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如何用「大白话」解释乐团指挥者究竟在「比划」什么?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如何用「大白话」解释乐团指挥者究竟在「比划」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何用「大白话」解释乐团指挥者究竟在「比划」什么?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音乐 古典音乐 指挥(音乐) 交响乐 指挥家 如何用「大白话」解释乐团指挥者究竟在「比划」什么? |
谢邀,大白话是吗。。。。(?ω?) 好的,首先扫视全场,整理领结————小伙子们就按排练那么练!还有第二提琴手排练时的那个错误你自己掂量办哈~(?_?) 准备————开始! 好~起~好~~慢慢酝酿~~柔一点~~继续~ 好右边的大提琴可以进来了!大提琴注意酝酿感情~轻点~~慢点~~~慢慢加快~ 好的小号可以跟上了~看什么看我都转过来面向你了,快跟我手势一起摇摆!~ 我擦单簧管彩排你没犯这个毛病啊!轻点轻点!把提琴盖住了!!操!!瞪(?_?)! 好大提琴撤出,长号进! 长号这个音可以再延长1秒~对~~对~~好停止!(手一收,握拳) 好的高潮部分激昂一些!左边的小提琴们给我立刻滚进来!大家看我手势(大手一挥),节奏加快!再快!!(? ??_??)?!! 好节奏放缓,咦竖琴人呢?妈蛋竖琴你别滑水,竖琴跟上!!(手势往委屈竖琴那一挥) 好的,好的,低声部准备,低声部走你! 卧槽圆号你给我收一点!!刚才高潮干什么去了现在来劲儿了! 好的就是现在!!出来吧定音鼓就决定是你了! 完美!鞠躬! 鞠躬时心想, “哎,这乱七八糟的乐团都能让我指挥的这么好,我这么伟大的指挥家还真是少见啊~“(?ω?) 谢(我)谢(牛)大(比)家(不)! |
视频版: b站【【猫和老鼠】汤姆老师的指挥课堂-哔哩哔哩】 https://b23.tv/1ufXoIp a站https://m.acfun.cn/v/?ac=23419709&sid=53d30247f3ca44ea 欢迎大家回到汤姆老师的音乐课堂。上期钢琴课回顾: |
![]() |
弹钢琴的气质是什么样子的?168 赞同 · 11 评论 回答 好下面我们请出汤姆老师为我们示范:指挥在“比划”什么 (只想看大白话的话直接看方括号内内容即可。) 1. 起拍 |
![]() |
指挥在乐曲第一个音出音前是一定要给一拍「预示」,除了让乐器整齐的开始演奏以外,也会提示速度、力度、情绪等等。 【大白话:预备~奏!】 2.图式 |
![]() |
(杰瑞老师乱入) 一般人认为指挥也就打打拍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指挥图式,即按照一个范式打拍子。打图式可以被认为是指挥最基本的“演奏”。 【大白话: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3.力度与速度 |
![]() |
指挥通过击拍及拍与拍之间的力度、幅度、速度等等来控制演奏的力度、速度、节奏等等。 你也许认为这些在平时排练就该解决,但是对于专业的指挥,既要平时排练解决,台上也要挥到。 并且对于专业的乐团来说,音乐怎么处理在谱子上、指挥手上棒间,一定是有的。 【大白话:这里强点!再强点!渐快!跟上我的节奏啊!】 4.提示声部进口 |
![]() |
告诉某个也许休息了几十小节,或者指挥觉着需要强调的声部: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划掉)咳咳你们这里要出来了。 【大白话:好了这里木管开始奏。这一段弦乐出来!哎呀旋律声部响一点啊!】 5.提示演奏技法 |
![]() |
比如小提琴的弓法、管乐的气息、合唱团的歌唱状态等等。 毕竟指挥的日常工作就是排练乐队/合唱团,排练期间一些乐器的演奏指挥甚至会手把手地示范。 【大白话:嗯嗯这里要这样吹乃们懂不懂?】 所以有不少指挥都掌握多门乐器的演奏 |
![]() |
(汤姆老师在同时演奏多个声部) 6.提示感情 |
![]() |
指挥通过面部表情、拍子的软硬及一些可能的手势来提示一段音乐的情绪。 【大白话:温柔点,细腻点】 以上是专业指挥指挥时一般会“比划”的东西。业余指挥中也能或多或少做到一些。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类贼业余而逗比的指挥,他们与其说在指挥,不如说—— 伴舞。 |
![]() |
(他们跳舞可能还不如汤姆老师呢) 嗯,这是舟舟之流的“指挥”,以及那些什么学校歌咏比赛之类的很多“指挥”的常态 【大白话:艾玛好嗨嗯这个逼我要装十分~扭啊扭】 你可能会认为,很多指挥大师挥得也很像伴舞……怎么说呢,请重新阅读上文的1-6条,就算指挥大师挥得再不拘一格,也是要做到那6条中的好几条的。 并且对于真正的指挥,并不是只是上场做做动作,平时也是要排练乐团的。 对于那些只会伴舞而没有什么真材实料的“指挥”,面对真正的乐团(更不用提舞台了),下场只有一个: |
![]() |
谢谢观赏。 |
5-13更新:千赞纪念,谢谢大家 —— 好了没有我们要开始了?(抬手,挑起眉毛) 起!!!!! 嗯嗯嗯…走着走着… 你…强一点…强一点…嗯… 你!出来!嗯非常好! 雾草你这个说好的渐强呢你这就直接进来!(这个含义是通过指挥瞪眼睛实现的) 算了继续 来这段!节奏!强拍!情感!(其实主要是指挥自嗨) 突弱!嗯嗯,就要这种压抑着的感觉 好了要接近结尾了,渐强!渐强! 咂!!!!装逼完成!!! 观众没听出来刚才那个傻x圆号的冒泡吧… 回评论区: 指挥大部分的工作还是体现在排练中的,像节奏啊强弱啊声部间的配合啊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会在排练中解决掉。好的乐手会把一些事项标到谱子上,所以演出时不一直看指挥也是可以的。当然差的乐团就是谁都不管谁,小圆号瞎jb吹,海鸥听了瞎jb飞。 |
不知道下面的这段解释是否合乎题主“大白话”解释的要求: 一首交响乐,短的三四十分钟,长的一两个小时。一只管弦乐团,三四十种乐器,起码四五十号人,四大声部,吹拉弹唱、拨揉敲打,再加上个手舞足蹈的指挥,一帮人在搞什么鬼? 最直观的解释:他们在织布。 音乐厅就是一架庞大的纺织机,假设旋律是经线,和声是纬线,指挥就是织布工头,负责调动坐在那儿的一帮演奏家——也就是织布的梭子。 假设你就是音乐会的指挥,你们今天的“织布工程”是按着布鲁克纳的设计图,织一匹奥地利色彩风格的毛毯。(选他的原因是名字带个“布”字,看着顺眼),正式演出时,你及手下的乐手们将做如下工作: 序幕拉开,你抬起双手,屏声顿气提醒大家:开始干活了,大家注意,集中精神!(同时提示观众,别吵吵,喉咙痒憋着!) 既然是毛毯,经线得粗点儿,在你双手打出的节拍基础上,指示铜管部穿黑衣服的圆号梭子们,你们先吹出几道粗羊毛旋律线,木管部的灰衣服双簧管跟上,穿插几根软一点的羊绒线条,不然毛毯太硬都卷不起来,只能当地毯。(乐手们吹累了,你用上扬的眼神鼓励,或者用一个微笑表示赞许和感谢) 一帮弦乐的白、乳白和灰白提琴梭子也别闲着,你们配合着拉纬线,大提琴对着粗经线绕过去,中提琴、小提琴搭把手。这经纬线的大框架就打起来一个底了。(提琴这个工位人数多,你安排了一个首席小提琴做自己的副手,他帮着统一大家“织布”的手法) 接下来:穿运动服的打击乐手、花衬衫的竖琴、休闲服的短笛、杀马特风格的小号等等一干人等,在你的要求下,出现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大家一起左右忙乎上下翻飞,织完了这段歇口气,开始第二乐章继续织。 (今天这个敲鼓的,晚饭没吃饱吗?怎么有气无力?盯着他把拳头握紧,提示注意力度。几个吹铜管的,急着上厕所吗?怎么火急火燎的,掌心向下按一下,提示速度要压一压~~~) 作为听众,看到的这个织布的过程中,布鲁克纳的设计图是基础。我们说乐曲的“织体”厚重还是轻盈,清晰还是浑浊,丰富还是单调,首要环节是看老布的设计水平——也就是他组织旋律、和声和节奏的手段是否高明。 我们听的这个“织体”,雄壮还是温柔,辉煌还是萧索,浓烈还是淡雅,就看指挥带着的这帮梭子们是不是按照布鲁克纳的设想去编织布匹。 所以说,指挥水平高不高,理解作曲家的“设计图”仅在其一,归根结底还得看他组织“梭子”们: 织布过程中的工序、穿插工位安排、调动积极性的组织能力; 监督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甚至于瞎使劲的敏锐洞察力; 杜绝撂挑子罢工、捣乱行为的霹雳手段和管理执行力; 现场演出没有任何临时纠错的机会和可能,错了就是无可挽回的音乐瑕疵,可想而知其压力和责任,这个工作绝对是超高难度。 最终,在我们聆听者的角度看来,“设计图”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指挥的工作确定了这场演出的节奏、音色组合效果、整体表现基调:舒缓还是紧张(充满律动之感),雄壮还是轻盈,严谨规整还是富于变化。 整体的演出气氛,是热烈还是内敛,富于激情还是沉着自律。这都全靠指挥从排练开始就要整体考虑,最终在现场演出充分实施。总之,乐谱中只能记录客观的音高、节奏、速度记号,除此之外的东西,都要靠指挥来思考、训练、协调、执行,才能最终呈现给观众。 这个过程中,每个指挥都有自己的一套“手势、表情、唇语”,通过肢体语言向乐手传达演出中需要执行、了解和注意的讯息。排练中相当于对此通讯系统“编码和解码”的测试。 再往高级去,指挥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设计稿做完善甚至于加入自己的元素,我没有这个比较的能力(但相信一定有人具备这个能力)。出版的录音只能听个大概,或者说很多录音是被后期修整过,很难据此判断现场的状态。 可以这么说,演出中唯一不可替代的人,就是指挥。堪称交响乐团演出时的灵魂人物。 够大白话吗? 同意就请点个赞吧~~谢谢。 关注这个问题的知友,应该是对古典音乐欣赏或者纯音乐比较感兴趣。在此也转帖一下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典音乐。 怎样欣赏交响乐、歌剧、古典和美声这类音乐? - 孟章的回答 祝您在音乐欣赏中收获满满。 多谢各位评论和建议。 -------最后为自己的专栏打个广告---------- 拥有音乐,才是人生的盛宴,我们一起来发现古典音乐之美。 古典音乐的美好 - 知乎专栏 本专栏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也欢迎关注:孟章-知乎主页 【音乐,用耳朵思维的艺术】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题我会哈哈哈,给大家配了图顺便加上指挥的内心独白! 演出时指挥给台下观众留下的永远是西装笔挺,风度翩翩的背影,但面对乐团的他们,那简直是“戏精”上身! “注意节奏啊,别抢拍,稳住” |
![]() |
“这里是弱的啊,轻轻的,轻轻的,哎,稳住~” |
![]() |
“安静啊,还没到开始呢,盯好谱子,等我指令,别给我整出幺蛾子!” |
![]() |
“来来来,注意了,该你们声部进了,看我看我,走你~” |
![]() |
“力度!情绪!爆发力!” |
![]() |
“注意这里啊,来,俏皮点!别死气沉沉的,注意情绪的变化,优美点~” |
![]() |
“看我看我,都看我啊!结尾了啊!所有声部渐强~~~继续渐强~~~保持住!321收!” |
![]() |
指挥不但有着节拍器一样稳的节奏,还有一双比狗鼻子还灵敏的耳朵!还自带定位系统!演出时候乐团的生死都在他们手中握着! 所以以后不要再说指挥就是在台上瞎比划,然后到点结束鞠躬下台,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佬! |
我是一个乐手 “嘿嘿这条朋友圈太有意思了转给宿舍几个二货看看” “指挥拿着小棍敲谱架要开始了,赶紧收好手机” “好的指挥把举起手来了,双手悬空准备准备,把d头含进嘴里” “指挥双手一摔大家开动了wuliwuli hualahuala” “大提的部分要来了指挥把手对着他的方向了” “他是今晚没吃饭啊还是昨晚太累啊拨弦那么小声,指挥都瞪他还做手势了啊” “到我了到我了” “唉前几次不好好练,这谱怎么跟第一次吹一样那么别扭” “好奇怪指法好奇怪啊好难啊” “快到到一半了坚持坚持!” ---指挥:停停停,木管你搞毛线啊,你瞎吹什么呢! ---旁边同学默默地把我谱子转了过来 “(°ー°〃) |
![]() |
|
![]() |
我知道我没走心 QAQ ------ 指挥就是协调乐团各个部分,把握曲子的完成情况,以及修理我这种人的 |
你要大“白”话?那么这么回答好了: 为什么圆号会这么熟练啊!你练过多少次了啊?你到底要把小号甩开多远你才甘心啊?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第一次有了正确的节奏。有了能听的音准。 单簧管和中提琴的美好音色重合在一起。而这两份美好的音色,又给我带来更美好的音色。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音乐……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是第二小提琴,是第二小提琴先,明明都是第二小提琴先来的……进入主题也好,呈示主题也好,还是终止式也好。 丰富的情感什么的,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已经不再有正确的速度,值得去赶了。无法顺利演奏下来的音乐,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已经不再有乐队,值得去指挥了。 我即使是死了,钉在棺材里了,也要在墓里,用这腐朽的声带喊出:长号碧池! |
先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指挥的最大作用是保持乐队中每个声部的同步,而且没有指挥就一定会乱,不管你们排练了多久,对这个曲子多熟悉都是这样。 用最最白话的说法说,指挥比划的是拍子,类似于做广播体操时的一二三四的口号,只是不是喊出来的是用手比划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专门有一个人比划呢,难道乐手之间听着互相的演奏整齐不了吗? 在古代的时候,乐团的规模和人数较少,一般十几个人就搞定了。后来随着音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到了现在都已经出现了上百人的大管线乐团,这个时候就必须有指挥了。 |
![]() |
上图就是一个现代管弦乐团比较典型的排座位的方法。我们用国家大剧院举例,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演奏台宽 24 米,深 15 米。也就是说小提琴第一谱台和最后面定音鼓的直线距离有将近 20 米远。假设现在有一个乐段是由小提琴起,定音鼓跟进,声音要在空气中传播 20 米才能传到定音鼓乐手的耳朵里,他做出反应后敲一个音还要传播 20 米才能到小提琴手的位置,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 340 米,再加上人类自然的反应延迟,粗略计算坐在观众席的听众听到小提琴和定音鼓的两个声音会有将近 150ms 到 200ms 的时间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首 120 速度的乐曲,一拍的时长是 500ms,200ms 就将近是半拍了,这种不整齐太显而易见而且不能接受了。可是对于乐手来说,没有任何人是演奏的不及时或者演奏的抢拍了。 这时候如果有指挥就会避免这些问题,因为光的传播可以说是没有延迟的,所有人都可以保持同步。 当然指挥的作用不光这些,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引导乐手表达音乐本身情感和内涵的重要任务,不过最初出现指挥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保证所有人可以整齐的演奏。 |
哪里不响点哪里,so easy ——9月11日—— 哈哈哈大家不要赞了,我这种没认真答的答案当笑话看就好了 ?*。 (ˊωˋ*) ?*。 |
交响乐科普:乐手是怎么看懂指挥的?为啥总觉得他们没看指挥?原因居然这么简单…… 今天咱们来说说这指挥到底是在挥什么。简单来说呢,指挥通过他的手势主要是想传递三种信息。 第一个呢,他需要统一整个曲子的节奏,这个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信息。好多人是不是总觉得这指挥两只手花里胡哨的,好像他在那随便乱动?其实不是,你看他这个右手呢,是要负责基础节拍的,一般整首曲子呀,他都会维持着一个打拍子的动作。 那这个打拍子,最重要的呢就是看每个小节的第一拍,它通常是一个高高垂直落下的手势,你比如4/2拍、4/3拍、4/4拍,不管他这个拍子后面的动作是怎么变化的,这个垂直向下的第一拍啊,它是不变的,也是最好辨认的。 这个,对于我们乐手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有的曲子里面会有很多节奏变化,像曲子一会儿从4/2拍变成4/4拍,或者从4/3拍变到8/2拍之类的,当进行这种节拍转换的时候呢,我们也都是通过捕捉这个竖直向下的动作,来确认每个小节到底是从哪开始的,这样一来,特别是当你演奏过程中有很大段休息的时候,数拍子才不会跟丢。 第二种信息呢,就是统一音乐的力度和情绪表达,这个呢一般都是由指挥的左手负责的,同时还会搭配一些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你比如说咱们比较常见的表情记号,像强(f)、弱(p)、渐强(cresc.)、渐弱(dim.);还有像乐曲演奏方法的表达,像连音(legato)、跳音(staccato),以及需要强调的一些重音(>) 等等。 第三种信息啊,就是在重要的段落开始之前,指挥都会进行提前的预示。你包括像曲子的开头、结尾,各个声部的重要进入点,以及乐曲中间特殊的节奏变化,比如像延长音(tenuto),还有那种突然的停顿然后再起拍。那一首曲子,指挥是怎么让这么多人都在同一个点开始的呢?这里其实有一个呼吸的概念——指挥会通过他自己的呼吸和预备拍,把整个乐队的呼吸调整在一起,这样呢,就能保证大家都在同一个节奏上开始演奏了。 在一些比较关键的介入点啊,你比如说快到我双簧管(ob)独奏的时候,指挥通常就会提前一个小节开始看我,然后跟我有一个眼神对视,他就是在提醒我:“你下面准备进来”;之后呢,他还会在我进入的位置再给我一个明确的手势,保证我的进入点是准确的。以后你们再去听交响乐的时候,就可以特别注意观察一下指挥和乐手之间的这种交流,很有意思。 最后呢,我们再整体来看一个例子:这个是俄国著名指挥家普列特涅夫,在他的大师课上给学生做的一个示范,他说:“With your gestures, you must invite people to play.” 你看,这个音乐真的就像是在随着他的手流动啊,完全贴合,确实啊,就像那句话说的,交响乐团其实就是指挥的一个“大乐器”。 说到这儿呢,估计又有人要说我了:“你说的这么热闹,可是我看人家交响乐团演出的时候,这乐手都在看谱子,根本就没人看指挥啊!” 这个问题吧,其实我把乐手演出的真实视角给大家说一下就清楚了——当我们在舞台上看谱子的时候,谱子的上半部分视野,是完全可以看到指挥的肢体动作的。 |
![]() |
所以说,大部分的乐手,你可以看到他偶尔会瞟一眼指挥,但绝对不会看到他一直死死盯着指挥全程看,除非是那种开头、结尾,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或者是独奏之前,乐手会提前把注意力给到指挥,进行一个交流。 那最后再提一嘴啊,每个指挥的习惯和手势其实都是很个性化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通过排练来磨合的原因。 |
1986年荷兰阿姆皇厅 海丁克和他的RCO 马勒第五交响曲 第三乐章片段 直接回答你们诸如对指挥在台上干什么之类的所有的疑问 |
![]() |
0 不过瘾? 1985年 海爷爷 RCO 皇厅 马勒第七交响曲片段 |
![]() |
0 其实诸如此类对指挥到底在干什么的疑问产生可能有这么两个情况 1 看不清指挥 2 指挥太糟糕 (3) 指挥是杰基耶夫 |
参考足球队教练在场边的各种肢体语言与眉目传情,指挥则是用手势与身体语言将所有命令通过击拍子的方式呈现出来。 各个指挥在各种阶段所做的事都不同,音乐会和排练的手势也会很不一样。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十分有职业素养并且对所有谱面标记已熟记于心的队员,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进入跳舞模式了。 也就是无论你在台上干嘛,大家都会按照你事先布置好的路线去前行,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尤其在当下客席指挥满天飞的时代,诸多指挥还是求稳为主,也就是在提示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对演奏法或乐句、强弱等关键点上做一些要求。 但也有例外,比如大师级指挥碰上大师级乐团,大家一起玩。(卡拉扬、伯恩斯坦);弱智的指挥碰上很好的团。(周舟、龙大师) 我好像扯远了,回答得好像是:指挥在台上为什么有时候看上去在跳舞。 |
指挥在演出时的动作和排练(指导乐队)时是一致的。 节奏,也就是打拍子,以及控制整体速度; 表达情感,一般演出前都要排练过n多次,所以乐手看到指挥的手势就知道要怎么表达;提示乐手,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复调、合奏,乐手不太容易准确的把握进入的时间,需要指挥提示; 处理异常情况,比如指出某乐手的错误,或跳过一些小节什么的。这种情况较少见。当然了,或多或少也有表演给观众看的意思。 其实想要理解一下指挥的工作也不难。如果你自己作为一个指挥,去教一班小学生表演合唱,再分上四个声部再加两个领唱。不难想象,你在教他们的时候,你的动作可能会恨不得蹦起来。 |
许多人以为在一首交响乐中,演奏乐器的只有那些坐在台上的乐手们,指挥主要就是打打拍子,跳个舞什么的。然而并非如此,如果在这样的表演中只能找出一个最重要的演奏者,那不会是首席,而是指挥。 是的,指挥一切令人看不懂的瞎比划,都是在演奏一个名为“管弦乐团”的乐器。不同的是,指挥不能直接演奏这个乐器,因为人只有两个手,而这个乐器需要的手太多了,所以指挥通过指挥很多乐手,让这些乐手成为他的手,来完成这个庞大复杂的乐器的演奏。 指挥需要让乐团内部成员关系和谐,让乐手们都能听他的,并无障碍地理解他的所有惯用手势表情等,就像一个演奏家需要锻炼自己的肩膀、手臂等等部位的肌肉,让它们能够协调运作,不互相打架直至熟练、完整地展示出自己的所有想法。 指挥上台前需要和乐队排练,就像乐手需要练琴一样。 指挥上台时除了指示速度、强弱、各种表情外,还会有一些花里胡哨的动作,就像一个乐器演奏者除了把乐曲演奏好还会有很多神表情(参照朗朗)一样。 所以,指挥的比划其实是在演奏乐器。我们可以理解成:他比划一下,就奏响了一些声部。而不是:他比划一下,乐手们就开始奏响他们的乐器。 然而乐手们对乐谱的兴趣总是远大于指挥,如果这个乐曲难度不大,乐队已经排练到可以自动播放,那么在演出中90%以上指挥的动作是比给观众看的。 |
你就想,拍电影的导演往那一坐是在干什么? 指挥的工作差不多,一定程度上更复杂。题主看到的他在那比划,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相当于导演在拍摄中给演员说的“停住,位置对,好的转身,眼神跟上”之类的话。 不同的是导演可以喊cut指挥不行。 大量的东西是不在台上的。 |
高三的时候有一节音乐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小泽征尔指挥视频,演奏的是拉德斯基进行曲。 小泽征尔的指挥非常奇怪。他似乎看到的是别的东西,一直神游物外。没有指挥棒,动作很夸张,就像跳舞一样。 音乐非常有感染力,声音仿佛在带动你的血液流动。 视频结束之后,我们班几乎是全部人请求老师再放一遍。 在那个只顾做题考试、体育课女同学带着试卷到操场上做,晚上男同学有黄片都没时间看、音乐课早被各种试题霸占的年代,所有同学都希望老师再来一遍。 可以说这是音乐的魅力,但没如果有小泽征尔如此奇特的指挥,我相信绝逼没有如此的感染力。他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融合了起来,也分不清是音乐带动了他,还是他带动这段交响乐。 我必须承认,我对音乐叼毛都不懂,指挥家我能叫上名字的只有小泽征尔。但那次我确实被他的指挥所感染。 可能,真正的指挥家给演奏者的表达的就是一种感觉吧。给听众亦是如此。 |
前几天刚比赛完,来跟大家讲一下答主一般合唱的时候指挥的比划吧 指挥上台 看我看我,目光,都到我这儿来 好,笑容,对,保持 深呼吸,我们要开始了 走,女声轻柔一点,想象德芙巧克力的广告,对,好的,尾音长一点 好,男声走,很好,女声进(合声部分),好的,女声出来一点,带一点“哼mi”(鼻腔音),男声不要抢,好,渐强,高音提住,不要垮 很好,高声部起,舒缓一点,低声部走 听音乐听音乐,嗯嗯嗯,突强,再强,收回来,轻柔一点,出去,好继续,高音部分,顶住 好,不要动,听伴奏,好,女声独唱起,用腰部力量,下巴放下去 男声女声起,强,继续,好,女声这里有三拍拖长一点,好音合上,很好 女声独唱起,男声独唱起 好,大家准备,全体,起,最后轻柔一点,这里拖长一点,好,收 (答主隶属于XX合唱团,不便透露) |
说白了就是打拍子…… 1,22拍就是左右画点……三拍子是个三角形,四拍子……不会文字描述。 2,另一个手要控制乐部。一个交响乐团每个乐器在什么位置都是固定的,其强弱与乐部是通过指挥来实现的。例如卡拉扬,其出名和掌控一个交响乐团的整体性密不可分。用大白话说就是……指挥家点谁,谁就要大声,压谁谁就要小声…… 3,这么大一个乐团,很难说每个人都非常协调。这个协调要都指望乐谱和节奏的话,那是不靠谱的,因为每一个表演者都在乐团里面,很难听得清整体——而指挥家则能听得到整体。这个时候演奏家们就用视觉代替,看指挥家的指挥去调节。用大白话说就是调整谁快了谁慢了……指挥家瞪了谁一眼他就出毛病了…… |
谢邀!我不会用大白话描述一个用术语也很难讲清楚的事情。 指挥家就是“演奏家”,只不过是通过比划让乐队成员替他发声,或者说乐队就是他的乐器。 比划里包含音乐的各种要素:节拍,速度,力度,色彩,情绪,声部,句法,呼吸,演奏法。。。 |
你想想这么多人同时演奏,如果没有人管理,肯定是乱成一团快得快慢的慢呀。即便是两个人一起演奏也得有个人打拍子,摇滚乐团里就四五个人也得有个鼓手么不是。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