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中国的音乐领域这么落后?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为什么中国的音乐领域这么落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谢谢大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 题主主要是发现市面上能获得的好的音乐资源比如好听的古典乐歌剧,各种风格比如布鲁斯、爵士乐,还有钢琴等乐器教程…
你上次听一个爵士乐团演奏是什么时候?
你上次听一个全乐章的交响乐是什么时候?
你上次听一个完整的歌剧是什么时候?
你上次听一个合唱团是什么时候?
你上次听一个真唱的音乐剧是什么时候?(别跟我提那个假唱的医闹)
你清楚自己的声音属于那个分区吗?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并不是你能唱高音,你就是高音的。
前两天有个问题叫做 “三本艺术院校毕业,能干什么?” 我一直想回答,但没找着时间, 所以就在这个问题一起答了吧。
其实学到今天, 我算是慢慢入了音乐的门, 我才理解,音乐是多么的有力量。它能跨越国界,穿越历史,距离,年龄和背景。我们家的娃刚出生的时候,必须要听着毛不易的感觉自己是巨星的音乐,才能安安静静的换尿布。
但是我们的音乐学校,音乐院校可能还在延续五六十年代专科教育系统, 就是以培养独奏家为目的。你不是首席,那就跌份。 你没考上音乐学院,那就说明你能力不行。 到后来,变成了,如果想要应聘学校,你即便拿到了最终级的学历,也会因为第一学历不是第一梯队音乐学院而不用你。
然后,你会发现,即便我们有一批最棒的独奏音乐家,还是排不了大型作品。声部质量参差不齐, 一排练结束就可以听到指挥,首席骂街的声音。
因为说实话,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现在一点也没危机感,不怕没有生源,不怕没有资源。
这个大前提下,它根本就不在乎劳苦大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流行什么。
但是大趋势就是年轻人育儿压力大, 育儿质量要求高, 少子化, 艺术院校的生源一定会越来越少,一定会倒逼着一批又一批的大专院校要反过头思考一下,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尤其是需要自己筹经费的学校会被逼着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变得更贴近群众的需求。
你看现在的小学, 为了配合减轻家长的负担,有课后时间,放学都到快六点,除了做作业,还能干点啥?孩子从早上七点待到下午六点,眼睛再好的孩子,天天这么搞,估计度数比分数上升的快多了。
讲真,学习好当然好了,但是学习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在特定时间都能掌握的。
但是音乐牛就牛在,它是一个大海绵,你不喜欢独唱,你可以试试合唱。你不喜欢独奏,可以试试乐团,你不喜欢古典乐,你可以试试爵士乐,你不喜欢爵士乐,可以试试marching band (行进乐团) 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一个大型音乐团体,它一定是要排练的,排练的好坏一定是跟指挥的能力,驾驭团体的能力,组织能力息息相关的。而且每个孩子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而且合唱,最重要的是啥? 是声部,越大的乐团,就需要最满的声部S(soprano) A( alto) T( tenor) B(bass)。
http://b23.tv/BnLEEeE?b23.tv/BnLEEeE
(分享一个b 站视频,这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合唱团视频)
http://b23.tv/SJ1n1GP?b23.tv/SJ1n1GP
这是一个儿童合唱团的视频。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乐器就是人声,其中最精灵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的歌声。 我相信,每一个参加合唱团的孩子的家长,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感动,都会为孩子感到自豪。
而且看得出来,群众是喜欢这种音乐形式的,彩虹合唱团的音乐会座无虚席,看我的多年老友
@圭多达莱佐
的多个少儿合唱作品,小朋友们喜欢,观众座无虚席。
彩虹合唱团献唱听哭网友!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30401924081459200
歌声如泉!厦门吉岛少儿合唱团全新翻唱《蝴蝶泉边》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35935630572859392
家长们抱怨孩子们太沉溺于手机,良言相劝,棍棒相加。 孩子改吗? 可是,你站在他的角度上,他不看手机,他干嘛呢?
而这种合唱,乐团,如果你想要排练,你是没有可能玩手机的,而当每个孩子都放下手机,努力的演奏自己该演奏的东西, 他们就会发现,这个声音太美妙了,太和谐了, 手机哪有这个爽。 几次排练之后,孩子认识了旁边这个孩子, 交上了朋友。 内向的孩子,不需要逼着自己多说话就能交上朋友, 这个好事上哪找?
可是, 你看我们的音乐院校,有几个学生能够拿乐团练手?有几个能够指挥一个100人以上乐团,合唱 或者行进乐团的? 让一百个孩子始终能够跟着指挥,不发怒,不咒骂, 始终拿最职业的素养面对这些孩子,发现他们的好, 鼓励他们,表扬他们。 我不知道现在的艺术院校教不教, 但是我那会,基本上就是仨字: “你垃圾, 不对,不好,难听, 分手练,技术不行, 基础不好…。”
说起行进乐团, 就不得不提日本的Kyoto Highschool Marching band
http://b23.tv/uxQtQnT
不知道链接有没有效
我每次看这个高中行进乐团,我就会很开心。弘扬社会正能量,说实话 我不知道啥能量能比这个更正。不需要滤镜的高中生,用最好的热情,高水平的演奏,高强度的训练。每个人都是小组完美演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谁比谁高贵,谁比谁低劣。
很高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找视频资料, 找到了好几个北京, 杭州中小学的行进乐团视频。
行进乐团初中组金奖作品展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行管团体《前进》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1085197001068544
行进乐团小学组金奖作品展示: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慧悦行进管乐团《传承》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17151576964755456
行进乐团非常锻炼人, 因为很多乐器都相当的重, 每一次的排练没有一个多小时是不可能的。 非常锻炼孩子的毅力。 这不比长途拉链竞走有意义多了?
可是, 直到今天,我看我们top 2音乐学院的网页, 都没有一个专业叫做“行进乐团”指挥。各顶个业界大牛, 恨不得指挥过CSO, LA Phil 可是为什么咱们的乐团还是凑不齐一个质量尚可的铜管, 木管组呢?
说真的, 真心疼这些中小学行进乐团的老师们, 他们等于说是在摸索中前进, 在试错中成长, 真是不简单。
再来说说合唱团,本人不才,钢琴专业毕业之后,就开始不挑活的跑场子。 今年是我在我单位第三年干 “小学高年级合唱音乐节”,主要因为其他的 “演奏家”们都不爱干这活。
但我每次拿到流程图的时候,我都会扣心自问自己一下,小学生?排练十个小时?能行吗?


每年,我们学校都请来一些业界资深来指挥这些小朋友。在这一天,我们会有将近200个小朋友待将近十个小时的排练时间。
哇,我才发现,原来这么漫长的一天也可以很好玩,教小朋友,你就是需要能够用最浅显,最有意思的语言和肢体去调动他们的,各种音乐的小游戏, 会让他们在枯燥的排练中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 这些个小朋友从早到晚,只有中午有四十五分钟吃饭时间, 没有一个小盆友玩手机,没有一个瞎讲话。(我们这个学校是在中西部比较偏的地方, 我们面对的孩子都是比较穷, 单亲,离异,寄宿在收养家庭的孩子。)
其实你再看, 国内的大环境, 其实是在慢慢变好。注重知识产权, 那么作曲家其实靠卖作品就能开始养活自己。 你一个百人的合唱团,一份谱子如果是2块钱,那其实这首曲子的成本对于学校来讲, 只需要两百块钱。 有个2两千块钱的预算, 那么你就能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曲目做任何的演出, 每个孩子如果都能参与, 一个学期来一次汇报演出, 学校卖票都能有很好的收入。
其实咱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 最听话的孩子。为什么咱们不给他们点好东西呢?
有人会问,开音乐会怎样?会唱歌又怎样?搞这些干嘛?意义在哪?
央视有个纪录片,叫做“诗歌进大山”,里头有个记者问大山里的老师, 为什么要教孩子诗歌?
老师说:“为了让大山走出去的孩子, 遇到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 不会一时想不开做傻事。”
其实音乐就应该是这样, 让普通的孩子也能唱的起歌, 跳的了舞, 玩的了乐器。
再回到那个问题, 三本院校艺术院校出来能干嘛?
答案是:你必须学会什么都干, 才能有干的地方。
能组织得了孩子唱歌, 能教的了孩子基础的乐团, 这就需要老师, 会3-5门乐器。 会吹萨克斯管的,同时也会单簧管, 长笛,巴松,钢琴,打击乐器。 会弦乐的老师, 能教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 低音贝司, 电贝司, 吉他, 尤克里里,钢琴,打击乐器。
当学校发现,雇你一个人, 能够干这么多活。 那即便你的竞争对手是茱莉亚毕业的钢琴DMA, 也干不过你。 因为你一个人, 不但可以教小课, 还能组织乐团, 合唱。 这种价值是不可取代的价值。
你说, 搞这些, 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这么多年来, 唯有音乐,能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美好之处的。
我没法给自己的娃保障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生,我能做的,就是在他的童年,带他去看看这个世界美好的地方。
(我本以为我要结束这篇文章了)
你知道吗,音乐还有更好的作用。
你知道我们有多少老年人多喜欢音乐吗? 好多老头,一退休,就开始玩乐器了。我老爸从新冠元年开始入钢琴的坑,现在自己开始练小奏鸣曲了。
好多大妈们,天气一不好,就开始在家生闷气。给我一架电子琴,一个室内,实话讲,我可以让大爷大妈们开心的练4个小时的合唱。排练结束后,还你一个不催婚,不劝生,安安静静喝胖大海的大爷大妈们。
我要是能把搞乐器的大爷们和爱唱歌的大妈们都聚在一块,我就能排一出白毛女了…
说来说去,其实我们不落后,只不过顶尖的人才们,得等等大队伍。
凡是泛文化领域,我们没有不落后的。
别跟我说什么经济发展水平。
南美的泛极端金属、东南亚的死亡金属,都是和日本、北欧、北美一样在世界金属乐界并驾齐驱的。
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穷鬼有穷鬼的玩法。都有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的金属乐近几年也涌现出一些质量稍高的乐队,但与世界金属阵营相比,还是远远不足。不论是年代、优秀乐队数量、质量、知名度,以及对整个金属乐风格创新发展的参与度。
金属乐萌芽于60年代初脱胎于布鲁斯的硬摇滚,起源与70年代初,繁荣于80年代,90年代也有美式金属新浪潮(周杰伦早期所谓的快歌就是流行化的说唱金属)以及鞭鞑金属回潮,还有大名鼎鼎的挪威现代黑金属。到后来再百花齐放风格交融到今天。
而即使80年代以前不讲,我们泛摇滚乐在时间线上嘛……
————
不知道为啥,仅聊音乐在评论区我也回复不了。
有个伙计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民谣金属音乐,西方人要不了,其实不是的。
民谣金属本身就是旋律上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使用了民族音阶的音乐,但具体的音乐形式可以是黑金属、旋律死亡金属、重金属等等。最早应该是巴托丽转型做斯堪的那维亚化的金属乐诞生的,本身就是发源于别人,又兴盛于别人那儿。
写民族味的旋律,其实并不是太大难事。你要知道光光写旋律其实很简单,尤其是民族风旋律,音阶往里套就行了。创新功力体现在编曲、技法、设备的使用等,拿民谣金属来说,他只是各个国家的金属头用了自己的民乐,用自己的民族音阶,把这个“悦耳”的旋律放进来,但另外两把吉他该走riff还是走riff,加上贝斯和鼓,说穿了民谣金属就是用题材划分的乐种,它的底色还是黑金属、旋律死亡金属等。
至于外国人是不怎么玩中国风民谣金属,但他们玩凯尔特民谣金属、维京金属、希腊民谣金属、和风民谣金属——他们也不过玩自己的民族金属而已。
当然,中国风民族金属老外也有,比如有个乐队叫冬之帝国,可以搜一下。老外兴趣使然的玩票队。
所以这一点并不是多么有创新性的内容。
当然,我也喜欢一些国内的民族性金属音乐就是了。
————————
有人在评论区回复:“国外昆曲、黄梅戏发展的好吗?”
我在此的回复为:
昆曲、黄梅戏发展的好吗?
——————
有人说网络小说。
你要真那么关注网络小说,近几年应该不用我多说什么吧?
————
我举金属音乐的例子并不是说金属乐迷如何多,或者我觉得该如何的多,只是为了作证原本的主题。
黑金属和部分死亡金属确实偏向于小众,但对于别人来说,众多的小众也是别人的主流,明白我的意思吗?
以及整个金属乐乐种来说,是很大众的。就算不是金属乐迷,应该也听过硬摇滚乐队枪炮玫瑰,金属先驱齐博林飞艇,黑色安息日,深紫,以及像铁娘子、摩托头、犹大圣徒、蝎子、克鲁小丑、白蛇等等这样的对路人也绝对耳熟能详的巨星级重金属,对老外来说相当于刘德华张学友之类的。以及稍微激烈一些的金属乐队里,美式激流金属四大巨头同样拥有巨大的知名度。甚至像死亡汽油弹这样妥妥的碾核乐队,也上过综艺节目。
在上世纪的几十年,摇滚乐就是流行音乐。日本是摇滚乐很强的亚洲国家,你听现在他们的动漫歌曲,都能明显发觉这种深入骨髓的时代痕迹。
只此以该话题抛砖头引玉,以小见大。
文化本该灿烂。
————
有人说中国电影行业碾压我说的这些国家。
在评论区里我回不出来。
这个,其实都没什么好反驳的。
剧情、题材丰富程度、演技、服化道、特效,哪一样不被人碾压?
也就前几年靠体量堆出varg1和varg2和它相同型电影的票房了,但如果人数同比例到别人那,是不是行业发达其实不用多说。 体量本身加民卒情绪这个事情吧,也就这样,除了自己人没人看,而且你能用它捞钱吃这碗顺风饭,但多年以后别人仍会记得第一滴血中兰博那多舛的命运,而对varg这类幻想类无脑爽片,只会因为曾经的话题性而遗有一丝模糊印象。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本身片子的拍摄手法和以及立意的低级,知乎上分析的也多,包括和第一滴血的对比,也不劳我重复。你要真觉得varg和它的同类兄弟电影名们相当好,那就怎么开心怎么来,好吧。
另外,去年相当有话题性的事有两,一个是电影院成批的倒闭了。与此同时,院线所有排片正被主音包场。
靠,知乎居然能把这图发出来,太厉害惹~
原因可太多了,随便哪一个都是致命性,多管齐下,你不得不服气的。
首先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水平普遍不太行,美术,音乐,文学,影视剧等等,我想这个是没什么争议的吧?但你说没有好的,那不一定,都曾经有过好的。比如音乐,周云蓬不好?还不是被封了。以前很多普普通通的歌现在都没办法正常唱出来,要改词。。。你说这。。。
哪怕不谈政治吧,那艺术作品里的黄暴也是常见啊,你比如排个歌剧: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版汤豪瑟
这个,你敢排?
又比如这种,分分钟一个阴间音乐的标签打给你好嘛:
【8K修复画质】Aphex Twin - Come To Daddy(官方MV)[AI Remastered]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cr4y1A7GP/


多的我就不贴了,反正论黄暴,我们都只能算弟弟,最后弄出来一些莫名其妙的软色情擦边。。。你不让人家正正经经黄暴,最后就搞出来这种低级黄。
不是说必须每个人都喜欢这些,你可以不喜欢,但你要给人创作的空间,没有了创作的空间,别说带着镣铐跳舞了,连走路都困难,那还玩什么艺术?
好了你又要说了,那咱们别黄暴,就单纯弄一点好听的好看的行不行?可以啊,但你得给钱。。。
就现在这个严肃艺术市场,无论东西方,都是政府供养着,就是说严肃艺术,已经跟美术馆博物馆之类的服务一样,属于公共福利性质了。为什么欧洲那么多的音乐厅,延续几百年下来,现在每周都能演好几场音乐会,比较重要的音乐厅每天都会演,有时甚至好几场!冷门的曲目,哪怕下面只坐了稀稀拉拉几十个人,一样得演。走到欧洲任何一个稍微大点的城市(>10w人即可),你去他们的旅游咨询点问最近的演出,他一定是瞬间给你掏出一张纸,上面印着本市最近的场次。
这是怎么做到的?还不是政府打钱嘛!
德国2019年花在音乐和戏剧演出上面的预算是30亿欧元,240亿人民币。而中国,2016—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国家艺术基金25亿元。这可是五年的预算,平均每年5亿,仅相当于德国的1/50 。。。
咱就是说,人家以每年50倍于你的投入,培育出一个音乐演出场次多,资源丰富的社会,这有什么不服气的?更别提这还只是德国,你如果把全欧洲都算上,这个比例更夸张对不对。。。
所以你让他们先把创作环境搞宽松一点,然后打钱,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下先连着打个10几年的钱试试效果,我就不信不繁荣。
这个问题非常大,尽量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探讨一下,写一写这十多年来的一些个人经历和观察,也尝试穿插讨论一些出现这种现象背后部分可能的原因。个人背景:理工科博士,目前就职于国内科研院所,寻求转行去音乐行业。此前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的音乐教育,但听音乐组乐队也有小二十年了,卖打口、写歌、跑场、采访、写稿子、办演出这些有的没的,我都多少搞过点。总之,你可以把我当作一个热爱音乐的野路子。
这是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吗?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申请了一些欧陆地区音乐学院的作曲、音乐科技、影视和游戏配乐的项目,也陆陆续续拿到了几个项目的面试邀请和录取,其中一所学校是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音乐学院[1]。五月初去芬兰参加这所学校面试的时候,我碰上了这个家伙


真的很馋他手上这把音速蓝(Sonic Blue)Mayones
小哥名叫Niko,今年25岁,一米九五的大个子,弹得一手好吉他,形象非常符合国人对北欧五国金属大汉的刻板印象,对吧?面试进行了三天,我又严重低估了赫尔辛基五月初的凛冽,凌晨刚下飞机就着凉了,第二天就发起高烧来。得亏Niko帮我去药店开了退烧药,我才全程顶着低烧很勉强地完成了所有考试科目,乐器环节弹德彪西的《月光》时还非常悲剧地车祸了。。。扯远了。
面试间隙我跟他有一搭没一搭地瞎聊,推杯换盏间得知他其实已经在芬兰的另一所音乐学院[2]读完了高中和专科的课程,从16岁开始前前后后在六个乐队里待过,现在正在做自己的个人计划,几年前也加入了埃斯波[3]的一支前卫金属乐队。Niko申请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的原因,是他自己觉得自己的作曲和编曲水平不够,想进一步进修[4]。闲聊间我很好奇他在创作之余的正式职业是什么,结果小哥蹦出来一句他已经两年多没上班了,此前也是一直时有时无地在图书馆、大学、琴行、唱片店打点杂。除了自己闷在家里练琴或者和乐队排练之外,Niko就在邻近几个城市还有瑞典的一些演出场馆跑场——总而言之,拿国人常说的话来形容,这不就是个没有正式工作的街溜子嘛!
但实际上Niko平时给其他音乐人和乐队做做后期的收入,自己做乐手跑场、录音的收入,加上芬兰政府发的补助,已经足够他日常生活并攒钱买这把3500欧元的Mayones和2900欧元的Axe Fx III了。如果各位对北欧地区金属音乐的发展历史多少熟悉,肯定能联想到不少像Niko这样不完全是科班出身、又能做到以创作为生的音乐人和乐队,比如在唱片店一边打工一边做制作的Dan Sw?no(Edge of Sanity),或者在地毯厂做工人业余弹吉他的Emppu Vuorinen(Nightwish)。
再举个例子,近十来年里Blood Incantation可以算是比较出圈的金属后起之秀。这支乐队不管是风格(老派死亡金属,夹着那么点技术死、迷幻摇滚和氛围音乐)、形象(如下图)还是发表作品的频率(成立12年只发了两张全长专辑,两张EP和两张Demo),都离主流音乐视线的常规有很大距离,甚至在金属这个流派与核、电子、交响这些外来影响融合已经很深的背景下,都算不得讨喜。但他们的作品除了在金属乐迷中博得满堂彩之外,也引来了主流媒体相当程度的关注。


Blood Incantation,去年Metal Injection拍的


这是主唱Paul Riedl,挺典型的美国中年Geek形象
至于出圈的原因——创作的质量过硬是一方面,围绕这支乐队的无数个旁支计划[5],乐队成员与其他乐队、各个地下/半地下厂牌的广泛合作,连带着丹佛当地唱片店、推广商、周边销售和演出场地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进而孵化出一个音乐场景(Scene),同样也关键。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金属曾经占据过通俗音乐市场的主流。无数金属乐队在7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曾经取得过商业上的成功和市场的广泛认可,这种成功给后来者的创作和探索[6]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和土壤。甚至从金属这个流派回溯,不难发现摇滚乐、种族音乐(Race music)、民谣、爵士乐、布鲁斯这条脉络已经很连贯地在美国传递了上百年,这些音乐形式外溢到南美、西欧、北欧各个地区也已经超过50年。这种连贯性带来的市场和受众,对于音乐人的创作能否被接受、能否进一步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现在最能赚、传唱最广的金属乐队仍然是三四十年前的那些老炮[7],近些年发表作品的新乐队也逐渐不太能够进入主流榜单,创作同质化这个问题也越发突出,金属仍然有其规模可观的受众市场,这个市场仍然能够支撑音乐人的创作,金属厂牌、媒体和推广商们仍然能够源源不断地挖掘新鲜的声音,并将它们带到聚光灯下——Blood Incantation的出圈,甚至把Timeghoul这支三十年前就已经解散、从来没发行过正式作品的地下乐队,重新拉回了金属乐迷们的视线中;一些主流音乐视线中的边缘地区(东南亚、中东、拉美)近二三十年来,也都各自涌现了很精彩的地下金属场景和乐队。


2012年Dark Descent再版的Timeghoul合集
这种商业音乐与地下音乐之间的、内生性很强的良性互补和互相促进,在中国目前的音乐市场中是极度缺失的。它一度出现过[8][9],但很遗憾,近年来,从地下走到地上甚至是半地上的华语音乐人,少之又少;能够脱离流派窠臼、树立个人风格,或者说“不为了做流派而做流派”、“不干行活”的音乐人,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这是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吗?确实是,但也不完全是。Niko能够在少年时期就读音乐学校,能够专心致志地创作前卫金属这种小众流派,能够申请去世界顶尖的音乐学院脱产读作曲的同时,不需要担心日常的吃穿用度,这肯定和芬兰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个前提条件分不开;Paul Riedl如果不是出生在一个吃穿不愁的美国中产家庭,童年时期的他也不可能每天在NPR里听着莫扎特和Steve Reich、读着科幻文学作品长大,更不可能像很多他的同胞一样一边上学一边参加学校的乐团,接受作为美国通识教育一部分的音乐教学[10]。
相比之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仅仅在近现代时期,通俗音乐的延续就曾数次被中断,时间上、地域上的断层比比皆是。民国时期的时代曲曾经非常精彩,部分曲目甚至很漂亮地做到了欧美通俗音乐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和文本的融合[11],但很遗憾地因为动荡和战争昙花一现[12],很多弥足珍贵的录音也不幸遗失;港澳台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位,在接受外来通俗音乐这件事上领先了好几步,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连贯性的同时,也有过很精彩的、与本地传统民族音乐发生融合的现象;大陆地区在广泛意义上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通俗音乐和流行文化,迄今也只有将将四十年。其积累之薄弱,叠加语言、文化、社会习俗与发达国家不同,以及一些其他不便明说的原因,导致音乐市场发展缓慢且不健全,说得起一句“情有可原”。
不过,事情也远远没有“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能概括的这么简单。
这是个受众市场和购买力的问题吗?
先容我卖个老——年龄的关系,我开始听音乐的时候正好踩在了打口碟这个浪潮的尾巴上。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音像市场虽然不算太大,但毫无疑问地曾经经历过“野蛮生长”:各种花鸟市场、古玩市场和大卖场犄角旮旯里的小店铺;各种三合一、五合一、十合一的盗版游戏光盘;在路灯不太照得到的角落暗戳戳叫一声“买盘吗”的毛片贩子;三块钱、五块钱、十块钱、后来涨价到十五块钱一张的黄标盘(纸套包着CD盒,左下角或右下角有黄色标签,内有中文介绍,如下图);各种五块钱、七块钱、后来涨价到二十块钱的DVD影碟;以及各路印刷精致、像模像样,买来一查CD背后的IFPI才大声疾呼“货不对板啊老板!“的盗版和精仿。


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但这里面最“尖“的货,还得是打口碟。打口碟的存在本身,是中国本土音乐市场羸弱,外来文化以一种“倾销”的姿态进入中国的注脚。但无数双手的指缝之间漏下来的这么些“洋垃圾”[13],照样有不少像十多年前的我那样的半大小子,掏出攒了一周的零花钱买来听。这个地下色彩非常浓厚的灰色产业,在催生了不少都市传奇的同时[14],也实实在在承担起了很多80后和90后的音乐启蒙这个角色。


这还算是品相比较好,没打到碟片的
我亲身经历过的另一个音乐传播的高峰,是2006年-2013年前后eMule[15]、SLSK、各路网盘、种子、俄站等各种渠道带来的音乐下载[16][17]。网龄足够长的网友,应该记得起一个叫“大口兜音乐公园“的豆瓣音乐小组,彼时小组发帖众多,而且随随便便就是某个音乐人的全集帖,很多人都抱着一种自发的、内生的热情分享这些音乐[18]。2008年这个小组转为私密进而被雪藏之后,小组用户又陆陆续续组建了Indie Rock Bands、檀那部落这些小组[19]。115网盘以及初期审查和限制还没那么严格的百度网盘,Mediafire、Mega Upload这些彼时还能直接访问的网盘,海盗湾这种秉持着互联网自由分享精神的网站,RuTracker、RusFolder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免费分享/盗版传播网站[20],以及类似《Hit轻音乐》和《通俗音乐》这样的传统媒体,在传统唱片工业逐渐衰落、流媒体平台方兴未艾的几年时间里,是很多人收听、传播、了解国内外通俗音乐的主要渠道之一。


谁还没在电驴上下到过伪装成音乐现场的毛片儿呢,对吧


?堷樂發燒苃菂怭備赱選?——Foobar 2000
进入了流媒体时代之后,主流流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但平台的盈利状况和支付给音乐人的版税一直不理想。网易云音乐从上线到现在的10年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区别只在亏多亏少,用户付费率也只是在近两年才出现了显著上升(2021年约15%,2022年约20%);腾讯的QQ音乐尽管把持着很多作品和音乐人的版权,付费率直到三年前才刚刚接近10%(2020年的9%)。中国之外,占据着全球流媒体市场30%的Spotify,在用户付费率达到45%的前提下仍然常年亏损;市场占比约15%的Apple Music,8年时间里用户数量尽管翻了8倍(2015年的1100万到去年的8800万),盈利却只翻了4倍不到(2015年的约200亿到去年的780亿美元)。流媒体平台在垄断播放次数的前提下却无法做到稳定盈利,能够支付给音乐人[21]的报酬因此也就越发克扣。播放次数很大程度上和音乐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和话题性挂钩,但一个音乐人的话题性与其创作质量之间,并不见得存在严格相关,这种弱相关也就容易造成播放次数以及对应产生的报酬,往话题性很强、热度很高,同时数量又非常有限的头部音乐人身上集中[22][23][24][25][26]。
从打口碟、下载乃至近年来回潮的黑胶和磁带市场来看,通俗音乐在国内的受众市场其实一直都在,而且潜在规模并不小,再小众的音乐,国内也一样拥有相对应的乐迷群体。但这种潜在的受众市场既没有转化成购买力的空间(也就是常说的没有闲、没有钱),也由于版权保护的不完善和演出市场的不规范,缺乏形成这种转化的渠道。这种现象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多咖位已经不小的音乐人仍然必须得靠巡演、上音乐节和卖周边才能实现盈利[27][28],但这个问题在国内的音乐市场上尤其突出。
中国不缺少有潜力的地下音乐人,也不缺少相应的地下音乐场景,人们的创作也遍布摇滚、金属、爵士、实验、电子、民谣、民族音乐各个流派。但绝大多数国内的地下和半地下音乐人,往往缺乏雇佣专业宣发团队、发售周边、稳定长期开展全国巡演的经济手段和资源,直接后果就是能接触到地下/半地下音乐人的听众数量不够,这又反过来作用于无法用流媒体播放和社交网络之外的手段进行宣传。
这很容易让没有唱片公司扶持的音乐人陷入一个【没人来听,也没人买唱片,更没人看巡演——>无法产生盈利,创作音乐占用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与升学、择业、工作、成家等人生重大环节产生冲突——>音乐人逐渐放弃创作】的恶性循环,遗憾的是,中国目前有心且有力扶持地下音乐人成长的唱片公司,实在太少;而在乐迷群体中,有心且有力长期掏腰包支持地下音乐人创作、支持音乐行业发展的,也为数不多。这还没算那些【只听欧美音乐,中文演唱的作品、甚至来自中国的创作者,一概不听】的乐迷——这种人我见过一些,我也能理解这种心态的来源,但我实在是反感他们。
关于这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吹万(Chui Wan)。我自己当时的乐队在燥眠夜[29]还有其他一些场合和刘心宇、闫玉龙、何凡这几位燥眠夜常客同台过多次。闲聊时了解过刘自己的状态一直是有一份正式工作,在乐队创作和异地/异国巡演的时候请长假参加乐队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回归工作。但有正式工作也不济事,因为吹万的音乐叫好不叫座,两张全长专辑和数轮国内外巡演,给乐队成员带来的是负债。我不好说刘心宇在2017年底退出吹万是否有这方面原因在,但常年创作音乐却不能稳定地变现,带给一个音乐人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程度的压力、失落和挫败感[30]——原因很简单,很少有人能够长期坚持用爱发电,再坚定的艺术信仰,面对现实的锉磨时都是脆弱的。
所以,这是个受众市场和购买力的问题吗?也是,也不是。再次强调:中国不缺好音乐,不缺地下音乐,不缺通俗音乐,甚至也不缺愿意为头部音乐人一掷千金的乐迷。但好不容易从地下走到地上的音乐人,能从创作中获得正向反馈并长期坚持创作的寥寥无几,遑论那些在无人知晓中起步又在无人问津中逐渐停止创作的音乐人了。反过来说,很多科班出身、家境优越、物质层面的因素不会制约其创作的音乐人,在长期从业过程中即使出现了创作质量逐渐下降,创作思路和眼界逐渐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情况,仍然能凭借过往名气和口碑,甚至是抄袭欧美主流乐坛潮流的方式,持续获得很可观的收益,在一个本来就不大的市场上分走绝大多数利润的同时,也把持着主流乐坛的话语权。带来的直接观感就是主流乐坛从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这样悲悯、大气的作品,一步步退步到了歌词题材你侬我侬、歌曲创作和编配抄得四不像的尴尬;地下音乐在隔三差五出现一批能走到地上的音乐人之后,又很快归于沉寂;下沉市场则是二三十年都没变过的“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这种两头大[31]、中间小[32]的情况,非常令人遗憾。
这是个音乐教育和社会传统观念的问题吗?
是,但也不太是。
我自己没有在音乐学院或音乐学院附中、附小这样的环境中接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儿童和少年时期倒是上过六七年的钢琴和乐理课,老师的水平说实在也并不算太差。但细想起来,我接受过的那一点非正式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把这首曲子弹下来】,【你这里弹错了】或者【手型不对】,以及【弹完599我们弹299,然后弹740,拜厄和巴赫也不要落下】,和【考九级你要选《即兴幻想曲》可能有点勉强啊,要不换一个曲子?】这个层次——钢琴老师并没有承担起把“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音乐中的美”、“如何欣赏音乐中的美”这些最基础、也最关键的问答传递出来的启蒙角色。不过话也说回来,对于世纪之交前后,一个落后地区二线城市的音乐教育环境,这实在是有些苛求了。
至于普通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一个学年下来能上几节,那几节课里又能讲多少东西,我的同龄人们心里都很清楚,不必赘述。我的表哥表姐们上学的时候,土木工程、外贸和英语都是热门专业;等到我高考的时候,我后来本科母校的前任校长陈章良[33]那句“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振聋发聩,于是我也真的去学了生物;小我两三岁的学弟学妹们似乎又纷纷转向了计算机——总之,选专业大致跳不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女生,或者理科学得差一点的男生也往往会去选汉语言文学、历史、法律这种毕业后方便考体制的专业;再不济一些,也会去学个会计当一门手艺傍身。
选音乐的人不多。
在我印象里,选音乐专业的常常只有三种人:从小就显露出过人天赋且父母有条件栽培的,家境殷实、家风开明且亲戚朋友中有人能传递从业经验的,或者是父母不知道怎么办索性随孩子去的。了解音乐行业、能给孩子提出可行建议并为孩子提前做好一些安排的父母实在不多;但在中国,“玩物丧志”、“游手好闲”、“下九流”、“不务正业”这些和音乐多多少少沾点边的刻板印象,熟悉它们的父母、亲戚和老师就很多了。比较传统一些的大家族,恐怕还会有“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样的规训,带着极强的功利心,提前在音乐行业里安插“自己人”。而音乐行业的管理者,近年来也在“领导一切”和“放任不管”之间来来回回、捉摸不定地摇摆着:对行业头部以下的创作施以严格得无厘头的条条框框[34],对行业顶尖的从业人员们的偷懒和投机又常常睁只眼闭只眼。不过这种因素就不展开说了,道路以目。
这种无孔不入的排挤,对培养一个发自内心热爱音乐的音乐人并没有帮助,对培养一个能够主动去了解大众、主动去创作能反映大众心声作品的音乐人,恐怕也是无济于事。与之相对的,是很多自学成才的音乐人[35],以及长时间坚持着对音乐热爱的乐迷们,往往并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他们也许不会用一听起来就很高级的拿波里六和弦行进,演奏、演唱和制作技术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但内生的、自发的、坚定的审美,相反却是很多从业者真正匮乏的。
显然,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上层社会乐见的音乐形式、以及为这个行业培养的人才,与普罗大众乐见的音乐表达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一道隔阂。阳春白雪看不上下里巴人这种现象很常见,肯定也不是音乐行业独有,但常见并不等于理所应当。一个负责任的音乐创作者,应该以不媚俗[36]也不媚上[37]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创作:把你认为美的东西,用你认为美的形式,诚恳地、毫无保留地带给你的听众,不管那是德彪西,还是R&B,还是具象、频谱,还是自由爵士,还是死亡金属。
好绝望啊!怎么办!
近些年来国内的音乐行业其实是有了一些变化的,步子都还很小,但第一步至少是迈出去了。在流媒体平台方面,豆瓣曾经在2014年率先推出过意在扶持独立音乐人的“金羊毛计划”[38],网易云音源、虾米、看见音乐和QQ音乐这些平台也紧随其后连续多年推出过类似的推广和扶持项目,在多年占据版权独家之后,腾讯音乐也在今年早些时候逐渐放开了这方面的控制。十多年前就认识的几位从业者(此处手动
@代码24
),在前前后后转换了几处阵地之后,仍然在为中国音乐市场的未来使着力气。
@梁源

@胡大水
这两位从业者和他们的同僚,已经做了多年的音乐传承、修复和保存工作,普通乐迷在日常聆听中也许暂时还注意不到,但这种工作在以后的音乐教育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种下的因也需要时间成长,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才能逐渐开花结果。
独立音乐和地下音乐近几年来也多多少少走出了国门,P.K.14去斯德哥尔摩录过专辑,兵马司手下的No Beijing们前前后后也都上过SXSW和Primavera,也有Josh Feola这种来自太平洋对岸,很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地下音乐发展进程的国际友人。我大一时的乐队经常和地藏冥王在北航东门对面长城电脑大厦的地下室里前后脚租用排练室,他们的主唱张天然[39]后来也走上了职业音乐人的道路,还参与了Doom Eternal原声带和声音设计的创作和制作。


排练室老板是个胖胖的、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经常拿我开涮。因为某一次排练休息的时候我顺手弹了两句Megadeth,从此被他记住了
很多相对小众的音乐流派里,也逐渐出现了中国的创作者带来的、能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万青和吹万,还有比如广州的前卫金属Von Citizen,北京的前卫摇滚海青,上海/北京的暗潮/新民谣Bloody Woods,宁波的单人黑金属?πλ?τη?,去年拿了格莱美的北京前卫金属ou。
音乐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和开发商们[40]近些年来也正在逐渐进入各个层面的软件和硬件市场,有国外的开发商找中国的乐手、乐团和制作人做开发[41],也有中国的制作人做好了音源投放到国际市场[42]。
都是baby steps,但最关键的是这一步迈出去了。
总之。。。
各位老师在这个问题和相关问题下的回答我都看了。有些看法偏乐观,认为中国的音乐领域虽然落后,但大体仍然对应得上经济发展程度,也并没有落后到需要特别反思的程度;有些看法偏悲观,认为中国的音乐领域,或者说大一点,泛文化、科技和体育领域全方位地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这种落后背后有民族性和中国传统社会观念桎梏的原因。
我曾经偏向第二种看法,在自己的正式职业(科研)和兴趣爱好(音乐)两个行业里观察、亲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也做不到像第一种看法那样乐观。因为近些年来一些可喜的小变化之外,也确实有不少令人担心、憋屈、着急的退步。但事情总是会有变化的,我愿意相信中国的音乐领域是会逐渐有改观的。
以上,来自一个野路子。
参考^其实这所学院在2013年就已经和赫尔辛基另外两所艺术院校合并,现在统称为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赫尔辛基流行与爵士乐音乐学院,不少大牌乐手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比如Stratovarius的Matias Kupiainen https://popjazz.fi/in-english/^Espoo,赫尔辛基的卫星城市之一^各位看官不妨听听他做的歌自己判断一下 https://ztla.bandcamp.com^https://www.discogs.com/artist/1310632-Paul-Riedl-2^玩得飞起的比如maudlin of the Well,Kayo Dot,Gorguts,Imperial Triumphant,Igorrr,Liturgy^Spotify Top 100里唯一的一支金属乐队是Metallica^1981年Jean Michel Jarre就已经来北京举办过商业演出,后来还发行了那场演出的现场专辑;80年代末几位中国摇滚的先驱也多多少少带动过90年代摇滚乐的短暂兴盛;一直到00年代中后期也仍然有地下音乐人断断续续地获得过一定程度的商业成功与认可^比如万青,比如以小车为首的兵马司一众,比如曾经的D22、13 Club、XP、老What、School、甚至更早的无名高地这些“地下色彩”浓厚的场地^https://complexdistractions.blog/2023/03/13/nature-the-cosmos-music-art-the-sound-world-of-paul-riedl/^比如《渔光曲》^周璇、姚莉、李香兰等等^确实是字面意义上的垃圾:打口碟进入中国的身份,并不是音像制品而是待处理垃圾,这个行业逐渐消失,一大直接原因是近年来中国逐渐减少了垃圾进口,直至2021年完全禁止^北京的叶杨和叶勇两兄弟,先卖打口后办演出最后消失在一片骂声中的崔忠鹏/崔人予,杭州的叶波,广州的周淳,福州厦门两地跑的老陈,贵阳的龚贤,昆明的星旗音像等等^包括eMule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物电驴和VeryCD^这个时期和豆瓣的创立及其新增用户高峰基本重叠,我认为这并不是巧合^另外,这些渠道并没有被完全取代,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有不少乐迷在使用它们^和黄标、打口、精仿一样,不可否认当时分享的是盗版音乐^当然,这些小组后来也无一能逃脱转为私密/被雪藏,然后逐渐沉寂的命运^前者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各地无力入正乐迷们的心头好^或者更广义一点说,“内容创作者”^https://m.jiemian.com/article/6781876.html^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881337.html^https://www.businessofapps.com/data/music-streaming-market/^https://www.statista.com/topics/6408/music-streaming/^https://sxmbusiness.com/music-streaming-market-share-and-revenue-statistics/^Apple Music每一次播放的版税是0.8-1美分,Spotify则在0.3美分-0.5美分之间,就连音乐人自助性质比较明显的Bandcamp,在Epic收购之后,平台也会抽走25%的销售额^关于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7年的NAMM Show上。当时Peirphery的Misha以及仍然在乐队里的Nolly给Fractal Audio、Dunlop和其它一些品牌站台,我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两人的答案都是Periphery仅仅靠卖唱片和流媒体分红甚至不能完全回本,乐队要盈利必须要靠巡演和周边。而2017年的Periphery已经是Sumerian Records的头牌,也是Djent这个流派下首屈一指的大牌了,无论是音乐质量还是话题性都超过一众同类乐队^燥眠夜最开始是在万圣书园对面、13 Club隔壁的D22,2012年底D22关门后搬到了地安门的XP;其他场合主要是南长街的老What和钟鼓楼的疆进酒,两个氛围非常散漫轻松的场地^早已事业有成的Porcupine Tree主创Steven Wilson,在32岁时还曾经写过Stop Swimming这种歌,并认真地思考过停止创作^头部人少但得到的资源占比大,尾部人多但下沉市场也足够大^小有名气,在各自的音乐场景中已经受到认可,但不愿意放弃艺术追求去做下沉市场,且没有机会更进一步的音乐人——典型的例子就是吹万^此君在任上(2002-07)倒是鼓励学生创办了中国农业大学吉他社,学校的乐队们经常去13 Club演出,他自己和王小丫的绯闻当年也是农大学生乐此不疲的谈资^比如《杀不死的石家庄人》^比如刀郎^比如那句经常拿来给低俗做挡箭牌的“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在很多技巧上钻牛角尖,不去面对市场检验、面对乐迷^1000次播放1毛钱,当时我还和朋友嘲笑过这未必也太少,但有这一步就是个好的开始^天然四年前于纽约自杀,时年29岁,非常可惜^比如做麦克风的sE Electronics,做插件和音源的三体声音科技、Ample Sound和Positive Grid,做硬件合成器的ASM^比如Orchestral Tools的Phoenix和Strezov Sampling的Jade Orchestra^沁Strings,应该快了吧
先声明,我没删过评论。
评论区很热闹,不论是怒斥、阴阳、还是是赞同我的知友,如果有兴趣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思考或者讨论,有时间的话可以了解一下,2300多年前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和商鞅,以及形式逻辑和《商君书》。
-------原回答-------
不要说音乐了,科研、文学、影视、美术甚至包括足球运动,在这些创造性和想象力极其重要的领域,没有自由的环境,是不可能搞好的。
如果你最近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就会明白这个世界的创新性进步,从来不是靠什么伟人们“规划、指导、补贴”出来的,而是无数人在无数方向上的试错试出来的。
2000年6月我们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也就是游戏机禁售令,那些让“臭打游戏的”人“玩物丧志”的电子海洛因,恰恰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
前言
中國人整天教化個人要謙虛謙恭謙卑,為什麼會集體性地莫名驕傲囂張虛妄?真有意思。中國在音樂領域如此落後,有什麼好不服氣的?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普通人吃飽飯才沒幾年,恢復高考也沒幾年,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改變生活也是因為人家美國願意帶我們玩,依靠著廉價勞動力和低端製造業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會整天叫囂著要趕英超美,遙遙領先?整天叫囂東昇西降,師夷長技以制夷。後來人家警覺了,不願意帶中國玩了,要摘掉中國那頂發展中國家的帽子了,中方又氣急敗壞,強烈反對美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立場先行」,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就不能輸,就要贏,要彎道超車;還要雙贏,贏兩次,取得全面勝利,從勝利走向勝利。音樂領域也要贏,古典流行爵士搖滾不能贏,就靠中國民族音樂贏!笑死人,哪個國家的音樂產業是靠民族音樂發達的?日本音樂產業是靠能劇崛起的嗎?咚咚咚~喲!
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在短短幾十年蛻變成文明發達國家,路徑就是跟隨歐美的腳步,汲取先進文明的精華,創造出全世界喜聞樂見的事物。日本電玩音樂全球領先的年代,中國在幹嘛?長達十餘年的遊戲機禁令,從政策上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名普通人首先應該為中國音樂領域落後感到謙卑與羞愧,然後再探究落後的原因。
黑暗歷史
建國後至改革開放前,長輩們都經歷過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謂「文化斷層」就是指這個時期,大量知識份子和藝術家慘遭迫害,聰明的事先逃到香港台灣,留下的被鬥倒鬥臭,流放或關押或殺害。
音樂無用論
覺得音樂沒有用、不重要的論調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有非常大的市場。從之前的學工學農學軍建設祖國,變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好像又要變回去了。歷史的車輪並非總是不斷前進,也可能是循環往復。
大眾音樂教育缺位
在中國,普通學校的音樂課以簡譜為主流,五線譜至今難成氣候。每到期中期末音樂課都無法擺脫被文化課擠佔的命運。到了高中階段,許多學校不再開設音樂課。中小學開設的音樂課的實際目標是什麼呢?如果是為了普及音樂知識,為小孩學樂器甚至考音樂院系提供可能性,那應該使用五線譜而非簡譜,簡譜不適合記錄複雜音樂。主流觀點認為推行簡譜教育是因為教育部那幫老東西認為五線譜太難,以及中國民樂適合簡譜。我認為實際原因是中小學音樂課的定位其實是為了教小孩唱紅歌的「唱歌課」,簡譜記錄兒歌和紅歌的旋律肯定夠用。五線譜對於塑造意識形態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有助於接觸國外作品,從而有機會接觸不一樣的價值觀。
建立文化壁壘
音樂與其他文藝作品一樣,可以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意識形態工作就是通過讓群眾「看什麼、聽什麼」,決定讓群眾「想什麼、信什麼」,達到讓群眾「說什麼、做什麼」。推廣簡譜並沒有讓國民音樂素養普遍提升,只會讓中國人對五線譜望而生畏,從而少接觸、不接觸國外的音樂作品。同理,簡體字並沒有消滅文盲,更沒有提高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會讓中國人識字數量大幅減少,從而避免閱讀甚至排斥傳統漢字內容,仇視甚至咒罵傳統漢字使用者,達成某種程度的文化隔絕。
消滅文盲和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向來都是透過培養優秀師資、提高教育資源的投入來實現的,而不是透過簡體字和簡譜。
記譜法認知錯誤
簡譜的特點就是記錄音級,配合移動唱名法能將準確歌唱曲調所需的學習成本進一步降低。五線譜的特點就是將音高記錄在紙上,實際音高和走向一目了然,特別直觀。結果被中國人理解為:簡譜就是首調(移動唱名法),五線譜就是固定調(固定唱名法)。西洋樂器老師為了圖省事,只教固定唱名法,理由是唱名會動太麻煩了,導致琴童都被培養成演奏機器,極度缺乏對調性的感知能力。中國民樂多以簡譜教學,所以學民樂的師生對調性的感知要強一些,滑稽的是由於用五線譜記錄民樂的教材逐漸普及,教民樂的老師使用五線譜教材時也開始唱起了固定唱名法。
為什麼中國人會一致認為音高固定在紙上等同於固定唱名法?鋼琴鍵盤也是將音高固定在琴鍵上,妨礙哪國人學習移動唱名法了?我使用五線譜教學十二音移動唱名法,教學生讓音名與唱名各司其職,對他們說固定唱名法就是老師圖省事在你們腦袋裡灌滿糨糊,把唱名都粘住了,所以頭腦不靈活,做移調題目才那麼吃力。
音樂院校蘇聯遺毒
中國學校的教育內容有許多是從蘇聯照搬的,音樂專業也不例外。知乎有許多求推薦音樂入門教材的提問,至今大部分的回答依舊在推薦李重光和斯波索賓。這些教材不僅過時,還包含了許多錯誤知識,典型案例就是對單拍子與複拍子的錯誤解釋,導致中國音樂市場長期缺少複拍子作品,因為中國音樂教育界認為四四拍是複拍子,理由是四四拍就是兩個單二拍子簡單相加而成,有強拍和次強拍,就是複拍子。開什麼國際玩笑?香港人和台灣人聽了都瞠目結舌。對單拍子和複拍子的正確區分方式應為每個單位拍是二等分還是三等分,聽起來應該是一噠二噠三噠與一噠噠二噠噠的區別,而不是什麼強弱次強弱!
中國人整天致力於 360° 立體防禦,喜歡說「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不一樣而已,你太極端了,崇洋媚外,幕洋犬!」卻缺乏自主思考的意願和追求真理與真相的心,取而代之的是習慣性的盲目崇拜,「李重光和斯波索賓都是中央音樂學院指定的,要系統學習的,你有什麼資格質疑?教育部的大爺們不比你專業?有問題他們早就下令改革了,輪得到你提意見?既然要在這裡生存就要懂得適應環境!」
是非對錯,我能證明。我給無數在中國接受音樂教育的師生做了測試,播放十二八拍的複四拍子音樂作品,絕大多數人都會答四四拍,因為接受這種錯誤教育的人根本不會想要去聽每一拍是二等分還是三等分,滿腦子都是強弱次強弱,連聽都聽不出來怎麼可能去創作這樣的音樂呢?這就是中國複拍子音樂產能極其低下的根本原因。個別比較優秀的人也會答四四拍,然後補充說明每一拍都是三連音。認真學習過英皇樂理的人就能答十二八拍,接受了正確的教育就會有清晰的認知,即便是很普通的學生也很難在這種最基本的問題上出錯。正確的樂理知識也決定了國際上複拍子音樂作品可謂佔領了半壁江山,而中國有些樂理教材卻自作聰明地寫道「在音樂實踐當中 6/8, 9/8, 12/8 拍號較少使用」。
十二八拍是國際標準的拍號讀法,twelve eight time, 上下兩個數字中間沒有橫線,從上往下讀,拍號不是分子分母的關係。中國人嘴上不承認拍號是分子分母,身體卻很誠實地從下往上讀,八十二拍,許多初學者誤讀為八分之十二拍,四分之三拍等。至今還有中國音樂教育專家試圖證明拍號就是分子分母,四分之三拍沒有錯,荒誕程度堪比將虹鱒魚歸類為三文魚!指鼠為鴨!
聽眾水平與創作水平的相互影響
為什麼絕大部分中國人只聽流行歌曲?因為音樂教育現狀決定了大多數人完全沒有樂感,重度依賴歌詞來理解音樂內容。有一定天生樂感但缺乏教育的人只接受結構簡單的口水歌,無法理解結構複雜的音樂,指責古典與爵士樂聽眾裝屄的主要就是這類人。既然中國樂迷基本盤只想聽口水歌,那麼中國娛樂圈就沒有生產高質量音樂的動力,節奏動詞大詞,旋律東拼西湊,和聲千篇一律,歌詞無病呻吟,台上歌手本質就是影視明星,因此將流行音樂領域歸為「娛樂圈」十分恰當。
中國音樂教育領域現狀
學樂器的小孩很多,學音樂的小孩很少。中國家長基本盤依然認為音樂是沒用的技能,音樂教培從業者整天傳播學音樂讓寶寶更聰明且不學壞的毒雞湯。琴童家長普遍以十級考級證書和特長生為首要驅動力。許多有音樂天賦的小孩因為家長不支持所以沒有讀音樂班,許多沒有音樂天賦的小孩在高三因為文化課成績太差所以對高考沒有信心,為了本科畢業而轉入音樂賽道砸錢突擊補課,這樣的考生大量湧入音樂院系,學習氛圍可想而知。教育部不願革新教學內容和理念,錯誤知識與不良教學方式未被改正,長期打壓英皇考級等國外先進知識體系,阻礙中國人音樂審美與創作能力的提升。
總結
中國音樂教育領域的現狀決定了中國音樂領域的落後,沒有任何境外勢力卡脖子,一切都是中國自主的選擇,而且還以舉國之力把所有導致落後的原因都湊齊了。就憑這點,我再問你一次,你服不服?
中国现有的音乐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我们音乐界已经完成了很多令人钦佩的工作,只不过是绝大多数的人看不到,或者说不知道在哪看。我举几个例子。
在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组织了全国的音乐工作者,对民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大集成系列成果。这“四大集成”,基本上对当时全国所有的民歌、民间器乐曲、戏曲、曲艺作品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这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全国音乐学者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完成。在那个年代,学者们虽然只拿着这微薄的工资,但仍然愿意付出辛苦到各地区进行采风,并对收集到的音乐进行研究,这是十分值得称赞的。大家都知道,西方音乐家巴托克、柯达伊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对匈牙利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他们因此被载入音乐史。而“四大集成”,相当于有成千上万个学者,做了和巴托克、柯达伊一样的事,他们也应该值得尊重。像编撰“四大集成”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才能完成,在西方,想要统筹全西方的学者们共同完成一件事,其实不太容易。“四大集成”已经都出版完了,里面有相当丰富的乐谱和介绍、研究的文章,但目前只流传于音乐学术圈,圈外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也很少有人去看。所以,你说我们在音乐领域啥也没干,或许是不合适的。
近年来,音乐界还做了一些“数字化”的工作,“四大集成”是年代较早的工作,加上当时的设备和技术不成熟,大家没能关注到“数字化”的问题。随着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学界已经开展了很多中国音乐数据库的建设,比如有“中华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中华戏曲老唱片数据库”、“中华曲艺老唱片数据库”、“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音乐赏析数据库”、“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等等。而且像中国唱片集团等央企,也已经开始了20世纪以来的唱片数据库的建设。这些资料对于学术研究和音乐科普,可以说是完全足够了。虽然这些数据库大多需要通过高校、或机构的IP登录,才能获取,但是如果一个业余爱好者想要欣赏,也是可以找一些代理来进入的。
基于现在的这些资料,音乐界已经开始了全面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比如说中国音乐学院近年来提出了“中国乐派”的概念,并且全校都以这个概念为核心,进行研究、传播、教学的相关活动。包括现在其他的音乐单位、高校都在积极的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
所以,音乐界并不是什么都没干,大家都在付出辛苦和努力一起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只不过圈外人看不到。相信在未来,随着中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这些音乐资源会让更多人看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社会的音乐科普工作也会越来越好。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以后一定会更好。
因为中国从古到今在音乐领域几乎一直没有领先过,中国人职业体系自古以来尊卑、效用思想比较严重,神仙龙王不管用都要打一顿,跟别说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音乐,音乐在中国职业尊卑体系中一直都是中九流第5、第9的存在自然在华夏文明中被边缘化不受重视。具体三教九流是指:三教,古代传统三大教(佛教、儒教、道教)
而九流则是指上中下等级中的三种人(是从三教之中划分出来的三种人)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后来九流这个概念历经时代而变迁,演化成为了地位尊卑的一种排名,而且每个朝代对九流的特定含义皆不相同。
像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俗语: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朝廷,四流官,五流商家,六流客,七馋,八懒,九赌钱。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可以看出在古代宗教人士、读书人,包括农民、工匠的地位还是蛮高的,而在小农经济支撑下的封建王朝中商人的地位却很低)
“中九流”-俗语: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俗语: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多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者为人不齿的职业)。
中国社会压根儿就没有艺术环境…
民众的平均艺术鉴赏能力低的一塌糊涂,不落后才奇怪。
周总理当年那一句,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又老是被滥用,以至于成了低俗和摆烂的挡箭牌。
艺术鉴赏能力是需要依靠学习和熏陶提升的,别说艺术鉴赏能力了,哪怕是人最本能的吃,都是需要浸淫其中才能品鉴出各种美食的妙处,分辨的出好坏优劣。
而且我们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鉴赏和品鉴的能力,以至于对音乐的鉴赏呈现两种极端,要么就完全的个人审美导向,我就喜欢这个,我就觉得这个不好听。要么就纯技巧分析,多高的音用了什么唱法。
不是说技巧分析不好,而是技巧只是工具,是为了最终的艺术效果而服务的,现在太多技术分析而鲜有艺术解析,本末倒置了啊。
美食也是,一提美食就是中餐世界第一,那可不,因为你只吃的惯中餐。一说什么店人均多少就是智商税,老板含泪赚你多少,猪肉一斤才多少钱,我家楼下一份才多少钱。
至少我们这一代往前,绝大多数人从小几乎就没有被培养艺术欣赏能力。音乐课美术课倒是有,你上过几节?认真上过几节?甚至,老师有认真教么?
别说音乐美术了,哪怕是文学欣赏能力都是如此。我们倒是认真开语文课,重点都在哪里?作者是谁?什么时候的什么人?作者借这个作品表达了什么?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文学本身呢?文学之美呢?
考试作文就几乎是统一的议论文。好嘛,各个出来都是网络评论员,上纲上线娴熟的令人心疼。
不过也对,语文是文科,而文学是艺术。艺术无所谓,反正考试不考而且对今后找工作也没啥用。
各位老师说的理由都很对哈,但个人认为现在的情况只是常规符合历史规律的普通落后,还没到特别需要反思的地步,也别怪听众也别怪环境,不如说这世界本来就这样。
虽然真要说国内音乐目前的弊病,我可以骂一整天不重样,但是要骂再另外聊好了,不在这开。单说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经济状况就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的音乐水平其实还算可以了,以人均GDP而论的话。和什么墨西哥,土库曼斯坦这些比,咱们的音乐水平倒也算不上差。
艺术这东西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牌音乐强国比如美日英法德苏这些,都是曾经有过很长一段富裕时期的国家,人们有钱了有闲了,钱和时间不知道该往哪花了,(少数人的)音乐底蕴才开始增加。古典音乐最早不也从贵族和宗教开始嘛,题主所问的“为什么国外音乐资源很丰富“也往往来自于这些国家早些年的历史积累。美国爵士一枝独秀,日本昭和一代的商业制作水平最高,英国摇滚之乡,德国贡献了人类历史上最多最重要的古典作曲家。俄罗斯虽然经济情况和咱们差不多,但以前是世界第一/第二啊。
而中国还没来得及迎来这样的繁荣时代去建立文化底蕴,就被不知所措地推到了台前,和全世界比来比去。
不过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看到的可能是另一副光景。在2023年的今天,你跟我说中国音乐环境落后,那先进的国家在干嘛呢?也在自断双臂争先恐后摆烂呢。
美国不算音乐弱国了吧。之前小提琴家Joshua Bell做了个行为艺术实验,装成街头艺人在纽约地铁站拉琴,想看看多少人能欣赏的,结果发现……美国听众的平均欣赏水平,和各位老师们天天骂的没有素养的中国听众也没什么区别。但这个环境有让美国整体音乐领域落后吗?没有。少部分精英就能撑起这个国家的上限。
当然这少部分精英不管是Herbie Hancock,Bill Evans还是John Williams,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那是黄金年代的东西。而这个时代……啊哈哈哈,美国人自己都不听这几位,他们宁可听Justin bieber。
日本不算音乐弱国了吧。菅野洋子的产量和质量能让所有还在靠音乐赚钱的人自惭形秽,而且巅峰期类似这样的音乐家少说也有几十个,菜名就不报了。但是那也都是老一辈了,你说泽野弘之这些算年轻一代吧人家也40多岁了,先不说水平代差,哪怕数量上都明显不如之前了。现在的日本听众连米津玄师都能捧出来,就说明他们也开始缺人,青黄不接了。
我倾向于,现在大环境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根本不是国别的问题,而是阶层的问题。底层和顶层早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和交流渠道,加上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茧房,导致的审美观价值观完全割裂,互相说什么都没人听,贫富差距越大,这个问题越严重。然后数量更多的底层人民的主流观念,就构成了大环境。中国的问题,只是贫富差距更大,受众更分裂罢了。
学艺术的人是不会刻意拿国籍去比的,因为艺术无国界。有些东西贴上国籍也没法比,你说谭盾老师一个美籍华人的成功,是用来证明中国人/中央音乐学院厉害呢,还是用来证明美国有培养艺术家的环境?这只是神兔之争的话术问题罢了,和中国落不落后也扯不上什么关系。
现在的中国顶层社会的艺术造诣其实很接近于发达国家,冯小刚老师一个拍电影的,钢琴已经比很多爱豆/原创歌手弹的好;上音央音的二代们拥有最好的教育和家世背景,哪天再培养出一个中国版Jacob Collier也并不令人奇怪。而底层还在用着手机外放看着短视频推送,整天和人吵吵“学乐理有用吗“为什么我喜欢的xx不如贝多芬”。你跟他讲菅野洋子,富田惠一,他只会觉得:你说的这个,能让我短时间赚几个亿买上大豪斯吗?不能,那有啥用?
但这真不是中国人的错,也不是听众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0 16:52:50  更:2024-01-20 17:03:5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