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为什么很多人认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却不能容忍《新三国》? -> 正文阅读 |
|
|
[影视娱乐]为什么很多人认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却不能容忍《新三国》?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都是取材《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高希希执导的《三国》开播后受到了一些三国粉们严厉的批判,而《大军师司马懿》这种情况较少,豆瓣评分也比《三国》高。 |
|
随着《道诡异仙》的火爆出圈,我觉得也是时候为《新三国》正名了。 最近我一直在看B站UP主“吃蛋挞的折棒”对《新三国》的评价,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实际上,新三国的世界观和道诡高度类似,表面看是三国世界,实际是一个“世界意志被污染的三国游戏世界”。 因为世界意志被污染,游戏世界的角色有了自我意识,以为自己是三国人物,然后开始按照各自的“人设”进行演出。 而也正因为原本这是个三国游戏,所以地理和真正的三国世界有所不同(比如袁术在徐州东面)。然后各地之间还存在着传送门,所以有些部队明明相隔数百里,却能瞬息之间抵达以触发剧情。甚至有些地方还会刷新“野生中立伏兵”(折棒原话)。 当然,其中侵蚀最严重的当属“小沛”,在世界意志的污染下,整座小沛已经变成了环绕徐州运动的“卫星城”,所以有时候它是徐州的北大门,有时候却有能抵挡曹操袁术。当小沛来到“进徐点”,从小沛前往徐州连一晚上都不用。而当小沛来到“远徐点”,徐州到小沛却需要几天的路程。 另外,由于世界意志的扭曲,各地的时间流速也是不同的。(比如刘备在荆州见刘表时,刘表六十四岁,刘备去新野呆了几年,荆州的刘表还是六十四岁。) 而被污染的世界意志,也将自己当做了真正的三国世界。因此不管角色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到了剧情的关键节点,世界意志都会进行强行修正,保证结果尽量贴合三国原剧情。 角色们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也是因为他们有时候是按自己的想法说话,有时候却又是被世界意志所操控。 曹操作为游戏中的最终BOSS,他的意识首先觉醒,又首先被世界意识完全污染,所以表现的如同一个神经病,乃至于当着董卓的士兵大喊“国贼董卓”,刺董时主动要求士兵搜身,每次出征都是倾巢而出,许昌完全不留一兵一卒。 他能如此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被污染的力量”,以至于官渡之战时,他能以七万人正面击败袁绍七十万大军。这靠的难道只是那个“太阳刺眼”之计吗?当然不,这是世界意志发力的结果。 而原主角刘备,则是察觉到“世界意志”存在的人,他发现了世界的真相,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所以他从出场开始就表现的生无可恋,而且总是念叨着“天意”。他知道,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做也无所谓,反正最后世界意志会进行修正。 他与关张表现的“实则不熟”也是这个原因,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刘备,关张也不是关张,三个人只是三组数据,无论怎么做,最后的结局都无可更改,因此他对关张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于是,整部《新三国》,表现的就是在被污染游戏世界之中,所有游戏角色的恐惧、癫狂和无奈。 这么一看,这岂不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中式克苏鲁巨作? |
|
我挺喜欢军师联盟里关羽身死的那一幕 |
|
|
|
|
|
英雄末路……意境到了就好。 新三国的关羽自刎前摸自己的胡子就摸半天。 |
|
因为《军师联盟》的剧情设计和镜头语言都是一流水准,《新三国》但凡一半的戏有这个水平也不会被骂那么惨。 以司马懿鹰视狼顾这段戏举例(以前写过,偷个懒复述一下)。 《军师联盟》的鹰视狼顾剧情设计非常用心,当年第一次看有被惊艳到。 |
|
|
魏宗万形象固然是最适合演司马懿,但是这种选角是传统通过外形去固定突出角色气质的手法,气场上自然有一股不可掩饰的枭雄气质,历史上的司马宣王如果年轻就这样才可能有大问题,真的会被曹操砍死。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倪大红的选角则是连枭雄气质都不要了,直接往阴谋家形象塑造,是一大败笔。 |
|
|
那么什么是狼顾相?它其实主要是说人的动作,而不是人的相貌。 从选角来讲,《军师联盟》才是最合格最正确的一个方向。 |
|
|
当然这版顺便把鹰视一起杂糅在了故事场景里。 |
|
|
狼顾相记载的流传,其实更多目的是为了给司马懿去臣化,代魏合理化。 《军师联盟》剧组采纳了历史记载,给出了自己的全新解读。 也就是知乎上面的一个经典问题,如果曹操早有猜忌之心,为什么不处理了司马懿? |
|
|
比起《新三国》曹操和司马懿看起来像两个同龄人的互相试探,同床异梦。 《军师联盟》的解释就非常合理,首先是司马懿的雄才与狡饰,早被郭嘉和曹操识破。 |
|
|
经典片段,大好天下躺着看。 |
|
|
而郭嘉和曹操之所以愿意留着司马懿,是做下一代可用的人才储备,是非常自信的自忖我能制之,是欲收其心为我所用。 |
|
|
而郭嘉临死之前也说了,如果不能制,就杀掉司马懿,以免被他人所用。 |
|
|
曹操当然没有杀司马懿,为什么?剧中用了狼顾鹰视这场戏解释。 首先是情节设置的巧思,在一场危机过后,司马懿退场时,曹操突然试探。从曹操角度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试便知。 |
|
|
其次从道具设计讲,用棋子抛出惊动司马懿,棋子落地,表现时间之短,一瞬之间。 |
|
|
黑色显然就是代表曹操,黑白即有界限分明,又同属一盘棋。 曹马规模,悬乎前载,苟有斯会,实启英雄。 白色反面的棋子代表司马懿(是他的暗藏反志)。 |
|
|
从镜头语言来说,先拍脚部,由下及上,一是隐藏悬念,不过早暴露精彩镜头,二是藏住人物,表藏拙,也表藏身待时。 |
|
|
这远比倪大红版本曹操直接用台词说“脚藏起来所以比脸白”的情节设计符合古人思维,行事逻辑,更具有含蓄的艺术美,深谙人贵直,文贵曲的道理。 |
|
|
最后是整个桥段的效果,既然是用棋子表现一瞬之间,那么这个慢镜头是拍给观众看的,是一种剧透,此非常人也! |
|
|
而实际上剧中曹操视角,看到的是这个,司马懿的瞬间反应之快,类似刘备以惊雷掩饰落筷。 |
|
|
|
|
|
曹操看起来,司马懿之前的表现,不过是年轻人的自命不凡,事实上华而不实,于是就一笑而过了。 曹操心机之深沉,为司马懿所欺。 这也符合该版司马懿,貌忠厚而内险诈的人设,实际上也是近乎于对历史上司马懿的真实想象。 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选角上,晚年之前的司马懿,就应该是看似忠厚的面相。 《新三国》对历史没有起码的准确认识,对艺术更没有起码的认真追求,口碑能好过《军师联盟》才是怪事。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因为大军师司马懿它逻辑是通的,而新三国它不通。 大军师司马懿里,曹操从第一集起就动不动想杀他全家;曹丕跟他好哥们,但也利用他对抗曹魏宗亲势力,最后甩锅给他;曹叡更是把司马懿的小姨子都弄死了,三代人都把司马懿和他的全家玩弄于股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压抑了几十年司马懿找到机会就搞政变,喊出中二的:“这次我是执刀人”。那就非常合理。 按历史上写,曹操让他加入自己的幕府,把他当成重要参谋,曹丕带他一飞冲天,曹叡处处配合倚重他,他还有什么立场喊出这句话? 你甭管这种演绎符合不符合历史,符不符合小说,你就说他逻辑通不通吧。 可新三国呢? 关羽找刘备说什么龙是帝王之征。 不是,这位红脸的哥们,你还记得你的刀叫什么刀了吗?你还记得你的好弟弟赵云字什么吗?这根本就是胡言乱语了好吧…… 再比如诸葛亮借完东风跑路,结果自己跑不过追兵,差点让人家追上弄死,还得是小乔出来救他。 不是,这位跳大神的哥们,你到底是神机妙算还是全靠运气啊,说你神机妙算吧,你跑路连个时间差都算不好,交通工具都不准备一个,说你不神机妙算吧,你能搞到东风,你还知道搞到东风后周瑜要杀你。 你说你非要保留关羽进谗言,也不是不行,毕竟也没人规定关羽一定是个伟光正的角色。可你倒是用点心思,用诸葛亮老婆的舅舅是蔡瑁这种真实存在的事当刀子啊。 你说你非要搞言情剧,让小乔来个精神出轨勇救孔明,那也不是不行,小乔诸葛亮也算老cp了。可你倒是用言情剧逻辑,把孔明往傻白甜上靠靠,让他全靠小乔逃命啊。 唉?就不滴,就得想一出是一出,就是玩。 |
|
军师联盟的思路就是按照大河剧拍的,而且编剧还挺懂,知道爱好者常用司马懿和德川家康做比,就给司马懿设置了一个小乌龟当宠物。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认可军师联盟不认可新三国,唯一的原因就是军师联盟比新三国拍得好。 现在人动不动就扯忠于历史,忠于原著,其实绝大部分观众,包括知乎侃侃而谈的诸君,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懂历史,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在乎历史。 大明王朝在知乎被捧为第一历史正剧,但是按照很多吐槽新三国的人的思路,大明王朝也是错误一堆: 改稻为桑几乎不存在,卖丝绸给西洋以充国库明显是改开后的现代思维;江苏这个地名在明朝根本不存在,更遑论赵贞吉任江苏巡抚;胡宗宪在历史上是个颇为复杂的人物,远没有剧里那样公中体国。至于雍正王朝则更甚.......但是这些重要吗? 大明王朝比军师联盟受认可的唯一原因就是大明王朝的剧本写得比军师联盟好,演员比军师联盟演得好;军师联盟比新三国受认可的唯一原因就是军师联盟剧本写得比新三国好,演员比新三国演得好。 |
|
剧名的问题。 如果《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剧名叫《司马懿》或者《晋宣帝》,那骂的人绝对会几何增长。 如果《三国》的剧名叫《三国之主公联盟》或者《三国传奇志》,那骂的人觉得会少一大批。 归根到底,定位不同大家的要求和反应自然不同。 |
|
因为军师联盟就相当于摆明了说我要弄一个戏说司马懿。 可能很多朋友没有看过大河剧,没关系。 你就理解成是一个司马懿是好人的if线。 王洛勇的孔明,他就是把鞠躬尽瘁演出来了,(王洛勇老师还真演过焦裕禄。。。。)。虽然才能上不如司马懿,但也差不多(按照剧情逻辑),然后真的是劳模。就说看见刘禅背出师表那段感动的表演,更像父亲,是家里不争气的孩子争气一次那种感动(有了孩子之后回想感觉演的更好了)。 于和伟的曹操,是把谁都不信那个奸雄演出来了,真真宁愿负天下人。 所以说王洛勇的孔明,于和伟曹操,虽然比唐、鲍差的很多,但起码演出了其中一部分,像焦裕禄的孔明总比像小丑的孔明强吧?纯奸没英雄气的曹操总比搞笑艺人曹操强吧? 而且作为一个非正经的剧,剧情能基本自洽就行了。 新三国你要改名叫大话三国,绝对没那么多恶评。 |
|
提一个不怎么被讲到的点,在对待老三国的态度上,军师联盟是“避其锋芒”,新三国是“老匹夫可认得我否” 各位不妨想想,假设我们想拍一部三国题材的连续剧,希望能有点流量并且少挨点骂,那有什么是必须要注意的? 很直接了,那就是不要拍摄老三国已经拍得非常经典的片段,你想跟老三国比比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赤壁之战、襄樊之战、秋风五丈原?那我是真敬佩你是个勇士。你拍完了肯定会被网友逐帧对比老三国,你需要多大的投入、多高的心血才能去攀登这座高峰? 军师联盟在这点上认知相当清楚,赤壁之战、襄樊之战他一个都不拍,这小机灵鬼。而且他们注意到了,老三国对于魏国宫廷的刻画偏向于白板化,曹丕、曹叡、曹芳、曹真、曹休、曹爽的同质性太高,这不就有讲故事的空间了,而且魏国宫廷的人物特色其实是很鲜明,史料也完备,能讲很精彩的故事,从这里入手,既能借到三国的流量,又不至于被老三国影响。 感觉后面的人会借鉴这条路子,比如以吴国宫廷拍二宫之变到孙皓亡国,以蜀汉末期拍姜维九伐中原 |
|
《军师联盟》和《新三国》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主创团队起码真的读过书,最终呈现的作品不管三观和效果如何,起码可以称为“创作”;而新三只能成为抽象领域的喜剧集锦,大多数疯疯癫癫的剧本桥段根本没有任何创作理念和水准可言。 《军师联盟》当中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演义小说的部分同样数不胜数,例如司马懿在衣带诏事件前后就深度参与曹操集团政治、立储之争加了一堆很难绷的“权谋”等等,以及杨修的死亡挪到荆州之战前,杨修和司马懿针锋相对、曹叡宣称太后谋反之类,这些改编抽象的也不少,但大部分都还有个明确的目的就是洗白/捧高司马家,不论合不合理、能不能被观众接受,起码可以看出创作者大致知道历史叙事与演义小说内容,只是为了迎合自己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线而刻意裁剪腾挪。 一些在小说和民间故事里不怎么突出的史书细节也有体现,比如曹丕的诸多名言,何晏先叛变审问曹爽党羽再被株连,王凌自杀前向司马懿索要棺材钉等等,起码说明主创团队里大约还是有人读过书、会改编的。虽然也谈不上什么历史专业性、文化水平,但比自诩历史正剧的新三强出十条街应该没有问题。 台词病句、成语穿越也偶有发生(比如结草衔环),但跟新三那种刮目相看相敬如宾、春秋胡言乱语比起来,台词即使远远达不到字字珠玑的程度,起码也勉强算是文从字顺,前后连贯了。如果仔细看看这些年的古装剧可以发现能达到这个语言水平已经是矮子里面的跳高冠军。 在细节方面,服化道也很难称得上有多还原,只能说比新三莫名其妙的粗布麻衣和批发铠甲还是稍微高级了一点,起码服饰布景和剧情、人设能配合上;和新三那种人均直呼其名的社交礼仪比起来,剧中大部分人互相称呼用的还是官名/称字/代称,这么一点古装剧常识都已经是新三不可逾越的高峰了。 考虑到在创作中应该有较大话语权的主演吴秀波(还有翟博士)后来暴雷塌房,可以说这部剧里面一些堪称恶臭的价值观可能还真是主演或其他创作人员内心的投射,例如司马懿有整段整段跪伏在地上极其卑微地说话,看似卑微弱小实则通过“权谋”来勘破人心掌握一切的爽文桥段,似乎就是那种“我可以不要脸不要尊严,只要够黑够聪明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最后还是得听我的”之类的中年成功学和厚黑学的复现。 这部剧被诟病的最大问题除了一些细节之外,无非就是洗白司马家这一点用力过猛,但其实在剧中逻辑是自洽的:武、文、明三代魏主对司马懿猜忌打压和不做人行为,加上曹爽步步紧逼才使“重视家人与亲情”的司马懿最后走上通往高平陵之变的道路,宣王的“黑化”给了足够的铺垫和人物弧光,主创已经把自个骗过去了,至于接不接受那就是观众的事了。显然,从朴素的道德观和大部分人普遍接受的历史观来说,发自内心认同这套价值观的可能性也不太高。 然而即使在观念恶臭这个最大的槽点上,《军师联盟》也远远达不到新三国的超凡入圣境界。前者剧中大部分人还在正常人的范畴内,有着前后关联的性格和转变的弧线,顶多是隐去了部分黑料或添油加醋(不怎么好色曹丕的曹丕、有情有义的大司老师,对君主态度像桓温还总是被司马懿算无遗策的葛公),比较出生的也就是历史上也不怎么拟人的当街弑君煮啵司马昭、八王之乱撑地者司马伦这类人而已,而新三中刘关张桃园三恶霸纯属出生中的出生,曹大佐已经完全不把世俗的纲常伦理放在心上,荀彧明牌反贼,江东则是被害妄想症和办公室政治爱好者聚会,孙权提前四十多年进入暮年的精神状态,主要角色中几乎没一个是人。《军师联盟》在大部分问题上有正常的是非观,知道图图、反叛是不对的,洗白人物的方式是春秋笔法,比如少写曹魏、司马懿各处图图(即便如此也没完全避开辽东)、给司马懿加一个被长期打压的设定来合理化高平陵等等,即便如此最后起码还相对上帝视角地描绘了司马家被权力异化、司马师司马昭和钟会大开杀戒导致连司马孚和柏夫人、老管家都看不下去的情节,对主创最爱的司马宣王都没有一捧到底,而新三曹大佐以死爹为乐,张飞完全人形动物,似乎还被剧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高导和猪鞭价值观恶臭程度远胜黑料最多的吴秀波和他参与的团队,讲故事的能力又远远不如。 在新三中演出了抽象刘狈的老戏骨于老师,在军师联盟中演绎的曹操即使不能与经典比肩,起码也是一个完整、有魅力的角色,至今还是各种剪辑的常见面孔,与王劲松荀彧的决裂戏也很有情感张力。新三虽然主演一个比一个逆天但也并非没有发挥尚可的演员(董相国、魏延、成年后汉献帝、袁术和他那个疑似是阎象的白胡子谋士),然而在极其抽象的剧本加持下,少量间歇性正常的人物只能增加这个宇宙的荒诞感。 最后总结一下,《军师联盟》这部剧起码能正常、比较顺畅地看完,看完你要评价它是香花、毒草或者是流水账,那就见仁见智,大部分人不会接受这道菜的烹饪理念,但也只会重点骂厨师的价值观扭曲,不至于说它手艺啥也不是;至于新三,原片唯一的功德就是为吐槽和鬼畜提供丰富素材。 |
|
你把新三国切分下,把名字弄成《大汉丞相曹操之挑战不可能》,《飞将军吕温侯之血色浪漫》、《大魏吴王孙仲谋之鼠胆龙威》等等这种格式,那容忍度也高的。 |
|
军师联盟,曹操跟卞夫人聊家事,手上拿着书刀在修竹简,上面的内容是曹丕的典论。 此处细节体现了父子之间无言的爱。 新三国,诸葛亮祭奠周瑜,烧给周瑜的祭文上面写的居然是曹操的遗言。 此处细节体现了对手之间到死的气。 |
|
22年出了个新番叫《派对浪客诸葛孔明》,无论是按历史还是演义,那个都胡扯瞎掰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是谁也没跟它掰扯过这些。 因为看它就是图个看胡扯瞎掰的。 |
|
大军师司马懿养了只王八,没事就摆弄。 直到上方谷,这只王八起了作用,挡了蜀军射来的一箭,救了司马懿一命。 只能说这编剧是真有东西。 反观新三编剧。 葛小姐:好火啊。比夷陵之火还好啊。 另外,大军师作为一部戏说剧,几个重要角色,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全部吊打号称正史的新三,也就没啥可说的了。 |
|
因为《新三国》实在是太烂了。 《军师联盟》是不配被当做一部历史剧。 而《新三国》呢,根本就不配被叫作电视剧。 假如说,我就是一个不关心理历史图腾的摆烂观众,或者干脆点,就是一个文盲,看电视就是为了看个乐子,其他的什么也不关心,把《军师联盟》放着当背景音,勉勉强强能看下去。 而《新三国》呢? 别说文盲了,就算是盲人练习听力,也听不下去。 新三国的董卓名言: 洛阳就是好哇,我都乐不思蜀了~ 原来董卓是穿越人士,失敬失敬。 还有这一口东北话从哪冒出来的? |
|
|
如果这些不细听就过去了,那还有一些台词根本就不是人能说出来的。 新三国的曹操名言: 作为医生,医死的人越多,医术越高明 不是,哥们,这是中文吗? |
|
|
作为一个电视剧,连最基本的视听语言都说的结结巴巴,镜头一直晃、剪辑瞎鸡儿乱,最基本的视觉效果都没有做好,看的我心里这个难受啊,感觉就是两个字——刺挠! 我打个比喻啊。 《军师联盟》是一颗漂亮的红色毒蘑菇,尽管有毒,但表面看起来还是个地球植物,我们还可以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去批评这部电视剧。 而《新三国》就像眼球长在蹄子,牛角长蘑菇的畸形牛一样,我是看一眼都掉san。 不相信的观众可以去速刷一下《新三国》第一集,除了不知所云的剧情、乱七八糟的演员,那堪比印度运镜的剪辑技术更是歹毒无比。 第一集的主题是董卓乱政和曹操刺杀董卓。 大臣散朝后,在朝堂上穿上自己的鞋子离开。 这里没有问题,先秦~唐朝时期,大臣上朝时要脱下鞋子,董卓的罪名之一就是“剑履上殿”,意思是穿着鞋带着剑上朝。 但是新三国这里的拍摄流程就开始乱来了。 第一个镜头是大臣往外慢慢走(散朝),第二个镜头是小太监往里匆匆冲,那观众肯定想,小太监进去是干什么呢,应该是给大臣穿鞋吧? 结果下一个镜头呢,居然是「大臣自己把脚伸进鞋里穿鞋」,还给了一个大特写。 |
|
|
这里,镜头就断裂了。 假如我们的眼睛就是镜头,上一个镜头是「太监往里走」,那么下一个镜头应该还在「太监」的身上,接上「太监帮大臣穿鞋」,这样朝廷内外自然就勾连起来了。 而《新三国》的逻辑是「太监往里走」——「大臣自己穿鞋」——「太监帮大臣穿鞋」。 下面这个镜头设计就更匪夷所思了,下一个镜头依然是大臣的脚的特写(那脚丫子到底有啥好拍的给了四个大特写),然后小太监跪在地上,低着头一边套鞋一边跟大臣传达秘密消息,而这位大臣立刻接收到了小太监的信号,一脸不可思议。 大家现在可以站起来,想象有一个人跪在地上低着头给你穿鞋,然后对方说话,你试试看能不能听到,这还是在一个堪比菜市场的嘈杂的散朝场合。 而后新曹操还大喊,你这个小太监,为什么和别人“窃窃私语”! |
|
|
然后这群接受到信号的大臣都去王允家做客,新曹操在王允家外求见。 这里的镜头是这样的,王允说一句话,镜头就站在王允身后,把宾客从左到右扫一遍,王允说一句话,镜头就站在王允身后,从右到左再扫一遍,一共扫了三次。 就算你想突出宴会中人的表现,其实扫一次就足够了,连扫三次。 不是,你搁这显摆你们剧组有大摇臂呢? 这不分分钟出戏吗? |
|
|
|
|
|
|
|
|
|
|
|
|
|
|
|
|
|
我在《军师联盟》中也找到了一个宴会的镜头设计,这个相对来说就比较正常。 镜头对准曹操,人物固定在画面中,不晃动不摇摆,镜头放低,在曹操身前放置一个蓝色人影,在身后放置一群宾客,画面有层次感,而且能给观众一种代入感,仿佛我们就在这个宴会之中。 这个设计其实并不出彩,就是很正常的拍摄方式,不知道《新三国》为什么拍成那样。 |
|
|
这种剪辑在《新三国》中比比皆是,后面还有一集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关羽申请出战那一场戏,《老三国》和《新三国》都设计了一个细节,关羽说话的时候,镜头几次在曹操的脸上一扫而过,《老三国》的鲍国安老师的表演就非常精细,表情有一个从玩味深思到下定决心的变化(表示他支持关羽),而陈建斌的曹操则是…… 等等,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袁绍的背后跳舞?? |
|
|
类似的镜头还有,曹操要送关羽赤兔马,打了个马哨,结果马没直接出来,是曹丕牵着马慢慢走出来了…… 怪不得曹丕后来喜欢学驴叫,我怀疑他的真身是赛马娘。 |
|
|
当然,如果论镜头设计,最精密巧妙的还是《老三国》。 在关羽斩颜良文丑这一段中,老三国仅用四个镜头,就交代了曹操的困境,同时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变幻,可以说没有一个废镜头。 鸣金(无奈没打过)——鸣金特写(鸣金收兵)——灯火特写(白天到黑夜)——生气的曹老板(在帐篷里生闷气,事情一直没有解决) |
|
|
再往远一点说,对三国的改编,国内的编剧尚且保有一定的底线,虽然囿于能力所限,改的效果总是在废纸和厕纸之间徘徊,但基本还是秉持着“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的原则,可同样对三国题材极其感兴趣的日本的编剧,那改编起来,可真就是天马行空没有任何底线可言了。 比如说,《三国无双》系列游戏,人物形象和故事能说和三国一模一样吗? 不能。 比如说,2020年的喜剧电影《三国志新解》,能说和三国有什么关系吗? 不能。 但《三国无双》的游戏销量也好,《三国志新解》的影评也罢,似乎都没有因改编而遭受影响。 就国内而言,也是如此。 B站UP自制的《口水三国》系列,有着强烈的个人阵营倾向,但这不影响观众自发的点赞。 互联网远古时期的《爆笑三国》系列更是被认为是一代经典。 所以“改编”不是问题,智障桥段,现代台词,错漏百出的时代错位,其实都不是《新三国》遭到恶评的主要原因。 《新三国》真正的问题,或者说最严重的问题是,导演组压根没有把拍摄出来的视频剪辑成一部能让观众感到视觉享受的电视剧。 换句话说,就是《新三国》的剪辑节奏乱七八糟,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不到连续的视觉反馈,许多桥段,《新三国》的剪辑顺序完全是反人类的。 比如说,上一秒的镜头还是远景,不给观众一丁点过度,下一秒直接切到室内人物大特写。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鞋子——脸——鞋子的快速镜头切换,而且切换过程中没有一丁点过度。 这种切换对观众是极不友好的,甚至夸张一点说是“反人类的”,因为观众在看荧幕的时候,视角代入的就是镜头的视角,因此,镜头的转换必须符合人类观察事物的规律。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种镜头,先是远景俯瞰全场,然后缓慢聚焦到某一个角色身上,这时候就是导演通过镜头将观众定格在某一“角色”的视角上。 这个视角可以是演对手戏的另一角色,这时往往是第一人称视角。 也可以是隔岸观火的“第三者”,这时镜头往往是第三人称视角,观众代表的是画面之外的全视之眼,是一个物外的他者。 但是不论是第一人称视角,还是第三人称视角,镜头一定是带着观众有角度的观察画面。 如果是第一人称视角,那么导演就不应该然观众看见角色的后背,而当导演将第一视角切成第三视角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镜头拉远或者景别隔断的过度。 但是这些《新三国》都没有。 仔细观察《新三国》的镜头剪辑,会发现这部电视剧的镜头视角,就像是有一个不受重力控制的摄像机漂浮在空中,漂到哪里就拍哪里的镜头给观众看,混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种混乱的直接结果是,剧里表现人物空间位置信息的镜头语言基本没有,观众在观看时很有可能产生一种生理上的“空间紊乱”。 就像一个人一边让你留意信息,一边扯着你的脑袋左摇右晃。 像三国这样体量庞大,信息驳杂的故事,是需要观众在已知文本信息的情况下,跟随导演的镜头语言,逐步理解导演或者编剧,所想要隐藏或者展现的信息的。 但是《新三国》混乱的剪辑导致镜头语言根本契合不上文本信息,也就是台词,于是整部剧都有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气场,观众肯定不买账。 而《军师联盟》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一个正常的水平。 虽然也是胡编,但是剪辑节奏是对的,画面和文本信息是贴合的,观众看见画面听见台词,不会有精神错乱的感觉。 这是两者作为电视剧这种可视化艺术的根本区别。 《军师联盟》看了,让人想找编剧对线,而看了《新三国》就跟3D眩晕症一样,想吐。 |
|
《军师联盟》的问题是啥? 打个比方,端上来全套汝窑茶具,结果倒出来一喝是可乐。 一个精美的三国背景却演绎着老套的杰克苏故事。 但是呢?刨去可乐不说,你研究研究这套汝窑茶具,也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说我,我查了“公无渡河”含义,“忘八端”用的是否恰当?郭女王和甄宓的历史上真实情况,还有“令公香”的典故。 这些东西,老实说,没有这部电视剧,对我这二半吊子历史迷来说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而新三国是什么? 好比茶水和可乐兑在一起,导演可能还美滋滋的想,这下大家就都爱喝了。 |
|
相当于你要吃面,还特地要求要做的地道一点,原汁原味就行。 然后《司马懿》给你端来一份意大利面,并且信誓旦旦的给你说这就是地道的意大利面,特别原汁原味,不过是意大利味的。 好吧,也能吃,也别有一番滋味。 《新三》给你端来一份饺子,还没煮熟,并且义正言辞的说这就是面,古代的面就长这样,诸葛亮刘备曹操他们就是吃的半生不熟的。 这就不是好吃不好吃的问题了,这tm就不是面啊。。。。。。 |
|
大概是同行的衬托吧 2010年之前的各种收视冠军电视剧 2000年《春光灿烂猪八戒》 2001年《情深深雨濛濛》 2002年《穿越时空的爱恋》 2003年《男才女貌》 2003年《粉红女郎》 2003年《天龙八部》 2004年《仙剑奇侠传》 2005年《家有儿女1》 2005年《京华烟云》 2005年《亮剑》 2006年《武林外传》 2007年《士兵突击》 2007年《奋斗》 2008年《丑女无敌》 2009年 《仙剑奇侠传三》 2009年《潜伏》 这些电视剧不说部部经典吧,但各有特色,观众的欣赏水平还是在线的,特别是三国题材,央视唐国强版珠玉在前,《新三国》肯定得拿来比较,一对比就出了差距,然而军师联盟上映的时候都是些什么剧不用多说了吧,对比太过于明显,看军师联盟等于洗眼睛了。 这是最明显的原因,观众早就被一些烂剧恶心的不行,难得出一部还不错的,认可度肯定就比预期还要高些。 下面2个回答也是关于军师联盟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常山造纸农:为什么吴秀波会如此执着于司马懿,用5年时间拍《军师联盟》?此剧收视率为何不够高? 常山造纸农:《军师联盟》用到了哪些三国梗? 最后附上一张图片,讲的是于和伟的三国梗 |
|
|
|
|
《军师联盟》是中国最像大河剧的片子,用大河剧的角度去看完全没问题。 感觉《少帅》也算大河剧模式。 |
|
曹魏王朝精彩的群像塑造,是《军师联盟》这部剧最大的价值。 |
|
|
如果对比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除了作为主角一方的蜀汉政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姜维/马超/黄忠……各个栩栩如生,堪称“神之群像”外, 曹操/孙权/周瑜/吕布/司马懿等重要人物,同样是精心刻画,精彩纷呈。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次要人物,就颇有些漫不经心了。 像赵云、姜维、袁绍这样,换了不同演员,出演同一个角色,还能尽可能认真刻画的重要角色还好说, 其余如鲁肃、张辽、魏延、刘禅、庞统、吕蒙、黄忠、郭嘉、荀彧等这些重要角色,都不止一个人出演。 而再次一级那些角色,如于禁、李典、马岱、曹仁、曹洪之流更不用提,基本是每一个时期、甚至每一集就换一张脸孔。 甚至他们的剧中功能,大约就是陪主角们说话和配戏的NPC。编导也根本不在乎观众是否会在意他们,才会频繁换角得如此随意,处理得随意敷衍。 而且,94版《三国演义》剧,人人交口赞誉的:对“曹操”的塑造。 鲍国安老师的演绎,固然是公认把原著小说中曹操的“奸雄” “奸绝”二词演到了极致。直接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后来者根本无可超越; |
|
|
然而,原著小说对曹操这个人物,本身就带着相当程度的丑化,甚至在许多细节上,是类似对戏台上“白脸奸臣”的“小丑化”,——信口扯谎、动辄变脸、屡屡被欺、割须弃袍、好色怕死……所谓“可爱的奸雄”——其实是颇失人君气度的“猥琐”。 |
|
|
2010版《新三国》的陈建斌版曹操,更是进一步把这些“奸猾”“猥琐”去频繁化与放大化,在得到一小部分人觉得亲切与喜爱的同时,更让大多数人接受不能,成为该剧最被诟病的短板之一。 |
|
|
而这些传承自《演义》和戏剧的“奸猾”“猥琐”,都被《军师联盟》的于和伟版曹操全部剔除了。 于版曹操,既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心念天下,又杀伐决断,冷酷无情,甚至残暴不仁。彻底剔除了传统印象的“奸”字,而是集【英雄】与【暴君】于一身,没有一味美化,甚至虚构了许多杀戮暴行,反而让这个人物愈发的立体传神,可钦可敬。 |
|
|
尤其是最后的铜雀台大宴这场大戏:簌簌寒风,铜雀高台,曹操对酒临风: 「这世上没有万寿无疆之人寿,却有泽被苍生之功业,二十年来,孤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如今中原一统,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 |
|
|
随后撒酒祭奠为曹魏江山而死的部属:典韦、郭奉孝、荀令君、庞德、夏侯渊、曹昂、曹安民……也祭关云长。 兴致所及,曹操持槊而舞,慷慨悲歌,群臣齐声应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
|
甚至可以说,于版曹操,忽略掉《军师联盟》剧与司马懿曹丕相关的种种“降智剧情”后,反而倒是更符合《三国志/魏武帝本纪》的形象。最后横槊悲歌这一幕,更就此成为永恒的经典,有足够分量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 同剧的曹丕/甄宓/郭照/曹叡/曹植/杨修/曹真/曹爽/郭嘉/荀彧/崔琰/司马孚/司马昭/司马师/蒋济/钟会/邓艾/何宴/夏侯玄/夏侯徽……甚至是只登场了几场戏的孙资/刘放/曹宇等角色, 明显胜过94版《三国演义》那样,将大部分曹魏臣子,都简单处理成陪蜀汉主角们去配戏的龙套,甚至同一个人物,可以每一集就换一个演员的潦草做法。 《军师联盟》最大的问题,就是吴秀波版司马懿这个“大男主”。 |
|
|
相关剧情是标准的“用力过猛”“洗白过度”“求荣反辱”: 该剧从官渡之战前的“衣带诏”事件开始,就让司马懿提前活跃于曹操谋士团,参与了无数历史大事件,更得到从曹操到郭嘉到荀彧等无数当时智者的极大重视,——反而是一目了然的“虚构\争抢历史功绩”。 |
|
|
该剧虚构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对司马懿的种种“打压”“猜忌”,对曹叡的种种神经质式黑化描写,其实并不能让司马懿最后的篡权行径,显得更“理直气壮”。 |
|
|
该剧把曹魏宗亲都塑造成只顾私利的政治对立面,也不能让司马懿代表的世家大族,反而就成了“正义一方”。 至于该剧最离谱的改编,司马懿身披女装,在两军阵前大声背诵《出师表》,把诸葛亮气得吐血……这种极轻佻的剧情,吴秀波这个男主角兼出品人,真的以为这样很幽默? |
|
|
——因为稍微理智正常的导演编剧,呕心沥血认真做了一部剧后,都不可能这么干来“毁剧”。 《军师联盟》这种故事模式,可以说,有些类似于日本近几十年来一脉相承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通称“大河剧”), 将主角的一切阴暗面与历史恶行,尽可能去洗白; 对其历史上的对手,则各种丑化与“欲加之罪”,甚至不惜大幅度地篡改历史、捏造事实; 更让第一主角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同时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中,成为这些著名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并得到其他历史名人的极大推崇与认可。 历代日本大河剧中,那些尽可能“抢历史功劳”,还要把自己的道德人品洗成白莲花的主人公,是不是很大程度上的如出一辙? 讲个笑话:日本战国大河剧,几乎每一年的主角,都会被本能寺烧烤的织田信长临死前惦记,都会被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重视无比,都去小田园城劝北条氏投降,都最后拜会了自杀前的千利休,都在大阪围城中,受淀君委托,救出了千姬…… 说白了,就是日进斗金、腰缠万贯的大明星,身兼一部历史大剧的男主角/制片人/出品人后,导演编剧都根本无法约束,“大男主癌”太过自我膨胀了。 哪怕饰演司马懿这样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还是忍不住想要尽可能地夸功讳过。然而,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一如笔者很推崇大唐文武圣皇李世民,大明永乐大帝朱棣的雄才大略与伟绩丰功, 但对一系列唐朝剧里,把太子李建成黑化成毫无手足之情的卑鄙小人,以彰显玄武门之变“正义性”; 对《山河月明》剧里,把建文帝与其母吕氏,黑化成篡权心机小人,虚构朱棣与湘王的“兄弟情深”,以此来粉饰朱棣靖难“正义性”的剧情,同样是极大的不以为然。 万里江山,能者居之,成王败寇,天经地义,何必还非要把主角洗成道德高尚无暇的“白莲花”? 相比之下,94版《三国演义》剧,魏宗万版的司马懿,则是一个极出彩的神之改编。 魏宗万版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虽然是和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圣贤为敌,成为武侯实现生平理想的最大障碍,但平心而论,很难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反而演得非常“正”,同样配得上立场对立面的【英】【雄】二字。 |
|
|
甚至一直到高平陵之变,他固然是老谋深算,狡诈无情,手段狠辣,但也并不比蠢笨如猪的曹爽兄弟更反派,无非“狗咬狗”式的政争而已,无所谓对错正邪。 而历史上的司马懿,南征北讨,车马劳顿,不辞辛苦,还到处推广军屯,兴修水利,恢复发展生产, 这些措施,不但极大增强了曹魏的国力军力人力,强化了与蜀吴接壤的边境地区的控制力,还减轻了曹魏体制对屯田军户与平民百姓的剥削,收揽了民心。 东吴灭亡时,力抗司马氏大军,以身殉国的丞相张悌,认为司马懿是:「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 甚至发动淮南三叛,起兵讨伐司马氏的毌丘俭、文钦等人,在公开宣传布告中,也不得不宣布司马懿是「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
|
|
因此,甚至可以说,魏宗万版司马懿,不但完全契合《三国演义》小说的描写,也完全还原真实历史上的司马懿其人:一个一直到生命最后两年,才因势利导,篡夺大权的权臣,而绝非什么处心积虑的阴谋家、深藏不露的枭雄。 而《新三国》倪大红版司马懿,神神叨叨,故弄玄虚,和同剧的陈建斌版曹操一样,都是这两位实力派演员兼资深视帝,演艺生涯的耻辱之作,可以直接扔下水道去的存在。 |
|
|
因此,剪辑蜀汉政权的人物群像,有94版《三国》的神之群像就完全够用了; 要剪辑曹魏王朝的人物群像,除了94版《三国》的曹操/司马懿这两座高峰,其他当然就得用《军师联盟》的素材; 而剪辑东吴政权的人物群像,除孙策/孙权/周瑜外,其他不用《新三国》行么? 94版《三国》是连鲁肃都换了几个人,而且将一个早早宣布「汉室不可复兴」,对孙权鼓吹“帝王之业”,野心勃勃的功名之士,简单化成了智商不高的“老好人”;陆逊更潦草到犹如路人甲…… |
|
|
所以呢,如果说《新三国》剧的价值,那就是让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程普/黄盖/张昭…… 这些东吴政权的主要角色,不至于彻底路人甲化,虽然给他们加了很多无力吐槽的狗血内斗剧情。 |
|
|
……将就用着吧。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军师联盟编剧是看过书的,只是改编水平略显拙劣,好歹是文化人。 新三国编剧,别说是三国志了,连TM三国演义都没看过,写剧本之前只看过连环画小人书。实在太可怕了。 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是对军师编剧的侮辱。虽然他改编的确实脑残,但要侮辱他没有文化,我觉得过分了。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