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电影 抗战片 南京照相馆(电影) 2025暑期档 夏日应援计划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圆桌收录 2025 相约暑期档 |
![]() |
南京照相馆 82% 知友推荐 · 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历史 · 剧情 · 战争 / 2025-07-25 中国大陆 / 2小时17分钟 ? ? |
王骁的最后一幕戏奉献了一个标准的南京人的表演。那几句台词,绝对是南京人写出来的,如果你在南京生活,就会知道只要是南京人,他就会这么说,几乎一字不差。 “老子是pe皂片滴!狗日滴,好好的南京岑被你们搞岑这个屌样子。你们不是喜欢pe皂片吗?老子给你们pe!不是喜欢笑嘛?笑啊!” |
电影里,伊藤看到电影胶卷的时候说:打完仗我也要拍电影。 我看的时候,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完电影查了一下,伊藤的原型居然是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日本著名导演,战前以拍摄默片已经成名,1937年入伍,主要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战役,负责毒气弹的运输与投放,战后回到日本继续做电影导演。 “伊藤”打完仗,确实去拍电影了。 我这么惊讶,是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就看过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东京物语》《麦秋》《晚春》《彼岸花》,都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而且这些代表作都是战后拍的。 这些电影,画面是非常干净素雅的,是很典型的那种日式的婉约,外景的风景也十分漂亮,演员的仪态也很好,尤其是《彼岸花》的色彩,非常有特色。 单就影片来说,这些电影确实很优秀,很能代表日本的审美。 我随便截了几个截图,大家看一下吧。 |
![]() |
|
![]() |
|
![]() |
你看这些影片的时候,你会想到这导演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狂吗??? 反正我实在是无法想象。 更地狱的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基本上都在讲述家庭伦理问题,表现日式传统家庭在战后的变化。 这也是《南京照相馆》为什么会多次提到“家人”这个概念,伊藤也提到过自己的爷爷和父母,镜头还多次给到日本家庭的合影,金老板最后换的底片,拍的也是南京市民们的家庭。 小津安二郎在南京看见过三十万人类的尸体,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不会害怕吗? 他战后拍那些岁月静好小确幸的时候,脑海中就没有闪过那些被他杀害的中国家庭吗??? 他作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导演,却到死都没有拍一部反思的电影,这特么还是人吗??? 小津安二郎,一个拍摄家庭电影而著称的导演,却是一个毁灭了无数无辜家庭的刽子手,背着千万条人命,心安理得地做着大导演,甚至在国际都享有盛名。 而不管是国际上的介绍,还是我们的教育,都几乎没提到过这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要收他,小津安二郎的生日是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的前一天),而他去世,也正是12月12日,60岁生日当天因为癌症去世。 选他作为伊藤的原型,实在是妙。 看到很多人提到伊藤剖腹被介错是便宜他了,但你如果联系上小津安二郎,就会发现这个角色的结局还不错了。 电影中的伊藤,从头到尾就是个怕死的懦夫,父亲要他延续家族荣光,母亲又不愿他去前线送死(前线士兵是农民出身),于是就让他做了战地摄影师,最后连剖腹,伊藤都没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捅进去就不敢再动了,上司最后给了他体面。 现实中,小津安二郎为了逃脱审判,亲手毁了拍摄的罪行底片。电影里男主烧底片这个情节,现实里其实是小津安二郎自己做的。 看吧,他甚至连电影里伊藤自己捅那一刀的勇气都没有。 什么叫细思极恐? 电影里的恶鬼,在现实中逃离了审判,隐瞒过去,摇身一变,成了人人敬仰的行业佼佼者,而我们身边还可能有无数这样披着人皮的恶鬼。 还有比这个更恐怖的吗?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林毓秀对王广海说:“我从小学唱戏,唱的是穆桂英、梁红玉,我懂的呀!”意思是说她不是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她也是知道家国大义的。 这话表面上是林毓秀对王广海说的,但更像是申奥导演对中国文艺界说的。文艺不仅仅是娱乐,还承担着教化、熏陶、引人向善的社会责任。以前百姓大字不识一个,但也是从一段段戏文里,一篇篇话本下,一声声唱词中知道了杨家将、岳飞、李定国这样的是英雄,秦桧、吴三桂、洪承畴这样的是汉奸,正是这些戏文话本唱词,让汉人成为了世界上最知荣辱,明大义的人民。文艺作品也是有立场的,近三十年来的文艺创作者很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观察者、审视者、仲裁者的第三方立场上,仿佛不这样就不够“理性客观中立”。而申奥导演告诉他们,中国文艺工作者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要站中国立场,不需要什么狗屁中立! |
电影中伊藤的原型小津安二郎,战争结束了,他回了国成了知名导演。 战争结束了,无数的千千万万的回到故乡的小津安二郎完成了理想,生活幸福。 可是南京哪些人呢,那些倒在草鞋峡万人坑里的同胞,那些在中山码头惨遭屠戮、沉尸江中的冤魂,那些于汉中门、煤炭港、燕子矶集体罹难的生命,他们被血浸透的家乡,他们被战火骤然掐断的人生梦想,他们完成理想与幸福生活的权利,又该向谁去要? |
说句题外话,南京照相馆上映以后本子大使馆提醒在外的日本公民警惕新一轮反日思潮,而这是八佰还有南京南京上映时没有的,怎么回事呢 |
1.小本子撬走了南京城墙砖,要拿回日本,当时看到时候不了解,后来上网查了下,小本子在中国各地都搜寻了一些中国文化标志性建筑,在日本弄个了塔,这个塔是她们用来镇压中国国运和中国英烈亡魂的。(现实中就有这个塔) 2.两个小鬼子把“天下为公”牌匾涂改成了“亡国之君”而这个牌匾旁边还有个署名孙文,也就是民族英雄,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个是亡国灭种之心昭然若揭,二是我们往往会认为,哪怕是敌人,只要他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人民而战斗的人就是可敬的人(比如元首),但是小本子就不,它们没这个概念,它们别说中国,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英雄它们都不会尊敬,正是“知小礼而无大义”的典型体现。 3.摄影师伊藤曾说它父亲是甲午海战的参与者,而它因为爱好摄影所以被派来做后勤宣传工作,这时一个士兵训斥伊藤被军官抽了一巴掌,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一个农民没有资格训斥他,道歉”,这个信息量其实挺大的。 第一个信息小侵略者的父辈是个老侵略者,小侵略者虽然不开枪,但依旧支持战争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二个信息鬼子士兵来中国前就是日本农民,一个日本普通农民在一顿军国主义思想洗脑后变成一个残忍的畜生。所以那个时期的日本没有一个人,值得被原谅,哪怕这个人是个日本农民。所以日本平民也都是鬼子,区别只在于前面射子弹,后面造枪炮而已,都是一样。 4.墙上蒋光头的图像脸上被打满了弹孔,做为当时民国政府的首脑,在日本鬼子来之前就准备“迁都”,守军长官自己跑路,不组织抵抗也不组织撤离,城外的国民政府和城内的鬼子一起“配合”下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屠城惨案(毛主席曾多次化名不同的名字劝诫蒋政府防范日寇攻城屠杀,蒋其实心里也知道大屠杀很有可能发生,但是他没有行动,相当于默许了这次屠城) 5.还有很多彩蛋也细思极恐,比如知乎有人问:如何看待自由主义人批评南京照相馆散播仇恨? 我只能说这么一个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拍摄的一个反战电影,你跟我说这叫散播仇恨?那我想说就该散播,就该全世界散播,就该往台湾散播,往日本散播,往美国去散播,让他们知道她们养的这些个所谓的自由主义者,养的这些个网络汉奸是没用的,让他们知道中国人的心永远是红色的,中国人的精神传承永不会熄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
影片中,日军试图将南京城墙砖运回日本,这段情节就来自于真实历史。 为庆祝1940年日本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日本政府修建“八纮一宇塔”作为国家纪念物,据统计塔基材料共使用了约1789块石材。 其中有238块来源于中国,其中包括中国长城砖、南京中山陵、泰山顶石、黄鹤楼、故宫及上海市政厅等著名地标石材。 其中有四块来自南京,最著名的是来自明故宫内的“麒麟浮雕”石,上刻有【南京日本居留民会】【献石头的团体】 |
![]() |
|
![]() |
这些来自中国的石头和“麒麟浮雕”石一起被当做塔基,压在了八纮一宇塔下面,“八紘一宇”选择建在了当年神武天皇挥师东征前召开军事会议的八紘台丘陵上,在其周围分布的都是一些古墓,这也是日本的镇魂塔,镇的是他们的魂,压制的却是来自全中国各地的石头,居心叵测,寓意中国永世不得翻身。 该塔是由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倡议修建,他还向板垣征四郎提出建议,让每个军或者每个师团提供两块石材,尽可能是日军前线占领地的石材,用于建造这座塔。 这份提议很快被日本军部批准,并下达给当时的侵华日军,各地的日军开始不断地将掠夺到的富有文物价值的石材作为“战利品”献到日本国内。 部分石头图片信息: 上海工部局警察部所献石头: |
![]() |
河南省前田队捐赠石头: |
![]() |
上海宮崎県人会“捐赠”石头: |
![]() |
上海市政厅的石头: |
![]() |
其余石头: |
![]() |
在孟国祥《日本“八纮一宇”塔之寓意流变》一文中,统计了石头来源,以作参考: 从中国旧“关东州”运来的石头刻有大连市、大连宫崎县人会、乡军关东州支部等11个单位。 从旧“满洲国”运来的石头刻有东安省尾高部队、满洲国阿部部队、在满日本人教育会等53个团体。 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运来的石头刻有日本部队、日本居留民会、日本商会、伪政权以及一些地方团体等85个单位。与江苏有关的有中支徐州云龙山、苏州日本居留民团、南京中山陵、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南京东炮台水输队、中华民国江苏省、南京紫金山麓。 从中国台湾运来的石头刻有台湾总督府、台湾教育会、台北市宫崎县人会等33个单位。 从朝鲜半岛运来的石头刻有112个单位。以上共计294个单位。其中从中国各地掠夺石料的有182个单位。[1] 2015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曾带队赴日“讨石”,至今无果。吴先斌说:“通过‘讨石’,让更多人了解‘八纮一宇’塔的罪恶,它现在象征的和平是虚假的和平。” |
![]() |
|
![]() |
设计稿: |
![]() |
现状: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进入盟军占领时期,由驻日盟军总司令管治。 1946年,“八纮一宇”文字与荒御魂像(武人象徴)一度被削去,塔名也改为“平和之塔”。 随着盟军占领的结束,在1962年荒御魂像又得到再建。 到1965年,“八纮一宇”文字也重新修复,直至现在。 短暂的和平,呵呵。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银行发行的十钱纸币,背景即是八纮一宇塔 |
![]() |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银行发行的十钱纸币,背景即是八纮一宇塔 参考^孟国祥《日本“八纮一宇”塔之寓意流变》 |
一直说南京大屠杀。 死了30万。 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南京。 直到看完这个电影,看到蒋介石的头像。 才知道为什么是南京了。 它是当时的首都啊。 日本鬼子要把中国最核心的城市毁灭。 日本对中国是赶尽杀绝。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我二刷了《南京照相馆》,讲讲我自己能想到的一些细节。(昨天公司包场,我三刷了,新的发现发在原回答后面) 1.电影中苏柳昌起码讲了两遍自己的编号1213,这个对应的是南京被日军攻陷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2.伊藤秀夫的故事线 伊藤秀夫出场时见到日军随意杀人是比较不适的。他对于长官要求他拍下子弹穿透头颅的瞬间也比较抗拒,但是还没等他装好胶卷长官就已经杀了好几人,后来长官还命令他杀掉阿昌,可惜他根本无法下手,表面看起来似乎还存有一定的良知。 电影中段伊藤秀夫拍的照片登报为自己部队带来了荣誉,然后他就想到了抓一些中国人来拍摄一些“中日友好”的虚假照片。没想到拍照时因为一个婴儿一直啼哭,他就命令另一个摄影师想办法阻止,结果那畜生抓起婴儿就直接摔到地下。这时伊藤的表达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他没有怪这个人杀死婴儿,而是怪对方让自己的拍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在他眼里一条人命根本不关紧要。 而在这段之前不久他还假惺惺的喂一只流浪狗饭团,却对狗旁边的成堆尸体视若无睹,这时候他长时间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早已经被同化了,伪装之下的真面目也彻底暴露了。 长官质疑他是不是打算和阿昌做朋友,被点了一下后他就已经起了杀心。学会洗照片后第一时间也打算毙掉阿昌,可惜还是下不了手。 然后,他表面履行承诺给了两张通行证,背后又通知岗哨直接杀掉两人,错杀老金妻女只感到被欺骗带人上门报复。要不是为了找底片早杀掉了阿昌。起冲突后,他还是开枪杀掉了王广海,而且说出的话是诸如“狗想要咬人只能被杀死”之类的,最后亲自用刀杀掉了阿昌。 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恶魔就完完整整的被塑造出来了。 3.林毓秀的转变 林毓秀刚出场时在干嘛,同伴都忙着逃命,他在临时抱佛脚学习日语,很明显因为情人王广海肯定告诉了她自己会当日本人的翻译,她也信了王广海以为自己依旧可以安然无恙,她对日本人还抱着一定幻想。 没多久就在戏院唱戏时差点被轮奸,要不是宋班长恰好拉闸,她早就被一群日本人糟蹋了,所以她才会带着宋班长一起来到照相馆。 然后在照相馆呆了一段时间突然被日本人叫去唱戏,回来时已经双目呆滞,嘴上的口红印已经糊的一塌糊涂,后面还瘫坐在地上痛哭出声。我倾向她还是遭到了猥亵甚至强奸,只不过导演不忍直接拍出来只给了暗示。(高叶在路演现场承认开始的剧本的确有被日军侵犯的戏,到现场却发现直接被删光。高叶问:“为啥删?”申奥的回答绝了“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展示暴力,而是为了传递力量。”) 到这段过后才有了她和王广海那段争吵戏份,高叶直说“就算日本人赢了,我们能有什么好下场,他们都是畜生唉!”。毕竟不管是到处见到的惨像,还是手里抱着被摔死的婴儿强壮镇定的拍照,亦或者她自己遭受的苦难,这些早就让她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她也认清了日本人的真面目。 4.王广海的选择 王广海在那个年代会日语,有家室外面还养了个情人,可见家庭环境还是比较好的。 可是他和汪精卫一样,忽视自己的懦弱本性,以为自己是“曲线救国”选对了道路,还一直死不承认自己是“汉奸”的事实。 他其实是非典型的反派人物,王传君也用出色的演技把这个人物诠释的很棒,相比《酱园弄》里装腔作势的大块头要出色不少。 首先,他的确帮助了一些人,骨子里并不坏,没有他阿昌想要活下来也很难,阿昌还没学会洗照片时是他帮忙找借口暂时支开了伊藤,他早就发现阿昌冒用别人身份也没直接揭穿。 不管是老婆孩子还是情人,他从来没想过独自逃跑,表面上他说和日本人是朋友,日本人对他很好还给他食物,实际上他早发现不对劲了,一有机会就想安排老婆孩子和情人跑路。只不过自始至终都没有得逞。 在宋班长和帮手拼死搏斗时,帮手喊他递枪他也根本不为所动。但你说他多有大义也没有,他日子过得并不好,陪阿昌去找洗照片的材料,发现一盒压缩饼干立马狼吞虎咽,那着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饿狠了,他平时连吃饱都困难。 阿昌被路过的日本兵以为他在偷东西都快被砍头,他也没有出来解释,就像他眼睁睁看着帮手被砸死一样,也是不为所动。后面伊藤想要用手枪干掉阿昌,他也是一样装作没看到,没想过提醒对方。 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不伤害自己的利益他愿意顺手送对方一个人情,但如果帮助别人可能会让自己遭受损失,他又会选择袖手旁观,他太怕死了。 他会说日语,其实比其他人更清楚日本人的真面目,当伊藤请来的帮手说到要用南京的砖运到日本建战争展览品“八纮一宇塔”时,他其实也很愤怒,转眼就把自己戴的帽子扯下来显得很焦躁。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就是河边进行的大屠杀,导演用了一个超大的广角镜头,他喊了两句立马回头,他到底看没看到妻子和儿子也在人群里面我更倾向他是知道的。因为回过头来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痛哭出声,至于事后和林毓秀说他想离婚可暂时离不了,估计是不想告诉对方实情。因为结尾从他身上搜出的两张通行证也可以看出,他早知道妻子和儿子用不了这玩意了,要不然更应该找妻子和儿子赶紧走。 最关键的情节当然是和林毓秀争论战争的发展态势,当林毓秀顺着他说,“就算日本人赢了,我们能有好下场吗?日本人都是畜生唉。我们呢,我们是人吗?”他终于破防了,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日本人是畜生的事实,他只是一直掩耳盗铃不敢承认而已,就像他装作自己很体面罢了,实际上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条狗。 好在这个人在林毓秀马上要被强奸时总算挺身而出,可惜还没勇猛三秒钟就被伊藤爆头杀死。猥琐隐忍了这么多天,只要稍微不顺着日本人的意得来的就是惨死,他的选择是对是错一目了然。 5.阿昌的改变 电影对于阿昌的转变其实也有迹可循。 阿昌在电影里其实有三处生死攸关的时刻。 第一次他刚从亲戚家出来被日军误认为军人,所以遭到追杀,最后被驱赶到一个巷子里遇到了伊藤等人,这时候的他还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面对无数日军和枪支吓的和鸵鸟一样摊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第二次他和王广海去邮局找洗照片的材料,王广海找到了一盒压缩饼干分了一块给阿昌吃,结果被日军发现。哪怕他说出了王广海教的日语他在帮助伊藤做事,对方也根本不为所动立马准备砍下他的头颅,这一次他没有坐以待毙,在一个外国记者的帮助下在最后关头避开了致命要害,虽然受伤严重好歹捡回了一条命。 第三次就是伊藤发现照相馆还藏有其他人找上门来报复,阿昌用烧假底片掩护老金和林毓秀逃跑。最终被赶来的日军大部队包围,同样的单枪匹马面对无数日军和枪支。这一次的阿昌早就已经不是刚出场的毛头小伙子,这么多天他见到了太多的日军对同胞们做的令人发指的恶行,对伊藤的真面目也心中有数。而且那一刻的他压根不在乎自己的结局,还故意用日语说出了那句【我们不是朋友,绝不是】,他这句话是代表所有南京遇难同胞和所有中国人对侵略的日本人说出的心声,这个立场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 我们是朋友的日语是王广海教他的,这个“不”字应该是问的林毓秀,后者也会一点点日语,他学这句话就是想着哪天当面对以伊藤为代表的所有日本人而说的,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陈述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作为侵略他人的国家,中国人和日本人永远都无法成为朋友。 一个普通人见过日本人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发现日本人表面伪善实则是卑鄙无耻的畜生,他就能从一个面对死亡威胁吓的一动不动的老百姓变成敢于正面和对方硬刚的铁血男儿,头可断血可流,但是中国人的尊严绝对不能丢,只要国家尚存,中国人绝不允许日本人那么糟蹋。 6.南京同胞遭受的非人虐待和残杀 这样的情节就太多了,每一个都不忍回想。 开场的杀人当儿戏,两个日本人比赛谁砍的人头更多,躲在民房中的幸存者被火焰喷射器烧成火人,路中间的坑道是用遇难者的尸体填平,婴儿被随意杀死,上至妇女下至幼女都惨遭强奸,伊藤叫来的助手一身的脓包明显有病来到南京后最先去的就是慰安所,河边直接把人装进麻袋扔进河里溺死,河水因为死了太多人早已经泛红等等。 哪怕是如此,导演和团队在映后说电影只能还原历史的极小部分,真实的历史会比电影呈现的残酷许多。 其实只要看过张纯如写的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或者同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就知道导演所言非虚。 《南京照相馆》对大屠杀细节的处理已经尽可能的照顾国内观众的情绪了,而哪怕是这些极小的一部分观众接受起来依然很艰难,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些一闪而过的情景时也会感到令人窒息的压抑和悲愤情绪。 7.影片里伊藤的助手来南京后提到了日本打算用来自中国各处名胜古迹的砖来搭建“八纮一宇塔”,这玩意是真实存在的,八纮一宇在日语有“道义上的世界统一”的意思。说实话相比靖国鬼社我还真的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可见一般。8.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 刚出场的伊藤作为摄影师因为迟到被长官打了耳光,后面大领导直接过来删了打人的军官一耳光,说的是“你一个农民还敢打贵族”,结尾就是这个军官跟着伊藤来到照相馆,也是得到伊藤的指示后才准备动手强奸林毓秀。军官军衔明显比伊藤高开场趾高气昂,结尾却因为阶级的差距甘愿当伊藤的马仔。 而当底片成功的被林毓秀带出来给了外国记者,登报后伊藤所在的部队颜面尽失。伊藤无比悔恨伤害了家族的荣誉,打算切腹自杀,大领导看在他名门望族的身份亲自当了他切腹的介错人,后面还让部下上报伊藤在战场战死。(之前写的是大领导杀他不给他切腹的机会,然后经过评论区提醒发现有误。而且我昨天看《鬼灭之城无限城篇》也发现了有问题,里面正好有一段讲了剖腹自杀需要一个介错人。) 9.老金一家得到阿昌和林毓秀心甘情愿赠送的两张通行证后,老金决定先让妻女走。妻子赵宜芳和女儿金婉仪知道日本人的畜生本性,所以在临走前夜故意剪断了长发,出门前还特意把自己的脸弄的很脏,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可能遭受的不测,结果两人仍然被日本鬼子先奸后杀。这一段看的人神共愤,电影院有人看的忍不住大骂出声,没有任何人制止。10.老金听到阿昌说伊藤带来了新机器和一个帮手打算代替自己,立马知道阿昌死期将至,赶紧破坏了新机器的关键零部件。而宋班长更是豁出性命干掉了那个帮手。就像出场不久他就决定教阿昌洗照片的本事,他知道阿昌只要在照相馆就必须学会洗照片,要不然以日本人狡诈多疑的性格肯定要遭。结果刚教会阿昌第二天,伊藤就上门来亲自验证了。以下是三刷以后新发现的一些细节11.小孩子因为还未成熟,是日军表现“中日亲善”最好利用的对象,他们不像大人思想已经成熟,很容易被日军表面的伪善给欺骗,到最后其实也难逃惨死的结局。 王广海出场时被黑岛表演砍头,伊藤负责照相,旁边的妻子和儿子吓的半死,好在最后黑岛只是摆拍没有真的砍头,事后伊藤为了安慰王广海儿子,拿了一些被手绢包着的糖果给他。这些糖果其实就是王广海在戏院后台给林毓秀的。所谓的日本人对他好压根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前面已经说了他都压根吃不饱。 中间还出现了日军骑自行车载着小男生一边摸头一边微笑的摆拍。阿昌和林毓秀被“请”过去拍照时,小朋友们单独坐一桌,桌上也摆满了各种小零食。但实际上,日本鬼子并不会因为对象是小孩子就网开一面,光是电影里就出现了婴儿被摔死、婴儿被挑在刺刀上、老金女儿被奸杀、王广海儿子在人群中被机枪扫射等。 12.伊藤当时为了验证阿昌到底会不会洗照片,拿了一些国人的照片给他,还没等照片最后成功洗出伊藤就开门导致照片和底片报废,面对阿昌的抱怨,伊藤说的是“支那人的照片不重要”。而等到大结局时伊藤发现自己拍的照片见报后,才发现自己的底片被掉包了,里面都是国人的底片。 这个设计非常棒,老金用计谋告诉伊藤,中国人的照片非常重要,甚至都让他丢了家族荣誉也失去性命。这才引出了了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蒙太奇,双重旁白的通过底片来穿插到照相馆拍照各色人群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境对比。照片记录的是历史,代表的是时间的力量,每一张照片都有意义。 13.电影中实际上是发生在20天之内的事情,开头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进南京,结尾是新年也就是1938年的1月1日,满打满算刚好20天,南京城内的同胞基本上已经死的差不多了。14.林毓秀和赵宜芳(老金妻子)关系的转变。 刚见面时,赵宜芳是看不上林毓秀的,主要是因为她哥哥(情人)是汉奸的关系,食物都不愿给她,林毓秀拿出金首饰赵宜芳也根本没接,林毓秀对她的称呼是姐姐,还是比较客套。 后来,随着接触的日子逐渐增加,照相馆内的所有人已经是生死之交,关系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所以林毓秀和阿昌才愿意把逃命的机会让给老金一家。赵宜芳自然很感激,她告诉了林毓秀藏烙饼的地方,同时把自己的手镯送给了林,嘱咐她帮忙照顾老金和老二,事实上后面这个镯子一直戴在林手上,林也履行承诺成为了老二的养母一直在照顾他。那时候林对她的称呼变成了嫂子,明显亲近了很多。 15.王广海对林毓秀的感情是爱情 王广海在那个年代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家境必然不错,那么很可能原配就是家族安排的婚事,对家庭而言王广海更多的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对妻子的感情在电影中表现的比较平淡。他找情人自然要找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从他的种种言行看他对林毓秀的感情就是爱情。 他对林毓秀是真的非常关心,林毓秀在戏院开始时靠着宋班长拉闸解围,后面王广海不来恐怕也遭了毒手。他一直没忘记要带林出去,只是苦于一直没搞到通行证,所以才借着威胁阿昌真实身份来给林一个逃出生天的机会。知道她背着他藏着一个当兵的,事后还是想赶紧让她逃出南京,两人对于战局的分歧发生了严重的争吵,没过多久王就醒悟愿意提供日本人的情报,这对于他明确相信日本会胜利的机会主义者而言已经是非常大的让步了。 最后看着林马上即将被强奸,他也是选择出手阻止,只可惜没多久就被伊藤射杀。其实,林毓秀对他的感情也很深,她只是看不惯他“汉奸”的身份,所以在结尾他死后还帮着盖上中枪的头部并且整理衣服,这才无意发现了他身上的两张通行证。其实,四张通行证都是在他的帮助下才拿到的,逃生路线图也是王广海给的,只是日本人太过畜生了,最终五个人才只活下来了两个人。 其实要写的话,还可以继续写,《南京照相馆》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每次二刷三刷之后都能发现更多的细节,导演非常用心,能成为爆款不是偶然的。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想到就讲一讲,很多人看完南京照相馆生气,厌恶日本人。 其实不是这个片子有多煽动。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处理。 以前我们讲鬼子的残忍,日军杀人,过往的影视剧会展示日寇的猖狂,邪恶,就是他要杀你,会给一个狰狞的特写,我要杀死你,我要虐待你们,我要怎样。 这个情绪实际已经有一个好坏的对立,但是对立,其实也是一种‘对等’,就是你是好人,他是坏人,或者说他是敌人。 所以他要伤害你,破坏你,让你痛苦,以前会强调这种伤害,那么你作为观众,作为受害者视角,就会有一种,我被侵犯了,对吧,但本质上,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对等,哪怕对方不当人,但这还是人对人的伤害。 但这个片子的处理方法,日军对中国人的态度是一种,非人。 我枪毙你,要摄影师拍下来,就是觉得这个姿势很好,把你毙了,目的不是毙了你,而是为了拍一个枪毙姿势好看的照片,如果不好看,我就去枪毙下一个,争取拍到一张好的。 这个其实才是最让人厌恶影片中的日本人的,你会觉得你们中间有一个不对等。 就是他吃着饭,聊着天,把你踩死了。 其实以前美国的犹太人拍相关电影,也尽可能用这种视角,德国人在集中营,杀一个人,不是杀,是早锻炼,是消遣,是我今天高兴,摘两朵花。 这种视角真的会让受害者非常不舒服。 所以很多观众,生气,憋屈,不仅仅是因为日军有多坏,而是你一代入,你的这些愤怒,痛苦,完全被轻视了,无视了,蔑视了。 他甚至不是伤害你,他就是使用你,抹掉你。 所以伊藤这个角色,他和刘昊然的关系,就是一个人与工具的关系,或者说,人与动物的关系,一个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 这里面所有人中国人在日军眼里,都是功能性的非人,需要震慑国民政府,就让他们死,需要亲善,就让他们笑,需要的时候,就用,用不着了,就打死。 需要祭奠战死的鬼子,就杀成千上万的人扔进江里,这个场景里,中国人是什么,就是烧的纸钱。 所以这种不对等,才是最让人恼火和不舒服的。 我是很能理解大家这次的情绪为什么这么激烈的。 当然,这也证明了,片子会拍,拍的好。 完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