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本人是个音乐生,碰到的大多上点年纪的音乐老师都很反感流行音乐。如果提问我们一些艺术歌曲听没听过。答案是否定的话,老师就会说少听那些“口水歌”,不要什么… |
作为一个没上年纪的音乐老师,我太能理解这个现象了。 假设你是个汉语言文学生,放着课程大纲里一大溜名著不看,老去读《小时代》《麻雀变凤凰》《五十度灰》,你的老师能不急嘛? 但话说回来,这些老师们都太耿直了,我就有更阴险的教学(矫正)方式。 |
|
由于我平时上课风格比较嬉皮笑脸,我的学生很不怕死,常拿口水歌来给我洗耳朵。 常见的有: 油管原创小众非主流曲子, 某些电影中仿古典音乐风的情调音乐, 以及一些时下流行的口水歌。 跟你的老师一样,大部分都是我认为不值得听的东西。 但是我不会立刻反对。 我会饶有趣味地听一会,然后把它当作听写练习:做个简单的分析,把旋律、和声扒下来。 扒不了的,我跟ta上课一起扒。 口水歌的话,一般不出15分钟能搞定。【就是这么简单鹅鹅鹅】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唱,或自己弹。 很快学生会发现,这首曲子把自己当成了个傻x:学会它门槛太低,也就毫无成就感。 然后学生会注意到,这些作品的旋律 + 伴奏重复性高、和声过于简单且易预测、毫无音色变化、歌词不知所云、听起来质感不高......等等硬伤。 |
|
朋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所以这个时候,我会笑眯眯(暗搓搓)地,把这些硬伤拿来跟艺术歌曲/作品做对比。 比如说: 简单的旋律:太多了。 莫扎特的一闪一闪小星星,贝多芬的 “当当当 挡”,拉威尔的Bolero,贝7第二乐章......但就是听不腻啊,这里面的技法很有得讲。 歌词的艺术:舒伯特的歌,巴赫、莫扎特的咏叹调,等等。 像是《马太受难曲》里的责难犹大那段,合唱队以此起彼伏的卡农、大音程的跳跃,配合低音大提琴的快速跑动,以及德语独有的爆破音(e.g. 'Blitze' 的‘嚓’音)→ 要用雷鸣电闪劈死背叛者,听得寒毛直竖。 深刻的情感: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肖邦......很多作曲家都是性格复杂的仔,作品也充满复杂别扭的情绪。 比如说肖邦的第一谐谑曲。诙谐感是一点也没有,反而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思乡之情,对自己不能回家参与战斗的自责,对当地人鄙视祖国的愤怒,以及在异国他乡的孤独...... 片刻,学生被巨大的信息量轰炸,烧脑爽爆,回味无穷。 |
|
在这以后,就算学生再弹、再听这些口水歌,他们在学生耳朵里,已经变味了。 他们已经变成脚趾抓地的尴尬,以及智商堪忧的提醒,就像那些中二时期在qq空间留下的肥猪流自拍。 他们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这才是从根本解决的方法。耶。 *注:评论看不过来了,想加入我音乐群的(欢迎小白),直接私信我就行。 |
大学是音乐专业,主修美声的,钢琴也学。 毕业之后,做过录音师、驻唱歌手、声乐老师、词曲编录混一体的原创音乐人…… 反正从高中毕业后基本就没一天不跟音乐打交道。 前面已经很多人说了流行音乐的和弦、写作技法等等相较古典简单,甚至说弱智许多。 是没错,大多数来讲,是这样的。那流行音乐是否一无是处,没任何技术含量呢?我想从自己的专业来回答: 大多数听众,听流行歌,基本最关注的是唱。所以我们就跟有唱段的古典音乐做比较。 唱美声的人 能不能瞧不起唱流行的人呢? 我的答案是:完全不能。 我们定义大多数流行歌手的唱功,不应该拿Mariah Carey出来做代表,也不应该拿什么《学猫叫》或喊麦歌曲出来做代表。 我大学里其中一个声乐老师,就是极度地看不起流行歌手。除了曲子简单之外,也觉得他们唱得不行,共鸣不到位、发声不科学、气息不够稳……如果去跟他说你觉得哪个流行歌手唱得好,轻则嘲笑,重则大骂。 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有的。我以前也这么觉得的。可是这几年,我自己感觉 审美是一个从不懂,觉得什么都差不多的状态;到一个懂了,能分辨好坏,于是要求特别严苛;再到一个慢慢又变回宽容的过程。 在做驻唱歌手的过程中,我一开始也热衷于跟同行们一起对着某些职业歌手,或者其他同行的视频,说其坏话。音准、节奏、音色、情感处理、台风、选歌、唱功……反正总有弱项的,逮到了就往死里贬。虽然自己做得也不多好,但听出别人的缺点,好像表现得至少自己审美上赢了。 可是近几年,我自己听得更多,反而更宽容了。觉得上述的欣赏方式是有问题的,音乐不应该带着挑刺的耳朵去听。那些我说过坏话的人,缺点是真的存在,但其实都有他们各自闪光的地方,只是我为了贬低他们,而忽略了。如果回归一个普通的心态去听他们唱歌,其实更会被他们的优点打动,而不是死纠着那些缺点的。 这是流行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在这里,唱歌不一定要好,但是要好听。 一切技术指标全部为了好听让道。现在歌手唱情歌,都喜欢铺大段气声。科学吗?非常不科学,唱歌怎么能漏气呢!但语气感强啊!好听啊! 唱摇滚,都要来点吼叫,来点撕裂。科学吗?非常不科学,声带怎么能这么摩擦,这样能唱几年啊?但是刺激啊!好听啊! 唱一些舒缓的小歌,一到高音直接明显换假声。科学吗?不科学啊!换声点都没磨平好意思出来唱歌啊?但是舒服啊!好听啊! 好多歌手的大高音,直接硬喊。科学吗?不科学的,喉位要么压太低,要么挤太高,共鸣一点都不到位。但就是宣泄啊!好听啊! 不科学,就是流行音乐的特色。流行音乐从来就是为了好听服务的。不是为了难度服务的。你看不起流行歌用卡农,用4536251,用1645……听众不管,好听就是牛逼。 流行歌曲声乐就没有正确的位置,只有合适的位置。一个唱功好的流行歌手,一首歌里从气声铺叙到嘶吼爆发,动态难道不是更大,更能直接调动听众情绪吗? 多样性上就更不用说了,Whitney Houston跟Birdy,那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但完全不妨碍她们都是好的流行音乐女歌手。 你如果唱得跟帕瓦罗蒂一模一样,在美声界,你就是巨星。可是你如果唱得跟Michael Jackson一模一样,你不一定是巨星,你可能只是个比较厉害的模仿者。 美声可以做到上面说的所有科学要求。是的,你要说把唱歌的方方面面都做到科学,很难。可是要把有缺点的声音唱得好听,也没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 另外,流行歌手很多会唱两下歌剧或者艺术歌曲。虽然声音技术上有特别多不过关的部分会被展示出来,但大致是能听的,甚至有些还能做到 是好听的。 而美声,民歌偶尔来唱两下流行的,能做到不怪,不难听的有几个? 我提到的声乐老师,毕业后几年,从朋友圈听到了他唱的流行歌,正好一些驻唱歌手的同行在旁边。那歌唱得就难听到我真的没办法跟别人说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
怎么就把流行曲等同于口水歌...艺术歌曲等同于古典音乐了呢? 歌曲类,我看最有艺术价值的往往才是中间的部分,你也可以统称为流行音乐。(不同年代背景下来,摇滚爵士乡村世界全能算到流行音乐范畴) 论多样性它包含了所有除了传统古典管弦乐的音乐形态。论技巧那它已经远比古典音乐中的艺术歌曲复杂百倍。论审美和艺术性当代流行音乐也已经走得很远,艺术歌曲时期什么好听工整与之相比起来那是非常的乏味。 口水歌只是流行音乐中最有群众基础的一个门类,但在整个流行歌曲中的占比并不大。而且在今天媒体与资本双重作用下,具备快速迭代的特性。这个我倒是觉得不听也没啥损失,反正下个月流行的歌又是别的什么。 但流行歌曲和古典音乐绝对不是对立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哪怕某些看似毫无关系的重金属或者电子音乐,它也可能受古典音乐的影响很深,只不过在呈现上是完全另一种形态罢了。 流行音乐作为一个大门类有意思的东西太多了。艺术歌曲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并到当时的流行歌曲范畴,在当时它们和民间音乐(当年的口水歌)虽然看似格格不入,但我们都知道,古典音乐作者会经常从民间音乐中取材的。所以它们的关系也并非那么遥远。口水歌中也可能提炼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一个喜爱以及懂得欣赏音乐的人绝对不会把音乐简单的标签化让它们对立起来.......但一个傻逼会,不管他是不是老师。 ——————- 说句题外话,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是基础,基础不好的话,搞流行是会比较艰难的。起码很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如果理想只是当网红或写一两首口水歌上节目带流量的话,那啥也不学也行......因为在那个传播语境下,无知既是力量! ——————— 11月1加更 从这些天的各种评论来看我仿佛感受到了某些古典听友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听古典的不能鄙视流行音乐,或者不能站在鄙视链的最顶端,那么听古典音乐的意义在哪?......哇...这个思维模式好可怕,照此逻辑一个听献给爱丽丝的认为自己可以在听keith jarrett的人前面找优越感呗....简直是荒唐。且他们对古典音乐鲜有自己的见解,几乎都是书上原封不动下来的,或是网上找来的近乎以讹传讹的内容。且没事就跟你谈什么人类命运深邃思想哲学什么的....如果一个认为自己懂古典音乐的人从古典音乐的所谓深邃思想中连对人类文明的包容与爱都感受不到,反而变得排他而狭隘......那他真的离音乐的本质越来越远了。 |
听话听音,学习抓重点。老师说这话不在于你爱听流行歌,而在于你艺术歌曲“什么都没听过”。 你是个音乐生不意味着你要少听口水歌,但知名艺术歌曲你得听过。就像你学中文的四书都没读过,别说丢不丢人,后面的怎么学啊。 你基本功课没做好,老师当然要diss你的娱乐。甚至有理由刻意贬低它们来刺激你。想给“口水歌”挣面子就听成倍的艺术歌曲去。 到时候你也不会有这种问题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高下,你自己写论文谈。主席曰过,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本来知乎是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流行音乐的地位应该是我们问你,你暂时说不来,那就学,你比我们有更好的学习资源。你要是听过几百首艺术歌曲,又有名校毕业证书,不管你说的好不好听,好的,我们听你的。现在你听得少,又不听老师的,问我们问个什么名堂?我们听过几百首艺术歌曲吗? 对,我们是有个别听过几百首艺术歌曲的。我们说出和你老师一样的话来,那就是知乎和学院派一起堕落了。到时候你再去哪发问? |
大家已经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了. 我想说点大家没有想到的心理角度. 1 人的愤懑需要发泄. 2 人永远希望自己与众不同. 作为从业者. 我当然不陌生题主所说的对“流行歌”的diss. 这种情况广泛存在行业内甚至行业外. 我为什么说心理因素. 你们或许能发现一个事实. 那些广泛存在的diss者其实并不是纯粹的diss者. 他们一定也有喜欢的流行歌和流行歌手. 并不是像我不爱香菜我就真的一顿也不吃. 但大多数他们表达出来的其实和实际不一样. 就像很多人觉得提升乐理就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所谓的那个乐理其实不是“乐理” 他们所diss的流行歌其实也不完全是“流行歌” 只不过他们表达能力有限 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首先 1 人的愤懑需要发泄. 很多人真的只是厌恶低劣制作水准和艺术水平的音乐作品 而这种作品广泛存在于狭义的流行音乐作品中 以及他们讨厌目前民众有限的欣赏水平和不太健康的市场环境 他们确实看不惯这些 然而要么因为他们自己表达能力有限 不能很好得表达这些东西 要么听他们表达的人理解有限 他们懒得/亦或者相应得知道再如何得详细表达听众也不会去认真听 在这个角度上 很多人因主观或者客观得就一刀切得表达出了对整个流行音乐的厌恶. 反过来说. 如果以一种极度的情况来假设. 中国狭义流行音乐界全都是周杰伦/李荣浩的水平. 那么这种diss情况会少很多很多. 为什么. 他们真正diss的其实不是针对流行音乐本身. 大概率是隔壁老樊和学猫叫以及他们的听众. 他们的愤懑需要发泄 diss流行音乐则是最省事儿最直接的发泄渠道. 然后 2 人永远希望自己与众不同 无论是行业内 那些确实能明白各风格音乐的区别的从业人员 还是行业外的对专业知识理解有限但热爱音乐的消费者 人们永远希望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口味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人们永远希望自己能表现得和目前“被诟病的大众审美”不一样 那么diss流行音乐显然是一面最容易获的旗帜. 这种心理状态会潜移默化得影响很多人的表达和选择. 甚至在我看来. 这两点心理因素其实才是大部分diss流行音乐的人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而不是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欣赏. 那么客观因素呢. 那就是确实国内的流行音乐整体不太行. 音乐平均质量不太行. 消费者欣赏水平和对待音乐的态度不太行. 而中国人口基数实在太多 这么大一块市场在那.你再怎么不太行也得有人挣钱吧.毕竟永远都有人消费. 于是资本的力量几乎都用在如果发掘购买力的用途上.甚至不惜以破坏当前当前本就不太健康的市场环境为代价. 对市场和大环境的推动少之又少. (诚然资本的主观目的永远都是盈利 但如果在某些好的现实条件下 资本哪怕带着唯利是图的主观目的依然可以对市场做出客观推动作用) 所以我认为. 要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diss流行音乐. 仅仅从音乐角度来分析是不够的. 人的心理因素和目前国内的音乐市场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汪汪. |
一方面,大部分流行音乐没有艺术上的开拓,质量也不高。作为专业学生和教师理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另一方面,开地图炮的老师活得不通透,对音乐,对人生,对世界,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 一个东西,哪怕真的特别低俗,能给千百万人民大众带来一些快乐,那也是功德无量。农民工干了一天活,躺在宿舍里想听一首我们不一样,那大壮的歌就等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点贡献。 尽管绝大多数流行音乐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但是底层群众的欣赏水平就在那,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你就算把土嗨全网封杀了他们也不愿意听古典去。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院长在一次演讲里讲了他的一些经历: 他们去农村普及文艺,给农民们放了一首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就是著名的“命运在敲门”:3331——2227——。农民伯伯们听了,评价说:怎么像鬼子进村?因为Si音不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内,而日本传统调式包含Si音。周院长说,这是人发自内心对音乐的理解,是正确的。 你们音乐老师比央音院长还牛吗? |
我的文本会比较混乱,先打个预防针。 诚然许多人不喜欢流行歌曲这个概念,觉得流行和学院的对立是低能的,但我们的确可以给它一个政治经济的定义。流行歌曲是一个和民谣(有一些人认为流行歌曲就是起源于劳动号子和民歌)有一定继承关系,但要进入现代社会才能被阐明的概念。 题目中提到的,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是资本主义和现代传媒(其中信息技术革命相当重要)发展到相当高度下的结果。 资本主义赋予了工人以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也体现在流行歌曲当中。而民谣则要求一种相当的本土性,这和资本主义下工人的流动性是对立的。一个贵州大山的民谣并不能被上海外滩的人作同一的解读,但学猫叫却可以像Hello Kitty贴纸一样到处乱贴。所以我们看到,民谣和流行歌曲是相当不同的概念。这是本土性和国际性的对立。 既然它要和工人一样流行,要和无产阶级一样是无面貌的,是缺乏更深一步专业教育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流行歌曲给我们留下了“肤浅”的印象。 从这个角度,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流行音乐的革命性。流行音乐一旦把它的传播力发挥到最大,就能成为革命呼声的载体,通常要以通俗的歌词进行表达。这种革命性使它摆脱肤浅,因为催动这种革命的压迫无比深刻。 所以说,歌词是流行音乐重要的一环。歌词为流行音乐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也使得它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我无法理解有些音乐人为什么不能接纳综合性的艺术,这无非是自己写不了词罢了,但把抛开词曲对立,还可以有更有意思的解释)。 但当我们引入消费主义的概念,一切就都反过来了。我们可以认为,词语同样遵从资本主义的规律。在商品交换最激烈的地方,新的词汇也最为丰富。它们随着各类营销文案漫天飞舞。而流行音乐的歌词可以尽数取用消费主义的词汇,来营造物欲横流的景象。 以上的一切显然有违反逻辑之处。既然我们迎来了音乐产业的爆发性增长,凭什么认为流行音乐会被压制在“只能产出低质量作品”的状态?如果我们不作纯概念性的限制,比如把前卫摇滚视作严肃音乐的话,我们仍然会发现,流行音乐市场上前卫,先锋,艺术,实验性的音乐仍然取得过相当的成功。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那些只能坚持15s的现象级工业垃圾?我并不认为它们和学院派是割裂的。它们恰恰是学院派作曲方式的结果。如果你只盯着学猫叫看,好像这歌就是单纯的“以低成本博高收益”的哗众取宠商业模式,但这就透露出一种自命清高。因为没有什么最终不能转化到工业产出,在学院里再高深的理论最终都是如此。这种低成本的创作模式恰恰是当初的音乐家研究乐理的目的,正是降低了这样曲子的写作成本,才有机会写更复杂的曲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点,就是如果你要往好的方面看,学院派对工业垃圾的贬低也可以是一种坚守,只要他们想堕落,还是掌握了方便的途径的。 如果读过政治经济学,应当能理解,学院兼具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为大众消费品生产提供方便的理论,一方面作为奢侈品生产部门生产些和所谓高雅人士一起内部消化的作品。学院和大众的分隔,对这种精神高地的再生产,同样是这个工业模式的孽缘。我们的工业社会从未把艺术视为一种解放,而是看作一种圈禁。真正好的学院,不是以宗师去震慑学生,而是以思想和品味去吸引学生,很遗憾这种良好的风气十分难得。如上一段所说,这些教师也只能把贬低流行歌曲当成一种坚持,否则就只有堕落一条路。 可是这一切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已经有答主提到了Zimmer怎么把现代的音色设计运用于科幻电影,它们无一不是现代电影工业的高峰(显然我们已经超出了流行歌曲的概念,不再有歌词。其实在媒介足够发达的时代,没有歌词的音乐已经可以像有歌词的音乐一样方便传播了,只需要动动手指而已。所以我们甚至不需要把流行音乐的概念限定为传统的三分钟伴奏+人声形式)。自20世纪以来,事实上就有很多学院派出身的作曲家意识到了,学院和大众并非对立,要把学院里的东西带到大众中去,甚至要走向反学院和解构学院的道路上。 这背后有许多动机,譬如,极简主义提倡的“把作曲过程可见化”恰恰要求这样一批观众,他们不需要有很高的听辨能力就能感受到音乐的逐渐发展。再如,创作氛围音乐的一大目的就是让机场的人们能克服对乘飞机的恐惧,而这样的听众并不需要能鉴别乐段在哪里离调。现在的音乐已经不是一个精致的陶瓷花瓶,而是可以以碎片的形式成为沸石,可以让独特裂纹布满招牌作为装饰,可以作为瓷牙的釉质随处存在。把人的耳朵从西装领子上解放出来,他才能无时无刻地欣赏音乐,他才能以超出西装的距离听见音乐,他才能以摆脱束缚的惊人灵感触碰音乐。 所以,这些教师观点的一大问题是,没有朝着解放的方向努力,而是热衷于把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传承原样呈现给他人。也许他们并不了解20世纪和21世纪音乐工业上的进展和社会上的新观点,也许他们也盼望提高人们的审美,但并不了解什么叫现代音乐的审美,也用错了方法。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只要我们说的流行歌曲不只被可以限定在那些很肤浅的学猫叫们上,那么要写出流行的音乐,是需要能力,而且可以写好的。再激进一点,即使是学猫叫,也能揭示社会普遍的生存状态。 |
“如果提问我们一些艺术歌曲听没听过。答案是否定的话,老师就会说少听那些“口水歌”,不要什么都没听过。” 上课回答不了老师提问被批评是正常的。 他们不是在怼流行音乐,也不是在怼喜欢流行音乐的大众,而是在批评学着音乐专业但是却只喜欢听口水歌的你而已。 我曾经因为太沉迷古典音乐和歌剧被老师狠狠的批评过,但是这不是因为我的老师认为音乐艺术是垃圾,而同样仅仅是因为我那段时间关于烟气污染物催化氧化的文献看得太少以至于实验进展很差。 “难道只有年代感的艺术歌曲才是名门正派的音乐吗?” 并不是,但是你不能主动拜在名门正派门下然后一点名门正派的东西都不学吧。 |
老師給妳聽藝術歌曲(假設妳說的是舒伯特那些),也就是數百年前的音樂,妳沒聽過,老師這時並沒有怨妳不聽數百年前的音樂,而是叫妳少聽口水歌——當代的、價值存疑的音樂。這時妳應該問老師:請問當代有哪些非口水歌值得聽?這樣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
因为大部分流行音乐就是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创作技法还是对音乐风格的发展拓宽上,都没有任何价值。 马上杠精们又要赶到了,拿MJ、jay周,或是什么本田雅人、小林香织,甚至费玉清、邓丽君来杠我了。 什么叫大部分? 点开网抑云,在里面随便翻。那才叫大部分。 流行音乐,只有少数是精品,是对音乐艺术的现代化诠释,是在新的时代对音乐的开创性探索,没有任何音乐人会否定它们的价值。实际上,这些音乐早已获得了应有的评价:MJ的地位有目共睹,而国内黑周杰伦的基本都是装逼。日本的流行爵士、实验、前卫都有相应的受众。 但是,这些是少数 非要写一个比例,他们占的比例,加起来都不足30% 剩下那70%,根本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很多人说好听就行,这就是外行硬充内行,鲁班门前耍大斧。大家都喜欢吃麦当劳,那麦当劳理应米其林三星?晚上吃泡面很解馋,但是这能改变它“junk food”的身份吗? 流行音乐,周、林、MJ是少数,学猫叫小苹果才TM是多数,我们批判也批判的是这些多数。有的人说不能批判,人民喜闻乐见,这就可笑。批判和有人喜欢它丝毫不冲突。 事实上,专业的学生、老师、从业者理应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批判没有错误。鼓套子+口水旋律+4536,一天能写一张碟的东西,还没人去批判,那才真的叫要完。至少,有人批判《学猫叫》,就证明有人还保有一些欣赏能力。只要他们不按着你的头不准你听流行,那他们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批判、否定流行音乐,没有任何问题。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肯定流行音乐对大众文化的促进作用。只要你们不按着我的头让我听学猫叫,那我充分尊重任何人喜爱流行音乐的权利。 百花齐放,互相尊重,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 但是很可惜,我知道,哪怕说到这种份上了,还是有杠精要“我就是喜欢听流行,就是喜欢rap喜欢喊麦,你们凭啥BB,你们遗老遗少”。 对于这种人我只能很遗憾的送你一句话 我们充分尊重你吃shi的权利,所以请你尊重我们认为shi难吃的权利 |
大部分是不诚实的。小部分是诚实但没有共和意识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这种问题别来资(x)乎问,自找麻烦。捧古典音乐踩流行歌曲是音乐界小资或者精神小资彰显自己权力的常见手法,即构造一套代表自身阶级利益的价值体系,将之强加于他人。不遵从审美而遵从自诩的阶级利益,是谓不诚实。 对于这种人,有本事您一辈子不听流行歌曲,天天听古典音乐;做不到的话,请您尝试承认自己的审美,跟自己和解。 不知道或者不承认个人的审美的局限性、人类的审美的多样性,觉得自己的审美是普世的、高级的、道德上优越的,其他的审美是异端的、低级的、道德上可疑的,是谓没有共和意识、自我中心主义。 看到有人说听口水歌说明见识少。但实际上,没有共和意识、自我中心主义才说明见识少。见识多了就不会如此狭隘了。 不过诚实地喜爱古典音乐的人一般不会是这种人。(←还是捧了一句古典音乐,毕竟谁不想做人上人呢? 之前的回答还很适用。 和弦有高级低级之分吗?18 赞同 · 2 评论回答 |
一个不错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从四个方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是语境的不同,导致大家的参考系是不同的。 先说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乐在欧洲,绵延差不多五六百年,到二十世纪中期逐渐走出主流视野,它的表达环境从教会到宫廷,再进入民间,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包含的音乐的流派也在这其中发生着变化。 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讲,我非常赞同学习严肃的音乐的同学们多听古典音乐,而且发自内心的去欣赏,解析,解构古典音乐,把那套语境表达完全吃透。包括18,19世纪的艺术歌曲,我认为不仅仅要从音乐上分析他们,也要从他们创作的环境,以及歌词的内容去分析他们,以感受到那个时代艺术歌曲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实际上无论是从唱片还是从课本,基本上那个时代的精华已经被一代一代的人筛选过了。把那部分东西吃透,在我看来是理解古典音乐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回过头说流行音乐。 20世纪的流行音乐,是架构在爵士和声基础上的。这和传统的古典和声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境。不同语境下的表达,自然结果不一样,你如果笃信一套欧洲古典语境,确实很难对当代的语境有所认同,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其次是音乐自身发展导致大家侧重不同。 在电声乐器大规模使用之前,大家所使用的所有乐器都是利用物理共鸣/共振发声的。但是到了电声时代就不一样了。全新的音色可以被创造出来,到今天,甚至可以被算出来。所以,音乐创作的边界被大大扩宽了。 巴赫和贝多芬没见过电吉他,所以我们当下的创作手段实际上要比欧洲古典乐兴盛的时代丰富的多。 如果一定要从传统的谱面角度去审视现在的音乐,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古典乐比起当代流行音乐,更偏向于一种谱面音乐。当代乐的核心载体是录音。因为音色的丰富性已经上百倍于过去的时代。在录音发明之前的数百年,音乐都是以谱面的形式流传的,但是如今已经不是了,最流行的音乐传播主题是录音。原声乐器本身也没有大发展,艺术家们已经把音乐的边界扩大到整个声音领域。如果你闭眼不见或者不关注这些,可以作为自己的选择,但是自己的选择,没必要去绑架当代的流行音乐。 比如,我们举个栗子。众所周知的Hip-Hop的起源曲 Rapper's Delight [Full Length?music.163.com/#/song?id=27127535 |
|
这首歌的Beats采样,来源于Chic的《Good Times》 Good Times?music.163.com/#/song?id=27756754 |
|
如果没有早期的Funk,没有录音技术,也就没有Hip-Hop,采样这个东西简单么?一点都不简单。 真正把采样玩儿到头的大师。 Endtroducing.....?music.163.com/#/album?id=126057 |
|
随便找一首歌,就第一首歌,就采样了如下: 1. Best Foot Forward Stanley Clarke - "Concerto For Jazz/Rock Orchestra Part II" Russell Rush & Jazzy Jay - "Cold Chillin' In The Spot" Sparky Dee - "He's My DJ" Jeru The Damaja - "You Can't Stop The Prophet" JVC Force - "?" Kool G Rap & DJ Polo - "Poison" Masters of Ceremony - "Dynamite" Stezo - "It's My Turn" Lifers Group - "Real Deal" Divine Sounds - "Do Or Die Bed-Stuy" Beastie Boys - "The Party's Getting Rough" 这些东西,大概是贝多芬们想不到的。那个时代录音都没有,更何况采样呢?也根本不会有这种形式被发明出来。也是那些音乐老师们根本不会做的。 当代艺术中早就把现成物纳入了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但是采样技术被纳入实际上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如今Hip-Hop这么流行,这种当代的手段也日趋于成熟。 我们不能否定流行音乐,就像我们不能肯定达芬奇就去否定杜尚一样。他们俩谁伟大? 他们俩都伟大。 最后是音乐水平问题 古典音乐的垃圾也很多。流行音乐的垃圾也很多。 很多说这些话的老师实际上对古典音乐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至少缺乏一个客观的,有足够量级的了解。不用从谱面看,从录音看就如是,从文献的角度看,有大量平庸的古典作品被演奏录制保留了下来,这些作品可能大部分音乐老师没听过,他们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古典音乐都是那些好的作品,因为他们的见识原因,他们未必能够客观的对待这件事。 如果有人跟我说古典音乐都是经典的话,那我能说从巴洛克时代到当代的大量垃圾作曲家。包括诸多垃圾作品。但是,那真是抬杠,没啥太大的意义。 音乐,最重要的是合适的表达 如果再有老师跟你说他看不起流行歌曲,你应该跟他谈谈音乐的时代表达问题。每种风格下都有优秀的作品和糟粕的作品。我们去分析这些作品好坏,关键的不是看它是什么风格,而是要看,他的表达怎么样。 音乐老师Diss流行歌曲,可能有自己的角度,如果他从教学的角度,希望让你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你可以理解这是正常行为。如果他发自内心的觉得有问题,还把自己的看法奉为龟睾,那自然是他在音乐上的视野太过狭窄了。 |
首先,不得不说,有些音乐老师对音乐不够开放和包容,故步自封,是不应该的。 但除此以外,口水歌究竟好不好听,这是你的耳朵告诉你的,身为音乐学生,依然沉浸在口水歌的欣赏里,可能真的是你缺练——我是说,你的库存太少了,乃至听口水歌还没听到腻味。 |
首先得问问这些音乐老师,ta们所指的口水歌到底是狭义的流行音乐(pop music),还是一切非严肃音乐/非学院派音乐/通俗音乐。 一、 如果ta说的是狭义的流行音乐,那么告诉ta:醉翁之意不在酒,流行音乐是时代审美的游戏。流行音乐的关键并不在于一首歌运用的技巧的绝对数量。流行音乐的关键其实是在于它和当下其他的流行歌有哪些细微的差别。流行音乐人承认并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大众当下最喜欢听的音乐是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的。但流行音乐人并不放弃去小心翼翼地探寻这个狭小范围的边界,而如果创作得当的话,流行歌曲“越界”的这一部分就能成为歌曲中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元素。 以恰当的方式“越界”并触动千万人的心,是一种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软能力,是一万本书厚的音乐硬知识也教不来的本事。 二、 如果ta说的是广义的通俗音乐,那么告诉ta:通俗音乐不仅仅包括以商业为目的的狭义流行音乐,还包括爵士这种类严肃音乐,以及摇滚、说唱、电子等各种亚文化音乐。尤其要告诉这些音乐老师,亚文化音乐流派是基于不同时代的特定技术发展以及特定社会现象而自发产生的,它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一种时代文化;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意义上,它是非常值得分析和考究的。和狭义流行音乐一样,亚文化音乐的审美同样在特定的范围之内,并且也是以差异为旨的,每个人在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恰当地“越界”。但是由于亚文化音乐的目的不是恰饭,所以自由度要更高一些,出现千奇百怪的技术创新的概率也要更大一些。 每一个亚文化音乐大流派的出现,都可以说是一种音乐革命,只是这种革命并没有达到学院派音乐老师看得上的程度而已。但就算退一万步讲,亚文化音乐也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文化风潮,它背后的历史脉络值得以研究严肃音乐史的精神去研究。 三、 如果ta告诉你,ta不关心什么狭义不狭义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全都是垃圾,那么请自选下面几种话术diss回去: 1. 老师您既然这么懂音乐,觉得写个流行音乐都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那您咋不做一个自动作曲算法,自动生成一切流派的流行音乐呢?那样才能证明您真的懂啊!老师您也说了,做严肃音乐就是一种科研活动,就像研究数学定理一样。那好了,现在看您这意思,您已经掌握了流行音乐的一切,那您得像数学家一样给出证明才行,是不是?那才叫科研,那才叫学术呀!不然您说您懂,又给不出证明,草率说话,信口开河,岂不是有违师德师风?您赶紧的,整个算法出来吧,我在这等您的好消息~ 2. 老师您要知道,音乐是人的艺术,没人听的音乐不一定没价值,但有人听的音乐肯定是有一定价值的呀!您不去想办法让大众觉得您自己的音乐有价值,反而想通过贬损流行音乐来降低它的价值,我看您这人多少有点问题…… 好了好了,您别急,我知道您又要说,搞严肃音乐就是搞科研,和研究数学定理是一样的!但是您仔细想想,人家做理工科的科研,那是面向社会的,人家的课题甭管多不接地气,最终都是要落地应用的,要变成具体的服务来造福大众的;人家做人文社科的科研,那是要探寻人与群体的行为背后的规律,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指明道路的。您做的这是啥?社会有您没您,对大家有区别么? 3. 老师您肯定觉得,您做严肃音乐是在为通俗音乐研发材料,通俗音乐人都得感谢您这个先驱!但您要是真这么说,那说明您对流行音乐一无所知!我就不说一百年前就有的爵士和布鲁斯了,虽然那都是黑人艺术家鼓捣出来的,但是毕竟重点在于音符本身,那肯定跟您的严肃音乐有渊源。但是纵观最近半个多世纪的新流派,摇滚乐的祖宗是电吉他,说唱乐的祖宗是电唱机和采样器,电子音乐的祖宗是合成器——这些音乐的共性是什么,就是注重乐器、采样、各种音色的设计与拼贴,是有了这些东西才有了这些音乐的,不是有了一些艰深的和声、织体、曲式才有这些音乐的,这些音乐它就不是您掉书袋掉出来的!咱们现在听到的流行音乐,它就是它自己,是一种全新的存在,不是简化版的严肃音乐!您在第一层,人家在第五层,您在处理音符,人家在处理频率与包络,您还玩着高中数学,人家已经开始学高等数学了!人家跟您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上! 哦对了,您要是以为有些音乐人时不时写点类似古典乐的片段,就是在致敬老祖宗了,那对不起,您想多了!大部分人只是叶公好龙,搬点老古董出来装装逼而已O(∩_∩)O 4. 老师我看您这意思,是看不起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啊?您一定觉得人民群众有待开化,而您就是救世主吧?老师您说话中气十足的,一定很有底气吧?我现在就给您翻译翻译什么叫底气:您的底气就是国家的背书!如果国家不办音乐学院,严肃音乐将逐渐地、自然地成为博物馆青铜器一样的存在!您有没有想过,您一天天苦哈哈地缩在象牙塔里鼓捣着阳间人不听的东西,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全国上下十几亿人不在一个频道上,您快乐吗?您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最后却活成了一个老外,您完全不理解您同胞的文化,事实上您跟您同胞讲的都不是一种语言!人家听不懂您在叨叨个啥!您的志向大大的,视野却小小的。我是您我都觉得枉费此生啊! —————————————————— 这里要预防性声明一下,关于严肃音乐创作是否涉及频率和包络的问题,不要拿Ligeti的部分“微复调音乐”作品以及Xenakis之类的学院派电子音乐来杠我哈(我虽然不是严肃音乐壬,但好歹也是各个时期严肃音乐的爱好者,我对这些音乐是小有研究的好嘛)。音乐学院里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学微复调音乐也不学电子音乐的,所以压根不会去听这些东西,它们也不具有代表性。 你非要拿严肃音乐里面非常前沿的东西(比如Ligeti和Xenakis的作品),去跟流行音乐最无脑的歌曲去比(比如学猫叫和小苹果),那就没意思了是不是? ———————————————————— 专业出版级编曲混音 独家版权商用配乐 ID全网同名 做歌、买歌、商用配乐都可以找我哈,编曲混音母带本人样样好手,各种用途的歌曲和配乐我全都有~ 若无业务需求闲聊交流也可~ wx: LuciusFD |
以前的钢琴老师说过,流行乐就是凑和弦,朗朗上口就行。真正搞音乐的,大众听起来不见得欣赏。我想像现在抖音上火起来的口水歌,什么海草海草,什么我们不一样....这种歌曲对于音乐老师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
你如果拿一个复杂的爵士音乐给你老师听那就不是这种结果了。 偏见的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流行歌确实过于简单、过于模式化了。 我们现在的抖音神曲,基本都是那两种和声套路,所谓卡农和声以及4536251……拿这两个模式去套,一套一个准。这样的音乐如何让一个专业从事音乐的人去尊重呢? 我们讲音乐的风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具体的曲子确实有好坏。当下大部分的流行歌曲不要说和别的风格的曲子做比较,即便是纵向和曾经的流行歌做比较也很难有什么进步——甚至还退步了。 尤其是当下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抖音神曲,几乎就是放弃了艺术创作的成分,一切全部向钱看齐。只要有流量那就是好作品,结果就是只顾短视频那15秒钟的副歌写的好,其余部分就完全敷衍了事。一首曲子只听副歌高潮那15秒,其余部分则完全可以忽略——这就是抖音神曲给流行音乐造成的极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音乐老师看不上流行音乐了,估计不少流行音乐的从业者也看不上。然而市场驱动一切,这些糟糕的抖音神曲确实就能有流量——那最后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大家一起摆烂了呗。 |
看到这个题让我想起我在90年代教学生唱流行歌曲的情景。 当时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应该算这所学校第一位专职音乐教师。 一开始,我按照教材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上课,结果孩子们没什么基础又对传统的音乐无感,效果并不好。 有一次在全校的一次集体活动中,我唱了两首歌。一首是用美声唱的《雪绒花》,一首是用流行吼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结果是第一首反响平平,第二首反响热烈。 此后,我便改变方向,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唱流行歌曲,并深受欢迎。 90年代初期,还是卡带时代,有学生就自己拿着磁带找我,我也订了《通俗歌曲》一类的杂志,所以,教他们的都是当时最流行的一些歌曲。有很多粤语歌,我也不会粤语,就用国语唱。 在每天的晨读之后,上午课之前,有个固定的唱歌时间。于是各个班的歌声此起彼伏,异常热烈。“光辉岁月”、“一起走过的日子”、甚至“让我一次爱个够”…… 现在想来,我是不是“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先行者呢? |
首先,流行歌曲的平均创作水准,显然是比艺术歌曲低了不少的。如果这都不能认同,那音乐领域的好坏对错可以全部作废,三岁小孩随意敲碗的创作水准也理应和贝多芬等同,该问题直接失去讨论价值。 其次,是古典圈子的人确实普遍存在某些方面故步自封藐视一切的情况。要我做个比喻的话,就好像是一群搞F1的人对自行车嗤之以鼻。F1的确更快,更贵,但是当他们自命不凡,认为自行车纯属老头买菜工具时,偏见的理由就远远地偏离了事实。在这方面,作为教育者,对关联领域的了解有些不足是有有待提高的。 但造成这波偏见,也不完全是因为古典圈子的封闭产生。事实上,究其本源,很大的责任在于,大绝大部分耳熟能详的流行乐确实是水准较低。想让人把任何东西都彻底摸透再给出绝对客观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人们凭借粗浅印象给出主观评价才是正常情况。这方面看,也算是流行乐的特性本身将古典人士拒之门外。 然而,事实上不少古典阵营人士也是确实试图了解过流行乐乃至其他通俗音乐。但是不少人犯了一个错误:过度使用古典乐的审美、规则去分析流行乐。这个就有点像前不久很火的运动员体能测试纷争,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传统音乐理论的确能覆盖几乎所有通俗音乐,但是流行乐理论也同样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论DLC,虽然这DLC的框架还是基于传统理论,但你不装上DLC强行分析,又怎么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连规则都猜错了呢?再者,现代通俗音乐的创作侧重向一些结合音效的创作转移,但是这块的发展往往被古典党有意或无意地直接无视,就好比我都搬去新家住了,你还在说我的旧房子越来越破。如果能有理有据地批评这些注重音效创作是否过于肤浅,我觉得倒是个有意义的争端,而直接以长比短,选择性无视,我觉得不是太好。 其实说到底,造成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所有领域都是这样的,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鄙视链和偏见就这么自然地产生了。实际上也不必对此感到过于疑惑和不平,就这个问题来说,流行歌曲的客观缺点也有,音乐老师的偏见也有,哪边问题更大,确实主要看你的立场。 利益相关:古典党,也爱听爵士,最近偶尔试着在流行乐里淘金,觉得也不错。 |
这玩意儿在每个行业都一样。 人家DISS是跟自己学生DISS。又没跟你一个普通老百姓DISS。别再跟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似的跟人家专业选手要说法了。 从业者不去抠学术的东西,天天跟着大众品味对齐,怎么跟其他吃这碗饭的人比。不然你给人家开工资? 就像玩画画的在知乎一样,DISS几个网红画手就得被追着骂。问题是,是说给你们粉丝听的?我们是说给那些要吃这碗饭的人听的。 艺术永远是要眼高手低的,没有宽阔的眼界如何为自己指路。杀鸡用屠龙术在艺术行业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否则你怎么保证在真正的灵感和机遇来领之际真的有水平把握住它? 所以上纲上线的都给我圆润的爬,少隔这自作多情扣帽子了。 |
可以理解老师的建议和做法,但其实老师并没有直接否认流行歌曲,而是希望你可以在流行音乐之外,去“听得更多”,这样见多识广之后,才有可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很多人会把听流行歌曲与“音乐审美品位低”联系起来,认为听口水歌的人审美很low。其实这是将个人偏好等同于了音乐审美。 事实上,个人喜好与音乐审美是两回事。 与个人喜好强烈的主观性不同,音乐审美有很大的客观性。 音乐的好坏、音乐创作能力的高低,都是客观存在,并且有客观评价标准的。 我们可以喜欢一首作品,但完全不影响我们运用理性的知识和思考,去分辨它是不是好的音乐,以及判断它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就像我们喜欢一件衣服的款式风格是一回事儿,但是能够分析判断这件衣服的质量做工、设计理念、表现方式又是另一回事儿。 同样,我们可以偏爱某个类型的音乐,但要能理性分析出,这个类型的音乐中有精品,也有糟粕。 |
|
▲高晓松对音乐鄙视链的解读 喜欢口水歌仅仅是个人偏好,并不能代表审美就很差;反过来看,偏爱古典乐,也完全没有必要高高在上,标榜自己的音乐审美有多么地高端。 所以,听流行歌并不代表音乐审美能力低,但如果只听流行歌,不去触碰其他的音乐种类,不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对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毫无帮助的。 多听才能进一步增加音乐知识的储备量。这里的多听,不止是单纯数量上的累积,也包括不同风格的跨越。跳出舒适区,才能感知更宽广的音乐世界。 |
流行歌 最难最难的地方 在于取舍到底套路和技术 该用多少 用多了不行 用少了也不行 用少了太俗了 用多了曲高和寡 没粉丝 没用户 要考虑的东西太多 包括歌迷人群定位 国民音乐素质高地 这是个经济学 社会学问题 既然 都扯到经济学 社会学了 那么 音乐老师可能在这方面 真是小白 没有高低之分 只有合适不合适 之分 得到和失去都不难 取舍最难 我觉得 台湾金曲奖评价标准真的非常非常客观科学 有商业 有技术 |
就我们东北,我们哈屯的这些老师,我来谈谈。就他们能把声音粗劣的分为,美声,民族,通俗,我就已经鄙视死了。这些学院派的音乐老师,其实音乐素养不是特别高。他们的音乐水平也不高。学习能力已经丧失殆尽了。他们眼中的音乐,除了他们上学时候学的,还有他们需要教出去的,以外的那些他都没办法接受了。什么音乐的风格,不同风格音乐背后的文化,什么音乐制作后期,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就只在乎,晚会音乐,歌功颂德。但是他们因为有编制有职位,他们有话语权。 大家可以看看,哈屯师范大学流行音乐学院院长处在什么水平,就能证明我说的了。 4.89 XZM:/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刘臣的作品】# 哈尔滨 # 家乡 https://v.douyin.com/6uf9eYH/ 他们就像一个老手工木匠,建国的时候能打个衣柜,能打个凳子桌子。到了现在,看不起机床工业流水线,也不知道3d打印,也不懂现在家装设计,什么美式,欧式,地中海,现代风他都不懂。但是你问他木雕艺术,他也不懂。他的手艺,仅仅就够建国的时候装修平房用。 但因为老木匠没有话语权,所以抵挡不住时代的车轮。 不过哈屯的音乐老师有话语权,他们在哈屯说什么是好的,什么就是好的。 |
因为大多上点年纪反感流行音乐的音乐老师水平都不行。 看了大部分的答案,普遍因为流行音乐的和弦简单,所以流行歌曲水平不行。基本上可以肯定,这部分人对现代音乐工业没什么认知。 自1948年,法国广播公司的工程师pierre schaeffer用磁带创作出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音乐,它抛弃了以平均律为基础的古典音乐结构,不再需要音符等抽象的工具来过度。直接在声音上进行创造,这种创作手法就是具象-------具象波。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可以凭空创造合乎音阶的音色。 具象音乐就是现代音乐工业的起源。现在任何一个欧美主流的歌曲艺术家,绝不会像中国吹嘘专辑用了数十万的高级吉他或者钢琴来录制音轨。因为整个欧美音乐工业,重点已经是在音色设计上。合成器和采样。通过对歌曲片段的再创造,建立了不一样的音乐氛围(vibe)。是真正的从抽象中再抽象,对符号化的符号再加工形成新符号。 一个普通的钢琴音轨,都要加上delay和效果器,造就不一样的钢琴音色。一个beat如果用真钢琴照着乐谱演奏出来是不好听的。 举例 lil uzi vert的just wanna rock |
|
要是真的按照这个调子演奏,是没法营造出那种空旷和科幻感。一定要加效果器(effect),而且不是一个,而是数个。 而采样就不得不说kanye west 饶舌史上最伟大的专辑《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其中一个首歌《power》 里面采样的声音:呃~~啊哈。 原本的歌曲: |
|
添加进音轨后,首先用软件升调250 |
|
然后用unmix drum删除采样声音里的clap |
|
加上混响 |
|
这个采样,根本不可能看个乐谱就能用乐器演奏出来。 例如电影配音大师的汉斯季默(Hans Zimmer) |
|
暗黑骑士1 曲谱也是非常简单。但你照着这个弹大提琴,你出不来那种气势磅礴的效果。就是因为Hans Zimmer通过音色设计,一个音符后面代表的是叠加几百人的大提琴声同时演奏的音色。 正如面对有人对汉斯季默配乐的沙丘表示不满,没有像创作出像《星球大战》John Williams 一样的经典旋律。汉斯季默的回复是:我不用19世纪写音乐的方式去配乐21世纪的科幻电影。 其实以前古典音乐家也卷音色,不然交响乐到后期加入越来越多的乐器。但是自从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凭空创造音色。就不需要再发明新的管弦乐器。现代音乐工业卷和弦和旋律是最无实际作用的。Juice Wrld16岁开始制作音乐,21岁死去。留了2千首歌的遗产。更别说美国有多少音乐人。而音阶,只有7个。纵使用上十三和弦作曲又怎样,不好听,没市场价值。就那么简单。 看这么多回答无怪乎我国音乐工业水平参差不齐,因为真就这水平。大部分上年纪的音乐教师实质根本没有过在市场经济下创作出具有市场价值的音乐经验,连音乐史发展到哪都不知道。 |
我们学校教民族唱法的声乐老师开了一门课叫通俗演唱。老师心态很年轻,实际年龄也没有很大,跟我们很聊得来,也说过这个问题。 这里我只讨论唱法,创作方面高赞答案已经说的很好了。 流行歌曲强调个性,而传统唱法强调统一,有一个最高的标准,所有人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而有一些流行唱法在美声和民族老师眼里是禁忌,比如颤音,传统唱法出来的声音要直。 但传统唱法和流行唱法也有共通之处。 不同于现在很多口水歌,真正好的通俗歌曲是需要强大的机能去支撑的,这一点和传统唱法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看国家队来翻唱作品往往能达到另一个高度,比如谭晶,韩红,吴敏霞,龚琳娜等等。因为他们一直接受专业的训练,咽壁肌肉很强,声带闭合很好。 姚贝娜的父亲是我们老师的学长,毕业后留校武汉音乐学院做老师,姚贝娜从小就受到专业训练。姚贝娜好像是当年青歌赛的亚军,而青歌赛通俗组的歌手机能通常也很强大,老师对张学友也极为推崇。 有一个关于席琳迪翁的纪录片,《全世界的目光》,大家可以看一下,欧美的顶级歌手也都是这样训练起来的。所以老师并不是瞧不起所有的流行音乐,真正好的歌手是有实力的,比如孙楠,沙宝亮,邓紫棋,林俊杰,张杰等等,包括毛不易的歌老师也会拿来给我们分析。只是现在市场上的流量明星的作品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要唱功没有唱功,被欧美歌手吊打,要创作没有创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音乐学院的教授希望能够为音乐事业做出贡献,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音乐上开疆扩土,而不是沉迷于娱乐化的口水歌。 |
我就是上了年纪的音乐老师,我倒没diss流行音乐,首先要了解流行音乐才能发言,有些老东西自己不懂无知就张口就来,无知所以无畏无谓。 实际上流行歌曲和艺术歌曲一样都有发展的历史,而且流行音乐时间过短,仅不到一百年,在今天,这两个东西从欣赏媒介上就不一样。一个是在音乐厅里听,教堂、礼堂里听,一个是通过新媒体和你的耳机音响听,评判的依据和标准就完全不一样。 艺术歌曲嘛,可能要高屋建瓴,阳春白雪,以最新潮的诗歌为词,以钢琴或管弦乐进行应和,表达人内心最深刻的情绪。那个时代也没有现在那么广阔的电子乐器和录音设备,成本受限,只能这样写。 但流行歌曲嘛,应该把它理解为是当代的通俗歌曲,基本没什么禁忌,从制作上来说可以百无禁忌。怎么写都成,它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写成很通俗的洗脑口水歌也可以写成艺术性不赖的歌曲,很多新艺术都不完全依赖传统声学乐器了,这是进步。 推荐一张专辑供您参考:ali project 的 grand finale QQ音乐上有。这也是流行歌,也是依赖商业做出来的工业品,纯管弦乐配器,比某些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复杂多了。您觉得这样的编曲配器就比不上百年以前的歌曲吗?显然,这张专辑耗费的成本和时间远远超过某些古典音乐家在某些艺术歌曲作品上做出的投入,至少作曲的技术力是超越过去的。 所以,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就是一个老瓶装新酒和新瓶装老酒的关系,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