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八个营,孔捷非常羡慕,为何丁伟毫无反响?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八个营,孔捷非常羡慕,为何丁伟毫无反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八个营,孔捷非常羡慕,为何丁伟毫无反响?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电视剧 亮剑(电视剧) 亮剑(书籍) 人文 《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八个营,孔捷非常羡慕,为何丁伟毫无反响? |
![]() |
亮剑 83% 知友推荐 · 4.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剧情 · 战争 / 2005-09-12 中国大陆 / 42 分钟 ? ? |
当李云龙手握八个营炫耀的时候,丁伟手里不可能少于五个,孔捷手里肯定只有三个。 扩张的三大前提: 1.有物资 2.有人力 3.有命令 拿物资举例,物资怎么来的?靠根据地生产能添补三八大盖九二式吗?要主动寻找战机,去抢鬼子的物资:丁伟光路过就盯上一个骑兵营,李云龙给总部打援的时候还一直惦记着西集据点,孔捷就是个乖宝宝。 大扫荡丁伟靠着家底一天打破三道封锁线损失三分之一,李云龙二分之一——孔捷拿的是新二团,一个名义上正规化高于独立团的部队,损失三分之二,营连排干部就剩一个副连长。就他孔二愣子那个蛮劲,给他新一团的装备他能这么惨? 咱再说打平安,李云龙在县城吃肉;丁伟看到损失大就换打法,转向炸桥袭扰;孔捷呢?没有啥战法,就是硬打。这场打完,李云龙的收获足够再让旅长打电话,丁伟的损失有限还能搂几根胡子,孔捷就是实打实的战损。 |
![]() |
|
你忘了个细节,大扫荡后晋西北三角见面时候,面对李云龙耿耿于怀的新一团,丁伟怎么说的? “老子的部队在三分区招兵买马,已经发展到三千多人了,你给个师长也不换啊。” 当时李云龙的新一团维持在一千多人,丁伟在军分区发展已经到三千多人了。 而且丁伟在任命前,是去抗大学习深造的,指不定学完出来,就直接成太岳军区(386旅)下属的军分区司令员了,对,就是顺溜里大雷那种司令员。 所以你说丁伟心里怎么想? 他自己也爆过兵,压根不吃惊,要是抗大学习完,丁伟荣升军分区司令员,他到平安县城时期,也能正儿八经发展到一个师的规模你信不信。 |
因为李云龙有个最大的赞助商,提款机,兼榜一大哥,楚云飞。这八个营一大半是楚云飞赞助的。 第十集的时候,楚云飞手下钱伯钧叛变,剧中明确说了,钱伯钧麾下那个营是三五八团主力,小两千号人马,还要强调顶李云龙两个团,虽然是营长,但过的是团长的日子。 李云龙替楚云飞平叛的时候,缴了钱伯钧整个营的装备。事后楚云飞大度地跟方立功表示“都是中国的抗日武装”“无非就是多报些战损”,这些装备就这么送了。 这可是晋绥军精锐部队的装备,不是什么土铳抬枪梭镖大刀,理论上质量要比有编制的三八六旅七七一七七二团更好。按一个营三百多人算,这批装备足以装备李云龙六个营。 在此之前的第七第八集,八路军遭遇了残酷的大扫荡,独立团伤亡过半,其中骑兵连全部为国捐躯。李云龙赵刚分别带队九死一生突出重围。其中装备损失也十分惨重。有个细节,李云龙撤退的时候舍不得一挺重机枪,在政委的苦劝之下,才忍痛炸掉。 这才多久,到了13集的时候,李云龙已经兵强马壮到可以攻打县城了。人员好说,但这些装备哪里来的?这不就破案了嘛! 这一个“营”装备,只是楚云飞赞助李云龙的一部分而已,其它部分物资总结如下: (1)伏击华北日军观摩团之后,李云龙送了楚云飞一把佐官刀,后者反手就还了李云龙五万发子弹。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独立团人手能分到50发。这对于所谓的“三枪八路”绝对是一笔横财。 (2)李云龙封锁大孤镇之后,拦截了给楚云飞两个营运送补给的十辆大车,车上装的是蔬菜面粉和整扇的猪肉。李云龙当即通知炊事班晚上吃炖肉。除了补给,这十辆大车估计也赞助了。 (3)大孤镇危机期间,楚云飞运输队被黑云寨所劫,这批物资辗转从黑云寨到孔捷手上,最落到了李云龙之手。 (4)日本投降的时候,张大彪带队缴了三五八团受降小队的械,衣服都给拔了,然后冒充三五八团去给日军缴械,又捞到了一笔(虽然是应得的)。晚到一步的楚云飞彻底绷不住了,哪有这样怼着一头羊薅的! (5)赞助了一把勃朗宁手枪,这把枪可不简单,秀芹,手持这把枪击毙鬼子军官,汉奸翻译,山本特种部队成员,各一名。 (6)哦,对了,还请李云龙和段鹏美美吃了一顿鲁菜。 总结了这么多,居然还是漏了,我还是低估楚云飞了!感谢评论区 @五彩的哈士奇 的补充: (7)楚云飞一个营在接受伪军投降时,被李云龙包围,国军伪军一起被缴了械,之后李云龙各种借口推脱。这就是楚云飞一直念叨到解放战争的“我那一个营的装备”。老李这已经超越薅羊毛,把楚云飞当提款机了。 除了这些物资赞助,其它赞助也不少,比如: (1) 炸毁西集据点山本特战队所乘坐的汽车,导致山本小队失去交通工具,无法回太原,只能去平安县城。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平安格勒战役。 (2)虽然是被动的,但是楚云飞重创了山本特战队,镜头里至少打死了十个,朱子明,罪大恶极的叛徒汉奸,被楚云飞率队击毙。 (3)平安格勒战役期间,在不到县城30公里外的褐阳沟,竭力拦截日军,使吉野联队无法抵近平安,保障了李云龙侧翼安全,是此战的胜负手之一。 为什么是胜负手?有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团部给六连安排的任务是坚守褐阳沟阵地八小时。直到六连全部牺牲,也只坚持到了七个小时。剧中,日军筱冢义男司令对着地图大惑,吉野联队所在褐阳沟距离平安县城不足30公里,骑兵部队不到一小时就能赶到,竟困在原地?!于是急电吉野三小时内必须平安汇合,否则剖腹谢罪。这时镜头切换,独立团兵临城下,山本面临最后时刻。 如果不是楚云飞在关键的位置和时刻堵住了吉野联队,李云龙所部在攻城最后时刻,会腹背受敌,战场情况瞬间逆转。 (4)与李云龙一道,潜入县城击毙平田一郎等数十名鬼子军官,导致日军的清乡扫荡计划破产。 你就说把上面的这些赞助全给撤了,他李云龙还剩啥? 有这样的榜一大哥,丁伟只能无语,孔捷只有羡慕。 |
铁三角喝酒的时候抗战已经快打完了,李云龙的爆兵速度算很慢的了,充分暴露了都梁对八路军军事史的无知 八路军开始是每个师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 1940年,129师进行了一次整编,新编了……十一个旅(老蒋:???) 新编第一旅,旅长韦杰中将 新编第二旅,旅长杨得志上将 新编第三旅,旅长韩先楚上将 新编第四旅,徐深吉中将 新编第七旅,易良品(牺牲) 新编第八旅,旅长为张维翰大校 新编第九旅,旅长桂干生(牺牲) 新编第十旅,旅长范子侠(牺牲) 新编第十一旅,旅长尹先炳大校 到1945年,115师索性不装了,光是在山东军区,下辖就有八个师,十二个旅(老蒋:娘希匹!!!) 第一师,师长梁兴初中将 第二师,师长罗华生少将 第三师,师长王建安上将 第四师,师长廖容标中将 第五师,师长吴克华中将 第六师,聂凤智中将 第七师,杨国夫中将 第八师,王麓水(牺牲) 警备旅第一旅:旅长陈奇少将 警备旅第二旅:旅长吴瑞林中将 警备旅第三旅:旅长钱钧中将 警备旅第四旅(鲁中军区):旅长孙继先中将 警备旅第四旅(胶东军区):旅长刘涌少将 警备旅第五旅:旅长刘贤权少将 警备旅第六旅:旅长赵寄舟 警备旅第七旅:旅长贺健少将 警备旅第八旅:旅长胡大荣少将 警备旅第九旅:旅长赵杰少将 警备旅第十旅:旅长张仁初中将 警备旅第十一旅:旅长莫正民(未授衔) |
三人不同的性格导致的。 李云龙大大咧咧,向来只占便宜不吃亏,一有扩军的可能,他马上会想方设法拉队伍,热情一点都不比找到新媳妇低,所以他的部队可以扩充的最快。当然也要感谢云飞兄送了一个营的装备。 丁伟则比较内敛,但是十分具备战略眼光,也很有小机灵,这一点从丁伟处置大孤镇问题和李云龙如出一辙便能看出来,在丁伟看来未来部队规模肯定要扩大,那还不如现在就扩大,因此他的部队可能也在快速扩充,只是规模可能没有李云龙那么大,所以他可能感慨一句老李发财了,但很难有大的情绪波动。 孔捷则是严格服从上级命令,如果没有上级的命令,孔捷是不会自己主动扩军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他听到李云龙居然扩充了八个营时,会感到惊讶、羡慕的主要原因。 |
129师45年是30万人。 所以,嗯 ,八个团有个屁炫耀的。 我一个师有30万人。你一个团有个骑兵连就值得炫耀了? 老师长,旅长那比李云龙强几万倍了。 |
从李云龙扩军事件可以看出,孔捷在某些方面的敏感度,和李云龙、丁伟相比是有差距的 李云龙透露出自己有八个营的信息,是丁伟、孔捷路过李云龙的防区,在谈到大孤镇的态势时,李云龙用三个营困住了大孤镇。 要知道,一个团也就是三个营而已,丁伟和孔捷有点担心 :如果鬼子趁独立团空虚时进攻咋办?李云龙哈哈一笑:老子有整整八个营。 孔捷和丁伟的反应完全不同。 一、孔捷吃惊背后的真相 孔捷听说李云龙有八个营时,异常吃惊,他为什么吃惊?不是因为李云龙能把队伍扩充到八个营,而是李云龙居然养得起八个营! 以当时老百姓的抗日热情,拉起八个营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想参军的老百姓多了去了。但队伍的扩充却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有两个因素,一,装备给养,二,基层骨干。 先说装备给养,多出来的五个营,要吃、要喝、要穿,要发武器,这部分给养从哪里解决?旅长是肯定不会管这事的,李云龙也不敢拿这些“破事”来麻烦旅长,那么李云龙必须要自己解决。 能够养得起八个营,足以证明李云龙“敛财有术”,富得流油。这些枪械、粮食、布匹从哪里来?当然是打仗缴获的!怎么缴获?情报从哪里来?那就要靠自己的头脑了。在这方面孔捷还真不如李云龙。 其次,说说基层骨干。新扩充的五个营,绝不是把人凑成一个营的规模那么简单,在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没有多少时间去训练,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营连排级骨干。只有在骨干的带领下,新兵才能迅速成长为老兵。这就是骨干最大的作用。 能够抽出如此数量的骨干去撑起五个营,并且不影响其余三个营的战斗力,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李云龙最初的三个营,每名士兵都是骨干。一支队伍的战斗力强悍到这个地步,孔捷能不吃惊吗?能不羡慕吗? 二、丁伟不是没有反应,而是反应不大 丁伟听说李云龙有八个营时,并不是没有反应,还有略有惊诧的,只是没有孔捷的反应那么大而已。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因素是丁伟是个内敛、心里能藏得住事、性子也较为沉稳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则是丁伟也在积极扩军之中,只是没有李云龙规模这么大、动作这么快而已。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1942年开始,日本不断抽调精锐投放到东南亚,中国境内的鬼子兵力、素质都开始下降,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都知道鬼子已经是日薄西山,已经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了。 很显然,丁伟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晋西北“铁三角”聚会时,丁伟就非常明确地说出了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咱们的队伍早晚要扩大,一旦时机成熟,要和鬼子进行决战,就算把鬼子打跑了,天下就太平了?我看没那么容易,咱们和国民党早晚得有一战。 最关键的就是第一句“咱们的队伍早晚要扩大”。这既是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需要,也是八路军的实力和根据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更是为了将来与国民党大决战的基础。 以丁伟的精明和头脑,他没有私下扩军那才是怪事呢!所以他对李云龙扩军并没有太过惊奇。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只是人家丁伟不爱张扬罢了。反倒是孔捷有点后知后觉。 三、从李云龙扩军看战场形势 1938年5月,距离“卢沟桥事变”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军全面侵华,占领了大片国土,抗日形势异常严峻。然而,在西北一隅的延安,教员用不到十天的时间,写出了5万字的军事理论著名《论持久战》。 在这本书里,教员以洞察历史的笔触和大战略格局,把如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方法写得一清二楚。事实证明,抗日战争的大势,完全是按照教员的”预想“进行的。 李云龙在赵家峪休养时,命令部队化整为零,不断壮大实力,到攻打平安县城时,已经具有了一个师的实力,其后,独立团继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了8个营的规模。 李云龙扩军,不是他的战略头脑过人,而是出于他打了十几的仗形成的本能:打仗就是要靠人多武器好。 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能够成为八路军团一级指挥员的,没有一个是弱者,李云龙能够扩军,别的也差不到哪去!否则也不会在1945年之后,原本只有三个师编制的八路军突然“冒出”了几十万部队。 军队不事生产,晋西北能够养得起这么多军队,只能说明日本已经不行了,对晋西北的实际控制力大幅度下降,对战备物资的掠夺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为所欲为了。 而且,规模这么大的八路军,难道日军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可日本已经没有能力纠集重兵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的勇气和实力了。日军在实力最强大的时候都没能消灭八路军,更不用说现在了。 扩充军队,对指挥员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除了需要筹集粮草之外,指挥员的综合素质也得跟得上。 有的人,可能就适合当个班长,有的人,最多能当个连长,有的人,一辈子也就是个营长,还有的人,20多岁就当了军团长。 就李云龙这种喜欢亲自下场的作战风格,当个军长也就顶了天了! |
李云龙炫耀了八个营,孔捷受了刺激,也想要扩编,这才打起了土匪的主意,想要来一个新二团独立大队,间接导致和尚死了。所以人啊,还是得讲究闷声发大财。 |
丁伟未必也有八个,但必然不止三个,所以不觉得奇怪 孔捷是老实人,比较规矩,让3个就是3个 当然是不是因此他动了念头,去找了谢宝庆,那就不知道了 孔捷这种,比较适合东北战场和朝鲜战场,因为他听话、规矩,大兵团作战_______ 李云龙比较适合淮海战场,因为这里比较需要发挥灵活性 |
李云龙最恐怖的不光是八个营 而是他居然能拿出配备八个营的装备 - 提到孔捷就想到谢宝庆 孔捷在谢宝庆这件事上 绝对有问题 那是鲜血淋淋的恶匪 已经被招安了还敢杀人抢劫杀八路 就那么处理 |
因为丁伟更了解李云龙…… 大扫荡后,铁三角曾坐在一起喝酒对账: 丁伟损失了三分之一 李云龙损失了一半,干部损失三分之二 孔捷损失了三分之二,营连排干部几乎团灭,是最惨的 |
![]() |
大扫荡之后到平安格勒战役之间,是各家的发育期。这其中,孔捷起点最低,不但老兵最少,干部也稀缺,根基都残了,所以发展肯定是最慢的。即使这样,孔捷新二团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虽然没提具体多少人,但是能在平安格勒战役有效阻击日军的猛扑,事后还能全线反击,实力肯定是不弱。而且从台词能看出来,团直属骑兵连,特务连都有,孔捷的底气也很足,按照一般标准看也算富得流油了,只是跟发育之后快当上师长的李云龙比才显得不够看。 |
![]() |
平安格勒战役之后,铁三角又坐在一块儿喝酒吹牛。 丁伟脑子更活,通过平安格勒战役已经对李云龙的实力有了初步判断,对李云龙性格也了解,加上他自己也是喜欢做事出格的性格,知道怎么闷声发大财,所以猜也能猜出李云龙这家伙的底细。 孔捷更保守,没那么敢想敢做,所以被限制了想象,只敢猜李云龙发财,不敢想他直接整出了八个营。 |
![]() |
其实老丁估计也猜不了个么准,只是心理多少也有点准备,所以这个捧哏的工作就交给孔捷了 |
有一个问题,李云龙多出的5个营,政委和指导员是谁任命的? 跳过太岳军区,自行任命政工干部,独立团的领导班子们有几个脑袋 |
丁伟后来军校上课怎么说的,他是战场的铁笊篱,你觉得他会缺物资嘛?说明老丁扩张速度不会比老李差 第一集看到骑兵营他是怎么想的?没老李那骑兵营早姓丁了。 还有我129师我记得有三十多万人啊,你个主力团才1w人有什么好得瑟的。 老李,你自己摸摸自己卵子还在不在,得瑟啥. |
因为老丁一直是明白人。军队有多少人是虚的,有多少火力才是真的。国军在抗战的时候经常大兵力打小兵力打不过就是这原因。火力差距大了,人多就是单纯给对面刷战绩的。 看他之前喝酒的时候他是怎么吹李云龙彩虹屁的,吹的不是新一团老李留下多少人,而是三挺九二式五挺歪把子加掷弹筒迫击炮往鬼子包围圈一个点狠揍。 至于为什么后来靠三个营就能压迫楚兄对云龙兄低头,因为楚兄自己不占理,哪怕那三个营手里只有粪叉子,火拼起来破坏抗战的锅不是他楚云飞背的动的。 |
算是一个漏洞。 李云龙说,三个团加起来比一个整编师都牛。 当时并没有整编师说法,硬要类比,那说明三个团加起来至少两万人。 然而,从三个人谈话可得出,李云龙有八千人,丁伟和孔捷惊讶,说他扩充了三倍。 也就是说,丁伟和孔捷认为只有李云龙的三分之一,大概两千多人。 简单的相加,三个团兵力大概是一万三千人,还达不到比一个整编师牛的地步。 |
因为丁伟也是八路军的团级干部,他的反应才是正常的。 八路军长期处于大进大出的状态。说白了,就是逃兵特别多。 部队处于安全环境,有粮食有钱,扩充的会很快。 一旦部队打起来,或者遇到天灾,亦或者驻扎区域的经济条件差。很快就会有大量的士兵逃亡。 129师这样的主力师,39年一年就跑了15000人,作战伤亡则是5700人左右。 40%的士兵当了逃兵。 像是李云龙的团,既不是主力,团内红军出身的老兵干部不够多。遇到困难,大量士兵逃亡是普遍的。 对丁伟来说,现在你有八个营,吆五喝六的,过半年缩编成4-5个营一点不奇怪。 把丁伟的团和李云龙团的驻地换一换,他也可以整出8个营来。 只要李云龙的部队从休整状态进入作战状态,立刻会有大量逃兵,一动起来,就有人跑。 哪怕不动,很多因素也会导致逃兵。 比如遭遇春荒之类的天灾。 比如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又打了败仗。 比如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制造摩擦。 甚至共产党过度强调对国民党强硬太多弱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会有人当逃兵,甚至叛逃。 李云龙有八个营,用四个营主动去围楚云飞的两个营,一旦冲突起来,就冲和国民党摩擦这一点,出现百八十个逃兵,就很正常。 |
所以看了孔捷的表现后,知道为什么《亮剑》的结局是丁伟失踪,李云龙自杀?只有孔捷活得好好的,还当上了边防军司令? 孔二愣子那是装的,老实人,一肚子数! 虽然他在晋西北铁三角里垫底,但他要是放在全军,那绝对也是优等生的存在。 他的实力其实一点都不比李云龙弱,团直属特务连都有。而且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孔二愣子在自己防区阻敌增援时,硬抗鬼子两个联队,他那实力你敢说弱? 孔捷在战略眼光上是不如丁伟,在战术素养上不如李云龙。但他才真正代表了八路军绝大多数基层指战人员。 大扫荡以后,孔捷发展的底子也是最弱的,营团级干部伤亡殆尽。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他就不可能像丁伟和李云龙那般,迅猛扩编。 因为他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并保证战斗力。所以孔捷不是存在发展不了八个营的条件,而是必须在扩编的过程中,再不断缩编。 以保证重建的新二团,是既赋战斗力,又是个人用得顺手的,还是领导不会轻易去拆建的。 李云龙八个营,听起来挺牛逼。但根据我军老传统,这个规模建制不可能让它长久存在的。 一定会被新老结合,拆并建新的团的。李云龙的独立团,至少会被拆分成三个团。至于李云龙会不会当师长?当哪个师的师长?那不是李云龙考虑的,李云龙只有服从命令的份。 你猜当时铁三角各自不同反应的潜台词都是什么? 你个李云龙,就是个土匪,不知道藏着掖着。现在没命令,你就搞这么大,到时候枪打出头鸟,一拆分,独立团还是给别人做衣裳。就一点没吸取当初新一团,怎么交给我的教训? 丁伟就扩成五个营,而且全是精干。到时候上面只要扩编命令一下达,就算抽调出一半干部组建新部队,那依旧是铁打的老底子。 还记得李云龙刚接手独立团到时候,看看独立团对孔捷的服从和认可程度?近乎个人效忠! 所以孔二愣子的部队更会被作为骨干队伍,拉去执行重要任务。这就是差别。 结果不出所料,丁伟和孔捷的队伍最终都拉去东北了。而李云龙虽然升任二师师长,但从中野嫁去华野。 而他依旧还是喜欢当突击队队长。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根子在俩人战略视野和政治敏感性之间的差距上。 首先,孔二愣子这方面就是缺乏敏感性。 我们不妨用倒叙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当孔捷被关在屋里,听着李云龙带领一营剿灭黑云寨的动静远去时,他自己哀叹了一句:“完啦,以后不会再有什么新二团独立大队了(虽说李云龙其实给他留了点)。” 但导致孔捷这次扩编行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魏和尚被杀?三五八团物资被抢?都不是,是因为他孔二愣子脑子里想扩编,就只想到了“扩编”这两个字。黑云寨大当家谢宝庆提的两个条件,一是不追究以往的土匪行径,二是不打散现有的人员编制。 这两条他居然第一时间就都答应了。 说句不好听的,孔捷要感谢魏和尚的身死和李云龙的行动,要不然以黑云寨这货土匪的本性,真的捅出屠戮百姓的大篓子,他孔捷枪毙都难辞其咎。所以这里就看出来,孔捷连事后醒悟的扩编都这么粗糙,也就更不会有提前扩编的念头了,只有羡慕的份。 反观丁伟,那可是李云龙钦定的狗头军师。 战术思想活络(炸桥埋雷),战略思想甚至比李云龙更加清晰,几乎是同一时间和楚云飞意识到国共矛盾无法调和,因此新一团在丁伟的手下招兵买马、发展壮大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同时,丁伟又很清楚自己的行事风格和李云龙不一样,不至于为了扩编无所不用其极,因此他对新一团的部队规模和战斗力有着清醒的定位和认识:一线主力水准,但不硬争第一。 所以丁伟稍微琢磨一下就能明白,李云龙这八个营是怎么来的,需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自己部队和独立团的战斗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在晋西北铁三角中的定位又是什么。 而孔捷大概是不会想这么多的,他就只能走在羡慕→眼热→出事的这条路上。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就说一条吧,晋西北铁三角只有丁伟有资格去延安学习。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老孔的独立团打了败仗,后来去新二团 因为他是比较听话的乖孩子 所以肯定羡慕 丁伟和老李都不是好鸟,所以部队扩充的快。 |
感觉这三个应该是军区司令那种位置,不同的人定位不一样,拉队伍能力应该都差不多。李云龙牛逼在于他能把这近万人武装起来,从后面动不动就被其他部队打秋风抢缴获看来,这位爷应该有点血鸭的做派 |
我感觉很多兄弟的回答没有回答到点子上。 实际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新一团是129师386旅下辖的正式番号,是八路军总部认定过甚至在老蒋那报备过的,而独立团,新二团这两个番号其实是临时番号,正式番号的丁伟当然不会眼红李云龙的临时番号。 附:129师386旅新一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沿革 1938年3月间,由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主持,将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任县独立营和附近几支游击队整编为东进纵队第1团,正式成为八路军正规部队。团部设在邢家湾,团长程启光,在滏西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8月1日,冀南抗日游击队进行第二次整编。由386旅政治委员王新亭主持,将东纵1团、东纵2支队、东进支队合编,命名为386旅新1团,团长程启光,政治委员夏祖盛。隆平原抗日模范游击支队支队长张子政、政委熊德如和杨春雨、唐荣钱等6人,分任各营营长和教导员。 1940年6月,晋冀鲁豫部队统一编制,新1团改编为386旅16团,参加开辟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30日,16团参加了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指挥的关家垴战斗,协同兄弟部队在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冈崎大队500余人包围,血战两日,与日军肉搏拼杀,反复争夺阵地,最终歼敌400余人,残余敌人向辽县逃窜,战斗中,谢家庆团长光荣牺牲。 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调集大批部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准备闪击延安。当此紧急关头,中央军委急令386 旅旅长王近山率16团奔赴延安,保卫党中央。 1943年10月22日,386旅旅长、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16团突破重围,进抵洪洞县韩略村以南八里处的南北洼地宿营。在听取地方干部汇报时,获悉临汾日军可能东进,随即设伏于临汾以东韩略村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闻名中外的韩略村伏击战,将日军一个分队和“日军战地观摩团”共240人全部歼灭。 1943年11月中旬,16团进入陕甘宁边区。1944年2月,奉上级命令,16团和随后入陕的771团、25团被编为晋绥联防军新4旅,旅长王近山、政委徐立清,担负保卫延安南大门的任务。 看到没,人家丁伟真的被调去延安了,你李云龙个土鳖扩了八个营不还是个山西土财主么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种就是纯属那些根本不懂基本军事运作的人的意淫产物。 一个团长,手底下兵有多少了自己都不知道,那这些兵吃啥?喝啥?光靠缴获? 为什么教员从始至终强调根据地建设?没有后勤供给,兵又不是铁打的,天天喝露水就能打仗。 八路军是发展了很多部队,比如山东八路军到抗战胜利时已经有二十多万正规军,但这些军力作为指挥员都是门儿清的,怎么可能自己底下人爆兵上万作为领导还一无所知的? 八路军的兵力,甚至对老蒋都没打算隐瞒,想多要几个师的编制,为啥要编制?为了听起来好听吗?当然是为了要军饷啊。 |
电视剧非要加段孔捷被山本暴揍后遭撤职又在李云龙手底下当副团长的原创剧情,搞得孔捷好像不如李云龙一样。而丁伟,当李云龙写了个特种部队作战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丁伟的毕业论文已经是在思考国防怎么防苏联了。 |
根本原因是《亮剑》是参考了国民党军阀的很多思路来写故事的,而不是按照八路军的思想来设计剧情。 对于军阀的私军来讲,就是谁能搞到更多装备、更多经济来源,谁就牛逼啊。 孔捷必然是羡慕李云龙的,而丁伟至少有过比李云龙兵还多的经历,人曾经也阔过,心态就比较稳,没那么羡慕。 孔捷是真的穷怕了。 你把他们看成三个30-37年的四川军阀坐那里喝酒,你就能理解作者设计这段剧情想表达啥了。 或者三个改开后创业的人,历经了几十年大风大浪,在2000年时坐一起喝酒。 。 现实里的八路军不可能有类似剧情的。 按照《亮剑》的思路,孔捷没准还会笑李云龙:怎么样,扩军后队伍不好带吧?,自己用着顺手的老队伍被划走,难受不? 按照我军的风格,比如你3个营扩充到8个营,就会拆分出去成立新的团。 而成立新的团,不可能是把新队伍单独拉出去的,肯定是新老结合。 比如李云龙原来是123营,于是1营留下,配2个营的新兵,2营和2个营的新兵组一个团,3营和1个营的新兵以及其他地方来的一个营组1个团。 这样李云龙熟悉的手下就只剩三分之一了。还得费劲跟新干部磨合。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