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如何评价电影《1942》? -> 正文阅读

[影视娱乐]如何评价电影《19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总体来说,剧情上做的还不错,各种戏骨的本色出演让我觉得十分过瘾。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ps:超级喜欢Adrien Brody~
饥饿对人性的改变能有多大?
1.逃荒前,花枝面对要侵犯她的少东家,宁死不从,
逃荒后,花枝看到栓柱手里的饼干说:“饼干给我,我和你睡!”
2.东家女儿星星,刚逃荒时要抱着猫,在四五升小米买一个人的时期,猫要吃一个人的口粮。
但逃荒几个月后,面对要杀掉猫熬汤的父亲,星星说:“爹,我也要和猫汤!”
大年三十,星星五升小米卖了自己,老东家嘴上说着不可能卖女儿,但见到女儿被买后表情舒展了许多。
3.刚逃荒时,老东家对星星说:“咱们和那些灾民不一样,他们是逃荒,我们是躲灾。”
一个月后,拉车的驴总是拉稀,栓住说那就喂点草料吧,老东家说:“一个月后,要是灾过去了,就喂它草料,要是过不去,恐怕就要吃它了。”
大年三十,他卖了女儿,看着女儿离去,他知道女儿能活了,为女儿开心,但当女儿忘想他,他又羞愧难当。
电影中饥荒和灾难改变了每个人的人性,但却不能抹去人性中最深层的爱意,
花枝最后与拴柱成亲,第二天就让拴柱卖了自己,只为给她的两个孩子换口粮食,还找了一个疼爱他们的爹,临走前花枝对拴柱说:“卖了我,就算饿死也别卖孩子了。”
故事的最后,老东家身边没有了任何亲人,妻子儿子、女儿和拴柱、花枝和瞎鹿、儿媳和小孙子,他们都在这场逃荒中没了性命。
他向着灾民的反向走去,那个方向已经没有能吃的东西,他就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亲人都没了,他没有任何眷恋,
路上他碰见了一个小女孩,女孩和他的遭遇一样,都没了亲人,
女孩说:“她没有认识的人了。”
老东家说:“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我带着你,活下去。”


我甚至可以咬着牙看5遍小时代 也不想再看第二遍1942
因为看完之后心里太他妈难受了 太太太他妈难受了并不是说拍的多好 而是这件事的本身就太让人难受了
我只想说片尾。
东家最后沿着灾民的来路回去。这条路上是没有东西吃的,能吃的早就被吃光了。而被收养的小女孩后来是不吃肉的,对1942也不愿再提。
只能说,年老的东家和小女孩是一路吃着人肉才活下来的。
因为老家临近河南,看完电影就回家跟妈妈讨论这件事,妈妈说,她小时候邻居家有个老奶奶就是河南逃荒过来的。
我妈妈说,那是一个手很巧的老奶奶。
据说当年河南大旱,闹蝗灾,老奶奶那年不过也才十几岁,跟着丈夫逃荒逃到了我的家乡,实在是没法子了,她那丈夫就把她连同两人不满三岁的女儿买给了当地的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换了半袋子高粱。
后来,那个女儿长大了,总爱跟男人的小儿子打架,就被送人了。
我妈妈说,小时候常听那个老奶奶叨念,那半袋子高粱也不知道背回家去了么,他一个人半路肯定是被人打死抢走了,要是他不死,不得回来找我啊!
后来的后来,听我妈说,那个买了老奶奶的男人,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丰收年收了满满一囤的粮食,那时候已经是个老头的男人,没事就去粮食那转悠转悠看看。
我妈妈她总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关于早前的故事,不是来自于她的爷爷就是来自于她的姥爷,这两个老人分别在读我初中时先后去世,这样的事情不过也才发生在两三代人之前的,并且至今我妈妈的姥姥依然在世。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多少人能知道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一场旱灾是这样的光景,想想先前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光景。以后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让我妈妈多给他讲讲关于从前的故事。
不得不承认,1942并不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电影,但是无论电影怎样,感谢冯小刚导演拍了这么一部电影给我们这群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就不知天厚地厚的中国人看,最起码他尝试了去讲述历史,1942还是拍的有点早了,那几年中国正是舆论最崇洋媚外的时期。但是我认为它最起码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电影。
从古至今,中国承受最多苦难的又生生不息的就是那些农民们。
我妈妈的姥姥今年快一百岁了,17年我女儿出生,在我太姥姥的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已经是人上人了,而我女儿已经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了,我的父母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我们这代人也应该做一个传递历史的人,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使我们忘却了我们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历史。
像看了余华的《活着》一样的感觉,胸口堵了大石头。
我印象最深的是地主的女儿自愿卖身,张国立老师从喜不自禁的笑到看到女儿望过来的一瞬间,眼蚕一下子垮下来,转过身悲痛的自语..
#漆黑之中的孤单#


整部剧的调色、设计我很喜欢,字体什么的也很有民国期间的感觉。


写于2012年……
连续加班了一周,些许的浑浑噩噩。今天下班和同事吃了个饭,好饱,回到家仍然坐立不得安宁。刷微博看到有人发1942的影评了,立马查影讯然后自己就跑去看了。
之前诸多影评人都说很好,甚至说是无法言说的好,我看豆瓣上才评了6.2,但仍然不妨碍对于冯导的热爱。
挺好的。这也是我对于本片的评价。这个片子不同于《唐山大地震》,看地震时我没有掉泪,不知道是现在情感慢慢变稀薄了,还是其他原因,总之不是那么容易动情了。但这个片子让我数次在黑暗中孤独地泪流满面……好几次都抽搐了起来。
虽然本片的明星大腕云集,但是并不是明星幻灯片,此处无它意,请勿对号入座。
影片伊始的片头是淡淡的牛皮纸淡入,给人的感觉很文艺,而且泛着淡淡的忧伤。然后帷幕拉开后,我的心随着剧情像橡皮泥一样被拧巴成各种形状,各种方向。疼,不是那种撕心裂肺,是血徐徐渗出的那种感觉。片子围绕着“小米”展开,饥馑年月,生活无以为继,长工瞎鹿的媳妇花枝去财主老范家借粮被少东家借机揩油;老范为了联合乡亲们抵抗灾民进攻自己的粮堡对乡亲们许下了3升小米的承诺;逃灾途中老范借给瞎鹿一碗小米救济瞎鹿弥留的母亲……种种种种,人们一路逃荒,队伍不断稀散,脸上的表情日益凄惶,老范开始的时候的趾高气扬随着里程数的增长而不断淡化,最终也把担惊受怕写在了脸上。老范的宝贝姑娘星星上过学堂,甚至逃荒途中也是一副清高模样,怀里抱着那只养尊处优的毛发黑魆魆的猫。长工栓住喜欢星星,老范也知道,由此才以保护星星为由诱拴住替他们家赶车踏上逃荒之路。而在逃荒途中面对流星雨般的导弹和非礼星星的国民党也是毫不忌惮,这种原始的爱情是影片里唯一的一丝温情。随着希望的破灭,人们慢慢失望,绝望,到最后竟然每个人的人性都暴露出了最最残忍的一方面。老范家儿媳妇在出逃伊始还有心里盘问栓住有米有看到自己的嫁妆匣子,他们此时并意识不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饥馑会给他们这个富庶的家庭带来什么,也许还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这是一个简短的旅行。后来随着周围的人死去的越来越多,自己的家产也在日军的轰炸中一扫而光甚至沦落到不如长工瞎鹿家有辆破车的境况,不禁唏嘘。


星星从小过着优渥的生活,而且那种女学生的小清高小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子文把这个角色诠释得极好。小黑是她从小一直养着的,甚至逃荒途中也一直带着。在她的寡妇嫂子说“人都吃不饱,还喂猫”的风凉话的时候,她只是淡淡一句“它吃的算我的,待会儿吃饭我不吃了”。到后来嫂子产下留成,万般无奈之下老范只能杀了小黑给产妇喝汤时,她也是淡淡的一句“我也要喝猫汤……”其实她心里当时就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告别了,她明白了现在以及将来要面临的处境。于是她把书一页页地烧掉,在煮小黑的火上,是对小黑和死去的自己的一种祭奠。影片处处在用的一种手法就是对比,从国民党抑或大使馆之类的部分的歌舞升平到逃荒过程中饥饿加大炮的攻击的对比,从人们的道貌岸然到最后在极限状态下爆发的各种动物的特性的对比。从难民们日渐凝重日趋麻木的表情到绞尽脑汁大发国难财的政府买办,甚至更加直白的对比就是花枝开始管少东家借粮时,少东家以3升小米加几个核桃的价格要求她,她不肯,到后来她主动去找栓住愿意提供,价码是两块饼干!这种种的对比让你不得不揪心。






为了生存,徐帆出卖了自己。


星星被卖到红灯区后接待的第一位客人居然是负责赈灾的政府官员,无巧不成书嘛,咱们也要理解。她在伺候这位爷的时候端着水盆朝他鞠了三个躬,该人还以为她不愿意伺候,星星说自己是因为吃得太饱了,蹲不下……潸然泪下……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photo/thumb/public/p1877106478.jpg




这个处理手法我挺喜欢的,几行字儿,交代了星星的命运。
没有办法的人们开始卖儿卖女。星星最后还是以5升小米的价格被买走几十倍的价格买到了红灯区。她在坐上买家的车的那一霎那是扭着脸的,没有看她的父亲,没有看身后的乡亲。星星走了,栓住的寄托也没了。这时候花枝站出来说愿意和拴柱在一起,做他的媳妇。俩人就着大年三十的鞭炮声拜了天地,第二天花枝说之所以愿意跟他一起是因为他有了媳妇之后就可以卖媳妇了,这样两个人都有活路,而且自己的两个丧父的孩子也就又有了爹。她让栓柱把自己卖了,走时她说了句“我的棉裤囫囵些,咱俩换换”两个人在芦苇荡里把棉裤交换了,她没有什么可以给他的,唯一最好的东西就是这件棉裤。她交付的还有她的信任,无论多苦,以后不要卖孩子。看到这,我已经完全不行了,心被四处拉扯着,不得安宁。


花枝被买人的挑中了……


临行前的谆谆嘱咐,但女儿明显一脸懵逼
今晚是无论如何睡不安宁了,时代周刊记者白的轰炸的时候还拍照,拍狗食人的场景,结果险些被日军的炮弹击中,他气急败坏拿出手枪冲着空中开了数枪,破口大骂。其实白本人十分文雅的,瞎鹿他们抢他的驴他的饼干他始终非常温和。张涵予饰演的神父一路传教,但路有饿殍的事实让他怀疑起基督存在的意义,在炮弹落下的一刹那他竟然不想闪避。大家一路上都在重复的一句“死了好,死了不受罪”似乎变成了金玉良言。栓柱果然不负花枝所托,他好好地照顾着花枝的两个孩子,甚至在不见了他们之后跳下火车去寻找,最后也因为对于他们的爱而失去了生命,他望着瞎鹿给铃铛做的风车死去的样子。这一幕幕都让我难以入眠。




很难得的是今天场里坐了几位213会议室的专业会托儿,他们一直在笑,甚至出场时还说“片子的缺点是不太搞笑……”
我觉得挺好笑的一件事是
冯远征老师的扮相实在太像灾民了……


另外,如果委员长真的长这么帅的话,估计美龄就不会跟他分居了……上次去南京玩儿发现的,他们俩卧室是分开的,理由是:作息习惯不同……


电影《1942》中的刻画很现实。
刚开始逃荒时,老东家带着粮食,扛着长枪,雇着长工,赶着马车,所以他对女儿星星说,“咱们和那些灾民不一样,他们是逃荒,我们是躲灾。”


瞎鹿的娘看到老东家也跟大家一起逃荒时,说的是:“要我说,有灾好,让他家也变成了穷人。”这个时候了,老太太考虑的不是一家人的生死,而是对富人的仇恨。
为了换点粮食,瞎鹿要卖自己的孩子。
老东家心软借给他一碗小米,本来舀的高高的,看到周围虎视眈眈的全是灾民,他把碗推平了。
但是,随着逃荒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切都变了。天上的炮弹砸下来,他的马车被抢,粮食没了,钱也没了。他们一家成了真正的灾民。
马车没了,他求花枝让自己大肚子的媳妇搭他们的架车时,花枝第一反应是爽快,因为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如今也有求自己的时候。
在四五斤小米就能买一个人的时候,星星带着一只猫逃荒。被嫂子埋怨人都吃不饱时,她宁愿把自己的口粮让给猫,也要带着它。


但当没有吃的时候,家人要把她的猫煮了,她也没有阻止,还说自己也要喝汤。
原本高傲的星星丝毫看不上栓柱,为了一口饼干,主动亲了栓柱,吃的时候任由栓柱对自己上下其手。
而逃荒前,为了借四斤小米,对少东家都不从的花枝,看栓柱有饼干,一块饼干都愿意跟他睡。
老东家的儿媳生产后被活活饿死,他脱口而出的是“是个好儿媳妇”,因为这样就少了一个人吃饭,就能省下一点口粮。
大年三十,有人来挑女人买到青楼,一个女人五斤小米。此时的星星不再讲礼义廉耻,只想吃饱饭活下去,主动提出要去。
老东家本来不愿意,但看到女儿选上了,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喜悦的笑容。
而刚到青楼的星星,逃荒以来,第一次吃饱饭,把自己吃撑了,伺候客人的时候,蹲都蹲不下去。


在饥饿面前,他们不在乎尊严,不在乎脸面,他们暴露出了人性的阴暗面。为了吃口饭,他们可以放弃一切。
对于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无法体会饥饿有多么恐怖。但这是那个时候真实发生的事情,而实际比影片还要残酷百倍、千倍。
《1942》的故事主要有两个线索,一行是以张国立难民为代表的逃难者,另一行是以陈道明为代表的未成年人,ZF一行面对饥荒。整个故事并不像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按照发展高潮的开始到结束这样一种逻辑,而是一个真正的下去。面对天灾人祸,政府没有好办法,人民没有办法..
主线是关于中国人,面对吃饭的问题,也就是生存的问题,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逐渐放弃道德,放弃信仰,放弃荣辱,放弃耻辱,最后放弃人际关系的过程。
其中,不同的人物,粘到不同的底层:张国立粘到祖宗香,张墨粘到是好(不是爱),徐帆粘到是贞洁,小女儿粘到是知识分子的身份。最后,除了张墨以英勇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棍子至死,其他人在生存面前都打破了自己的底线。
而故事的结尾,则是以叙述的形式,告诉了大家,放弃了底线,全部活了下来。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陈丹青先生最近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说,中国人在几个世纪前创造的人生哲学是:当心你的母亲,我要先活下去。 问题是冯小刚如何层层表演,放弃信仰,然后定下张涵予这样的人物,给他一个特别安排的故事,表现出人们对上帝的怀疑。
放弃荣辱,然后安排李慕然去纪宁这样的场面,让日本人分发赈灾食品。为了放弃耻辱,那就安排一个卖大米的。这种难以言喻的叙述方式,过于简单粗糙,从而降低了故事的真实性,并占用了时间。 我看不出有什么需要蒂姆罗宾斯,我认为张国立的妻子和儿媳的角色被浪费掉了。
?原来冯小刚不善于在一个场景中呈现大量的信息,他的大部分戏,只在两三个人之间,以对话的形式进行。送料器不止一个,时间拉长了,分配给油墨的每个字符都减少了,更难表现出字符随着逃逸、食物的减少而产生的各种变化。除了花和小女儿之外,前后对比都能显示出人物的复杂性,其他几个,尤其是张墨和冯远征,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陈道明那一行,有点杂,因为整个集团有上层和下层,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
?如果恶意猜测的话,冯小刚这是借陈道明之名告诉今天的人,其实圣洁是好的,关心的是人,只是地方官员太坏了,不但隐瞒真相不报,还借国家灾难发财,乡亲们要怪他们。蒋委员长这种性格的塑造,和大复兴的开始是相似的,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这圣人,环境恶劣。 在录制这一行时,导演显然用了一种对上帝全知的视角,但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又以“我”的身份来描述。“我”能说明,不应该只是难民逃离的那一系列场面吧?“我”是怎么看蒋委员长、李省长等一系列人物的?如果全知视角是必然的,那么标题末尾的“我”叙事的出现是否必然存在?我看不出冯小刚这样设置的用意,是为了加强故事的真实性? 冯远征的死,小女儿的第一个收拾,以前张涵予几次,范伟每次露面都在告诉大家,这是冯小刚的电影,冯小刚也像十年前一样,插科打诨,甚至在这么沉重的话题面前,在毫无希望、没有高潮的情况下,前面的情节情绪已经低落下来,还能安排戏谑的场面。整部电影一直都很糟糕,但没有起伏,迷了路,不能推眼泪。
原出处:百度
原作者:小之轩昂
原文链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069494631166183&wfr=spider&for=pc


冯小刚!你为何要拍出一部让国人发笑的电影!
原文发表在这里:
千里无人,饿殍遍野。 | 把酒诗代码,趁乱写年华。?102no.com/2012/12/01/1942/


微信公众号文章:千里无人,饿殍遍野。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索:CoderHome
刚刚从电影院回来,心里是异常难受的,难受的不是因为看见了千里无人,饿殍遍野的1942,而是,当我在电影院看到人吃人,狗吃人,卖身求粮,之类之类的时候,身后发出的阵阵笑声,我想问!笑点何在?!坐在我身旁的老孟,也许更难过,老孟是我大学时候的班长,他虽是山西人,但是他往上四代,正是从影片当中的主要受灾地点:河南省延津县,逃难至山西,正是这四十年代。每每后面哄笑之时,我都侧眼看到老孟眼睛里面有泪光。刚才老孟跟我说,他的太爷爷一代本是延津县县长一级官宦家庭出身,家道没落,灾荒,黄河决堤,因抢粮逼迫,投井自尽,时年未满三十五岁,随后,他的太奶奶带着两个孩子,随逃难人群继续前往山西,遭遇的正是电影中所展现场景,甚至更严重,只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过于残酷的镜头,太多令人绝望到窒息的场景,需要删减。正如片中的徐帆的角色一样,个中艰辛,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的现在的我们难以触及,后改嫁。正如电影中的范东家一样,这些人,只是河南灾荒中逃难人群的一员,但是那种苦难,那种炸弹轰过头顶,用多少世修来的福气换来的侥幸保得性命。一些人对片中出现的一些在现代人开起来匪夷所思的片段会发笑:徐帆临走前把自己的囫囵裤子换给张默,那露出的干瘪的半个乳房,还有那三斗小米,五斗小米之间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人性,始终不能明白为何大家在这些方面有这等表情。难道是这片子还不够严肃?
千里无人,饿殍遍野。
片中提到的鄂西受灾,正是湖北恩施,1942的灾害,也波及到了鄂北,河南之南是南阳,南阳紧挨着襄樊。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我的奶奶娘家是襄樊,当时跟马抢吃的,躲在草垛里面,嘴里嚼的,都是些硬生生的麦秸,喇的嘴里生疼。我的妈妈,经历了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跟我讲过的一些事情:榆树皮,碾磨成粉末,做成粗糙的面,嫩树叶,刺铠芽儿,甚至是石灰石的观音土,都是可以作为吃的。半夜妈妈睡的正香,正在队里干活的外公撕了一点烙饼回家,给熟睡的妈妈还有她的兄弟姐妹们每人嘴里塞上烙饼,然后偷偷赶回队里。这一些仅仅是我所了解到的一些零碎的画面,但是这一些东西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回响在我的耳旁,我还是有些承受不住。每当听到身后的发笑我真想大声的回头问他们一句:笑点何在?你们为何发笑?你们是笑他们没有人性?还是笑你自己灵魂肮脏?片中的日本人说:他们首先是人,才能是中国人。我也并不能用“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那样的语言来形容他们。我所做的,就只能是在心中咒骂,用国骂咒骂。也咒骂我自己。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最根本的东西吧,老孟说在片尾的那句正是点睛之笔,也是刘震云小说提及的东西,问及年迈的妈妈1942年的受灾情况,她只说了:还提那些糟事干嘛,我早都已忘记。这句话他有感触,他说经过了这些苦难的中国人,他们早已麻木了。他们是真正经受过苦难的一些人,当后来回忆时反而感觉没那么深刻了,这就是民族性,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东西——民族的承受能力。他们对自然的抗衡就是转移,迁徙,哪里有吃的我们就到哪里去,谁给我们吃的谁就是我们的主,谁能让我们的生命延续下去,我们就给谁做奴隶。在此探讨国与不国已是多余事,人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就是说,你一直维持在死亡边缘,你能想的还有什么,各位?其实在那样的境况下,每一个人都是难民,精神难民,我们会质疑自己的信仰,传教士和白修德都开始质疑自己的主,这跟二战后西方的《等待戈多》之类作品表达的主题如出一辙。在物质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的精神体现的就是原始的兽性。看过袁腾飞的有一段叫做:中国人什么都不信。我们不断质疑,推翻,甚至诋毁属于自己的信仰,只为自己延续贫瘠的生命。诚然如那些发笑的脸。
并不想对于片中的国民政府做出何等评价,尽管有人已经在讨论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之于民众”,只需要提醒一点,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思想和身体受灾的民众远不止如此。至于为何在最后的字幕加上:“1949蒋介石逃往 台湾”,煞是费解,数次思考也不得其果。片中最出彩的角色属李培基,李雪健老师的表演深彻入骨,细节,蒋介石问及此番到重庆所为何事,李雪健老师表情的一个变化,内心的情感反复,民众的生死与国际局势的权衡,这个,在原版小说里作者已有提及,为蒋介石采取的政策做了一些阐述,注意,是阐述而不是辩解,作者始终是把自己摆在中立的角度去说事,这个角度在电影也得到贯彻——我只是在平静的讲故事,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不重要,我,只是在简简单单讲一个故事。电影的叙述可能会夹杂着一些刻意或者不刻意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也也许是不一样的,也许并不能够感同身受。
冯小刚他说他自己终于踏踏实实的拍出来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电影。
可是发笑的我们,怎么能担起一个民族的人性。
蚂蚱吃庄稼变成了人,人造反就变成了蚂蚱。
蚂蚱笑人,人自辩说我是为了生存。
推荐一波原著,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


广告
刘震云新书作品集
京东
¥178.00
去购买?
2017年3月13日晚上在爱奇艺看的这部电影。
毫无意义这是一部好电影,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对旧中国国民政府的控诉。不赈灾,装作看不见的政府。腐败的军队,刁民的作乱,父卖女,人相食。
但是最最让我心痛的是弹幕。麻木又无知 冷血又残酷
看到人物说蝗虫的时候,弹幕问怎么不吃蝗虫。何不食肉糜啊呵呵
看到日军轰炸的时候,弹幕说天皇威武死的好
看到人饿死的时候,他们说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说不可能这么假吧,说我看了这个片想煮个孩子来吃吃
看到国军军官抢粮实说,饿死一个百姓国家还在,而饿死一个士兵就会亡国这样的言论,弹幕纷纷表示言之有理。 他妈了个巴子,感情饿死的不是他家人 还他娘的果粉 一个政府军队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还配统治吗?花园口,1942,两个事件成功把豫皖苏人心丢掉
弹幕不停问什么叫三升白面 不停地在冯小刚的电影里说,张艺谋真是良心啊。这些弱智弹幕顶多可笑。而那些不停的说现在也是这样,当官的都怎么怎么样,现在的人修改过历史,云云。
这样的话让人绝望,对这个国家人群智商的绝望。
所以跑来知乎一吐为快寻求慰藉反正也没有人看
在电影《一九四二》播出之前,可能很多人对1942年的河南旱灾一无所知,包括我在内,都以为那只是不痛不痒的小事,直到电影里出现这段对话:
“培基,河南因为这次旱灾,到底死了多少人?” 蒋介石问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
“政府统计是1062人。”李回答道。
“实际上呢?”蒋又问。
“……约300万人。”


左李培基,右蒋介石
有谁能想到,在不到80年前的我国,还能活生生饿死300万人呢?这不是历史玄幻小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1942年,中华民国31年,因为一场旱灾,加上之后引发的蝗灾,河南全省几乎颗粒无收,可抗战在即,上级官员哪顾得上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以没有国、哪有家为由,强行收走老百姓几乎所有的粮食储备。


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原意是奔赴重庆,向蒋介石说明缘由,请求免除河南省的三千万军粮。可在见到了蒋之后,他又打起了退堂鼓——仿佛蒋介石接见罗斯福的秘书、拜访印度甘地等更加重要。
于是,他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还保证自己能处理好河南旱灾问题。
1000多万人的生死问题,凭一人之力,哪儿那么容易处理?李培基无法说服司令蒋鼎文赦免军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数老百姓踏上逃荒的道路,被死神收走一条又一条性命。


吃是人类最重要的大事
饥荒像病毒一样,在河南大地上一片又一片蔓延开来。电影把观察点集中在河南延津县一个叫西老庄村的小地方,在这里,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们,在吃尽家里的粮食后,做着一件又一件违背本性的事。
村妇花枝,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明知范财主的少东家是个色狼,但在走投无路之后,还是鼓起勇气来范家借米,少东家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借此机会,以两升小米和两个核桃的代价,要求与之发生性关系。


赵毅 饰演 少东家
范殿元是本村最有钱的大财主,身着锦衣绸缎,子女能念书,家里还有长工。尽管是灾荒之年,仓房里面的粮食,喂养一家老小,几个月是绰绰有余。
范财主的富裕早已远近闻名,他叮嘱长工拴柱要看紧库房,免得被人偷盗。


张国立 饰演 范财主
但这可是乱世,有钱有粮并不是安稳的绝佳保障。
夜半时分,邻村的壮汉刺猬,举着火把,带领一大群同村人,来到土墙下,半命令半请求地让范财主打开城门,让他们大吃一顿。在他看来,范财主家大业大,这点消耗只是九牛一毛。


粮食再多也经不起这样折腾,看着乌压压的一大群人,范财主心里起了疙瘩。他一边答应让他们大鱼大肉饱餐一顿,同时又派拴柱去县里报官。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人都有各种欲望,人的需求又分为多个层次,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人类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而吃、喝、呼吸、睡眠就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当吃喝无法被满足时,人类的道德、尊严、理想都将沦为空谈。


刺猬们早已饥肠辘辘。在范财主用一担粮食打发他们,让他们去别处寻寻之后,还是强行留在了他家。在吃喝面前,人的尊严算什么呢?死皮赖脸才能活。
而当得知,自己只有一次吃饱喝足的机会,之后就得在监狱度过下半生时,他们掀翻了桌子,摔碎了酒碗,奔向仓房,抢米抢面,然后点了一把火,欲将一切付之一炬,活脱脱一群土匪。


可他们之前也是老实安分的庄稼人呢!
老实人与强盗并没有太远的距离,只要饿上几顿,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经过流氓地痞们这样一闹腾,范财主也被迫加入了逃荒的大军。虽然他兜里有钱,仓库里有粮食,也架不住穷鬼们这样乱来,更何况日本兵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望着他家。


从远处望去,逃荒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寒冬腊月,所有人身穿厚厚的棉袄,推着车,骑着驴,往洛阳逃命去。
他们肩上挑的、手里提的并非贵重之物,只是破旧的被褥等生活用品,但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全部的家当。


逃荒也不代表有活下去的机会,拴柱对财主说,自己的父母曾经就是在逃荒路上饿死的,他不愿意跟着逃。
逃荒是相当考验人性的。一个长期得不到食物的群体,为了口腹之欲,很可能回归动物的本性,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
范财主的另一个长工叫瞎鹿,实打实的穷苦人,也是花枝的丈夫。不比范财主的财大气粗,他家很早就没了余粮,只能靠树皮粉度日。


先把树皮切成丁,再磨粉
在老母亲发了高烧的关键时期,他顾不上太多,趁女儿睡着,预备把她卖给人贩子,以换回三升小米。
母亲比父亲往往拥有更强烈的亲子之爱,花枝被讨价还价声惊醒,她把丈夫大骂了一通,叫嚷着:我就算把孩子拍死,也不会卖掉。


美国记者白修德 实拍
老母亲在得知儿子的行为之后,想要以上吊减轻儿子的负担。但瞎鹿却说,这里没有房梁,你怎么上吊呢?
这句话看似玩笑,实则凄凉。家都没有,哪里来的房梁?


张少华 饰演 瞎鹿的母亲
在一个夜晚,瞎鹿发现美国驻地摄影师白修德私藏有饼干,还有一头驴,三个男人合计抢走了他的包和驴。
可是驴跑得太快,被中国官兵给抓住,宰成几大块,瞎鹿气不过,试图抢回一大块肉,却被士兵一棒子拍死在沸腾腾的热锅里。


第二天清晨,花枝盼着丈夫回来一起走,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去哪里找人?
更悲催的,这群灾民面对的威胁,除了饥荒,还有头上日本兵的轰炸。几番轰炸之后,退回的中国官兵顾不上那么多,他们抢走了灾民队伍中有用的东西,导致范财主也从一个大财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逃荒人,没有一粒米,没有一分钱。


逃荒两个月后,所有人饿得全身无力。财主的女儿星星,生得标致,又有学问,她提出卖掉自己换回几升米。范财主一开始当然不同意,可让女儿跟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王子文 饰演 星星
当女儿被别人选中后,财主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女儿以后不再愁吃穿,难过的是,本该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女儿却被迫踏上一条不归路——被卖进妓院,去伺候有钱的大爷们。


又喜又悲
范财主心里五味陈杂,今后只有几个月大的外孙和自己相依为命,儿子被砍死,女儿被卖掉,儿媳生了孩子就断气,老婆是饿死。一个大户人家就这样七零八落了。
母胎solo的拴柱从没娶过媳妇,花枝为了让俩孩子有个爹,答应嫁给拴柱做老婆。
结果第2天,花枝就让人贩子买走自己,换点粮食给两个孩子吃一顿,并叮嘱拴柱要照顾好孩子,千万不能卖掉。


徐帆 饰演 花枝
在逃荒的过程中,数不尽的小孩被父母卖掉,很多妇女主动提出卖掉自己,这是何等的悲哀?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人贩子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行当,让无数家庭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可在那个灾荒之年,人贩子却成了一种正当生意,甚至是救命的存在——能让部分小孩和妇女填饱肚子,不至于活活饿死。


民以食为天!人类曾把蝗虫当成粮食作物的天敌,可在这部电影的海报中,人类和蝗虫已经融为一体,人类也是大自然的天敌,灾民走过的地方,树干一片光秃,动物没有存活的余地。
吃是活着重中之重的大事,一旦活人出现吃的问题,所有推论都将打上大大的问号。


希望之后的绝望
关于希望,《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在逃离监狱后,给瑞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肖申克之所以成为豆瓣电影和IMdb的双料第一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给了处在艰难中的我们以希望,被判终身监禁,都能得到自由的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糕呢?无数影迷曾多次观看这部电影,从中汲取了振奋的力量。


可是在《一九四二》中,却没有那么简单。希望并不能客观存在,而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大部分的因素不可控。
旱灾和蝗灾,几乎席卷河南的每个角落,当底层老百姓都在为三餐发愁时,范财主没有丝毫忧虑,他有冬暖夏凉的大宅子,仓库廪实,玉米、小米、核桃、各种肉类应有尽有,别说过冬,让一家老小吃喝一年都没问题。
所以当大家节衣缩食、满脸愁容时,范财主想的是加派人手、守住仓库,千万不要被别人偷了去。当刺猬们上门白吃白喝时,他也能跟头子悠哉游哉地打趣。
即使被迫加入逃荒大军,他也是自信满满,因为自己有一车的粮食。


女儿星星一开始受不了这种罪,想要回家,范财主对她说:“我们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逃荒,我们是躲灾,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我们就回来了。”
范财主带着一车老小昂首阔步地往前走,一脸的神气。
当一车家产被官兵抢走时,他也丧气过,但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
等他们到了洛阳,发现洛阳根本不让河南灾民进城(只有豫南和豫北才是灾区),他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10年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身为大财主的范殿元,是电影中最有骨气、有毅力的人了,但他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等他抱着婴儿,带着拴柱到达陕西的时候,发现婴儿已被捂死,而拴住也不知所踪,只剩下他一个人。


更大的悲剧是,陕西根本不让灾民进去,火车被强行往回退。


范财主仅剩的一点希望被彻底摧毁,原来人生处处是绝望。
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老天想要让你死的时候,会废除所有的有利条件。
星星一开始的希望是猫,猫就是她的精神支柱,但在嫂子生小孩很虚弱的时候,她却提出把猫杀了炖汤喝,这象征着希望的丧失。
在洛阳城门口,星星又向父亲主动提出把自己卖掉,换几升小米。


一个富家千金大小姐,从没经历过如此窝囊的生活,可她和父亲又能怎么办呢?老天爷就这么残忍。
有底气才有希望,没了钱财,人总得向生活低眉折腰。
栓柱的希望一开始是星星,他想把星星娶回家,后来是花枝,花枝走后,是两个孩子,可是在火车上,两个孩子被走丢了,他最终死在日本军官的手里。
战地记者白修德,不仅把拍照当成了事业,更是希望政府能看到生灵涂炭的底层生活,但最终上级还是放弃了河南,导致河南的40万军队败给了日本的6万军队。


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河南饥荒中的一个小切片,它是现实痛苦生活的浓缩,加上传媒的各种限制,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管中窥豹。
普通人的命运,在很多时候根本是自己能控制的,就像浮萍一样,飘到哪里,活到哪里。


冯导的电影情怀
拍摄《一九四二》,冯小刚其实历经了诸多艰辛,从2000年刘震云把小说《温故1942》郑重地交到他手上开始,阻碍就连连不断——当然是因为题材的问题。
2002年,剧本在申请立项时,以调子太灰、反应的人性太丑恶为由,首次被驳回。而2004年,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你为啥非得拍这么堵心的电影?拍出来谁看?直到2011年,他才终于说服电影局,得到了立项批准。


冯远征 饰演 瞎鹿
电影上映着实不易,没想到票房更糟心,连成本都没能收回,倒亏了几千万。
这些都在冯小刚的预料之中,现代人大多喜欢轻松愉快的喜剧片,能放松大笑,能成为餐后谈资,对于这类阴暗幽深的悲剧,观众不太愿意买单。幸亏冯小刚拍了几部不错的商业片,赚了不少钱,《一九四二》即使惨败,也能承担后果。
在一次采访中,冯导说了一句话:“正是因为票房不好,我拍这部电影才有价值。我拍它,本就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冯导不想强调自己有什么艺术情怀,他只把这部电影当成自己和刘震云的缘分。
虽然这部电影在豆瓣只有8.2分,但在我心中却是满分,也是冯小刚最了不起的作品。
我感觉 拍的不好 故事应该是个好故事 但拍的真不行啊。。。
剧情里有个隐笔 瞎鹿一头栽进锅里 那里就暗示了 食人
电影最后 东家和小女孩 朝回走 两个居然活下来了 他们靠吃什么呢?
电影点了一下 小女孩再不吃肉了
张国立可以演蒋介石,陈道明却可能演不活老东家。
《一九四二》在2012年年底上映,投资2亿元的大制作,票房只有3.7亿,按照分账比例,据说投资方可能要亏损9000万。不过这样的片子,在这个年代拍出来了,本身就意义非凡。
壹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情节没看全,两个半小时大多数时候都在强忍泪水,眼睛一直模糊非常难受,又不好意思痛快了哭,因为很多人都在笑,笑得极为疯狂。
片方选在春节档上映可能是个失误,《一九四二》不能叫悲剧,只能叫惨剧。大过年的,人们喜欢轻松搞笑的娱乐节目,当年的票房冠军是徐峥导演的《泰囧》,总票房12亿多。《一九四二》两个半小时的超长悲情剧,让一些人难以忍受,但大批观众在电影院笑场,片方打死也不可能想到。
很多人看惯了冯导的贺岁片,来看他的电影就是准备好了笑的,但这次冯导认真了,只是一些黑色幽默而已,真的不好笑。比如星星在洛阳被卖到了妓院,她的第一个客人就是后来被枪毙的某个贪官。星星端了一盆水给客人洗脚,却因为吃得太饱,没法蹲下去,还打了个饱嗝,电影院里哄堂大笑。
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从焚书煮猫到把自己给卖了,她清楚地知道去向就是妓院,可就为了一口吃的,也为了老父亲和小侄儿多活几天,她把自己卖了五升小米,这好笑吗?
也许是现在人吃得太饱了,根本不能体会饥饿是个什么感觉。实际翻开中国几千年历史,饥荒从来不曾缺席。以至于中国人无论南北,见了面打招呼都是“吃了吗”,人们害怕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这种恐惧与悲惨的记忆,通过“吃了吗”流传下来。但现在人是没那感觉,只会觉得这个打招呼的方式土气。
因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已经有整整两代人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
70后可能还赶着点尾巴,在壹戈的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饥饿,总觉得吃不饱,从小喜欢上山找蘑菇挖野菜,下塘捞鱼摸虾。可我只要说起小时候挨饿,就会被老娘骂,你们小的时候不知道多好了,只是少了点油水没肉吃罢了。然后她又会给我讲一遍,59年过粮食关是多么多么惨,吃树皮啃观音土,全村老幼饿死一小半。
这个故事我听了几十年,耳朵听出了老茧,总觉得很虚幻,是《一九四二》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些可以触摸到的画面。比如树皮和花生壳怎么吃,就是用石磨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糊吃,但这些东西吃了根本没营养,吃了之后只觉得口渴,总想喝水,然后人就会浮肿,看起来白白胖胖。吃了这些东西根本拉不出来,特别是小孩子,都是大人用手抠。
灾后李培基再次到重庆述职,蒋委员长问李培基,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李培基答,政府统计1062人,实际呢,李培基双唇颤抖,大约300万人。
这个数字只能是估计,没有办法落实到每一个人名。历史从来如此,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1942年河南大饥荒,在正史上的数字,很有可能就是死亡1062人。
刘震云的原著《温故一九四二》,是一本纪实体小说,虽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电影中出现的《豫灾实录》,和白修德发表在《时代周刊》的文章,也包括当年亲历逃荒的一些人的说法,但成书终究是一本小说。
所谓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老蒋听李培基说,河南饿死300万人时,他大约也已经明白了,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这个蒋家王朝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他明白得太晚了,甚至比日本人明白得更晚。
日将冈村宁次在飞机上看到河南灾民逃荒的惨像,随即更改了作战方案,不再派飞机轰炸灾民,而是给他们发粮食,诱导灾民倒戈攻击国民党军队。有人质疑是否会奏效,他们可都是中国人,岗村回答,他们首先是人。
日寇显然只是把灾民当做生物意义上的人,在之后几个月中却所向披靡,以6万人的军队长驱直入,从郑州一路打了洛阳。国民党军损失30万人,飞将军蒋鼎文引咎辞职,从此一蹶不振基本脱离军界。河南战役的失败,大概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从来没有把河南百姓当做人。
电影的主体是两条线,一条是老范和瞎鹿两家人的逃荒之路,另一条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官场。白修德和李培基在两条线中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两条线有鲜明的对比,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官场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蒋委员长,只要这一个人点头,河南可能会少饿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但这个人的觉悟太迟了。
按说蒋委员长并不至于昏聩到这个地步。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抗日战争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以极其贫弱的国力,利用广阔的土地,把二战轴心国之一的日本陆军主力,全都死死地拖住了。中国为此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半壁江山沦陷的同时,竟然还派遣远征军出师缅甸。
但同盟国讨论战后格局的会议,丘吉尔和斯大林竟然不同意中国参加。电影里其实有很多相关的暗示,老蒋从一开始就知道河南灾情严重,但他周旋国际关系博弈,选择放弃了河南3000万灾民,这个后果他当然也必须承担。
老蒋在看到白修德拍的照片后大发雷霆,说这些照片如果发出去,他蒋某人就是成了一个,置民众于水火而不顾的独夫民贼。实际并不需要别人说,在当时他就是一个独裁者,而且是一个空虚的独裁者,他在中央独裁,而地方政府却各怀鬼胎。这场灾难也充分展示了,国民党政府在面对危机时的无能与脆弱,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上下沟通与监督监管的机制。
原著里收录了完整的电影剧本,可以发现一些删改的细节,还有导演冯小刚做的序。冯导在书中讲到,1993年,是王朔推荐刘震云的原著给他,觉得应该拍成电影,从那时起刘震云就开始写剧本了。电影曾经于2002年和2004年两次建组,但剧本审核都没有通过。
最终2011年,电影局批准《一九四二》正式立项。前提是:
第一,拍摄时要把握住,1942年摆在我们国家首位的,应该是民族矛盾,不是阶级矛盾;
第二,表现民族灾难,也要刻画人性的温暖,释放出善意;
第三,影片的结局应该给人以希望;
第四,不要夸大美国记者在救灾上的作用,准确把握好宗教问题在影片中的尺度;
第五,减少血腥场面的描写和拍摄。
这个审核意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观影提纲,一个填坑的提纲。从成片来看电影的主体结构还算完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缺失。但也有些支线略显突兀,有删减的痕迹。
比如宗教问题,张涵予扮演的传教士小安,就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有他没他都可以。但实际剧本里梅甘神父和小安的戏还有很多,小安后来疯了,梅甘神父带他去洛阳看病。最后小安在洛阳烧日军的粮食,被日军打死了。
白修德的戏份也更多,驴被偷之后,白修德还采访了老范。白修德的文章是通过洛阳商业电台发到美国的,后来洛阳电报局局长被秘密枪决了。
再比如第五条的所谓血腥描写,剧本其实有些隐晦。瞎鹿被人打倒在锅里,后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就是食人的暗示。随后白修德见到老蒋时说,河南有人吃人现象,这些前后都是有联系的。
其实白修德的戏份远不止于此,他前后多次提问,河南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饥荒?电影里有人回答是因为旱灾和蝗灾,但白修德还有疑惑。这个追根溯源的问题由一个老外提出来,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现在可以肯定地回答,就是因为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三大惨案,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和重庆防空洞事件。
1938年侵华日军攻陷徐州,沿着铁路向河南推进,郑州告急。为阻止日军快速推进,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花园口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了穿越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的大面积黄泛区,直接受灾民众1200万人。对于地理水文的破坏,导致了河南省从1941年到1944年的持续干旱。这才是问题的根源,蒋委员长和他的那些军事参谋,拍脑袋想出来决堤这么个奇妙点子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想到后续的生态问题。
结局画面一老一少结伴而行,用字幕提示他们并没有死,后来还找到部分亲人,算是给了人一点希望,但同时画外音也留了个残酷的隐线。作者说,这个小姑娘后来就成了他的娘,打从记事起就没见娘流过泪,也不吃肉。不由得让人怀疑,从逃荒路上往回走,除了路边的死人,他们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
所以,电影拍到这个份上已经对得起良心了,它给这个时代提了个醒,虽然吃了几年饱饭,可千万别忘了饥饿的滋味。历史从来如此,当人们开始遗忘的时候,往往又会重蹈覆辙。
视频前半部分是剧情复读,没看过原片的谨慎进入:
我真的不喜欢有人看1942笑出来,但是我理解他们,我觉得能活着到今天的中国家庭都或多或少的从生死边缘挣扎求生,这些长辈能活着养活我们已经不易,素质和思想的教育就别要求了。
一直拖了很久没看,对冯小刚的印象近些年不太好了。那段时间对于三年自然灾害,饥荒的讨论特别多,我对1942这个题材也没有特别感兴趣。
昨天闲看晓松奇谈偶然听到对1942的介绍,我郑重的看了一遍。电影一点一点揪住我的心,几次扼腕悲叹,潸然泪下。
首先电影拍的很不错,和张艺谋的活着很像,财主从胡作非为荣华富贵开始,到土匪烧杀,逃难死人。财主、贫农花枝家、长工这三条线分别代表了三个阶级的人民状态。电影的节奏感很好,镜头穿插对比,画面以人物近镜头为主,演员的阵容强大,肖申克,陈道明,李雪健,张国立父子,徐帆,张涵予…
这些没用的不说了,说几点我的感受
1. 影片的色调:难民的镜头,灰,黑,暗淡,惨,单调,唯一的鲜红是血;蒋的镜头,完全恍如另外一个世界,华美,清新(雨,潮湿),精致,丰富,干净,文明。直到片尾日军轰炸,排练的很多次的欢送,在废墟中很可笑的进行。我其实是民国粉,很喜欢读民国的东西,那种感觉很小资。这个电影至少带给我一个思考,当时的国民政府太过阳春白雪,完全不理解下里巴人的苦难。像某个皇帝说没饭何不吃肉糜一样。在国难当头,百姓受灾的时候,政府还在外交,还在享受,还在争权夺利,还在拖延。我感到很悲哀,虽然这个饥荒战乱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请,这个电影很客观的从每个人物的表现去影响结局,我们去能反思,能去感受每个角色在历史中的两面。
2. 演员演技真的很不错。这也是影片感染力强的重要原因。每个人物都很真实,我们能理解他们遇事各自为己的原因。我们都是读鲁迅长大的,我现在开始理解,为什么旧社会需要革命,为什么人民麻木,不团结,去做汉奸伪军,一个是因为人民教育程度低。一个就是因为生活太艰难,当你饿了十天半个月快死的时候,日本人给口饭,你也会当日伪,你也会感激。冈村宁次说的好:他们首先是人,再是中国人。当我的生存都成困难了,别TM和我提什么爱国什么主义。人啊有资源的时候不懂得利用,往往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财主如果早点开仓放粮,村里人吃饱了就能扛过土匪抢劫,财主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 还有他儿子霸占人妻…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3. 还有很感慨的是美国记者那条线,美国大使说中国人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美国记者一个外国人却尽全力去记录去拯救中国人。我还想到另外的电影“面纱”讲一个英国细菌学家来中国治痢疾,却遭到当地民众的不理解最后愤愤而终…在此感谢那些帮助中国人的外国友人。我们不能把外国政府,外国军队和外国人民混为一谈。正如,我们自己也曾有不可调节的内部矛盾一样。还有张涵予那个神父,后来忘了他怎么样了,深深的记得他说:信上帝还要是不灵,我TM还信他干嘛?饥荒,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如同这世间很多事情,比大自然还残忍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只是可惜,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强硬的领导,团结起中国人。
4. 最后说,为什么奶奶说都忘了,还提她干嘛。人还是动物,都会选择性的遗忘,这些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孩子在小时候总是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有躲避型人格。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反而会梳理羽毛,这是动物的安慰行为和选择遗忘行为。我想,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都有一颗想要自由,美好的心。但是悲惨见的太多,就麻木了,就像心被戳了太多孔,就不会跳了。我们不应该去责怪麻木,我想鲁迅应该是没有见过河南饥荒的。如果我经历过那段,我会特别敬畏生命,我会选择忘记那段时光,然后珍惜现在的美好。就像失恋一样,时间治愈的不过是淡忘了,这个我们叫放下。这位奶奶,也是如此,忘记,宽恕。这才是解脱吧。难道我们要他们每个都呼天抹泪的,奔走相告自己原来多惨?都这么瞎闹谁来生产,谁来建设?那样,只会再来一次文革。我希望老人能多说出来,希望能多拍电影和作品,通过这样诚恳的作品,我们这代人才不会忘记,才不会飘飘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要是你前人在逃荒路上没坚持住死了,现在也没你什么事,往上推几代,大家出身都差不多好伐。你也是“麻木”中国人的孩子
我的爷爷也逃过荒,只记得他淡淡的说,现在的病都是当年冻饿烙下的病根。当年逃荒,冬天就睡在麻袋上。我也像听故事一样,感觉很好玩。看完1942,我对爷爷肃然起敬。我特别的佩服他,能活过那个年代,能建立平安的家庭。我之前嘲笑他,衣服破了不舍得扔,极度节约用水和资源,每天必看新闻联播,每年要去天安门看升旗,听到毛主席都激动的不得了的心情。我们这代人,没有任何理由埋怨祖辈,埋怨政府。我们必须感恩,然后充满信心的继续建设这个国家,让他继续昂扬向上,不要辜负前几辈人。
姥姥在的时候说她逃过慌,从河南逃到西安,后来又回来了。
从我记事起,姥姥就不吃肉 。什么肉都不吃。


1942年,河南发生大灾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亡。
2012年12月,陈小刚导演前后筹备20余年的电影《1942》终于上映,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场电影,观影过程中有过几次哭泣的冲动,电影结束之后平静下来把刚刚的情绪波动归咎于煽情音效在作祟,并非来自优秀电影的感动。
之后便从未翻出来再次感受,直到前段时间买了刘震云写的《温故一九四二》,书籍中附带着作者当时为电影拍摄编写的剧本,看完了小说、剧本之后,又再次感受了一遍影片,突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历史就在那里,不管过了多久。
“饿死人的年头多的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对于饥荒这样的天灾,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年年都会发生,作者在小说最后附录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灾荒记录,大部分的饥荒都发生在中原地区,所以对于小说中的姥娘来说,让她回忆在生命中发生过饥荒的年头,可给老人出了难题。后来提及到蝗虫,老人这才想起:这我知道了,原来是飞蚂蚱那年。
一九四二年夏至一九四三年春,河南发生大灾荒,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夏秋两季大部分绝收,大灾之后,又遇蝗灾,“水旱蝗汤”,袭击全省一百一十个县。在死了三百万农民的那年,世界上正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
刘震云在小说中,以一种调查体的方式来记录当年发生在他的家乡的那段历史,似乎看不到任何的情感倾斜与价值批判,非常冷静地讲述着当年真实发生的事情。
为了电影能够上映,为了某局能够过审,电影为我们观众展示了部分历史,既然是历史,就存在真与假,存在着记录人的价值观点与个人偏好,但不论世事如何变化,历史就在那里存在着,等有心人去重温,去感受。
电影故事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面对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范殿元
东家范殿元,曾经是为富一方的地主,只想着在大灾之年安安稳稳的度过,只不过在乙一群灾民的暴动中丢了城寨,丧了儿子,只得跟着灾民一起逃难。在逃难初期,东家自持有着大把的粮食,安慰自己与家人道:别人是逃难,我们家是避灾,等到灾荒过去我们依然是富人。
一路上,先是被打了败仗的国民党逃兵抢走了粮食,接着刚生下能够传宗接代的孙子的儿媳生病不治而亡,等逃到了洛阳城政府开始救灾而他们却未身处在划定的灾区范围内,地主婆一时间难以接受断了气,女儿为了吃上一口饭,将自己卖给了妓院,千辛万苦终于到了陕西潼关却被告知陕西不再接收难民,在慌乱中捂死了自己的孙子。


从最初一家人的避难,到最后一个人的孤独,东家开始一步一步往回走,只为能死得离家近一些。电影中为了生存的希望,在影评最后,东家带着一个在路边孤苦伶仃的孤儿上路了。
逃荒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活着,而失去了活着的意义,那就只能希望能死在家乡,落叶归根了。


蒋介石
蒋介石在彼时的中国,是最高领导人,也是对于灾荒是否能够顺利渡过的政府代表。小说中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当时的蒋介石对待河南大灾荒的态度以及内心的想法,电影中只是浅显的表现了蒋在这次事件中的几次行为,行为背后的深意则需要观众细细揣摩。
蒋介石到底相不相信河南灾荒严重吗?到底相不相信出现的人吃人的现象?小说中有详细的分析,而我们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是美国记者给出的真实照片让蒋相信了眼前的事实,才开始真正的救灾。一个美国人的力量,撼动了这个日理万机几乎无暇在意几百万灾民生死的委员长,出于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才开始救灾,不管出发点如何,总算政府有所行动。
政府,在灾难中的表现,让东家对其失去了信心:我不再相信他们说的话了;让美国记者出现了难以想通的难题:死人我不怕,我只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这么多灾民死去的时候,当地政府在干什么?


花枝
徐帆在影片中扮演地主家长工的老婆,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
当自家男人为了治疗病种的母亲打算卖掉自己的女儿时,花枝及时发现,直接抄起家伙朝女儿头上砸去,即使打死女儿也不愿将其卖给别人;
后来的逃荒路上,丈夫意外死去之后只剩下她跟两个孩子,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跟影片中的栓柱成了一日夫妻,将自己卖给了牛贩子,换来了四斤小米,将粮食与孩子托付给了栓柱,自己走向了成为陌生男人老婆的路上。
尤其是在荒野里,将自己稍微完整的棉裤换给栓柱时,两个人就那样在路边,在陌生男人面前,在孩子面前,将温暖传递给了对方。


安西满
安西满是一个传教士,是一个借灾荒在灾民中布经的年轻传道士,从开始对主的虔诚信任,对传教事业的一腔热血,到后来对上帝的怀疑而又无法欺骗自己,最终奔溃失疯。
”我感觉魔鬼住到了我的心里“年轻传道士面对灾难时信仰上帝的无助,却又不愿承认,于是便将思想矛盾的起因追究于魔鬼,值得深思。


老马
老马本是县衙的厨师长,灾荒之年成了”战区巡回法庭“审判长,感受了一把官瘾。再后来投靠了日本人,为日本人做法,在日本人的羞辱中求得生存。
(范伟老师演技真棒)
有人为了生存,放弃了尊严,也有人为了尊严,放弃了生命。


栓柱
栓柱,一个追求东家女儿的穷青年,在东家女儿自愿卖为妓女时,花枝与其结为夫妻,辛辛苦苦带着两个孩子扒上去往陕西的火车了,半夜醒来孩子却丢了,一路寻找孩子却被日本人抓到,日本军官看到了栓柱手上的玩具,打算用一个馒头进行交换,却被栓柱打落在地,军官恼羞成怒将玩家丢入火堆,将馒头用图中的方式对栓柱进行侮辱,而栓柱为了尊严放弃了生命。


白修德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本着记者发现新闻事件的职业诉求来到了河南,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拍摄到了狗吃人的照片,找到了蒋介石,促使蒋启动了政府救灾活动。
一个外国人,来让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信服了河南灾难的严重性,这背后的复杂原因值得思考。
此外,影片中还有太多形象丰满的人物角色,如发灾难财的政府官员、奸商、炮制神奇药丸的研究员等,从方方面面展示了灾难面前人们的态度。
回到电影本身,电影完成度不足以称之为完美无暇,甚至称不上优秀;对普通观众来说,这可能只是一部历史普及教育片或者民族灾难回忆片,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条路,一条重回一九四二年的路。
蒋介石的错误政策导致河南省人吃人,历史会记住他的罪孽。
另,
“各县应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如遇敌军抽集我壮丁难民,应随时随地予以武力驱逐,以粉碎敌寇阴谋。”
-----1943年《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
我奶奶是河南商丘民权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她还是个小孩,我小时候问她关于日本鬼子的事,她说她们小时候经常跟在日本车后面,然后车上面的日本人说:“小鬼,小鬼,吃馒头不?”然后她们能要点吃的。除了这件事她没跟我说过其他关于日本人的事。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带着我爸逃到豫西洛阳,一路靠逃火车票才到的。爷爷奶奶那辈人真是受苦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影视娱乐 最新文章
如何评价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知否」味?
有没有好看的追妻火葬场?结局女主独美就更
假如你是《流浪地球》中被抛弃的一半人,你
如何评价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
汪海林称看了《封神2》的片花后,认为它将是
《孤注一掷》阿才为什么放走梁安娜?
如何评价爷叔的饰演者游本昌在电视剧《繁花
如何评价网飞版《三体》中「宇宙为你闪烁」
《红楼梦》原著中,为什么王熙凤经常和黛玉
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骂贾玲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10 13:35:03  更:2025-01-10 14:15:1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