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黑,但是对陈芝豹实在是无感。从各方面能力设定来讲他是年轻一辈中数一数二的的人物,开始是很期待的。咱们捋一捋。 首先,他要反离阳的原因,就是报仇,包括亲生父母也包括养父母的仇。再简单点说,他的目的就是把在位的赵家天子推下去,只要不是现在这个皇帝的儿子孙子坐皇位,哪怕是赵姓藩王登基也行。他有能力当皇帝,但最后皇帝由小乞儿来做,书中有设定小乞儿比他强吗?没有,至少,小乞儿登基就容不下徐凤年了,说明也跟前几个赵家天子没什么区别。那陈芝豹报了仇就走了,这能算他这个层面的大人物的志向吗?这不就是市井小民的泄私愤么。当然,大人物也是人,这种感情没有错。 其次,徐家为什么不反,不是徐家脾气好,更不存在愚忠,至少有几个层面,徐家是肯定考虑到的。第一,守北凉不是为了离阳赵家守得,是为了北凉百姓,离阳百姓守得,虽然离阳百姓不念他们的好。但这是家国大义,是民族气节,不让北莽外族南下就是底线。那陈芝豹为什么跟北莽勾勾搭搭?说没证据,那凉莽大战的时候他在哪,为什么不参战?他如果真得追求品格完美,会跟朝廷联合反了徐骁?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候捅北凉一刀?为什么北莽朝廷都跟他联络,为什么不是袁左宗褚禄山呢?因为他名气大?别忘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没反心是不会被策反的。所以就别谈品格完美了吧。不谈品格,为了报仇引外族入关,那就是陈三桂或者吴芝豹。第二,北凉的地理位置,不适合造反。北边是北莽百万军。徐家南下打离阳,后门不怕被北莽偷袭吗?要北莽不偷袭,就要跟他做买卖,那不就又成了吴三桂了么。第三,北凉什么时候能反。如果过着太平日子,那至少得拿到西域,西蜀甚至西楚等地界,得有战略纵深才行。靠着北凉现有的地界造反,等着被离阳和北莽包饺子吧。再就是各地一起造反,就是书中的样子,但徐凤年不想做这个皇帝,那是他个人选择,也没问题。赵家和张巨鹿等朝臣为什么一直打压徐家?就是因为徐骁功高盖主,不反只是时机未到。赵家那几位天子都不是昏君,脑子不笨的。策反陈芝豹,就是不让徐家拿到西蜀。以陈芝豹书中的设定,他看不到这方面吗?他肯定看得到,但在顾建堂和江南藩王甚至西楚都没露反心的时候,他就想造反,不还是市井小民的泄私愤心理么,我跟你鱼死网破,别的都不管了,外族入侵管我屁事,我还要联合外族打你呢。。。。 第三,口口声声叫着知恩图报,他对徐家的感情是真的,徐家对他也没问题啊。是的,他战功卓著,早就可以封王裂土,徐家也没拦着他啊。他觉得徐凤年不成气候,但徐骁知道徐凤年是怎么回事啊,他跟徐骁这么多年,他把徐骁吴素当亲爹妈,难道就不能跟他爹谈明白?两个明白人,有说不清楚的事?凭着战功就想着徐骁死后接管北凉?不是吧,人家袁左宗褚禄山可没这想法,人家战功也不遑多让的。这叫不臣之心,有这个心不是错,但藏起来就是不磊落。他跟徐骁说,徐骁肯定随时都放人。他要人马徐骁肯定愿意给。但他跟朝廷暗地里勾勾搭搭,一声不吭就出走,做朝廷棋子去西蜀牵制北凉,不合适吧。对徐渭熊,就跟现在到处发好人卡也没什么两样,我是爱你的,但你是死士,我要走,你拦着你就得死,然后我供着你的排位?那他为什么必须走呢?人家徐家容不下他了吗?他早走晚走都不行,非要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候走?摆明了恶心人么,摆明了战队朝廷啊。那边徐家赵家已经闹翻了,他不清楚吗?这叫知报呢? 第四,他瞧不上徐凤年,出走北凉那一篇都揭过去不说了。单说,北莽南下,离阳朝廷有些人看热闹,一是想着两败俱伤,省的还日夜担心北凉。二是,有些阴险小人,巴不得北凉死光光才好。那他陈芝豹驻守北凉这么多年,双方什么情况他不清楚?赵家都知道,北凉肯定会跟北莽死磕,挡住入侵,他不知道?他在西蜀按兵不动是什么心态? 恨徐凤年恨到要北凉三十万战士死光?袍泽之义在哪?民族大义在哪?齐当国死,他居然还去找徐凤年,呵呵了,他如果帮北凉,齐当国可能就不死了,他小名叫‘兵圣’啊,会少死多少人?人家那么多武林人士都知道去城外死战,他呢,找赵家报仇去了。他出走时徐凤年还不成气候,可大战时,徐凤年比他差很多么?二十几年情分,不应该兄弟并肩作战吗?他瞧不上徐凤年做北凉王,却能接受小乞儿做皇帝,这个逻辑应该是很缜密的。让人想不明白啊。 所以呢? 谈感情,他的感情一点不纯粹。爱情不及自己利益重要。亲情不及自己私欲重要。袍泽之情,没体现出来。朋友之情,嗯,他去找重伤的徐凤年逞一下威风就完事了。家国大义,更别谈了。 谈品格,没人要他知报,是他自己要守着,然后却四处钻营到处蹚浑水。关键时候反水捅刀。又要知报之名,又打着喧宾夺主的小算盘。徐骁退了自己必须做老大,这个想法是魏延那里学的吧。 谈格局,分不清轻重缓急。关键时刻出走,关键时刻不参战,关键时刻窝里斗报私仇,关键时刻不争帝位,关键的时刻他总在做不重要的事。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