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家长们总觉得孩子学钢琴非常高大上,但去学吹唢呐就太俗气?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为什么家长们总觉得孩子学钢琴非常高大上,但去学吹唢呐就太俗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家里的小表妹今年12岁,她爸妈一直想让她学门乐器作为才艺傍身,就带着她去各种兴趣班逛了一圈。结果小姑娘答应了学乐器,选的却是唢呐,觉得唢呐模仿鸟叫声很… |
因为在民间文化里,唢呐本来就是俗的东西 唢呐、锣这些乐器本来就是民间红白喜事常用的乐器 你也别扯钢琴 你去学古筝、琵琶、箜篌甚至学编钟,你看有人说你俗吗? |
连题主自己都知道在“古筝、琵琶、唢呐”里面,选择唢呐放在标题上…… |
我倒不反感唢呐。 我反感的是那些无脑吹的患者们。 听到各种国风音乐,只要唢呐一出,立马就高潮了。 真像书中说的,他们不是看戏的,是赛脸的。 他也不管好听不好听,反正就是嚎叫呐喊尬吹就完事了。 |
别说钢琴了 你看武侠小说 金庸 黄药师抽出玉箫,欧阳锋亮出古筝 苗若兰古琴待客。 古龙小说 楚留香里有西域琵琶 小李飞刀里有铁笛玉箫 你见那个武侠小说 来着文质彬彬姿态潇洒,腰里别着一个唢呐。 |
因为唢呐就是土,别想用什么民族主义洗脑别人,在钢琴这种来之前唢呐也土,人家都吹个玉箫,弹个古琴,谁他妈吹唢呐? |
不要扯民族情感,要优雅你学古琴去,哪怕学个笛子和箫。 玉笛谁家听落梅,玉人何处教吹箫,俗吗? 唢呐自古就不受待见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罢。 它不是和钢琴比显得俗,它是和谁比都俗 |
这个问题下不少回答都在尬扯民族自卑、崇洋媚外,连“河殇派”都出来,我看得尴尬到不行。要想输出情绪,拜托您去找个民生话题都比在这儿合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唢呐这乐器本来就是负责“俗”的,在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前,唢呐就从来没高大上过。唢呐音调太高,表现力太强,强烈到如同绘画里的纯色,十分跳跃“抢戏”,与文人士大夫阶层一贯欣赏的“中正平和、意境悠远”的音乐,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唢呐历来难登大雅之堂,只用于红白喜事、军队演奏等有限的几个场景,在文人士大夫日常的赏乐名单里,唢呐是完全缺位的。不仅如此,明代时还有人写书,把唢呐归为外来乐器,称唢呐的出现乱了中华之音。 一个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在清朝的宫廷乐队里,用于演奏“雅乐”的几乎全是琴、瑟、编钟、箫一类的华夏传统乐器,而唢呐只在仪仗队开道时才出现。 就好比老爷们在府上饮宴,上来增添“雅兴”的可以是古琴、歌舞,但你能想象哪个老爷在聚会上吹唢呐的?那才是妥妥的非主流。 因此在钢琴进入中国之前,唢呐其实就已经被中国人打上了“俗”的标签。这跟崇洋媚外扯不上半点联系,要怪只能怪千百年来被文人阶层把持的审美基因,深深影响并传到了现代中国人的身上。否则,你看有几个人敢说古琴古筝、编钟、笙箫这些民族乐器俗气的? |
别搁这什么崇洋媚外了,学古筝的人也没有说就俗气了呀。真实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唢呐这种乐器过于嘹亮和尖锐,所以一般都只能用于俗处,例如婚礼丧葬,庙会游行之类的。那种高级一点的宫廷雅乐和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欣赏,根本不会用这种过于尖锐嘹亮,喧宾夺主的乐器。 古代的文人进行音乐交流,最常用的是古琴,或者是筝,竽,笛,琵琶这些相对音色比较柔和温婉的乐器,然后还可以和其他各种乐器相互配合。唢呐一出,你拿什么乐器和他配合?基本上你就只听到唢呐声了,其他乐器的声音你都不怎么能听得到呀! 最后,唢呐也不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人家是波斯人发明的,奥斯曼帝国也有唢呐哟! |
这么多回答没人说的事儿? 钢琴有一大堆练习曲,练习各种技巧,你让唢呐练啥曲子?晚上孩子在家练,别人还以为谁家吃席了 |
这个和西洋乐还是民乐没关系 在中国传统认知里,唢呐就是俗气的啊 你想象一下,宋徽宗赵佶夜会京城名妓,让花魁给他来一段小曲助助兴。李师师坐到桌边抚琴或者弹古筝,不行拿起琵琶或者阮,是不是都觉得挺雅的? 如果李师师掏出一个唢呐开始吹,你猜赵佶啥想法? 再换个例子?金庸笔下的把随身带的玉箫换成唢呐,然后时不时的来上这么一段,这人设是不是也得崩? 你要说唢呐高雅,自己的老祖宗听了都得摇头 |
你里诸葛亮摆空城计,为什么在城头抚琴,不是吹唢呐? |
我们一直讲,选择大于努力,选对赛道最重要。 一个小姑娘,去选小提琴,钢琴,这里面美女如云,高手如云,你能出头? 而如果你去选唢呐,全部是,只要是中等姿色在这圈就是顶级美女好嘛。 参考战鹰站在四十几个中间。 |
#入门# 如果要学器乐,应该选什么入门? 这个标准不应该是“高雅”、“俗气”,而是这门入门乐器对学习其他乐器、进入作曲、指挥、这些更深入的领域有多大的帮助。 所以,实际上你选的应该是键盘、拉弦、拨弦、打击、吹奏这样的门类,而且最好和系统直接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钢琴确实要比唢呐要好一点,因为从钢琴学到的技巧对于将来作曲和指挥一类的实践有更大的帮助。 唢呐的短板并不在于“俗气”,而在于缺作曲家给它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新的经典。 音乐真正重要的是创作。谁对降低创作门槛、开拓创作可能帮助大,就应该优先学什么。 这不仅是音乐,而是对练一切功夫都适用的道理。 |
那些任何问题都能扯到中外之争阴谋论的人能不能翻翻书,唢呐怎么就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了?那玩意就是波斯的,随着蒙古西征传入,本来就是蒙元强势的文化符号。《朝天子-咏喇叭》里元代官员开道用的就是唢呐。这种声音过尖,短促的乐器本来就和崇尚音符和谐宏大的中国古典音乐不符,你用唢呐吹个《高山流水》试试?看看好不好听。 这就像清末民初,革命党想让老百姓剪辫子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很多文化程度低下的百姓已经忘了自己祖宗是没有辫子的,反而拼命的维护辫子这个“传统文化”。 真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我儿子自从在音乐课上看到老师给他们放有个音乐家在长城上吹唢呐的视频就爱的一发不可收拾。 跟他钢琴课老师说,老师我要学唢呐。 老师明显吭哧了一下说,嗯,可以啊,就是有点吵。 他说,我要站长城上吹! 老师说,那行,别在家里吹就行。 所以他要真学起来,估计还能顺便增加点户外晒太阳的时间。 |
如果农村白事伴奏弹钢琴,家长也就不让学钢琴了。 |
朝天子·咏喇叭 明 ·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罢! 我记得这是语文书上的 |
你看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言情小说、耽美小说,人家主角如果会个乐器,不是吹个笛子弹个琴,就是吹个箫舞个琵琶。那些玩意不仅还能当兵器。 冷门一点,胡琴等也不是没有, 但, 你什么时候见过小说男主人公女主人公是吹唢呐的? |
一看题主就不养狗 狗狗们表演作揖,表演一些小技能,或者训练他们拍一些搞笑的视频 狗狗们真的喜欢吗? 他们知道自己这样做有意义吗? 显然是不知道的,它们不知道,这样做,主人会有面子 它们只知道,这样做主人会高兴,会给它们吃的。 你如果养过狗,你就能很清楚的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学钢琴? 因为别的小孩不会,我的小孩会 就像别的狗狗不会作揖,而我的会,这样我出去吹牛逼的时候,就会很有面子。 |
|
那么小孩子学才艺,和狗狗作揖唯一的区别在哪里呢? 炫耀自家孩子的才艺,别人不爱看 但是我炫耀我家的狗狗作揖,你们会觉得很有意思。 我们小区有个女人,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恳请别人看她家孩子表演才艺的时候 她家孩子满脸的尴尬,显然不如我的狗狗快乐。 回到问题 钢琴和唢呐,为什么区别对待? 原因很简单,这里存在两个东西 一个叫门槛,另一个叫共同认知 钢琴是具备一定筛选的,它的成本高,注定了它有另一个功能 阶层划分 你们知道奢侈品吗? 有钱人的日用品,穷人省吃俭用,买了一个奢侈品以后,它觉得它也是个有钱人了。 所以奢侈品真正的目标群体,反而是那帮穷人 它们以用奢侈品为荣,甚至一个柜姐都能站在他们头上耀武扬威,他们还觉得这样的奢侈品,买起来才有格调。 钢琴也是同理 因为有钱人的兴趣爱好,导致了一帮穷人拼命模仿 虽然我知道,他们不算穷人,毕竟也是小资中产 但是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累了一天,回到自己房子,感觉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拿出房产证,猛吸一口,就能忘却还要还几十年的房贷痛苦。 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真的有用心培养后代 一边恨铁不成钢,用所谓的“为你好”,逼迫孩子像狗一样学技能,讨好他们,满足他们畸形的炫耀欲 一边又装作无关紧要,在他人面前云淡风轻 而唢呐,是不具备这个特性的,也不具备这个共同认知。 说个小插曲 我有个朋友搞艺术的,教小孩子画画,被家长骂的不要不要的。 他希望小朋友有创作能力 后来他的同事告诉他,你只需要强迫孩子学会临摹就可以了,你只是来打工的,不是来搞艺术的 从那以后,他口碑确实就好了不少。 猫窝狗窝,是给谁做的? 猫猫狗狗??? 错咯,是给主人做的,它们需要满足主人的审美,而不是猫猫狗狗 孩子学钢琴,是给谁学的? 当然是家长了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唢呐真的没排面 学钢琴的一大堆,听钢琴的没几个 这就是当代中国家长鸡娃的产物 但凡他们拿出鸡娃的魄力,鸡自己,早就成了社会的人上人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
写过一首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唢呐最厉害之处,正是曲儿小,腔儿大这六个字。 有过参加农村红白喜事经历的人都知道,红白喜事的“花锣鼓”队,吹唢呐的从来都是坐最中间的位置。花锣鼓队一般这样构成:打铁锣的,敲铙的,打鼓的(分大鼓小鼓),吹唢呐的。敲锣打鼓的搞半天,吹唢呐的才会千呼万唤始出来。 但是只要唢呐一响,什么锣啊鼓啊瞬间就被压下去了,无论你怎么卖力地敲,这声音都比不上。只要唢呐“呜呜呜,哇呜哇”四面八方的人都能第一时间听到,而且会知道,核心人和事要出场了! 一场红白喜事多嘈杂,有鞭炮声,有喧闹声,有各种小孩的哭笑声……然而就算再嘈杂,唢呐都能脱颖而出。它有着不受任何声音干扰的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可以这样说,只要吹唢呐的铆足了劲在那里吹,就没有其他声音可以让人感觉到存在。 几十年前,娱乐方式单调,红白喜事过的就是一个热闹。那时候人们评价一场事做得好不好,有一个最大的参考依据便是请的吹唢呐的“撒不撒堂”,撒堂这个方言,意思就是敞不敞亮,镇不镇得住场子。我们老家有个姓冯的表叔,父母过世得早,公认的家里穷得“舔灰”,一直没有结婚,后来在族里长辈的帮衬下,娶到了一个人品过硬的老婆。结婚那天下大雨,新房还有漏雨的地方。破破烂烂的房子,水准一般的饭菜,但是堂屋正中,坐着村里最有名的唢呐匠,两人本着怜悯,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左右,气盖长虹吹着,为原本贫寒的婚宴增加着鲜活旺盛之意。 很多年后表叔夫妻经过努力盖起来体面的三层平房,还接过去曾经为他们吹过唢呐的老人,人们说起来那天的场景,说:那天的雨比他们屋后那一片的山胡椒还要密,他们那个唢呐儿硬是把雨都压下去哒咧。当时我们就说这是好兆头,果不其然他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话可能说得有点马后炮夸张了,但确实他们这一说起,人们就能想起那比雨声要恢宏滂沱得多的唢呐。那种敞亮的声音时隔多年仍然能成为一种清晰的记忆点。 在我们老家,唢呐撒不撒堂,除了唢呐本身的构造,导致的声音雄浑鼓荡以外,还有个很大原因在于,唢呐都是在大场面学,大场面用。 别的地方风俗是怎样的我不清楚,但是在我们那里,由于唢呐的特殊性,吹唢呐不是披红挂彩,就是披麻戴孝。所以一般这个东西是不会随便响的。它只出现在它该出现的场合,私人家很少吹这个,教这个。唢呐匠都是在红白喜事场合郑重其事的吹,郑重其事的教,郑重其事的学。吹唢呐的从一开始就要面对大庭广众,勇敢地用最大,最长的气力把这个东西吹响,吹好。如果最初就怯了场,那基本会被定性为撒不了堂。再也不敢摸唢呐,也就不上学和用了。但是从拿起唢呐就敢一鼓作气吹的人,走在红白喜事的任何场合,都敢跟着师傅叫一两嗓子,然后听师傅的讲解,什么龙出水,虎下山,将军令,指导唢呐怎么响应、指引锣鼓。怎么换气,用指。每次他们都会在正式入场前找个角角这样指点技艺,没多久,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唢呐就诞生了。 这样练出来的唢呐,红事能吹得喜气洋洋,白事能吹得催人泪下。它只要一响那就是乐下无人了。 中国本身是一个农业社会,它的文化土壤长期就是农村。唢呐是乡土情怀,乡土声音的极致。它跟钢琴不一样,钢琴可能本身就是意味着工业化,意味着城市化。 唢呐要在乡村,依靠着厚土地,在闹哄哄的血脉中吹奏婚丧嫁娶。而钢琴不需要这样,它更适合在窗明几净的城市中,对着绅士淑女,在优雅的基调中弹奏悲欢离合。 二者的区别也并不是高雅和粗俗,而是身处环境,感知力,阅历的不同。唢呐能天地共鸣,钢琴也能万籁齐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雅量走进它们,认识它们,而不是褒甲贬乙,自以为有多了不起。 |
承认唢呐不是特别悦耳就那么难么? |
不说别的民族乐器。 就说唢呐和钢琴。 原因很简单。 唢呐多少钱? 便宜的几十块钱,好的也就几百块。 钢琴呢? 最便宜的几千块。 贵的…… 那就不好讲了,贵的能换套房。 普通人不懂艺术,只会直观的从价格上来判断,哪个更高级。 这个是没办法的。 · 为啥开头说了不讲别的民族乐器呢? 因为民族乐器里也有很贵的,比如古筝古琴,好的也是天价。 但唢呐……真的是比较接地气儿的那一类。 |
国外也一样好吧,乐队里主唱和吉他手都夜夜笙歌,鼓手也很好泡妞,贝斯手晚上都在练手。 |
那天听一个大学教授演讲说:从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国家这样多的孩子学钢琴,却从来没有很多孩子去听音乐会。 我们这个四线城市,钢琴一节课150元,一星期一节课,一年就要大几千,加上比赛,考级,各种花费,一台钢琴,便宜的一两万吧?但凡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好像都在学钢琴。 如果是,孩子主动要求,甚是喜欢,那当家长有能力的让他学,确实也合适,可,就好多家庭明明孩子不喜欢,自己觉得学个钢琴有艺术气息,就非得逼着孩子去学,总觉得,能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样子。 孩子喜欢的不再纯粹,总是为了……而学什么。 为了家长觉得这个乐器好而学,为了才艺傍身而学,为了…… 都忘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唢呐俗气?上不了台面? 我第一次感受唢呐的惊艳是在「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里,香妃被毒死的那段背景音乐「齿轮」,唢呐一起,情绪瞬间被带起,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还有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囍」,整首歌贯穿唢呐,简直如注入灵魂一般,太好听了。 乐器哪有什么高低之分? 在我们有声行业,古装剧的配乐,钢琴就是不适合,就得用琵琶,古筝,唢呐……这些古典乐器。 我只能说,一切培养的兴趣爱好,要能学的出神入化,都是王者。要只是为了考级,就会那么几首,来回弹,那学了也没啥意义。 |
|
Ting 8387 次赞同 去咨询 |
说唢呐俗气,真是冤枉人家了。 唢呐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乐器,参加过无数战争和庆典,见证了几十个帝国的兴衰。而且对于中国来说,唢呐也是正儿八经的“西方乐器”。 萨珊波斯长生军和白匈奴人决战的时候,在阿姆河畔射箭击中老虎的时候,乐师们使用的乐器是唢呐,细密画里到处都是证据。 在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穿过君士坦丁堡的城门时,在1900年英雄奥斯曼.努里帕夏去世后的葬礼上,唢呐接生过一个帝国,又目送它离开。 乾隆皇帝在京郊布设绵延十里的仪仗队,迎接从大小金川得胜归来的军队。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国父灵柩缓缓穿过北平市中心。在这些场合,唢呐从未缺席。 唢呐的旋律就是亚洲历史的心跳声。 比起钢琴等弦乐器,唢呐这种管乐器不可取代的优势就是嘹亮雄壮,一切需要穿透力的地方都是唢呐的主场。琴太笨重,它们走不出屋子,走出来也迈不开脚。 然而唢呐的不幸在于,它活到了一个亚洲不再强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礼仪都得向西方看齐,欧洲的东西成了“普世的”,亚洲的东西降格为“民族的”。 “东西”是个极好的汉语词汇——哪有什么纯粹的东或者西,它们连在一起才是个东西。东与西,雅和俗,本质上都是由权力关系决定的。但权力没有永恒的,迎合权力只会让自己成为有保质期的奴隶。美与热爱却是永恒的,它们不受时间和国界的约束,遵从内心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三千年走过,唢呐最明白这个道理。 |
|
唢呐至今仍是土耳其军乐的代表乐器 |
像我这样从小县城农村里来的,说起唢呐,就是小时候吃席的时候那个震耳欲聋的声音。那个声音的主要目的是吵闹,不是悦耳动听。 我是从小没听过用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这类悦耳的歌曲,我是指现实中,而不是电影里。所以要我让小孩吹唢呐,我实在心里不情愿。 如果你要上升到民族高度,那么我得加一个,架子鼓我也不愿意让孩子学。我反对一切吵闹的乐器。 |
粉红收收味,啥也要扯河殇 因为唢呐就是俗气,就是不上台面。你学个古琴,学个琵琶,学个横笛,有人会觉得土么? “曲儿小,腔儿大”早在全中国都没人认识钢琴的时候,唢呐就是土味代表了。关钢琴什么事!就算西洋乐器你学个架子鼓你家长也觉得不像是好人该学的 |
说民乐粗俗西洋乐高档的纯属脑子有问题,很少了这种人已经。 关键是唢呐它本身就土啊。。。 同样民乐,你去学个笛子学个萧学个古琴,谁说你土? 所以土这个锅不在民乐西洋乐上。 而且唢呐也不是民乐,追根溯源,这玩意从西亚波斯那边传过来的,跟西塔琴这些波斯印度乐器都一个系统的,土也甩锅不到我民乐身上好吧。 |
关于钢琴高大上和唢呐太俗气的问题,本质上就是艺术的雅俗问题,这个问题属于艺术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经典问题,并最终上升到认知哲学的层面,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层面。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几乎需要把近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脉络梳理一遍。 我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逻辑梳理一下,希望朋友们有耐心看完,并给个赞。 长话短说,我略过古希腊以来的本体论哲学阶段,直接从康德的主体论哲学谈起。 康德哲学的一大贡献或对于传统哲学的巨大翻转在于,他认为我们对于外物的认知,其实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也就说,对象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什么模样,其实受限于我们自身的认知结构。这一点得到了后世的心理学实验的支持。 卡西尔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他把康德的认知理论嫁接到了艺术理论的领域。艺术就不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存在,而是受制于我们主体的认知能力的一个存在。 也就是说,钢琴是不是高大上,唢呐是不是太俗气,并不完全是钢琴和唢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自身的认知结构或框架。 要知道,在此之前,人们普遍相信客观论美学,认为美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好多美学家认为哪怕人类灭亡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依然是美的,而臭水沟依然是臭的。 可是这里其实也存在混淆:物理的、生理的,与心理的、文化的。 一般而言呢,物理的、生理的刺激反应是具有较大的客观性的,譬如辣椒就是辣的;但是心理的、文化的刺激反应却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譬如辣椒是美的。 换到我们这个话题来,钢琴声和唢呐声是物理性的存在,给你造成的感官刺激是生理性的,但是你觉得钢琴声高大上,还是唢呐声太俗气,那就是心理的和文化的反应啦。 那么,我们的文化性的反应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呢? 于是我们又到了语言学哲学阶段,因为一切真理或文化都是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的。 这里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作品。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了一个符号消费的概念,以区别于马克思的商品消费概念。 也就是说,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主要不是物理性消费了,而是符号性消费了。物理性消费就是把商品消耗掉,如水果、粮食、衣服。符号性消费就不一样了,譬如项链、皮带、手表、钻石、豪车等等,消费的不是其物理性价值(你肯定不会吃了它们),而是其符号性价值,说白了就是文化性价值(譬如你通过使用它们达到了炫耀的目的、显示自我身份的目的,等等)。 回到我们的话题,所谓钢琴的高大上,其价值就是文化性价值,或符号性价值,钢琴被赋予了一种高大上的价值,使用钢琴的人就会因此获得高大上的社会标签,去听钢琴音乐会的人就会显得高大上,有品位,反之,吹唢呐就会被人瞧不起,因为唢呐被打上了“俗”的标签。 于是,钢琴成了一种象征高雅的符号,唢呐成了一种象征低俗的符号。 所以,我们就要探究,为什么钢琴会成为高雅的符号,而唢呐却成了低俗的符号? 答案就隐藏在“文化”这个词汇里。 文化是什么?解释学人类学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中有一个经典的界定:文化是意义之网。 我们人类生活在文化的海洋里,就像蜘蛛在意义之网上爬行,你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实际上你根本无法脱离意义之网而生存。 题目中的小表妹的父母就是被一张编织出来的意义之网给控制了,这张网构成了他们的认知框架,把钢琴是高雅的,唢呐是低俗的这样的概念根植于他们的认知结构框架中。 并且,既然是认知结构,就一定是成体系的。钢琴高雅、唢呐低俗的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关于中西方文化的认知逻辑:西方是发达的、文明的、高雅的、美好的,中国是落后的、愚昧的、低俗的、丑陋的。 到这里,知道上面为何开始强调文化自信了吧?实在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西方的一整套叙事话语,建立起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范型:西高中低。 这导致了我们的文化自卑,文化不自信,甚至是自恨心,恨自己的文化,恨自己的出身。 一旦长期延续,其严重后果就是该文化的消亡,进而导致民族主体的自我消解。这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言以蔽之,讲好自己的故事,即叙事。 唢呐,想要成为一个高大上的符号,就必须讲好唢呐的故事,讲好中国民乐的故事,讲好中国艺术的故事,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这是一个成体系的事情。 而要讲好故事,其实有三个层面: 叙事者的地位。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西洋乐高贵?就是因为西洋乐的叙事者——西方文化,处于话语的高位,他们的话语权更重。 一般来讲,经济越发达,话语权就越大,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就会处于高位,会向下自然流淌。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处于文化的低位,会自动仰望高处流下来的文化艺术形态。 从这个角度就很好理解粤语歌的盛行、港台剧的流行和衰落。 那么回到民乐和西洋乐的话题,我们就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对美国老大地位发起冲击,中国艺术的话语权重会开始急剧上升。 一旦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个时候,别说民乐,中国的一切艺术都很容易成为强势文化,流布整个地球。 2.叙事的平台 怎么样才能讲好民乐的故事? 首先得有合适的平台,平台非常重要。 譬如时下的直播平台的崛起,就给民乐叙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平台。 如果说网络给了网络文学一个极好的媒介,导致了中国网文的强势崛起,那么我敢于断定,子安带直播的技术,同样为民乐的强势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其实民乐的群众基础是要好于西洋乐的,道理很简单啊,除了学院派和有钱人家庭,大部分老百姓及其儿女主要接触的肯定是国乐为主,从小养成的审美习惯肯定是亲民乐的。 所以当有了网络平台,大量民乐爱好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通过直播与志同道合者交流。而喜欢民乐的群众基础好,必然会推高流量,这继而会促进民乐账号的发育和民乐作品的大量创作,甚至救活了很多民乐团体。 |
|
同时,由于中国短视频平台在世界上的普及,直播和短视频同时发力,更是有利于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还有一种重要的平台模式,就是晚会之类的。 昨天某音刚举办了直播五周年的线下盛典,开场的大秀,二胡、琵琶、唢呐、古筝、笛子齐上阵,在聚光灯下,演奏者手指翩翩,表演细节到一颦一笑。 |
|
3.叙事的技巧 讲故事是有技巧的。 一个故事里,可以汇集多种元素,要把各种元素有机统一起来,打包销售,这才是最高明的营销方式。 譬如讲民乐,完全可以把中国山水画、山水诗、中国建筑、中国哲学、中国书法、中国戏曲、中国婚俗礼仪等元素统合进来。 |
|
像这个就把民乐与中国建筑、中国山水、中国艺术结合的比较好,还有的是将中国婚俗、中国服饰等元素融合到民乐里来。 总之,故事要讲得生动,作品要做得精致,元素也要搭配得恰到好处。 |
除了大家所说的问题外,有一个问题在于:常年传统艺术的曝光率极低,目前会的人少,难以为继。 我娃最近也有这个问题,也想学一些乐器,前段时间去了武汉逛了一下,学钢琴小提起的成堆成堆的,老师好找,培训已经成系统了,但是传统乐器这方面找老师都是问题,更别说还要选了。 其实唢呐曲子还是不少的,而且地位是不可替换的,举个例子:水浒的《好汉歌》,三国里面的《这一拜》,《小刀会序曲》也被大量影视剧用过,比如说周星驰电影里面不止一次的用过。 这些曲子的唢呐无法被替换成其他乐器,换了就没那味了。 不光是唢呐,好多传统乐器都是如此,传统乐器是传统音乐的部分,而传统音乐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说我个人对于西化的问题没有那么敏感,但是把传统文化都丢了也不是个事。 目前这块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传统文化没人搭理,自然不会在传统音乐里面创造新元素,而传统音乐缺乏新元素,又把传统乐器带进沟里,没有熟悉传统文化的人进行创作,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自然难以为继。 过一些年,连熟悉传统文化的人都少了,小孩们自然会遗忘掉这些东西,甚至即便是学都很难学。 举个例子,满大街都能找到钢琴老师,传统乐器又有几个人会? 这还是教授方面,商业化方面也是如此。 没缺乏熟悉传统文化的,就无法在传统文化里面创造新元素,缺乏新元素,商业化也做不下去,反复复去的都是老曲子,这种情况不光发生在唢呐这些乐器上,也发生在类似于京剧之类的上面。 大量的乐曲被创造出来才能被提炼成精品。 |
这就是简单的嫌贫爱富,而不是崇洋媚外。 口琴是西方的吧,现在的小孩学个口琴有排面么?但是家里整个编钟试试? |
谢邀 其实不是小姑娘学钢琴就高大上,学唢呐就太俗气。 根本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哦,不,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懂钢琴和唢呐到底咋玩!就说这俩乐器有多少音阶?跨了多少音域?一帮家长都是瞪大眼睛完全不懂,所以只能凭借固有印象来想象女儿未来学成的模样。 学钢琴,可以参考某为的广告片,女孩儿一袭长裙,高朋满座,乐堂宛如音乐的圣殿,只有女孩儿优雅清丽的钢琴声在流淌,一曲终了,四座掌声,女孩儿的姥爷在遥远的故乡满意的歪头嘎掉(最后一段划掉) 而学唢呐呢?唢呐一响,六亲不认!红白喜事,当场抬走!所以说固有印象的形成并不在于他们对乐器的理解,只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已经带给人们太多固有印象了啊! |
因为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钢琴私教这个职业大部分时候都是带乐器的……所以他们脑子里,你学钢琴,你起码家里有个钢琴。就这样。 你问我为毛知道?因为我妈就是这么同意我学电脑的…… |
你就想象一个画面:把黄药师的玉箫换成唢呐。 |
只有本身既没文化也没学识又没自信的人,才会痴迷地执着于高大上啊洋气啊这些东西。 这也并非一定是错,但首先要坦白承认自己没文化,没学识,没自信。其次要理解文化底蕴是不能也不该硬生生用钱堆砌出来,用鄙视链贬低其他东西来显得自己高人一等。 我作为七零后香港人,很久以前就开始见证着类似这样的事。 我从小因为老爹喜欢听古典乐,所以很早就接触到诸多伟大作品。但还是 @理查德克莱德曼 先生的作品让我真正爱上了钢琴,于是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就跟爹娘说,我想学钢琴。 爹娘很快就答应了,于是我开始了学习钢琴之路。当中因为琴行换了教我的老师,我不愿意去上课。机缘之下,附近刚好新开了另一家琴行,我就改到那边学习。 这琴行非常非常小,是一位姓党的女老师开的。她很斯文,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同时对教学有很高要求,却又不失耐性和爱心。我也十分喜欢跟她学习。 可惜我那年纪太爱玩了,有点三分钟热度吧,加上党老师后来身体不适经常无法亲自教课,我就慢慢放弃了钢琴。 但这段经历对我来说还是很美好的。因为我当时是真心喜欢钢琴才去学习,所以有些练习虽然苦闷,但我还是某程度上能乐在其中。 反观我看到身边的同学,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时(八零年代)开始越来越多人学钢琴,然而每当我问到学琴的同学,都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甚至压根不想提钢琴。 他们就是被父母强迫去学的。 当然不止钢琴,还有画画、跳舞、武术... 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要求学习某种兴趣班的我,可以说是异类。 当然我也不是唯一,但像我这样的孩子,真不多。大家都是宁可把时间花在玩乐上吧。 再到后来,我零几年从加拿大回到香港,发现钢琴不再像以前那么流行。因为太普遍了,大家开始让孩子学小提琴。 为什么?因为比较「高级」。 那为什么小提琴就比钢琴高级?不是正常来说一副钢琴要比小提琴贵很多吗? 那不重要,有人吹小提琴高级,然后家长觉得它高级就行了。 还有更冷门的。 我在教会认识了一位美女,主业是教竖琴,也经常被邀请去表演。 我们私底下都叫她「竖琴女神」,而当年女神这个词还不是那么烂大街的称呼。 有一次我很认真的问她:「其实竖琴就比较『高级』吗?」当然我不是出于质疑的态度,而是想听她的看法。 她说:「当然不是啦!都是一种乐器嘛。我也弹钢琴,到现在也会弹,只是爱上了竖琴的声音,就更专注在它身上。」 我们就此话题聊了一会,结合我跟其他从事音乐的朋友那些对话,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乐器甚至音乐种类/风格其实没那么多壁垒分明的阶级,鄙视链只属于对音乐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 比如我曾经有位女学生,主业是跳钢管舞。我们也讨论过外界对这种舞蹈的看法。 的确钢管舞是来自一个不那么大众的背景,但要怎么编排,怎么演绎它,其实也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作为一种舞蹈,我也还是能欣赏它的。或最少不会因为它「出身不够高贵」就去鄙视它。 这跟Rap的道理相通。很多Rap确实内容粗鄙,但撇开黄暴内容和口水战斗,Rap一样可以充满正能量,甚至赋有诗意。 我二十来岁在加拿大参与的乐队,就是玩各种摇滚和金属为主。我们一队人就经常在周日练习后的聚餐或者休息时段去咖啡店充电时,聊到音乐内容。包括「摇滚是不是一定要很火爆」,「歌词是不是一定要带粗口」,「金属是不是一定要玩死腔」等等。 所以我们几个成员写的原创歌曲,真的一句脏话都没有。我们戏称自己的作品无论在什么地方演出,都不用自行「beep」来屏蔽歌词。 除此之外,我也是在那段日子里逐渐发现了在金属乐中藏着巨量的古典元素。又因为我偶像Cliff Burton(乐队Metallica初代低音吉他手)的偶像是巴赫,我就开始不断听巴赫,如此一听就二十几年了。这些年来我听的古典乐当中,巴赫作品最少占八成。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小龙那句话:「不要强行去割裂一个整体」。 在武术,拳脚肘膝这些打击技,跟投摔擒拿、压制降服,其实是一体的。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巴柔仔看不起练站立打击,传武又看不起MMA,总之非我族类都是垃圾。 我们当然有自由去选择。比如武术上只喜欢摔跤,就练摔跤。比如游戏上只喜欢FPS就只打FPS。我们也可以觉得唢呐刺耳,觉得小提琴像杀鸡,觉得二胡晦气... 正如我自己就是自从开始沉迷听巴赫的时候爱上了大键琴(或称羽管键琴),从此不再听钢琴。每次搜大键琴乐曲,我都必然选大键琴弹奏的版本,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听钢琴版(古尔德是例外,他的演奏太好玩了)。 我的意思是,人可以有自己的偏好。虽然我认为包容性越强,一般会越「舒服」,越淡定。但只要我们真心乐意享受其中,乃至感到美好幸福,只选自己的偏好就无伤大雅。 只是千万不要像前面说的人一样。动不动就祭出一套鄙视链,动不动就玩优越感,动不动就强调高大上的档次。 这不是洋气,而只是在有真正有品味的人面前出洋相罢了。 |
不是…… 学唢呐,你们能找到老师么? 能保证每天练琴不扰民么? 学钢琴虽然也会有扰民的问题,但起码满大街都能找到老师。 而且不要追求那么高,买个电钢也能弹——完全可以做到不扰民哦。 |
这跟东方西方,崇洋媚外的关系不大。 纯粹就是唢呐等乐器竞争不过钢琴,就像马车竞争不过汽车,贪吃蛇竞争不过王者荣耀一样。 国际象棋来自西方,围棋是东方本土的,但现在的家长更多的是让小孩学围棋。这就不是一句崇洋媚外能解释得了的了。 围棋为什么在竞争中没有败给国际象棋? 因为围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它本身也很大气很复杂。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棋。 假设西方乐器都是拇指琴、口琴之类的,西方乐器不见得能挤占掉唢呐在中国的生存空间。 西方乐器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靠的是西方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 靠的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肖邦、瓦格纳、柴可夫斯基、德彪西…… 西方音乐分流派: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浪漫主义乐派、印象乐…… 西方有音乐大厅、歌剧院、交响乐队、音乐节…… 我们得承认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几百年里,西方音乐的发展是超过了东方的。 我们国家三千年来,著名的音乐里也就《高山流水》、《广陵散》、《秦王破阵乐》、《十面埋伏》等曲目比较著名些。名气大的音乐家感觉也说不上来,像李龟年被称为我国古代的乐圣,但他的名气比不过贝多芬莫扎特。 正是由于西方音乐在规模和造诣上取得了胜利,生产西方音乐的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竖琴才给人们带来了高大上、高雅的感觉。 琴棋书画四项里,琴和画我们是真的比西方要弱势些;棋和书法我们不比西方差。我们的书法造诣明显比西方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要比任何一部西方的书法作品更加出名。 绘画的话,西方绘画有透视、色彩理论,更有伦勃朗、米开朗基罗、塞尚、毕加索、梵高等一众大师,还有新古典主义、荷兰画派、洛可可、哥特式;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一系列流派。所以在绘画领域西方也取得了胜利 。 钢琴今日之流行,缘于西方音乐在文化上的胜利。 我们要想让以后的孩子都学唢呐琵琶古筝、我们得创造出自己的音乐史、音乐哲学、音乐派别、得建一个比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更加豪华高档的建筑、得出几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那样的大师。 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呵。 说一句乐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很容易,但这个世界不会忘记莫扎特和贝多芬泰斗级的荣耀,而相伴他们一生的西洋乐器也会带着那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光环。 |
这个问题能扯到河殇派就真的离谱 崔健,中国第一个把古筝伴奏纳入摇滚乐的人 他老人家在河殇那代是什么地位不用我多说了吧? |
我以前的邻居齐伯,是我爹的高中同学,老头今年已经八十了。 两家三代一共十几口人,关系都非常好,没事就去家里蹭饭那种。或许其他地区的人不知道,在东北,这就是最高礼遇了。 我很小的时候,去过齐伯家。他家就有一架钢琴。齐伯的弟弟齐叔和妹妹齐姑都教过我弹钢琴。而且60多年前,还送给我爹一把小提琴。 要知道像我这样的土鳖,就不能碰那么高大上的东西。 为了培养下一代的音乐素养,我爹用齐伯送的小提琴教我,可是实在没有音乐细胞的我…… 拉起来和哭丧没什么区别。 齐伯和我爹关系尤其好,齐婶怀孕那天,二老指腹为婚,生女娃铁定许给我做老婆。 结果齐婶不争气,生了个男娃。 于是,我的童年他喵的少了个老婆,多了个会弹钢琴的跟屁虫。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我的父亲三年前去世了。齐伯家人定居国外,疫情回不来。 就委托曾经的跟屁虫齐总,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 老头儿用帕金森的手,弹了一曲基本在调上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可是,世间再无小提琴相和。 在这里我不挑动唢呐和钢琴,以及东西方乐器层次之争。 我想说的是60年前有钢琴,还能送邻居一把小提琴的家庭…… 挺有钱。 就是可惜,没能生个女娃。 |
开什么玩笑 我楼上小朋友弹钢琴,我还能听出他大概谈小星星还是我在幼儿园。 隔壁楼小朋友拉小提琴,我去她家,她一练琴就像锯木头,她妈带着她去公园拉,就是怕打扰别人。 我女儿有段时间敲架子鼓,我都怕声音大影响邻居。 要是有一个小朋友学唢呐,我们这邻居还睡觉不?那不就吵死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