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没有人觉得《星际穿越》很扯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捧?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没有人觉得《星际穿越》很扯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从头看到尾,都没有讲明白地球的危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影片完全颠覆了因果律,目前还没有任何理论能颠覆宏观上的因果律。影片的因果关系是自… |
这片子2014年上映: |
|
仅仅7年之后,中国把这片子剧情逻辑上的根儿给拔了: |
|
现在是2024年7月,刚好片子上映1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工业化合成生产淀粉,已经进展到了吨级产能实验装置,成本价已经降低到了100元/公斤以内,已经摸到了商业化的门槛。 |
|
另外,二氧化碳合成己糖也取得了突破,人工合成食品原料即将迎来重大突破,能源+二氧化碳合成食物即将成为现实。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合成食物、合成饲料就会极大地改变整个世界。对于能源、二氧化碳这种不存在稀缺性的原材料,只要规模够大,成本降低到远远低于天然种植,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到了《星际穿越》故事设定的那个时间点,人类早就可以工业化合成食物了,太阳能、风能等等原来的“垃圾电”可以大规模部署专用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食物原材料,一方面是供应作为食物或者动物饲料,另一方面本身也是一种储能手段,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柴油。 也就等于说,《星际穿越》整个故事中作为“反派”存在的、莫名其妙的所谓“枯萎病”根本对人类构不成威胁。现实世界里到那时候压根儿就不需要种植业也一样能够养活全人类,这个片子从现实层面遭到了解构。 科幻照进现实见得多了,特么的现实照进科幻还是第一次见到! 人工合成淀粉这事儿,从论文发表到实验装置达到吨级产能、再到后续技术应用扩展,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两年多啊!任何一个稍微接触过科研的人都知道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东西,前两天我提到过这一点,很多人没搞懂啥意思,一般来讲一篇技术性的论文,从发表,到产业化,即使是十分紧俏能够解决大问题的技术,没有个十年八年想都不要想。 举个例子:在农业上同样十分重要的人工合成氨技术,是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从1902年开始研究的,于1908年申请专利,要到1920年规模化合成氨工业才基本成型。 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困扰人类长达数千年上万年的土壤氮肥不足问题,此后才有了粮食产量的节节攀升。合成淀粉技术则干脆彻底拔掉了“农业”这个人类第一产业的根子,这个技术大规模工业化以后,传统种植业将会成为某种“奢侈品行业”,而养殖业里猪牛羊鸡鸭鱼吃的饲料都是从空气里“薅”出来的。 合成氨大规模工业化用了十多年; 合成淀粉大规模工业化,也就不到十年的样子吧。 这是两次农业革命,我都没想到,两次农业革命之间的时间间隔居然这么短。 那么我们以后将会怎么描述《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呢? 《星际穿越》表达了一部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于人口与土地矛盾、工业化种植病虫害危机的深刻忧虑,以至于将其带入了星际航天时代。当然我们都知道,在新的农业革命以后这种忧虑就不存在了。 |
“《星际穿越》是用爱拯救地球”知乎老梗了。 快进到《阿凡达》不就是白人洗白殖民史烂片 快进到《后天》不就是白左环保分子宣传毒草 快进到《星球大战》系列不就是太空过家家闹剧 快进到《2001太空漫游》不就是太空神迹宗教片 快进到《火星救援》不就是太空种土豆无聊片 快进到《普罗米修斯》不就是宗教恐怖片 快进到《环太平洋》不就是打怪兽娱乐片 快进到《黑客帝国》不就是宗教轮回无聊片 快进到《盗梦空间》不就是做梦诈骗犯罪片 甚至刘慈欣自己吹捧的《基地》系列,不就是太空版罗马帝国历史?不值一提! 西方最出名的《沙丘》系列,不也是中世纪封建历史的太空版?不值一提! “刘慈欣打开了中国科幻大门”,你问我科幻大门里还有谁,我说不知道! 总结,都不如《流浪地球》 但是我好奇,就中国科幻这后继无人的样子,把刘慈欣的都拍完了,还能拍什么? |
当年《星际穿越》火的时候,多少理科男去科普虫洞、多维度宇宙,时间空间等天体物理学知识以及各种力学知识。 楼下有一位大佬科普: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基普索恩,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的就是理论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一开始是诺兰想要个灭世危机,这老哥考虑过氦闪,但短期不可能就放弃了,然后特地找一群生物学家讨论,才选的枯萎病这种植物病毒。剩下的设定都是他自己舒适圈内的了,咱只能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自己研究领域亲自做的设定。 他们力捧的是电影科幻中的理论可能性,不是一个超人拯救全世界,而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如何实现了穿越的可能性。 一旦这些人发现了自己熟悉的理论,好像拖沓的剧情不太重要了。 其实,诺兰太会抓理科人的心了。诺兰的兄弟拍《西部世界》也是如此。多少理科男普及时空穿梭的计算原理,感觉看的不是电影电视剧,而是科教片一样。 |
|
你说《星际穿越》扯,但它能引起这些科幻迷,理科男陷入进去分析,真的一板一眼去计算。至少说明一点,诺兰的这部电影有诺贝尔的物理学家做指导,做过科学原理的假设,得到过某些理论验证,他拍出来具有某种合理性的科幻。当然诺兰的科幻和漫威的超级英雄还是不同的。 刚说完理科迷,对普通人来说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呢?是情感 是父女之间的亲情,是抗击命运的不服输的激情。 还记得那首电影结束的诗歌吗?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良夜》 原文如下,读来这首诗的韵律非常美,节选第一段: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整首诗是在讲述,不要平静迎接死亡,虽然死亡是必然,但是老年人应该热情地与死亡作斗争,抵抗即将到来的死亡黑暗。 |
|
多少人因为这首歌诗歌而对这部电影久久难忘。多少人因为父亲的遗憾而叹息。 《星际穿越》的主题是爱与拯救,与死亡和人类的消亡作殊死搏斗。这是个人的救赎,也是人类的救赎。 电影是一个故事两条情感线索:一条是父女之间的爱和原谅,一条是对宇宙未知的探索。 两个指向同一个主题就是:救赎。 关于爱的救赎,关于地球人类 救赎。 父亲的离开,让女儿对父亲产生的怨怼,通过两条线索的交织,最终得到了化解。 这首诗歌也可以看作女儿的心声,她懂得了父亲对探索宇宙的执着,那是生命的激情。谅解了父亲的离开,那是为了对抗人类的死亡。 电影核心价值观是:生命的可贵在于明知道永恒的黑暗是我们每个人的结局,但是人们应该对死亡不屈服,活出每个人的光彩。 看,这是《星际穿越》的主题。 这是超越民族的,探寻人类生与死的主题。 每个人都遇到过,所以能引起普遍共鸣。 |
|
|
歪个题。 彻底被那些持“星际穿越是中国拍的豆瓣不过8”“流浪地球要是美国拍的至少9分”之类的言论无语到了。 那要不咱就举个例子。 《无间道》豆瓣评分9.3 |
|
好莱坞翻拍的《无间道风云》7.3分 |
|
难道是因美版的阵容不够? |
|
勉强还可以吧? 无间道换了美国拍,美国演员美国导演,我也没见分变高啊。 有的人确实对国产有偏见,可有的人也对国产电影有加成,还有的人也会秉持相对客观的标准去看电影,别一概而论。 好好看电影,好好拍电影,踏踏实实搞,比什么都强。 |
都2023年了,还有人搁这传“用爱拯救世界”的谣言,我真的开始质疑国内大部分“科幻迷”的素养了。 “爱”在这部电影的后半段中只起到一个作用,那就是让墨菲在搬家前想起对父亲的爱,想起来父亲最后给的那块手表,从而发现父亲是幽灵,接收父亲用摩斯电码传递的信息。男主在超立方体中向过去时间点的相应坐标传递的只有“引力”,这也是电影中提出的假设:引力能够穿越时空。。 正是因为男主通过引力向过去的自己传递航天局的位置,这个故事才会开始;也正是因为男主向地球(墨菲)传递了信息,人类文明才得以高速进化,从而未来人能在这里建造超立方体,形成因果的闭环。。也正是因为男主在这里告诉了墨菲自己当前所在坐标,地球人才能来救他。 现在某些科幻迷动不动就拿“用爱拯救世界”来讽刺星际穿越不是你们口中的“硬科幻”,我在这里辟个谣,剩下的也懒得再多解释了。 对于《星际穿越》,你可以用一百种方式批评他不如某些科幻神作,但你用后半段的剧情说这部电影不是“科幻”,而是“神学、宗教”,那我认为你们才是真正的宗教。 我不是很喜欢流浪地球,但我绝对不会用“我觉得流浪地球的方案太扯、不符合XX科学原理”来批判它,因为这是对“科幻”两个字的羞辱。看一部科幻片、享受一部科幻作品的前提,就是接受故事的大背景,这样无论这部作品创作于哪个年代,都能带给你独特的体验。比如星际穿越中的“引力传递”,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被证伪,但仍然不影响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除非是那种“前提”就完全违背人类正常逻辑的科幻作品)。我是电影观众,我坐在电影院里不是搞科研,我只会批评它的叙事手法、镜头语言和主旨表述上出现的问题。 |
我鄙视任何不依靠人类自身奋斗而靠机械降神来解决生存危机的神剧。 基于这一原则,我认为美国的《独立日》、《2012》甚至是《变形金刚》和《星河战队》都算讲得过去。 但对于用爱发电的《星际穿越》,我认为它就是个软科幻的家庭伦理剧。 |
再扯能有太空战狼扯? 说用行星发动机来推动地球人,我首先不跟他扯这个地球有多大 我也不跟他扯,这个行星发动机得用什么样的特殊材料才能扛住这么高的高温 我还不跟他扯,这么多行星发动机一起发动地球,地球表面会不会瞬间成为一个小太阳 我更不跟他扯,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庞大的能源体系,能推动整个地球飞往外太空 我就很纳闷,这科技水平都这么发达到能推着地球往外面跑了,就没有能力去解决另一半人的生活? 不过考虑到去年3月份,上海作为全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竟然还能发生饿肚子的事情 不得不说艺术总是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原来我们都错怪大刘了,他对这片土地上真是了解得透彻,爱得深沉 |
我的评价就是你没看过电影 就这么简单 你要不看下你在说啥? 主人公见到钟表异常,然后就到“这和地球危机有关系”了?然后就TM到“决定探索太空”了?然后就直接到落入黑洞了??? 你和我看的是同一部电影? 你是怎么看的? 我就觉得很奇怪了,B站上就有星际穿越这部电影 为啥看到的90%的人说出来的电影,都TM像是平行时空拍的一样,和电影细节一个都对不上? 总不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连个B站会员都开不起吧??? 我真的求求你们,能不能别看个抖音“几分钟带你看完星际穿越”就觉得自己是懂哥了啊? 我算是明白为啥现在吹球2、拉踩星际穿越的人,都只知道开口闭口“格局”“立意”“科幻干点子”这些东西了。毕竟抖音上几分钟的视频,那确实是除了给你迅速把几个干点子过一遍没别的可讲咯 很符合我对“抖音看世界”人群的想象 能不能去真的看电影本身? |
讲个有意思的事情: 就在前两天我女朋友腿伤痊愈,我以照顾她为由让她陪我一起看了星际穿越,我是三刷,她看完后我问她: “我好像感觉到你并没有大受震撼。” “对呀,不就是太空里飞来飞去,然后从星球出来了又被黑洞吸进去了,最后主角比他女儿还年轻。” “难道你不觉得神奇吗?那个巨浪星球,还有相对论下父母比儿女小的那种差异等等。” “神奇啊,我觉得独行月球里沈腾要自杀时地球上亮的小灯灯也比较神奇。” “。。。。。。” 那一刻我明白了,对于某些人来讲,无论是星际穿越,三体,或者流浪地球,独行月球,全部都属于科幻片,他们关注的点并不在其科学观念是否严谨,而在于内容有不有趣,在这种角度上,我对象甚至觉得独行月球要比其他的好看。 但对我而言,看星际穿越更像是一场朝圣,我知道相对论下,越接近光速时间越慢,也知道黑洞庞大的引力场与吞噬光子的强大吸力,甚至对于潮汐也从科普书里读到过一二,但当它们转移到荧幕,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到我面前时,那种激动与震撼,无法言语。 然而,星际穿越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 1.当库伯27年回到飞船,他只有接近四个小时的记忆,而远在天边的儿子与女儿,却承受了27年的思念,短短几分钟视频充满了时间上的撕裂感,如果是我看到本该陪伴让儿女充满回忆的27年就这么流逝,我无法接受。 2.曼恩博士的自私,“当人们即将死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孩子们的脸”这句台词我记得很深刻,不是父母,不是自己,而且代表繁衍的子女,生命存活的目的与责任便是繁衍,他企图通过基因的自私性解释自己为什么撒谎,另一边却是库伯放弃生命脱离太空站的决然,生与死,人类的存亡,全部在人性的选择之间,不要温顺的走进那个良夜,被电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3.当父女相逢,女儿却让父亲离开,本该充满了父亲的回忆却缺失了几乎全部,对于年迈的女儿来说,父亲,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名词,一切都回不去了,她不再依赖父亲,也有了自己的大家族,而库伯也看到了这一点,此时的女儿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任性倔强可爱的女孩子,对他而言,也同样陌生,时间竟是如此残酷无情,他,已然成为了旧时代的残党。 电影末尾,那首空灵的背景音乐再度响起,浩瀚的星空照映在海瑟薇的眼眸中,宇宙的奥妙冷酷,人类的渺小,在我心中被无限放大,久久不能释怀。 你问我星际穿越如何,我只能告诉你,它的地位,在我心中永远无法被取代,我不会说服你它有多么好看,也不会辩解它的理论与剧情多么完善,如果你品尝不到它的美味,我愿独自一人享受。 |
这种科幻片的受众本来就小,还有太空漫游2001。有喜欢有不喜欢很正常啊。 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要揣摩出题人的意思。 标准答案是 烂,非常烂,还是流浪地球好看。 |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言论,说是他同时喜欢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结果同时被扣上了牧羊犬和小粉红的帽子,现在只能去外星球生活了。这句话看似很好笑很荒诞,但也同样说明了现在的网络环境是有多么的糟糕。 我个人也喜欢流浪地球2,而且我可以保证我比大多数自称粉丝的人要看的明白的多,我也能保证我作为电影爱好者绝不会因为电影的国籍而玩双标,仅仅只是理性客观地分析。对于流浪地球,我既不会去挑他的刺也不会在文章的任何一个地方拿他出来做对比。 本文只分析星际穿越中那些有争议的点 剧情方面问题解析关于“机械降神” 我们通常说机械降神是一个剧情圆不下去了,结果需要一个万能的“神”来背锅,解释所有的问题。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一下,电影中这个神,也就是未来人类满不满足这两个条件: 1.“神”是不是在剧情快圆不下去了才出现? 2.“神”是不是万能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显然是否定的,电影中的所谓“他们”可以说是贯穿全片,无论是开头的飞机引力异常失事,还是放置虫洞,都在说明有一个“他们”在暗中帮助人类。 第二个问题显然也是否定的。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也产生了这个疑问,为什么未来人不选择直接拯救人类?为什么不直接把公式告诉墨菲呢?直到二刷的时候这句话告诉了我答案。 |
|
|
|
所以明白了吗?库博是与未来人与墨菲沟通的桥梁。这场人类的末日浩劫本来就是由未来的人和现在的人共同拯救的。“他们”已经做到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剩下的需要人类自己去完成 关于“爱能拯救世界”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反问一句: 如果没有爱,我们为何要拯救世界? 况且电影中的爱不是实际生活中表达的那种爱。电影中的爱被抽象成了一种联系,一种信任,一种沟通的方式。而这种联系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被感知到,它伟大而浪漫。 至于电影里是不是爱拯救了世界?明显不是。电影中的墨菲相当于现实世界的爱因斯坦这样的角色,很重要,但只有他也不行。墨菲仅仅是打开了一个大门,后续人类的自我拯救当然要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只是电影这段因为时长原因被模糊处理了。 关于“祖父悖论” 这个其实没得解释。诺兰自己想表达如同莫比乌斯环一般的时间闭环原理,但表达的很糟糕。电影中库博给过去的自己发送二维码的时候是最膈应观众的地方。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自由意志的问题,也就是假设库博任性选择不给过去的自己发信息,或者库博比较傻没发成,都不能完成这个所谓的时间闭环,那过去的自己也无法知道航天局的坐标,也就没有后续的事情发生了。 关于“剧情老套” 星际穿越的剧情确实老套,但把老套的故事拍出新意也是一种本事。花样年华的故事更老套,就是个出轨的故事,但王家卫用极致的视听语言把它拉高到了一个极品的位置。 片中的诸多经典桥段都值得反复品味,比如“原野追逐”那段,比如“海啸如山”那段,比如“docking”那段。 科幻方面问题解析 这个部分主要引用诺贝尔得奖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解释,如果看完仍然无法理解,去找他本人给你解释。 为什么枯萎病是末日危机?乔纳森·诺兰在2007年作为编剧加入《星际穿越》的创作工作,他把故事设定在人类文明日薄西山的时代,而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枯萎病”。在乔纳森的兄弟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导演后,他也支持这个想法。 但是琳达·奥布斯特、乔纳森和我都有点儿担心库珀身处的世界只是乔纳森的想象,怀疑以下这些问题在科学上是否可行:为何人类文明如此衰退,但是在很多方面看起来还是极为正常?枯萎病席卷全球可食用作物在科学上是不是真的成立?是不是真的会发生? 我对枯萎病了解不多,所以转而求助专家的建议。2008年7月8日,我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员工俱乐部“雅典娜神庙”组织了一次晚餐。乔纳森、琳达、我以及另外4位专业互补的生物学家一起享受了一顿美酒佳肴。他们分别是:植物学家艾略特·迈耶罗维茨(Elliot Meyerowitz)、植物降解微生物专家贾里德·利德贝特(Jared Leadbetter)以及梅尔·西蒙(Mel Simon)——研究植物的构造细胞及如何被微生物、病菌影响的专家,另外还有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整个生物领域都有深广的见解。(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很棒的地方。在最近的3年中,它每年都会被伦敦《泰晤士报》誉为世界顶级名校。它非常小,只有300位教授、1000名本科生和1200名研究生,小到我认识加州理工学院全部学科的专家。所以,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枯萎病晚餐”上我们所需要的人。) 晚餐开始后,我在圆桌的中心安置了一个麦克风,记录下了这一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畅谈过程。本章正是基于这些记录,当然我重新整理了大家的对话,而他们也核对并允许了我的转述。 我们很容易就达成了共识:库珀生活的世界在科学上是可能的,但也不是非常可能。它能够出现,但是概率非常小。 在品尝了美酒和开胃菜以后,乔纳森开始描述他眼中库珀的世界:在几次大灾难的联合侵袭下,北美的人口只剩下原来人口的1/10,甚至更少,其他几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人类已经退回到了农耕文明,时常在温饱线上挣扎。但世界也还算不上是地狱,生活依然可以忍受,在某些方面还能找到一些乐趣,比如棒球。图10-1描述的是库珀生活中的景象。然而,我们不再雄心勃勃,我们不再追求伟大,我们追求仅比活命好一点点的生活。 大部分人以为灾难都已经结束。人类开始建立一个新世界,情况也开始好转。但现实是,枯萎病非常致命,并且在农作物之间快速蔓延。人类这个物种将会在库珀的孙辈一代灭亡。 在电影《星际穿越》比较靠前的部分,布兰德教授对库珀说:“地球大气中的80%都是氮气。虽然我们不以氮气维生,可是枯萎病需要它。结果,它们越繁盛,空气中的氧气就越少。最后一批人在饿死之前就会被憋死。你女儿这一代将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代人。” 教授的预言有科学依据吗? 这是一个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交汇的问题,所以我咨询了“枯萎病”专题晚宴上的生物学家,特别是艾略特·迈耶罗维茨,同时也请教了两位地球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杰拉尔德·瓦瑟贝格(Gerald Wasserburg)和尤克·扬(Yuk Yung)。瓦瑟贝格是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的起源与历史方面的专家,而尤克·扬则是大气物理与化学以及其他行星的大气科学方面的学者。从他们提供给我的信息与文献中,我了解到了下面这些内容。 可呼吸氧气的生产与破坏 我们吸入的氧气是两个氧原子通过电子束缚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分子。氧元素在地球上还以很多其他形式存在,举例来说:二氧化碳、水和地壳中的矿藏等。但直到有机物把它们转化为氧分子之前,人体都无法使用这些氧元素。 呼吸、燃烧和腐败过程都会消耗大气层中的氧气。氧气被我们吸入后,在人体内与碳元素相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当木材燃烧时,火焰使大气中的氧气与木材中的碳元素快速结合到一起,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一过程产生的热量会维持燃烧的进行。当死亡的植物在森林地表腐烂时,它们的碳原子会缓慢地与大气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并释放热量。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植物中的叶绿体利用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元素和氧气。氧气被释放到地球大气中,而植物会把碳原子与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碳水化合物,为生长提供能量。 若海洋翻动,所有人都将死与二氧化碳中毒 像艾略特·迈耶罗维茨在上一章末推测的那样,假设自然界中进化出了一种能摧毁叶绿体的病原体,此时,光合作用尽管不会马上终结,但是会随着植物的死亡而逐渐终结。新的氧气不会再被制造出来,但因为呼吸、燃烧和腐败过程(结果证明主要是腐败过程)还在继续,所以氧气会一直被消耗下去。对于剩下的人类来说比较幸运的是,地球表面已经没有足够的植物腐败,否则会耗尽所有氧气。 大部分腐败过程将会在30年内完成,届时被消耗完的氧气大约只有1%。所以,地球上依然还会剩下足够的氧气可供库珀的子孙呼吸——如果到时他们还能找到什么可以吃的东西的话。糟糕的是,这1%的氧气被转化成了二氧化碳,那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大气中将占到0.2%(显然,大气中最多的还是氮气)。这些二氧化碳足以让高度敏感的人呼吸不畅,同时(经由温室效应)或许还会使地球温度上升10摄氏度(这会让每个人都感到不舒服)。 若要让所有人呼吸不畅且睡意沉沉,需要比原来多10倍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若要让所有人二氧化碳中毒的话,在此数量上还要再额外增加5倍,也就是氧气消耗共计增加50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能让其发生的可行机制。 所以,布兰德教授错了吗?(即使是理论物理学家也会犯错,应该说理论物理学家尤为如此。我很了解,因为我就是其中一员。)很可能是这样,他错了,但也不绝对。教授也可能是对的,但除非地球物理学家对大洋底部的理解与真实情况有着严重偏差。 在大洋底部和陆地上都有尚未腐败的有机物质。地球物理学家们认为,存在于大洋底部的量大约是陆地上的1/20。如果他们是错的——大洋底部比陆地上还要多50倍的话,同时如果还有某种机制能把它们挖出来,那么之后的腐败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可能让所有人缺氧,并死于二氧化碳中毒。 实际上,每隔几千年,某种不稳定性就会翻动海洋一次——表层的海水会沉入底部,而底层的海水则会被带上水面。可以想象一下,在库珀所处时代的那次翻转是如此剧烈,以至于上涌的底层海水将海床上的有机物质都一起带了上来。这些物质骤然地暴露于空气中,开始腐败,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这一数量足以致命。 虽然可以这样设想,但是其中有两点不太可能发生:一个是大洋底部的有机物质不太可能比地球物理学家们估计的数量大出1000倍,另一个是不太可能发生足够大的海洋翻转?。 话虽如此,但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地球真的正在走向灭亡,人类必须找到一个新家。除地球之外,太阳系的其他地方都非常糟糕,所以库珀他们才开启了太阳系外的搜寻之旅。 为什么库珀掉入黑洞能活下来?1985年,当卡尔·萨根想让他电影的女主人公埃莉诺·阿罗维(朱迪·福斯特饰演)穿过黑洞到达织女星时,我对他说:“不可以!在黑洞内部她会死掉,黑洞中心的奇点将混乱而痛苦地把她撕碎。”作为替代,我建议他把阿罗维博士通过虫洞送过去。 而在2013年,我鼓励克里斯托弗·诺兰把库珀送到黑洞卡冈都亚中去。 那么,在1985年到2013年这1/4多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对掉入黑洞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1985年,物理学家们认为所有黑洞的中心都寄宿着混乱的、带有破坏性的 BKL奇点,并且所有进入黑洞的东西都会被奇点的拉伸与挤压所摧毁。当时,那是我们非常有根据的推测。但是现在看来,我们错了! 在这1/4多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数学上说,两种新的奇点在黑洞内部被发现,其中就包括温和奇点,意味着任何奇点都可能是温和的。温和的程度可以使库珀在掉入其中之后仍然有可能幸存。其实,对于幸存这件事我是有些怀疑的,但是我们不能确定。因此,现在我认为在科幻小说里假定能够幸存是可行的。 在这1/4多个世纪中我们还了解到,宇宙可能是更高维超体中的一个膜。因此,我认为这个假设是可行的:假设超体中居住的生物——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超体生物,可能在最后时刻把库珀从奇点中救出。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当库珀驾驶的“巡逻者2号”(以及塔斯驾驶的“登陆1号”)从“永恒”号弹出的时候,他们向着卡冈都亚的视界螺旋下降直到穿过视界。对于这样的向下盘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是怎么解释的呢?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以及基于其上我对电影的解释,当布兰德从“永恒”号向外看时,将永远看不到“巡逻者”号进入视界。库珀从视界之内试图发给她的任何信号也都无法传播出去。视界之内的时间流动是向下的,而这个向下的时间流会拖着库珀以及他发出的所有信号一起向下,远离视界。 |
|
27-1图27-1 从“永恒”号轨道参考坐标系看,“巡逻者”号穿过卡冈都亚弯曲空间的轨迹。为了能够看清楚,图中所画的“永恒”号尺寸远大于实际大小。右上角小插图为卡冈都亚弯曲空间的更大部分示意 那么,布兰德看到了什么(如果她和凯斯能够把“永恒”号稳定足够长的时间,让她可以观察的话)?由于“永恒”号和“巡逻者”号都位于卡冈都亚弯曲空间的圆柱形部分的深处(见图27-1),所以它们都由卡冈都亚飞快转动的空间带动着进行圆周运动。两者的角速度几乎相同(拥有同样的轨道周期)。因此,在布兰德看来,在她的绕转参考坐标系中,“巡逻者”号从“永恒”号脱离之后,几乎是直线式地坠向视界(见图27-1)。这就是电影里所描述的情况。 当布兰德看着“巡逻者”号趋近视界的时候,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相对于她的时间,她所看到的“巡逻者”号的时间必定会逐渐变慢,直至凝固。这会导致几个结果:她看到“巡逻者”号向下的运动会逐渐变慢,正好在视界之上停止。同时,她所看到的来自“巡逻者”号的光子波长会变得越来越长(对应的频率会越来越低,也就是变得越来越红),直到“巡逻者”号完全变黑以至于看不到。此外,库珀在他的时标下每隔一秒钟所传递给布兰德的信息片段,在布兰德看来,到达的时间间隔会变得越来越长。几个小时之后,布兰德收到了她能接收到的来自库珀的最后一段信息。这段信息是库珀在进入视界另一方面,库珀能够持续地接收到布兰德的信号,即使在穿过视界之后。布兰德发出的信号进入卡冈都亚并到达库珀是毫无困难的。相反,库珀发出的信号却无法送达布兰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对此阐释得很明确,事情必须如此。 另外,这些定律告诉我们:库珀在穿过视界的时候不会看到任何特殊的事情。他不会知道,至少不会很容易地知道,他所发出的哪个信息片段是布兰德最后收到的。通过观察四周,他无法很准确地知道视界到底在哪里。视界对于他而言,就像当你在一艘船上经过地球赤道的时候,赤道对你的南北半球定位无法分辨的情况一样。 布兰德和库珀所看到的观测现象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这是由下面两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时间的弯曲,以及他们发给对方的光和信号的有限传播时间。当我仔细地考虑以上两个方面的时候,我认为不存在任何矛盾。 下落奇点vs.外飞奇点,击中“巡逻者”号的最佳选择? 当库珀乘坐“巡逻者”号越来越深入卡冈都亚内部的时候,他仍然能够看到位于自己上方的宇宙。带给他这一宇宙图像的那些光线被一个下落奇点(这个奇点在光线之后朝向中心运动)所追随。最初,这个奇点很微弱,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掉入卡冈都亚并积聚成一个薄盘,奇点会迅速变得强大(见第26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决定了一点。 在“巡逻者”号之下是一个外飞奇点,由很早之前掉入黑洞的物质构成,又被向上反弹,朝“巡逻者”号飞来。超立方体是否是玄幻?在电影《星际穿越》中,超立方体的入口是一个白色棋盘形的图样。每个白色方块都是一束光线的终点。库珀进入超立方体,沿着光束之间的通道下落。他感到茫然而困惑,对着通道墙壁上看上去像砖块样的东西猛砸,结果发现它们其实都是书。通道指向一间大厅。他在那里漂浮、挣扎,然后渐渐稳住了。 这个大厅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于四维超立方体的一个三维截面的独特诠释,其效果由保罗·富兰克林以及他的视觉特效团队加强的。大厅和它的周围是极为复杂的。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即使我知道超立方体是什么,也仍然会像库珀一样辨别不清方向。克里斯和保罗使超立方体显现出了极其复杂的特性,直到我和他们交谈之后才完全弄明白。 下面是我所知道的,即通过物理学家的视角过滤之后所得知的。在这一章,我会从简单、标准的超立方体开始,然后建立克里斯式的复杂的超立方体。 |
|
28-1 点-线-平面-立方体-超立方体?标准的超立方体是一个高维立方体,一个处于四维空间中的立方体。 如果我们把一个点沿一个方向移动,就会得到一条线。这条线有两个表面(终端):两个点。这条线有一个维度(它沿着一个方向延伸),而它的表面会减少一个维度,为零维。 如果我们把一条线沿着垂直于它自身的方向移动,就会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有四个表面:它们是线。平面(正方形)有两个维度,而它的表面会减少一个维度,为一维。 如果我们把一个正方形沿着垂直于它的方向移动,就会得到一个立方体。立方体有六个表面:它们是平面。立方体有三个维度,而它的表面会减少一个维度,为二维。 |
|
图28-2下一步应该显而易见。但是为了使其形象化,我需要重新绘制立方体。在你接近一个橙色表面的时候,你所能看到的会如图28-2上图所显示的那样。这里原本的正方形(小一些的、深橙色的平面)在向你移动形成立方体的时候,看上去变大了,成了立方体的前表面,即外部平面。 如果我们把一个立方体沿着垂直于它的方向移动,就会得到一个超立方体。超立方体的图像类似于它上面的立方体的图像:它看上去像两个立方体,而且一个处于另一个的内部。在图中,内部的立方体会向外扩展,扩充超立方体的四维体积。超立方体有八个表面:它们是立方体。超立方体有四个空间维度,但它的表面会减少一个维度,变为三维。超立方体和它的表面共享一个时间维度,不过在图中未被画出。 在电影中,库珀进入的大厅是超立方体八个表面的其中一个。但是,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克里斯和保罗用一种聪明的、复杂的方法改造了它。在解释他们机智的改动之前,我用标准的、简单的超立方体来描述我对电影前期超立方体场景的理解。 |
|
图28-3库珀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电力和核力结合而成的。这些都只能存在于三维空间中。因为这一限制,所以他只能位于超立方体的三维表面(立方体)之中。他无法体验超立方体的第四维空间。在图28-3中,他悬浮在超立方体的前表面中,而前表面的边缘由紫色线条勾勒了出来。 在我对电影的解释中,超立方体由奇点上升至超体空间。作为与超体空间维度数(四维)一样的物体,超立方体能够自由地存在于超体空间中。它可以运送存在于其三维表面的三维库珀穿过超体空间。 现在,回想起从卡冈都亚到地球的距离,在我们的宇宙膜(宇宙空间是三维的)中测量,大约是100亿光年。然而,在超体空间中测量,这个距离只有大约1天文单位(AU,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因此,不论用超体生物所提供的哪种推进系统实现旅行,在我的理解中,超立方体都能通过超体空间快速地载着库珀穿越宇宙,将他送回地球。 图28-4是那段旅程的一张快照。在这张快照中,有一个空间维度被压缩了。因此超立方体是一个三维超体中的三维立方体。库珀变成了一个二维人的图标,位于立方体的一个二维表面上。他沿着与我们二维宇宙(膜)平行的方向旅行。 为了与电影所演示的情形相符合,我想象这次旅程是非常快的,只有几分钟。这时,库珀仍处在迷茫和下落的状态。当他停止运动但依旧漂浮在大厅中的时候,超立方体已经停靠在墨菲的卧室旁边了。 |
|
图28-4 库珀的图标位于超立方体的一个表面中,通过位于我们与周末上方的超体传送停靠:墨菲卧室的景象? 这一停靠是怎么实现的?在我的解释中,到达地球附近超体空间的时候,为了能够抵达墨菲的卧室,超立方体必须穿透包裹我们的宇宙膜的3毫米厚的AdS层(见第22章)。在此,我们假设创造了超立方体的超体生物给超立方体配备的技术能够将AdS层推开,并为超立方体的下降做好准备。 |
|
图28-5 超立方体停靠在墨菲卧室旁边图28-5展示了准备就绪并停靠在库珀农舍中墨菲卧室旁边的超立方体。同样地,一个维度的空间被压缩了。这样,超立方体能被一个三维立方体描述,而农舍、卧室以及墨菲都是二维的。当然,库珀也是二维的。 超立方体的背向表面与墨菲的卧室重合。在此,我再解释得详细一些。背向表面是超立方体的一个三维的横截面,位于墨菲的卧室中。它就像球体的一个圆形横截面位于一个二维膜中一样,也等同于高维球体的球形横截面位于一个三维膜中。因此墨菲卧室中的一切,包括墨菲本人,都位于超立方体的背向表面之上。 当一束光从墨菲发出向外传播,到达墨菲的卧室和超立方体的共同边界时,它有两个地方可以去:第一,光束可以停留在我们的世界里,沿着图28-5中的路径1向外传播,穿过开着的门向外,或者到达墙壁并被吸收。第二,光束可以停留在超立方体中,沿着路径2进入并通过相邻的超立方体表面,到达库珀的眼睛里。所以,有一些光束的光子是沿着路径1传播的;而另一些则沿着路径2传播,给库珀带来墨菲的影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图28-6,这里我把被压缩的维度恢复了出来。当库珀透过他所在大厅的右边墙壁向外看的时候,他看到了墨菲卧室的内景(右侧白色光线)。而透过他所在大厅的左边墙壁看时,他看到了墨菲卧室的内部(左侧白色光线)。当透过背向他的墙壁看时,他看到了卧室内部。当透过他前方的墙壁(橙色光线)看时,他看到了卧室内部(虽然这在图28-6中并不太容易看懂,但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如此吗)。沿着黄色光线,他穿过墨菲卧室的天花板看。沿着红色光线,他穿过地板看。对于库珀来说,当他不停地变换方向时,他很像是在环绕着墨菲的卧室做运动。(这是克里斯第一次向我展示他复杂化的超立方体的时候向我描述的样子。 |
|
图28-6 在图28-6中,在到达墨菲的卧室之前,所有六条光束必须穿过中间的立方体(超立方体表面)。在电影中,它们从大厅到卧室的旅行距离小到无法察觉。因此,克里斯和保罗一定是让超立方体在一个维度上压缩了,见图28-6中由灰色箭头和“压缩”的标记表示出来的样子。 在经过这样的压缩之后,库珀通过所在大厅的每个表面都能直接迅速地看到墨菲卧室的其中一个表面(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两者之间没有其他空间。因此,对于库珀来说,情况就像图28-7所展示的那样。他看到了六个卧室。每一间都和他所在大厅的一个表面连接。每一间都是一样的,只是他看的角度不一样。?事实上,它们完全是一样的。这里只有一间卧室,虽然对库珀来说看似有六间。 诺兰复杂化的超立方体 |
|
图28-7 代表库珀的图标从他所在超立方体表面看到墨菲卧室的六个景象看到克里斯复杂化的超立方体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库珀所在的大厅被放大了3倍。这样,连接到大厅每一个表面的卧室都只覆盖了表面的1/3。在图28-9中,我对此情况进行了描绘,我将超立方体的其他复杂细节都已移除,大厅背向的3个表面也没有在视图上呈现出来。? 我注意到的第二件事情是从每个卧室扩展出来的两个延伸体。它们沿着横贯库珀所在大厅的两个方向延伸。克里斯和保罗向我解释说,这些延伸体相交的地方都有一个卧室,比如说卧室7、8、9,包括之前的卧室1~6。 |
|
28-9延伸体无限扩展,在它们相交的地方创造出了似乎无限多的卧室和大厅?的网格。这些大厅类似于库珀所在的大厅。例如,卧室7、8、9所标记出的表面面向一个大厅的内部。 这个大厅的边界由点线呈现出来;这个大厅的后左下角和库珀所在大厅的前右上角重叠。 塔斯让我们明白了延伸体和卧室以及大厅网格的含义。他告诉库珀:“你已经看到,时间在这里代表着一个物理存在的维度。” |
|
28-10 克里斯和保罗向我详细说明了那些想法。他们解释说,超体生物向我们展示了时间的流动。对于蓝色延伸体来说,时间沿着图28-10中蓝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对于绿色延伸体来说,时间沿着绿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而对于棕色延伸体来说,时间沿着棕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我们暂时先集中讨论在卧室2相交的一对延伸体(见图28-12)。在图中,延伸体垂直地穿过卧室的截面随着时间向右移动,即沿着蓝色时间箭头移动;随着它们的移动,蓝色延伸体被创造出来。类似地,水平的截面随着时间流逝向上移动,即沿着绿色时间箭头移动,形成了绿色延伸体。只要是两组截面相交的地方——两个延伸体相交的地方,就是一个卧室。 对于其他延伸体来说,情况是相同的。在每两个延伸体相交的地方,它们的截面就会形成一个卧室。 因为截面的延伸速度是有限的,所以不同卧室之间的时间并不同步。比如说,假设截面沿着每个延伸体移动,从一个卧室到下一个卧室需要一秒钟,那么图28-13中所有卧室都是从0号卧室图像开始移动形成的未来,时间差别以秒计,由黑色数字表示。具体来说,卧室2领先卧室0一秒钟,卧室9领先卧室0两秒钟,而卧室8领先卧室0四秒钟。 |
|
图28-12在电影中,相邻卧室的时间流逝更接近于1/10秒,而不是1秒。通过仔细观察相邻的卧室,由墨菲卧室窗帘的随风而动可以估计出不同卧室之间的时间差别。 当然,在电影的超立方体中,每个卧室都是墨菲的真实卧室,不过只是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图28-13中由黑色数字标示的时刻)的卧室罢了。 库珀移动的速度能够远远超过卧室延伸体中时间的流逝速度,因此他可以在复杂的超立方体中随意旅行,到达几乎任意一个他想要去的卧室时间! |
|
28-13这是卧室网格的一部分。卧室网格由移动的截面(延伸体)相交而成。蓝色数字表示具体的卧室——之前图像中数字命名系统的扩展。每个卧室上的黑色数字给出的是它相对于卧室0去向未来的时间间隔。紫色虚线箭头表示的是库珀能够以最快速度移动到卧室未来的方向。 为了能够以最快速度到达墨菲卧室时间的未来,库珀应该沿着他所在大厅的对角线移动,朝着蓝色、绿色以及棕色时间(向右、向上以及向内)增加的方向——也就是说,沿着图28-13中紫色的对角虚线方向。这样的对角线避开了延伸体,它们是库珀能够沿其旅行的开放通道。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他沿着这样一个开放的对角通道移动,从早期诡异的书本掉落的卧室时间,到达手表滴答的卧室时间。 当库珀在复杂的超立方体中沿着对角线上下移动的时候,他真的是在穿梭于时间的过去和未来吗?是像阿梅莉亚·布兰德所推测超体生物向前和倒退穿梭的方式吗?她说道:“对他们来说,时间也许只是另一个物理存在的维度。对他们来说,过去也许只是一个他们能够跋涉进入的峡谷,而未来是一座他们能够攀登上的山峰。然而,对我们来说,并不是这样。克里斯托弗·诺兰关于时间旅行的规则事实证明,逆时间旅行是由量子引力理论决定的。量子引力是一个几乎未知的领域,物理学家们也不是十分确定哪些是允许的,而哪些不是。 克里斯针对时间旅行里哪些是允许的以及哪些是禁止的内容,拟定了两条具体的规则。他的规则如下: 规则1:所有具有三个空间维度的物理实体或者场,比如人或者光线,在我们的宇宙膜里,是不能从一个地方逆时间旅行到另一个地方去的。他们携带的信息也不能这样传播。物理定律或者事实上的时空弯曲是禁止这样的。所以下面的表述都是对的:物体要么永久地待在我们所在的宇宙膜中,要么通过超体的一个三维表面里的体,从我们的宇宙膜的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所以,具体来说,库珀是永远都无法回到他自己的过去的。 规则2:引力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我们的宇宙膜的过去。 在电影里,规则1会产生不断增加的紧张感。当库珀在卡冈都亚附近逗留的时候,墨菲却变得越来越老。由于库珀不能逆时间旅行,所以他将永远不能再回到墨菲身边的危机正逐渐增加。 但是,规则2给了库珀希望。他可以利用引力将量子数据传递给时间轴上过去的、年轻的墨菲。这样墨菲就可以解出教授的方程组,从而找到将人类送离地球的方法。如何传递信息给墨菲??当掉入和穿越超立方体的时候,相对于我们的宇宙膜的时间来说,库珀确实是在逆时间旅行——从墨菲老年的时候回到她还是10岁的时候。库珀从超立方体卧室中观察墨菲,他看见了10岁的她,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实现了逆时间旅行。并且,相对于我们的宇宙膜世界的时间(卧室的时间)来说,库珀能够沿着时间轴前进或者后退,因为通过选择看不同的卧室,他能观察到处在不同卧室时间下的墨菲。这并不违背规则一,因为库珀并没有再次进入我们的宇宙膜世界。他依然在我们的世界外面,待在超立方体的一个三维通道中。通过从墨菲那束沿时间正向运动到达他的光,库珀观察着墨菲的卧室。 然而,正如库珀不能重新进入墨菲10岁时候的我们的宇宙膜世界一样,他也不能传递光给她,因为光可以携带信息从库珀本人的过去,也即她的未来带给她;也可以携带她是一个老人时的那个时代的信息;以及从我们的宇宙膜世界里,从一个地方逆时间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信息。这是违背规则1的。所以,在卧室里的10岁的墨菲和在超立方体内的库珀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单向的时空屏障,就像一块单向的镜子或者一个黑洞的视界。光线可以从墨菲向未来传播到达库珀,但不能从库珀向过去传播回到墨菲那里。 在我对《星际穿越》的科学解释中,这种单向的屏障有个简单的来源:在超立方体里的库珀总是处在10岁墨菲的未来。光可以从墨菲向未来传播到达他那,但不能从他这向过去传播回墨菲那里。 |
|
29-1但是,库珀发现引力可以越过这个单向的屏障。引力信号可以沿时间逆行,从库珀传递到墨菲。我们首先注意到这一点,是在库珀拼命地把墨菲书架上的书往外推的时候。图29-1展示的就是这个情节中的一个镜头。 在解释这个镜头之前,正如克里斯和保罗·富兰克林解释给我的那样,我必须更多地介绍下卧室延伸体。让我们先集中注意图28-10和图28-12里前面的蓝色延伸体。我拿掉了无关的东西,并把这部分重现于图29-2。我们还记得,这个延伸体是一系列垂直穿过墨菲卧室的截面,它们沿着蓝色方向(从左至右)在卧室的时间轴上前进。 卧室里的每一个物体,比如每一本书都对这个卧室的延伸体有贡献。实际上,书也有它自己的延伸体,作为更大的卧室延伸体的一部分沿着蓝色箭头指示的时间向前流动。物理学家们称这种延伸体的变化为书的“世界管”。同时,我们称书中的每个物质粒子的延伸体为粒子的“世界线”(world line)。所以,这本书的世界管就是组成这本书的所有粒子的世界线的集合。克里斯和保罗也使用这种物理语言。在电影里,你所看到的沿着延伸体流动的细线就是墨菲卧室里面物质粒子的世界线。 在图29-1中,库珀一次又一次地用拳猛击书的世界管,创造了一个引力信号(超体里的引力波),这个引力信号逆时间穿越到达他正观察的墨菲卧室的那个时刻,然后作用在书的世界管上。作为回应,这本书的世界管将出现移动。而世界管的移动在库珀看来是一个对他推力的及时回应。这个移动变成了一个沿世界管向左运动的波(见图29-2)。?当这一移动变得足够强的时候,书就将掉下书架。 |
|
29-2当库珀从塔斯那里接收到量子数据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这种交流方式。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见他用手指推动着手表分针的世界管。他的推动产生了一个沿时间逆行的引力,使秒针不停颤动。颤动的模式遵循摩尔斯电码,其中包含了量子数据。超立方体存贮了存在于超体中的这种颤动模式,所以它可以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30年之后,当40岁的墨菲回到她的卧室时,发现秒针依然在颤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库珀费尽力气传送给她的经过编码后的量子数据。为什么解开方程人类可以获救?在电影《星际穿越》的较前部分,当库珀第一次访问美国宇航局的设施的时候,他被带着参观了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巨大的圆柱形封闭体:太空殖民飞船。它将被用来带着数千人进入太空,并为几代人提供住所。而且,库珀还被告知,类似的封闭体在别的地方也在建造中。 库珀看着这些,疑惑地问教授:“这么巨大的设施怎么能离开地球呢?”教授告诉他:“那些最初的引力异常已经改变了一切。我们忽然明白控制引力已经成为现实,所以我们开始致力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且开始建设这个基站。” 那么,它是如何飞入太空的?当然,关键就是塔斯从卡冈都亚奇点获得,然后通过库珀传递给墨菲的量子数据(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量子引力理论)。我已经解释过,通过抛弃这些定律中的量子涨落,墨菲得到了主导引力异常的非量子化的定律。从这些非量子化的定律中,她找到了控制引力异常的办法。 作为物理学家,我非常希望知道其中的细节。布兰德教授求解他黑板上的方程的思路是否正确?正如墨菲在得到量子数据前所声称的那样,教授真的找到了半个答案?或者,他的思路就是错的?也许引力异常的秘密和控制引力的理论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但是,有一件事很清楚,墨菲肯定已经找到了减小地球内部牛顿引力常数G的方法。读者应该还记得地球的引力可以用牛顿的平方反比定律确定,它就是:g=Gm/r2,这里的r2是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m是地球的质量,而G就是牛顿引力常数。如果把引力常数G减少到一半,那么地球的引力也将减半。类似地,如果G减小1000倍,那么地球的引力也就会减小1000倍。 在我的理解中,当牛顿引力常数G在地球内减少到它正常值的千分之一,哪怕是一个小时的时间,火箭引擎便能将巨大的殖民飞船送入太空。 在我看来,引力减小将带来一个副效应——地球的核心将不再受到上方地球巨大质量的挤压,会迅速地向外弹开,将地球的表面向上推。超大型地震以及海啸必定会接踵而至,在移民飞入太空的同时,在地球上造成巨大的灾难。这将是地球在枯萎病导致的大灾难后必须付出的另一个糟糕的代价。而且,当牛顿引力常数G恢复到原来的值之后,地球又会收缩,变回原来的尺寸,这将导致更多地震和海啸。 毕竟,人类还是得救了。而且,库珀和94岁的墨菲也团聚了。随后,库珀会向宇宙的深处进发,寻找阿梅莉亚·布兰德。 |
球1上映那会儿,星际穿越就已经被众多知乎er踩烂了,现在到球2上映了再踩几脚也不奇怪,信不信到球3的时候星际穿越依然会被拉出来鞭尸? |
有人觉得一个影片,采用最原始的核动力,把地球推走这种初中都能学到的知识叫做硬科幻,所谓大力出奇迹。而一部探索虫洞、黑洞、未来人、外星球、多维空间、反重力的影片被称为很扯,有点想象力好吗?!如果本来都是你脑子里的东西,还叫什么科幻,没有什么想象力,还叫什么电影! |
这个帖子,被重新翻出,大概率是为了捧流2。 星际穿越可是一个近300万路人看客在豆瓣打出9.4分的神剧啊。 我害怕有一天,所有的客观、真实全都泯灭,哪怕仅仅是相对的、发自内心的、冲动的、直接的表述。 很难想象被资本流量裹挟的舆论会夸张到几何。 谢谢你流浪地球2,你让我领教了。 可怕…… |
科幻电影都扯,不扯的那叫科普,你会去电影院看不? 大体能自圆其说、逻辑没有明显漏洞就很好了。真要扣细节,流浪地球、三体一样不合理,真觉得行星发动机能推走地球么? |
科幻片就没一个不扯的。 或者说科幻这个概念下就没几个不是扯淡的。 看幻想类作品享受的就是扯淡的基础设定下衍生的奇妙反应,产生新的故事。 你非要吹毛求疵的去看,我建议是远离所有的幻想类作品。 |
很多人估计都是小时候看的星际穿越,对星际穿越的解读还停留在过去的模糊记忆,然后现在听一波“爱拯救世界”的节奏,好像真的觉得星际穿越就是这么一回事。反正我是不相信一个没有偏见、最近看过星际穿越的人会这么去解读它的。 |
问题描述一言难尽,我就不贴了,题主应该只看过小帅小美三分钟再加几张截图; 这篇回答的底座来自知名物理学家,黑洞和引力波研究第一人基普.索恩所著科普书籍《星际穿越》; 电影里90%的硬科幻问题,都能通过本书得到解答; 关于枯萎病——你以为只是没饭吃的问题? 《星际穿越》的编剧是乔纳森.诺兰,他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西部世界》就是他的杰作; 枯萎病这一设定最早就是他提出的; 基普.索恩为了确认可行性,拉着制片人琳达.奥布斯特和编剧乔纳森.诺兰,同加州理工学院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其中包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最终确立的设定是,一种泛型的枯萎病席卷全球,不单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还会影响人类的呼吸; 琳达:是否有一种枯萎病既是泛型,又同时具有更高的致命性呢? 迈耶罗维茨:类似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在地球历史的早期,蓝藻开始制造氧气之后,整个地球的大气组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们实际上几乎杀死了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 利德贝特:但是氧气只是致命的副产品,蓝藻生成的是一种毒素,而非泛型病原体。 巴尔的摩:我们可能还没有见过,但是我能想象一种极端致命的特型病原体转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泛型。它能够扩展自己的攻击范围——通过某种携带它的昆虫,从一个物种传播到另一个物种。比如日本的一种甲壳虫就能吃200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携带的病原体能感染很多物种,然后这些病原体会变得越来越适合攻击这些植物,变得更加致命。 迈耶罗维茨:我能构想出一种对所有植物都具有致命性的泛型——一个攻击叶绿体的病原体。叶绿体普遍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它们对于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照来结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形成生长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来说非常重要。没有叶绿体,植物就会死亡。现在我们假设某种新型的病原体演化了,比如就在海洋里,它变得可以攻击叶绿体了。那么,它将能够消灭海洋中所有的藻类和植物,然后跳到陆地上,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化为沙漠,这是可能的。我想不出阻止它的办法。但它也许不是非常可行,实际上它不太可能会发生,但还是能够用来作为构建库珀所处世界的一个基础。 如果你关注日常的科学新闻,或者仅仅留意周围的世界,那么就会看到我的生物学同事在这一章中所介绍的各种情形的例子,很庆幸地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温和的例子,而不是那种灾难性的。新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致命性病菌从植物传染到蜜蜂的惊人跳跃。尽管病原体没有那么致命,但这比电影《星际穿越》中所描述的从秋葵到玉米的跳跃要大得多。 这些思考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噩梦般的设想完全能令生物学家们寝食难安。电影《星际穿越》的焦点正是一种致命的泛型枯萎病肆虐全球。而布兰德教授还有另外一个担心那就是:人类很快就要把可供呼吸的氧气用光了! 关于枯萎病和氧气的背景,电影里早有交代: 在电影《星际穿越》比较靠前的部分,布兰德教授对库珀说:“地球大气中的80%都是氮气。虽然我们不以氮气维生,可是枯萎病需要它。结果,它们越繁盛,空气中的氧气就越少。最后一批人在饿死之前就会被憋死。你女儿这一代将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代人。” 那么,这个泛型枯萎病是如何杀死库珀的世界的? 海洋翻动,所有人都将死于二氧化碳中毒; 像艾略特·迈耶罗维茨在上一章末推测的那样,假设自然界中进化出了一种能摧毁叶绿体的病原体,此时,光合作用尽管不会马上终结,但是会随着植物的死亡而逐渐终结。新的氧气不会再被制造出来,但因为呼吸、燃烧和腐败过程(结果证明主要是腐败过程)还在继续,所以氧气会一直被消耗下去。对于剩下的人类来说比较幸运的是,地球表面已经没有足够的植物腐败,否则会耗尽所有氧气。 大部分腐败过程将会在30年内完成,届时被消耗完的氧气大约只有1%。所以,地球上依然还会剩下足够的氧气可供库珀的子孙呼吸——如果到时他们还能找到什么可以吃的东西的话。糟糕的是,这1%的氧气被转化成了二氧化碳,那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大气中将占到0.2%(显然,大气中最多的还是氮气)。这些二氧化碳足以让高度敏感的人呼吸不畅,同时(经由温室效应)或许还会使地球温度上升10摄氏度(这会让每个人都感到不舒服)。 若要让所有人呼吸不畅且睡意沉沉,需要比原来多10倍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若要让所有人二氧化碳中毒的话,在此数量上还要再额外增加5倍,也就是氧气消耗共计增加50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能让其发生的可行机制。 所以,布兰德教授错了吗?(即使是理论物理学家也会犯错,应该说理论物理学家尤为如此。我很了解,因为我就是其中一员。)很可能是这样,他错了,但也不绝对。教授也可能是对的,但除非地球物理学家对大洋底部的理解与真实情况有着严重偏差。 在大洋底部和陆地上都有尚未腐败的有机物质。地球物理学家们认为,存在于大洋底部的量大约是陆地上的1/20。如果他们是错的——大洋底部比陆地上还要多50倍的话,同时如果还有某种机制能把它们挖出来,那么之后的腐败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可能让所有人缺氧,并死于二氧化碳中毒。 实际上,每隔几千年,某种不稳定性就会翻动海洋一次——表层的海水会沉入底部,而底层的海水则会被带上水面。可以想象一下,在库珀所处时代的那次翻转是如此剧烈,以至于上涌的底层海水将海床上的有机物质都一起带了上来。这些物质骤然地暴露于空气中,开始腐败,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这一数量足以致命。 虽然可以这样设想,但是其中有两点不太可能发生:一个是大洋底部的有机物质不太可能比地球物理学家们估计的数量大出1000倍,另一个是不太可能发生足够大的海洋翻转。 话虽如此,但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地球真的正在走向灭亡,人类必须找到一个新家。除地球之外,太阳系的其他地方都非常糟糕,所以库珀他们才开启了太阳系外的搜寻之旅。 主角和老丈人一起喝的是什么酒? 玉米酒,剧本有写; 关于米勒星球的时间和潮汐力——黑洞卡冈都亚的特殊性; 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是评论者宣称米勒星球(靠近黑洞卡冈都亚[Gargantua])上的一个小时不可能等于地球上的七年。这些傲慢的评论家们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变慢的理解只是基于广义相对论对无自旋黑洞的预言。但是正如书中所解释的,黑洞的自旋,会创造一个飓风型的空间漩涡,从而保护行星不落入黑洞中。因此,行星可以非常靠近黑洞,而不被撕裂。在那里,时间流动大幅地变缓。如果黑洞卡冈都亚转得非常快,米勒星球上的一个小时确实可能等于地球上的七年。 为什么靠近黑洞的人没有被吸积盘的辐射杀死? 黑洞的视觉效果呈现—— 一团发光物质围绕着它,并逐渐被引力吞掉——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如果你进入了这个区域,那你要么会被灼热的伽马辐射杀死,要么会被引力撕开。 —— 罗伯托·特罗塔(Roberto Trotta),天体物理学家,英国伦敦帝国学院高级讲师 “卡冈都亚”吸积盘的温度只有几千度,与大多数黑洞吸积盘不同。而太阳的表面温度也不过 5500 ℃,太阳光中高能的 X 射线、伽马射线很少,对地球上的我们无害。同样,温度只有几千度的吸积盘,对“卡冈都亚”的3颗行星是无害的。 补充说明:吸积盘的温度与吸积物质的多少等因素相关,单位时间内吸积的物质越多,吸积盘的温度就越高。按照设定,“卡冈都亚”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东西了,饿到了极度“贫血”的地步,所以吸积盘的温度就降下来了。 距离卡冈都亚最近的行星为什么没有被撕碎? 其中一颗行星距离黑洞很近,以至于出现了强烈的时间扭曲,表面1小时等于地球上7年。我认识的好几个天体物理学家都认为,在这个距离上,黑洞的潮汐力应该足以摧毁行星,但实际数学推演的结果还不清楚。他们还在计算这个问题。 ——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天文学家,著名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学”博主 这正是索恩要把“卡冈都亚”设定为太阳质量的1亿倍这么大的原因。黑洞的质量越大,半径也就越大,而黑洞的半径越大,距离视界相同距离的行星上受到的潮汐力就会越小。 一旦设定了“卡冈都亚”的质量,最靠近视界的稳定行星轨道就确定了。索恩通过计算得到,这种情况下,米勒行星虽然会受到巨大的潮汐力,形状也被拉长,但依然能够把持得住。如果“卡冈都亚”的质量比这个小的话,米勒行星就会被彻底撕碎。 补充说明: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库柏在落入“卡冈都亚”视界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被引力潮汐力撕开。 关于第五维度; 尽管超弦理论指出超体比我们的宇宙多了六个空间维度,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有理由怀疑:额外维度的数目只有一个(我在第22章对此作出了解释)。 |
|
图20-3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具有四维时空的膜,处在一个五维的超体中。在图中,我省略了两个维度:时间和我们宇宙(膜)的上下维度因为这个原因,也同时因为六个额外维度对科幻电影来说有点多,所以《星际穿越》中的超体只有一个额外维度,总共五个维度。其中三个空间维度和我们的宇宙膜一样:东西、南北、上下。它还和我们的宇宙膜共享第四个维度——时间维度。除此之外,它还有第五个空间维度:膜外维度(out-back)。在我们的宇宙膜的上方以及下方,它都垂直于我们宇宙膜的延伸,如图20-3所描绘的那样。 关于超体——谁说超体不存在? 超体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我们想象中的东西?实话说,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超体是虚构出来的。 它怎么会是虚构的呢?我们不是确信宇宙的空间是弯曲的吗?“海盗”号发回的无线电信号(radio signals)不是很精确地揭示了空间的弯曲吗(见第3章)?是的……既然我们的空间的确是弯曲的,那么它难道不是必须弯曲在某个更高维的空间——某个超体内吗? 并非如此。我们的宇宙完全可能是弯曲的,但却并不存在于某个更高维的超体中。在不借助超体帮助的情况下,物理学家们就能够从数学上描述我们宇宙的弯曲。同样在不需要超体的条件下,我们也能够用方程表达出决定空间弯曲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事实上,这是我们在科研中几乎一直采用的方式。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超体对于我们来说都只是一个视觉辅助工具——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数学结果的直观印象,能够帮助物理学家们之间以及与非物理学家们之间的交流。它只是一个视觉辅助工具,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那么,如果超体是真的,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来检验它是否真实存在?只有当超体对我们测量的事物产生影响时,我们才能确定它的存在。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它能对我们的测量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1984年,这种认识发生了改变,而且是彻底的改变。伦敦大学的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施瓦茨(John Schwarz)在寻求量子引力理论发现的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只有假设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嵌在超体中的膜时,他们突破性的结果才能够成立。这个超体有一个时间维度和九个空间维度——比我们的宇宙膜多了六个空间维度。格林和施瓦茨所从事的数学理论叫作“超弦理论”。这个理论指出,超体的额外维度会以较为显著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宇宙膜。当我们掌握了足够先进的科技时,就能够在物理实验中检测到这些方式。这些方式或许会使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统一成为可能。 |
|
1984年,迈克尔·格林(左)和约翰·施瓦茨(右)正在科罗拉多的阿斯彭徒步旅行。此时,正是他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右图:因为他们的突破性贡献,迈克尔·格林(左)和约翰·施瓦茨(右)被授予2014年度基础物理学奖(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奖金为300万美元。中间左数第一个人是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奖项创始人),第二个人是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联合创建人) 由于格林和施瓦茨的突破,物理学家们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超弦理论,并且付出诸多努力去探索和扩展它。也正因如此,我们已经开始认真地考虑以下这个想法:超体真实存在,并且的确能够影响我们的宇宙。 “肉身穿越黑洞”——你只知道一个史瓦西黑洞? “为什么让库珀掉入黑洞?” 1985年,当卡尔·萨根想让他电影的女主人公埃莉诺·阿罗维(朱迪·福斯特饰演)穿过黑洞到达织女星时,我对他说:“不可以!在黑洞内部她会死掉,黑洞中心的奇点将混乱而痛苦地把她撕碎。”作为替代,我建议他把阿罗维博士通过虫洞送过去。 而在2013年,我鼓励克里斯托弗·诺兰把库珀送到黑洞卡冈都亚中去。 那么,在1985年到2013年这1/4多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对掉入黑洞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1985年,物理学家们认为所有黑洞的中心都寄宿着混乱的、带有破坏性的 BKL奇点,并且所有进入黑洞的东西都会被奇点的拉伸与挤压所摧毁(见第25章)。当时,那是我们非常有根据的推测。但是现在看来,我们错了! 在这1/4多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数学上说,两种新的奇点在黑洞内部被发现,其中就包括温和奇点,意味着任何奇点都可能是温和的(见第25章)。温和的程度可以使库珀在掉入其中之后仍然有可能幸存。其实,对于幸存这件事我是有些怀疑的,但是我们不能确定。因此,现在我认为在科幻小说里假定能够幸存是可行的。 在这1/4多个世纪中我们还了解到,宇宙可能是更高维超体中的一个膜(见第20章)。因此,我认为这个假设是可行的:假设超体中居住的生物——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超体生物,可能在最后时刻把库珀从奇点中救出。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选择。 被超立方体营救; 在我的科学解释中,当“巡逻者”号接近外飞奇点的时候,受到的潮汐力会增加。在千钧一发时,库珀被弹射了出去。潮汐力将“巡逻者”号撕裂。直观地,它分成了两部分。 在奇点边缘,超立方体已经就位,等待着库珀。根据假设,超立方体是被超体生物放在那里的(见图27-4)。 |
|
图27-4 此图展示了库珀正要被位于外飞奇点边缘的超立方体救起。为了能够看清楚,代表库珀的图标和代表“巡逻者”号的图标之间的距离远远超过实际情况。此图画于两维空间中,另外一个空间维度被压缩了 在超立方体里面发生了什么? 机器人塔斯让我们明白了延伸体和卧室以及大厅网格的含义。他告诉库珀:“你已经看到,时间在这里代表着一个物理存在的维度。” |
|
当库珀在复杂的超立方体中沿着对角线上下移动的时候,他真的是在穿梭于时间的过去和未来吗?是像阿梅莉亚·布兰德所推测超体生物向前和倒退穿梭的方式吗?她说道:“对他们来说,时间也许只是另一个物理存在的维度。对他们来说,过去也许只是一个他们能够跋涉进入的峡谷,而未来是一座他们能够攀登上的山峰。然而,对我们来说,并不是这样。明白吗?” 诺兰针对时间旅行里哪些是允许的以及哪些是禁止的内容,拟定了两条具体的规则。他的规则如下: 规则1:所有具有三个空间维度的物理实体或者场,比如人或者光线,在我们的宇宙膜里,是不能从一个地方逆时间旅行到另一个地方去的。他们携带的信息也不能这样传播。物理定律或者事实上的时空弯曲是禁止这样的。所以下面的表述都是对的:物体要么永久地待在我们所在的宇宙膜中,要么通过超体的一个三维表面里的体,从我们的宇宙膜的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所以,具体来说,库珀是永远都无法回到他自己的过去的。 规则2:引力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我们的宇宙膜的过去。 |
|
引力信号可以沿时间逆行,从库珀传递到墨菲。我们首先注意到这一点,是在库珀拼命地把墨菲书架上的书往外推的时候。图29-1展示的就是这个情节中的一个镜头。卧室里的每一个物体,比如每一本书都对这个卧室的延伸体有贡献。实际上,书也有它自己的延伸体,作为更大的卧室延伸体的一部分沿着蓝色箭头指示的时间向前流动。物理学家们称这种延伸体的变化为书的“世界管”。同时,我们称书中的每个物质粒子的延伸体为粒子的“世界线”(world line)。所以,这本书的世界管就是组成这本书的所有粒子的世界线的集合。克里斯和保罗也使用这种物理语言。在电影里,你所看到的沿着延伸体流动的细线就是墨菲卧室里面物质粒子的世界线。 在图29-1中,库珀一次又一次地用拳猛击书的世界管,创造了一个引力信号(超体里的引力波),这个引力信号逆时间穿越到达他正观察的墨菲卧室的那个时刻,然后作用在书的世界管上。作为回应,这本书的世界管将出现移动。而世界管的移动在库珀看来是一个对他推力的及时回应。这个移动变成了一个沿世界管向左运动的波(见图29-2)。当这一移动变得足够强的时候,书就将掉下书架。 |
|
图29-2 在墨菲卧室延伸体里的一本书的世界管。书和它的世界管画得比真实尺寸大得多当库珀从塔斯那里接收到量子数据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这种交流方式。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见他用手指推动着手表分针的世界管。他的推动产生了一个沿时间逆行的引力,使秒针不停颤动。颤动的模式遵循摩尔斯电码,其中包含了量子数据。超立方体存贮了存在于超体中的这种颤动模式,所以它可以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30年之后,当40岁的墨菲回到她的卧室时,发现秒针依然在颤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库珀费尽力气传送给她的经过编码后的量子数据。 给墨菲传递信息——一个物理学家的解释; 对于库珀给墨菲传递信息,我这个物理学家的解释以对时间的描述为基础。 让我们回忆一下,对于超立方体来说,它的表面是三维的,内部是四维的,而且是超体的一部分。在电影里有关超体的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处在表面上:库珀、墨菲、墨菲的卧室、卧室的延伸体、书和表的世界管,这些都位于超立方体的三维表面上。我们从未看见过超立方体的内部。我们看不到内部,是因为光线只能穿过三维空间,而不能穿过四维空间。但是,引力可以。 这也就是主角和塔斯说的那句话,被无数没有看过电影只看过截图或者三分钟小美版的人以讹传讹的出处: 人家说的明明是“引力能穿越各种维度,包括时间”; 至于后面那段被大肆滥用的截图“爱,塔斯,爱”的原文是: “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小女孩的卧室,每个瞬间都被无限复合在一起,他们可以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约束;他们无法找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他们无法沟通;这就是我来这的原因,我要想个办法告诉墨菲,就像我找到这个瞬间一样;” “怎么找?库珀?” “爱,塔斯,爱,就像布兰德说的,我和墨菲之间的纽带是可以量化的,这就是关键;” “我们到底来这干什么?” “想办法告诉她,那个手表,那个手表,就是它,我们把数据转成秒针的移动......” 然后就是黑洞数据转换成摩斯电码,拨动手表指针,引导女儿墨菲完成了反重力公式; |
|
图29-5 库珀的图标通过沿红色虚线标示的光线看见一本书,然后通过一个沿着紫色曲线旋进的引力信号对书施加一个力。我压缩了我们的宇宙膜空间的一个维度在我的解释中,库珀之所以能看见墨菲卧室里的书,是因为通过在超立方体表面中传播的光线(如图29-5中红色虚线标示的光线)。当他推动一本书的世界管或者推动手表秒针的世界管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引力信号(超体中的一个引力波),这个信号会沿着图29-5中的紫色曲线以螺旋的方式进入并穿过超体的内部。这个信号在当地的超体时间里向前传播,但在卧室的时间里却向后退,以至于到达时间比出发时间还早。就是这个引力信号推动了书架上的书以及让手表的秒针不停颤动。 这非常像我所钟爱的埃舍尔的一幅作品《瀑布》(见图29-6)。画中向下方向可以类比于卧室时间向前流动的方向,而水流可以类比于当地时间向前流动。一片树叶被水带着向前流动,正如超体里的信号在当地时间里向前流动一样。 当被水带着流下瀑布的时候,这片树叶就好像从书到库珀的光线——它不仅在当地时间里向前流动,而且也同时向下流动(沿着卧室时间向前)。如果这片树叶跟随高架渠中的水流动,那么它就会像从库珀传到书的引力信号一样沿着当地时间向前流动,但是在图中却是向上的(对应卧室时间的倒退)。 然而,在这个解释里,我怎么才能解释阿梅莉亚·布兰德对于超体生物所看到的时间的描述?“对他们来说,时间也许只是另一个物理存在的维度;对他们来说,过去也许只是一个他们能够跋涉进入的峡谷,而未来是一座他们能够攀登上的山峰。”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扩展到超体后,我们得知超体的本地时间不能这样表现。在超体里,没有物体可以在超体的本地时间轴上逆向运动。然而,从超体中看我们自己的宇宙膜时,库珀和超体生物是能够而且切实看见我们的宇宙膜的时间(卧室时间)的,正如布兰德说的那样。从超体里看,“我们的宇宙膜的时间看上去就像另一个物理维度”,转述下布兰德的话,“我们的宇宙膜的过去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库珀可以跋涉进入的峡谷(沿着超立方体中的对角线向下即可),而我们的宇宙膜的将来就如同一个他可以攀登上的山峰(沿着超立方体中的对角线向上即可)。”详情请见图28-14。 这是我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对布兰德所说的的话的解释。克里斯在电影里的诠释与此相似。 |
|
人物背景: 基普.索恩:天体物理学巨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物理天才,30岁就已经擢升加州理工学院正教授,其对于虫洞、黑洞、引力波等相关研究堪称当世第一人; 基普.索恩曾经同霍金有过三次关于黑洞研究的科学赌博,霍金都输了,索恩才是黑洞研究领域第一人; 电影背景: 好莱坞知名制片人琳达.奥布斯特曾经和卡尔萨根合作拍摄电影《超时空接触》,她和基普.索恩有过一段经历,分手后两人依旧保持好友关系,《超时空接触》完成几年后,她找到基普.索恩,开始构思《星际穿越》的雏形; 基普.索恩一开始就和琳达商定,这部电影里涉及科学的内容,一定不能违反两个原则: 1,影片中的情节不能违背已成定论的物理定律,也不能违背已牢固确立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2,对尚不明确的物理定律和对宇宙的猜想(通常十分疯狂)要源自于真正的科学。猜想的依据至少要被一些“备受尊敬”的科学家认可; 琳达找到了斯皮尔伯格,后者对拍摄这部电影很感兴趣,很快,剧本大纲被拟定出来,编剧的工作也落在了乔纳森.诺兰的身上,彼时他在《星际穿越》和自己哥哥拍摄的《黑暗骑士崛起》之间来回切换; 斯皮尔伯格因为合约问题最终退出了导演的人选,琳达又通过编剧乔纳森找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电影终于开花结果; 本书赞誉: 一大批国内外天体物理专家及其他学者对电影《星际穿越》里科学部分的硬度以及这本同名科普书的质量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包括;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武向平,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双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淼,著名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陈学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及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 陈雁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慈欣,中国当代最知名的科幻作家,畅销书《三体》作者; 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 翻译团队: 这本科普书的翻译团队也由一批资深的天体物理学博士组成的,包括; 尔欣中 男,德国波恩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现为意大利罗马天文台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宇宙中的各种引力透镜效应。 李然 男,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宇宙学和引力透镜。 王乔 男,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宇宙大尺度结构及数值模拟、引力透镜、暗能量。 李楠 男,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维理(Kavli)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引力透镜数值模拟、暗物质空间分布。 谢利智 女,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意大利里雅斯特天文台博士后。研究方向:暗物质晕及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王岚 女,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温暗物质宇宙学模拟。 左文文 女,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现为上海天文台的助理研究员,负责科技传播工作。研究方向:类星体的光变,以及高红移类星体的黑洞质量演化(审校部分稿件); 等等; 这就是《星际穿越》这部电影的真实水平,拜托某些大言不惭的憨批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 你们这么牛逼的话,为什么没有变成上面那些专家学者,只能在知乎上到处精神胜利? 无处不在地贬低这部电影,并不会提升某部国内科幻电影的水平,只会凸显某些人阅片的贫瘠,审美的缺失,智商的低下,以及“奴以立场定是非”的二极管思维; 圈地自嗨吧。 |
我要爆论了: 别的时间提这种问题,我都会觉得是一个个人喜好原因 这个时间点提这种问题的,全部都是为了踩一捧一刷热度的 |
战狼球2粉了,别云了,“爱能穿越时空”上面高赞都给你辟谣了,别再给电影扣白左 伪科幻 宗教的帽子了,我们承认了诺兰不配给流浪地球2提鞋,库布里克因拍不出来流浪地球这种级别的作品含恨自杀,可以放过其他科幻电影自己圈地自嗨吗?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