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也许源于小时候家境的贫寒,也许源于有过一段当兵的历史,父亲心中,一直秉承着勤俭持家的念头。和母亲结婚后,这一念头又变成家规依存于父母心中,影响着我们子女。 父亲在清风岭脚下的一个兵工厂上班,工作的地方离家大概10多公里路。父亲每天都早早起床,然后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记得父亲第一台自行车是“大金鹿”牌的,这台自行车父亲骑了七八年,坏了自己修,一直骑到再也不能骑了才卖掉。从开始骑自行车起,自行车的大小一毛一病,都不假手于他人,都是父亲自己动手修。在父亲心里只要能不花的钱都不花,节省下来的钱还有别的用项。 父亲还学会了做木匠活,所有木匠的工具父亲都有,家里的家具、物件坏了,都是父亲自己修理。父亲还学会做板凳,鞋架,简单的箱子。 父亲不但自己身一体力行,这个勤俭持家的家规也用在我们身上。我到10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再给我钱买学习用品,要我“自力更生”。那时的我,常常扛着镐头到山上去挖草药。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山上最多的,也是我认识的就是远志和柴胡,挖下一棵就别到腰带上,回到家以后,把柴胡晾上,远志用擀面杖把外皮擀下来再晾晒,然后拿到供销社去卖,得到的块八角钱就是自己买学习用品的钱。 即使到现在,生活好了,父亲仍然把这条家规执行的有板有眼,丝毫不走样。就拿袜子来说,坏了舍不得扔掉,缝缝补补接着穿,说了也不在意,只是说这样的袜子穿着舒服。其实我知道,是父亲心里舒服,一辈子的勤俭,这个念头早已根深蒂固。 源于父亲的影响,我成家后,也把勤俭这个家规带到家里来。 儿子小时候穿的用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用过的,图的是节俭,图的是舒服。只是在他一周岁的时候,送他一身新衣服做礼物。没给他买过过多的玩具,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最实用的。 儿子上小学,家离学校很近,都是走着来走着回。到家以后,我择菜,他做饭。到了初中,离学校远了,依然走着上学。到了高中了,才因为距离远需要早起,骑电动车上学。电动车是妹妹不要的,浅绿色的,又很矮,还带着一个孩子座椅,把小孩子座椅卸掉以后,一米八的儿子就那样伸开两条大长一腿毫不犹豫的跨上,乐呵呵地去上学。我开心他的坦然接受,我开心他的勤俭。 现在儿子上大学了,每次的短信、电话,或者给他写的信里,都不忘提到勤俭这两个字。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也在身一体力行着。 从父亲身上承接过勤俭持家的家规,延续到我的小家里来,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一爱一的承接,一种一爱一的延续,一种美好传统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