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名人传记 -> 陶渊明传 -> 饮酒第十五 -> 正文阅读 |
[名人传记]陶渊明传 饮酒第十五 [第1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陶渊明传: 饮酒第十五
1 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二月,后秦皇帝姚兴在长安去世。在他临终前二儿子姚弼妄图篡夺帝位发动政变,被镇压下去,太子姚泓于腥风血雨中登上帝位。他即位后不久,领兵在外的弟弟姚宣、姚懿、姚恢也相继叛乱,向长安进军,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后秦经过他们兄弟间多次自相残杀,政局动荡不堪,实力大大削弱,使刘裕下定了北伐的决心。 这年八月刘裕调集全国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一路是龙骧将军王镇恶和冠军将军檀道济,带步兵从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军;二路是新野太守朱超石和宁朔将军胡藩,向阳城(今河南登封)进军;三路是振武将军沈田子和建威将军傅弘之,向武关(今陕西商县)进军;四路是建武将军沈林子和彭城内史刘遵考,带水军从汴水入黄河,向长安进军;五路是冀州刺史王仲德,带水军从钜野挖通济水入黄河,也向长安进军。 王镇恶和檀道济是五路大军的主力,攻克了新蔡和许昌,前锋部队逼近洛阳。坐镇洛阳的后秦陈留公姚洸本来应该坚守城池,但他好大喜功,出兵迎敌,在郾师附近被晋军大败,逃回洛阳。檀道济将洛阳包围了三天,姚洸就开城投降,西晋故都洛阳再次光复。消息传到建康,朝野一片欢呼。此时屯扎在彭城的刘裕派他的左长史王弘回到建康,暗中进行活动,要求朝廷给刘裕加九锡。诏书果然下达,以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刘裕怕过早暴露自己篡位称帝的野心,再三推辞不受。但明眼人已经看得出来,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北伐只是他进一步扩充实力提高威望的手段,是在为当皇帝做准备。 2 这年秋天南山下的庄稼又成熟了,陶渊明一家忙着收割。去年收割的时候有颜延之派来的役力帮忙,今年全靠自家人。陶渊明已是风烛残年之人,根本无法下田,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蹒跚到田头坐下,看着儿子和门生们收割。就算自己不能干了,能来看一看成熟的庄稼被收割上来,一担一担地挑回家中,心里也是暖洋洋的。他把两岁的孙子阿寅抱在怀中,对他耳语道:“阿寅哪,咱家可有饱饭吃咯。” 这小孙子是陶佟家的,陶渊明的儿子全都成家立业了。 屈指算来,陶渊明是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去彭泽县令的,如今已是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归隐田园耕读为生,已经有十二年。古人认为十二年是天地运转的一个轮回,这个秋天对陶渊明有特别的意义。十二年前的那个秋天,他收获的是彭泽县令三百亩职田的庄稼,是做官换来的,而今天收获的完全是自家的劳动成果。当八十多天县令赚回的那点老本,早已吃光吃尽,又经历火灾的打击,陶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困顿。但直到今天,陶渊明也没有后悔当初的抉择,在庐山上的隐士们纷纷下山出仕的今天,他反而更加坚定了隐居躬耕的决心。前几天听说他的好友羊松龄已经做了檀韶的长史,连庞遵都有了出仕的想法。这个秋天他真是感触良多啊!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打好了一首诗的腹稿。这首诗就是《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这几年我家的生活日渐困顿,全家人更加辛勤地在东林边耕种。且不提春天的劳作有多么辛苦,一年里还时常担心丰收的希望会落空。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秋天终于到了,田官也盼望能有个好收成,捎口信来和我逗趣解闷。忍饥挨饿的家人盼着能吃上饱饭而欢喜难眠,大清早就穿衣结带等候雄鸡的啼鸣。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庄稼收上来了,只要吃饱了肚子,我就到处遨游逍遥自在。可以划动船桨拨开平静的湖水,泛舟前行随清溪萦回。或者跑到杂草丛生的荒山里,听猿猴的啼啸是那么悲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秋天的风光是多么美好,清冷的风总爱在静夜里喧嚣,林中的鸟儿则喜欢明朗的晨曦。屈指算一算,自从我立志归隐躬耕田园,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二个秋天。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岁月不停地流逝,我已经垂垂老矣,但农田的劳作从不后退。即使不能亲自下田耕作,我也要每天到东林边走个来回。遥向古代的荷蓧丈人致意,我要以你为榜样永远追随。 3 王镇恶和檀道济占领洛阳后,西进渑池,攻打潼关,想一鼓作气拿下长安。但潼关是易守难攻的天险,这路人马虽有小胜,却久攻不下。此时王仲德的水军已经从黄河进逼滑台,北魏(鲜卑族)守军弃城而逃,魏主拓拔嗣为了防卫晋军北渡,在黄河北岸修建战垒。刘裕率领水军从彭城出发,从泗水、淮水进入黄河,向西而上,并派出专使向魏军借道去攻打后秦。魏军担心晋军攻打后秦是假,攻打自己是真,派十万大军驻守黄河北岸,阻止刘裕登上北岸。 因为是逆水行舟,晋军只好在南岸拉纤绳拖着船走,因为只能一边借力,行进十分缓慢。刘裕派七百名精悍的士兵和一百多辆战车强行登上北岸,并带一百张大弩发射折成三四尺长的一截截铁矟,一矟可以洞穿三四个人,把魏军射得四散奔逃,自相践踏,尸体堆积如山。经过一场苦战,魏军知道了晋军的厉害,退守畔城(今山东聊城),再也不敢来捣乱。 刘裕一边进军潼关,一边命令沈田子和傅弘之占领武关后带一支队伍奇袭长安。沿途秦军全都弃城逃跑,沈田子一下就插到长安东南几十里的青泥(今陕西蓝田)。后秦姚泓担心腹背受敌,带了几万人马赶到青泥,想先消灭沈田子。沈田子总共只有一千多名将士,本来只是一支用来迷惑对方的疑兵。傅弘之看到寡不敌众,主张撤退,沈田子却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如果趁敌人立足未稳突然展开肉搏战,也有胜机。他带领几百士兵单刀直入,一个个如下山猛虎。后秦军队在姚家兄弟的自相残杀中往返奔波,十分疲惫,士气低落,一冲就垮,纷纷溃逃,被斩杀一万多人。姚泓连御衣和皇舆都丢弃了,仓皇逃回灞上。 这一场兵力极为悬殊的胜利使晋军士气大盛,秦军因此对晋军畏若豺虎,闻风丧胆。417年(义熙十三年)八月的一个拂晓,王镇恶率领水军靠近长安的东渭桥。在一处河岸狭窄水流湍急的地方,他突然下令弃舟登岸,行动迟缓者斩。将士们刚刚上岸,兵船就被汹涌的河水冲走,倏忽之间无影无踪。王镇恶下令向东渭桥进发,将士们被逼上绝境,只好奋勇向前。守桥的秦军以为神兵天降,顷刻败逃。姚泓派来的援军被桥上下来的败兵冲得自相践踏,不战而溃。王镇恶从北门进入长安,后秦吏民纷纷投降。姚泓只好向晋军投降,后来被押送到建康斩首,后秦灭亡。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举国欢腾,隐居在园田居的陶渊明也欣喜不已。 4 庞遵如今经常在刺史府里进进出出,难得来园田居一次。这回带来了一个消息:刺史檀韶准备派羊松龄前往关中,祝贺晋军收复洛阳和长安。羊松龄现在是檀韶的左将军府长史,由他去祝贺军事大捷是份内之事。 这些天庐山脚下的隐士们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与北伐有关。洛阳、长安两座古都的收复,让大家久已冷却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许多人都根据沈田子、王镇恶以悬殊兵力大败秦军的战例,对北伐形势作了非常乐观的判断,预言驱逐蛮夷九州一统指日可待了。这些人很少有从军的经历,都是在纸上谈兵按图索骥,陶渊明做过桓玄和刘裕的军中幕僚,也很了解刘裕的为人,对形势的判断就没有那么乐观。北方经过百年战乱,少数民族政权林立,要想一一剿灭谈何容易?南燕和后秦都是在君主昏庸政局动荡的情况下被刘裕灭亡的,别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北魏的拓拔嗣和夏国的赫连勃勃,就没有那么好欺负。而刘裕的个人野心,早在十三年前他就有所察觉。 陶渊明注意打听一些小道消息,说朝廷想封刘裕为宋公,想给他加九锡,他都坚辞不受。朝廷早已被刘裕捏在手心里,发出的诏书无一不是刘裕的指使,而所谓坚辞不受,则是在上演当年桓玄已经演过的把戏。刘裕是把北伐当作自己的事业,但那是为了开辟他刘家的天下,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望和势力,是为他篡位称帝在准备条件。桓温当年北伐,也是为篡位准备条件,可惜他北伐没有成功,所以还不敢篡位,而现在刘裕的北伐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他篡位称帝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他班师回朝之日,也许就是晋朝灭亡之时…… 但不管怎么说,洛阳和长安的光复,毕竟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陶渊明想起自己年轻时曾有过远游的理想,“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长安也是他一直可望不可即的地方。长安附近有一座商山,传说在秦朝末年,有四位贤人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到那里,终身都不出仕。他们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被人发现的时候都已经八十多岁,眉毛和胡须全都雪白,所以被称为“商山四皓”。如果此生能够到长安游览一次,一定要去找寻商山四皓的遗迹……不行了,太老了,又有病,去不了……陶渊明摇摇头,决定托羊松龄捎一首诗,让他把自己的诗带到长安,带到商山,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寄托。 这首诗就是《赠羊长史》。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我没赶上夏商周那样的盛世,无缘见到黄帝和尧舜那样的明主。能够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全靠着古代书籍的记录。“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洛阳长安这样的古都,留下了许多古圣先贤的遗踪。我多么想去亲身游玩赏心纵目,但叹息年高体弱,无法跨越关河的险阻。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北伐节节胜利,九州有望一统,我也要整理舟车去实现多年的夙愿。现在听说你奉命出使关中,可叹我老病衰朽,不能与你一道踏上征途。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如果你经过商山,请为我稍作延伫。代我向四位隐士多多致意,他们的精魂现在何处?“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那山上的紫芝还有谁去采摘,避居的深谷怕也早已荒芜。驷马高车终究免不了祸患,贫贱也有贫贱的欢乐幸福。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歌谣凝结着四位隐士的心志,只恨高洁的古人我无法见到,世道也于我早就疏远。这样的隐士经过多少世代还令人感怀,诗写完了,可我的心意却绵绵不断……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写出了自己对商山四皓的景仰与崇敬,也表明无论时局怎样发展变化,他都不会改变归隐躬耕的决心。同时他也告诫羊松龄,到了长安不要到刘裕跟前趋炎附势,还是去拜访一下商山四皓的遗迹,也许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5 刘裕灭了后秦,曾想继续西征,顺手牵羊,席卷西凉和北凉。但他的僚属们都认为不妥,建议他先关心建康的霸业,然后再兼顾边陲。当时代他在建康一手处理朝政的刘穆之,已经病故,他派去接替的徐羡之,没有刘穆之那么干练,刘裕担心朝政会落入他人之手,立即决定以“出征将士思念家乡”为借口,班师回朝。他同时上表,“建议”任命他十二岁的次子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并以咨议参军王脩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还有沈田子、傅弘之等名将,都留守长安。 长安附近的父老听说刘裕要返师东归,都痛哭流涕前来挽留。但刘裕决心已定,在这年十二月离开长安。消息传到寻阳,预言九州一统的士人们都挨了当头一棒。陶渊明并不意外,当初刘裕灭桓玄时,就是在形势大好的局面下突然掉头东归返回建康,使桓玄的残余势力又苟延残喘了两年。最令刘裕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不是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伟业,而是建康宫廷里的那把交椅,一切都要为他能坐上这把交椅服务,北伐也是如此。 那一年深秋,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刘裕为了篡位称帝而放弃北伐,令他大为痛心,要知道扫灭蛮夷统一天下,是渡江之后几代志士仁人的梦想,也是陶渊明年轻时愿意为之赴汤蹈火粉身碎骨的抱负。虽然早就明白晋朝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但真正临近改朝换代的历史时刻,作为东晋一代忠臣名将陶侃的后人,陶渊明还是感到悲伤郁悒。只要晋朝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而一旦晋朝灭亡,陶家也就黯然失色,几代人的文治武功,再也不会被人提及。他想起西汉初年的隐士召平,召平曾经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布衣百姓,家道贫寒,在长安城的东门卖瓜,人们称他的瓜为“东陵瓜”。陶渊明想,如果晋朝灭亡了,曾经和他有过一面之交的长沙公陶延寿,会不会也在建康城里卖瓜呢?卖瓜就卖瓜吧,国家都灭亡了,何况一个陶姓家族?兴衰荣辱本来就在不停地交替更换,大到一国小到一家,莫不如此啊!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没有什么好感叹悲伤的,还是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夜一夜比一夜长,陶渊明只要弄得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只有喝酒的时候,他才能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暂时忘掉晋朝,忘掉陶家,也忘掉自己。人为什么要那么在意自己呢?千百年来道德日渐沦丧,人人都在隐蔽自己的真情。有了酒还偏偏不喝,只担心在世上的虚名。可人的寿命又能有多长?都是在世间倏忽而过,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还不如从容坦荡无忧无虑地度过它,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再也没有颜延之那样的朋友抵足夜谈了,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干杯,直到酩酊大醉。酒醉之后反而诗兴大发,顺手扯出一张草纸糊涂乱抹一阵,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逐渐多起来,就让老朋友们帮着整理抄录,一共得了二十首。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的草庐盖在南山脚下,远离尘世,终年听不到车马的腾喧。你要问我怎么能耐得住寂寞?那是因为我的胸怀宽广寥廓,早已厌恶人世间的纷争烦扰,只有在偏僻的山村陋巷里,才能过上宁静澹泊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醉眼惺忪的我凝视着杯中酒,忽然想到把菊花泡在里面,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东边的篱笆接受的阳光雨露最多,那里的菊花也开得格外灿烂。等我到东篱边采下了一朵雏菊,刚一抬头,南山赫然闯进眼帘!南山啊南山,你可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每天都要到庭院中,无数次地把你瞻观。今天却是你主动打招呼,难道有什么美景邀请我来观看? 啊,那一轮夕阳在沉落之前,还要用漫天的云霞打扮这一派青翠的山岚。一只只鸟儿飞回到你的怀里,你的每一道沟沟坎坎,都在黄昏中清晰地呈现,就像我这张满是皱褶的老脸。你那幽深的山谷中蕴藏着多少自然的真谛,人世间还没有能表达它们的语言…… 陶渊明凝望着南山,站立了许久,直到晚霞消失了最后的光焰。捏在指间的雏菊,已经一瓣一瓣掉落到酒中……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浮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秋天的菊花是多么美啊,花瓣被露水打湿,香气才更加芳馨。看着娇艳的花瓣在酒中漂浮,我更加淡薄了世俗的人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就这样一个人对影独酌,直到杯尽壶倾。夕阳早已落山,白天的喧嚣终于停止,大地是那么宁静。所有的鸟儿都到林中栖息,偶尔有几声啾啾的啼鸣。只有我这个酒徒还在东轩下任情啸傲,因为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纯真…… 突然有一只鸟儿掠过屋檐,在夜空中独自飞翔。飞来飞去找不到栖息之地,一声比一声鸣叫得凄凉。陶渊明目送它远去,想象着它能落到何方?(“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但愿你能遇到一棵挺立的青松,可以在它上面构筑你的新房。等到寒风劲吹万木零落的时节,只有它的枝叶不会凋丧。找到了这样的栖息之所啊,可怜可爱的鸟儿,你就要终身依傍它,才能地久天长!(“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担忧着离群的孤鸟的命运,陶渊明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东园的那棵苍松下……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这棵青松生长在东园,要是在春夏时节,就有众多的杂草遮没它的奇姿。可等到严霜凋尽了其他草木,只剩下它那卓然挺拔的树枝。连片的树林谁也不会注意,就这么独立的一棵呀,才引得人们惊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我提着酒壶来到树下,抚摩着松枝眺望月色,一阵阵心旷神怡。短暂的人生真如一场梦幻,就在自己的家园从容地度过它吧,何必为喧嚷的世事羁縻? 有山有鸟,有菊有松,陶渊明徘徊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家庭院里。夜已经深了,月光下南山的轮廓像-块巨大的黑色碑石,耸立在天地之间。南山是不会老的,死后埋在陶家墓地里,成为南山的一部分,生命也就得到了永恒的延续,又何必去理会什么善恶报应、生死轮回?桓玄篡位称帝,最后身败名裂,的确是恶有恶报,可刘裕现在也想篡位称帝,就能坐稳江山。是桓玄凶恶刘裕善良吗?不,刘裕比桓玄更凶残、更狠毒、更老练、更卑鄙。同样是篡位,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果报应哪里说得通呢?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多行善事如果真的有好报,伯夷叔齐为什么饿死在西山?如果善恶本来没有报应,为什么又有这样的格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荣启期是春秋时的隐士,九十多岁了,还拿草绳做腰带,饥寒交迫胜过他的青壮年。如果不是信守君子的节操,百代之下他的声名怎么会流传? 陶渊明知道,有许多人不理解他,包括一些亲人和朋友。每次做官都很快离职,为什么总和他人难以相处?放着满腹的诗书才学不去施展,却让妻儿老小忍饥挨饿,困守田园?他难以回答这样的问题,难得找到知己倾诉心曲……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人的行为举止千差万别,很难判断对错是非。人们总是随便看外表就进行评判,异口同声地赞誉诋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其实夏、商、周三代有许多隐士,都不肯让一片真心被世俗染黑。就让那些名利之徒去大惊小怪吧,改朝换代的事情已经临近,我这晋朝的遗民,一定要学商山四皓的样子,坚决隐退! 陶渊明关上自家的户牖,把一片月光留在了屋外。 7 清晨时分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来不及穿好衣服,就跑出去开门。打开一看,原来是邻家的老农,胸前抱着一个酒坛。(“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老陶啊,还没起呢?” “起了起了,你这是……” “我们家大清早刚酿熟的酒,我想让你尝个鲜,就上赶着给送来了。” “哎呀呀,请进请进,好酒请进……昨天刚空了缸,半夜里躺着正发愁呢。我现在几天不吃饭还饿不死,可要有一天不喝酒,就能渴死!” “我还不知道你?”老农把酒坛放到几案上,拿手指点着他笑道,“就算渴死了,也要去当酒鬼!” 两人大笑起来。 老农将坛盖掀开,说道:“你来看,还热乎着呢,是最先从甑里流出来的……” “是吗?那咱得赶快来一大碗!” 陶渊明急不可耐地抱起坛子,倒出了一海碗,刚酿出来的酒晶莹透绿,酒面上浮着一些酒糟。他又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急得够呛,一挠头……有了,头上的葛巾还没扎好呢,正好用来救急! 他就拿葛巾蒙在一只空碗上,让那碗酒透过葛巾流到空碗里,酒糟留在了葛巾上。他掸了掸葛巾,重新戴在头上。顿时从头顶闻到一股透鼻的酒香,一直流淌到他的肺腑里…… “好香啊,这可是个好法子,又漉了酒,又能戴在头上闻酒香!”陶渊明说着说着举起那碗酒一饮而尽…… 酒落肚中,顿时觉得双睛发亮,两腋生风,胸怀中如一阵飞雨洒落轻尘,每个毛孔都长出了一口气。他连连咂摸着舌头,体味着口腔里美酒的余香。 老农看见他这副馋相,轻轻叹了口气,又环顾空空的四壁,沉下脸来…… “老李,你不来一碗?”陶渊明问道,这老农姓李名蒙字愚夫。 “老陶啊,”老农回过头来,轻声说道,“我有时真想劝你一句,你这是何苦呢?” 陶渊明看到他一脸的凝重,静静地听他说。 “你不比我们这些庄户人,大字不识一个,不种田耕地就没有生路。你可是读了书有学问的人,也做过官,还做过刘相国的参将,听说刘相国多次征召庐山这一带的隐士,好多人都去了,你怎么不去呢?那个颜大人,去年对你多好啊,你去找他,让他帮你说说,肯定行……” “我要真想出去做官,哪里用得着他去说?” “是啊,我就是说这么个理。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家,还剩些什么东西?这一大家子人都到土里刨食,多难哪!你要是做了官,还愁没有酒喝,还稀罕我这自家酿的浊酒?” “不对,你家的酒可是格外的香,官家的酒也未必比得上。” “你就别跟我打哈哈了,就算我的话不中听,你也要看看别的读书人吧。朝廷太远了咱不说,就说江州,你看老羊已经做了檀刺史的长史,都出差到汉中去了,老庞也老往刺史府里跑,还不是想找条门路做官吗?” “人各有志啊,”陶渊明叹道,“我的个性你是知道的,在官场里没法混。” “你干吗那么倔呢?谁还不知道官场黑暗,我虽然是个农人,也知道当官的都贪财昧良心,可你管别人干吗,只要自己不贪不就行了?你就做自己份内的事,拿自己的那一份俸禄,不就行了?” “你跑到脏水里头去洗澡,能洗得干净吗?”陶渊明反问道。 “别人都脏,你要那么干净干吗?不是还有荷花吗?出烂泥而不脏……”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陶渊明大笑起来:“老李啊,你的意思我都懂,你说的这些,我也早想过,可你要知道,一个人天生的脾气禀性,他自己想改都改不了!我从来不昧着良心做事,已经坚持了大半辈子,现在是六十有六的人了,还跑出去给自己抹点黑?”他给老农倒上一碗酒,“你不用劝我了,咱们还是一块高高兴兴地喝酒吧。”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8 送走了老农,陶渊明掩上柴扉,站在庭院中看脚下的小径,到处都是丛生的杂草和灌木,几乎看不出路的痕迹,园田居已经好久没有人整治拾掇了,一派荒莽气息,小鸟见了人都不躲避,难怪老农看不下去了。(“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陶渊明在杂草丛中发现了一捧兰花,走到它跟前蹲下来细细地观赏……他不由得想起一个典故。谢安曾经有一次问他的子侄们:“你们还没有出去为官做事,为什么我总希望你们能有所成就呢?”侄子谢玄回答道:“这就好像人家见到了芝兰玉树,总想把它们移栽到自家门前,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光耀门庭呢?” 作为长沙公陶侃的子孙,我的确有光宗耀祖的责任,可惜前半生颠沛流离一事无成,归隐之后更是蹉跎岁月清静无为,是不是辱没了祖宗的英名呢?不,我想祖宗在天有灵,不会这样想。我就像这捧被草丛掩盖的幽兰,只要有清风吹拂,就能从杂草中脱颖而出……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幽兰生长在庭院里,满含芬芳等待着清风。清风一旦悄然来到,就显出它与萧艾的不同。“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我大半生颠沛流离迷失了正路,到晚年才听任真心把大道走通。一旦觉悟了就要义无返顾,要知道飞鸟射尽猎人就不再需要良弓…… 老年人总喜欢回忆过去,陶渊明面对这一捧幽兰,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经历……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少年时为了摆脱贫穷的生活,放下手中的农具去游学求官。连自己的一家老小都养不活,饥饿与寒冷总是不停地同我纠缠。“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那时已经接近而立之年,终于有机会做了江州祭酒,但我因为不甘心蒙羞忍耻,很快又回到家园。以后又在桓玄和刘裕的幕府里徒劳奔波,直到做了彭泽县令,才下决心终生归隐田园。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时光流逝得多么迅速,转眼又过去了十二年。世道从来混沌无边,所以杨朱停止在歧路之前。虽然不能像疏广疏受那样挥金游乐,但自家酿制的浊酒,也足以滋润我的心田。 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丢了羊,来请杨朱的仆人们帮着找羊。杨朱问邻人丢了多少羊。邻人说只丢了一只,但因为它走失的那条路上有很多岔路,所以要请许多人同时去找。杨朱答应让自己的仆人们帮着去找,找了好久也没有找着。邻人说,岔路里头又有许多岔路,实在是没法找了。杨朱听了这番话,顿时号啕大哭,一整天都不说话,也不吃饭。后来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大道因为多了岔路就走失了羊,可人生这条路上,有多少岔路啊!想到这些我能不哭吗? 陶渊明引用这条典故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游学求仕、出外做官,都是走到了人生的岔路上去了,只有归隐田园躬耕自食,才能找到人生的美好归宿。 9 一天夜里,陶渊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园田居里突然冒出了两个陶渊明,一个决心隐居躬耕,另一个还想出去做官。决心隐居的陶渊明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那个还想做官的陶渊明,总在一旁冷眼旁观。清醒的陶渊明和沉醉的陶渊明都在嘲笑对方,他们各自讲着自己的话,根本不听对方的主张。(“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我到底是哪个陶渊明呢?当然是喝醉酒的那一个,我总是那个样子。可另外一个呢?那是我吗?虽然长相和我一模一样,但他不是我。不是的。你看他谨小慎微的样子显得多么愚蠢啊!只有那个手持酒杯兀然傲世的陶渊明,才显得聪敏豁达。我要邀请这个喝醉酒的陶渊明,等天黑的时候点起蜡烛,与他接着痛饮!(“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我邀请陶渊明?那我是谁呢?难道我是那个清醒的陶渊明?不是的,可我到底是谁呢…… 这个问题折磨得陶渊明头痛欲裂,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过来…… 最先听到的是门轴的“吱吱扭扭”,然后一阵寒风扑上脸庞。房门被风吹开了。陶渊明披衣而起,来到门前。他朝门外望了一眼,庭院中的荒草似乎一夜之间长高了许多,在寒风的吹袭下向前倾倒,遮没了台阶。(“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他将门轻轻掩好,回到床榻上。宿醉醒来,胸中微微有点作呕,他就半躺着出几口长气。过了一会,肚子“咕噜噜”叫了起来,只要感到饥饿,就怎么也睡不着了。只得把衣服穿好,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靠在榻上坐等天明。等啊等啊,等待的光阴总是那么漫长,屋顶那一片天窗依然只透出清冷的月光,报晓的雄鸡迟迟不肯啼鸣。(“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他回想着那个梦。梦中为什么会有两个自己?他不得不承认,在他的内心深处,年轻时树立的忠君报国济世救民的理想,始终没有死灭。但理智又告诉他,那个美好的理想永远都无法实现。现在晋朝快要亡了,他还有哪个国好报,哪个君好忠?从实现理想这个方面看,他的人生早就注定了是悲剧。为了逃避对这个悲剧的清醒认识,白天他可以躲到酒中,但那个理想居然跑到他的梦中折磨他!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青年时代我也曾出门远游,一直走到东海岸边。道路曲折又漫长,半路上还被风波阻拦。“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是谁让我有这样的远行?还是因为饥饿的纠缠。一生中竭尽全力只是想填饱肚子,能吃上饱饭就志得意满。难道这是圣贤指引的正道吗?不,一旦恍然大悟,我就义无返顾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年轻时的理想虽然可贵,但出去做官并不是为了这个理想,而只是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那个理想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幌子,拿它来欺骗自己的良心。其实大半生在官场的颠沛流离,恰恰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只是自己不愿承认罢了。所以梦中的那个异常清醒、一本正经的陶渊明,才显得愚蠢透顶! 肚子还在“咕噜噜”地叫,陶渊明躺下来闭上了眼睛。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我再也不会为了填饱肚子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叫就让它叫吧,我依然能够睡得安稳。“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只是叹息刘孟公那样的知音再也不会有了,该向谁去倾诉我的一片衷情? 刘孟公是东汉时的刘龚,他是隐士张仲蔚的好友。张仲蔚住在蓬蒿之中,生活极为清贫,但他每天吟诗作赋,过得很快活。当时人都不理解他,只有刘龚是他的知己。陶渊明哀叹自己没有知己,他不知道知己马上就要来了,那就是下一任江州刺史王弘,此系后话,暂且不表。 10 这一个冬日,草庐外天寒地冻北风呼啸,草庐内却充满了久违的欢声笑语。张野和周旋人到园田居来聚会了。羊松龄已经去了长安还没有回来,庞遵也在刺史府里做了治中,南山脚下只剩下三位隐士。 陶渊明让翟夫人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上,又温了一大壶酒,预备招待客人。趁鸡未熟酒未热的工夫,他把刚写成的二十首《饮酒》诗拿出来,请两位老朋友斧正誊抄。陶渊明的诗文辞赋在朋友中间是公认的魁首,但他的字却不算写得好的。而周旋人练得一手功底颇深的小篆和行楷,陶渊明每每把自己潦草的诗稿请周旋人誊抄出来,周旋人都欣然应命,一边誊抄一边赞不绝口。 “这首真不错呢,‘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把生死之间的道理算是说透了。” 等他誊抄完毕,张野拿过来观看。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颜回以仁义著名,荣启期也很有德行。可一个缺衣少食短命而死,一个长年饥饿直到衰龄。“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虽然留下身后的名声,一生却在憔悴困顿中度过。死后还有什么知觉呢?要紧的是活着的时候能够如意称心。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像招待客人那样殷勤地保养自己的身体,但也不要梦想长生不老,就任随自然的造化等待死亡的降临。裸体埋葬又有什么不好?人们应当理解这样惊世骇俗的节操。 西汉的王杨孙临死之前留下遗嘱,要求去除棺椁衣服,裸体埋葬,让身体尽快与土地融为一体,返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葬礼是人生的大事,古人看得更重,有许多规矩礼仪,王杨孙要求裸葬,的确惊世骇俗。陶渊明认为他是真正理解了生死大义的通达之人,对他的遗嘱进行了褒扬。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是啊,身体是最重要的宝贝,这宝贝要是没了,什么都没了……”张野品味再三,又拿起另外一篇诗稿,“的确不错……不过这一首更好,可以压卷。” 周旋人拿过来一看:“挺长的。”他工工整整地誊抄到纸笺上。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伏羲神农的时代已经久远,以后的世道少有朴素纯真。终于在春秋时代鲁国出来一位老翁,要将败坏的世道修复,重塑人心。“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虽然没有昭示天下太平的凤鸟降临,前朝的礼乐制度毕竟得到复兴。但洙泗之滨很快就断绝了回响,经过血腥战乱,残暴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诗书有什么罪过?竟然一把火烧作灰尘。直到汉代几位老者殚精竭虑,才使经书重新得以流传。“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为什么汉朝灭亡之后,再也没有人亲近六经?忙忙碌碌只为升官发财,诗书礼乐还有谁去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想这些旧史干什么?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喝酒,切莫辜负了头上漉酒的葛巾。空发牢骚言多必失,请大家原谅我这个醉酒的人。 “这是在咏史啊!”誊抄完毕,周旋人感慨道。 “短短一首诗,包含了许多微言大义在里头,正好能压住全篇。”张野道。 “嗨,我这些玩意都是喝醉酒后糊涂乱抹的,哪有什么微言大义?”陶渊明笑道,“哪篇开头哪篇结尾都无所谓,既然莱公看中了这首,就放在最后吧。” 这时听到翟夫人在院中跟人说话,然后有人推门进来,是庞遵。 “哎呀,庞治中庞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光临草民的寒舍?”陶渊明笑问。 “别拿我开心了,咱们谁跟谁?”庞遵笑道,“各位要是出去,哪个做的官都比我大。” “你这家伙,平时不来,闻到老母鸡的香味就来了。”周旋人道。 “哎呀,我又不白来,你看——”正说着有两个役力抬着一个酒桶进来了,庞遵道,“就放这儿就放这儿……我不白来吧?这个官也不白当。” “你的酒我们也不能白喝吧?是不是又拿刺史府里的那些破事来烦我们?”张野问道。 “老哥,你这话说的……”庞遵苦着脸说道,“各位都是饱学之士,不像我是个粗人,没读多少书,所以有些道理啊,还真要向各位老哥请教。再说陶公以前做过刺史府里的别驾祭酒,府里的事他懂得多。”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老黄历翻破了也没用。”陶渊明道。 “翻翻也无妨嘛,有用没用我自己心里有主意。” “好吧,”陶渊明叹口气道,“跟你讲讲也行,不过我这里的老规矩你是知道的,莫谈国事。” “知道知道,当然知道了。”庞遵陪笑道。 “以后每回来都记得带一桶酒,我这里已经写好了一首诗要送给你。”陶渊明道。 “是吗?拿来我看。”庞遵接过纸笺,诵读起来……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西汉的扬雄喜欢喝酒,无奈家贫无法获得。时常有一些好事的人,带着酒来请他解决疑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举起杯来喝个干净,凡有问题都能解说。可有时侯也闭口不言,原来是问到了攻城伐国。仁者禀怀仁义之心,有时畅言有时沉默。 庞遵看完大笑起来:“还真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呢,莫非陶公写的时候就猜到了我要送酒来?” “陶公的名气大得很,肯送酒来的又不只你一人,”周旋人道,“你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好让你赶上了。” “那我就不胜荣幸之至了。陶公的诗赋可比扬子云(扬雄字子云),家贫可比扬子云,嗜酒也可比扬子云,莫非真是扬子云再世?” “扬雄的诗赋多是劝百讽一的矫情之作,哪比得上元亮兄的诗赋,字字出自肝胆肺腑?”张野道。 “哎呀,这个牛可不敢吹,”陶渊明把温好的一大壶酒端到了几案上,又摆上几只酒杯,说道,“来来来,各位,趁热先暖暖身子,庞兄,你把你的手下人也叫过来喝点。” 于是大家把诗稿放下,开始举杯痛饮,谈东说西。过一会鸡也炖好了,热腾腾地端了上来,翟夫人见来的人多了,又炒了几样小菜,大家边吃边喝边谈,好不快活…… “……陶公有没有写我们来园田居聚会的诗?”谈着谈着庞遵又提到陶渊明的诗作。 “有啊,”周旋人道,“这首就是,我刚才正抄着呢,没抄完就喝上了。” 周旋人放下酒杯,又趴到书案上誊抄起来,陶渊明想拦没拦住。庞遵也凑了过去,边看边念出了声……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老朋友们赞赏我的雅趣,提着酒壶纷纷来聚会。铺好荆条坐在松树下,喝上几杯就微微有些醉…… “嗯,有点意思,”庞遵道,“可惜现在天冷,不能到外面去了,等明年开了春,咱们就到树荫底下去,好好乐一乐,那才是诗中的情景呢。” “我们三个老朽肯定没问题,”张野道,“只怕你治中大人太忙没空。” “我就是再忙,也要来给陶公送酒呀,陶公不是刚写诗下了命令吗?”他继续读那首诗……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父老们七嘴八舌说说笑笑,斟酒也不讲究上下座位。连“我”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哪里还受外物的羁累?名利之徒追逐他们热衷的东西,哪里知道酒中有这么深的意味? “好啊,”庞遵叫道,“就让咱们喝他个‘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众人的酒杯又碰到了一起。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名人传记 最新文章 |
中外作家辞典 |
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
中国历代大儒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
巨人百传丛书 |
管子传 |
老子传 |
撒切尔夫人传 |
隆美尔传 |
罗荣桓传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