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游戏动漫 -> 中国的生活水平跟欧洲国家还有多大差距? -> 正文阅读 |
|
[游戏动漫]中国的生活水平跟欧洲国家还有多大差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的生活水平跟欧洲国家还有多大差距?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经济 欧洲 生活水平 中国的生活水平跟欧洲国家还有多大差距? |
看到高赞回答里贴的国外公共厕所,感觉有必要亮出我们澳大利亚这边的公共厕所了 |
|
|
(欧统局EU-SILC发布的欧盟27国可支配收入为现金收入(不含虚拟租金和实物收入)。与之同口径的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180元,约为实际可支配收入的92.7%。与欧盟国家比较时需考虑该因素。) 综述: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于2026年超过斯洛伐克,整体达到欧洲初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65%)人均收入为斯洛伐克全国人均收入的110%。已然跨入初等发达国家门槛。 37个发达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平均比重约46%,收入中位数/平均数的比值平均为86%。16个发展中经济体这两项指标为41%和80%,中国为43%和85%。 2022年,中国约94%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中等发展经济体(越南)中等收入水平,40%的居民达到初等发达经济体(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达到中等(台湾省)、高等(法国)、特等(美国)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分别为17%、5%、2%。 其中,浙江有66%的居民达到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则超过50%。北京、上海超过50%的居民达到台湾省中等收入水平,约26%达到法国中等收入水平。 按购买力平价(PPP),2022年,中国约40%的居民达到初等发达经济体(希腊/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达到中等(西班牙)、高等(瑞典/法国)、特等(美国)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9%、14%和13%。 其中北京、上海近50%的居民达到瑞典/法国/美国中等收入水平,浙江约30%,江苏、广东、天津超过20%。 2023年6月8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全票通过的结果,推出了一项《终止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要求国际组织将中国归类为发达国家。尽管美国抛出该法案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但客观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2022年IMF认定的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共41个,而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High-income economies)约81个。国际组织评价经济体的发达程度主要参考人均GDP或GNI,但是这两者并不直接反映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本文尝试从居民可支配收入角度分析中国与发达经济体(IMF标准)之间的差距。 |
|
一、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和统计方法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一般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和实物收入。我国抽样统计的可支配收入按来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项。欧盟国家则分为:“工作收入(员工工资和自营职业收入)、私人投资和财产收入、家庭间转移、收到的所有现金社会转移、包括养老金”。世界各国关于可支配收入的统计范围也大同小异。通过比较可支配收入,可以较为精确地衡量各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统计可支配收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资金流量表中的“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属于宏观统计范畴。其二是由住户抽样调查得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属于微观统计。由于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结果往往存在显著差距。例如,2020年,西班牙“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为7,154.4亿欧元,占GDP的比重高达64%,而抽样调查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69欧元,占人均GDP的比重为51.7%。同期,中国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62%和43%。在我国,评价居民收入水平一般采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对公众而言则较为陌生。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以别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对比是常见的误区。 在微观统计(抽样调查)中,各国(地区)可支配收入的计量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以人为单位统计(如中国、欧统局),有的以住户为单位统计(比如日、韩、美国、港、台等)。有的按照住户实际人口计算(如中、日、韩、港、台、美),有的按照住户等值(Equivalence)人口计算(如欧、澳)。在收入分布方面,有的直接记录分位数,有的将人口或住户进行五等分、十等分,分组计算平均数。形式、口径各异,难以直接进行对比。 为便于比较,需要将各国(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参考中国口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还原。以住户为单位统计的,除以每户平均人口数即可得出人均值。而以等值人口为单位统计的(主要为欧洲国家),换算起来则比较复杂。 欧盟可支配收入的抽样调查统计项目为“EU-SILC”(欧盟收入和生活条件统计),欧洲统计局每年发布前一年各国“等值成人”可支配收入。该项目考虑到家庭规模和组成差异的影响,引入了“Equivalence”(等值)收入的概念。即每个住户中,14岁或以上的第一个人的权重为1.0,14岁及以上的其他人的权重为0.5,0-13岁的儿童的权重为0.3。以由2名成年人和1名13岁以下儿童组成的3口之家为例,其等值成人数量为1+0.5+0.3=1.8。每个“等值成人”的收入按照该住户可支配总收入除以等值成人数(1.8)计算,因此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等值成人收入”*1.8/3。 欧洲另一项抽样调查“HBS”(家庭预算调查)发布了各国户均等值人口和实际人口数据,结合“EU-SILC”等值收入,便可精准计算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 除欧统局“EU-SILC”统计的等值收入外,欧盟部分国家也会基于该抽样调查项目直接统计住户和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与依照等值收入还原计算的实际人均收入基本一致。 如:荷兰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住户平均可支配收入为48,400欧元,户均人口2.16,则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07欧元。按“EU-SILC”发布的等值可支配收入(31,806)*户均等值人口(1.52)/户均实际人口(2.16)计算为22,382欧元。误差仅0.1%。 西班牙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08欧元。按等值可支配收入(19,160)*户均等值人口(1.68)/户均实际人口(2.49)计算为12,927。误差0.6%。 捷克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折合9,230欧元。按等值可支配收入(13,541)*户均等值人口(1.57)/户均实际人口(2.29)计算为9,284。误差0.6%。 匈牙利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折合5,356欧元。按等值可支配收入(7,844)*户均等值人口(1.60)/户均实际人口(2.33)计算为5,386。误差0.6%。 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间组的平均值/平均数的比例为0.884,而等值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平均数计算比例为0.889,误差0.6%。 二、全球54个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序 通过对各国统计局数据进行检索、换算,本文一共整理了37个发达经济体(总人口10.77亿)(包括IMF标准下除澳门特区、安道尔、圣马力诺和波多黎各之外的全部发达经济体)和17个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个经济体人均收入由高到低排列如下表: |
|
(注:人口、人均GDP数据来源于IMF报告;本币、美元、人民币汇率以同年平均汇率计;欧盟国家本币统一以欧元计;欧洲国家可支配收入以欧洲统计局EU-SILC等值可支配收入收入推算;“EU-SILC”详细记录了欧盟各国居民收入1-5;10-90;95-99分位数据。其他国家或地区收入中位数未直接公布的,以住户收入五等分中间组平均数或十等分第5/6组平均数计。40分位收入以五等分之2/3组平均数或十等分第4/5组平均数计。) 其中,部分经济体以住户为单位统计收入的,可按照住户规模推算人均可支配收入: |
|
以人均GDP区分,37个发达经济体大致可以分为特等(>7万美元,美国以上)、高等(>4.5万美元,法国以上)、中等(>3万美元以上,台湾省以上)、和初等发达经济体(>1.8万美元,克罗地亚、斯洛伐克以上)。 据2022年世界银行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标准,大体可以将人均GDP在1.3-1.8万美元(中国以上)以及0.4-1.3万美元(越南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定义为高等和中等发展经济体。 2021年前后,四等发达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起始值分别约为人民币211,671元、139,193元、86,896元和44,698元。而高、中等发展中经济体分别为36,883元和16,111元。 37个发达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平均比重约46%,收入中位数/平均数的比值平均为86%。16个发展中经济体这两项指标为41%和80%,中国为43%和85%。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 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达到中等发展中经济体入门水平的229%(越南);初等发达经济体的82.5%(斯洛伐克);中等发达经济体的42.4%(台湾省);高等发达经济体的26.5%(法国);特等发达经济体的17.4%(美国)。 以2018-2021四年间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推算,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于2026年超过斯洛伐克,整体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 |
|
但如果分城乡来看,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65%)平均收入为49,283元,为斯洛伐克全国人均收入的110%。已然跨入初等发达国家门槛。 而农村居民(占总人口35%)收入为20,133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41%,斯洛伐克的45%,与巴西或土耳其全国人均收入差不多。仍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比中国,发达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更为平衡,如欧洲初等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居民收入比普遍在0.74以上,欧盟整体更高于0.82。 |
|
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均土地资源的匮乏。2020年,我国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总面积约15.62亿亩,以农村常住人口4.98亿人计,人均仅0.209公顷。欧洲初等发达国家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的是希腊,约0.421公顷,是我国的2倍。而欧盟整体达0.813公顷,接近我国的4倍。 其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不可能依托外贸解决粮食供给。以极少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要满足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故而我国农业很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因此,与大部分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资源匮乏”和“保障供给”的双重束缚。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城镇是人口和自然条件制约下的必然结果。 既然农业保供的属性无法改变,只有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吸收农民工进城,减少农村常住人口,提高农村的劳均耕地面积,才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2010年,中国农村常住居民占比约50%,农村-城市居民收入比仅0.31。到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降至35%,农村-城市居民收入比也升至0.41。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可见一斑。 中国的城镇化率(65%)基本与欧洲初等发达国家相当。但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仍相差一倍以上。要想将人均耕地提升至同等水平(0.4-0.5公顷以上),城镇化率须达到80-85%,接近中、高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将有2.1-2.8亿农村人口进城,第二和第三产业须新增1.26-1.68亿个工作岗位。这个进程无疑比人均收入的整体提升更为缓慢。 可以预见,到2026年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居民收入比将仍然低于0.5,中国将成为一个城乡收入不均衡的初等发达国家。当然,在特殊国情下,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现象。 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 我国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包括平均数、中位数(50分位),和五等分组平均数。五等分组指将调查住户按照人均收入由少至多排列,再按人口数等分为低(20分位以下)、中低(20-40分位)、中等(40-60分位)、中高(60-80分位)和高收入(80分位以上)五组,分别计算每组的人均收入。 欧盟“EU-SILC”的统计更为细致,包括各国1-5;10-90;95-99分位的可支配收入,欧盟大多数国家1/10/20分位收入的平均值介于5-10分位间(相当于7、8分位);20/30/40分位收入的平均值接近30分位;40/50/60分位收入的平均值接近50分位;60/70/80分位收的平均值接近70分位;80/90/99分位收入的平均值接近95分位。 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组(40-60分位)人均收入29,053元,同样与中位数(50分位)29,975元十分接近。对照欧盟的数据,可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五等分组的各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8/30/50/70/95分位数。 从“分位数比值”(分位数/平均数)来看,中国居民收入中位数/平均数(0.85)和发达经济体(0.86)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低分位比值偏低,高分位比值偏高。其根源在于受城乡收入悬殊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大部分由农村居民构成,其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断崖式的落差,呈现出来的结果便是收入分化明显。 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如将城镇与乡村分别统计,则除农村低分位/平均数的比值仍然偏低外,城乡两个区域的收入分布都与其他国家大体相似。具体如下表: |
|
五、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布 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初等发达国家入门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仍不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但全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以地市(包括直辖县)为单位,按照城镇与农村独立统计,则我国人均收入处于中低发展水平的地市所覆盖人口约占全国6.4%,中等发展水平覆盖率35.6%,高等发展水平覆盖率24.3%,初等发达水平覆盖率33.7%。 |
|
|
|
|
|
各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能体现当地整体收入水平,而通过分组统计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居民收入的高低分布情况。近年来,除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可支配收入五等分组数据外,另有18个省份发布城镇居民收入五等分组数据,12个省份发布农村居民收入五等分组数据。 前文已述,我国可支配收入五等分组的各组平均数,约等于8/30/50/70/95分位数。具体如下: |
|
|
|
|
|
|
|
假定各分位之间的居民收入呈等比数列,则可补充更为精细的分位数。如将各经济体居民收入的40分位定义为中等收入起始线,依照前述方法,便可测算全国及各省达到不同发达程度经济体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比例。当该比例超过60%时,说明该地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对照经济体。 |
|
由上表可知:2022年,中国约94%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中等发展经济体(越南)中等收入水平,40%的居民达到初等发达经济体(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达到中等(台湾省)、高等(法国)、特等(美国)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分别为17%、5%、2%。 其中,浙江有66%的居民达到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则超过50%。北京、上海超过50%的居民达到台湾省中等收入水平,约26%达到法国中等收入水平。 以上各国居民收入均采用汇率法进行货币间的换算。考虑到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与外汇汇率的偏差,在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时,除汇率法外,另有一套购买力平价(PPP)标准。 采用PPP方法计算GDP或者居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更真实的生产和收入水平。但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目前的购买力测算方法仍然过于简单粗暴,有时会导致“失真”。 比如,以购买力平价计,2021年台湾省人均GDP达到6.3万美元,超过英、法、德,与荷兰相当。土耳其达3.5万美元,远超中国,接近葡萄牙。但事实上,这两组经济体的发达程度恰恰与(PPP)标准下的GDP表现相反。 作为对汇率法缺陷的修正,购买力平价法并不完美,但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根据IMF发布的人均GDP(PPP),可将发达经济体与中国购买力平价标准的可支配收入列表如下: |
|
|
|
|
|
按购买力平价(PPP),2022年,中国约40%的居民达到初等发达经济体(希腊/斯洛伐克)中等收入水平;达到中等(西班牙)、高等(瑞典/法国)、特等(美国)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9%、14%和13%。 其中北京、上海近50%的居民达到瑞典/法国/美国中等收入水平,浙江约30%,江苏、广东、天津超过20%。 相比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下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更为接近,中国与中等以上发达国家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缩小。 |
这种讨论生活水平的问题也算是互联网月经贴。 但在这种问题下,你也能看出很多人对于“发达”缺乏一个基本的概念,或者说有些人对于“发达国家”的理解是非常二极管的。 什么叫“二极管”呢?就是说在有些人的眼里,发达国家就是人人生活都好,随便一个人都能买大House、豪车,养三个娃没压力,随便学学就能上哈佛,人人都是朝十晚三下班,一年还能有机会出国休假三个月。而在某发展中国家,就是一辈子买个小房子,一个孩子都养不起,拼了名也就考个普通本科,天天996,一年不休息。 总之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因为某国是发达国家,所以这个国家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比发展中国家好几十倍。 但实际上,仅仅从生活水平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在后者可以有更多的人过得比前者更好,而不是后者人人过得都比前者更好。 就比如说,在德国、法国这种人均GDP四五万美元的欧洲国家,人均收入也就是一两千欧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多一点。当然,在中国一万块钱肯定算是高收入,但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一毕业就可以拿到的收入,另一部的人工作几年之后也不难拿到这个收入。 前段时间知乎上还有另一个问题,问“在德国一个月挣2700欧元,在成都一个月挣1万5,该选择哪个”的问题下,很多在德国工作的人都说,如果真能在成都有一份月薪1万5的工作,并且还比较稳定的话,自己肯定头也不回的回国。毕竟哪怕单算汇率,2700欧也没比1万5人民币高多少,而且欧洲的福利就算顶上天,你欧元的汇率在那儿放着,你2700欧也花不出2万人民币的效果。 当然,在成都挣1万5的工资不容易,但对普通人来讲也不是没有可能。在德国挣2700欧元,难度要低不少,却也超过了德国的人均工资和中位数,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德国人挣不到这个工资。 这其实也是“生活水平”这个概念可以平均又很难平均的东西。说他可以平均,是因为的确你去大街上走一遭,看看普通人吃什么、穿什么、开什么车,大概就能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有个数。但说他不能平均,也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具体到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是与个人的情况挂钩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有高收入工作,中国的程序员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的欧洲人。 也就是说,一个能在成都挣到1万5、2万的人,其实他的生活——无论从相对水平还是绝对水平上来讲,都已经不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普通人差了。 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就是让更多的人的收入能提升到1万、2万、3万的过程。 从另一方面来讲,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穷人,只是穷人更少。巴黎的治安乱,街溜子多,这是都不需要法国人告诉你,你去法国街边溜一圈都能看到。至于美国、加拿大等等国家,也有很多贫民窟一样的地方,里面住着的是流浪汉、吸毒者等等。要是有人非得说这些人过得也很好,那我建议直接润过去就好——在美国,你找个好工作不容易,可你要跟吸毒者一起睡大街,那还难么? 当然,“欧洲”的情况也是一样,中欧国家的人均GDP要低于西欧,但是中欧国家也有很多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反而比西欧的人均工资还高。 总结一下来讲,如果我们要用最基础的收入来定义生活水平的话,那么中国可能是有10%的人月收入超过1万,欧洲可能有30%的人月收入超过1万,中国可能有60%的人月收入低于5000,欧洲可能有30%的人月收入低于5000。(只是用来举例,不必介意数据是否精确)在这种情况下,用“整体”的生活水平来对比,其实意义也没有那么大,至于认为欧洲人哪怕干啥,月收入都不可能低于1万人民币,并且生活成本低、福利待遇好,甚至随便一个欧洲底层工人都吊打中国的高收入群体的话,那作为应润尽润的支持者,我肯定也是期待着这些人投奔自己心目中的天国的。 |
这里只讨论有意义的经济体,所以欧洲的微型国家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安道尔、摩纳哥、卢森堡、冰岛等不在讨论之列。比较贫富,数据均以人均现价而非购买力美元GDP衡量,因为在我看来所谓购买力平价PPP只是一个给穷国的安慰剂,安慰穷国的一些人你们其实没那么穷用的,现价美元虽然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爱尔兰这个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避税天堂的GDP就被玩坏了,但大体上还是更有效些。 冷战结束以后,欧洲最穷的国家长期是阿尔巴尼亚和摩尔多瓦这两难兄难弟角逐,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乌克兰也参加进来原本的二人转,较量一番后乌克兰坐稳了欧洲倒数第一的宝座。 比这三兄贵好一些的,是原苏联和南斯拉夫成员国但没能加入欧盟的,这里有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北马其顿、白俄罗斯,这里面最富裕的也低于最穷的欧盟国家。 欧盟国家,这里就是欧洲的中坚成员了,中国人熟悉的欧洲国家大部分都在其中,欧盟最穷的国家是保加利亚,该国的人均已经在2015年被中国超越,接下来是罗马尼亚,大概率今年被中国超越。而罗马尼亚也正好是高于世界平均GDP线上的第一个有意义的经济体,超越罗马尼亚代表着中国正式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把中国和俄罗斯以西的欧洲进行比较,中国的平均水平,已经超过所有未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超过了欧盟的吊车尾保加利亚,逼平倒数第二的罗马尼亚,目标克罗地亚,暂时这么个水平。 顺便一提啊,2021年中国GDP超了整个欧盟,今年大概率超欧盟+英国,明年目标就是俄罗斯以西的整个欧洲了。 |
热知识:乌克兰和俄罗斯也都是欧洲国家。 第二层热知识:土耳其也自诩是欧洲国家。 第三层热知识:其余欧洲国家包括但不限于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还有前南斯拉夫加盟国也都是欧洲国家。 所以,题主你问的欧洲指的是哪块? 是英法为主的西欧? 是西班牙,意大利为主的南欧? 是德国,波兰为主的中欧? 还是俄罗斯,乌克兰为主的东欧? 还是土耳其这种准欧洲国家? 这里面区别可太大了,就像是你问中国,你拿北上广深对比,还是说拿西部农村对比,这完全也不是一个对比法。 非要说的话—— 欧洲最烂的地方肯定不如我国最穷的地方,欧洲最富的地方肯定比我国最富有的地方要好,基本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 哦,对了,补充说一句——某些人一天到晚骂国人管中窥豹,结果一聊到此类话题,自己管中窥豹个没完没了。 |
1 生活水平和GDP的差异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4万元。 按照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202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269万美元。 虽然这个数字距离发达国标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但其实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比一些人均2万美元的入门级发达国家还要高了。 不信我们可以具体对比一下著名的“发达国家守门员”斯洛伐克。 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65%)人均收入,是51821元。 斯洛伐克呢?人均GDP是2.13万美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808欧元。 按当年汇率计算为41167元人民币,差不多是中国的80%。 这说明,起码在城镇里,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比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斯洛伐克要高了。 |
|
这还只是城镇,如果说中国的一线城市,恐怕和日本韩国和法德相比,恐怕也差不多了。 当然,数据只是数据,而现实生活中,中国比数据更像一个发达国家。 知乎上一个斯洛伐克网友的回答,很能说明问题。 她说: “我在斯洛伐克生活19年,来中国四年,我对中国和发达国家守门员们(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捷克)比较了解。 先说结果,中国的生活已经和大部分最好的国家基本上差不多。 并没有因为我在欧洲,然后可以生活特别高,然后来了中国就后退十年。 中国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的地方,就是在中国生活可以有很低的物价,和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体验。 这个在我在的国家基本上体验不到。 比如说,在奥地利,德国,科技不错,有很好的车,高楼大厦,干净的厕所,现代的购物商场。 但是就是东西特别贵,在奥地利可能吃一个一般的饭要25欧元。 非常的贵,奥地利人一般收入在3819欧元。 如果在泰国,马来西亚,那么东西特别便宜,可以随便吃,随便买。 但是吃了以后容易拉肚子,卫生不太好,然后完全没有高科技的东西卖,也没有漂亮的购物商场。 但是在中国,什么都有。 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可以用淘宝,微信支付,我已经在淘宝花了1万多元,一些可爱的小东西在名创优品只有1.5欧元,这些东西,在我的国家可能要10欧元。” 另一个斯洛伐克网友赞同了她的观点,说“在中国,像去餐馆这样的食物价格比斯洛伐克便宜得多。即使在像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吃饭也比斯洛伐克便宜。 在最高价的时候,你还得为你的服务生留下小费,小费应该是你为食物支付的10%到20%左右。” 所以她们的结论是,虽然斯洛伐克的人均GDP比中国高,但实际生活水平,是不如中国的。 现在问题来了,为啥人均GDP1.3万美元的中国人生活水平,能超过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国家?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2 为什么中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与GDP不符? 2023年,美国众议院以415:0全票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美国不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理由是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有超过美国之势,理应将其定位为“发达国家”或者中高收入国家。 这件事虽然是因为美国人想找个由头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中国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能只拿人均GDP衡量了。 第一是中国GDP被严重低估了。 |
|
GDP的计算方式,是将国内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价值进行累加,算出来的值,体现的是增量。 但是,各国使用的货币不同,怎么放在一起比较呢? 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所以大家都习惯把自己统计的GDP换算成美元,然后进行排序。 但是这种排序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这里面牵扯一个汇率。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一国货币汇率突然贬值了一半,那么能说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减半了吗? 显然这不准确。 你看2022年的俄罗斯经济,俄罗斯自己测算的结果,是下降了2%。 但是因为卢布对美元升值,所以折算成美元一看,俄罗斯经济增长了19%! 那么这就能说俄罗斯的经济2022年增长了19%吗? 所以考虑到GDP无法完全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世界银行在2011年决定进行国际比较项目活动(ICP),对各国的购买力水平进行评估。 根据这个评估结果,虽然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70%,但如果按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目前实际GDP要超过美国30%。 也就是中国实际GDP比目前高50%以上。 如果是按照IMF的PPP(可以理解为人均购买力GDP)算法,结果也差不多。 IMF统计几百种商品的价格,计算出人均PPP对比,结果是中美人均购买力GDP是1:3.6,只有汇率的一半左右。 那么按两国的购买力来算GDP的话,中国是超越美国的,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高出23.35%。 为啥马斯克说中国经济体量将两三倍于美国?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出现这个结果,就是考虑了货币购买力的差异。 毕竟在中国,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中国人用相比欧洲国家更低的收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举个例子,台湾人平均收入3.6万台币,大概折合人民币7000,但台湾的物价是大陆的2倍以上,那这个收入水平相当于大陆的多少? 两三千块而已,这能说明台湾的生活水平比大陆的高么? 第二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实现全工业化体系并且高度自给的国家。 我们经常听说,中国是唯一一个全工业化体系的国家,什么都能造。 但全工业化体系最大的威力并不是什么都能造,而是什么都能白菜价地造出来,让中国老百姓买得起。 |
|
所以虽然中国人如果只看工资没有发达国家高,但是看大家使用的电视/冰箱/空调/手机等等,和发达国家有区别么? 只要我们能自己造,中国老百姓就不用花高价去买进口货。 当初桑塔纳国产化的时候,因为国产率始终上不去,零部件要用宝贵的外汇从德国购买,所以价格一直下不来。 那时候买一辆十几万的桑塔纳,基本上相当于现在买一台200万的豪车。 但现在呢? 2023年汽车内卷大战大家也都听说了,像别克威朗这样级别的车,已经降到七八万块钱了。 以至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攒两三年的钱也差不多能买得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将科技产品白菜价,给中国人带来的好处。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价格倒挂,反而在外国出现了。 前不久,德国上市了一款ID6车型,定价6万欧元,加上经销商的利润,最终售价超过8万欧元。 可ID6在中国卖多少钱? 20万,合2万欧多一点,就这价还因为中国厂商的内卷导致销量奇差。 然后这个情况就被聪明人格雷戈里·布鲁德尼发现了。 他觉得,把中国市场卖不掉的ID6买过来,然后运到欧洲,哪怕算上关税和运费,也比德国的ID6便宜啊! 于是他就买了22辆上汽大众生产的ID6运到欧洲,准备大赚一笔。 |
|
可没等他往外卖,就被大众报警给查封了。 原因很简单,你把中国生产的低价车运到欧洲,那德国生产的高价车还咋卖? 为啥德国的ID6定价高? 不就是因为德国没有电动车产业链,零部件要从中国进口导致成本高么? 和当年上汽桑塔纳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 汽车只是个例子,事实上,这种工业产品本地化后低廉的价格体现在方方面面。 只不过我们身在其中,认为这种状态是理所当然,感受不到罢了。 放在欧洲,你能想象卖到9.9包邮的垃圾袋?几十块钱的洗车机?几百块钱的羽绒服?几千块钱的空调洗衣机? 为什么中国商品出海之后能嘎嘎乱杀?不就是因为绝对的价格优势么? 哪怕价格比中国贵,仍然能被欧洲人抢的爱不释手。 再比如农业,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已经基本摆脱了过去纯人力劳作的低效率模式,实现了工业化。 这种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产前:农资、农机。 农资也就是农用物资,主要指的是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 比如,种子的制种需要生物科学和生物生产环境,工业化水平很高,有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采集、回收、质检、分选、冷藏。 农药也不用多说,全是工业化配方出来的,还需要研发、测试、生产等工作和工序。 还有廉价的塑料薄膜以及塑料水管,让北方地区土地通过大棚种植效率翻倍。 产中:耕地、播种、收割机械化。 联合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这个我们见很多了,就不多说了。 最牛的是,就连我们以前羡慕无比的美国农业飞机喷农药,也被中国无人机弯道超车了。 用植保无人机去喷农药,农民只需要充点电就行,一亩地成本仅有五毛钱,美国的有人驾驶农药机怎么比? |
|
产后:物流。 拜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发达的物流所赐,让中国蔬菜与水果能最快速度走入千家万户。 今天你在四川摘下果冻橙,明天可能就能抵达北京摆上超市货架。 正因为如此,中国耕地只有印度一半,但是粮食产量却是印度2倍,中国人年蔬菜水果消耗500公斤,世界第一。 为啥中国老百姓鱼肉蔬菜水果随便吃,发达如日本韩国吃顿肉水果却不容易,见到个西瓜都馋的不行? 就是因为他们的商品价格特别是农产品价格,要比中国贵N倍,但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考虑,又不能大量进口。 就连养殖业,中国也是按照规模化和工业化的路子去搞的。 你看看湖北鄂州26层的养猪大楼,再看看南海占地上万平米的养鱼网箱,就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以不那么高的收入,仍然能创造人均肉类消耗量世界前十,人均水产消耗量世界前六的奇迹了。 |
|
第三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影响生活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日常必要开支。 简单来说,你的必要开支多,你消费的钱就少。 先看电价。 中国的居民电价约为每千瓦时5毛钱,折合0.08美元左右。 欧洲呢? 意大利、英国和爱尔兰的家庭电价是全球最高的,约为每千瓦时0.56美元,而英国的电价稍微便宜一些,为每千瓦时0.46美元。 哪怕最便宜的法国,也有0.25美元,更不要说波兰和斯洛伐克的0.48美元了。 再看看水价。 中国的水价普遍在3块钱每吨左右,就算最贵的北京,也不过5块钱。 欧洲呢? 欧洲的水价,是要包含排污费的,普遍在6-8美元/吨左右。 还有交通价格。 我们对比一下仅次于中国的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西班牙,因为规模效应,也是欧洲高铁价格最便宜的。 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巴塞罗那大概600公里,高铁票价为120欧元,比北京到郑州路程稍短一点,中国高铁票价是400多人民币。 而且西班牙的高铁是200-250公里每小时的,而中国的高铁是350公里每小时的。 也就是说,中国的高铁更快,还更便宜。 |
|
事实上,中国的高铁客运平均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约为每公里0.04欧元。 远低于西班牙的0.19欧元,以及法国的0.22欧元、德国的0.27欧元、意大利的0.25欧元和日本的0.22欧元。 有人说你怎么只算绝对值,不算在平均工资里的占比呢? 别急,算过了,我们计算了每100公里高铁票价占人均月工资的比例。 结果为西班牙1.05%,法国0.81%,德国1.29%,意大利1.33%,日本1.14%,中国0.80%。 所以,中国的日常必要开支非常少,反过来说就是幸福指数比较高。 为啥中国的这些公共服务都这么便宜呢? 很简单,社会主义优越性。 社会主义有两大原则: —效率优先与确保公平原则; —并且有相应的体制保障。 这种体制下对于两个群体最有利: 一是年轻人,只要脑子活肯用功,做事勤奋,只要运气不是太差,10年20年多半能改变命运。 二是能够给最底层的平民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大程度维护社会的稳定。 所以中国底层贫民享受的公共用品的福利远超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水电气网络、公共交通、基本教育医疗等等公共产品。 为了能够低价提供这些公共服务,就必须实现国企对国计民生产业的垄断。 一提到垄断,无数人就跳起来骂了。 但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真的私有化了,吃亏的是谁? 你看看英国1993年私有化改革铁路,铁路被分为两部分: 国有的铁路基础设施部分(铁轨、信号、路桥、火车站和停车场)和私有的火车服务运营公司。 结果呢? 国有铁路基础设施部分不赚钱,政府要给大量补贴。 私有的运营公司盲目追求利益,三天两头大涨价,现在已经涨了45%。 运营公司CEO还说,“票价上涨也是为了铁路长期的改善和发展计划嘛。” 但问题在于,价格涨了,服务业没改善啊! 英国火车三天两头晚点,把乘客甩路上也经常发生。 |
|
这么玩的结果就是,政府花了大量的钱(比国营时期还多),结果服务还没改善。 至于中间的钱,都进了私营公司的腰包。 所以,哪怕中国社会上各种私有化的声音很大,但在国家层面,仍然坚守交通运输、通讯网络、水电价格、教育与医疗主体由国家控制。 毕竟,这是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最后的底线。 如果把这些国计民生的领域交给私企,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大涨价? 教育和医疗这两个领域的私营化尝试的结果,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 所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原因,就是GDP被低估+工业化提供廉价商品+社会主义国家有温度的社会服务。 3 为什么中国人生活感觉却比发达国家民众更累? 对于中国人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判断,很多中国人恐怕并不认同。 为啥看起来GDP增速数据还可以,但我还是没钱? 为啥人均GDP一年都8万多人民币了,我却挣不到8万? 其实吧,宏观数据反映的是经济大盘运行的总体情况,居民更多感受的是微观上的冷暖,难免有差别。 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温差”。 温差能解释GDP和直接感受之间的差距,但解释不了生活水平差不多的中国和东欧,为啥在生活压力上却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欧洲人很悠闲,而中国人总是感觉压力山大,感觉很累。 其实吧,中国人感觉累,有几个原因。 一是房地产。 2019年,中国人均住房40平米。 其中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6平米,农村人均住房45平米,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很多入门级的发达国家。 不但人均居住面积高,而且自有房率更高。 根据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这意味着大多数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 具体来说,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的家庭占比为10.5%。 如果按户口来算,户均拥有住房的数量为1.5套。 这些数据表明,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有房产,而且大多数人拥有不止一套房产。 当然,这些房子不一定是买的,也有可能是继承、拆迁得来,但商品房在里面也是要占相当大一部分的。 |
|
这么高的自有住房率,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 且不说东欧,哪怕欧洲经济老大德国的住房拥有率也仅有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都是没有住房的。 很多人看意大利电影显示意大利祖孙三代住在一起,觉得人家家庭观念强,其实根本是因为没钱买好么? 没办法,相当于普遍认可租房的欧洲人,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太强,总觉得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安稳。 所以有了钱就买房,结果自有住房率上去了,负债率也上去了。 1996年的时候,国内家庭负债率仅为3%,然而在2019年的时候,已经高达了55%。 不难看出,我国的家庭负债率连年走高,甚至超越了一众经济发达的国家。 有资料显示,国内有近90%的90后身背债务,人均负债达到12.7万元。 如果是经济上行的时候,这种负债是好事,但一旦出现经济下行,这些负债就会成为炸弹。 毕竟,房贷停不下来。 一个月相当一部分收入要拿来还房贷,能不累么? 二是东方传统的鸡娃成本。 很多人把韩国内卷的原因归结于学习太卷,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孩子身上砸下重金上补习班。 其实吧,都是东方儒学文化圈的国家,中日韩都差不多。 中国人曾经很愿意生孩子,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养育一个孩子基本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成本,无非添一双筷子的事。 而且孩子会是家里的劳动力,所以哪怕国家要计划生育,很多人仍然偷偷生。 但中国经济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发展,情况变了。 中国人不满足于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活在底层,而是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各种媒体对于“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宣传,也让几乎所有人认为只要鸡娃,就能也让娃变成“金凤凰”。 结果就是,虽然2000年之后,中国开始免学费了,但教育开支占家庭的开支,反而增加了。 |
|
幼儿园、小学、初中、培训班、兴趣班、旅游、衣服、保险加起来,起码要大几十万。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养孩子到18岁成年,平均花费48.5万元,近50万元,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62.76万元!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 是中国人均GDP的7倍左右。 其他国家呢? 育儿成本和人均GDP的比值,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美国是4.11倍,德国是3.64倍,日本是4.26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养娃成本最高!能不累么? 有人可能会说了,不鸡娃,顺其自然不就得了么? 这种思维在中国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鸡娃的时候,你可以接受顺其自然。 但有人开始鸡娃,考分碾压你家孩子的时候,你就坐不住了。 他们补两小时,你就补三小时,结果就是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再加上,中国家长本能地要求孩子比自己强,如果我捡破烂,我的孩子还捡破烂,那不是显得我这个爹太没本事了么? 所以,哪怕捡破烂,也要供应孩子出人头地,未来不再捡破烂。 三是经济转型带来结构性分化。 曾几何时,中国传统行业比如房地产销售、建材家装、外贸、低端制造业经营者等行业,是中国的高收入阶层。 但是,中国现在的经济转型,已经带来了结构性分化。 比如,在房地产寒冬,哪怕经济数据再好,在增长逻辑转变的情况下,也很难覆盖到房地产销售、建材家装等行业。 比如,中国外贸出口结构性变化,纺织品、服装、玩具等“老三样”被转移,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
|
这样一来,中国“新三样”出口增加,弥补了“老三样”出口减少带来的贸易额损失。 但问题在于,“老三样”产业的转移和淘汰,会失去大量工作岗位。 “新三样”因为技术要求高,创造的就业岗位比不上丢失的岗位数量。 再加上中国寻找的替代市场比如东盟、比如一带一路国家、比如俄罗斯和中亚,其实都比较穷。 其新增的市场规模,暂时还比不上中国从欧美丢失的市场规模。 这就导致虽然出口数据还可以,但从事外贸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群体普遍觉得日子难过。 如果这些群体前期加杠杆买了房,恐怕压力就更大了。 四是中国制造业特色兵乓球模式。 在中国,有个很有特色的“乒乓球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乒乓球群众基础好,玩的人多,这就导致想在国内乒乓球竞赛中拼杀出来非常难。 但只要拼杀出来,到国际上就是砍瓜切菜。 为啥很多拿了世界冠军的选手,回到国内参加大运会反而可能拿不到冠军? 就是因为国内比赛比国际比赛更难打。 这种情况,同样反映在制造业之上。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产销超过3000万辆。 但与此同时,业界不仅没有因为销量增加而欣喜,反而极度焦虑。 为啥? 因为国内竞争太激烈了,技术与产品迭代极快,你一步跟不上,市场可能就被抢走了。 今年花团锦簇,明年就可能突然爆雷。 2023年已经死了一个威马了,2024年,或许会有更多品牌倒在决赛圈之外。 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兵乓球模式有助于提高国家产品的竞争力。 毕竟从中国市场卷出来的选手,一旦进入国际市场,那就是大杀四方,垄断赛道。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对产业很友好,但是对从业人员不大友好,996、夜总会(夜晚总是开会)也会成为常态。 你不干? 没事,有的是人想干,所以不累能行么? 五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结构性落差。 202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德国学者马兹达·阿德里写的《城市与压力:为什么我们会被城市吸引,却又想逃离?》 其中核心的观点,就是人们对于大城市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大城市通常拥有更高的行业和公司集中度,这可能会带来更多更高薪的职位。 然而,这也意味着个人必须与更多的求职者竞争职位。 |
|
这种竞争,就会带来压力。 除此之外,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往往更高,包括更昂贵的住房、交通和日常开支。 要想维持生活,要么降低生活水平(比如租郊区房子延长通勤时间),要么长时间工作或从事额外工作以维持生计的压力。 所以,大城市的人要更累。 如果你不想这么累,可以去中小城市,节奏慢,生活更轻松,但问题是收入低,精神生活匮乏。 所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 要想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点精神生活、活得精彩一点的话,还是在大城市累一点吧。 4 民族性格 我们的世界是个很有意思的多元集合体。 我们刚才选取了两个样本,对比了中国和欧洲。 结论是中国人生活水平和初级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欧洲人更轻松,中国人更累。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样本:南美。 南美和中国、欧洲都不一样。 在那边,老百姓不觉得“明天会更好”,混一天算一天,整个国家好像都在混。 产业升级是不存在的,航天梦想是不存在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不存在的。 你能想象,在巴西,最累的竟然是黑社会和毒贩? 因为只有这两伙人是要考核KPI的。 |
|
所以,南美是另一个极端,生活水平低,但同时也活得轻松。 不得不说,民族性格真的可以决定国家发展路线。 中国人为啥能在建国之初,就敢于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打一仗? 中国人为啥能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原子弹? 中国人为啥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惊人的成就,生活水平从全球倒数,一跃而超过入门级发达国家?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进取心太强,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这种心态对于国家发展是好事,可以快速帮整个国家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封锁和产业封锁。 但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 只要没有超过美国,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只要不屹立世界之巅,我们都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心态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跃升的梦想。 我的房子和车子要比别人好,我的娃上的学校要比别人好,我的文章给点赞的人要比别人你多等等。 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幸福,如果没有实现,那我就会觉得焦虑不安。 说白了,就是过去20年发展速度太快,一个个逆袭的财富神话提高了大家期望的阈值。 但问题在于,其实过去20年我们高速发展,并不是常态。 放眼望去,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的? 可是现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之后,未来经济增速会变成中等增速。 增量没那么大了,机会也不会再有那么多了,如果再抱有这种心态,可能自己就会很难受。 也许,我们真的要适应这种新常态。 经济增速下来了,大家期望值也应该有所降低。 让个人梦想和国家发展同步,别给自己这么大压力,过得轻松一点简单一点,不是么? 这里是@猫哥的视界,更多深度内容,可以?我个人V——hmgg018 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713、猫哥的世界; 今日头条:猫哥的视界; 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
中国这么大,东部人均GDP普遍超过10万人民币,比如江沪浙、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北京、天津,常住人口超过4亿人。 东部地区人均GDP普遍能达到2万美元,已经远超世界银行规定的1.3万美元发达国家门槛。 如果再考虑进购买力平价,东部沿海省市实际上已经达到英法德的生活水平。 中部六省+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重庆,人均GDP普遍在7-10万人民币,人均GDP勉强达到1-1.5万美元,快(已)达到发达国家门槛了。这些地区,总人口超过4亿人。 西部地区普遍在4-6万人民币,人均GDP在6000-9000美元范围,典型的开发中形态,离发达地区还有一段距离。包括四川、河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广西、贵州等内陆省份,好几亿人口。这些地区普遍交通不便,远离大海和大江,工业成本和贸易成本都远高于中部沿江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 如果与欧洲一一对应,以购买力平价来比较,东部省份相当于德法英荷等强国的水平,北京上海相当于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芬兰等北欧富国的水平,中部地区相当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水平,西部地区则相当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乌克兰等国家的水平。 以上比较,都是从购买力角度来比较的,略有距离,但距离也不是很大了。 中国还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居民所得普遍只有同地区城市居民所得的三分之一。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太小了,创造利润实在不易。 中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目前远高于欧洲。 在中国,目前还有2-3成的人口依赖古老的农业模式生存,收入普遍较低。《隐入尘烟》这部电影,就能真实反应中西部农村地区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这部分低收入人口,吃饭住房的成本普遍比较低,但医疗、教育、交通成本普遍高于同地区的城市居民。所以,总体生活成本并不低,但收入非常低,久而久之,必然贫困! 总体来讲,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正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农业人口工业化+城市化、城市人口市场化+服务化的进程中。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为改善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且拥有持续改善的能力。 中国相比欧洲有政治稳定、市场统一、结构稳固、语言相同、人口规模庞大、信仰单一、同文同种、疆域辽阔、居民集中的优点。 而欧洲呢,市场不够统一,信仰复杂,政治分裂,语言混乱,政经结构不太稳固,还有难民危机、政党更替频繁、能源危机、战争危机、脱欧思潮等危机,不具备长期高速增长的条件。 欧洲作为两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距今已经工业化260年了,如今GDP总量已经被仅工业化了70年的中国所超越,工业总规模更远远被中国抛在身后了。 关键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十足,工业质量和科技质量越来越强,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诞生了自己的巨头,世界500强越来越多; 而欧洲已经丧失了增长动力源,大量制造业迁出;信息革命被美国扼住喉咙,IT和互联网行业几乎都被美国企业控制住了;在能源危机、难民危机、疫情危机、战争危机等危机的推动下,欧洲经济未来有快速下滑的风险。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结构非常稳固呢? 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中国政府控制的国企,控制着各种战略基础行业,比如三桶油、四大行、保险业、钢铁业、城轨、铁路、航空、航天、海运、港口、电力、自来水、市内公交系统、桥梁、公路等行业,都是投资巨大、回报时间长、利润微薄、且是经济基础和保障国计民生的行业,民营企业不太愿意投资。 这些战略行业,国企以国资名义大规模投资,不追逐利润,而是追求普惠大众,解决经济瓶颈,提升就业机会,完成财政支付转移以调节贫富差距,只要能保本或者微亏,都是不错的选择,追求利润不是国企的主要目标。 国企控制的行业,让底层老百姓获取生活必需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举例子说明。 比如铁路客运。 绿皮车普快从武汉到广州,20年间经过六次大提速后,票价却从未涨过。1000多公里的距离,10多小时就能到,票价至今仍然是138元,且无差价。 而同期,农民工的收入已经翻了好几倍。现在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名制,买票成本反而降低了,因为火车票黄牛几乎绝迹了。 比如电力行业。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是国企,控制着中国的电力供应。 我读小学时,村电是承包给私人的,一度电1元,还经常停电。 20年后的今天呢,早已经收回国家控制,一度电0.5元,极少停电。 电价更便宜了,老百姓的收入20年间翻了很多倍了。 比如通讯行业。 20年前,我使用的2G网络,一个月通话成本最少100元,本省5毛多一分钟,省外一块多;上网费用也很贵,使用的是ADSL拔号上网,2M带宽每月200元,还得交设备押金。 现在呢?我一个月话费不超过50元(流量10G+30分钟),微信直接用流量就能通话,话费也下降到0.1~0.2元1分钟;100M电信宽带,年租金仅449元,月均不到40元。 20年时间,收入翻了很多倍,通讯费下降了一半以上,质量还大幅度提升了! 这就是国企控制的行业,确实是在不断回馈老百姓的福利行业。 中国民企则控制着大量的国内外消费市场,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后,还可以全球市场攻城掠地。 比如快递行业。 开放民营后,现在的价格比20年前还便宜,电商发货每单3-5元是常态。 在20年前,只能发邮政包裹,20元起步。 不仅快递价格便宜了许多,速度也快了很多,以前跨省一个星期能到且不丢件,算很不错了。现在呢,大多数省份两三天就能到,实时可以看到包裹运输路线,到了及时短信通知收件人,简直太方便了。 现在中国的民营快递非常发达,从无到有到独步全球,目前中国快递巨头们已经开始开拓全球市场,EMS、顺丰、四通一达都在开拓国际快递市场,运营效率不输美国快递巨头。 再比如手机、电脑、服装、零售、餐饮、互联网等制造行业,都属于民企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这些行业投资回报率普遍还不错,但需求多样化,每时每刻都需要创新,不太适合国企投资运营。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鼓励私企发展,目前发展得还不错。 而像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投资巨大+消费多样化+回报率还可以,中国则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由国企提供开发资金,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民企出人出力开发房子+建设汽车工厂,获利公私分成。 中国还不断引入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帮助中国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填补国内的空白市场,推动国内企业产业升级。 国内企业则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国产替代”,于是,一个个新的行业就在中国诞生了,就可以持续创造需求、就业、利润和税收。 典型的行业,就有智能手机行业、汽车行业和PC行业,最初中国基本不存在,几乎都是先引进外资,再搞国产替代!各种科技行业,在中国都有许多“引进外资+国产替代”的成功例子! 国企是定海神针,保证经济基本面稳固,就业市场稳定; 民企充分发挥创新性+灵活性的优点,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去国际上抢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利润,反辅国内经济; 外资则能带来先进的技术、一流的管理模式和雄厚的外汇资本,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产生新的消费市场和就业岗位,也能帮中国培养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比如苹果来中国,就催生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消费市场,也带来了制造苹果手机的先进供应链,同时产生了大量以前不存在的就业岗位。中国企业呢,就可以利用苹果手机供应链,发展自己的智能手机品牌。 比如小米,就利用了富士康制造自己的旗舰手机。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产业链,苹果可是花了大价钱和倾注了大量精力的,属于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中国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有两大转移工具: 一是税收转移。通过退税补贴等方式,将从发达地区收的国税转移支付给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就可以给本地企业和居民减税,提供创业补贴,就能帮助本地企业和居民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改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是国企定向投资。国企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基础设施,比如投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开设工厂和商业服务,投资通讯设施和电网等,就能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环境,完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环境。 中央政府这么干,目的就是为了调节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目的。如果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中国的区域矛盾就会非常尖锐,就有分裂的潜在风险。 欧洲呢,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未实现统一,内部各国利益难以协调,各有各的小算盘;欧洲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居中领导和协调,通过转移支付来实现“先富带后富”是不可能的。 欧洲的发达国家,只想将不发达国家当作倾销过剩商品的市场,不愿意帮助不发达国家解决产业发展和提升就业的难题,这就是典型的新殖民主义! 欧洲国企普遍弱势,私营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欧洲投资大的基础行业,基本做不到充分竞争,比如医疗、教育、铁路、地铁、电力、自来水、能源、公交等行业,因为建设成本非常高,不可能能过重复建设促进竞争,所以这些行业私有化,是无法发挥市场的作用的。 所以,在欧洲的基础行业,普遍面临“效率低+价格高”的问题,高昂的成本必然转嫁给消费者和其它已实现充分竞争的行业。 电费1度3元以上,天然气一方十几元,在欧洲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毕竟全球的私企都是以追逐高额利润为第一目标的。赔本赚吆喝的事儿,只有国企才干得出来,私企是不可能这么干的。 欧洲还面临俄乌军事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中东战乱导致的难民危机、疫情导致的滞涨危机+恶性通胀危机等内外部危机,随时都有可能拖累本就已经负增长的欧洲经济。 欧洲政党频繁更替,必然面临“谁都想做主+谁都不想负责”的政治局面,大家都想给本党和自己捞取利益,就没人为欧盟整体发展着想。 默克尔是欧洲极少数有大欧洲思维的政治家,结果被美国给逼下台了。 后默克尔时代,欧洲已经一盘散沙,陆续出现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事情发生。 欧洲企业因为能源危机和战争阴霾快速外迁,英国脱欧,欧元区债务危机,俄乌战争,北溪管线被炸等等,背后几乎都是美国在推动,欧洲政治家配合行动。 未来几年,欧洲的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经济必然面临长期的滞胀。 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这说明中国还有非常强的能力通过扩大进口规模来扩大消费规模,以提升人均GDP规模。 如果中国愿意将进出口搞平衡,不追求顺差,那么,每年可以多进口5000亿美元,带动国内至少2万亿美元的消费GDP。 同时购入人民币抛售外汇来提升人民币汇价,完全有能力让人民币币值升值到1:5以上。这样一来,人均GDP可以轻松进入2万美元以上。 但这样做的坏处也很多: 一是会有不少出口导向的代工厂倒闭,底层农民工面临大面积失业。 二是进口规模会大幅上升,外国商品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部分内需企业会倒闭,民众失业。 三是顺差可能就会转为逆差,外汇规模缩水,抗外部风险的能力下降,对外投资兼并+技术引进规代的步伐放缓。 当年的日本,就是通过快速升值日元的手段,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 但如今日本国内经济陷入长期滞涨+通货紧缩,同时国债高企,企业大规模外迁,经济面临进一步的空心化。 这样搞,人均GDP确实好看,超过欧盟也是有机会的,能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但危害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在我们的执政党很理性很务实,并不是很看重表面的虚荣。 目前中国的基本政策,就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任务,通过财政转移来调节”贫富差距“,具体表现就是提升就业率,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CPI,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只要就业率足够高,说明企业投资意愿高,经济就不会变差;那么,以美元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低一些是没关系的。 人均GDP可以依赖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市场化来提升,主要方式: 一方面,是将制造业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国际化、品牌化。 中国制造业只有通过升级,搞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等革命,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经营效率和附加价值,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保住中国的制造业。否则,中国制造业迟早会步欧美日韩的制造业后尘,快速迁出中国,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 二方面,是将农业人口工业化、农场化。 现在农村仍然有大量依赖落后农业模式生存的农民,这部分老百姓肯定是要转型的,仅靠转移支付来扶贫,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只有将旧式农民转型为工商业工人或新式农民(农场化),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三方面,是将城市人口服务化、市场化! 劳动力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未来必然会迁往更落后的国家。 而高端制造业因为自动化+信息化的原因,容纳的就业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未来的富裕劳动力,只能从服务业、市场化中找工作机会。 而服务业呢,因为根植在本地消费市场,人力成本再高也是搬不走的,就业岗位是有保障的。 所以,中国一定要不断鼓励创造更多的服务行业,推动建设更多的交易市场,就能创造更多的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只有服务业工作岗位足够多,充分促过居民通过服务来创造效率,通过服务创新来提升收入上限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只要以上三者持续推进,10-20年,中国就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与此同时,国内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城市中产比例越来越高,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产业升级,需要人才升级。 所以,教育改革也很重要。 只有提高教育水准,才能提供足够的人才供给新的行业。 中国目前走在比较稳健可靠的道路上,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我是有信心的,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整体确实远远优于欧洲,有继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条件。 而欧洲呢,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太多了,而且都是无解的,在没有重大科技或管理革命创新出现之前,欧洲很难再次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 10-20年,中国人均GDP赶上欧洲是大概率事件。 |
近期跟一个美国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聊到生活水平,我大体估算了一下,我作为一个普通一本大学的研究生,我居然生活水平要比美国大学毕业生强! 收入: 他读完大学就出来工作了,月薪差不多是2600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7000元人民币。我是普通一本经济学研,在青岛市的到手收入是10000元 衣: 这个到是没有聊到,但是中国是纺织品大国,美国纺织业主要靠进口,我觉得以我的收入我穿的不可能比他差 食: 肉类价格差不多,包括牛肉,他在洛杉矶,给我发了他经常去的超市的食品价格,肉类价格几乎一样,猪肉牛肉啥的。蔬菜远比我们贵,差不多是青岛蔬菜价格的三倍往上。水产价格也差不多,他们要稍微便宜一些,差不多是我这里水产价格的0.85倍。外卖远远比我贵,我16块钱吃一碗面,他也是16块钱吃一碗面,一个人民币,一个花美元。外出就餐,远远比我贵,我出去吃饭差不多人均80-100可以吃的很好了,他们差不多要40-50美元左右,着实比我贵多了。所以我这个朋友就一直在家里做饭,不咋点外卖,偶尔出去吃。我就天天外卖,实在懒得做,过两天就要出去和朋友聚个餐喝个小酒。 住: 租房价格,我在青岛一个月1000块钱,就是普通的两室一厅租一个单间,单身公寓的话要1300往上吧,1500可以租到很好的单身公寓了。他们租房子实在是离谱,900美元的单身公寓,稍好点的1100美元,人民币7200块钱,天呐。买房子的话,我在李沧差不多2万一平,一套80平的房子160万。他们一套房子120平的独栋,貌似30万美元,也就是195万人民币,但是看地段,有贵的有便宜的。基本来说买房子肯定是我贵,住房质量人家是独栋,我是高层,也是人家好,不过他们有房产税,一年好像1%,30万美元的房子,一年房产税21000人民币,这个就很坑。总体而言,租房我便宜太多了,价格是他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买房子他便宜很多,考虑到住房质量,应该压力只有我的二分之一还要小吧,但是考虑房产税,买房他就没有比我强很多了 行: 买车的话,我记得燃油车美国比国内便宜不少,但是电车就完全反过来了。洛杉矶没有车的话寸步难行,家家户户必须得有,但是在青岛除了结婚,感觉好像没有多大必要买车,公共交通几乎可以满足所以出行需求了。 其他方面: 水电费是我的3倍往上,一个月要有100美元网费,看病也是比我贵多了,医保报销后都比我贵好多。其他的工业产品,无论是玩具背包等轻工业,还是冰箱彩电手机,也是普遍来说中国便宜,尤其是轻工业产品,比美国便宜多了。 所以我觉得,他虽然收入是我的1.7倍,但是他的生活成本超过我的两倍,我一万块钱花一个月,手头还能剩点,他是一点不剩,而且有点拮据,这还是建立在他少点外卖,不出去下馆子的情况下。论工作时长,我也是八小时工作制,偶尔加个班,上班摸鱼时间也不短,感觉和他差不多吧。 所以总体而言,我觉得年轻人读点书,在一些新一线城市找到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那你的生活水平就可以赶得上部分美国人了,更不用说收入更低的欧洲人了。尤其是你跟西班牙这种比,中国年轻人只要读了二本以上的大学,生活水平不可能比西班牙年轻人低的。虽然他们人均gdp超过我们的两倍,但是生活成本远高于我们,也没有我们这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得益于全产业链和最大工业国,我们工业产品价格几乎也是全球最低的了。你上知乎,那你大概率就是二本以上的学历,所以自信点,你的生活水平不比欧洲差,比欧洲差的是那些初中辍学,小城市里刷盘子服务员,或者在家务农的农民,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要把这部分人变得更加富裕。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回复,有点吃惊,本来寻思强答一波基本无人鸟 几个问题: 1. 2600美元是洛杉矶的低收入?具体而言,我哥们做的是一些设计方面,平面设计还是什么别的设计我分不出来,周围同龄人收入也是这个价,高一些的有3200或者3300左右,但事实上,就算是3300的收入,生活水平也就和我打个平手吧。 2. 答主在青岛10000税后是前10%的收入了吗? 是的。我想了想,计算机本科加经济学研(跨专业考的),虽然我都是普通一本摆烂王,但好歹也是两个热门专业,一万税后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其他的专业拿不到这个数。 3. 既然这种比较方式不公平,那答主想表达什么呢? 就是单纯觉得,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只要读完大学,最好是一本,在新一线城市找到一份五六千左右的工作,那你的生活水平,可以达到美国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如果你在三线城市拿到这个数,那你的生活水平在很多方面可以接近美国的同龄人。这个题目问的是欧洲,如果我们去对比南欧人均30000美元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你只要是个大学毕业生,你的生活水平不可能比欧猪四国的年轻人差的,我们现在无法和西欧北欧比,也无法和美国日本比,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我们生活水平一点不比南欧差,更何况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在上升。我始终认为,中国存在的一大批低收入者,大部分是农村的农民,还有初中没毕业从事低端服务业如刷盘子收银员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贫穷,我国才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我比较的是大学毕业生,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去对比南欧东欧国家的年轻人,真的不会比他们差 在更新一下,我是真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看。事实上,楼主就是在田忌赛马呀,在青岛又不可能人人都月薪一万块(虽然我现在跑路了)。主要是,楼主田忌赛马的目的是想证明,青岛的月薪一万,几乎相当于洛杉矶月薪3000+的生活水平,那么一万月薪,相当于南欧国家多少的生活水平呢?至少2500欧吧。那么,南欧国家的年轻人,真的能拿到2500欧一个月吗?他们也不行呀。意大利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粗略比较,他们的人均收入可能也在美国的二分之一左右,而美国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应该不比意大利高吧。在意大利的盆友们可以回复一下,因为我看的消息是意大利白领的工资可能也就1500欧一个月。说实话,1500欧一个月,租房子就要花去700欧,那这生活水平能有多好?我知道你刚刚大学毕业,我也知道你工作很累,我也知道好多人找不到工作,工资又低,工作又难找,可是,南欧国家一样面临这些问题,他们的问题甚至更严重,南欧国家能源一大部分来自俄罗斯,现在都没有了,他们国家年轻人一样过得很艰辛的。经济下行,整个世界都是被波及的。最后,我比较的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的生活水平,不是初中毕业当超市收银员拿月薪3000块的。虽然经济在下行,但我还是觉得,如果你大学毕业了,最好是一本,新一线城市五六千的月薪,应该不难吧,普遍都是这个价位吧。 |
补充一点 我只是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客观。 英国买房确实更划算一些,虽然今年利率和房价都涨了,但是基本是同类型房屋租金约能覆盖月供,租售比强,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 一家开支:电费(做饭也用电)一个月小家庭大概要200镑,水费固定42镑一个月,网费20镑。同等使用情况,国内,水电气网大概在350元左右。 这边很流行二手文化,我不知道是真的为了环保还是因为单纯为了省钱。我所在城市,服装类,日用品类,二手店铺占绝大多数,除了一个购物中心外,少有看到新品店铺。逛的人多,比较受欢迎。甚至家具,自行车,打印机啥的买二手来用了一年后还能原价转让。 ======================= 综合使用能力,感觉,英镑:人民币=1:2.5。 2000英镑和国内5000人民币的生活差不多。 牛奶面包便宜,肉类价格相差不大,蔬菜品种少,价格贵,基本是国内的3-4倍。国内很多特色产品这边中超有卖,只是价格是国内的3-4倍。 打车,公交贵,基本是国内8-10倍的价格。 理发单剪12-21镑,也是国内10倍左右。 十几年前,英国收入和现在相差不多,一个月2000镑,换算人民币相当于3.2万(1:16),国内月收入大概1500?十几倍的差距。 现在除了蓝领,差距比较小了。 |
欧洲人口约7.4亿,占全球人口9%,略超中国的占比17.6%的一半。大多数中国人日常比对欧洲时实际有意无意指的是欧盟加英国,可是这只占5.1亿人,欧洲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巴尔干半岛、高加索这些地区。 欧洲和中国有一个根本不同,就是无论西欧东欧,城市化进程几十年前已完成,现在农村居民占比很低,城市人口收入水平基本可以代表全国收入水平,城乡差别也不大; 而中国依然三分之一国民住在农村,农村依然存在大量低收入工作岗位和劳务人员,同时城市就业者里相当一部分需要把收入匀给农村家人。这导致从收入水平比较两边生活状况比较难。不妨从收入、实际生活消费共同着手考察。 收入 2021年欧盟GDP17万亿美元,人均3.8万美元,是中国人均的三倍。英国GDP2万亿美元,俄罗斯和其它非欧盟欧洲国家加起来2万多亿美元,加起来整个欧洲GDP21万多亿美元,人均2.8万美元,是中国人均的2.2倍。欧盟和英国人均GDP还是普遍比中国高,而此外的欧洲国家人均GDP普遍比中国低。 至于工资收入,欧盟统计局网站上数据有点乱,雅本速汇的这个数据被引用得比较多,姑且引用,感觉比较可靠,如果有问题欢迎告知。可见税后月收入欧洲富国大概都是两三千欧元,2400欧元以上,人民币1.75万元到2万多元。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税后月收入都是一千多欧元,7000到13000元。波兰往下的国家税后月收入不到1000欧元,也就是不到7000元。2021年欧盟国家平均税后月收入约1700欧元。 2021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10.7万元,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6.3万元。城镇就业劳动力一共4.7亿,还有三亿左右劳动力游离在外,其中一部分在农村谋生,也必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城市里灵活就业。估计城市里就业劳动力平均一年工资收入接近8万元,月收入6500元左右,中位数6万多,月收入5000多元(平均数肯定高过大部分个体的值)。可见这差不多就是克罗地亚水平,欧盟中下水平,如果加上俄罗斯乌克兰巴尔干高加索等地比,大概中国的普通人工资收入差不多是欧洲中间水平。欧洲富国平均工资收入是中国的2.5到3.5倍左右。 另外中国低收入工作大部分从业者是文化程度低的中老年人,90后由于八成高中毕业、近半大学毕业,文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中高收入岗位就业比例大大增高,平均收入水平也要高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平均和中位数工资收入估计超过8000和6000元,差不多欧洲入门发达国家水平,和欧洲富国差距也就两倍多。 |
|
|
|
消费情况 食: 按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年全球猪肉消费量10698.8万吨,全球牛肉消费量5686.5万吨,全球鸡肉消费量9808.0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猪肉消费猪肉5172.6万吨,占全球的48.35%,全球人均的2.75倍。中国大陆牛肉消费998.7万吨,占全球的17.56%,和人口占比几乎一样。中国大陆鸡肉消费1503.2万吨,占全球的15.33%,略低于人口占比。中国水产品产量6690万吨,占全球三分之一,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两倍。整体上,中国人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肉类生产,是全球平均消费水平的两倍(是全球大多数人的数倍,因为剩下的三分之二一半甚至更多是发达国家十亿人消费了)。 相比之下,欧盟共消费猪肉1872.7万吨,占全球17.50%,人均消费25公斤是全球平均两倍,中国人均水平的七成。欧盟牛肉消费651.2万吨,占全球的11.45%,人均消费8.9公斤是全球人均的1.28倍,也是中国人均的1.28倍。欧盟鸡肉消费966.7万吨,占全球的9.86%,人均消费13公斤是全球人均的1.07倍,中国人均的1.2倍。欧盟水产消费约1300万吨,占全球的6.5%,欧盟人均消费18公斤是全球人均水平的71%,仅为中国的37%,也就是中国人均水产消费是欧盟的2.68倍。 综合来看,欧盟人均肉类食用量略超中国,中国人均食用水产远超欧盟,猪肉也超过欧盟不少,牛肉鸡肉略少于欧盟,不过这两种肉欧盟食用量也并不太高。 欧盟奶酪消费量约950万吨,人均一年消费12.8公斤。全球2021年牛奶消费量1.9亿吨,印度消费43.52%,欧盟消费12.53%也就是约2380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欧盟近年每年牛奶消费约3300多万吨,按这两个数据人均分别是32公斤和47公斤。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数据有点乱,从人均鲜奶9公斤到人均消费折合鲜奶约42公斤都有。欧盟人均乳制品肯定比中国消费多不少,但是和肉类提供的蛋白质相比还是小头,而中国人又通过豆腐获取了不少蛋白质。 欧盟一年鸡蛋消费量约740万吨,人均消费10公斤鸡蛋。中国人均一年消费22公斤禽蛋,17公斤鸡蛋,5公斤其它鸟类的蛋。蛋类消费中国超过欧盟。 欧盟人口只有4.5亿,欧洲还有近3亿人生活在欧盟以外,尤其是俄罗斯和东欧。2018年俄罗斯人均牛肉消费13.35公斤;人均羊肉消费1.39公斤(中国人均羊肉消费约3.5公斤);人均猪肉消费26.02公斤;人均禽肉消费31.31公斤,人均鱼肉消费18.22公斤,这几种主要肉食加起来人均消费90.22公斤,比中国和欧盟都要多。东欧国家大概吃肉比俄罗斯略少一点不过也不缺肉吃。总之欧洲人吃肉比中国多一点,不过差距不太大。 全球最主要20种蔬菜2018年产量9.3亿吨,中国占比接近60%。2020年中国蔬菜产量7.5亿吨,消费量7.4亿吨(人均500多公斤,当然是算上蔬菜不能吃的部分的),全球占比恐怕远超50%了。按同样口径欧盟人均蔬菜消费量只略超中国的五分之一,114公斤/年。俄罗斯人均比欧盟高一些,也远不到200公斤。 全球水果产量2020年8.9亿吨,中国水果产量2.9亿吨。中国水果进口量是出口量的两倍,一年净进口约500万吨。可见中国的水果消费也是全球的三分之一,人均年消费200多公斤。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均是73公斤,欧盟人均水果消费量大概100公斤左右,都远少于中国。 衣 2021年欧盟平均每个居民服装鞋帽消费662欧元,约4700人民币。中国这个数是1289元人民币。欧盟是中国的3.6倍。但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纺织业和制衣业大国,便宜衣服太多了,金额不能完全反应穿着质量,两边的人均消费量实际差距可能在两倍左右。中国确实有大量小城市农村中老年人衣着水平有待改善,但是欧洲和中国也确实都有很多人买衣服太浪费。 住 去年商品房销售额,中国18.3万亿元合2.8万亿美元,美国大约是2.7万亿美元(卖了690套房子,中位数价格34万多美元,估计均价接近40万美元),日本约4200亿美元,英法都是1000亿美元出头,德国1900亿美元左右,西班牙500亿美元,整个欧盟的数据没查到,估计7000多亿美元。 看上去中国这个数字很大,欧盟GDP比中国少不了多少,买房子钱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我计算和判断正确的话,也可能有误)。但是我觉得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买房主力是90后年轻人,中国90后平均一年接近2000万,欧盟不过600多万。这样可以看到,欧盟年轻人平均房价负担绝对值是和中国年轻人差不多的。当然欧盟平均GDP和收入去年都还是中国三倍,相对而言中国年轻人压力大不少。不过中国年轻人收入水平高于中国全年龄劳动力,接近欧洲富国的一半,况且随着经济增长收入还是长期上涨的,而欧盟年轻人的实际收入往往低于全年龄劳动力,还由于经济缓慢衰退一年不如一年。所以长期看,房价对欧盟和中国年轻人的实际压力可能差别并没有一般人感觉的那么大。 行 中国汽车保有量4亿辆,欧盟汽车保有量2.8亿辆。欧盟人均汽车保有量尚有中国的2.2倍。 全球2021年汽车销量约8100万辆,中国占了2600多万辆,占比32%,欧盟1100多万辆,其中德国264万辆。中国每万人购买184辆新车,欧盟每万人购买244辆新车,德国每万人购买318辆新车。中国汽车销售依然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公共交通从飞机铁路到公交欧洲还算不错的,和中国相比各有千秋吧,当然也都各有一些问题,不过居民生活都算出行方便。 家电 全球2021年空调销量1.67亿台,其中亚洲1.23亿台,中国独占8000多万台,欧洲销售只有1200多万台不过中国的1/7。不过欧洲大部分地区也确实一般年份夏天凉爽。 冰箱2021年销量4000多万台,全球冰箱销量约1.8亿台,中国约占23%,冰箱毕竟是现代生活刚需,不太穷的国家家庭里都普及了,这方面中国欧洲普及率不会差多少。 智能手机中国今年大概销售2.4亿台,全球销售预计12亿台,中国销量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接近人口占比。欧盟全年智能手机销量前两年1.8亿多台,今年估计1.6亿多台,人均手机购买量是中国的两倍多。 售价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全球销量这两年中国市场占比在31%到33%之间,也是三分之一左右。高端手机销量中欧人均差距可能缩小,不过我没查到欧洲数据。 医疗 疫情前欧盟人均寿命81岁,这两年由于新冠疫情下降了一两岁。 中国疫情前人均寿命77岁,现在已经超过78岁。 欧洲主要长寿国家瑞士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法国人均寿命都是82和83岁,和北京上海广州一样水平,深圳甚至已经接近84岁。欧洲人均寿命较低国家是乌克兰72岁俄罗斯和摩尔多瓦71岁,而中国除了西藏71岁,青海和甘肃都达到了73.9岁。可见中国医疗条件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没有欧洲比例高。 教育 35岁以上中国人过半没有上过高中,文化程度和欧盟差距巨大,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年轻人就不一样了。 2018年欧盟报告中学教育普及率91.5%,这应该是对应中国的初中。中国202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1.4%,和欧盟初中入学率差不多。中国初中毛入学率略超100%,因为有大龄学生和跳级生等。 欧盟25-34岁青年41%完成了高等教育,中国这个比例越是,22-25岁大概45%左右,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3%(但是欧盟大学毕业率较低,估计70%左右)。中国25-34岁青年约42%完成了高等教育,和欧盟差不多,但是22-24岁青年完成高等教育比例约66%(2020到2022年国内外就读高校毕业生约2900万人,1998到2000年出生人口到2020年有4375万人),远超欧盟。 治安 欧盟一年凶杀案约为每10万人1.7起(美国这个数字是5.9),中国这个比例是每10万人0.5起,人身安全比欧盟好三倍。俄罗斯一年每10万人21.5人被杀,是中国的43倍。 贫富差距 欧洲最富的国家卢森堡,人均GDP13.6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美元(人口再多一点的挪威3.9万美元),最穷国家摩尔多瓦,人均GDP四千多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人民币约两千美元,另一个乌克兰还要低一点。最富裕小国和最穷小国比,人均GDP差别30多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约24倍。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城市是上海市,7.8万元,合1.2万美元。中国人均GDP最低地区青海玉树人均GDP1.67万人民币,约26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1万元,约3300美元,也是差不多全国最低。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地区差别3.7倍,这个差距比欧洲最高和最低国家的差距小了接近7倍。摩尔多瓦和乌克兰都在大平原上,乌克兰守着黑海,摩尔多瓦虽然是内陆国离黑海也只有2公里,整个欧洲除了阿尔卑斯山脉都没有什么高山更没有戈壁沙漠,不像中国上千个县都在山沟里高原上戈壁滩中、数亿人生活在远离任何航道的内陆。到底哪边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做得更好,不言而喻。 按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第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54],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如果以最低收入的20%家庭收入为1,则之后四组家庭收入分别为2.2 3.5 5.4 10.3。五组分别占全民总收入的比例为4.5% 9.8% 15.6% 24.1% 46%。 欧洲社会平等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我们不妨选德国,也是西欧人口第一大国。德国2018年家庭收入五等分各自占全国家庭总收入比例如下:最低五等分8.5%,第二五等分12.9%,第三五等分17%,第四五等分22.3%,最高五等分39.3%。 和上面中国人家庭收入五等分对比,可以发现:低收入五等分组的收入占全国家庭收入比,德国高出一倍多,明显德国对社会底层的托底更好,当然养懒汉的问题也必然更加严重。中上到中下三组在全国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德国中下和中等收入五等分组家庭收入占比略高于中国,中上收入五等分组家庭收入占比低于中国。高收入五等分组占全国家庭收入比,德国比中国低一成多。考虑到中国远大于德国的地域贫富差距(比如上海普通人放到青海县城就是富人),德国的收入平等程度恐怕远比中国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要低,而欧洲企业里太多人混饭吃、收入过于按资历的普遍现象也制约了它们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其全民收入,未必很可取。德国对底层的倾斜,也是有利有弊吧,过去十年的难民问题就反映出不少复杂的情况。 讽刺的是,抱怨自己钱少贫富差距大的中国网民,恐怕很多都属于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就算),可以看到和德国比起来,这些人不是拿少了,是拿多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