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为什么现代的编剧水平越来越烂了? -> 正文阅读

[影视娱乐]为什么现代的编剧水平越来越烂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不推荐」电影特刊 ,更多「影片」讨论欢迎关注。
我做了八年编剧了,我都怀疑这个职位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之前不是开发了一个写网文的软件吗,照着来一个写剧本的软件就好了。反正一个项目组一百个人,除了编剧其他的九十九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想法。等他们统一了想法后,输入关键词生成就好了。
作为一个编剧,发张图给你。


如今缺的是愿意掏钱尊重编剧知识产权、明知自己不专业就安心闭嘴少提想法的甲方爸爸。
我讲一件真的事情:
几年前,我接到一个影游联动的游戏制作业务。
就是在一部影视剧拍摄的过程时,同时开始做一款游戏,等影视剧播映的时候,推广游戏,互相联动,降低游戏的推广成本,同样也增加影视剧的影响力度。
因为是可爱古装女主剧,小说是晋江买来的重生女主的小说(还是双重生),写的还可以。
电视剧拍摄中,我拿到剧本,看了一遍后,我给制片人,导演,提了三个大问题:
1-原著是重生,影视审核不能过,改成了女主角做了预知未来的梦,那么电视剧前几集一定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否则女主角的各种奇怪的反常的行为无法解释。
2-剧中有一座首饰楼叫“万花楼”(假名),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秘密组织叫万花楼。女主角在万花楼学艺,万花楼的老板娘也是秘密组织的老大。这不扯的吗?把观众当傻瓜啊
3-结尾男女主角设定让玩家选死一个……这什么设计。
(至于各种奇怪的剧情,逻辑bug,都没法列举)
在做游戏合作中,我才知道,可能是小说被拆成了四个段落,四个编剧在写,水平差异极大(1000一集和10000一集)的区别,最后找其中一个编剧整合通顺下。
样片出来后我看:
第一条没改,
第二条没改,
……我就写了意见找编剧,编剧说无能为力,等广电审核后,再调整一遍,负责剪辑和最后输出的人也表达了这个意见。然后,因为女二号参加选秀出名,又给二号加戏份。
(说明下,一部片子拍摄的素材和成品的比例,有的电影甚至达到100:1,电视剧至少是10:1,一个镜头,通常有四到六部摄像机拍摄。根据需要的,修饰剧情场面很容易。有的镜头:如品茶谈话,剧中出现1-3秒,现实中可能拍的素材有三分钟以上)
…………我对剪辑和制片的建议是,能改通顺吗,能逻辑硬伤少一点吗?
放映了:
开头观众说看不懂
中间观众骂弱智
结尾观众骂扯谈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位古装女主剧评分一直不高,收视率高,热度高!
这就是现实,我若是编剧,可能更大精力花在和sb搏斗上,要稿费上,这种拆分合可以坑不少钱呢。
我真正难过的是,这样垃圾的剧,能赚钱,明星照样红,话题照样多,收视率照样高!
我就不说这部剧是什么呢,比这烂的多着呢
至于你说这个游戏为什么没做下去……
不发工资的游戏公司能做下去吗?到现在参与的人员还有没拿到工资的。
客观原因
1.市场不好:国内一年拍1000部电影(辉煌时),上600多部,隔壁印度上映就上1200多部。电影在国内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被重视的市场,我们一直开玩笑,一年票房最好的时候600亿,这种市场体量,都不够二线城市一个楼盘的。市场不好,自然没办法培养出优秀的作品。用时下一句话叫,不内卷起来,谁拼命啊。这一点也有好处,市场不会一直这样,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还远远没到,空间大,说明机会多。
2.市场畸形:我金融学位的论文就是关于这一点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过度金融化,以及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看到的一线的影视公司根本不是文化公司,是彻头彻尾的金融公司,比如最近王一淳导演跟欢喜传媒闹的那档子事儿,这里不多说了。总之,电影市场是一个完整金融属性但又完全不被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市场,不管是以偷税漏税,还是非法集资洗钱,在这行里是头等大事,其余的都是让这些金融犯罪转起来的动力而非目的。现如今的流量、鲜肉问题,和这个问题一脉相承。不多解释了。另外,电影行业除了过度金融化,还有一个顽疾叫宗教化。就是那帮叫嚷“电影是信仰”、“电影把我养大”的那一帮家伙。宗教化可以参考欧美国家教皇体系,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仅此而已。宗教化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圈定解释权,方便他们控制电影以及背后的利益。但凡跟你谈电影信仰的都是骗子,有一个算一个。我咋没听写小说的说小说是信仰,我只听过不想拔牙跟想搞一双皮鞋。
主观原因
1.专业度不够:我真的懒得再多说,水平不行就是不行,别扯太多别的,太多幌子给不行的人用了,骗来骗去自己都信了。好故事不分小说还是剧本,说上来就写剧本,下笔就写剧本的都是骗子,这种所谓编剧我连搭理都懒得搭理。真有好故事,你拍不了电影你可以写小说,你看看中国小说都什么鬼样子了。最不会讲故事的张艺谋还能靠着文学周刊里淘换故事拍《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吧,现在他能淘换什么?但凡那群即无真才实学,又整天叫嚷中国环境扼杀他们才华的所谓编剧看一点各国家导演、编剧的日常工作内容,都不敢这么无耻。人家一个做导演的一年看多少小说,看多少书,你一个码字的一年能翻多少页书?水平不行,技术不过关,我都懒得提什么生活体验,生命体验了。手艺不行就回去好好多看点书,多磨练磨练,那么多教程,但凡静下心学一点也不至于这样。
2.心态不对:干这行的多少抱着点名利心来的。否定这一点的,都是骗子。名利心谁都有,这也不算坏事。但是我见太多了,甭管科不科班出来的,都有一种臭毛病,就是觉得自己简直牛逼坏了,还有自己不会写的故事?然后三句话一问,基本没有不露怯的。低智到没办法完整的去讨论一个故事如何诞生,这里都不谈如何应对专业市场的问题。我见过哪些臭牛逼的,基本是完全对故事和剧本没有理解的一帮人。你都没办法跟他们讨论,因为没什么好讨论的,他们什么都不懂。你但凡谈一点结构,理论吧,就叫嚣破坏他们创造力,说一点技术问题吧,就叫嚣这都是套路。总之就是他们怎么写,怎么对,你怎么说怎么破坏,这种心态,别说写一个好故事,他们连生活都活不明白。
就这些吧。
我从2009年也就是我的高中时期开始接受影视相关的专业训练,至今学习和工作在这个领域也摸爬滚打了13年,我对大家说“中国编剧水平不行”之类的话是有情绪的,不喜欢但表示理解,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影视人,也不太清楚业内的运作机制。先说结论吧,编剧是亿万年背锅侠,还无处伸冤的那种。个人认为不应该指责编剧水平烂,而要认真质问影片制作团队的审美水平和业务能力。
项目组里编剧是冤大头
在国内,除去买下IP版权改编,大概率最先发起一个项目的一般是资本爸爸/老板/公司项目部/制片/导演等有创意或有钱或有权的人,然后他把想法告诉公司的影视策划,让策划把想法落笔,做出人物小传和故事梗概,以及好看的项目策划案。这个时候制片会拿着策划案奔走拉投资,而影视策划就需要联系编剧落地故事。
首先编剧会根据策划给的想法或小传梗概整理、思考再完善人物和故事梗概,或者给出一个故事设计,稿子交到公司,就会有老板、部门管理人、项目策划、责编、制片、导演等人来看,给编剧提意见,想要什么,要怎么改。一番改动后,各方依旧持有意见,因为时间紧迫,人物设计和梗概就这样了,进入大纲阶段。
编剧编写大纲故事之后,又是一大群人来看,接着七嘴八舌提意见。编剧三四五六七八稿地改改改......期间不知道谁又能冒出个什么新鲜玩意儿,让编剧改进去。时间紧迫,大纲依旧不能取悦所有人,但就这样吧,咱们进入剧本阶段。
剧本一稿出来,各路神仙又来了,编剧改改改......改了几个月,中间也不知道插入了谁的新想法多少次,也不知道改回去多少次。反正编剧就是没有感情的改稿机器,你说咋改就咋改。不按要求改就可能面临换编剧,之前的心血会有被白嫖的风险。
距离开机没有时间了,咱们也被迫着进组了,演员来了,摄影来了,服化道也来了,都要看稿子,又各种提意见,还是改改改......
就在临开机的前一天,资本爸爸突然找到编剧,说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跟故事创作的初衷相距甚远了,然后举例好莱坞的这个、宝莱坞的那个和英法德意西的这个那个来跟编剧说明他想要的感觉,接着给编剧下令:“你就重新从大纲开始吧!”
最后出来的东西,是编剧写出来的不错,但乱七八糟的逻辑、含糊不清的叙事、雷掉下巴的桥段真的不是编剧的主意好吗,是整个项目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水平。我更愿意说,编剧在有项目组里就是没有感情的码字员呀,是赤裸裸的食物链的最低端,是团队里成本最低的欺压对象。
事实上,编剧明明是一群最有耐心、最能包容、最能吃苦,又最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创作者,却要承担起烂片带来的骂名。而提出各种合理或不合理意见的项目成员,他们依旧认为确实是编剧的功力不行,然后心无波澜地开始下一个项目。
没错,这基本就是中国影业的现状,是大部分编剧的处境。说白了就是行业规制不成章法,工作人员个人专业水平不足,又拎不清自己的位置和优势,就瞎指挥创作落本导致的结果。
编剧该如何选择项目团队懂剧作的
个人认为编剧选对跟自己对接的影视策划很重要。影视策划的主要工作是接收上级的旨意,开发选题,把握故事定位和方向,与编剧合作把最终剧本做出来,同时接收各路神仙们的意见,整合反馈给编剧,和编剧一起探讨剧作问题,商量如何修改。有些好点的公司,会单独设立影视责编一职,专门负责与编剧对接、评估剧本内容和协助修改剧本等工作。
这就意味着影视策划一定是懂公司文化、了解项目团队、对市场有灵敏的感知力,且具一定剧作功底的人。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她才能把公司想要什么、项目应该如何定位以及如何与编剧沟通搞得明明白白。然而事实是,很多影视策划,看得懂人心、选得了主题,但不懂剧作,只要编剧一交稿,老板/制片/导演等等每人一句都觉得挺有道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整理下来丢给编剧,就让编剧按着个改。这一定是个死局,遇见这样的策划,编剧坐火箭跑吧。
值得合作的策划/责编,会在编剧动笔前一起探讨故事框架,两人理清了思路才会让编剧落笔写小传梗概。小传梗概出来之后,策划/责编会对各种意见进行整理,认为可行的记下来,认为有疑问的或者不可行的会先跟意见方交流,而不是不管如何直接让编剧按照意见改。毕竟改故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策划/责编有责任把控作品的方向和质量,以及维护编剧的权利,稳定编剧的情绪。在把可行意见都整理出来之后,策划/责编会跟编剧直接交流探讨,进一步完善故事。以此往复。
总而言之,值得编剧选择的影视策划/责编,一定是懂项目、懂人情和懂剧作的,可以轻松游走在项目团队与编剧之间,一边把控作品的方向,另一边在深入与编剧的交流中对编剧充满同理心,维护编剧的利益。
当然,在一些公司,策划/责编以外的人会强势介入编剧的创作,以他个人的喜欢来断定编剧作品的质量,我个人认为如果他是一个懂剧作的人,那完全没问题;如果不是,那建议编剧踩上哪吒的风火轮跑吧。一旦对项目干扰最多的人不懂剧作,那这个项目基本是废了,就像不会游泳还非得去当教练,对专业游泳运动员指手画脚一个道理,你说废不废?最后溺亡的不是指手画脚的教练,而是游泳运动员自己。保命要紧。
懂影史的
如果能遇上一个了解电影电视剧史的策划/责编或其他人进入项目,给剧作提些意见,那是最好不过的。懂剧作知道的是规则,懂影视史则更懂得取舍,没有任何事情是十全十美的,懂得取舍在关键时候往往是一个剧作成功的关键。就好比如时尚是个轮回,历史也会不断重演。就好比如每次电影技术的革新,就一定会出现剧作上的倒退一样。每种题材有它既定的写作规则,也就有它无限发扬的优势,以及巧妙隐藏的劣势,懂史的人更容易抓重点弱缺点。
走程序的
在比稿通过后,项目开始前,最好签一份写作合同。合同上明确每个阶段的改稿次数,比如每个阶段不超过五稿,即梗概/大纲/剧本阶段修改不超过四次;明确打款时间和比例,比如大纲定稿之后打款20%等;明确是否有署名权。建议编剧按照合同走程序,写作一个阶段,收到稿费,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不签合同、不按时打款的都有被白嫖和被压榨的风险,都不值得合作。
编剧不烂。如果编剧有绝对话语权,写什么就必须拍什么,那如果有烂片,编剧必须背一部分锅。但现实不是这样,编剧没有话语权,合同里常见的四字真言:满意为止。谁满意?片方资方啊。但有多少片方资方是真的懂内容的……当外行指挥内行,烂片是必然的结果。编剧不能背这个锅。
我看有其他评论提到审查的问题。其实审查不是问题,它限制了哪些题材不能拍,但它没有逼片方必须去拍什么题材。题材多的是,就算限制了一部分,那也只是冰山一角,能挖掘的题材还有很多很多,不能因为挑不出好题材而怪审查吧?
更何况编剧技能里有一条:限制越大,挖掘潜力越大,都忘了吗?
我看了高赞高评论的回答,他们很符合大众预想的编剧诶。但事实上,真正造成编剧水平困惑的原因并不是那些细枝末节的各种规定,而是编剧自我认知,还有大众预想的错误。
我觉得吧,编剧分两种。这并不是教科书的归类啊,只是自我感觉。
跟大众认知不同的是,编剧是技术工种,就像会计一样,其实简单学习25种故事类型,7种人设这种工具书,就能做个编剧,因为在成熟的影视市场里,99%的编剧都是这种技术工种。在国内,大量的电视剧编剧,甚至很多电影编剧都是这种,也是很多编剧自我质疑自己价值的原因,其实所谓的编剧价值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有的编剧在片场专门改台词,因为流量背不下长句子,所以要把长句子改成一个一个短句子。有的编剧负责专门负责写台词,因为剧本才30集的量,但是想要凑成45集的量,在不想加场景,不想加剧情的要求下,想方设法的多加些对话。所以,很多编剧真的就是技术工种。而且,越是成熟的剧场,越是如此。
比如香港,我常举例子,90年代的香港的编剧为啥会有飞页仔的存在?因为其高度的影视产业化。编剧不需要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写两三页,从化妆到灯光,从场景到道具,全都知道要怎么办,连摄像机怎么架,都能迅速完成。甚至,有时候,编剧只要写一句,下面有5分钟打斗,就什么都不愿管了,剩下全是武行的工作啦。
比如美国,很多都是编辑团队,《生活大爆炸》这样的情景喜剧,一集20分钟左右,但是一个团队差不多能有20几个人,分下来,一集中,有些编剧写不了几句台词的,有些编剧连台词都混不上,专门写段子。在高度的分工下,编剧就是个技术工种,真的没啥所谓的创造,作品。就是个类似于会计的技术工人罢了,会计让左边=右边,编剧让这段两人吵架,写一段台词。
为什么很多编剧觉得自己没啥工作价值?
因为他们做的工作就是类似于会计的技术工种,但他们觉得自己是名垂青史的作家。于是,自我折磨,自我困惑。
为什么很多观众觉得编剧水平不行?
因为他们也觉得电视剧是个艺术品,是个作品。但事实上,99%的电视剧都是日常消费品,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干家务的时候看,在早7点开门晚上10点关门的社区小卖店看店的时候看,在菜市场卖鱼的鱼贩午休的时候看,在个人美甲店老板等顾客的时候看。有些电视剧,就是消磨时光的无聊玩意啊,帅哥靓女,剧情傻逼,其实挺好看的。可惜知乎上的,都是看着万里挑一的译制组的最佳电视剧的,就算是电影,也是要看个奥斯卡金球提名的,而没看过每年美国400部电影发行量中350部的垃圾的那些。说实话,《鲨旋风》这种电影,都是美国电影中的重点项目哇,不然人家也拍不到第4部。
为什么现代的编剧水平越来越烂?
因为现在技术的发展,电影或者电视剧并不是啥高端艺术,当什么人都能创作的时候,整体水平就会下降。很多人都觉得《士兵突击》好好看,现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其实2006年,那时候,中国影视创作繁荣的类,一年能有600部电视剧出品。当年,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拿出了9000万的资金,央视6套买了好多创作的电影。这些电影,还有电视剧,在十几年的长河中,全都消失了,只有一部《士兵突击》经典咏流传。如果你看过2006年剩下的那500多部电视剧,你就会发现,编剧水平并没有越来越来,一直都那么烂。
但烂片就是存在的,比如《鲨旋风》这种鲨鱼撞飞机,在空中用电锯看鲨鱼,在地铁用棍子捅死鲨鱼,在外太空用激光剑看鲨鱼等剧情,其实,无脑看挺好看的啊。(闭嘴吧你)
另一类的编剧,他们是大众认知中的编剧,他们是真正的创作者,他们是三年五年才能拿出一个剧本,每个剧本都是经典的大神。但他们就像那些写出世界名著的传奇作家,就像莫言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国家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能有一个都是幸事。
但是,观众觉得所有编剧都是第二种,编剧自己也觉得自己是第二种,所以就会觉得现代的编剧水平越来越烂。

0
因为编剧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了。
现在一部剧本,编剧能决定的,可能就是部分对白吧。
原创卖出去遥遥无期。
为了钱,我都在接定制。
定制,就是制片人说他要个霸道总裁,男女主要虐恋情深,要车祸癌症——
我们就给他这么写。有部分的定制,甚至。
哪句台词怎么说,他都要干涉。
出来的那玩意,你说我是编剧?
我确实是署名第一的。
可我觉得,这玩意压根和我没什么关系。
我的贡献甚至还不如某个演员多。
没有署名吧,觉得我们没有上映作品。
有署名吧,我真不觉得这玩意和我有什么关系。
大的框架是制片人给的,里面啥场次怎么走剧情是导演调的,台词对白是演员改的——反正最后你们看到的东西,大概有个十分之一,是我的想法。
如果一个剧本,有个三分之一以上与我原来的东西一致,我大概就要烧高香了。
觉得他们特别尊重我!
因为逆淘汰。
十年前有个女编剧,微博叫babynana,经常在博客上写影评和编剧心得。毫不夸张地说,算是我半个老师。
然后她因为没活儿干,一度穷到把手机给停机了。
现在提到编剧六六,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记起:
原来她还是现象级国产剧“上海家庭三部曲”的原作和编剧。


2003年,新人六六开始在网络上撰文。
出道这年,她的处女作小说《王贵与安娜》就蜚声海内外网坛。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写新作、影视化,六六忙得风生水起。
身处国产剧江湖番位中的第一梯队,她的确有过光辉岁月。
可如今的风评里,“六六三观不正”的title早已盖过一切。


就算她说要赴武汉挖掘能打动人的抗疫故事,评论里也都是一片真诚“劝解”:
别去添乱。


从《少年派》到《安家》,再到亲赴武汉,她也许一直没明白:
为何昔日追捧不再,网友如今总执著于对她吐槽、声讨?
褒贬两极化的编剧,六六也只能算前三甲之一。
稍早些的2001年,年轻的申捷就已靠《重案六组》一剧成名。


刚进这行的他并不知道,多年后自己会因为一部叫《诛仙Ⅰ》的电影,拿下金扫帚“最令人失望编剧”。
和《重案六组》前后脚的功夫,《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也在电视台播出。
这是海岩原创小说“生死之恋三部曲”改编的第二部剧(第一部《永不瞑目》)。


延续以往犯罪+爱情的风格,他的作品再次引起了全民热议。
那时的他也不会想到,新时代自己剧本改编的电影《长安道》,票房将定格于区区2614.8万。


信息数据取样之后,摆在老一代追剧粉眼前的便只一个结论——
纵使仍身处一线,但以上几位编剧的水平就像正弦曲线。
曾经波峰有多优秀,现在波谷就让人多难受;
曾经写得出豆瓣评分8.3的神作,现在也写得了3.8的“神作”。
而属于他们与更多人的电视剧黄金时代,终是不再。
01六六,诚心添堵的职业编剧
在我看来,“三观不正”一词,无法成为六六的“罪状”。
因为出道伊始,这便是她的个人风格。
最初的六六“三观不正”,胜在一针见血,且足够犀利。
也胜在大逆不道,但反映实际。
她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海清和涂松岩主演的《双面胶》。


这部被奉为当代恐婚恐育的22集经典神剧,全程高能无注水,极度易上头:
上海姑娘丽娟不顾父母门不当户不对的反对,嫁给了东北小伙亚平。
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亚平才在上海买了房子,成了家。
故事开始,夫妻二人世界,相安无事。
但婆婆的到来,让温馨小家开始发生质变。


因为婆婆传统思想严重,总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改造”上海媳妇。
婆媳俩为此没少较劲。
媳妇不听话,婆婆就干脆把她当外人,处处怼。
丽娟吃几块红烧肉得管,吃多了要提醒:


或者明面上不说,暗地里数。
数完还特气愤。


男主人亚平一直在两人之间和稀泥。
即使在丽娟生下儿子后,婆媳关系仍然没有缓解。
并且,因奶奶的故意挑唆,孩子一句“妈妈 坏”彻底点炸了这个家庭。


丽娟怒极开撕,表示要将亚平逼上无家可归的境地。
而亚平也丧失了理智,疯狂地将拳头砸向丽娟。
电视剧的结局强行和谐,安排了丽娟和这对母子言归于好。
原著小说的结局更绝,丽娟直接被亚平毒打致死


《双面胶》的故事如此暗黑系,但难得的是有批判。
还有对现实家庭、婆媳问题鞭辟入里的所思。
六六后来的《蜗居》也很写实,写实到电视台播完就被下架了。
和亚平一样漂在上海,宋思明是典型的岳父档。


他靠岳父上位,有钱有权。
私下里他却一直嫌弃自己的老婆不是处女,并因此勾搭上了小三海藻。
他对海藻的情感大爆发,正始于错把垫子上的月经血理解为纯洁的象征。


▲海藻不知道,海藻不敢问
六六早期写的剧,一般都绕不开两性 、小三、婆媳、买房这类话题。
其间穿插着各种歪三观的家庭矛盾,让人口吐芬芳的同时又觉得无比真实。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
其实只要大的三观,也就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细节之处是允许存在“不正”的。
如果每部剧都追求绝对的伟光正,那才是真的不现实。
没有讨论度就没有艺术价值。
曾经的六六深谙这个道理,只是到了后来才逐渐跑偏。
2012年的《心术》,是她转型的第一部职业剧。


也正是这部剧,让她成功地从家庭题材走向了社会。
剧里各种泼皮耍赖的情节,把医患矛盾落地现实。


“深刻切入了社会病症,客观而不失火力地打击着社会痛点。”
类似的好评是她之前所不曾有的。
所以《心术》之后,她开始沉迷于挖掘社会热点里,不够阳光美好的元素。
这的确能让她的剧把握观众的口味,保持高话题度。
但为赋新词强说愁,想跟时代硬拼凑,最后反倒成了魔幻现实主义。
三观不正的情节渲染,也近似于无止尽地撒狗血。


尤其是“小三”这种梗,新剧《安家》仅前十五集里就出现了三次。
先是张乘乘前脚和哥哥徐文昌假离婚,后脚就和年轻弟弟搞在一起;
再是徐文昌目睹母亲从小三住的房子楼顶跳下,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最后是阚老板抛下糟糠之妻,买房追求所谓的soulmate知否小姐。


六六深知社会群体对小三的拒绝,也特别明白该如何去操控观众的情绪。
但为了造剧情而写下的剧情,薄弱没有新意,反而会显得剧本“中年油腻”。
现在的六六,你可以称她为一线的职业编剧,但并不能算作好编剧。
她喜欢蹭热点摆道理,却忘记了好编剧的初衷,好好讲故事。
一如她笔下的房似锦,是位被原生家庭吸血的女性


剧里你有见到编剧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思考与理解吗?
并没,她只是拿房似锦做一个唤起观众不忿的工具。
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一段段大同小异的极端撕扯,看的人特累。
事实上,我们不反感描绘原生家庭的作品,甚至很愿意去聆听这样的故事。
这些被原生家庭拖累的人值得被关注和热爱。


然而六六忽略了创作的方向,可以不是歌功颂德,也不需要一味批判。
但至少,你得先尊重人之常情。
无论悲剧、喜剧,无论职业剧、家庭剧,编剧都不应该生硬地卖弄它们。
否则观众心里的堵添多了,也迟早有厌烦的一天。
02海岩,执著造星的爱情教父
编剧海岩的影响力有多大?
上点年纪的大概都知道。
有人说,他的存在推动了内地爱情剧的发展,是国产剧的“爱情教父”。
而海岩剧,一度是国内影视爆款的代名词。
其中他的代表作“生死之恋三部曲”,要分03年1.0,和11年2.0两个类目。
最经典的1.0,是十多年前男孩女孩必追的版本。


也正是这一版本,让海岩带着一票“岩男郎”,推翻了唐国强、陈宝国的时代,走进观众视线。
《永不瞑目》里,小鲜肉鼻祖陆毅饰演男主肖童。
这个人物一出场时是个阳光的大学生。
但后来剧情深入,他为爱卧底,为爱吸毒,虐恋又情深。


在夺去他一切的毒品面前,肖童的人格是割裂的。
他会踉跄爬上屋顶,在屋顶大声呼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也会在寂静的夜里,抱着呼机里爱人欧庆春“保重”的短信,小心睡去。
他一直期待自己与欧庆春的爱情,但未开始就已结束。


肖童的爱太深,深到把一个人视作了一生的执念与梦想。
结尾当欧庆春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时,缘分已尽爱已逝。
她对着肖童的尸体深情一吻,然后留下观众原地爆哭。


每一个看过《永不瞑目》的人,都无法忘记又帅又纯还年轻的陆毅。
而陆毅之后,刘烨接过了岩男郎的大旗。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他的龙小羽用一辈子证明了一个命题——
“挨过饿的人,和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一样的”。
在他没得到上流社会能拥有的财富时,他可以无所谓。


但一旦拥有了,再想放弃已是不可能。
他因穷而受过的所有委屈、不甘,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晚,在那个简陋的工地小屋里,在那个为爱纠缠他,他前一刻还满怀歉疚的女孩面前,爆发了。


因冲动犯下杀人罪行,最后执行死刑前他见到了女主晶晶。
那一刻,他对感情有不舍,对人生有绝望,对自己有股深深嫌恶。
24岁的刘烨,在这部剧里忧伤得让人揪心。
他六分纯净懵懂、四分忧郁深邃的眼神,也成为后代岩男郎的标配。


有人曾吐槽海岩剧都一种模式,说的全是人的纠葛和爱而不得。
对此海岩回应道,“生活抽丝剥茧之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这正是他作品能滋养那个年代影视圈的原因。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海岩并没有把握时代的变化再去更新作品。
他上一部有姓名的原创剧,还是07年的《五星大饭店》。


随后,就陷入了无限翻拍的自我消耗之中。
11年跟江苏卫视合作的“生死之恋三部曲”2.0,他依旧用最新的面孔,造最in的岩男郎。
可同样的角色,贾乃亮、高云翔、郭家铭都差了那么点意思。
要么颜值过关,纯度不够;
要么纯度尚可,忧郁欠奉。


▲亮哥那会走的还是古天乐路线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主要是海岩剧已经跟不上当时观众的口味和节奏。
剧情、人设无法捧人了。
认清了这一点,国产剧爱情教父也挺乐观,不再执着于他的造星事业。
而是转头投入了老本行,酒店管理的行列。
最初,商业奇才被安排到北京五星级昆仑饭店,出任总经理,当上CEO。
在他去之前,这家饭店帐上现金只有五十万,还欠有一千多万应付款。
但他一番神操作,硬是转亏为盈。


随后,商务人士的名声越做越响,小说、剧本也就越写越少。
属于编剧海岩的时代是否真的已经过去?
今年以前,他一直没能给我们机会去下定论。
票房惨案《长安道》,也只是他多年前作品再一次改编罢了。
但今年之后,他的原创新作《昆仑归》计划播出。
这也是编剧海岩和导演儿子侣皓吉吉的第一次合作。


▲侣皓吉吉代表作:鼓风机神作《太子妃升职记》
70集的庞大体量,是海岩闷头花了一年创作出来的。
新剧里,他解绑熟悉的现实题材,冲向了年轻人更喜爱的科幻宇宙。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并贯彻爱与真实——
男主被设定为地球和外星双重血统的宇宙混血儿。
而饰演这部剧的演员,没错,又是履历一片空白的新人。


很少有编剧像海岩一样,一如既往地执着于以剧捧人的造星事业。
十几年前,尚是演员与编剧相互成就的乌托邦时代;
十几年后,风云变幻,流量为王,海岩剧在主角甄选上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坚持。
你说,这风险与勇气并存的新剧又将如何?
03申捷,疯狂跨界的IP追随者
和前面两位比起来,编剧申捷的名气显然要小一些。
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的剧。
2000年左右的国产刑侦题材,水平并不输美剧和日剧。
而申捷的《重案六组》,便是当时风头最劲的刑侦剧。


这部剧采用“一集两案,交织进行”的模式,第一部32集就讲了近60个案子。
案件数量虽多,但并不划水。
1999年的“石景山八女案”,是北京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凶杀案。
凶手一晚连砍八人,受害者是八个合租的女生。
剧中的“八女案”,便是借此为原型,并靠着女主季洁的细心和缜密告破。
她在凶手家的阳台看到了隔壁的客厅而起了疑心。


而实际上,本案的凶手就是跨过自家阳台到了隔壁实施的犯罪。
把刑侦破案的细节,包括犯罪分子一些犯案心理、手段,都描写得高度真实。
这是《重案六组》成功的地方,却也是葬送它的诱因。
2004年广电一则通知,让正如日中天的“六组”再也无法在卫视黄金档出现。


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容易在现实中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犯罪手法会被复制,刑侦手法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反侦破。
《重案六组》之后,吃过亏的编剧申捷就鲜少再涉足刑侦题材。
而是在热门的抗日神剧、都市情感里低调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2011年,他终于在电影《战国》里迎来了一次爆发。


一代军事家被刻画成了神志不清的黑长直、二愣子。
本着写史诗正剧的初衷,整了一出恶搞喜剧。
也让曾收获豆瓣8分好评的编剧,体会到了被贴上3分的难堪。
以为要从此扑到天边去,申捷又触底反弹地拿出了白玉兰奖作品《鸡毛飞上天》。


力挽狂澜地改编了豆瓣8.8的《白鹿原》。


两部都是年度大热剧集,好像是在无声地对观众说:
我还行。
而当你以为可以放心的时候,申捷又由经典文学走向了网络IP大电影《诛仙》。


过山车一样的水平发挥,让你真的没法弄明白这位编剧的上下限。
六六写家庭、职业,海岩写犯罪、爱情;
刘和平写史,王倦戏说,兰晓龙死磕兵团线;


但凡能叫得出来名字的编剧,都有自己的固定领域。
再看申捷的作品履历,你会发现他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什么都想来一嘴的状态。
也就是没有确立自己的风格定位。
说到底,编剧是什么?
他们不是服务员。
导演要什么,投资人要什么,市场要什么,我就给你编什么。


编剧服务意识很强的时候,往往是:
我没有我的想法,我只是体现你的想法。
然后留给观众的,尽是毫无专业、美感可言的《战国》之流。
除了服务意识,编剧更重要的还是发自内心的艺术家意识。
就像申捷的艺术家意识觉醒时,他自己也会说:
“我们(编剧)应该有自己的尊严,没有必要自卑,去盲目崇拜模仿”。


说白了,编剧开倒车,不仅会导致个人口碑流失,它还是无数观众的损失。
创作环境不好,我们深有体会。
但有作品、有地位的一线编剧,比之新人到底是多出不少优势的。
既如此,也惟愿他们铭记:
能叩响时代钟声的原创文学,才是目前影视圈顶稀缺的物件。
观众曾拥有的黄金时代,可以暂时沉寂,但不能永恒消亡。
前几年在一个小影视公司待过,公司为制片方,所以我就会跟着去剧组工作。
工作的有一项内容是需要跟各方开会,从项目前期一直跟到后期。
有一个项目筹备时,找了编剧工作室的人过来开会,亲眼看着编剧那边过来的两个人没啥发言权。
这个说要加点爱情元素,那个说要来点玄幻的,另一个说要符合市场喜欢的.....
一堆人七七八八说了一大堆,那两位默默的在笔记本上记了一大堆,偶尔说点自己的意见,基本都是让他们先写了看看。
在剧组的时候,我们都要看剧本,越看越熟悉。我阅片量不算高,上千的样子,但也觉得这剧本里各种画面在很多地方是见过的。
各个组都非常努力的做着工作,我当时年轻,还特别感慨大家精神十足,非常敬业。
有人跟我说,你看,这么多的人,每个人都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着,但你有看到谁真正的在意过剧本了吗?
我一想,还真是。
当时那个项目的编剧,我没有见过,但剧本写的还行,至少我拿到手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很完整的,剧情故事、人物逻辑也还是说的通的。
在拍戏期间,改剧本真的是常事。
要么,因为场地协调问题或者天气问题,直接现场改;要么,因为导演觉得某些画面不唯美,现场改。(后者取决于导演的个人喜好,不一定人人这样)
后来我明白,不是我们国内的编剧水平越来越烂,而是编剧的话语权真的少得可怜.....
除非那种已经非常非常有地位,在金字塔顶端的编剧,自己投资,有些话语权。
实际情况是,坚守本心的编剧,时运不好的情况下,可能过的特别拮据。被环境推着走的编剧,有时候也挺无奈。
编剧面临的现状是,在高强度的管控和资本干预下,参与项目的人,几乎人人都可以对剧本指指点点,如果是有点背景的,基本是可以直接修改剧本的。
而最无奈的是,也确实存在着很多编剧为了迎合市场和资本,直接魔改剧情的。
所以国产剧的质量下降,有时候真不能把锅全推给编剧一个人。(我发现,编剧有时候真的是背锅侠)
看起来题主针对的是电影编剧,那就聊聊电影编剧。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给平台审电影剧本,每年也会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剧本竞赛的评审。
诚如题主所言,每天所接触的剧本有九成以上是不合格的,其中的七到八成注定没有未来。及格的剧本占不到一成,至于优秀的剧本那就非常罕见了,只有在剧本竞赛中能碰到几部优秀剧本同时出现的情况,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被烂片折磨。
电影编剧水平为什么越来越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答:
一、没有行业门槛,谁都可以做编剧,但大部分编剧本身就不合格
编剧,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一方面要接受基础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这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编剧。
从剧本的情况看,大部分编剧连编剧写作ABC级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在他们看来,能“编”就是编剧,而且“编”起来编得极嗨。
不是打击新人,很多人真的就不应该踏足编剧圈,进来了也没有前途。
给大家一个建议:想谋生,就不要选择编剧行业。热爱+有钱+有闲,那就可以投身进来。
二、电影公司不重视编剧
一看到这话,电影公司一定会喊:我们挺重视的呀。
重视的方式不对。重视,就拿出足够的资金去请足够优秀的编剧,不要老是在剧本上省钱,甚至无耻地白嫖新人编剧。编剧也要真正适合项目,每个编剧擅长的类型不一样,不是名气大就可以了的。
还有,电影公司对选题方向的把握也很要命。如果确实各方面的脉都把得准,拿出一个有市场潜力的选题,那是能事半功倍,但大部分时候投机行为都会天然地和拙劣成为标配,这时候编剧就是背锅的。
三、电影剧本不赚钱
剧本看多了,肉眼就能看出来作者写了多久。
剧本大赛里的优秀剧本,大多都是打磨了两三年的。行业里有些商业片,在优秀的监制、导演、文学策划、编剧的群策群力下,可以一年之内完成。
一部剧本能赚多少呢?能拿到30万上下一部的,就是已经可以立足的编剧,著名编剧可以几百万一部,顶级大咖能拿到千万以上,当然,如果是团队,这笔预算是由团队分的。
听起来好像还行是吧,但跟电视剧比起来,电影剧本的周期太长,收入太低,所以能专注写电影剧本的编剧就少了。
这还是建立在作品能顺利拍完上线的基础上,而事实上,影视项目百不成一,往往编剧忙活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最后项目不了了之。
四、大咖们有更高的追求。
新人们苦于无法出头、上位,但已经上位的编剧却不一定会永远坚守编剧阵地。
某片酬上千万的电影编剧,占有股份的公司有几十个。后来看到他的剧本,我都不敢相信是他写的,关键还被某演员当作宝贝,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给拍了,反响和票房可想而知。
很多编剧心里都驻着一个导演。董润年,张冀,这些中坚编剧都自己拍电影了,我认识的好几个好编剧,真正的理想也是自己做导演,不知道还能不能一直看到他们的编剧作品。
这三年,疫情对影视行业的打击还是相当致命的,编剧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方向也会有变化,比如写网文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虽然转身也需要时间。
任何艺术,都有真正热爱它的人,也都有真正能扛起它的人。
我们不必期待每一部电影都是佳作,有好片出来,看就是了。
编剧本身水平并没有越来越烂,而是影视氛围造成的影视水准有些停滞不前。
主要三点。
1--发挥余地小。
广电总局对题材的管控是业内业外出了名的,我入行后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窒息。不仅能写的敢写的很少,能写的题材里不能涉及的问题又很多。还有很严重的“自我阉割”问题,就是编剧在这种土壤下工作久了,为了让剧本更好更快的过审,不仅不会试图越界,反而会主动避让。比如你不让有暴力,我连吵架都删去。你不让有色情,我把恋爱都删除。题材管控以及衍生出来的自我阉割,是非常可怕的,他注定了中国电影只能小富即安不会飞黄腾达。
2--起步晚,专业程度不高。
美剧为什么好看?他们是几十年摸索出来的观众喜好以及剧本创作套路,而且每个剧都是编剧团队来完成,剧本里有人负责大纲,有人负责人物设计,有人负责台词对话,甚至细化到男性对话和女性对话。各司其职发挥所长,这样的剧本他能不好吗?
国内影视除去中间十年断代,当代影视算起来不过40年,两代人的跨度都不到,别说传承,摸索都没摸够。而且国内电视剧不管60集80集还是一百集,都是师傅带徒弟的创作模式。和国外编剧团队的模式有着很大差别。
3--对编剧的“歧视”
中国好像自古有种“书生百无一用”的歧视,这种歧视是普遍而又很难察觉的。
比如考学的时候,编导艺考班里的领头羊,佼佼者,以及活跃分子,都选择考导演系。
而乖乖女,腼腆男以及那种文绉绉的学霸,才会选择考戏文(编剧)。
这在一开始就注定了编剧人才的缺失,我们总是愿意当那个激情四射的导演,不愿意当幕后熬夜的编剧。这是人的通病,或者说本性,国人好大喜功,工作不跟内心走却总和面子挂钩的本性。
4--编剧待遇问题
这也是由第3点衍生出来的。
在很多投资商和制片人眼里,编剧就是一个码字的,他们只拿你写了多少字当付出,对你的思想和灵感付出是无视的,好像写剧本和抄课文一样,付你的是打字钱。这是待遇问题其一。
待遇问题其二,编剧权益不受保障。业内骗取大纲甚至骗取全本拿去改个名字就拍的事多的是。即使和你签合同,拖欠以及赖账的事也不是少数。
待遇问题其三,编剧费用在影视投资中占比低。好莱坞编剧费用在影视投资中占比15%-20%甚至30%。是比肩导演甚至超过导演的。国内有些良心一点的组会给到编剧3%-5%的预算,这基本已经是封顶了。而据我所知和所接剧本,一般能达到预算1%都不错了。这说的行业多数现象,个别大片名片不算,这些名片很可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编剧,或者导演兼编剧,或者编剧兼制片人。
综上所述,管控严,起步晚,地位低,待遇差。
这种情况能有好剧本和好片子,我觉得都是中国影视业的万幸。


因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才能的,比如大鹏。
过去的编剧都是天才,幸运儿,都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作家,最典型的,王硕,什么电影电视剧,他一掺进去就活了,还有霸王别姬的,芦苇,李碧华老师。他们两个都是快刀,做什么工都快。
现在剧多了,编剧成普通职业了,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应该知道,一个班上有才华的人就那几个,剩下的人就是很平庸的,他们写个出轨段子,写个反转剧情就能自我认定的睡不着觉,想象力还不如几百年前的古人。
大鹏就是平庸的代表,这里的平庸是一个很中性的形容词,论社会阅历,打拼干过的活儿太多了,他看过的,体验过的事情太多了,他是经验丰富的,论指导履历,他也不是新人导演了。他有想法,所以才有了吉祥。单从煎饼侠到缝纫机到保你平安,都可以看出来他很认真的,很较劲的弄出来一个平庸的作品,他很努力的想要写点好东西,但天赋限制了他。
与之对应的,是两个自编自导(还有自演的)天才,王晶和伍迪艾伦,两个人拍片都是出奇的快,两三个月一部,剧情都是出奇的离不开庸俗的遇见陌生人劈腿,王晶大家都知道,纸飞剧本,就是在片场坐着边写边拍,写一幕拍一幕,伍迪艾伦,一个糟老头天天给自己安排美女搭戏,大家看的津津有味。
除却天赋,审查也是一个问题,我豆瓣收藏的片子可能有七成都没上映,比如什么涉过愤怒的海。
制作方:我想做个西游记的戏。
编剧:这好办,我最喜欢大闹天宫……
制作方:大闹天宫哪行啊?咱们最后的结尾得是HAPP ENDING。这大闹天宫最后被镇压了,不行不行!
编剧:玉兔精天竺招亲?雷音寺黄眉老佛?
制作方:太俗……
编剧:盘丝洞?三打白骨精?要不做喜剧,高老庄收猪八戒怎么样?
制作方: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咱们要创新!创新你懂吗?最好还能蹭蹭热点!最近变形金刚不是正火吗?你想想办法加上!
编剧:(略尴尬)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这个……
制作方:这个好!
编剧:(认命)行!您说了算!
开写:
威震天背对夕阳,孙悟空持棒而立,单手摸脑后拔了根毫毛,对着毫毛吹了口气……
孙悟空:变!
导演进……
导演:咱们的美术风格得统一,老变猴子谁看呀,都有变形金刚了,美术要科幻风格的……
编剧:得嘞!
孙悟空拔了跟毫毛,对着毫毛吹了口气……
孙悟空:变!
毫毛变作一只机械鸟……
制作人:既然都科幻了,不如弄点机械朋克吧?是吧导演?
导演:对!
编剧:啊?您要齿轮朋克,还是蒸汽朋克?
导演:我都要!
毫毛变作半只机械鸟,横截面齿轮可见,扇动着一侧的翅膀,屁股上喷着蒸汽,噗噜噜扑向威震天,孙悟空也紧随其后,猛地纵了上去……
孙悟空:吃俺老孙一棒!
导演:等会!大高潮了!我要个大场面!
编剧:行嘞!
孙悟空纵了上去,在空中身体陡然变大,一棒如有千钧之力,抡向威震天。威震天脚下喷火,猛地后纵,躲开了这一棒。金箍棒打在地上,乱石纷飞,整个山头崩裂。
威震天抬起右手,能量汇聚,对准孙悟空。
【音效:轰!轰轰!
能量炮激连续射而出,射向孙悟空。
孙悟空舞棍如风,将能量弹一一打飞,飞溅的能量弹在周围造成爆炸无数,孙悟空则猛地单手持棍向前一捅。
金箍棒瞬间边长,正戳在威震天胸口……
制作方:这动作戏你写哒?
编剧:(担心)啊……
制作方:怎么能这么写呢?
编剧:导演说想要点场面……
制作方:不行!咱们没钱!
编剧:(尴尬)那……
制作方:那什么那?没钱!
编剧:行嘞……
孙悟空猛地纵了上去,一棒挥向威震天……
切威震天主观视角,抡向自己的金箍棒越来越大……
【画面:黑屏
【音效:轰!
屏幕亮,孙悟空手持金箍棒,背对夕阳,站在被打倒在地身上冒着黑烟的威震天身上……
制作方:挺好!能不能再加点爱情戏?
编剧:反正都(TM)这样了,您要啥我有啥!
屏幕亮,孙悟空单手持金箍棒,另一只手与女主紧紧相拥,站在被打倒在地身上冒着黑烟的威震天身上,身后夕阳西下……
导演:我那机械朋克的鸟呢?
编剧:有!有!
两人紧紧相拥,站在被打倒在地浑身冒着黑烟的威震天身上,身后夕阳西下,一只-划掉-半只横截面露着齿轮的机械鸟,屁股上喷着蒸汽,扇动着一个翅膀,噗噜噜飞过女主与孙悟空身后……
编剧:大家合作愉快,我友情赞助一个镜头怎么样?
半只露着齿轮的机械鸟,屁股上喷着蒸汽,扇动着一只翅膀飞过……
【音效:鸟叫声:呱!呱!呱!
风卷起一片树叶,打着旋飞过孙悟空与女主相拥的剪影,夕阳上不知为何,显现出三条黑线……
我这两天在研究皇甫谧故事,然后在网页搜“梁柳”的信息搜到的:


普及一下:在史书上,梁柳是皇甫谧表兄弟,从小一起玩到大,后来仕晋,官至太弟少保,在八王之乱时殉国。
在此剧里,梁柳成了一个小人,反派,不但跟皇甫谧争风吃醋,还胆敢去给皇帝戴绿帽,最后被阉了……
看到这里,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
我再去搜一下本剧的信息,原来是2014年的影视剧作品,该剧编剧是两位:


导演唐六一我是查不到了,作家王守义在网上是有信息的:
1940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岷县一中教师、教研组组长,《甘肃文艺》、《飞天》杂志编辑,甘肃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第三届委员、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直说吧,这“梁柳”本是千年前的古人,纵然是大晋忠臣,放到现在真不算什么。但这种“篡改历史人物形象,乃至抹黑丑化”的行为,如果放到近现代人物身上,恐怕会出事的。
或者上溯到明朝人物也不行,例如在2017年清宫剧《龙珠传奇》中,编导们合力“把大明忠臣李定国给阉了做清廷宦官”,结果引发众怒。
说到底,还是晋粉不如明粉多啊。
最后吐槽一下,不知道是大部分观众喜欢这种三角恋+偷情剧情,还是编导们认为观众们最喜欢这种剧情呢?
整体上来说,整个影视行业,存在非常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大家判断一部好影视作品的标准,已经扭曲。什么是好影视作品,不是看这个作品有多么好,而是看它在市场中火不火。火不火,在现代营销体系下,与一个作品的品质已经关系不大?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强烈的冲突,发人深省的主题,虽然有一定关系,但火,更与流量明星,营销宣传关系更大。
日常生活中可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一边骂一部电视剧的狗血,降智,又一边追着看,实际上,观众对于烂剧的容忍度是很高的,就算不喜欢,也不会直接不看了,而是边看边骂,这就造成了一些情况,那就是很多剧其实品质很差,但它的播放量却不少,话题度也不少,在一定情况下,这部剧还是赚钱的。
赚钱的作品,自然就是好作品,这对于制片人,或者投资人来说,就成了唯一判断标准。那么,这些制片人,投资人再投资下一部作品的时候,自然也期望从以往的成功作品中去吸收经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要求剧情中有甜宠、发糖之类的元素。但是,编剧创作的规律不是这样的,无论是甜宠、还是发糖之类的剧情,都是要有机融入整个剧情。如果让编剧自己去创作一个作品,他的起始源头,很可能是对某一题材感兴趣,或听到过什么让自己特别动心的故事,亦或是自己有想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不是从这个自己想要创作这个源头开始,只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去进行创作,创作就是缺乏活力的,结果,只能产出平庸,甚至平庸水平以下的剧本,无法出现卓越的剧本。
不过,我还是认为,把影视行业出现的劣质作品,只把责任归咎到编剧身上也很冤枉。因为,观众所看到的影视作品,并不仅仅是只有编剧创作的部分,还有导演、演员、甚至剪辑、调色等其他工种一起创作的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减点分,那就算是10分作品,最后也只能得6分。
比如,演员这一方面,现在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演员是需要演技的,演员不仅需要演技,甚至也需要理解力,他能把剧本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表现到什么程度。《无限超越班》这么火,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演了很多剧的演员,本身的演技水平也就是那么一丁点,你让这样的演员去出演影视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自然就很“烂”,观众会觉得,这人物是你编剧写的,所以你编剧烂,对于编剧来说,这多少有点冤枉了。
当然,也不可否认,编剧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演员可以把编剧写的人物演成纸片化,但也有优秀的演员把编剧写的纸片人物进行了表演上的重塑,最后变得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令人尊重的二次创作。
编剧如果想以写剧本谋生,在现在的行业环境下,必然需要面临很多妥协,有时候,剧本写烂了真不是编剧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能期望未来越来越好,行业越来越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编剧协会,甚至,国家对于影视行业的要求也出现放松,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会出现很多优秀编剧,和优秀的影视作品。


编剧水平烂是一个事实,但是编剧出不了头也是一个事实!你以为是编剧想写什么电影就拍什么吗?不,从来是制片公司或者导演想拍什么就让编剧写什么,编剧写个剧本有一大堆的人等着给你改,有一堆的人等着给你提意见,你得顾全所有人的想法记住所有人的建议回去把它们设计到情节里,如果某个提意见的演员或者老板对自己的某个头脑发热的情节特别钟情,对某一句他自以为牛逼的台词特别重视,他就特别希望在你的修改稿里看到这一句。以显得你作为一个编剧的确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杰出的编剧工作。因此,国内大部分编剧,我是说绝大部分都是码字工而不是编剧,他们或可能一开始葆有对电影的热爱而从事了这份工作,他们或可能一开始的确有心中最想讲的故事去讲,被人看到。但,自从入行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与寂寞和贫穷相伴,一开始的自负与坚持最终为了生活而妥协,为了吃饭多么糟糕的项目都接,多么烂的故事也愿意试试。即使拿到了这些糟糕的项目,他们在对待起来仍旧想法设法的想把它变得更好一点,可是他高估了甲方的审美,不论你多么用心的把一坨翔装点成了糕点模样的东西,甲方们还是会尽他们的所能把它重新变成一坨翔。我们看到国产院线大多数电影就是喂观众吃屎,而事实上是就这样一坨屎还是电影公司自己细嚼慢咽了好几回拉出来的。本人参与过很多项目,也在大的剧组呆过挺久的时间,我亲眼见证着三五百人的剧组团队拍那种烂到无可救药的东西还都他妈的一本正经,还一个个的挺当回事。因为主创们说了,观众好这一口,穿越,盗墓,古偶,怎么雷人什么来。你能想象一群人架设起摄影机,布好光,做好现场录音,几百人围着一坨翔共进退的画面吗?而且导演还说:灯光靠近一点点,摄影推进来个特写。
业内有烂编剧嘛?有,非常多,但我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干起了编剧的工作是因为这些年劣质的影视作品让大多数都认为编剧不是什么专业技术活儿,谁都能干,所以乱七八糟牛鬼蛇神都能来干编剧。因为的确,有些影视剧的情节中学生都写的出来,还有什么水平可言,我就见过一个半拉子水平,高中没毕业的编剧一边问我什么是人物弧线,一遍手头正在给别人写剧本,还他妈的拿到钱了,每写几句就能给我发个语音咨询一下接下来怎么写。这种人在编剧行业里比比皆是。
这些年动不动就有一些影视界的有话语权的人出来说缺好故事,你们搞得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好故事了。所以我特别想说一句话,这个行业里极个别的导演是有剧本审查和鉴赏能力的,大多数文化水平实际上非常低,你即便是把一部他们没看过的经典影片的剧本给他们看,他们也看不出好来,反倒能给你提一堆问题。我见过太多的剧本批注,来自于甲方的批注,能雷得你里焦外嫩,不把剧本读完给整体意见而是一句一个批注一句一个批注,隔几行就给你打个问号,问你为啥这样写,看到最后发现前边原来是铺垫,他也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去正视自己的错误。完全门外汉的影视从业者实在是太多了。私以为,虽然电影是一个单独的艺术种类,但是就故事的品质而言它考察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而大多数导演是缺乏这种修养的,他们特别计较怎么去拍一个所谓构图很好的画面却全然不顾这个画面是好看了但它是否真的符合这个故事的气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网剧,网大你看着打光和摄影以及调色都到位,但它就是那么的空洞,一些导演只想着展示他作为导演的某种能力而对于什么是真正好的艺术呈现是没有概念的。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文学修养实在不济,我认为这是根本,不接受反驳。你大可以说电影啊音乐啊美术啊种种都是一种单独的艺术,但是好的艺术家拼到底拼的所谓艺术品格,实际上就是在考察你文学修养的上限。然而很多导演你跟他聊两句天你就发现他是个傻逼,当然他也可能认为你是个傻逼。
近年来,动辄就会有一些编剧讲座,培训班开班,一些名编剧做客讲学,我没有参与过,但是看过网上的,我始终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培养一堆堆的编剧,因为不论你培养的多么优秀都可能栽倒在傻逼电影公司的手里。
我见过一些优秀的编剧,也读过他们写的剧本,也大胆的成人他们有些人写得比我好。但是他们活的实在灿,我也见过一些编剧写得真是一坨狗屎,但是混得实在他妈的好。所以在这个行业里,水平差的都混的好已经成为了共识,或许是他们故意想那么差劲以迎合现实,谁知道呢,只是可怜了那些还在天真的为品质而坚持的编剧,可能要永远的没有出头之日。对于那些动不动跑出来说没好故事的公司和导演,我想说。首先你得有能力鉴别什么是好故事,再来做上帝。
国内有挺多的一些剧本比赛,各种牛鬼蛇神的大奖赛,大多都是骗创意,某个很著名的平台就约编剧过去,说我们看上了故事创意,只要我们愿意一分钱不给你我们都可以拿去用,现在给你两万你卖不卖?剧本不用你的,我们再找人写…。这是真事,这就是他们的套路,再找人写的时候再继续骗别的编剧的剧本,骗够了七八个,一毛钱不花还最后攒出了一个他们想要的故事。很多公司都这么干,成本低,最后导演还能把编剧的名给署了,名利双收。
说中国没好编剧,这么大的编剧队伍里有一些水平堪忧的编剧很正常,可是这么大人口的国家,这么多编剧从业者难道就真没几个好样的?首先你们得扪心自问,编剧在中国被尊重了吗?
(前排防杠:以下没有对任何群体的歧视,只代表这个问题的复杂度)
第一层,是一般的影视爱好者(和部分粉丝):审查要背锅。
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导致的自我阉割,让剧集质量越来越低,恶性循环。
第二层,是略懂一二的行外人,和部分行内人:资本的力量。
编剧是生态最底层,也是最没话语权的那部分,因此写什么,怎么写,很多时候,都是说了不算的。要怪还得怪资本,以及怪导演,明星……
第三层,是我的一家之言,以偏概全:相当一部分编剧水平真的不行。
编剧工作有一个特点,它的成果受到市场验证的周期比较长。不像网络小说,几乎是实时反馈的,好就有更多人看,坏就无人问津。编剧,从成稿,到拍摄,到上映(或者网络/上星)的周期,动辄要一两年,或两三年,部分项目波折下来三年到五年,都是说不好的。有些项目一直到版权买来快过期了还没开发好,这种还不在少数。
因此回到我开头那个问题,编剧水平不好,也要好几年才知道。
而且,这个“知道”,还要排除种种因素,比如说虽然剧本不行,但爱豆给力,有流量的虚火。或者说,每个环节都很烂,甚至显得剧本不是那么烂了。又比如说,老板要用这个编剧(甚至名编剧),也不可能因为一个剧作的差,就否认决策的正确性,往往要连扑几部剧,才能验证这点。
换句话说,一个名编剧,实际水平很烂,至少要五年以上的周期。而但凡这里面你有一部剧侥幸做的比较好,这个周期还可能延长,甚至不被(业内)拆穿。
低效的淘汰和验证机制,也决定了这个行业,没办法迅速筛选出真正的强者。
当然,我是编剧,所以这段行业观察,只是针对编剧来聊。实际上这行的其他工种,编辑,到导演再到明星,都是一样的。(其实跨行业也通用,但就是题外话了,按下不表)
就算你发烂发臭,也得五六年才能知道,才能被淘汰,这中间能量产多少烂作,无需多言。
第四层,大部分的制作,都是小作坊式的。
《流浪地球 2》火出来之前,发表这种观点,可能很多人还不理解和认可。现在认可这个观点的应该比较多了。相当部分的知名编剧(扩大点范围吧,知名项目,例如 S 级别,超 S 级别投资的),工作方式相当原始。
拿到一个活,有没有采风,有没有适当的田野调查,有没有阅读相关资料典籍,有没有一起研读和讨论主角的生平和动机?大部分时候都没有的。有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范式,来构造一个个同质化的故事。
正式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知识库管理,有没有文档版本管理,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基本也是没有的,大部分人还在用 QQ 群甚至微信群讨论问题和聊天。版本管理也是一团糟,甚至会搞错当前这稿用的什么人物和设定。
这些东西,在合作中都是低效和致命的。尤其编剧还是个偏合作的工种,很多活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所以,适当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现代化),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第五层,有,但是我说不出来,比我更有眼界和体会的人,应该知道。
但我想说点,同样基于行业观察的题外话。
只针对电视剧编剧,目前行业内,很大一部分编剧,都是早年第一批吃到网文红利的女作者,转型而来。她们的认知,审美,故步自封的程度,是超乎想象的。或许曾经她们也写出来过精品,但放到现在,为啥大家总觉得仙侠/玄幻样板戏严重,男女主都是一个模子,谈恋爱的方式也一样,不整点轮回/三生三世啥的就不会讲故事了……
是因为本质上把持故事审美,和创作模式的,是这样一批行业中坚力量,那么剩下的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想改变这个结果,就像我之前说的,淘汰周期特别长。对于观众来说,哪怕用脚投票,在没有扑的非常离谱的情况下,也还能活蹦乱跳的好几年。
而新的一批上位,也要好几年。等上位了,能不能跟得上当下观众的审美和风潮,又是一个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件事的改变是有点悲观的,除非改变这种慢回馈的行业模式,否则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影视娱乐 最新文章
如何评价女星宋佳满背纹身?
《白鹿原》中有哪些震撼你的细节?
你最讨厌抖音的什么梗?
有没有那种女主智商高的(复仇)爽文?
看过庆余年原著的朋友能给我讲讲陈萍萍的生
有没有可能现在人类的科技树其实是点歪了?
如何评价游戏《绝区零》的画风?
你家孩子被造黄谣了你会觉得丢人吗?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为什么被捅了一
为什么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对二次元和galgam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4 10:41:45  更:2024-04-04 10:52:2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