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人物音乐 -> 为什么一首歌的高潮部分叫做副歌? -> 正文阅读 |
|
[人物音乐]为什么一首歌的高潮部分叫做副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是要问什么叫副歌,回答请切题。 |
看到强行替错误翻译解释的就想笑。“中华文化中副的才是重点”都来了,这话你敢去和领导说吗? ——为什么副总不喜欢别人叫“副”总?这种地方不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么? 英语“副歌”叫Refrain,本指音乐或诗歌中需要“重复”的部分。很显然,“副歌”就是“复歌”的讹传版本。 Refrain通常称Chorus,原意为合唱部分,和“副”没有任何关系。与之相对的是用于引导出Chorus的部分Verse,verse的词义也和“主”没有任何关系。有的答案连个外文都不出现还成优质答案知乎遗风了,有点好笑。 拿“副才是重点”强行解释的,其实如果传错成了“父歌”,也可以强行解释:“父说明是一家之主”。如果是“富歌”,那就是“最富有感情和价值的部分”……如果是“负歌”,那就是“背负着整首歌重担的部分”。 为什么用于引出Chorus的Verse被翻译成主歌也很好理解了——因为有副就有主。 你平时几乎听不到人说“主歌”的,“副歌”好歹在纠正别人“这应该叫副歌,不应该叫高潮”的时候能听到一下。这说明“主歌”的出现远晚于“副歌”,接受度远低于“副歌”。 能强行说主歌才是主要部分的就更好笑了,verse-chorus式的歌曲,重点就是在chorus,结果你告诉我其实verse才是主?[1] 还有说日语的,日语Chorus的本土称呼サビ,通常的解释是来自寂び(引申义为歌谣中最美的部分)。这就扯远了。 参考^Covach, John. "Form in Rock Music: A Primer", p.71, in Stein, Deborah (2005). Engaging Music: Essays in Music Analy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7010-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rse%E2%80%93chorus_form#cite_note-6 |
以前: 主歌 = 牧师讲了一个圣经故事 副歌 = 信徒们反复多次齐声呐喊感谢主 现在: 音乐人发现反复重复的感谢主喊明白了,音乐才能流行 于是更重视副歌的创作 所以,以前是从内容的重要程度上来区分主歌副歌,而现在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上,发现副歌更容易煽动人的情绪,于是重视副歌的创作(其实以前也是,口号总是比经文更流行) |
主歌、副歌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主、副究竟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副歌反而更精彩?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A34y1m7cf/ |
|
如果懒得看视频可以总结一下。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refrain一开始翻译为副歌,的确是因为它是一首歌比较不重要的那部分。结构上的主副关系。 在早期的教会音乐中,verse主歌是演唱者唱的实质内容,refrain相当于听众的简单回应。不是真是观众在唱,也可以是相当于捧哏那样的段落。而民间的歌曲,主歌是叙事的主体,refrain那是真的适合观众一起唱的简单重复的捧哏。 副歌地位上升的时间很晚。是从19世纪开始的流行歌曲才开始的。 出版商和流行音乐写手发现,那个原本不重要的简单重复部分,更容易被观众记忆传唱,更可能大卖。于是,在出版商和流行音乐写手那里,refrain部分被重点着力,写出不复杂而更吸引人的旋律。因为很多是多声部的,所以这种refrain坊间又有诨名chorus。所以,在流行音乐这里,副歌才是抓人的hook。 所以,歌曲不是只有流行歌曲,副歌也不是只有流行歌曲那种风格的副歌。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提:为什么流行音乐会选择把副歌设计为高潮? |
和第五级“属”音,“属”和弦,“属”七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家本来是Dominant。 |
副歌不是“复歌”的翻译错误。是当时本意就是翻译成“副歌” 叨叨冯在这个视频中给出的论证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34y1m7cf “主歌”这个词来源于“Stanza”,后进入流行乐用“verse”来指代 “副歌”这个词来源于“Refrain”,后面进入流行乐又用“chorus”来指代 一般来说verse用来叙事,chorus用来抒情。 一般来说可以没有chorus,但是必须有verse。 特别是早期流行乐,结构其实很简单,主歌承担重要的叙事功能,副歌的抒情就很简单一般只有简短几句。一些流行乐只有主歌。后来变成AABA的结构。这个时期,主歌肯定比副歌更重要。 当时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肯定是有这样大量的歌曲。要么是只有verse,要么是verse+chorus一起出现。肯定不会有单独的chorus给翻译。如果说chorus原来是“复”,那verse的“主”又是怎么以讹传讹呢?verse本身也没有主,或者“主”,“单”对应的词。所以很明显,主副结构是当时的意译。 到了现在才发展出主歌作为铺垫,副歌承担高潮的结构。即使如此,直接抒情不叙事、不铺垫的歌还是凤毛麟角。只叙事的歌,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民谣中。 从历史的沿革,从verse和chorus在结构上承担的作用,verse当时翻译成主歌,chorus翻译成副歌更符合实际情况。 |
|
|
相信喜欢听歌的同学都会经常听到有人在描述一首歌的时候用到“前奏”、”“主歌”、“副歌”等词汇。 |
|
其中,“副歌”一词经常被用来指代歌曲的高潮段落。那么,为什么高潮段落反而叫“‘副’歌”呢? 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 一般来说,流行音乐常用的关于曲式结构的术语有“前奏(Intro)”、”“主歌(Verse)”、“预副歌(Pre-Chorus)”、“副歌(Chorus)”、“间奏(Interlude)”、“桥段(Bridge)”、“尾奏(Outro)”等。 前奏比较好理解,就是一首歌曲开头的一段引子,一般是纯音乐。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设计是歌曲一开头就直接来一段人声的部分,然后再接上一段器乐的引子,如周杰伦的《甜甜的》。 |
|
主歌一般就是前奏结束后的一个叙事性较强的部分。而与之对应的副歌一般就是指我们俗称的一首歌曲的高潮部分,一般接在歌曲的预副歌或主歌之后。 至于预副歌,起到的作用就是将主歌的情绪过渡到副歌。在《甜甜的》里,从“我尝着你话里面的奶油溜啊溜”到“你的眼中只有我”这一段就是预副歌。不过,很多歌曲不会特别地设计预副歌的段落,主歌段落的后一部分就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
|
间奏一般是衔接第一次副歌与第二次主歌或副歌之间的部分,而桥段一般则是衔接第二次副歌与第三次副歌之间的部分,这二者一般都是纯音乐。 最后的尾奏就很好理解了,是一个用来收住情绪,从而结束整首歌的部分。这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纯音乐。 以《说好不哭》的曲式结构为例 我们姑且用几个字母表示各个不同功能的部分。A代表前奏,B代表主歌,C代表预副歌,D代表副歌,E代表间奏,F代表桥段,G代表尾奏。如有重复则在后面标上数字。 在这里,我们以周杰伦的《说好不哭》为例,分析一下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这首歌的结构规整得堪称流行音乐曲式结构的教科书。) |
|
《说好不哭》的前奏共8小节,需要注意的是开头的那个不完整小节是不计入小节数的。 |
|
从“没有了联络”到“是你要走”的这部分是歌曲的第一次主歌,共16小节。 《说好不哭》这首歌没有预副歌的设计,但主歌的第二个8小节起到了预副歌的作用。 |
|
这首歌的第一次副歌从“眼看着你难过”到“说好不哭让我走”结束,共8个小节。 副歌最开始的“眼看”二字与主歌最后的“是你要走”共用一个小节,算主歌部分的小节;而副歌的最后一个“走”和间奏共用一个小节,算副歌部分的小节。 |
|
间奏比较短小精悍,只有4小节。 |
|
在间奏之后,是主歌和副歌接续的重复段落。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主歌只有8小节,重复的是第一次主歌的后8小节,就是起到了预副歌作用的那一部分。副歌则是与第一次副歌完全一致。 第二次副歌结束之后,歌曲并没有结束,而是迎来了一个桥段。这个桥段跟先前的间奏段落一样,只有4小节,起到了转换情绪以连接第三次副歌的作用。 |
|
而第三次副歌的8小节结束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全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尾奏,与间奏、桥段一样是4小节。 |
|
可以看出,这首歌的前奏的器乐旋律部分、副歌、以及尾奏的器乐旋律部分是在同一个动机上进行发展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说好不哭》的曲式结构是:A-B1-D1-E-B2-D2-F-D3-G,其中B2只有B1一半的长度;而如果把第一次主歌的第二个8小节看作预副歌的话,则是:A-B-C1-D1-E-C2-D2-F-D3-G。 高潮部分为什么叫“副歌”? 很多人也许会问,明明一首歌的高潮部分显然更好听更有记忆点,为什么这部分反而叫“副歌”呢?事实上,这很有可能只是翻译的锅。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大部分的音乐教学体系都是沿用的西方的,那么在引进西方的一些外文术语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翻译上的问题。 |
|
主歌的英文是“Verse”,直译过来就是“诗节”;副歌的英文是“Chorus”,直译过来就是“合唱”,都是一开始用于西方教堂唱诗班演唱的词汇。可以看出,这俩词跟“主”、“副”没有半毛钱关系。 之所以出现了“主歌”和“副歌”这俩词,推测可能是因为“副歌”对应的英文不止“Chorus”一个,“Refrain”也对应了我们常说的“副歌”一词。 |
|
而“Refrain”一词还有“叠句”的意思,而所谓的“叠句”就是重复演唱的段落,即“复歌”,后来以讹传讹演变成同音的“副歌”。有了“副歌”之后,也就相应地有了“主歌”。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最初的翻译者真心觉得高潮部分相对于叙述段落就是一种附属性质的存在。毕竟一首歌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人生肯定是以平平淡淡的日子为主的,各种改变命运的跌宕起伏只是偶尔出现的戏码,不会是主流。 |
没有细细考证过,但是我比较笃定,其实流行乐里面的副歌我觉得应该来自二部曲式/二段体(binary form)里的一种叫法,正副歌。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学院派的老派音乐结构分析方式了,拿来分析流行领域的歌曲结构或多或少有点过时。 原文应该是AB段。在翻译的时候,按传统思维,A为正,B为副,A段是正歌嘛,那B段自然就是副歌了。 |
|
二部曲式里面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回旋式二段体(rounded binary form),就是ABA'格式,重复的确实是A段,所以A为正,B为副,更合理了。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形式确实是这样的——A段作为主部,B段因为夹在A中间被称为“插部”(digression),指的是在主题与主题的段落重复之间的离题段。 曾经的流行歌曲,结构较为简单,用传统学院派曲式的分析方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现在的流行乐比如说hyperpop、kpop等等,那段落的复杂度就高得不适合用学院派的曲式来分析了——即使用了,ABCDE也体现不出来每个部分职能,现在的electropop、dancepop,不如用intro, breakdown, build up, drop等等的EDM歌曲结构标记法,反倒是一目了然。 不过现在受短视频平台音乐黄金3秒黄金5秒影响,流行歌许多都喜欢搞副歌前置,如果第一个标成A的话,又变成A段重复了,我愿称之为历史的循环。 |
就是当初翻译的人脑袋抽了,根本不懂音乐……所以翻译专业的词汇还必须是专业的人来,可不能叫一些专门学外语专业的人拍脑瓜翻译专业词汇……… |
首先,题目不对,一首歌的高潮部分≠副歌。 副歌(英文為Refrain或慣稱Chorus)是歌曲中一句或一段重复的歌词。通常出现在几段正歌(英文為Verse;中文又稱作主歌)之间。叫副歌,因为有个相对的“正歌”,不管是长度还是内容上来说, 副歌在长度、旋律、节奏和情感上均与正歌形成反差。为歌曲曲调提供变化性。 副歌与正歌一起组成正副歌形式,作为流行音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音乐形式之一 。副歌采用重复的形式,在歌曲中通常位于情感上的高潮部分,以其概括性令听者易于记忆。一般作曲者也会先写出副歌部分,後再进行正歌的创作。為了讓整体的關係變得更緊密,許多流行曲也會編寫導歌(英文為Pre-Chorus)作為兩者之間的連繫,即由正歌至導歌後才到副歌,為副歌預先作好舖排,從而豐富副歌歌詞所表達的內在含意。 all from wiki XD |
主歌,就是主唱负责的部分 副歌,就是辅唱开始跟着唱的部分,也就是需要副唱帮衬的部分;因为主唱不用刻意提醒,而副唱需要提醒在哪开始参与,所以扼要标记给副唱们看清楚,提醒哪才需要他们开唱 |
|
为什么歌曲最好听的部分反而叫副歌?其实这种叫法纯属误会,音乐术语的翻译纰漏不少。 |
因为一般学音乐的都是有钱人 并且音乐人中的佼佼者 一般也都是有钱人中的佼佼者 同时高潮部分是一首歌里最重要的 所以人们就把这部分称为富哥 |
这是翻译导致的问题,历史上本来是将高潮部分翻译为主歌的,但是因为从文法上来说,主、副肯定是主从关系,按照副肯定不可能在主之前,这不符合国内文化习惯,会给国人造成误解,于是改过来了。 |
在音乐中,Bridge和副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来说,一首完整的流行歌曲采用的是“主歌1+副歌+主歌2+副歌+副歌”的结构。 有时候,会在第一段副歌后面的某处(可能是紧接着第一段副歌的间奏后面,也可能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副歌之间),有一段与主歌和副歌都不同的旋律,那就是“桥段”。 流行音乐中,例如歌曲:《我们的爱》,在副歌后面的:不要再问你是否爱我,现在我想要自由天空……这一小段就视为bridge。 专业术语讲就是:副歌通常是一首歌曲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通常出现在主歌之后,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一段较为简洁的旋律,通常用于将歌曲的节奏带向高潮。 而Bridge则通常是一段较短的音乐段落,其作用是将歌曲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可以理解为“桥梁”。 Bridge通常是一首歌曲中最具创新性的部分,它通常会改变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结构,以帮助推动歌曲进入高潮或结束。在流行歌曲中,Bridge通常出现在主歌和副歌之间,但在某些类型的音乐中,如古典音乐,Bridge可能指的是一段较长的乐曲。 副歌和Bridge在歌曲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在某些情况下,Bridge和副歌在歌曲中可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有时,Bridge和副歌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因为Bridge的旋律可能在上一段副歌中就已经开始,或者甚至直接延续了副歌的节奏和旋律。 这种融合使得歌曲的推进更加流畅,减少了突兀感。 比如在经典流行歌曲《吻别》中,Bridge部分就与前面的副歌部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视为一个连续的旋律线。 还有一些情况下,Bridge和副歌的关系更加微妙。例如在歌曲《广岛之恋》中,Bridge部分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段落,而是通过一种渐变的方式,将旋律从副歌部分平滑地过渡到了结尾。 这种设计使得整首歌曲更加连贯,也给听众带来了更多的聆听快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Bridge。 比如在嘻哈音乐和电子音乐中,Bridge可能只是一种过渡效果,有时甚至只是一段短暂的噪音或合成器音色。而在摇滚和流行摇滚中,Bridge则可能成为歌曲的高潮部分,通过改变歌曲的节奏、和声或添加吉他独奏等方式,使歌曲达到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Bridge和副歌虽然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的歌曲中,它们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同构建出一首完整的歌曲。 ? ? |
因为古典音乐/诗歌延承下来的说法吧? 原来叫refrain,指的是诗歌当中会被重复引用的段落。比如讲一段圣经故事,每段完就集体用甜言蜜语pua耶稣之类的(别打我)。 而这些段落在古典音乐中一般为了凸显情绪,会用到唱诗班/合唱团增强它的色彩和动态。所以后来被称作chorus。 实际上古典音乐中,主要的内容和表达所占篇幅是很大的,因此是主歌。那些重复段落,虽然情绪普遍比较强,但篇幅都比较短。因此是副歌。 现代流行音乐,讲究钩子、爽点要直接和要多。所以副歌不仅很用心写用心制作,而且占比很大。反而主歌有时候就一个和弦两个音符就敷衍过去了。你完全可以称其为副歌。 所以,随便了,这些定义只是为了沟通方便而已。就叫高潮也没什么不好的。 |
古文讲究赋比兴,逐步铺垫,层层递进。 现在也有很多歌曲直接从4级唱起,卧槽,风好大!的感觉。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你真的懂得唯一,的定义? 所以,旧的习惯先主后副,但现在叫什么主副无所谓,好听新颖就行。 |
我倒觉得这种说法挺科学 打个比方哈 一个典型的单位 当家做主的一把手通常平铺直叙稳如老狗 那些 慷慨激昂催人尿下 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破马张飞舞了嚎疯 我就说三点 三点过后又三点的 一般都是副的。。。 |
这个问题也让我曾经夜不能寐,除了主歌副歌,还有interlude,bridge 这些段落称呼 有天突然想通了,一首歌一个故事,通常故事情节在Verse 段里,chords 段里是作者的感悟和碎碎念,没啥营养,属于副产品。 哈哈哈哈,好特么民科 后面干脆就是ABCD去和别人交流了 “C段,4级,走” |
大家都说是翻译的锅,但实际上我反而觉得叫副歌简直太对了…… 反驳我之前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一幅龙画的主体部分是龙还是睛? 首先,中国的文学文化本来就是喜欢用一大堆铺垫叙述衬托,来将核心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 就凭这一点,高潮部分就不应该在中国做主。 在歌曲里,中国歌曲的主歌部分大多也是平铺叙述的。因为近十几二十年,确实有很深的西方文化融合,所以我们用经典的歌词举例: 经典的有先说沧海,再念记今朝: 主: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副: 浮沉随浪 只记今朝 备注:这首歌其实没有太明确的主副歌段落关系,但在歌词的词义发展上,是可以用于佐证上面提到的主义和副义关系的。 也有先浪奔涌,再道欢喜悲忧: 主: 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副: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有先念回忆的实事,再展望未来的虚想: 主歌: 徐徐回望 曾属于彼此的晚上 红红仍是你 赠我的心中艳阳 如流傻泪 祈望可体恤兼见谅 明晨离别你 路也许孤单得漫长 中间其实还有一段预副歌,为了直接对比证明,我在这里就省略掉了 副歌: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 飘于远方我路上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AH 因你今晚共我唱 甚至祝福财运,主体部分也是一大堆吉祥的描述: 主: 合府庆新岁喜气盈盈 齐贺你多福荫壮健强劲 又祝你今年庆获荣升 朝晚多多欢笑锦绣前程 愿夫妇恩爱体贴入微 成日有吉星照百事无忌 共亲友相见说话投机 充满新春喜气欢畅扬眉 副: 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 财神话财神话揾钱依正路 财神到财神到好走快两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歌词在中国其实也是按照一定的文学规则来展开的,起承转合,以小见大等等,各种各样的小学课本知识就是最好的指导书。 这样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老少咸宜。 我不动脑子,就能知道孙悟空很能打,水浒传很爽,诸葛亮很聪明。 稍微动动脑子,能读到文学作品里蕴含的文化内涵。 再动动脑子,能读到社会映射,等等。 歌词一样。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民警叔叔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地说了声 叔叔再见 小朋友不用动脑子,就能读到捡到钱要给警察叔叔。 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行为会被认可,是对的。 再动动脑子,就能体会到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能被夸。 同样的,尽管现在我们用的很多音乐术语确实是翻译的词,但创作思路还是用的中国一直以来这一套:含蓄中说理。 主体部分通俗易懂,横向展开,然后点睛之笔纵深挖掘。 说回所谓的高潮和重复部分,一般而言这里是用于提点兴趣的“金句”,点睛之笔,是用来提炼思想的,注定不可能作为“龙”的主体部分。 说白了,只读主歌,也应该读到完整的内容,这才是主体,只不过这个内容可以说内含的。 “主歌”的名字注定就不适合给到这一段。 其次,“副歌”对应的是“主歌”,这是歌曲结构完整的要求。 阴阳相合,中国艺术的结构从来都是具有层次感的,有主,就必须有副,不然至少从定义上,结构就不完整。 别说这个是封建思想,这个词翻译的时候就是那个年代,而且主副对应,实际上名词含义通俗易懂,大大降低了普罗大众的理解难度。 那留给点睛部分的,不是主歌,就只能是副歌了。总不能叫阳歌和阴歌吧? 那为啥不叫龙歌和眼歌?(???) 而且,“副歌”这个名字也落不在其他位置上,桥段,预副歌等等各种各样的段落,实际上都是引子,“桥”“预”这些字眼也直接说明了问题。 比喻起来就是,在一幅龙画里,主是龙,副是眼,其他都是浮云和动作线条等等。龙眼加起来是一条龙,其他抠掉也是一条完整的龙,但不抠掉能让这条龙帅多了,会飞会腾云翻浪。 在一首歌里,主歌副歌加起来才是一首完整的歌,其他段落抠掉也是一首完整的歌,但是不抠掉这首歌好听多了。 那“副”这个位置,就只有这一个选项了。 那这个“副”字好不好? 好! 我们想一下,上面说到了,只读主歌,也应该读到完整的内容,只不过这个内容可以说内含的。 而副歌作用,是验证读者对于内含思想的猜测和判断,是深化思想部分,也是营造整体的思想层次感的部分。 第一,作为纵深和修饰呼应部分,在信息量结构上,它是少且深的。我这里说的是信息量结构,不是文本量结构,尽管我们经常会看见副歌反复很大段落,而且一般而言主歌副歌的文本篇幅也相当,但往往主歌一句话说几个点,副歌是几句话重复一个点,这就是信息量结构。 第二,副歌说的内容,是内含在主歌的隐藏信息具象化,是功能上是在辅佐和提亮主歌的情感渲染。也就是说,副歌是主歌内含部分的“高亮挂件”,意义从属关系上,副歌属于主歌第一部分。 第三,副歌做的是将深层次的信息进行表达和宣泄,主歌是浅层信息的叙述平铺或发展。也就是说,主歌说的是我们不用动脑子就能读懂的内容,副歌要稍微动一下脑子来感受(也就稍微一下,倒也不会多)。换个说法就是主歌是能给更多听众听懂的,副歌是给特定听众共鸣的,受众范围设定上,副歌也要小于主歌。 篇幅上,从属关系上,理解深度上,都能将“副歌”的“副”字固化在这个段落上。 所以,“副歌”这个名字注定就得给到这一段。 总结一下: 段落功能,文化习惯,老少能懂的名词理解难度,让现在的“主歌”和“副歌”成为一对非常贴切的音乐名词。 名词术语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有体现功能的作用哦。 |
先不论名字的缘由,我刚接触的这个词也觉得很奇怪的时候是这样自我说服的:Chorus部分作为全曲的精华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和弦进行、起承转合,自己也能成为一首“小歌”;而主歌单独为歌则会索然无味。因此称Chorus为副歌代表其相对独立于整首歌曲的地位。 |
我一直以为副歌是hook的音译。。。 这下涨知识了。 |
|
|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需要严肃解答的专业性问题,但实际解答起来很有戏剧性。了解音乐领域的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大多从西方引进,所以存在一个翻译问题,副歌的英文有Chorus和Refrain两个。 先说Chorus,Chorus有副歌的含义不假,但多数情况下并不用它来指代副歌。换句话说,表示副歌时,它往往不是首选,下图是Chorus的百度百科词条解释,你甚至找不到副歌两个字: |
|
所以,尽管Chorus有副歌的含义,但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表示合唱队、异口同声的意思,这样一来,Refrain就承担了指代副歌的重任,百度百科词条就明确标出来了: |
|
因此,大概率的情况是,翻译“副歌”时,用的是Refrain。明确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副歌的两个特点,首先是歌曲的高潮;其次是需要反复唱。问题就出在这里,Refrain恰恰就有反复的意思,但翻译“反复”的时候,译者阴差阳错地把“复”翻成了“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副歌,这就是副歌的由来,确实很有戏剧性。 顺便提一下歌曲的组成,一般来说,流行歌曲的组成部分以时间顺序排是前奏、主歌、预副歌、副歌、间奏、主歌、预备、副歌、桥段、副歌、尾奏,来看一下每一部分的作用: 前奏就是演唱开始前的那一段纯音乐,主要作用是传递歌曲的思想,渲染气氛,让人清楚歌曲的风格。 主歌是副歌开始前演唱的部分,作用可以理解为为副歌做铺垫,一方面将旋律推向高潮,一方面把歌曲故事的背景讲清楚。注意,上面说过一首歌中一般会有两段主歌,但第二段主歌的作用就有所不同了,它的主要作用是延续歌曲故事的发展或情感刻画,比如《阳光宅男》里第一段主歌写的是主角最初的邋遢形象和宅男行为,像“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他烤肉竟然会自带水壶”等,此时主角还没开始追求女神,但到了第二段主歌,就变成了开始追求女神并有了具体的行动,例如“约会要等,讲笑话不能闷、来电显示给个甜蜜的昵称”等。 预副歌是主副歌之间的过渡部分,但篇幅不会太长,一般一到两句,同样起到一个烘托气氛的作用,但气氛比主歌更浓烈。 副歌就不多解释了,反复唱的高潮部分,情感爆发,最容易被记住。 间奏是第一次副歌结束后过渡的旋律,衔接后续的主歌或副歌,可以延续情感,也能起到转变风格的作用,例如《雨下一整晚》1分45秒到2分35秒这段神间奏,直接将现代风完美切换到民国风。 |
|
预备是指第二段主歌与第二段副歌之间衔接的纯音乐,同样是为副歌情感爆发做铺垫。 桥段是与主歌和副歌都不同的旋律,起到的作用是衔接最后两段副歌,预示着最后一波高潮来临,例如《我不配》里3分35秒到3分47秒。 尾奏就好理解了,歌曲叙事完毕,幕布落下,最后时刻对歌曲进行补充,强化歌曲主题,给听众留下遐想。 |
我觉得如果非要解释的话,我们从英文的角度来理解。 Verse,独唱,Chorus,合唱。合唱和独唱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能传递一首歌的思想?每个人理解不同,可能从译者的角度,他觉得“独唱”更重要。就比如一些歌,“Verse”部分就是在讲故事,从对整首歌“充实内容”的作用来看,verse比较主要,所以翻译成“主歌”。 Chorus的话,可能是以辅助的作用,让整首歌达到题主所说的“高潮”。正因为为前面的内容提供了辅助性的推动,所以叫“副歌”。 我真的是硬解释……可能真的是最初的翻译和我们脑回路不同。到底是Chorus为Verse服务还是反过来,真的看怎么理解了 |
我觉得叫复歌比较容易理解,高潮部分会重复唱好几遍。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物音乐 最新文章 |
汪苏泷为什么能在《歌手》留到现在? |
如何评价黄霄雲在《歌手 2024》第七期演唱的 |
《歌手2024》第十期排名公布,那英、凡希亚 |
理性讨论 蔡依林的立场究竟是怎样的? |
EXO跑三(不包括wyf)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如何评价凤凰传奇? |
有哪些笑话只有学过音乐的人才懂? |
谁是中国的初音未来? |
为什么大部分音乐老师都diss流行歌曲? |
为什么今年喜欢狂踩周杰伦的人变得特别多?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