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游戏动漫 -> 玩一款游戏,看一部动画,确实觉得是一部好作品,但回答不上来哪里好。这正常吗?是否要知道作品哪里好? -> 正文阅读

[游戏动漫]玩一款游戏,看一部动画,确实觉得是一部好作品,但回答不上来哪里好。这正常吗?是否要知道作品哪里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该问题并非钓鱼。 直接实话实说,最近看完某半年番(该半年番在各大平台评分都很高),很好看,整体看了好几遍,某些单独剧情还看了几十遍。 然而!我不知道哪…
你不必知道一部动画/游戏为什么好,但既然你已经有了欣赏作品的意识,那么了解如何欣赏确实会帮你更好的发现好的作品。
原则上讲,大部分创作者都不是在给专家创作,他们希望的就是观众即使什么都不懂也能喜欢上自己的作品,那么反过来说,能被你喜欢上的那一部分,很大可能就是创作者格外用心的内容。深挖让你喜欢的部分,就是在赏析作品本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强调你不必了解好的原因,因为“觉得好”这个主观感受本身就是创作者最希望达成的效果。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从一开始就想着写一个完整的赏析的想法是不可取也不需要的,你可以只写你自己想写的,只聊你自己想聊的,写赏析最重要的是开始写。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让你知道如何去欣赏作品,既然你喜欢某个作品,那么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或者说,谈起这部作品的时候,你会自然的想起的那一部分内容,从这里入手就可以。比如,你喜欢的是作品中的某个角色,可以尝试从中剥离出独属于这个角色的特点、或者说标签吧,比如红色头发、比如他说话的特点、比如他在日常和主线严肃场合的反差等等,他的人设、有关的剧情什么都可以。然后去思考,你喜欢的是这个要素本身吗?(比如你就是喜欢红头发,或者就是喜欢反差萌),还是你只喜欢这位角色身上的这个要素。如果是后者,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位角色与其他具有相同特质的角色有何不同?体现在塑造的笔墨?剧情的重要程度?相关剧情的优劣?这一部分的思考,事实上就是在讨论创作者对于常见元素的运用,如何把常见的模板化的标签写的精彩。进一步的,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设计成红色头发?因为其火热的个性还是跟某个其他角色搭伴,又或者是剧情上的某些特殊设计?这样就从单纯的赏析创作特点变成对于设计元素本身特征的探索了,而这份探讨得到的结论,又会在讨论别的作品的时候,变成分析作品的依据。之所以我建议采取这种鉴赏思路,是因为这部分让你格外喜欢、印象深刻的点,事实上就是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之一。而从自己喜欢的角度,你更容易有话可聊,寻找一个具象化的内容,而不是面对整个作品进行大而空泛的谈论。
那么,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思考,尝试去思考“自己的喜欢形成的原因”,本质上就是在探索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这部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历,并不容易速成。比如如果是针对于剧情本身的探讨,你可以横向对比不同作品在相似情节的处理,从有何异同到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处理思路;也可以思考监督/脚本的创作习惯,或者根据以往作品探寻创作者的独有特质。如果是分镜,可以考虑构图、视觉引导;如果是演出,可以考虑镜头衔接、逻辑变化、音画配合。如果是玩法,可以考虑操作引导、玩法逻辑、难度曲线。同样的,也可以去从创作访谈入手,或者干脆去找别人的分析等等。看一看别人是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个作品的,分析的时候是从哪些元素入手,如何深入,场外参考了哪些资料?即使不去拾人牙慧的照搬观点,理解别人赏析作品的思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当然,说到这感觉有一点跑题了,总感觉变成聊“如何分析作品”,而不是“到底要不要去分析作品”,但我一直觉得,既然你已经有了这部分的意识,说明你已经从最初的纯粹作为什么都不懂的观众的状态,变成有一些认真的核心受众了,那多了解一些总不会是坏处。只不过,只不过,只不过,同样的,这一部分只是进阶性的思考,你不需要刻意的像个老学究一样研究作品,依然可以在你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像一个简单的观众一样纯粹的娱乐,我只是在告诉你,当你想去认真一点的时候,你该如何去做。
至于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的思考是有必要的,正如我一开始提到的,学会赏析事实上有助于你去发现更多好的作品,学会赏析本质上是扩展你看待作品的角度,从一开始只去关注那些最明显的剧情、爽点、游戏玩法,到慢慢的发现那些创作者的巧思,如何通过调整叙事技巧,让一个60分的故事演出80分的效果;如何用精致的数值/机制设计,让你去利用游戏的机制。设计师用了怎样的技巧,让你刚好能发现隐藏的道路;演出家如何四两拨千斤,在本不富裕的创作空间里优雅的藏拙。如果你对某一部作品的某个处理情有独钟,你自然想去寻找更多相似的作品反复比对;如果你对某个成熟的玩法逻辑感到惊叹,探索这一玩法的变革过程同样是游玩的乐趣。赏析是为了扩展发现美的视野,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回到作品本身。而你说这些同样可以让你在聊天吹水的时候装个小逼,或者在某个评论区祭出一篇长文,收获一大堆的太长不看,就属于另一个层面的正反馈了。
如果继续聊下去,大抵可以聊一聊怎样具体化的分析而不是变成脱离作品本身的过度解读,但继续展开的话恐怕就又要和这个问题无关了吧(笑)
记得小丸子第一次吃松茸,也觉得索然无味。尽管妈妈和奶奶都说好,姐姐也直喊真香,
爷爷甚至让小丸子醒醒鼻涕,别是鼻子堵上了闻不到香臭,爸爸只觉得这么贵的食材给小丸子吃真是浪费。
小丸子不管,没滋味就是没滋味,她要撒上海苔调料吃。
大家一看,也试着撒了调料,然后又都觉得之前吃得确实没滋味,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跟着说好吃……


题主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甭管什么评分高低,甭管票房几亿、播放量几亿,甭管上了热搜还是央视报道还是外交部提及,甭管身边的人怎么说,都是虚的,
站在风口上大鹏能飞,猪也能飞,上了天的家伙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猪还是大鹏,底下那些无脑跟风追捧的更是不值一提。
自己感受,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就好。
更难得的是题主问到了思与学的关系问题。
思而不学肯定是不够的。起码要有语言,要有基础的概念。这是感受的基础。
例如青色和蓝绿色的概念,我们(还有其他很多国家)对此的定义都是一团乱麻,没有精准的词汇,就不会有精准的感受,好在现在对色彩和音阶都有了系统的定义(可惜不是自然语言);
据说爱斯基摩人有50种描述雪的词汇,据说有些非洲部落的人可以描绘各种丰富而细微的色彩,因为他们对那些接触得多、观察得细,而且有精准的语言去描绘其中的不同,这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更多世间的美好;
松茸是日本公认的美食,但当小丸子问松茸有多香时,一家人张口结舌,愣是说不出松茸是怎么个香法;
小丸子如果一直当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那也难免会分不出好赖来,即使能分出香臭也是打了折扣的,
吃惯了妈妈的手艺,再给她法国大餐她反而吃不惯,只会嫌弃、排斥;
咱们也好不到哪去,数十个吃辣的省份,好几亿无辣不欢的人群,却始终没有个统一精确的辣度的度量,「微辣」「中辣」算什么?「麻辣」下面有没有分出不同的层次?所有的东西一律只会用「好吃」「好香」「好美」去称赞吗?
当然大厨们还是可以烹饪出佳肴,我们也照样可以将其吃进嘴里,只是,就我所知,相应的词汇太少了,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那份真切的感受也就变得模糊、缥缈,很容易被别人带着走,被价格和评分牵着鼻子走。
目前好像只有品酒和品茶这两个领域才有足够的讲究和说头,够细腻,虽然难免有虚头巴脑的东西混在里头。
当一个行业——包括科学技术、琴棋书画、吃喝玩乐任何领域——玩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对细节进行纳米级的把控,不可能总是靠模棱两可的概念蒙混过关,
「稍微」「大概」「差不多」这些词,工作过的人应该都知道,是大忌,要改掉这些口头禅、改掉这种偷懒的做法,
写文章也一样,要炼字,为了推敲出最精准的那个字,要「捻断数茎须。」
所以汪曾祺这样的文学大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食家。
没有词汇的时候可以借用,或者创造词汇。
引用一句格言/诗词/歌词,用「蚊子叮咬算一级疼痛,生孩子是十级疼痛」这种看上去不太正规的说法凑合凑合,或者像老子用一个「道」字临时指代一下,都可以。
唐僧取经译经之前,咱们这边没有「到达彼岸的智慧」,我们连「彼岸」都不曾想过,后来有了「般若波罗蜜」这个音译词汇,再后来有了「度」这一更加形象的说法,我们就容易接受并领悟相应的思想。
题主看动画、电影、电视剧,就可以学点基本的编剧技巧和导演的视听语言,先知道有哪些方面就行:
「起承转合」「矛盾冲突」「反差」「人物弧光/英雄之旅」「人物调度」「镜头调度」「视点」「景别」「角度」「构图」「(镜头)运动」「光影」「色彩」「人声、音响音效、音乐」「蒙太奇/剪辑」……
然后你就知道主创人员都要考虑哪些方面,知道他们是通过哪些手段来操控时间与空间,并且调动情绪、操控人心的。
也就知道该从哪里鉴赏了,至少,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考虑到。
倘若还想要观照自身,就得有一点生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的基础,
否则你连潜意识这一水面下的冰山都不晓得,连胯下的大象/猛兽都不熟悉,又如何弄得清喜怒哀愁和各种欲念是怎么来的、怎么走的?


不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并不妨碍你第一次看剧的时跟着哭、笑、燃、恨、爽,专业人士第一遍看的时候也不可能总在分析这些,他们也是靠系统1去感受。
但当你 N 刷和拉片时、想要「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就需要这些工具,通过系统2来获得新的、更高维度的理性认识。
只要你有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会对这些研究得越来越精深。
而不是像自霉体那样看图说话,净做些最肤浅的复述,看见一动作就说动作,看见一道具就说道具,只会跟着镜头走,
再就是争论纸面上的人设和各种设定,挑几处无关痛痒的BUG,附带着发表一点可怜的观后感,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摸到的都是脚丫子,
或者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伏笔和隐喻的解读、用自己浅陋的价值观和经验去评价作品主题,买椟还珠,捡芝麻丢西瓜,
还自以为颇有深度,成天站在愚昧之巅享受粉丝的膜拜——这些分析方式恰恰也是语文课(阅读理解)所养成的习惯,可见语言对思想的影响——现在的人就吃这一套,因为大伙受的是同一套教育,而且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毕业后都不再继续学习了,刷视频都只看那些小学生制作的内容。
游戏我不了解,但我相信游戏的表现潜力更大,更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语言体系,创造出更多细分的概念,不可能总拿影视剧的视听语言说事吧。
词汇本身叫什么并不重要,可以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可以参考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型,有时还可以借助图表来表达(如下图),只是个名相,外在手段而已。
本质是给思想一个明确的锚定物,将外物和内心感受细分成若干等级,不重不漏(MECE),由此,我们才有了各种不同的体验,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和更高深的境界。
那些只会一句「卧槽」「牛逼」「666」「一个字绝」的,一辈子白活。
那些动不动就「全网最硬核」「教科书」「天花板」的,永远是井底之蛙。
什么独立思考、什么世间的美好、什么实事求是,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的。


学而不思也不行。
且不说一些常见的概念容易被弄错,例如「放下屠刀」就是让你放弃斗争吗?「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吗?「应无所住」就必须阉割掉自己一切的七情六欲私心杂念吗?「善良」就是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赶紧上前帮一把吗?
就算没有弄错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人还会掉进「寻章摘句老雕虫」的坑中,犯下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概念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我们要追求的,是远方的月光。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层(金字塔),弗洛伊德将人的自我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丹尼尔卡尼曼将人的思维分为系统1和系统2,我喜欢这些理论,也经常在品读龙珠漫画的时候使用这些概念,
但它们足够完善吗?
我认为是不完善的。金字塔顶端还需要再补一块(实际上马斯洛也做过增补),系统2之后还有系统3没提呢。
对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更深层次的内心智慧,对于理性认识之上的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他们描述得不够清楚,很多事就没法解释得很清楚。
当然咱们也没强到哪去,例如龙珠里那句「赛亚人因此灭亡了」,还有悟空灭掉弗利萨之后意味深长的表情,粉丝们都说好,随便贴一张图就是几千个赞,但又都说不出好在哪里,就是一个劲跟风叫好。
其实道家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佛家有「大慈大悲」,弘一法师临终前说「悲欣交集」,济公(电视剧)有「半张脸哭半张脸笑」的演绎,很多,
你一不学习,二不联系,三不去感受那份灵魂深处的共振,学了一堆概念也只是鹦鹉学舌,有口无心,自然无法表达出其中的妙处,甚至根本就无法准确捕捉到那份感受。






然后粉丝们只能拿画功说事,对比各版动画和游戏中的画风(如下图),
比来比去也比不到点子上,因为咱们外行并没有多少绘画基础,很多人还停留在「画得细/画得多/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的层面,就像听歌只知道飙高音一样。


反过来说,有心的话,西方人也可以悟道,看漫画可以悟道,打篮球也可以悟道,打游戏也一样可以悟道,人皆本性自足。
在知乎写回答也是一种修行。
概念学太多还有一个坏处,拔高感受的阈值。
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高级的,对低级的就不太感冒了。
我很喜欢韩剧《搞笑一家人》里的俊河,高档餐厅几千上万的东西他都吃过,家里的泡面香蕉地瓜干也一样吃得津津有味,用他的话说,「别看我这样,我可是大饭桶……兼美食家。」


如果我们因为见过点世面就丧失了感受平凡的能力,那将是很可悲的;
如果我们因为学了点概念就看什么都是钉子,不分场合地乱用,那也是可悲的;
如果我们为了能看清世界而戴上有色眼镜却对其形成了依赖、度数越来越深,以至于我们的分别心越来越重,看不上这个,过滤掉那个,那更可悲。
典型的例子,上图中这些几十年前的老剧、老动漫,画质普遍较差,就算找到高清版的也没法跟现在主流的分辨率比,
多少人就因为画质问题而错过了经典名作。
多少人因为接触过学院派的那套理论就看不上金庸先生和鸟山明先生的通俗作品——武侠小说和少年漫画确实俗,算不得严肃的文学/文艺,但里面不乏扎实的叙事技巧、精准的情感表达、广阔的思想意境,以及妙到毫巅的节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绝非市面上那些无脑爽文,
同样地《马大帅》《搞笑一家人》也不是单纯的搞笑剧那么简单,只是有的人只会跟着傻乐,有的人则是因为傲慢而故意说它们格调不高。
学习概念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去感受和实践,去安定内心、完善自我,不是让你来打分、排名、饭圈、区分高低贵贱的。
说句得罪人的:井上雄彦的《浪客行》,很多人都喜欢,但据我观察,绝大部分的人只是在拿那部漫画往自己脸上贴金,嘴上说喜欢看种地修行,心里想的却还是天下第一。
与其看你们装逼,我还不如看杜深忠的抖音,人家老两口可是真的靠种地为生,同时又有着细腻丰富生动鲜活的表达,
杜老曾凭着一句「这片土地不养人」而广为人知,但你看他的实际行动,却透出一股「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
两位老人满脸的富足安康,满眼都是对家人和生活的热爱。




网上的动漫粉丝所谓的热爱呢,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给所有篮球视频都配上《直到世界尽头》这个歌,然后到处传播,听得人想吐。
龙珠也不能免俗,清一色的《渐渐被你吸引》,作品里明明有那么多配乐,明明有那么多更好听且更合适的配乐,99%的人却置若罔闻,只知道个片头片尾曲,不是脑残是什么?
(顺便说一句,题主研究动漫和游戏的时候,别忘了音乐的重要作用——有时候我们觉得一段戏打动人心,很可能是配乐的功劳,而不是剧情、表演或镜头语言。)
最后一句话,
在这个只知道关注票房、播放量和评分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多看、多学、多感受,你也不想那么轻易地被资本和±给洗脑了吧?

0
简直太正常了,因为这很符合Metacognition即元认知理论。结合这个题目,通俗来说,就是你读的书,看的戏,经历的种种都会潜移默化地(或很明显地)改变你的认知,这个认知里当然也包括审美。比如说柯南·道尔就曾表达过他笔下的侦探都是先凭直觉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根据这个结论去寻找支持的证据,因此他才需要这个人物具备大量的相关领域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比如福尔摩斯对于泥土和灰烬的执着,对化学的狂热,以及对人类的观察等等,如果化成等式大概是这样的:
对知识的兴趣+长期的动手实践=领域内认知塑造=对异常情况的敏锐察觉
所以你能看到,小说里的福尔摩斯每天都在“不务正业”,其实是在搞研究做实验,这也让他敏锐的观察力变得合理。作为反例,比如某死神小学生,遇事不决夏威夷,就会显得很荒诞。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就是平时对文娱领域的爱好在发挥作用,无形中将你的审美和认知塑造成型。而某个作品恰好符合你的审美认知,它让你感觉到喜爱和快乐。这时候不必去分析来分析去,作为一个观众,能找到一个符合你偏好的作品,尽情享受即可。当然,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话,你可以试试回想一下是不是跟你以前很喜欢的某个节目或者书籍很像,这很可能是唯一的原因。
只要你关注一些从业的up,基本都会告诉你,干了游戏或者动画行业的工作之后,就很难再纯粹地欣赏一款游戏,一部动画。
从业人员肯定知道什么好在哪里,但他们却很难再从游戏,动画行业获得乐趣了。
反过来说,不知道好在哪里,然后喜欢上的体验是最棒的。
影评人或游戏设计师在看一部作品时,会有一套标准(比如剧作结构、游戏机制、叙事方式等),而普通观众通常只是“感觉好看”或“不好看”。
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缺乏一个评价的“方法论”(也就是评价体系),那么只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而无法准确描述是正常现象。但只要把评价体系给到观众/玩家,那么大家基本能找到吸引自己的点在哪里。
拿动画来举例。
我们可以从叙事、角色、艺术、情感4个方面构造评价体系。
1. 叙事层面(故事与表达)核心问题:故事讲得好不好?是否具有吸引力?剧情完整性:故事是否连贯,有无逻辑漏洞?主题深度:是否探讨了有价值的主题?能否引起观众思考?叙事手法:是否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如倒叙、非线性、隐喻等?节奏控制:故事的节奏是否流畅,高潮、铺垫是否安排得当?2. 角色层面(人物塑造)核心问题:角色是否真实、有魅力?角色个性:是否有独特、鲜明的人物设定?人物成长:角色是否有心理变化,是否经历成长?互动关系: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否复杂、有层次?配音与台词:是否有出色的声优演绎,台词是否生动自然?3. 艺术层面(视听风格)核心问题:视觉与听觉如何影响观众体验?画面风格:是否有鲜明的美术风格,符合故事氛围?分镜设计:镜头运用是否巧妙,有无增强叙事的视觉语言?动作与流畅度:动画是否流畅,动作是否生动?音乐与音效:音乐是否增强氛围,音效是否细腻?4. 情感层面(观众共鸣)核心问题:动画能否打动观众,引发共鸣?情绪感染力:是否能让观众产生喜悦、悲伤、紧张等情感?共鸣度:观众是否能代入角色或故事?是否触及现实经历?社会影响:是否能引起社会讨论,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经典潜力:是否能在多年后仍被人铭记?
同样的,对于游戏,可以从体验、设计、艺术、影响来评价。
1. 体验层面(玩家的感受)核心问题:游戏好玩在哪里?玩家的情绪体验如何?沉浸感:游戏是否能让人完全投入?环境、剧情、音效是否增强了代入感?成就感:游戏是否有合理的成长曲线,让玩家体验从新手到高手的满足感?挑战性与公平性:难度是否合理?机制是否鼓励玩家探索、尝试不同策略?自由度与探索:玩家在游戏中能否自由做出决策,是否有足够的探索空间?2. 设计层面(游戏的构造与系统)核心问题:游戏的核心系统是否扎实、合理、创新?核心玩法:游戏的核心机制是否有趣,是否支撑了整个游戏体验?系统与规则:战斗、经济、成长等系统是否平衡,能否形成良性循环?节奏与引导:游戏是否能自然地引导玩家熟悉规则,节奏是否掌握得当?AI与交互:NPC、敌人、盟友的AI是否智能,互动是否足够丰富?3. 艺术层面(视听表现)核心问题:游戏的视觉和音效如何影响体验?美术风格: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风格,是否符合游戏的世界观?动画与流畅度:角色、环境的动画是否自然、细节是否精致?音效与音乐:音效是否增强打击感、氛围感?音乐是否烘托情绪?界面与操作:UI是否直观,操作反馈是否清晰流畅?4. 影响层面(游戏的意义和影响力)核心问题:游戏是否带来突破、影响玩家或行业?创新性:是否引入了新的游戏模式、技术或交互方式?文化表达:是否有深刻的世界观,是否涉及社会、哲学、人文思考?社区影响:游戏是否能形成活跃的社区,玩家是否愿意讨论、创作?长远价值:是否具有高耐玩度,能否成为经典?
当你建立评价体系后,按图索骥就能明确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了。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说白了就是语文没学好。
要是你还小,那还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先从模仿开始,学学别人是怎么赏析文章、诗词、小说、动画、游戏……之后也自己写写类似的赏析,写多了自然就知道问题在哪儿,然后针对性修改调整。时间长了自然就熟练了,再看到美文美景美食美人,就不至于词穷了。
要是你“少壮不努力”,现在“老大”了其实也没啥值得伤悲的。躺平呗!反正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截止2024全国总计大学毕业也就7200万,占总人口4.8%,你和95%的人一样,有啥不好意思的?更别说那4.8%也不一定表达能力优秀,理科好不代表语文好。
又没能力又不认命,那就难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祝好!
在以下情况你需要知道作品哪里好:
1、回答语文简答题时
2、输出自己的看法需要议论和作证材料时
其他情况,相信自己的感受就行,除非有思想警察要搜查你的脑子(开玩笑的)。答不上来哪里好或者哪里坏大部分是因为日常见到的评论词和自己的经历、感受对不上号,很正常。经历多了自然就有看法了,不同时期的自己对同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理解呢。
在我看来,这是欣赏一部作品的最高境界。
我不知道哪里好,我只知道我喜欢。我只感受作品给我带来的最纯粹的感动。
摒弃一切,只用心去感受。
找着各种理论去赏析一部作品,最终只会与原本最单纯的感受背道而驰。
一部好的作品是给喜欢他的人看的,而非是给评论家看的。
很多回答真客气,说一句菜就多练很难么?
一般来说,你自己觉得好看和好玩,那就够了,游戏或者动画作为娱乐,能够被人欣赏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真的提了问题,为什么讲不清楚好玩在哪有趣在哪,自己又要反反复复看?
那谜面就是谜底,就是语文不好,就是表达能力不够,看到好的只会说卧槽,看到厉害的只会说牛逼。
如果你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继续欣赏佳作就是了;如果觉得还不够,锻炼自己提炼、概括、表达能力吧,甚至可以接着AI尝试训练,比如问deepseek你觉得好的作品好在那里,从中寻找共鸣,再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其实就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批判理论,所以不能客观的认知自己的感受。
要知道,批判和欣赏是很专业,很需要技术的活事,不是大佬一般干不来很严肃的批判,不然你以为为啥优秀作品的赏析都能具备著书立说的价值。
如果你要和别人讨论,甚至想做视频什么的推荐一下,那肯定得详细分析搞清楚。
但就自己一个人看,没必要非搞那么明白。
排除你其实不喜欢只是因为别人吹所以喜欢(毕竟你要真这么搞,那别人回答半天也没意义……)
大概率是因为某些内容符合你的兴趣爱好,但这个内容又不够具体,比如我喜欢看主角图互相之前的搞笑互动,但具体搞笑到什么地步我也说不清楚,某些作品的角色互动就很喜欢,另一些就觉得不喜欢,然后有时候这两部作品在别人那里都是打包推荐的……
如果你是想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就直接用“有趣”或者“好看”来形容就够了。
正常,不需要知道作品哪里好。
如果你不是搞自媒体或者搞营销的,你喜欢玩儿什么游戏,喜欢什么动画,喜欢二字已经足够,不必追究什么原因。如果需要附加一堆外在条件,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喜欢某样东西,其实意味着这个别人不是你的同好。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很正常,喜欢,真的不需要你说出它哪里好。
能够感觉到一个作品是好的已经很棒了,至少有了初步鉴赏作品美的能力。
人的认知和审美是会逐渐提升的,在没有见识过许多优秀的作品或者系统的学习审美鉴赏之前,仅仅知道作品不错,不知道好在哪里再正常不过了。
小时候我觉得邻居家的姐姐是最漂亮的人了,那是因为我没见过几个女生,而她又那么年轻和友好。上初中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最漂亮的人了,她不仅漂亮成绩好,还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刘亦菲饰演的小龙女惊为天人,感觉真是最漂亮的人了。
每个阶段我对于最漂亮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小时候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认为她们是最漂亮的人,现在我知道了。邻居家的姐姐会带我做游戏给我糖吃,学习委员会教我功课借答案给我看,小龙女是因为脸型流畅,比例和谐,五官优秀,确实美的没话说。


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人生的开始就能洞察一切,我们的经历和学习会让帮助我们做到这些。好的作品会因为其丰富的内核和灵魂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让我们对现实世界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尽可能去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或许有一天在与其他人聊起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的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你能说出神在哪里么?
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潜移默化所培养的感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正常,以有文化的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是很基础的概括能力。没人要求你一定要说对,但你必须能说出来。
这话分两头,我个人觉得是不正常的,但不排除有的人回答不出哪里好。
我个人认为一个东西是好作品是只要我觉得的他想提供的体验做的够好,我就大大方方的吹他。
比如这次怪物猎人荒野,虽然它有各种客观的问题,但我基本上还是认为它是好游戏。
挑战大型怪物的手艺还在,就ok.
反过来我就认为龙信2做的不好,就是龙信想做的沉浸体验rpg没做到。任务设计很一般。那你再和我吹龙信玩法怎么样也没用。
你觉得游戏好,大大方方把你觉得好的地方说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怕。网上那帮人吃不了你。


比如我就很大方的说我喜欢宝可梦就是纯粹喜欢飞膝踢的刺激感。怎么了?(笑)
有一类玩家总是幻想有一种完美游戏,不达到这个幻想中的游戏就夸不开口。
比如玩鬼泣纠结剧情,玩巫师纠结动作。玩gta要二次元。没有就是不行。
我觉得大可不必。
能知道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如果并没有给别人解释“为什么自己感觉它很好”的需求,那只要自己能有那种“好”的感受就够了。
本来有些东西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因为,说出来哪里好,是个技术问题,需要对剧集进行解构,甚至可能会消解乐趣。
再正常不过了,不然为什么会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说呢?
咱就不拿游戏和动画这么复杂的作品来说,就说一张简单的人像照片吧,弄清楚一张照片为什么好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拍人像的,发照片时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叫“人像三要素:模特,模特,还是模特”。这种声音有的是玩梗,有的是真心觉得照片好看单纯是因为拍的是美女。可他们不知道,同样这个美女给到他们,让他们去拍,出来的照片真不一定好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张人像照片看上去虽然简单,背后却包含了相当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光线,模特妆容,模特服装及服装的色彩搭配,拍摄角度,取景范围,模特的动作与表情,场景,拍摄技术,后期水平等等。
你感受到的“好看”只是一个结果,但促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却是复杂的,你不知道这些因素,自然在回答时就会少了很多思考的维度。
就像现在很火的短视频一样,一个几十秒的视频为什么好,为什么能让你从头到尾看完而不划走?看视频的人是一种回答,但拍视频,运营视频账号的人则会给出另一种回答。
比如因为跳出率很重要,所以我开头要放一个高潮或钩子吸引你;因为互动率很重要,所以我内容中要设置一些争议,或是要做那些能刺激你评论的选题……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门道,游戏有它的上瘾机制,动画有它的剧本逻辑。想更好地回答此类问题,可以尝试去看看从创作者角度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多去了解一部作品有哪些构成因素,这样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具备更多的维度。


这一点网购就很好,好评就是好评,你可以什么也不写。
我就是觉得好,不知道为什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游戏动漫 最新文章
《圣斗士星矢》中有哪些冷知识?
一人之下710话预测,如果吕慈对上尸魔,谁的
如果户山香澄和丰川祥子互换,互换后两边会
TNO世界观里的人会怎么看OTL的世界线?
为什么作为一个极其喜欢动漫的人,去了漫展
如果让你给日向一族的白眼和柔拳补设定,你
为什么火影里技能的名字很多都是神的名字,
为什么会有lofter的作者讨厌你一连串的赞他
青山刚昌是更偏爱新兰还是更偏爱柯哀?
野比大雄的名字翻译到底正确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3-10 10:25:38  更:2025-03-11 09:59:5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