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红楼梦 -> 红楼梦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证据有很多。 -> 正文阅读 |
[红楼梦]红楼梦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证据有很多。[第5页] |
作者:fmxzzcya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脂砚斋是贾宝玉: 第八回,写宝玉被骗,“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甲戌本眉批:“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 |
(5)曹雪芹的上学经历和贾宝玉不符 曹雪芹和敦诚是“右翼宗学”的校友,曾同窗学习过三年(见第三篇第二题之第2小题)。就是说,曹雪芹在右翼宗学学习的时间最少是三年,即敦诚入学后的第三年曹雪芹毕业。因敦诚十一岁入学,而曹雪芹大敦诚十岁;所以,曹雪芹毕业时应该是二十三岁(也许是年初入学,年终毕业)。而贾宝玉却没有上过正经的学堂,兴儿对他的评价是:“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第六十六回)。即便贾宝玉和秦种一起在贾代儒的私塾读过几天书(第九回),那也是作者为了写贾宝玉的同性恋而故意安排的(见第二篇第三十七题),后来随着秦种的死去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再也没有提过上学读书的事情。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为什么要这样离谱的安排自已的童年呢? 注:① 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20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版。也可依据书中前后时间推出。 ②③分别见《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頫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奏折;《刑部为知照曹頫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移会》,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奏折。载于《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 ④一栗:《红楼梦资料汇编》15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版。 ⑤周汝昌:《红楼梦新证》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
3、性格不符 敦敏和张宜泉都是曹雪芹的朋友,张宜泉说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①。敦敏曾在《赠曹雪芹》诗的题下注释中说:“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②。另外,敦诚在《寄怀曹雪芹霑》一诗中,还说曹雪芹“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③。“接?”是指头巾或帽子,“倒著”即倒着戴。全句的意思是:曹雪芹或有倒戴帽子之举;与别人“高谈雄辩”时,有时竟像前秦重臣王猛那样,把手伸到衣内去捉虱子,表现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敦敏在《题芹圃画石》中也说,曹雪芹的画很像其本人,其诗句为:“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④。裕瑞是豫亲王多铎的五世孙,曹雪芹病逝七年后他才出生,他在《枣窗闲笔?后红楼梦书后》中描述曹雪芹时写道:“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曹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⑤。从以上记载我们大略可知,曹雪芹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一身傲骨,藐视权贵;并勇于表达出“胸中的块磊”。他性格外向,善言谈,风雅幽默,并且说话声音很大。 我们再看书中众人对贾宝玉的评价,兴儿对尤二姐说:“姨娘别问他(指贾宝玉),说起来姨娘也未必信,……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第六十六回),尤三姐接着说道:“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看过宝玉后说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第三十五回)。由上述评论可知,贾宝玉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不大合外人的式”,“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的人。如果将曹雪芹与贾宝玉相比,两人的性情简直是天壤之别。作者如果是曹雪芹,他为何要把自已塑造成一个和自已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注:①张宜泉在其诗《伤芹溪居士》题下写有:“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十而卒”。见一栗编《红楼梦资料选编》8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版。 ②③④⑤分别见一栗编《红楼梦资料选编》6页,1页,6页,14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版。 |
4、相貌不符 上文曾说,裕瑞曾写过一本《枣窗闲笔》,在其《后红楼梦书后》一篇中,曾有对曹雪芹的描述,文中说:“闻前辈姻戚有与之(指曹雪芹)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①。就是说,裕瑞前辈的某个亲戚和曹雪芹交好,裕瑞听他们说的,曹雪芹较胖、头大、色黑,这应该是不会错的。即便这样的描述不是很准确,但大致应该是不会差的。至少我们可以断定,曹雪芹不是白脸的。裕瑞的前辈总不至于把白的说成黑的吧。 再看书中对宝玉的描写,在第三回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只见“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脂砚斋在此句后还写批语说:“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甲戌本);由此可知,《红楼梦》的作者确为色白貌美。还有,第七十八回秋纹曾指着宝玉说:“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第五十六回甄家的四个家人也说:“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书中还有多处描写宝玉脸白貌美的文字,这里就不再列举了。总之,贾宝玉面色青白,应该是无疑的了。假如作者是曹雪芹,他实在没有必要,这样相反的描写自已的相貌。 我们再看皇太子胤礽的相貌: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废除太子时曾诏谕说:“伊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②。康熙朝前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撰写的《康熙帝传》一书中,也称赞胤礽是:“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以至于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③。这些都足以说明皇太子胤礽应该是相貌堂堂,颇似书中的贾宝玉,至少他的面色不会是黑的。而那个“头大而色黑”的曹雪芹,如何会是书中的贾宝玉呢? 注:①一栗编《红楼梦资料汇编》14页。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64年版。 ②《清圣祖实录》卷253。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 ③白晋(法):《康熙帝传》242页。 |
5、情理不符 首先,作者在书中多次骂自已是“蠢物”(见第二篇二十九题),并说自已“无能”、“不肖”。还有,作者在第三回自题画像中还写道:“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些,对于曹雪芹来说,明显是不相符的。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那该书所讲述的就应该是曹家的败落过程;可曹家的败落,却是因曹雪芹的父亲曹頫经营不善、职内亏空造成的,与曹雪芹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为什么要骂自已是“蠢物”、是“不肖”呢?他既没有经历过富贵,也没有享受过“纨绔与膏粱”,他怎么就“富贵不知乐业”了呢? 其次,作者在书中多次痛骂和诅咒他的家人或族人,这在情理上也与曹雪芹不合。如第六十六回,作者借柳湘莲之口骂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在第七回又借焦大之口骂道:“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是指公媳通奸,养小叔子是指嫂弟通奸。这在封建社会,应该是骂人最重的两句了。还有,《红楼梦》的原稿中曾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①,后来在畸物叟的“命令”下被删去了。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为什么要如此的丑化自已的家族呢?要知道,曹雪芹家庭的败落与其族人是没有关系的;他骂他的族人实在是没有道理。然而,作者若是清朝废太子胤礽,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可参见第二篇第二十二题。 其三,我们知道,曹雪芹家的败落只限他们一家,也就是说,只有曹頫的母亲妻子儿女受到了牵连;而曹家的其它分支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就在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查抄后不久,曹雪芹的叔叔和叔祖,还受到了雍正皇帝地奖赏(见第二题之第1小题)。再者,曹雪芹家庭的被抄,也只是使其由富变贫,却没有彻底败亡。可作者为什么要把贾家说成“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呢?还有,《红楼梦》成书之时,曹家已败落二十多年,曹家的结局早已尘埃落定;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如此过份的夸张描写贾家败落的惨象呢?如果作者是曹雪芹,这又如何说得通呢? 其四,在第六十三回,作者借妙玉之口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贾家家庙的名字就叫“铁槛寺”,相距不远的贾家女庵又叫“馒头庵”(第十五回)。为了提醒读者,作者还特意让宝玉说:“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作者如此为贾家的家庙起名,分明是暗示:贾家虽然富贵显赫,但其最终也难逃家败人亡的结局。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为什么要给自家的家庙起如此的名字呢,难道他与曹家仇深似海吗?况且,曹家的败落,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并且也不是“彻底”毁灭。 第五,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在他的《寄怀曹雪芹》一诗中,曾说曹雪芹可能是曹操的后人,即“君又无乃将军后”②。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也说“曹家很可能是曹操之后”③。清朝人曹奭在他的《永宪录》中也说:“寅(指曹寅)演《琵琶传奇》用蔡文姬故事,以正伯喈(蔡伯喈)之诬,内装潢魏武之休美,或谓其因同姓,然是举实阿瞒(曹操)一生好义处”④。可《红楼梦》的作者却在书中,借贾雨村之口大骂曹操(第二回)。不管曹雪芹是不是曹操之后人,既然其祖父曹寅对曹操赞美有嘉,既然好朋友敦诚说他是曹操之后;他就不应该在书中大骂曹操。所以说,曹雪芹肯定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注:①靖藏本、甲戌本第十三回,回前脂批。 ② 一栗编《红楼梦资料选编》1页。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64年版。 ③④分别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40页,3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
6、曹雪芹的写作水平与《红楼梦》的作者不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京一个张姓的家中,发现了曹雪芹的一对书箱。书箱上写有“题芹溪处士句”。诗的内容为:“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从“题芹溪处士句”可知,这首诗为曹雪芹所作;并且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退一步说,即便不是其代表作,至少也是他自已比较满意的作品。否则,怎么会写在自已的书箱上呢?这首诗不论从文学水平,还是其艺术风格上,都和《红楼梦》中的诗词明显不同。很难让人相信,作此诗之人,会是大名鼎鼎的《红楼梦》作者。正因如此,有人怀疑“书箱诗”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试问,书箱上明明写着“题芹溪处士句”,怎么会不是曹雪芹的作品呢?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香山曹雪芹故居发现的“曹雪芹题壁诗”,似乎也无法与《红楼梦》中的诗词相比。笔者对诗词实属外行,但仍觉两者水准和风格是明显不同的。 另外,曹雪芹四岁时被“抄家”,十二岁才进入右翼宗学学习,二十三岁毕业(见第三篇第二题之第2小题)。曹雪芹上学如此之晚,毕业后、甚至还没毕业,就着手撰写《红楼梦》。他既没有生活基础,也没有生活历练,这能说得通吗?有位学者曾说:“曹家回北京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不知他在北京有什么活动和作品,……对于如此才华横溢的杰出文人,居然在文艺圈中没有任何痕迹,完全不可想象!”就是说,曹雪芹既然能写出《红楼梦》这本巨著,为何没有留下其它作品? 我们再看清朝废太子胤礽,康熙帝在一废太子时曾说:“当胤礽幼时,朕亲教以诗书,继令大学士张英教之,又令熊赐履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朝夕纳诲,彼不可谓不知义理矣。且其骑射,言辞、文学无不及人之处”①。 “(胤礽)自幼研读儒家典籍,具备较高的汉文化造诣,能文能诗,……他凭借良好天资,在学习汉文化时表现出色,甚至连当时供职清廷的西方传教士,也莫不知晓他熟读经史”②。朱都纳、米汉雯曾向康熙帝奏曰:“皇太子洞彻书理,……虽皓首穷经之士亦不能至此”③。胤礽“熟读经史”,且“言词、文学”均高于诸人,“虽皓首穷经之士亦不能至此”。如此看来,废太子胤礽能写出一部《红楼梦》来,是完全说得通的。另外,从反向思维来说,废太子胤礽如此才华横溢,被关在小院内“闲置”十二年,如果不能留下一些作品,似乎也是说不通的。 注:① 《清圣祖实录》卷234,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②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191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③《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二日戊午。 |
7、改写稿与原作的“本意”不符 在《红楼梦》的作者尚未确定是谁之前,我们先不去讨论此书的“立意本旨”是什么;但从作者写书的本意来看,他是想“隐去作者姓名”,“隐去家庭住址”,“隐去事情发生的年代”,“把事情的真相隐在书中”。可是,曹雪芹在“批阅增删”时,却明明白白的写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截,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题名曰《金陵十二钗》”;他还说“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如果作者是曹雪芹,这不等于一切都公开了吗?如果所隐之事是他的“家史”,并且在书中又明确的写出了自已的姓名,那他还有“真事隐”的必要吗?假如有人说,这是曹雪芹故弄玄虚;可是,当读者把整部书看完,他还能瞒得了人吗?尤其是“甄家接驾四次”,这不明摆着是写江南曹寅家吗(见第二篇第五十一题)?难道用“一把辛酸泪”写出来的“字字看来皆是血”的一部书,就是为了“故弄玄虚”吗?假如还有人说,曹雪芹是怕受牵连,才说他仅仅是“披阅、增删”;可是,如果真要有人去追查,从曹雪芹、吴玉峰、孔梅溪入手,顺藤摸瓜,深挖细考,还能查不出真正的作者吗?显然,“怕受牵连”之说也是不通的。再者,如果书的作者是曹雪芹自已,那“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还有“隐”的必要吗?书的原作者并没有暴露自已身份的意图,倒是改写者曹雪芹,把自已和题写书名的人,都写在了“楔子”之中;所以说,书的原作者肯定不是曹雪芹。 再者,作者既然是写当年他身边几个女子的事儿,可为什么怕写出年代?既然书里没有“隐私”,几个女子也没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又何必冠以“大荒山,无稽崖”?既然是“荒唐言”、“无稽之谈”,为什么还要流下“一把辛酸泪”?既然是为身边几个女子而流下的“一把辛酸泪”,可脂砚斋为什么要说这泪是“血泪”呢?这些都说明,《红楼梦》绝不是写曹雪芹家里那几个女子的爱恨情仇,更不是写曹家破败的原因,而是另有其事;并且还是“家国情仇”的大事。 8、从《红楼梦》的“改写”情况看,其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1)第十三回,畸笏叟写了如下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靖藏本)。如果作者是曹雪芹,畸笏叟怎么有权“命芹溪删去”文中的有关内容呢?并且还是“少去四五页”,几乎是删去了半个章回。试问,一个作者写小说,对题材如何取舍难道还要听命于别人吗?这种情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此书是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委托曹雪芹改写的,曹雪芹必需得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见第五篇第三题之第5小题)。 再者,《红楼梦》的作者“用史笔”写出了秦可卿之事;而执笔删去此文者,却是曹雪芹。从这条批语似乎也能看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一位改写者。 |
(2)第十七回回前有一条脂批说:“此回宜分二回方妥”;第十九回回末也有一条批语说:“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在已卯本第十八回中间还有一条批语说:“‘不能表白’后是第十八回的起头。”第七十五回,贾珍在宁国符设赌局,让娈童陪酒一段文字之后,也有一条脂批说:“此一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当改作委曲认罪语方妥。”试想,曹雪芹如果是书的作者,这位雄才伟略的文学巨将,还要别人来指导他怎样写书、怎样分出章回吗?再说,别人在这个“语言大师”面前,好意思指手划脚吗?既然那个批书人,能够指导曹雪芹如何写书、如何分出章回,那他为什么不把后四十回补完,而是在那里又“哭”又“叹”,说后四十回书稿“被借阅者迷失”,而欲“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他自已续完不就得了吗?所以说,《红楼梦》一书,是脂砚斋请曹雪芹来改写的(见第五篇三题之第3小题);《红楼梦》原稿的持有者,是脂砚斋而不是曹雪芹。曹雪芹只是一位“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第一回楔子)的改写者。至于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可参阅第五篇之第四题。 |
(3)从“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条批语看,作者也不是曹雪芹。 第七十五回,贾母带着儿孙们中秋赏月、击鼓传花;当传至贾宝玉时,贾政便命宝玉限一个“秋”字即景作诗。宝玉“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书中虽描述了宝玉作诗的过程,但这首诗却没有写出来。脂砚斋在此处写道:“缺中秋诗,俟雪芹”。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作者是曹雪芹,缺不缺中秋诗,难道还用别人提醒吗?即然作者是曹雪芹,怎么还要“俟雪芹”呢?这足以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一个“受人之托”、对《红楼梦》原稿进行“批阅增删”的改写者。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中秋诗,不是原作者漏写,而是作者根本就没想写出来。因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庶出儿子继承爵位”(指贾环的诗)一事,用以影射庶出之子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见第二篇第四十六题之第2小题)。作者不便明白写出此诗,只好让贾赦说了句“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指贾环)袭呢”。需要注意的是,在贾环作完那首诗后,贾政评议该诗时,曾说贾环是“自以为曹唐再世了”。那么,曹唐又是谁呢?曹唐是唐代诗人,字尧宾。他的代表作是《游仙诗》,诗中有“不知今夜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之句。试想,“侍从皆骑白凤凰”之人,暗指谁呢? |
(4)从书中改写所留痕迹看,作者也不是曹雪芹。 仍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事为例,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即然把秦可卿“遗簪”、“更衣”等内容删掉了,为什么不把秦可卿“判词”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改写,而仍保留着“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这样的句子?“红楼梦十二曲”中为什么还保留着“画梁春尽落香尘”的句子?后面的内容删去了,前面相关的内容却不改写,难道作者不知道前后会出现矛盾吗?尤其是那些故意设下的“谶语”,他怎么会不改写呢?还有,当秦可卿的死讯传到荣国府时,书中写道:“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第十三回)。然而,秦可卿已病非一日,“那身上脸上的肉都瘦干了”(第十一回),她还曾对凤姐说:“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熬日子”(第十一回)。凤姐也曾对尤氏说;“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回答说:“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既然如此,荣府的人为什么还要“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呢?显然,这一句是应删而漏删的句子。如果作者本人就是改写者,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纰漏呢? 还有,脂砚斋在“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句后批写道:“删却,是未删之笔”(靖藏本第十三回)。从上下文的衔接看,“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一句之后,应该还有与天香楼相关的内容;否则,此句不但纯属多余,而且与后文还不能衔接。脂砚斋在此处也写批语说:“是未删之笔”。可是,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就看不出来“是未删之笔”吗?难道这也得让脂砚斋来教他吗?要是那样,曹雪芹还配称该书的作者吗? |
(5)第十回的题目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而在书的正文中,介绍张友士时,却是这样写的:“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的。”张友士是冯紫英幼时的老师,只是兼医理、会诊病;不但不是太医,甚至连医生都不是;可标题上却写“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如果“撰目分回”的曹雪芹就是书的作者,他怎么会犯如此之大错呢?还有,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可是,被封为“龙禁尉”的是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而并非秦氏;并且,秦氏灵牌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如果原作者和“撰目分回”者是一个人,他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
9、在开篇的“楔子”中,曹雪芹题了一首诗,其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此诗之后,脂砚斋批写道:“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本)。可是,该诗在书中的位置,既不是“第一首”,也不是“标题诗”。它是在“浮生著甚苦奔忙,……”和“无材可去补苍天,……”两首诗之后。那么,脂砚斋为什么说它是“第一首标题诗”呢? 原来,《红楼梦》的原稿是“一卷厚大本,不分回的”(见第五篇三题之第7小题);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之后,该书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由此可知,各章回前面的“标题诗”,都是曹雪芹“纂目分回”时添上去的;当然,这些“标题诗”也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曹雪芹分回纂目时,起初是把“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一句,当成了第一回的开始,把此句之前的“作者自云”至“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一大段,当成了“序言”(见本文第四题注①),之后的“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句,至曹雪芹题写的那首诗,即“楔子”,是曹雪芹所撰(此处有脂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曹雪芹把自已所写的“楔子”,也并入了“序言”之中。而“满纸荒唐言”一诗,恰在“出则既明”(正文的开头)一句的前面,又在此“序言”之后;所以,脂砚斋初评《红楼梦》时,便把它当成了曹雪芹所题写的“第一回”的标题诗。又因它是曹雪芹所添加的第一首诗(前面两首诗均为原作者所写),所以,脂砚斋便在此诗后写下了“此是第一首标题诗”这八个字。可是后来,脂砚斋或者畸笏叟又在“作者自云”一句之前,写下了“此开卷第一回也”七个字。曹雪芹便又依照他们的意见,把“作者自云”一段,当成了第一回的开始(也可能是抄写者所为)。又因后来的抄录者,误把脂批“此开卷第一回也”一句,误认为是“正文”而保留下来。这便是现今《红楼梦》一书,开篇有“此开卷第一回也”这七个字。如此,“满纸荒唐言”一诗之后,便留下了“此是第一首标题诗”一句。试想,书的回目中清楚的标有“第一回”字样,人人皆知这是第一回的开始,作者再说“此开卷第一回也”,不成了画蛇添足吗?只要作者不是傻子,他就不会在“第一回”三个字之后,再写上“此开卷第一回也”这七个字。 假如“浮生著甚苦奔忙”和“无材可去补苍天”两首诗,都是曹雪芹所作,那脂砚斋为何要说书中的第三首诗,即曹雪芹题写的“满纸荒唐言”诗,是“第一首”呢?由此可知,曹雪芹确为《红楼梦》的改写者,而不是书的原作者。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此是第一首标题诗”一句,原是写在“浮生著甚苦奔忙”一诗之后的;是抄录者抄错了地方。可这种说法,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这句脂批是“夹批”,而不是“眉批”;抄手即便是盲人摸着抄,也不会抄错地方的。 |
其实吧,这个曹雪芹就是个卖雪里红咸菜的。 |
10、从《红楼梦》书名的演化过程看,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红楼梦》开篇所述“书名演化过程”时,是这样写的:“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段记述,概括地说,就是“石头”把自已在贾府中的这段经历,都写在了自已的身上;空空道人从石下经过时便抄了下来,于是称这本书为,貌组到原始的容的人,才会有辛酸之泪。我费尽周折、下高兴。”而《石头记》。空空道人“自色悟空”之后,便自称情僧,同时把书名也改为《情僧录》。吴玉峰阅后题名叫《红楼梦》,孔梅溪阅后题名叫《风月宝鉴》。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增删”,并“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叫《金陵十二钗》。脂砚斋在抄写时又把书名改为《石头记》。 这段“书名演化过程”的记述,笔者认为是确实的,并非曹雪芹“故弄玄虚”之笔。其证据如下: (1)曹雪芹写的这段“楔子”,脂砚斋是认可的。她认为曹雪芹这样说是符合事实的。所以,她才接着曹雪芹的话,写了“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十五个字;并把自已将书名“改回来”的情况,也如实的记录在书中。如果她不认可或不同意曹雪芹所说,他为什么要将这段“楔子”一字不变的抄录下来呢?如果曹雪芹所说与事实不符,她在抄写时完全可以删掉或是改写或者加注批语,可她却没有那样做。她既然有权把书名“风月宝鉴”或“金陵十二钗”改为“石头记”,也有权令曹雪芹删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难道连一句不真实的话,她都不敢删掉吗?那么,既然曹雪芹这样说,脂砚斋又认为这是事实,可我们为什么偏不承认,非要说作者就是曹雪芹呢? |
(2)《红楼梦》早期手抄本的批语中,确有“梅溪”这个人的签名(甲戌本第十三回眉批);他应该就是“楔子”中所说的“东鲁孔梅溪”。据吴恩裕先生记述①,有一位叫周梦庄的老先生,曾写信给“文物杂志社”。信上说:其亡友李鹤仙旧藏孔继涵所书一副对联,下款署名“梅溪孔继涵”,此联系周先生亲睹。并说这个孔继涵,别名孔梅溪,就是红楼梦第一回“楔子”中所说的“东鲁孔梅溪”。另据《中国历史大辞典》注,孔继涵(1739-1783),山东曲阜人,字体生,一字誧孟,号荭谷。孔子第六十九代孙。乾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好天文地志算术之书。遇藏书罕见之本,必校勘付印。曾刻《算经十书》。著有《解勾股粟米法》、《考工记车度补》。若孔梅溪确为孔继涵,则“楔子”所言之事,就确证无疑的了。由此也可推知,曹雪芹自说其对原著只进行了“披阅、增删,纂目、分回”,应该是确证无疑的了。那就是说,《红楼梦》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笔者以为,周梦庄老先生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说谎,此事应该是真的。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红楼梦 最新文章 |
林黛玉喜欢袭人、不喜欢晴雯的铁证多的是 |
《红楼梦》所营造的情境和语境非常重要 |
宝玉的通房丫头是谁?是袭人吗? |
同为四大名著,为什么红楼梦新翻拍的最少? |
新年第一贴一定要在红吧 |
滴翠亭事件并非嫁祸 |
王夫人这个人好奇怪好矛盾啊 |
不爱打扮的薛宝钗 |
晴雯,死的必死。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段文字还存世吗?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