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影视娱乐 -> 电影《周处除三害》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观看吗? -> 正文阅读 |
|
[影视娱乐]电影《周处除三害》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观看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电影《周处除三害》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观看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除了晚上都困 邀请你回答此问题 邀请别人 忽略邀请 ? 电影 动作电影 犯罪片 周处除三害电影 电影《周处除三害》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观看吗? |
|
周处除三害 86% 知友推荐 · 1497 人评价 中国台湾 / 动作 · 犯罪 · 悬疑 / 2024-03-01 中国台湾 / 2小时14分钟 ? ? |
下午刚看完,非常值得一看。 每个部分都有爽点,看电影时不禁想这要是通缉名单再长一点,是不是陈桂林都能帮忙一锅端了?然后疑惑为什么他们的jc办事能力这么差。从《艋舺》到《军中乐园》再到《周处除三害》,阮经天是一个不错的演员。相对于电视剧,他更适合电影。 对了,我觉得他是最适合寸头的演员之一。 |
|
|
整理了一下周处除三害港版/内地点映/内地公映的三版区别: 1.内地点映vs港版:灵修堂屠杀镜头替换、行刑前删掉了“生于民国75年”台词 2.内地公映vs点映:时长不变,删掉陈桂林下船自首前船上的旗子,无马赛克打码。 ? |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周处除三害》的基调是绝望的,它没有给任何人以任何希望,而是将他们彻底抛进了欲念的黑暗命运漩涡之中。它似乎是在批判社会里的种种不良现象,实际上只是将它们当作了“恶念”的不同形式,表意核心在于“人心之恶”的不可消除,进行多层次与交互的展开呈现,社会现象、配角人物则都比较功能化,是对于陈桂林心理的象征与具象,或发挥更具体的影响作用。 风格化的杂糅,风格与表意的结合,让它兼顾了可看性与主题性,在台湾电影往往偏重一边的大背景下尤为可贵。 电影并非只是搬运,而是灵活地借用了周处除三害的典故。香港仔和教主尊者分别对应了嗔(暴)和贪(财),但陈桂林却并非仅仅是“痴”,而是复杂得多。他的行凶带有暴,而决心死前扬名的动机则对应了另一种形式的贪,不贪财而贪名。这微妙地强化了他之于命运的不可逃脱:他似乎是在死前行善,实际上贪才是潜在的真正动机,“不贪“在“愿意给钱的对象”奶奶死时就已经失去了根基,奶奶的死与医生的将死都没能促使他的自首,已然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这种不自知进而形成了他的“痴”,痴傻到了看不清自己之“欲”的真正面貌。他不仅不是“救赎自我者”,反而是变本加厉的“三害合一“之大成。一个象征性极强的细节是,他带着小猪手表,似乎是对奶奶的缅怀与“不贪”的留住,实际上“猪”却是“痴”的象征。 电影通篇都在强化动作场面和刺激的情绪化表达,它甚至就是一部情绪导向和动作主打的作品。陈桂林的暴力和肆意都是欲念的不同形式,这提供了表层的爽感,实际上却是对“向善”的弱化,让他无法成为周处,反而愈行愈远。这带来了观感体验与内里表达的微妙关系,对爽的沉浸即是对深渊的坠入,对观众和陈桂林而言都是如此。 在序幕里,黑暗的欲就笼罩了一切。它从肃穆的殡葬之花与遗像开篇,似乎引导出了死者为大的尊重,却马上变成了黑帮与警察对峙的升格镜头,以及众人拎着的饭盒,用“暴力”与“食”的欲念取代了此前的肃穆感。而死者也马上从为大的状态落回到了欲念的层面,他的死亡是由于不还钱的贪财。陈桂林身处其中,同样是欲念的一分子。他与纯真的黑帮小哥对话,产生了之于后者的极端反向对比,对方是自然的纯真,他则是自然的欲念。他对着盒饭暴饮暴食,随后用杀人来获得暴力的快意,直接兼并了这一幕中的两种欲念。 在序幕里,唯一的希望之光即是对死者身上“贪念”的逆转,他会打电话给奶奶“寄钱”而非守财,也正是这一点在正片的开始时被直接抹除了。奶奶去世带走了他的最后良善,与医生坐在饭馆时的电视新闻也暗示了其消失,“希望市民将捡到的钱归还”,这对应着此刻医生对他自首的希冀,即从“不贪财”的唯一良善出发,带来人生向善的根本转变。但是,新闻里的市民必然贪财,而陈桂林也已经因为奶奶去世而彻底堕落。 正片的第一阶段中,他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并得到负面的结局。此前他靠对方尽孝奶奶,结果却是无言面对奶奶去世的悲痛,再让对方找肺给他治病,实际上却只是自知无望的走形式:他自己不断抽烟,根本就已经不在乎患病与否。这种“自弃”实际上暗示了他在生理疾病之外的心理状态,人生的“死亡”与患病与否并不相关,从而铺垫了结局的表达。 希望的泯灭在医生本人的身上升级。作为陈桂林照顾奶奶的人性光明、治病求生的双重希望寄托对象,她自己就已经得了绝症,陈桂林寄希望于自己得不到肺的医生“换肺”,无异于确定性的所托非人。这强调了陈桂林的命运必然性,也为他自己所熟知。他对医生的问话与医生对同事的问话完全一致,相同对话内容在人物之间的对比性交互是影片的一大手法,不断推进着陈桂林无望的表现。在这里,医生得到的“你也是个医生”回答也就应用在了他的身上,是“明知人生结局答案的提问”。 医生代表着“治病救人”,但于陈桂林而言,奶奶的希望之光已经消失,医生也命不久矣。他所做的只是戴上奶奶的手表,却在警察局之前拒绝自首,手表只是留存自身希望的无用功。他会去拜关公求保佑,实际上关公早在四年前就被他和警察用暴力打斗“打翻”了,信仰早早就失去了平台。内在的变化解释了他之于四年前疯狂与大动作暴力的再升级。 在第一阶段中,陈桂林会到处乱吃(从门时拿糖吃),并不断地斗殴、杀人,尽情发泄着食欲与暴力欲。这定义了他“除二害”的真正动机,并不是为了正义,而是心血来潮,既是对排名比自己靠前者的嫉妒欲,对名望的贪欲,也是暴力欲的满足。这构成了对四年前行为的“欲念化升级“:曾经的他还是听从老大吩咐,只是乐于杀人,四年后的除二害就变成了纯粹自主自发的嫉妒与暴力欲。非正义动机的出现不仅无法挽救陈桂林,反而标志着他的灭亡,自己最后依然摆脱不了“第三害”的定位,只能死掉。 片中的警察代表着社会管理层面的正义者,他似乎可以拯救陈桂林,却在序幕的对打中早早失去了力量。他的眼瞎是打翻关公像所致,与象征性的后者走上两个极端,而持续的“瞎眼”更象征着“社会正义之眼”的弱化。这带来了社会面整体的无光明希望。陈桂林与警察等人打斗、追逐,这只是对欲念的施展而已,在社会这一实质性存在的“上帝”之中必然灭亡:打斗段落始终由高空远景呈现,近景则突出了打斗的血腥程度--上帝观看着个体人类的欲念迸发毁灭,却只是不做声。 为了表现这一点,电影设计了很多桥段。最典型的便是高潮的邪教杀戮部分,陈桂林走入规整宗教仪式,先用构图强调仪式的严肃秩序,随后陈桂林从“被规训”到“暴力打破”。序幕的第一组镜头即是对这种全片节奏的引导。这提供了电影的爽感,实际上则象征了陈桂林之欲对社会中一切外在“秩序化”的打破--最初尚有“沉重痛苦”的错觉,似乎是对人间之恶的严肃打击,最终演变成了纯粹的“爽快”,在过程的引导与“害“的愈发加身之中,露出了“沉浸享受,抒发暴欲”的本质面貌。 最代表性的社会性存在自然就是警察,他是官方的符号,瞎了一只眼后则变成了“无明”的弱者,通篇缺乏存在感。陈桂林越癫狂,越能打,也就越说明他在不同欲念之间的沉沦,越在行为上似乎强大,也就越在内里走向“无希望”的灭亡。 很多人认为电影没有给予陈桂林必要的行为动机,只是看到了三害的告示就决定除掉他们,这其实恰恰是电影的重要设计。它说明了驱使陈桂林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真正的“良心发现,死前正义“,而是单纯地激发了一直就有的欲念,在嫉妒之中升腾名望之愿,点燃暴力之火,是“成为周处而洗心革面”的“对身后名之贪欲”,是以“转变正义“包裹起来的“欲念不变”。 陈桂林本人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却在除三害的行动中愈发流露。一直到高潮的教堂段落,他终于完全体现了出来。一个微妙的处理是,他让信众离开,只留下了教主与心甘情愿的附庸者,矛头直指尊者本人。但那些离开的人显然比留下者更有理智,更知晓邪教的内里,而留下者则只是盲目相信的受骗人。他杀死了不该杀的人,留下了更会带着恶念去制造新邪教的人。他对于“是否根除众人祸患”的停留带来了短暂的希望,马上又在“杀死虔诚者,放走通晓真相者”的行为中落下了隐患,暴露出自己“只想杀尊者的崇拜者”的自私欲念。这消除了他表面上的正义性,露出了真相:他其实只是想杀死排名高于自己的尊者本人而已,没有更多的想法。在这一幕中,他的暴力冲垮了信众“一片死伤中依然唱歌”的邪教信仰,打破了其间“上帝”与“整体”的虚伪规整与肃穆,却恰恰暗含着自身之于欲念的巨大局限性,必被更高的上帝所抹除。 在这样的表意之下,他不需要更多的动机,就已经在欲上形成了“合理性”。 陈桂林注定的无希望之路,在走上除三害道路之前,已经得到了社会与宿命层面上的双重强化,并与其个人内心层面产生交互。与他奶奶挂钩的医生是他内心中的希望象征,但当她可以与警察报告去“挽救”陈桂林时,却只是沉默不答。这与她自身的将死结合起来,意味着陈桂林的希望消失,无论是从内心象征还是“外部助力”的角度。 在结尾的真相中,医生表达了对陈桂林自首的强烈愿望,这也让她在此处对警察的沉默变得更加突出:她完全失去了对社会管理者的信心,不认为他可以拯救陈桂林,因此寄托于“自首”的愿望也就注定是自欺欺人的,自首后的警方也无法让陈桂林向善。这对应了她听到陈桂林描述自首情况后迅速告知香港仔情报的“助恶”,这才符合她对自己生命与社会公义均不抱希望的真实内心。这也与警察作为”社会管理者”的状态产生了联系,他的独眼预示着“无明”,人呈现出的凶暴状态更是与罪犯无异,这导致了医生的不信任与不告知,也让陈桂林的无希望有了“社会黑暗”的因素。 陈桂林自己进行自首,反复向关公求卜,是他最后的向善诚心,也是“社会”与“宿命”的结合。关公其实在序幕里已经被他的凶暴打翻,此刻也无法给他回头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他既成凶暴的接受者,自然也就无法“解决”他的凶暴。这体现在了对陈桂林的镜头之中:反复恳求的侧面镜头的最后,是面露凶光的正面特写,他的向善努力在关公的背离面前消失了,只能回到了凶暴的原本状态,这也是他唯一的真实形象。这种宿命性的层面与社会相结合,陈桂林以凶暴的姿态进入警局自首,却发现自首排了长队,警察的态度也是稀松得仿佛管理商场秩序,“我是陈桂林”都得不到什么反馈。这是警察的扩展,是社会管理者的本质,身处这种不可抗之社会中的陈桂林必然无法向善,社会面的必然引出了关公给予宿命的现实角度诠释。 而在这样的经历之后,陈桂林才看到了三害通缉令,就此走上自己的道路。这种连接无疑意味着”非正义欲念”的主导性,他感受到了向善的被拒绝,产生了被警察忽视的愤怒,由此要用除二害来宣泄愤怒,找到存在感,拥抱自己无法向善的唯一命运——他看向通缉令的镜头,高度吻合了此前对关公像“被拒绝”时的一瞬。 在陈桂林即将开启行动的时候,导演巧妙地加强了对其行为本质与结果的暗示。他从医生处得到了香港仔的情报,医生略作挣扎后的告知意味着自身属性的变化:原本应该是治疗陈桂林肺病、给予他向善的“希望”,却接受了陈桂林“听你的话自首不被重视”的说辞,变成了帮助他杀人的“绝境助力”,治疗生命变成了“治疗无存在感的内心贪欲缺口”,结局依然会是“肉体死亡和堕落欲念”。 踏上除害之路的起点上,陈桂林的未来得到了预示。他对医生依然展现出了善的一面,并没有真的伤害其子,帮手也是序幕里黑帮唯一的纯洁者青年,而当他开车远离的画面与医生的远景相结合时,医生原有的“希望与善”之属性也就离他而去了。并且,在医生个人的身上,希望符号也弱化到了靠近反向作用的地步,标志着陈桂林的滑落之不可避免。这条道路无法让他成为“周处”,因为周处的目的并非”博得存在感”的欲念,而是“向善”,他无法获得“向善者周处”的故事落点——在他说出周处故事时,前景中的栏杆遮挡了二人的面容,削弱了其“成为周处”的力量感。 在除香港仔之害的阶段,小美成为了医生的接力存在,是对于“害”的挽救者。她与香港仔的第一次出场,帮助对方洗凶器的安排就明确意味着“清洁暴力罪恶”的属性,随后更是制止了香港仔对手下的暴行。但其效果也不过是对“希望泯灭”的再次揭露而已,小美受到的只是香港仔的暴行,从殴打到强迫口交,而他也处在了红色的光线之中,对应着关公拒绝陈桂林自首向善的一幕。陈桂林远远目睹着这一切,这正是他与小美的内在关系:他更多地是从其身上看到了负面的信息,是希望在其他”害”身上的无用,这才是小美对他的有效影响,加深了他对希望的远离。 当他与小美第一次具体接触时,这种表达得到了细致的呈现。他先与小美刮胡子,胡子是他凶暴的象征,小美与奶奶的小猪手表特写镜头构成了对应。但是,小美给予的挽救却转瞬即逝,香港仔打断了一切,对陈桂林施加暴力,而小美的行为更是明确的“弱化希望”——她看到了陈桂林的手枪,却默不作声,坐看陈桂林和香港仔的互相暴力。显然,她的怯懦之负面削弱了“希望面”,无法拯救任何“害”。陈桂林的无望在红色的要素上也体现无遗,他盖着红色的围巾,也被割出红色的血痕。在这个段落的开头,新闻播报“天气高温”,就是对“躁热的暴力嗔欲”的暗示。 被“希望之光”放弃,陈桂林与香港仔的厮杀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害之间的暴力欲交锋。电影极其直接地凸显了厮杀的暴力程度,而小美则依然是“挽救之善”的无力者,承受香港仔的sm之暴欲,也在二人暴力殴打时旁观。而在最后,她更是给予了极致的打击,对陈桂林说出“离开”,再一次地坐视陈桂林杀人。作为希望的象征,小美远远弱于医生,甚至没有说出任何挽救向善的劝解。这对应了陈桂林在前行道路上的愈发堕落,“希望之光”在除三害的进程中反而越来越暗淡,在杀黑帮的细节中就有所表现:序幕里的他放过了纯洁的黑帮青年,而在香港仔的段落中则第一个杀死了另一个纯洁的年轻成员,此后的邪教段落则首先杀掉了年轻的看门教徒。 电影让陈桂林的进程成为了公路片一样的发展,反复强调他的“赶路”,给到道路中车轮向前的镜头。这似乎是奔向周处的道路,实际上则是“向善希望”的泯灭与“三害加身”的增量与极致化。越做越错,越“似乎正义”越“本质堕落”,公路上前行的一往无前正是作为他三害之根本基础的“痴”的不断升级,并随之恶化了嗔与贪,这种表里反向的不可逆前行正表现了他沉沦于本性之欲的宿命。 在影片的发展中,陈桂林的“除害”道路实际上是表与里的背向进展。他似乎在终结二害,并让自己向善而洗脱第三害,实际上却是在成为其他二害的极致形态,自身凝聚成更强的“三害”,因为一切的出发点便是欲念,而他在开头已然拥有了潜藏着的各害,参不透这一点,看不穿自己,由此导致越做越堕落的整个行动进程,又带来了“痴”的不断升级到极致。周处除三害,他表面上如此,本质却是”造就三害”,因此也就成不了向善了的周处。 越前进,越走向极致的黑暗,这构成了强烈的宿命性,以现实推翻了周处的美好典故。并且,这也密切地与社会面和宿命面继续保持了对接,理应管理社会的警察只是旁观,碌碌无为,甚至不如权限更小的多的交警,尚能暂时延缓发廊里的暴力。而“有为”的则是社会如此无能所带来的宿命,上帝的俯瞰视角抹除了二人的暴力,却不是挽救生命的“停止杀戮”,反而是坐视,嗔者死亡则杀戮必然结束。 从序幕到结尾,电影在每个节点都完成了本质性的恶化推进。它发生在各种细节的层面,各阶段中的细节元素会重复出现,愈发进展,例如上述的“对比性对话交互”,在各阶段反复出现,堆叠起陈桂林逐渐显露的负面真相,形成了黑暗无望的聚能过程,推着他走向结局。 这个结构是主题性的递进。序幕里的陈桂林尚有确切之善,三害也不极致,第一幕里的奶奶之死带走了“贪”相关的善,诱发了对名望的贪,希望之光的医生劝解无效而弱化,第二幕里的暴力嗔欲由香港仔而及自身,达到了嗔的极致,希望之光小美不做劝解,进一步弱化。而到了第三幕的开始,导演强调了希望之光的离开,陈桂林放走小美而孤身上路,带来了下一阶段的本质性恶化。 在他与小美对话时,对比性对话交互的手法再次出现,“痴”的属性由此有了进一步的表现,带来了又一个角度上的进阶。他无法回答小美对他参与犯罪之恶的“为什么”,只是自说自话,因为那来自于感性本能的潜在驱动,而他却无法看透,误以为是反向的积极意味,此时的他已经由杀人而隐约感觉自己成不了周处,因此无法再像对医生(第一幕到第二幕的节点)一样地明确作答,却依然是参透无能,“痴”的困惑性升级了。而小美却可以明确回答她参与香港仔团伙的“为什么”,反衬出陈桂林与“希望向善”符号的对立性。 这也带来了他与第一幕第二幕节点的呼应,是画面环节的“各阶段元素再现与推进”。此前的他由栏杆遮挡了面容,环境里的“药”无法治愈他的肺病和堕落,此处的他则由挖掘机笼罩,阻隔了海洋对他的影响,海寓意着“羊水的重生”,是进阶的“药”,也是进阶后的“宣判无法治愈”之意,因为“死去后重生来过”都已经是无用的了。 事实上,结构上的进阶也符合电影对陈桂林象征寓意复杂性的展开,在香港仔的阶段首次明确得到了“痴”以外的寓意增加。他不仅是周处典故里的“痴”,更是香港仔对应的“嗔”,用后者的暴力战胜了后者。因此,他不是自以为的周处,更不是表面上的“自我救赎”,甚至没有战胜“嗔”,只是成为了一个“更极致的嗔”而已。当二人的杀戮在黑暗之中完结,陈桂林不答“给我一个理由”,只强调“我是陈桂林”时,此后对小美“为什么”的不答便已经有了铺垫,他基于被无视之怒与名望贪欲的出发点,对自我存在感的欲念,已经完全体现了出来。 这只关于人的黑暗本性,从缘起到“我是陈桂林”的言语,再到杀戮的行为,都是一种由感性情绪驱使的潜在本能反应,因此不足以被其本人合理而详尽地解释说明,它根本就是无理由的,就像陈桂林看到通缉令就大开杀戒一样地“无厘头”。当陈桂林在不同镜头构建中与小美背向远离时,他的手里只剩下了本质为“痴”的小猪手表。这种无力感也体现在了新闻之中,他承受着嗔的伤口之痛后果,嗔已经刻在了他的身体之上,新闻里则把他作为罪犯进行播报,达到的效果不过是作为“恶人”的扬名而已,与“周处”完全不相干。 到了尊者的第四阶段,影片在结构与元素上完成了最后的升级,也让“希望”的弱化甚至达到了嘲讽的程度。作为“贪”的尊者本人就是这一处的希望,他用虔诚的音乐与”生命的旅程”来开导人们关于生死绝症的困境,而陈桂林要杀死的恰恰就是他,等同于亲手抹除希望之光。 希望之光的彻底堕落化,无疑是此前两阶段的推进,医生的“堕落”源于自身的将死之绝望,让她放弃了对真正希望“奶奶”的挽救(“不要插管”,暗合了对陈桂林本人的“实则推向堕落”),小美的堕落源于她对暴力的恐惧,让她无法劝解任何嗔者。而到了尊者的身上,他的贪欲已经完全恶化到了“害”的程度,也拥有最极致的正反二元性:利用别人的生命贪欲,以说服别人解除财产贪欲为说辞,目的恰恰是满足自己的贪欲。极致的“希望”包装了极致的“罪恶”,让前者在看似实现的节点上破灭,程度也是相应的登峰造极。因此,陈桂林必然无法从这里获得任何救赎,得到的只会是极度反向的终极破灭。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电影完成了对此前阶段的圆满式再现,极致的“希望暗淡”反而由极致的“救赎实现”而开启。他吐出的黑血与教堂的纯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求生的欲望也极度强烈。这带来了他在初期的“救赎”,医生不能做到的治病变成了“并非四期”的好消息,小美无法进行下去的“剃发”也得到了完成,衣服变成了白色,更由被鞭打而实现了基督教中亦属极限的苦修之举,以最极端的方式获得忠于耶稣的救赎,用西方信仰圆满了他此前无法从关公这一东方神明处得到的助力。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环境。此前的医生和小美分别处在“药店”和“海边自然”,并由构图而阻隔弱化,到了邪教段落,他则获得了相应的正向环境:医院,以及树木茂密的教派驻地,不再有任何客观构图上的遮挡。 在他烧掉财产而试图开解自己的时候,镜头再次给到了他的正面,“求得希望”的手段不再是求人而是主动,火焰似乎确切地烧掉了负面的寄托,甚至环绕着他而变成了“火化后再重生”的暗示,他的表情也终于变得明悟,而非关公求卜时“不可得之后的凶暴”。 但是,这种大翻盘式的圆满其实恰恰构成了陈桂林的“贪”,他贪图生命,因此才会盲信邪教的宣扬,上述的“圆满”感本身也正是邪教蛊惑人心之“贪”的主要方式。观众与陈桂林一起感受到了邪教的“圆满”,也触摸到了对生命的“贪”。因此,陈桂林必然无法从中得到救赎,反而会彻底沦为三害的极致形态,彻底拥抱自己的堕落与绝望。 在邪教的蛊惑下,他主动交出了小猪手表,哪怕是局部的“奶奶之向善亲情力量”都让位于对生命的贪念,已经预示了一切结局。而当他看到现实真相时,只有小猪手表被尊者放弃,留在了原盒子中,正反极致二元性便再次出现了:尊者唯一的“不贪”恰恰是对于“善意希望”的,他大方地扔掉了仅有的善,让自己完全变成了贪欲的“害”。而医院房间也由窥探镜头而再次“被遮挡”,自然环境则归于了暴风骤雨之中,此前阶段元素的“圆满式再现”落回到了缺陷性还原的状态,纯白的教堂也被尊者下毒小孩、逼死母亲导致的黑红之血而”人为玷污”了。 这种讽刺性的极致正反属性是此前阶段不明显的,让陈桂林的希望与绝望都抵达了终点,以前者在极致幻像之下的毁灭引出后者。邪教段落的“圆满”带来的不是向善,反而是对“欲念真身”的彻底接受。而作为输出一方,极致希望象征尊者的“暴力”并非真的“苦修之极致救赎”,反而是“杀人之极致欲念”,极致的表里反转带来了极致的希望破灭。在各元素的升级再现来到极致的同时,陈桂林的黑暗化也抵达了巅峰。他主动毁掉了“救赎”的环境,杀戮之中的状态也不再是狰狞,彻底进入了自如与乐享的境地,这与杀戮的顺利相结合,导演极致地强化了此段的爽感,既是观影体验的高潮,也是人物“堕入恶欲”的巅峰。 这体现在了对话交互的环节。在与“希望”尊者对话时,陈桂林依然处于此前医生和小美的“无积极应答”状态,却是极限的升级。医生的“陈桂林得不到正面答案的被动”,小美的“陈桂林无法作答的主动”,变成了尊者处的“以开枪应答”。尊者循环地说着内容相似的重复之言,就像此前不停的“为什么”,而陈桂林则不再纠缠于对话,一枪终止了对方的言谈。他完全放弃了对延续生命的找寻,也不再有对心灵向善的迷惑,而是沉浸到了暴力、贪欲、痴狂的状态之中,完全拥抱了它。事实上,在此阶段的第一个镜头中,对于结局的暗示呼应就开始了:人物画作对应了序幕的黑帮老大遗像,陈桂林在序幕的结尾落到了“害”,此间也不会有区别。 陈桂林也终于完成了此前得不到的“治病与重生”。他跃出了棺材,逆转了此前各阶段中的失败—-向医生问药,与小美一起被挖掘机阻隔的“大海羊水”,听从尊者吩咐而受骗的“火烧财产”。那些时候不可得的”重生”得以实现,其形式却不是“作为周处”的新生,反而是三害合一的杀戮者,并由此重生而迅速归于更加永恒而极致的死亡,从绝症的过程到被枪决的结果,前者是他“周处之旅”的对应,后者则是结局。 教堂杀戮无疑是重中之重,他穿回象征罪恶与下药吐血的”黑”而放弃了救赎的“白”,亲手将血洒到了厅堂之中,用此前小美阶段中的“红”污染了救赎信仰的“白”,也打破了教派的规整氛围。即将被杀的教徒依旧在虔诚歌唱,陈桂林对这一切的癫狂则被反衬出来,成为了“不信任何事情”的终极绝望表现。他因对生命的贪念落空而产生了嗔的愤怒暴力,无法早早看透邪教本质则是痴,由杀死尊者而完成了“对贪的归拢”。它的虚幻圆满与实际堕落都达到了极致,也对此前各阶段要素进行了先弥补后推翻的再现,其对“来路”的总结与升级必然要匹配上杀戮行为的极致化:一段让人想起《恶之教典》高潮的杀戮戏,由生命之贪的不可得而激发暴力之嗔,看不透邪教真相而构成了愚昧之痴,三害在本阶段的独立层面中达到了合一,完成了对此前各阶段“聚拢三害”的升级。 到了此处,三害以独立于此段的方式聚集,也以三阶段的整体架构而归纳。这是陈桂林道路的终点,他一度似乎走到了救赎的圆满时刻,实际上却不过是表象的虚幻,反而迎来了三害的极端升级,并迎接上帝对害者的判决。邪教段落是对全片各层面内容的总结升级,它的表里结合也对应了全片持续的“不自知之痴”的发展恶化之终点:亲手向善,导致亲手的最终堕落,不自知的咎由自取—-“生命完结都是咎由自取”。 这种对贪害之结果(贪心导致灭亡)的描述,与此后真面目暴露时关于“人之恶”的描述,才是深处其道的尊者说出的唯一一点真话,而其余则都是以真话包裹的假话,如对信徒传播的爱,真实的部分是夫妻的爱情,目的却是以其增强的真实感蛊惑信徒,让他们相信自己治病并激发生之贪欲,而自己的妻子则没有绝症。他的正向真实只针对自己,给予陈桂林等外人以正向希望的话则都是骗术,而说明其堕落现实结局的话才是实诚。它以尊者身上仅存的“态度真诚”包裹了“黑暗内里”,是对此前“贪欲”正反二元极致对立性共存的再现。 而看不透这层层伪装的真假结合,也意味着陈桂林看不穿自己的“痴”。在杀死尊者的时候,他认为关公给予他的九次向善机会变成了九次卡壳的可能性,却甚至没到九次就早早完成了射击。这种反传统套路的设计正说明了关公此前对他的无效,被其暴力打翻,也没能让其脱离凶暴的表情。 在结尾的部分,电影回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之中。这实际上带来了此前风格化架空内容的总结,并将之放到了现实的语境之中。风格化架空是为了表现其表象内容的非现实,而真相蕴含内里,到了结尾,真相跃出表面,风格也就转为现实主义,正面呈现其扎根于现实的真实内容:虚幻的圆满救赎,以及本质的臣服恶欲。 首先,它再现了表面上的“向善希望”,陈桂林进入了曾经被阻隔的海,并放过了纯真的孩子,而警察也放下了与他的暴力,他甚至根本没有得病。然而,这其中却蕴含了内里的“希望泯灭”,海依然伴随着船上的黑烟,其工业属性是对此前“静止关闭的挖掘机”的升级,而警察在全片中“只是旁观”的缺席也说明了其无力。 作为其“第一阶段希望象征”的医生更是带来了强烈的表现力:陈桂林没有绝症,她用此谎言劝导自首,试图拯救陈桂林和缺阴德的自己,却只是导致了陈桂林愈发激起的“害“,最终只能表示“世上又少了三个犯人”,其意却已然逆转,不再是“内心向善而除己害“的周处,而是直接将陈桂林剥离出“周处”,归纳成了“三害”。其拯救陈桂林向善的初始心理,完全败给了“将陈桂林引向罪恶之死”。医生身上的希望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阴差阳错的方向,不仅没能救人,反而“杀死”了陈桂林的所有善面,原本为了善意的说谎“绝症”倒是导致了陈桂林的“死亡”结局--比绝症更让人绝望的“人性促使之死亡”。 陈桂林与医生一起,都陷入了生理与精神的黑暗之中,作为罪犯而在死刑与绝症中死去,任何人的任何希望都注定不可实现。这无疑是最深的黑暗,陈桂林的死亡不再由客观生理层面的疾病而导致或哪怕影响,只关于他主观心理层面的“本性”,医生所做的事情是在不自知地诱发它们。这带来了又一层宿命性。 当陈桂林归降的一刻,他依然向媒体高喊“我是陈桂林”,获取的只是名声贪欲的满足,得到了恶的实现。而当他听到医生说出的真相,意识到自己一路走来的人性层面本质,其笑容也说明了此刻终于到来的“解痴”,以认识到自已长期之痴而自嘲发笑的方式。因此,当小美为他剃掉罪犯符号的毛发时,他也依旧摆脱不了更本质的恶一面—-被始终播报“消极真相”(且从“市民捡钱”到“天气热”暗示暴力嗔火再到“逃出罪犯陈桂林之手的小美”)且愈发显化的新闻里被归为“死刑犯”,穿回黑衣,带着“虚幻之亲情与实际之痴傻”的小猪贴纸,进入黑暗的环境,像序幕一样“食欲”地狼吞虎咽,也就像序幕结尾处“跑向三害”一样地走向了死地,意味着他以“三害集合体”之身的终结,这种呼应再次强化了从头到尾始终不变这一宿命性。 他没有走上医学客观的灭亡之路,却踏着心理本性的毁灭之路,这无疑更加强化了后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一切都没有了任何借口与托辞,只关于陈桂林的内心人性。他不是不能“活”,而是冥冥中必然地选择了“不活”。 在电影中,反复使用的鸟瞰镜头消除了近景中的暴力,让陈桂林的欲念在上帝视角下得到了必然的结局宣判:最终,他会走向毁灭,一切欲念都被抹除消失。这再次强化了他作为三害之一的命运性,他的杀戮并非完全的自主行为,只是上帝“除欲念者”的流程之一,就像它视角下的“抹除欲念之程度”一样,他代上帝执行了其他二人的宿命,也会归于自己的宿命,“转变好人”的能动,甚至“欲念”本身的激发,都随之淡化了下去。这也是电影以反宗教的杀戮作为最终高潮的目的:陈桂林冲开了虚假的上帝,这上帝不过是贪念化作的人类,但无法解决掉隐藏在人类世界上空的真正上帝,而是被其“既定”。 在邪教段落高潮的“总结”之中,人类世界由欲望之人们构成,因此规整秩序的信仰力量才是虚伪的,可以被极致的欲念打破,而独立于此的上帝则没有任何欲望,有的只是绝对的冰冷,因此它的命运秩序是人类不可撼动的。这让真正的“秩序”命运透出了复杂的意味,绝对、正确、却也有着冷漠的无情。欲念的激发被抹除,归于其秩序运作下的客观现实。而对于台湾地域性的淡化,更是无限扩展了表达对象的范围。 陈桂林无法再现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只能落入非文艺美好化虚构的现实结局,甚至成为“三害”的集结式符号。他想进入故事,却只能留在现实。周处除三害的典故,以其虚假性而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以其在电影中的证伪而象征了“上帝命运”在现实层面下的坚固。序幕的结尾已经定义了这一点:他努力地跑向远方,镜头却在高空中俯瞰了一切,他只是上帝掌心里的猴子,最终跑向的更像是人生的”终点”,以生命为代价来达到暴力、嫉妒、痴傻之欲的瞬间而虚幻之满足,并在其后迎来上帝对此的彻底抹除。 这也是全片在多元风格化之上花费心力的目的,它植入并混合了公路片、日本--特别是北野武--黑帮片、莱昂内式西部片和美国灵异探案片的风格,制造了相对于现实主义风格的架空氛围,极致爽快,也丰富了影片的观感,却在终点处回到了现实主义之中,消解了欲念爆发的爽感,意味着现实的不可战胜,此前的爽都来自于非现实的架空。 这正是它最后一大段内容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这弱化了此前的爽快和风格化,带来了一个缺乏文本叙事和人物构建基础的“思考”,是影片的缺点。也有观点认为《周处除三害》的结尾不应该落回到现实风格,而是应该结束在邪教杀戮的“极爽”状态,或只给死刑一个镜头,略作交代。事实上,这无异于对电影内核落点的混淆,此前的一切恰恰是为了结尾的现实语境部分,它也必须够长,才足以完成此前诸多元素的推翻式再现。 事实上,这种落差感带来的打击才是影片的核心。医生、小美是他的内心光芒,警察则是对社会官方管理力量的象征,影片需要用这段现实主义的内容,将此前尊者希望的极致虚幻与终极泯灭再现,从“风格化”拉回到“现实主义”,让他在更落地写实的语境中,再一次由“光芒”亲自明确自身行为的无意义。这能够展现社会本身依旧的“无明”之乏力,与观众一同在爽感后落入属于现实的深渊。 重要的不是这些人物本身的个体存在与塑造,她们依然是符号,重要的是依旧延续的“风格化与爽感”思路,只是从此前的正向表意转到了负向,消解正向的意义,带来由她们作为符号而引导出的负向现实真相。 |
这是一部很能消去人心中戾气的电影。 男主十分开朗地和黄毛聊天吃饭,盒饭吃完,跟人打声招呼,很自然地挤过人群掏枪把一个黑社会头头打死了,然后上前补枪跑开。 在教堂里也是,好商好量的:“一分钟时间,还留在这个房间里的就死。” 也没什么争吵,和谐的歌声中,一枪一个。和谐社会就是要这样,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吵什么。 像男主这种多好,邪教徒想死就死呗,没有必要干那种劝小姐从良的事。大家都干好自己的事,少些戾气就好了。 |
绝对要去! 我是一个冷血无情的杀手(自认为的),洪爷知道吧? 道上有名的大哥洪爷? 我干掉的。 就他那小破赌场,我炸的。 铁头哥听过没? 说什么我大哥? 就他那怂样能当我大哥? 洪爷葬礼上,十里长街,千里相送(实际上为撑场面,来的人都给人头费),一堆条子守在门口,你大哥我,如入无人之境,杀他个三进三出,取他铁头狗头。 有个警察叫陈灰,你知道他的一只眼是怎么没的么? 我取的。 那警察队长追了我七条街,场面比古惑仔电影还刺激。 我不仅拿了他一只眼,还拿了他配枪,这条子以后在警界估计都抬不起头。 那场面,把曾经跟黑哥的小黄毛都震慑地投奔我名下了。 我是谁?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陈氏桂林是也。 这些惊天大案、响当当的名头,就你哥这气质,停车停警局门口等红灯,都会被嗅到危险性。(实际上是让他开走,别挡道) 但我反侦查能力多强啊,这些都是洒洒水啦。 就这么个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已经作恶做到极致的恶人,那过去自首岂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堆记者长枪短炮在那儿候着? 有句话怎么说?黑红也是红,既然唯一的亲人走了,自己也命不久矣,关圣帝君都指示了,那就顺应天命。 结果做足了心理准备来到警局—— 什么? 自首都要拿爱的号码牌? 自报家门都不能走VIP通道?这是瞧谁不起呢? 陈桂林诶? 陈桂林你们都不懂??? 鹤立鸡群地站在一堆拾了运钞车钱,因为怕新闻里说的侵占罪而主动还钱的老头老太太队伍里,陈桂林感觉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侮辱。 一抬眼看到了被层层掩盖的通缉榜,终于找回点自信,屏住呼吸掀开了榜单—— 啥?榜一大哥居然不是我? 不信,再往后看—— 榜二大哥也没我份??? 不是,这些人什么来路啊? 我那么辉煌的犯罪史都比不过这些人呢? 榜三可终于有我了,但只剩半张脸,连张全脸都不给... 好家伙,榜三老幺地位这么低? 上学考试我考不了第一? 这重犯通缉榜我都不能上第一? 话不多说,转身就走,为冲榜一,陈桂林接下了这为台湾省扫黑除恶的重任。 第一站——投水搏蛟 暴虐无章、肆意虐待小弟、强迫良家妇女。 确实是条恶蛟无疑。 更不提修面时那一阵极富压迫力的威胁,还让陈桂林见了血。 那一刻,陈桂林生命的意义都被点燃了。 徒水斩了恶蛟,救了被恶蛟囚禁的少女,少女感激涕零,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如今的恶蛟,当年居然也是另一个少女眼中的架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盖世英雄。 为了让这位盖世英雄永远地记住自己,抛弃孤女,献身投牢。 但有一说一,小美啊,你母亲十五年出来还是一条好汉,不是死了,你的家人怎么就只剩香港仔了呢?是不是又上头差点重走母亲老路? 再者当时被香港仔严密控制,估计还从来没亲自给母亲探监过,送百香果送椰子送不进去的事儿都还能被逗笑。 听了她的故事,陈桂林感觉有被Cue到,只带走了钱和代表仅剩的良善之心的小猪手表,一个人上路了。 第二站——射杀猛虎 猛虎栖于山野之间。 陈桂林找他,着实废了番心血。大费周章给人千里送老母亲骨灰,来到了一处灵修疗愈所。 这里的每个人都友善地过分,外加肺癌愈发严重,居然到了完全不科学的口吐黑水的情况,眉目慈祥的尊者对他格外照顾,身边都是治愈案例,渐渐让他放下心房。 但只有一件红尘之事未了,除恶务尽,他打听起榜一大哥林禄和的下落,才被尊者告知榜一大哥在临死前开启了濒死体验,有了上帝视角,还帮助了治疗医生开悟,才建立起这家疗愈所。 这境界!这觉悟!这谁比的了?! 陈桂林顿感任务已成,心头重担都放下,封枪交钱,摒除身外物欲,还原本真自己,受戒后甚至可以久违地痛快笑出来了。 就在他投身宗教找寻自我意义时,同样的剧本上演了—— 吃了饭食,在上课时口吐黑水,不治之症,同样的X光片,同样的模板化宽慰、同样的受洗仪式。 陈桂林在满架的木盒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那只剩小猪手表的,带上那位为孩子甘愿信教的母亲钱包。 冲回了受洗现场,他仍妄图用言语劝退这位可怜的母亲,却没想到在重重的压力下,她竟真认为自己有罪,无法泯灭良心,宁愿割喉自尽。 而这群平日里温和友善的师兄弟竟笑着将他送入黄泉,还把他和那位母亲钉进了同一个棺材里。 你们这也太环保了吧? 也幸好埋得不够深,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陈桂林撬开棺材板,破土而出,盯着身下早已咽气的女人尸体,也同样掘开了空空如也、只放着一张照片的林禄和衣冠冢,瞬间破案。 好家伙,这肥减得堪比整容啊。 不愧是榜一大哥,真会玩,这玩弄人心的手段可比那只有三个马仔的香港仔高级多了。 他带着那把从陈灰处抢来的破枪,真的破,应该是德国生产的PPQ M2,水土不服,台湾天气太潮湿,经常走火,当年湾湾警察都苦不堪言,这种枪还被埋地下这么久,这么多年也没看陈桂林好好保养过,会卡壳很正常。 |
|
陈桂林先是点名,向信徒告知自己也算师出有名,人狠话不多,直接开枪,卡壳,先干掉小弟一个。 根本不给妖言惑众的尊者开口机会又是一枪。 看这人居然挺了过来,便列明罪状,却听尊者还在瞎掰,那就再玩一场另类的俄罗斯轮盘赌,再破的枪,也总有一颗子弹能带走他。 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却没想杀了这邪教头子,却还有他的继任者——邪教隐身教母、子宫癌自愈患者、行走的bgm接过接力棒闪亮登场,他人还没走远呢,又开始唱歌。 重新杀了回去,良心未泯、对死还有敬畏心的,他给足机会,剩下的,就全是冥顽不灵的该杀之鬼了。 没想到还有人给了卡壳的机会还不中用,麻了兄弟们,这个世界太抽象了,除恶务尽,那就杀。 陈桂林以一己之力,干掉了盘踞多年的邪教团体。 渡过那片苦海,陈桂林的杀恶证道,圆满了。 他开心地联系了陈灰,好歹也是本家人,让他摆好阵仗迎接自己,自己也帮他完成KPI。 陈灰也不负期待,严阵以待的警察,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自首之路如走红毯,给足了他新闻版面。 陈桂林欣慰地接受了审判,以一颗至纯之心,安然走向了死亡。 隐喻 这部片拍得是真好,其实不仅是《世说新语》的典故,还能看到很多影子——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自杀小队》、《恶人传》,杀牧师枪卡壳了的《辛德勒的名单》、在宗教场所大开杀戒的《王牌特工》,破棺而出的浴血新娘《杀死比尔》,阮经天自己主演的《艋舺》,还有电路惊魂10,智齿、杀手阿一、热带往事、台湾犯罪故事、少年吔,安啦等,还有很多借鉴小说《杀手欧阳盆栽》与《精准的失控》。 虽然有太多影子与致敬,但谁都不能否认这部片拍得很棒,运镜音乐剧情衔接与大量的隐喻运用都很有个人特色。 比如本片英文名《The Pig, the Snake,and the Pigeon》,那就不得不再一次用佛教的《六道轮回图》来做个说明了,具体六道轮回的具体解释可以看我关于千与千寻的彩蛋5,当初有讲过,本期再来重提下轴心部分的鸽子、蛇与猪。 |
|
分别代表了恶之根源贪、嗔、痴,也有不同的轮回图将其中的鸽子改为公鸡,但都代表了无尽的贪欲,本片中代表有鸽子纹身的尊者林禄和。 其中,鸽子的意象还出现在了教会的宣传图册《新心灵舍》上,很搞的是林禄和的母亲也信这个教会,用宣传册背面的画劝自己的孩子回头,却根本不知道这个教会都是自己那无恶不作的好儿子一手创立的,用恶鬼忽悠世人的妄言劝恶鬼,何其讽刺。 当时林禄和已经彻底和母亲断了联系,母亲的回信都一直待在张贵卿处没有拆开,可见这邪教的影响力有多深远。 多插一嘴,其实台湾省的警徽也是鸽子。 |
|
蛇代表了嗔怒,因为贪欲无法满足、不如意事常八九,便开始仇视、怨恨,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代表着手上纹着蛇纹身的香港仔。 他因为与小美的巨大年龄差,生出了更强烈的占有欲,任何人只要多看小美一眼都会激发他无尽的怒火。 猪,便代表了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冥顽不灵,如猪般愚钝不堪,痴心妄想,因为怕死了没人记得而顶着为民除害名义大开杀戒,就是痴,用奶奶留下的小猪手表代表了陈桂林。 所以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 陈桂林之后的每一次惩恶行为都会摘下小猪手表,不希望在天上的奶奶看见,在失而复得后,也有了一双慧眼,识别了善恶,求得了圆满。 他在行刑前,将代表自己良善那面的小猪手表送给了小美,而小美竟心有灵犀地缝好了他的西装,可能是在交车时瞥到了这个手表,还贴心地附上了小猪画像。这个善意传递,另这位冷酷无情的杀手哭的像个孩子。 他的原型是竹联帮第一杀手,神经刘,刘焕荣,大部分时间专杀老大,老大收割机,且有情有义,还为社会做了不少贡献,1989年的《喋血双雄》,周润发饰演的杀手小庄就是以他为原型。 |
|
黑道女医生张贵卿 黑道女医生张贵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听到陈桂林奶奶卵巢里18公分肿瘤,一下代入到自己,在呆愣半天后,连忙追去喊着不要插管。 不要让她体会那种苟延残喘的非人生活。 自己明明也是一个医生啊,现在落到此局面是因为平生不修善果吗? 张贵卿一听陈桂林要大开杀戒,赶紧心生一计,将自己的病口头移植给他,本想是劝他自首。 却不曾想,倒是恶人自有恶人磨,曲线救国,为民除害了。 在最后她前去探监,她因为化疗而只剩斑驳的头发,陈桂林因为送监也剃了个寸头,简直像是度化成功的比丘尼与比丘的会面,他们两人,互相成就了彼此。 话说贵卿医生也太像蔡英文了。 |
|
以上并非完整分析 完整分析传送门:【深扒《周处除三害》|为冲榜一,扫黑除恶】 深扒《周处除三害》|为冲榜一,扫黑除恶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m1Z7Qn/?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f12e20ef2849412e2c3b19b85780399 |
整个电影,除了男主角战斗力有点bug,其余的都很好。。。 这部电影,文戏不多。。 但是很有看点。。 整部戏看下来,感觉很爽。。 不像美国香港的动作片。。。 全片突出一个不服就干的道理。。。 也没有什么兄弟情义。。 特别是教堂大屠杀那段。。。 另外有个细节没交代清楚。。。 香港仔怎么知道他在那个房间的? |
非常非常好看。 很多电影沉淀后,会浓缩成几个画面或镜头。像2001里的骨头,…… 就凭这个,周处的教堂戏会成为永恒的经典。 除了这个,大伙还能学会一首好听的歌。 曾经,我茫然前行 黯夜的路上 微风,刺痛著灵魂 找不到应该的方向 生命这样的旅程 要用多少泪水来完整 是否我能期待遥远天际 一起飞翔,新造的人 |
|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补充下教堂戏的分析: 在我看来,《周处除三害》是说陈桂林“佛化”的过程的。 在看电影的过程里,我不停地会闪现《水浒传》的内容。 一个是情绪调动的相似。《水浒传》特别擅长铺垫情绪,比如鲁智深打镇关西,就在一次次地“蓄势”中完成了读者情绪的高潮。《周处》里陈桂林在地下室得知自己被骗后,按照之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应该杀上去了,但他没有,他选择的是去“拯救”那位母亲。直到自己被活埋,醒来看见身旁“母亲”的尸体时,才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第二个是陈桂林这个角色让我不断想到鲁智深。陈桂林好汉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嗜血,而是一路拯救,救小美,救被骗的那位妈妈,即使是在尊主把刀塞到那位“妈妈”手里,教众们在一旁齐声大喊“杀”的时候,他想到的也不是自己逃脱和反杀,而是一个字:“走”。 |
|
在最后的血色教堂里,陈桂林杀掉首恶后,依然还能听到那首好听的歌后才动了“除魔务尽”的杀心。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是宁静和疲惫的,他会给每个教徒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
|
慈悲向来有两幅面孔,一是除恶,一是宽恕。 杀戮之后,他还没忘了把自己交给陈灰,完成了对他的救赎。 |
|
这样到最后,他完成了自我的净化,今日方知我是我。 PS:陈桂林这个角色非阮经天莫属,只有他身上有这种天真与暴力保存的特质。 |
还是值得看的。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特别不在各种刺激感官的镜头,而是电影前两个小时里那种酣畅淋漓的情绪释放。 这种释放,不仅我们内地的电影看不到,就是在外埠电影中,也已经基本绝迹了。 它本质上是一种武松血溅鸳鸯楼式的快意恩仇。 而我们知道,武松血溅鸳鸯楼,在今天的解读中是他由神转魔的开始。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同时是一个压抑的社会。我们万事讲法律,或者至少讲道理。我们会追问,武松在鸳鸯楼上杀掉的那一十五口人,有多少人是死有余辜,有多少人是罪不该死。至于武松完事后那一句堪称神来之笔的“我方才心满意足”,我们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就像你开心的时候要注意不影响他人,不开心的时候也要注意不影响他人一样,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是建立在诸多自我约束之上的。快意恩仇这种混杂着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的冲动,早就被禁止了。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要命的地方在于,最近这些年,我们不仅如此要求自己,也开始如此要求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了。这是荒谬的。本来,文艺作品一方面是现实世界的投影,承担明面上的价值导向功能;但另一方面,它也是被禁止情绪的想象性宣泄。而近些年世界上的绝大多数,都将大大超过了,成了现实世界的。 |
|
而《周处除三害》抛开了这一切。电影开头就是主人公的犯罪纪实;而电影最后,主人公被绳之以法的过程更被全景展示。这等于明白告诉观众:他一开始不是个好人,结束了也不是个好人,放弃你们要来接受教育的心态,好好欣赏一个通缉犯的末路狂飙吧。 于是格局打开。导演在没有包袱的情况下开始怎么爽怎么来。 追杀二号通缉犯的表层叙事下其实是十足幻想的拯救少女戏码。踏上末路的主人公发现被二号通缉犯禁锢的美貌少女,决斗之后,他解开了少女身上的枷锁,给予她自由。而作为回馈,少女在他临刑前为他刮完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没刮完的胡子。导演在最后这场戏里安排了两个人的流泪,我的理解是,他们的过往都过于缺爱了,可当两人相遇,当爱来临时,一切却已不可挽回。直男吗?太直男了!标准的英雄主义白日梦,但与整部电影的腔调完美契合。 许多人好像对女主的表演有看法,但我觉得很好。女主的灵动堪比年轻时候的郭采洁,而哀婉尤有过之。发现男主闯入时的面部特写简直可以和《画皮》里的周迅媲美。 |
|
追杀一号通缉犯的主体部分早在几天前就被各路短视频们剧透光了。如果还没看过的朋友,我建议不要去搜索,不要去打开,因为,这会极大地降低你们的观影体验。第一个灵修尊者即一号通缉犯反转,有经验的观众其实都能猜到。第二个反转(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即便有经验的观众也未必会猜到。但当一切发生时,又如此地顺理成章。主人公显然没有拯救者的耐心,他的定位更接近天杀星。人世的冤孽已经太重,要有人排头砍去(没错,明代人就是这么解释李逵的)。善恶是非辩难起来无穷无尽,不如简单点,走还是留,生还是死。 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特别的地方。它当然不是在宣扬一种可以被推广的价值观,主人公最后还是要说自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大家。但是,它指向了文明的巧言令色,指向了文明的自我压抑。走进电影院,你至少能收获宣泄的快感。 |
首先,值得去看。 之后说说我个人觉得为什么值得看。 1.类型难得 这不是一部传统的黑帮片或犯罪片,更不是简单的动作、悬疑片,类似的题材和内容,大陆可能很少会有导演敢拍,这次能没有大删减的公映也超出了很多影迷的预期。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到了四川才吃过的麻辣兔丁,在外地很难见到,去了不吃一次还是有点遗憾的,你非夸它如何完美多上宴席台面也未必,但其独特的味道的确值得要尝一尝。 因为人生就是什么都体验一下。 2.它很像是《》 初看这个对比可能很无厘头,明明是叙事手法、剧情,含义都完全不同的两部影片。 但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很相像。都是把人性和社会的残酷放在了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展示给观众;角色的精神状态都在一种常人很难体验和理解的“抽离感”下,道德意识被最大淡化。 影片给人一种既合理又突兀的感觉,合理是从人性角度能理解,突兀是拍摄的方式就像漫画,没有牢骚废话,生死之下拳拳到肉,枪枪向头。 看完以后走出影院,你会觉得自己看了一个不那么真实的故事,细想又觉得人性层面无比真实。就像是有个同村大叔,坐在傍晚村头的磨盘上,给你娓娓道来讲了这么一个30年前发生的大案。 或许这也是它用了民间传说《》名字的另一层意思。 3.每个人都能从里面找到“爽感” 在网络评价上,你可能看到大家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人看到的是、有人看到的是“厌蠢”得到了释放、有人看到的是以恶制恶的报应、有人看到的是狠辣的动作和凌厉的镜头。 但大部分人看完走出影院都能感觉到胸中的一些块垒被移除的感觉。 影片的人物既像是初代网络小说里那些“”的主角,又有些像是游戏世界里,在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下,虽然保持着一定善意,但也会因为一个对话错误而选择屠村的游戏玩家。 它没有过多去称颂伟大的人性或正义,而是更像抛弃了道德后,对现有扭曲秩序的破坏和重建。 全片的画面张力、音乐、演员表情都让你有一种细腻、合理,但又有种错位,浪漫的感觉。这种戏剧张力感觉有点像《杀死比尔》《低俗小说》《被解救的姜戈》的暴力美学,又没那么装。 同时,宝岛的背景又不会让观众入戏太深,导致出了影院还有一些不适,更像是清楚知道自己看了一部小说,一个故事,为里面的讨论的人性而思考。 总之,这是一部挺有趣的电影,很高兴能在影院里看到。 |
|
欢迎阅读也说的电影热评: 《热辣滚烫》票房超31.14亿,进入中国影史票房TOP17,如何看待该成绩?影片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53 赞同 · 62 评论回答 |
|
《楚门的世界》中,妻子既然不爱楚门为什么反复提及要与楚门生一个孩子?1.9 万赞同 · 576 评论回答 |
|
为什么美国电影中男人刮胡子大都是用手动剃须刀而不是电动的?8699 赞同 · 221 评论回答 |
|
|
这电影和《热辣滚烫》相比,那可太热辣滚烫了。 如果说《热》是一个「爱自己,运动减肥励志」的故事,然后铺天盖地宣传导演兼主演减肥, 那么《周处除三害》是一个「黑吃黑,狗咬狗」的故事,然后,现在有点铺天盖地宣传「尺度大」这个噱头的意思。 |
|
大前提,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推荐看,但不推荐去电影院。 如果用当初评价《追缉》和《拯救嫌疑人》的那个标准,《周》的问题还有很多的: 1、主线故事发生在2022年。四年前,主角接电话已经在用大屏幕智能机了。2022年,阿sir查案调取了张贵卿医生(黑道女医生)的通话记录,童话记录里只有两个陌生号码,一个是榜三陈桂林的电话,一个是榜二香港仔据点的座机。——这个地方是给阿sir降智的开始。 2、陈桂林全片用过3把枪。第一把是在洪爷葬礼上杀铁头哥的,来源不明,用完就丢了。第二把是抢夺的陈灰的警枪。第三把搞定香港仔之后,杀小弟用的,这一把也来源不明。后来到了灵修中心,陈桂林开了四五十抢,基本可以断定,枪不好搞,但子弹非常好搞。(等可以截图了再详细补充。) 3、作为犯下50多起枪击案,杀死过6名阿sir的林禄和,手底下还有七八个比较忠心的同伙,他面对陈桂林的手枪,竟然是引颈受戮的态度。 4、路人小胖母子。陈桂林来灵修中心是为了找林禄和,没找到。意外收获自己的病有救了,所以信了邪。小胖母子明明是来玩的,小胖吐完黑水,看起来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小胖妈,貌似开了个公司或者开了个店的女强人,乖乖把存折、印章、取款卡就交了——正常人的反应不是「我们去台北最好的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嘛? |
|
5、阿sir破案过程中没有使用常规的「查监控」「查车牌」这两个手段。致使陈桂林和香港仔可以长期开着固定的车招摇过市。 6、陈桂林去自首,自报家门,小阿sir居然没反应。——你是top100通缉犯也倒算了,你是top3啊。 7、被广泛提到了——胸口扎了一刀,钉在棺材里,埋到土里……自己挣扎出来了,差不多满血复活。 8、小美的妈,香港仔的合法老婆,替香港仔顶罪,15年,罚款1500万,这笔钱小美这辈子还不起。OK,那么香港仔为什么可以继续招摇过市,为什么陈灰他们之前为什么不通过小美查香港仔? ——合理的解释就是香港仔有另一个合法身份呗……所以香港仔虎啊,不找个地方猫起来?天天四处浪。 |
|
9、林禄和化身尊者,带陈桂林看林禄和的坟墓……里面居然真的是林禄和的衣冠冢…… 林尊者你也太实诚了。 |
无论是想要追究电影艺术性,还是追求爽点,这部电影都值得进电影院一看。 《周处除三害》主要是根据《世说新语》里“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得到的灵感。 你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但是这个新酒,装得让人感觉到导演对旧瓶的理解很透彻,这个新酒也装得特别地道。 虽然陈桂林自己不懂,他说: 周处杀了两个人,所以大家都知道他。 但是,我们懂,导演懂,《世说新语》跟电影的对应不是陈桂林说的那样,而是非常微妙的。 我挑了关键的几句,来给大家一一对应,从中可以看出电影对经典恰到好处的传播和改动: |
|
1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世说新语》里,周处出场就是个古惑仔,这一点跟陈桂林一样。 大家都是好勇斗狠的主,杀人不眨眼,跟普通人不是一路。 导演用第一场葬礼杀人,跟警察搏斗,来交代陈桂林的狠和勇。 四年以后,在台湾通缉犯榜三。 |
|
2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翼三横唯余其一” 《世说新语》里说的是: 有人,也就是乡亲们劝说周处去杀老虎斩蛟龙,其实是希望三狠相斗,最好只剩下一个活着,这样三害剩一害,老百姓日子 而在《周处除三害》电影里,这个被文言文省略的乡亲,就赋予了具体的身份: 黑道医生贵卿。 乡亲们希望周处挂了,所以骗他去杀蛟杀虎。 贵卿希望周处不要再干坏事,骗他得了癌症,骗他去自首。 都是出于希望他不要在人间晃来晃去的目的,都是希望他离开普通人的生活。 周处去自首了,但是阴差阳错,他选择了杀掉榜一榜二大哥。 这个杀人的选择,还是陈桂林自己做出来的。 所以除三害的不是贵卿,依然还是桂林自己。 但是电影的处理比较荒诞,因为这本就是现世寓言,电影在每一个剧情转折的缝合处,都充满了银河印象特有的荒诞感。 当然我不是说导演抄袭,而是香港导演有这种特点,没什么奇怪,银河映像本来就是坚守香港本土电影的代表。大家学习一下,没什么问题。 即便你看导演以前拍的《江湖》,《阿嫂》和《复仇者之死》也都有这种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的荒诞感。 这部《周处除三害》的荒诞感就在于: 如果周处自首的时候没看到通缉令呢? 如果警察有作为一点,这种通缉犯不是把它贴在故纸堆下呢? 如果警察负责一点认出了周处呢? 如果但凡进警局需要登记呢? ……… 这个偶发性其实很大。 但是它发生了,坐实的就应该是电影里的湾湾警察不作为。 既然是全台三大通缉犯之一,不说群众,至少警察系统自己要认识吧?你的宣传单还贴在警局呢。 导演用这种偶发性来讽刺湾湾警察,这种讽刺意义,大概就是这部电影能在内地上映的原因之一。 湾湾警察,还比不上朝阳群众。 |
|
3 陈桂林跟周处唯一的不同,是杀人的目的性。 周处很简单,他其实就是直男。 他被乡里厌恶而不自知,那么恶劣还那么自信。 他觉得别人劝他杀蛟和虎,那是看重他的能力。看中他勇敢又强大。 他是为民除害的英雄。 而陈桂林则是为了遗臭万年。 虽然他已经上了全台通缉犯榜三。 但是。他去自首竟然还要排队! 警察竟然不认识他! 到底还是自己排名不够靠前啊! 这当罪犯跟当学霸一样,不是第一,谁都记不住。 于是,他为了自己的名声,踏上除害之路。 要说不同,在于动机。 这个改动,非常合理又可信。 毕竟他是连崇拜他的小弟叫他“桂林仔”都要纠正成“陈桂林”的人。 爱面子的人才在乎称呼。 别人混黑道可能是生活所迫为了钱。 他赚钱之余,是真心要给自己挣一个排面。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
|
4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世说新语》里,乡亲们听说三害都死了,载歌载舞庆祝,二公主也即兴来了部《猎冰》。 但是,周处竟然活着回来,发现乡亲们竟然在庆祝他挂了,终于明白。这里不是两害。是三害,自己一个五大三粗的好青年,竟然跟猛虎和蛟龙的恶并列。于是痛改前非。 痛改前非到什么程度? 他洗心革面,发奋读书,历经太守,官至御史中丞,为人清廉,不畏权贵。授将军,西征羌人,战死沙场,终成一代忠臣。 所以,周处除三害这个故事最大的反转在这里,这是一个改过自新的长篇故事的契机和影子,它拉开的是周处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一生。 而支持这个改过自新反转的,在于周处这个人需要有非常大的自尊心,和隐藏在性格里自己所不知的道德感。 也就是: 本质纯良。 也就是俗语说的: 本性不坏。你还有救。 一个充分相信自己的人,发现原来自己做的都是坏事,巨大的良心让他自己羞愧难当,天人交战之后,决定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周处除三害》里,让贵卿自己告诉陈桂林真相,而不是听说。 那一刻。陈桂林完全都不激动,阮就是这一幕演得还是稍微差了点,其他地方演技都满分。 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没有癌症,内心一定一直有一个为什么。 这是他的执念。 这一场探视戏。太平静了。 不过。他能接受这个解释,最终欣赏赴死。还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在杀榜一和帮二大哥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这两个是真的丧尽天良坏事做尽,而他,相比之下,他并没有存心作恶伤害普通人。 所以,他觉得榜一榜二大哥该死,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感受到自己是为民除害。 但是,自己一个憨憨。为什么可以跟他们一起上榜? 当贵卿说出真相那一刻,他应该有跟周处一样的恍然大悟和天人交战。 电影的结局是合理的,就是这里的转变拍得太仓促。 最后,他在临死前说出对不起,其实就跟周处决心改过自新一样。 两人跨越千年达成一致,都想重新做人,面对了过去的自己给社会造成的一切。 所以,其实这样字斟句酌地对比《世说新语》之后,确实值得给导演点赞。 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就需要这种有创新精神又懂得传统文化的导演来改编,妥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赶集给我来一大波这种好作品吧! 以上。 我是斯嘉丽。 |
《周处除三害》开局引子,自首的黑色幽默,带出周处除三害,而后黑帮片,随后邪典片,最后剧情片,三幕三个类型,也是三种水平,前两幕较为紧凑,没有反派死于话多的拖沓。 |
|
前提是得忽略台当局不济的办案能力,偌大的警局,密布的监控,找不到潜逃了多年,并且还在持续犯案的榜一和榜二,反而被榜三轻而易举的找到,除此之外,黑帮片和邪典片还是在水准之上。 |
|
陈桂林除香港仔是传统港式黑帮片的拍法,寻人、踩点、偷袭、审判,再加入拳拳到肉,你逃我追的动作,以及拯救被困少女的戏码,产生丝丝悸动,单拎出来,这就是港片公式。 导演驾轻就熟,拍起来也得心应手,虽有逻辑不通的问题,如阮经天有免疫伤害的buff,受多重的伤,对他来说都无伤大雅,不影响灵活自如的行动,但不论调度,还是文本都不算差,远比现在的同类型港片有诚意多了。 |
|
有人诟病王净的戏有些累赘,应该全部删掉,就观感来看,所言非虚,但也恰恰忽略了港味,港味即功利主义,观众想看什么就加入什么,如但凡是部港片,基本都有一个花瓶般的女性角色,她可能推动不了剧情,但必须得有,负责贡献好身材,中和阳刚味。 王净在片中的出现与献身,满足的是另一部分的观众,《周处除三害》作为一部商业片,填充诸多元素,为得就是照顾到所有观众,并且以王净这条线制造话题,给影片带热度,毕竟王净饰演的小美,身上有太多可以放大舆论的点了,只要做好公关便有利于宣发。 |
|
当然,这一章节并不算什么敢拍,大尺度,真正的敢在于陈桂林除牛头,内地观众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在银幕上看到邪教内容了,别说电影,有些平台甚至连“邪教”两个字都是敏感词,我们憎恨、抵制邪教,却不能谈论它的十恶不赦,以警示大众,这是电影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荒诞之处。 灵修堂陈桂林屠杀执迷不悟的教众,对迷信最好的洗礼不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陷进去的人思想多半缺根弦,而是枪杆子,怕死说明还有救,不认为尊者真的神功盖世,舍弃身外之物,躯体一具就能净化世间,实为大爱表现。 如果迎着子弹,还唱灵修之歌,说明无药可救,既然觉醒不了,那就让他投胎转世,做新造的人,仲夏夜之梦变成黄泉之路。 |
|
陈桂林这种物理超度,不生气,不愤懑,解决之前还好商好量,枪响之后也给机会,不浪费口舌的做法确有爽感,清除邪教,跟他们讲什么道理,反而气坏了自己,迷信的人已不是正常人。 牛头洗脑他人的伎俩十分低幼,下药、解药、放生,在现代文明社会生活,拒绝一切牛鬼蛇神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脑回路,怎么会轻而易举的相信上当,殊不知,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令人大跌眼镜。 美国科学教(山达基教)的教义是地球是外星人的监狱,他们把过剩的人冷冻起来扔到监狱,这些冰冻人都会被丢到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在滚烫的岩浆的炙烤下他们的灵魂纷纷出窍,这些灵魂便是希坦。 在人类宝宝出生的时候,希坦会进入他们的身体,从而形成了人类的各种情绪、行为、病患,山达基教要做的就是驱散这些希坦,以达到净化人类的目的,听起来很离谱,但科学家至今存在,信徒还不少。 如果这个例子多数人不了解,那缅北电诈可是活生生的血泪证明,如此简单的手段竟然能叫人倾家荡产,死不悔改,可知片中牛头的把戏能唬住那么多人并非什么艺术加工,是活生生的现实。 |
|
陈桂林连除两害,就剩自己,一自首,与片名呼应,可到了尾声,导演居然犯了拖泥带水的毛病。 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情感结尾,干脆一股脑全部塞进去,导致臃肿不堪,陈贵卿的自我忏悔,王净的爱情萌生,陈灰的惺惺相惜,陈桂林的救赎之笑。 每段都像过场走一遍,但每段情绪皆为蜻蜓点水,似隔靴搔痒,还不如直接充实一处,既然周处除三害始,那就周处除三害终,弄一出谁是周处的疑问确实能引发讨论,但也相应的削弱了角色的延展性,给他加上那么多情感,有水时长之嫌。 删减部分,增强贪嗔痴三毒霍乱人心的辩证,而非都是表面符号,让故事保持在100分钟左右,影片的节奏会更明快,存在主义和人性分析的深入也会更深刻。 |
|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陈桂林当了鲁智深,导演却没有让《周处除三害》成为鲁智深,自然也就没有入世、出世的深度顿悟,简单来说,就是导演能力欠缺,对知识一知半解,想整深度却停留于表面。 |
|
即便如此,《周处除三害》也撕掉了一大批国产导演的假面,不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导演。 以前你们各种怪审查制约了自己,戴着脚镣跳舞难以施展一身才华,可《周处除三害》为何就能在规则之内得到观众和业内的认可? 有尺度、有深度、有内容,评分三连涨,直到8.4分,现降为8.3,部分导演们,人不行,别怪路不平,皇帝的新装总有被看透的一天。 |
这部电影于我而言,最大的乐趣,其实并非灵修院大屠砂,而在于通篇的悬念感; 导演和观众在做一场推理较量; “灵修院” 灵修院这段,其实就是导演设置的悬念; 一开始看到尊者,观众普遍就会认为他就是蛰伏多年的林禄和; 后来陈桂林吐黑血,尊者安排救治,X光片告知“病情”,带他去看林禄和的墓碑; 一系列的钩子,又让观众以为,尊者好像不是林禄和; 而尊者口中说出林禄和临终时的全知全能也好,陈桂林被医生告知癌细胞正在消散也罢; 又给人一种从本格推理变成变格推理的错觉; 之后直到让他交出财物,观众才确定,先不说尊者是不是林禄和,但果然还是反面角色; 之后陈无意撞破了真相,也就形成了故事的反转,告诉观众,尊者果然就是林禄和; 全知全能和绝症痊愈的神迹,果然都是虚妄; 尊者的真实身份,有一个暗示,一个明示; 暗示,尊者把杨淑珍的骨灰盒拿进房间,为什么单独要给这么一个镜头; 明示,尊者听着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脱掉衣服露出后背的鸽子纹身; 最后陈桂林掘开林禄和的空棺,一切真相大白; 后面还有悬念; 陈桂林砂回灵修堂,提到了之前在关帝爷面前的连掷九次圣杯; 后面对着林禄和开枪,两次卡壳; 我好担心陈桂林连开九次都卡壳; 还好,最后还是华丽丽地爆头了; “麦格芬” 影片最大的诡计,其实还不在灵修院,而在于陈桂林的“肺癌晚期”; 这是一个贯穿全片的大诡计; 张贵卿在医院和医生的对话,观众第一反应是认为她在谈她自己的病情; 后来和陈桂林吃饭的时候,观众才知道这是陈桂林的病情; 前期看到他抽烟的时候咳嗽,观众会误以为他的确已经病入膏肓; 可是转眼间,追砂榜二大哥的时候,一点都没表现出疲累的样子,又会让人产生疑惑; 在灵修院里吐了黑水,看到他吃治疗肺癌的药片,观众更会觉得他时日无多; X光片的解读,观众会疑惑难道真有神迹给到悔改之人; 之后尊者的阴谋败露,就代表陈桂林的肺癌还是存在,依旧回天乏术; 可是只能活几个月的人,又能从埋在土下被钉死的棺材里逃出生天,这口气也是够长的; 到影片结尾,张贵卿顶着寸头揭开谜底,观众才恍然大悟; 原来一开始观众的感觉就没错,患癌的就是张贵卿本人,而不是陈桂林; 这个“肺癌晚期”,就是全片的麦格芬; 麦格芬手法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 这个麦格芬,不仅仅是导演和观众玩捉迷藏的工具; 更是整个故事架构的底层逻辑; 试想,如果陈桂林不知道自己得了“肺癌晚期”,那么也就不会有“周处除三害”这个故事了; “脑补” 有些人脑补张贵卿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我觉得大可不必; 作为一名地下医生,她掌握了多少道上兄弟的线索; 随便提供给警方就能解决一堆问题,何必还要大费周章用假病历引陈桂林自首; 最后的“一举三得”,只是阴差阳错而已,绝不可能是张贵卿的盘算筹谋; 对于“陈桂林从没砂过一个好人”这种说法,我觉得也不一定; 他可是混黑帮的人耶; 他可是能拿手榴弹炸赌场的人耶; 难道他混黑帮的时候,只砂过洪爷和铁头哥,没有砂过其他人? 所以,哪怕他没有砂掉香港仔和林禄和以及一帮邪教教众,他就不会被判死刑了? 想多了吧; 人家毕竟还是全台湾排名第三的通缉要犯; 能跟犯下五十多起枪案的通缉犯一起被印在同一张纸上,能好到哪里去啊? “硬伤” 这个片里的逻辑硬伤其实也挺多的; 比如一开始陈桂林枪砂铁头哥,一大群小弟居然一个都没反应; 比如警察一路追捕陈,和他肉搏,却不知道开枪打腿,等眼睛废了才想到掏枪; 比如陈桂林要和香港仔拼个精疲力竭负伤累累后才开枪了结; 比如正常人吃治疗肺癌晚期的药物会不会产生严重问题; 比如灵修院里的母亲在尊者和众多教友的洗脑下,居然选择自砂,而不是砂掉尊者; 比如棺材里的逃出生天; 比如正常人根本不可能安心唱歌静待屠戮; 但是,绿林侠客故事有多少逻辑可言呢; 《砂死比尔》里的人,能用枪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武士刀和流星锤呢? “超脱” 事实上,最后陈从棺材里逃出生天,我认为不一定是逻辑硬伤; 我的解读是“救赎”,或者“新生”;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最后爬出水管迎接大雨的那一刻一样; 此后的陈桂林,不再迷惘,神志清明; 擒贼先擒王,然后剪除余孽,然后主动自首,最后安心赴死,大彻大悟; 回想一开始他面对警方猖狂的笑,这就是人物成长的弧光。 |
这片子看了三遍了 两刷+找一个未删减版看了。 就冲这种尺度能上映,就值得走进电影院去。 故事情节跟周处除三害这个名字完美的契合。 周处是三害里面的最后一害,前两害是蛟龙与老虎。 剧中的周处就是主角。 主角小帅杀人不啰嗦,先除掉了一个香港佬的变态,然后救出了小美。 接着小帅去杀一个邪教的人。 最后小帅杀邪教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小帅在杀犹太人。 |
建议阮经天去隔壁唐人街静心会现场继续干活 |
|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影视娱乐 最新文章 |
如何评价女星宋佳满背纹身? |
《白鹿原》中有哪些震撼你的细节? |
你最讨厌抖音的什么梗? |
有没有那种女主智商高的(复仇)爽文? |
看过庆余年原著的朋友能给我讲讲陈萍萍的生 |
有没有可能现在人类的科技树其实是点歪了? |
如何评价游戏《绝区零》的画风? |
你家孩子被造黄谣了你会觉得丢人吗? |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为什么被捅了一 |
为什么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对二次元和galgam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