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论语精讲 -> 修文德以来之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论语精讲 修文德以来之 [第169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68] 本页[169] 下一页[170] 尾页[2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论语精讲: 修文德以来之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 (1)颛臾:音「专」「于」,鲁国的附属国。 (2)有事:指用兵作战。 (3)东蒙主:蒙,山名,因在鲁东,故曰东蒙。主,主持祭祀的人。因先王封臾于此山之下,使主其祭。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布也;陈力,发挥能力。列,位也。此句意思是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四」。雌性犀牛。 (8)柙:音「侠」,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读」,匣子。 (10)费:音「必」,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言不患财乏而患财富不平均,不患民户少,而患不能相安。 (12)萧墙:萧,肃敬。墙,屏风。古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故曰萧墙。喻自家门内,指内忧也 。 【语译】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他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就像引导盲人,到了危险的地方不去扶持他,快跌倒了也不去扶持他,那又何必用这个扶导人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郭坚固又靠近季氏的私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最厌恶的,就是避去自己的贪欲不说,还要为自己说些掩饰的话。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修治文德感化他们;已经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感化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研析】 此章乃孔子训冉有、季路当以义制止季氏用兵也。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也是消弭无谓干戈的根本之道。儒家主张行仁政,以德化人,乃放诸四海皆准的理想,相较于古今那些穷兵黩武的独夫而言,以德治国,更能达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大同世界。 此外,孔子以古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告诫学生辅佐之道,否则无法善尽劝谏的职责,试看历代明君缔造盛世之际,大多有贤能臣子敢为国家百姓之大计而勇于冒死进谏。反观冉有、子路面对季氏执意征伐之事而保持缄默,甚至找一些看似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为自己不合仁义的行为合理化,更是不智不真之举。 【延伸思考】 1、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如何分析冉有这段话的思维有误? 2、读完此篇,你认为衡量事情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当你的亲人师长或上司的行为有不合「仁义」之道时,你会如何对待? 【阅读资料】 汤祷桑林 德泽天下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彗星等出现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 避殿」、「 撤乐」、「 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己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 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当一个帝王真心的为民祈祷时,他的德行就会感天动地,流芳百世。商朝的开国之君成汤就是这样一位有仁德的君王。《帝王世纪》中说他「长九尺,有圣德」。在他还只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时,有一天他出游,看见有人四面张网,并向天祷告说:「从天而下的,从地上出现的,或从四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罗网。」 成汤见此情景,感叹地说:「这样网罗捕捉,其残酷的手段是暴君夏桀所为。」因此命他除掉三面猎网,留一面,并改祝词为:「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上飞的,速往上飞,愿往下逃的,速向下逃。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中。」汉南的各诸侯听说此事后,都赞道:「成汤之德连禽兽都能被恩泽,何况于人呢!」一时归顺者有三十六国。这也是流传至今的「网开一面」的成语的由来。 据《周书》记载,成汤讨伐完暴君夏桀后,「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于天子之座左,复而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宜处之。」成汤谦让三次,三千诸侯,没有一个敢即位的,然后成汤才即天子之位。 成汤即位后,起于夏桀时的大旱却一直不去。连续七年的旱灾,使河干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庄稼无收。自旱灾开始,商汤就在郊外设祭坛,祈求天帝撤旱降雨。七年过去了,大旱依旧。商汤就命史官占卜。史官占卜后说:「应以人为祭品。」成汤沉吟后说:「我是为民请雨,如果必须以人为祭祀的话,就请用我之躯来祭天吧。」于是商汤沐浴、斋戒、剪发断爪,赶着素车白马,身着大麻布衣,腰系白茅,于桑林设了祭坛。他向上天祷告说:「罪在我一人,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也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的没有才能,使天帝鬼神伤害百姓的性命。」并以六事自责说:「天不下雨是我的政事无节制,没有法度吗?是老百姓有疾苦,对百姓失职吗?是官吏贪污行贿之风盛行吗?是大修宫殿劳民伤财了吗?是有女人干扰政事了吗?是小人横行,我听信谗言了吗?」成汤话未完,倾盆大雨骤然而至,覆盖数千里。成汤以身为民求雨的事迹在《吕氏春秋· 季秋纪·顺民篇》、《墨子》、《荀子》、《国语》、《说苑》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基本相同。 成汤以德治国,「以宽治民」,使商朝国力强盛。《诗·商颂·殷武》记录的「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对成汤德行的赞颂还可见于魏陈王曹植的《殷汤赞》:殷汤伐夏,诸侯振仰,放桀鸣条,南面以王,桑林之祷,炎灾克偿,伊尹佐治,可谓贤相。又《汤祷桑林赞》:惟殷之世,炎旱七年,汤祷桑林,祈福于天,剪发离爪,自以为牲,皇灵感应,时雨以零。还有周庾信的《汤解网赞》:连珠两起,合玉双沉,谷为祥树,桑成乐林,三方落网,一面驱禽,德以行政,仁乎用心。成汤登天子位十三年,年百岁而驾崩。 历史走过了几千年,时代似乎应该在进步。可想想今日的中国,这几年间是什么原因招致了天怒人怨?为何SARS病横行,地震、干旱、蝗灾、雪灾等天灾人祸一年胜似一年?在这块土地的领导者,是谁在迫害善良的人们?那不仅是无德无能,还招来了天灾示警,唯有立即制止这种招致天谴的恶行,方为正道。 【课后作业】 1、请说明「网开一面」成语故事的由来。 2、你认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68] 本页[169] 下一页[170] 尾页[2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