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古典音乐到底有多小众?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古典音乐到底有多小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指的是广义的古典音乐。我是一个业余古典(音乐)吉他爱好,演奏者。我去过很多琴行,但发现基本上所有地方的古典吉他数量都远少于民谣或电吉他,所以开始思考…


2007年,美国知名的小提琴家Joshua Bell(上图)在华盛顿DC的地铁站拉了45分钟的小提琴,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琴,总共筹得32美元,并且没有人鼓掌,甚至连给钱的人都是扔下硬币就急匆匆地走了。他所得到的最高注意力全部来自于小孩,那些孩子听到他的音乐,就不由得停下来,结果无一例外地都被他们的父母拉走,在被拖着走的时候,那些孩子们都好几次回过头来看他。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2天Bell在波士顿的剧院演出时,平均一张票要$100美元,当时座无虚席。
也许有人说如果他到波士顿这个爱好古典音乐的城市的地铁站来演出的话,就一定能获得关注吧?不过可惜的是,我自己也确实在波士顿的几个大地铁站见过一些很棒的古典音乐家的演奏(巧的是,他们大部分也演奏的巴赫的曲子),但几乎都得到了Bell一样的结局。我发现最容易得到行人驻足的音乐模式是:在非上下班高峰期时段演奏的带劲的流行风格乐曲,类似于la la land主题曲或者是start a fire那种类型的。
我身边也确实有真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比如回去听音乐系的公演或者是排练(都是免费)的学生,或者是大冬天排队用学生证拿交响乐团免费打折票的学生,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
量化的话,基本上所有未经筛选过的随机自然人群中,别说会演奏一样乐器了,哪怕是稍微有点爱听古典音乐的人的百分比,都是0,或者说趋近于0。
参考坐标:北京市,成都市
参考年龄段:90后及以前(同龄人或者比我大的人),可能更年轻的人群中情况要好很多?
所有我认识的爱听古典的朋友都来自特定筛选条件下的人群,例如:音乐专业,大学艺术团,一起看音乐会的票友,琴房偶遇,知乎古典音乐话题,古典音乐类贴吧,流行/虫虫/钢琴网。
这令人感到绝望。。。
改编下某个段子:
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就像有理数,你知道有很多,而且随便就能举出一大堆,但是你知道——在数轴上随便戳一下,戳到有理数的概率是零。
再有感而发的补充:
还得感谢中学英语课本的“月光”毒鸡汤故事,虽然懂行的人都觉得蛋疼,但是好歹能让绝大部分人(哪怕啥都不知道)能知道有个贝多芬!其他大部分音乐家就没这么幸运了。。。
普及古典音乐,刻不容缓!欢迎大家戳进我这个回答,有海量我精心挑选总结的古典音乐清单,只需利用碎片时间即可欣赏: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12403/answer/242995861
我还会不定期在“想法”上分享一些好听的古典音乐,以及一些相关的小知识,欢迎关注!?ω?
某人流量较大的公开场合中,有一架1.53m的三角琴,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在这个公开场合中,近两年内的歌曲情况如下:(仅考虑西方古典音乐)
2022年9月至12月,共有1064首歌曲,其中古典音乐有52首,占比4.88%
2023年2月至7月,共有1812首歌曲,其中古典音乐有64首,占比3.53%
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共有1700首歌曲,古典音乐仅有41首,占比仅2.41%,还不足1/40,而相同时间内,我在某音乐室的1.76m三角琴弹了32首古典。
2024年2月至7月,共有1820首歌曲,古典音乐仅有31首,占比仅1.70%,还不足1/50,而相同时间内,我在音乐室的三角琴弹了41首古典。公开场合100多人,在弹奏的古典音乐数量上,甚至达不到我一个人在音乐室弹的总数。而且我想带一些在大厅弹过古典的人进入音乐室,让这些人多了解一些古典音乐,结果至今没人接受。。。
总体上,古典音乐受众占比呈现减小趋势,如果再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从2023年9月开始,在弹过公开场合的三角琴的人中,弹了5首及以上古典,不弹其它类型的,一个都没有。对于我这个只弹古典不弹流行的人来说,我在音乐室这种几乎没人的地方弹了60首古典,就只好在这个公开场合当观众了
公开场合上台要背谱,流行歌曲是最好背的,古典乐曲有些比较短,这种弹的人比较多,比如肖邦黑键、革命练习曲与三大夜曲(Op.9-1/2,升c小调遗作),贝多芬《致爱丽丝》、《月光第一乐章》,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但是有些就连背都背不下来,比如肖邦《第一叙事曲》谱面有12页,全曲时长8分30秒,要背谱才能上台,至今还没有人在这个公开场合弹这个。。。
当然,除了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等著名作曲家以外,基本所有古典作者都是荒漠。比如德彪西的曲目一共出现8次,每次都是《月光》。之前有人弹舒伯特D958第一乐章,现在弹舒伯特的已经见不到了。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近一年内也无人问津了。
高中的时候走廊上嘟囔了一声普罗科菲耶夫,旁边一个同学突然回过头来,之后我和他在走廊上聊了一中午,从肖练聊到拉赫协奏。。
前段时间港乐开季,请了王羽佳一起演奏柴一,下半场还有春之祭。我刚好因为要去外地出差去不了,十分不舍地只好把票送给朋友。先问了几个觉得可能有兴趣的朋友,不是有事就是没兴趣。最后我只好发了个票圈在票圈里免费赠送,依然还是无人问津。。。。王羽佳啊。。。。这是常能看到的么!居然免费送票都没人要!哭晕在厕所。。。。
我是个高中生。学校有一咖啡角,中午会有老师同学过来喝喝咖啡备备课打打游戏什么的。我在那当义工。
为了钓鱼,我下载了一坨古典音乐(全是我超喜欢的),一周五天基本上有时间就会去那拿个蓝牙音箱外放(经过老师允许),持续了一学期。
就没哪个突然跑到柜台跟我说“喂,好好听,这曲子叫啥名”的。
绝望。
至于本学期其他在校内推广古典乐的尝试在此也不赘述了,说多了都是泪。
—————————————————-
2019年7月更新:古典乐社倒闭赖
还是说过的故事,换了一个钢琴老师之后,他给我布置过克罗地亚狂想曲,同时有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惊讶地发现我练门德尔松花的时间多得多。
然后就让我练了些简单的贝多芬奏鸣曲,后来问我听不听流行歌,我说不听。他说我看你应该是喜欢古典音乐的,惊讶地看了我几秒,然后说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古典,都喜欢流行的。
我拼命地给我妈安利过古典乐,去年沉迷拉二的时候,每天都拿手机放,而且每天极有热情分享我从曲子中听到了什么,这是部多么伟大的作品。然而她的注意点好像不在我的介绍上,不在我对这个伟大音乐的发自内心的感动上,全在说我言辞表达的问题。
几个月前挺喜欢柴D小协的,在家应该也听了二三十遍,结果有天放那首曲子,我妈开玩笑地说现在怎么还会有现代人听这种曲子,然后也丝毫不好奇曲子的名称。我瞬间觉得很悲哀,我喜欢古典也有四五年了,每天在家给我妈安利洗脑难道这么没效果的吗?
不过我也理解吧,我爸妈都属于不怎么听音乐的人,对古典没感觉也正常。只是我想不通,为什么四五年我不间断的安利没什么效果。
小学初中加起来上过不到三年音乐课(不算钢琴课),感觉推荐的古典曲目几乎没有。初中老师有节课给我们放了几首,有一首是小号野蜂飞舞的视频,全班几乎都在笑演奏家的表情和动作。
还有某年的央视开学第一课,明明请到了郎朗这样的大钢琴家,竟然让郎朗的学生和一个机器人比赛弹野蜂飞舞,比用时少。我实在理解不了这波操作,这是不是我过古典音乐不普及的原因?
目前为止,没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一个能一起聊古典的朋友(除了我的第二位钢琴老师,不过现在没有学了)。只有在知乎,b站古典区,能看到一些古典爱好者,知道我并不孤独。
是不是未来,我离开这个小城市,如果有幸去北京上海,能碰到比较多的古典爱好者?最后希望今年这个问题回答达到三位数。
我来说个相反的感受
我觉得其实并不小众
坐标上海某四校
我上了高中之后,几乎每一个班级都可以找到弹古典,听古典的朋友。
甚至我目前的同桌,什么乐器也没有学过,但带的mp3里面装的都是威廉肯普夫的贝多芬奏鸣曲
学校里就通过古典音乐结识了一个听古典特别广泛的同学。从巴洛克时期聊到现在的新古典主义等等,后来也遇到了更多更多的朋友,感觉学校里喜欢古典的很多很多很多
学校有好多台钢琴。食堂有一台,报告厅有一台,大堂有一台三角琴,楼梯间原来也有一台,音乐教室有好多台……
平时同学们都可以上去弹琴。总是可以听到各种音乐
当初我高一的时候,弹肖邦的占极大一部分。有叙一,谐谑二,谐谑一,幻想即兴曲,大波兰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一些肖练,一些夜曲(op48之类的)
当然还有一些像我一样弹贝多芬的。基本上都是贝奏(没人会上去弹致爱丽丝这种,太掉价了)
班班唱上面,每个班都有钢琴伴奏的同学,弹的都特别好
甚至基本上弹古典的同学都会是同性相吸。
目前我高二了,高一主力军上来了。也是来了二几个弹琴的小朋友。
(不过很奇葩的是这届多样性不太行,7,8个人都只会弹月光三,都要给我听吐了)
可能是从一个肖邦的极端走向了贝多芬的极端?
当然别的音乐家的也很多。
弹巴赫的,有哥德堡变奏曲,一大堆赋格
还有斯克里亚宾,弹练习曲的
还有德彪西(不局限于月光,甚至我都没听到有人弹那个(可能觉得太掉价吧)),李斯特(不光是那个亲戚名曲钟,还有很多别的,比如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等等等等
感觉学钢琴,弹钢琴,热爱古典的不占少数
在这个每年400新生的学校里面,每年都可以找出100来个学过琴的,其中一半都现在还可以弹一首拿得出手的曲子,也有几十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
当然,诚然,现在很多喜欢流行的,甚至有人古典转流行的。而且同学间喜欢不同类型的也互相鄙视互相争吵……(开个玩笑),但不得不说,喜欢古典的真的不是少数
谢邀。
最近事比较多,不好意思拖到现在才答~
楼上几位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我再从一位初中生的角度补充一下。(普通中学的初中生)
1,
我初中所在的班级,共有50人,在 听音乐总时间内:
听古典音乐的时间为0%的人,共49人;
听古典音乐的时间为30%的人,共1人。
2,
在这50人中,学习西洋乐器的人(包括学过此类乐器的人),共有14人。
在这14人中,使用此类乐器练习古典音乐的人,共有14人。
而结合第一项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在这14个 学习 如何演奏古典音乐 的人中,只有1人会用休息时间听古典音乐。
(这1人是我)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上音乐课难道不学古典音乐吗?既然学了,那不就等于听了吗?
对此,我的回答是:
在2015~2016上半年,青岛某私立中学 所上的音乐课程中,有将近98%的时间都在教我们唱流行歌曲。
(在2015~2016上半年,我所在班级 平均每两周上一次音乐课)
每两周上一次音乐课,且 98%的时间都不是用于欣赏古典音乐,这么小的概率就不必再说「既然学了不就等于听了吗」。
50个人有点少,再调查一个班级。
在新调查的这个班级中,共有50人,在 听音乐总时间内:
听古典音乐的时间为0%的人,共50人。
现在,共调查了100人,其中只有1人会在休息时间听古典音乐,
并且通过另几组调查发现:学习西洋乐器不代表平时会听古典音乐。
如果把调查范围扩大,听古典音乐的人 所占的比例 肯定还要小很多。
看到楼上有个回答中提到 年轻人或许会听古典音乐,所以我就写了这个回答,以此来说明一下:
尽管学西洋乐器的年轻人增多了,但他们并不会去听古典音乐。
并且,我觉得 古典音乐爱好者可能还是以 00后之前的人 居多。
供职于国内知名职业交响乐团。
古典音乐跟流行音乐不一样,我们没办法量产,也没办法去像流行明星那样快速及时的去制造出大量作品,也根本无法承受粗制滥造的后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从很小几岁开始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大家才能够在一起做一件事,从开始的基本功日复一日地反复练习,枯燥乏味,无法坚持,删选一大部分人,到逐渐开始确定我们走向专业,删选一部分人,在与同是专业的人较量,优秀者考入专业院校,在删选一部分人,最后毕业,中间有太多太多各种各样原因被删选的人,能留在古典音乐这个领域的不过分说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最后能成为独奏家或者在交响乐团中,是极少中的极少,而流行音乐采用的是散弹击发的策略,大批量培养,每月固定发行成堆新歌塞满电台各大媒体,只要发现其中有哪一首或者哪个人稍微突出,立刻大量集中宣传,几十个人甚至更多的人的全部成本,就马上收回并且顺带高盈利,古典音乐根本做不到这样的事情
小众到每次我听的时候都怕别人说我装逼
小众到一堆人宁愿一路追着歌手什么的电视节目,也不愿意花十分钟听一首曲子,更别说花半小时了解一下作曲家相关的知识。
如果分享给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我听了一下子觉得不适合我」、「等我有时间再听吧」、「怎么听着听着就没声音了」、「不想听,你换个歌」之类的。
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更直观的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音乐厅或者剧院在哪里以及怎么去,或者不知道应用商店里有一个叫『国家大剧院』神级软件。


小众到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提我听古典的爱好。
即使是在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也比瓦格纳的作品更流行,有钱有闲听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小众。当然现在听指环更方便了,不过流行音乐比这更方便更快餐化,而且流行音乐比施特劳斯时代更丰富得多了,所以古典音乐或者说严肃音乐更加小众了。
谢谢各位的赞
现在我们定义为古典音乐的音乐类型,其实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小众的,因为它有的时候对听者的要求很高,不光是听觉上的。
我用自己最熟悉的德奥艺术歌曲来举例…… 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基于诗歌的,而创作这些诗歌的诗人们一定是博学多才的人,不仅对文学本身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历史、哲学等方面也都非常擅长,这样的人创作出来的诗歌自然在含义上是需要挖掘的,再加上法国大革命造成各国政府的紧张情绪导致的文化审查制度,使得诗人在创作时更加需要注意用词的隐晦和晦涩。那么这样艰辛难懂的诗歌,再通过作曲家的理解和加工,想要让听众听懂,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那肯定就是难上加难了……
记得我大学的时候买了一套德国著名艺术歌曲演唱家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的舒伯特歌曲全集,准备好好熏陶一下自己,结果听了不到一张 CD,我就已经感觉昏昏欲睡了 -- 这还是在看着歌词中文翻译的情况下。于是这套录音就被我束之高阁,再也没碰过了。后来我出国留学,在音乐上面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并且也开始对欧洲哲学、文学感兴趣,这时候我又把这套录音拿出来听,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能够欣赏一些了。再后来我成了专业的歌手,并且真的开始专门研习艺术歌曲以后,才真的体会到了这些歌曲的内涵,才真的喜欢上了它们。所以我想,一个普通听众想要非常舒适的去欣赏艺术歌曲,可能也要经历这么多阶段以后才有可能做到吧。
当然,古典音乐变得小众,可能和它本身演出的场合也有关系。
去年我曾经在自己公众号上写过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现在摘抄一段:
当观众与音乐家的距离不足两米,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无比清晰,每一个表情都被双方看在眼里,当音乐中的的柔情可以化为丝若游丝的低语而不必担心听者错过当中的细节,当歌者不必过分使用夸张的舞台表演方式来表达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诗与音乐便会以它们独特的美好形象展现在听者的耳边和眼前。
我们其实不需要去音乐厅欣赏艺术歌曲,因为在那样一个本身具有特定形式感的空间中,我们并不容易放松心情、敞开心怀,让音乐与诗带着我们的想象力描绘出只有我们自己才会产生共鸣的画面。如果艺术歌曲进入了你的客厅,在你的面前,以最纯粹的方式,一字一句的飘入你的耳朵,那岂不是更好?
希望这段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补充一句:即使是在古典音乐非常受欢迎的英国,每年古典音乐的唱片销量在整个市场中只占1%……
有一个答案里讲到,发现身边喜欢古典音乐的群体组成是音乐专业,大学艺术团,一起看音乐会的票友,琴房偶遇,知乎古典音乐话题,古典音乐类贴吧……,可能是觉得没有完完全全的路人,就“感到很绝望”。可这其实是最正常,最良性的情况。
首先要明白,要欣赏好古典音乐,是需要经过一些基本功训练的。这些训练本身就不是一、两天就完成的。很多乐器的教育初期都主要是这种音乐上的基本功训练,所以大部分人只要小时候学过乐器,不需要考到很高的级别,这方面音乐欣赏的训练是有的。但是对于普通人,在我们的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下,就很难有这样的训练。事实是中小学课本有很好的教育,但有很多中学不上音乐课,或者不重视音乐课,或者没有有资格的音乐课老师。不要说音乐了,整个美育都不重视。很简单,高考不考美育。大部分只能靠高考改变命运的穷乡僻壤的中小学还谈不上美育。
我本科下乡到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支教。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课程里,孩子们受到引导之后,都十分敏感。我们越是惊讶和惊喜,心情就越是沉重。因为不管发现了还是没发现,他们必须走老路。
至于我们普通城市中的普通成年人,大部分都身心疲累,需要的是放松、娱乐,这些内容还要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需要系统性地学习才能获得的兴趣爱好,很难流行起来。城市中老年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如果没有特别不幸的经济和家庭问题,一般都是有钱有闲。让他们学习一些东西他们是很乐意的,无非是老花了、记忆力衰退、精力不旺盛等不利因素。当然,这些例子也仅限于当年工作时本身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老年人。所以我很愿意跟中、老年人朋友谈论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你上次跟他介绍过的一些东西,他们会去照着一一尝试,然后给你反馈;年轻的朋友,可能根本记不得每一次讨论,也没有时间去印证和感受每一次讨论的结果,因为太忙了。
说到底是还没进入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像北欧那种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劳动都不是谋生手段的,劳不劳动都有福利;生产力高度发达,养得起。那你就能看到,普通人平时约起来会去一下gallery,买几幅画。
古典音乐目前的状态最好,就像最初的知乎。
量化比较难,所以从我经历的一些事实来看吧。
前年去奥地利玩,自然得去心中的圣地金色大厅听一场了!可惜爱乐出国了,就买的维也纳交响的票,曲目也是比较冷门的,弗兰茨·施密特《七封印之书》。进场以后发现,除了一些和我们一样明显的外国游客,本地观众年龄都不小,可能是白皮显老,但平均年龄看起来不会低于50岁。也就是说,在他们那里,古典音乐很可能是和国内京剧差不多地位的爱好,主要是退休老人的地盘。
去年看国家大剧院的预告,92岁的马里纳爵士居然带着ASMF来中国了,我看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有几天了,开始非常担心票买不到,毕竟是这么有名的乐团,而且是退居二线已久的高寿创始人亲自指挥啊!结果,居!然!没!多!少!人!买!而且到了现场,发现并没坐满……不过从平均年龄看,年轻人还是很多的。
今年因故三个月间去了两次日本,去一家大CD店的古典区,发现这期间货架上摆的碟居然一点都没变,很多套装各种特价,例如有套杜普蕾全集,3000日元17CD,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交钱的时候发现还打75折,外国人还能免税,我两次把这里的特价包子都扫荡了,一共才不到1W日元……打折到这种程度居然还无人问津,我只能说日本古典音乐也是药丸,毕竟一群老头怎么比得上爱抖露们青春的大腿……
从我近年的观察,基本就是这样,包括发源地欧洲,古典音乐在全世界都是很小众的,这个是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更需要快餐文化的不可避免的事实,相比之下,后起的中国相对来说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这么说吧,一场演出能在乐章之间一个鼓掌的都没有,演奏员就很开心了。
哪怕台下只坐了20几个人。
泻药!
怎么说呢,现在古典音乐为什么成了小众、我觉得很复杂,首先、古典音乐的欣赏门槛不低、但话说又回来,从音乐的意义上来说、它似乎又不应该是高门槛,总之,在今天的中国,它变成一个门槛高的东西是被迫的,首先大环境决定大家音乐的素养普遍不高、还有一个更重要且麻烦的事情,中国人很难被感动!心脏很麻木!需要高效高刺激的艺术形式。
这个话题也和老生常谈的“中国人听歌只听词”有关,因为追溯历史文化、我们的民族没有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而在歌曲中将歌词等非音乐性(甚至是文学)的东西解读为音乐作品中占比极大(甚至比音符还大)的一部分,这也是乐队文化无法普及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彻底误解了音乐!
其实这个问题即便改成“音乐小众吗?”都丝毫不过分,因为除了音乐工作者,大家每天能主动听多少音乐?被听的心潮澎湃、夜不能寐的、又有几人呢?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恭喜每一个被音乐感动的人!
需要在习惯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缺的是时间、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中国这20多年努力学习了西方几百年的文化,学的囫囵吞枣、一笔糊涂账!我们需要时间消化再进化,这、也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者的上进和努力!
愿世间美好!处处闻歌声!


整个公开课教室将近80号人,大多数听的是华语乐坛,一部分听欧美流行,一部分听日本流行或者日本acg。
只有我一个人听古典。
我qq列表里,除了自己曲师和几个知友以外,基本上听的都是别的。
小众不小众?仅仅以我一个古典乐爱好者的角度而言。
小众,小众到基本我只能找曲师去谈一些古典乐话题。
“哥你听啥呢?给我听听”
“第七交响曲”
“哦,我知道,不就是贝多芬那个么?”
“贝你麻痹,老子听的肖斯塔科维奇”
我们学校的学生交响乐团
招人的时候,这些人真就只会自己学的乐器,别说是英国管这种相对小众的乐器了,巴松都有人没听过(知道巴松是双簧类低音乐器,且巴松=大管就算听过了)
还有单簧管学到十级不知道单簧管是降B调移调乐器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任何与单簧管之外乐器合奏的经验。
甚至还来了个弹羽管键琴的,根本没有人听过这是什么东西。不过最后也没收他,团里有个水平很高的钢琴。
也就是说,很多业余学乐器的人都对交响乐团没有任何了解。
更别提下面的观众不少连乐器都认不全了。
我老家那边有的老年乐团把大提琴叫中提琴,低音提琴叫大提琴(主要用法都是给二胡配低音)
也不知道这算中提琴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了。
个人认为这个不用悲观,古典音乐在中国其实这些年来积累的听众群已经越来越多了,虽然在欧美是越来越衰退,但在中国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尝试和接受西欧经典的音乐文化的。特别是一二线城市,近年来建造的音乐厅也越来越高大上,(管风琴也慢慢多起来了,十几年前全中国管风琴的数量我印象都不出三台的)。音乐会也丰富,世界著名的乐团演奏家近年来都愿意来中国了,七八年柏林交响乐团来上海,一票难求,最高的一张票的票价是5k!可以想想是多么的受欢迎。以前小的时候国内听音乐的条件和机会少很多,经常只能去买盗版cd和走私的打口cd,现在手机app这些能听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大概也是一种繁荣的信号吧。所以我对未来其实比较乐观的,近年来政府也扶持精神文化,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我觉得以后肯定听古典的会更多。受众方面还是音乐爱好者,音乐专业从业人士,音乐学院学生,业余乐器学习人士这些为主吧,这些群体人数越多(中国现在是世界学乐器人数最多的),肯定听古典音乐的人就越多。
2018年的Sydney Piano Competition,
我前前前女友(Syd con的学生)买了套票,
她跟我讲,Syd Con的厅,预赛和初赛,全是白头和秃头。
她是唯一的黑头。
决赛在歌剧院,年轻人稍显多了些。
我很清楚,当时四周,我们是年龄最小的。
2016至今,只有七十六个回答。
在喜欢音乐的人中,大约8.1%


但是如果以人口总数来算,有很多人根本不喜欢任何音乐,所以应该不会超过1%
有点心塞来答波题
小众到……刚刚翻到了一个一点名气都没有但是曲子一写一个好听的作曲家,激动得爆炸,特别想找个人分享一下这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并安利一波。
瞧了一眼聊天框,害……熟人没一个喜欢古典音乐的,够熟不至于觉得我装逼,但我推荐了肯定不会去听的,没意思没意思。
编辑了一条朋友圈,发出去之前觉得大部分人铁定要觉得我是在炫耀了,努力回想了一下朋友圈里有没有人会被这条pyq共鸣到——有个两三个也就值了。想起了我之前干了相同的事之后的那条朋友圈孤零零得像动画片里秋天落叶被风吹起来的画面一样——几乎零评论加上几个礼貌的社交性点赞……默默按了个退出&不保留
然后默默掏出日记本,在上面对着那位作曲家一顿大肆赞美之后悲愤地打开知乎来答个题……
一言概之……小众到只能对着自己的日记本和陌生人自嗨,全身心地真心热爱却不敢表露。
非音专古典音乐爱好者是真的不容易TvT
因为小众,所以倍感幸运。在茫茫人海,浮世之间,因为能听古典音乐,人生多了许多回忆,有了很多故乡。
可以这么说,如果家庭成员不爱听古典音乐,小孩子就八成不爱听。非音乐专业或音乐特长者,很少听古典音乐。这样一算其实真的没多少人了。
关键是很多人一听你说听古典音乐,就觉得你在装X…
其实古典音乐门槛并不高,开始听不懂的可以从一些舞曲开始听,从古典吉他作品开始听。
什么时候中国家长不要为了学一门“高雅艺术”而去让小孩子学西洋乐器,可能那时候古典音乐就跌下神坛了吧(笑)。
古典音乐其实还好,不算特别小众。以题主的计量方法,个人感觉,100个人中大概5到10个的样子。
相较而言,一些流行音乐的派别还不如古典乐普及。有赖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大多数人对巴赫、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人都是熟悉的,多少听过。但对雷蒙斯、詹姆斯布朗、鲍勃马利、吉姆莫里森这些人的了解还真的不多,即使听了也不大会喜欢(话语体系的问题)。
古典音乐爱好者大体有两类:
一是音乐(多半是钢琴、小提琴等器乐)的业余学习者。他们在器乐学习中接触了大量古典音乐,在弹奏中通过反复输入习惯了古典音乐各个时期的话语体系,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食髓知味,自然会逐渐喜爱。也有物极必反的情况,因为被家长逼得太紧完全丧失兴趣,这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二是被自然感染的非音乐学习者。音乐的感染力很强大,古典音乐并非只属于专业人士,所有人都能感受它的美。一部好的作品,作家去读收获更多,普通人读也能领略其风采。
至于专业人士,他们已经不能算爱好者了。
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好了,文化教育自然会跟上,以后古典音乐也会更加普及。
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的相对小众是因其晦涩难懂。在我看来不是,而是因其结构宏大严谨,当代快节奏都市社会大众已难有人有那份耐心和闲情雅致费时于此。
论音乐本身的接受度,其实大部分古典音乐并不难懂。无论歌剧、交响乐还是艺术歌曲,只要耐心听,多数人是不难听懂的。至少在“入门”和“有所获”上,绝不会“双耳空空”。因为西方古典音乐特别强调旋律感,特别是Legato,进一步强化了旋律的连贯性,只要审美正常,都不难入耳。入耳就会引领你听下去,而古典音乐,特别是交响乐的那种富于变化的织体,会大幅延展你的听觉兴趣。歌剧类似于交响乐,艺术歌曲也需要你静心体会,说到底都是需要你能沉得下,坐得住。这才是古典音乐与现代人的距离。
真正晦涩难懂的音乐是什么呢?是现代以来各类实验音乐,包括严肃音乐中的各种新潮音乐、自由爵士、摇滚乐中的重金属等另类乐派等等。这些音乐,要么技法繁杂而无调性,要么思想晦暗、离奇而抽象,大多数人,无论雅士还是俗众,都难以接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如何评价五月天2024年线上跨年演唱会?
为什么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在中国的知
万能青年旅店真的那么厉害吗?
有哪些高颜值的摇滚乐手?
如何看待b站跨年晚会倒计时结束后,gala乐队
有哪些唱功称得上神级的歌手/艺术家?
日本歌手为什么相对容易坏嗓子?
如何看待【天道】里面丁元英的那套音响?
南韩到底更喜欢叶舒华的颜还是赵美延的颜?
任素汐和周深音色为什么那么相似?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03 10:56:38  更:2025-01-03 14:22:1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