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体 -> 太阳系是一个低光速黑域的猜想与论证 -> 正文阅读 |
[三体]太阳系是一个低光速黑域的猜想与论证[第3页] |
作者:智子讲三体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博尔赫斯在小说《永生》开头引用培根的话说:“所罗门说:普天之下并无新事。正如柏拉图阐述一切知识均为回忆;所罗门也有一句名言:一切新奇事物只是忘却。 ” “柏拉图阐述一切知识均为回忆”,是柏拉图的《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的一个观点。 《美诺篇》中苏格拉底说道: “人的灵魂不朽。灵魂在某些时候会死亡,在某些时候会再生,但决不会彻底灭绝。” “既然灵魂是不朽的,重生过多次,已经在这里和世界各地见过所有事物,那么它已经学会了这些事物。如果灵魂能把关于美德的知识,以及其他曾经拥有过的知识回忆起来,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惊讶。一切自然物都是同类的,灵魂已经学会一切事物,所以当人回忆起某种知识的时候,用日常语言说,他学了一种知识的时候,那么没有理由说他不能发现其他所有知识,只要他持之以恒地探索,从不懈怠,因为探索和学习实际上不是别的,而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
在这里,插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关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具体学说上的关系,从很早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分歧。”“《柏拉图对话》中大部分都是以苏格拉底为发言人。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会说那些都是柏拉图的主张,只是借老师的口说出来——苏格拉底成了柏拉图的代言人。” 譬如“围绕《申辩》的一个相关问题是,柏拉图在其中所写的,究竟是苏格拉底的,还是柏拉图自己的想法。”“在苏格拉底出场的所有柏拉图对话中,这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哲学学说上的关系,一个的基本看法是: “苏格拉底的主要学说观点,都是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柏拉图的思想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延伸。他们的思想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区分。而这种区分的依据,同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 本文在引用柏拉图著作中记载苏格拉底的话时,搁置这些争议,并不对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作严格区分。 |
依据苏格拉底的说法,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学习获得的,教育学习只是使人回忆起前世曾经拥有、今世忘却的知识而已。 “我们所谓的学习实际上只是一种回忆。” “没错,因为我们看到,通过视、听或其他感官对感觉的提示可以获得对一个事物的感觉,通过某种联系可以想起遗忘了的事物,而无论这两个事物是否相同。所以我认为有两种选择。要么说我们全都生来拥有关于这些标准的知识,并终生持有;要么说当我们谈到人们的学习时,他们只是在回忆以前的知识。换言之,学习就是回忆。” |
有学者谈道: “柏拉图之主要思想可名之为“形论”。” “依柏拉图之意,所谓学习实即回忆;……关于此“形”之知识,柏拉图以为人心本有之。然此知识吾人生即遗忘,多不复知有此,即所谓遗忘。他乃指此知识不浮现于意识之中,而蕴藏于意识之下;学习者即将此已遗忘之知识由心之深处唤至意识之中。故学习非由于外铄,乃由于内省。” |
柏拉图的这种认识论被称为“灵魂回忆说”,有人称之为“怪论”。 “柏氏有一种怪论叫做灵魂回忆说。” |
这种怪论在中国也有。 伟大领袖认为: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但老子却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门,便能够推知天下大事;不望窗外,便能够了解自然的规律。” “不出行却能推知万物,不察看却能明晓事理,不做事却能有所成就。” |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王夫之说:“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但老子却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任继愈说: “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 但“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宇宙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 在老子看来,“ 如果能做到“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老子这种通过“玄览”、“静观”“无为”而获得“道”的观点,跟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相似,即知识是个人先天就有的。 |
《礼记·大学》篇有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说: “致知在格物,格物之理,不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物有迁,迷而不知,则天理灭矣,故圣人欲格之。” 二程认为格物最重要是从自身观省获得。 |
南宋的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与学生曾有一段对话: “先生云: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下手处’。伯敏云:‘如何样格物’?先生云: ‘研究物理’。伯敏云: ‘天下万物,不胜其繁,如何尽研究得’?先生云: ‘万物皆备于我,只要明’”。 陆九渊认为,要”格物“理解宇宙万物万事,并不需向外求,只需通过本心。 因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 |
明朝时王阳明说: “‘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律’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所以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
这些我即宇宙,心备万物,因此格物致知重在内省的观点,也与柏拉图的“知识回忆说”不谋而合。 |
弗洛伊德认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一种中间性的意识,他称为前意识。可以把前意识比作一个通道,是由潜意识到意识去的通道。前意识是过去的观念、思想等,现在变成了“记忆”中的东西,在某种刺激下,它随时可以被“回忆”出来,重新成为有意识的东西。所以前意识的东西是可以进入有意识的活动中去的。正因为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潜意识可以冒充为前意识,而进入意识活动的领域,破坏有意识的活动。出于前意识是“记忆”的东西,所以是可能完全消失的,长期放置不用,长期不回忆,记忆的东西就会彻底忘掉。但是前意识的东西总会存在的,人一生总会永远记住某些东西。 |
这人疯了。不过知识挺渊博。 |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体 最新文章 |
以前接受不了程心没和云天明在一起的结局 |
其实水滴摧毁舰队是完全违背物理规律的 |
黑暗森林就是资源争夺引起的必然结果,不是 |
ωg内容真的不能影视化吗,为啥我的三体可以 |
云天明故事绝对是三体最大秘密之一 |
文明启示——来自恶意的日记(此文高能,请 |
二向箔工作原理及过程 |
有人喜欢三体三的程心嘛 |
换一个角度 |
有一部看过的大刘的作品忘了名字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