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游戏动漫 -> 为什么《数码宝贝》没能成为第二个《宝可梦》? -> 正文阅读 |
|
[游戏动漫]为什么《数码宝贝》没能成为第二个《宝可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数码宝贝》没能成为第二个《宝可梦》?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漫画 家用主机游戏 日本动漫 宠物小精灵(日本动画) 数码宝贝(动画) 为什么《数码宝贝》没能成为第二个《宝可梦》? |
《数码暴龙》的现状才是正常情况,《宝可梦》才是异类。 数码暴龙其实已经很成功了,去和宝可梦对位,然后说他失败,这样是有问题的。 很多人喜欢拿《数码暴龙》(以下简称DM)和《宝可梦》(以下简称PM)对比,我都觉得没必要。这俩除了都是搞怪兽收集流以外,真没什么共通点,路子则完全不一样。 一个ip能活二十多年,到现在还能出新动画新游戏,已经很强了,非要和pm这种怪物比干什么? 考个985211已经很好了,非要去和高考状元比然后自怨自艾做什么? 还有很多回答说什么“假设DM不换主角”、“搞热血升级战”就能维持人气的,纯属想当然,都没搞明白DM到底怎么回事…… 数码暴龙这个ip能存活至今并仍有不小的生命力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以宝可梦作为对比对象实在太苛求它了。 其实很多人并不真的了解DM和PM,对两者本身和业界了解都很粗浅,只因为都是童年回忆加题材近似就经常摆在一起。 所以先做一下科普,就能明白双方根本从来不在一个赛道上。 (先声明我也很喜欢DM,小时候我是喜欢DM远胜于PM的) |
|
《数码宝贝网络侦探》的白金证明,证明我的确是DM老粉。《绝境求生》要我白金就太难为我了 很多人只知道宝可梦是世界第一IP(甚至连这都不知道),但不知道这个头衔的含金量多大。 一、了解一下PM的IP价值到底如何,和DM有多少差距—— 先直观地放一下全球娱乐IP排行榜。 |
|
PM常年霸榜世界第一娱乐IP 碾压了包括MCU、龙珠、米老鼠、哈利波特、马里奥、星球大战等一众强敌(可以看看数字上的差距有多大),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娱乐IP。 DM……查无此人……差距太大了,远远上不了榜。 这个榜单前50连火影一类的都没资格上(北斗神拳这个卖柏青哥和游戏王这个卖卡的倒是挺靠前),例如海贼王、王者荣耀、魔兽、GTA等IP进前50了,但排名也靠后,足见PM到底多离谱了。 再作为一个侧面对比,那就是玩具的销量。 先说一下,DM版权原本就是万代的(DM原型是万代出的暴龙机,后来出了动画,版权开始分出给东映等公司,但本身还是属于万代亲生的IP)。 而PM的版权属于TPC(the pokemon company),给万代的只是很小一小部分版权,玩具销量大头在TPC自己这。 也就是亲儿子和外来订单的差异。 而万代内部的销售额如下图(懒得找最新的了,就用以前回答的图片): |
|
上面半张图统计的是一个IP的主机游戏、街机、玩具、授权等总销售额,下面半张图只统计玩具 可以看到,在玩具层面,PM只分给万代一小点部分都能上榜,而DM还是查无此人。 再对比游戏的话,那差距就更无情了…… 宝可梦游戏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4.8亿份(世界游戏系列销量第一高的是马里奥,宝可梦和cod争第二)。 初代游戏《红/蓝/绿》销量为3140万份,历代正传都是千万级别,DLC也都是数百万到千万级别的销量。 可以考虑下日本游戏60美金的定价以及任天堂不爱打折的个性,算算这是多巨大的一笔金额…… 作为对比,近年来DM表现最好的游戏是《数码宝贝:网络侦探》系列(我记得网侦是第一个出齐十三位皇家骑士和七大魔王的游戏,我能白金这游戏真的全靠我的一腔热爱和情怀)。 而网侦与其续作《数码宝贝:网络侦探 骇客追忆》(这续作其实就是看网侦卖得好,从另一个视角再做一遍游戏,真是会废物利用),两部作品加一起的销量,最新公布的消息是—— 150万份…… |
|
|
|
动起来就会发现这游戏画面是真的糙 而网侦已经可以说是DM游戏系列近年来的奇迹了,因为DM衍生游戏的销量,一般往往不到十万份,有些甚至连一万份都达不到…… 最新的大作《数码暴龙:绝境求生》(DM里属于大作)最新的消息只有50万份…… 这还是在之前网侦表现大为良好的情况下。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到处找DM的GBA和NDS游戏玩,比如我当初最喜欢的DM游戏是《数码兽传说:失落的进化》(这直接导致了我对钥匙天使兽一直有异样的情怀)。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游戏的销量基本属于破10万就可以开香槟的级别(也由于销量太低,几乎没人汉化,导致我当年玩得很痛苦)。 2007年的《日光/月光》能有30万销量,在当年居然已经算系列里很高的成功数字了。 而我说有些作品连一万份销量都达不到,相信大家也理解不是危言耸听了。 就算说到大家最熟悉的动画,其实在国外,PM依旧压DM一头。 两者作为都是“出道即巅峰”的作品,《宝可梦 无印版》在日本的最高收视率是18.6%,而《数码宝龙 大冒险》(以下简称DMA)则是13.7%,差距还是挺大的。 再考虑到集数差异——《宝可梦 无印》有整整275集,愣是从1997年4月播到2002年11月,其统治力可想而知。(这里只提最早的东京电视台,不提其它电视台和重播。提起东京电视台也有很多梗,其吉祥物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皮卡丘,而且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东京电视台最强传说”) 而DMA则是54集。 所以去对比DM和PM本身是很没意义的一件事,两方差距太大了。 这些差距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后续各类作品、周边、衍生的投入规模,很大可能会进一步拉开差距。 比如游戏上,虽然我们一直吐槽GAME FREAK技术力拉胯,但对比了DM的游戏就知道什么叫只有更拉胯…… 而且TPC的一些衍生PM游戏画面还是不错的,比如2016年发售的《宝可梦X铁拳》就不错。 |
|
《宝可梦X铁拳》其实画面也很普通,只能说对手太拉胯……顺带一提,不单是游戏、动画、玩具领域,宝可梦在其它领域一样大幅超越DM。或者说PM是多点开花,而DM固守几个领域都困难。 比如宝可梦卡牌是世界三大TCG之一(另外俩是万智牌和游戏王)。 宝可梦动画剧场版是日本年度电影票房榜常客。 日本到处都有POKEMON STORE卖周边。 宝可梦现在都在搞真人电影了。 这也是宝可梦在当初动画和游戏领域大获成功后,对外大幅扩张IP影响力的政策的结果。最后相辅相成,把宝可梦打造成了世界第一IP。 就比如高达,也不能单说是动画或者模型任意一个造就了其成功,而是互相成就的。 反观DM这样才是正常的。 童年经典IP,能活到现在还剩活力的本就不多。 像《四驱兄弟》、《魔神坛斗士》、《十二国记》、《鬼神童子》、《家庭教师》等等,现在不说泯然众人矣,起码也是热度不再,周边都很少出。 哪怕《神龙斗士》、《魔卡少女樱》这类上位IP,也不可能一直维持巅峰期。 DM至少还不时有游戏、动画和模型出,生命力已经很顽强了。 不可能个个都去和最顶级的《龙珠》《哆啦A梦》《宝可梦》《马里奥》这类怪物比。 当我们真正了解到双方的差异后,才能真正去讨论这个话题。 首先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虽然国内因为情况特殊,对DM和PM的主要印象都来源于动画, 但实际上这两者的本体并不是动画。 二、PM的本体是游戏,而DM的本体是暴龙机。 PM本体是游戏就不必提了,之前也提过。 |
|
DM一开始对标的最主要的就不是PM,而是拓麻歌子…… 所以可以说,这俩家伙的动画本身目的是给游戏和暴龙机打广告的。 初代万代暴龙机发售于1997年(DMA动画首播于1999年),而正统的暴龙机到2007年就结束了(现在出的都是复刻卖情怀了,而且早在2007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 说白了,连携带机里的龙头大哥——拓麻歌子都不行了,还指望暴龙机? ps:拓麻歌子发售于1996年,在拓麻歌子大火后,暴龙机的定位则是“男孩玩的拓麻歌子”而诞生。 原因也很简单——时代变了。 2001年连GBA都发售了,拓麻歌子和暴龙机等携带机的优势仅仅剩下便宜和小巧了。 但2004年,改变世界的NDS就出现了…… NDS的火爆很难详细描述,它当时已经不单是改革了游戏界(与国内不同,国际市场上NDS直接碾压了PSP),而是震撼了整个国际社会。因为虽然现在看来NDS没什么新奇,但在那个诺基亚还是手机霸主的年代,NDS的创新性是直接颠覆大众认知的。 其在电子产品的改革影响力上,可能仅次于后来的IPHONE4。 |
|
在这种情况下,暴龙机等携带机根本不可能有出路(尤其NDS上出了千万级别销量的神作《任天狗》,电子宠物的生态位被直接取代了)。更别提后续智能机的普及,便携机自然只能成为时代的眼泪。 (关于电子宠物携带机的历史就不讲了) 而隔壁PM,本身其成功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必然性在于其超前的玩法,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偶然性是如此大火的确超出当时所有人预料(也为其制作公司GF带来了超出控制的境况)。 在其大火后,被任天堂及时抓住机遇,与任天堂的游戏机互相成就。PM成为了任天堂的利器,而任天堂游戏机也成为了PM的坚强后盾(虽然任天堂的介入也导致了未来GF的窘境,这个可以移步我另一篇回答)。 虽然GF技术力不足,导致了销量无法回到初代的巅峰。但其当年超前的玩法、极高的知名度以及任天堂作为后盾,其游戏销量一直排在顶尖位置久盛不衰。 而且不得不说,虽然天天骂gf不思进取,但同类型游戏里还真没能战胜宝可梦的竞品…… 这两方差异,直接导致了未来两个IP的发展路线。 如果不是动画初代DMA的大火,可能万代早就抛弃DM了。 三、定位问题。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许多人老拿DM和PM直接对比的原因。 这有点类似于拿死火海去和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类比。 哪怕只说动画,DM和PM,从一开始,除了两边都有“收集怪物”“电子宠物”这一要素外,双方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从怪兽设计和剧情设置就能明显看出差异—— PM的路线是老少咸宜,子供向,男女通吃。 DM的路线则在暴龙机时就定下了基调,那就是“男孩气”。 所以可以看到,PM的设计基本都是偏向可爱、温和的—— |
|
我很喜欢的木木枭 哪怕是走酷炫流的甲贺忍蛙、老喷、路卡利欧等等,也明显没有DM的那种锐利感。 |
|
像御三家一类的最终进化形态,也不会像DM那么凶悍。 |
|
更别提还有大量诸如菊草叶、波克比、基拉祈这类吉祥物类角色。 鼎鼎大名的皮卡丘则直接论外。 反观DM,其怪兽风格随着时代变化风格愈加凸显—— 最开始以亚古兽为代表的数码兽尚能算可爱。 |
|
同为看家吉祥物的亚古兽,别说和皮卡丘比了,和小火龙比也明显多了大量的锐利感(当然幼年期由于是对标婴儿,还是很简单可爱的)。 而从成熟期的暴龙兽开始,其在“男孩气”上就风格差异极为明显了。 到了最终形态的战斗暴龙兽,已经不是单纯“男孩气”了,而是直接人形化了。 |
|
这其实就体现了双方一个巨大的差异——人形化。 当然这个情况早在成熟期就开始出现了(比如天使兽),但到了究极体就基本快全是人形化了。 以前我和别人讨论时,有产生这么一个分歧——我觉得数码暴龙越来越人形化很帅,但他觉得数码暴龙就是毁在了越来越人形化,他不喜欢这样。 实际上两个观点都没错,这也是DM不得不去走的一个路子…… 那就是暴龙机创造的核心卖点就是主攻“男孩”,所以他的进化一直都往酷炫的方向走,那么其设计就不得不走向人形化。 PM的拟人化顶天了就是福瑞,DM那都不单是拟人了,那就是一个人套件COS服就说是数码兽了。 而DM走向人形化的结果,就是甚至逐渐出现了“成人化”。 |
|
比如这是初代动画就出现的妖女兽。 而这其实算好了,现在很多DM卡牌,连我这个成年人都把持不住…… |
|
|
|
这是(颜值上)我很喜欢的维纳斯兽,但在现在的DCG(数码暴龙卡牌)里,这都算不上尺度很大的(毕竟维纳斯兽一类还比较圣洁,有些数码兽真的走的就是性感妩媚风)。 DM的女性digimon,就呈现了第二性征愈发明显、衣着愈发暴露的特征,很多也已经和人类无异,的确很“男孩气”…… 作为对比,PM里同样是女性人形化的生物,被很多粉丝称为老婆的沙奈朵,长得是这样—— |
|
也很好看,但绝不会产生父母不敢给孩子看、只讨男性喜欢的情况了。 或者说,PM还只是部分怪兽设计是人形化,而DM很多不是人形化,而是压根就是人…… 两个IP的气质就明显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PM一如既往的老少咸宜,始终抓住了自己的首要客户群(虽然很多粉丝吐槽PM设计一代不如一代,但实际上水平并不差,而且一样有不少优秀的出圈设计)。 而DM却愈发男性化,乃至成人化…… 但问题在于…… DM它的初始定位,也是子供向啊…… 所以DM产生了很尴尬的情况—— 本身定位依旧是子供向。故事剧情模式是神龙斗士大火后日本中篇原创番常见的异世界闯关RPG流派,而底子是热血少年漫。动画风格和怪兽设计愈发成人化、黑暗化。 而PM的定位就相当明确——就子供向走到底。 子供向最常见的单元剧模式(剧情不是毫无关联,也有闯关成长,但总体以单元剧形式为主)没有绝对的正邪之分,没有特别邪恶黑暗的反派(最经典的常驻反派火箭队完全是可爱谐星)怪兽设计和画风永远走合家欢、清新路线(当然狗豪一类完全是编剧水平问题) 当然路线选择没有谁高谁低,就像《龙珠》和《哆啦A梦》没法说影响有优劣。 PM虽然走的完全是子供向和单元剧路线,但也面临了剧本质量下降的问题。 不过DM面临的问题更严峻——风格的矛盾不统一,尺度把控的困难。 PM至少还能维持初心与定位清晰,但DM就经常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定位。而且就比较现实的角度而言,其实子供向、老少咸宜相对而言的确要比成人风、黑暗风、王道少年风普适性更强,且更不容易翻车。 而在剧情之外,影响差异就更大了—— 先说最简单的—— 四、周边和衍生。 周边和衍生有很多,包括玩偶、玩具、模型、卡牌,等等…… 这里就不得不抛出一个问题—— 大家觉得是可爱系的公仔更好做、更好卖,还是锐利、酷炫的公仔? 其实这个都不需要解释。 1、越简单、圆润的公仔制作上越简单。 |
|
皮卡丘之所以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吉祥物,很大程度就在于它的简约美。 基本上颜色特点就是全身的黄色和脸上的两点红,身上也没有太有菱角的地方,导致其在方便量产的情况下,特征还极为明确,在授权衍生时有很大的好处。 |
|
就简约成这样你都能一下子认出是皮卡丘。 公仔在制作上拟真度、还原度和复杂度都有一定限制,更别提要大规模量产了。所以元素越少、越圆润可爱,在这方面会有极大的便利。 就算是日本遍地都有的POKEMON STORE,主推的也都是皮卡丘、伊布、梦幻、木木枭这类的公仔。甲贺忍蛙一类复杂的,除了人气高的还好,不然都不大会推。 而且皮卡丘、哆啦A梦、面包超人、hallo kitty等经典吉祥物,都有大量授权产品。从钢笔、纸尿布、牙刷、书包到早教机、沙锤、鞋子、衣服等等……真的是应有尽有。 这些IP的IP价值组成部分很大程度都是这些授权产品上。 回到DM,同为吉祥物的亚古兽是完全没有这样的辨识度和优势的。 而DM里高人气的战斗暴龙兽、天使兽、奥叔、法姐、红莲骑士等等,都完全和简约不沾边了,这些做公仔就不方便,更适合做模型。 2、作为父母,更注重安全角度。 从初代宝可梦的吉祥物皮卡丘、伊布,到后来每代的御三家,都会发现PM是很缺少锐利感的。 这是因为,如果带过孩子就知道,一旦有了孩子,真的会生怕家里有任何尖尖角角,更别提给孩子买的玩具公仔了。 而PM的主要几个吉祥物的设计,就基本不会有这种情况。 |
|
可以看到,同样是以恐龙为原型,小火龙就圆润多了。 对比亚古兽,从脸型、体型,到牙齿和爪子,都是很明显的区别。 |
|
作为父母,你会更倾向给自己家的小孩买哪个呢? 而且之前也提到,由于设计元素的问题,DM的设计其实更适合模型不适合公仔,那么先不提模型的锐度更高更危险,一般模型平均价格比公仔贵,作为父母一般也是选择更安全、更可爱、更便宜的公仔。 3、受众问题。 可能作为观众、作为男性,在小火龙和亚古兽里选,可能觉得都行。 但如果作为女性呢? 尤其是身为路人呢? 如果一个路人小孩、路人女性,路过一家店,看到这样两个玩偶,哪个更可能受到青睐呢? 无论是礼品店、玩具店,都证明了一件事——小孩子的钱很好骗,而这种老少通吃的钱更好骗。 PM的设计虽然更加简约、低龄化,但其普适性更强,导致了其受众更多。 而DM的初期定位则对自己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这就导致了双方在周边和授权上,PM天然强过了DM(当然不是说DM的策略就完全是错的,只是它的路线下限更高,上限更低。而PM的路线上限虽高但下限也低,生态位十分卷,PM这种成功是罕见的)。 并不是个个吉祥物都能变成皮卡丘这样的现象级,但也只有皮卡丘这类才具备成为现象级的资格。 从hallo kitty、米老鼠、熊本熊到冰墩墩等等,无外如是(但也相当卷,现在熊本熊、冰墩墩等红极一时的吉祥物就泯然众人了)。 这一差异,由于双方IP发展的差异导致逐渐增大,最后扩大到天差地别。 4、万代为DM周边找的新路线失败。 实际上,万代也不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暴龙机被时代淘汰后,万代也不想舍弃这个难得的IP,也试图为其找一个独特的卖点。 最后它想到的,就是一个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的卖点——变形。 这个想法不能说错,毕竟无论变形金刚还是高达,这一个套路都被证实了很有效。而DM的特色之一,的确是进化变身。 但变形这个卖点还是多用于机械,用于生物类的话确实有点…… 万代早年搞过进化魂,失败后隔了好几年不死心,又搞了超进化魂。 |
|
|
|
|
|
|
|
只能这么说……我手上这只超进化魂都已经一言难尽,更别提当初更古早的进化魂了。 这个系列最后的结局就是腰斩(我公爵兽的超进化魂到现在都没吐出来)。 那么DM最后周边只能集中于模型、玩具了,以及一些授权。 但这些东西都是受限于本身的人气,基本达不到反过来推动人气的效果。 所以可以看到现在万代对DM的策略就是吃老本…… 动画从tri到新无印,模型里超进化魂和SHF、frs也以一代为主,比如我记得DM最新的SHF是天女兽…… |
|
我当初原价预定入了,懒得从盒子拿出来了,给大家看看官图,实物比这还不如 (买了这个的我真的是冤种,膝盖穿帮+软骨病,还能标个魂限卖10000日元,属实拿老粉当冤大头) 还不如买俩frs自己拼着玩算了,至少帅…… 所以现在DM就处在——暴龙机么死透了;本身不适合做公仔;风格越来越成人化;游戏和动画都扶不上墙;周边和玩具全靠原本的人气顶着,没反哺的可能。 别说去和PM打了,能不走下坡路就不错了,现在只能收割老粉的人气了。 而这里也得再说一个为什么DM不该和PM去比的原因。 老少咸宜虽然成就的上限高,但下限也低。因为很难搞出特色、搞出彩,而且门槛低,所以对手更多更卷。哪怕卷赢了,也不知道何时就被取代了。 所以PM属于卷赢了,还一直霸占了生态位的怪物,DM根本不该去和它比。 五、DM的动画设置问题 毕竟国内大众对DM接触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还是动画,那么还是要聊一下动画。 我看到很多人认为DM如果选择不换主角,或者走主流热血漫的无限升级流,人气就不至于下滑那么严重。 其实对于这些观点,我是持反对或者保留意见的,因为我觉得这些观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DM的没落不单是动画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上述提到的,包括定位、元素、周边、暴龙机等等,都是DM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整个IP的收缩策略也导致了动画的重要程度和经费的降低,也会有一定影响,反作用于动画。 其次,DM目前的选择(换主角),也是由于其动画本身特色所做出的决定,是有其合理性的,不能随便拿别的动漫举例去套。 在聊DM到底该不该换主角、走现在的路线之前,先要了解DMA到底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后续DM要这么选? 首先要搞明白一点,DMA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动画?DM这个动画系列又是什么类型? 1、动画类型。 一般如果一个IP想一直出新作连载下去,无非这么几个常见操作。 最常见的种类——长篇连载:一直围绕原剧情出下去。 这个可能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类型,常见于一些短篇连载因为大火后被延长为中篇、长篇,就不用举例了。 还有一种就是已经完结,然后再出新作。经典案例:《龙珠超》《圣斗士》等。 这种做法显而易见的好处——能够延续原本人物的人气和设定。 所以这也是最基础的方式。 |
|
《龙珠超》 但这个方式有个很致命的缺点——对作者能力要求太高。 主要考验两点:1、作者的长篇把控能力。2、观众审美疲劳 长篇连载实际上是相当考验能力的一件事,不说灵感枯竭的问题,单是能在长时间连载后不忘记以前埋的坑和设定、不前后矛盾已经是异于常人的本事。 而长篇连载后一来作者也容易疲于连载、灵感枯竭,二来观众容易审美疲劳。 那这时候作者往往会选择一个字——“加”。 比如我们常见的换地图(从这个村打到另一个村,然后打到全国、全球、全宇宙)、加新系统(比如火影里加属性克制,海贼加霸气)、加新设定(主角是外星人,或者这个世界原来只是高等文明的斗兽场一类),等等…… 反正加了新东西,能让作者更方面编新剧情,也会给读者以新鲜感。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加的东西太多太冗杂,就更难把控了。 所以哪怕是最出名的大作,也很常见这类翻车情况——火影加的属性克制没多久就神隐了,海贼现在霸气、果实体系越来越乱,家教里未来篇步子扯太大后强行连载直接导致整个世界观崩溃。 而剧情的崩塌、设定的混乱,此外还会有人设的矛盾。有些时候主角和主要人物的人设崩塌可能比剧情和设定系统的崩溃还要影响恶劣(毕竟长篇连载,虽然能有效运用主角等角色的人气,但同样可能导致粉丝像在追星,那么主角的人设崩塌就类似于现实里明星塌房的结果了)。 最近的就是闹得沸沸扬扬的“2.5条悟”事件了。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子不画了! |
|
“老子”不画了 明哲保身,拒绝内耗! 典型代表:《龙珠》(老鸟:老子早就想完结了)、《灌篮高手》(井上:青春就该有遗憾,在这里完结正好)、《鬼灭之刃》(鳄鱼:因为及时完结导致风评越来越好,全靠同行衬托)…… 但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本末倒置了(发行商:本来就是来讨论怎么继续连载赚钱的) 所以“长篇连载”是个极为考验能力的事,但现实表明——有这个能力的作家屈指可数,可遇而不可求。 像美漫的解决方法就是“商业流水化”,也就是同一个IP换不同作家画。但这也有其致命缺点,我们之后再说。 但在“长篇连载”中有一个分支,它其实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单元剧形式 单元剧形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各大业界常青树了。比如《哆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乌龙派出所》等等。 |
|
单元剧,没有太过明确的主线,或者主线并不那么重要,只需要不断画一些短篇内容即可。 因此长篇的正统单元剧多见于一些幼儿、日常、喜剧等形式。 毕竟单元剧如果要连载时间长的话,其实也很考验作者的能力——虽然短篇的难度低于中长篇,但持续输出高质量短篇的难度在于量。因为一个中长篇故事,可以一个灵感用几十话(比如前面各种拖时间、凑数,把包袱放到最后才爆),而短篇则要几十话的内容里每一两话就得是一个故事,量自然就上来了。 对于作家而言,日常、喜剧、幼儿等内容要么对逻辑等要求低,要么易于取材。如果用别的题材,短期的单元剧还好说,长期的话实在太难驾驭。 而单元剧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大众基本默认单元剧的时间维和现实是不一样的。 比如柯南那么多年还是小学一年级(终于升二年级了)、小新永远的五岁儿童、过了那么多暑假寒假的野比大雄还是小学生等等。 年纪永远长不大还是轻的,而是甚至可以认为每个单元故事结束后人物就重置了。 比如《哆啦A梦》里,这一话里可能胖虎刚与大雄和好,下一话继续当那个孩子王霸凌大雄;小新前一话刚吃了教训,下一话继续当熊孩子;汤姆和杰瑞前一集同仇敌忾,下一集又相爱相杀……仿佛大家都习惯性失忆一样。 就是因为单元剧形式没有特别重要的主线推进,它随时可以说“我又没有明确提时间,虽然这个是第2话,但其实故事发生在第1话前面”等等理由。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默认没有固定时间线一说了(其实就是大家对单元剧形式比较宽容,不大会追究,时间长了就成默认的潜规则了)。 所以无论你愿意怎么理解,是认为所有单元故事都是平行宇宙,或者是齐木楠雄每年都会重启一次时间线,都可以。 这其实带来了一个被忽视的特别巨大的好处——基本不用担心角色的人设崩塌。 如果是正常的作品里,如果主角前一话刚吃了深刻的教训或者明示主角成长了,结果下一话主角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或者变回原本的自己,那么大众会觉得这人物写崩了。但正统的单元剧形式不会,就如同我拿大雄和小新举例的——“因为这是单元剧嘛”。 这个隐性的巨大好处,直接降低了作者的压力。 但这其实应该说——大众对单元剧这一形式的逻辑要求是比较低的。 另一个角度,是大众对幼儿、搞笑喜剧的逻辑要求比较低。 就像汤姆化成灰、碎成碎片了都能恢复、海绵宝宝派大星可以直接把脑子拿出来、阿拉蕾没事就劈地球…… |
|
这也是为什么单元剧形式多为幼儿、喜剧等形式,就是因为观众对其逻辑要求低。 “对幼儿、喜剧等形式逻辑要求低”→“对幼儿、喜剧等题材的单元剧要求低”→“对单元剧要求低”→“单元剧默认不存在时间维” 不过并不是说只要用了单元剧,就代表可以无视时间维,就可以无视人设崩坏问题。 上述说的,都是基于“正统的单元剧”上。 比如《名侦探柯南》就经常被吐槽柯南一直上小学,这吐槽力度就比小新、大雄等角色大得多。 这就是因为《名侦探柯南》有明确的主线,且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他作为单元剧并不“正统”。 实际上,《柯南》这个问题也是从灰原哀登场后诞生的——虽然灰原哀的出现使得收视率上升,但也加重了主线的比重,导致了“酒厂”不再是故事的背景板,而是摇身一变被抬上了台面(原本的酒厂,可以默认只是造成“变小的名侦探”这一设定所需的背景板,观众潜意识里可以当做不存在,柯南继续演他的单元剧,等酒厂正式抬上来的时候就代表柯南该完结了。但灰原哀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一观感)。 而对比传统的长篇连载和单元剧,各有优劣: 观众粘性。 长篇连载:因为有连贯的故事线,一旦少看一集观感会变差,所以必须准时蹲在电视机前,粘性大。 单元剧:随便看哪集都无所谓,所以粘性天然劣势。入坑难度。 长篇连载:集数越长新人越难入坑,有些新人看到有几百集就吓退了。尤其是现在时间越来越宝贵、碎片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了长篇动画逐渐离开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季番等形式。 单元剧:入坑难度低,电视上看到最新一集就直接看,喜欢的话就从头看,很随意。初期粉丝粘度。 长篇连载:早期抛一个谜题,可能就算后续故事质量下降,观众为了等到谜题解开或者单纯为了看待结局,都愿意追下去。 单元剧:如果连续几个故事质量不佳,可能部分小粉丝就会脱坑。 而上述长篇连载,往往主角团不会变,或者说都是沿用同一世界观。 还有一种方式,则可以直接更换主角团。 那就是——系列化。(“系列化”也可以不换主角) 比如很常见的——《奥特曼》《假面骑士》《战队》等特摄,《游戏王》、《高达》等动画。像《JOJO》严格意义也算这类。《圣斗士》里很多作品也属于这类。 |
|
要么系列作虽然同处一个世界观,但所处时代、地点不一样或者时间线相距甚远。甚至索性连世界观都不一样。 比如《奥特曼》就很典型,一开始虽然大家都是M78这个主世界观下的,但来地球的时间不一样;后面出现了非M78主世界的奥特曼,最后索性说这些都是平行宇宙。 这种系列化的好处很明显—— 创作压力低。 因为都是中篇,不用强行一个故事连载那么长。可以直接推倒重来。 毕竟不仅主角团,连世界观都可以不一样。可以换主创。 毕竟本来就是不同的故事,风格迥异也无所谓。同样入坑难度较低。 你喜欢哪部就看哪部,看自己喜欢的风格的那部就行,入坑后再考虑补别的。风险抗性大。 像长篇连载烂尾了就很可惜,毕竟就这么一个故事。但系列化的话,一个故事完结了开新坑还能再来,对观众而言自己只需要看口碑好的几部就行,不像长篇动画里那些不好看的篇章也得硬着头皮看完。 但它的缺点同样明显——有些故事不适合系列化,比如连载过长导致IP和角色高度绑定;主角变更,无法完全继承上一部的人气,短期风险大。如果一开始没能处理好,则可能导致系列化在初期阶段就直接万劫不复。 所以系列化是一个需要具备条件,同时短期风险高但长期效益好的做法。 岔开话题,提一下PM到底属于哪一类? 我个人认为它属于上述三类都有—— PM选择了单元剧形式,本身也是子供向幻想风,但它又具备一条主线(小智踢馆争冠军),同时走的是系列化的底子。 但PM动画组估计不想做成系列化,显而易见的就是他们一开始没打算换主角(现在开始换了)。 不过PM有个问题——它的本体是游戏,动画一开始的初衷是给游戏打广告。 |
|
而PM游戏本身是换主角的系列化——应该说游戏这一形式搞换主角的系列化操作很常见,毕竟游戏的主角往往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玩家自己,游戏的代入感天生强于动漫、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而且游戏可以不重剧情。所以游戏制作组不是那么必要非盯着同一个主角不放,除非是重剧情的那类。 那么PM动画为了遵循游戏,也跟着一部换一个地图,换一批宝可梦。它的底子就跟着游戏是系列化的。 但动画组本意是想搞单元剧不换主角的(虽然仍旧有条明确的主线),搞到最后就是现在这样。 这样看似能集大成,不过实际上连缺点也集大成了。 单元剧的好处没全捞着,因为本身不是很正统的单元剧,加上还得跟着游戏一起换地图,所以观众还是会吐槽智爷和皮神一换地图经验就清零。 而且系列剧会大幅更换导演组,加上本身没有原作属于原创,风格有时会差异太大,同一主角的话容易造成观众视角认为前后矛盾,而且很多故事没法那么有效展开(就算不同作者对同一角色可以有不同理解,但偏差不能太大)。 这直接导致了PM动画现在的窘境。 PM现在换主角,虽然招致了大量粉丝不满(这也是一直不换主角的代价,可能造成难以改革),但的确可能是PM为了继续长久连载所不得不做的一项措施。 我们事后诸葛亮,可以知道DM是选择了变更主角的系列化。 那么为什么DM会选择系列化? 2、剧情编排 我们先针对DMA这一部本身。 DMA本身是一个中篇的原创故事。(注意:“中篇”和“原创”都是重点) 而其故事获得广泛赞誉,除了“闯关RPG类热血漫”的框架,还有对其主题——“成长”和“羁绊”的通俗易懂而又完整的叙述。加上当时还算新鲜的“异世界+怪兽+培育进化+数码”题材。 这些都造就了DM的成功。 首先,“闯关RPG类热血漫”——自1988年开始的《魔神英雄传》系列的大火后(我们小时候看的《神龙斗士》其实是1997年的系列第三作《超魔神英雄传》),这个类型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DMA也是沿袭了这个类型。 |
|
简单来说,就是比起一般的热血少年漫,剧情和背景设置更接近RPG游戏——设置了不同的关卡(地图),然后有一个关底BOSS,最后打败BOSS升级换地图,一路打到最终BOSS;期间同一个地图(大关卡)内,可以走单元剧的形式(一个个小关卡)(虽然看似单元剧,但由于背景上有大量明确的主线,每个地图有关底BOSS,所以整体上不属于单元剧)。 所以无论《神龙斗士》还是DMA,本身很适合改编为RPG游戏。 在当年,这个手法还是很招男孩喜欢的。 其次,“异世界+怪兽+培育进化+数码”题材。 这个放在当年还是挺新鲜的,市面上“电子宠物”也正大热。毕竟还只是第一部,观众还没失去新鲜感。 最后,也就是明确的主题——“成长”和“羁绊”。 作为一个子供向作品,“成长”和“羁绊”要素其实很常见,但DMA的确在这一类型中做得相当成功。 我们试着从创作者角度看待“创作”这个问题—— 要创造一部作品时,尤其是王道的热血少年漫,其首要必然是“故事”和“题材”。 在“题材”确认完毕后,该如何写故事呢? 第一步,先敲定了模仿《魔神英雄传》的“闯关RPG流”(也符合DM这个系列本身的底色,因为DM是先有得暴龙机和游戏,再有的DMA),那么就该寻找故事的切入点和重点了。 首先,虽然定位是子供向,但或许出于DM“男孩向”的底色,或者是模仿《魔神英雄传》等IP后期的成熟风,或者只是导演团自身的风格偏好。对比PM一路到底的子供向幻想风(不仅风格上,PM故事背景看似基于现实,其实该看作是异世界),DM选择的是现实风。 所以可以看到,DM的人物设置相当写实(阿和与阿武的离异父母设定,阿助活在家人期待以及自己年龄的重压下等等),甚至中后期还回到了现实世界。 然后就是更加酷炫、激烈,甚至带点残忍的战斗了。毕竟DM的底色就是“男孩向”。 之后就不得不提到创造故事的一个很好很常用的切入点——“人物弧光”。 “人物弧光”是编剧、小说经常使用的一个技巧,具体来说“人物弧光”是指人物本性的改变,包括好的变化和不好的变化。 “人物弧光”是电影编剧经常使用的一个理论。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物最能打动人心的时刻,是他身上发生剧情“反转”时,观众看到的能让人物“升华”的东西。 简单来说,“人物弧光”就是一个人物的“改变”。 而“人物弧光”不仅仅需要涉及一个人物的改变,还需要为这个改变设置一套完整的逻辑和故事线,最好能打动人心。 一个高人气角色,往往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弧光”。也就是说,一个角色的“人物弧光”越大、越亮、越完满,这个角色就越容易招人喜爱。 在设置故事时,如果不知道如何下笔,以一个角色的“人物弧光”为切入点,往往更易下手。 而如果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设置“人物弧光”,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给ta人为设置缺陷。这样就能讲这么一个有缺陷的人如何改变了。 所以很多有缺陷的角色更招人喜欢,不仅因为更接地气,还因为ta更容易搞人物弧光。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主角的人气容易相对更高——除了代入感、情怀等因素,也因为主角往往有完整的人物弧光。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邋遢大王》,都把人物弧光直接写到主题曲里了…… |
|
从“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到“邋遢大王不邋遢,我们大家都喜欢他”。 而“人物弧光”本身就可以是一种成长(人物弧光也可以是坏的,不一定都是成长),十分契合子供向和热血少年漫这一主题。 可以看到,DMA在“成长”这一角度下了大量功夫。 比如主角团的年龄设置很低——在赋予其“缺陷”前,这个年龄的天真和幼稚就具备了足够的成长空间。同时这个年龄对其主攻的观众群体有很强的代入感。 比如主角团都有各自的缺陷和成长—— 太一初期的勇敢近似莽,有时会有勇无谋,但一步步成长为团队真正的领导。在故事中也有大量诸如“一开始的害怕→发现是数码世界后开始莽→发现会真的死亡后的怂→拥有真正的勇气”这样的成长曲线; 阿助本身有点怂,又活在家人的期待阴影下,而且认为自己年龄最大所以理应担负起照顾所有人的职责,导致对自己压力太大; 美美一开始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公主病,缺陷最明显,后期因为自己的纯真而陷入动摇,脱离战斗; 阿武年纪最小,所以最天真和无助,但在一系列故事中,尤其是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嘉儿出现后,阿武出现了担负起照顾嘉儿的责任感,逐渐成长,后期甚至能单独和木偶兽斡旋; 阿和感觉就不该拿“友情”徽章;光子郎的宅男、不愿社交;素娜也有属于自己的阴暗面;嘉儿出场晚,年纪最小…… 而为了突出“成长”要素(或许也是考虑到受众年龄群,需要通俗易懂),又巧妙设置了“徽章”。在更加清晰展现角色“特点”和“成长”的同时,还和世界观高度契合。 太一就是“勇气”,阿武就是“希望”……清晰易懂。 |
|
然后由于“暴龙机”这一“电子宠物”原型,培养“电子宠物”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互动”,衍生出来的就是——“羁绊”。 从动画初期,搭档数码兽就展现了无比的“忠心”,这一作为“电子宠物”的核心要点。 与搭档数码兽之间,有正面的——比如加布兽把自己的毛皮拿下来给阿和取暖;有负面的——阿武和巴达兽被小恶魔兽挑拨,而当初天使兽死在阿武面前成为了心理阴影。 此外,主角团也认识了大量的数码兽,在最后一起同心协力贡献力量。 主角团的“成长”以及与搭档数码兽的“羁绊”也成为了他们“无限的可能性”,成为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那么在选定了最好用的“成长”和“羁绊”这两个核心点后,基于“坐拥大量怪兽数据库”和“伪单元剧形式”后,DMA索性设置了七个主角(后增加为八个),更是一个大手笔,搞了个“伪群像剧”。 先是完美利用了“伪单元剧”这一设计,每个主角团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单元回”,保证了人物塑造。 然后既然搞了那么多主角,“成长”和“羁绊”的塑造就不必再局限于个人。 比如阿和与阿武的特殊关系,在看到阿武的成长以及与太一等人的关系亲昵后,阿和逐渐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意义产生了动摇,导致了退队;阿和善意帮助阿助,结果被挑拨导致反目;美美因为看到大量善良数码兽的死亡而动摇脱队;阿和与素娜、太一的三角恋(误)…… 甚至可以炒CP(我这辈子站武嘉)(大误)…… |
|
“雄霸,我必须为这个家而战” 可以说从底色上,DMA的设计就极为优秀。 当然,其成功也离不开文本的优秀、题材的新颖、打戏的精彩、剧情设置的巧妙以及丰富但实用的内涵等等…… 所以说,DMA能大获成功,的确其有着必然性。 那么分析完DMA,就不得不说为什么DM要选择系列剧,而不是继续沿用初代主角团了。 我说下我的分析和猜测。 首要原因我估计有四: 初次动画化,还是原创番,相对保守,只是按照一部中篇的原创番制作。人物弧光太完满,难以找到新的切入点,缺乏灵感。过于写实风,比较难写。原创番,没有原作依托,容易翻车。 可以看到,前三点几乎是DMA的成功要素,却也成为了制约其续作的痛点,因为难以直接复刻。 第一点是很多作品都会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作品一开始没想到会大火,只做了中短篇的大纲,甚至一次性就把灵感和卖点、包袱用完了,很难继续展开。 比如很典型的《喜欢本大爷的竟然就你一个》,真的就是一开始就把精华全花在第一卷了,就该在那收尾。结果拿了新人赏,以及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就为了续下去搞了很多骚操作。反正无论怎么评价,肯定是不如结束在第一章的口碑。 |
|
《喜欢本大爷的竟然就你一个》 很多动漫都是早期拼命发力求生,没考虑过自己到底能不能继续存活下去,自然更不存在早期大纲。结果火了后强行续命,完全超出能力。 最可怕的就是那种一开始就把故事写完、要素用尽,可能连续作的路都堵死了的那种。 而第二点属于第一点的衍生。 其实作为一部作品而言,DMA相当完整,要续写初代众的故事是相当困难的。 太一作为大主角,人设近乎完美,有勇气有头脑有大局观有包容心,除了个别硬性能力上有所不如,比如不如光子郎聪明,不如素娜会花艺……这种不能算缺陷。 剩下的人物,自身的缺陷基本都已克服,该发扬的优点也都发扬了,什么心理的阴暗面也都面对了,实在是没有可发挥的余地了…… 其实大家对于创作会有一些误解,认为一个能创作出上级剧本的人,哪怕有制约、缺乏灵感,也能至少创作出一个平庸的剧本,但实际上可能是压根不知道如何下笔…… 所以DM02里,由于制作组还比较保守,不敢直接舍弃DMA的人气,让2代延续1代世界观,而且还把年龄最小的阿武嘉儿也延续到了二代众。 因为阿武嘉儿在1代年龄太小,所以还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阿武、嘉儿实际上也已经相对完满,在2代里基本没有特别大的“人物弧光”上的亮点。 2代阿武面对暴龙改造者,那段暴走我都觉得设计得不是很好。设定上说是因为阿武小时候目睹了天使兽之死,所以对此容易偏激。但阿武从小都经历那么多事了,怎么1代不暴走,这时候要暴走了? 当然逻辑勉强还算通,所以也还好,只是个人认为水准不高,属于没东西弄只能硬编了。 这种原本人物弧光太完满,导致难以续写,只能强行给角色降智、改设定来重新塑造人物弧光的现象真的太常见了。比如大众经常吐槽的《龙珠超》里悟空变成了二傻子、《博人传》消费老人物,也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第三点也是其和PM等作品不一样的地方——不能那么随心所欲。 比如我们按照题目来和PM对比,其实PM风格和DM完全不一样,兼之DM并不像PM那么偏向单元剧,直接导致DM在观众的宽容度以及创作(水剧情)的难度不在一个级别。 之前说过,PM的世界观看似是基于现实世界,但实际上更应该看作异世界。 例如粉丝经常开玩笑小智是“超级真新人”。 一部分的确是因为动画组和游戏组沟通不到位,以及后期动画组不用心,只从视觉效果作判断。 |
|
小智轻松捧起999.9kg的小星云 |
|
但刨除这些,PM里的人类也相当妖孽。 哪怕单看小智的表现—— |
|
小智飞跃大峡谷 |
|
真新人倒拔垂杨柳 还有什么一拳干碎超梦防护罩、波导之勇者、肉身和宝可梦对战等等,可以说哪怕除去动画组对数据的不了解所产生的错误,也足以证明在制作组眼里小智就是异于常人的。 但实际上不止小智,PM世界观里正常人类就是和现实里不一样,PM世界观是存在超能力的,而且磨炼肉体也能强于格斗系宝可梦,比宝可梦强的人类属于家常便饭。 这其实就得益于纯子供向、幻想风加单元剧的设定,不用太过在意现实的物理规律,有时可以乱来。 当然还有小智经典失忆(上一部遇到过的宝可梦,到了新地图就得重新刷图鉴了)、和皮神等级清零等等(当然由于不是纯单元剧,导致也会被粉丝吐槽)。 但DM不一样,DM由于本身的“男孩向”底色,在发展中愈发成人化、写实化,最终导致对逻辑的要求更高,不能像PM那么随意乱来。 比如作为第一部的DMA,已经出现了回到现实世界的场景,而DMA的现实世界又完全以真实世界为蓝本。 后续无论第二部,还是第三部第四部……都是如此。 比如第三部一类,现实世界暗中诞生了应对DM的组织,而且结局居然研究数码世界的原理来解除危机……这种设计在PM里就不大会出现,太过写实了…… 如果自己也从事创作,就会发现这些其实是很麻烦的痛点。 第四点,也是我个人强烈不建议延续原作主角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创系列番有一个很重要的双刃剑——没有固定原作者。 对于各自独立世界观的系列番,这可能是个优点,因为能让风格多元化,而且不用盯着同一个作者薅。当然做出来的作品有好有坏,质量不能绝对保证,但总体而言对IP长期发展是好事。 但对于同一主角的系列番而言,这很可能会是场灾难——不同作者的风格有差异,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不一样,人生价值观更是难以统一,最后就会直接作用于作品。作品的价值观与风格的区别还有得商量,人物的OOC随着时间增长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美漫“商业流水线”——让不同作者写同一个人物,这样的做法所带来的隐患。 比如最经典的“蝙蝠侠不杀原则”,都有不下五个版本,而且不同作者笔下的蝙蝠侠对别人“不杀”的态度也不一样。 到最后索性各种平行宇宙,然后大杂烩,结果重启宇宙(每次都需要一名闪闪祭天)……反正乱的很。 作为例证,在DM这一IP实在玩不动后,官方觉得还是继续薅最经典的一代羊毛算了。结果搞出了TRI、最后的进化和新无印。 实际上,这仨都不行…… (反正我个人认为,《最后的进化》除了情怀,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不谈单纯的剧本质量问题,人物OOC和设定之间的互相背刺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其实早在DM02就出现了这个现象,到了tri和最后的进化就完全爆发了。 太一被塑造成了个纯莽子,估计新的编剧对太一与阿和的理解是传统的没头脑与不高兴,对人物理解只凭外貌。以为太一是像樱木、鸣人一类容易激动的莽子,阿和属于流川、佐助那类高冷聪明的男二。 实际上DMA里压根不是这样……DMA里太一做事反而很冷静,阿和酷酷的同时反而更易怒(后期逐渐改好)。 (《最后的进化》号称1代原团队参与,实际上真正的导演监督并未参与,甚至据传是被气走了……) 还有太一、阿和、素娜的三角恋问题,显然就是不同编剧的互相背刺…… 从2代起,由于不同编剧的互相背刺,粉丝间的争论就不断。 而且说真的,《最后的进化》结局如此光明正大背离02的结局是认真的吗?(虽然我也知道后续想圆都能圆,但这个“人长大就会失去可能性,数码兽就会消失”,真的对得上2代结局那个基调?对得起1代里说的“被选召的孩子拥有无限可能性和潜能”?) 再退一步说,连《最后的进化》和tri的人设都对不上…… 当然我不是为了批判tri和《最后的进化》,而是表达一个观点—— 这就是没有原作依托,不同制作组做同一批角色的结果。 综合一下,就能看到为什么DMA会成功、DM制作组会选择放弃继续同一批主角、以及后续系列仍旧越来越差。中篇的原创动画(故事线完善,但没有原著依托,容易发生前后风格差异乃至人设背刺问题)以小孩为主角(代入感强,以及人物弧光易设置,但DMA做的超出预计反而断了后路)有暴龙机、卡片、游戏等互相支持(结果由于IP的崩坏导致各自为战,最后互相背刺)相对充裕的资金支持(1代制作还算精良,后来随着IP收益下滑,对其制作经费自然成为制约)时代背景(1代的时代百花齐放,业界也比较良心,DM的题材也算新颖。现在整个业界走下坡路也不是说一年两年了,而且观众容易审美疲劳) 另外还有“如果不换主角持续连载,可能导致新人难以入坑”等小原因。 DMA的确很优秀,但这个优秀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尤其是在不换主角的情况下。 所以我始终不认为如果DM延续了初代主角,人气不会下滑那么厉害。反而我认为这招只会在短期内有效,但随着二十多年过去,最后可能现在不是我们缅怀初代众、对DMA还保存幻想,而是早就耗尽了我们对DMA的所有情怀。 而实际上,DM选择做系列化,下滑也没那么严重。 根据网上搜到的资料如下: 最高视聴率:13.7%、最低视聴率:7.9%、平均视聴率:11.2%、バンダイ総玩具売上160亿円。(把所有万代销售记录列出来,数码宝贝第一部的销售额是进了前十的) 数码宝贝第二部: 高视聴率?12.7%、最低视聴率?6.2%、平均视聴率?11.0%、バンダイ総玩具売上144亿円。 数码宝贝第三部 高视聴率?11.6%、最低视聴率?7.3%、平均视聴率?9.9%、バンダイ総玩具売上78亿円。 数码宝贝第四部: 最高视聴率:10.3%、最低视聴率: 4.7%、平均视聴率: 7.2%、バンダイ総玩具売上45亿円 数码宝贝第五部: 最高视聴率:6.7%、最低视聴率:3.5%、平均视聴率:5.2%,玩具销售量资料暂缺 虽然的确在走下坡路,但考虑到一个IP的正常发展路线,以及整个业界的收视率下滑,其实并不奇怪(毕竟tri和《最后的进化》这种隔了十几二十年,情怀拉满的情况下,在日本的表现也不咋样)。 而断崖式下跌是从4代开始的(也就是开始人变数码兽那一代),所以也有很多“DM毁于4代”或“毁于5代”的说法(虽然我个人不认同,DM的没落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4代和5代的原因)。 这个从动画的制作时间也能看出来。 |
|
一开始还是一年一部。 |
|
从4代开始停播,之后基本要隔三四年才会出一部。 6代动画DMX甚至尴尬到了,它的第三期动画是因为别的动画档期出现问题产生了档期空白,才制作出来顶上的,等对方回来了就不得不立即让位导致自己匆忙结局…… 所以一开始DM虽然换了主角团,但表现还是可以的,后来是自己玩炸了。 作为对比,没换主角的PM的收视率是这样的—— 平均 最高 最低 无印 97年 14.4% 18.6% *9.5% 98年 14.8% 17.0% 11.8% 99年 13.6% 16.7% *8.3% 00年 12.2% 14.9% *5.3% 01年 10.2% 13.5% *7.2% 02年 *8.9% 10.9% *6.5% AG 02年 10.0% 11.0% *9.4% 03年 *8.6% 10.8% *6.5% 04年 *6.9% *8.8% *4.5% 05年 *6.3% *8.0% *4.9% 06年 *5.5% *7.5% *4.0% DP 06年 *7.2% *9.3% *5.7% 07年 *6.8% *8.3% *4.3% 08年 *6.6% *8.0% *4.4% 09年 *6.1% *8.0% *4.5% 10年 *5.8% *7.7% *4.1% BW 10年 *7.5% *9.3% *6.1% 11年 *5.8% *7.8% *4.2% (附带一提,DMF,也就是数码宝贝4,是2002年首播的。也就是说DM01-03都是和PM无印同期的,只能说PM太长寿……) PM没换主角,但收视率也是逐步下滑。 当然这也和PM的制作水平下滑有关系,但这作为一个长期IP是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 所以换主角真不是DM最主要的问题,甚至可能DM如果选择不换主角,DM成为不了系列作,它早就没了。 不过说回来了,PM和DM都面临了动画、游戏的质量和口碑下滑的问题,但PM还能活得那么滋润,甚至IP价值持续增长,只能说是PM的IP影响力已经大到了一定地步,已经不局限于动画了。 比如说粉丝一直在吐槽PM游戏不行,但它销量一直不低。就是因为虽然一部分老粉失望脱走,但又有一堆情怀粉、路人加进来。 而这些新人的理由,会有“小时候看过动画/买过玩偶,来补情怀”、“容易上手,而且看着好可爱,来试试”、“大家都在玩,慕名来玩玩看”、“对象要我陪ta玩”,甚至“我都买了3DS/NS了,不买个宝可梦感觉怪可惜的。” 这都是DM不具备的优势…… 所以真的还得再次强调一句——DM真的和PM就不是一个赛道上,就不该放在一起对比。 DM也真的不是单纯动画制作水准下降的问题,它真的是遇到了一个正常IP都会有的发展路线。 六、DM的其它方方面面 之前也提到过——DM是在各方面被PM全面压制,而PM身为异类,赢利点能达到多点开花。 所以既然题目要对比PM和DM,以及分析DM的没落,就再聊下DM的游戏、漫画等方面。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清楚PM的成功是各领域结合后的产物。 而作为跨界领域的老大哥,万代做过那么多漫改游戏,作为自己亲生的DM,万代也搞了属于DM的“跨媒体企划”。 在上文提到一件事——DM的原型是暴龙机。 实际不单如此,DMA作为动画,其实在DM各个领域都不算早。 动画DMA首播于1999年 暴龙机首发于1997年 游戏《数码怪兽Ver. S:数码兽驯兽师》发售于1998年 漫画《数码兽C'MON》发布于1997年(失败作) 《V驯兽师01》发布于1998年 (附带一提,漫画《V驯兽师01》的主角也是太一,不过和动画DMA中的太一为不同个体,搭档数码兽也是V龙兽,一般认为DMA的太一原型就是来自漫画。而且漫画因为连载周期长,所以直到2003年才完结,那时候动画连第四部DMF都早完结了,因此漫画里太一和穿越帝秋山辽联动过) |
|
可以看到,作为“DM跨媒体企划”的一员,不仅作为原型的暴龙机,连游戏、漫画都早于动画(甚至DMA很多设定都是借鉴游戏和漫画的,不过并没有照搬,甚至世界观也不一样了)。更不用提周边、玩偶、DCG卡牌一类的,都是早就铺开了。 而且暴龙机、漫画、游戏在早期都获得了一定成功,这也是DMA作为动画能诞生且获得不小的资源的原因。 (漫画《V驯兽师01》我很喜欢看,里面的智斗更精彩,更强调了驯兽师的作用。而游戏里其实并没有“主角只能有一个搭档数码兽”以及“进化后还得回到成长期”的说法,这些设定都是动画为了剧情需要所设计的。连漫画里,太一的零仔在进化后也不会退化)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领域里的DM作品,几乎和动画一样,都是出道即巅峰,之后就在走下坡路。也就游戏偶尔还能有些亮眼的表现能崛起一下。 暴龙机的没落本身没什么好提的,毕竟大家都懂。不过其对于游戏的影响倒是值得一提。 |
|
暴龙机作为原点,虽然在国内没掀起什么风浪(毕竟国内情况特殊),但在日本,当年还是有一批死忠粉的。所以很多国外的DM粉丝,其实更期待的是“以暴龙机世界观为基础的原设”游戏。(也就是《数码暴龙世界》系列游戏) 由于DM最早的一批游戏是先于动画制作的,所以DM游戏最早是集成暴龙机世界观或者自己原创的世界观。DM游戏最大的两个系列——传说系列和世界系列都和动画世界观没半点关系。 这一点和国内粉丝还是不大一样的。毕竟大部分国内DM粉丝,都是先接触的动画,其实更期待动画衍生的游戏作品。 而因为动画的世界观没有沿用暴龙机的世界观,导致了DM游戏大致分为了两类——动画衍生游戏和原创世界观游戏。 从DMA开始的DM动画大火后,万代自然也不会放过摇钱树,出了大量DM动画的改编、衍生游戏。 很可惜的,这些动画衍生游戏生不逢时——成为了万代游戏WonderSwan(以下简称WS)的独占游戏。 |
|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里,明日香玩的游戏机neta的就是万代WS 之前说过,DM是万代的亲生儿子,也是因为万代制造的暴龙机而诞生,并因为万代“跨媒体企划”而诞生的游戏和动画而发扬光大。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当年的主机大战中,万代也不甘落后于人,所以在看到任天堂的GameBoy大火后,也选择了推出属于自己的便携式掌机,也就是“神奇天鹅”WonderSwan(之前万代也出过游戏主机,只是失败了,所以这次把目标着眼于掌机)。 |
|
WS上的柯南游戏 拥有大量版权的万代,自然在自家掌机上推出了大量的漫改游戏,以此试图帮助WS夺取市场份额。 身为自己亲生的IP,高达、DM等IP的掌机游戏自然也是毫无意外地成为了WS上的独占游戏。 |
|
好巧不巧,WS首发于1999年3月,后续系列掌机停售于2003年。 只能说可能这就是天意,因为刚好初代动画DMA首播于1999年3月,四代动画DMF完结于2003年3月。 之前也提到过,DM的动画就是从4代DMF开始断崖式下跌。 也就是说,DM动画从诞生开始的黄金期,刚好和掌机WS系列的生命周期重叠。 顺带一提: “穿越帝”秋山辽就是最早出自游戏,然后才在漫画和动画里出场(在3代动画DMT中还混成了后期主角之一),而且其游戏故事串联起了1-3代动画,构成了宏大的世界观(秋山辽天天盯着“最强数码兽”千年兽暴揍,穿越于各个平行世界)。 既然提到秋山辽,就顺便再提下他的经历多妖孽,为何连起了1-3代故事。 秋山辽设定是“数码皇帝”“最强驯兽师”。在千年兽封印了太一等初代众后,秋山辽带着太一的亚古兽等一代主角数码兽(从1代到3代的主角搭档数码兽,全和秋山辽搭档过),一路把复活的初代BOSS全部灭了,最后把千年兽也给灭了。然后还带着V仔兽(就是大辅的那只),干掉了究极体超恶魔兽复制品,后和一乘寺贤合作干掉了千年兽(02动画里有这段回忆,一乘寺贤就是因此中了黑暗种子黑化为暴龙改造者)。而且V仔兽全程没有进化过,也就是秋山辽带着成长期干掉了究极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粉丝吐槽大辅废的原因之一)。最后因为卷入爆炸失忆的秋山辽穿越各个平行宇宙追着千年兽打,直到单角龙兽与最终千年兽融合成一个数码蛋解决了千年兽一直复活的问题,然后来到了3代故事。 所以秋山辽的确是设定上的第一挂壁,还串联起了1-3代故事,在2代、3代动画都有出场。可惜DMT里不能抢主角启人风头,所以显得比较弱。 言归正传。 当时的DM游戏(1999-2003年),主机游戏就上索尼的PS1,掌机游戏则给自家的WS系列掌机独占。 而DM的动画衍生游戏,基本集中于WS系列掌机(可能是想集中各种漫改游戏为自家掌机造势)。 |
|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时的DM掌机游戏,基本都是动画衍生游戏,以WS系列掌机独占为主。 PS:顺便科普一下,由于DM动画的原名并没有严格标数字序号(毕竟世界观不一样),所以国内虽然出于方便称呼为数码宝贝1、2、3、4,其实2代原名是Digimon Adventure 02(简称DMA2或者DA2或者02),3代原名是Digimon Tamers(简称DMT或DT),4代原名是Digimon Frontier(简称DMF或DT),除2代以外都没数字序号。 而主机游戏里,基本都是原创世界观游戏。仅有两部DMT的衍生作(设定上也不是属于正传的RPG游戏)。 |
|
从中可以看出万代当时的战略布局。 也就是说,DM的动画衍生游戏随着WS系列掌机一起陷入了坟墓…… 平心而论,WS系列掌机本身不算失败的设计。 WS系列掌机之父,正是其竞争对手Gameboy之父——横井军平(其因为VB的失败而离开了任天堂,随后和万代合作推出了WS,可惜之后没多久就车祸身亡)。 WS系列掌机在推出之后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想法也的确不错,一度威胁了Gameboy的地位。在2000年就推出了后续机型WonderSwan Color,2002年又推出了SwanCrystal。 只可惜它的对手是任天堂,任天堂在2001年推出了鼎鼎大名的掌机GBA,直接横扫了掌机市场。而WS系列掌机从未在日本以外地区发行,生命周期也短(只有四年),游戏阵容等方面就更是远远不及了,导致销量和影响力有限。 WS系列主机整个生命周期也只卖出了350万台(隔壁任天堂的游戏机个个都是数千万到上亿台的销量)。 而DM动画衍生游戏在DM动画的黄金期几乎都由WS独占,在WS倒下后,DM动画也离开了黄金期开始大幅没落。 所以说DM动画衍生游戏是葬送在万代和WS手里也不为过。 |
|
可能大伙对DM动画衍生游戏的印象,要么是GBA上同人制作的改版游戏,要么就是PS系列主机上的《格斗进化》和《格斗编年史》了。 |
|
(虽然这也不能完全算动画衍生游戏吧?毕竟没有剧情,只是把历代动画里的数码兽丢进来的格斗游戏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很多DM游戏销量能到10万份就够开香槟了。早期被WS掌机拖累加动画热度下降,能卖得好才怪…… 后续的游戏很多也烂泥扶不上墙。 |
|
《数码宝贝全明星大乱斗》这种游戏,甚至由于太冷门导致过于稀少,实体盘在咸鱼要五百多才能入手……(肉疼) 而在WS系列掌机衰亡之后,DM由于同时期动画的衰落,就也没有出动画衍生游戏的动力了。 2003年以后,推出的正统的动画衍生游戏满打满算只有3部(格斗进化一类的就不算了),最新一部是2016年的《应用怪兽》。而且9部正传里,6代DMX、8代大冒号(《数码宝贝大冒险:》,也可以叫新无印)、9代DMG都没有衍生游戏。 另外,DM游戏本身也比较混乱,感觉似乎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走哪条路。 与PM不同,PM是正传系列游戏维持一个玩法,然后多点开花做各种类型的衍生作。而DM游戏则搞出了多种玩法。 哪怕非要说哪个是正传,估计《数码宝贝世界》和《数码宝贝传说》还得争一下。 (《数码宝贝世界》从时间上来说资历更正统,但《数码宝贝传说》系列目前风头更盛、销量更高) (要详细讲述这两个系列的差异也很麻烦,有机会再专门开篇文章讲下) 不过世界系列延续的那种暴龙机玩法的确过时了,也就最初最核心的暴龙机老粉丝还会执着这种玩法,但几乎不可能拉新人。 DM游戏至今从卡牌游戏到RPG到格斗游戏……尝试了好多种。 最新的《数码暴龙:绝境求生》甚至搞出了“AVG文字冒险+战棋”的神奇操作。 |
|
剧情也搞出了黑暗风,毕竟名字就叫《绝境求生》,不但分支路线里会有角色死亡,甚至会有攻击自己搭档数码兽的剧情。 虽然走黑暗风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尝试,但这的确有点过头了,直接导致了《绝境求生》的评价并不高,很多粉丝并不买账(也因为游戏做的太烂了……)。 其实现在无论从动画和游戏,都看得出DM试图走偏向成人化的路线。估计也是意识到自己已经难以拉拢新人,IP受众目前以成人居多(老粉丝长大),所以需要进行调整。 从tri到《最后的进化》最明显,毕竟这两部明显是粉丝向来割情怀韭菜的,而初代的粉丝如今年纪的确都不小了。 但这种转变也是一种不好的迹象——官方已经逐渐放弃拉新鲜血液入坑,而是固守目前的粉丝群了。 原本把动画做成系列化,就是为了让这个IP长长久久做下去。目前来看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在官方也准备放弃了。 虽然这个迹象早已有之,比如我很喜欢的《最后的皇家骑士》,就开始走没有人类的“数码兽自己的故事”,而且首次3D化,剧情也相对黑暗成熟。但最后还是无法割舍子供向,毕竟只有自己的定位摆在这,脱离子供向不说无法再拉拢新粉丝,对老粉而言也未必都能接受风格的大幅转变。 这的确是一个很进退两难的局面,但的确是DM不得不面对的。 毕竟无论已被时代淘汰的暴龙机,还是目前游戏和动画这两大支柱也已半死不活。其它的领域更是难以言喻。 DCG卡牌作为原本的支柱产业,也是目前仅剩的比较大的产业,情况也不算乐观。周边模型一类的就更别提了。 别说像PM那样多点开花、相辅相成了,这些领域不仅只能吃动画和游戏带来的人气红利,甚至还会拖后腿—— 动画、漫画、游戏、DCG卡牌的各个部门之间在设定上互相背刺,搞得DM世界观一塌糊涂。 虽然这种多领域的结果都会产生这种情况(PM也有这种情况),但DM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原因无非是万代逐渐的不上心和官方管理的混乱。 原本的“跨媒体企划”野心勃勃,从结果来看的确成了一个笑话。 最后游戏、动画、漫画、DCG部门还是各自为战,根本没能好好统筹在一起。别说互相帮助引流了,不拖后腿已经不错了。 在2016年的时候,万代还曾不死心地想为7代动画DMAPP(《应用怪兽》)搞跨媒体企划——在2016年秋季开始在地上波放映电视动画,同时跨媒体展开玩具、儿童数字卡片游戏为首的相关商品、游戏、杂志等内容。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 七、写在最后 在文中我也反复强调了—— DM目前为止的窘境是一个IP发展的正常情况,拿DM去和PM这种怪物去对比是没有意义也不应该的。 作为一个20多年的老IP而言,至今还能有新模型、新动画、新游戏,具备一定的活力,已经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了,因为大部分经典老IP已经沉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与很多人认为如果DM动画换个模式就能更好的观点相反,我其实认为目前这种系列化的做法反而延续了DM的生命,换种做法未必会更好。 因为DMA本身的故事并不那么适合出续作,而且做换主角的系列化是一种短时痛、长时赢的策略。但不可能所有IP和策略都能得到成功。 何况DM的“跨媒体策略”因为万代自己的作茧自缚与生不逢时等原因失败,并没能成为助力。最好的游戏领域也进行了分家,并没能起到良性循环,原型暴龙机也成为时代的眼泪。其它领域更是大失败。 其实也不能说官方的策略出了什么大问题,反而很多地方他们也努力过了,也不是做的都是错的。只是一个ip生命力本来就会逐渐消失,加上运气也不是很好、实力也没逆天罢了。 游戏上,传说系列表现真的不差;世界系列本身玩法就过时,只是用来稳住老粉丝的而已(指的不是国内这类动画粉丝,而是最原初的那些暴龙机粉丝);其它作品也都看得出万代在摸索新的道路。 动画上,也在努力翻新了——二代搞装甲体和合体;三代搞卡牌;四代搞人变兽;五代搞现实风和大门大兽混混主角;六代搞合体战争;七代搞app;大冒号打着复刻情怀,其实剧情也全变了;九代搞鬼故事……真的看得出来在努力了,很多质量也不错,但大势所趋没办法……隔壁pm、火影等后续动画也不咋样呀。 暴龙机这东西被淘汰了也是不可抗力。 周边、模型、卡牌等领域,让它们纯靠自己独当一面扛起大旗的确也太强人所难。 它是真的努力了,也不是搞的像它什么都做错了一样,其实反而它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DM因为DMA的爆火和后续系列化策略以及有几部动画和漫画口碑不错,外加游戏领域还勉强能行,一路支撑到如今还能有一定生命力,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一个IP撑不了那么久才是更常见的,DM如今已经胜过了大部分IP,不该对DM再如此苛责。 和PM这种怪物去对比就更没意义了。 |
我个人觉得是换主角了。 完全可以从太一一行人从小拍到大的,却要中途换主角…… 在口碑日下的时候,才想起把太一从坟墓里挖出来…… 隔壁的神奇宝贝,多少年了依然是真新镇的小智。 |
其实我也不知道数码宝贝官方是怎么想的。我相信每一部热门作品的作者,都不会突然把自己笔下的男主角变成一个大菜缸子,把女主角变成一只粉色哈士奇。但是数码宝贝做到了: |
|
|
|
我怀疑官方是想搞点深度,可能觉得全都设计成炫酷机甲和肤白貌美大长腿太俗套,想整点不一样的。于是就玩砸了。 强行装逼,最为致命。 |
说实在的,第一部的时候,八神太一+亚古兽的人气可以说远超小智+皮卡超的。 奈何主动换主角? 如果还是这八个人,第二部用装甲进化打一成寺然,打及川悠纪夫,打最后BOSS,未尝不可。 然后到了第三部,进化靠刷卡。 第四部八一和亚古兽合体…… 不见得人气就会多差。 |
我这里有个朋友, 他是这么说的: 宝可梦的训练师都把宝可梦当伙伴, 数码宝贝里孩子把搭档数码兽当工具, 所以宝可梦更火 我的反应是 啊??? 2023.10.26 补充一下:他自称是把数码1-6,宝可梦从无印到当时的日月都看完的,只玩宝可梦游戏(大概是阿尔宙斯/怪猎崛起发售时男朋友送的ns,然后才开始玩正版,之前是找我要的3ds,nds模拟器资源,同时用专用修改器改的宠物基础值和技能种类和特性,蓄水喷这个梗我是先看见他的喷火龙吃了水枪+HP,战前等级碾压对方五级,战胜后连升3级,在这之后才知道的动画黄金螺旋回血手里剑) 动画世界观上,一个是干掉数码兽获取数据量,想搞青年向; 一个是合家欢全年龄,但总是暗戳戳搞什么可食用宝可梦描述以及宝可梦之间的捕食关系之类的,额,算是为了扩大完善世界观?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