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游戏动漫 -> ACG作品中的“夏日祭”“浴衣”“花火”为什么美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体验?在国内怎么获得相似体验? -> 正文阅读 |
|
[游戏动漫]ACG作品中的“夏日祭”“浴衣”“花火”为什么美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体验?在国内怎么获得相似体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ACG作品中的“夏日祭”“浴衣”“花火”为什么美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体验?在国内怎么获得相似体验?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ACG 美学 美好 动漫 日本夏日祭 ACG作品中的“夏日祭”“浴衣”“花火”为什么美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体验?在国内怎么获得相似体验? |
美好在放纵玩乐,美好在情人相遇。 国内最接近的体验就是元宵节,狮舞龙腾闹元宵,火树银花盼丰年。 元宵节时盛装出行,可以赏花灯、猜灯谜、观戏、游街、舞龙、放烟花…… 张居正《元夕行》 今夕何夕春灯明,太平天子踏月行。 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 禁城迢迢通戚里,九衢万户灯光里。 花怯春寒带火开,马冲香雾连云起。 弦管纷纷夹道旁,游人何处不相将。 花边露洗雕鞍湿,陌上风回珠翠香。 花边陌上烟云满,月落城头人未返。 共道金吾此夜宽,但愁玉漏春宵短。 御沟杨柳拂铜驼,柳外楼台杂笑歌。 五陵豪贵应难拟,一夜欢娱奈乐何。 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君不见,神州父老欣相告,新灯万盏向春开。 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 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 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成。 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 里巷分题句,官曹别扁名。 早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 钳赭装牢户,嘲嗤绘乐棚。 堵观瑶席隘,喝道绮丛争。 禁钥通三鼓,归鞭任五更。 重要的是,古代元宵节是促成男女恋爱的节日,游灯期间可以去约妹子、打炮、私奔。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很忙,欧阳修酸酸的说:“没有情人的元宵节,毫无意义”。 你这个acg里的夏日祭、花火、苹果糖、捞金鱼、浴衣,不就是一回事么。过节大家一起出来玩,还有盛装佳人相伴。 日漫里就连已经结婚的夫妻也会想在节日里讴歌青春,比如这个中途退学了的女孩,与老公一起在盂兰盆节重新体验理想的青春。 穿旧时的学生校服,在田野里载人骑行,天上的云,手里的冰淇淋,河畔玩水湿身,海边放线香花火。 “谢谢你,我一直以为这一切都恍如梦境,不过这个夏天,大多数的愿望我都实现了。如果我们在学生时代相识,然后交往,并且过了一个这样的夏天,我们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这是正统的浴衣、花火、章鱼烧、夏日祭要素加持的年轻恋爱男女。 |
![]() |
|
![]() |
|
![]() |
|
![]() |
|
![]() |
所以acg里的夏日祭,美学体验就是酸甜的恋爱,国内现在不准早恋,相似体验只能看古代元宵节了。 破镜重圆的典故就发生在“正月望日”(元宵节) 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载: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B4%E9%95%9C%E9%87%8D%E5%9C%86/68305"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 以上行文均使用元宵节代指上元节。 参考^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B4%E9%95%9C%E9%87%8D%E5%9C%86/68305 |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很多现在所谓的传统习俗,它和真正几百年前的传统习俗,其实只有名字是一样,里内完全是工业化塑造起来的东西。 所谓几百上千年的传统习俗,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挺不过一代人的变迁。 而且更多的东西,它的诞生时间未必有可口可乐长。 日本的夏日祭在我看来,它就和中国的李子柒一样,本上是凝聚了工业城市中成长起来的人,对于农业时代的美好幻想,是一种对故乡彼岸的寄托。 正是因为工业化力量的托底,而且离得够远,才能使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美好。 只不过日本已经工业化城市化一百多年,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凝聚在东京这个超级大都市之中,所以日本的‘李子柒’已经发展过好多年。 而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则只有几十年历史,相当一部分城市人口还保留着农村记忆,他们对农村没什么留念。 新一代城市里生长起来的人反而特别眷恋‘年味’、‘赶大集’、‘杀猪菜’、‘人间烟火气’,就是因为求之而不得。 历史的进程总是相似的,别担心,中国很快也会塑造自己的夏日祭。 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以生产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逐渐走到瓶颈了,以消费为核心的经济正在增长中。 简单来说,过去以工业生产为主力的情况下,由于当时城市管理水平很低下,人口素质也不高,节庆几乎都与事故挂等号的情况下,喜欢僵化一刀切的领导阶层就会本能的排斥大规模节庆。 特别是在中国‘父母官’负有无穷大责任和无穷大权力的情况下,巨婴的中国人会将一切社会问题归结为政府管理的无能,而无法认识到政府管理本身就不是全能的。 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不行了,旅游业变得十分重要了,城市管理水平又提升起来,领导就会像鬣狗一样闻风而来。 品一品这些年的风潮转变就知道了,什么潮汕英歌舞、淄博烧烤、东北冰雪大世界,天水麻辣烫,广东赛龙舟、都是这种造神的初步尝试,包括烟花禁令的逐步开放。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会从各处犄角旮瘩里翻出什么传统习俗,然后大肆宣传,说什么几十几百年历史,然后超高强度宣传,搞出中国版本的夏日祭、浴衣、花火。 总而言之,追求小众事物其实是一间非常大众的事。 |
看起来美好是因为夏日祭往往是7~8月份,而8月底就要开学了-------日本学校暑假结束时间根据地区各不一样,但大多都是8月底。 你试想一下自己学生时代暑假最后一天美好不美好吧。 |
![]() |
对了,突然想起来一个知识点,就当给大家额外做个发散阅读吧。 “花火”、“浴衣”其实不属于夏日祭,而是属于纳凉祭。 夏日祭与纳凉祭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时间交叉重叠在夏天,而且经常会被搞混甚至有些地方会故意模糊在一起称之为“納涼夏祭り” 区别点在于: 夏日祭主要是神社、寺庙等地方主办,场所通常在的寺社附近或者寺社指定的地方,目的是祭神、祭先祖------别忘了日本最重要的节日盂兰盆节就在8月,以祭祀为主。 纳凉祭主要是当地政府或者组织主办,目的是为了避暑纳凉,场所通常在河边、水边、街道上,同时伴随着有花火大会、小吃摊等内容,历史可追溯到平安时代京都贵族们的纳凉会,以玩为主。 |
![]() |
这是纳凉祭 |
![]() |
这是夏日祭 |
其实,在日本有夏日祭、浴衣、花火大会 在国内也有庙会、汉服活动、万家焰火升腾 可如今呢,只有在整齐划一、规范规划、统一取缔、群情激奋 国内的庙会,残留的庙会则是越来越少,越办越同一化,越办不下去,如我老家的上海龙华庙会,早就被这些领导搞得销声匿迹、许多二三线以下城市或许有,但也是大不如前。相比日本的夏日祭办得特色,办得有人气,办得大家有消费欲望,巧克力风味千奇百怪,咖啡豆子来源遍布七大洲,一个金鱼让你捞得有趣,相扑穿着兜裆布在街头拉人气,大叔谈着吉他唱的比国内明星好听太多。像京都的宵山夜市会在文末隆重介绍,每个地方的夏日祭都有不同,你能感受到你是大阪的庙会还是青森的庙会;像三大祭这种活动,十年前上海还有上海旅游节的花车,如今老百姓早就看不到什么贴近生活的街游了。 咱们的庙会赶集,更多的是老年人的干木耳香菇红枣和火腿腊肉,锅碗瓢盆散落一地,悲情故事下的乡土歌曲和蜂鸣不断的麦克疯,鱼腥味夹杂着禽类的腥气,泥泞油污的地面,粘的牢切得快的顺口溜,假的玉石翡翠蜜蜡,过去的民间曲艺,鱼龙百戏仿佛有天大的罪孽搬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比如耍猴这几年几乎是销声匿迹了。喊一声城管来了可能一条街就立马四散。当然即便如此,在中国县城赶集是个很快乐的事情,很少有文艺作品表现这种烟火气,这种快乐,自然不会像日本从集市中取一段进到文艺作品里也会很有营养。而如今网红集市给你的感觉则是义乌商品的泛滥化;给你唱吉他就是想卖你酒;给你好咖啡豆子生怕你吃不懂,又生怕你吃懂了赚不到钱,吃到的咖啡,巧克力都是半好不好的感觉;塑料商品卖出文艺的价钱。你要真学个夏日祭还跟你玩民族情绪。 你穿汉服不是一群青年围着你说这是和服让你脱,就是把汉服跟老祖宗,封建,阴间挂钩。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认可生长荒漠时的那么点仙人掌,你给他看点大叶雨林植物,不得给你说成是洪水猛兽? 花火嘛,许多人说四线以下的城市随你放。实际上烟花爆竹这个东西,他就是烧钱的活,一次性放了就没了,大家统一买票,统一盈利,统一放只会放的更精彩,更好看,更热闹,更喜庆。本身既要保障更安全,也要保障更好看,并且你放一次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如今年轻人跨年的热情无处释放,各大城市跨年时间、重大节日,传统佳节,官方是装聋作哑,除了只会强调安全,不会强调快乐。在管理者的眼里,许多灾祸都是快乐出来的,你不快乐就无病无灾。 另一方面咱们的烟花爆竹市场就是明面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背地里焰火升腾,乱象横生,假冒伪劣哑炮居多,更有不少燃放致伤残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件,光今年就有重庆熊孩子炸了一排车。这种东西往往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僵化的执行“准放”和“不准放”。这种游击战体现出来的顶多是打游击的乐趣,而不是美好。 在国内,对于快乐的包容度是很低的,你快乐他跟你说安全,他安全了好像有天大的正义,在“正义”面前,你还能快乐么?还是别快乐吧,还是去国外快乐快乐吧!国内唯一的快乐,可能就是猎巫的快乐,监管的快乐,阻挠快乐的快乐。 回到问题,在此可以通过京都祗园祭,了解日本一场活动的盛大,有趣: |
![]() |
盛夏京都的热闹,源于它数百年以来,名动天下的盛会“祗园祭” 京都的“祇园祭”与大阪的“天神祭”、东京的“神田祭”被并称为“日本三大祭”。每年从7月1日开始,一直延续到7月31日,整个七月活动不断。 |
![]() |
“祗园祭”以装饰着日本的传统工艺品山车为首,鹭舞等传统艺能以及茶席,还有舞妓们艳丽的身姿,堪称日本传统文化总动员的华丽祭典。 |
![]() |
服饰之都 “祇园祭”巡行用的山鉾装饰,绚丽豪华,有来自中国的丝绸、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织锦,来自波斯和土耳其的缎通、葛布兰式花壁毯、以及印度的刺绣。京都作为服饰文化之都,在这里集锦了世界各地的零落绸缎。倒是很少听到印度、欧洲、波斯、东南亚整天说日本偷了他老祖宗,也没见到这些文明的游客指着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
![]() |
宵山之夜 “祗园祭”的最高潮,从7月16日的“宵山之夜”开始,在宵山之夜,四条通一带停满了山鉾,在这些街道中还有无数条小吃街贩卖着章鱼烧、大阪烧、炒面、糖苹果······ |
![]() |
还有用草编成的扫帚状的“粽子”,挂在家里用以消灾解厄。人们穿着“浴衣”,赤足木屐,迈内八字碎步,手握团扇,在四条通闹街,悠闲漫游穿插在小吃摊子之间,有很多身着浴衣的少女在玩着日本传统游艺:捞金鱼。 |
![]() |
山鉾巡行 7月17日的“山鉾巡行”。把京都的七月推向顶峰。 |
![]() |
在京都的中心街道举行。32辆山鉾花车从四条鸟丸出发,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大街上进行游行活动。 |
![]() |
山鉾花车的车轮是木制的,每座花车上装饰着各种考究的织物和雕刻,令人看得目不暇接。其中还有也有不少事典源于中国故事。 |
![]() |
|
![]() |
长刀鉾是走在最前方的领头花车,立在上方的长刀笔直而高大,整个山鉾花车算起来高达25米左右。 |
![]() |
花车由几十个人拽着,在几十万观众的面前缓缓通过,远远望去有如划破长空,斩断一切邪恶的恢弘气势。 |
![]() |
千年风俗 祗园祭开始于869年,当时正值京都流行某种疾病,为了镇服带来灾祸的幽灵而开始了这一祭典。 |
![]() |
所以祗園祭最早是在八阪神社的祭祀之中,将神灵移入神车並四处巡行的仪式为目的的。 |
![]() |
祗园祭的历史延续千年,越过了战火的迫害等重重难关,承继至今。成为日本文化中,极具标识意义的一部分。 |
![]() |
这幅画的作者,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女儿傅益瑶,她在看了京都祗园祭后画的作品,融合了傅抱石贯通中西的国画画法,用写意的笔触,庙会眼见的京都盛况。 要感受好中国的庙会、汉服活动、万家焰火升腾,就要有足够的文学作品,直面当代民间生活的美好,也要领导思考如何发掘传统文化,让民间艺术,鱼龙百戏,人间烟火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为参加者创造美好,在其过程中发掘讲述美好故事。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感知乐趣。 |
美好因为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日本的祭典(祭り)是真的会全员上街去玩,会穿浴衣,会有屋台。哪怕只是一个很偏的郊区。就是在宿舍边上,也不用专门去参加,走出门就能直接体验到节日气氛。 我在中国一次都没有过这种体验。要体验传统的祭典只能去专门参加活动,或者去农村。也不会有人穿汉服。放烟花要被抓。 要在中国体会到那种日常感是做不到的。因为夏日祭、浴衣、花火根本就不是你的日常。 |
美好不是因为这个活动,而是那个跟你一起去参加活动,创造美好回忆的人。 夏日祭的特点是什么?喜欢的她,精心打扮,相约一起出游。对方的叔叔阿姨也放心把她交给你。 两个人从悸动,矜持,到双手紧握。玩游戏,品美食,度过美好时光,缓解紧张心情,拉近距离。 最后,在烟火之下,表白,心心相印,定情一吻。 其实过程不重要,主要的是人而已。你和你的她一起去逛逛步行街看看电影也是一样的。 死宅就不一样了,晚上做梦就好了。 |
这个简单。“平安夜”带妹子去外滩“穿着汉服”看“烟火秀”。 上海人可以换成去广州南京还是哪。 花火大会就是日本版的那玩意。人之初,当然美好啦。 |
![]() |
说白了就是这个 |
在国内还需要经济条件支撑,没法把东西打包漂亮而已。 实际上来东京和京都参加的真实生活中的祭,除了团体舞非常有特色和感染力以外,其它都挺无聊的,属于在国内县城搭台都不一定有人看的表演,魔术杂技水平都挺低的,还有各种经典小吃,这些实在太平常了。但是日本人早在上世纪就完成了足够的资本积累,有足够的实力,够把一件“土”事包装的很漂亮,干净。包括但不限于,会场布置,会场环境,表演人的制服,临时搭的舞台,也非常符合日本社会给人的感觉,就是重外表,制服文化,给人感觉就是专业,干净,看着舒服。 日本的花火大会,随着动漫的传播被美化至极,实际花火水平并不高,也没那么大排面,只有极个别大型花火祭是烟花值得欣赏的,而且收费,掌握亚洲邪术日本化妆的浴衣妹妹要比烟花好看多了。 唯一比国内强的就是场次多,限制少。 国内太大了,很多地方懒政一刀切,直接不让组织大型烟火会,有些地方限制花火尺寸,不够壮观。更多的,花火大会更像是被精心包装进爱情故事的巧克力一样,情绪价值更高。 无论是祭り还是花火,都是尽心包装过的被服务于青春和爱情叙事的,你一个人去啥美好都没有,重要的是谁跟你一起去。 |
这就是视频图文游戏这种几乎只承载视听感受的局限。一旦你深想一步,想象现实中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30度的高温,大汗淋漓穿浴衣还美好吗,那么多人一起参加,路上挤地铁很美好吗?ACG的这些“美学体验”和小时代的“纸醉金迷”都是给你吹的梦幻泡沫,笑话拜金女的时候别觉得自己阳春白雪。 |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像我这种铁I人就极度反感人多又热闹的地方,我呆着浑身冒汗。 你非说我是异类,那我得告诉你,我游戏群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 中国没有夏日祭和花火,但是有庙会,有端午龙舟,有跨年烟火秀。 这种地方我靠近就头疼,尤其是那密密麻麻的人。 人挤人,声音又大,光又亮,噼里啪啦,我直接像猫一样应激了。 不如回家听音箱。 |
ACG的这几个元素往往是和美好的青春、甜蜜的爱情、纯洁的友谊一同出现的,它们长期一直出现以至于这些元素成为了这些美好意向的代名词,就像说起花火和浴衣很容易想到烟花下身穿和服/浴衣盛装打扮的初恋/青梅竹马的笑脸,说到夏日祭也总容易想到主角团一群好朋友一起去玩捞金鱼之类的活动,本质上是类似于鲁迅所谓“那夜的好戏”和“那夜的好豆”的。 从个人来说,只要存在某些事物与一些幸福的回忆关联起来进而升华到对美好意象的关联就能够形成这种效果,比如对我来说一提起弹子跳棋就会关联到童年和母亲一起下棋的很多个日日夜夜进而弹子跳棋这个元素成为了指向“与母亲在一起的幸福”这一美好意象,当然“花火”“浴衣”这种东西因为本身也是美的(能带来视觉享受)完成这样的关联更容易更直接。这种体验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拥有都是并不困难的,几部番剧就能建立的关联我想足够长的生活体验完全能够做到。 如果说国内的群体意识那确实现在是相对困难的,因为国内的节日/群体性活动氛围削弱得很厉害的。往前数十年成都还能有内容丰富参与度高的庙会,但后来逐渐销声匿迹了;春节这一原则上最为重要最为稳固的意向同样岌岌可危,日本ACG中应该是成功做到了将新年与参拜神社祈福、在老家与亲友展开的一系列传统游戏、吃年糕之类绑定了,但是国内的春节比较共识的我想只有团圆这一意向了,但尴尬的点在于团圆这一意向对很多人群不一定真的足够美好,比如对年轻人可能伴随催婚催生等压力,对部分人群面对亲戚对你经济价值的审视、并不很和谐的亲戚关系。 |
因为滤镜。 我以前也有滤镜,直到我去浏阳看了一次烟花会才被打破。 浏阳烟花会的烟花应该算是国内制作工艺比较高的那一批了,即便如此,也得放个几分钟就停,因为烟雾太大了,如果不停不给烟雾消散的时间后续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动漫里是没有烟雾这种东西的。 动漫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那里摒弃了现实中的各种细节琐事,所以才那么美好。 |
![]() |
|
![]() |
|
![]() |
|
这里只叙述“上述作品”中的特点精髓,可供作为拍摄、旅游、文旅建设等参考: —[ 近处范围 ] 这里指的是以活动地为中心,骑自行车30分钟以内的所有可行道路及道路周围100米以内目视可见的范围。 · 背景为真实背景 画面中的建筑或建筑背景并不一定要求是地标或突出建筑。或者说这类作品中突出表达某些地标只是部分题材之一,更多的是像成龙揍人的镜头一样市井小巷子连贯地一镜到底。 · 包含历史建筑 这里说的历史建筑并不是说那种绝对意义上的古代或古风建筑,而是那种包含自我/个人历史认同感的建筑。比如说沿路那些存在于至少三十年以上,或者说自打你记事时就已存在,期间未经过严重破坏、没有大面积/关键部位二次粉刷或重铸,包含正常风化或日蚀痕迹,这些长时间存在于固定位置(不可轻易移动)的物体。在“[ 近处范围 ]”这个限定区域中,这些物体占比至少不低于50%。 · 切忌出现大量连续的新(施工)围挡 |
![]() |
比如说这种 注意: 这里并不是单纯说这类围挡或者说施工蒙布的样式好看或突兀与否,也不是说仅仅单纯地阻挡视野(然后有人会拿日本那些连绵的老墙来杠)。这里要叙述的重点是: 这些东西是是新出现、阻挡往日正常行进路线或观影体验、与周围自然景物格格不入。 日剧日漫里也有冷不丁一大片新围挡入镜,不过这种围挡元素一般会用在: · 表达遗憾或负面失落情绪: 附近有好看的看不了,以前的老房子马上要没、因为这个围挡很多能玩的玩不了只能慢慢往前走、烟火大会只能在有限的视角里面将就看。 · 一笔带过的剧情转辙器: 看着不爽我干脆不看了回家玩游戏看电视电话聊天、干脆就近开房然后小剧情、立马转头寻找附近别的活动举办地,然后电车新干线出租车这么个快怎么来然后到别的地方正好大会开始,表达主人公的迫切心情。 · 水剧情: 前期铺垫太长或者是时间不够干脆整一个画面简单的布景水几秒钟或者是几分钟 , · 存在但是只在无关区域: 比如人设背景需要,主人公家里后院或者是附近弄一大堆围挡天天拆了建建了拆,但是出了家门走几两步就没了。或者说几公里远的高楼上面蒙布建楼,但是主题是烟火大会,这些东西不存在阻挡视野,甚至连衬托都算不上,作画都懒得画细节。 当然也有极个别抽象的特殊情况:那个围挡一直杵在那里二三十年一直不变,严格来说这已经属于具有年代感包含人历史认同感的东西,和周边融合在一起。类似于某些废弃几十年的建筑,从某种方面上来说已经属于某种“特色文物”。 —[活动方面] · 路程或举办数量规模 驱车两个小时范围内的这片区域,每年至少要举办一场全国人都知道、认可,其它城市也能举办过的大型集会活动。 这个活动并不是某地特色限定,大家活动都差不多。你去不了这里可以退而求其次在下一个时间选择别的地方。或者说眼看赶不上两个小时的汽车,一个小时的高铁紧急机动到其它正在举办相同活动的地区,可以将将赶上。 · 几十年不变的活动内容或小游戏 很多人都在说烟火大会就是穿个和服浴衣之类的看人家放烟花,其实很多细节除了专业领域旅游博主、日漫日剧日本文化爱好者以外,很多人就没怎么在意。 持续三十多年的经典活动,比如说 |
![]() |
りんごあめ 苹果糖 类似糖葫芦,里面有很小的苹果,最近也有草莓(2014年答案) 还有其它,比如说捞鱼、枪打玩偶、小烟花仙女棒等等。 也就是有很多跟什么日本传统文化基本上没什么关系(那时候撮个火药都费劲),但是大家约定俗成去玩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或者是活动存在或者是持续至少三十多年了,属于某种意义上新时代下的传统节目。 类比到国内相当于过除夕放古人玩不了的大烟花、吃元宵、公园大院里面卖了三十多年煎饼的大妈等等……而且还不能三天两头因为除天气因素以外比如说zz因素三天两头乱改乱设限制。 —[ 人与人 ] 夏日祭这些东西最大的乐趣在人。带上自己喜欢的人比如男女朋友,牵挂的人比如父母妻儿,单纯找乐子比如说侄孙邻家,还有就是单纯喜欢人多的地方。 如果什么都不考虑就硬要过去,那结果就是人山人海吵的头大。就像真正的圣诞节是除了半夜给孩子丢个小礼物以外,其它都是一家人和上坟一样安安静静吃饭开荤然后念经。你按着国内圣诞的过法跑去老美红鼻子家里面体验纯正的圣诞节,你也会很懵逼不理解。 |
这不就是古代的元宵嘛,年轻女子在元宵这天可以相邀出来赏灯啥的好多好多活动,而且自然也会好好打扮一番。 |
首先是要美吧。清朝的人长期以来就缺乏对美的基本认知,户外集体民俗活动基本是一个土字和吵字,搞不好还有臭字。 其次是活动背后的东西。穿着浴衣看花火,那是充满青春恋爱酸臭味的事情。你们青春时期谈恋爱穿的都什么J8运动衣,小情侣不怕被“都是为你好”的人骂死? 综上所述,你们一不懂美,二不准爱,凭什么获得相似体验? |
看过了,告诉你,城市找个什么古镇或者步行街,除了放炮,一模一样。他那个什么祭就是小吃街,文创产品什么的;浴衣就是民族服饰嘛,我们这汉服种类多了去了;花火就是放花炮。 有一说一别人的文艺产业确实领先,描绘的很美好。我们这一坨,动画片里亲个嘴、放个炮怕不是一群家长去举报不适合小孩观看,危险动作什么的。其实我不是很懂我们的这些个部门,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你们自己一点判断力都没有么?如果都像郭德纲怼的某领导那样,确实也不奇怪了。文艺作品还是先俗吧,老百姓爱看,看得懂才是最重要的,别老指望文艺作品教育人,他看不看就是那个玩意儿,别老把教育责任丢给社会。当然,黑神话和哪吒出来,体现我们这是在变好的。 我甚至觉得实际中我们这更好看点,他们那规模太小了,我们这就是人太多,挤死了。放起炮来,我们家附近不禁燃,经常看我觉得蛮好看。日本的花火没见过。 |
1. 视觉暴击: - 浴衣的糖果色配色+木屐哒哒声,天然自带“夏日皮肤”,比基尼太直白,浴衣才叫又纯又欲。 - 花火炸开的瞬间,整个夜空变成巨型LED屏,主角的脸在光影里忽明忽暗——这打光比偶像剧还讲究。 2. 青春体验卡: - 捞金鱼、苹果糖、射击游戏...成年人看是幼稚,但在二次元滤镜下就成了“回不去的少年感体验馆”。 - 花火大会上那句没说出口的告白,完美复刻每个人学生时代最意难平的moment。 国内平替方案: - 低成本版: 周末杀到古镇夜市,租套汉服拎袋冰镇橘子汽水,河边放个手持冷焰火(先查当地政策),B站搜“花火大会混剪”当BGM。 - 氪金版: 上海/广州的日式温泉酒店(带浴衣体验+人造樱花树),每年7月萤火虫主题公园,重庆洪崖洞千厮门大桥(赛博朋克版花火夜景)。 - 社牛专属: 混进大学动漫社夏日游园会,章鱼小丸子+和风团扇+露天电影,中二之魂能原地觉醒。 真相时间: 这些场景在现实里可能人挤人、汗味冲天、蚊子包满腿,但ACG把汗水和尴尬都P掉了,只留下光影最美的0.01秒——这才是最致幻的地方。 |
年轻人肆意玩乐不被责难的日子有多珍贵,想想就知道吧? 要是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就更好了..... 前者可以找一天请个年假偷着乐,后者就说不准了,即使有,想要那么纯洁也做不到了。 |
年少时夏天大多在长假中度过,那时候我们是最自由的。 午睡时恼人的蝉鸣,对王小花同学懵懂的爱意,和发小们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的乱逛,鬓角的汗水和放进嘴里的冰棍... 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发生在盛夏。 热,躁动不安。 未来长大后的很多年,你回忆起某个夏天时, 你回忆的是什么?是具体的事物,还是你的青春? |
去看过司门海峡花火大会 人多的要死 我老婆说 那烟花不如禁燃前他们村放的炮 但是 我们普通人不给放炮为什么不看看人日本 政府牵头过节放一放 整点大的 还能促进一下旅游业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