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有绝对音感的人,受得了a1≠440的音乐吗?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有绝对音感的人,受得了a1≠440的音乐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所谓“绝对音感”或称“绝对音准”,是不是就是能够准确感知每个音的频率?没有琴、没有音叉,也能把调子找准?听说有个绝对音感的孩子,在听交响乐的时候由于一… |
我是小提琴演奏专业的,这个专业里,固定音高感的人非常多,我们称为“固定耳”。 最近这些年国内外的西洋乐器定音以442Hz为主,并不太采用440。(而古典音乐的大本营欧洲,目前已经逐渐开始采用比442更高的定音了。)所以,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小提琴手们的固定耳,一般是以442为基础的,而不是440。很多固定耳比较精确的小提琴手们,在听到一个A音时,虽然不能直接说出这个A音到底是440Hz 还是 445Hz,但是确实能够凭着自己的固定耳就听出前者比自己所认为的准确的音高低了一点,后者比自己所认为的准确音高高了一点。也就是说,固定耳的“分辨率”在A这个音高附近达到2、3个赫兹是现实的。很多小提琴手们,在不与他人合奏、自己在琴房或者家里单独练琴时,调弦是不需要校音器的,凭自己的固定耳调弦是可以调到1Hz以内误差的,这在小提琴手中间并不罕见。而且不光这一个A音,所有的音,都可以基本达到或者很接近这种内心听觉的准确程度。但是定音到这种准确程度,对于正式演出或者与别人一起合奏来说,还不够准,或者说不够可靠,尤其是在不知道其他合奏者是以什么标准来定音的时候(也许别人不用442Hz,而是用444Hz呢),所以此时还是要正式认真调弦的。 对于这些固定耳很好的小提琴手们来说,在听音乐的时候,确实会认为不符合他们固定耳的音高是不正确的,而且是自动、下意识地就会认为不正确。听“本真派”(“古乐派”)演奏时,完全不适应,会感觉演奏出来的音全部是“错误”的。如果自己需要演奏本真派,那确实很难受,需要适应,很多有固定耳的小提琴家在接触本真派时都需要有适应过程。 附带说一下:独奏小提琴,并不会在定音时比乐队定得更高。那种音高差别并不会给独奏声部带来更好的效果,只会让人觉得音不准。而且,独奏声部只是曲子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并不是旋律,并不是需要突出的那个声部。与其他乐器合奏时(比如钢琴)也是这样。至于说定音的律制,那是另一个问题,它追求的是让不同乐器、不同声部的音准融合在一起,也仍然不是突出其中某一个。 很多其他专业,尤其是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指挥、作曲专业里,也存在大量固定耳的人。民乐、声乐专业,则是首调感的很多。 我个人认为“绝对音感”这个词是一个不完善的用词(这个词可能最初来源于英译中):“绝对”容易让人误以为包含有“无限精确”的意思,但其实它的主要含义是“不需要参照、不随参照物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相对的”,而不在于精确度有多高。“音感”的含义也不明确,不知道所指是什么,是音高,音色,节奏,和声,还是什么方面的“音感”。所以我觉得“固定音高感”是更好的用词,“固定耳”嘛则相对不太正式。 |
绝对音感并不是动漫和民间吹的那么神,绝对音感分大概5种,只有一种是真的绝对音感,从低到高排列: 1、演奏一段乐器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听出自己所演奏的乐器的音高,几小时不接触乐器这个能力就会消失。 2、脑子里储存了标准音,相对音感比较好,通过这个标准音找到音高,但是有时会找错,在大段快速的音乐里不容易找到。 3,无论什么时候听自己演奏的乐器,都是固定音高,听大多数乐器也是固定音高。这是很多国内从小弹钢琴的人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西方人的比例小一点,用字母学音的国家尤其少。 4,在以上基础上听人声,以及听吹瓶子、敲玻璃杯这种有乐音的,也是固定音高。从小拉小提琴,或者学钢琴给声乐伴奏的多的,天赋好的人都可以达到。 大多数所谓“绝对音感”的人,都是这种4种“假绝对音感”,其中3、4最多,单纯的记住了这个音高的音色。而这种“绝对音感”是可以调整的。 我2021年3月开始弹古钢琴A430,但古钢琴容易跑音,高音容易更偏低,有的时候弹一个F大调,我脑子里听到的高音是E(低半个音),低音是F,但和声又是接近正确的。。。很分裂。。。并且会导致旋律线不一样了,有背谱问题,这个当时在家用静音系统A427练了一阵,把“低半个音”的旋律线背下来了。 2021年10月份开始弹羽管键琴,就更分裂了,因为A415刚好是比A440低半个音,加上老师不怎么来上课,第一学期基本是这样纠结下去的。第二学期发现,弹得久的C大调和a小调的两首曲子,自己弹的时候听到的是A415的音高体系,但听录音和听别人弹的时候还是A440,也就是所有的低半个音。 2022年10月羽管键琴换成和系主任学,练得多了一些,发现一个神奇的东西,D大调和b小调的东西,我自己弹的时候听是A415,但另一首F大调的曲子怎么听都是A440,也就是听起来像E大调。 最纠结的是即兴课,别人都拿A415的乐器,我听都是低半个音,有的时候会把羽管键琴转调,别人演奏C大调我弹B大调,别人演奏G大调我弹升F大调,哪怕升号多点,但更容易。 目前弹古钢琴A430或者音高掉到A427,也没有再出现听起来低半个音的情况。 5、唯一的真绝对音感:敲一下桌子,踢一下椅子,能说出来这一下是从什么音到什么音。我硕士的教授是9岁才开始学琴,她说她学琴之前就有绝对音感,当时小不知道,学了琴之后把她自己的那一套音感体系和CDEFGAB对应上。再或者一屁股坐到钢琴上,能把十几二十几个音都说出来,王羽佳的妈妈在有次访谈里提到过她很小的时候就可以。 但绝对音感对学音乐并不是绝对的加分项,很多(不管真假)绝对音感的人和声感非常差,因为一个和声在他们耳朵里是“透明的几个音”,而不是“和声的色彩”。而对于西方古典音乐来说,和声往往比旋律更重要! 很多人对于绝对音感的误解: 钢琴调律听实际的是相对音高,以及一些窍门。 题主描述的“交响乐里一把小提琴跑音听着难受”,包括能听出歌手轻微跑调也是相对音感好。 “原汁原味的巴赫音乐”并不是A415,A440是1939年订的,后来说,巴洛克音乐降半个音A415,但这也是现代人人为规定的,实际上巴洛克时期音高完全不固定,有A392,也有A470的。。。 A415对于绝对音感的人来说不会很难受,只是有点不太适应,不要关注音高,欣赏音乐和interpretation就好了。 柯南剧场版里管风琴装了炸弹声音不一样也是和相对音感更相关,以及音色的辨别,制作组哪怕咨询过一个学音乐的人,都不会把整个剧情触发点弄反。。。 而两个人合唱打电话这个。。。这种需要精确到赫兹,并且不是在音乐体系下的演唱,个人觉得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柯南音痴(听的准唱不准)的设定,完全是瞎扯。 |
传奇乐队METALLICA全员调音是用480Hz来的,采访时乐队人表示这个调法会让音乐更有张力。 照样不影响场场爆满。 并且实际上吉他尤其是电吉他各个格子基本就没有完全准的,多少会有些跑调,大家也不会太在意。 非要说谁最难受,应该是专业调钢琴的调琴老师吧,毕竟对于他们,乐器的准度,一定优先于整体的演奏效果。 |
“绝对音感”这个概念在学音乐放人们之间经常被谈论,但谈论的内容经常是未经分析批判的传言。 “绝对音感”的概念很简单,就是能不借助参考音听出/唱出一个音。我们在这里姑且讨论相对简单的分辨(听出是这个音而不是那个音)。从一个一般的视角来说,你能不能分辨一个集合中元素,是和集合本身相关的。这里我们不妨把“绝对音感”的概念推广为“广义绝对音感”:能分辨声音集合 A 中的元素,就叫对集合 A 有绝对音感。这样的话,所有听力正常的人都应该有某种程度的“绝对音感”:如果这个集合只有两个元素,分别为钢琴的最低音和最高音,那如果连它们都分辨不出来应该说就属于听力不正常了。我们再把集合中的音取得密一些,比如钢琴上所有的 C 音。我想把它们分辨出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经过一点训练后也不应该有太大难度。我们通常说的绝对音高,指的是能够把一个八度里(基本)平均分成十二个音的情况下,在没有参考音的条件下能分辨出不同的音。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只能说他的“广义绝对音感”比较强。但这不意味着能无误差地分辨声音频率:这相当于“广义绝对音感”等于无穷大!一个人有通常意义下的绝对音感,只是说他的“广义绝对音感”强大到可以分辨 — 392 Hz — 415 Hz — 440 Hz — … 这种粒度的音。但想用绝对音感来调琴,那属实是想多了:调琴中用的音分这个单位是把平均律中相邻的音之间的间隔在对数域中分成 100 份。要想能分辨音分这种粒度,需要能听出相邻小二度音之间的 100 个音:这比标准钢琴的琴键数还多! 至于听到 a1≠440 Hz 的声音会不会头疼欲裂,那是不会的。一个声音难不难听,主要取决于它的泛音结构而不是基频的具体数值。如果只是听,那么听 a1=415 Hz 会觉得曲子在另一个调上。至于分辨 440 Hz 和 442 Hz,我个人反正是不行,这粒度相对于 415Hz — 440 Hz 实在是太小了。 那在演奏巴洛克音乐时会不会有困难呢?开始时是有的,总觉得弹错了(a1=392 Hz 比 a1=415 Hz 还容易适应一些)。但久而久之,则会另外建立起一套“绝对音感”,和以前的绝对音感可以轻易地切换。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绝对音感会“偏移”,这使得用它来调琴基本就更不可能了。你盯着一个熟悉的字看一分钟,你可能觉得自己不认识那个字了。听觉也是一样,你第一耳朵可能可以听出一个音是高了还是低了,但是一边调一边听(特别是调得不熟练时),你的绝对音高能力就慢慢开始“歇菜”了。稍微静一下之后,再去听就会觉得怎么刚才连这个都听不出来。 |
误差较小的话,比如说听到442-445Hz,大脑自动修正,也会认为它们是a1。 误差再大一些,介于两个音之间,甚至更接近另外一个音了,比如说453-466Hz(约等于降b1)会难受一些。不过听久一些习惯了就还好。 |
(多图预警) 我个人会受不了。事先说明,我没有受过音乐训练,乐理一塌糊涂,音感纯粹是玩音源玩出来的。 先说个近期苦恼的事情。本人有排线简两版乐谱输出 PDF 的需求,线谱使用 MuseScore 排版,简谱使用易谱排版。排完总要试听一下。MuseScore 的自带音色听起来还好,但一到易谱听起来就会受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折磨——我能明显听出它的音高高了一些。 直到 2024 年 1 月 15 日,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直接拿调音程式测量了易谱默认音色的标准音。 |
![]() |
哦原来是 442 Hz…… 顺带一提,MT-32 的默认标准音也是 442 Hz。我每次使用时忘了用 SysEx 洗掉标准音的话,就会跟吞了(略)一样难受。 |
![]() |
|
![]() |
再讲个早期苦恼的事情。车万红魔乡 BGM 的 WAVE 版以及《蓬莱人偶》也有大量曲目不以 440 Hz 为标准音。 |
![]() |
可以说基本没法正常欣赏,因为甚至能卡到标准的两个半音中央。 那可能会有人会问了:「那你岂不是听不了人声演唱?」 如果这么想的话那真是猜对了,我连自己唱歌的音准都受不了。 |
![]() |
这段记录吐槽的是: 就在评论区还有吐槽我唱歌像术力口的。 |
![]() |
你唱歌像术力口 (我其实还搞不清到底哪里像术力口) 当然,我不但接受不了 A4≠440 Hz 的音乐,还接受不了非十二平均律音乐。 |
![]() |
只能说根深柢固了确实不是好事。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了 50 音分的事情,不得不让我想起一件痛苦的事情。 那是我试图唱《他乡的夏天》而翻车的惨痛经历。 因为我对着个差不多偏了 50 音分的音频在那唱: 我只能说我当时差点哭了,因为根本唱不准。 |
![]() |
没人能理解我的痛 11111111 知乎官方隐藏了一些评论,闲得没事翻创作中心才看到。 |
![]() |
|
![]() |
|
![]() |
觉得我是在装的朋友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不觉得易谱的钢琴音色听起来奇怪,我为何要测它的基音呢? 不觉得奇怪的话根本没有测的必要。 |
实际绝对音感(absolute pitch,perfect pitch)不是一种好的称谓,它像是一种带有艳羡意味的,文学化的描述。同时相对音感(relative pitch)更是一种带有歧义的错误描述。前者应当称为点状音高经验者,后者应当称为线性音高经验者。 辨认频率这种说法流传很广,但明显是种谬论,谁能瞬间计算出机械波的传播速率? 音高经验获得都是基于对比,先用一个(绝对)/一组(相对)参考音形成经验,听到符合这个经验的其他声音就共享同一个音高信息,仅此而已。 不管是相对音感还是绝对音感,还是没有什么音高辨认能力的普通人,欣赏音乐的基本盘都一样。音乐的本质是音的相对关系,受不了的音乐只能说明你受不了这种音的相对关系,与能否辨认音高无关。 绝对音感如果感到它听到的音不符合他的经验范畴而感到不适,这件事与音乐无关,只是一种听力无能的烦躁。这个和相对音感听音乐听不出音高时的烦躁是一样的。 但如果你不在意这一点,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困扰。 |
会难受。而且由于关联性,还会有其他难受的地方。 (音乐领域的,下同)外行会觉得绝对音感仿佛是一种“独立”的 “技能”,但对我和与我类似的人来说,绝对音感只是我音乐的“本能”、“直觉”里的体现“之一”。 答主先说说情况,再说说我个人怎么个难受法儿。 我成年前除了国内外演出和排练,器乐已10000小时。吹、拉、弹各会一样。从幼儿园开始就每天练琴了。 情况就是,从中学开始,乐团里排练前大家调音对音,有必要时都是我被安排用耳朵生听带大家调。外行听起来很酷,但实际上有绝对音感的人不少。乐团里,没有绝对音感的人并不会对我们产生艳羡,我们也没资格对没绝对音感的人鄙夷。不恰当地打个比方,就像方向感,本能有方向感的人会鄙视没有方向感的吗?不会啊。人家用导航也能旅行啊。 很多弦乐、弹拨乐和键盘不一样,键盘是有调音师负责的,所以学钢琴的朋友们到场后就可以歇一会儿或者偷偷写作业了(是的,不能看手机)。但比如二胡古筝扬琴,尤其古筝扬琴这种对未成年人来说的重量大件儿,稍微磕磕碰碰,音就可能有外行听不出但我会难受的细微差别。所以每到一个新演出地,我都会带着大家调音;一点都不酷,人家估计还把我当调音工具人呢。 还有关联的其他情况:在排练时,如果遇到问题了,指挥也会偶尔问我是出了什么问题。指挥当然能听出音的问题,但他们顾不上百十位演员各自的“气息”。怎么简单地描述“气息”呢……再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气息就好像打球时每位运动员的“势”、就好像写字时每位书法家的“锋”。从物理位置上同样一个球的起点落点相同、从笔画上同样一个字的偏旁部首相同;但每位运动员打出的势和每位书法家写出的锋,是不一样的。它含有不同的理解、技法、情感、师承,是每个人赋予死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听完音乐会会起立鼓掌甚至热泪盈眶、为什么科技模拟演奏这么发达了,还是会有人听现场的原因之一。这种灵魂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而且演奏时每个人的气息不同,就会导致乐曲呈现不同。 有朋友好奇这跟绝对音感有什么关系?这就是答主开头说的,绝对音感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本能;且仅仅是音乐本能、直觉的表现形式“之一”。刻在骨子里的直觉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我可以比很多演奏者更敏锐地感知我周围演奏者的“气息”。这就是指挥会问我问题出在哪里的原因。外行听不出气息的差别,和听不出细微音高音低,是一样的。 那题目的问题对我个人而言,我不仅会难受,而且我还有个极为痛苦的点:我从睡觉前开始几小时内没办法听歌。因为无论是对的音还是错的音,只要我听一遍,就没法忘记,而且脑子里会无限循环——尤其失眠的时候……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也这样。所以才会有,有人考试时脑子里是托遗响于悲风,而有人考试时脑子里是夜太美尽管太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我唯一的区别是我能听出不准的音,那么不准的音在脑中循环的话,痛苦无以复加。 由于我常年单身期间每天午休自然醒,所以上午也不能听歌,那加起来全天就都不能听歌。所以我常年手机里都没有任何听歌APP: |
![]() |
曾因为有用处下载过,但用完了就删了。因为我常年并不听歌 |
绝对音感是有认证的。认证的人不多,因为没什么必要。有这种能力的有贝多芬,莫扎特,周杰伦,等。但相对而言,有这种能力的人其实并不是很罕见,只不过他们没去认证,或者籍籍无名,所以也请不要认为有绝对音感就是什么“天选之子”。他只是对频率敏感而已。有绝对音感的人我就认识一个。 另外请注意,绝对音感和相对音感是2回事。相对音感在听音时要听基准音,绝对音感则不需要。对有绝对音感的人来说,随便拿个尺子按桌子上一拨拉,他也能告诉你这是个什么音。这是个听觉上的能力。 第三,有这种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进行一定的音乐的学习,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能力。 但请注意,这只是频率上的敏感,而单独的声音在音乐上没意义。音乐是乐音的有机组合。因此音乐是否和谐,其实是基于音与音的相对关系的。这跟有没有绝对音感没什么关系,跟相对音感关系大些。 说白了,没绝对音感的人听见小提琴走调也难受,痛不欲生那就是夸张的说法了。毫无乐理知识,从没看过乐谱的爱好者对走调也是能听的出来的,无非是听来不和谐罢了。而有绝对音感的人,如果律法(我说的是音律)没问题,频率高了低了他能听出来,但并不会觉得难受。 |
我是个典型的相对音感 第一次听一首流行歌曲 基本听两遍就能把旋律记下来 扒谱也八九不离十 但有一点 我完全没法判断这首歌是什么调 因此所有旋律在我脑中都是简谱 所以我很羡慕有绝对音感的人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 虽然没受过音乐训练 但可以准确地把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声音都量化到某个或某几个音上(频率化) 但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多自豪 因为在他们眼(耳)中 这不是很简单一耳朵的事吗? 反倒是会很奇怪 (非同时同地出现的)两个声音一样高 你们竟然没听出来? 可能就是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唱歌会跑调一样吧 我还有个朋友 对色彩有很强的感知力 生活中任意一种色彩 她几乎可以脱口而出三原色用怎样的比例可以调出来 准确程度和用PS颜色吸管工具一个样 但这种技能并没有给她增加太多的乐趣 因为日常绝大部分颜色在她眼中 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工艺偏差 老化 光线 周边环境甚至是色彩标准不一致)呈现出缺陷的一面 让她觉得身边环境很丑 所以对于绝对音感的人和我相比 一定会因为基础A的频率高了几Hz而难受 但对于来说 几乎完全无差别 假设一家很厉害的房地产公司 在北京上海西安昆明 都建了一栋外观和内部一模一样的建筑 那对于我们来说 无论在哪座城市 在楼内是感受不到差异的 但是对于有绝对音感的人 就类似于能直接感知到大楼基准面的海拔高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知道北京的大厅是100米 上海大厅是10米 昆明大厅是1000米 这个能力当然很厉害 但……似乎也没那么大用 尤其是当他能知道每天大楼大厅的海拔高度都要改变1mm时 会不会引发强烈的不适感?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