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防止各位答主答题没有方向,特将题主的个人叙述搬至问题描述中。 原题主需求见下文: “哎,我媳妇逼我大儿子从3岁开始学钢琴,现在儿子7岁。每次练琴我都…
贝多芬的父亲为了培养第二个莫扎特,从小逼他练琴。
郎朗的父亲也从小逼他练琴,郎朗为了不练琴跳楼自杀,还把手往墙上打,用锤子砸。
我小时候的邻居,父母天天逼他练琴,后来父母离了,他现在开了一个烧麦羊汤馆,过的也挺好。
至于钢琴,什么钢琴?
哦对了,忘了提:
肖邦,6岁学钢琴,7岁作曲《降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8岁在Radziwi宫殿演出。
李斯特,5岁学琴,8岁作曲,9岁登台。
贝多芬,4岁学琴,6岁作曲,8岁登台,13岁成为宫廷乐队钢琴独奏师。
莫扎特4岁学琴,5岁作曲,6岁巡回演出获得奥地利玛丽亚女王接见,7岁法国凡尔赛宫演出,伦敦演出英国女王接见,8岁创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
练琴三年,达不到朗朗他老婆吉娜爱丽丝的水平,就不用往下练了。
吉娜爱丽丝8岁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参加施坦威音乐节,10岁在德国多个大型钢琴音乐比赛中获奖。
哦,对了,她小时候在家练的是德国三角琴,大概100万(大概率一手施坦威琴,因为她小时候参加的都是施坦威的比赛为主)。


你说练立式琴?吉娜可能没弹过立式琴。嗯,立式琴的击弦结构是前后,三角是上下,两者原理不一样,适用的速率也不一样,练多了立式琴,对成为钢琴演奏家是有害的。
朗朗小时候确实弹过立式琴,如果您孩子天赋和朗朗差不多的话,可能不会受立式琴影响。
打算逼孩子专业练琴之前请先保障自己有一个能放7尺三角钢琴(2米以上)的房子,由于三角琴声音大,并且没有消音功能,一般不能有邻居。
另外,吉娜小时候的老师是朗朗的老师格雷夫曼。一小时几百欧。
在上述物质条件具备之后,可以考虑逼孩子练琴两年到三年,如果没练到能够取得国际比赛大奖的话,这个时候放弃就行。
对于具备上述条件的家庭,应该不造成什么负担和损失,只是培养孩子发展了一个兴趣爱好。
什么?你说普通上班家庭?
还是给孩子攒点钱或者看看b站视频自学练练电钢琴、电子琴吧,别逼孩子弄这些了。
你学谷燕逼孩子练滑雪都比这强。
同学聚会
有几个当妈的女生大吐鸡娃苦水
其中一个说
有一天她骂完儿子后
他儿子却嬉皮笑脸给她讲了个笑话
他儿子说
从前有一只笨鸡
一辈子也学不会飞
有一天它生了个蛋
于是从此开始天天逼着蛋飞
感谢大家点赞
同学妈妈和儿子关系很好
她的鸡娃程度最多是60分水平
他儿子今年考进人大了
我是钢琴老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真心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在选择各类才艺的时候,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
从业多年,什么样的家庭都见过。最可恨的是父母一方喜欢钢琴,但小的时候没机会接触,所以一定要送孩子来学。这种家庭情况多半学到最后,孩子,家长,老师三方都痛苦。最可悲的是,家长觉得孩子哪里不好补哪里。比如说多动送他学书法画画,所谓磨性子,乐感不强烈送去弹琴,个子高就送他打篮球,不爱讲话送他学语言表演。简直匪夷所思。
建议家长把文化课和阅读归纳为一类。各类体育运动为二类,如网球,篮球,乒乓球,拉丁舞,游泳,象棋,围棋等。美术为三类,画画,书法。音乐为四类,钢琴,声乐,舞蹈,其他乐器。语言表演也算这类吧。
如果有钱有时间,四类各选一项。钱或时间不足,只能选一样的话就选一。其他三项可以在暑假或者寒假报个短时班。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排序。其实学习文化课也是有天份在的。不论家长双方都是博士,还是双方都是文盲,孩子在学习上的天份,都不会绝对性的遗传。但确实好的教育方法和学习辅导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勤能补拙确实存在。国内可能没有阅读障碍这个概念,但这些孩子真的存在。如果孩子学习真的没有天份,那家长要接受这个事实,大量的辅导刷题,还有勤能补拙这个概念在孩子身上起的作用并不大,反而可能会造成孩子抑郁或是各类问题。接受孩子的平庸,在现代社会中,好的理发师,厨师等等比那些坐在办公室的二本子挣的钱还要多,养活自己或一个家庭其实有很多途径,那些失去孩子或让孩子痛苦不堪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想着再逼一把就出头啦!谁也不会想到,最后推那一把是把孩子推到巅峰还是推下楼。
体育排在第二类,是因为一个健康的体魄很重要。多一些室外运动,孩子性格就会更阳光一些。而且目前国家推动的素质教育,体育这一块占的分数比值也要比其他高。
第三类为美术。是因为后期的好多专业都离不开绘画。比如各类设计专业,设计珠宝也好,设计房子也好,园林设计也好,广告公司,动漫设计,现在发达的网络世界好多都离不开绘画功底。好的审美,品味都和美术有关。算是一门手艺吧,而且是用途广泛的手艺。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考学的时候美术也会算进总分,有一定的功底还是会好一点。很多家长在学的时候,出发点可能仅仅就是随便画画,能办个小报就好,但是到中学后发现文化课不好,可能就会转而想要学习画画专业,现在录取中国画和书法专业的院校不是太多,多数都是西洋画。
第四类为音乐。声乐是老天爷赏饭吃才行,1%的天分看不上99%的眼泪。乐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如果孩子在文化课上能占到中上等,那么留这些时间大量的刷题可能会更好。舞蹈对孩子的气质身形有很大的好处。语言表演对孩子的胆量和表述能力确实有很好的帮助。现在国家素质教育中音乐也纳入考试范围。在考大学的时候,好多专业加试必须会钢琴。尤其是声乐和钢琴这两项基本是捆绑式的。语言表演对应的是播音主持专业,传媒类的院校。
如果孩子学习很优秀,没必要报文化课班。那么就有很多时间可以在其他三类里选,尽量各选其一。别中考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尽量在第一类投入大量的时间,任何地方的优秀都不如成绩优秀带给孩子的自豪感那么强烈。在后边三类的选择中,趁着孩子年龄小,多报一些,家长看出来孩子在哪一个领域比较擅长,或者在哪一个专项中得到老师的赞扬最多,遥遥领先于其他孩子,就把那个专业坚持下来。学什么都不容易,自律和坚持更难,选择孩子的最优项,再去监督和逼迫孩子长久坚持才是王道。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老师的时候,想一想过去的手艺人,是不是都是师傅带徒弟代代传承的?不管是打球还是画画,或者学钢琴。不要去看面积装修,广告宣传,还有所谓的口碑,而是冲着某个人去。这里的口碑指的是,现在好多大的培训中心,老生介绍新生会给家长提成,所以你身边的朋友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最优选。还有就是大的培训中心有500个学生,如果有450个家长都觉得上当啦,但是还有50个家长说这里不错。一些优秀的教师可能一共就带了二三十个学生,就算这些家长都肯定这个老师的优秀,也不见得比那家中心的老师口碑好。在给孩子找老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选择。不要想着我们也不想在这方面成什么气候,就是随便学一学,哪里近送哪里,哪里便宜送哪里。其实时间过的非常快,孩子的童年也不会再来一遍,有时候孩子已经很努力啦,但是在比赛或者考学的时候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还有人。那些随便学学的,到了后期发现文化课平平,想要走艺考这条路的,你投入了同样的时间与金钱,到最后可能仅仅因为老师不同,最终别人考上了,你没考上。可能并不是孩子没努力,而是老师的水平决定了孩子的上线,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下线。家长没有慎重对待这件事,老师的水平自身都不高,造成孩子最终落榜。
家长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和规划,不要面临选择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既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要让价值最大化。慎重的选择老师,如果孩子的最优项为一,也就是文化课,那就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孩子的最优项是其他三项中的任何一下,在尽量保全第一项的情况下(因为多数家庭跳不出国家的教育体制)择优选择最好的一项(你的孩子可能就是未来的朗朗或者丁俊晖或者姚明)。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发扬孩子的长板,而不是去补短板。为什么非要让内向的孩子去站到舞台上?成年后的他可能就是钻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为什么非要让外向多动的孩子去磨脾气?为什么非要鱼去上树?山羊去游泳?
这两天突然这么多人关注这个话题。补充一下
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你要在学习中发现你的偏好,培养你的偏好,并将你的偏好发展成一个饭碗。所以,选择要尽其多,然后迅速发现偏好,也就是最强项,其他的都是分散精力,尽早抛弃。只要你的家庭跳不出高考,就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不要折磨孩子,到了大学,想学什么都不迟。(注:不要把孩子的擅长点固定在学校周围的各类培训,他可能擅长的是其他。再注:其他指什么?看评论,不赘述了)还有,艺术并不是无用,人生不只是柴米油盐,总要有高出来的一些东西,可以称之为吃饱了撑的,没吃饱的大多是手艺,所以,这就说到了出身论。命运本已定,教育本身只是让你的命运变得更好一些,所以,每个人应该对教育,对自己,有一个较客观的预期,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是一开始温饱阶段,必面有一技能才能立足于世,认清自己的位置,清楚目标,教育只是一个途径。(不要杠公平)如果你在20岁时相信绝情对公平,说明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到了40岁,你依然相信绝对公平,那你就有点傻了。
关于孩子并没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回答一下。
家长心里的爱好和特长,多半和市场上的培训班是挂钩的,培训行业里有什么,大家都去学什么,最近流行学什么,最新又出现了哪种培训。其实孩子的爱好特长远不止这些培训项目。
我家大孩子就是那种没有报任何培训的,小时候各种试,她不喜欢。但是她喜欢看书,一岁生日礼物,就是一套绘本。她很安静,我也是安静型的,在她很小的时候,我俩就能自己看自己的书,相安无事。除了看书,她喜欢出去玩,室外对孩子来说不光有小公园,有秋千,滑梯,挖小草,看小河,捡树叶,什么对她来说都是有意思的。长大后所有培训班都不喜欢,那就不管她,看看书,她很有凝聚力,有很多小玩伴,一起写作业,一起过家家,唠嗑儿,摆弄小女孩喜欢的各种臭美东西。
现在已经大学了,差不多天天都会沟通,他们那下雪啦,拍照发过来,校园里有只猫,拍个照发过来,刮风了,把自己飞舞的长发拍个视频。同学有地域歧视,会吐槽找我聊天,好多同学都说不婚不育,会想听听我什么观念,关于女孩子远嫁想和我聊聊,教授上课说了一个议题他持反对意见,想听听我怎么看,出去吃了个小熊蛋糕,等等等等。
虽然她不会游泳怕水,不喜欢运动爬山怕高,也不会画画,也不会编程奥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不会因为灰暗的童年报复性消费,她不会听见家长的电话铃声就觉得恐惧,反倒是经常因为我不理她,发一连串的喊妈表情包。
广义上的那些培训班她都没有参加过,什么也不会,可是在我眼里,看着她一路长大,觉得她很有凝聚力,领导力,思维很清晰,大量的阅读让她总结概括能力很强,说话言简意赅,再加上知道的多,体验的多,我又管的少,成熟且独立。从高中住校,她就发现,自己的成熟独立让她很自豪,她知道的很多,可以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思路清晰,大家喜欢问她帮忙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人就是这样啊,尤其是成年以后,想要过得好,首先自己要有交换价值,很多人觉得自己运气不好,遇不到贵人,你有了价值,别人可以提携你,他就是你的贵人,你没有价值,多数人并不想扶烂泥上墙,所以不是没有贵人,只是贵人绕道走了而已。
昨天晚上,孩子爸爸想起她寝室那个脏女孩,打电话聊了一会儿,我旁听,就感慨“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当时谁写这句话该有多理智。事情经过分享给大家。
从上学期到这学期孩子一直找辅导员看能不能换寝室,四个人一个屋,其他三个人都打游戏,在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女儿要求她们打游戏可以,但是必须都要带上耳机。后来就是这个脏女孩的问题,刚开始我一直劝学会忍耐,必定条件有限,几个人同住要互相担待。直到后来有一次女儿又吐槽,我又这样劝,孩子拍了照片给我看,天呐!要不是这几年网络发达,在网上我已经看过那些租房的女孩能把房东弄得多崩溃,要不然我是不相信的,所有穿过的没穿过的衣服从地面上开始堆成小山,桌上,地上全是东西,我真不能理解既然每天都会从寝室下楼,为什么不能顺手把外卖的那些包装袋捎下去扔掉。然后我开始支持孩子找辅导员尽量换寝室吧。到了这个学期,孩子又吐槽一次,学校为什么不能填调查表,让打游戏的住到一起,虽然他们都不再外放,可是打游戏的人会忍不住骂人吆喝啊。又过一段时间又吐槽,寝室里有虫子,女孩实在太脏了,自己也不洗澡,床品从来不换,衣服从来不洗,自己被咬了一身疙瘩,找辅导员还是未果。昨晚上孩子爸爸打电话,问这个女孩近况,女儿说,自己跟当妈一样,催促这个孩子弄干净,他总是拖拉,然后就自己帮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整了一遍把该扔的全扔了,现在每天都会催着让他去洗几件衣服,发现他的臭是因为经期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床上裤子上全有血,但他从来不换床品,脱下来的衣服裤子直接扔到那里,下次直接穿。之前关系不太好,这一帮忙,知道这个脏孩子家庭条件还不错,爸爸是单位的小领导,妈妈也是公务员,还有个哥哥,但是发现他们都老骂她。我爱人就说,自己想不明白,既然家庭条件可以,为什么会那么脏?既然能考上一本院校,说明也不笨,为什么会被全家人一直骂?我突然心里就想通了,这个孩子原本可能不会这么脏,估计是摆烂了,爆发性的彻夜打游戏,听说还谈了个男朋友,每天熄灯后都要打电话,女儿说烦不胜烦的原因不仅是他每天打电话,而是刚谈恋爱不是在热恋期吗?说不了几句就会变成两个人抬杠吵架,女儿说每天听他们吵架,自己心情也很差。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可能除了逼着她学习,其他方面并没有教她成长,甚至不能给她一个好的示范,他是在全家的指责中长大的,长期扮演的情绪垃圾桶。所以她又想谈男朋友给自己找个安慰,却又不知道怎么跟对方好相处。生活上破罐子破摔。我爱人听了以后说,既然知道了原因,这孩子也可怜,以后就不要再去辅导员那里了,也不要说人家难听话,别让孩子想不开了。女儿说她每次都是好言好语说的,从来没说过难听话,我爱人说现在大学不是有洗衣机吗,征求人家同意,把他那些脏裤子塞洗衣机里给他洗一下算了,女儿说是要花钱的,我们一问就几块钱,也不见得这脏孩子掏不起,她可能纯属就是不想去做,再说了,我们也不是掏不起,为了你自己生活环境好一点,隔三差五做个老妈子帮帮她吧。
重新回到孩子没有任何特长和爱好这个议题上,我们只是从培训行业的项目来定义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可是呢?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会不会弹琴,会不会轮滑并不是显性的特征,比这些所谓的特长重要的东西太多了,讲上述的故事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要教给孩子的东西远比学习和特长重要。且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和他不同年龄阶段所处环境的不同,比如说他可能因为恋爱迷上了吉他,迷上了打球,女孩子可能因为恋爱迷上了织围巾,烤面包等等,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岗位慢慢的演讲出口成章,小时候没学吉他,没学语言表演又怎样?既不要补偿自己,把自己小时候没有体验过的都想让孩子去体验,也不要和别家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会弹琴,我家的一定也要会。最终家长觉得自己掏了钱,你哪哪也学的不如别人,学的越多,指责孩子的机会越多,如果像那个脏孩子一样成为全家的情绪垃圾桶,倒不如放任孩子自由,最起码他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这里要附加一段,学钢琴,学跳舞学毛笔字等等,广义上看这些都是技能,其实有些家长并没有要把他们作为技能去培养,其实想收获的就是所谓的“气质”,可是这气质怎么来的呢?他要平稳的心态,长期的坚持和打磨,一次次舞台上的展示,如果作为家长和家庭不能提供一个情绪稳定的环境,收获的也将只有技能。会弹琴的人很多,成年以后,我自己觉得最好的展示机会,并不是单位里去展示才艺,而是一个下雨的夜晚,饭后你很想弹一首符合意境的曲子,而你的家人们安安静静的,有人收拾桌子去洗碗,孩子去拉开书包,准备写作业。也可能是某年的春节,一个孩子弹琴,一个更小的孩子在旁边扭来又扭去,而我附和着孩子不那么流畅的的琴声,不那么流畅的唱着,琴声笑声伴着窗外的雪。我觉得这才是普通人学钢琴的意义。)
最后总结,我觉得吧,真正的爱孩子,从他生下来那一刻起,就要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太把自己放在父母的角色里,包办的太多,他们没有得到锻炼,能力越差,教训的太多,有没有反思过每件事情我们都是对的吗?其实我们就是孩子骑的那个小自行车上的辅助轮,在他左右摇晃不稳的时候,我们撑一下,在他轻松自如骑行的时候,就可以卸掉辅助轮。包括夫妻感情里也是,如果一方存在感太强,无时无刻不充斥在对方的生活里,管控着对方的生活空间那是很窒息的。同理,夫妻都是成年人,可以反抗,甚至可以离婚,有胆量或者有能力挣开的孩子不多,所以亲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自己精神有寄托,首先要活好自己,把自己活明白了。如果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哪哪都不行,先反思一下自己。
哎,我媳妇逼我大儿子从3岁开始学钢琴,现在儿子7岁。每次练琴我都心惊肉跳,娘俩每次差不多都要吵起来,儿子哭是必然,还得挨揍。他妈很固执,儿子哭吐了也得收拾完再按要求弹,什么手腕动了手型没撑起来都要重弹。我因为这事和媳妇干过好几次了,但我媳妇必须要儿子弹,不弹都要死要活了。我还心疼儿子。媳妇的说法就是必须逼才能学成琴,不逼就是放弃了,啥也学不成。有两次都吵到要离婚了。每次练钢琴,她,我,儿子,都受折磨,她也确实花费时间和精力了,她就说逼出来以后会感谢她,但我怕她娘俩有一个精神上没撑住再出点什么事,什么狠话都说过。所以,要不要逼下去,真的折磨得要命
—————————————————————
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啊,现在都2021年了。说一下一年来的变化吧,大体上说,没什么大的变化。媳妇还是一如既往的逼,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哭。挨揍是常事,有时也打脸。我和媳妇沟通过,她说坚持这么多年,放弃是不可能的,从她那就过不去。我在场的时候,尽量压着火,有时实在压不住就冲进去,护着我儿子。我感觉,我要是站在我媳妇那边,我儿子会崩溃,我得让儿子心里有个支撑点,我也知道我冲进去就是把事情扩大,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在2020年9月份吧,我听她打儿子,忍不住冲进去了,护住儿子,我也挨打了。说实话我180公分160斤真动手就没好了,但我不能打媳妇,一直这样,哪怕挨凳子拍了(塑料凳)。都吼了半天后,我说儿子就不练了,他不喜欢(我敢肯定8岁的儿子最讨厌的乐器现在肯定是钢琴),硬逼着猪上树,除了折磨没什么好结果(这个比喻对不住儿子)。媳妇说她接受不了,这么多年她也付出很多,不能放弃。我问不会弹钢琴的就不能当儿子了?她说在她那里是。后来就谈到要当她儿子就必须弹钢琴,要不儿子都不要了,让我儿子选。我儿子哭得抽抽的,我说那就这样吧,儿子归我,女儿给你(我还有个4岁的姑娘),离了吧,别都这么折磨了。我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以前都是我媳妇说,我不接茬,这次真的心冷了,无意再过了。媳妇说好,不过看得出她挺意外,因为我从来没这么肯定的说过。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们那时候在我丈母娘家。她让我把我和儿子的东西都收拾收拾带走。我说太晚了,明天我回来收拾。儿子被丈母娘带着睡觉了,她也带女儿睡觉了,说我自己看着办吧。我很清楚,我要是当晚走了,就绝对没缓了,离是必然。看得出她也挺难受。最后想想我没走,我不确定真离了对孩子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第二天我去上班了,后来我和媳妇沟通了几次,都冷静了,看着两孩子都没舍得离,就这样继续了。不过这是我结婚10年来和离婚走得最近最近的一次,而导致这样根本的原因也还存在着。这几个月来,媳妇还带着儿子练钢琴,还是在逼,还是哭,不过次数好像少了,或者是我看到的次数少了。我跟的儿子说,不管咋样,你别哭,你现在没办法改变这个现实,练就先练吧,等你自己有能力决定了,再改变。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感觉也是在对自己说。媳妇的坚持,儿子的难受,真怕他们中有一个精神上受不了的,或者先受不了的是我。
我看了大家的回答,说应该不应该的都有,从家长角度从自己亲身经历的角度都有,谢谢。但自己还是没理出个头绪,媳妇的工作做过,儿子的工作也做过,想着要是媳妇突然没那么执着就好了,让儿子把钢琴当个爱好,开心的学;又或者儿子突然不抗拒弹钢琴了,不管是愿意弹还是哄着他妈,没那么难受就好了。
也许现在应该睡个午觉了,在梦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谢谢大家。
时间过得真是飞快,2023年了,,,,。。老了,孩子也大了。继续聊聊天孩子与钢琴。儿子11周岁了,现在一点不碰钢琴也有一年多了吧,钢琴还在,也挺好,基本没有听过他们娘俩因为钢琴再互相伤害的。变成这样的状况原因也不少,但我想首先感谢下儿子的钢琴老师,我们家和钢琴这点事,老师知道久矣了,听媳妇说是老师主动说不让儿子学了,就是不教了,从源头上截流了。感谢之余还有一丝可惜,她曾说儿子听音准是很厉害的。不管如何也罢,家里平静多了,我是乐于接受的。儿子大了,各方面学习任务也够重的,既然从喜欢到不喜欢再到讨厌钢琴,那就放松下吧,他自己乐不得不碰他屋里的钢琴,哪怕有时我说你随便弹点你喜欢的给爸爸听听,这小子嘴里答应着,却不去动弹。印象中只有一次,"羊了个羊"小游戏风行时,我问他这调会弹吗?他说看看,打开钢琴捅咕了半天,弹出个照猫画虎的效果。
再谈谈我媳妇。她能看着儿子不练琴不碰琴,除了老师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没时间管了,因为她一年多前己经把音乐重心放到我现在的7岁的女儿身上了,没错,是我的小丫头,学小提琴快两年了。她妈把练儿子那套用在丫头身上了,是不是有种大号练“废”了,重新开小号的感觉?不过,“大号”好像还没弃,因为两孩子从两年前开始,一直一起学乐理课,也蛮贵的课。练丫头的方法是一样的,盯着来,逼着来。我也不只一次遇到娘俩干架的时候,每次我大儿子都想去劝他妈,可惜总被吼回去。我出手劝的次数少了很多,心里也不像我儿子那时那么着急。原因是,我那个小丫头不像我儿子的性格,倒像她妈,强硬的很,丫头练累了,她妈再怎么打骂都不好使,丫头也哭,但哭到最后,这该不拉也是不会拉的,不像儿子哭着也得按她妈的要求完成。其二呢,小丫头其实完成的很不错的,她老师总夸她年纪最小,拉曲子学得最快,看着那拿筷子都不标准的小手,在琴弦上熟练的上下左右的按来按去,我是蛮惊讶和佩服的,还有小提琴是站着拉,一站就是几十分钟,丫头不容易。有时丫头也会拿着她那小提琴,在我面前得意满满的给拉曲子听,还很认真的教我,最近还要求我看她老师给她的一本音乐入门书。我挺开心的,虽然丫头和她妈也干架,但比儿子那时少多了,关键是能看出丫头还是喜欢小提琴的。儿子也躲了清闲,他喜欢编程和围棋。媳妇也找到了练琴的对象,最近还要带丫头到北京参加一个小提琴比赛。
哎呀,有个姑娘好啊,我想过姑娘大了,媳妇的精力就得被牵过去一部分,放松我儿子,但丫头完成的比我预想的还好,把她妈和她哥哥间的死扣给缓开了。我不知道儿子还学钢琴不,最近媳妇也叨咕过再找一个钢琴老师,走着看吧,起码我儿子好过多了,我也心安多了。
当然,对于儿子和姑娘,我是一样爱的,不会因为性格或者其他因素厚此薄彼,我只想他们都能平安健康开心的长大,有足够养活自己和家庭的本事,就知足了。对于一样的逼法不一样的结果,我想最重要原因还是兴趣,我姑娘的兴趣还在,儿子己经没有了;二是性格,我儿子敦厚善良,内向胆小,对她妈的教育行为受到的刺激及影响较大,心理负担大;小女儿就不一样,从小性格独立,不怕啥,她妈的打骂行为,对小丫头影响没那么大,也就没多大的心理负担。
又写了这么多,想到哪写到哪。我想,一样的做法,用到不一样的孩子身上,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吧。重要的,我认为是尊重,虽然是孩子,虽然很小,但也一定要从心里尊重他们,了解他们自己内心到底是如何想的,尊重这些想法,哪怕你认为是荒谬的,孩子也一定有他的理由,然后想办法引导,孩子嘛,也需要尊重,不能一味强压。不同时间都有不同的领悟,生活就是这样吧,走着看吧
唉。
看到了我小的时候。
我妈也是逼我学钢琴。也是不想弹就打,也是不学不得行。
她曾经是中学大提琴手,所以也认为她基因里有音乐细胞。
最开始是以培养双手协调能力为由,我小时候也很乖,很想讨父母欢心,但是怎么练也没用。最后也就是6级水平。
每次我不愿意练,就打骂掐,我爸这种严父都看不下去了,意思是不学了浪费钱(这是他少数看的明白的地方,但是没坚持)
我每次有不想学的表现,她就表示哎呀,这也是一种爱好嘛,以后你心烦的时候,弹一下陶冶情操嘛,都坚持了那么久,放弃不可惜嘛,小时候我很听话。
最后是四五年级的时候,被音乐老师扫地出门,很屈辱。我妈下楼梯的时候很愤怒,我在后面像只鹌鹑不敢吱声。
后面我很感谢这老师。
踏马的,学这玩意有什么用啊!!!
又笨重,不能拿去演奏。又不能加分。别人也不会因为我会弹琴高看我一眼。
对我考高中,考大学,考公务员,晋四级主任科员,找对象一点用都没有。
我后面也明白了,老师说的没有天赋什么意思。


我的手指又细又小,我身高174,我前女友153,我们手指一样长一样细。
这东西也没什么规律,没什么科学可供研究,就是重复的弹,一遍两遍千万遍,弹不好就被拿铅笔敲手指。
我那台钢琴,后面不弹了给我表妹她手指长而有力,但也没坚持下去,又丢回我家,现在还插着电(干燥器)。
我看到这棺材就烦,多次表示又占地方又浪费电,不如卖了吧。我妈大手一挥,表示退休了她来弹。
结果弹个鬼,晚上有空就会看电视,什么三十而已欢乐颂一直看到现在的凡人歌,看完了拿里面的理论教育我,然后被我骂。
每到有客人来,都让我表演,现在想起来就跟个傻逼一样。
哪怕那些考到十级的,我认识的能够吃的了职业饭,或者靠这项技术占到了便宜的,一个没有。
这就是一些老一辈人无能愚蠢的情怀产品,对锻炼身体,考学甚至成长没有一点帮助反正我现在的亲戚小孩没一个学。
那些人适合学呢?资产五千万以上有手指长而有力的家庭可以尝试。
我每次骂我妈,我妈讲不过我,最后就说你让她放这吧又不碍着你什么事,这是我的东西,你无权处置。
我外婆当年,一有钱就买她认为好看的的确良布(那个时候贼贵),舍不得给自己三个女儿做衣服。后面收藏了一大柜。
我妈经常拿来骂,拿来给我做内裤,磨蛋我不愿意穿,拿来做桌布,又不够大,最后大部分都拿来扔了,每次对骂,我外婆讲不过,就说不孝顺什么之类的。
后面有一次说漏嘴,说当时学乐队,她想学钢琴做钢琴手,但是外公和外婆官不够大,最后只能做大提琴手,不是主角,最后那个弹钢琴的女孩也不好好练,她总是幻想要是弹钢琴的是自己就行了,一定会成才如何如何。
我后来想了想,我这该死原生家庭,所有的问题,就是一代传一代。
为啥我外婆喜欢收的确良布呢,因为她自小父母死的早,没人疼没人爱,很羡慕别人有的确良布的花裙子穿。
那个时候,不少江浙的干部家属还要抢着穿尿素裤,我们这你穿的确良布的花裙子,你就是最漂亮的女孩。
现在小孩大部分学钢琴的,都是这个情况:
乐理,曲式知识为零
音乐欣赏积累几乎没有,对于非钢琴的其他音乐形式没有了解
对音乐史艺术史没有概念
上来就有且仅有哈农,车尔尼,拜厄,之后只有考级曲目
那这样的学钢琴,无异于在你不懂英语的情况下把哈姆雷特用打字机打一遍。除了手指机能什么都没有,更何况姿势还可能不对把手指练坏了。更别提什么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我只想说一句,那些后悔家长没逼,导致自己没有坚持下来、没有才艺特长的,要是真那么后悔或者遗憾的话,真的特别喜欢钢琴的话,长大了可以再继续学啊。现在成人学琴的很多,谁说只有小孩才能学琴呢?而且以现在的信息发达程度和生活条件,比小时候学琴可容易多了,也更容易找个好老师(小时候家长不懂的话,摊上什么样的老师看命。大了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青年人扎扎实实学个三四年,甚至一两年,也足够弹出点样子了。然而呢,大部分人也并不会去学。
说到底,很多人后悔和遗憾的是少了一个可以人前“光彩照人”的机会,少了很多谈资和功利性的好处,而并不是有多么热爱音乐。假设穿越回小时候,大概率还是会因为贪玩、害怕困难等等原因而放弃。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的话,也无需遗憾或者为难自己,找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做会更好。
另外,很多人说成年人没时间,没条件,学习效率不如儿童的,驳论如下:
1.首先,不管怎么样,学了总是比不学强的。你觉得你就算现在学了,也比不过那些从小坚持的人,那么你不学不就更比不过了?其实还是害怕付出和失败,既然做了也未必成功,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痛苦会小一些。而且话说不好听一点,大部分外人并不会关注你学没学、学成什么样、比谁强比谁弱的,少给自己加戏了。
2.钢琴这玩意,入门阶段对初学者极其友好,而且十级水平以内,甚至达到对普通人来说很优秀的水平,只要有个比较不错的老师,学习方法没什么问题,善于主动思考和总结,再借助海量的网络资源的帮助,成年人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做的更好。而如果只是靠傻堆时间+肌肉记忆+自我感动,而不愿意动脑思考、刻意练习,那才会不如儿童,而且就算从小学也学不了太好。当然想走专业(是真正达到专业的水平,而不是三流学校音乐专业那种还不如业余的“专业”)甚至想当钢琴家的话,另说,而绝大部分人不涉及这个问题。
3.想好好学习一样东西,肯定是要舍弃一定的娱乐,抵抗住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各种诱惑。对于优先级足够高的事情,基本总能想办法克服困难去做,哪怕一天只抽出一点点时间。如果不愿意为它舍弃娱乐,说明它优先级对于你来说没那么高,不做也没什么可惜的。而且,如果只愿意做和普通人差不多的事,而不愿意多付出一些,那必然也只能收获普通人的结果,这是非常公平的。
4.成人也未必比小孩时间少,小孩需要报的课外辅导班也是一大堆。只是成人缺乏外力监督,容易偷懒+给自己找借口,留退路,说放弃就放弃了。
而且呢,现在很多人学习都很功利,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关键可笑的是功利还功利不到点子上。真正懂得“功利性学习”的人,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可高可低),在前期不会吝啬于各种必要的投入和付出,可以有效抵抗各种不利的阻碍和诱惑,善于疏导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直到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目标,收获到成功的果子为止。而大部分人是“看着这玩意好厉害”就头脑一热想去学,也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做功课,而遇到一点困难或者诱惑就慢慢放弃了,最后还是啥也没有。
——分割线——
长大了之后学或者不学,都是自己个人的选择。真的很喜欢,认为不学就会遗憾终生的,自然会克服一定困难去学;觉得对自己优先级没那么高,不学也没那么遗憾的,那就不学。非要认为我这是想让所有人都一股脑去学的,那真的是醉了。
我同学的儿子,被逼练琴之后画画贼好,不觉其苦只觉其乐。
我儿子被老婆逼着练琴之后,我只要说一句先去做作业就可以不练琴了,立马欢快地去做作业。搞得我本来要阻止老婆的,现在默默在支持。
不请自来,我是那个从小被逼着练琴的孩子。
我从四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12岁考完十级,后来通过艺考考上高中但是最后没有走艺术这条路,后面断断续续的经常自己在家弹着玩玩也挺好的。
我爸是学音乐的,学钢琴的前两年都是他在教我,后来是他的朋友在教我,所以这么多年来虽然很多坎坷但是老师非常棒对我很温柔很耐心,不会特别害怕上钢琴课。
学琴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要弹一个半小时左右,周五是休息日可以不练琴,周六一天弹四个小时,周天两个小时,一直都是我妈陪着,就这样在琴凳上度过了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妈年轻脾气不好,容易着急暴躁,我弹错音会打我的胳膊,经常一个多小时下来胳膊很红很麻。每逢练琴我也哭我妈也哭我爸有时候看不下去也会心疼的哭,开开心心坐上琴凳哭哭啼啼去睡觉,去上钢琴课也胆战心惊的生怕没弹好我妈骂我。久坐琴凳抬胳膊也落下了一些病根,只要稍微久坐就肩膀酸疼,经常一节课都坐不住。小时候小朋友都在楼下喊我出去玩我从来都是出不去,导致现在整个小区的年轻一辈都很熟唯独不认识我。
坏处真的太多了,我也曾经反抗过哭吐过我爸妈甚至有一次考虑过让我放弃学琴,但是那时我已经学了四年了,虽然很讨厌练琴但是我习惯了,如果突然停下,我也不知道我晚上除了写作业弹琴还能干什么,我也不甘心就这样半路放弃,我也想让我自己能有一个拿的出手的说起来很骄傲的特长。
最后我坚持下来了,所有人都说我什么都会,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在晚会上弹钢琴的时候所有人都夸我漂亮优雅多才多艺,可是没人见过我小时候一个人含着泪水笑着跟楼下小伙伴喊我出不去啦我要弹琴,没有人知道我小时候的周末安排是多么的满满当当多么累。
我从不觉得我妈暴力逼我练琴是对的,实在是很辛苦而且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也很毁童年。但是后来我很感谢当初哭着练琴哭着说不要弹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的我。我享受每一个无聊的午后自己一个人能轻轻的弹唱,我也享受我说我钢琴学了十几年时周围人羡慕的崇拜的惊奇的目光,我更享受我在看一个节目时突然跳出来我所了解的知识时的每一个瞬间。
坚持下来确实很累,现在小孩子压力这么大,逼他们学钢琴更是给他们压上重担,但是当小孩子长大了,靠这些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得到了赞美获得了肯定,那种喜悦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长时间坚持一件事并且克服万难最终到达一个自己满意的点的时候,那种在磨砺中获得的气质、阅历,那种自豪感,那种自信,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不是为了让小孩成为艺术大师,也不是赞成像我小时候这样过分的压迫式学习,只是建议要坚持下来一件事,在日以继日的练习中,慢慢学会更多。我更能沉下心来了,我更能坐的住了耐烦了,我更能辨别是非了,我更能独立思考了,我更能坚强能坚持了,这就足够了。额外的,我能更深刻的感受音乐,体会艺术中那些悲欢离合了我更有才华了。
如果学琴逼的那么难受,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学钢琴,可以引导着小孩子找出他们真正适合并热爱的东西并一直坚持下去。小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怕吃苦的,如果不逼,他们什么都坚持不下去。但是既然逼成这样都不行,为什么不换一个学习?有的人说不就是个特长吗至于这样吗。学什么东西学多了总会疲倦,那些什么都不会没有任何特长没有任何情调的人,他们小时候想必也是三分钟热度什么都学不下来深入不进去也没有人逼。也许小孩子太小找不到自己所真正热爱的,那就先让他们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或者不一定非得是坚持一个特长,坚持别的一件事情也好,总之一定要做一件不后悔的事并为之克服困难深入进去,也许还可以陪伴一生,可以是阅读,观察,书法,跳舞,当然也可以是弹钢琴。
不要被那些毒鸡汤灌的觉得小孩子开心最重要什么都不要逼让他们有个自由的童年,是没错小孩子需要个性发展,但是没有大人插手绝对不行,可以有自由的时间支配也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名媛绅士的气质也不是从小玩就能玩出来的,个性的培养需要,但是那种只有自己的想法只想着玩的个性不叫个性,个性的形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想要的,成长会经历的坎坷,只要你能顽强的抗过去坚持下来,生活总会成倍的回报给你。
无论学什么做什么,能坚持下来一件事情的人,就是很了不起。
等一下,大家不要关注我啊!!!求求了!!(ToT)/~~~我好慌……
我是从小被逼学钢琴的,从一年级开始,被逼学了7年半,快8年,有发言权吧
我妈后来总是跟我说,是我自己说想学的,但我根本没有任何印象我说过这些话。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对练琴的恐惧、排斥以及深深的厌恶
没有空娱乐,每天写完作业就是弹琴,一次至少一个小时,长的话可能要到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每一天。
只练一首或者两首曲子,机械的重复指法、背谱、认谱。同一首曲子这样的机械重复是几十上百次的,才能够弹出一首流利的曲子
小时候我喜欢看书,看漫画,看故事书。看读者,看文摘。可是,没时间,因为我要练琴,一天都不能停,一刻也不能停。停下来偷懒,父母会冲进琴房来骂,来看你在干什么。后来为了能看书,我想出了一套办法,就是把曲子尽快背熟,手一边弹,琴谱谱架上放着故事书或者漫画,弹曲子的间隙装作翻谱子给书翻页,偷偷的看。
这样偷着看书,被发现了就是一顿大骂,甚至打。我被我妈撕掉了不知道多少本书
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不行。父母不喜欢看到我看电视,就拿练琴的借口阻止我看电视:今天的琴练了吗?练了多久?45分钟?这么少时间,再去练。琴谱练熟了吗?没熟,再去练。
夏天的时候,琴房闷热,坐一两个小时,坐的屁股下都是汗。冬天的时候,琴房又冷的骇人,手指都冻僵了,我一个个把指关节掰开才能活动,直到现在我的指关节都是肥大畸形的。
我当时只是一个几岁的孩童而已,要忍受大人都难以坚持的枯燥。一旦忍受不了,就会被打骂。没有任何拒绝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
有亲戚朋友过来,再不乐意,也还得表演一番。
这样被逼练琴的结果就是:我上了中学,一有机会,我就马上废弃了钢琴,且丝毫不觉得可惜。
被逼7年我都没有喜欢上钢琴,说明这真的不是我的爱好,可我还是被迫要学它。因为学它,我放弃了所有挖掘其他爱好的机会
我现在成人了,我也已经完全不会弹钢琴了。那痛苦无比的七年没有产生任何意义
讲真,前面觉得被家长逼练琴值得的,大都不是真正的“被迫”,而不过是练琴本来就是你的兴趣,不过家长的压力让你稍稍产生了反叛心理,显得像是被迫的一样
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喜欢这样乐器,仍然在高压环境下继续学习,才叫被逼迫,而且这样的逼迫会让你丧失探索其他兴趣爱好的热情,以及机会
如果这样你还能觉得“很值”
那我能说啥呢
辣你是真的流批
分割线————————
放一张小时候练琴时被拍下来的照片吧


哈哈哈坐在钢琴前面的我看起来真的一点都不开心
补充一句,我的评论里欢迎一切友好和平的和题目相关的讨论,包括说我回答过于偏激,我都敞开接受。但由此回答延伸到对我的为人品质judge甚至攻击的人(比如说不爱被父母逼练琴就是不负责任、幼稚、没有坚持精神等)我的脾气非常差,我会客气地怼你、不客气地怼你、甚至拉黑你,建议你要么滑走,要么闭嘴,要么能言善辩把你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到让我能接受嗷




该图片有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这张是我的左手小拇指,右手小拇指也有一样的情况。第一指节明显向内弯折,第二关节方向却是向外的;第一关节向外突出,第二关节向内突出,手指形状非常扭曲。这是我小时候练琴,由于小指力量过于欠缺,立指弹不出声音,所以用了错误的躺指方式而留下来的指骨变形(评论里说可能是遗传,我父母的手指都不是这样的,我除了小拇指以外,其他手指都比较直,只不过指关节粗大。不过小拇指畸形这个点确实没什么依据,单纯是我结合其他人的情况的一种结论而已啦,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不过小拇指过短的人学琴手部条件可能会受限,跨八度的时候会很难受)
想了下我周围的几个发小朋友其实都有学乐器,但基本上最后被逼的都不得善终。我学小提琴的发小,被逼得极其非常无奈,后来有一天终于被逼得受不了了,和他妈吵架的时候冲进厨房抄起菜刀把自己的小提琴砍了几刀砍废了,然后就不再学了,那时候他上初中我还在小学。另一个发小一开始学小提琴,后来不喜欢,但她妈妈要求她一定要学一门乐器,于是选了古筝,最后也是被逼急了,用刀还是剪刀一咔嚓废掉了一半的弦,然后再也没碰过,那时候她六年级快升初一。只有一个朋友,学吉他的,高中和她一个班,她买了一把二手吉他在晚修前的休息时间躲在课室的杂物间让一个学吉他的男生一点点教她练,就这样练到毕业,高考前夕也没荒废。现在也会看到她在朋友圈发弹吉他的短视频
感觉周围学吉他的基本上都坚持下来了,没事还会拿出来玩玩,学什么钢琴大小提琴横笛萨克斯风古筝琵琶竖琴的,最后全都没有然后了∠( ? 」∠)_……咋回事儿?
一一一一一一一分隔符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更新:我妈咪开始学钢琴了,照片里这架因为我再没弹琴而被搁置的十余年的老琴重新上岗啦!
我妈咪断断续续学了半年,现在已经能谈简单的曲子了,她是真的很喜欢弹琴。
我妈咪55了。
所以那些伤春悲秋后悔小时候父母没逼学羡慕我云云的人,你们在等什么呢?
快,动起来啊!
那是没遇到我这种刚烈的,十岁一怒之下的自己把自己手指给撅折了。
“你不要叫苦,以后你会感谢我们的。”
我四岁开始学钢琴,一路坎坷下来到我十岁的时候备考八级。当时一直有个说法,小学考不出十级就没有学下去的必要了。所以我妈就逼得很紧,功课放一放没关系,钢琴十级一定要考出来。
我本身就没什么天赋,当时也没什么自我总结经验能力,父母棍棒和训斥自然是收效甚微。可笑的是,他们为了让我认识到“应当更加努力练琴”,还花大价钱给我换了了一台斯坦威(二手)。
现在想想,他们应该是真的被自己感动了吧。
经过多次争吵哭闹达不到我停止练琴的目的后,我在一次争吵后把小指按在琴盖边沿上,直接往下一挫把小指掰翻过去了。
医院什么的就不再赘述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样 ,不敢提练琴这码事,但又很期待我能自己提出来恢复练琴,我都明白他们欲言又止些什么,每一次都冷冷地回避他们的暗示。
其实小指恢复的很快,这么多年我一直不知道我那是算骨折还是关节脱臼什么的,反正之后就再也不去碰钢琴了。
最近一次家里人提起钢琴,是我二十岁左右,有一次来作客的客人看到那架斯坦威(虽然没人弹,家里人还是擦得bulingbuling的),羡慕起来。
我父母就开始:“小时候要给小孩子投资嘛,长大以后会感谢父母的..”
说到这句话我当时血气上涌,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他们鼻子,浑身发抖,忍住了没破口骂出来,一字一顿地说:“这件事我当时没有感谢你们,现在也没有感谢你们,将来也不会感谢你们,我从来没有感谢过你们。”
如果你是父母,你自然可以逼孩子学钢琴。现在换位思考,如果我做了父母,我也会去逼我的孩子去学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接受这种落差,做好心理准备:你的孩子可能并不会因为你逼他学什么而感谢你。
不说孩子,说大人
我一个朋友,他闺女从小学钢琴,现在研究生在读
这是个大宝宝了
有一次问过,
大侄女说:早就忘干净了
朋友说,当年教她弹琴,她还没会,我先会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其实就是和你学会骑自行车,学会下棋,学会弹吉他一样
不要抱太大希望
老登
等你老了
你孩子逼你爬树
我也给孩子报了钢琴,围棋,舞蹈,画画等等乱七八糟一堆。原因是我也不知道她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本来想的是广撒网,重点逮鱼。她要是不喜欢的就不学了。
结果,她到目前每科都在认真学,没有什么不愿意上课,不愿意练习的情况。大年三十回奶奶家,我说在奶奶家过夜吧,不回去了。她说不行,要练琴。两天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弹琴了。
我倒想她能说说哪个不喜欢,就不学了。她能忍受学习,我经济上承受不了啊
每次问她,画画不学了好不好?不好……钢琴不学了好不好?不好……我现在根本不敢给她启发,就怕她还要再来点什么
2024年8月18日更新
现在是我教育这个孩子的第二年,她已经9岁了。她是我的小姑子,我老公的亲妹妹。因为她父母不会英文,而我们在加拿大生活,所以所有的教育都是我来负责。并且因为他们要照顾一家人的起居,非常辛劳,所以兴趣和习惯培养都是我来。说说区别。
她父亲认为她应该培养一些更高级的兴趣,最好是能得奖,想送她学击剑。我观察到她喜欢爬上爬下,建议送她去学体操。现在她体操已经坚持了快一年,颇有成效。每次体操训练2小时她都嫌不够,一点也没有专注力问题。学新动作特别快,也敢尝试,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孩子也喜欢画画。我跟老师建议上难度,不要对着画临摹,而是对着实物画,练习造型和色彩感。现在她画画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和坚持。除了每周一次的画画课,平时闲下来也会选择画画而不是玩手机。我还带她去美术馆培养审美,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创作的。现在她经常会模仿名师的方法,去观察人物静物来写生。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逼迫来的。孩子接受度非常高,非常尊重我。
学英语也是,自从说明白「学习能让你更好地玩」之后,她也有学习动力了。明白词汇量不够,有的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会听不懂她们说什么。现在保持一周背4-50个单词,已经可以用英文自己创作一些原神相关的故事了。
把学习变得比玩游戏玩手机更有趣,孩子非常愿意学习。要知道她刚来的时候7岁,是个动不动就哭,不许任何人夸妈妈,要东西得不到就撒泼打滚,学习不到5分钟就要玩,不给手机就发脾气的孩子。甚至有的极端点的网友,可能会觉得这怕不是个熊孩子吧。
但是现在的她可爱懂事,有分寸有边界感,懂得体谅心疼别人。这些改变都不是逼迫可以做到的。
2023年7月5日更新
今天又回到这个答案,因为评论里一堆人让我去生个孩子或者养个孩子,再谈。虽然我已经35岁了,但因为我没有孩子,所以我就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不会养孩子的人,说的啥都是纸上谈兵。而时至今日我已经照顾并培养一个8岁的孩子将近一年。现在说说我的结论:我还是坚持我原答案的观点,那就是逼孩子从小弹钢琴(或者任何其他兴趣爱好)都是不对的,并且因为我实实在在照顾了这个孩子一年,我更坚定我原本的想法。
孩子疑似ADHD(我因为读了很多心理学的内容,已经90%确认了,包括家里人也是默认的状态),但是并没有任何药物治疗。我是一个阿斯伯格,纯种的这俩我感觉非常不一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ADHD最大的问题就是专注度不够,且对任何除了玩之外的事情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包括玩本身,也是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孩子目前在学习跳舞,唱歌和画画,同时也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英文不好,数学也退步了等等。
孩子现在非常喜欢和信任我,相信是因为我做到了我答案里说的教育方式。这个更新是为了让评论区的一些说我没带过孩子的知友知道,即便再艰辛,也有比强势逼迫更好的方法。我下面就说几个孩子的问题和我的处理方式:
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不够:我的处理方式是将内部的动机转换成外部动机。为此我看了很多处理ADHD的方法,提高了奖励的频率,降低了单个奖励的分量。也就是少量多次奖励孩子,并且在任何孩子做得好的小地方,马上立刻夸奖或者提供具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陪孩子多玩一分钟她喜欢的游戏)。目前成效非常好,甚至形成习惯之后,孩子对于夸奖的渴望,会高于对于实质奖励的渴望。以前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坐下来读一页书,现在可以自主读一整本。口算也能10分钟100题,正确率95%。孩子也会自发借阅书籍回家让我读给她听。在0逼迫的情况下,孩子变得愿意学习了。孩子做事的专注力不够:孩子每天需要完成至少30分钟的运动,因为ADHD的孩子非常需要运动来消耗多余的精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专注。完成了有奖励,没有完成也会有不太重的惩罚(少陪她玩一分钟这种)。我给家人提的就是不要逼她,说明我们的要求还有后果,孩子自行选择完成或不完成,后果自己承担。但是运动的时候,我的建议是30分钟都坚持同一个运动,不要换。也跟孩子说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趣的,有的事情就是很枯燥,但却是必须完成的。这个道理讲明白之后,孩子现在已经可以30分钟跳蹦床或者上下楼梯,其他的啥也不做。这样就培养了专注力,但也没有逼迫孩子,因为孩子是自主决定要做的。孩子在兴趣上更乐于自由发挥,而不是好好学,这样是不是就学不成了?我观察到孩子喜欢画画,但是永远都画一模一样的东西,没有进步。或者是想到什么画什么,非常随性。这种时候有的家长是不是要开始逼了?我不是。孩子告诉我她未来想当一个画家。于是我把我从小到大画的东西给孩子看了。孩子非常佩服,觉得我好厉害。这个时候我告诉她,即便是我这样,也没有成为一个画家,因为画家需要比我更努力,也需要比我更高的天赋。我是不介意跟孩子说实话或者戳破她的幻想的。我只是告诉她,如果你有梦想,你就需要付出努力,多多练习,而不是说说而已。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需要承担。然后在孩子画画的时候,提供指导或者和她一起画。她自己就能观察到我和她画的不同,努力向我靠近,画一次没画好,会自发画好几次,这就是进步。每一次的进步我也会观察到并且指出,夸奖她哪里进步了哪里还可以更好。孩子觉得玩比学习有趣:玩当然比学习有趣,我要是没有赚钱的压力我恨不得每天玩游戏。但是人生就是有很多妥协,我们永远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做有趣的事情。当孩子玩的时候,我反而会设限,比如让她自己选择要做什么,但是跟她商量好,一旦选择,这一件事情就要做满45分钟(也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专注时间)。有一次她选择听手机里的恐怖故事,结果听了10分钟就无聊听不下去了。还有一次她想看抖音,于是答应我看同一个抖音频道,也是3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于是我就告诉她,她以往觉得玩更有趣,是因为玩的时候很自由,一个东西玩腻了,马上就可以换另一个。一旦让你按部就班玩,玩也会变得无趣。同时,我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有挑战性,把学习变成网游那种奖励反馈机制,即时奖励即时满足。这种时候,孩子反而会经常跟我说,不知道自由活动要玩什么,想让我给她读英文书。遇到我之前,她对抖音几乎是上瘾的状态,天天捧着手机,家人都拿她没办法,禁止玩她就要哭要闹。现在每天碰手机的时间都不足30分钟,看抖音的欲望也明显降低了,不玩手机也不会焦虑了。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让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人知道,做父母是不可以偷懒的。逼迫永远是最偷懒的办法。你逼迫她,她难过,她难过,你心软。于是你陷入了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一会儿强硬一会儿心软,最后被孩子拿捏,变成恶性循环。但是你明明可以有原则,有底线,然后在不逼迫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然而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每天依然很快乐。虽然你要辛苦一点,但是这不是更优的培养方式么?而且孩子明明也是讲逻辑的,甚至因为没有像大人一样经历世界,反而更讲纯粹的逻辑,而不是那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强盗逻辑。
我为了教好孩子,能花1个小时就为了跟她讲明白道理,能晚上不睡觉给她出学习计划并且和她一起修改,能连续四个月看网上能找到的所有ADHD孩子的教育方法,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这还是ADHD的孩子,因为没有药物干预,行为干预除了孩子睡着,都要严格执行。几乎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要打起12分精神。还要随时观察她的习性,了解她的想法。同时每个ADHD的孩子还不一样,要定制属于她的学习社交指南。孩子变得更好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教好一个孩子,我没有因为我是长辈就觉得我天然是对的。很多时候我也在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不断改进我和她的沟通方式。为什么所有的家长不能都这样呢?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呢?难道不是傲慢么?
而且我几乎能80%确定我未来的孩子也会有ADHD或者阿斯伯格倾向,已经做好准备面对这样的孩子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怕,因为我的方法和教育理念,能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母亲。
原答案
不对。
首先很多人会认为,父母让孩子学一门乐器,是帮孩子培养特长。但我认为不是。
我的特长是画画。两岁起就能画画。第一幅是气球,很简单,一个圈加一条线。第二幅是一个女孩子的脸,半侧脸,一个没有见过想象中的女孩。差不多像这样的风格:


并不是因为是个天才啥的,单纯是年龄太小笔拿不稳。
三四岁的时候,我爷爷家跟我一般高的墙上,就都是我拿圆珠笔画的东西了。我自己都忘记了,爷爷拍了下来发给我看。
但是我父母没有让我学画画。
后来我进了武汉音乐学院幼儿园,必须学一门乐器,而大多数人学的是钢琴。我当然也不能免俗。
但是我没有学出来。
第一次考级考了三级,拿了一个良,连优都没有。我的老师是当年武汉音乐学院最厉害的老师,一对钢琴夫妻中的妻子。严厉。
我是一个三四岁可以拿着小本本写全家名字写一个下午的专注小孩,但是在琴凳上坐不了45分钟。
为什么?我不喜欢。
母亲会逼迫我反复弹一些在我看来枯燥无比的曲子:哈农练习曲、贝多芬的一些很难听的奏鸣曲、巴赫的古典乐。作为一个从小到大稳定的INTP,重复性枯燥无创造性的练习,而且是不感兴趣的领域,简直要命。
因为弹琴导致的打骂更是贯穿我的童年。
后来我去了新加坡,加入了合唱团。我们合唱团参加了各种国际赛事,得过金奖。合唱团里卧虎藏龙,有好多小小年纪就英国皇家9级(来自评论区,是8级,英皇最高级别)的孩子。她们是学生指挥,懂乐理,还能作曲。她们都真正热爱钢琴。
这个时候我明白了,我们的音乐教育,尤其是考级教育,至少在我那个年代,是缺失的。
我们不断练习,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重复着枯燥毫无创造性的东西,只为了考级的时候一个音都不错。
我过去系统学琴的乐理知识,还没有我后来在合唱团学的丰富。
而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能力有限。他们信任着老师,却没有足够的乐理知识帮我们解惑。他们知道我们弹错了音,手型不标准,却不明白和弦走势。他们懂得提要求,却无法带给我们指引。他们可以陪着我们弹琴,却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艺术的熏陶。
而他们最不懂的,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
我成年之后问过妈妈,为什么要逼我学琴。她说,因为她觉得钢琴很高雅,她也羡慕我手指长适合弹琴,不弹琴浪费,而且她自己都想学我却不懂得珍惜。
我说,你让我学琴是寄托你的梦想,那你有问过我的梦想吗?我想学画画。
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也有每个人追求的东西。艺术不分贵贱,那为何要一窝蜂去学钢琴呢?一部分是因为有的父母懒,不是懒得督促陪伴,而是懒得去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有的父母认为,相较画画、跳街舞、唱歌、打狼人杀等,钢琴听起来是多么高雅的特长啊!舞蹈中芭蕾优于民族优于现代优于街舞,唱歌中美声优于民族优于通俗。对于有些父母来说,特长也是分等级的。如果仅仅是爱音乐,怎么没有父母一窝蜂逼孩子学三角铁呢?三角铁也不简单啊。
还记得刚到新加坡以后,凭自己的兴趣进了校民乐团。乐团老师着重培养,让我学了排骨、云锣、新疆蛇皮手鼓等打击乐。而妈妈因为怕社团影响学业(其实在新加坡参加社团是学业的一部分),同时也觉得民乐不及钢琴听起来高端(并不,民乐敲好听),所以在比赛前找老师让我退了团。如果单纯培养孩子音乐方面的修养,为何会这样?所以很多父母的逼迫和替孩子做选择,除了不尊重孩子之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也懂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没有分辨能力,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过不喜欢什么,一定是很明显的。我也相信很多才华是小的时候就初见端倪的。而对于钢琴的执念,让多少父母忽略了孩子身上展现的才华呢?
对于逼孩子学钢琴的父母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没有办法学一门乐器的遗憾,很多时候也一意孤行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正道”和“歪门邪道”。
我初中的时候因为在合唱团,所以突然开始对乐理产生兴趣,并且想学习和弦和作曲。这对我来说是创造性的学习。我希望以我有限的眼界,让音乐不再高高在上,而至少对我是实用的。于是我说服父母又买了一台钢琴。
这个时候的我应该不再是孩童了,我有判断力和兴趣加持,应该能学下去才对。可是我又放弃了。并不是因为钢琴是童子功,而我错过了训练的黄金机会。而是因为每当我坐下来,想学一首伴奏的时候,我妈妈总会过来让我弹奏那些名家大师的曲子。
真的很打击兴趣。
我认为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选择的自由。而逼迫孩子学钢琴,却从根本上扼杀了这种选择的自由不是吗?
现在的我和母亲达成了和解,我用行动让她知道,如果她想学钢琴,根本不需要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完全可以自己学。她喜欢古典乐,请自己弹给自己听,我不是一个工具人。
母亲在我的鼓励下也开始系统学习钢琴。和评论中很多人想得并不一样,成年的母亲,并没有在钢琴上展现超出我当孩子时的自律。她即便有浓厚的兴趣加持,也没有很大的进步,而是一直呆在舒适区,反复弹那些她已经很熟悉的曲子。如果我是逼孩子弹钢琴的父母,面对我母亲这样的孩子,我该多焦虑?但正因为她是母亲,所以没有来自长辈的约束。我也看到了她的快乐,没有苛责她。而认为孩子一定没有大人自律的人们总是习惯性忘记,其实惰性只是人类的天性。
你现在用洗衣机洗衣服,而不是用手,并没有人会苛责你懒惰,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让生活更便捷的发明。扫地机器人刚流行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老一辈的人会觉得不自己动手扫地就是懒惰。但不久的将来,当扫地机器人更智能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人觉得不用才是缺心眼儿。这是时代的进步,用人类的惰性催动的时代进步。当很多重复性工作都会交给智能设备的未来,重复性无创造力的工种也将面临大面积的裁员。尊重个体独立性可以很好帮助家长为孩子打造一个更个性化的未来,而不是逼迫孩子成为一个弹钢琴的机器人。
而我,即便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训练,也能靠自己在初中的时候进入美术特长班。现在读研究生也是全奖?研究经费。在不占用父母资源的情况下,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可以创造价值的东西。而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力,也绝对不是艺考突击的那种封闭式基本功训练可以培养的。在这里我没有否定基本功的重要性,但我认为过分强调基本功确实扼杀了创造力。而父母对基本功的执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艺术素养局限了。基本功他们是能看懂的,但你带他们去现代美术馆,他们一定对着这些作品两脸懵逼。不要低估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恐惧。
我喜欢演戏,于是我自己购买阅读各种表演类书籍,在戏剧和影视中磨练自己。喜欢写作,我便在知乎上写一些我感兴趣的答案。喜欢设计,我也可以自学很多平面设计的理论。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跟父母说我想演戏,并且我认为如果稍微垫一下下巴,我会看起来更加上镜。我是非常认真说这些话的,但对父母来说这听起来就像胡话。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四个月之后我就进剧组了。
兴趣是多么大的源动力,逼孩子学钢琴的父母是看不到的。我当时申请纽约大学之后是想去电影学院的,现在看起来并没有很难进。但当我与父母沟通把李安当做知名校友拿出来时,他们告诉我,他们对李安的尊重还不如对扫地的阿姨。是的,那个时候的李安只有一部《喜福会》和《卧虎藏龙》,并没有《少年派》。但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和钢琴高的心态,难道不正在扼杀下一辈的创造力么?
我多么希望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可以多听听我的声音,观察我展现出来的特长。与其投资一个大家普遍知道高雅的艺术特长,不如勇敢一点冒险一点,也许这样我的成长就不会走任何弯路。
评论区一直有人跟我聊画画和钢琴,谈论两者的不同。有人说是个孩子都会画画,我可以找机会贴一贴我小时候的作品,就能明白会画画和喜欢画画之间的距离了。我一年级以前就会透视了,自己琢磨的。这个回答的重点是画画和钢琴哪个更优越吗?对才华分等级,不就正应了我说的那句:
有的父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正道”和“歪门邪道”,才华也分三六九等。
吗?
有人说钢琴需要逼迫而画画不需要,因为画画更自由,本质也是觉得某些才华比另一些更高级,更有优越感吧?
还有人说画画如果也逼迫孩子也会不喜欢。所以我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何要反对我。我从头到尾的论点都是,“逼迫”不好,因为没有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而不是钢琴不好吧。逼迫就是不好,不管是哪一种特长。钢琴只是不适合我而已,也许画画不适合你家孩子呢?
最后有人告诉我,我太理想化,儿童教育家也是我这个论调但是当父母了就会知道这很难。
首先,如果儿童教育家都是我的观点,说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其次,做不到的人不反省自己不够优秀完美,而要去逼迫未成年的孩子,还有理了?这就好比说我知道怎么做能考100分但是我做不到,所以一定是出题的人超纲了。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我永远不会做这样的家长。
这又说到评论区认为我没有孩子没有话语权。首先,我是个成年人,年龄阅历甚至和很多有孩子的家长差不多。如果我大学毕业就结婚生子,我的孩子也和评论区很多人的一样大了。不生孩子根本不是因为我年少轻狂,而是因为我不想。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我并不觉得自己成熟到可以抚养下一代。我甚至不觉得我有天然的权利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然后因为我的不成熟而经历痛苦。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敢说比评论区很多有了孩子的还要谨慎。我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而没有觉得当了父母就无所不能无法无天。虽然我没有当过父母,但我养过宠物,两只荷兰猪。荷兰猪是智商多么低的宠物,养过的都知道。他们除了满足自己最原始的欲望,甚至连定点排泄都不一定学得会,更不要说其他技能了。我会教一些东西但也很佛系。我的宠物就真的没啥天份,啥也学不会,我却依旧以它们为荣。对于乱拉屎我的解决方案是勤打扫、多洗澡,并且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宠物的心情。这还是我的私有财产,我都不会让它们为我的不开心买单。可有多少父母会因为自己工作不顺心,而对孩子施加暴力呢?孩子是独立的人格,并不是你我的私有财产,更不是满足我们虚荣心的工具。
我是伴侣想当咸鱼都不会去鞭策的人,也许你们会认为太有边界感,但就是这样。评论区有的人说孩子和伴侣不一样。是的,不一样。伴侣是这个家庭的合伙人,我相信如果大家的公司有一个摸鱼的合伙人,没有人会不着急。但即便是这样我也能做到尊重他,因为这是我选择的人。而孩子呢?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孩子是这个公司的产品。产品出问题了,你们检讨的难道不应该是设计研发部门?难道要苛责产品?更何况兴趣明明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就像诺基亚手机也可以当砖头,但你会因为它不是合格的砖头而觉得这个产品有问题吗?但孩子又不完全是个产品,他们有思想有意愿。他们是植物,存在于天地间,但他们不是盆栽。我们可以浇水施肥,甚至可以为了它更茁壮而剪去枝丫。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审美,而对它进行阉割,我觉得太残忍。
我崇拜让多多小小年纪就染发的黄磊,让窦靖童辍学做音乐的王菲。这种通透不迷人吗?怎么在别人身上就羡慕钦佩,到自己身上就做不到还找借口呢?
我很早就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出柜我会非常支持。只要不是道德问题,我都坚定站在孩子这边。我不需要他们比我更优秀,他们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请从小对自己负责。
我爷爷在90年代初就开始用电脑了,是我们家第一个买台式的,笔记本电脑还未普及他就用上了。我有一个非常迷你的U盘,就是他十多年前送给我的,那个时候非常新鲜。他是我当时健在的长辈中年龄最大的,却也是最新潮最没有放弃学习的。当年高中决定弃理从文,他是唯一支持我的,并且用年龄和阅历镇住了我父母。我父亲应用数学母亲水利工程,在他们看来我应该学好数理化,但我就是喜欢文学。因为我爱好文学,他准备了很多电子书籍,放在一个又一个的CD和U盘中,倾其所有却从未逼迫我阅读,更不会考核或检查,却用他自己为我树立了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
他可是经历过日本侵略的人啊,所以现在这些8090后的父母,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我真的希望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能做出改变,能打破枷锁和桎梏,成为引导孩子的灯塔,而不是只会对孩子提要求的懒惰领导。
又想到了当初我妈为了让我坚持下来做的一件事,各位琴童家长可以适当参考:
我妈定期会买很多我爱吃的小零食寄存在老师那里,像彩虹糖mm豆 之类的。小时候每次上完课,老师都会告诉我我有进步,然后奖励我小零食,我当然就很开心。这种方法一直持续了几年,直到我妈认为不再需要通过零食来鼓励。期间我一直不知道零食是妈妈给的,认为是老师给的,每节课下课都给妈妈嘚瑟老师发的零食。我跟了那位老师6年,直到我要转学去外地,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给了我一块巧克力,然后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我,说最后的这块巧克力真的是老师给的。我当时眼眶就红了,但其实更多的是震惊和一种失落感,甚至也在心里埋怨过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秘密告诉我。回到家里冷静了很久,眼泪直流,发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也感慨幸亏我坚持下来了,没有辜负老师家长的一片良苦用心。
后来我妈说,其实中途还有一个小插曲,老师在大厅给我奖励,其他学生家长看到老师没有给自己孩子,还闹过一次.....我妈和老师一对眼神,为了不让我发现这个秘密,拽着我跑了,剩下老师和那位家长解释......真的用心良苦......
————————以下是原答案————————
我现在大一,童年被逼着学过来的,因为练琴和爸妈吵过n次,甚至还被我爹一把把钢琴书拍到地上,塑料皮直接裂成两半,我的建议是不要考级,不准备走这条路的人,没必要只弹练习曲。
被逼着练琴确实会造成阴影
我现在都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准备考级,我妈坐在钢琴旁边守着,琴上放着一包抽纸(用来擦眼泪),暑假我就那么坐着弹一整天,只各种调的音阶和两首练习曲,我现在都记得有一首叫孔雀。有时候我就往窗外看,看着太阳一点点落山,听着楼下小朋友的嬉闹声,我就会默默流泪。那个备考的假期我很难过,很压抑,十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某一天傍晚那一点点落下的夕阳和镜子里满脸泪痕的自己。
我妈大概也意识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考级。
我很感激爸妈逼着我一直学到了初三
我初三转学去外地了,租的房子没有钢琴,我一个月回一次原来的家里,每次回家看到钢琴我就忍不住上去弹俩下,那是我才意识到,从小练琴对我的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是离不开的那种感觉。后来新家里也有了琴,我终于发现,弹琴的时候,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抛在脑后。我很感激爸妈逼着我学了很多很多年,不求进度,不求考级,只求坚持。
我弹克莱德曼弹夜的钢琴曲,我也弹肖邦莫扎特;我弹流行乐曲,我也弹车尔尼;我识谱慢的时候,也会在音符上标数字,我不觉得弹梦中的婚礼多low,也不觉得弹李斯特多牛逼。
我觉得这就是业余人士理想的状态吧,想弹什么弹什么,什么好听弹什么。高中三年,学业压力大,偶尔瞎弹一会儿就被催着去学习。事实就是,小时候逼我弹琴的父母,长大了也会逼我不许弹琴,但我理解。
上了大学,我主动去学校附近找了琴行,开始学流行钢琴,即兴伴奏,我觉得我在做快乐的事。
老师说我弹流行的时候一看就有古典的影子,摆脱不掉,有好也有不好。好处是有古典基础,流行进度很快,坏处是总甩不掉谱子,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我经常在没课的时候去琴房练一晚上,那种把所有琐事都抛掉的感觉,真的很爽!学了一些即兴伴奏的知识以后,我发现高中灵光一闪在草稿本上随意写下的几串数字旋律,竟然意外的正好是4536251,可能这就是弹琴多年带来的乐感吧。这学期我选修了歌曲创作,把高中写在草稿本上的旋律编成了曲,那种感觉真的很快乐!
这学期在家憋着不出门,全靠钢琴,我妈都戏称,小时候逼你弹你不弹,现在一弹弹五六个小时停都停不下来。
最后,作为一个被逼着弹很多年琴的孩子,想对这位父母说,请逼ta坚持,别逼ta考级,允许ta弹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好听的曲子,允许ta没有进步但是快乐的弹琴,接受ta成为不了钢琴家,不要把ta当做炫耀的工具,不要在意别人家孩子考几级,不要总问ta现在是几级的水平.......这样才能让孩子通过弹琴有最大程度的收获。
大部分我父母做到了,所以我现在把弹琴当做最快乐的事。有一些我父母没做到,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对父母的言行无语(比如我爹天天喊我弹梦中的婚礼,而我只想弹周杰伦....)。
偶然刷到这个问题,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更多的家长看到,会不会有很多小孩在长大以后会收获到和我一样的快乐。
如果父母把这个劲头用来逼自己弹钢琴,根本不会有这个问题。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不是被抱着长大的。
如果你给孩子证明你是那块料,不用你说,孩子也知道自己是那块料。
“可我真的不是那块料!”——那你也好意思说别人。
逼孩子练琴有什么后果?
看看郎朗!看看李云迪!
不要相信鸡汤!
没有一个钢琴家不是被“逼”出来的!
但是我们再转眼看看,
逼自己的孩子练琴有什么后果?
大部分答主给出了答案:
不是爱上弹钢琴,不是成为钢琴家,
而是在若干年的逼迫下,
从热爱变为厌恶,
最后放弃弹琴。
可惜啊!
如果你问一个刚开始学琴的孩子,爱不爱弹琴?
他一定是爱的。
但等过了几年再问,爱不爱弹琴?
你会看到他们的眼中有种哀怨和绝望。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父母的厉声呵斥下,
没几个孩子喜欢弹钢琴。
将心比心,本来你很喜欢玩游戏,
但如果你一玩游戏就被爸妈训,
还给你安排了目标任务强加练习,
每天必玩1小时,参加各种比赛,
你还愿意玩游戏吗?
我想你应该只喜欢加班。
因为家长的斥责逼迫,
老师的严厉要求,
加之练琴的枯燥,
让孩子对练琴产生了恐惧。
我们时刻要记住的是,
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虑,
孩子真的不具备克服枯燥练习的能力,
也不具备“知难而上”的能力。
所以当曲子难度增加,或者练习强度增加,
孩子有消极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以下正文即将开始,
如果你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
10岁就弹李斯特的《钟》,
那么你可以跳过本文,
关掉手机,立刻陪孩子练琴。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孩子享受音乐,
让弹琴成为伴随一生的兴趣,
那么请你继续读下去。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让孩子练琴的目的,
绝对不是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大师。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让孩子练琴的目的,
是让孩子提升审美,修身养性,
感受音乐的魅力,找到情绪的出口,
在合适的时候有音乐做伴,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明确了目标,
我们就应该明确一件事:
所有工作的前提,都要以保护孩子的兴趣下进行。
因为兴趣是驱使孩子自发向上的动力,
而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比任何名师、任何奖励
都更能促使他保持对钢琴的热爱。
我就是一个学琴10年,
考完10级后放弃弹琴的孩子。
在我家哥哥四岁刚过的时候开始陪他弹琴。
不自觉间,对孩子的要求就会特别高。
孩子遇到困难,比如识谱,就会有消极情绪。
这个时候我的态度也难免会激动起来,
半年多的时间下来,我和孩子都挺累的。
我在哥大读的是儿童心理发展心理,
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是略知一二,
我开始反思整个练琴的过程和目的。
我问了很多琴童妈妈,情况大同小异。
虽然妈妈们各个是藤校背景,名企经理,
但一谈到学乐器的事情,
无非是练琴时候鸡飞狗跳,
下琴以后母慈子孝。
在聊天的过程中,
有几位妈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练琴APP。
我本身对这种AI高科技是很反感的。
我认为练琴一定要亲自陪练,
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感受音乐。
所以我拒绝了她们的邀请,
我说我肯定是要自己上的,
我才不要用什么高科技!
没想到打脸来得太快。
哥哥的钢琴老师是茱莉亚和耶鲁毕业的高材生。
我在哥哥上课的时候偶然提起了小叶子这款练琴APP,
本以为他会反对这种AI陪练,
没想到老师笑了笑,很肯定地说:
我认为这个非常好,完全可以给孩子用上!
我当时就呆在那,
难道是我的认知出现偏差?
我追问为什么?
他说:
你不要把它当做一个老师和家长的替代品,
你把它当做一个练琴工具,
它能提升孩子的练琴效率,
你试试就知道啦!
回家以后,
本着研究课题的精神,
我跟群里的妈妈了解了一下,
下载了一个叫小叶子智能陪练的APP。
打开后,郎朗大力推荐:“练琴,就用小叶子!”
好吧,既然郎朗亲测有效,
那我倒要看看它好在哪里!
用了一周,我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使用体验和效果:
1.
没有了我的“吼叫”,孩子练琴的情绪好了很多。
哥哥能看着iPad,跟着音符一拍一拍地弹新曲子。
如果弹错了,屏幕会一直定格在那个音,
屏幕下方则会有提示在哪个琴键上,直到孩子弹对了,消灭错音。


嘿,弹错了别走!
哥哥的识谱问题再也不用担心了,这实在太实用了!
(它甚至能一秒指出我家的钢琴需要调了)
每次练习完,小叶子还用“小音符”作为奖励。
如果弹得不错,她还会说“太棒了”!


鼓励让孩子更有动力
这种及时的反馈(feedback)就相当于老师时刻坐在孩子身边,
告诉孩子他弹的对还是不对,
重点!!并且不加任何急躁的情绪和批评。
从行为学(behaviorism)的角度来说,
这种反馈能鼓励孩子用同样的方式继续练习。
从认知(cognitive)角度来说,
具体地指出哪里错,并协助改正,
能让孩子把重点放到弹琴本身这件事情上,
而不是周围的人带来的负面情绪中。
就事论事,就是这个道理。


“提升”环节,替你找出错音和不熟练的部分


刻意练习,消灭错音


全都弹对啦!
哥哥在用小叶子练琴的时候,
我可以在旁边喝咖啡,看书,或者陪弟弟玩。
因为小叶子可以让哥哥自己对照着音符和琴键把新曲子弹下来。
之后我才过去检查一下,
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
这是我以前不敢期待的,
也是非常让人欣慰的!


两兄弟玩得津津有味
2.
用了一周后,我对这个高科技有了新的理解。
小叶子绝对不能取代钢琴老师,
但完全可以代替家长,
把“练习”这个部分帮孩子轻松愉快地完成。
当哥哥在小叶子的帮助下把音弹对,把曲子练熟后,
我可以跟他在感情、姿势、手型方面做调整。
每周跟老师上课的时候,
尝试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可谓事半功倍。
我还尝试了小叶子里面的音乐表现课程。
老师用强风巨浪和温柔雨滴来形容强和弱,
借助了经典的表演画面,对比海浪和雨滴的场景,
让孩子有了更深的体会。


用经典演出演示什么是f(强)


让孩子联想画面
3.
还有一点,小叶子里面有海量曲谱!
本来想从某宝海淘过来一些考级书,
现在完全没有必要,打开APP,随时随地就能弹。
哥哥也非常喜欢打开不同的曲谱,
尝试自己能弹出来的美妙乐曲,乐在其中。


好多曲谱满足孩子练习需要,携带方便!
不得不说,人还是要在高科技面前低头。
这款AI智能APP不是要取代家长和老师的任务,
而是把各方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尤其是如果家长不会弹琴,
无法帮助孩子弹下新曲子,检查正确与否,
孩子每周上课时弹得不熟练,
也无法在技巧上更进一步,
还要面对老师的怀疑和训斥。
如果家长会弹琴,比如我,
那么在曲子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上,
经常都要“暴躁”和“吼叫”。
既然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下一个李斯特,
又为什么要为了练琴而牺牲孩子对钢琴的热爱,
牺牲原本可以很美很甜的亲子关系呢?


回到我开头举的例子,
一款智能APP能解决的练琴问题,
使得家长的咆哮减少了,
随之老师的责备减少了,
孩子受到的表扬变多了,
他练琴的兴趣只会越来越高涨。
有了孩子后,父母会为孩子的很多事情而焦虑。
但在我看来,我们明确了对孩子的期待和目标后,
会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心态自然会放得平和佛系。
如果你不能像郎朗爸爸一样,
把200%的心思投入到孩子练琴这件事情上;
如果你不是像郎朗爸爸一样,
想让孩子专业从事钢琴并成为顶级的钢琴家;
那么不妨调整心态,
利用身边的资源。
用有效的方法办成功的事。
保护好孩子学琴的热爱和激情,
维系好你们的亲子关系,
才是孩子能享受音乐魅力的长久动力,
也更有希望能培养出下一个郎朗!
觉得这事挺蠢的。
弹琴是投入产出比很低下的行为。
有这心气远远不如逼他学Python。
我是要万分感谢我爸妈从小让我学钢琴,他们态度十分坚定,必须得好好练,但又不是为了一个功利的目的。逼肯定是要逼的,但陪伴更重要。有些家长当甩手掌柜,让孩子自己练琴,练不好还要口诛体罚,这只会让孩子恨钢琴。我爸爸会每天给我写好任务,晚上回家检查。一般就是练好了可以给我讲个故事,我为了听故事就得认真练。 其实形成习惯了就不会觉得苦啊啥的,反正每天例行公事就是得练琴。耍赖偷懒的话肯定会挨揍,平时爸爸也挺宠我。幼儿园大班我妈就给老师请假让我在家,上午俩小时下午俩小时,中午休息还能看动画片,那段时间我倒觉得挺快乐,因为不去幼儿园,看电视的时间更多了。
上小学以后,我妈跟老师商量给我每天作业减半,为了练琴。因为小学和初中我一直是年级第一名,所以老师也同意了。倒是要感谢练琴,少浪费很多时间在写无聊的作业上面。上初中以后,爸妈在练琴上就不怎么管我了,我呢也瞎练,基本就是每天拿本谱子翻开练练视奏,弹不下去就换一首,到点了立刻下来。现在想起来就会后悔,要是家长管得严一点就好了,不至于让我把这段时间浪费了。
高中进了复旦附中,我们年级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个男孩子弹琴比较强。可能也是激发了我的斗志吧,再加上高中作业并不多,我也会阶段性地用功练琴一下。
后来因为成绩好加上会弹琴,被复旦金融系提前录取了。进去的时候参加新生之星比赛得奖了,奖品是一部手机。然后因为弹琴好,给学院合唱团伴奏,领导很喜欢,专门买了一个钢琴方便排练。没有排练的时候,我就经常自己去练琴。因为练得多,突然就开窍了,爱上弹琴了。积累的曲目越来越多,我就在学校办独奏音乐会,当时也算小有名气,被称为复旦钢琴公主,大家对我都挺期待的,所以我更得努力练琴,每年都办独奏音乐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坐在地上、站在过道里听完整场。有一个定律说,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名人,大学时期的我,可能就正好站在人生的聚光灯下吧。
本科毕业的时候,几乎毫无悬念地,我成为了毕业生之星,代表毕业生上台为校长献花。然后因为也不想工作,再加上绩点ok,我直研了,第一反应是:可以继续在学校练琴了,好爽。
我在本科生到研究生期间,参加了四次钢琴比赛,恺撒堡杯、雅马哈钢琴比赛,以及两次长江杯,运气爆棚每次都是上海赛区第一名。恺撒堡杯的颁奖音乐会上,我与曹鹏指挥的城市交响乐团演奏了钢琴协奏曲,真是梦寐以求的瞬间啊,那么多乐手围绕着我,妈呀,太幸福了吧。后来雅马哈钢琴比赛拿到全国第三名以后,复旦的交响乐团邀请我弹格里格协奏曲,又一次高光时刻,兴奋,激动!
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没有什么演出机会了,专心在家教学生。也是运气好,那一年一个学生参加长江杯钢琴比赛,得了上海第一全国第二。还有一次比赛,我学生包揽了上海赛区某个年龄组的前三名。学生组团拿奖的越来越多,这些也是我做老师以来的高光时刻吧。
现在,我可以真正带学生爱音乐玩钢琴。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为了好听的音乐能兴奋好久。不同的是,小的时候我是一个人练琴,现在我可以跟我的学生一起弹,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所有这一切人生的精彩时刻,都源于爸妈让我学钢琴。感谢爸妈的远见卓识,让我和普通的孩子一样上学考试,还能拥有一个钢琴的世界。他们没有过早地给我划定一个路线,也没有过分地逼迫让我对钢琴失去兴趣。他们让我的人生多了一种可能,是钢琴,让我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如何评价五月天2024年线上跨年演唱会?
为什么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在中国的知
万能青年旅店真的那么厉害吗?
有哪些高颜值的摇滚乐手?
如何看待b站跨年晚会倒计时结束后,gala乐队
有哪些唱功称得上神级的歌手/艺术家?
日本歌手为什么相对容易坏嗓子?
如何看待【天道】里面丁元英的那套音响?
南韩到底更喜欢叶舒华的颜还是赵美延的颜?
任素汐和周深音色为什么那么相似?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12-31 23:05:09  更:2025-01-03 11:16:4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