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华语乐坛,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华语乐坛,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华语乐坛,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华语流行音乐
华语音乐
华语流行音乐歌手
华语乐坛,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
复制我的一个回答:
华语乐坛其实发展的还不错,而且水平其实越来越高了。
第零,流行音乐和流行不流行没有关系。狭义上的流行音乐是一种风格。在这个风格框架下,有很多细分风格。诸如Indie Pop,Dance Pop,Syth-pop,Teen Pop。
广义的流行乐指的是具有商品属性的现代音乐。考虑全世界的范围:电子、摇滚、金属、爵士、funk、soul、rnb、hiphop等等风格都可以算作流行音乐。除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20世纪21世纪的实验音乐还有民歌,剩下的都可以算流行音乐。
什么叫不具备商品属性的音乐呢?我给大家换成文章再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唐家三少的作品肯定具有商品属性、金庸古龙的也肯定有,实际上余华的活着、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有张爱玲的小说也是有一定商品属性的:虽然他们对读者的鉴赏水平有需求,但是并不要求读者特意去了解各种前卫文学技法和文学理论。残雪的作品就很难说有什么商品属性了,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文学的发展,不了解先锋派技法和目的,你根本就没法读她的书。事实上,很多中文系的人都抱怨残雪太难读了。还有一种文章,也是几乎没有商品属性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要求读者必须了解本行业的基础知识和进展,不然你根本看不懂。
第一,十年前二十年前也并不是什么神仙打架,只不过是你们滤镜太重罢了。
华语乐坛真的在崩溃吗? - 江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3234309/answer/2269503578
上面这个答案写了很多歌,里面也有很多水平非常一般的,比如什么王心凌的爱你,光良的童话,she的super star,还有何炅的栀子花开,都是对声乐技术和音乐能力要求极低的口水歌,什么郑源、王强啥的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很多老歌也很口水啊,比如说任贤齐的心太软,典型的口水歌啊。
当年的四大三小天后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声乐能力,而她们的作品很多也都比较套路,只不过是因为是你们青春的回忆了,所以你们美化了她们。
这是道格亚当斯写的科技三定律,换成流行歌曲也一样。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未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第二、大部分人听音乐只不过是为了认同感
你要真的觉得叶惠美、黑色柳丁和爱你、super star是一个水平的,那我可以确定,你根本就不是在欣赏音乐,你只是在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人,无论是所谓的地上乐坛还是地下乐坛听众,听音乐都是为了认同感。无论是主流乐坛、饭圈流量还是地下乐坛听众,其组成都大同小异。一帮人鄙视那些什么哥哥姐姐,一边又说什么许嵩音乐真好,周杰伦天下第一(没有说周杰伦不好的意思,但是如果论对流行乐的影响和音乐水平,比周杰伦高的音乐人全世界恐怕至少有100个;当然如果是许嵩的话,我估计怎么的也有一万个);那些所谓听独立乐队的人一边看不起主流乐坛和饭圈,一边又什么:回春丹太好蹦了,你怎么能拿xxx碰瓷xx(这就是典型的饭圈话语体系,稍微提一下就是碰瓷),摇滚就是要破音。
我就问问,你们有几个人听音乐的时候会去仔细听歌手的共鸣变化、气口和轻重处理的?又有几个人会把各个音轨在脑海中分开,听鼓的节奏、听合成器的音色变化、听贝斯的铺垫的?
事实上,如果你们真的能做到我上面说的那些点的话,你们就不会觉得陈奕迅有什么声乐水平,也不会觉得许嵩音乐好了。
华语乐坛真的在崩溃吗? - 黄幸一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3234309/answer/2276868054
就像这个答案说的一样,你以为你听了这么多年歌,培养出了自己的音乐审美,其实没有,你甚至都不会自己去挑选音乐听。你们根本就不是听了这么多年歌,你们是把同一首歌、同一类型的歌反反复复听了二十年。
我就问你们:朋克、后朋克、后摇、电子、Dream pop、Dark Wave、迷幻摇滚、前卫摇滚、硬摇滚、力量金属、融合爵士,这些分类的作品你们听过几个啊?你们对现代的流行乐一无所知!
Taylor swift是流行音乐人,kraftwerk也是流行音乐人,nightwish也是流行音乐人,Cocteau twins也是流行音乐人,prince 也是,你们可以听听他们的风格差别多大。
【4K收藏级画质】霉霉神级《Love Story》现场!!!_哔哩哔哩_bilibili
【吻】Prince - Kiss 2004摇滚名人堂入场典礼现场_哔哩哔哩_bilibili
Kraftwerk - Das Model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中字/高清】Nightwish - Nemo 夜愿经典/Tarja留下的最后的经典_哔哩哔哩_bilibili
Cocteau Twins - Heaven Or Las Vegas (Official Video)_哔哩哔哩_bilibili
第三,什么叫听音乐
听音乐不是长耳朵就行的,音乐是一个学科,而学科的建立的标志就是通过精准规范的术语来描述,而不是依赖个体的感觉。
插一句,我个人认为,用理性、用实证、用精准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而不是依赖人的主观感受,是我们这400年来最重要的教训,几乎所有学科都建立在这句话上,包括你们以为的文学和艺术。
大多数人没有学过音乐,因此他们根本就不能从复杂的声部中提取出信息。很多听众只会听人声,甚至居然有人认为歌词是一首歌最重要的部分。这种错误思维结出的毒果就是周云蓬和舌头乐队,两个配乐诗朗诵音乐人居然能够在摇滚界获得偌大的名声,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我还是那句话:摇滚是音乐,如果你认为摇滚重要的是什么摇滚精神,是歌词,那你认为的那种摇滚应该在文学系。
一个音乐作品由词、曲、编曲配器、人声演唱、混音制作组成,你听一首歌,不能只听人声演唱,不能只看歌词。
我举个例子,王菲的《寒武纪》,开始的一分钟根本就没有人声,如果你把寒武纪的乐器音轨都忽略了,那寒武纪这首歌也就废了。
王菲 寓言五部曲 「寒武紀」「新房客」「香奈兒」「阿修羅」「彼岸花」_哔哩哔哩_bilibili
事实上,王菲的寓言五部曲,如果你只听人声的话,那这五首歌你基本白听了,
同理,还有她的将爱,如果没有后面的合成器,将爱这首歌就会显得非常单薄、非常奇怪。
【4K30FPS】王菲《将爱》经典怀旧歌曲高清MV修复【国语】_哔哩哔哩_bilibili
因为大众基本只会听人声,所以王菲最火的歌之一居然是红豆,红豆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人声占主导地位的歌曲,你把其他的音轨都屏蔽了,只留人声音轨,这首歌的信息量也至少能保留80%。
【怀旧经典】王菲《红豆》超感人神曲!KTV霸榜歌曲!_哔哩哔哩_bilibili
音乐是一个学科,而学科的建立的标志就是通过精准规范的术语来描述,而不是依赖个体的感觉。无论是个体的感觉还是群体的感觉,从来都是不可靠的。
音乐是一个学科,而学科的建立的标志就是通过精准规范的术语来描述,而不是依赖个体的感觉。无论是个体的感觉还是群体的感觉,从来都是不可靠的。
音乐是一个学科,而学科的建立的标志就是通过精准规范的术语来描述,而不是依赖个体的感觉。无论是个体的感觉还是群体的感觉,从来都是不可靠的。
勋伯格《一个华沙幸存者》带中文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上面这两首歌曲,没怎么听过歌的人一般会觉得梦中的婚礼好听,但是如果你听过大量的风格不同的歌曲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训练,你就会发现一个华沙幸存者比梦中的婚礼好听的多。
我下面说几张优秀的2010年以后发售的专辑,每一张水平都不比你们所谓的神仙打架时期的顶尖专辑水平低:
万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2020)
重塑雕像的权利---Before The Applause(2017)
草东没有派对---丑奴儿(2016)
苏打绿---秋:故事(2013)、冬:未了(2015),尤其是冬:未了,当年发售的时候音乐界一片好评。
林忆莲---盖亚(2012),0(2018)
仅仅是我就能找出七张,更别说那些专业乐评人了,因此我真的不知道那些说华语流行乐原地踏步的人是啥意思?
那些说华语乐坛在崩溃的人,你们反思反思吧。事实上,你们缺乏理性、听歌又全凭别人喂,还有无意义的自尊心,所以你们根本发现不了好歌!才会说出如此多的谬论!
还有某些只盯着热榜看的,我只能说,如果你不会自己去找音乐,那你本身就不是高质量音乐的受众。
按他们的逻辑,热榜上的歌曲不如20年前了,所以劣币驱逐良币,一代不如一代。那我只能说,按这个逻辑我可以推出来我们现在还不如70年代。
瑞典70年代最火的电视剧之一是婚姻生活,导演和编剧是伯格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瑞典电视剧不如50年前!
美国70年代的代表音乐人是james brown,soul、funk 的大师,现在没有歌手有这种地位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音乐不如50年前!
德国70年代的代表音乐人是kraftwerk,现代电子乐的开创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国音乐不如50年前!
对了,你们知道伯格曼、james brown和kraftwerk吗?
再给你们多说两句:热榜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传播学问题。符合二级传播理论的传播模式和符合n级传播理论的传播模式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不同传播模式下的热榜是没法比的。在现在的去中心化和信息推送模式下,主流乐坛这个概念都很有可能不复存在。
一些知乎er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低人一等。
近些年来某些歌迷最喜欢鼓吹的一句话,华语乐坛在倒退。问现在华语乐坛有什么歌,问就是学猫叫,问就是离人愁,自己的音乐局限在抖音热歌而不自知。
但问题就在于,真的爱听抖音热歌土嗨神曲的人,人家至少没有跟你搞鄙视链这一套。真的,你跟人家说抖音神曲什么辣鸡,周王陶林才是王道,人家喷你一脸口水:我听个歌还要听你来说教?这几个家伙哼哼唧唧的哪有喊麦来的爽?
真正沉迷抖音的人,根本没兴趣说什么华语乐坛进步退步,洗脑神曲听嗨了就行。在他们眼里贝多芬对于他们的价值就是不如学猫叫。
但是一些高呼华语乐坛药丸的人呢,他们最奇怪的地方在于,他们会搬出几个人来说你看当年多好多好,又或者说整个华语乐坛都在倒退,所谓糊坛只有他们家哥哥姐姐在进步,仿佛一副天地良心的样子。
可真的把那些近些年来做出优秀专辑拓宽音乐边界的音乐人搬上来的时候,这帮人又立马换了个嘴脸:
“原来小众的就是艺术啊,呵呵”
“自己没实力大火还要怪听众”
“听都没听说过,文艺界就是爱装逼”
好家伙,这个时候你不跟我讲音乐上有高下了?这个时候你的第一要求变成了一定要火起来是吧?那你为什么鄙视火起来的抖音热歌?
说白了,这帮人就是坐井观天,以自我为中心还不愿意拓宽自己的视野。抖音热歌的狂热爱好者,至少知道自己听歌就是图一乐,管他华语乐坛繁荣还是落寞。这帮人呢?打着十几年前黄金时代的幌子,仅仅为了吹嘘自己的偶像罢了。
问题就在于,通过贬低整个乐坛来吹嘘你的偶像,对于华语乐坛的进步,有用吗?
我在说的明白点好了,现在这群所谓的有大量歌迷的部分华语乐坛主流音乐人,出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音乐性,比不过近年来硕果累累的独立音乐界;传播性,比不过近年来遍地宣传的抖音神曲和广场舞歌曲。这帮人就是很尴尬的卡在中间不上不下,但偏偏这部分又在流量市场上站着最多的话语权。所以他们采用了跟抖音神曲比音乐性,跟小众音乐比传播度的方法。
双赢,就是赢两次!
听抖音神曲的人对于音乐的追求直接躺平,听独立音乐的人根本不会故步自封只会在音乐进步上越卷越深,中间的这部分人,他们既没有发掘好音乐的卷的动力,又不想在别人面前摆出躺平的样子,所以才出现了我开头说的那句,自我以上人人平等,你所谓的好就是有优越感;自我以下阶级分明,抖音神曲不配给我家哥哥提鞋。
而最有趣的一点是,他们对于自家的那位,似乎也不咋了解。对于名气的吹嘘和依附早已蒙蔽了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流量时代的肉喇叭,他们甚至不为流量的亮点说话,只为流量的卖点说话。
你说华语乐坛药丸?我说如果都是你这样的人,那确实药丸。
先说结论在进步。其实我之前就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直接照搬过来
现在华语乐坛最大的问题是大众的音乐比如抖音那些口水歌你们看不上。
小众的音乐像爵士、Blues、电子、金属、摇滚、Alternative R&B这样的你们又欣赏不了。哪怕给你们听披头士估计你们也听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口水歌当道好音乐都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事实上现在的华语乐坛无论你想听什么你都可以找到优秀的音乐人,这样的盛世是之前的华语乐坛不曾拥有的。关键是你得自己主动去找,现在年轻人压力这么大,996完了谁还有心情去听歌?老老实实顺着榜单听完事了结果“这TM是什么玩意?”还是听听00年代的老歌吧。
当然现在各种小众的风格听众也越来越多了,现在无论啥风格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乐迷并愿意挖掘作品,甚至连那些学院派的先锋音乐都有人愿意听。国内各种小众曲风乐迷的数量相较于00年代,现在明显就多出不少。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愿意去听那些在流行音乐史中青史留名的大师们的作品。这是好事我也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还有就是很多人的一个观念就是“音乐好听就行”或者是“音乐必须要获得大众的认可”但凡说这种话的我一律呵呵。说的好像你们又有多少人欣赏贝多芬莫扎特一样?不就是只知道人家的大名吗?贝多芬莫扎特nb在哪又有几个人知道?真让一个只知道贝多芬大名的老百姓让他听贝九估计也听不出个啥来。所以说那些想说做的再好也没啥人听也没用的一律滚蛋。说的好像老百姓里有多少人知道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就算去听又有几个人欣赏的了?然而他们都是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家有力竞争者,是永载人类音乐史史册的大师。
一边埋怨华语乐坛没有好歌手了,一边在看到金曲奖入围名单后大呼:“怎么这么多我不认识的?金曲奖果然不行了!”;
一边埋怨华语乐坛没有好作品了,一边把许嵩、毛不易甚至薛之谦的歌吹上天,把“深度”或“感情”看作一首歌最重要的部分;
一边埋怨华语乐坛现在是资本的天下,一边吃着资本喂来的饭,资本推给我什么歌我就听什么歌,资本说哪个歌手好那这个歌手就是好;
一边埋怨华语乐坛现在全靠营销,一边整天刷着“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这些营销出来的烂梗;
一边埋怨华语乐坛离开周杰伦就不行了,一边只听《晴天》、《夜曲》等热门歌曲,却连周杰伦有几张专辑都不知道。
华语乐坛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华语乐坛真的倒退了,那么你也有责任。
说华语乐坛要完蛋的人又来了是吧,天天听热门歌曲的人就是这样的。
真的别说什么华语乐坛完了,不如多少年前了。诚然,每天热榜歌曲不是口水歌就是疑似抄袭歌,但是谁说华语乐坛没有好音乐了?你眼中的华语乐坛就是排行榜是吧?你眼中的华语乐坛就是抖音是吧?你眼中的华语乐坛就是快手是吧?
每年华语乐坛有多少好音乐产生,你自己不去发掘你抱怨什么?自己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就别怪乐坛不行。“世界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乐坛从来不缺好歌,而缺少发现好歌的听众。听众的审美,有待提高啊。
这边建议,说华语乐坛不行的、没有好音乐的人,听听这些专辑,这些专辑不仅在华语属于不错的质量,有些专辑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梯队:


音乐在进步,但是环境在倒退是真的。
一方面确实音乐在音乐性上确实更加多元,深度做的更好。
但是另一方面环境确实不太好,资本当道,听歌的人越来越浮躁,加上唱片业越来越拉垮,互联网让音乐垂直,导致门槛越来越低,体系越来越乱。这也是做的好的没人听,有人听的做的烂这个事情发生。
这个题目下的回答,要么是“倒退派”,要么是“进步派”。
其实仔细看看各位的答案,会发现他们虽然结论截然相反,但内容是不矛盾的。
进步派:
华语乐坛现在有好多小众音乐人,做各式各样的风格,其实比以前还要百花齐放。并且他们能做出来的音乐水准是高于以前的,所以华语乐坛在进步。
你们天天说华语乐坛在退步,是因为你们只听抖音歌,又看不起,又不愿意自己去找好歌,见识太短。
退步派:
以前红的歌手有巴拉巴拉……业务多牛逼,现在红的歌手业务多拉胯……以前红的歌好听,现在红的歌难听……
你说小众音乐?我是没听过,但我以前也不听小众音乐啊,一直以来我就是听那一批最红的大众流行歌。那以前的大众流行歌 比现在的好听多了,所以华语乐坛肯定在退步。
两派人马说的都很有道理啊,都对啊……
所以只能说,从技术上,或者从最高水准上,华语乐坛是在进步的。现在最厉害的那一批歌(不一定是最红的),其实比以前最厉害的那一批歌更好。或者说 以前顶端音乐人的水准,现在其实有更多的人能达到了。
而从市场上来说,华语乐坛是在退步的。不管哪个时代,大部分听众本来就是“喂什么吃什么”的状态。现在喂给他们吃的东西就是没以前香了,这是事实。从音乐人角度上,以前只要音乐做得够好,市场就会推你,你就能出头,而现在也不是这样了。
那就看你理解的“华语乐坛”,到底是技术性的 还是市场性的咯
然后,我个人在理解了双方观点后,还是站“退步派”。
因为我觉得不该要求听众,就像卖家不应该要求顾客。
比方说 你去一家店里买衣服,买回来后你发现质量好差,于是你去跟店方投诉,他们却说:“这种衣服就是骗骗你们这种不懂的人啊,高质量的衣服我们有啊!你看边角展示的那几件,质量都特别高,你自己没眼光,图方便买了正中间的次品 怪谁呢?”
显然没道理,店方本来就应该保证每件衣服都质量过关。
先说结论:整体进步
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有华语乐坛在倒退的错觉?
1 中生代如周陶王(排除林 林近几年还在高产)等一批天王级音乐人和老牌歌手知名乐队相继半隐退,导致作为互联网听歌主流人群找不到耳熟能详的音乐了
2 新媒体高速发展,层次不穷的音乐在各个方面进入你的耳朵,你从主动听歌养成了被动听歌的习惯。
3 华语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圈层群体,听众大部分还打破不了圈层壁垒,也就是听情歌的歌单情歌占大部分,听摇滚的只会听摇滚,听r&b的全是一类,你没有养成尝试不同类型音乐的习惯,听众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
导致大家觉得华语乐坛现在充斥大量口水歌是新媒体的“功劳” ,华语乐坛在哪个年代都会有口水歌,17年前耳熟能详的《老鼠爱大米》就是例子,口水歌总会火,而这些歌总会火一时,你之所以会现在听到那么多口水歌,是因为有太多如某音一样的新媒体充斥着你,事实上各种小众乐队,各种音乐人,你听不到,你也不会主动去听,你既找不到他们也没有培养起丰富的歌曲类型。
有些人会说怎么出不了周杰伦一样的天王了,我想说出不来像周杰伦一样的天王反而是好事,周杰伦能成天王不光是才华,还是华语乐坛在那时候还有很多的发展空白。2000年普通大众谁会听r&b啊?陶喆带来美式r&b,周杰伦把r&b本土化提升到主流高度。现阶段出不来天王级说明乐坛发展到极限了。
还有15年前华语乐坛是好歌不用找,他就在你面前放着,现如今是你不去“主动听歌”你永远陷在“没什么歌听的”感觉中
主流听歌软件我是推荐用网易云的,尽管他的曲库不全,但它是个“主动听歌软件” 而某q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听歌软件” 而且网易上很多乐队小众音乐人真的都很不错,要去尝试多听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反正不管用啥 别去看排行榜 别去看排行榜 别去看排行榜。
分割线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随便截的我收藏的一些还不错的专辑给评论区的那位
顺便说一句,说华语乐坛倒退的你问问自己,是否还有兴趣像15年前一样去音像店挑选很多喜爱的磁带和专辑,如今都数字化的音乐你有多久没有去主动找些“冷门或者不同歌手”的专辑去认真听了
刚刚听了拜年祭的天知河,反复睡不着,必须得来唠点什么才能释放自己想说的东西。
20年前的歌如果没有情怀加持,那些歌放到现在听一下是不是口水歌?就比如我没有听过new boy,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v圈大规模翻唱的时候,当时我以为这首歌和小城夏天一样听起来又是一首口水歌,其实20年前所未华语乐坛巅峰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我爸看不上周杰伦,觉得他就一首千里之外其他都是口水歌
就拿说说的那两首歌不问天和天知河举例子
我们的音乐人远比20年前数量和质量都多,我们每年产出的曲子别管是v圈,歌手圈,还是类似那种个人创作者,远比20年前的一年的100倍可能都要多,那时候的门槛和人才远比现在少,我最近买专辑买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前几年林俊杰也有伟大的渺小、淋淋也有怪美的这种歌产出
但是每个人都在死磕周杰伦,死磕周杰伦那比不上年轻时候才华的歌曲,然后评论一句,华语乐坛完了,华语乐坛最后的遮羞布也要没了,但是从不会看看同时期林俊杰之类的歌手在干什么出了什么歌,个人音乐人们又做出了什么歌
羡慕日本歌坛今天又出了米津玄师,yoasobi
为什么不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国内骂着华语乐坛完了的人,他们眼里只有流量,流量还是tm的流量,在当前语境下周董是流量,口水歌是流量,b站很火的创作人ilem的达拉崩吧和普通的disco是流量,什么时候你们会想到还有伟大的渺小黑夜问白天,ilem好听的是大氿歌,拜年祭出过不问天,天知河,一花一世界,万象霜天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创作者和团队们的歌曲什么时候华语乐坛才有救,
不是华语乐坛不行,是这届观众不行,是真的不行


什么都在个人英雄主义,连华语乐坛也在乞求旧神拯救一切,所以把目光都放在流量最大加持旧神身上,旧神们和有机会成为新神的毫无进入大众视野的机会
每次到这时候我就觉得大众从众的可笑
最后在说一遍,我在写这篇回答之前没有看过本回答下面任何一个回答,我的观点就是我听完歌实在受不了想说两句的观点,不要觉得我被什么回答带动了我的看法
一直都在进步,但优秀的音乐人和听众的“桥梁”断了。
现在优质的流行音乐并不流行,有很多原因。
我相信绝大部分听众下班或者下课都想听首歌放松一下,他们会选择他们熟悉的音乐,而不是去曲库一首首的去听哪一首符合自己的口味,这是在折磨自己。我想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宣传真的很重要
不是倒退,是回归到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地位。因为过去二三十年的华语乐坛基本都是被港台音乐垄断,港台音乐也成了当时华语乐坛的遮羞布。因为当你看到台湾流行《你把我灌醉》的90年代,我们内地同时代最火的歌是《大花轿》。当台湾人听L.A.BOYZ的时候内地几乎所有人都在听《舍不得你的人是我》,《我不想说》这类歌曲...
差距其实挺明显,21世纪前后从任贤齐到陶喆,王力宏,周杰伦... 一众歌手都代表华语音乐。所以作为那些歌手最大市场的内地,会觉得港台音乐真的很好听。然后大概2010年以后内地在娱乐产业彻底掌控话语权以后,尤其这几年短视频平台越来越火热以后那些平台和公司更想推内地歌手或作品。可是这么多年就算被捧上热榜的现象级歌曲基本也都是毫无营养和审美观的劣质爆款。科目三的舞蹈和歌曲就是例子,都是国内短视频爱好者圈地自萌,有几个伏拉夫那样靠唱跳中国作品赚内地网民流量的外国网红跳一下唱一下就立刻颅内高潮的认为那是“文化输出”。
说些反权威的话。
一、世界乐坛也是口水歌最流行。
二、没有难度的口水歌创作是越来越难的(不抄袭),这才是说华语乐坛倒退的原因之一,因为那些悦耳的旋律进行是有限的。
三、越是专业内的人越是关注那些属于音乐技术的东西,但说实话,音乐技术好只能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是起不到决定作用的。
文|令狐伯光
港台乐坛的衰落就是唱片行业的衰落,不用多讲了。
内地流行音乐的衰落主要表现在体制内音乐家的退出(包括退休以及各种古古怪怪的问题,有偷税漏税的,有出家的,后来还有从政的)以及商品音乐这种音乐运作模式的逐渐入侵。
直到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结果:在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播出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听到毛阿敏的歌,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的歌,李娜的歌…但到了新千年,体制内音乐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有技术的没流行度,有流行度的技术又没跟上。


这估计就是那英逐渐逐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大姐”的原因——因为比她强的要么没有知名度,要么因为各种原因退了。
像体制内的优秀歌手,比如王丽达、当时的谭晶、刘和刚、王伟等等,都因为没有流行度而停留在各自的小圈子里。还有一个表现在于所谓“体制内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分离,在媒体的宣传下,人们逐渐产生了“体制内歌曲”不是“流行歌曲”的认知,加上所谓“四大唱法”这种错误认知的传入(青歌赛估计帮了很大的倒忙)
原有的民歌以及“大歌”还有“晚会歌”都逐渐逐渐地不被认为是流行歌曲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商品音乐才是所谓的流行歌。
首先是中国听众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定义存在问题,将流行音乐等同于商品音乐,这是错误的。判断一首歌是否为流行音乐的关键标准在于其流行度,而不是某种唱法或者某种流通渠道。简言之,中国流行音乐的准确涵盖范围应为在中国具有一定流行度的时长较短的(区别于音乐剧和歌剧),音乐(只有念词没有旋律的不被称为音乐),作品(只有片段的不成作品)。
其次,如果是中国流行歌曲,那么要在之前的条件上加入歌手的要素,歌曲歌曲,唱出来的才是歌。如果是华语流行音乐,则是将原有的表示地域差别的“中国”替换为表示语言不同的“华语”,华语指的是中国本土的语言,大的有当下的标准普通话,粤语,闽南语等等,小的有各地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
最后,因为商品音乐的音乐质量,并不能够代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更何况,受限于娱乐圈歌手的整体水平,商品音乐不管是歌词(经常尽是些爱情歌曲),还是演唱(娱乐圈的音乐练习制度最多最多只能培养出唱歌机器,而唱功的提升方法有很多,比如看书、比如采风、比如提高人生阅历等等,声乐练习只是其中一种)
其水平远不如那些真正的音乐创作者以及体制内歌唱家。拿商品音乐的变化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变化的一角是可以的,用来反映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变化就有些以偏概全了。


这个内地的商品音乐(也就是流行音乐)为啥不行,因为我们之前主流音乐就是体制内那种音乐,民族,民歌,戏曲,红歌那类。真正商品音乐是崔健开启的摇滚,再到高晓松开启的校园民谣,统治了十多年,在90年代末随着市场开放,港台更成熟的商品音乐进入。
内地商品音乐被打得溃不成军,然后进入了地下发展,开启了中国独立音乐。
内地后来主流的流行音乐,如果不算刀郎,凤凰传奇的民歌流行化(音乐风格);庞龙,许嵩等一大票网络音乐。主流乐坛是不是《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为主的音乐选秀,一直到《中国好声音》《好歌曲》都是这个模式。
2012年过后,体制内的音乐衰落是最明显的,凤凰传奇,庞龙这种民间音乐人更换成了短视频网络音乐人。而音乐选秀从《好声音》过渡到《创造营》的偶像选秀,流量明星占据主流乐坛一部分,然后整个主流乐坛差不多就废了。


大家自然就觉得华语歌坛里就剩周杰伦,林俊杰,李荣浩,邓紫棋等等这些顶级人物撑着最后的牌面,当然还能找出争议大的华晨宇、毛不易,梁博,赵雷,陈粒,袁娅维,苏运莹等等一票音乐人。
但是主流流行乐坛优秀音乐人一看就不如2010年之前多,影响力大。大量粗制滥造的低配曲涌入市场,让大家很早以前就对华语歌失去信心,现在更是听到那些抖音副歌就想笑,仿佛华语歌在我眼里已经成了笑话一样。尤其是整出什么喊麦,还有全世界最新音乐风格的电音领域……不少国人似乎对电音有点什么误解,动次打次的打碟就是DJ了,把原曲调个音整点活就成嗨曲了
当然,超优质创作者也有,但是大佬毕竟太少,而中国听众主要是不听的。
内地乐坛,早在2010年后就开始引领华语乐坛,但是大家并不听


现在华语乐坛最好的都在独立乐坛了,大概就是崔健开启摇滚(市场化开始)——新摇滚天王谢天笑(地下乐坛与独立音乐)——万能青年旅店(依托音乐节与Lvie)——再到全面开花这样一个过程。2000年之前内地所谓商业音乐也就是内地摇滚,内地民谣,充其量结合点民歌,戏曲或者其它风格歌曲,实际上音乐风格在2000年后,尤其是围绕摇滚爆发的朋克、后朋克、死亡核、流行摇滚,前卫摇滚,艺术摇滚,民族摇滚,地方摇滚等等就全面爆发了。
你港台乐坛倒不能说没有玩这些音乐风格,但是成就是远远不如内地的。然后到2010年过后依托音乐节,所有音乐风格都爆发了一波,比如李b,宋胖子,马頔,赵雷,陈粒、张玮玮代表的大陆新民谣,它其实是2010年左右出来的,早就引领华语乐坛了。
实际上,2010年后内地独立乐坛,论音乐风格探索,突破和建立早就比以前要丰富得多。万青《冀西南林路行》发行卖了七十多万张,你买了吗?这已经是中国独立音乐乐队王者,但七十多万张并不算多高,还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名气的苦苦创新的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


流量只推送资本化率高的,赚money就行谁管你好不好,那为什么赚money,还不是听众喜欢,最终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周杰伦很厉害,但很多和周杰伦一样有才的中国音乐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但是抖音上套个和弦内弦比如那个什么《踏山河》这种构思都能大赚一笔,大家听不到好歌太正常了。
所以,音乐的复杂度决定了品质的上限,流行乐通俗化的音乐表达,还远远到不了代表音乐的程度。所谓乐坛完蛋的说法,也只是限于这种几种之前华语通俗音乐的说法。像古典,歌剧这种严肃音乐的完蛋在于没有多少从业者且被流行乐压榨太多市场,进展缓慢。现状就是很纠结,一方面流行通俗音乐确实创新能力有限,但是用户短视频快节奏化又让音乐制作者无法打破跟严肃音乐那堵墙实现突破边界,所以才会有“完蛋”的说法。
最后,流行音乐完不完蛋我一直是笑看这个问题的,过去只是大众媒介占据太过于主导的地位,1%的音乐行业从业人员赚走了99%的行业收入。你看20年前人们听的歌手都差不多,现在其实稍微好了一些,做一些小众地下的音乐不至于饿死,只是对那些听歌习惯没转变过来的大众更糟糕了,也不会有一两个超级巨星赢家通吃的局面了。
是在进步,就不说远的从一六年算起吧,每个风格的专辑我都推几张。
注:以下专辑全部发行于2016年之后。
摇滚
惘闻-岁月鸿沟 2016


苏紫旭&the paramecia-飞出迷楼 2017


重塑权利的雕像-before the applause 2017


五条人-梦幻丽莎发廊 2017


P.K.14-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8


野外合作社-台风 2018


orange ocean-浪潮上岸 2019


万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 2020


海朋森-成长小说 2020


脏手指-多米力高威威维利星 2021


声音玩具-劳动之余 2021


r&b
宫阁-GONG 2016


丁世光-神经志 2017


余佳运-余佳运SINCE1994 2019


吕彦良-fresh soul 2021


说唱
艾福杰尼-五亿探长 2017


itsogoo-宇宙岛民 2017


法老-生于未来 2018


直火帮Straight Fire Gang-爬墙少年 2018


刘夫阳-校园寓言故事 2019


王以太-演说家 2019


马思唯-黑马王子 2020


杨和苏-辩护人 2020


周士爵-母语 2020


po8-蝴蝶的罪恶感 2021


爵士
秦四风-SEDAR 2016


李晓川-最初 2016


mr.miss-先生小姐 2016


老丹-燃烧的书店 2018


牛天宇-It Floats,It Drifts,It Departs 2019


顾忠山-清晰clarity 2020


电子
howie lee-某种武器 2020


马海平-遗落边境Lost Frontier 2020


流行
郑兴-忽然有一天,我离开了台北 2017


裘德-颁奖的时候我要缺席 2019


潘高峰-复古爱情故事 2020


陈婧霏-陈婧霏 2020


李泉-十日弹 2020


以上列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觉得在以前是绝对听不到这么多元的音乐的,那为什么有人觉得华语乐坛退步了呢?因为受众分化了,以前大家都听同样的音乐,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反正是不可能再有那种电台时代的“共同的记忆了”。
毫无疑问在后退。
可能这现象不仅是华语乐坛的现状,也是世界乐坛的现状。
我看到有行内人士说,现在乐坛创作者很头疼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管怎样创作旋律,各种好听的旋律都已经创作出来了,所以很容易炒现饭被指抄袭。
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同这一点,感觉想想也是。这几年已经很难有好听的歌出现了,就比如前几年陈奕迅的《孤勇者》在我听来也只算中上乘,旋律没那么好听。
但这些(创作者的消极)可能只是一部分的原因。
我觉得让华语乐坛在倒退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在市场环境包括作品媒介发生实质变化后,绝大部分歌手或者说唱片公司没有跟上来,然后突然断层了。
以前是唱片,后来是数字音乐,数字音乐虽然更容易盗版了,但其实也是风口,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抖音神曲啥的流行起来了?
所以怎样让音乐创作者们盈利是个一直没解决的问题,不管是上综艺还是开演唱会其实都是“自我伤害”,所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老歌手跌下神探。
歌手还是和听众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好,这样粉丝才会更单纯的喜欢歌手的作品,而不是轻易地近距离接触了,实际上歌手都是凡人,近距离接触和见光死差不多的,没了那种念念不忘的新鲜感了,歌手的作品自然也没那么热爱了。
当然听歌买唱片主要还是年轻人的人,也有可能当下的年轻人不一样了。
零零碎碎的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华语乐坛还在等待新的天王。
我觉得HOTDOG的一首歌挺切题的,转一下吧。
你根本没实力还要出来当歌星
反正只要行销宣传随便卖也是白金
现场演唱靠对嘴配上一大堆舞群
我咧这样也可以我实在是看不下去
你以为咿咿阿阿咿咿就是R&B
原本小人物的爱情被你们搞的好煽情
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的虚情假意
啊哈……咿哼……fuck that !!
这年头 只要脸蛋好看就可以当歌星
你会不会唱歌根本没有关系
我们会用万能的钱来打造你
宣传费用随便一砸就是千万新台币
究竟台湾的音乐出了什么问题
所谓多元化市场不过是商业化经营
你领个金曲奖又代表你是老几
要我听你的音乐我不如来听佛经
这样没内容的歌也能当做主打
这个水准要比20年前来的更差
还说潮流音乐已经开始国际化
让我们睁大只眼看乐坛闷死吧
徐怀钰 fuck 蔡依林 suck
这样的音乐muthafuckin' bullshit
以你这样的形象你还能再红几年
金光党做这种音乐 在骗钱
就让我来rap
揭开你的疮疤
就让我来rap
你把听众当白痴啊
就让我来rap
哈哈…有钱屌就大
就让我来rap 来看乐坛闷死吧
新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个个拼成绩
但是唱出来的歌 
却都千篇一律
怎么唱来唱去也唱不出什么东西
我听不到 来自周围真实的声音
为了打歌亮相还要牺牲自我
任人作弄又痴又跪又哭 
像个小丑 任人摆布 
像是被操纵的木偶
你没有感觉吗还是你说不出口
这个游戏就留给你自己去玩
这个乐坛砸钱就好比 扔鸡蛋
我不爽 台湾乐坛只有一个字~烂
这就是 为什么我拿着麦克风
站在这个舞台一只疯狗现在也要出唱片
你要被我电
还怕没有时间
Hip-Hop就是我的刀
饶舌就是我的剑
我顶着underground的一股力量到处撒野
既然芭乐的数量无法适可而止
麦克风就是我的水果刀 
我铲除芭乐种子
如果你也是Hiphop的一份子
让我看你举起右手比出中指
就让我来rap 带领你作战
就让我来rap
歌词就是原子弹
就让我来rap
你敢不敢来玩
就让我来rap
自己回家想想看
到处有媒体记者穷追不舍拿着摄影机
他们啥也不干尽问一些鸟问题
挖人隐私发现秘密这是他们最高兴
再把责任推给为满足大众的偷窥欲
简直狗屁 
这是什么道理
根本不负责任
到底谁该反省
你又有批判又有原则又有个性
但是媒体一声命令随时就能封杀你
没事小题大作就是现代的新闻局
一堆无能的官员他们智商又低
满街盗版cd 啊~没有关系啦
多唱两句
干您老师这首歌 禁
我都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你说 为了维护社会善良的风气
muthafucka…好伟大的使命
但是我MC HotDog根本懒得屌你
起码在20年前,华语乐坛是产出不了球2配乐这个级别的音乐的。
说进步的都是业内人士。
说倒退的都是听众。
听一首歌好不好听完全是主观感觉,这事儿永远扯不清。
所以最关键的是市场,有人肯花钱买音乐,市场就还在。
现在的问题就是市场不行。
从2010年之后,华语乐坛主要靠饭圈支撑。
很多人批评鹿晗、张艺兴、蔡徐坤,作为歌手和音乐人,这三位乏善可陈,但对于行业,人家还是有贡献的,起码促进了音乐付费市场的发展。
如果连饭圈都没了,华语乐坛还剩啥?
大概就只剩下薛之谦的段子、张杰的老婆和华晨宇的跳大神。这三股力量毕竟也繁荣了市场,尽管跟音乐本身没关系。
再谈谈创作和演唱。
1970年到2010年的流行音乐黄金年代,从业者很多是业余选手,作曲家不识谱的多的是,歌手不识谱的更多。歌迷更是业余,有几个歌迷能正儿八经谈声乐技巧?
现在从业者也专业了,歌迷也专业了,音乐术语满网飞。
但居然没好歌了?没好歌手了?
理论天花乱坠,实践啥也不是。这是我对现在流行音乐行业从业者的总体评价。
谈作曲,一堆理论,各种音乐类型如数家珍,人均水平超过李宗盛。可写的歌呢?对不起,没法听。
谈唱歌,强混弱混泛音咽音换声点,当今世界最牛的sls发声方法。真唱起来呢?半点不走心,半吊子发声器,唱不出人味儿。
无论是市场,还是创作,还是演唱,华语乐坛都是全面的退步。认为在进步的从业者们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谜之自信。
这还用问吗?
华语乐坛一般来说都是指的“华语流行乐坛”,对吧?
这点没有争议吧?
那么什么叫“流行”?
前面几个回答一直在那说,不能只看主流,要看小众,好的音乐大家不听所以就污蔑华语乐坛。
这不是纯笑话吗?
你那个所谓的“好音乐”连“流行”都做不到,还扯什么华语乐坛啊?
咱们就简单直接一点,你说华语乐坛在进步,那我们现在华语乐坛的领军人物是谁?天王天后是谁?中坚力量是谁?最佳新人是谁?
这些人都在哪呢?
之前老说湾湾过去的四大三小一蛇,孙燕姿、梁静茹、蔡依林、萧亚轩,张韶涵、王心凌、杨丞琳,SHE。
这还只是女歌手,这里面还不包括张惠妹、王菲、那英、莫文蔚等很多人呢……
我们现在有谁呢?
新四小吗?
黄霄云、单一纯这些人?
她们有什么作品,有多少作品?
所以说人才都没有多少了,你说华语乐坛实在倒退还是在进步?这还用说吗?
之前有段时间和领导去吃饭,吃的兴起了去唱歌,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们唱的要么是我都没怎么听说过的老歌,要么是就是抖音上的歌,像周王陶林的歌他们基本都没啥印象。
我因为喜欢听歌,所以在家里经常用音响放歌,既有周王陶林时代的歌曲,也有近些年摇滚,说唱歌曲,但我的父亲基本上都不喜欢,经常说我听的都是啥一套,言语和网络上嘲讽偶像音乐的言论有几分相似。我父亲在我还不怎么听歌的时候,就买CD听歌,甚至听萨克斯曲的,可以说是我听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任启蒙,当然他现在顶多听点抖音上的歌。
对于这些我的长辈来说,在周杰伦的时期,乐坛就完了,现在反而复活了,起码有歌可以听。
因为我带着音响,所以在宿舍里舍友有时也会让我放音乐,但我放的音乐大部分其实他都不喜欢,经常让我切歌,除非我放周杰伦许嵩的歌,或者他们以前听过的歌。
对于我的舍友来说,华语乐坛大抵是完了,因为除了刷抖音外,他们貌似从来没有接触到新的音乐,甚至听着周杰伦的说唱,却对说唱这种音乐感到难以理解。
因为疫情,我们学校的乐队在操场搞了几场演出,整体上还是非常棒的,而且有新歌有旧歌,新歌也没有因为新就没人欢呼,当然观众比起第二天的TFBOYS应援会相比人就少多了。
对于这些观众而言,乐坛大抵没死,因为摇滚就在那里,不好不坏。
对于行业来说,音乐产业越来越大,肯定是进步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我现在听的歌一半多都是新歌,我自然觉得华语歌坛还不错,你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为什么很多livehouse演出的音量高到令人不适
如何评价陈奕迅与曹缘、刘宇坤、邹敬园、张
如果没有大鱼,周深现在会是什么样?
王力宏的一些老歌为什么旋律总听起来“耳熟
为什么大学乐队的女生往往是贝斯手?
deepseek r1算不算是agi的雏形?
华晨宇为抑郁症患者写歌,他真的懂抑郁症吗
为什么张杰唱的不错却得不了冠军?
如何评价 Netflix 网剧《三体》里「古筝行动
目前在世的钢琴大师中,郎朗能排到什么位置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10 13:16:40  更:2025-01-10 13:26:1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