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千千阙歌》为什么能一直那么火?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千千阙歌》为什么能一直那么火?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刚看了一下百度音乐热歌榜,排第二。现在已经没有别的数据统计,但是如果印象没记错的话,应该已经在热歌榜(以前是百度top排行榜)前排好几年的样子。。 |
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因你今晚共我唱。 这不就是柳永那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因为这首歌唱出了太多意味:告别恋人和朋友;告别少女的情愫、逝去的青春;也告别个人的流金岁月,和港乐的辉煌年代。 其他回答多从词曲、制作阐释,我从歌手角度谈谈。 可以说,这首歌能够大红大紫、经久不衰,与歌手的精彩演绎、歌曲歌手两者气质的贴合、歌曲内容与歌手经历的映衬,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作用下,歌曲和歌手形成奇妙的谐振,而谐振效果在陈慧娴1989年“几时再见演唱会”到达高潮。 当年这首歌在华语乐坛放出一个璀璨的烟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烟花没有散落,而是化作闪耀的星辰。 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陈慧娴是以一个特殊的存在。 近几年陈慧娴也时常出现于各种综艺和晚会中,对于不特别熟悉她的观众,大概会认为她从来是个笑容可掬、富有亲和力的成熟女性形象。 |
![]() |
我们熟悉的今天的陈慧娴 这完全是时光带来的错觉。其实陈慧娴出道时,是华语乐坛罕有并且极其成功的少女歌手,不是那种更常见的活泼天真、唱跳风格的少女,而是温柔、可人、感性,具有治愈性的少女。支撑这一定位的不仅是出色的颜值和温婉的气质,还有明亮、温暖、富有辨识度和包容性的嗓音。 1988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演唱的《傻女》,陈慧娴23岁。 |
![]() |
0 陈慧娴演唱《傻女》(1988年) 真是风华绝代的一代歌姬: |
![]() |
|
![]() |
|
![]() |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香港乐坛,温柔可人、清澈纯情的少女系歌手陈慧娴,和深沉优雅、复杂多变的熟女系歌手梅艳芳,形成了双峰并峙的局面。 虽然红极一时,但陈慧娴任公务员的父亲,自女儿十九岁出道就对她过早进入演艺圈有所保留,父亲更希望陈慧娴完成高等教育。陈慧娴也向父亲承诺:唱几年就去完成大学学业,以了结父亲的心愿。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1989年,24岁的陈慧娴决定去美国大学修读心理学。这一年宝丽金公司为陈慧娴推出了具有告别意义的专辑《永远是朋友》,其中就包括这首根据日本歌手近藤真彦《夕阳之歌》重新填词改编的《千千阙歌》。改编的重要方向是丰富了歌曲编曲和配器,使其更适合在演唱会演唱。 1989年8月起,陈慧娴在红馆举行了六场告别性质的《几时再见演唱会》,演唱会自始至终沉浸在浓浓的离别气氛中,伤感的情绪在演唱《千千阙歌》时达到高潮。 |
![]() |
0 陈慧娴演唱《千千阙歌》(1989) 演唱会上,一身精美的服饰宛若婚纱,少女陈慧娴纯情并带着忧伤。 |
![]() |
|
![]() |
演出充满离别的仪式感,男舞者鱼贯走过陈慧娴的身边、轻吻她的脸颊。 |
![]() |
|
![]() |
陈慧娴面对观众优雅地致谢,精致的面容挂着感伤的泪珠,有人说那一晚才知道什么叫梨花带雨,什么叫楚楚动人。 |
![]() |
观众似是观摩邻家少女远嫁的婚礼,没有吵闹、喧哗,直到曲终。 |
![]() |
最后,“公主”走下舞台,掌声四起,大家才意识到陈慧娴真的离我们远去了。 因为这首歌,这个演唱会成了不可复刻的经典,因为这个演唱会,这首歌成为陈慧娴留给乐迷最璀璨难忘的瞬间。 如在本文开篇所述,《千千阙歌》的离别,对于陈慧娴、对于乐迷,有几个层面的意义: 在演艺生涯最巅峰的时候,陈慧娴离开了牵挂不舍的舞台和观众,这是向爱她的观众、爱她的朋友的道别; 当时她的男友是长期合作的音乐人区丁玉,两人在陈慧娴美国读书期间因为异地恋而分手,可以说这是与恋人的道别; 陈慧娴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转身而去,几年后当她重回舞台,因为年龄更因为阅历,她没有延续少女路线,而选择成熟知性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这是她和青春的一次道别; 88、89两年是陈慧娴音乐和舞台上最辉煌的时期。几年后当她复出,无疑仍是经典意义的巨星,也不乏好听耐听的新歌,但从来没有回到当年那个闪耀如发光体的自己。这是她和自己流金岁月的一次道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港乐辉煌灿烂的年代,陈慧娴的演唱会代表了华语乐坛最高水平的演唱会,《千千阙歌》是华语乐坛当年最流行的金曲,多少对粤语一窍不通的乐迷一字一句学着这首歌。今天再唱《千千阙歌》,也是老一代乐迷对港乐时代的一次道别。 别了,青春岁月中的陈慧娴,别了,那个魂牵梦萦的港乐年代。 |
![]() |
送礼物 [img_log] 1 人已送礼物 |
一般一个歌曲能火,曲能占80%,词占15%,歌手演绎占5%。 但千千阙歌的特殊之处,是歌手演绎占了10%,与词平分秋色。 记得北方人的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完全不明白词是什么,就是觉得好听,特别是“亲亲却锅”,宛如天籁,一下就喜欢上了。 一直以为单纯是曲好,但后来听了不同歌手的演绎,才发现陈慧娴的嗓音就是无敌的存在。什么叫一咏三叹,什么叫哀而不伤,什么叫声音的质感,什么叫离情唱出希冀。 但要问为什么能长时间火,那就是词的功劳了。 在此明确拉踩一下夕阳之歌的歌词,同样的曲调,当年也火过一阵,但终究敌不过岁月,就是因为词太差。 千千阙歌的歌词是诗歌中经典的“比兴”手法,先写景,再抒情,自然顺滑无比。而且把景写成了一个颇有画面感的小故事,更增添了感染力。夕阳之歌的爱好者往往都强调此曲需要配上电影才是完整,千千阙歌却自带电影,高下立判。 反观夕阳之歌,歌词中充满了抽象的概念,胡乱堆砌的辞藻,就像小学生写作文,拼命把自己会的形容词都加上,反而发虚。 “比兴”的手法之所以经典,是基于人类“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生理规律的。人的感情总要有实体寄托,否则就显得虚浮,乃至无病呻吟。 夕阳之歌偏偏犯了这个大忌,通篇都是感慨、说理、抒情,给人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让人很难感同身受。为什么此曲要搭配电影才行,就是因为电影故事给歌曲提供了依托。但是谁会为了个歌曲去专门看个电影呢。 除了比兴手法,另外一个差距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所谓“隔”与“不隔”的概念。比如月光照在房顶的瓦片上,周邦彦用“桂华流瓦”,固然将月光的流动写了出来,但王国维批评到,这就是“隔”。因为看到“桂华”,先得一愣,然后才想到吴刚伐桂,然后才关联到月亮,才醒悟到,哦,原来这是说月光。这样隔了几层,读者的思维先得去外太空转一圈,回来再继续读诗,已经没有沉浸的妙味了。 夕阳之歌全篇的用语其实都很“隔”。语言是有直觉的,我们说红烧肉,自然就条件反射一般感到醇香,说醋,好像就马上感到酸一样,所谓望梅止渴,口中生津,这就是语言的直觉。反之,那种概念词,比如“年月”、“沧桑”、“梦想”等等,是没有语言直觉的,最好少用,用到关键之处。 这一点千千阙歌就做的很好,全篇好像电影镜头一样娓娓道来,场景如在眼前,比如“徐徐回望”、“雨点轻敲你窗”、“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真可谓“诗中有画",这就是“不隔”。最后高潮抒情时才有“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因你今晚共我唱”这种纯逻辑意义的表达,对前面的写景做了画龙点睛的升华。 千千阙歌能火,是因为曲好,唱的也好。但能一直火,词的功劳无疑是很大的。 |
今天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关于千千阙歌长盛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来源,非常有收获,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下部分内容。 堪称经典的《千千阙歌》原曲(Kohji Makaino所做)几十年来广为传唱,版本林立。由于语言的鸿沟,造成我们对日文原曲欣赏很大的障碍。我们姑且避开原曲不谈,就说说对此一原曲进行倾情演绎的华语诸多版本。 今天共享这一优美旋律的华语歌曲,均是以此为蓝本,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成就不一。其中以《千千阙歌》与《夕阳之歌》最具代表性。二十年来双方歌迷争执不下,伯仲难分。当然放眼历史,貌似还是千千阙歌影响较大,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不妨先来分析下同为经典之作的《夕阳之歌》。通览全词,可以看到作为流行歌曲的《夕阳之歌》,歌词写得极具艺术,全词唯一一处可以看做是爱情描写的的地方虽然稍显含蓄,但却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且歌词的韵脚基本压在仄声上,既与这首歌悲凉的基调相一致,同时也与梅艳芳的嗓音相协调。跟随着旋律的变化,歌词的内容也起伏跌宕,很好的突出了主题,很大的程度上是梅艳芳自身的真实写照。当年梅艳芳发行这一张专辑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了被叶倩文攻占的失地,大师级的作品就是不同凡响。 只是,《夕阳之歌》的势头没有维持住,在梅艳芳的专辑推出不久,《永远是你的朋友》面世了,而主打歌便是《千千阙歌》。《千千阙歌》的诞生给听众造成了一种错觉:陈慧娴和梅艳芳在唱同一首歌。表面看来,是这种错觉让历史淹没了夕阳之歌。陈慧娴的音色极好,这一点无可否认,但要真是说这一点就可以盖住梅艳芳的话,那陈慧娴为什么一直没有登上一姐的位置?看来这种说法不大稳妥。 与《夕阳之歌》的题材不同,《千千阙歌》将主题定位在“伤情离别”上。翻开全唐诗,我们可以数一数哲理诗占多大的篇幅,而伤情离别诗又占有多大的比例?可以说后者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对于人生的感悟,或深或浅,或有或无,大家都不一样,能对夕阳阳之歌产生强烈共鸣的听众是非常少的,所以它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不太适合用来占有市场。相反的是,虽然大家对伤情离别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达,但是却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伤离别”。所以,即使面对《夕阳之歌》大红特红的局势,宝丽金依然从容淡定,他们底气十足的认为《千千阙歌》将会更加出色,事实上,《千千阙歌》一投入市场,已经很受欢迎,卖到中期,各大唱片经销商纷纷向宝丽金追加要货,宝丽金原来只印制了十余万张的货,怎知卖了三四个星期已经“清底”,立即通知工厂加班,加印了几万张补货,谁料不到十日,又见清底,只好重新再印。补货、断货、补货、断货,再补货、再断货……唱片在三个月内,总共卖出35万张,不仅超过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接近二十万张),还令陈慧娴成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销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 虽然《夕阳之歌》有着自身的缺陷,但是想要彻底盖住它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梅艳芳是何等人物!而《千千阙歌》办到了。原因有三:一是林振强那一首漂亮的歌词,二是因为有出色的音乐制作,三是陈慧娴完美的音色真正得到了发挥,让大家真正的看到了这位长着洋娃娃脸的姑娘的巨大的潜力。 先说明一下,本人为地道广东人,粤语为我母语,而不懂粤语的朋友可能对于粤语歌的歌词领悟方面会不可避免的多少打一点折扣,遂有必要说明一种情况,就是某些歌词可能在普通话读起来不那么美,但是于粤语则不然。而且粤语有9个声调,发音更为复杂,正常来说配粤语歌词比国语歌词难度要大,而《千千阙歌》能写成如此美轮美奂,称之为传世经典也不为过,至起码陈慧娴版本的《千千阙歌》目前仍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首歌曲。接下来我们先看《千千阙歌》的歌词。开篇即用“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这么极具诗意的动作和高度的文学性语言告诉我们这是一位诗人创作的歌词。搭乘原本就很优美的旋律,先声夺人。同样委婉含蓄的风格,将这首歌推向了能听懂汉语的每一寸土地。“红红仍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用红红的心中艳阳来形容双方的情谊,即使在寒冬,依然温暖我心;“如流傻泪祈望可体恤兼见谅”,临近分别,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担心流泪失态,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非常纯真的情感。“明晨离别你路也许孤单得漫长”,这三句采用递进的表现手法,从诉说双方情谊深重,至不忍分别,再至分别后自己将踏上孤单长路,回环相生,益显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这点我们都有体会,尤其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时候,千言万语要讲却一个字都说不来,人可以面对,但情何以堪?“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简单的几句话,对离别时的氛围和离人的心境做出了非常到位的诠释,真的是大师手笔! “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词人感悟到离别的忧伤是一种美,是这种哀伤,让我们倍感情谊的珍贵——“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可以算作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吧。刚开始我就说了,这首歌词写得很有诗意,处处散发着古典的味道,紧接着“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样,停留凝望里让眼睛讲彼此立场”,这也算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吧,古诗词里很多诗句就表达了这么一种心情:离别正在继续,就开始考虑着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这一切,都在紧扣着“伤离别”这个主题,中心突出。 “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平淡中体现着诗意,诗意中传达着情感,很有李商隐巴山夜雨的味道。只为担心时光的冲洗,“我”这张旧模样你还记得吗? 在这首歌最高潮的部分,词人运用了对仗不太工整的两句:“来日纵使千千阕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这种不对称的美,符合语调的转换,同时也把全歌的感情推向至高处。接下来委婉的转折“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因你今晚共我唱”,唱出了离人真正的心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歌的歌词写的真的是太美了,韵脚压的也比较合理。和现在乐坛里凡是能号上几嗓子都敢去填词的所谓的“巨星们”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如果说完美的歌词,是《千千阙歌》成功的坚实基础,那么陈慧娴,就是成功的保证。陈慧娴的嗓音与唱功,那真不是盖得,不信你自己拿着话筒去试试,你会发现千千阙歌很难唱! 仔细品味一下歌词,我们会发现“伤而不悲”应该是《千千阙歌》的本色。伤而不悲,就是流泪也是笑着流的那种感觉,那么节奏应该是明快的。音乐制作人很敏锐的嗅到了这一点,所以,千千阙歌的曲子在近藤真彦的原曲上进行了改进,改的更适合《千千阙歌》!这么一改,不仅更适合《千千阙歌》,也就更适合陈慧娴了!陈慧娴早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学生妹,突然一夜成名,得到宝丽金这样的大公司青睐,但是还不足以和梅艳芳抗衡,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出色的载体去表现最优秀的自己。《千千阙歌》就是陈慧娴最大的机遇,网络上有种说法是说《千千阙歌》成就了陈慧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应是互相成就。就目前看来,还没有谁可以把《千千阙歌》唱得更好。第一次听到《千千阙歌》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陈慧娴“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和这首歌的风格是绝配,就算歌词的韵脚压在仄声上,她也将它的音调非常自然的提了上去,一曲唱完有如行云流水,我们听不出有什么别扭的地方,仅从这一点上,就证明陈慧娴的确实力非凡。 之所以将这两首歌仔细的对比,我的初衷不是要分出高低,只是想弄清楚为何它们诞生20年来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千千阙歌》历久弥新,而且越来越深入人心;《夕阳之歌》越来越不为人知,可悲到依附《千千阙歌》而存在的地步。本身两首歌都是成功的,不过一首是大众的,一首是小范围的。窥一斑可知全貌,从这两首经典的对中比可以从看出80年代香港乐坛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其中不乏尔虞我诈,但最重要的还是实力的比拼。无论是梅艳芳还是陈慧娴,都留下了一大批广为传唱的经典,在卫生纸堆成的娱乐圈内,她们是配得上艺术家这个称号的! 另外,台湾歌手也根据此曲进行了再创作《风中的恒诺》,不过在歌词内涵,美感,演唱者唱功,歌曲主题广度等各方面均大大逊色于前两首,在此就不一一详解了。 |
说个题外的,你们不觉得80 90年代的香港知名女歌手个个声线都独一无二而且自带御姐王霸之气吗 再看看现在这几位。。。除了几个出道20年往上的,一堆人唱歌跟猫叫似的,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忘了哪个监制说的了,之前的歌是跟歌手特质贴合的,就是一听就该给A唱不能给B唱 现在一首歌ABCDE唱都无所谓,唱红了才是你的。 |
古往今来最好的送别诗是那一首?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想起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曾被明清一些诗评家评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之一,送别诗只有这一首得到提名。诗中表达的情绪是很含蓄的,没有太多的离愁别绪。情感的表达并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么浓烈。 实际上这才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离别,有淡淡的离愁,但没有太多感伤,大家互道珍重,愿此后各自安好。 《千千阙歌》很好表达了这种离别之情。歌曲的背景故事是陈慧娴在当红时告别歌坛,到海外留学。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次告别可能是暂别,也可能是永别。 在现在这个时代,横跨大半个中国也只需几小时高铁,普通的分别确实已无需如何郑重其事。但有些告别仍会在我们心中掀起波澜,比如同窗的告别。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同窗的告别可能是暂别,也可能是永别。 多年同学各散西东,没勇气告白的人看着暗恋对象将从梦中的色彩远离,互有好感的在沉默的希冀中躲闪着眼光,亲密恋人将面对异地恋的迷茫。这种种情绪在《千千阙歌》中都有体现,让人找得到共鸣。 这省歌的整体格调其实不是很感伤。属于伤而不悲,有感伤,但没有那么悲情。因为来日还有千千阙歌,还有千千晚星。24岁的陈慧娴告别歌迷,虽然伤感,但未来彼此都有期盼。同窗的告别大抵也如是。 很少有歌曲可以将平常人感伤而又有期盼的告别描画得这么好。大多数写告别的流行歌曲是苦情歌。少数不是写恋情的告别歌要么太悲,要么太亢。当然除了林振强的歌词写得好外,曲子本身很动人,陈慧娴演绎得也很出色。 所以为什么这首歌一直热度很高,因为年年毕业生都很多啊。 |
歌词太好了啊。 来日纵使千千阕歌 飘于远方我路上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因你今晚共我唱 看到没,来日纵使千般好,也比不过此时此刻,就是因为此刻有你啊。 这谁能顶得住。 |
《千千阙歌》的歌词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哀而不伤”。 离别这件事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世界毕竟是动态的,不可能一成不变。除去升学、转学、跳槽、分手之类的变化,还有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亲友的死亡。 但是《千千阙歌》的歌词虽然讲的是离别,但是总体上透露出的精神面貌是充满希望的、毫无遗憾的。 “到哪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可否抽空想起这旧模样?” 大概就是“虽然从此以后可能没机会见面了,但是大家并不感到悲伤,微笑的眼中含着泪光,互道珍重”这种感觉,是非常可贵的。 对于许多人充满遗憾的人生和青春来说,这首歌的鼓舞作用是很大的。 |
不得不承认,有些歌就适合某些人唱,换个人就唱不出那个味道, 举几个例子: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是迪克牛仔唱火的, 《执着》是田震唱火的,许巍唱《蓝莲花》还不错,唱《执着》就是不对味, 《传奇》是王菲的更好听,李健那个悠扬的美声实在听不下去 《青藏高原》无数人翻唱,谁也唱不过李娜 等等 《千千阙歌》的词曲唱接近于完美,造成了1+1+1>3的效果 |
第一、旋律好,入耳即觉得好听; 第二、不失雅致,使得它易于流行,又能脱俗而不腻; 第三、演唱难度不高,并不复杂的旋律也令它易于传唱; 第四、歌词佳,歌词内容包含的离别与相聚,对大部分听众来说极易产生共鸣。 关于《千千阙歌》为什么这么火,其实我想说《后来》、《很爱很爱你》、《最初的梦想》、《红日》、《月半小夜曲》什么的也都很火,并且一直火,从未在KTV和选秀里面降过火。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是符合我上面说的几个特征的,但我认为最本质的,还是曲好。 日本在旋律方面真是有诸多精华的。 而且从中国大部分受众口味来说,倾向于这种旋律婉转、深情、温暖、细腻的旋律,这样优秀的旋律,配上不错的歌词,想不火我认为都是有难度的。 |
从前有一个程序猿,喜欢听《千千阙歌》,开发了一个叫千千静听的软件,后来被收购,现在这个软件叫千千音乐。 “你应该像陈慧娴那样唱歌”欧丁玉对邝美云说。 如果眼神能杀人,邝美云早已把欧丁玉杀了300次。当时邝美云已是大明星,而陈慧娴还是一个青涩的学生妹,“跟她学唱歌?哼!”后来关维麟笑着对欧丁玉说:“邝美云不跟公司续约原来是因为你啊。” 可见,当时欧丁玉对陈慧娴有多偏爱。 |
![]() |
(陈慧娴和欧丁玉) 1984年,还在读中学的陈慧娴与陈乐敏、黎芷珊组成三人组合“少女杂志”,三个小女生一起唱歌、蹦迪。陈慧娴以一曲《逝去的诺言》成为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得到关维麟慧眼捞来,签约宝丽金。 |
![]() |
陈慧娴的爆红,是时势造人。山口百惠退隐后,日本女歌手中森明菜的走红,把这股“清纯学生妹”风也吹到了香港,她的《少女杂志》那张唱片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宝丽金,欧丁玉成了陈慧娴的唱片监制。他第一次见到陈慧娴,就被她羞涩又清纯的小“公主”气质吸引了。于是在很多事情上都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也是在欧丁于的帮助下,陈慧娴的歌唱事业顺风顺水。两人日久生情,谈起了恋爱。 |
![]() |
1989年,已经出道6年的陈慧娴,已经很红了,但她也有些累了。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匆匆录完音,匆匆回家睡觉,第二天又是这样。她本来甜美可爱,心思单纯,生活简单(这也是一生被成为“公主”的原因),此时很想拥有自己的时间,慢下来想一想。再加上之前和父亲的约定,所以决定暂别歌坛。 说道与父亲的约定,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陈慧娴18岁被星探发现的时候,父亲便不同意她进入这一行。陈父知道女儿心思单纯,很难在复杂的演艺圈立足,也不想女儿受到伤害。后来在陈慧娴的再三央求以及保证以后出国读书的约定下,同意让她去试试。 出道之出,陈慧娴从未想过做一名全职歌手,她虽然是歌手,但身份还是学生。后来专辑大卖,人气飙升,才决定中断学业专攻唱歌。陈父看在眼里有说不出的忧虑,不时提醒她彼此的约定。经过六年的打拼,陈慧娴事业已经达到巅峰,对此她已经很满足了。而且陈父不想她在功利的繁华世界中迷失,再次提出留学的议程,这次她同意了。 |
![]() |
欧丁玉和宝丽金公司听说后,当然极力劝阻,此时陈慧娴风头正劲,成为“一姐”指日可待。香港乐坛也是人才辈出、猛将如云,如果她留学几年后再拾往日雄风便难上加难。但无奈陈慧娴的去意已定。不过临行前,欧丁玉和宝丽金公司决定再为陈慧娴量身定做一张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作为一个礼物,也是一次挽留。 |
![]() |
(《永远是你的朋友》专辑封面) 作为《永远是你的朋友》这张告别专辑,欧丁玉他们选歌全部围绕“离别”这一主题。经过谨慎挑选,主打歌选中了日本巨星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 |
![]() |
(近藤真彦本尊,也是梅艳芳一生的挚爱。据说当年阿梅患了绝症后,非要去日本看他,看完他之后才接受治疗。) 为了这首歌,陈慧娴和她的团队真是费尽周折,找来词圣林振强来填词。 后来欧丁玉又找陈淑芬商讨翻唱版权的问题。谁知,梅艳芳此时无意中听了这首《夕阳之歌》,也想翻唱。陈淑芬和梅阳芳同属华星,有多年的交情,但欧丁玉开口在先,为了两边都不得罪,约定陈慧娴这首歌6月15日之后才能出街。所以等梅艳芳的《夕阳之歌》6月15号出来之后,第二天,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才爆出。 |
![]() |
于是,《夕阳之歌》与《千千阙歌》这两首同调不同词的歌狭路相逢,由此拉开了一场香港乐坛最为激烈的传奇对战。 当时《夕阳之歌》与《千千阙歌》正面交锋,已经上升到两个创作团队的较量。不仅仅是演唱者、连双方的作词人陈少琪和林振强、甚至编曲赵增熹和卢东尼都被媒体和歌迷拿来PK。 |
![]() |
《夕阳之歌》的填词是陈少琪,他同时给陈慧娴填另一首离别曲《夜机》,不知这位仁兄当年作何感想。 对方阵营也是制造了一些列话题,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当然是围绕她的“离别”之情。 梅艳芳这边呢,话题可多了去了。一是这首歌的演唱和作曲近藤真彦曾经和梅艳芳谈过恋爱。二呢,这首歌被选做梅艳芳担任女主的电影《英雄本色3》的主题曲。说道这部电影,因为前两部珠玉在前,这部毫不客气的说就是狗尾续貂之势。很多人看完出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英杰的惊鸿一瞥,整部《英雄本色3》简直成了梅艳芳《夕阳之歌》的MV。 |
![]() |
《夕阳之歌》填的大气,梅艳芳唱的苍劲有力,这也符合她一贯的“豪气”风格。“斜阳无限 无奈只一息间灿烂”、“迟迟年月 难耐这一生的变换”,这首歌就像陈年老酒,阅历越久听的越有味道。但此时这一版显然还不是梅艳芳最好的一版。 《千千阙歌》填的真挚,万千情绪,唯在一次别离,因为陈慧娴也是真得要离别,所以唱的极为动情,“来日纵使千千阙歌 飘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虽然分离在即,但她唱的却“伤而不悲”,另有一番清亮激越之意,隐隐中鼓励我们记住过去美好的回忆,乐观面对未来的旅途。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人生大起大落不常有,命里离愁别绪几番多,虽然《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各有千秋,但《千千阙歌》胜在“共情”,比如第一次出远门,坐在缓缓启动的火车上会唱这首歌;大学毕业,最后一次聚餐的饭桌上也会唱这首歌。 《千千阙歌》一投入市场,已经很受欢迎,卖到中期,各大唱片经销商纷纷向宝丽金追加要货,宝丽金原来只印制了十余万张的货,怎知卖了三四个星期已经清底。立即通知工厂加班,加印了几万张补货,谁料不到十日又见清底,只好重新再印。补货、断货、补货、断货,再补货、再断货。唱片在三个月内,总共卖出35万张,不仅超过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接近20万张),还使得陈慧娴成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销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 所以等到年终TVB评选最受欢迎女歌手将的时候,无论是陈慧娴本人、宝丽金公司、甚至听众都认定陈慧娴十拿九稳。谁知,TVB竟然把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品颁给了梅艳芳,无论唱片销售商、听众还是乐评人都是一片愕然。现场陈慧娴听了瞬间黑脸,没等颁奖典礼结束,便带着宝丽金的工作人员就离开了 |
![]() |
(邵逸夫亲自给梅艳芳颁奖) 据说颁奖前夕,TVB就放话给宝丽金,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内定梅艳芳,因为梅艳芳所在的华星公司直属于TVB。宝丽金的总经理关维麟气不过,和TVB的高层理论,结果TVB一怒之下把金曲金奖也颁给《夕阳之歌》,还逼迫关维麟离开宝丽金,否则就对宝丽金封杀。本来是要挽留陈慧娴的筹码,结果却成为了她离开的催化剂。 当年,陈慧娴在香港红馆开了六场“几时再见”演唱会。当时在香港,几乎所有听过陈慧娴歌曲的,不管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了这个盛事,而且场场爆满。陈慧娴本来就是个感性的女孩,面对台上台下多年来支持自己的人,想到自己感情上的变化,想到自己就要离开心爱的歌唱事业,唱完一曲《千千阙歌》后,她禁不住泪如泉涌…… |
![]() |
万般缘由交汇下,1990年出,25岁的陈慧娴离开在香港乐坛打拼的一切,毅然决然踏上赴美的飞机,就在这一年,她同欧丁玉也分手了。 |
![]() |
陈慧娴起程赴美留学,欧丁玉携摄录机拍下难忘一刻。 |
![]() |
(左起:欧丁玉、欧太、张学友和欧丁玉女儿、陈慧娴、陈慧娴父母) 是的,后来欧丁玉终于结婚了,不过老婆吴金凤和陈慧娴长得简直像孪生姐妹。 巧的是,陈慧娴宣布暂别乐坛后,同年年底,张国荣也公开退出歌坛,连开32场演唱会,而且每次都会唱《千千阙歌》,这一下陈慧娴更是风光无线。 |
![]() |
(陈慧娴和张国荣合影) 在唱之前,他说:“接着下来,有一位小妹妹,她今晚也有出现,每天晚上到这个时候,我也会唱她这一首歌,而每晚得到的反应,是比刚才的歌,更具有爆炸性,带来以下这一首,你们喜欢的……”张国荣版本的《千千阙歌》,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那个小妹妹就是陈慧娴,她和哥哥同年退隐,又恰在6年后与哥哥同时复出。陈慧娴后来也表示,当年张国荣的确像大哥哥一样疼爱自己。也许张国荣经历多年的“谭张争霸”已经身心疲惫,看着小妹妹陈慧娴陷入其中,于心不忍,算是给她的一点点安慰吧。 至此,《千千阙歌》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都受到好评,陈慧娴虽然失去了奖杯,但赢得了口碑。 |
![]() |
那么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呢?当然,她也赢了。 她不是赢在奖杯上,也不是赢在口碑上,她是赢在人生厚度上。 |
![]() |
1989年,陈慧娴退隐后,同年阿梅也退出歌坛。 连续五年获“最受欢迎女歌手奖”,还有金马、金像奖,她直到自己得到的已足够多。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她像当年的谭咏麟一样潇洒离开。 《夕阳之歌》本来就是翻唱昔日恋人近藤真彦的歌,阿梅也多次透露当初和近藤真彦是真爱。 恋爱期间,阿梅为了能见到近藤真彦,曾经一年七渡日本。她的经纪人刘培基曾说,有次他去日本看阿梅,看到阿梅正带着手套跪在地上,问她干什么呢。阿梅说她正在洗厕所,而她所在的公寓就是近藤真彦的。难以想象在外叱咤乐坛的女王,为了爱的人,在家变成小女人,这就是真性情的阿梅。不过这段感情最终还是因为近藤真彦太花心而告终。 所以阿梅第一次唱《夕阳之歌》的时候心里真得是五味杂陈。 阿梅最后一次唱这首歌是在2003年,那时她已身患绝症,仍然坚持在红馆开了8场《经典金曲演唱会》。 那一次,她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婚纱,还问歌迷漂亮。她坦言,自己已经不是首次穿婚纱但没有一次属于自己。这是她一生的遗憾。但有那么多喜爱她的听众,她已满足。她把自己的一生嫁给了音乐,嫁给舞台。 “下面我选的这最后一首歌,送个大家。我老是觉得,夕阳和黄昏,都十分漂亮但十分短暂,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事,否则瞬间便一无所有。所以以下这首歌,我选择,是因为可以代表我的心声,里面每一句歌词都很有意思。所以这首歌送给给你们,《夕阳之歌》,希望你们会喜欢。” 《夕阳之歌》是阿梅生命中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她这一生的写照。 她把自己六岁登上舞台一路摸滚打爬到大姐大的经历放在里面,也把自己的坎坷感情路放在里面、更把自己即将陨落的生命的无奈和不舍放在里面,这次她唱的豪气悲怆,从此《夕阳之歌》成绝唱。 |
![]() |
随着最后那一声苍劲的“Bye Bye”她消失在教堂拱门外,也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相信看到视频的每一个人,都会泪目。 多年后复出歌坛的陈慧娴,同时演唱了《夕阳之歌》和《千千阙歌》,她说送给梅艳芳,希望大家永远记住她。对于当年的种种她早已释怀,也坦言那时的自己不成熟。这就是陈慧娴,她心思单纯,对事对人都那么真。这一点不容易,也很难得。 |
![]() |
距今“千夕之战”已经过去三十年,我们仍然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回味。我们回味不是为了非要给她们一争高下,而是怀念曾经的经典老歌如此“经典”。之前在网易云看到了一句话:为什么经典都是一些老歌?因为不经典,根本老不了。 在那个乐坛的黄金时代,尽管也有尔虞我诈,也有暗箱操作,但歌手们还是拼尽自己的全力呈现好作品。无论对于音乐还是面对听众,她们坦诚的可爱。 |
![]() |
广告 音乐狂人:陈少宝乐坛故事(揭秘唱片业造星传奇,梳理 京东 ¥66.60 去购买? 喜欢请关注 “时空记1994” ,定期更新影评、书评、乐评。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其他不说,就林振强的填词就让人拍案叫绝,林振强真是现代的秦观和柳永!另外,同专辑中《夜机》差不多可以匹敌。《夜机》是怨而不怒,《千千阙歌》是哀而不伤。 “临行临别 才顿感哀伤的漂亮 原来全是你 令我的思忆漫长 何年何月 才又可今宵一样 停留凝望里 让眼睛讲彼此立场 当某天 雨点轻敲你窗 当风声吹乱你构想 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 试问除林振强外谁能写出如此绝美的词?? |
粤语歌曲两首流行度三十年一直能够保持的歌 女歌手的歌是千千阙歌,男的是海阔天空 其实小时候到大,《点歌台》中最常见的两个就是它们 至于夕阳之歌在国语流行圈真的没什么地位 梅艳芳的代表作是女人花 |
恰得其曲。 恰得其词。 恰得其人。 最好的陈慧娴,唱红了这首歌。 少女期的陈慧娴,哀而不怨,虽有离别,对明天满载希望。这首歌可以说是整个八零年代的时代曲了。 |
因为三句歌词: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 |
有人可能不知道《千千厥歌》是啥歌,我发一段歌词: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 粤语不会不要紧,来空耳一下: 空耳一下: 那样/总是/轻/轻/碗星,杨过/今晚/月河 脑海是不是瞬间自动匹配旋律,音声了?老歌虽然老,但是经典永流传,很多经典老歌,小时候也很喜欢听,但是不知道名字,直到偶然听见,才发现小时候听的居然是这些经典老歌。 |
即便你听不懂粤语版唱的是什么,但它依然非常打动你。 |
大学临近毕业时的一次同学聚会,在ktv包间里,一个平时不怎么起眼的广东女孩只唱了一首歌,也是全场唯一一首粤语歌,就是《千千阙歌》。 在场喝酒的没喝酒的都听醉了,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Ah 因你今晚共我唱。 |
一直这么火,和其他歌曲没有任何关系。 有些歌曲要别人记住,就要靠其他歌曲了。 马饲野康二这个曲在华乐坛,至少有6首粤语,4首闽南语,2首国语改编歌。 这首歌,除了作曲马饲野康二,演唱 陈慧娴,作词林振强,编曲卢东尼,监制区丁玉,发行公司香港宝丽金。 如果非要说什么原因,转一个其他人的评价。陈慧娴“声音圆润,技巧成熟,感情真挚,完爆当时所有女歌手” 一首歌能火,尤其是能大火,歌手的演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首歌的原曲,在日本就不火,有一个节目是,让日本音乐人听华语改编歌,猜日文原版。 千千阙歌,这个日本音乐人没有猜出来原曲是《夕阳烧》 |
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 原来全是你令我思忆漫长 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样 停留凝望里让眼睛讲彼此立场 这词儿,您细品。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