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周杰伦的作曲水平比罗大佑高么?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周杰伦的作曲水平比罗大佑高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之前的问题被说黑周杰伦。。。 |
长文预警... 主要讨论罗大佑的音乐,周的部分不想多说。 任何艺术创作都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只有结合这些因素才能真正理解罗大佑的价值。至于某些专注于“人气”“播放量”的饭圈潮流,或许能引发一时的狂热,热闹过后,还能留下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就见仁见智了。 罗大佑的崛起恰好是历史转折的关键点,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有两个节点肯定会浓墨重彩,台湾民谣运动和罗大佑引领的黑色旋风。罗大佑的涌现刚好是台湾民谣运动这种时代洪流的尾声之际,以爆炸头、黑衣墨镜掀起了黑色旋风,由撕裂沙哑的嗓音取代靡靡之音,由电吉他取代木吉他,彻底颠覆了70年代民谣运动的传统形象,成为华语流行乐史上的分水岭。就像鲍勃迪伦插上电的那刻被认为是改变了摇滚乐格局的历史性时刻,甚至有很多专门为其制作的纪录片,你可以说现在有很多歌在技术编排上超越了〈Like A Rolling Stone〉,但谁又敢否认这首歌的伟大呢?《之乎者也》就这个道理,哪怕它不是罗大佑的艺术巅峰,但其划时代的意义使其位居榜首,这种历史转折点必定是绕不开的。 70年代台湾民谣以简单旋律和和声为主,强调朴实和亲切感,多以抒情和乡愁为主题。罗大佑改变了创作核心,通过引入欧美现代音乐元素,丰富了表现形式,主题也上升到社会、政治、文化等现实问题,重新塑造80年代的华语乐坛。很多音乐类型,民谣、摇滚、放克、雷鬼、蓝调、爵士、电子、噪音、交响、民族乐,罗大佑都玩过。实际上现代华语流行乐的语言风格从80年代才成形,是罗大佑把70年代与80年代的流行乐一刀切开,这就是你为什么听70年代的歌通常会感受到年代感,听80年代的歌反而更加现代化。这种转变的关键举动,罗大佑独树一帜,为数不多能比较的是崔健和侯德健在大陆乐坛空白时期注入新的音乐灵魂,许冠杰重新推动粤语歌在香港的主导地位(当然影响范围很局限),其次是李寿全的《八又二分之一》。 《之乎者也》之于华语乐坛的意义,犹如《氷の世界》之于日本乐坛的意义,井上阳水在70年代以《氷の世界》打破传统音乐的桎梏,成为日本流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乎者也》在华语乐坛也起到颠覆性的作用,不仅是音乐风格的创新,更是思想上的启蒙。罗大佑本人也深受吉田拓郎和井上阳水的影响,后两者是日本民谣摇滚和新音乐的教父级人物,作品充满对社会的思考和人性的理解,有日本鲍勃迪伦之称。罗大佑兼具吉田拓郎和井上阳水的开创性,及佐田雅志的文词之美。虽然在他之前有李泰祥的《橄榄树》这样的旷世之作,但《之乎者也》真正做到将本土文化与欧美音乐潮流完美结合。 而《之乎者也》是82年的专辑,当时的人在干什么?台湾多数是民谣曲风,大陆乐坛在侯德健的到来之前一片空白。罗大佑在这张专辑里融合了摇滚、雷鬼、蓝调、放克,在当时就是划时代的革命,同期只有侯德健的《龙的传人续篇》能抗衡。你以为只是简单引用欧美音乐元素?那就太小看罗大佑了,他更是结合了本土化,赋予每种风格新的生命力。〈之乎者也〉用的是雷鬼曲式,讲的却是对当时台湾当局的讽刺。〈鹿港小镇〉用的是摇滚曲式,却描绘了台北那一代人北漂的心态。〈将进酒〉用的是蓝调曲式,却把东方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乡愁四韵〉只用一把木吉他就渲染出古典的氛围,颇有Yes和Emerson Lake & Palmer的味道。〈错误〉采用模拟合成器,有前摇风格,编曲复杂性和创新性令人叹为观止,这种高水准的制作在当时都是少见的。只会满嘴跑火车罗大佑只有人文的,拜托,〈乡愁四韵〉和〈错误〉都是以诗入歌的经典,这两首诗早在民谣时期杨弦和李泰祥就谱过曲了,哪个版本更能跳脱时代框架,可以自己去听听。 83年的《搭错车》更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集齐了李寿全、梁弘志、罗大佑、侯德健),是黑色旋风中的另一座丰碑,影响了后世女歌手效仿苏芮的大嗓音唱法。同年《未来的主人翁》专辑用了丰富的乐器组合和多层次的和声,体现出罗大佑对音乐结构的精细把握,受保罗麦卡特尼的影响,〈亚细亚的孤儿〉用了军鼓,童声合唱团的部分带有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的影子,而唢呐的使用极有可能影响了后来的崔健。〈未来的主人翁〉电吉他+钢琴式摇滚,反复几十遍的“飘来飘去”的歌词营造出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青春舞曲〉虽是传统民歌却巧妙融合了放克元素。〈爱的箴言〉在后来的《闪亮的日子》还玩过爵士版。〈稻草人〉是罗大佑众多作品中难以超越的艺术巅峰,前半段是钢琴和弦乐,中间穿插的摇滚元素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回到前半段的钢琴部分,完成整体音乐叙事。整张专辑不仅在音乐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思想深度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探讨了社会变革、教育、青年未来等议题,四十年过去了,依然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力。《家》在制作上开始变得精致,八分钟的〈吾乡印象〉融入了胡琴、月琴、把乌、鸟叫声的采样,编曲细腻至极,犹如仙乐一般。《爱人同志》在编曲上更加成熟,专辑主题围绕爱情、人生、社会理想展开。〈爱人同志〉的摇滚前奏riff极具抓耳效果,中间穿插的大合唱更是营造出一种集体呐喊的震撼感。〈不变的结局〉在旋律相同的情况下用抒情摇滚的编曲风格,整体更为柔和和感性。〈黄色面孔〉和〈京城夜〉无论是摇滚元素、交响元素,还是大合唱的加入,通过和声的强弱对比,特别是在过渡和高潮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动态变化。 《皇后大道东》《原乡》《首都》就不多说了,自己先把〈青春舞曲2000〉〈火车〉〈长征〉听一遍。最能代表罗大佑突破性的专辑是《恋曲2000》《美丽岛》,延续了他一贯的多元曲风,编曲复杂精细。其中《恋曲2000》有着波澜壮阔般的管弦乐和庞大的合唱团场景,宛如汹涌澎湃般的气势,是流行和交响的完美结合,特别是〈东风〉和〈天雨〉,曼陀铃的加入点亮了整体编曲。〈恋曲2000〉和〈上海之夜〉的管弦乐+大合唱编排更是磅礴大气。《美丽岛》则承载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罗大佑对过去十年历史的总结,囊括了阿拉伯音乐、另类摇滚、嘻哈、电子、古典流行。专辑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大量的音效和采样,包括圆舞曲〈舞女〉,混入电话声+萨克斯的〈绿色恐怖分子〉,苏格兰风琴〈啊!停不住的爱人〉,噪音/另类摇滚〈网路〉〈阿辉饲了一条狗〉,阿拉伯电子〈真的假的〉。 论词曲交融,罗大佑开辟了写长句歌词的先河,经常是单句歌词超过十几个字,影响了李宗盛的写法,如果你在KTV唱过〈追梦人〉就知道换气难度有多大。〈光阴的故事〉开创了三段式写法。〈沉默的表示〉开创了回文写法。〈童年〉开创了大长篇叙事,用五年反复打磨的精品。现在大家熟悉的主流歌曲,大多数在相同的旋律下重复歌词,〈童年〉则是以同一旋律创作五段不同的歌词,非常考验词曲咬合功底,熟悉罗大佑的都知道他通常以旋律先行,歌词后补。〈未来的主人翁〉颠覆了三四分钟的长度限制,是我个人听过最早超过七分钟的有词歌(比它早的〈龙的传人续篇〉是组曲),歌曲结尾以反复“飘来飘去”的和声交织十几句歌词重叠而不违和。罗大佑也做过模糊人声的实验,〈错误〉〈稻草人〉〈吾乡印象〉都是音乐大于歌词长度的前摇曲式,可罗大佑就是能做到词曲融为一体。在罗大佑的歌里,只要出现一句歌词,他就会严谨对待,而不是随便拿个玩音乐性的名堂糊弄过去。 论节奏编排,罗大佑几乎是最早一批做节奏型歌曲的创作人,早在《之乎者也》专辑用雷鬼、放克节奏。《未来的主人翁》里〈亚细亚的孤儿〉用拖沓的三拍,拉长的华尔兹节奏。《爱人同志》既有快节奏摇滚〈爱人同志〉〈暗恋〉,也有慢板抒情〈黄色脸孔〉〈不变的结局〉,而且〈爱人同志〉〈不变的结局〉在旋律相同的情况下用两种不同的节奏诠释。与交响乐团合作的《恋曲2000》更是张节奏感爆棚的专辑。《美丽岛》里〈绿色恐怖分子〉也用了进行曲节奏。 论电影配乐,《衣锦还乡》充满了浓厚的民族乐氛围,融入了唢呐、萧、古筝和琵琶这些传统乐器,其中〈船歌〉堪称绝品。《孤军电影原声带》用充满历史感的旋律描绘了战争中的复杂情感。〈云宫音〉以吉他演奏为主,结合东西方元素。《搭错车》原声带也有罗大佑写的歌。〈逃学威龙2〉〈滚滚红尘〉〈棋王〉〈天若有情〉〈阿郎的故事〉电影全都用罗大佑的歌作为主题曲。我就说一句,看过〈天若有情〉的人谁没听过〈青春无悔〉〈追梦人〉?看过〈阿郎的故事〉谁没听过〈恋曲1990〉〈你的样子〉?按饭圈的流氓话术,岂不是也能说「阿郎的故事跟贾玲的电影相比就是小众,所以杜琪峰不配跟贾玲比?」且不说罗大佑给港台电影写的主题曲多达十几部,保证了他的歌曲普及度不会差,只要是个港影迷,我还真不信你连周润发和周星驰的电影都没看过。 论意境渲染,〈滚滚红尘〉低缓悠扬的旋律描绘了人生中无常变化的世界,虽然是多利亚调式,却渲染出东方的凄凉之美,堪称是东方版的〈斯卡布罗集市〉。〈追梦人〉的六声羽调仿佛带人进入了梦幻世界,曲调如梦境般幻化。〈海上花〉是中西结合的典范,用西洋乐器诠释五声音阶,仅凭钢琴演奏呈现出东方美感。〈乡愁四韵〉基于五声音阶,用吉他模拟古琴,泛音弹法又有Yes和King Crimson的前摇味。〈人生何处不相逢〉延续了〈海上花〉磅礴大气的东方曲调。〈似是故人来〉将广东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歌,徵调式的运用营造了意犹未尽的感觉。罗大佑对东方独特美感的渲染千变万化,光是一首〈海上花〉就让当下做中国风的人难以企及。 论影响力,〈童年〉〈光阴的故事〉〈明天会更好〉都是国民级歌曲,某些人要反驳说「某某收听量霸榜多少年才叫传唱度」,这就是故意混淆市场和艺术生命力的概念。艺术生命力关注的是作品能否经受跨时代考验,市场生命力更多体现在商业成功和广泛传播。有些作品在当下市场取得成功,但未必能在艺术层面长久被认可,有些作品即便在当下市场褪色,艺术价值却是永恒。就像约翰列侬的〈Imagine〉,鲍勃迪伦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收听量可能不如当下最红的歌,不如泰勒斯威夫特,但在伟大歌曲中始终名列前茅。现在的人可能不会主动听〈让我们荡起双桨〉,可当旋律响起你就知道下一句要唱什么。我之前亲临过保罗麦卡特尼的现场,全场大概四到五万人,一唱〈Hey Jude〉上到七十下到二十都能跟着哼Nananana,这种旋律感染力是刻在DNA里的。〈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这些歌之所以能横跨几代人,与旋律感染力密不可分,罗大佑这几首歌无论是采用独唱还是大合唱的方式都毫无违和感,旋律记忆点太强了,这种长期的影响力也侧面证明了罗大佑是写旋律的奇才。 曾经有人问罗大佑到了香港后为什么不去电视做宣传拍广告,他是这么回应的: 我有在思考说,怎么样用香港人比较能接受的方式去谈这些蛮严肃的问题。比如说香港人自己为什么不写东方之珠,非得台湾人来写东方之珠?因为他们没在想这些事情,他们脑筋里面不是这个东西,他们脑筋是上电视,红,会拍电影的话就去唱歌,唱歌的话再去台湾去哪里,他脑筋里是这个东西,你不能不去思考跟环境的一些东西。所以Beyond他们得去日本发展,因为观众也变得没有这些东西。大家都在说“哇红磡要八场,哇十五场是谁谁谁,哇三十几场是谁谁谁”,大家都变得在比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破了世界纪录是没问题的,可是那个音乐真正要讲人跟群体,跟情感,跟真实,跟生命的东西,他不多啊,那你就把听众都教育成是这样的听众。这个回到头来还是得讲香港本身有一些成长上不愿意面对的一些问题。很抱歉,我讲得很直接。 用“人气”“播放量”“粉丝基础”来衡量罗大佑,其实反映了当今的浮躁现象,认为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影响虚无缥缈,只有物质标准才能评判一个人的艺术价值。对于这些持饭圈思维的人,说白了就是对前人在艺术探索上缺乏敬畏之心,甚至为了踩别人一脚,还反咬一口说人文性和思想性没有价值,简直TM就是混帐话。 套用崔健的一段话(只选重点部分): 流行音乐必须得融合到社会的综合范畴里去谈论。美国的流行音乐,一代一代地推翻、一代一代地去引领世界。上个世纪的布鲁斯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Hip-hop音乐,这些有影响的音乐全是从美国来的。可能是因为它始终跟社会平等,而且它们每一个音乐都有严格的介入时代的标准。它在批判这个社会。摇滚乐在批判,布鲁斯音乐在抱怨,Hip-hop音乐在骂种族歧视,所有东西都能找到它跟社会之间发生关系的那些点。(略过)... 这样的音乐一丰富起来,你不可能没有影响,它的能量就大,不像中国流行音乐的需求全都是因为时尚,没有内心需求,你看他们的力量是假的。(略过)... 为什么要有力量?为什么要有这种音色?为什么要有这种节奏?为什么要五官挪位地唱这首歌?是因为有内心需求。(略过)... 力量是要挣破枷锁的。他们没感觉到枷锁,或者他们见着枷锁就躲,甚至想利用枷锁,把枷锁化为时尚去获取更大的利益。(略过)... 他们的概念里这就是大型的音乐文化活动,并且造成了一种时尚,年轻人认为我看到的东西就是时尚,我看不到的东西都是过时,这就是目前来说我们的音乐环境。 (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某位亚洲天王要负很大责任的)... 流行乐源于美国的布鲁斯,这些音乐形式在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底层社会的苦难、抗争和希望,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在内容上注重真实,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音乐只能流于表面。从布鲁斯开始,20年代的爵士时代,50年代的摇滚乐革命,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民权运动,70年代的反战运动,90年代的嘻哈运动,诞生了披头士、滚石、鲍勃迪伦、地下丝绒、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查克贝里、小理查德、吉米亨德里克斯、鲍勃马利、雷查尔斯、詹姆斯布朗、艾瑞莎富兰克林、马文盖伊、史蒂夫旺达... 这些对世界流行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人,不仅在音乐上引领潮流,更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引领时代。 你可以说现在有人在技术上超越了吉米亨德里克斯,可谁又敢否认他在吉他史上的艺术价值?你可以说现在一堆人收听量吊打查克贝里、小理查德,可谁又敢否认这俩摇滚祖师爷的贡献?还是那句话,缺乏对前人的敬畏。你让鲍勃迪伦、地下丝绒跟泰勒的收听量比,怕是全加起来都比不过泰勒,但要说泰勒地位能秒了鲍勃迪伦和地下丝绒,你觉得人家会不会把你当个傻子看? 好的流行乐一定是能反映当下社会和意识形态又能超脱时代的,就像柬埔寨摇滚,你听时会感叹他们那个年代还能产生这么牛逼的音乐。再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你会感慨一个经历一战二战时代的人还能唱出〈What A Wonderful World〉这样的歌。再听鲍勃迪伦和披头士,你会发现他们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一部音乐史。华语乐坛起步本来就比欧美晚几十年,形式都受人家的影响,唯有深入挖掘本土内容才能发展出自己的东西,要说这方面谁最拿得出手,那就是罗大佑了。 高晓松明确说过他们那代做音乐的人,当年除了学齐秦之外,就是受罗大佑的影响而创作。所以90年代的内地民谣能明显看到罗大佑和齐秦的风格烙印。 罗大佑的音乐之所以能横跨几代人,在于他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和情感,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专注于挖掘本土内容,巧妙地将中西文化融合,而非简单模仿欧美音乐形式,才是罗大佑厉害的点。 在业内,不少重量级人物都对罗大佑表示高度认可,不像饭圈那样整天贬低他。 李宗盛: 在我心中,罗大佑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李寿全: 罗大佑是华语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他的音乐、文字和创作理念结合得很好,他是个精致的男人。 胡德夫: 罗大佑是在整个民歌比较寂静的时候,把这把火给点起来了,在所谓的台湾摇滚音乐上,罗大佑的成绩是无话可说的。 崔健: 大佑的出现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他好像是来自海外,来自自由世界,同时他唱的又是中文,所以这种影响对我们是,音乐还可以这样做,这个特别重要,音乐完全可以自由去表达。 谭盾: 罗大佑的音乐,伴随着我们读书,伴随着我们恋爱,伴随着我们思乡,伴随着我们忧国忧民。从个人角度来说,大佑的音乐可以听见我的心。同时,他的音乐里有一种民族的血液在流淌。 华语流行歌在罗大佑之前是非常单一化的,但罗大佑带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这方面的贡献极为重要,像后来的摇滚、民谣等音乐形式的思想性,都可以追溯到罗大佑。作为一个多次亲临摇滚现场的人,我并不在乎现场人数多少或打破啥纪录,我更在乎的是现场的能量。如果有人说「某某演唱会一票难求,但罗大佑的演出卖砸了都没人看,你去看啥?」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看罗大佑。因为我更宁愿去看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还在舞台上声嘶力竭地唱着〈鹿港小镇〉〈未来的主人翁〉,这种能量是最真实的,而不是去看一个人在现场划水摆烂。 |
![]() |
|
很多人觉得罗大佑强在作词思想等方面 但是! 他的作品有根源性,编曲考究 作曲有隽永性,有律动 华语音乐相比较于西方音乐比较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布鲁斯音乐底子,而罗大佑作为根源唱作人本身作品就有布鲁斯基础,很多作品是根源的触及本质的,然后又是非常扎实的songwriter。 他研究过放克的吉他应该怎么编,雷鬼就是正经雷鬼,不像是周杰伦那种批皮的曲风。周杰伦很多歌特别是芭乐,节律非常呆板。罗大佑的恋曲1980能听到非常明显的人声和伴奏的错位,这就是律动的体现。 并且罗大佑自己器乐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这点秒了周杰伦。 那么从宏观来谈,你可以去为了了解罗大佑当时的文化氛围,两岸关系,台湾的经济。罗大佑是一本台湾文化史。 换句话来说,周杰伦有什么好研究的吗??? 艺术从来不是简单的乐理堆积,从来都不是与社会割裂的存在! 综上所述,无论是作词作曲制作器乐以及地位结巴都不配和罗大佑比。 |
说反了,罗大佑的作曲水平远远高于周杰伦。 这两人的对比,很像迈克尔杰克逊与鲍勃迪伦的对比。 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风格更为下沉,更能吸引中低端的乐迷,周杰伦亦然。 当然,由于欧美与华语乐坛整体差距的原因,鲍勃迪伦显然强于罗大佑,MJ也强于结巴大佐。 如果换成通俗小说作者的话,罗大佑就好比是金庸,周杰伦就好比郑渊洁。 金庸作为顶级的通俗小说作家,常从严肃文学中吸取新的创作形式,用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之上。 罗大佑则广泛从古典、民谣、摇滚、布鲁斯、雷鬼等各种音乐形式中吸取能量用于创作他的音乐。 周杰伦是音乐天才,郑渊洁是小说创作的天才,二者都在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情况下在各自领域有一番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缺失,两人到了中老年后,都陷入江郎才尽,无法突破创作瓶颈的问题,说白了还是被文化程度锁死了上限。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三流作曲靠猎奇审丑取悦听众耳朵, 二流作曲靠魔性洗脑取悦听众耳朵, 一流作曲靠旋律优美取悦听众耳朵, 超一流作曲靠直击灵魂震撼听众心灵。 周杰伦一流的不少,超一流的寥寥无几,而罗大佑超一流的一大堆。所以高下立见。 |
这么说吧,肯定会被骂但我还是要说。 华语乐坛,山顶是罗大佑,其他人要么在半山腰要么在山底,崔健是最接近山顶的那个人。 |
罗大佑自己说过这么一段话,说有同行很烦周杰伦的歌的风格,就跟罗说你怎么不批他两句,都是神马玩意儿啊! 罗大佑说:不可以!作曲本身就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儿,我自己作曲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不会做任何批评。 小人之心 可能也有言外之意说周作曲水平当然是不如我的,不过即便比周还差,也不宜蔑视,更不要说周的曲子还算不错呢 |
外行,不懂音乐。 只说一个东西,立意。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除了赚钱,好听。艺术家本身,多少还是得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你不能只是单纯的,就是赚钱赚钱和赚钱。 即使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活动,都有CSR(企业社会责任)。 你要说他一没偷二没抢,凭本事赚的钱。凭什么要浪费钱? 那无论是站在法律的立场,还是道德的立场。我都无话可说。 所以我要装个逼,站的稍微高那么一点说。 中国古人说:文以载道。 如果说,文就是音乐,那这个道就是我刚刚说的“立意”。 个人觉得,以周杰伦为代表的这批流行音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立意上太过偏爱情”这个话题。 爱情当然是人类最伟大的礼物之一。 周杰伦也有非爱情的作品,比如《稻香》《听妈妈的话》《外婆》等。 而其他流行音乐人,比如李宗盛,王力宏,林俊杰,陶喆,歌手张韶涵,王菲,林忆莲。 但是他们始终还是在那个小圈子里,关心自己的钱,爱情,家人。 当然这无可指责。 如果你不把他的影响力,他可以做的更好,以及我刚刚装逼说的把评价线提高一下。 还有很多话题———比如: 国人提起来就头疼或者觉得装逼的政治。 (传统文化和社会模式让我们觉得政治好像和我们没有关系,除非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晚了。) 比如弱势群体。 (实际上很多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是还选择不关注弱势群体) 比如政策。 (切切实实回影响到我们衣食住行的) 比如战争。 比如饥饿。 比如时代洪流和个人选择。 比如贪官污吏。 比如思想。 比如潮流。 这些人文关怀,这些悲天悯人。促进了的是人类的发展。 现在我们月入三千的蚁民的角度可能觉得,哎呀这些事情和我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这些音乐人不同,周杰伦有数亿粉丝。 他戴的一个帽子可能会成为时尚单品,被几百万人购买使用。那么他在公共平台、场所呼吁“减少家庭暴力”是不是可以挽救一些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呢? 哪怕只有一点点。 当然,他的这种呼吁,不会有人给赞助费,不会给他个人带来利益。 在这个角度上。 中国音乐历史上,无人能出罗大佑之右。 罗大佑甚至一度被称为音乐界的鲁迅,遭到政治势力的压迫。 这是罗大佑的部分歌词。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 青春不变 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 面上没有表情 却汇聚成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买照卖楼花处处有单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 若做大国公民 只须身有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 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这个漂亮朋友道别亦漂亮 夜夜电视荧幕继续旧形象 到了那日同庆 个个要鼓掌 硬币上那尊容变烈士铜像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会有铁路城巴 也会有的士 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 人民如潮涌) 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只顾着鼓掌鼓掌,感慨祖国的强大。有没有人现在香港的角度上考虑过,香港的未来,香港的前途怎么样? 《知乎者也》 知之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知之為不知 在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寒山子是也 不知為知之 不在乎在乎 此人何其者? 齊人是也 很久以前 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很久以前 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 他們在講什麼?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剪刀等待之 清湯掛面乎 尊師重道者 莫過如此也 風花雪月之 譁啦啦啦乎 做為民歌者 是否如此也? 之之之之之 乎乎乎乎乎 者者者者者 也也也也也 很久以前 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很久以前 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 他們在唱什麼?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眼睛睜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觀者 你我是也 近几年,我们有一个近的在鼓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当中的虚伪,传统文化当中的默不关心,当代年轻人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潮冲击时的取舍。 有人关心吗? 某些小地方在学校甚至鼓吹恢复跪拜礼。 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仁义礼智信。 出了学校来到社会,碰到的却是利益至上,艰险狡诈。 有人关心吗? 不管是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电影各种形式的文艺产品。赚钱无可厚非,但是赚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要考虑做点其他事情? 这才是我打心底里尊重罗大佑的地方。 (对了,罗大佑老师也开通知乎账号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一下) @罗大佑 |
![]() |
罗大佑作曲有多强?不妨听听他为电影《衣锦还乡》做的配乐专辑。周杰伦或李宗盛能不能做出这样一张专辑?不好说,反正罗大佑做出来了。 |
讨论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你首先要去了解场景。歌曲歌曲,曲其实意义大于词,要真正了解最起码得基本的敬畏之心去理性比较。不要动不动周杰伦作曲秒了罗大佑,毕竟罗大佑是音乐界的一个标准,一杆旗子。首先说比较公认的罗大佑开创了词的大段试,大段试的词就意味要在当下重新设计曲的走势,从而保证词曲的咬合。《之乎者也》不仅开创了大段词的创新,还有乐器方面的引进,进而结束了台湾歌曲风花雪月的时代。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台湾百强专辑《之乎者也》,因为创新,就意味你要重新制定方案来匹配创新。第二个场景,我一次无意中听到《亚细亚的孤儿》这首歌,一改我对歌曲的认知,作为一个95后,歌曲不是应该都是欢快的吗?顶了天,也就是失落点的《寂寞在唱歌》。哪里听到过,唢呐,军鼓,整的和送葬似的,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词。歌曲的本分,本分才能表达出创作人的用心良苦 。这也说明罗大佑的歌,无论怎么改版,基本上还是超越不了罗大佑所演义的版本。第三个场景,就是歌曲的受众年龄段和歌曲的广度,《童年》《亚细亚的孤儿》《皇后大道东》《你的样子》《海上花》,罗大佑的广度基本市面上是没有竞技对手的,受众年龄受众群体基本也是概括不同阶段。我觉得作曲不是什么你一首歌整50个乐器,就说明你很皮。《之乎者也》整张专辑,也没几种乐器,也不妨碍它成为百强的no1。我想他为什么能成为音乐界的标准和标杆,不是什么词曲厉害,恰恰是人家的本分和创新。因为在这三分地里,大家做点成绩都不容易。 |
你把罗大佑放到第二的位置,周杰伦会反对 你把罗大佑放在第一的位置,周杰伦粉丝会反对 |
不谢邀了,这样的题目其实很简单。一切脱离立意谈创作的行为都是耍xx。 要比较罗大佑和周杰伦的作曲水平,那么就必须梳理创作立意。 先说罗大佑,20世纪70年代开始硕果累累。先谈谈风格丰富多变、立意明确方面。作曲更是涵盖中西结合,可以听到稍早期的《未来的主人翁》《知乎者也》《超级市民》......甚至“台北不是我的家”的《鹿港小镇》,作曲作词服务歌曲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文思考甚至文化批判价值,记得《现象七十二变》入选过大学类教材科目。其次,在词曲结合度方面,罗大佑更是首屈一指。耳熟能详的《童年》《东方之珠》《海上花》等等作品均是在旋律形成架构以后,通过遣词造句逐字打磨,充分让词曲胶合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歌,是语言的花朵”主旨。因此,在优美且具有极高创作度的曲调配合下,遣词造句让歌曲拥有极高的融合度,让他的歌曲朗朗上口却超然脱俗,曲调连贯又并非敷衍了事。作为“华语乐坛流行教父”,除了敬业和坚守以外,词曲创作方面突出体现了更多的人文思考和叙事表达。他一点都不做作,不矫情,把家国政治、历史文化、身世故事都通过歌曲表达出来,不仅仅轻松驾驭词曲,更是让源于生活的艺术再次回归生活。总之,罗大佑的创作给大家提供了更多思考性,以及身临其境的思考广度和深度,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音乐创作结合叙事铺陈和思想表达方面,无出其右者。 再说说周杰伦。先说一个现象,以前在介绍歌曲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你看到的文字标注一般只有词、曲创作者和演唱者,而周杰伦的横空出世,让编曲者从此有了姓名,走到了台前,假如不是周杰伦的火爆,钟兴民、林迈可、洪敬尧不会那么快就成为大众熟知的名字。关于编曲和作曲,这里不再赘述,自有专业老师解答,请移步相应答案。周杰伦的作曲能力非常出众,可以说天赋远强于罗大佑,他非常注重节奏型、旋律样式的揣摩运用,尽管很多时候也玩套路,《开不了口》《简单爱》等等都是把一些用的比较多的和弦改变走向以后开出新的花样。当然了,这样花活能力肯定是建立在强大乐理基础支撑以及足够创作立意之上的。一方面,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也足够丰富,绝大部分作品光是拿出前奏来听听就可以涵盖流行乐的百分之九十的风格,元素丰富、配器精妙,入耳一听就会感觉“很有周董味道”。另一方面,在RNB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层面来说,周杰伦毫无疑问是第一人,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很多只能模仿中国风词句,而无法模仿中国风曲调的劣质作品。再次,他的创作立意非常明确,就是要作为当时华语乐坛的破局着,在芭乐泛滥的当下,做出更有特色的精品芭乐,这才能改变乐坛,成为划时代的那个人。 总的来说,相较于罗大佑,周杰伦的情歌更多,死死拿捏住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听众的收听意愿,并且培养出了在自己创作射程范围内的听歌习惯,他比罗大佑天赋更高、受众更广、在那个神仙斗法各显神通的年代打上了自己独特的烙印,且经久不衰,更是在快餐消费之后,音乐审美急转直下的当代撑起了整个华语乐坛最后的荣耀。当然了,在音乐性以外的思想深度和思维广度方面,罗大佑的人文性、时代性方面是周杰伦永远无法相提并论的,罗大佑的创作通过词曲胶合,带给了普罗大众更多的东西。如果说周杰伦的歌曲是盛唐繁星穹庐里最耀眼的那颗,长夜将已,众星颓暗时,罗大佑更是一遍又一遍的在提醒大家,观赏灿烂星河的同时看清脚下的道路和变局,脑袋是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个人觉得,两人的作曲没有高下可分,只要能够服务创作立意的作品,余音绕梁百煮有味,那就是经得起考验的好音乐。 |
周杰伦作的曲子有一首能超过《茉莉花》吗? 怎么确定作曲水平,也许专业人士会有很专业的标准。但对于普罗大众,就是以听到后的整体感受来判断的。说白了,就是这个曲子好听与否。 而比这个高级些的则是只听曲子,不加人声,多听几遍,如果某个曲子能沁入心灵,引发共鸣,那么就是好曲子。 所以我建议题主,去多听听周杰伦和罗大佑歌曲改编的纯音乐版,自然就有体会。不过那也只是个人的体会,依然无法成为评判作曲水平的客观标准。 毕竟某人再爱听《以父之名》或者《海上花》也不能说这两首歌的作曲水平超过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即便这个人很讨厌《四季》。 乐曲和其他艺术表现都是通过一定技巧传递信息,打动心灵。技巧的水平、审美的能力、心灵的感受能力都是有门槛的。某些最好的艺术品也许能大而化之,让大多数人有感受,那需要作者超凡的天才与幸运。 而绝大多数艺术的品鉴对于人们来说则像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一样,是金字塔状的。所谓“曲高和寡”。 罗大佑的文化水平远高于周杰伦,所以若干年后,流行风潮过去。题主的这个问题大概率会被看成个笑话。 以上还只是在谈论作曲,而这二位都是写歌的。加上歌的另一组成要素“词”,那就更没有比的必要了。 我并非说周杰伦一无是处或者只能迎合水平比较低的人,而是认为他和罗大佑在写歌方面综合比较,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
在某一代人掌握最多互联网话语权的今天,他们的“青春记忆”必须是绝对的天下第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名字; 周杰伦(其他年龄层的人都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 周星驰(有些人的祖父,他们青春最爱的屎尿屁,欠他一张电影票) beyond(虽然黄离世的时候某群体还不会听歌但仍然是只属于他们的热爱) 罗纳尔多(宇宙第一球星,踢球时间虽短却也能弄出集锦让人顶礼膜拜) 总之,见识越少,越爱崇拜 |
年纪越大,越来越意识到,周杰伦的音乐造诣,竟然还不如伍佰,心理还有点儿难以接受。 |
罗大佑是华语乐坛永远的神,也是唯一的神。 很多摇滚歌曲都让我颅内高潮过(当然周杰伦的一首都没有),但唯一让我震撼,让我振聋发聩的只有《未来的主人翁》。 我也是从小听周杰伦长大的,周杰伦的崛起刚好符合我的成长轨迹,所以别说我有什么偏向性。事实就是:差的太多了。 |
建议直接让罗大佑和万青比,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
大音希声, 个人觉得一个能隐藏自己作曲风格的人要比一个一听就知谁作曲的人的水平高。 罗大佑是前者,周是后者。 罗大佑有些特别经典甚至堪称六边形战士的歌曲, 这些歌曲本身你是听不出有他一贯的个人风格在的。 一个创作者从刚出道青涩稚嫩跟随主流,到或慢或快地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再到可以放下自己习惯倚仗的风格,到这一步其实很难, 罗大佑年纪不大时就到了这一步。 以周近些年的表现,可能这辈子都难了。 |
额,如果按照华语乐坛作词、作曲、编曲三栏并列的格式,讨论中文流行乐语境里的“作曲”,也就是讨论周杰伦作为一个“song writer”,而不是“composer”,显然周杰伦同学创作悦耳旋律的能力是非常卓越的嘛。 他生涯早期甚至老在一首歌里玩几乎每段旋律都不同、每段都很好听的花活,每个段落拆出来都能单独做一首旋律动听的歌,让人有一种有才华到可以这么浪费旋律(褒义)的感觉,堪称中华小曲库。 擅长写动听悦耳旋律、节奏感强、和声编排能力强、擅长把简单传统的和弦玩的动听且有花活、擅长把复杂和弦玩的悦耳、善于洞察不同乐器音色适应悦耳歌曲创作的特点、擅长把握不同调式音乐为悦耳性服务的特点,这些都是周杰伦的出众优势,也是让人们在周杰伦前四张专辑时期,有理由期待甚至相信周杰伦上限可能比罗大佑高的依据。 我们会觉得周杰伦作为21世纪初中国流行音乐创作者的旗手人物在高度上不如罗大佑、甚至不如李宗盛,是建立在周杰伦是一个更好的song writer且拥有很强的composer潜质的基础上,在歌曲制作上经常求形不求精、搞一些有点像半成品的东西,以及在《叶惠美》之后主动放弃了像严肃或者深刻的主题切入,丧失了indie的气质,而是迎合市场。 结果就是,本来对周杰伦的期待之一是,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封面人物可能是个Radiohead式的家伙儿,结果这个所谓的中国风R&B单体Radiohead,有着收音机头的能力,却利用他的旋律写作天赋跑去出了一大堆Coldplay、Maroon 5甚至one direction式样的作品。 但是这并不妨碍周杰伦作为华语顶级唱作人的地位,也不能因为他新专过于不走心就蒙着眼睛把他看家、赖以成名旋律写作能力也拉出来批斗。主题上的独立批判还是正能量满满本身只是一种选择而已,周杰伦选择转向superstar的大道一路狂飙而不是在icon上深入,本身无可厚非,何况当superstar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更能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
说作曲,就好好说作曲。 要评价请拿出专业的乐理知识来,看旋律的复杂性,看节奏的变化,看和弦的运用。 我看了大多数的回答,都没有。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周杰伦能写出xxx这种歌吗?” “罗大佑的xxx歌曲甩周杰伦几条街。” 这种回答不具备任何意义,光在那说罗大佑多牛逼,却说不出牛逼在哪。 你要是好好分析一下罗大佑作曲牛逼在哪,和弦用的多好,旋律多复杂也行,结果都在那瞎扯。 |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 牛顿是不是比伽利略厉害 爱因斯坦是不是比牛顿厉害 完全忽视了知识的传承和时代的局限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