人空巷,出来驱赶晋军。朱龄石无可奈何,下令烧毁宫殿,带领将士逃跑。他们还未出潼关就遭到夏军的围攻,水源断绝,干渴难忍,无力迎战,终于溃散。朱龄石也被俘虏,夏军将他押解回长安杀害。 东晋王朝最后一次北伐,就这样可耻地失败了。 6 陶渊明从篮舆上下来,脚底下一滑,险些摔倒,身旁的门生急忙将他扶住。站定一瞧,原来是左脚的草鞋绷断了脚面上的鞋绳。陶渊明吃力地弯下腰,想将断裂的草绳系上,可是轻轻一扯,那草绳就断作几截,实在是没法系了。这双草鞋早已朽烂不堪,陶渊明却一直舍不得扔,今天竟坏在了刺史府的大门口,似乎成心要出他的洋相。 陶渊明是应邀来拜访刺史王弘的,听说王弘还邀请了周续之和雷次宗。此时王弘已经得到了门吏的禀报,亲自出来迎接,正朝着陶渊明走过来。他的身后还跟着庞遵和周续之、雷次宗。陶渊明情急之下,索性将右脚的草鞋也脱下来扔掉,决定赤脚跣足到刺史府一游。 王弘远远看见陶渊明扔掉了草鞋,却故作不知,一直把陶渊明迎请到客厅中坐下。周庞等人有些惊奇,但见刺史没有发问,也默不作声,各自落座。几个人互相寒暄之后,王弘突然盯住陶渊明的光脚丫子,一副吃惊的表情:“陶公,你这是……” “兄台有所不知,”陶渊明面不改色,从容答道,“昨夜赤脚大仙托梦,告诫我今日若穿鞋出门,定有祸事临头,所以赤脚跣足而来,还望兄台不要见怪。” “果有此事?”王弘继续装糊涂,“当年在京口的时候,就听说陶公从不卜卦占梦,如今怎么信起梦兆来?” “此一时彼一时也,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陶渊明也跟着打哈哈。 众人面面相觑,忍俊不禁。王弘在心里笑够了,才说道:“陶公,小弟送你一双文履如何?” “啊……好啊。”陶渊明已经把王弘当作朋友,就全然不搞那些虚假客套,你愿意送我就要,不要白不要。 王弘招呼一个小厮过来,附耳低语了一句,小厮出去了,过一会进来一位匠人,走到陶渊明跟前,要量他双脚的尺码。陶渊明把脚跷起来,身体后仰着,让那匠人量。众人见他这副样子实在不雅观,都掩口窃笑,陶渊明却毫不在意。 不一会摆上酒席,王弘举杯劝饮,陶渊明摆手道:“老朽已经戒酒了。” 王弘这回着实吃了一惊:早在十五年前就知道陶渊明嗜酒如命,他怎么可能戒酒呢? 原来这些日子翟夫人在家中唠叨不止,说陶渊明年老多病,不能再糟蹋自己的身体了,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身体如何消受得了?又说一年年添丁加口,家里的生活日渐 困顿,也供不起他喝酒了。陶渊明一时性起,与她争执了几句,翟夫人一气之下,就将酒缸酒坛酒杯酒碗全都砸得稀烂,跟陶渊明大吵大闹起来。陶渊明被逼无奈,只好答应戒酒。 陶渊明将事情的原委一说,在座的人都笑作一团。王弘道:“原来是嫂夫人大发雷霆,陶公才戒的酒。既然陶公有心要戒,小弟就不再劝了。” “老朽还写了一首《止酒》诗呢。”陶渊明道。 “噢?小弟洗耳恭听。” 陶渊明慢慢念了出来——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居家过日子不要在喧嚣的市镇,只有山野田园才能逍遥快乐。没事就闲坐在自家庭院的高树浓荫里,散步很少走出那扇柴门。美味佳肴其实来自自家的菜园,人生的极乐也不过是逗弄自己的小孩。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这辈子拿起酒杯再也没放下,一不喝酒就心烦意乱。晚上不喝就睡不着觉,早晨不喝就起不了床。天天都想戒酒,可担心真的戒了,经脉都会紊乱,气血也将倒流!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只知道戒了酒痛苦不堪,没想到戒了酒还真有好处。现在才觉得戒酒是件好事,今天我要真正与酒绝缘。“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从此以后再不饮酒,一直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说不定这一下能够返老还童,沧桑的老脸回复年轻的容颜,真要是得道成仙了,再活它个一千年一万年! “果然写得幽默诙谐,”王弘赞道,“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一线串珠,别有风趣。” “倒使人想起刘伯伦的《祭酒文》。”周续之道。 魏末晋初的刘伶是历史上有名的酒徒,他老婆曾经痛哭流涕劝他戒酒,他说只有向鬼神发誓才能戒掉,让老婆准备一些酒肉作祭品。老婆信以为真,将酒肉供奉在神灵前,请他祈祷发誓。刘伶跪下祷告:“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就把供奉的酒肉都吃掉,又喝得烂醉如泥。 “刘伯伦可是写着玩的,陶公倒是当真要戒。”雷次宗道。 大家都不相信陶渊明真能戒酒,陶渊明自己也不相信。但这几天来他真是没喝,今日在路上还想着到了刺史府就可以开怀畅饮了。现在到了刺史府,又想起临出门时翟夫人反复叮嘱他不能开戒,他怕喝得醉醺醺的回去翟夫人又要吵闹,暂时把流到嘴边的涎水咽了回去。 “刺史大人已经准备了一坛好酒,吩咐我等陶公回去的时候让人挑着送去,现在看来倒不用了。”庞遵笑道。 陶渊明闻听此言心中发痒,却还要硬着头皮说:“啊,不用了不用了。” 侍从已经替其他几位都斟好了酒,众人开怀畅饮起来。陶渊明看着他们扬起脖子来喉结一耸一耸地将酒浆送进肚子里,脾胃里头仿佛有千百条酒虫爬来爬去,奇痒难熬。大家谈笑了好一阵子,陶渊明终于忍不住,让侍从往自己的酒杯里也倒一点。 “陶公,这么快就破戒了?”王弘问道。 “不是,老朽是想闻一闻这酒的香味。”陶渊明真的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赞叹道,“果然是好酒呀。” “刺史府里的酒焉能不好?比宫廷里的酒都不差。”周续之道,他几个月前才从京城回来。 刘裕班师回来后,派人邀请周续之再次给他的世子刘义符讲《礼》,周续之欣然前往。刘裕盛情款待,礼遇丰厚。住了几个月后,长安战事吃紧,刘义符无心读书,刘裕也没空理他,他才回到寻阳,马上又成了王弘的座上客。前不久刘裕又派人传来手书,要征召宗炳和周续之为太尉掾,两人都没有应召。周续之还是不想做官,但经常在官府走动,和大小官吏打得火热。 “这可是上好的酃酒,陶公,还是喝几杯吧。”雷次宗劝道。 “不,不,我只是闻一闻。”陶渊明还想再坚持一会。 众人接着喝起来,陶渊明趁他们谈兴正浓旁若无人的时候,右手端起酒杯,左手的衣袖将杯子遮住,送到嘴边,偷偷伸出舌头,将杯中酒蘸了两下。然后放下杯子,舌尖在口腔里绕了好几圈……他连连咋巴嘴唇,鼻翼也不停翕动。众人装作没看见,心中却暗笑不止。老陶啊老陶,你想喝就喝,何苦受这个罪呢? 7 大家谈着谈着,谈到了当前的时局。周续之道:“我从京城起程的时候,朱将军增援长安的大军才出发没有几天,可等我回到寻阳,就听说北伐军在青泥惨败,再过些日子,又听说长安失守了,北伐军全军溃散,真是世事难料啊。” “其实刘太尉回师东归的时候,大家就明白长安怕是很难守住了,”雷次宗道,“但没想到长安会丢得这样快,北伐军会败得这样惨。当初打到长安的时候所向无敌势如破竹,怎么这么快就全军覆没呢,难道赫连勃勃的夏军是天兵天将?” 他分明是在问王弘,王弘是跟随刘裕参加了北伐的,也是跟着刘裕一起回来的,知道的事情当然比庐山上的隐士们多得多,但王弘沉默不语,作为刘裕的心腹,他不会跟别人谈论朝政时局,更不敢说任何牵涉到刘裕的话。 众人见王弘一声不吭,也不好追问,都默默无言。陶渊明却要将王弘一军,他直截了当地问道:“休元兄,听说北伐军在长安大肆抢劫,王沈二位将军也是为私怨火并,果真如此吗?” “小弟随刘太尉回来之后,北伐的事情就太不清楚了。”王弘搪塞道。 “说来玄奥,其实简单,”陶渊明道,“北伐军攻打洛阳、长安之时,同仇敌忾士气高昂,王、沈二位将军皆率将士蹈死地而后生,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所以攻城陷地,如入无人之境——而一旦打下长安,将士皆贪财爱宝,主帅又不加制止,军纪从此涣散,士气一落千丈!等刘太尉班师东归,长安群龙无首自相残杀,大将良臣未能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家刀斧!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不败?” “陶公所言不无道理,”王弘终于开口。“但本朝自南渡以来,北伐屡屡不胜,只怕也是天意。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皆有定数,也不是人力所能强为。” 陶渊明闻听此言,突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大笑道:“兄台所言,倒使我想起‘新亭旧事’,如今不要说戮力王室的忠臣良将如凤毛麟角,只怕连相对饮泣的楚囚也没有了!” 东晋建国之初,南渡的士子们在风和日暖的日子,经常到长江边的新亭上聚会宴饮,观赏岸边景色。有一天吏部尚书周顗面对滔滔江水点点孤帆,不禁长叹:“河山依旧,只是换了主人!”话未说完泪水夺眶而出,引得众人都鼻酸抽泣。只有丞相王导不以为然,他大喝一声:“山河破碎,诸位更要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如何在这里作楚囚对泣?”这句话正气凛然,果然振作了大家的精神。“楚囚对泣”的典故就出于此。 陶渊明今天提到这个典故,明明是在讥讽王弘不要祖宗。王弘一时无言以对,脸色十分难看。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沉默了一会,周续之终于打破僵局,他面带笑容对陶渊明轻声说道:“陶公,你怎么还没喝就醉了?” “是啊,陶公,你不是戒了酒吗,怎么喝了一杯?哈哈……”庞遵也皮笑肉不笑。 陶渊明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感叹道:“大丈夫不能救国拯民克复神州,只有借酒消愁了此残生!” 王弘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站起身来向大家致意:“祖宗遗训,王弘何敢忘怀?只是‘数之所在,理不可夺,命之所在,人不可强’,空有豪情壮志,逆天而行,只能枉费心力。王弘身在官场,履薄临深,战战兢兢,旦夕之间祸福难料,性命尚堪忧虞,哪里还谈什么志向?加之人微言轻,才拙智浅,纵使抗命力争也只是自取灭亡,于国家社稷又有何益?陶公人称旷达疏放之士,如何不通此理?” 陶渊明半晌无语,忽然大笑道:“道理虽然明白,只是终不死心!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周续之马上接过来说道:“我辈山野草民,何必议论朝政?都是我多了一句嘴,惹得大家不痛快,小弟自罚三杯赔罪!诸位还是放歌痛饮吧……” 众人的酒杯都碰到一起,陶渊明喝下了第三杯酒。这时那位给陶渊明量过尺码的匠人在门口晃来晃去,被王弘看到。王弘一招手,匠人手捧一双簇新的文履走进来禀报:“大人,陶先生的文履已经做好了。” 王弘拿过文履,递给陶渊明。众人凑上前来观看,只见这双文履为熟牛皮制成,内衬以上等丝帛,履面还有精巧的刺绣花纹,故称“文履”。众人都赞叹它的精美华贵,也赞叹匠人手艺非凡制作神速。 陶渊明也不洗脚,就将这双文履穿上,在厅堂中走了个来回,对众人说道:“履倒是好,只是没有衣裳来配它。” 众人大笑起来。陶渊明头戴一块时常拿来漉酒的葛巾,身穿打了多处补丁的破衣烂裳,再赤脚套上这么一双华贵气派的文履,真是不伦不类。王弘问道:“陶公,我再送你一身衣裳如何?” “不劳兄台破费了,”陶渊明摆摆手,“此履固然精美,终究没有草鞋合脚舒服。我想衣裳更是如此,还是自家的葛巾布衣,穿在身上自在。” 8 刘裕从长安凯旋而归之后,紧锣密鼓地做好篡位称帝的准备。他继续清除司马皇室中有才望的人,这些人只好流亡到各地屯扎反抗。刘裕不怕丢掉长安和洛阳,却怕这几个流亡的司马,派兵一一剿杀。司马楚之、司马文荣、司马道恭等人,战败后相继逃亡到北魏。 这一年年底,有颗彗星在天空出现,经过八十多天才消失。刘裕找人占卜,谶语中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已经在位二十一年,虽然痴痴呆呆很好控制,但要等他自然死亡,那还不知要等多少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刘裕已经五十六岁了,他可等不及,决定杀害晋安帝再立新君,以凑“二帝”之数。于是指派中书侍郎王韶之,勾结宫廷内的侍从,计划用毒酒害死晋安帝。 但晋安帝的胞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一直形影不离地陪伴着他,吃饭、睡觉都在一起。有一天,司马德文因病外出,王韶之趁机进入内宫,逼迫晋安帝喝下毒酒。晋安帝虽是傻子,这酒却不肯喝,王韶之无法,只好将他活活勒死,时年三十七岁。刘裕随即宣称有遗诏要琅琊王司马德文继位,他就是晋恭帝。 9 消息传到寻阳,陶渊明悲愤难平。刘裕像当年的桓温一样,已经做出废立皇帝之事,看来篡位称帝,指日可待了。这一天收到亲家公张野的来信,信中也赋诗一首,影影绰绰地表达了对刘裕行废立之事的不满。张野卧病在床已经有半年之久,再也不能到园田居来了。陶渊明去探望过两次,见他病势沉重,万难痊愈,只是在拖延时日而已。 陶渊明本来想再去探望,但想到张野见了他一定会激动不已,反而对身体不好。于是和诗一首派小儿子陶佟送去,这首诗就是《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朝政时局越来越让人悲愤难平,时光也如骏马奔驰呼啸而过。亲家公啊,明朝升起的已经不是今天的太阳,在这年终岁末,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东晋虽然没有文字狱,但诗人在诗作中也不敢直接讥讽朝政。陶渊明感叹的年终岁末,隐含着晋朝气数将尽的意思。张野在原诗中感叹自己死期将近,陶渊明在和诗里并不予以否认。对于卧病在床的亲家公,陶渊明并不作好言宽慰,张野和他都是真正的隐士,对生死都抱着随运顺化的豁达态度,本来就不执迷,又何须宽慰?值得感叹的倒是岁月的流逝和国家的衰亡。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我的容颜也日渐衰老,皮肤完全失去了光泽;满头白发杂乱不堪,也没有心情去清洗梳理。秦穆公在白头之后声称自己还有膂力,我看他完全是大言不惭。年老体弱是人生的规律,疾病缠身也在所难免,我看你不必想得太多,心情舒畅或许能慢慢恢复元气。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又是黄昏时分,屋外狂风乍起,朵朵冻云笼罩着远山。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空中的鸟儿一队队飞向南天。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将你惦念,希望你为自己多添几件衣衫。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亲家公,人生难得有你我这样的高龄,而活着总要被愁苦纠缠。一旦到了没有酒喝的日子,我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我们对自己的寿命应该感到满足,应该相约一起到地下长眠。 传说晋恭帝是被毒酒害死的,所以陶渊明在这里是以“酒”代指时政。这句话隐藏着的意思是:早死也有早死的好处,省得看到社稷颠覆的那一天。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个人穷困还是显达,你我平生从不考虑,即使现在容颜憔悴,也听帝是被毒酒害死的,所以陶渊明在这里是以“酒”代指时政。这句话隐藏着的意思是:早死也有早死的好处,省得看到社稷颠覆的那一天。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个人穷困还是显达,你我平生从不考虑,即使现在容颜憔悴,也听任自然的造化变迁。平时胡思乱想就怀着深深的悲愤,而到了年终岁末,更重添一份伤感…… 年终岁末,人生将尽,社稷将亡,三重痛苦压迫着两位贫寒隐士,但他们还是互相勉励着对一切都保持从容豁达的态度!这是沉痛到极致之后的豁达,也是豁达到极致之后的沉痛! 这首诗似乎是为张野写的安魂曲,几天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当时天寒地冻,北风刺骨,而陶渊明的风湿病正发作得厉害,他在大儿媳妇的劝说下,没有去参加亲家公的葬礼,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为老友送行……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名人传记 最新文章 |
中外作家辞典 |
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
中国历代大儒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
巨人百传丛书 |
管子传 |
老子传 |
撒切尔夫人传 |
隆美尔传 |
罗荣桓传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