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说中国音乐市场是畸形的,与世界脱轨的? -> 正文阅读

[人物音乐]为什么说中国音乐市场是畸形的,与世界脱轨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说中国音乐市场是畸形的,与世界脱轨的?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经济
市场
世界
中国市场
中国
为什么说中国音乐市场是畸形的,与世界脱轨的?
其实也没什么脱轨不脱轨,没那么多要接的轨。如果你今天喜欢蔡徐坤,明天改喜欢贾斯汀比伯,然后觉得换个国籍品味就提高了的话,那还是算了。
中国音乐市场的确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不是别国市场就没这些问题。今天不吐槽,只说市场。
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市场足够小。相比于全球第二的国家体量,音乐市场可远远没到第二,连十分之一人口的日本都比不过。
还一点是,消费形式侧重在了某些奇怪的地方。
中国传媒大学这几年经常会做完整的音乐市场调研报告,2022年的报告已经出了(就是都在讲2021,稍微有点滞后性),我摘几个数字大家看吧。


音像出版产业包括唱片业。可以看到哪怕这3.05亿元全算作唱片业,甚至也卖得不如书。


这个有疫情原因,这两年应该会恢复很多。也是艺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以看到猪鹅酷狗这些流媒体平台还是盈利很可观的。也是产业收入大头之一。


版权收入4.69亿元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靠版税的话,全国合起来能养469个年薪百万还得税前的作曲,没了。


这一块是占比最高的,就是应试的倾向有点严重了。


这个其实还不错,乐器制造也是制造业,中国也算制造业强国了。


音响这块倒也挺好,同样属于制造业。现在很多大品牌像森海,Neumann都开始有国内代工了。


广告。这个应该算自媒体收入


大部分职业制作人的收入都在这了。大概养的起740名年入百万(税前)的制作人吧。这就是做音乐圈子小的原因了。实际上根据我个人不准确的体感估计,全国可能确实也就一两千人在做,随便加个群都撞熟人。
再结合这个表,发现问题没?


从全球占比来看,虽然实体唱片和版权肉眼可见萎缩,但总的来说和流媒体差得不是那么多。国内这个差距是百倍左右的数量级。
用大白话描述,就是创作端比较萎缩,渠道端和(应试?)端过于发达。
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各级、各地、各部门有多少文工团、戏曲团、音乐演奏团,还有那么多艺术院校、音乐协会。
我觉得中国少说也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音乐工作者在吃体制饭
中国每年在音乐文化艺术方面的政府支出应该不是小数字吧
那么他们又为人民群众创作了多少音乐作品呢?政府拨款的价值是什么?(参照那些没人订阅的地方报纸)
有的人唱女驸马、唱武家坡就是传统文化创新推广,
而有的人唱戏腔就会被骂给国粹摸黑。
如果是野路子创作了女驸马、武家坡,会是什么结果?
其中区别无非是你是不是圈内人,有没有个好师傅。
越是讲圈子,就越会自己捞钱,而不是面向消费者
这么多科班出身,却长期比不上香港的戏班子野路子,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音乐发展这么多年,民族、美声自己不进步,还在打压新的学科
对比一下经常挨骂的作协,好歹还有点文人风骨
贾家的小姐好歹还能出作品,上个热搜。作协领导也没有骂老百姓没有文学素养不懂欣赏。
那些主流畅销书的作者还能获个国家文学奖项
哪怕是非主流对网文作家加入作协,也没有被圈子骂
而那些优秀音乐能拿奖吗?
音乐圈子非要碰瓷,那也只能找武术协会
传统武术你就是天下第一也评不上九段,进不了武协
你得“德高望重”才行。(我认为武协主席少林方丈释永信大师打不过登封武校小流氓,欢迎抬杠)
中国经济只有生产,没有消费。
只要稍微研究下中国经济,就可以发现,中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在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扩大生产。企业在研究怎么转型,怎么进入新赛道,政府研究怎么扩大产业园,怎么增加出口,怎么扩大投资规模。
翻来覆去的看就是没有怎么增加消费水平,硬要找就一句话,刺激消费,引导消费。给企业的那些政策,在消费端是完全不会有的。
当经济规模增速下滑,或者进入衰退的时候,应该怎么应对呢,要分情况。
一种是生产不足,原因有多种,原材料供应短缺、资金不足、工人流动等,有很多措施对应这些问题。还有就是经济预期不佳,即使现在需求还在增长,但是预期会下降,工厂也会主动减产,至少不会盲目上规模,导致以上措施全部失效,比如给企业的贷款拿去理财、投资地产、买房等,没有拿去扩大生产。
另一种是消费不足,一个原因是消费趋势变化,比如线下转线上,这个还好,跟着消费转移生产,经济总量变化不大。一个是收入下降,这就是很麻烦的问题,除了发钱没有其他途径,现在的思路还是增加生产,通过企业发工资,不光对消费能力的提升打折严重,还有上面的问题,企业拿了钱不去生产,钱也到不了工人手里。
区分这两种衰退模式很简单,生产不足,表现为商品价格上升,消费不足,商品价格下降,应对的方式也很明确。但我们对增加消费能力顾虑重重,给出的都是拐弯抹角拐了好几个弯的刺激措施,隔靴搔痒。
生产型经济,在外部市场需求刺激下,可以表现出极高的增长,但达到规模后,迅速往平均水平靠拢,后续增长乏力,伴随政治环境恶化,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生产型经济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也不存在另一个需求市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也只能是稍微延缓这个趋势。
只有正视消费端,才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一个国家的乐坛能被苦情歌芭乐称霸几十年,这在全世界都是极少见的。
以前一个搞音乐的老哥说过,五十年不变的吉他钢琴前头,副歌进鼓,一个6415一个4536251弹了大半个华语乐坛的歌。就这还强呢?
而且国内的观众,听到间奏加点唢呐笛子二胡民族乐器,观众就直呼牛逼。还美其名曰“中国风”,就这还想进步?
但凡听得歌多,对这种整体单调的旋律早就腻了;但凡学过乐理,扒扒曲就会发现国内火的歌改来改去就那几个音。
甚至除了那些翻唱跟抄袭的汉化组,国内有些头部音乐人作曲的时候也存在采样摘抄。
华语乐坛是全球八大音乐市场之中版权保护最差的一个,基本形同虚设。近十年网易跟抖音上的那群裁缝怎么火的?抄袭在国内都不算事。金曲奖是国内标准最高的音乐奖了吧?一个裁缝都能四封。
这种环境下哪还有新人愿意好好写歌?发掘人才?人才宁愿找个厂子上班去。
一个没有创作动力的乐坛,那不叫畸形,叫寄了。
1.我们的音乐市场中投入最大的项目,可以用“颂歌”来概括,然而没有任何生命力。这类音乐的评价标准是能不能获奖,而获奖的标准是你的题材够不够“颂”,你和评委的关系够不够铁。
2.我们有全世界最匮乏的义务阶段音乐教育,却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艺考生。可想而知我们的艺考生水平如何……然而艺考生学习音乐最多的理由不是热爱音乐,而是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
3.我们的音乐培训是全世界最贵的,并且有绝无仅有的“上供”费用,25万一个人,或者被层层加码到上百万。基本集中于某西南地区音乐学院和东三省音乐学院,前者已经被革除校考资格。
4.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数量的美声练习者,但练习的目的仅仅是考试或者唱颂歌……99%的百姓和99%的艺术从业者不会去听美声,生理上是排斥的。
然而,现在音乐行业内博士招得最多的竟然是美声博士。美声歌唱家的因为一些原因,占据着tz内音乐届的绝对权利。
5.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数量的音乐人,集中在嘻哈圈。但我们的嘻哈歌曲被称为阉割嘻哈……或者我们叫正能量嘻哈。因为屏蔽系统过于发达,大部分嘻哈歌曲被清除或举报,比如我上学时常听的〖老师好〗
6.我们的摇滚乐巅峰在90年代,摇滚和嘻哈类似,现在也流行正能量摇滚,每场演出前必须通过当地公安,消防,文化部门的审批,其中对歌词审查极为严格。beyond的〖长城〗,〖抗战二十年〗已经在近期全部下架
7.我们的听众因为没有义务阶段的良好音乐教育,对音乐的质量极度不敏感,反而对梗这些娱乐元素比较追捧。因而我们的排行榜第一曾经有过〖我的滑板鞋〗,〖情人〗(刀郎版本),〖小苹果〗,〖爱情买卖〗这样的歌。
8.因为没有义务阶段的良好音乐教育,我们的听众可以很方便地对一个唱〖癌〗的,音乐素养甚至搞不清基本乐理的单亲爸爸产生崇拜,尊牠为永远的神。
9.我们的演唱会扩音系统可以用灾难来形容,你花两千去梅奔中心听一场演唱会,效果比不上量贩式ktv里的9.9元小包。
10.我们的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难度主要集中在英语,政治和音乐史。所以普通本科生考音乐学院研究生的难度低于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副作用是我们有一批不懂音乐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继续混迹在高校殆害下一代
11.高校里最有钱的不是钢琴老师,作曲老师;也不是民乐演奏家和歌唱家;而是视唱练耳老师。1500一节课一对n上课,40分钟/课时。别以为很高,某教授甚至收到5000元/节(一对多)。
12.tz外的音乐市场,投入不在音乐制作,而是流量!一首像屎一样的歌,比如〖沙漠骆驼〗,4000元的制作费,花八十万在抖音上推流,就可以赚钱咯。
13.我们的音乐从来不靠音乐火,而靠音乐以外的东西火。讲讲纯音乐,比如一首〖城南花已开〗对比金曲奖秦四风的〖crisp bite〗可以用翔来比喻,然而流量却是后者的400倍。因为前者的作者在评论区讲了一个病人催人泪下的故事。这种音乐别说欧美,就是给刚果人听都只能换来一个大大的问号?
14.这条更尖锐了。〖罗刹海市〗能火,也能说明我们音乐市场的畸形。刀郎是很聪明的人,农民进城他就写冲动的惩罚和情人,社会矛盾突出就写罗刹海市……问题这歌的音乐性很差啊,我们是读诗还是听音乐?是否只要有好词就可以忽略旋律配器等等?
ps:我十分欣赏刀郎。这条说的是谁要不多读几遍?我说的是听众因为不懂音乐变得太好操控!
15.我们的音乐圈喜欢用欺骗的方式“造神”,比如94年红磡摇滚演唱会,简中媒体无一不把那天的张楚何勇窦唯描写成让香港歌迷疯狂的mj式样人物,然而当天唯一能称得上高潮的是唐朝乐队的压轴。现在年轻人好骗,窦神窦神,一问窦唯写了啥作品你觉得他是神……无地自容!
可是无地自容窦唯是作词,不是作曲。
得了,绕一圈又变成诗歌欣赏大会了。
石田是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的,说得非常好,我说些文化产业相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基于我两年前的整理进行更新和修正,如有新的动态欢迎评论区补充。
1 音乐产业背景知识
以下时间线是国内的:
?1992年-1996年,流行音乐从音像出版社编辑制进入所谓的唱片公司包装制。
?1992年,大地唱片公司在北京挂牌。
?1994年达到一个小巅峰,出现一批包装时代的歌手,但大多数公司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在1996年“中国流行音乐10年”的时候倒闭。
?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原因是做唱片挣不到钱,主要原因是盗版。
?在音乐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建立起一套好的经销系统和版权体系,便快进到互联网音乐平台。
?21世纪前十年,盗版资源的遍地(包括港台音乐的磁带、互联网上俯拾即是的盗版音源)。
?上游的制作方和下游的零售方所占的利益分配比例比较低,中间的批发方占了大部分利润。
?21世纪10年代,逐渐进入现在被各种平台所主导的状态。
音乐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并不像我们平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桌子、食物这样,好不好吃、好不好用较为明显(当然现在网红打卡、阶级品味也在改变很多东西),它的价值尤其难以界定。审美是具有主观性的,我们所熟知的客观审美不外乎是由行业里的某群人塑造的,乐评人、做音乐的人、唱片公司老板、奖项、大众流行金曲(大街小巷放啥听多了也就喜欢了),这些都在塑造。我们简单画个图。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下,或者说是基于西方 indie 和主流唱片公司语境、流媒体时代以前的状况。这就说明,如果我们缺失音乐教育,以及足够挖掘个性审美、有足够的人格需求的音乐摄入、鉴赏和交流习惯的话,那么这套体系良好运营、乐坛持续出好作品的前提便破灭了。我有分析过乐评的时代变迁,乐评的影响力来自于嵌入型市场经济(embedded capitalism)在二战战后的蓬勃发展,摇滚一代也是独立的一代,大量独立厂牌拔地而起。这群消费者自然需要一些东西来证明或者重新塑造品味、当自己的宣言,于是乐评杂志的前身就出现了。但我们没有这样的一种体系,主要是因为我们经济发展很快,社会折叠显著,导致我们还没有经历一个稳定富足、让新一代有足够话语权的时候就陷入了困境。在乐评之外,下沉市场、迎合消费者低品位谋利于是整个市场充斥低品位的情况也加剧了这种惨剧。
2 平台时代中的音乐生产各主体
这块直接放图












Up主的分成目前看来主要是广告收入和付费制为主,但是也极为不稳定,好音乐能否成为一个品牌,真的难评。


版权制度的混乱是这样的。之前你买一张CD,你购买的是所有权。到付费下载,尽管是下载到手机上听,仍然是所有权,产权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每卖一张,歌手获得的钱是固定份额的。但是到了Spotify,这个情况变了,卖的是租赁权,就是说我每月花多少钱租你这个平台,平台上所有的东西我都能听,直到下一次续费的时候,这就是会员费。于是歌手能够获得多少钱这个事很难讲了,因为租赁过程中究竟怎么分钱,跟作品的播放量有关系,但不会直接对应到收入上,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歌手和音乐人的收入在流媒体时代变得非常惨烈。这也是为什么黑胶市场给了他们一线生机,因为卖黑胶是能实打实赚钱的。所以当某些歌手大发特发骗钱黑胶的时候,他们真的在挤压行业大多数音乐人的生路。
而国内是什么情况呢?混乱,数字专辑究竟是什么产权性质?你说租赁,你还得专门再付钱买,你说所有权,你能下载到手机上,不需要依赖音乐软件才能听吗?更何况还有买了数字专辑后又免费听或者VIP的。而数字专辑背后是什么,是一手的交易价,唱片公司把专辑的收益权一手价卖给了平台,所以说这个平台上你就算是再高的播放量也跟歌手的收入无关,歌手只拿到一定比例,直到下一次作品上线后,也许歌手的价目会高一点。这种情况下,打榜,真的只是在自我感动的情况下心甘情愿被宰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强调音乐作为商品的属性。
最后,我们连权利被侵犯的感觉都没有(音乐是直观的,审美可被大型的商业机器直接塑造),更别提“维权”行动了。
3 饭圈经济
这个有大量研究和回答讲过。我以 Taylor Swift 举例,她通过情感攫取技术培育起一套强大的粉丝链条,化为购买力,并对外传输观点,制造成功合法性。周杰伦就更甚了。后者是典型的一人受益、带坏整个行业的典型代表。
4 反制措施
说了这么多,这种情况有反制措施吗?我做一个简要的潜在分析。


所以我认为,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正如前文所说,我们音乐产业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却又经历了空前产值的膨胀。对比欧美,面对巨大的商业机器,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候我们就要讲到两股关键力量——乐评和独立厂牌。这些分析散乱在我对 Bon Iver、Adele 等人的分析中。一个较为整合的版本是:Pitchfork在美国独立音乐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而独立厂牌也在继续发挥影响力,塑造主流厂牌的音乐素养和听众审美。虽然这种神话在现实中也通常是独立厂牌惨淡收场或者早早为钱献身。
版权制度也在发挥很大的作用。Taylor Swift 轰轰烈烈的重录,证明版权是一道保障,但是她如今大规模的乐坛洗钱行为也招致了主流唱片公司在签约新艺人时更为严苛的版权条件。有利也有弊。
5 总结


后记
好久没这么酣畅淋漓了。参考文献:
?新音乐产业观察.为什么说音乐已经进入流媒体时代?[EB/OL]. https://36kr.com/p/1723821506561, 2019-06-09/2023-10-31.
?Sabeel Rahman and Kathleen Thelen, “The Rise of the Platform Business Mode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wenty-First-Century Capitalism,” Politics & Society 47, no. 2 (2019): 177-204
?DATABASS.zbzy與創造力,音樂產業中的危機[EB/OL]. https://earworm.biz/%E8%B3%87%E6%9C%AC%E4%B8%BB%E7%BE%A9%E8%88%87%E5%89%B5%E9%80%A0%E5%8A%9B%E4%BB%A5%E5%8F%8A%E5%9C%A8%E9%9F%B3%E6%A8%82%E7%94%A2%E6%A5%AD%E4%B8%AD%E7%9A%84%E5%8D%B1%E6%A9%9F/, 2021–09–29/2023-10-31.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唱片业衰落之因[EB/OL].https://business.sohu.com/20120131/n333292497.shtml, 2012-01-31/2023-10-31.
我是一个女性主义写手,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分析者。更多文章可查看以下链接:
唱作人 vs 金融家|泰勒丝两种人格的相爱相杀
新专《Midnights》和Taylor Swift的创作困局
Beyonce是不是过誉了?
霉霉大电影,一个价值攫取新模式
Celine被滚石snub——乐评在当下还重要吗?
INDIE|芝加哥的一家唱片店,开启了少数群体的理想主义哀歌
2022年了,专辑对歌手还重要吗?
连恐龙抗狼,罗刹海市都能活的音乐市场,你很难说它不是畸形的,转几个视频,就说是火遍全球,真幼稚
这个不得不说先行者逼哥了,可以说是先葬者。
当年逼哥为了版权问题,跟人打官司,跟人闹,人家直接把你封杀了,品行不端。
国内版权很有意思,除了那几个大的比如周杰伦等,其他的版权都是给了音协吧,这就很搞笑。我创作的歌,音协拿来赚钱,有人告,我封杀你。。
这话题, 我就不得不提刀郎了。
意难平啊。
刀郎做的事,其实就是流行乐历史上经历过的事。
我们缺的就是刀郎这样的音乐人 。
流行乐产生于西方。
西方人古代听的是古典乐,近代听爵士乐,爵士乐其实就是美国版的古典乐.
他们都太高雅了,普通老百姓不听这俩玩意。
地里干活的黑人唱劳动号子, 想象一下我们的船工号子
"么哦么哦么, 嗬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嗬西左"
黑人唱的民歌, 想象一下我们的民歌:
"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黑人根据这些劳动号子, 民歌, 白人的民间音乐又创造新的歌曲, 这些歌曲就是"蓝调音乐".
当时白人是瞧不上的, 管这种低俗的音乐叫"种族音乐"(race music), 当然也确实很低俗.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 电声乐器出现了, 新的乐器录制的布鲁斯音乐大受欢迎.
这个时候白人也喜欢上了这种音乐, 那就不能再叫它种族音乐了, 就起了新名字"节奏蓝调".
现在我们知道各种类型的流行乐其实都能找到布鲁斯的基因.
也就说, 流行乐本来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来的.
民歌在古代不就是流行乐吗? 只不过可能就在几个村子间流行.
我们的流行乐是产生于民歌吗? 不是
我们的流行乐要溯源, 有民歌基础的是罗大佑, 是从台湾的民歌运动到校园民歌发展而来.
要不说罗大佑是华语音乐教父, 他的音乐是有根的.
然后陶喆, 他是完全"洋为中用"的.
可惜过去几十年了, 像陶喆一样, 把R&B玩明白的也没几个人.
然后就要说刀郎了.
他取材于新疆的民歌.
刀郎听的是民歌, 创作的是流行乐, 他可不是处于听R&B创造R&B的阶段.
我们其他地区也有很多民歌,
可惜完全没有发展成流行乐的可能.
我们的流行乐, 到底是什么?
是一种洋不洋, 土不土, 中不中, 西不西的东西.
他和其他地区的成熟流行乐比较, 就有些业余了.
好比说, 你唱欧美鄙视链最低端的芭乐, 那你也没人家抒情, 原因就是人家的芭乐已经发展几十年了.
希望未来多一些刀郎, 也许能重走一遍民歌到流行乐的路线
希望多一些陶喆, 把人家的类型汉化了
希望多一些gala, 连汉化都免了.
希望少一些"那样", 唱了一首歌就成了内地一姐, 真是神奇.
希望所有的音乐人, 督好.
哪个市场与世界接轨了?
别说音乐 中国的什么市场不是畸形的? 有一个畸形的前提在 你能跳出畸形的框框?
网上经常有孩子哭着弹乐器的视频,
我很好奇,孩子不喜欢逼他做什么,
我从不知道音乐会让人那么痛苦。
先压榨本国劳动力,产能极度过剩,再廉价出口,卷的当地底层没活干,最后被脱轨。你说这是不是畸形的
不是我说的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帮大家总结一下。
1
中国人让《罗刹海市》这种作品热度这么高,这审美,没救了。
平台要下架《罗刹海市》这种热度极高的作品,这言论管制,没救了。
韩国的防弹热度极高,中国音乐的热度没那么高,没救了。
2
中国全是苦情歌。
中国全是红歌。
中国全是颂歌。
中国全是日本歌。
3
中国人听音乐不花钱,怎么可能有市场呢?
中国人愿意为音乐节花很多钱,怎么居然愿意为质量这么低的音乐付费呢?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不听日本歌手?
4
日本的动漫歌曲吊打中国。
陈致逸在去米哈游之前,只能给恐怖片写配乐维持生计。
中国的歌不能凭自己本身的特色火起来,只能因为它出现在影视作品里而火。
严肃点说,各国都在应对流媒体带来的冲击,在流媒体时代还反思 CD 时代的版权保护有力不力我觉得稍微过时了点。
另外,有不少实际上积极的因素就写在一些消极的回答里。
改开快五十年了,至今内地有一个权威的实体唱片销量统计吗
有综合各个平台数据的播放/下载榜单吗
平台公开自己的播放数据了吗
有专门给歌手宣传自己歌曲的电视打歌节目或者其他活动吗
听众知道专辑是什么东西,不会一天到晚在精选集版本下面评论“这么好的歌没人听”,哪怕旁边就是原专辑版本评论爆满了吗
平台会主动合并一张专辑的一万个版本,做好整理收纳了吗
听众会去关心音乐平台上自己感兴趣的歌手的新歌,关注一下乐评人对专辑的评价,而不是在她发了一张口碑非常好的专辑的时候看都不看,上了个节目跳一下二十年前的歌又突然开始说自己的青春回来了吗
再烂的新电影也有一堆路人去掏几十块钱去看,看完还到处发感想讨论,对音乐他们是一样的态度了吗
一首歌可以凭自己本身的特色火起来而不是因为出现在某影视bgm/活动主题曲/什么地方唱了/骂了什么人了吗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是互惠 是各取所需
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肌肉男 把对面搞成一个皮包骨
我知道所有人心里都对这一点嗤之以鼻,但是我想说这才是稳定交易的基础。
而不是把对方都想象成一头牛,帮你犁地以后在吃掉。
对方就算弱智过几次,但不会永远弱智的。
建议:标题去掉“音乐”,换成XX,比如:房产市场、食品市场、药品市场、就业市场,等等,同样适用…
中国与世界脱轨
中国是世界工厂
全世界都在用MIC
中国市场是畸形的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市场里面有海量的外国企业,但是都是畸形的企业
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但是中国和世界脱轨了
。。。
虽然我不懂,但是受到震撼
影视行业也是畸形的吧,
自己拍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出不去,
别人拍的好的不让进来,
好像不拍点抗日,就不知道拍什么,
那种傻透的片子简直在碾压普通人的智商
点进来之前我觉得讨论“世界音乐”,哪怕是避野爹讳不敢说俄罗斯,好歹也说个奥地利。
现在一看居然在夸日本韩国。
中国音乐市场真实状况


最失败的是香港,在王菲为首的把另类音乐带进香港之后,didar五冠专辑,关淑怡跟张国荣都有类似的迷幻专辑产出,销量反响都不错,00年代有黎明,雷颂德为首的电子音乐,香港内地反响也非常好,陈慧琳电子舞曲也大获成功,按理说香港呈现出来的音乐多元化,比之台湾更能引领华语乐坛,结果到了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等又开始了苦情歌的芭乐老路,真的是浪费了前人辛苦打开的音乐之路
是有多下贱啊,听这10年内的中国音乐。中国影视剧也别跑,还不如音乐。短视频也别跑,那背景音乐不是抄袭就是娘改。其实这十几年内的文化作品基本上是糟粕。
封闭市场,文化荒漠,脱轨也不是一两天了
说明世界人民的审美是正常的,不喜欢听简中的廉价口水歌和日抛型晚会红歌
中国其他市场不脱轨?
陈致逸在去米哈游之前
只能给恐怖片写配乐维持生计
义务教育阶段
中国孩子有声乐课吗?
中国孩子有轻音乐部管弦乐队……可参加吗
中国父母不会骂不务正业吗?
中国音乐老师为什么永远在请假?
导致现在部分中国人长大后
不懂曲
只看词
盲目自大的批评外国歌曲
人人都是苏轼
把国内一堆没水平的老歌手捧的“500年再难出一个xxx”
试问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的音乐是靠歌词活跃市场的?
唯独此一家
无国界的东西,就是音“乐”,不是音“词”
相反,近5年凡是欧美曲风的中国歌,我都喜欢
反而老一辈的歌,当年利用网络环境闭塞抄袭日本走红了,现在日本的歌不知前进了多少,这些老一辈不抄袭了,还在啃老,肯日本半个世纪前的老。
老一辈没有打好乐坛江山的根基,却怪新人偷了他们的市场。老一辈粉丝打榜买磁带丧心病狂到当街打架,又凭什么怪现在的市场
老一辈的粉丝们只听歌不花钱,却怪新人粉丝花钱疯狂。不去给老一辈粉丝讲解享受型消费的合理性,却要这个时代的人为上个时代的审美买单?凭什么?上一代人故步自封觉得90 00后是垮掉的一代,包括觉得音乐审美都很垃圾,都不为这一代新人花钱。
市场是不健康,但是多方原因,最根本的
就是中国自古就没有完备的音乐体系
你知道无数个宋的词作家
你能立马甩出10个作曲家的名字吗?
自古不成体系
现在依然词在上座
真正的好歌都被这些人喷成一坨屎了
毫无当担,只怪新人
却不敢怪幕后操盘手
你们为什么不骂资本
买通电视台造假
买通名人嘴里的夸
买通数据平台刷流量
买成千上万的账号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怪谁?
谁都可以怪?音乐传统 教育 听众 音乐人
都有好或不好的地方

先从抵制资本开始吧
别搅乱音乐市场
造假销量来洗钱
前几年tfboy ,鸡哥,吴亦凡水平再差那好歹也能算歌,今年挖呀挖呀挖居然能被网民捧为华语音乐圣典,那可真是太绷了。
罗大佑,李宗盛,张学友等这一批有实力的,年轻一代人完全不认识。
从音乐类型上来看,英语国家中心的历程里布鲁斯音乐是重要的一环,以布鲁斯为基础的各类更新的音乐在中国只有相对而言贫瘠的土壤。于是上世纪布鲁斯摇滚在中国声势并不大,除了崔健、伍佰等音乐人之外对布鲁斯摇滚的涉猎并不多,中国的音乐场景于是跟国际一样直接从另类摇滚乐为切点开始生长,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黑豹、唐朝、超载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不陌生的名字,另类音乐里更有甚者如王菲直到现在都还有比较大的知名度。
在R&B这一块,虽然东亚大家发展得都相对比较浅层,但中国甚至不如日本,久保田利伸在日本取得较大的商业成功之时,庾澄庆并没有让R&B在华语带来太大的水花。直到了Contemporary R&B更加全盛的90年代(为什么可以说是“成人R&B”,因为“contemporary”这个词可以勾到“adult contemporary”,更好理解的翻译是“成人抒情”),出现了陶喆、李玟等等与国际更为接轨的一大批人。直到现在Contemporary R&B都没有退出舞台,一直有芭乐存在并不是什么灾难。
千禧年之交的Pop Punk、Britpop/Post Brit、Teen Pop在国内也有发展。比如花儿乐队、果味VC、达达、周先生(我说的是周凤岭的乐队不是那谁)以及一大批偶像组合。这一阶段的华语乐坛在主流层面依旧是与国际接轨的。
我认为的比较重要的变化还是在于00年代与10年代。00年代三位备受瞩目的Teen Pop标杆偶像,Britney Spears、Justin Timberlake、Christina Aguilera都做出了转型,在形象上摆脱青雉,在音乐上前两位在嘻哈、俱乐部电子音乐的基础上完成融合,Britney呈现出更加舞曲向的倾向,JT则以Crunk为轨迹加入更多Funk的元素,Christina在成色上稍逊但也有《Stripped》等表现出这个方向的作品。看00年代的主流音乐变化可以发现一轨从Babyface等更为纯的R&B,到Usher的舞池气质更多的Crunk(Kanye West同期《Graduation》也有类似的倾向),再到00年代末Pitbull、Lady Gaga、Kesha等音乐人大爆发的廉价电子舞池,这三位都有展现出明显的“跟上潮流”的动态。而这样的动态,在彼时华语主流音乐人身上难见,即使有,也是做得畸形,没带来太多广阔的音乐影响,更别说带来音乐运动了。见过太多“至少在夜郎是爹”的言论,可是夜郎国没发展起来,在后唱片时代作为最后的巨星,没起到引领、发展潮流是什么水平我不好说。
搞笑的是这阶段华语音乐居然孵化出来的是许嵩等…… 同时你跟我说:华流才是最Diao的。
而在10年代,以Avicii为代表的一大批EDM音乐人随之蓬发,在华语也有一大批受众但却未形成应和的潮流,即使是徐梦圆开始走红也是EDM已经沦为过时产品的10年代后半段。主流层面上,欧美主流有《Femme Fatale》《Aphrodite》等EDM潮流之迎合,但华语并没看见太多,蔡依林、萧亚轩等部分主流音乐人有类似的作品,但依旧没广阔到形成一阵“EDM craze”,其他主流音乐人涉及电子音乐的审美大家也都清楚。
同时1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了嘻哈回潮、极简审美更多发展、另类与独立音乐发展与卧室音乐人蓬勃的铺垫。但是华语没有,华语主流音乐人在干什么大家都清楚:
华语没有Janet Jackson/Prince—Burial—James Blake/Frank Ocean—Daniel Caesar/serpentwithfeet/070 SHAKE的PB RnB发展线,
也没有OutKast—Puff Daddy—Kanye West—Kid Cudi/Lil Uzi Vert/Chance the Rapper等的嘻哈音乐演变路线,
没有Rave/Trance/IDM—Dance Pop/EDM—Bubblegum Bass/Hyperpop/解构俱乐部的独立电子音乐发展路线,
在主流看不到太多音乐运动与流派变革的痕迹,从罗大佑,到周王陶林,再到许嵩,再到现在的队长,我只感受到一层层的降级,以及音乐是如何变得愈发无聊的。于是你说:“第一名还要怎么变?”
在00年代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另类与独立音乐生态,于是主流音乐营养枯竭之后迎来了必然的坍缩,变得愈发自我重复和单调肤浅,或许的确“你小众你牛逼是吧”就是对的。
也是因为长期的地下音乐不够充足发展产生的真空,主流音乐人的影响力在华语地区似乎比其他地区都更广大而深远,“情怀”也变成了华语地区仅此一份的阴魂不散。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欧美乐迷不会因为Bruce Springsteen在70年代做出了《Born to Run》就放下对他在10年代交出《The Promise》《Wrecking Ball》作出答卷的要求,欧美乐迷同样不会因为Madonna位高权重就忽视《Hard Candy》的不佳,而更重要的是在如此良性的音乐环境之中,Bruce Springsteen可以依旧做出充满时事反思的《The Rising》,而Madonna《Hard Candy》即使成色不佳我们也能在其中看到Pharrell Williams、Kanye West、Timbaland与JT,看到她对自己音乐保持“新”的要求。
我们能看到Taylor Swift与Beyonce做出另类音乐尝试的倾向,能看到90年代取得商业成功音乐人们如Damon Albarn如何通过Gorillaz进一步拓展音乐生命,能看到Bjork在《Vespertine》的十余年后与新一代音乐人Arca合作,但在华语,林忆莲们仅仅是少数。
Frank Ocean会因为在Coachella上的糟糕演出受到指责,华语的音乐人却直接将任何的批评声都说是犬吠。乐迷们保持跪着的消费姿态却乐此不疲。甚至,Frank Ocean在欧美能音乐节领衔,而几个月前我在华语看到的是微博上对今年北京草莓音乐节的阵容感到嫌弃——“人家都朴树领衔,你这都是啥啊!”


请问这个阵容有一丝丝的差吗?
回到主题上,良性的音乐市场不仅仅是不给烂作买单(虽然欧美这一块烂砖销量高并不少见),评论者从未缺席。00年代Pitchfork可以助推American Football带着Midwest Emo走进更多乐迷的视野,彼时我们也有不少类似的杂志媒体,而到了10年代之末,在Pitchfork依旧能因为做得不好而给Madonna等位高权重的音乐人作品打出狠辣的低分时,华语乐坛却没有太多评论声音愿意指出主流领域里的垃圾。欧美的舆论也说滚石杂志看到BTS大喊绝绝子的样子很丑,但在华语乐迷之中很多人对乐评该是什么样的、乐评是否必要(事实上音乐人也不知道)、乐评在产业中位置也没有一丝丝的基本了解。甚至豆瓣,我都懒得说豆瓣了!
而助推卧室音乐人们走向大众视野的流媒体,我们又要承认华语甚至连足够成熟的流媒体市场都没形成。独此一份的二次消费,请问数字专辑又是谁带来的?各类音乐门户网站之间版权大战,音乐播放器性质变得越来越弱,乐迷属性最强的虾米则迎来关门,乐迷端都如此拉胯如何支撑发展?即使是回到10年前,请问Billboard在欧美乐坛指引流行乐方向的时候,华语乐坛有任何具有权威且辐射能力够广的流行榜单吗?
每天在华语主流这么贫瘠的一亩三分地里争论排位大打口水仗的人们,你们是如何做到夜郎自大而沾沾自喜的,是有多短视才能自以为不丢人?
因为中国当代文化过度的纠结有没有用,或者说过度的追求实用主义。这就导致音乐欣赏这类的需要一定美育土壤的玩乐活动,在普罗大众间几乎不存在。不是说没有,而是说小众。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真正大众,没富过。
畸形不畸形和与世界脱不脱轨没有半毛钱关系,别划等号。
畸形不一定与世界脱轨,与世界脱轨也不代表畸形,要论证它畸形请拿出论据,和世界不同不属于畸形的论据之一。
中国大部分的音乐审美,注重的不是音乐本身,不是旋律,而是词,好像词写的可以,写的有故事性,再加一个很套的旋律,就会很火。但其实一个好的音乐,不仅仅是在中国立足的,也要在世界立足,那么其他国家的人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是不会看词的,而是感受这段音乐带来的感觉,每个乐器演奏出来的情感共鸣。所以中国的大部分音乐是和世界脱轨的,为了迎合大部分听众的需求,而变得畸形。哎,在中国,好的音乐还是挑观众的。
中国整个音乐产业链就是畸形的,2019年中国音乐人人均收入为2000元90%的音乐人都处于兼职状态。上游版权管理十分不完善,音乐人自身版权意识薄弱,只有一个音著协版权管理机构,但是60%以上的音乐人都不是其会员,甚至还有30%多的音乐人都不了解音著协。没有相应的版权管理机构,上游唱片公司的议价能力相对强势,这导致中游音乐平台议价能力较弱,所以想走用户付费这条路盈利相当难,毕竟人家spotify40%多的付费率都还处在亏损状态,我国音乐平台付费率只有5%多。这就导致大部分音乐平台只能靠社交服务来维持自身平台的盈利,所以国内的音乐平台大部分收入并不是来自歌曲本身更多的是平台的社交娱乐,直播打赏这块。其次音乐平台(腾讯、网易、阿里、咪咕)处在一种博弈状态,谁都不敢擅自走spotify的模式,因为一旦你选择付费模式,其他平台还是提供免费服务,会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这种风险现阶段几家平台都承受不起。中国音乐产业的下游就不用说了,大部分用户的付费意识都不强,愿意为音乐买单的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但大多数都是为偶像打榜,真正愿意为音乐买单的少之又少。
不过呢,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也在逐渐改善,用户付费意识相比较以前还是好很多。腾讯音娱也在尝试付费模式,好多歌手的歌曲已经是会员才能听,这也是一个好现象,道路艰阻,但希望还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0 16:12:05  更:2024-01-10 22:43:5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