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我欣赏不来罗大佑真的是层次问题吗?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我欣赏不来罗大佑真的是层次问题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一直没有办法欣赏罗大佑,之乎者也,鹿港小镇,皇后大道东,亚细亚的孤儿都认真的听了。但就是觉得词很平俗,思想性…喜欢拿政治说事儿的音乐也不是他一个。尤其… |
谢邀 一直没有办法欣赏罗大佑,之乎者也,鹿港小镇,皇后大道东,亚细亚的孤儿都认真的听了。但就是觉得词很平俗,思想性……喜欢拿政治说事儿的音乐也不是他一个。尤其是嗓音,凭良心讲,真的很好听有韵味?比如皇后大道东,为什么地位那么高,就因为隐约骂了大陆吗?评价一首歌把他的政治,隐喻放在那么高的位置,曲调不好听没关系,词不优美没关系,破锣嗓没关系……这样好吗? 为什么大家如此推崇他呢? |
|
|
|
既然题主你说罗大佑破锣嗓不好听、词很平俗、曲调不好听、地位高是因为“政治性”.... 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题主: 你欣赏不来罗大佑,还真不是层次问题,因为你目前还谈不到层次这个层面,而是能力与认知不够。但本题显然已经炸出部分把能力与审美混淆的知友,这就好比“我不懂数学=我就是不喜欢数学”。这是什么逻辑?偷换概念的逻辑,因为大部分逻辑都可以用所谓的“审美口味不同”去解释。 在谈论罗大佑成就与罗大佑作品的时候,如果还用什么“审美不同”去敷衍解释,那真是反智了。我尊重每个人的口味偏好,但反对因为你个人偏好去否定罗大佑的音乐成就,因为他在这几十年已得过很多认可,所得奖项不计其数。难道就因为题主你几句主观的牢骚,就能把罗大佑否定了?开玩笑呢亲~ 咱就抛开什么填词和政治隐喻批判,罗大佑之所以能被称为“华语流行教父”,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罗大佑依靠扯扯政治和社会现象上位,而是因为罗大佑就是那个年代的“周杰伦”,懂我意思吗? 周杰伦与罗大佑的共同点是什么? 他们的作品旋律质量非常高,而且可以保证一定的持续性,对当时的流行乐坛有开拓唤醒的意义,并且他们的音乐可以影响三代人,最关键的是他们是货真价实的音乐人,不是玩票的花瓶歌手。 题主说罗大佑的曲不好听,那你听过下面这些歌吗: 《童年》、《你的样子》、《野百合也有春天》、《恋曲1980/1990》、《光阴的故事》、《爱的箴言》、《是否》、《海上花》、《如今才是唯一》、《滚滚红尘》、《东方之珠》、《穿越漩涡》... 齐秦、邓丽君、郑钧、韩红、黑豹、黄绮姗、王菲等人均翻唱过《爱的箴言》,《红尘滚滚》是三毛的剧本罗大佑的词曲,并于同年斩获金马奖最佳原声,90后新星邓紫棋翻唱罗大佑经典歌曲《是否》。 80年代Michael Jackson为了呼吁帮助非洲饥荒写下了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We Are The World》,后来罗大佑同年写了一首风靡华语乐坛被台湾大陆香港N多明星合唱的流行神作,旋律零瑕疵,歌词融合了当时台湾多位文艺名流的智慧,歌曲创作立意清晰,六十位台湾当红歌手真挚演唱完整表达了歌曲主题,它是台湾(华语)当时影响力空前的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 有哪些群星演唱的顶级好听的歌曲? - 李嫑嫑的回答 要知道截止目前不论是李大哥还是小公举还是林俊杰,都没写过一首与它同高度的歌曲,这和政治时代背景无关,就是歌曲本身的品质。然而罗大佑是在30年前写的,30年前题主在干吗? 你以为罗大佑只会写《明天会更好》吗?不,时隔一年后罗大佑又交出了一首《东方之珠》: 罗大佑谱曲的粤语版http://music.163.com/#/song?id=87039 如果你没经历过80年代,那么延续到90年代直至香港回归却依然火爆的《东方之珠》,谁人不知?把《东方之珠》用神作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旋律优美起伏合理,歌词画面感与叙事性极强,而且完全符合当下时代背景,旋律填词都是无可挑剔的,仅这一首歌就代表了整个90年代。 同样,上述所有列举的作品,都是词曲上乘的流行作品,基本就等同于华语流行的天花板范例了。 你去看看当年一些流行教材所使用的歌曲范例,大多都是罗大佑的,包括如今的一些吉他教材还在用罗大佑的《童年》做入门教学,为什么用《童年》?经典啊,非常优秀的教学范例,段落结构清楚、旋律好听易记、立意清晰、歌词朗朗上口、和弦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做入门教学使用。 罗大佑能写儿歌,能写社会,能写情歌,能写历史,能写政治,能写世界,能写人文,连周杰伦都称他教父,我不知道还有谁不服?包括最近罗大佑交出的《穿越漩涡》,他与林夕的配合依旧不减当年,60多岁的罗大佑还能交出这样不错的作品,你放眼现在还有几个? 此外,演唱的最高境界是真挚真实,尤其是当这首歌是由原作者演唱的时候,可以被最大程度还原出作者的心境、情绪、动机,然后通过自己的演唱抒发出来,可以试图感受原作者在写这首歌时是怎样的想法和动机,这是翻唱者很难“模仿”的,就好比书画中的赝品。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就喜欢听李宗盛呢?因为他音色美音域宽声线佳?不是,因为他“真”,他可以最真实最本质的还原自己作品的思想与情绪,比如《领悟》比如《山丘》,这时候听的已经不是什么“唱功”,而是听原作者对歌曲心境思想的诠释,它已经超出了“唱功评判”的欣赏范畴。 如果有人依然认为罗大佑是依靠依附政治背景和谈论社会时政才得到现在的地位,那么你看得太肤浅。 |
|
|
不能忍啊,真的不能忍。你要说不喜欢罗大佑的政治隐喻也就罢了,竟然说他的歌词“平俗”,“思想性”差。我真的不能忍了。 实例打脸吧。 《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这首歌写的是爱情,在白话文的歌词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写爱情写的更深刻的。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这句话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年轻的爱情,真挚的爱情,两个人的爱情,在两个少不经事的灵魂里,不经意的发生。这不就是所有真挚爱情的开始么?爱情因为年少而真挚,因为不经意而热烈惊喜。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那么爱情究竟缘何发生?作者不知道,没有人能知道,是人世间亘古的错?还是生生世世纠缠的因果?我们能知道的是,穷自己一生,付出一切,愿意换取生死相依,哪怕一刹那的交流,对视。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人来世间是容易的,但是因为感情,因为岁月的累积,辞世是如此的困难,数十载的人生,竟然累积了如此多的故事。感情跟生死正好相反,分开不过是两张倔强的嘴,两个固执不回头的脑袋,就够了。但真情诀别后,用剩下一生的时间去等待,再也没有的相会。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你的心是你的,本来应该在你的胸膛跳动,但现在因为爱情,你的心脏护卫在我的胸口,无视时间空间的阻隔。同理,我心亦然。也就是说,当我们爱上彼此之后,一方面胸腔空空如也,一方面胸腔跳动着两颗心脏。守护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护对方?因为尘世间的人,千人千面,一人千面,命运无常,命运之手,翻云覆雨。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相遇是易,相去是难,分别是容易,相聚是难。由爱生恨,爱恨交织,爱恨难辨,爱恨是千古难解之愁。 下面这句尤其经典,经典爆了。说的是诀别。 “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两个人的分离,是两个动作,“离开”跟“道别”。通常的分别是想要离开的人,开口说再见,去跟另一个人道别。但是这里因为感情,道别变得复杂了。你不愿走,证明你不愿分别,但你偏偏跟我道别,跟一个消失的我告别。你留在原地,是因为不想分开,你跟我道别是因为倔强。我的离开,是一片留白。爱恨的纠缠,一句话,两个对立的动作,写的淋漓尽致。 如此深刻的离别,罗大佑么没有让它消失的悄无声息。“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故事既然结束,声如钟磬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因为故事的隽永,深刻,所以于人间绕梁千年而不愿消失,轻响在有情人耳畔,耳语隐约,如泣如诉,是我俩传说的印证。 其它经典的不再列举,没有必要,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罗大佑一首就能被称为“教父”,其它各种经典根本不用再提。 就这吧。 |
我不是来喷楼主的,我是想好好来聊一聊,究竟应该怎样欣赏罗大佑。 这个问题我关注了很久,也看到很多精彩的回答。大家似乎都对题主的哗众取宠表示不满,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毕竟如果有人说:“我欣赏不来莫扎特或者瓦格纳”,是应该有人认真的为他讲讲g小调四十交响曲或者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而不是一句话拍死“是你层次有问题” 大佑离当前这代年轻人,真的有点遥远了。我开始听他的歌是《美丽岛》发行的那年,2004年,我上初三,那年我15岁。没想到那之后一别十载,一直等到我27了他才发了新专辑《家3》,这中间漫长的岁月,让他在神坛上越来越遥远。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罗大佑的名字,是从父辈口中都听说过的,他的歌,也绝对都听到耳熟,但是对不上号,更遑论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谈论罗大佑,和谈论莫扎特瓦格纳,几乎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我不了解的地位超高的大师” 盛名之下,难免会有人听了一鳞半爪便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多粉丝或者乐评人,对他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古典音乐入门的时候,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对,就是想要了解一个大师,先不要看那么多分析,先听。谈时代,谈批判,谈地位,都要先建立在“听”上。可以说华语乐坛没有任何一个人的音乐像罗大佑这样包括万象,这时候,“怎么听?”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想,可以从你最容易接受的类别开始听。说一些我个人的理解: 罗大佑身上,有四个面,这四个面撑起一个立体的他,互相关联又各自张扬。如果只认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面,那你就不真正认识罗大佑。 这四个面,分别是:爱情的罗大佑,成长的罗大佑,摇滚的罗大佑,和政治的罗大佑 这四个面或许可以形成一个象限,将他的歌一一对应进去。每一面都能由浅入深,给人很多感悟。可以说在广度与深度上,至今都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我们从最受欢迎的情歌开始说 爱情的罗大佑:《滚滚红尘》《恋曲80》《恋曲90》《你的样子》《海上花》《爱的箴言》《是否》《沉默的表示》《告别的年代》《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痴痴地等》《思念》 大佑的情歌是一绝,可以说80年代他写的情歌养成了一大批的歌手。像《爱的箴言》《恋曲90》《是否》都被翻唱再翻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好听。旋律极其优美,歌词如诗典雅,回味悠长。 “来易来 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 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滚滚红尘 - 罗大佑/陈淑桦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108700 |
|
至今我都觉得《滚滚红尘》是华语的情歌之王。你再找不到这样深邃悠长,至真至美的音乐了。 90年代之后的情歌作者往往荡开一笔,用细腻的及物性去牵动听者的心。比如李宗盛的“爱情是一场高烧,思念是紧跟着的好不了的咳”林夕的“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但是他们都不再会像罗大佑一样,用穿越时光的大词写出爱情与生命一样重要和深刻的那一面。如果你看过《滚滚红尘》的电影,就更能够理解这种语言描述的是一个动荡的大时代中怎样的感情。那远非眼前的“昨天我们分手了,我喝了酒”之类可比的。 另外,大佑的情歌旋律也是非常的优美。为了过滤掉大佑嗓音和歌词的影响,我来放一首邓丽君唱的改编为日语版本的《白いアマリリス》 白いアマリリス - 邓丽君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228533 |
|
即使没有任何日语基础,听这首歌第一感觉只怕也是:太美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爱的箴言》,但说实话,听国语版会很容易被它悲凉悠远的歌词和大佑的唱腔所感染,反而不太能注意到旋律本身的优美。 其他的,《恋曲80》《恋曲90》等等,也都是这样,不仅非常美,同时也十分深刻。对于当年十五岁的我来说,这些歌不止描述了爱情,也描述了人的漂泊,孤独,对世界绵长悠远的大爱。可以说,它足以组建一个人精神的基石。《你的样子》作词如同天上来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算被记过你也想把它抄在宿舍的墙上吧。 所以如果是想从头了解罗大佑,可以从他的情歌开始听。这是最优美,最动人,最容易理解的一面。 成长的罗大佑:《童年》《光阴的故事》《闪亮的日子》《家1》《家2》《乡愁四韵》《旅程》《牧童》《蒲公英》《我所不能了解的事》《明天会更好》《歌》 这部分大都出自大佑早年的一些专辑,有着许多民谣运动的烙印,其中《童年》《光阴的故事》都已经变成无数人青春的一部分了。这些歌大多围绕成长,乡愁,田野,对未来的迷茫,对故土的怀念。唱起来朗朗上口,平白质朴,但你把歌词打开就会发现非常的讲究。《童年》的歌词写了五年,池塘,榕树,知了,操场,秋千,这些熟悉而悠长的意向,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让这首歌像记忆中的蓝天与阳光一样无法抹去。 在后期的一些歌里,大佑面对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发问,最典型的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的有趣和意味深长,同时,既可以做民谣式的慢歌,又可以作为一种近摇滚式的快歌来演绎。堪称现场氛围之王。 “笼中的青鸟天天在唱着悲伤的歌曲,谁说它不懂神秘的爱情善变的道理” “墙上的镜子讥笑我如此幼稚的心理,熟悉的面孔隐藏了最难了解的你自己”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 罗大佑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109219 |
|
从开头烂漫吟唱少年情怀,转折到对人生黑白,幻想,虚伪的发问,就像成长带给我们的烦恼与困惑。这也是大佑的歌比别人更复杂和深刻的原因。大部分的情歌民谣,都围绕一个单一的主题,而大佑的歌却往往留有后手,让你去向内反思自己。 无意引战,同样是讲成长,比较一下,其厚度差别可知: “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长大,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 “如果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分明的黑白,这样的事情他应该不应该” 成长这部分的曲子,也是比较容易听的进去,而且非常质朴,情真意切。我将早期受到浓重的民国文学影响的《乡愁四韵》《歌》这些也划到这个范畴,这些歌可以很鲜明地看到罗大佑对故乡,对母语,对中华文化的依恋。另外后期的《明天会更好》我也划在这个范畴,但再之后大佑的歌越来越复杂,表达成长的就少了。直到《家3》有了孩子的他才又开始写这样带有质朴的民谣意味的歌。这大概可以看成是他对人生理解的一个轮回吧。这里单独推荐一首《童话爱情》 “人生的白雪公主 是否仍追寻王子的爱情 能不能长到智慧交换人间真情 哪天成长的你和年迈的我 将怎么回到现在这良辰美景” 这首歌我听一次哭一次。这次的歌仍是童话,但大佑已经不是童话里的少年。而是变成那个讲故事的父亲,大佑暮年得女,希望女儿能有童话般的爱情,又怕自己不能保护她,没有机会看到她找到王子。他隐约含蓄的表达着,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天,女儿长大到可以与他智慧地交谈,那时是否又会怀念年幼时床边讲童话的一刻。 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那个轻描淡写就让你泪奔的他。说《家3》的罗大佑不是罗大佑的人,你们根本就不懂他。或者你们根本就没有好好听。 摇滚的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现象72变》《鹿港小镇》《盲聋》《暗恋》《诞生》《握手》《游戏规则》《握手》 我会把一些带有摇滚精神和批判性的歌放在这部分讲,而将政治意味浓厚的放在第四部分单独讲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罗大佑其实是华语摇滚的祖师爷。 “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莫过如此也” 罗大佑在82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在同名曲《之乎者也》中,他用一种雷鬼的风格和辛辣直白调侃的语调嘲弄了文化的流失和靡靡之音的情歌。现在我们听来,可能会觉得无甚新奇,歌词也接近大白话。但是在那个时代,他是将欧美那种愤怒的,反思的,强烈的,批判性的摇滚带入华语世界的人。 而那是1982年,我们现在所推崇的华语摇滚,无论是崔健还是伍佰,产生影响都是80年代末期的事。那时候罗大佑已经用摇滚写完了这个时代的挽歌。你很难说80年代之后的中国音乐人有不受到他影响的,我们一般不太会把罗大佑归到摇滚歌手这个行列,是因为他的音乐太丰富了,但其实在罗大佑身上,摇滚精神一直都非常鲜明。 而同时,罗大佑也并不是只写批判社会的“摇滚”,他也有很多表达爱,表达愤怒,表达人与人之间联系,表达对真理的渴望,这种非常纯粹和硬核的摇滚歌曲。 你能想象在84年,台湾大部分人还唱着《兰花草》《橄榄树》,而罗大佑一身黑衣爆炸头,在台上唱出《诞生》 “聪明的你 告诉我什么是真理 潇洒的你 告诉我什么是真理” 诞生 - 罗大佑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109489 |
|
这首歌即使在现在听来依然非常的带劲。15岁时的我是个从来不爱听任何快歌的人,但我第一次听到这首《诞生》的时候,目瞪口呆地发现,原来歌还可以是这样。 现在再听罗大佑的摇滚,可能已经很难体会曲式风格在当时的那种先进性。但是其中的很多片段现在依然完全不过时。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望着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 --《未来的主人翁》,被认为预言了三十年的神曲,代入现在依然画面感十足。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但是生活不能像在演戏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现象72变》一首因为被审批和谐而导致有好多个版本歌词的歌。 握手 - 罗大佑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394661 |
|
这首《握手》是罗大佑56岁的时候写的,听起来硬得秒杀如今的各种重金属,深刻地诠释了你罗大爷还是你大爷。甚至这里面的激烈和黄暴让你觉得他像个青春无处发泄的少年。恩?不对我好像发现了什么。 现在他65了,还喜欢搞乐队在酒吧里来上一段吉他solo,把自己的经典曲目改成电音。这家伙迈着魔鬼的步伐,中气十足地吼着他的破哑罗嗓子,而且人竟然还比年轻时候更帅了。 从从这大概就是,摇滚精神永远不死吧。 政治的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大地的孩子》《首都》《青春舞曲》《东方之珠》《皇后大道东》《弹唱词》《京城夜》 最后,来聊聊最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罗大佑政治的一面 在我们想象中,罗大佑是一身黑衣的骑兵,单枪匹马地掀翻了时代的屋顶。这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他就是为了向权威冲锋而生的。 这很容易变味,民众把他当做战士,慢慢变成把他当做枪,觉得他应该一直替自己去和高墙作战。哪怕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多元的今天,在2017年《家3》出版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说:罗大佑老了,罗大佑不再战斗了。 你们说他不够先锋不够勇敢,其实只是你们自己懦弱。 即使很多罗大佑的歌迷,也认为他应该时刻保持批判,一直写《亚细亚的孤儿》那样的歌,这可能是人们对他最大的误解。 “我并不认为自己要做什么抗议歌手,我只是想把自己表达的更清楚一些” 恰好,bob dylan也说过类似的话 从这个角度切入,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他音乐中的政治性,既有《东方之珠》的悲悯,也有《皇后大道东》的辛辣。 因为对他来说,他只是想把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故土,血缘的关系,表达的更清楚一些。 亚细亚的孤儿 - 罗大佑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109492 |
|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上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的第一段,信息量大到爆炸,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稍微有一些了解的话,会发现他一层隐喻下面还有一层。而这就是罗大佑的惊人之处。他非常善于将一个具体事件提炼成一个高度抽象,具有普世意义的情怀和道理。亚细亚的孤儿,可以指《异域》中的孤军,可以指70年代被遗弃的台湾,可以指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也可以指所有为祖国政权所抛弃,却又爱着这个国家的亚细亚孤儿。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一些歌曲,明明与具体的事件无关,却因为其预言性质而被一禁再禁,比如《京城夜》《美丽岛》《皇后大道东》等。 相反,我觉得他针对具体时间或者人物所写的真正的政治批评歌,反而并不好。比如《阿辉饲了一条狗》《xx之歌》之类,可能过于面向具体的事件,一来具有时代局限性,二来也不容易将事情想清楚吧。 关于亚细亚的孤儿,这个答主写的很好,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如何理解罗大佑歌词中的红色的污泥?413 赞同 · 58 评论回答 爱情,成长,摇滚,政治,这是罗大佑相辅相成的四个面,缺一不可。你不能把他单纯地理解成骂政府战社会的斗士,也不能只是《童年》《光阴的故事》中的抒情诗人。无论你期望还是痛恨,这都不是真正的他。 而在这四个面之上,还有那个音乐性的罗大佑 音乐性的罗大佑:《恋曲2000》《双镯》《原乡》《追梦》《仿肖邦华尔兹练习曲》 除了是一个流行音乐的写作者,罗大佑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音乐人,他为电影做配乐,开办音乐工厂,培养年轻作者,林夕,花比傲,黄耀明,都受益自他。罗大佑也为香港乐坛培养了一批具有个性和人文精神的创作者。 在这里推荐一首他为电影配乐的作品《双镯ll》 双镯Ⅱ - 罗大佑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music.163.com/#/song?id=109169 |
|
罗大佑的大部分电影配乐,都因为主旋律最终凝聚成主题曲而传唱.比如《滚滚红尘》《天若有情》,但这首《双镯》却没有成为一首歌曲,从而保留了这种纯音乐的形式。《双镯l》《双镯ll》这两首都好听至极。他在配乐上的功底,也堪称大师级。 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在90年代后期,罗大佑的音乐开始从四个面上收敛,向音乐性上凝聚。现在看来《恋曲2000》《美丽岛》这两张专辑都非常的超前。《东风》《天雨》的气势恢宏,《上海之夜》《台北红玫瑰》的魅惑,《伴侣》可以被多种改编组曲。他开始用一种做电影音乐,甚至是古典音乐的方式写歌。这段时间的歌就没有那么入耳,当时也让所有的评论家都迷糊了,不知是该褒还是贬。 我在最初,也不是特别能听进去《恋曲2000》,现在再回头听,常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和发现。 那时候的乐坛,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罗大佑,而罗大佑,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进入下一个阶段。 但没想到这个时间,是十三年。 温暖的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家3》《致观音山》《同学会》 在2000年代,华语乐坛已经被又一代新生势力搅动得日月换新。罗大佑独自站在山巅,顶着“教父”的光环,看着世间重新割疆裂土,我想恐怕也是有不少寂寞与迷茫的吧。 在《美丽岛》里,有种深深的沉重感,似乎想再往前进,步履万钧。 十三年前离开的,是一个群山之巅的神。 没想到十三年后回来的,是一个云淡风轻的人。 2017年《家3》发售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因为这是一张非常非常纯正的,罗大佑味道的专辑。包含着他从最初走来的四个面,洗涤掉了强烈的攻击性,保留了客观辩证的视角,多了很多温情,与民谣时代一脉相承。 诚然,相比他巅峰期的作品,《家3》并不算是非常出色。但是能看到罗大佑这样一个孤傲了一辈子的天才,洗尽铅华回归世间,可能是音乐最好的注脚。 在2018-2019年,《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演中,罗大佑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热情和旺盛精力,现场感染力极其强烈。很多老歌手的巡演都会陷入一种怀旧氛围里,而大佑,则让你鲜明地感觉到他身体里那股强烈的表达欲,热情与表演力。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在采访的时候不自在,不爱多说话,口气坚硬地自我评判。我没想到岁月还给我们一个像年轻人一样魅力四射,又像中年人一样柔软温和的罗大佑。 by the way,他现在人好像也比年轻时候帅了,不再穿黑色的西装皮衣,从来是干干净净的衬衫牛仔裤示人,脱离了从前一副烟酒过度自我折磨的削瘦状态,变得温和儒雅又精炼。 可能这个才是那个真实的罗大佑?是他也一直在寻找的那个自己? 罗大佑在一个访谈中提到:“可因为自己是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前面二十年受到的训练都是这样,医生嘛,就是要问原因啊” 这样想,就很容易明白,他的深刻,宏大,与责任感是从何而来。 或许因为我自己也是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在15岁遇到他,这种追根溯源,厘清脉络,反思己身的思维与情怀,顺理成章成为了我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而因为歌是非常凝练的语言,让这种哲思也带上了一抹浪漫气息。 不止是我,他也是很多人的精神导师,仰而弥高。中国前后两三代的音乐人都是他的夸夸群成员。我想这样的人,不需要靠地位和层次来让人喜欢。而是如果你去听他,去了解他,你自然会发现宝藏。 花絮:前天专门飞到台北听大佑的《周三俱乐部》,小场地,酒吧灯光,第一排近得难以想象。虽然之前也听过两次他的现场,但从未体验过这样的距离。他是我少年时的偶像,他的音乐陪我度过了生命中最孤独的时光。而我喜欢上他时,他已经是神坛上遥远的人,现在竟然就这么站在眼前,简直是梦幻到不真实。希望他能一直唱下去,他的存在就是灯塔和火焰,是这个世界上温暖而陈厚的力量。 |
如果你单纯的说罗大佑的曲调不好听、嗓音不好,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反驳你。 但你说罗大佑的词不够优美?那我真的是怀疑你的欣赏能力了。 《追梦人》---------如此优美的长句,在整个华乐坛作词人群体中无出其右。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起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 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 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 看我看一眼吧 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 永远的爱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生命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看我看一眼吧 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 永远的爱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 《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 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词不优美?恕我直言,你根本不懂什么叫优美。整个华语音乐填词界能写这么优美的长句的作词人仅此一位。 |
八几年,我二三年级的样子,有一天放学回家,一个人像往常一样走着。那时候每隔一段路就有一根电线杆,上面是路灯和广播,放着新闻什么的,你如果走的够快,在上一个广播快听不清时,刚好能听到下一个。 走着走着,忽然听到一首歌,当时一下被震撼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首歌的旋律竟然能如此优美,它好像是天上来的,你觉得时间停滞了,这一刻除了这首歌世界上没有别的了。 我在那个电线杆下静静的听着,周围人来人往,嘈杂不息,不知道多了多久,它播完了,我大梦初醒,都想不起来是何时结束的,没有听到歌曲的名字,只记得歌词里有秋千,知了和神仙。 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条件可以去寻找这首歌,之后的很多天,每次到那个时间,我都会在那根电线杆下等一会,像条守时撒尿的狗,期望广播里奇迹般的再次响起它,然而终于没有。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今生可能都再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后来磁带电视纷至而来,我知道这首歌叫童年,台湾的罗大佑写的,他写词有如腹泻,别人几句话来回倒,他这一首几大段,句句写在心缝里,不带重样;作曲有若天来,写出任一首都能让一个人红半辈子,他这都是量产,光听旋律就能听几百年。 所以当电视里出现罗大佑现场的光阴的故事时,这个长着驴脸的老头子,表情猥琐,神情凝重,双目紧闭,舞步诡异,时而蜷缩,时而转圈,你完全不知道他下一个move是什么,我相信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你会发现看不同的版本他跳的都不一样,他是随机的;但是当他状若无人声如破锣的唱出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时,你的泪流了出来,不是从眼里,是从心里: 这特么就是光阴的故事啊。 |
你们记得十几年前有个化妆品品牌叫“羽西”吗?品牌创始人叫靳羽西,她当时经常出现在屏幕里,喜欢穿一身红色套装,涂同色系口红,标志性的羽西头。 那时候很多人因欣赏不来她的穿着而批评她,她的回应是“你们不喜欢我的穿着不是我的问题,是你们的审美不够”。 几年前虎扑还有一个帖子,问罗大佑和刘欢谁的音乐地位更高,最高赞的是“就凭刘欢能唱上奥运会舞台,就秒杀所有人”。 这里我就不展开讲罗大佑了,因为自认水平不够,还到不了分析人家的层次。 但实话实说,有些东西的欣赏是有门槛的,尤其是艺术作品。 比如你看一本深奥的哲学书,没看懂,觉得生涩难读,这说明你目前的知识储备不足以驾驭这本书,你的视角尚未达到与书作者平起平坐。 最好的办法是充实自己,有朝一日先让自己看懂它,再去评判它是不是优秀的。 同样,罗大佑作为华语乐坛重量级的音乐人,他的作品无论深度广度还是流传度,都是殿堂级别的。 你可以评价一下他的旋律是不是优美耐听,能不能打动你,但这是门槛最低的评判,充满着主观性。其他诸如思想性、批判性、歌词水平,如果认知不足就先修炼自己吧。 有朝一日,当你看懂了罗大佑的歌词,听出了他的深刻,再来判断他是不是优秀的。假如届时还是得出“欣赏不来”的结论,就不是层次问题了。 补充几句哈,一首歌的旋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不存在层次问题。 但题主提到了罗大佑歌词里不同于其他流行歌曲的部分,恰恰是这个部分成为理解他的障碍。 比如《亚细亚的孤儿》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当时台湾被联合国除名,小小的海岛成为孤悬海外的孤儿,人民对外没有国际认同,对内还要忍受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这首歌唱出了当时台湾人的困境。 为什么台湾人听这首歌那么感动?因为它写的是一代台湾人的命运。 再比如不是太火的一首《恋曲 2000》 远攀入云层里的喜玛拉雅 回首投身浪影浮沉的海峡 北望孤独冰冷如西伯利亚 传情是否有这种说法? 等遍了千年终于见你到达 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 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 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这是极具人文色彩的一首歌,歌词更像一首诗,浸透着他的家国情怀。 你可以想象这是罗大佑写给他古老的恋人的一首歌,写给她辽阔的土地,宽广的胸怀,悲怆的过往,以及久别重逢后疗愈他的沧桑。 巧的是,2000 年罗大佑终于得以在内地开始他的巡回演唱会,次年南京演唱会上就有人拉出了这条横幅: 等遍了千年终于见你到达 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 |
|
前几天重温了罗大佑 2000 年上海演唱会的视频,发现那时候的罗大佑好爱笑啊,偶尔还露出一点羞涩,完全不是后来一直很严肃的样子。 |
|
|
|
还有一个发现:罗大佑在知乎有账号,并更新过一段时间。 |
|
昨天看了一个访谈,几年前的,有人问罗大佑,在当年的香港,为什么 beyond 要出走日本,香港为什么留不住黄家驹,其他香港歌手发片要录节目做游戏,为什么罗大佑不用? 罗大佑的回答很深刻,虽然弹幕里有很多人看不懂。 他说香港发展太顺利了,一百多年来没有经过什么风浪波折,就成了亚洲金融中心。因为没有经历过挣扎,所以他们关注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歌手唱歌只为了红,没有人去关注一些更宏大的命题,久而久之,写歌的是这格局,民众也被培养成这样子。 而他本人,是个外来者,喜欢从大处思考问题,所以香港人写不出东方之珠,反而被一个台湾人写出来。这是他发片不用上节目做游戏的底气。 而 beyond ,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中很难有市场,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只好远走日本,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提问的女生说这个问题困扰了她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相信她可以放下这个困扰了。 罗大佑真的老了吗?7 赞同 · 0 评论回答 |
是的 |
有一种人的官能叫做与深刻共鸣,如果生活不幸从未能赐予给你;或者说生活有幸没有赐予到你,那么你自然会与绝大部分与深刻关联的事物隔着一堵墙。 罗大佑就是这样一类事物,陀思妥耶夫斯基、Bob Dylan、侯孝贤、Pink Floyd(1983年以前)、瑞典导演Ingmar Bergman、墨西哥画家Frida Kahlo、余华、德国犹太作家Anne Frank。。。 他们的作品通常主题:苦难、丑陋、扭曲、撕裂、遗弃、破碎、迷惘、癫狂,以及顽强的生命。 这不是层次问题,这是命运之笔。幸亦不幸。 |
Google 罗大佑的时候,蹦出了这么一个知乎链接。真没想到,2015年的知乎也有这么不怕死的人。 好问题啊。 如果你说你欣赏不来现代艺术,觉得是装逼,或者是所谓“层次”问题,那我还尚且忍了。但你说你欣赏不了罗大佑,说他的歌难听,是吃政治隐喻的红利,美其名曰是自己的“层次”问题,那就不能忍了。 你的意思是罗大佑处于某种层次,而你处于另外一个层次,所以你们有隔离,“道不同不相与谋”,那我想说你侮辱了“层次”这个词。 层级,境界,次第,这些抽象的汉语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其实说明你还可以进步,还可以提升。或许某天能脱胎换骨,化蛹为蝶也不一定。但从题目的描述来说,这不是“层次”的问题,是基本智商的问题。是蠢和正常的区别。 罗大佑,早已是华语乐坛公认的震古烁今的殿堂大师,但奇怪的是,他具有某种草根性,某种莫名其妙的“国民性”,这种大音希声,当然是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与两岸三地的特定大气氛有关,但说到底,是人在艺术上的成熟。 我们说,“人生就那么点事儿”。 但这句话不容易,对人生的理解,对爱,对失去,对梦想,对世界的理解,不到一定的火候和阅历,是绝对不能理解这句话的。 但,但,文艺又要求艺术家尽早地进入这一境界,不然一切的作品都没有真正的力量感。也许是上苍眷顾,罗大佑很早的时候就进入到这一化境。他于早年间就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看透了人生的很多东西。很多东西是普通艺术家到了老年才能懂的东西,罗大佑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跨越了,再加上年轻力壮所制造的力量感,作品所向披靡,横扫千军,所体现出来的对周遭世界的深刻理解,看上去下里巴人,却深邃地不可言传。 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这是上帝眷顾谁的问题。 很多人在艺术上成就,说到底就是“早熟”,因为很多东西你迟早要懂,但不在年轻的时候懂,就意味着你不是成功艺术家,是被艺术搞的人。 最欣赏网易云音乐的一句评论: |
|
流行歌曲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不理解很正常,但到了一定岁数,你就知道好的流行歌曲,尤其是情歌,不一定是简简单单的东西。 对罗大佑的音乐,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观察,更需要思考。 不喜欢某个东西完全可以质疑。任何东西都可以质疑。但好的质疑是思考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傲慢。把傲慢打扮成“层次”和“志趣”不同,是蠢和懒惰。 七八年了,不知道题主是否依然厌恶罗大佑。 |
去年八月,第32届金曲奖颁奖典礼现场,罗大佑获得了一生只能获得一次的终身成就奖。作家马世芳读了他为罗大佑写的颁奖词,我觉得就足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1982年,罗大佑出版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那年他28岁,我小学五年级。这个歌手烫着爆炸头,穿一身黑衣,永远戴着墨镜,嗓音又粗又哑。歌词像在写作文,一首比一首长。比我大十来岁的那些酷酷的叔叔阿姨,听到罗大佑的歌,都像疯了一样,跟着他唱“台北不是我的家”。那时候我是不太懂的: 台北明明就是我的家啊? |
|
后来我上了高中,第一次把罗大佑的录音带找出来,认认真真地听。一天深夜,我听到: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我忽然懂了,罗大佑唱的,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曲折、沈重的历史。我第一次发现:一首歌,也可以像一本长篇小说,像一部电影,站在史诗的高度,为大时代留下见证。 |
|
听他的歌,你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更沧桑、更懂事的人。然而你也会发现,大人的世界,恐怕比你想象的更艰难。我把他的歌词抄在随身的笔记本上: 砍去我那万能的双手给我一对翅膀 这样的事情到底我敢不敢? 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是没有答案。 罗大佑的歌里,有的不只是波涛汹涌的大时代,他也替你唱出了生命的困惑和为难,唱出了大我和小我的纠结。那些梦想和盼望,那些孤独和挣扎,他都经历过,他都明白。仔细想想,他最好的情歌,都可以不只是关于爱情: |
|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划你的样子 情到深处人孤独 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 却将自己给了你 他不但改变了中文歌词的语言风貌,更不公平的是,他还拥有无与伦比的作曲、编曲、制作的才华。他让我们知道:一个歌手,不但可以拥有诗人的灵魂,也能拥有思想家的精神和革命家的气质。一张唱片,也可以成为震撼时代的启蒙事件。 他说过:“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有生命。真正为大众创作过的人,才知道那是如何难以攀登的山岭。”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过了这么多年,他仍然不怕走困难的路,不甘心自我重复,不愿意讲讨好听众的话。直到现在,他还在焦虑,还会愤怒,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意见,还在不断地写歌。他是永远的rocker,也是永远的愤青。 |
|
今天晚上,站在金曲奖这个流行音乐的最高殿堂,我要趁这个机会,向罗大佑说一声谢谢:谢谢你在三十多年前,改变了一个十六岁彷徨少年的生命。谢谢你,让好几个时代的音乐人,还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乐迷,见识了流行音乐这门艺术,可以发挥多么巨大的野心,抵达多么惊人的高度。谢谢你,因为你的歌,让我们变成了更成熟、也更有胆量的大人。 整整三十八年前,他曾经唱过:“当未来的世界充满着一些陌生的旋律,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现在,就是未来。 |
|
|
別人不敢说,我就直接说了,是的。 题主,且不说巜童年》里那个懵懂情怀你无法get了,因为你的学校旁边没有了池塘、没有了榕树,你出生以来都没有听过知了唱歌…,这不是你的错,因为房地产公司把所有的空地都盖上房子了。不说巜恋曲1990》里那个明眸善睐的女孩早就物化成眼里只有房子车子的中年大妈了。更不说巜东方之珠》只是我们国家在崛起前夜的一点小偿心愿?,但是,你真的是文盲吗?你真的是无法从他的歌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水墨色彩和家国情怀吗?如果你都没有,那就是你的层次问题,不要不服气,你听我说: 你听巜童年》,如果你还是小学生,那没事,如果你己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了,你还要怪作者吗?那个快乐、懵懂的童年,一转身就过去了,无论你怎么怀念,风景还是以前的风景,可是自己一忽尔就长大了,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淡淡的哀愁、浅浅的忧伤,一切故事如在昨天,可是就是越來越远了,你唱巜九0》,那个从诗经走出来的女孩,带着墨香,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你初中就连个暗恋的对象都没有吗?唱《东方》你没有想到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陆游的《示儿》吗?陆游牵挂的幽云十六州在他去后一百六十年,终于再次归入中华。闻一多翘首以盼的香港澳门,在他去世后五十年,终于也回归中华版图,如果这种穿越千年的家国情怀你都感受不到,你还好意思来问吗? 有乎友点评,好事,我说一下为什么喜欢东方之珠吧,并不仅仅是因为音乐的原因。我是七十后,可能是最后一代有"家国情怀"的"政治遗民"了吧,因为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祖国一同从弱小走向强大最完整的一代人吧,七十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太多将星帅月、指路明灯、护国柱石纷纷殒落,一时国家在一种悲哀迷茫之中,直到"改革总设计师"出山,胖搸越猴、改革开放、南行讲话,我们的日子才越来越好,作为最后一批能考上大学就免费上学、国家保证分配工作,早期甚至还能赶上分房的"既得利益者",爱国是理所当然的,盼望祖国强大也是水到渠成,被你们称为:"中年老粉红"也不冤。香港和平回归作为我国独立之后又一重大政治事件,和明朝收复幽云十六州、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样具有最高级别的象征意义,作为亲手设计"一国两制"的设计师,我本来想看着他亲自在香港升起国旗,作为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标志。但是之前的最后几个月,九七年二月十七日,香港回归的最后时刻,老人家终于等不了走了,我不知道,你们遗不遗憾,但肯定是遗忘了。而写东方之珠的罗大估,却正好又是最后未回归的台湾人,更显得这首歌意义非凡。 |
你欣赏不来罗大佑唱歌,没毛病,大把人欣赏不来。 你欣赏不来罗大佑歌曲,真的是你层次有问题,没毛病。 |
与其说是层次问题,不如说是心态问题。 很多答主跟你“科普”了罗学,但遗憾的是基本上没什么用,不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对某个事情不敢兴趣,接受不了,都正常,我对很多名著、经典电影也不感兴趣。但是不要轻易否认它,不然就是无知者无畏了。 就像很多人凡是自己看不懂的东西,理解不了的东西,一律是人傻钱多,社会精英的虚伪,上层社会的无脑跟风。比如现代艺术、艺术探索电影、抽象画、歌剧、古典音乐、小众文化,我看不懂没关系,我把它说成是皇帝的新衣不就行了,还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要你胆子大,敢解构一切否定一切,那就会有很多人支持你。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现在理解不了,那我不管它,继续提升素养、积累、经验、知识就是,也许有一天我觉得它实至名归呢。就算你有了很好的素养、积累、经验、知识,还是接受不了,那也没什么,说明你们没有缘分,但是依然不能否认它,它能得到很多的推崇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有了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得到成长。 |
是 |
听歌需要感情的共鸣,如果一首歌不能引起你感情的共鸣,别人推崇的的天花乱坠,对你来说也一文不值。你和罗大佑的作品吗,没有共鸣,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罗大佑的问题,仅仅是你的生活经历无法和他的作品引起共鸣而已,根本谈不上层次的问题 |
当然没问题啊, 我是罗大佑的脑残粉, 但是如果让非得让谁都喜欢罗大佑的音乐都说他音乐好, 那是希特勒才能干得出来的事, 罗大佑嗓音, 资深粉丝都知道, 难听还跑调, 不喜欢他的立场更没问题了, 让所有人都跟另一个人站一个立场也是希特勒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至于曲调和歌词, 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和层次都不一样, 你打个比方你喜欢普希金、拜伦、徐志摩、穆旦这些诗人, 而我非要说罗大佑的词比他们强, 我就是神经病, 你喜欢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 我非要说罗大佑曲比他们强我也是神经病, 所以说欣赏不来甚至不喜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讨厌也没关系, 毕竟音乐欣赏是很私人的事情。 |
愚昧是不认为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外还有其他可能性。 |
欣赏和喜欢是两码事。 我可以欣赏taylor swift的歌词和旋律编曲甚至合成器音色,但是因为她的大白嗓,我并不非常喜欢她的音乐。 我可以欣赏周杰伦的旋律和风格,可以欣赏方文山的某些歌词。但是因为他声线单薄很吃本钱,所以我也不是很喜欢他的音乐。 如果说以上两个歌手我只是不那么喜欢,歌单里还是会选几首他们的歌过过耳朵,那下面这几位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讨厌,歌单里从来不会放他们的歌。 华晨宇。蔡依林。 但是我也知道,华晨宇的高音和音乐风格很有特色,蔡依林后期对电音舞曲很有想法。这并不妨碍我讨厌华晨宇没人味的诠释,讨厌蔡依林黏糊糊的唱腔。 所以,欣赏相对客观,喜欢相对主观。 欣赏是靠我对音乐,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知识的累计,和我几百张专辑听下来的经验。 喜欢要看我个人的偏好(我喜欢人声),我的人生经历,甚至生活中的偶然(我讨厌的人恰好喜欢这个歌手)。 所以,欣赏才是高级的,普遍的,有价值和大众分享。喜欢是私人的,隐秘的,有时可能自己留着或者小圈子分享就好,贸然安利,反作用可能比较大。 像罗大佑这种历史级别的歌手,类似还有邓丽君李宗盛周杰伦张学友王菲,你喜欢不喜欢都要懂得欣赏。 类似,如果你说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都不错,水浒传写的一团糟。 你说肖邦贝多芬莫扎特听起来好听带劲,巴赫的平均律简直是噪音。 别人肯定觉得是你有问题,不是水浒传和巴赫有问题。 所以,对待这种级别的作品,还是先尽量理解,欣赏,不要轻易用好恶耽误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体验。实在不喜欢,以后不听了就是。 那可不可以干脆不听呢? 如果你只想随便听着玩,当然可以。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水平,那最好还是听一下。 如果不听罗大佑,你可能不能很好的欣赏和理解台湾乐坛。不听李宗盛,你对华语情歌的就流于表面。不听陶喆,你可能对周杰伦的理解会有偏差。不听周杰伦,你对新千年的华语流行乐的革新等于半放弃。不听张学友,对很多男歌手的演唱方式你就理解的不透彻。不听王菲,对近二十年的华语女声的体会起码废了三分之一。不听邓丽君,王菲等等一众歌手的天才从哪里来? 欣赏是一种学习,学习就没那么自在。 还是学习并去欣赏吧。不然一天就盯着自己喜欢的,和抖音推送也差不远了。 |
请列举你能欣赏的来探讨探讨 |
对比罗大佑,周杰伦就是文盲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