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西游记 -> 仰角品西游 -> 正文阅读

[西游记]仰角品西游[第2页]

作者:inkstones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实说起儒家反对佛教和道教,唐代是一个高潮。在傅奕之后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反佛反道的大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韩愈写了篇雄文叫“原道” ,里面狠狠的贬斥了佛道两家,而将儒家重新提到了华夏正统的地位。不过可惜的是韩愈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反而因此被贬,实在令人痛心。
不过有意思的是,韩愈虽然表面上反对佛道,私下里却和一些高僧交情甚好。也真可谓是公私分明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三教合一了,对,因为有三教斗争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历史并不会这么简单,也期待其他的观点和我揉面粉。
三教合一 是因为三教斗争,那么三教斗争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西游记里好像没有交代,但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完整的了解西游记中三教合一思想的来龙去脉,我在这就厚着脸皮替西游作者向大家交代一下。
时光回朔到战乱纷争的春秋时代。。。
 
但是呢,有句话叫乱世出英雄,不但出英雄,还出圣人。
春秋时期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灾难,但是对后世的人则是福音。因为那个时期的乱,造就了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哲人辈出。儒、道、墨、法等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
为什么这么乱的世道能培养出这么多思想家呢?那是因为世道越乱,就会有越多的人忧国忧民,就会有越多的人为这乱世开药方。药方开的好了,便成了圣人。比如墨子、韩非子、孔子、老子等都开出了大补药。可惜的是,那时候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虚不受补了,所以那些补药,除了法家的被秦国当作伟哥吃了,几乎都没发挥什么大用处。倒是后世的人因为这些补药,享了几千年的福。
而那么多补药中,药效最好的就是儒家和道家。这就是儒教和道教的起源。
 
而几乎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古印度,也出了一位大圣人,他便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摩尼。所以,中国文化的三大柱石儒佛道的开创者可以说几乎是在同时出现的,你说巧不巧?
不过还有更巧的,在东方出现老子、孔子、释加摩尼三大圣人的同时,欧洲也出现了奠定西方文化基石的三大圣人——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居然就在那百来年之内,奇迹般的在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了各自文化的超级巨人。这未免也太巧合了,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要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我不大相信,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就在那短短的时间内一起出?他们商量好一起投胎的?
我有时候甚至怀疑那个时期有外星人造访地球,或者未来人穿越到那个时代。其中语文组到了东方旅游,把学问传授给孔子等“圣人们”;数学组到了欧洲,传授给了苏格拉底等。所以,东方哲学偏人文,西方哲学偏理性。 哈哈,这当然是yy了,但是谁又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呢?
哟,扯远了,还是打住吧。
 
我们还是说华夏大地。当然,那时候没有佛教什么事,主要是儒道两家分庭抗礼。我们就说儒道。
经过漫长的春秋战国,终于在秦国手里一统天下。这也就是所谓的分久必合吧。除了秦始皇求神仙,大秦王朝的儒道文化似乎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实在太短命了。接下来就是充满传奇的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从而建立了令国人自豪的大汉王朝。
在汉王朝初期,几代帝王都采取了“黄老之术”来治国,所谓黄老,就是黄帝和老子,说白了就是道家思想。从刘邦开始到后来的文帝景帝,几乎都采取道家的无为之道,简约节用,减少赋税,与民休息。其中做的最好的要算汉文帝了,那真是节约啊,自己老婆的裙子都不允许拖到地,怕浪费布,蚊帐上都不允许绣花。 所以,经过几代明君的励精图治,出现了历史上倍加赞许的“文景之治” ,国库充盈,国力强盛。而这背后的学术思想就来源于道家。 这时期的道家学派明显处于优势。
到了接下来的汉武帝就不一样了。年轻气盛,兜里又有钱,富二代+官二代,能不死命折腾么?折腾不得花钱么?不得大权独揽么?那道家的那套“无为”而治还能派上用场么?于是乎,汉武帝为了统治需要,罢黜百家,独兴儒术。“有为”的儒家思想开始粉墨登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董仲舒之类的大儒。从此,儒家开始一家独大。
 
顺便说一下,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他老人家对道士可迷信的很。他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道士宠幸了一个又一个,当然,因为不能长生,也杀了一个又一个。他迷信道士的方术到了什么程度呢?《史记》上记载,当时大街上随处可见拿着长生不老方术的人,大家都盼望被皇帝看中而飞黄腾达。
因此,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这种行为极为不爽,当然,小jj被他割了更不爽。他在《史记》的武帝本纪中,通篇都是写他迷恋求仙,宠幸道士,还有封禅泰山等劳民伤财的行为,而把他那些雄才大略的事情都写在别人的传记中作为陪衬。好在汉武帝总算是气量宏大的,最后也没把司马迁怎么样,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你把人家命根子都割了,还不允许别人发发牢骚么!
 
所以,一边是宠幸道士,一边独尊儒术。儒道两家似乎都有饭吃,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汉朝也没听说有大规模的儒道之争。
当然了,在文化学术上,儒家绝对是主角。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孔孟时代把大儒门都投胎走了 ,汉朝的儒生们似乎不大争气,对于儒门先哲的思想居然没什么发展,就知道注疏。所谓注疏,就是做注解。这就好比我们中学的语文教育,拿着一片文章就开始词语解释,分段落,分析中心思想。你说这种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怎么让学生提得起兴趣呢?
说到这里,必须得吐槽一下语文教育了。一边批判以前的八股文,一边教学生写作文结构要用“总分总” ,人家八股文怎么也有八股,你这就三股,怎么好意思批判别人呢? 人家李白喝醉了写的诗,非得分析体现了老李什么思想什么情怀,啥是醉了知道不?背诵白话文更狗血了,少背一个“的”、“了” 居然不让过! 民国的文人互相掐架的文章也拿来划分段落,分析中心思想!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哦! 多少学生高中毕业都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少学生学了6年的文言文以后还以为西游记是文言文?
算了,就吐这么多,不然又跑远了。
 
我们上语文课没兴趣,汉朝的知识分子们整天玩注疏当然也不会有兴趣。我们至少还有升学压力,得硬着头皮啃,汉朝那时候又没有考科举,谁愿意啃四书五经阿!那总得找点感兴趣的东西嘛,那时候又没有电脑,又没有电影,找什么呢?不是还有道家嘛!你看人家得道高人,一个个身轻体健,鹤发童颜,逍遥自在,真个是有神仙的风采唉!好羡慕啊!咱也去看看他们的学问吧!
就这么,道家的神仙之学,养生之术渐渐成为了时尚,这跟现在人流行练瑜伽一个道理。到了晋朝,这股神仙玄学之风越刮越大,满朝文武都搞得清心寡欲,人人打坐修行,可以这么说吧,那时候有名有姓的人,比如王羲之什么的,几乎没有不学道的。还有个什么宰相,上几天班,然后闭关修炼几天。
所以,儒学在晋朝是名存实亡的状态,大家都学道去了,不过这能怪得了谁呢?谁让儒生们只会分段落和总结中心思想呢!
 
什么东西玩的人多了,必然能人辈出。道家从汉朝发展到晋朝,在玄学一枝独秀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了大量的大师。最有名的比如汉代的魏伯阳,他所著的《参同契》被誉为万古丹经王。再如晋朝的葛洪,开创了丹鼎派。
而且从汉到晋,道家已经出现了正式的宗教组织,比如茅山道教,人们常说的能捉鬼的茅山道士就是由此而来。再比如五斗米教,也就是后来的政府认证的道教正统天师教,就是出了很多张天师的那个。
以前的道家都比较散,些许个道士形成不了气候。现在好了,人家发展成正规宗教了,有组织有纪律了。为什么现在政府对团伙作案打击特别严呢?就是因为一旦形成组织,力量就会急剧增长。从汉开始到魏晋,道教的正式形成和发展就为以后的三教纷争埋下了种子。
 
希望可以具体讲讲之后道教衰落的过程原因啥的
 
而当中原地区玄学鼎盛,道教越来越壮大的同时,从西域传来了一阵新鲜空气——佛教。
 
其实,佛教的西来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末。因为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一本经书,叫做《老子化胡经》,老子传说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这本书讲的是老子出函谷关之后,到印度点化释加摩尼成佛的故事,也叫“化胡为佛”。其中的“胡”就是指释加摩尼。虽然当时的印度的文明也相当发达,但是我大中华天朝认为天下唯我独尊,其他的不是蛮就是夷,不是胡就是戎。管你佛教有多牛逼,反正就是“胡”了。
而这是一本公认的伪经,也就是瞎编的拉!你可能会认为那时候的道士看新来的和尚不爽,编了个故事臭和尚的。错了,恰恰相反,这故事是和尚编的!那他们不是有病吗?没事跪舔道士?这就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本来作为一个外来宗教,想要到别人地盘分一杯羹,当然会遇到阻力,可是和尚们可聪明的很,来了个以退为进,先自降身份,迷惑对方,然后就能顺利的站稳脚跟了。
这就是《老子化胡经》的来历,那我们为什么要提这本伪经呢?,是因为西游记的作者把“化胡为佛”的说法引入了小说。在西游记里,共有两处提到了“化胡为佛”。一处是在猴子和二郎神打斗时,太上老君在观音面前提起过;另一处是在青牛怪那里,猴子上天求老君帮忙,老君又在猴子面前提起。无论是哪次,都是在佛教徒的面前。老君的用意很明显,他是在告诉佛教徒,别得瑟,你们老大还是我徒弟呢!
所以,虽然西游记中三教合一的思想很明显,但是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那只能说道比佛要高一些,理由就是反复提到的“化胡为佛” 。看来西游记作者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民族情绪的。
 
说完化胡为佛,我们再回到现实。佛教刚进入中原,并没有遇到太强的排斥。原因呢,除了他们自降身份,以退为进的拜道士为师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说起文化的包容性,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咱们汉民族首屈一指!管你什么思想什么文化,只要来了,咱们就要,而且不但要,还要把你融化,化成我们自己的。早一点的比如著名的“胡服骑射”,晚一点的比如唐朝的文化盛宴。满清入关300年,让我们化的连满语都没人会说了。而且我认为如果咱们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不是满清的闭关锁国,很可能早就吸收了西方文化而壮大起来了。当然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何况我们现在也在大量的吸收西方文化。
在众多的文化思想中,佛教文化无疑是被我们吸收的最彻底,化的最厉害的文化,在唐朝以后,中国就变成了佛教文化的输出国,由进口转外销了。特别是大乘佛教,其精髓全留在了中国。
 
除了包容性,还有个原因。那就是道教的修行方法 与佛教的非常相似,中国人一看外来的佛教文化和自己居然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反正都是讲空阿,无阿,虚阿,看着很亲切。这就好比你在洋人群里看到个黄种人,也会觉得非常亲切一样。世界杯的时候就有很多球迷为韩国队加油,理由就是大家都是亚洲的,虽然缺乏理性,但也是人之常情。
佛教就这么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开始繁衍。
 
终于在南北朝时期,同样势力庞大的道教开始针对佛教进行有力的打击。他们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排佛运动。
世间的人,天下的事其实都是大同小异。一个人太有钱,太有地位了以后必然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也必然会遭到排斥。组织也好,宗教也好,国家也好,都一样。而且当一个事物发展过盛以后,也会产生各种毛病。比如太有钱 有地位了以后就很容易堕落。
佛教也一样,那时期的和尚数量激增,他们又不生产,只会消耗,当然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而在那个战乱年代甚至导致国力的下降,激发民众的排斥情绪。所以,佛教因为发展迅速而招致的排斥是必然的。这可能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吧。
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南朝佛教由盛而衰的感慨 。
 
历史就是个戏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伴随着佛道之争,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隋,又到了唐——中国文化的巅峰。
一个国家犹如一个人,是有性格的。人的性格在6岁以前就基本定型,而国家的性格基本定于开国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雄才伟略,开明大度,因此唐朝便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朝代。加之励精图治带来的繁荣经济,各种文化在唐朝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果说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来自于圣人们对苦难的反思,那么唐代的百花齐放则来自于天才们对繁华的沉醉。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要出人头地,要么是经过挫折窘迫的磨炼,要么是吃喝不愁以后创造力的爆发。
 
当然,我们这里只说儒释道这三朵鲜花。
由于李唐立国奉老子为先祖,所以道教名正言顺的成了唐朝的国教,当然好吃好喝,用不着再排佛了。而对于佛教,开明的唐太宗也并不排斥。尤其是唐玄奘从印度留学归来,受到了李世民的极大支持,佛教也因此蓬勃发展。
这里,当然要提一下玄奘法师留学印度的大事了,说他大,是因为没有它,就没有西游记!当然,也实在是不简单,不要说在那个交通不发达,装备简陋的年代,即便是现在,有谁敢在没有任何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只身徒步前往印度?所以,当他九死一生的回到大唐故土,立马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其人其事在民间被不断的传说、演绎、神化,最终产生了家户户晓,老少皆爱的西游记小说。其中的点点滴滴在吧里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我这里就不再铺开了。
由于政府的支持,佛道两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佛教的,比如又开创了唯识宗和密宗。道教的钟离汉、吕洞宾师徒二人开创了钟吕派,几乎成了后世丹道的共同鼻祖。唐代的佛道两家冲突很少,这完全得益于政府的开明和社会的繁荣。可不是么?有钱人多,信徒多,政府还有拨款,两家都能吃饱穿暖,还斗个什么劲?
不过呢,佛道两家是爽了,儒家可不爽了,凭什么你们整天啥也不干就这么爽,我们就要累死累活的,李老板还要考核,领导们一个个都不知道捞好处,我们喝西北风阿? 所以,唐代的三教之争主要发生在儒和佛道之间。
 

 
因观众的要求,补充一点南北朝的佛道之争。前面也提及了,中国人认为其他地方的都是蛮夷,而随着佛教势力的扩大,他们就有了摘掉“蛮夷” 帽子的需求,名正才能言顺嘛。这就像很多暴发户有了钱都要去弄个文凭一个道理。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夷夏之辩” 。辩的上火了就开始动手,所以就有了多次的灭佛事件。 怎么动手嘛,不外乎拆庙子、勒令还俗、烧典籍,更狠一点就直接杀人。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雍正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蛮夷而是圣人,写了本《大义觉迷录》,和南北朝的调调很像,只不过他是皇帝,没人敢和他辩。
对了,说到排佛,前面讲唐朝鼎盛时期佛道都很爽。但是到了末期,可能是穷了,再也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了,所以作为国教的道教就怂恿皇帝来了次灭佛行动,佛教徒们真是像车迟国的和尚一般,着实可怜。
 
和唐代不一样的是,宋代的儒家已经没有心思排斥佛道了。因为经过唐代的努力,佛道思想非但没有被压制,反而越来越深入人心。到了宋代,儒生们的脑子里也植入了佛道思想,你让他们如何反佛反道呢?
而且,宋代的儒生非但没有反佛反道,反而吸收了佛道思想,对儒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其改造成了佛道化的儒学,那便是臭名昭著的“ 理学” 。当然了,以程朱为代表的大儒们当时是不可能意识到理学会给后世带来灾难的,而从当时的角度来看,理学的确产生了振兴儒学的作用,而且使得儒家因此有了宗教的特征。“ 儒教”的说话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写到这里,终于可以对 为什么称儒家为儒教 做出交代了。
既然理学是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儒学,那么从一定程度来说,理学也是三教合一的产物,只不过程朱之流并没有掌握佛道思想的精髓,所以它的所谓“合一” 是四不像, 揉面粉的力道不够。
与理学的“三教合一” 相比,道家全真教的三教合一才是正宗,以王重阳的修为,融合佛道精华,再拉入儒并不是难事。不然金庸也不会让他当武林至尊,对吧?
 
虽然朱熹骂完了,不过他对宋代儒学的贡献还是得肯定的。不管怎么说,到了宋代,儒释道三家文化已经由争斗慢慢转向融合了。
 
当儒释道都发展到极盛之时,蒙古人来了。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天下的时候,全真教的邱处机作了一件极其智慧的事,那就是怀着拯救苍生的信念千里见大汗。成吉思汗在见到邱处机之后,马上被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了。而邱处机也借机劝诫成吉思汗珍惜天下的苍生,少贪少杀。就因为他老人家几句话,不知拯救了多少姓名,实乃莫大的功德。当然了,全真教也因此得到了元政府的支持而极盛一时,这也算是上天对邱处机的报答吧。
所以,能玩三教合一的邱处机,糊弄个皇帝那是跟玩似的,而且还被玩的心甘情愿,成吉思汗再怎么雄才伟略,在他老人家眼里,也不过是个利欲熏心的俗人,心里想啥他清清楚楚。所以说,土包子在文化面前永远是失败者,而整个元朝由于不肯接受中国的文化,所以玩了90多年就game over了。
 
蒙古人从骨子里是不接受中国文化的,所以西藏喇嘛教成为了他们的宠物,就是那帮整天戴高帽的拉。不过呢,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元朝政府也不得不沿袭宋朝的惯例,给与天师教以官方认证。对了,天师教也叫正一天师教,也就是正一教。
但是对于独立自主而又因成吉思汗的支持而风靡全国的全真教,他们早就看不顺眼了,只不过碍于成吉思汗的面子而不敢动手而已。于是,到了忽必烈,他忍不住了,组织了和尚道士进行御前辩论。不过请注意,这里的和尚不是中国本土佛教,而是藏传喇嘛教。其实,辩论的内容并不重要,那就是场快乐女生之类的选秀,谁赢谁输早就定好了拉。 果不其然,全真教输了。于是乎可怜的全真教被大量的弹压,从此一蹶不振。好在邱处机还开创了全真教的分支龙门派,总公司虽然倒了,分公司总算留了点香火,借壳上市,重新再来呗!
而佛教虽然赢了,但是中国本土佛教的和尚们可别高兴的太早,根本没你们啥事!这就好像韩国队踢赢了意大利,中国球迷瞎高兴个啥?!接下来就是揍你中国队! 果不其然阿,虽然同是释加摩尼的弟子,中国本土佛教也受到了压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哦。不过呢,这都是政治需要,忍了吧,当心查水表!
所以,在元朝时期,中国的佛道两家都受到了摧残,难兄难弟,当然也就斗不起来了。剩下的儒家也别得意,给你们当当官,做做事可以,要想发展儒学,门都没有!所以元朝的儒生只能写写窦娥冤之类的悲剧了。
总的说来,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儒释道都衰落了,也就无所谓争斗或者融合了。不过高等文化岂是低等文化能压得住的?所以,蒙古人压了一百年都不到就再也压不动了,只能重新回老家放羊了。
 
好不容易赶走了蒙古人,大明王朝粉墨登场了。儒释道三家如释重负,纷纷重新活跃起来。
儒家,特别是理学儒家,在明朝期间占据了统治地位。地位虽然高了,但可把书生们累惨了,理学加上八股文磨尽了书生意气。一直磨到明朝晚期,终于出了个大儒,名叫王阳明,此人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了风靡一时的“心学” ,和宋儒理学的“三教合一” 相比,“心学” 明显更为高明,这才是儒家真正的三教合一。不过可惜的是,心学活泼自由,显然不是统治者需要的,所以,也只能作为一种学问了,而四不象的理学则继续摧残着儒家文化。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儒家文化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也没有能力开枝散叶了。
 
道教在明代虽然没有理学那样的统治地位,但是混得也不错。
正一天师教当然继续被政府认证,人家蒙古人都给我发证书了,你老朱是汉人,敢不给我发么?不过朱元璋是和尚出身,看着吃了上千年皇粮的张天师们不大顺眼,于是说:“我是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你是天师,也就是天的老师。那你岂不是我师公了?” 说的张天师两腿发软,于是乎“天师” 二字从此就被干掉了,只称“正一教” 。不过呢,这些虚名要他何用?拨款不少我的就行啦!
明成祖朱棣也是个好道的人,那时候道士张三丰的名字如雷贯耳,听说已经130岁了,还尚在人间,经常有他老人家救度世人的事情传到他耳朵里。老朱羡慕至极,就想把张三丰请到身边传他长寿秘方,但是人家张三丰神龙见首不见尾,压根找不着。于是老朱就在张三丰的老家武当山大肆修建道观,就为了让张三丰显身。可惜的是,张三丰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岂会为了几处房产而向皇权摇尾乞怜?所以,朱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武当派也因此大盛,成了金庸笔下的武学泰斗。
 
好了,接下来该说说臭名昭著的嘉靖了,也就是西游记诞生的年代。嘉靖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迷信道教的炼丹,妄图长生不老,弄得朝纲紊乱,民不聊生。道士们也因此被世人所憎恨。所以有人说西游记隐射当时的嘉靖,也有合理之处,只不过这种观点没有站在三教合一的大局来考虑,所以不免偏颇。
嘉靖那时虽然昏庸,却出了个有名的清官,就是著名的海瑞。这样的清官生在昏君时代实在是悲剧。而且清官的特点是为民请命,皇帝再昏我也要上谏!于是海瑞就对嘉靖说:“老板阿,你这样不行啊。整天把自己关起来炼丹,弄得无父无子,君不君臣不臣。知道外面怎么说你吗?嘉靖,家尽啊!你这是要亡国的节奏阿!” 你说海瑞这个人实在是太直肠子了,这种话对着李世民说还可以,那可是嘉靖阿!这样的话说出去,那是要命的节奏阿!于是乎,海瑞就被贬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道教在明代应该是蛮滋润的。下面简单说一下佛教。
中国佛教虽然摆脱了喇嘛教的压制,得以扬眉吐气,但是由于儒家理学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也没有能力象唐宋时代那样光芒四射。甚至明代的高僧为了佛教事业,而不得不向儒家低头,开始用佛学的观点来解释《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也有向滋润的道教低头的,用佛学观点来解释《老子》《庄子》等道家典籍。这也算是佛教的三教合一吧。
总的说来,明朝政府在文化上和唐宋比起来非常专制,儒释道的兴衰完全因为政府的喜好而起落,因此也难以象唐宋那样人才辈出了。
 
到此,大家应该可以大概了解,从春秋开始一直到西游记诞生的明代,儒释道三家的崛起、争斗到后来的融合过程。这也就是西游记中三教合一思想的来龙去脉。可以说,到了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相当成熟。
其实不用去深入了解三教合一,单从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来看,就应该知道那是非常博大精神的学问。对于现代人来说,那也许是历史垃圾堆里的东西,但是在西游记作者的年代,那是最为高深的,相当于现在的相对论。所以对西游记迷来说,实在是不应该随便放过。而且,西游记的作者是浸泡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的,要了解西游记的内涵,那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知识积累,否则,以我们脑子里和当时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怎么可能正确理解西游记这部奇书呢?恐怕也只能像吴闲云一样去自以为是的解密了。
 
对了,前面老白问我道教的衰落问题。其实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历来是受到政府的青睐的,即便是元、清之类的外族,为了统治需要,也不得不在表面上支持道教,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排斥。所以历史上只有排佛,而没有排道。因此,道教还真没怎么有太大的衰落。如果真要说,那也只有在元、清两代崇尚喇嘛教之时相对比较萎。
而真正的衰落是清末明初开始,中国被西方文化砸开大门,那可真是一蹶不振了,其中的原因也不用多说了。
 
以上我啰啰嗦嗦的讲了一大堆儒释道的历史,不过别忘了,咱的主题是文化。历史虽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就像唐太宗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历史是面镜子,也只不过是面镜子,不能当饭吃啊!而真正能当饭吃的是思想,那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才是文化的主要部分。
而现在有些人别说思想、历史了。穿个汉服,玩个茶道就号称自己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就呼吁着振兴传统文化,不免有些好笑了吧。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游记 最新文章
孙悟空闹过天宫为什么还能去天宫呢
关于大圣西行路上的强敌,仔细看一看,也没
猪八戒的战斗力比哪吒强,原著中描写道,哪
原著大闹天宫是不对的吧?为什么电视剧都把
二郎神vs猴子那里
奎木狼对猴子的恐惧真是刻在DNA里的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阴谋论
生活在明朝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什么知道那
孙悟空对上这些传统神话中的战神能不能赢?
西游记中能使孙悟空破防的除了蝎子精百目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0:36:50  更:2021-07-13 21:06:0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