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电吉他的发展好像停滞了?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为什么电吉他的发展好像停滞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类科技相比于上世纪70年代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可为什么电吉他上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进步?(特指电吉他,不讨论效果器等周边)我弹过上世纪80年代,90… |
21世纪早期有过一波电吉他科技加成潮,偶有叫好,全不叫座 厂家曾经寄予厚望用力打过广告的有: Fender VG Strat - 2007 Gibson Dark Fire - 2009 Moog Synth Guitar 无限延音 内建滤波器 - 2008 RKS Wave guitars - 2004-2007年间比较多见,模块化设计、可换外壳,赛博朋克2077里的吉他设计基本是他家的样子 那几年法兰克福乐展年年见到想搞大活的欧洲人,比如XOX Handle,Teuffel Birdfish,内置Korg Kaos的Misa Kitara等等等等,后面都没动静了 |
![]() |
|
![]() |
Line 6 Variax 那么好用的系统2002年就有了,挣扎二十年到2021年出James Tyler精修版 一共也没卖出去多少 midi guitar 从Synthaxe 到Roland 到Ztar 基本上你想得到的feature都有人做,你在现场见过有人用吗? 所以到2010s年代厂商都学乖了:吉他手吃不了高科技细糠 电吉他设备就得当lifestyle品牌和消费电子来做,日子才过得下去 |
![]() |
|
电吉他是比战斗机和弹道导弹更新还慢的东西。 今天很多在服役的武器装备,都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而电吉他,就更过分了,比如1959或者1960的元年les paul,都是很多吉他手的主力琴。 |
停滞是很正常的,因为太多人追求音色了。 不是追求音色不好,而是他们只追求他们认可的音色,而他们认可的音色都是在吉他最火的时候的音色。 现在金属,摇滚式微,已经不太可能创造出现象级乐队,引领现象级音乐风格,出现现象级音色了。 所以大家(大多是普通爱好者)理论上追寻的音色还是简单的,老就是好。 因为音色已经固定了,而且音色是一个玄学的东西,就比如说美分,是这个颜色,你把美分的琴身木头锯掉了1/10,它还是这个音色吗?就算你听不出来,你蒙眼睛试不出来。 但是这个产品交你手上,你会花钱买吗? 而这一点变化的产品,到你手上可能就不会买了。 所以现在能看到的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新兴的品牌,音色倾向往老音色上靠。 还有一部分往邪乎上的整,例如加个效果器加个音响,实在不行手机app再联动一下,亲身上再加一个显示器,也无非就这样了,或者是整一个可笑的极薄的碳纤维贴面。 但是除此以外吉他的本质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创新。 因为创新成本实在太高了。 看国外吉他展namm里边的一些创新型吉他,也创新不到哪儿去,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是激进(看到了一个拾音器可以来回滑动,同时可以用拾音器消声的吉他,但是现在找不到了)。 |
我做一个猜测。先叠一层甲:电吉他才碰没多久。说错了别喷我。 我们首先对比一下电子琴/电钢琴与电吉他的区别: 电子琴/电钢琴电吉他演奏端输出离散的键盘开/关、力度、弯音轮等 MIDI 控制信息连续的电压波形(模拟音频)后端DSP 用采样或物理建模算法“从 0 到 1”合成任何乐器效果器只能在原波形上做 线性/非线性处理,本质还是“改色”而非“重造”多音处理天然多音(128 音符分开编号)多弦共振→要分离 6 条弦的音高后才能重建新乐器 我们都能看到这10年电钢琴的进步:价格越来越低,手感越来越接近真钢琴,音色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多,逐渐融合了合成器、APP教学、音游等功能。 这一切都依赖于“符号音乐”的处理逻辑(MIDI向技术)。 而电吉他,一直是输出电压波形并以此作为后续处理的基本信号形态。 电子琴/电钢琴本身就是一个“数字乐器 + 控制器”两合一系统,它输出的首先是 MIDI/控制信号,声音完全由内部采样库或物理建模引擎合成,想换音色只需调用另一组算法/采样。 但是,要把电吉他转换成“符号音乐”的处理模式,需要精确地分析出音高、力度、指法细节,再重合成新乐器的谐波——这在实时、连奏、多弦共振的场景下技术难度和成本都远大于键盘类 MIDI 控制器。 要达成转换目标,需要两个步骤: 分析(Analysis):把演奏动作拆成 音高、力度、包络 等参数合成(Synthesis):依参数用另一套谐波/采样重合成目标音色 对于键盘 → “分析”步骤已完成(键=音高,击键=力度),只剩合成。 对于电吉他 → 分析与合成两步都要做,而且第 1 步就已困难: 难点细节多音检测扫弦瞬间 6 条弦混在一起,要实时分辨每条弦的基频和振幅滑音/推弦音高连续变化,传统 FFT 难以在 <10 ms 给出稳定结果噪声/谐振手掌闷音、品丝噪声、共鸣箱回响都会误导分析算法延迟容忍度舞台演奏可接受 <10–15 ms 延迟,而精确跟踪多音滑音往往需要更长窗口 现有的将电吉他从音频处理乐器转变为符号处理乐器的方法大致有三家产品: 代表产品技术路线现状Roland GK-3 + GR 系列每根弦独立拾音 → 转 MIDI → 合成器性能优秀但需改装/专用琴,价格高Fishman TriplePlay无线六路拾音 → 电脑/硬件合成软硬件复杂,面向录音室而非普及Line 6 Variax在琴体内做物理建模,但仍是“模拟不同吉他/泛音”,不是真正变成长笛定位吉他音色多样化而非跨乐器 其中 Fishman TriplePlay根据美国亚马逊上的用户评论,据说已经停产了。少量用户的评论也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这三种产品的成本都很高(以一把2000块钱的电吉他做对比)。 当前能进行“符号音乐”演奏的电吉他的方案: 降延迟多音高检测:深度学习 + 自注意力声学模型已把 6 弦实测延迟压到 ~12 ms,但对舞台级通用产品仍显得略高。 MPE(MIDI Polyphonic Expression)吉他:用高分辨率 MIDI 2.0/MPE 把每弦演奏细节分开发送,配合软件音源可逼真模拟更丰富乐器。 神经吉他合成器:研究者正用 VITS/Neural LPC 等端到端模型直接把拾音信号转成目标乐器波形,理论可行但算力和鲁棒性仍然存在问题。 目前可用的产品除了使用Roland/Fishman的特殊拾音器及设备的技术路线之外,还有JamStik的 Studio Midi Guitar,将音频转midi这个功能内置到电吉他内部。但是,它输出的midi信号必须要额外配置音源和合成引擎才能真正出声。 |
![]() |
正面(来自其官网) |
![]() |
音频接口和MIDI接口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他们官网上查看。只是价格实在是不便宜。 |
![]() |
AeroBand吉他的形态也非常像真的电吉他,但由于它是硅胶琴弦(粘在指板上),很难表现电吉他的推弦揉弦技巧,其它技巧的表现能力也非常受限。但至少有了midi 电吉他的基本样子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么?作为一门乐器,发展了100多年,也应该相对稳定成熟了。唢呐也有上千年历史了吧?古筝也是,这不几千年年来这些乐器一直也就是这样子啊,你还希望他们变成什么? 作为一件乐器,就应该有它自己的定位和应有的声音和样子,而不是花里胡俏的东西。这不是消费电子产品。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要说近些年的发展: 1.主动增益电路(好像是alexi带火的?) 2.碳纤维增强琴颈 3.无头琴(过去也有,但如今变得流行 4.断音开关(没用过,就想起来了……) 5.双摇琴的零点恢复系统(不知道也许吧) 6.钛合金五金件 7.感谢评论区提醒。扇品搓衣板! 其实要说花样最多还得是1980年前后那帮日本厂子,各种花活儿,但都约等于没卵用。吉他就干好吉他的事儿,难道还要像冰箱一样整个联网的触摸屏吗? |
没停滞啊,以前刚接触的时候12年左右,那时候想要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效果器得要一个键盘大小两三千那是很正常的,什么gt100,me80什么的,现在综合效果器300块,一盒烟那么大小,音色就日常练习也就够用了,稍微大点的也就跟个ipad差不多,不是很专业的舞台使用都够了,这不也是一种发展嘛 |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所谓的“停滞”,才是乐器演进的常态? 电吉他在乐器发展史上属于少数的异类,另一个异类是合成器的出现。它们都是通过颠覆传统乐器的发声原理实现的短暂高速发展。电吉他是把拾音设备做成了乐器的一部分,从而引入了音箱效果器到音色链当中。而合成器的颠覆程度更高,直接用电子振荡代理物理振动作为声音源头。 发现什么共性没有?这种“高速发展”都必须依赖某一种原理性的技术变革才能实现,严格来说它们都不一定算得上是乐器的发展,而是新的声学技术在乐器上的应用。而这种高速发展也是阶梯式比较短暂的,因为新技术应用上就那么一段时间就能完成,剩下的又回到乐器传统的缓慢演进节奏中,这就是为什么实心电吉他定型后,和今天的电吉他比也没有很大区别,它回归了一个正常的演进步伐而已。 至于其他答主提到的碳纤维材料,variax, parker,以及近年来的各种科技智能吉他这些,本质上都没有类似的颠覆性发声原理的改变,都属于对已经定型的乐器修修补补的小改进,自然不会那么令人兴奋了。 |
以前东北铁锅炖大鹅,锅里是大雁 小鸡炖蘑菇,解放前炖的是花尾榛鸡,国家二保,改开前炖的还是小野鸡 造宫殿,秦汉可以就近去伐终南山的树木去营造大殿,隋唐时终南山已难寻栋梁之材,但还可以从南方山林砍伐之后运到长安,到了明清只能全国搜寻了 美资本主义企业告诉你新的吉他更好 美资本市场价格告诉你元年更好 |
这不赖音乐界 主要是科学家的锅 等常温核聚变突破了 我要搞一把氦3吉他。 因为氦3原子核更重 所以氦3吉他的声音相对比较醇厚 那些说氘氚吉他,重水吉他更轻好听的都是异端 |
每个乐器都有个终极形态,一旦到了那个终极形态,就难以再改了。 比方说钢琴,就已经终极形态了,即使有数码钢琴了,尽管不再需要一定宽度去同时敲击三根琴弦了,但也没法再去改钢琴的键宽,更别说改88键布局这种事了,钢琴就已经发展到顶了。 以前钢琴可不是这样的,88键也是反复迭代才形成的,更早的时候黑白键的颜色都是反过来的呢,现在敢信?谁敢把黑白键再返回去?不可能的了。 电吉他所谓停滞反而是好事,说明这个乐器定型了。 |
你又不会演奏最前卫的音乐,你怎么能体会到乐器最前卫的发展呢? |
怎么停滞了,现在都有智能吉他了,直接内置一个数字效果器加音箱 还有锂电池。手机APP操控,还能放伴奏。随时随地都能弹。 |
停滞不至于。 其实完整的看,电吉他加效果器才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效果器这一块近年进化的实属飞快。所以整套系统来说,进化不少了。 至于乐器本身,还能进化啥?钢琴进化了吗?小提琴进化了吗? 一般一个乐器的迭代,主要是材料方面。 比如说琴颈,有什么新材料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或在原稳定性上更便宜,近些年烤枫木就是一个新的潮流。 再然后,漆面材料。 琴体木材倒是没什么新的亮眼发展。很多我认为只是噱头,比如碳纤维什么的,算是实验性质,割一下初学者韭菜。 整体结构的变化,有的人说把音箱加到吉他里面。这个其实二十年前甚至更早就有了,比如fernandes的象宝宝。 把软效果器做到吉他里面,这个才算是一个突破。其实这该归到效果器那一块的进化。 |
难道你没有发现现在流行歌都很少用电吉他弹SOLO了,所以现在商家继续炒BEYOND或者动漫,因为才有更多人学 |
已经有很多进步了,只是更多在实用性方面,未必是在声音方面。 毕竟“电吉他”的音色确实已经基本被订在一些范围内了, 我举一些例子, 不仅对普通爱好者有用,对专业人士也很有用的: 一些实用性配件的普及,例如带锁旋钮即大方便了换弦,烤枫木琴颈和不锈钢品丝提升稳定性和耐用性。数字效果器的发展,可以省去携带很多单块的重量/费用问题。甚至包含AI的音色采样 另外同意在声音上 比较停滞 更现代的音乐会用新的乐器包括合成器之类的, 就像小提琴永远是小提琴的声音 也很难再重新定义了 |
几十年前的第一吉他手:jimi hendrix 现在的第一吉他手:jimi hendrix 这东西就是那个年代所定义的。 |
我寻思新材料运用在加上也好八弦广泛应用也罢,又或者evertune琴桥,扇品,扇品颤音琴桥不都在研发改进?到底哪停滞了? |
哪里停滞了? 现在不是某书 某音各位勤学苦练多年的电吉他老手 都在卖无弦电吉他么哈哈 |
音箱和效果器也是电吉他的一部分呀,数字音箱和综效的发展可没停 |
国产有自带效果器、鼓机的倾向,省的麻烦了。 斗牛士D160SE,唐农Hush X pro, 恩雅inspire 等等。 |
因为上个世纪的声音,开始购买学习电吉他,那么我希望他能发出上个世纪的声音。 |
你是否在想 “小提琴” |
因为乐器本身就是复古的东西啊 |
木吉他刚入坑,其实我一直觉得电吉他的声音不好听。。。但是表现力更丰富。一个人学习的话还是木吉他吧 |
因为现在的小孩儿都喜欢电音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