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困惑至极,小孩学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困惑至极,小孩学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闺女在学钢琴,学了一年了。她算是那种对钢琴比较有天分的小孩吧,(她的天赋到了啥程度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是门外汉,只知道她挺喜欢弹的,曲子也不慢)可是学…
这位妈妈你好,这个困惑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实际上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个困惑,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今天1900忙里偷闲陪你聊一下这个事情吧,也算是在专业的角度给广大家长们一个引导方向。
我先告诉你一个结论:小孩子学钢琴,有意义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没意义的时候是占绝大多数的,甚至我说超过90%都不为过。翻译成中文就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学钢琴是在浪费时间的。
我前一阵子很用心的劝退了一个知乎上的一个非常努力为孩子创造机会的伟大的母亲。她的情况跟你有点区别,但你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答案链接在这里: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件事情,包括很多家长也一样:你或许发现了身边很多很多孩子都在学钢琴,或者是在学其他什么乐器,当然钢琴肯定是占比最大的。但是你很难发现或者听说谁家的孩子真正能在一些线下的小聚会,小沙龙,或者小活动里,哪怕是带孩子去朋友家玩的时候,这些学钢琴的孩子能非常淡定自如的演奏出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小曲目。大部分时间你会发觉身边的所有学钢琴的孩子最多也就父母偶尔发发朋友圈,你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他们学到了哪里或者说学到什么程度,而一段时间后,最终的结果大部分时候你只会得到一个消息——XX家的孩子很早就不学了。
同样,还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凡是你身边认识的人里,如果有弹琴弹得很不错的孩子,那种坚持练琴超过五六年,还经常能看到他演奏的小视频,或者参加比赛的获奖记录,那么这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差,甚至很多都是顶尖的那一批。而且感觉孩子并没有耽误或者牺牲什么,每天感觉他们还是活蹦乱跳的各种事情玩的不亦乐乎。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离问题的答案就很接近了:
实际上学钢琴的本质,跟学数学语文英语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学钢琴的意义跟上学学的这些科目,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这位妈妈你现在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在学校学的这些学科内容,有什么意义?你能说出来多少?不同学科之间的意义有差距吗?差距大吗?不同家长对这个问题答案的理解,正是导致孩子们成绩差距如此巨大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对这些学科的理解会从孩子各个方向考量,比如数学训练孩子的运算逻辑能力,语文训练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方面下很多功夫: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好的孩子,对表达音乐的角度特别在意,弹琴的时候会非常享受和投入在创造音乐的过程。
很多家长对于学科的理解只想到了“你得好好学习,考试考高分,以后考个好学校。”而具体到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去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这些几乎一脸懵逼甚至想都不想,能想到的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疯狂补课”“少出去玩”: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烂的孩子,通常压根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算好什么算差,学琴的时候家长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啥时候能考十级?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差距,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非常明朗了:
孩子学钢琴的意义,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家长对于钢琴这个项目理解的延伸。你的见识理解和硬件条件能做到多少,它的意义就会呈现多少。
我给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是很久之前我一个朋友家长在群里发的感慨:


他在理解孩子学琴的这个过程中,不光是经历了引导孩子学琴的过程,同样自己也在钻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学琴本质是在理解和演奏音乐,只有当你尝试去理解音乐本身带来的意义,才能慢慢接受“演奏带来的满足感”,“客服困难完成曲目的成就感”,“聆听鉴赏音乐带来的愉悦感”这些内容。而像你老公这样对这方面内容没有研究和思考倾向的人来说,学钢琴所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看起来很现实的问题,无法正确的转化成他眼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当你眼界里看到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及现实的房款车贷,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音乐艺术这等精神价值的时候,学琴对你们来说确实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琴的时候,很难有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因为80后90后家长自身对于音乐的修为和理解其实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琴的初衷,最多也就是到“培养个兴趣”“让他以后有个技能”甚至是“锻炼一下孩子气质”这种非常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这些目标对学好钢琴完全起不到任何帮助的。所以看到这里,1900要告诉各位家长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就是:小孩子学钢琴这件事,真正能做到挖掘出更多意义的条件,其实是非常非常苛刻的。比如从最开始,理解不同下键姿势弹奏出不同声音效果的变化,你做不到这点,你孩子对于一小节旋律的理解可能就仅限于“按4个琴键,顺着来。”而不是“do和so之间的断点有一种很活泼的感觉”,练琴的时候你孩子脑子里想的就是“还差5遍,赶紧弹完出去玩”而不是“哎我发现往上挪一个音也挺好听诶,为什么这里不尝试用黑键弹呢?”。前者自然学不出任何意义,因为他理解不了练出来之后这个成果她掌握了什么,后者则发觉到了自己练完琴的演奏非常符合自己预期,哪管是遇到困难想放弃,想想这个结果也能坚持下来。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对老师的要求和琴的质量都非常非常高,有能力的老师动辄400-800一节课的学费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7万以上的日本琴一般家庭也承受不起。所以面对200一节课不到的琴行老师,能挖掘到的意义本身就是有极限的。这就是非常非常现实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硬性的客观条件,而绝大部分家庭能够做到的理解范畴,以及能付出的经济能力,最多也就到这里了。
我相信如果你读透我的话了,也就应该不再困惑了。虽然绝大部分家庭极限能做到的并不能挖掘出太多学钢琴的意义。但很关键的一个点我觉得你不应该忽略:你的孩子虽然做不到像那些家境优越,条件硬实的孩子们那样可以有好老师教,有好琴弹。但是你的孩子至少迈出了这个方向的第一步,在她长大之后,她的孩子可能就不再需要想她一样一切从头开始。她作为一个妈妈,很可能已经有了很多音乐理解基础,可以更好的为她的孩子挖掘更多的意义,让她的孩子享受更多的乐趣。同样作为母亲的你,你应该也是希望孩子在到了你这个年纪之后,不再只面对家中的油盐酱醋。她可能不会去买高价票去听各种现场音乐会,但她可以在陪伴她的孩子的过程中,带上耳机聆听那些你本来理解不了的音乐,感受到一些你从小没机会学习的东西。对她而言,对绝大部分家庭而言,学钢琴确实起不到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她离这个标准还很远,她父亲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但是10年后呢?等她自己有能力想做自己的事情之后呢?
学琴对于你和我的意义差距很大,因为我会弹琴,我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所以我可以引导我的女儿在这方面玩的很好,而你就很难。这是你和我的差异,你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但你是希望你女儿以后跟你一样继续疑惑学琴的意义,还是希望她跟我女儿一样以后可以有机会顺利的一起陪她们的孩子共同探索学琴的意义和乐趣呢?
做母亲不易,不管如何1900都祝福你和你的女儿能探索到更多,只有自己发掘的答案,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满足。祝好!
19世纪后的钢琴教育是一种跛脚的教育。它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体育(不是我说的。Charles Rosen在他那本知名的Piano Notes里就这么坦白地说过。 )别急眼,请听我道来。
“练琴”这件事是从18世纪,也就是“钢琴”(或者更确切地说,pianoforte)被发明后,才开始的。这不是一个培养音乐人的体系。这是一个从培养王公贵女开始,逐渐下沉到中产阶级的体系。 巴赫、海顿、莫扎特这些今日琴童们日日“切磋”的作曲家,他们是从另外一种体系里出来的。当然,他们的作品为“练琴”这个体系提供了“取食资源”,加强了其延续。
今日之钢琴之原型是十八世纪初帕多瓦工匠Bartolomeo Cristofori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费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造的一个叫Pianoforte的“大玩具”。 这位美第奇家族第三代的托斯卡纳大公喜欢收集各种“机械设备”。 爱玩器械,特别是大型乐器的他看上了一个帕多瓦的工匠。我们知道,意大利的工匠都是有地域传统和专长的,譬如Cremona(克雷莫纳)的工匠是以制造小提琴闻名,如著名的Guarneri家族。(今日美国的吉他工匠还很多也都是意大利裔的)。
帕多瓦这个地方出的是钟表匠人,譬如著名的Mazzoleni 家族。这个家族出过一个叫Marc'Antonio Mazzoleni的人,曾长期受雇于伽利略,为他做指南针,他做的军用指南针让伽利略在航海贸易里大赚了一笔。当然,因为这个地区在方言上面属于威尼斯语系的,所以也是lute,鲁德琴制琴师的聚居地。从中世纪中到巴洛克时代的这段时期,“欧陆音乐”是以鲁德琴为中心的。这种琴的前身就是阿拉伯世界的乌德琴 - ‘ud (oud)。九世纪,乌德琴随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传入欧陆,‘ud 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就是木头,之后在英语里,它变成了lute;意大利语里,liuto; 法语里luth;德语里laute,等等 。
弹奏鲁德琴的音乐传统是Afro-Eurasia的,就是说它涵盖了中东、北非,及欧陆。作为中世纪起欧洲文化里最重要的乐器始,几经演化,从用拔子拨弦的方式演化成了用手指拨,成为了多声部乐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它是6组弦(文艺复兴调弦),直到一个德国人Silvius Weiss首创了13组弦的巴洛克鲁德琴。与巴赫同时代的Silvius Weiss成了欧陆的最后一位鲁德琴大师。就是在巴赫的时代。羽管键琴替代了路德琴在欧陆音乐中的中心的位置。同时是五线谱的标记法被固定,欧陆音乐的正统化由此开启。
其实若论对“乐手“及音乐人的培养,涵盖了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迦南、腓尼基、希伯来、迦太基、米诺斯、古希腊、波斯、伊利里亚、色雷斯、伊特鲁里亚、伊比利亚、古罗马、拜占庭等等等等的地中海地区,才是最“古”最“正”的音乐体系。这个这个体系是以拨弦乐器为中心的,当然,也包含打击乐。 (拨弦乐器就是从打击乐器演化来的。 就像中国最早的所谓“秦琵琶”,很可能就是波斯乐器barbat,它给鼗鼓加弦而成型的。根据东汉的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中的记载,秦琵琶,也就是“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这种音乐传统曾经经由今日之北印度辐射到了东亚过。 四弦的汉琵琶应该是源自犍陀羅,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希腊化“(hellenistic)的区域(最早的佛祖造像出自此处。 )后来的五弦琵琶应该也是从北印度传入。 且中国最早的宫廷乐手都是内亚背景的,包括粟特人、龟兹人这些。 包括粟特人曹家,是来自粟特昭武九姓的曹国。还有随周武帝的突厥皇后入周的龟兹人白家。这些人组成了琵琶乐师的群落。写《琵琶行》的白居易祖上也是龟兹人。唐时白姓的基本都祖籍龟兹。龟兹音乐就是以琵琶和鼓为主,擂大鼓是龟兹之乐的一个特色。琵琶其实就是乌德琴的一个变体。
中国音乐自宋时日渐不振,就是因为这个地中海体系断了。我们今日看到的还有欧洲白人的古典乐的式微,它再也培育不出巴赫、海顿这样的人了。
这里就要回到欧陆,讲另一位象龟兹的白家那样随公主入“异乡”的宫廷音乐人,Domenico Scarlatti,斯卡拉蒂。 他的键盘乐谱子,当代的古典乐琴童都是要弹的。在“练习曲”的源头,站着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的“太阳王”若昂五世。他痴迷于意大利的“器械”, 包括之前提到的帕多瓦工匠Bartolomeo Cristofori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费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造的那个叫pianoforte的大玩具及其它键盘乐器。他购置了不少“大玩具”,并聘请斯卡拉蒂教授他的女儿芭芭拉弹键盘乐。 后来芭芭拉嫁给了西班牙的费尔南多六世,并带去西班牙至少五架琴。斯卡拉蒂一生都在给王公贵女们写弹这些琴的练习曲。
所以,钢琴的诞生起源于一位美第奇大公的“设备癖”,雇佣了一位以出机械设备匠人出名的地方的技师,为他造了一架很“先进”的大玩具。 后来,便有专职的宫廷乐师,如斯卡拉蒂,为王公贵女们写练琴的练习曲。 这种练琴传统作为市场下沉到了诸如维也纳的中产阶级种间,要是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事。 就是贝多芬及之后李斯特和肖邦活跃的那个时代。 从莫扎特在维也纳为自己的pupil写sonata,到贝多芬、李斯特、肖邦,特别是后两位的成名将“练钢琴”这种教育传统,牢牢的稳固了下来。
巴赫、海顿这些十八世纪的音乐人,所受的都不是弹羽管键琴或者弹钢琴的教育。尽管这个时期鲁德琴在欧陆音乐体系里的中心地位已经逐渐被键盘乐器所替代。这种类型的教育是从“唱童”这个系统开始的,就是今日的“合唱团”。 这种乐童教育和同时期从那不勒斯开始兴起的,源自Conservatory(圣母堂)的职业音乐人培训是一个体系里的。 后者是向穷人家的孩子、孤儿这些展开的。 那不勒斯的这个职业培训传统后来成为了天主教世界的音乐教育的模版。 这个系统培养了无数欧陆的音乐巨匠。 乃至贝多芬的父亲Johann van Beethoven,还有李斯特的父亲Adam Liszt都曾在这个系统里接受音乐教育。
这个系统注重的是三位一体的音乐教育,包括solfeggi(相当于视唱),partimenti(相当于即兴),和counterpoint(今日之对位法)。这是一种经济适用型教育。 意大利的职业教育都是经济适用型的。就是它是基于”范例“的不断重复演练,培养匠人。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的艺术家也是受此种教育的。这种教育是集体课,在Partimenti这门课上,老师写出一个bass line,要求学童们就右手treble的部分即兴。那么treble的部分怎么即兴呢?这就要通过Solfeggi课上不断的“唱”旋律的练习来强化对“范例”的记忆与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在Counterpoint的课上,学习把两条或更多的旋律搭配起来。 就是这样的一种三位一体。
其实,音乐人的教育没有那么“高等教育”化。 今日的所谓的“法国视唱”这种,是对这种教育体系的误读和肢解,把它肢解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Solfeggi(视唱),必须要搭配Partimenti(即兴)来学习,才有真正的效果,也才能训练出音乐人来。 今日之”视唱课“把“唱”变成了“固定音高”练习课,打拍子课这种。这种训练对音乐人的培养不起什么作用。
又如巴赫的二、三部创意曲这种,今日是被当作手指练习(或者美其名曰“演奏曲目”)来学习的。原意却是巴赫为其子设计的Counterpoint课程。Conterpoint是训练作曲人的,这些被训练出来的乐童将来是要做maestro di cappella的,是要做Kapellmeister的,不是“弹钢琴”的。
所以,就是因为19世纪后的“钢琴”教育就是从王公贵女的练习曲到给维也纳中产阶级家少爷小姐的这条路子发展过来的, 所以它最后只能是一个跛脚的结局。 确实是陶冶了“琴操”, 但是功用性严重缺失。
培养真正的音乐人的教育,就是回到那不勒斯的那个天主教会引导的“经济适用型”的传统,或者投入地中海的这个大传统的怀抱。 这两个传统都是昔日都是承载于宗教组织上的。 平民艺术教育的资助者一直都是宗教组织。龟兹是佛教圣地,粟特人也有拜火教,摩尼教的信仰。在中国,艺术教育一直是由是佛、道组织在背后支撑。唐、五代、宋、元的画师多数都是画僧,譬如贯休这种,最早是给禅师作童侍的,诗、画、音乐造诣都是在寺院里培养的。再往前说点,魏晋时书法艺术兴起,跟滨海系天师道的兴起是同步的。曹家是天师道信徒,这时期的道教,反贼和海盗性质是很浓厚的(之后有波斯胡商集团的力量)。到李白那个时代,就是融合了很多拜火教元素在里面了。曹操的后人出了画家曹霸,杜甫写《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讲到了他书画上的渊源。魏晋的琅琊王氏,信天师道,信天师道的给孩子起名爱加个“之”字作尾缀,譬如王羲之、王献之,这些琅琊王氏出的书画家们。
这一点需要今日思考。
28岁老琴童对这件事儿非常有体悟, 忍不住也说一句。
我是从4岁开始学琴, 学到12岁小学毕业, 因为担心初中课业压力, 且本人兴致缺缺, 所以中断了。初三毕业, 重新找回兴趣, 一直学琴到高三。 本科期间参加了学校的“键盘队”也就是钢琴演奏队, 保持着低强度练琴。 博士二年级开始, 跟随美国加州本地的非知名钢琴家学琴到博士毕业。 目前在博士后, 跟斯坦福大学音乐系的钢琴老师继续学习, 周三就要回课了, 很慌。我自己是学计算机科学的。
我觉得意义是要靠孩子自己体悟的, 如果家长懂音乐, 找好老师, 可能可以帮助。 而大多数像我这样仅仅是父母喜欢音乐, 希望孩子有个兴趣爱好, 也没有找最一流的老师, 大多数的孩子都找不到钢琴和古典音乐的意义。
我小时候觉得钢琴的意义就是让妈妈高兴, 妈妈高兴了, 我可以有更多的看龙珠和神奇宝贝的时间。但随着父母越来越看重我的成绩,健康和其他方面, 我的主要动力消失了, 所以学不下去了。这个时期,意义就是兑换玩耍。
初三, 因为关系很好的同学给我推荐了一部动漫, 青春期的我觉得里面的钢琴曲太好听了, 而且又是可爱的女孩子推荐的,所以又重新跟父母请求, 希望重新学习钢琴。因为在这段时期,大家心思比较敏感, 会看《茶花女》《霍乱时期的爱情》 也会看《萌芽》《新概念作文》, 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感染的。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 少男少女们都很喜欢周杰伦的情歌之类。 而我因为钢琴的缘故, 也最先爱上了肖邦夜曲, 圆舞曲等拨动心弦的曲目。 我当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努力练琴, 希望能把夜曲和久石让的《summer》练好。这个时期, 意义就是满足我的浪漫和青春期情愫。
一直到本科, 因为“键盘队”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我认识了大量的从小师从名家, 真正理解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我从他们口中最初了解了舒曼, 舒伯特, 以及重新认识了我最不喜欢的巴赫。因为每周一次的队会, 听师兄们讲乐理, 曲目赏析或者自己演奏, 觉得收获颇多。 在寒假集训里我和学姐合作了我第一支四手联弹, 也第一次弹了贝多芬的奏鸣曲(除了第一首之外)。 我终于从一个单纯追求“浪漫” “小资” 音乐的人, 走入了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一起去听歌剧, 演奏会都让我更进一步爱上了古典音乐。这个时期意义是, 让我有一群有趣的朋友, 让我就像新学会一门语言一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知道, 音乐除了“我爱你”还有碧海蓝天, 还有山河入梦,还有天马行空,或者自在悠然。 让我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勋伯格和普洛克菲耶夫。
博士期间, 我继续学习钢琴, 可能在这期间练了很多天才钢琴儿童们十几岁时候练的曲子, 肖邦的练习曲, 贝多芬的奏鸣曲, 普罗的奏鸣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等等。 与此同时, 因为来到了伯克利,所以通过各种努力, 选上了音乐系本科生的专业课, 从乐理, 作曲, 配器,历史到指挥都上了一遍。 我对音乐从纯感性地喜欢, 到了有更多理性的理解, 去分析每一首作品, 去看声部的编排, 去学习乐器在不同音域的声音强弱。我从一个只弹琴, 听琴的小琴童, 变成了一个也会听现代主义作品的人。甚至在作曲课上, 完成了一个只靠室内的物体相互碰撞得到的音乐作品。 这个时期, 音乐本身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随着年纪增大, 人们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聊”, 而这种内在的无聊,是没法从外部世界找到答案的。 但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琴房里的时候不会无聊,一个人夜里听音乐的时候也不会无聊。 有的时候练琴认真, 甚至自己会把自己弹得眼眶湿润。有时弹得不认真,也有肌肉训练带来的满足感。
所以说, 意义真的是因人而异。很多人的意义可能还是“想弹一个好听的曲子, 比如river flows in you”之类, 但这何尝不是他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 家长不应该担心, 当孩子自己在里面找不到意义, 自然会逃跑的。
当然, 我仍然希望所有的琴童家长, 如果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 一定给孩子找一个好的钢琴老师(最好别是少年宫那种)。这样有助于孩子更早地发现意义。不好的老师或者只强调技术的老师, 真的真的只会让孩子感到痛苦。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解释大家对我的疑惑:为什么我一个教音乐、钢琴的,老喜欢写历史、文化之类的东西。


因为我自己就在欧洲见过很多学钢琴、古典音乐的,在本地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在有稳定的收入后一直在强化我别的技能,以预防未来有可能的风险。
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尤其严重,原因很简单,原先举国体制供养的音乐团、艺术家,由于政局动荡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前往西欧谋生。
但西欧也不是他们之前想象中的天堂,这边也有非常好的音乐学院,培养的艺术人才已经过剩了。这时候又涌来铁幕另一边的艺术家,虽然他们的技艺丝毫不比西欧差,还带有不同流派的风格,但西欧本地的剧院、音乐学院根本无法给这么多艺术家提供岗位。
所以很多东欧的艺术家只能沦落到去街头卖艺,直到今天,欧洲很多大城市的街头还能看到这些卖艺的艺人。一些原来在母国美丽尊贵的女艺人只能给本地富豪当情人,甚至进入色情行业。
这就涉及到钢琴为代表的古典音乐的定位。
古典音乐在电视机、电影出现之前的欧洲是毫无争议的艺术顶流,欧洲皇室、贵族以能养一支技艺精湛、有排场的乐队为荣。当时的娱乐活动不像今天这么丰富,贵族夫人的日常就是穿上能把人勒到窒息的鲸鱼骨紧身衣,喷上浓烈的香水,端坐着欣赏几个小时的音乐会。像年少时期就能进入奥地利宫庭表演的莫扎特,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迈克尔·杰克逊。


直到今天,欧洲人还是视古典音乐为高雅艺术,很多重要高端场合也要有古典音乐表演。但并不可能像在巅峰期那样辉煌了,因为促使人类快乐分泌多巴胺的娱乐活动简直太多了,旅游、体育竞技、电子游戏等等,古典音乐跟以上项目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这里参考一下欧洲第一运动足球,几万人可以容纳在一个球场内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嘶吼助威、高歌加油,平时要考虑社会礼节的体面人士都可以在此刻不顾形象地发疯宣泄甚至大喷垃圾话,这种体验价值、情绪价值以及部落主义的参与感,岂是古典音乐能够相比的?
因此,足球的流量吸金能力完爆古典音乐,相应地也就能养活更多的从业人口。


这就引审到古典音乐这个行业的痛点:虽然很高雅,但不怎么赚钱。
然后就是我这些年来从业总结的观点:中产阶级不要把为数不多的资源投入到子女的钢琴教育中。
在我这边学钢琴的孩子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走艺考路线的。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全能的六边型选手很少,有些孩子适合走艺术路线,不适合走考试学术路线。这很正常,我的哥哥文森佐就是读生物学的博士搞科研,当年让我觉得很难的物理、化学学科,对他来说异常轻松,要知道我们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
所以,对于走艺考上大学的家庭,学钢琴是刚需。
第二种,家里有钱的。对于富人的孩子来说,他们以后并不一定靠弹钢琴谋生,学钢琴更多的是提升气质和综合素养,试错成本高,就算没出什么成绩,也无所谓,这笔投资就当让孩子体验一下,也不会心疼。
第三种,中产阶层。这是我劝退学钢琴的高发群体,这个群体的家长往往也是期望值最高的,不少家长来咨询我的时候都问到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朗朗这样知名的钢琴家。
我只想说,要成为朗朗这样顶尖的钢琴大师,天赋、热爱、坚持缺一不可。
什么是学钢琴的天赋?拿我举例来说,我在学生阶段最好受两类老师的青睐,一个是我的钢琴老师,另一个是我的高中篮球教练,他们都看中了我臂展长,手掌大的优势。手掌大意味着在琴键上的跨度大,演奏时能够更舒展、更自如。
另一种天赋是乐感。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孩子大脑负责艺术的右半球更发达,他们对我所教授的知识领悟得更快。
如果天赋一般能来学钢琴吗?我认为当然可以,那么热爱这个要素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有动力进行日复一日坚持地练习。没有热爱,孩子最后弹钢琴不会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只会是一种折磨。


这就是为什么有家长来咨询我孩子学习钢琴的事情时我都会问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让孩子学钢琴的这笔投资占家庭资产比例是多少?
首先,购入硬件的成本就不低。买一台钢琴就要十万人民币上下的支出,贵的价格达到一百万人民币的也有。而且,钢琴要放在自已的房子里,所占的空间还不小。因为搬动钢琴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协助操作,普通的搬家公司并不能胜任。钢琴内部的部件十分娇贵,不注意地随便搬动极易损害音质。所以还处于租房阶段的家庭,就不要为了攀比较劲让孩子学钢琴。(很多一线城市的中产还处于租房阶段)
其次,孩子是否热爱学钢琴,是否能够每天抽出时间练钢琴?
我知道中国的孩子课业压力非常重,在这种压力下每天还要练钢琴,没有热爱根本无法坚持。而且,家长这边不仅要支付钢琴教师昂贵的课时费,还要接送孩子上下课。
中产家庭的现金资产并不是很多,如果付出这么高的成本后孩子学钢琴乃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内耗。
我知道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会有很多相关从业者会来骂我,但这两年来对于中产阶层抗风险的思考却促使我这么做。
疫情期间,我曾和一名滴滴司机聊天。他在重庆曾经拥有一家婚庆公司,顶峰时期还拥有一个团队,但这两年碰上了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再加上年轻人结婚率的下降,他的婚庆公司无法再开下去。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跑滴滴。
整个世界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就不景气,中产阶层家庭手里的现金是对抗未来不确定因素的重要筹码。因为对于中产阶层来说,目前让孩子学钢琴对未来产生的收益确实不高。
我当年在大学学音乐的时候,周围同学的共识是如果毕业后在欧洲找不到工作,毕业之后为了避免去街头卖艺就去中国、日韩、新加坡这些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找工作,因为那边的中产为了孩子学钢琴的付费意愿高。


但从2023年以来,我明显感觉到学钢琴的群体正在快速下降,很多琴行在降价卖钢琴,这种现象早已在日本出现过,很多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二手钢琴就是当年日本中产家庭为了给孩子学钢琴而置办的。很多行业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这个游戏很有可能会出现玩不下去的一天。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坚持学习别的技能,开拓新的赛道。
当下对于中产阶层来说,学一门能带来现金流的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我家孩子学钢琴四年,每周两节课,风雨不断。他现在都是中午放学回来弹一会儿,差不多保持每天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学习进度这方面,我们现在每节课要弹9本书,小汤8马上就要结束了。基本上小汤是学一遍,学完整本书后再花一个月时间复习一遍。其他8本书,包括大汤、599、哈农等都是按部就班学一遍换书。
四年了,孩子听到喜欢的歌曲,即使没有谱子,也能把主旋律弹出来。他唱歌很好,《卷珠帘》可以唱的很好听,甚至霍尊在《悟空》里唱的戏腔,他也学的惟妙惟肖。许多歌曲,他的欣赏能力已经超过了我。如果哪天他不开心,会通过弹琴让自己心情变好。无聊的时候会摸索其他乐器,简单的乐器可以无师自通。
然而,我们从来没想过让他走专业的路子,他自己也不想走。学钢琴奠定了他的音乐基础,无聊的时候会听歌或弹琴打发时间,而不是去打游戏。
我们只在最初的时候考过音协的三级,后来发现考级太浪费时间,就再也没考过。我嘱咐老师,让他慢慢学,学扎实。我很反对急功近利的去考级。
音乐是个美的东西,有音乐陪他,无论是他孤单的时候,还是无聊的时候,亦或是开心或生气的时候,弹弹琴唱唱歌,都能舒缓情绪,安抚心灵。于我们而言,这就够了。在他年幼的时候,每年花几万块钱,让他学习一样美的东西,让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这也就值了。
人的一生很漫长,学习也是一生的事,学的东西有用或是没用,也不是我们现在就能断定的。我始终主张通识教育,因为这能让人的知识框架变得更完善,人生也会丰满立体。
除了钢琴,孩子每周还有一节国画课,这是他自己坚持学的。学校每周五下午有两节素养课,孩子选了篮球。我打算从明年开始,把两节钢琴课变成一节钢琴一节乐理,这样一直到小学毕业。初中以后,学业繁重,乐理就不学了,保持每周一节钢琴一节国画,周末可以让孩子选择一项教运动的课,或是近身搏击、散打、拳击一类的课。看他意愿,十岁以后可以抽空学学素描。我规定他可以选择学素描的年龄,但高中以前必须得学。
学了这么多东西,也“浪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可是孩子的课内成绩也不差。数学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几名,语文稍差一些,目前在班里是十几名。三年级毕业我才意识到他语文落下了,正在追赶。
钢琴基本上都是孩子在家预习。预习的时候,一首新曲子,直接双手弹,三遍就能弹流畅。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负责指出错误。如果没错误,老师再给他讲曲子里面的感情,教他怎样弹得更好。因为学钢琴需要在预习阶段“自学”,所以孩子从二年级开始自己就可以自学数学了。在三年级那个寒假,他曾经用了12天每天一个半小时时间把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自学完了,课本上习题也做了一遍,正确率保守估计在90%以上。我始终认为这就是学钢琴带来的“好处”。当然,孩子比较懒,再放假就懒得用这种速度自学了。我也懒,懒得督促他,但我知道了他有这个能力。
现在双减,每天在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里,作业基本上就能做完。他回家后,周一周四要上钢琴课,周五有一节大语文,周日下午有两小时国画课,每周不定时有阿卡索外教课。即使这样,他每天仍然能富裕出很多时间研究怎么折纸飞机,或是听歌和唱歌。我家客厅长十米,他的纸飞机可以从这头飞到那头,然后一头撞到阳台玻璃门上。
现身说法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只要孩子能坚持,就让他学下去,甭管世俗的所谓“意义”。有时候,成人世界功利的“意义”,真是没意义。
问题太大, 我挑我感兴趣的方面说, 我不是专业搞教育的, 只是个人真实的想法。
1 . 弹钢琴不只是为了把钢琴弹好。 正如我一些学生小小年纪也学马术, 茶道, 插画, 击剑等等,不是都为了成为这些领域的领军人物, 而是在学习一门技艺的过程中, 孩子塑造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思维模式, 钻研求是的性格和精神以及锻炼了身体开发了大脑。 从这个角度来说, 学钢琴和学其他技艺的理由是一样的, 与其说为什么要学钢琴, 其实就是人为什么要学习。
2. 所以, 咱们试试完全抛开钢琴专业角度来聊为啥可以学钢琴。 钢琴是一种乐器, 一种相对复杂, 操作难度较大的乐器。 从学习一门机器的操作来说, 可以锻炼大脑, 锻炼协调能力, 锻炼思维能力。 左右手的配合和协调, 同时开发左右脑;弹钢琴眼, 脑, 手, 耳的配合, 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体智开发; 弹琴需要标准和规范, 谱面有要求, 按照要求弹的过程其实就是目标明确地探索学习过程。 而认识, 学习这些规则的过程, 例如乐理, 曲目背景资料, 风格等等, 本身就想学语文数学一样, 但这不是理论,而是应用。 就是孩子在学校课堂里学的基础知识, 能用来学习音乐, 同时学习音乐又能反作用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所以钢琴是非常好的一种孩子文化课学习的实践机会。 语文学得好读起音乐故事, 资料的理解自然理解更好, 同时音乐本身就是种语言, 会强化和启发孩子对于表达和理解本身的能力。 而乐理中的节拍, 音符时值, 结构, 等等又很需要数学思维的基础, 也可以反过来强化数学和逻辑能力。 同时, 钢琴是对美的不断追求。 追求美的本身, 是一个向着美好的探索过程, 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是可以洗涤灵魂带来深刻的满足。 作为孩子的成长中如果有坚定的美学方向的指引, 对他的心性, 品味和世界观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他成年后不容易因为一些廉价低俗的快乐而走偏, 或者能在迷失的时候想到听到钢琴就像点亮一盏回家的灯。
3. 不可否认钢琴有一定的社会标签和价值。 我个人认为其只是一门技艺, 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目前社会普遍认可钢琴属于高雅艺术, 其高雅不是因为这机器如何高级, 而是他代表的古典音乐是门深庞大的体系, 值得一生去探索, 而认真学习演奏钢琴的人身上特有的品质, 抛开钢琴之外的其他方面往往也都是很优秀的。 上限不敢说有多高, 但下限不会太低。 社会对钢琴艺术的肯定和认可其实就是对这门手艺掌握者的肯定, 而这种肯定会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所以从钢琴的社会属性上来说, 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4. 说说我自己的感觉吧。 不从任何现实角度考虑, 就纯粹在我的世界里, 钢琴是我的良药, 老友, 老师和亲人。 拥有良药, 老友, 老师和亲人的意义是什么? 是一切吧。
祝好, 祝不再困惑。
昨天写的回答,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火了,一天之内收到了一百多赞,答题这么久,第一次这么多人关注我的回答,受宠若惊。来答题的第一天就秉着每个回答都要严谨、真实的态度,尽量不要留下话柄,因为之前在其他平台上遇到过杠精,实在是招架不住,没想到随着这个回答的阅读量增加,还是免不了。我在编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编辑的,我自己虽然是学钢琴专业的,但也确实是学琴的过来人,也热爱自己的专业,为什么就不能来作答呢?我并不是企图劝说所有家长,孩子必须学钢琴,不学钢琴人生就一定不完整,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有兴趣、家庭条件也可以支撑的话,列出几个推荐学琴的理由而已,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友善讨论,但是有些评论我真的是不想回复了。学也可以,不学也可以,但不要给我扣上“提倡不学琴就一事无成”的帽子。
以下是原回答。
作为一个从小因为学习钢琴而缺失了童年的过来人来回答此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出了大多中国琴童家长的内心所想吧,归根结底如果不走专业道路的话学琴是为了什么呢?从答主个人的角度和经验出发,第一,学习钢琴需要两只手甚至四肢(包括踏板)与大脑的协调与配合,越早学习,就有越多可能性更全面的开发大脑。的确这一点答主并未做过系统的调查和科研,但是根据自身的经历,答主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小时候在班里的功课学得毫不费力且名列前茅,一直到目前为止在学习过程中都觉得掌握和理解比较快,且本人虽然是右手使用者,但左手也可以速度较慢的写字、吃饭等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我认为练习钢琴很好地开发、锻炼了我大脑的各个区域,同时让我的听觉更加灵敏,至少对比我的父母,我的双手协调能力与听觉敏感度都强了不少。我的个例可能不具有压倒性的说服力,但演奏钢琴确实需要两只手与大脑的协调,锻炼看与听的能力,在看到谱子、两只手弹出、听到声音去调整的这个过程中无疑锻炼了大脑,越早学习越有更大的可能性帮助开发智力。
第二,如题主所描述,学习钢琴除了上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坚持练琴。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却又很珍贵的事情,孩子不懂,作为活了几十年的成年人应该可以体会到。文化课知识固然重要,高考分数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但是光考出来的分数高,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健全,能力培养有缺失,人生也未必顺遂。如果孩子能够依托兴趣,在相对不那么痛苦地情况下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除自身带来的成就感外,更能够身体力行地明白坚持的重要性,以后在人生路上遇到其他的困难也能够明白,坚持走下去总能看到希望。即使这件事情不是练琴,孩子也应该有一门其他的、除去文化课外的、满足精神世界需求的事情去坚持。只是如题主所说,孩子本身对钢琴是有兴趣且有天赋的,已经在路上了,何必停下。
第三,如果孩子在钢琴上有一定天赋,那么更应当坚持下去。所谓天赋,不论多少,都是非常珍贵的、来自上帝的礼物,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天赋,更不是所有学琴的人都有弹琴的天赋。即使不走专业的道路,也应当重视这份礼物,将其发展下去,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去斯坦福大学参加研讨会时,一位老师曾跟我说过:通往成功的路径往往都是曲折的,这句话在编辑这篇答案时突然在我的脑中浮现。即使题主夫妻与孩子都没想过走专业这条路,可孩子未来漫漫人生路,会去做什么、怎么样走,谁也不知道。不是说一定鼓舞孩子选择这个专业,但是作为家长,在孩子擅长的方面为她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势必成为一个坚持学琴的理由。
第四,想来聊一聊个人对于钢琴,或是对于音乐与艺术的看法。答主从四岁学琴一直到大学本科,除了第一节钢琴课是因为感兴趣而学,期间初一考入音乐学院附中,大学选择读了本校,在这过程中都是痛苦的,不喜欢练琴,甚至有点厌恶。如果是18岁的我,一定无法写下这篇回答,或者会写出一万个不学琴的理由。直到在大学中开始直面自己对于上台演奏恐惧的困难,遇到了非常认真的专业老师,为我一个音一个音的讲解,不断抓住各种机会上台演出,打破自己的舒适圈,慢慢体会到了舞台的魅力,和音乐的含义。研究生考入了美国的高等音乐学府,完完全全为我的人生掀开了新的篇章。我开始能够体会到曲目中的喜怒哀乐,每当诠释新的作品时会觉得很奇妙,可以与几百年前的作曲家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沟通,对曲目进行包含自己理解的二度创作,体会到不同音乐形式的魅力,投入自己的情绪到作品中,会热泪盈眶,会黯然神伤,会气势昂扬,会抚慰心灵......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打开心灵的一扇窗,是一门没有文字的语言,这并不是抽象的抒情或比喻,是真实存在的。很多次生活中遇到了非常难过的事情,但弹起琴来就会感恩,还好有它,音乐带给我的力量让我能够继续有勇气面对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工作以后发现,很多事情都非常无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面对不想做、不认同、不喜欢的人和事,不得不去妥协,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生的真实写照,但至少在音乐的世界里,永远有一片净土为自己而留,音乐从不会说谎。试想,答主的孩子将来学有所成的走向社会,即使人生道路顺顺利利,但总有感到迷茫、焦虑、忧愁的时刻,如果在那片刻的迷茫中能够体会到音乐的慰藉,即使短暂,也不枉多年的坚持。的确,学好文化课、考个好大学是大多数家长最殷切的希望,但是这并不是过好自己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建立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是人生得以幸福的奥秘之一。学习钢琴,与音乐为伍,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事情,而是人精神需求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显露出来。
最后想说一点,学琴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挑战与困难,一项一项的打破与克服,就是一次次的蜕变与涅槃,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从音乐上,更会在心理上不断成长与壮大,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以上都可以作为坚持学琴的理由。




Aimee Music
14 次咨询
5.0
高等教育行业 专任教师
2533 次赞同
去咨询
说句实话, 小朋友的时间就是用来“占用”的, 没啥有意义没意义。 你不用钢琴占用, ta就有可能被ipad 占用,电视占用, ps 45678 占用。再后来就是, 早恋占用, 打架占用。。。。 我觉得说实话,还不如钢琴占用了。
而且基本上所有搞专业的小孩, 都是从业余开始的。基本上从来没见过, 一张白纸的小孩,被家长领过来说:“ 嘿,我们要搞专业!” 最后走上专业的孩子,都是在业余练习的开始就发现这个的乐趣, 于是越来越喜欢, 越来越有灵性。
如果说,童年已经有很多玩耍的方式, 比如运动, 打篮球,踢足球, 游泳,跳高,摔跤啥的。那我倒是不建议钢琴占用那么多时间。 但是通篇看下来, 孩子也没在干别的, 那你这个时间不拿来占用, 要干嘛呢?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还是用来帮家长做家务?
我总是劝我学生的家长们,如果你觉得经济有压力,或者看不到任何意义的时候。 就放弃,没啥好说的, 你不用在乎会不会对孩子有遗憾。因为一个紧张的, 不放松的父母是一定会把这个情绪传染给孩子, 如果说放弃钢琴, 能够让家庭氛围大大改善,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孩子后不后悔, 那是以后的事。
再来说说,孩子玩这个事。
上小学的孩子, 很多都不喜欢自己跟自己玩了。 他需要小伙伴, 或者父母的陪伴。 作为双职工的家庭, 你们有能保证多少有质量的陪伴呢? 毕竟,到家都6,7 点,做晚饭, 吃完饭, 洗完碗都快9点了, 然后再开始玩?
做不到陪伴, 找不到玩伴。
那就只有一个媒介能够满足, 就是电子产品。 电视还稍微好点, 但孩子一旦开始看手机, 平板。 你就不知道她到底会瞎点些啥, 毕竟不是所有的app 都对儿童友好的。 一旦沉溺进去....
而钢琴呢?或者任何音乐乐器,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 能在爸妈不需要完全监督的情况下,既能知道孩子在干啥, 又能做自己事儿, 还能时不时的督促一下。 (而且, 还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黄赌毒)
现在你的娃,又有兴趣, 又有天赋。 你俩还不用坐在那 监督, 还能干干副业。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多棒啊。
信不信,你让娃弄游泳, 你就只能在游泳池旁边坐俩小时。(还不包括她洗澡, 换衣服,吹头发)
我的看法和大部分钢琴老师的视角不同。当今中国现存的音乐教师培养体系显然地歪了,它持续吐出大量带有旧时代痕迹的音乐教师作为庞大利益链条的末梢,吸收学生,维持整个老鼠会的生计。现代社会,钢琴作用其实大多集中在:
钢琴是典型的沙龙乐器。
钢琴本身是一个沙龙乐器。从最早发明钢琴前身自娱自乐的那些天才,到19世纪李斯特和萧邦在沙龙里演奏给贵妇们,钢琴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在小范围提供兴致所至的即兴表演。
基于沙龙场景的钢琴训练必然很吃:一,乐理,尤其是对和弦,对位等古典乐理,以及爵士理论;二,节奏。因为那是一个完全动态的场合,你也不知道别人一张口要唱动次打次还是直接swing;三,即兴知识。
虽然只有不超过千分之一的音乐学院学生能有机会在百人千人的大厅演奏,但是在一个法式沙龙/酒会/派对里演奏钢琴,是常见且会越来越常见的场景。
我倒并没有暗示jazz piano是不二法门,能够弹好简单的古典比如萧邦夜曲那样的风格也很动人。
在一个社群解体,身份原子化,人们日益往大都市麇集的当下,掌握一门沙龙乐器很有助于个人在一个小群体打开局面,获得认可,不至于孤单死去。
同理还有学个吉他弹几个基本和弦唱个民谣之类的 – 其实也是很典型的沙龙式的需求。
音乐是一种写作手段,而一家钢琴本身就是编曲所需的最小乐器集。会钢琴就可以很快地实践想法。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事实上不能从阅读,体育,视觉艺术中得到乐趣。音乐是他们的救赎。这里的救赎不是书面用法,是字面意义。音乐对很多人是唯一能够稳定,主动提供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来源。
音乐是怎么来的?
上古时候,洪水肆虐,猛兽侵袭,人命朝不保夕,唯有祈求于上天神明。
踩着鼓点,吹着骨笛,人类在这种声音下,与神明交流。
人类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种族,全世界有5561种语言,唯有音乐,是人类刻在DNA里的共同赫兹。
在西班牙埃尔普拉特球场,球迷们的呐喊声你听不懂,但你听得懂“ole ole ole ole~”,这是他们在为武磊加油。
在泰国芭提雅的大浴池,服务员的软语你听不懂,但你听得懂“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他们对客人的祝福。
在朝鲜的长津湖,中国人的话美国人听不懂,但他们听得懂志愿军的冲锋号,他们听到之后就浑身战栗。虽然,一开始他们以为这是一个苏格兰乐曲,因为中国的乐器和苏格兰乐器一样,都是用5音。
音乐是祈愿、是祝福、是表达、是武器。
钢琴,乐器之王,音域最宽的乐器。在这里,你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钢琴学会了,所有乐器都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要靠这个升官赚大钱,几率微乎其微,从这来说,没什么意义。
不过,在香港的大学校园,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响起,你会意识到在座都是同胞。在非洲的荒漠上,当你遇见一队旅行者,想拉近彼此的距离,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你会意识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可是这又什么有意义呢?你怎么定义意义呢?
钢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无论钢琴,还是人生,往虚无了说,都没有意义。
为人父母,总要想明白,你自己这一生里,想做什么事是有意义的。
是发明了火星探测器,还是治疗了癌症?
往小了想想吧,当孩子长大的时候,在柏林的火车站里,看到一个公用钢琴,可以坐下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弹一首《茉莉花》。
家有男娃6岁,学钢琴半年。我以自家经历谈谈关于孩子学钢琴这件事,仅个人观点。
为什么是钢琴?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因为放学太早我们接不到,所以选了校内的延时兴趣班。他自己选的课程是乐高和逻辑高(一门训练逻辑思维的课)。至于这些课的质量,我们没有评判(普通学校的普通娃,他开心就好)。但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感觉到他更了解乐高的组合结构(他会拆掉按说明书拼好的成品,自由拼装周围的一切事物),而且他自发地对加减法感兴趣,这应该对后面学识五线谱有一定的帮助。
幼儿园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报了课外兴趣班。我们的娃靠那两个延时班课程撑过了整个幼儿园阶段,其余时间确实敞开了玩。临近幼儿园毕业,我们想着让他体验下各种兴趣班吧。
然后,我们三人开始了选择之旅:
运动类?孩子说他本来就喜欢骑自行车,这就是运动了,对球类运动也不怎么感兴趣。
舞蹈类?那段时间他看过《这就是街舞》,所以顺理成章地说想学街舞,第一堂体验课试课后,他感觉没有特别想学。
声乐类?因为他看过别人打架子鼓,所以我们去试了一堂课,下来问孩子,他也没表现出兴奋想学的样子。
就这样,我和老婆商量着: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小,无法理解有这样一种落差——他看到的是,别人在街舞和架子鼓上的精彩表演;他没看到的是,要展现这样的精彩,会经历很长时间的坚持学习和训练。所以当他亲身去体验跳街舞、打架子鼓的时候,会觉得完全没有那么“酷”。
我们觉得,他需要适当地被引导。
“要不去试试钢琴吧?”一天,老婆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我感觉弹钢琴的孩子温和而有力量。”
钢琴 ,在我眼中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美妙而有距离感。我们目前的认知仅限于:钢琴很好听,弹钢琴很优雅,学钢琴很贵,买钢琴更贵,坚持弹钢琴最重要。随后,我们在网上进一步了解信息:不少的费用开销是客观存在的;弹钢琴对孩子手脑发育是有益的;准备考级或表演比赛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平日的学习时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坚持弹琴不一定对,放弃弹琴不一定错。总之,对于钢琴,我们觉得应该谨慎。
不过,我们还是愿意实地去了解一下,万一孩子接受呢?
找机构和引导:
app上搜索出本地附近的音乐机构,我们开始了地毯式的了解,一天时间跑了10多家机构。经过与多位接待人员和钢琴老师的交谈,收集到的信息是:
1.鉴于是孩子从小学钢琴,预算安排的前提下,机械钢琴(也就是大家说的真钢)优于电子钢琴,特别是在手指触感和力量的训练上;
2.一对一教学。刚开始学琴时,一周安排一到两课时,每课时50分钟左右,价格200左右不等(我所在的地区是这样的价格)。不同级别的老师价格不一样。
3.机构可以提供免费练琴。
4.考级不是必须的。通常说的钢琴考级,是指业余钢琴考级,有多个机构的考试,各个机构的等级设置也不一样。考的话,可以作为孩子水平的一个印证,而非学钢琴的最终目的。
5.如果要买琴,可以考虑二手钢琴(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听说),预算可在2万左右。
6.在家弹钢琴的话,不用过于担心扰民,选择合适的时间段练琴。此外,钢琴有一个部件叫弱音帘,放下弱音帘后,钢琴的音量会减少数倍(会对手感有一定影响)。
因为我们不是业内人士,也不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除了机构告知的老师简历,我们无法直接地判断老师的教学能力。但我们是父母,也算有一些教育经验,觉得在孩子刚接触钢琴的时候,有一个恰当的启蒙很重要。
选老师期间,我们让孩子试了不下6次课,发现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别很大(主要在于老师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老师本身的技术能力我们确实无法判断)。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机构,钢琴老师温文尔雅,简单干练。该机构负责人也条理清晰地跟我们沟通了很多信息,孩子去试课后也挺满意的。
在当天晚上的三人交流会上(睡前15分钟聊天),我们开始了“私心”式的引导:背景音乐放着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主要是我们也不懂古典音乐),整曲都有钢琴伴奏声,再给他讲歌词大义,告诉孩子他最近听的周杰伦是从4岁开始学弹钢琴的,而且他这些年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自己编写的,他付出的努力让弹钢琴变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个刚满6岁的娃就这样被“诱导”做出了学钢琴的决定。
我们也不知道后面会怎样,就这样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这个时候的初衷是,先抛开是否走专业,既然在花时间学习,就希望弹钢琴不仅能成为他的一项技能,有助于他的手脑开发,还可以丰富他的人生体验,最重要的是,让他能感知到自己的学习能力。至于后期是否会对学业有影响,我们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吧。
然后,我们合计了一下孩子学钢琴的大概花费:按一课时200元,一周两课时(后期会根据情况调整)来算,一年(除去过年放假时期的半个月)的课时费是18400元。如果要买一台钢琴的话,先暂定预算2万元。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肯定是有压力的。趁这次机会,我们向孩子说明了关于学钢琴的费用,需要他配合我们来控制买玩具的频率(暂定为每年的儿童节、过生日、过年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控制日常不必要的开销,他表示赞同。
关于钢琴的选择
就这样,孩子正式开始了他的钢琴课,他的课安排在周一和周四晚上7点,一周还有两次去机构是练琴(时长不定)。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用一节课的时间学懂了五线谱,第二节课就能跟着老师的节奏正常识谱了。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他的每一节钢琴课,我和妈妈必有一人陪同。老师教学,我们在一旁看书或办公。这样,对他的学习情况也能有大概的了解。不知不觉,我们也听明白了一些关于中央C、几几拍、G7和弦、C大调、八度音程等碎片化的东西。
在机构学了一个月后,我们发现他没有对钢琴表现出不安或厌烦的情绪,也没有表现出非常的热爱,更像是在做一件平常事。
我们觉得,是时候买一台钢琴放在家里,便于他每天都做做这样的一件“平常事”。
我们决定买一台机械钢琴,预算2万。之前选择音乐机构的时候,有老师建议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日本的二手钢琴。我在TB上搜索了二手钢琴并筛选出本地的实体店铺,客服告知我有预算内的选择,我就过去看琴了(这个时候我只听说过yamaha,其他品牌一律不了解)。到了一个放置二手钢琴的大型仓库,里面充斥着钢琴木头的味道,大概有上百台琴。客服介绍了一些钢琴型号,试弹了一些曲子。说实话,我觉得都挺好听,我判断不了钢琴之间的差异,更分辨不出音色的好坏。我下意识地打开钢琴上面的翻盖,看了看里面的情况,感觉不是很干净。客服说都是这个样子的,交付给买家也是目前这个状态。这让我对二手钢琴有些疑虑,还得回去做点功课才行。
自媒体时代,我对优质内容的创作者是非常认可的,特别是那些,能以客观、详实的知识整理,帮助到外行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内容。以这样的判断标准,我在知乎上开始了解二手钢琴。最终,通过一位原调音老师,我选到了一台完全能满足需求的日本二线品牌的钢琴,1.65万。
关于钢琴的日常学习
我觉得,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孩子,不管是在教材选择还是教学进度上应该是不同的,也就是因材施教。所以,我们孩子的学琴过程仅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他是从小汤系列开始的,老师特别看重基本功(坐姿、手形、指法、节拍)的积累。《献给爱丽丝》是孩子之前就听过的旋律,老师就先教了他一首简单版(前半部分)。他在机构举行的圣诞节音乐会上,表演了该曲目。他那因紧张而在琴键上颤抖的手指,我现在想起仍历历在目,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在控制那种紧张,且完整地弹完了。
机构方负责人虽然不教学,但也弹得一手好琴。在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孩子逐步会以小型的机构表演会、大型的钢琴比赛等形式,迭代印证他对钢琴技艺的掌握,对音乐世界的理解。
目前,孩子的进度是,结合哈农和拜厄练习,学习英皇三级的考试曲目。
当然,事情不像我这样轻描淡写的简单。比如,在家里练琴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是:练习时间过短,质量不高,有“完成任务”的倾向。
老师在一对一教学时,孩子是不会走神的,效率确实高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钢琴不是单靠教出来的:两分时间在于老师的教学指导,八分时间在于个人的练习突破。
所以,我想着,让孩子成为我的钢琴老师(可能钢琴和孩子都在吸引我)。他很乐意(教我弹钢琴时,是我们欢乐的共处时光)。就这样,我们每天都会找时间摸琴:在他的“教导”下,我也学会了五线谱(但还没有他识谱快),我也学会了简单版的《献给爱丽丝》,我也练上了哈农拜厄的练习曲(当然,我的进度比他落后很多)。妈妈是我们最忠实的听众。在这些日子里,我有了不小的发现:折指,伴随着手形和手指力度的不良控制,这是容易产生的,需要不断地练习,需要时间;弹一首曲子,从最初的识谱,到找准键、熟悉曲谱、合上节奏、熟练弹奏、轻重缓急地展现曲子的丰富表情,这个过程时刻充满着对耐力、体力和学习力的挑战。至此,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孩子弹钢琴的感受!从那以后,在家练琴情况不佳时,我们就调整练习时长;孩子若有情绪,就先处理情绪;如果实在不想弹,那我就弹,他作为老师,可以在一旁更正我(很多时候,他也会抢着来练,亲测有效)。
关于孩子学钢琴的思考
1.我们是普通父母和普通娃,大概率不会走专业路线,所以我们没有太过具体和深刻的目标。但从目前来看,弹钢琴这件事,我们确信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最近的目标是:父子四手联弹。我们仨普通,但我们仨得有意思。
2.学会一项技能,展现一项技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掌控自我的能力,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很多时候还有意外收获:孩子学了钢琴后,更爱唱歌,而且唱歌的音更准了;还会把学校音乐书上的歌曲用五线谱“翻译”出来,再用钢琴弹给我们听;在车上听歌时也会下意识地关注其节拍)
3.个人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教育的核心。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爱他,他也爱我们,我们三人通过准确的交流和恰当的行动来表达这份爱。所以,我们会努力维系这样的亲子关系,享受弹钢琴这件“平常事”。
4.相信他。
以上,是我家孩子从选择到学习弹钢琴的经历。
你们就没有一个人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吗?
真的莫名其妙。
如果孩子喜欢,情愿为练琴减少游戏时间,有什么不可以?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没有毛用。如果说可能有一点点用的话,就是万一孩子学习不行,可以算个后路。拿来升学就不用想了,2024年全部取消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特招。
但是你现在拿来对标的事情和功利没有关系啊。
如果说影响学习或者学不起吧,是个理由。
但是你现在是和游戏时间比。那弹琴和游戏有啥本质区别啊?
就不能问问孩子自己吗?
国人还是不太清楚艺术教育的意义。
当然,这也正常。本身艺术教育如果当做一种素质来培养其实是很奢侈的,这要求很高,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的音乐氛围以及整个家庭对音乐的认同感,再就是要有较多的文化生活。
艺术首先是让人能感受到美,能够在心灵上得到一些触动,然后才有其他的。
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家长中很普遍的,我猜题主整个家庭包括父母那代人都没有什么音乐氛围,题主本人也说了学了点手风琴最后也放弃了。其实题主当年学手风琴就没有得到什么否则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了。我猜题主家庭也没有太多的文化生活。我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我只是感觉到你们应该都还没有享受过艺术的乐趣。
我只能说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从来没有把艺术和美感这种东西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上来就立规矩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哪个孩子喜欢规矩呀?我儿子练琴也不数拍子,哪怕说他也是别别扭扭的不愿意,他喜欢按他的方式弹琴,哪怕在那里怼了一顿钢琴然后说一句“太难听了”,其实这也是好的,起码他能认识到这样不好听。
学艺术,无论其实参与还是欣赏,都是为了在精神上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对于我来说,当我打开我的谱子,读到每一个音符,特别是读到一些让我觉得震撼的地方,整个人都是兴奋的,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专业的,自然看到的多。但是我想说,并不是这样的。音乐对人的震撼有时候跟学过还是没学过没什么关系。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能够在音乐中能够找到自己灵魂的朋友,是很幸福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那段主角放音乐的那个片段)
这里插播一段个人感受。
我记得我刚到德国留学的时候(可以等同于一个识谱会弹钢琴的外行),圣诞节放两周假,当时真的就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家人,不出家门可能一天都说不了一句话,那种孤独,21世纪初,网络还不太普及,我也没电脑,陪着我的是一个收音机和一个CD机。刚好那年圣诞节柏林竟然晴天了,要知道德国的冬天能晴两三天那简直跟过节一样。我那天听着贝多芬Op.109的第三乐章,坐在窗前看着蓝天,阳光洒在身上,真的是能感受到孤独对人冲击,同时也能感受到蓝天给人的美好感受,那一刹那,我似乎感受到了作曲家也许也正是在这种好天气里感受着自己的孤独,音乐的变化让人的情感也在变化,那种纯音乐对于灵魂的撞击,是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那一刹那仿佛不再孤独,因为能感受到另一个孤独的灵魂跟自己在一起,阳光的美好也让孤独变得美好起来了。这就是音乐给人在精神上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这种音乐能被称为是伟大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它好听,或者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而是它真的能震撼一个人的灵魂。
回到我们的问题。说说学钢琴的好处。
学钢琴,可以让一个人情感更丰富,缺点是可能会有点敏感,。学钢琴也会让人更有韧性,毕竟这东西不简单,双手之间,和脚,耳朵,大脑之间的协调和反应,这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再就是真的碰到好老师,如果用心教了,孩子也用心学了,孩子会提前同龄人很多了解到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自己的技能。同时,学钢琴可以发现孩子很多特点,因为平时写作业,学习很多时候都是落在纸面上的结果,家长对过程不是很清楚,但是弹琴这个过程是能听得到的,孩子的性格,包括学东西的特点都可以在学琴中看到。这也有助于塑造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就比如有些孩子就是急性子,越急越弹不好,那么弹琴其实是可以治他这个急性子的,如果老师家长都能帮他克服这个急躁的性格,这对他一生都是有益的。另外,学琴的孩子也会有比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琴,孩子可以找到一个对整个人的精神与灵魂更有益处的消遣方式。毕竟古典音乐是复杂的,它的性格情绪能和人一样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这点其他音乐是比不了的。所以人年纪越大,对这种音乐的认同度就会越高。很多人还没入坑其实是还没有碰到那个点。
最后加一句。
其实不学钢琴其实也没什么。家里增添点文化生活,看看音乐会,画展,看看话剧,走走博物馆,也一样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艺术感受力。
我们家两个琴童,大儿子Joshua5岁开始学,现在坚持了3年多,小儿子Eric也学了1年多了,学费也是双倍双倍交,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希望能给到你一点帮助呀~
当初为什么让孩子学琴
因为想要给孩子一个比较扎实的音乐素养根基,当时我们的共识是,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学一门乐器,只是选什么而已。
后来比较了很多乐器之后,还是锁定了钢琴作为第一选择。虽然每个乐器都有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劣势,但是钢琴这一滴水,便足以映照出整个世界。钢琴的音域很宽、和声足够丰富,而且几乎跟所有音乐大师的发展史密不可分,所有的经典古典音乐,钢琴曲都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低幼孩子来说,要完整地打好音乐基础,钢琴是很好的、完整的音乐媒介了。
学钢琴这段时间,孩子的变化
给孩子学钢琴,没想过孩子将来要获得什么成绩,但学钢琴的道路,真的是得做好长期攻坚战的准备,因为分分钟,就得跟孩子“杠”起来。
Joshua算是在琴童里对自己要求高的,但也有各种各样的小波折。他学琴的心路历程,就跟曲线波纹一样,上下起伏、高低不平。学琴顺利的时候,很开心积极天天练,被某个技术和音阶卡住的时候,连去见钢琴老师都躲在楼梯间到处跑,就是不肯进去。



小Eric虽然刚学琴两个月,状态也一样,总喜欢在课堂上选自己轻松能驾驭的内容,遇到太难的曲子就耍赖,躺在凳子上怎么都不肯起来练习。有时候50分钟的一节课程,最后也就上了30分钟。而且广州的好老师都是排着队等位,浪费的时间就是浪费,补不回来。



学琴,养成习惯非常重要。这不仅仅只是意识的习惯,还包括手型、指法、情感的投入等等,不同的阶段,孩子要遇到的难题都不少。
刚开始学琴的琴童,要解决坚持度的问题,学琴三分靠老师,七分靠坚持这是真的,一个每天都能坚持练1、2个小时的孩子,两年后一定比每天只能练15-30分钟的孩子在琴艺上要好很多。
接着琴童会遇到一个一个的技术问题,因为学琴难度开始增加,如果手型、指法、坐姿、识谱这些有落下来,那么孩子就容易弹错音,怎么都弹不好,越急躁越弹不好,练指法又很枯燥,这些都是一个一个拦路虎。如果孩子不能攻克这些——或者找到这些方法的攻克之道,那么学琴路上就是一行泪、百般愁。
再接下来,就是弹琴的情感表现和演奏,学琴不仅仅只是机械地把曲子弹出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琴传音达意,孩子是用琴来走进音乐,乃至创造音乐,所以还需要孩子懂琴、懂情、懂音,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可能考了10级都没学会,但这在我看来是学琴最值得期待和向往的地方。
所以自从踏入琴门之后,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在陪着两个孩子走蜀道,蜀道之难,只期待登上山顶后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些难关,Joshua遇到过,Eric一样也会遇到。
可琴童的成长值也是值得人惊喜的。Joshua现在练琴已经很自觉了,对自己的技术和情感表达也有想法,而弟弟呢,现在也会在哥哥弹奏的时候帮忙翻页,指出错音。有时候看他们两凑在一起互相指导练琴、自觉练琴,就觉得这付出也没有白费。
琴童父母的钱主要花在哪里
既然已经决定了练琴,基本上就是10年的攻坚战,这笔费用仔细算一算,一点都不少。我家是两个琴童,简单说下,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孩子才能及早把学琴习惯培养起来,保持热爱、心甘情愿练习,用时间来回报汗水的付出。
○ 3W的预算配置,入门钢琴不用太好,预算不足可以租
学琴打基础还是需要琴,无论是电子琴还是钢琴,起码得让孩子保持住持续练习的习惯。入门钢琴够用就好,因为孩子如果到了钢琴6级以上水平,可能还需要再换琴来提高情感和演奏的表现力。
○ 每节课300~600元的老师课时费,一年起码50节课
我说的是广州目前的一对一学琴的行价,从二级老师到特级教授,幅度可以从200多元一直到近2000元。


我家孩子选的老师价格在400元/50分钟,但因为现在孩子对于琴技要求越来越高,我也有给孩子报额外的钢琴学校来磨技术,所以费用也去到580元/50分钟。最开始学琴的时候一周上一次课,现在也稳定到一周两节课了,所以每年约50节课是最保守的估计,分分钟都是破100节课/年的节奏。
本来一个孩子费用就够“感人”了,我还两个孩子一起学。
○ 每天1小时的陪练费用,80元左右的单价
这笔费用是我觉得花的最值,也最有收获的费用了!因为主课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技术,但孩子的提高程度,完全得靠课后练习频率和孩子练琴的积极程度。现在Joshua学琴两年进步神速、Eric两个月识谱超前,这些都是靠孩子们在课后练出来的。
前两天不看不知道,孩子练琴时长,哥哥的就已经高达15400分钟,从他刚开始学琴我就给他请了线上陪练,从最开始的15分钟,到现在的每天固定一小时以上的学琴时间,这便是他课后练习的答卷。
我家两个孩子天天抢着约陪练老师,把课后练琴时间提高到1-2小时,全程非常自觉。虽然我家俩孩子,任何费用都要乘以2,但这笔费用摊下来很值,孩子不仅收获很大,也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主课进度不拖后腿,甚至超速进步,就是好事情。
○ 各种各样的巩固练琴工具,总费用约500元
其实有很多很合适琴童的好物,我也会给孩子囤,从握力器、节拍器、还有合适孩子的琴踏和升降凳等等,但这部分的开支不算多,跟其他三个主项目比起来,算是零头了。


反正这一部分,我家预算乘以2,就是我家俩孩子的。
○ 学琴考级、比赛等相关的费用,单价从300元到上万元不止
这一部分完全得量力而行,因为国内这块考试和比赛真的太多了!动不动就组织琴童去比赛和考试,报名费不贵,贵的是七七八八的杂费,比如选孩子送去XCTV风采大赛加上杂费要上万等等。我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内情,跟风报名过,后面觉得形式大于内容就不参加了。
所以这部分的费用,我现在只考虑钢琴考级。之前想考英皇,但国际因素影响了英皇的考点,就不纠结了,直接准备国内钢琴考级。老师说年底Joshua可以去考六级了,呃,我内心的OS是,再看吧,7岁孩子考六级,挑战不小。
再说说我家孩子的练琴时间问题,在开学后,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制定「日程规划」,这是这学期的练琴的固定时间。


两孩子完成作业后,时间也刚好到7点半,我说练琴时间到了,孩子就开心地跑去钢琴边了。
兴趣爱好这东西,“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有些朋友觉得孩子学琴很辛苦,孩子每天练琴很累,但我家孩子就是喜欢钢琴,每天能弹琴对他们来说就是解压和快乐,这样子的习惯哥哥已经坚持3年了,弟弟也坚持了1年,他们是真心喜欢钢琴的孩子。
但有时也会出点小意外,比如本来是两个孩子两个人同时练一小时,但因为电钢琴找不到插线(搬家太乱了还没收拾完)不能用,所以只有一部琴,两兄弟就合计一下,一个人练半小时,把这个一小时平均分了。
总之,钢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培养琴童一点都不便宜。
但对于所有的琴童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无论是心态的放平,还是对结果的接纳。孩子将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但现在跟孩子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如果家有琴童,我们更需要看到孩子学琴中每一滴汗水和努力,跟他们一起去寻找突破点,无论是学琴工具、陪练APP还是钢琴老师,其实都是孩子学琴路上的陪伴者,一个阶段一个心思,我们陪孩子慢慢走。
那份从小植入心间的音乐的美好,值得一个人回味一生。
如果你也对音乐有所期待,就陪孩子走好前面的3年。经历过煎熬和通过打下的基础,足够孩子受用20年,这才是风雨过后见彩虹呢~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给题主说什么大道理、什么音乐素养、艺术鉴赏,都是虚的。
如果你们现在或者很快就放弃的话,你家孩子孩子以后会埋怨你们的。
即使她坚持学下去,也不走专业。
我就说一点:
当你家女儿长大一点儿的时候——也不用长大很多,差不多十二三岁,相当于小学毕业的程度。
就这么一点半大不小的阶段,小孩子的个体独立意识,开始加强了,青春期就要来了。
就在这节点上,当她发现自己会弹点钢琴,手上多少能拿出点能耐的话,她会很有底气,会有一种特殊的自信。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也是我对我学生的观察。
就算你女儿不能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或者也没什么登台表演的机会——只要她会一点儿,她就不会盲目地羡慕同龄人。
即使,她的同龄人中,也有不少人在学钢琴。
只要你们陪她坚持到那个程度,她会有这种底气和自信的。
但是,如果你们现在就放弃了,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小孩子的心态就会很遗憾:她会想把钢琴捡起来再学的深一些。
然而,之后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也没有那么好的手指发育的机会了。
她将很难达到前一种可能的高度。
题主和自己的先生一定没有“从小就学某种技艺,并且坚持十年左右”的经历。
就是因为没有,所以你们想象不到这种感受。
你是学了点手风琴。但很可惜,你就差了那么一口气,如果再多坚持几年,你的感受就会又不一样了。
很可惜的是,你的手风琴并没有学到某种程度——否则,你会很坚定地要求孩子学下去、练下去。
而不是上网来问什么“为了什么”这种问题。
因为,当你坚持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你一定会见识过那种“风景”了,你会知道孩子坚持下去会遇到什么,你就会知道她在钢琴上的喜悦和满足。
甚至会知道“对自己升学考试以及工作没有帮助的东西”,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太可惜了,你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实际上,我的回答只是想提醒你们:她现在就算没什么时间玩,她在学钢琴上也没有那么吃力。
如果你们坚持下去了,小朋友起码会有个不错的水平,以后在艺术上的眼光也不会太差。
当然,艺术领域的发展不是重点。
真正的重点是:
如果她现在放弃,或者很快就放弃了,那么等她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很可能会埋怨你们为什么不送她坚持学下去。
你哪怕是为了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抱怨,也应该让她在可以好好练琴的时候,督促她好好练琴。
你也不想孩子长大以后,回头来埋怨你们吧?埋怨你们在她明明可以坚持学下去、练下去的时候,因为“没什么时间玩了”、“反正也不走专业”、“孩子太辛苦了”之类的理由,放弃坚持送她学钢琴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0 16:52:50  更:2024-01-20 17:02:1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