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仅上半年就高达 840 场,今年演唱会为什么这么火?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仅上半年就高达 840 场,今年演唱会为什么这么火?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3年下半年单月预订最高达12场,2024年的排期也已排至8月份。 演唱会这么多,是因为演唱会特别火。周杰伦7场演唱会14万张门票一秒售空;鹿晗在…
虚假的奢侈:看演唱会顺路吃吃喝喝,一共花费3000块
真的的奢侈:在高点背上30年房贷,每月花费3000块
看过一个郭京飞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是有一句台词深以为然。“一平米6万的房子我给不了你,但是一晚六百的酒店我还是给得起的”。虽然过了这晚还是没房子,但是这晚应该过得很快乐。
天眼妹先给大家看一下统计数据叭~
据中国演出协会7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该数据只统计了票房收入,然而这只是演唱会收益的一个部分,还包括演唱会的赞助、音乐版权、衍生品收入等…


并且,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的主要消费趋势,能为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拉动当地的文旅消费


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在海口连开4场演唱会,每场观众约3.8万人,很多歌迷从全国各地飞往海口。据新闻报道,周杰伦演唱会期间,海口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


而9.76亿元这一数据,是海口今年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甚至比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还高出约1亿元。


不仅承办的城市因此获益不少,演唱会的举办方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据网友统计,五月天北京演唱会门票收入已经超过2.5亿,连演唱会卖的荧光棒都卖了7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今夏举行的40场演唱会及背后,涉及多达25家演出、经纪公司。看似同一位艺人或者乐队的演唱会背后,因演出场地等因素的不同,暗藏多家公司参与其中。


以五月天2023“好好好想见到你”巡回演唱会为例,该演唱会的全程主办方为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
曾经有网友投诉在纷玩岛上购买五月天演唱会门票被退票,而该公司回应是对异常订单进行退款退票。纷玩岛关联的公司为上海名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又由五月天演唱会主办方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同时五月天北京演唱会的主办方的北京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深圳演唱会主办方的深圳稻草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都属于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司。




又比如说2023王源“客厅狂欢”巡回演唱会-重庆站主办方为重庆珺乔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据天眼查显示,王源持股比例达到了49%。


只能说演唱会背后的生意经不少,这么多场演唱会,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
广义的口红效应其实就是,我没有钱去进行房产之类的大额消费或投资了,那就把钱花在相对小额的其他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去了。
什么叫相对小额?
就是跟几十上百万的大额消费相比,跟动辄几万块的国外豪华游相比,甚至跟动辄过万的奢侈品消费相比,如果我花一千块买个演唱会的山顶票,花大几千买个前排的票,也都算是口红效应。
并不是说,消费局限在一支口红钱才算是口红效应。
至于今年的演唱会为什么会这么火,首要原因还是过去三年多需求被压制得太厉害了,现在刚一放开,必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复性消费。
次要原因是,正是因为有很多人有积攒很久的报复性消费需求,所以也带来了一股演唱会的热潮,热潮带起来了,本来没有强烈看演唱会意愿的人,也会跟着去看,就像前一段时候就淄博烧烤出圈的时候,很多离淄博几小时高铁路程的人,也会趁着周末去逛一下。
如果没有淄博烧烤这个热潮,也不会带动这么多跟风消费的人。
这股报复性消费的热潮究竟能持续多久,基本上以目前这种开演唱会的频率,开到明年这时候就知道了。
事实上在2010年左右,国内也有过众多明星密集开演唱会的热潮,那时候除了少数几个票房号召力很强的歌手之外,大部分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卖的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当年很多歌手开的是全国巡回演唱会,号称要走遍全国十几个主要城市的,但有消费力的城市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到了票房市场不好的某几个省会城市的时候,演唱会上座率就显得极其惨淡了。
当年很多非绝对一线的歌手在一线城市开演唱会,基本上临开场在体育场门口都能以极低的价格从黄牛手里买到票,其实黄牛也不亏,他们也是现场从有票但不想看的人手里低价收的。
至少我和很多朋友,当年都是二百左右的价格看了很多歌手的演唱会的。
基本上经过那一轮的全国巡演热潮,就验出来哪几个歌手是真正有号召力的,没号召力的,也就是让主办方赔钱的那些歌手,后来是没有主办方愿意给他们在体育场办演唱会的。
如果按目前这种频率,众多真一线和伪一线歌手都疯狂开巡演,开到明年就能看出来,演唱会市场到底是不是真的起飞了。
最后的因素才是相对意义上的口红效应,当年轻人不再进行房产等大额消费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有意义的,能让自己快乐的相对小额消费,演唱会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讲一个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吧,1938年的时候,有人给罗斯福写信,抱怨他们现在还没有工作,没钱买冬衣,在信中,他们说如果再没有钱,他们冬天就要冻死了。
大萧条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很多人没有工作,企业的盈利也在下降,私人投资低迷,但有一个行业是逆势上扬的,那就是收音机。
当时很多家庭,即使穷的一塌糊涂也要买一台收音机,不吃不喝也要将家里的收音机修好,罗斯福是第一个通过收音机进行宣传的总统,彼时的胡佛还在通过集会来宣传自己,休伊·朗则在《分享我们的财富》中宣称要让国家提供收音机,在全美3200万家庭中就有2750万家庭拥有收音机。
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娱乐性的行业往往会逆势上扬,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各行各业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有一个行业不是这样的,那就是伏特加,那个时候,酒精销售是唯一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个时候很多国营工厂效益都不好,且在十多年后纷纷破产,那个时候诞生了无数下岗工人,但是有两个行业发展很快,一个是舞厅,一个是游戏厅(后来被网吧取代)。
经济虽然下行,但是各行各业,娱乐性的行业都在上升,不止是演唱会,旅游业、餐饮业都没有下滑,那是什么下滑了呢?手机、家电、电脑还有各种实体的消费,这些都在下滑,可见大多数人将消费转移到了娱乐性的行业。
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中研究过这个情况,他得出的结论是,人总是有一些娱乐性的需求的,他发现在印度的一些地方,穷人很喜欢每天喝一杯茶,尽管将茶水钱省下来就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样,在一些地方,葬礼很喜欢大操大办,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性的行业,红白喜事是他们唯一能够从压抑的生活中摆脱出来的行业了。
说回演唱会,其实看演唱会的人,很多并不是很有钱,但是生活真的是一件很无聊很空虚的事情,只要活着,人就要劳动,人就要娱乐。
演唱会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演唱会有一种群体性的狂热,歌手和观众互动,狂热的高喊一些口号,这种狂热一方面让人忘记了生活中的痛苦。另一方面则形成一种群体文化,个体在这种狂热中消解了孤独感,感觉到自己和群体是是一体的,压力在这种狂热中得到了释放。
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可以看到,那里的很多人也许不会去看演唱会,但是他们会游行,男性就去争取民主,女性就去争取独立,在英国的公园会有一个演讲角,谁都可以去发表演讲,谁都可以去聆听演讲,在一些特殊国家,无论是演唱会和演讲,都是被禁止的,因此他们会有自己官方版本的释放方法,比如朝鲜的反美集会,或是伊朗的宗教集会皆是如此,在一些战乱的地方,这种情况会演变成一种极端的模式,那就是圣战组织,一些狂热的宗教狂潮背后,往往都是这种极度压抑的年轻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纳粹,一些参加过国防军的女性回忆起参军的经历,都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很多男性在走上战场以前,也认为那是一段伟大和光荣的时光,在一些老兵的回忆录里,当他们投入真实的战斗以前,也认为战争给人一种田园般的幻想。
我不想说,这种行为是动物性的、原始的本能,因为我本人,在知乎写东西的时候也有这种倾向,我不会去看演唱会,因为我觉得在B站花15块钱买一个会员就够了,但是我会耗费大量时间写东西,因为我也有寻找同伴的需求,如果不在知乎上写,我也会觉得很孤独。
同样,喜欢去现场看演唱会的人,也有同样的需求,他们需要在人群中寻找同类,如果没有同伴,他们也不会去看,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演唱会很火爆,但是很少有人去听音乐会,或是去读书会,因为在演唱会上,你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同演唱、一同发泄,其他的娱乐代替不了这个的。
但话说回来,这才是人性啊,聪明的做法,自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去学习,去思考,给自己投资,但是在劳动了一天、一个星期以后,人还是会选择通过娱乐恢复自己的精力和状态。
我看过最疯狂的一个情况,一对兄弟,将自己老爸一百多万的抚恤金全部打赏给了女主播,尽管他们住在农村,尽管他们家里很穷,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尽管手机还是iPhone13。
富人可以更好的克制自己吗?其实富人也克制不了自己的,富人也有自己的娱乐,他们可能会参加酒会,洽谈生意,或是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但是他们也是有娱乐的,正因为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失意人,很多人还干着刀口舔血的活,所以娱乐至关重要。
我在B站上看缅北的一些视频时,我发现很多电诈公司还会组织员工去KTV消费,甚至吸毒,在一些园区的门口,就是各种娱乐场所,可见娱乐时整个社会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释放自己的压力,而演唱会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很显然,今年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
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富人首先想到的是跑路,
跑路之前必须想办法把钱带出去,
这个时候,很多平日里见不得光的钱就出来了,
俗称:洗钱。
ps:据说已经有干日结的大神,接单冒充观众听演唱会,不仅免费,一次还可以领150块。
什么人会花钱请托去听演唱会?
演唱会这种东西,搁10年前我是节衣缩食也要到。
但是自从听了一次周杰伦以后,我就彻底告别演唱会了。
人生第一场演唱会是谭咏麟,那个时候懵懂无知,人家送了两张票,就带着基友一起去了,除了一首《水中花》和《披着羊皮的狼》,其他的一概无知。
现场多是40多岁的中年人,听的是一个情怀。
至于为什么听到周杰伦就没再听了,还得从那一年的郑州演唱会开始。
作为80后,对于周杰伦可谓是情根深种,毕竟听他的歌起来,从最当初的《简单爱》到现在,每次听,我妈都要在一边问一句:
又在学念经啊?
换来我和我弟的白眼。
那次演唱会,我提前购票,彼时已经年满28岁,工作稳定且工资小有富裕。买票千把块钱依然心痛好几天。
不过好在,距离前台近,且效果好。
但是从此演唱会开始,到结束,周杰伦唱的,我是一句没听清。
倒是旁边那个女生,从开始,跟着哭着唱,一边唱一边哭,而且声音贼大,令我一度怀疑是否到了某个追悼会现场。
一时间,音响声,歌迷的呼声,以及身边这位女生的哭喊,让我的耳朵嗡嗡作响。
怎么办?
我还能怎么办,只能坐在哪里,看着他们一边哭喊一边嚎叫。
体验感一点都无。
想走吧,又心疼票钱,不走吧,又坐立难安。
如今的演唱会,看看就行,就不再决定去现场了,毕竟年纪大了,心脏和血压已经跟不上了。
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毕竟年轻人有消费能力
还有,最近的大环境还不知道吗?
很多明星都转战直播
而有些歌手只能大开演唱会,之前是不是有个32场演唱会的梗,也忘了。
真正大搞演唱会的,其实都是表面繁荣,因为很多场地
都是空的
票也卖不动。
现在的环境啊,太难了……
因为很多时候老百姓手里的钱能花的地方不多了。
我发现身边许多同龄小白领现在都陷入“低欲望”生活了:
怎么说呢,就是大家赚的钱吃饱肯定没问题,偶尔改善下伙食也轻松。理性的生活后,开始慢慢也不讲究穿戴了,手机两年一换,电脑甚至五年一换了,游戏机买了也是吃灰,几天的旅游工作也不允许。
基本上工资就是大件买不起,小件不想买,钱怎么花?
一个城市几个商业综合体,除了干餐饮的,好多店前门可罗雀。
除了吃,平时花钱的地方在哪呢?
消费萧条的厉害,政府也急啊。
这时候,演唱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消费启动点。
明星效应下,为了看自己的偶像,大量的歌迷周末涌入一个城市,带来的不仅宾馆、酒店、出行的消费拉动力,甚至大妈矿泉水都能多卖几瓶。
加上三年疫情,很多大量粉丝盛宴聚会的机会也少,现在开放了,就嗨起来了。
其实,一个城市最大的活力就是它吸引外来人员的能力。
这种虽然分长期和短期,但无论哪一种都能带来城市的繁荣。
文化娱乐竞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长点。
我老家在徐州,我一直关注老家的情况。
我就想,什么时候徐州文化产业部门能给点力,能把大家喜欢的的刘德华、周杰伦、陈奕迅、五月天等人请来开演唱会,一年争取办个几回。
效果一定杠杠的。
因为大量的歌迷粉丝来了,总归是要吃饭的。
那么徐州的羊肉串也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了。


邓紫棋的性格简直太好了。




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吧,在冷战时期,美国拥有的传统工业能力,苏联不说达到95%,起码能达到85-90%,但是在新兴产业,苏联几乎与美国天地之别。
在那个年代,苏联认为美国发展的文娱、游戏、体育等产业都属于"不务正业",只有工业、制造业等产业才是强国的唯一路径,同时认为这些产业不排除糖衣炮弹、文化输出等战略目的。
苏联的思维可以理解,但是美国发展文娱、游戏、体育可不是因为糖衣炮弹,而是纯粹的看重资本市场获得营收,简单的来说就是赚钱。
换句话说,欧美发展文娱产业是因为这个产业有利可图,但是这也不是什么"阴谋",因为这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某种"刚需"。
我之前的回答提到过,苏联和美国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了苏联的就业分布极不均衡,很容易导致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美国好莱坞、迪斯尼等产品盛行的背后,这些相关企业本质上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那么我们上半年840场演唱会意味着什么呢?正常的文娱需求释放。
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大概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只买生活必需品,那么这个社会很难产生繁荣的消费市场,进而影响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只有人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消费行为,这才能促进产业的百花齐放,所以我们上半年840场演唱会,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好现象。
曾看过林俊杰的演唱会。
旁边广西老哥唱的真不错,可是台上那位我是真没听清。
我滴妈,这还用问……
20 21 22这三年怎么过的日子,怎么不到八个月大家就全忘了么?
一开始为避免新冠人传人现象,不得聚集,不得集会,连团建吃饭超过50个人都得报备各级相关单位。
但凡有个人多的密闭空间,就被牢牢盯住,电影院、剧场、密室逃脱这些地方都挨了沉重打击半死不活。
连公司年会、学生上课都改成线上了,别说演唱会这人山人海了。
后来好不容易能营业,也是各种码,健康码行程码,到最后,人想进去还得保证是72小时内核酸阴性。
我去个电影院,进地铁查一重码,进商场查一重码,进电影院再查一重码,查码排的队伍动不动比查票的还长。
而演唱会这种大型聚集活动,比看电影可麻烦多了。
一般来说,这种演唱会只会在北上广深、杭州南京这种大城市开,但是想看演唱会的人,可未必就是大城市居民。
如果那时候,要是有人想去看演唱会,他需要:
核查出发地与到达地核酸政策,确认能去能回,再买出行票。
然后出行前一天提前去做核酸,确保自己上车前,核酸像一块新做的豆腐般新鲜清洁,到达时,核酸也还得保证在72小时有效期内。
到达后,再次做核酸,在当地核酸阴性报告出来前,最好就待在酒店里不动。
确认核酸还是阴,你终于可以凭借当地健康码出门看演唱会了,这一来一回,你得提前1-2天到地方,才不容易耽误事。
费死劲了。
如果倒霉一点,刚刚离开出发地,出发地就有病例,或者到达地有病例,你就需要准备好14天隔离经费。
钱包疼不说,还耽误事,怎么跟老板交代?
老板,给我半个月假,我到xx看演唱会被隔离了……
老板一听,呵呵,你贪玩结果耽误我的事,凭啥?把工资结一下,半个月后别来了。
别说那三年演唱会不好举办,就算举办了,大家想去听,都得在心里掂量掂量,这次出行会不会导致一系列薛定谔的后果,值不值得冒险去一次。
幸运的话,无事发生,不幸的话,隔离酒店在对你招手。
现在这些事情终于没了。
那积攒下来的需求这会儿不井喷,啥时候井喷?
不光是演唱会,旅游也井喷啊,这证明社会终于恢复正常秩序了,不必要的出行成本终于没了。
这会不玩,啥时候玩?
今年演唱会大火有三个原因:
1、文化演出审批开绿灯,过去没给批的,今年哪怕两场紧挨着也给你批。究其原因自然是为了各个地方的文旅经济铺路,政策放缓放松,消费就有了,税收就有了。
同样的还可以参考今年的村超村BA,过去这种根本不会放开让你瞎折腾的,但今年只要为了经济,管他呢,干就完了!
2、艺人的利益诉求,或者说是娱乐行业的诉求。这个诉求在疫情第二年就爆发了,小到各个酒吧驻唱乐队,大到陈奕迅这些顶流歌手。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疫情会变好,谁知要三年防疫。这些靠演出吃饭的艺人也要养家,房租水电暖吃喝用度,到处是花钱的地方。以前有通告有活动的时候,也没觉得,可是疫情下整个营商逻辑变了。
以前不开直播的歌手演员都开始降低身位进驻各大品牌直播间带货,有的开始效仿成龙渣渣辉代言页游手游。
待到春暖花开时,最期待复苏的恰恰是娱乐行业,今年的电影在憋着劲,甭管好不好看,但他们都在拼命营销,拼命想着赚钱。
演唱会也是一样的逻辑,开一场演唱会,至少最近几年不愁吃喝了。
3、歌迷受众的诉求,有不少人原本计划2020年的演唱会,被疫情拖到了2023年,搁谁不憋屈?
好不容易等到了,那不得攒劲冲一波?
别管你是1999的票,还是被黄牛炒到五位数的票,对这些歌迷来说都无所谓,他们要的是三年后的相聚,他们要的是把三年前没实现的梦给圆了!
所以你会看到,哪怕没有票的歌迷,也会乐意不远千里来到异地,站在体育场外面听,要知道演唱会期间一线城市的酒店可是不便宜的,他们难道就是有些人所谓的「穷人」和「口红效应」?
总结:
目前来看演唱会火热的趋势有望能延续到明年,随着演出报批常态化,演唱会也会慢慢降温回归到以前的样子。
但与此同时,即便在如此火热的情况下,有些隐退歌手几乎没有再开演唱会的打算。
至于审批部门为啥给某些台湾艺人开绿灯,哎呀,赚钱嘛,不寒碜。
其实就是压了三年的演唱会挤到今年了。
我就很好奇,明年演唱会数量明显减少的话,高赞会站出来说经济复苏呢,还是继续唱衰说国人连演唱会都去不起了?
每天听到周围人在哭穷,却有很多人去看演唱会,难到穷人只有我自己?
疑惑不解的我去查了一下今年的失业率。
发现大家并没有骗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青年失业率,6月份高达21.3%,并且连续多个月居高不下。
所以,实际上,目前经济形势并不好,一些行业还是惨淡经营,时时上演着大厂倒闭、降薪裁员悲剧。
后来我明白了,去看演唱会的人和吃不上饭的人,可能不是一批人。
因为对于吃不上饭的人来说,吃饭本身就是最大的娱乐。
当然,去看演唱会的人,也不一定就很有钱,他们只是吃穿不愁,手里还有一点小钱,本来是打算做别的用处的,但是被这些年各种封锁和迷茫压抑得不快乐了,他们急需靠一些短期行为,迅速改善精神状态。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口红效应”,指在经济低迷时期,女性购买口红数量增加的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就是说,在萧条的环境里下,大家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去大胆投资房产,汽车,金融产品,也没有实力去谈一场昂贵又持久的恋爱,但消费的欲望又得不到满足。
于是人们会转向去消费那些单价不高,却能快速显著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商品,说白了就是大钱花不起,花小钱买最多的快乐。
尝试过几次精神消费后,大家开始悟了,只要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生孩子,敞开了吃喝玩乐,出去旅游,看演唱会,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却能买到更多快乐。
当然,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是一种悲剧,因为那意味着,大家开始从长期投资专为追求短期效益了,这背后传达的意思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所以,在我们乐观的看到演艺市场的繁荣,给大家带来更多快乐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整个市场的繁荣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希望。
说到底,只有提升经济水平,改善就业环境,让大家心里有底了,音乐停止,灯光熄灭,演出落幕的时刻,刚刚还沉浸其中的人们,才不会猛然回到空虚的现实,靠对下一场演出的期待,支撑着自己走下去,并郁闷的发现,自己的心理阈值越来越高,快乐的理由越来越少了。
演唱会可以洗钱。
疫情三年了,艺人需要赚钱。
因为前几年疫情导致的交通封锁太严重了
这个事这么难说出来吗?
很多人是失忆了吗 ?
演唱会档期的爆满,一方面是过去几年被压抑的需求(公共场所限制人员聚集)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是演艺产业本身的一些特殊性质。
演艺市场的火热,看似和通缩大环境下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以及高企的青年失业率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是很合乎情理的。经济萧条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业都面临需求萎缩。娱乐业就是具有某种逆势“反周期”效应的行业之一。
经济萧条的时候,失业率高,工作时间少,业余生活时间变多,需要娱乐打发时间。同时,现实生活的不幸,人们内心的苦闷需要安抚慰藉,娱乐消遣也是调节心情、甚至帮助逃避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
美国大萧条时期娱乐业就很繁荣,尤其是电影行业,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等公司都获得了大发展,诞生了《金刚》、《乱世佳人》、《小妇人》、《蝴蝶梦》、《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等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费雯丽、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等巨星也在大萧条时期大红大紫。
1939年美国电影院达到了1.5万家,票房收入7亿美元。很多人对可能对20世纪30年代的7亿美元没概念。作为参照,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约13亿美元,日本工业总产值约55亿美元。
大萧条时期很多电影的题材,都很好地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比如卓别林的两部经典代表作《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都生动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社畜打工人的生活艰辛。而秀兰·邓波儿则以“微笑天使”的面目抚慰普通人的心灵。
今天的东亚,本身也是“活得累”的社会,各种内卷、各种压力,以及越来越少的“阶层跃升”机会,民众的心理需求本身就需要娱乐业。而这也是“奶头乐”的重要维稳功能所在。
报复性消费,在演出市场表现特别突出。
有消息说,2023年下半年单月预订最高达12场,2024年的排期也已排至8月份。这并不是因为明星给力,也不是演出公司给力,更不是观众给力,而是环境不同了,政策太给力。
演唱会这么多,是因为演唱会特别火。周杰伦7场演唱会14万张门票一秒售空;鹿晗在北京连续两天演出,接连爆满;五月天6场近30万张门票在网上平台,5秒售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举行的鹿晗、任贤齐、许巍等艺人的演唱会门票均售罄。一票难求成为当下演唱会的常态。
这种情况,别说三年疫情期间不敢想象,即使是在疫情之前的2018、2019年,演出市场也没有这么火。因为没有疫情,每天的日子平平淡淡,人们并不珍惜自由,不知道没有疫情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有道是,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失去了友谊,失去了金钱,失去了时间,失去了平静,等等,过后知道珍惜,好在不算晚。从现在开始享受自由的生活,享受当下的一切才是最聪明的行为。
成都大运会首批门票已经上线,这些门票很多都一抢而光。要知道,目前销售的还仅仅是预赛门票,而且很多场次也并没有中国队参赛。可见体育赛事也是非常火。
实际上,经济形势目前并不太好,一些行业还是惨淡经营,甚至不时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文化市场好,跟疫情过去有关,还跟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关。
经济学上有个口红效应。
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经济虽然不景气,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只是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作为一种安慰自己的替代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样的,当经济危机发生,人们放弃旅行、买新车,也会转向看电影这样的廉价娱乐,实际上,正是因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好莱坞才迅猛发展。
或许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目前的演出市场这么红火了。


米斯特汤
1717 次咨询
5.0
银行优秀回答者
163901 次赞同
去咨询
。。。。。。我说前排都答的是些什么,一看就是没有去了解演唱会的人。
口红效应?
要不你看看五月天演唱会的一张票多少钱?
就不说交通费和餐费了,随便一张票都翻几倍卖,黄牛半年赚了三年的票钱,你管这叫经济下行小额消费的口红效应?
如果动辄破千的山顶票是小额消费。
那其他娱乐项目算什么?挖泥巴玩吗?
作为去了演唱会的人,告诉你们,火爆的理由就两点。
1.几年没有听到现场了,憋坏了。
2.兜里有钱,我不买房不结婚,我选择花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好享受。
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
没有什么比取悦自己更重要的了。
其实演唱会一直都挺多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成口红经济的变种。越是经济低迷的时候,一些小额的,能带来相对比较高的体验的消费就会越火热。
以前演唱会不流行,主要是因为演唱会的城市很少,一般都是主流大城市,而且费用比较高,消息往往也集中在粉丝内部。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于户外活动的兴趣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散散步买买东西了,而演唱会,或者说有组织性的户外文娱活动,也没有过去那么难参加了,大型的小型的并不难买到,除非是周杰伦这种特别受欢迎的,其他的一些门票也没有那么贵,有的可能几十块一两百就买到了。
想一下,花这么点钱,看几个小时的表演,然后大家一起嗨,性价比还是蛮可以的,说不定也能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有一些朋友就是演唱会爱好者,比如一个学生妹,就经常会以看演唱会的名义旅游,每次旅游两三天看完了演唱会,顺便看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用不了多少钱,不过玩的挺开心的。
其实文娱活动多本身也不是多么小众的事情,像在全民出道的韩国,看到明星也没有那么难,网上看到的那种吃饭顺便看个演唱会虽然夸张了点,不过在那边确实有非常多的表演可以观看,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校庆活动,邀请明星参加。
虽然我国娱乐圈整体还是比较拉,不过伴随着观众素质提高?需求增加,以后这种相关的线下活动应该是会越来越多。
一是疫情欠的债
二是,大萧条大衰退,娱乐和轻奢的消费会变得强劲
因为你错了。


2018年全国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26万场,较2017年上升8.33%,票房收入39.85亿元,较2017年上升5.87%。
也就是说,2018年半年演唱会就有1300场,按此推算2017年半年也超过1000场,远远超过今年上半年的840场。
如果演唱会场次多就是“口红效应”体现“经历不行”,那我是不是可以据此反推出今年的经济比2017年、2018年都要好,并且好很多?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疫情管控导致多年的举办需求和观看需求在今年集中爆发;二是经济低迷下【迪士尼效应】的体现。前者自然不用多说,我们着重来说说后者。
迪士尼效应
所谓迪士尼效应,是指当经济萧条,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后,迪士尼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
原因在于诸如迪士尼这类项目的消费,虽然花费昂贵,但实际上并不算让人难以接受的奢侈消费,即便是普通工资阶层也完全有能力负担。
而在经济萎靡环境下,社会生产活动缩小,这变相等于给了人们更多的休闲时间。尤其是在失业潮来临的前期,此时工人对未来预期还不至于绝望,且兜里还有一定积蓄,于是去迪士尼进行放松娱乐的需求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经常会在辞职后去吃吃喝喝,到处旅游,也就是这一效应的侧面体现。
今年上半年如此高频的演唱会和爆火的购票市场,其实恰好体现了【迪士尼效应】。演唱会虽然也是昂贵消费,但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项目(TFBOYS前排那种200万的不算),演唱会的火爆不仅不能证明经济状况的好转,反而证明了经济处于萧条期,大家才都有空去参与。
假如经济真的繁荣,每天都有挣大钱的机会,那么反而我们会觉得来日方长,将时间投入到生产活动中,进而搁置看演唱会这件事。
不止是演唱会,其他诸多方面也体现了【迪士尼效应】的加剧。
例如今年五一、端午的旅游出行人次均大幅增加,均创历史新高。旅游项目虽然比较花钱,但大多旅游花费都在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于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生产活动的停滞,反而使得居民有了出行时间。以往的五一可能还在计划下个月的安排,但现在却可以毫无顾虑地出游。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餐饮、旅游、演唱会等行业出现了大幅的增长,但是我们CPI、PMI等关键数据却一个月比一个月烂,经济并没有实质性的复苏。
这种现象,可能还打破了不少人的认识,之前可能你还疑惑经济明明不好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旅游,这么多人看演唱会?现在你就应该知道答案了。
另外再提一个可能打破你认识的现象。今年一、二季度,人民币存量均增加了近10万亿,也创历史新高。
在常规认识下,应该是觉得企业和居民有钱了,存款变多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只有企业和居民没钱了,存款这一数据才会显著增加。
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和居民的风险意识提高,对未来收入预期会大大降低。于是企业和居民会增强持有现金或进行储蓄的意愿,减少投资和消费意愿。存款的增加不代表企业和居民有钱了,而是他们将仅有的收入都用来储蓄了。
这种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上称为【流动偏好】,是凯恩斯解释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以【迪士尼效应】为坐标去分析宏观经济何时改善,那么就可以通过诸如演唱会这类活动的预售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演唱会的火爆程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那么多半是企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在加快,经济周期也就会逐渐触底反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如何评价小泽征尔?
blankpink四人中谁的solo成绩最差?
萧敬腾为什么会选择大14岁的经纪人作为伴侣
王菲和李亚鹏为什么离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6-19 11:30:25  更:2024-07-13 21:29:1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