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为什么都把《武林外传》的成功归功为编剧宁财神,而不是导演尚敬? -> 正文阅读

[影视娱乐]为什么都把《武林外传》的成功归功为编剧宁财神,而不是导演尚敬?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现在说起《武林外传》,都会把它和宁财神联系在一起,或者和剧中角色所对应的演员联系起来,而很少和导演尚敬联系起来,为什么?难道一部剧…
电视剧通常是靠剧本的,所以大家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宁财神的功劳最大。
不过,武林外传算是特例。
只要愿意去看一下武林外传的剧本就会发现剧本完完全全是极简风,几乎除了台词其他是毛也没有。 通过仅存的花絮可以发现演员的动作走位、神情语气大都是尚导负责。
宁财神:我在《武林》的拍摄过程中,第一次知道,二度创作是如此重要。我的剧本,有个特别大的问题,是舞台提示少。因为跟尚导合作的太多了,所以知道他能理解,就把这方面的字数省给了正文。如果换个导演,至少要多写两三千字否则他们一定搞不明白原意的。跟尚导的默契,可以省很多事。然后是演员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我会经常看到,他们演的,跟我想的有点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他们的改变,大都是良性的,都是加分的过程,很少有减分的。
p.s. 看龙门镖局就知道尚导有多重要。
这种归功,实际上是观众对于宁财神从作家转型到编剧身份的一种认同,也是网络流行文化与影视艺术第一次完美结合取得的胜利。
宁财神通过《武林外传》这部剧火起来,绝对不是偶然为之,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此之前的所有积累。
一般而言,通过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火起来的,首先是演员,然后是导演,最后才是编剧。
演员方面例如胡歌之于《仙剑奇侠传》、杨幂之于《宫锁心玉》;导演方面的话则有张黎之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编剧方面就多了,例如刘和平(《雍正皇帝》)王海翎(《中国式离婚》)、六六(《蜗居》)、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邹静之(《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家会发现这些国内的著名编剧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著名作家。
一、宁财神:从网络作家到编剧
宁财神恰恰也是个作家,只不过和上述作家不同的是,他是个网络作家。
1999年前后,中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以榕树下网站为基地,网络上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代网络作家群,比较有影响的有“五匹黑马”,他们是:邢育森(代表作《活得像个人》、《网上自有颜如玉》、《柔人》)、宁财神(代表作《缘分的天空》《假装纯情》)、俞白眉(代表作《网络论剑之大梦先觉篇》、《寻常男女》)、李寻欢(代表作《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一线情缘》)、安妮宝贝(代表作《告别薇安》)。


(左起: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
其中李寻欢(现在的路金波)、宁财神、邢育森被誉为“中国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他们见证了中国第一代原创网络作家的时髦和荣光。
相信现在35到45岁左右的人都对“网络文学三驾马车”这一概念很有印象。这批作家和目前在文学网站连载小白文的那些作家(或者说应该称为写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当年是真正怀着作家梦去网上搞创作,他们在走传统文学路子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从写作风格和内容上对传统文学又有一种解构在里面,就如同《大话西游》上映时候票房烂的一塌糊涂,而经过BBS和高校学生的解构,重新焕发了活力。
宁财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边搞创作一边收获名利。2000年左右,凡是聊到网络文学,宁财神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宁财神的作品风格有点类似于王朔,例如他出版的作品《假装纯情》、《有种你丫别跑》里面充满了自嘲。
其实第一批网络作家变现没有现在这群网络作家容易,他们的作品除了出版获取版税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于是俞白眉等人率先转行干起了编剧。在俞白眉的带领下当时处于创作瓶颈的宁财神也开始了编剧生涯,这生涯就从《网虫日记》开始。


这部讲一群上网的年轻人合租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喜剧,似乎就是以俞白眉和宁财神等人早年间的北漂生活为蓝本,甚至剧中人的名字都是以宁财神和俞白眉的身份出现,不过这样一部剧虽然有黄晓明的参演,仍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直到宁财神遇上了尚敬。
二、尚敬:一个低调的导演
纵观尚敬的导演的20多部作品,电视剧豆瓣评分基本都在7分以上。而且除了《武林外传》之外,还有一部超高评分的情景喜剧《向阳理发店》。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发现,尚敬在电视剧方面颇有天赋,尤其是情景喜剧。然而电影确实是他的短板。


在《武林外传》之前,尚敬最有名的作品是《炊事班的故事1-2》,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认识了班长“胖洪”、班副“老高”、蹬三轮买菜的“大周”、面案“帅胡”、还有小毛、小姜,这些人的印象在我们的青春记忆中无比深刻。尤其是《我爱我家》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且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着实不易,但是人们熟悉的还是剧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扮演者。尤其是沙溢,《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帅胡和《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可以说是他演艺事业的巅峰,在塑造了这两个人人皆知的角色后,他此后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演绎的角色很难超越帅胡和白展堂这俩角色。尤其是在演《三国》中的孙策时,总让人忍俊不禁想笑出来。
也许是军旅导演的缘故,也许是本身为人就低调,《武林外传》拍摄之前的那几年,很少见到尚敬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若论个人曝光量,执导了很多作品的尚敬远远低于宁财神。他一直默默地坐在幕后,给我们奉献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三、《武林外传》:网络流行文化正式入侵大众视野


听到佟掌柜冲着邢捕头大喊一声“邢育森”的时候,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想,阔别已久的网络文学终于回来了,只不过它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武林外传》刚刚在CCTV-8上映时,收视率不高,然而经过几天的发酵之后,收视率立刻飙升,甚至到了大结局和春晚争抢收视率的地步,一举而成为2006年收视冠军。
《武林外传》将现代元素的注入和内陆无厘头模式的应用强化了情景喜剧的娱乐功能。电视剧的故事背景设在明代,各大侠虽然身着古装,但眼神、动作、语言都完全是现代派,他们的台词融合了当时海量的网络词汇,广告语言,还有对经典武侠小说人物的解构重组和对经典影视剧台词的嫁接,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尚敬和宁财神对视听符号重新编辑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武林语言”,这在2005年《武林外传》出现之前是几乎不存在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宁财神涉猎广泛的文学素养和尚敬深厚的执导能力。而在此前尚敬和宁财神合作的电视剧《都市男女》、《健康快车》中配合默契的演员闫妮、姚晨、喻恩泰、沙溢、姜超等人悉数出现在《武林外传》这部作品中。


宁财神大约是偷了个懒,把老朋友邢育森直接作为一个角色安插在了剧中成为了前半部分的搞笑担当。这个搞笑的捕头,由表演功力十分突出的范明老师饰演。另外当时宁财神还邀请了好友网络文学作家俞白眉在剧中客串莫小贝的美术老师,至于俞白眉和尚敬导演其他作品中《无敌三脚猫》《房前屋后》中的代乐乐因戏结缘,还有俞白眉与邓超合作《恶棍天使》遭到差评,就是后话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尚敬和宁财神之前所有实验田里结出的最好的果实,也是而人能力的集大成者。正是有了前面多次的合作,才有了目前《武林外传》这样无法撼动的地位。
《武林外传》正是巧妙借助网络时代的思维对各种视听符号进行了重新编辑和组合。从编导的视角来看,只有认识、理解和暗合观众心中规则的符号,才能在传播行为上使观众产生选择性注意,进而选择性理解,最后能够选择性记忆。这些规则包括观众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等。《武林外传》打着古装武侠的旗子,实质上记录的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后出生的现代人的生活,他们很努力地把70后、80后关注、感兴趣的想法融合到故事文本中,并且在表现形式上尽量多地采用70、80后所熟知和喜爱的符号。
那么从观众的视角来看,要看懂并进而喜欢上《武林外传》,必须和传播者一样熟悉无厘头,熟知流行文化元素,懂一些英语,了解热门的娱乐八卦话题。比如,关注或者知道超级女声,知道什么叫PK、什么是粉丝;知道经典的广告语“女人就要对自己好点”,周杰伦的歌词“我的地盘听我的”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才能特别体会出编剧宁财神的良苦用心。
结语
2001—2005年,是互联网流行文化集中爆发的时期。从最初的网络文学《此间的少年》、《沙僧日记》、《理工大风流往事》到歌曲《大学自习室》、《东北人不是黑社会》再到2005年胡戈的改编《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达了网络恶搞的高潮,恶搞作为一种网络文化流行开来。《武林外传》是网络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那么《武林外传》的两大来源是金庸古龙武侠的经典和“大话西游式”的搞笑。这两个受众的人群恰恰是70后和80后的人群,这些人同样是网络文学最初的读者,所以《武林外传》在这群人中火起来是自然而然的,而作为网络作家、编剧、到后来的网微博红人、吸毒上瘾者,宁财神火起来的方式要远远高于只有一个导演身份的尚敬。
首先呢,在中国,好剧本难得,如果是原创就更难得,宁财神搭好了框架,这一点值得肯定;
其次呢,二次创作非常重要,但剧本不好,二次创作毫无意义;
第三,那时候的宁财神还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从下面的视频很容易感受他的前卫想法;

0
武林外传的宁财神
最后欣赏下这段RAP。

0
宁财神主导的RAP
相比于《武林外传》,《龙门镖局》天生就存在不足,一群人天天就吃吃喝喝,啥正事也不做,就知道瞎吹胡侃,这哪里有点镖局的样子?这哪里有点生活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说《武林外传》是致敬《六人行》,而《爱情公寓》就是抄袭《六人行》的原因。
只有贴近生活,真正反映剧中人物朴实的生活状态,让平凡的人物在剧情与心理冲突中作出不平凡的事情,这样才不会突兀,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综上,即使让尚敬来执导,《龙门镖局》也远远不如《武林外传》。
关于《武林外传》,我还有这些回答,请大家指正。
《武林外传》中李大嘴和杨慧兰假如在一起了,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武林外传》中小贝长大为什么会成为杀人狂赤焰狂魔?武林外传里的李大嘴的真实身份?武林外传里众人为何偏向祝无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郭芙蓉还是祝无双?如何评价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武林外传》中为什么白展堂没有和郭芙蓉在一起?回看武林外传有哪些新感受?对于《武林外传》,有哪些你到后来才意识到或想明白的剧情?佟湘玉更喜欢小郭还是无双?《武林外传》十年 想问问大家最讨厌其中哪个人物?《武林外传》中有哪些情景你两次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武林外传》有哪些隐喻/伏笔/现实映射?《武林外传》里最让你心酸的画面是什么?武林外传出现那个会画剑谱的爷爷有什么深意吗?【武林外传】里为什么邢育森比燕小六观感好一些?为什么都把《武林外传》的成功归功为编剧宁财神,而不是导演尚敬?《武林外传》里有哪些演技逆天的高手?《武林外传》中有什么令人难忘的细节?对于整部《武林外传》,邢捕头和无双谁更重要?《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七侠镇)究竟在哪个地理位置?
纠正你个错误,并不是武林外传的成功归公为编剧,而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电视剧成功第一要素就是编剧。
这个道理很简单,拍电影的导演有名的非常多,而电视剧导演很少有大导演,全世界都如此,哪怕美剧成功了也是火编剧不火导演。
电影则相反,你很少听说过电影的编剧谁谁比较火,比较出名,除了乔纳森诺兰这种以悬疑为核心的编剧,大部分好电影我们只知道他的导演,很少知道他的编剧,除非该作品的编剧是个作家,而作家本身比较知名,这是属于例外。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是电影,电视剧,这是两个产品。电影因为时长短,叙事很紧凑,几个小时说完一个故事对于镜头,剪辑,节奏的把控极为重要,而台词则被弱化了很多,对于故事剧情的发展也更加依赖拍摄的技术和表现手法。很多精彩的悬疑片,哪怕是霸王别姬这样的剧情片,我们在解构的时候也会发现大部分时候是在拆解它的镜头语言,节奏转折和推进,而不是编剧是怎么编排的,因为他在里面发挥的空间很有限。电影的成功就是靠演员和导演,只要这两个行,哪怕用一个非常一般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很成功的电影。
反之电视剧因为时间很长,少说一季十几个小时,长了几十集都正常,这个时候导演的作用就降低了,因为你不可能在一部长篇电视剧里每一集每一个转场都精细的剪辑和镜头运用,制作周期也不够,导演也不见得都能想得到,更重要的是长篇能够铺展开的日常剧情太多,也没必要展现过多的导演技术,只要跟着编剧走很多桥段就能出效果。这时候编剧就变得很重要,因为讲故事全靠编剧了,而且电视剧的开展不像电影,更容易扑朔迷离,更容易有许多的转折,所以编剧几乎是最主要的一个位置,豆瓣电视剧排名高的大多都是编剧极为出色,导演发挥的作用有,可有限。
但也有例外,部分类型的导演在电视剧里有更大的作用,比如历史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张黎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其中需要一个历史剧的氛围,换个导演可能就不行了,看着镜头跟影楼一样,观感就会大大降低。再就是战争剧,军旅剧,神话剧,武侠剧,很需要导演发力,因为大场面的编排,编剧发挥不出作用,视觉效果的设计,动作戏的镜头运用都需要导演而不是编剧,但话说回来即便如此,编剧依旧是第一位,毕竟上述的内容只占长篇电视剧的一个小部分,大多内容依旧在文戏,对话,故事上。最后一个例外就是超短篇或高成本短篇电视剧,比如英剧很多一季就三集,那其实和电影更像,他们拍摄的手法更像电影,相比之下导演更加重要,还有类似于权游那种以电影质量拍的电视剧,那就是另外一个类型了。
而武林外传不属于上述的几种类型,它是一个喜剧,喜剧就是一个吃剧本,吃演员,不吃导演的类别,更别提情景喜剧了,喜剧只有憨豆类型的喜剧需要导演更多的现场编排,武林外传这种吃文本的,主要成功的点就在于台词,场景就一个,镜头就固定几个,就算把尚敬换了,以目前的剧情换任何一个有点水平的导演这个电视剧都会是个佳作。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爱情公寓,爱情公寓前几部用了大量的抄袭剧情在演员表现出色的情况下,整体观感就是不错,抛去抄袭这个方面来看,这个电视剧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到了第五部,在保留了大部分主演和导演组的情况下,放弃了美剧的剧情和故事,马上就成了渣渣了,爱情公寓第五部甚至连看第二遍的想法都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编剧比导演重要的例子。
同样韦正后面拍的破事精英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依旧没比爱5好到哪里,只能说勉强能看,却不火。因为剧情不行,没意思,笑点不够。
相反宁财神自己写的龙门镖局在没有尚敬的情况下,也是一个爆款,你可别说演员的因素,因为除了郭京飞以外,剩下几个人都后续的职业生涯都一般,袁咏仪也不是个演技见长的演员,这也说明这个电视剧能在当时有这么大的名气,还是因为故事和剧本的相对成功,而导演和演员发挥的作用不太多。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尚敬的才华,尚敬是有水平的,武林外传的成功如果要划分,宁财神是4成,尚敬是2成,剩下4成是那批极度牛逼的演员。武林外传观感是很好的,在剧情和故事以及笑点之上,尚敬的风格依旧也保持了,那就是没有过多转场和技术,他知道怎么拍一个情景喜剧,这玩意就应该像个舞台剧一样,固定一个镜头看演员长镜头表演就完了,这点爱情公寓,家有儿女都是这样的,这样会缔造一个稳定的叙事,对于低龄观众很容易理解它的剧情表达方式。
相比之下龙门客栈就差在这,它不像个情景喜剧,而且拍摄手法太常规电视剧了,年轻一点的观众有时候会觉得它转来转去的镜头太多,用了很多没用的手法去体现技术,看着不连贯,其实情景喜剧成功的都是镜头越平越舒服,把一切交给演员,龙门镖局的导演还不如韦正,他都不知道情景喜剧应该是什么样的。
先来看一段视频:

0
剧中人物一言不合就疯疯癫癲、又蹦又跳、胡言乱语——观众喜欢吗?答案是:分作品。这种搞笑到极致的喜剧手法,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让观众哈哈一笑;用不好则会让观众如坐针毡,甚至恶心反胃。《武林外传》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很多癫狂的场面不仅好笑,而且成了经典,观众百看不厌。原因何在?
一、重新解构的江湖,是《武林外传》好笑的源头。
有人说《武林外传》经典,是因为台词经典。这是外行人的回答。台词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剧本、导演、演员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
当然,我并不否认编剧宁财神的功劳,他对于《武林外传》台词的设计,展现出了天空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照顾好我七舅老爷。”、“我上面有人。”、“我姑父是知县,低调低调。”等让观众脱口而出的台词,着实厉害。


厉害也要知道厉害的由来。夸宁财神,也要夸对地方。
与其说宁财神的台词好,不如说台词背后的情境妙。
与其说台词背后的情境妙,不如说宁财神把“江湖”解构的好。
我之前分析过:台词之妙,乃情境之功。比如赵大宗师的“这个真没有”、陈大宗师的“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居然也叛变革命了”,细看台词很平常,是背后的情境让平常成为经典。


对于《武林外传》来讲,台词背后的情境另多了一层意味。很多台词本身已经很好笑,但放在一个重新解构的江湖里,好笑的程度会加倍。怎么理解呢?正常的江湖,里面的人物只会说一句:“我姑父是知县。”点到为止。在解构的江湖里,每个人做的是江湖事,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却是现代的,这种解构制造了一种巨大的反差。“低调低调”,本是现代人的口头禅,却从李大嘴的嘴里讲出,观众自然放声大笑。
那么,为什么被解构的事物容易形成喜剧效果呢?这在喜剧手法里叫戏弄权威。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你一脚把它踹下来。姿态一下子低了,观众优越感一下子高了,自然笑了出来。
西方喜剧很擅长戏弄权威,而且它们有三大法宝:戏弄政治人物、戏弄性、戏弄宗教。遗憾的是,这三样在中国,一样都行不通。但喜剧大师还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既然现实有所指的东西不能戏弄,那虚构的东西总可以虚构吧。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这个人。


中国古代就有嘻哈,风流才子唐伯虎,谁敢来diss?


他是007,也始终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风度翩翩的猪肉王子。


为情所困的至尊宝,竟让人想笑想哭,爱他有心,恨他无情。
周星驰自己说,他不知道“后现代解构主义”是什么意思,但他确实是位解构大师,分别解构了唐伯虎、007、孙悟空等经典形象,解构后的电影无一不是传世之作。
相比较而言,《武林外传》似乎更牛逼一些!它解构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整个江湖。观众心目中的江湖已经被金庸古龙,以及各种影视作品所定义,刻上了血风腥风、打打杀杀、、爱怨恩仇的标签。《武林外传》展现的却是另外一个江湖,这里面的人一点都不严肃,也没有深仇大恨。反而是没心没肺、不讲逻辑、一言不合就唱个歌跳个舞。可谓不正经、没正形、无厘头到了极致,却始终弥漫着一丝抹不去、化不开的温情底色。有了这些铺垫,那些现代人才懂的台词,甚至有些玩文字游戏的台词,才有了用武之地。让观众感觉到爆笑的同时,也深深记在心里,偶尔还会回想一下。
因此,这种对江湖的大开大合、却又有张又驰、形散神不散的解构,才是《武林外传》被誉为殿堂级情景喜剧的根源。
二、同样是解构,《龙门镖局》为啥不好笑?
《龙门镖局》的编剧也是宁财神,而且是七年磨一剑。看过《龙门镖局》的都知道,里面对江湖的解构更彻底。第一集里面就有:星矢挨黄金圣斗士揍似的横飞而出的砸墙人影、一尊“人间大炮”、人物头顶亮起《模拟人生》式的血槽、商业广告的雄浑旁白介绍镖局的成立等。好笑吗?似乎有点牵强。原因何在?


解构后的人物一定会有无厘头的行为,但不能是无厘头的人设,他们必须还是正常的人物。《武林外传》中的人物一言不合就开启无厘头模式,但仔细想一下,这里面的人物,大都是正常的人物,都有清晰且真实的性格设定。
当你想到佟掌柜,你首先想到的是:贪财抠门、喜欢白展堂,而不会想到她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当你想到白展堂,你首先想到的是:武功高强、却只想做个普通人,关键时刻还是有担当的,
而不会想到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当你想到郭芙蓉,你首先想到的是:她是郭巨侠的女儿,武功一般却梦想成为盖世女侠,而不会想到她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
总之,《武林外传》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常的人物。而且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正常的,疯疯癫癫、又跳又唱、只是情节发展到某个具体情境下的点缀。这个时候,他们突然开启无厘头模式、从正常状态切换到癫狂状态,制造了巨大的反差,进而形成了喜剧效果。
除了癫狂状态,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喜剧性格,我之前写过一段:

喜剧杂货铺:有人看《武林外传》时看哭了!78 赞同 · 4 评论 文章
吕秀才饱读诗书却没什么卵用,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只到这里,观众感觉不到笑点的。但吕秀才却一直以知识分子自居,处处彰显着文化人的优越感。这种明明够不着,却还一直往上够,是观众觉得好笑的地方。
还有李大嘴的经典台词:“蕙兰蕙兰蕙兰蕙兰”,也是这个道理。你条件一般、其貌不扬,人家蕙兰对你无意,你却痴心不改,不肯回头。这也是明明够不着,却还想一直往上够。往根了说,这就是一种小人物欲望受挫。
人物受挫,观众未必觉得好笑。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人物的乐观精神,让悲剧的现实埋在了剧情的背后。这个时候,人物欲望的屡屡受挫,让观众笑个不停。而欲望受挫本身却是悲凉的底色。
除了欲望受挫,还有一种叫大人物摔跟头。白展堂就属于这种。白展堂被称作“盗圣”,功夫了得,名头响亮。但每当关键时刻,却胆小如鼠,甚至连初恋女朋友都没法见。这种明明可以站的很高,却在关键时刻摔了下来,也是戳中观众笑点的地方。
至于《龙门镖局》。观众一上来接收到的就是癫狂状态。不论是特效、旁白,还是人物的动作、台词,都是一门心思用在搞笑上。节奏极快,笑点密集。不但搞笑质量下降了,剧中的人物也变得有点神经质、有点抽抽,跟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贾冰与宋小宝。我之前写过一段:

喜剧杂货铺:贾冰不红,天理难容195 赞同 · 32 评论 文章
从直觉上来看,贾冰小品的笑点,其实也没什么独特之处。无非是耍贱卖萌、装疯卖傻、甚至包括嗲声嗲气娘娘腔等秀下限的招术。这一类的战术,观众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辽宁民间艺术团已经把它发扬光大。以宋小宝、刘晓光、小沈阳、文松、宋晓峰等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已经把秀下限演绎到登峰造极。对于他们的特点,观众早已摸透。比如宋小宝的丑不知耻、刘晓光的说话抽抽、小沈阳的娘、文松升级后的秀气版娘、宋晓峰的彪。
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标签让观众很快记住了演员,但吃多了不消化。尤其宋小宝,那呲牙咧嘴的笑,已经开始让人审丑疲劳。
贾冰也用了这些秀下限的手段,却没有成为他的标签,为什么?因为宋小宝们,是先确立了奇葩的人物性格,再基于这个性格建构人物事件。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顺着这个性格来的。但贾冰是先确立了一个正常的人物形象(霸道总裁居多),比如在节目的一开场,贾冰展现的都是一个高大威猛、一脸严肃的,略带些正派的中年男人形象。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他是正常的说话、正常的做事。但在这中间,他会把那些卖萌的、搞怪的、嗲声嗲气的东西展示出来。
要知道,在观众认知中,老板是严肃的、刻板的、一本正经的,贾冰出场时,也是这种姿态,这个出场的姿态很重要。老板的“高”姿态,让贾冰在表演过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时,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板卖萌了、老板撒娇了、老板懵逼了、老板认怂了。因为有了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应当。
这样的好处是:他的秀下限,口味很重却不腻。
如果用一道菜来形容的话,宋小宝们的秀下限好比一碗香菜,口味很重,多了会腻歪。而贾冰的秀下限,是一盘凉菜里的一把香菜,口味正好,吃多也不腻。
当然,前提是,你能接受香菜。
贾冰的这种喜剧形式,不仅避免了标签,还放大了喜剧的效果,为什么?首先要解释一下笑点的产生。通常意义上讲,反差越大,姿态越低,观众越觉得好笑。宋小宝想打别人,结果被别人像提溜小鸡一样给羞辱了。反差有了,而且宋小宝的姿态很低,观众会觉得好笑。但这种套路用多了,观众能想到剧情一定会这样发展,反差就小了。而且,贴了标签之后,宋小宝刚一出场,在观众的认知里已经是姿态很低,无形之中,观众的笑点已经变得很高。这就导致,宋小宝必须摆出更低的姿态,制造更大的反差,才能让观众笑出来。而贾冰的作品却不存在这种问题。
刚才说了,贾冰一出场就是一幅正派形象。所以,他在表演过程中,稍微动作夸张一点,都会产生巨大的反差。先不论剧本的质量如何,就凭这一点,他作品笑点的产生,在先天上、在生理层面,就已经比别人有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不好笑的作品,他也可以靠演技支撑效果。
解构是经典的前提,真正让人物活灵活现,还须在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剧情境上下功夫。
三、无厘头美学。
《武林外传》的经典,另外一个的功劳不能忽视——尚敬。《武林外传》的很多画面,是无法用剧本写出来,一定是导演与演员们现场打磨、再次创作出来的。(宁财神也承认这一点。)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画面:


我们在爆笑的同时,一定也在拍案叫绝!怎么想出来的!原来搞笑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层面。
《武林外传》的搞笑,同样也有美学追求。他没有把搞笑局限在台词上,更为搞笑挖掘了形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力。比如秀才与小郭演绎的这段MTV。即使放在今天看,都是那么炫酷且性感。


还有展堂率领众人演绎的别具异域风情的舞蹈。几十秒的片段,却有非常出色的镜头调度。


《武林外传》中还有一大亮点:间离效果。第11集其中有一段台词:
十娘:哎哟,你放心吧,不就是演戏吗,梅斯布吗
掌柜:梅斯布是什么
十娘:梅兰芳,斯坦尼,布莱西特,我懂
(十娘演过一段)
十娘:哎,还行吧
众人:太好了
掌柜:梅斯布占全了
小郭:戏曲程式化
老白:体验派
大嘴:间离效果
秀才:加上个人的天赋
《武林外传》中的表演,不少地方运用的就是布莱西特的间离效果,比如突然面对镜头说话、突然集体整齐划一的晕倒在桌子上。而这个间离效果,本身就是一种解构,对电视剧的一种解构。电视剧是演给观众看的,演员与观众之间是有一堵墙的(第四堵墙),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也写过一段:
演话剧的演员可以跟台下观众交流,但电视中的人物相对来说是封闭的,他必须处在电视的情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是受情境制约的。如果上一秒,演员还沉浸在情境中,下一秒突然对着镜头说话,观众会非常懵逼,进而产生“演砸了”的感觉。
刑捕头顺利破了案:他突然对镜头说:“抓贼,就是这么简单!”按常理来讲,这属于出戏了,演砸了。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已经“演砸了”,为什么观众还觉得搞笑呢?
这就是无厘头风格的效果。演员“演砸了”,自己竟然没有觉察到,还在一本正经地往下演,这本身就产生了从高到低的差势。这个演员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整个剧组都有点不正常吧?当观众把此时电视中的人,视为不正常的人看待,各种荒诞离奇的行为,就有了搞笑的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武林外传》里的这帮演员是真好。刑捕头、李大嘴、燕小六这些人,生就一幅搞笑的长相,喜剧效果好,这没的说。秀才长相平平,靠就是演技,这也没的说。最难能可贵的是,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还会搞笑,没有丝毫偶像包袱。姚晨、沙溢、燕妮,这都是中上的长相,具备偶像派的潜质,却可以解放天性,奇葩百出,着实令人惊叹。
对比之下,不得不说,巩俐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弱爆了哈!


看过武林外传的拍摄花絮,我觉得就算不说导演和编剧的功劳对半,那也不能否认导演的积极作用。
在花絮中很明显可以看到很简单的一小段剧情里,导演几乎把每个角色的戏份都演示了一遍,而且做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改动(指对演员自己初步的表演)包括动作,站位,语气等等。让我突然发现这个导演的演技太棒,幽默感很强啊,清楚的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人更容易get到笑点。
当然我是外行,从来没有了解过拍戏是怎么样的,但是武林外传如此有诚意的作品,仅仅剧本好看,如果拍不出精髓,也只是平白浪费了一个好本子罢了。
从那时候起,突然觉得尚敬的名字被宁财神掩盖太久了。武林外传带火了那么多人,背后的工作人员却依旧默默,隐于江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武林外传作为一个半架空类的古装电视剧。却没有现在古装电视剧那股矫揉造作的风气。
而且在很多地方,敢大胆暴露自己的叙事行为,或者说,创作者们根本就想让你知道,他们是在表演。
例如吕秀才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巴拉巴拉的
至今为止,中国目前的电视剧能很少做到这一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林外传》让宁财神为大家所熟知:
一个好的剧本支撑起了所有人的即兴发挥。一个优质的故事带动了所有人的尽兴演出。
不管导演和演员如何临场发挥,都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故事框架能撑得起来。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发挥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武林外传》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谁能想象现在任何一个网剧能有胆量,主动把导演、摄像机位置,灯光位置,场景设置暴露出来。
因为他们的剧作还是很拘束。
可能过去那种创作环境已经不在了吧
如果再拔高一点,现在的电视剧倾向于再现(有的电视剧再现都做不好,滑稽脸),而武林外传则重表现。我理解中的表现是一种更高的再现,是更极致地表现题材和故事。
很明显,编剧宁财神打下了一个好地基,所有创作人员共同修了一座大厦。
补充:
片段一:吕轻侯:我们这个戏的主题就是反对暴力,可她(郭芙蓉)呢,却处处施暴。太血腥,太残忍了。
片段二:莫小贝要离开同福客栈回衡山,众人在后院里假演了一场戏(小贝此时在屋内)。老白甩锅给小贝,说她逼死了掌柜的,典型的戏中戏。众人巴拉巴拉在说,那个场面调度,很像话剧。我记得b站上好像有节选。
这部剧真不好说是谁的功劳更大,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宁财神的古装情景喜剧新概念,颠覆性的“武侠”剧本,和空政那拨演员导演(尚敬)通过前度合作积累的经验到这部剧完全爆发碰撞出微妙的化学反应。
宁财神和尚导的结合使武林外传最终成功的一点重要原因是:
财神的这个剧本搞怪、颠覆、无厘头、天马行空,重新解构了武侠、江湖、古代、生死和刀剑。是一个在天空中闪闪发光的新奇产品。
尚敬的风格一惯踏实、日常、重情感逻辑的圆融变化,演员的每个神情和动作都要出于当时情感下的真挚反应,不能只是为了逗你笑。即强调“适度”,颇有正剧范。
两者结合,大家一本正经得搞笑,云淡风轻得煽情。这个剧才傲立群雄。
宁财神的作用在台词情节上很明显了,想了解尚敬的可以看看花絮。
举例
1.李大嘴被传销骗了用头撞柱子委屈得哭诉时,尚敬指导说“有点过了,演员积极是好事,但要适度”
2.吕秀才模仿古人念书的公鸡嗓是尚敬原创
3.帮郭芙蓉设计拎开李大嘴“一边儿嚎去”等台词动作
这些只是尚敬工作的冰山一角。
武林外传是个美人,容貌惊艳、性格温和、才华横溢、思想隽永。
宁财神负责造骨骼之利落、思想之深邃,尚敬锤炼肤容之美丽、性情之柔和。
首先,我不同意这个命题。
不如来个控制变量实验,拿沙溢做例子吧,对比《武林外传》和《龙门镖局》,同样是宁财神编剧,同样的演员,只是导演不同,我们来纵向对比一下演员的表演张力。评论有人提到了郭芙蓉和秀才,我就也把图贴过来啦,做个横向对比。
划重点:沙溢在龙门镖局中念台词就念台词,无小细节,最多在念台词时除了瞪瞪眼抬抬手就没别的了。而武林外传中,无论是主角还是小配角,几乎没出现过无走位/无动作的,纯念台词的场景。
沙溢-龙门镖局,饰演白展堂,已婚,正在与儿子讨论50两私房钱的终极奥义
镜头1:全程表情不变,尬念台词,无走位,40s左右,连眼神看的地方都没有变过。




镜头2:白展堂儿子卧室,念台词,动作仍不变,20s左右


反观武林外传:白展堂一边嗑瓜子一边讲评书,白展堂一边瞅厨房一边扯肚兜,白展堂一边给客人倒水一边和掌柜的使眼色……武林外传花絮里,尚敬导演要求老白胸口碎大石的时候,小米每打一掌,就喊一句"亢龙有悔",每一句"亢龙有悔",老白脚就得随着口号往上反弹一次。




鼻孔瞩目,眼线瞩目,妈呀截图的时候看着就想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分割线———————————————————
姚晨-龙门镖局:饰演郭芙蓉大女儿,吕青柠,性格与其外公【郭巨侠】极其相似,这个妆容和神态虽然不够芙蓉的活泼生动,但还是很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的。


王学圻:饰演郭巨侠,郭芙蓉的父亲,吕青柠的外公。


喻恩泰-龙门镖局:饰演吕秀才,现已任知府。
镜头1:一边打老白的儿子,一边嘴里吃着坚果(好像是桌上的坚果),一边讲台词。


镜头2:吕秀才被女儿的男朋友的妈妈的弟弟的媳妇儿的刀架在脖子上,(* ?? ?* )?*就是佟掌柜的弟妹的刀啦。此处秀才先是和女儿讲话时,有跳板凳、扒米饭等小细节,后又有自然的走位,低沉的嗓音嘶吼着要个说法与公道,真的有一种《大宋提刑官》的感觉!


上学的时候,刚毕业的新老师总是会抄完板书再开始讲课,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总能一边板书重点内容,一边口述今天课程的引导内容。因此,私以为,演技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念台词的时候有没有很自然地同时做别的小动作;而表演有没有喜剧效果,细节性的小动作也必不可少。
剧本的好坏固然重要,可是细节的把控如果做得不好,这里包括演员的细节和场景的细节。龙门镖局资金雄厚,无论外景内景可谓用心良苦,确实比武林外传好得多。但导演对演员细节的把控,确实不是钱能堆出来的。只说财神有多年累积的才华?尚敬一点也不输好嘛。
综上所述,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导演的价值,可见一斑了。
(另:哔哩哔哩上武林外传拍摄花絮cut,《龙门镖局》中,老白在第37集,姚晨在第23 集,秀才在第29集)
其他喜欢的镜头有兴趣的,我可以再截图过来(* ?? ?* )?*
这么说,如果你不直接看《武林外传》,而是直接打开当做背景音听着,能听下去,那说明功劳大头就是编剧的。
如果你觉得镜头搞得很牛逼,仅从几个没有言语的片段能看出感觉来,那导演功劳占大头。
其实,我没说编剧和导演哪个更牛逼,但是评论区好像给出答案了。
哪都是这样的。
成功的舞台剧一定得是演员牛逼。
成功的电视剧一定得是编剧牛逼。
成功的电影则一定得是导演牛逼。
2022了,两人分开都各自有新作品,都已经很多年不拍戏,可以分出胜负了。
我还是觉得宁财神的剧本牛逼,情景喜剧最根本还是剧本,你试试让现在市场上的编剧去写个八十集的情景喜剧剧本,都写不出来,连一个模仿宁财神的编剧都找不到,写个原创段子就偷笑了。
宁财神离了尚敬,交出龙门镖局,是不如武林外传,至少吊打医馆笑传,医是医二是二,郭德纲团队出的郭县令轶事,龙门镖局至今在虎牙B站都有直播间重播,保值度很好了。宁财神的下限是古装情景喜剧的上限。
尚敬离了宁财神,找不到好的原创剧本,导的薪剧场就塌了,没包袱段子尬,动不动上说教心灵鸡汤,还没契合年轻人的笑点。你去豆瓣看尚敬的作品,后期都不导喜剧了,导现代剧了。
电视剧的核心,还是在于剧本。
但是尚敬导演也的确是这部戏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以前我没有这个意识,总觉得尚敬导演之于剧本,顶多是锦上添花。
但是,直到看了《龙门镖局》之后,我信了。
情景喜剧看似简单,却也不是任谁都能掌握的好的。
当初龙门镖局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好看,都说差个尚敬。
现在欢乐英雄出来了,很多人也觉得不好看,说差个宁财神。
然而集合了尚敬、宁财神、一票主演的武林外传电影,还是很多人觉得不好看。
其实我说想的是,武林外传属于那个时代下特殊的产物,现在很难复现,即便是集齐尚敬、宁财神、各大主演,也很难达到当初的成就。即便作品质量达到了武林外传水平,该骂的还是骂。即便当初的武林外传,也做不到人人都喜欢,当初骂武林外传表演浮夸、人物癫狂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上一辈的人,只不过当初网络不发达,并没有起到对作品的影响,现在则不同了,营销占作品比重的很大一部分,甚至于有的作品营销的作用远超作品本身,一个破梗,只要水军一呼应,就变成了流行,就转换为了盈利;一个好作品,只要有一个缺点被抓住,水军一呼应,整部作品就变成了垃圾,而且很多问题都不是出现在作品本身,而是主创人员现实世界做了什么事情之类的。
武林外传的成功,除了时代加成,作品本身质量过硬、导演、编剧、演员等因素外,还有就是里面的梗现在看也不过时。与武林外传同时代的国民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当初并不逊色武林外传,但是现在看,里面有些梗就显得很过时,当时看的很喜欢,但现在看就会很尬。所以武林外传成为了经典。
龙门镖局为什么感官上不如武林外传,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导演换了,而尚敬给予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分寸感,龙门少了一丝分寸感,就显得乱糟糟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影视娱乐 最新文章
《潜伏》里,李涯是不是死的太随意了?
为什么 5 分钟脱口秀能让人笑出眼泪,2 小时
「湾区升明月」2025 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举行
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
如何评价赵露思、陈伟霆主演的电视剧《许我
如何评价奈飞日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第三
如何评价《繁花》中阿宝最后的结局?
为什么吃道具是剧组大忌?
最近《凡人修仙传》大热,大家对于金晨饰演
有没有那种女主智商高的(复仇)爽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9-15 11:03:02  更:2025-09-22 11:43:0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