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电影《731》票房破 3 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这部电影有哪些现实意义?值得看吗?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电影《731》票房破 3 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这部电影有哪些现实意义?值得看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电影《731》9月18日在全球上映。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8日19时53分,单日票房突破3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图片] |
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赤裸裸地告诉所有人:只要你会“搞爱国叙事”的氛围,只要你敢在舆论上压过质疑者,哪怕你片子再烂,逻辑再崩,三观再歪,照样能冲进票房前列。 只要一个导演够会炒作、够敢胡编乱造、够擅长打感情牌,他就可以带着一堆廉价特效、假文案和对历史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骗得观众稀里哗啦买单。 |
![]() |
这就是《731》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它不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次精准的操控、一次系统性的投机行为。 票房破3亿不是成功,是灾难,是一个警告:从今往后,真正的历史题材电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个纪录,不值得骄傲,只值得深思,它是靠什么破的? 靠真实?靠敬畏?靠内容? 都不是。 靠的是一整套精准运作、情绪操控、舆论预热,再加上全国排片、主旋律包装,以及一个最致命的催化剂,爱国情绪的廉价消费。 你翻翻这部片子的宣传路线,标准的“割情绪韭菜”流程: 第一步,说导演得了癌症,“生前遗作”,谁都不忍骂; 第二步,预告片提前释放洗脑片段,什么女童声广播、什么“健康换自由”,煽情到极致; 第三步,舆论场不断制造争议:导演被威胁、被举报、被打压、几百万通举报电话,要不要下架? 把本来一部没人关心的电影变成“全民话题”; 第四步,9月18日上线,卡着纪念日打民族情绪,顺带安排“省宣传部”联合出品、领导站台、首映合影,一切安排得水到渠成。 你拍得再认真,做再多史料调研,走再多实地、访再多幸存者,你也敌不过人家上面这一波的组合拳。 以后谁还拍写实片? 谁还拍真实、残酷、不讨好的电影? 你拍真实的东西,没人投你。 你拍严肃的东西,没人排片。 你拍历史的苦难、人民的眼泪,没人愿意看。 |
![]() |
你再讲良知、讲责任、讲敬畏,不如人家几张洗脑台词、一段越狱剪辑、一个“观众哭了”的话题热搜。 你认真了,你就输了。 而更让人气得发抖的是,这不是我们被外敌击败了,而是我们自己在解构自己。 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历史拍成笑话,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民族苦难剪成快餐,我们自己在消解我们自己的愤怒、尊严、和真实。 以前我们说日本右翼篡改教材、否认南京大屠杀、抹去731,我们怒,我们抗议,我们要让世界记住真相。 |
![]() |
但今天,日本右翼根本不需要出手了,因为有一批人,穿着“爱国者”的衣服,拿着国家记忆做交易,自发地为他们洗地,自愿地把历史软化成温情故事、娱乐情节和流量话题。 你想想,日本右翼看到这部《731》,会不会笑出声? 你们中国人不是说要铭记历史吗? 你们不是说我们在731干了最丧尽天良的事吗? 你们不是一口一个“不能忘”吗? 结果你们拍出来的,是这么一部玩越狱、玩励志、玩洗脑、玩小花鼠的电影。 |
![]() |
你们的宣传系统还站台撑腰,说这就是“弘扬爱国主义”? 你们的观众边看边哭,还感动地说“为祖国自豪”? 他们会不会说一句: “你看,不是我们说你们编的,是你们自己也觉得是编的。” 这才是最致命的。 |
![]() |
我们自己在告诉世界,这段历史是可以改的,可以剪的,可以演的,可以包装的。 这一刀,不是鬼子砍的,是我们自己砍的。 你再看看舆论风向,真的是一地鸡毛。 平台捂着热搜不让人骂,说“别带节奏”,评论区删留言删到干净;谁敢说片子不好看,就会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可你明明看到剧情瞎编、角色离谱、三观错乱、史实错误百出,连这都不能说了? 连这种片子都不能抵制了? 那我们以后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今天你说“让观众铭记”,明天你就拍出个“慰安妇之恋”,后天是不是“南京大屠杀之逆袭”? 再来个“东北抗日校园日记”? 最后是不是只剩“烈士穿越抗战群像喜剧”了? 你要说《731》是个个例,是某个导演水平差,那也就算了。 问题是它不是个例,它是一次成功的试验。 它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告诉后来人: “你不用懂历史,你只要懂套路。” “你不用讲逻辑,你只要讲感情。” “你不用讲真话,你只要配个音乐。” “你不用负责任,你只要敢蹭热点、敢造舆情、敢赌一把。” 它甚至成功地告诉资本方:“严肃的、不赚钱。 历史的、不受欢迎。 你看《731》多火? 以后都按这个模板拍。” 而观众呢? 一次被骗,是天真。 一群人被反复骗,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危机。 你问我《731》值不值得看? 我说它该不该被警惕? 我告诉你——如果你真的关心历史、尊重死者、热爱国家,那你应该主动远离这部电影。 它不是在讲历史,它是在消耗历史。 它不是在纪念受害者,它是在利用他们。 它不是在传承民族记忆,它是在帮敌人松动我们的记忆防线。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感动,不是落泪,不是跟风。 是清醒,是愤怒,是说不。 当历史变成可以随便加工的商业原料,我们就离遗忘只有一步之遥。 而遗忘,是最彻底的背叛。 |
![]() |
所以,今天《731》票房破了3亿,不是荣耀,是耻辱。 是我们面对这段历史时最可怕的一次集体失语。 是真正的“二次伤害”。 不是电影输不起, 是历史,输不起。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今天终于看了。 不算是意料之中,因为我以前是以烂片《铜雀台》(也是我唯一看过的赵导作品)作为心理预期,但看了发现比较打脸,铜雀台在叙事跟人物上要好得多。 但我觉得这只能算我的主观感受,甚至所有认为这部片拍的很难看的观众,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而这本身是一部比较少有的,需要客观感受的电影。 小红书上有一句话,我觉得算是这个电影的最佳影评。 |
![]() |
翻译过来就是,对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求好看还是不好看,对于它的主要受众来说,是并不重要的。 最近这几年经济大环境,不是那么的好,所以许多人的戾气都很深。 像《捉妖记》当年能当票房冠军,但近几年的年冠,虽然有些质量也就那么回事,可基本都算是能让人看得下去,找点乐的水平。可挨的骂比捉妖记多得多,甚至「觉得拍的不错」跟「觉得是一坨屎」的人,经常会莫名结下生死之仇。 而《731》目前已经脱离了这个状态,无法用传统意义上的好片与烂片之争去界定这部电影。 因为它的受众基本盘,本身的观影意图里,「电影好看」这件事就不是一个必须执行的金科玉律,更非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金标准。 无论如何,都需要承认赵导确实是一个非常懂得拿捏下沉市场心理的人,他也许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导演,但算半个社会病理学家。 不管是广义的抗日题材,还是局限在731的题材,他都不是中国影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他在拍摄期间及宣发中体现的种种斗士状态,又让人有一种他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生命危险去做一件事的感觉。这种幻觉实际上类似于部分爱情小说里,霸总义无反顾爱上很平庸的女主角,甚至为了她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虽然不符合逻辑,却符合人性的爽点。 许多人就喜欢看这种戏剧性的东西,并把自己代入到被无条件保卫的对象,为了给中国人民看一部揭露小日本丑恶的电影,导演几乎可能有生命危险。吴京的「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有些油滑,失于庄重。相比之下,赵导的发言更加含蓄、入心。 |
![]() |
前一阵的《南京照相馆》相比之下,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好」。 它本身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叙事流畅,人物动机各个清楚的剧情片,哪怕是单纯冲着剧情去,也很容易被带着走。其实不算特别符合「这是抗日电影,你要它有多好看」这个民众朴素认知的。只不过拍的太好,出圈了,加上主题,才能勉强靠到「看完痛哭流涕」、「回家剪奥特曼卡片」这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抖音营销点上。 许多人对于《731》的期待本来就不是冲着能收获观影满足,而是冲着受教育去的。有这种认知的人,也分不清受教育跟受刑的区别(因为对他们来说,两者都是被动,都在消耗)。觉得闷也无所谓,一定是因为题材太沉重,人物关系混乱、交代不清也无所谓,反正又不是为了代入,是为了揭示小日本的罪恶。甚至像温碧霞那个走来走去一句台词没有的角色,也可以延伸为是被剪辑后不得已为之的做法,又能归到「在小日子耍阴招、汉奸们纷纷举报的前提下,导演能让这样的电影上映已经很不容易了」的被害者叙事体系当中,其实一切质量上的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更多的现实意义,是在戏外。是可以看到很多为这部电影摇旗呐喊,硬说拍的好的观众,是有其特殊心理诉求的。 而这种诉求里,除了正向的,对于历史的敬畏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自怜跟胡搅蛮缠。对他们来说,这部电影就成了情绪的发泄口。我不止一次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给出差评的观众,被冠以「外务省给钱了」、「他们怕了」之类的词。从这种导向,其实也非常容易看出拥趸们的思维特点:相信一种极为扭曲的阴谋论,并将任何自己或自己投射情感的对象主体的失败与差评,归结为简单的道德因素——因为不喜欢我的都是坏人,我的不成功是有小人在害我,否则早就成功了。 当然,这是受众的画像,电影本身是很成功的(起码在商业上)。 我丝毫不怀疑,《731》这部电影会有很大后劲。它一定会在影史上,有相当浓烈的一笔,因为太过于剑走偏锋,也马基雅维利的过于彻底。尤其是成片跟戏外的宣发形成掎角之势,一起围攻真正想去看电影的观众的眼睛,但仍有极大概率全身而退,且收获大批死忠。比起老老实实拍个人英雄主义兵王爽片的吴京,甚至拍低质豫剧剧本杀的张艺谋,赵导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勇敢与精准,他勇敢的顶着大众的狂热期待,拍出这样难看的电影,更精准的预估了部分受众看一部电影,并不需要这部电影真的好看这个事实。 可谓是大智大勇。 如果说有些导演是文人气太重,只能当个导演,干不了别的。 赵导恰恰相反,我认为在很多他能大放异彩的赛道里,他挑选了一个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合适的工作,结合历史书里张德成等英雄同行的高光点,说句贵人操贱业,并不为过。当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他老老实实干导演挣点钱,没想邪的歪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件无奈的好事。 我是猴姆。 全文完。 送礼物 [img_log] 1 人已送礼物 |
还记得在哪吒出来拯救中国电影市场前发生了什么吗? 中国电影陷入了寒冬。 还记得寒冬是怎么来的么? 是资本用满江红和热辣滚烫给观众喂屎。 确实,第一次这么玩是可以赚到钱。但这是一次性买卖,之后观众会对宣发吹上天的片子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谨慎地观察电影的风评。 这次731让观众进一步明白了:不仅所谓大导演、名演员、大制作不可信,不仅中国人的爱国心会被利用,连中国人民族记忆中最深的伤疤都可以被戏说、解构、用来捞钱。 这锤子买卖赚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将来高得多的代价偿还,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超过电影市场本身,高于半湖绿与贾玲减肥记总和。 这部电影主创,导演赵林山、主演姜武以下,他们相关的东西从此以后我一分钱都不会出。 |
我没看 我认识的一个抖音女主播去看了 我说这电影摆明了是匆匆忙忙拍出来割韭菜的。 她说为了爱国情怀也要去看。 回来跟我说,哥,你不去看是对的,真的不好看。 我说算了,也没几个钱,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她说还好我没花钱,我们县城电影院后面有货梯,我跟保安是远亲,我看电影都是他偷偷放我进去从货梯进电影院免费看的。 |
这部电影的宣发、上映、票房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当今的中国社会至少撕裂成了两类人。 一类是原始的前现代人,他们的思想就是喂给他们的料。还有一类是较为进步的现代人,他们同样有各种弱点,容易被舆论操纵,但已经开始具备独立的自我意识,能够思考一部分现代的命题。 “不xx就不是中国人”是前一类人很喜欢说的话术,他们其实表达的是,现代人的存在令他们这些前现代人感觉不合群。 两种人都可能去看这部电影,但是,前现代人很容易被“本意是好的”这样的话术蛊惑,然后说什么“这种电影上映了就是意义,没有什么好不好”。吊诡的是,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往往是用在具有资本和能量、本可以改变现状的人身上的,而对于很多事件中的底层受害者,他们反而要求“完美受害人”。而现代人则会直观地批判“爱国饭”,并且更愿意关注现实问题。 客观上,中国的现代化确实还在路上,造成了一部分人还没有被卷入现代化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中。主观上,他们是内宣下的畸形病变。 |
最近发生的事情, 让我不想看这种电影。 恶心 9-12山东学校食物中毒, 9-17上海学校吃臭虾,9-20习水县集体中毒。 |
《731》目前的正面评价,大部分是“不能以普通电影的标准去看待,这是血淋淋的历史,应该铭记历史”。这其实多少说明了一点,这个片子在“电影标准”之下,可能是不太够的。 以题材本身作为重点,个人认为,还是欠妥的思路,因为如果它可行,那多少有些太过于轻易地去攫取成功了。通俗意义上说,这属于“蹭”题材,以此“消费”了广大群众心中朴素的普遍性情怀,包括而不限于爱国。 它以题材去呼吁“尊重历史”,但自己如果只能产出不佳的质量,那么反而是它自己不太尊重电影,或干脆认为在这种题材、民族与历史面前,电影是不需要尊重的。 在这种绕过作品、只谈题材的引导之下,很多人会将问题转化为非电影的立场语境,批评它等于这人不尊重历史不热爱民族。 但事实上,如果真正尊重这些,电影人恰恰应该是尊重电影,把作品拍好,真的用影像与戏剧的手段去表现出那些情绪、人格、真相,从而在电影维度中、借助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去强化自己的主题。这才是电影之于这类题材与历史的核心价值。 相反,如果只是给出不佳的艺术内容,然后表示“这个题材,我拍了,你们要支持”,那么到底是谁不尊重题材、人、事、惨剧呢?群众在消费你的电影,而你则在消费你的题材与人物,将他们拍成了粗制滥造的样貌,再利用了群众朴素的爱国情怀,与吃“牺牲者”的人血馒头毫无区别。 在这种语境和逻辑的引导下,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文艺”与“民族爱国”对立起来,认为“文艺”就是“不爱国”,其实二者并不冲突。电影维度内的爱国,恰恰是把爱国题材的电影拍好。 有很多拍得好的主旋律题材电影,也有很多整体没那么好,但能看到亮点环节的电影,主题呈现逻辑、戏剧构思、视听技巧、动作设计、场景调度,等等,都来自于电影创作的层面,体现着创作者对内容的态度。 如果能看到亮点,站在当代的营销模式之中,仅仅是个人认为,该作品就是可以去推介的,将亮点展示出来。因为它确实存在,而且是电影内容层面的东西,即使整体不够绝对地好,但长处内容也是需要被看到的,而非“一竿子打死“,更不能因为它是“主旋律”就必定“不文艺”而批倒,反过来也是同理。 但是,你不能将题材本身当成亮点,否则,这成功未免也来得太过于轻松与廉价了,也与很多人鄙视的西方创作中的“政治正确”没有区别了。 尊重电影,与尊重历史和民族,并不矛盾,而是一体的关系。中华民族肯定需要自强,而且已经非常自强。而一部分中国电影人,或许也且更需要“自强”一点,把自己的手艺当一回事。 你拍的是电影,呈现的任何历史都在电影维度内,那我不以“电影标准”,又要以什么标准呢?我们当然铭记了历史,不需要电影也完全已经铭记了。你的电影应该是艺术手段的加持,让我们更加强烈地去认知、感受,加深铭记,而非“从零到一”。 那么,你做到了吗? |
资本又发现一条新路,挂羊头卖狗肉。 以后电影只要取个肃穆的历史名字,就能忽悠一群人去看! 哪怕内核和真实历史没多少关系! |
其实应该是D 拍跑男综艺节目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一部烂片都有10个亿,管虎真的哭晕了,投资了5.7亿的东极岛崩盘了,早知道应该5亿去做爱国营销,剩下7000万随便拍拍都能赚钱。上映前还百万人举报,抵制731上映,其实抵制的不是731,应该是像赵林山这种打的爱国旗号恰爱国饭的烂片导演 |
数据说明不了什么,看守所的人100%晚上7:30都看新闻联播,难道能说看守所的人全部都喜欢看新闻联播吗? |
傻逼电影,别看。 剧本逻辑和故事性甚至不如剧本杀,甚至可以说这个破电影就是一个《731》为背景的大逃杀风格剧本杀,用电影手法记录下来了。 上午破纪录,下午大破防。 我是麻薯,关注麻薯,不当韭菜不挨割。 我他妈被割韭菜了,割的还是爱国情怀韭菜,艹(一种植物)。 为了避免各种导演魔幻主义的表现手法等等技术角度的争执,比如这个意思《749》的《731》片段 |
![]() |
我直接聊剧情逻辑硬伤,然后给一个我写的故事梗概。 电影《731》故事梗概: 731部队抓中国人做人体实验,在其中发现了会多国语言的中国人姜武,就让他作为代理人“以华治华”。影片以姜武的视角目睹各种血腥实验,各种爆发冲突,各种边缘作死,日本人就惯着他,不收拾不教训,继续让他当代理人。最后大家伙策划越狱,然后都死了。 最后剧情比较高潮的拔河决定生死,姜武和731的头头排排坐观赏比赛…… 编剧和导员是被“霸道总裁爱上病娇的我”那种垃圾文学洗脑了吗? 对了,姜武是如何被“重用的呢” 先是冒出来这么一个日本女军官 |
![]() |
姜武被日本女军官找去打了一顿,镜头突然一切,女军官说,以后你就是满洲代理人了。 ??? 我刚刚是睡着了?闪回了? 发生了啥? 姜武用啥征服了女军官? 这种问题不是一处两处,而是通篇。每个剧情到了关键节点,需要情节紧张,需要某个继续推进的时候,电影就放起了舒缓又悲怆的音乐,开始慢镜头,给出字幕——他噶了。 编剧能力跟不上了是吧,写不出来东西跟得上前面起的那么高的调子了是吧。 我如果创作这个基本是怎么创作呢?写一个我特别想要的结尾,毕竟我是为结尾这碟醋包顿饺子。 被囚禁的同胞跑出地牢,以为看到了光明,结果发现他们只是从一个小监区跑出来了,外面是更大的监区,全副武装的日本人正等着他们。 日本人开枪屠杀这些同胞的镜头,开始慢镜头,给中枪的人特写,给开枪的人特写,然后出现另一群日本人拖走尸体堆放在平板车上,最后镜头给一个死后被埋在尸体堆,死死看着远处的孩子眼镜的特写,至此,影片结束。 这一段背景音乐是类似于邓紫棋《后会无期》那种风格的音乐,如果是童声延长,更能凸显拥有希望,冲向希望,结果是面对绝望的那种悲。 影片结束,音乐不停,在演职人员的时候,另一侧的画面历史资料,人物采访。 结尾有了,根据电影的故事内核,先做一个故事骨架: 主角被抓进731,被虐待毒打的时候说日语求饶,日本人发现他可以当个翻译,于是给他带上了脚镣,让他每天负责送饭,翻译等工作。期初主角因为得到这个机会,认为自己不用死了,狂舔日本人,但是日复一日他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残害自己同胞的,他觉醒了,他利用自己的身份相对方便,组织策划了一次逃亡,用自己血肉之躯抵挡日本人,给同胞正确逃跑时间。 接下来是填肉,如何抓人能凸显电影主题?无目标,直接出动部队,围起来最一起抓走。 抓起来后给这些人消毒,消毒环节只是为了表达日本人把中国人当作牲畜,同时以主角的视角代入,从进入731,到死于731的开始。 消毒环节,主角看到了自己认识的人反抗打了其中一个日本人一拳,然后被乱枪打死。被打的日本人把心里的怒火发泄到其他中国人身上,主角就是这个时候用日语求饶的。 好了,现在有个问题了,主角为什么会说日语。 简单翻史料,1931年“918”,1932年伪满建立,日本认为,细菌战针对的对象是人,与用动物做实验相比,用活人做实验更能提高研究精度。当时,霍乱、伤寒、炭疽等各种传染病菌的研究工作急需用活人做实验。于是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实验工场,同时规避发生不可控制的细菌传染对日本本土的影响。同时便于日军在侵华战争及对苏战争中实施细菌战。 于是,1932年,731部队开始建造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 但这个时间点有点晚了,更早的历史,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以营口为据点,对中国东北展开带有殖民地经营性质的经贸活动。日本资本及大批人口涌进东北,倾销日本产品,输入日本急需资源,获取可观利润。 1904年到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获得了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 为了切合他前期会叛变跪舔,人物小传可以设定为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哪年)生人,在东北和日本人做生意,倒卖物资混的不错。伪满建立后,凭借前期的人脉关系继续做生意,亲近伪满政府服务日本人,活的也不错。 影片第一幕是塑造背景,塑造主角人物形象,延伸到主角被抓。求饶后成为汉奸,因为能活下来,觉得自己有机会能出去而沾沾自喜,鄙视其他同胞。 第二幕内容就是为觉醒做铺垫。 在监狱里面因为当汉奸被鄙视,没事儿被日本人揍,这里可以出现个关键人物,比如孩子给他擦伤口,问痛不痛之类的。看了各种惨状,想办法给同胞一定照顾,不知不觉和一些同胞建立了情感联系,从同胞到同伴。反复的失去同伴中,他思想开始蜕变,最后到某个重要人物——比如前面的小孩——这个人物的死亡中觉醒。 开始策划逃跑。 第三幕是逃跑计划的实施,以及结局。 标准的“起-落-起-落-起”三幕式结构。731的罪行,主要通过第二幕和结尾表达。 好了,这个故事梗概能不能配得上这个海报。 |
![]() |
在这个故事结构里,主角完成了角色的升华,人物弧光出现了,比现在这个作死小娇娘更丰满。 其他配角,可以通过塑造冲突塑造人物弧光。 比如日本人阵营,“普通日本人-被迫加入731-沉迷掌控他人生死”“家人死于东北地区反抗”“为了出人头地让日本老家的家人过上好日子”等等方法塑造的人物弧光。 受难者同胞阵营,塑造人物弧光的方式更多了。 但是赵导就是沉迷于“脸谱化”的每一个角色,把综艺剪辑成电影,拍的不好漏镜头全靠后期剪辑的操作完成了这么一部烂片。 说真的,这个题材拍好不容易,拍的平平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他拍的这么差……我只能说卧槽,你不是日本人请来洗白的吧。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能不能有人告诉我 票房破3亿,怎么就刷新 影视记录了。 我是个外行人不懂。 这电影,肯定有人组织观看,毕竟旋律在这。 至于好不好看 就他这种各种形式的商业宣传,造谣,等等,就不可能好看。 目前看了一些评论都是不好 只有抖音的红红赢嘛了。 |
这么烂还这么大卖,那大概率洗钱的…… |
没意义,不值得看。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事实谈高度。 经典言论《这种电影好不好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宣扬731》 《因为被日本方面制裁了,所以才删减了,所以才难看》 我发现跟这一类人讲道理根本讲不通,所以我放弃辩经了。 以后我但凡遇到夸《731》这部电影的,我都会附和,附和内容如下... 《对,我也这么感觉,但731好像不咋恐怖啊,为啥都说731恐怖,我看电影里囚犯有吃有喝还有娱乐活动,在那个抗日战争年代这样比打仗好多了。》 《为啥都说731反人类啊,我感觉也不反人类啊,那些日军对囚犯还挺好的,甚至看守都不带枪的,在那个年代有吃有喝,王志文那个角色甚至在里面好吃好喝那么久,我感觉挺好的啊。》 《为啥都说731机密部队和恐怖主义,反人类啊,我觉得没有啊,电影里都有艺伎和娱乐活动的,有吃有喝不挺好的,我感觉也没咋反人类啊,屠杀那点事战争时期不都这样吗?随便一场战争都比这个惨烈多了,日本731也不咋坏啊。》 他们要是反驳电影没拍出来什么巴拉巴拉,科普怎么怎么。 我就装萌新,啊,原来这么惨烈啊,那这电影拍成这样不就是给731洗白么?那你们咋都说这电影拍的好? 嗯,你横竖选一个,要么731如电影所说的不那么反人类,要么是这部电影拍的烂,是洗白731. 用魔法打败魔法 |
前几天我爸跟我说,这个导演很用心拍731的,里面有一场解剖婴儿的镜头,开始是用的硅胶模型,但是感觉总不真实,于是导演要求剧组人员去自己家里把自己刚出生未满月的孩子带过来拍,剧组人员都觉得这样做不行,于是给导演的妻子打电话让她劝劝导演,没想到妻子接到电话后和工作人员说,你们开车过来吧,把我和孩子接过去拍。 我问他你这消息都是从哪儿来的?他说是抖音上有个人采访导演,导演自己说的。 然后我爸还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拍摄关于731的电影,我说那原来我记得有个黑太阳731啊,他说那是香港拍的不算,我说香港不就是咱中国的吗?我爸撇了我一眼没说话。 这部电影啊,肯定是值得看的!爱国嘛,必须得爱!不能忘记历史!大家加油!票房731亿,差一分钱都是各位的责任! 因为我目前失业,三十多块钱一张电影票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贵的,毕竟这些钱够买一个礼拜的菜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支持,贡献票房就靠你们大家了!如果有人可以赞助我电影票,那我感激不尽!爱国你我他,票房靠大家!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还好电影不是在7月31号上映 不然以后每年又多一天非正常节日了 |
引用“”金靴不吃葱”网友的部分回答 :“…恕我直言,这部制作手法相当粗糙、剧本叙事支离破碎、史实意识异常羸弱的影片,或许根本不配前文述及的“扔进尘堆”,它应当是被钉在耻辱柱上。 因为它在一个十分敏感的历史节点荒废了731这个重若千钧的题材。 不论它是否由政治任务而催生的“临时加工品”,就其本身的呈现,都难以支撑731这个本应该打磨得极其精细的主题。…” |
看完是不是觉得半夜进家给孩子采血也挺合理的? |
还信这套营销和风向叙事的,也别等老了来找我买保健品,现在来买,我给你打8折。 预购游戏有预购奖励,甚至也还能退款。 说实在的,不做影评人的,现在赶电影首映是图什么,大概率都是先进去吃老八... 等个一天两天就能有评价出来,留着看点好的不好么。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