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如何评价刘旸、松天硕、宇文秋实在 2025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小明一家》?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如何评价刘旸、松天硕、宇文秋实在 2025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小明一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何评价刘旸、松天硕、宇文秋实在 2025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小明一家》?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
![]() |
小品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综艺) 2025年总台春晚 如何评价刘旸、松天硕、宇文秋实在 2025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小明一家》? 话题收录 2025年总台春晚 |
![]()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84% 知友推荐 · 3835 人评价 2021-10-15 中国大陆 ? ? |
强烈推荐看原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虎父无犬子》。 我要是没看过原版,我一定会认为松天硕刘旸教主这些喜人,就根本没啥才华,言过其实。 一个那么搞笑的小品,能改成这样没头没尾的,就离谱…… 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相比原作: 1)小明妈妈变成了小明爷爷,这是因为不让反串吗?变成爷爷很多梗就消失了 2)松天硕和刘旸一些大的激烈的肢体动作没了,那其实是那场表演的精华,为啥不让表演呢?是怕影响电视机前的家庭和谐吗? |
![]() |
3)原版的干脆面是鸡汁味的,为啥改麻辣味的呢? 4)原版的92年发大水被改成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了……咋的92年的水也不让提? 5)当爹的准备拿水泼儿子作为惩罚……结果拿掉了,是怕这段误导了我们这些当爸爸的,让我们以为这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 |
![]() |
6)有一段刘旸拿出教鞭发火的场景,我能想象肯定被砍了,毕竟春晚的老师都应该是和蔼的。但那段话其实还是很有意义上的: 教育不能都只推给学校。 |
![]() |
7)老师嘬茶叶墨子的细节,其实很关键,最后老师自己接到了自己儿子幼儿园老师的电话,点了子女都随父母的主题,这段也拿掉了。 莫名加了一份校长的信,结果没有后续没头没尾 最后,你摆着冰箱在那里,我是等着看一冰箱的干脆面的…… 我要的冰镇干脆面呢? |
![]() |
说点不相干,但也相关的事情。 我之前不在金融行业的时候,总觉得金融行业的营销团队很垃圾,很多很新的产品和功能都不用,文案也写得很垃圾。 后来我进了金融行业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强监管行业,这个行业里的企业,写内容属于这也不让写,那也不让写。 后来我就理解了,如果任何团队在这个环境里都没法表现出色,那肯定是这个环境的问题 |
除了闫佩伦的小品,甚至不能称之为小品,但是时长够,整体是完整的。 沈腾和小明一家的问题就是时长不够 时间不够,剧本就不能写的开, 沈腾开门走了,然后没了 教主窗户观察,然后没了 观众的感觉是一样的,没了?玩呢? 反而李川那个春晚公式小品,是不是味对了。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落,就是制作组压缩时长,给歌舞节目让路,一年到头这么多明星要上春晚露脸。 没有明星,哪来流量,哪来米啊 |
果然就是喜人第二季第一个节目搬上春晚了 |
![]() |
基本主线框架没变,改了些小包袱,最大的改动恐怕就是宇文秋实反串饰演的妈妈变成了小明爸爸的爸爸? 不是?很多年前的八十一锤都可以反串,林永健一出来“干嘛呢,干嘛呢?”笑死我了,现在春晚不让男扮女装了? 还有老师喝矿泉水吐茶沫子的梗也没了,估计是怕被说影响教师形象吧。 并且,怎么感觉没之前好笑了呢? 一是教主收着了,之前那种激动夸张的肢体效果没出来,那个反倒是最大的笑点。 二是删掉了部分内容,很重要喜剧的缝儿没了,导致情绪递进、包袱抖落都受到了影响,比如家长偷吃干脆面,原作有个肢体递进,才到了那个经典捂嘴吃的爆点,现在直接直给,爷爷来了之后更是,少了这些缝儿,效果就大大下跌了,上面提到的原版那个结尾教主接电话听到讲他小孩也吐茶叶沫子的底,我觉得是个很妙的设计也没了,除了上面那个原因外,也是被仓促的时长限制了。。。。 尽管我认为这不是教主很好的作品,真可以把今年的《八十一难》搬上来,又好笑又打动人又有教育意义,还跟传统文化有关,这个呢,在喜人首播的时候我就觉得包袱有点陈旧,但配合教主他们的表演还是笑得很开心的。 没想到搬到春晚上来又变成了这个效果,春晚真的毁人啊。 期待教主脱口秀里怎么吐槽自己了哈哈哈。 |
赶时长有头没尾,还加了一封信和王超是最大败笔 为了不反串把小明妈妈改成小明爷爷到还是能够接受 前面几个包袱没响我就有点担心,后面直接把这个本子最关键的核心改了,实在难受。 原作品虎父无犬子,讲的就是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是纯粹批判,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这个落点很柔和,也是这个作品绝妙的地方。比如原作品教主喝水喜欢喷茶叶沫子,他孩子也习惯这样做。 相对于一开始看到的小明继承了家庭一些糟糕的地方,这种细节就显得整个作品更加平和。 小明一家这个点没有踩实,整一个作品就变成批判小明他们一家的行为做法,后面把给了一个信封就更加不合适,虎头蛇尾。 理解处于时长考虑删除内容,但是今年春晚的整体时长并不算长,如果能给语言类节目更多的时间分配,让剧本更加完善,观感会更好。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和第二季。 真的很棒。 看到喜人从节目中出来,走到更大的舞台上,真心为他们开心。 |
当初看到《虎父无犬子》的时候,我乐不可支的对朋友说,这个节目应该上春晚。 上了。 以后再看到这样高质量的作品,我肯定会说:这节目最好不要上春晚。 |
推荐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原版《虎父无犬子》 如果那个能打10分的话,这版最多6分。 节奏不对,表情不对,包袱不对,一切都不对——明明是原班人马,硬是搞出了公司年会模仿秀的效果。 结尾差点闪了我一跟头。 之前沈腾的提灯定损都闪一回了。 |
喜人这帮子演员是真的豁出去了,顶着被全国没看过原版节目的人骂的风险,也要上春晚。 合理怀疑在攒脱口秀素材,刘旸教主的库存从教培和电动车又多了一套春晚的。 |
网上原版比春晚有意思的多。 原版刘老师被小明父母气的,歇斯底里,上窜下跳,才有节目效果。 春晚板小明爷爷和爸爸不管怎么气老师,老师的反应都过于温和和平淡,给人的感觉很违和。 估计审核的时候,可能是觉得原版有损老师形象,给砍掉了。 |
最期待的一个节目,改的面目全非不伦不类,中间节奏也不对,三个人一直在抢话,小明妈妈也被改没了,最后也戛然而止,哎 |
有点难受,我等了一晚上的《小明一家》,戛然而止。 不过这个小品能听见台下的反应,有观众笑了,不是那种吹捧的笑,仔细听,就是听见笑点笑出来的反应。 虽然有改动,节奏也有点乱,但大致还是可以的,起码没那么离谱。 如果我给原版打90分,这个对比原版只能给65分,因为它的大体意思保留了,笑点也有,但是太乱了。 对比今年春晚语言类的其他作品,我给85分。 ——————————————— 很多人都说结尾问题,但我觉得最大问题在老师这个角色上。 原版抓不住重点、坐姿搞笑的爸,抓不住重点、搞错重音的妈,有点暴躁、激动的特“急”老师。 春晚版:抓不住重点的爸、抓不住重点的爷,一心为孩子平和的特级老师。 人设上就砍了一堆笑点。 尤其是教主这个角色,我看《虎父无犬子》的时候,有好好听他说话,虽然他是特“急”教师,但他是真的一心为孩子着想,并且是一个很理想化的老师,他说的那些话,我是真的听进去了。 他是真的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在为孩子着急。 而这个里面,反而有点像场面话,有点太假了。 其实妈妈变爷爷我是能接受的,但爷爷太跳脱了,或者是宇文给我的感觉不像爷爷,本来就挺帅的,感觉还没有松天硕年龄大,感觉变成叔叔会更好点。 ——————————————— 其实这不是春晚第一次这么做了,《开不了口》起码是演完了,可是节奏包袱,甚至是布景都很拉垮,我能理解把王天放的混子去掉,但一开头拉家常给改成志愿者拍视频,这的麻了。 改成俩老头下象棋,下完到点回去吃饭不好吗。改成俩老头喝茶,到点回去吃饭,俩老头唠嗑,到点回去吃饭。 哪个不比这个拍视频好啊,照搬都搬不好。 但这个整体来说比《小明一家》要好很多,起码有头有尾。 还有一个是卢鑫玉浩的相声,虽然他俩现在这样了,但当初我真的挺喜欢他俩的相声的。 他俩第一次上春晚,我期待了很久,结果全是以前的老段子,不知道糅合了几个节目,总的来说烂,真的烂。 |
不愧是春晚,好好的作品一放这来这么一改,直接掉档次(但是也比别的小品强,今年小品质量一如既往的离谱)。 《虎父无犬子》本身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作品,一边是碎嘴子没重点的小明一家,一边是吐茶叶爱急眼的老师一家,结构非常完整,双方的戏剧冲突也很自然。 现在把宇文秋实扮演的爱人改成了父亲(因为刘旸角色人设发生变化,又要保证区分原版,春晚也不敢再搞男女对立了所以这个改动没问题),删去了刘旸吐茶叶爱急眼的一条线,双线变单线,剧情没有那么丰满了,老师和小明家长之间的戏剧冲突也变小了,最后的刘旸没有走还待在窗户的剧情也就没有原版那么流畅了(这个作品不适合上价值,也不适合让双方和解,这样老师没有走扒窗户的剧情才更合逻辑)。最后结尾急刹车式的结束成了本次春晚的特色。 能看出来演员比较紧张,刘旸和松天硕的节奏不如原版,宇文秋实的表演很好,胡侃的时候台词非常流畅,为了保证时间进度而进行的删减让这个作品质量没有了原来的高度(这个没有办法,因为原版是很完整的,删减就一定会掉分)。 尽管不如原版,但依然是今年春晚最好的小品,另外我发现春晚现场的气氛确实不太容易带动起来。 最后春晚导演组挨骂也是活该,因为这个改编的作品显出来问题了,为了上春晚反倒要把原本的好作品改的不好笑,这可真是太好笑了,白瞎这些好的年轻喜剧演员了。 |
这节目的问题不是时长短删减多,你把原版从头演到8分钟截住,难道就不好笑了吗?把10个包袱删到5个包袱,那5个包袱也是好笑的 最大的问题是你把人设改了啊!原版的教主是个暴躁老师,从头到尾透露的是“我要被逼疯了”的情绪,才能让观众代入他的视角,把观众的情绪也带动起来。 而现在呢?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但有些要翻包袱的时候又强行顶一下,只会让观众觉得这三个人在干嘛的莫名其妙 其实也不止这一个,你看所有的语言类节目,角色的情绪都太平稳了,太像“正常人”了,所以为什么春晚上不能出现有大情绪的角色呢? |
我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原版《虎父无犬子》很好看,重点还是在刘旸身上,因为刘旸那个一惊一乍的声音以及他作为一个老师,在他的家庭中怎么影响孩子所埋下的伏笔,能够形成两组对照,尤其是喝奶啐茶叶沫子真是绝了。 刘旸这组就特别喜欢搞这种内互文性包袱,所以哪怕是原版原封不动再看好几遍都觉得特别精彩,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搬这个小品,而不是搬其他的。《越狱的夏天》《八十一难》都很好呀,尤其是《八十一难》还可以直接承接黑神话悟空,这种大事不值得大书特书吗? 而在这一个小品里面就变得很单一化,你只能看到一组单向的影响,而且刘旸就变得很收敛,变成了一个非常温和的老师。 这个小品和原版对话对比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吃方便面、接话茬、坐姿不对、重音不对,都基本上进行了保留,但是时间还是太短,很多包袱根本就没有翻起来,变得非常平淡。 “您至少还用清水”没有出现这个讽刺也差了点,因为有这个段子存在,我们才能看到小明的父亲就是用一种他成习惯的方式去教育小明。 但是在这个小品中,我们没有看到丝毫小明的父亲和他父亲的父亲任何教育的部分,你只能说是孩子的性格随父母、随长辈——这其实就说服力很弱了。而且这小品里还没有出现女性,哪怕是反串的女性(《虎父无犬子》宇文秋实演的就是母亲),可能预判一手会有人说“纯男性带孩子就只能带成这样”。 不过说起来,宇文秋实的演技确实是好,像女家长,像书院师娘,像老爷爷,演啥像啥呀。 另外我还是想多嘴说一句,谁家好人的家里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非遗物品还有广告啊? 如果说《包饺子》基本上精准预判了,并且涵盖了很多春晚语言类小品的既定套路,今年语言类节目也在尽量不落入这个窠臼之中。 但没想到《小品的世界》含金量还在提升吧,之前沈腾马丽那个《金龟婿》就是开头一个四六八句。 这个小品结尾也没搂住,刘旸在走了之后为什么还躲在窗帘背后,在《虎父无犬子》里很充分,因为要看他们写检查,但这个就拉了。 没事,上春晚毁一半是正常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家可以在各大视频平台搜一下「喜人 虎父无犬子」,就能搜到了,春晚这part基本上就是喜人的阉割版。 最基本的,宇文秋实之前是妈妈,现在变成了爷爷,我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量。 然后就是演出节奏的变化,松天硕这个吃方便面本来是配合着刘旸疑惑的表情是一个爆点,结果春晚这版完全没给出反应时间,就这么秃噜过去了。 |
![]() |
|
只能说老师好三个人尽力了 这么说吧,原版《虎父无犬子》我看了不下十几遍还是笑得不行,很喜欢小明爸妈之间那种默契又亲密的可爱氛围,也很容易从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中窥探他们是怎么从打打闹闹的青梅竹马走到现在的。即使是没出场小明那种不着四六的性格也能被很好地展现,爸妈讲小话真的超级有意思啊! 结果上了春晚后被改得索然无味…… 小明妈妈爆改小明爷爷,嘶……父子坐在一起蛐蛐小话有一种极其诡异的搞笑感…… 很怪……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原版!超级好看! |
这是当年二喜第一期开场第一个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版叫《虎父无犬子》,改编版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最后的大底都改了,小明妈妈变成了爷爷,夫妻成父子。 啊~我的小明妈妈~ 不过好在包袱没删干净,还剩差不多三分之一。 但神奇的是,即便是保留下来的原作内容。哪怕一模一样的词,在春晚舞台上演出来就没有当年二喜里的效果。不知道是紧张还是舞台要求,刘旸的情绪一直顶不上去。 节奏也赶,原版是将近13分钟,春晚只有8分钟。 总之就是看起来好像还是一个作品,实际上已经千差万别。 看完我第一时间回头去重温了原版。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k1FWe8EPT?share_source=weixin_web&vd_source=a2e2db4dd9371ac5c8aeb040008e15ae&_unique_id_=ebf006d6-6726-46c5-909f-9ca999bc63ca&code=001lz2000tYUCT19qH00080dvO1lz20m&state=&wxfid=o7omF0Sey-yk8g2ILdsHHMJClork&share_times=1?m.bilibili.com/video/BV1k1FWe8EPT?share_source=weixin_web&vd_source=a2e2db4dd9371ac5c8aeb040008e15ae&_unique_id_=ebf006d6-6726-46c5-909f-9ca999bc63ca&code=001lz2000tYUCT19qH00080dvO1lz20m&state=&wxfid=o7omF0Sey-yk8g2ILdsHHMJClork&share_times=1 舒坦了! |
还没原版好看。 而且这个节目跟春晚不搭。 最后还上价值了。 呵呵… |
听好多评论夸原版,找来看了一下,为什么要改还是挺容易看出原因的。 春晚版改动最大的两处: 一是教师身上的毛病没了,明显是避“丑化知识分子”的嫌,以免招惹文人。 二是奇葩母亲改成了祖父,明显是避“男凝”、“定义女性”的嫌,以免招惹女人。 这两样在某些场合都挺致命的, 修改也可以理解, 前几年某些踩雷小品被喷“凭什么攻击XX”、“大过年给人添堵”的事可还让人记忆犹新呢。 |
![]() |
|
“老师好”在春晚合体了啊! 一开始就看出来了,原来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虎父无犬子》。 不过越看越不对劲啊,小明妈妈怎么没了,那个才是亮点啊。 再继续,笑点几乎全没了,光剩下槽点了。 非要带点教育意义,带点感动,就没意思了,还不如原封不动搬过来。 |
![]() |
|
建议去看原版,虎父无犬子 但也是今年春晚语言类第一好的了 第二是白蛇借伞,也是建议去看原版 其他的都是寸止挑战 呸 寸止 |
既然春晚可以上改编小品,为什么不直接上隋三藏西游记? |
上次搬运了个阿奇与阿成没那么好笑的。 这次搬了个老师好的稍微好笑点的。 不知道该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牛逼呢? 还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牛逼! 这次创新的地方多了些,妈妈变成了爷爷! 还有,没有之前那么好笑和自然了。 |
知乎有个话题讨论春晚的小品为什么不好笑了。 这个小品正好可以对比一下。 春晚的小品不多说了,下面的是原版《虎父无犬子》。看看多少绝妙的包袱被删了? https://weibo.com/tv/show/1034:5127946885595176?weibo.com/tv/show/1034:5127946885595176 |
![]() |
|
![]() |
比如 老师:一个高三的学生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小明爸爸很自然把脚放桌子上) 老师:你这脚…… 小明爸爸:哦,42的。 还有很多大的改动。 比如小明爸爸穿着短裤拖鞋,而另一个家长是小明的妈妈,也就是春晚版里扮爷爷的反串的。 大概可以推断出,春晚的一些束缚: 1.着装要得体,不能穿大裤衩子拖鞋。 2.不能有不像话的动作,比如原版小明爸爸把脚放桌子上。 3.不能有可能伤人的行为,原版里小明爸爸要惩罚小明,是把门打开上边放个盆儿。 4.不能男女反串。 5.不能出现老师体罚的内容。原版老师失态的时候直接抽出教鞭了。 6.老师要为人师表不能失态。原版老师多次被这对活宝家长气到失态。 另外春晚的观众感觉也都比较绷着,不像其他节目里那么放得开。 原版如果直接放上去,起码五年来语言节目第一是没问题的。 |
既然《虎父无犬子》都可以,那为啥《反诈银行》不能上??? 主题,选材,热闹的形式,无一不适合啊! |
我很喜欢虎父无犬子这个作品,本来很惊喜上了春晚,结果改编的太紧凑,时长变短了很多,层层递进的包袱没有出来。 人物由妈妈变成了爷爷,核心也就没有父母坏习惯遗传给了孩子。而且爷爷父亲这个配置,没有那么好笑。 应该还出了事故,提前了几秒结束。 可惜这个作品了。 |
插个题外话,马文才有喜剧天赋吧,看他的初见照相馆,再看看万松书院里的表现。春晚能把喜剧天赋搞得泯然众人,这是春晚的问题,不是喜剧人的问题。 |
看到大家都在吐槽宇文英语妈妈变爷爷。 也看到大家举例说林永健有男扮女先例在。 我一开始也有点奇怪,但后来想明白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 一个奇葩规定的背后一定有更加奇葩的事情。 这个锅,大约要金星背了。 |
除了大家都在吐槽的本子的问题,其实还有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演员放不开。 纵观刘旸教主的这些脱口秀、小品,很多情况下都是靠一股子劲,那种情绪的宣泄顶上去的。就最经典的他的哨音,其实就是往上顶情绪。但在春晚舞台上,无论是演员本身紧张,还是过于“疯癫”和跳脱的表演不受欢迎,明显感觉得到教主的表现是收着的。没有了夸张的肢体动作,没有了大吼大叫,就总感觉没有带入到角色中。那种老师来家访,气汹汹地来问责的感觉丢失了,于是就变得平淡如水,搞得像是来谈心的。 当然,更不用说后面强行的上价值,这个只是任务,但要怎么完成也是剧本构思阶段就应该想好的。上价值也可以合理,可以自然,但无论时长原因还是表现原因,抑或是剧本原因,没表现好罢了。 |
难怪雷总要推荐一下 |
![]() |
|
看了很多人推荐的原版,肯定是春晚的版本强,但,也就那样。 首先,我个人很不喜欢所谓台下的“评审”,“导师”,也一块参与到台上的演员的表演中去。一会儿笑的咯咯嘎嘎,一会儿喝一句彩——好包袱。非逼的告诉我们,这地儿该笑了啊。这和各位反感的春晚的领笑员有什么区别。这个段子没有那几个“评审”,笑果会大打折扣。 其次,近些年的小品,相声,甚至推至整个影视剧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物立不住。人物立不住,则整个故事框架就缺乏合理性(其实春晚同场的沈腾演的那个年仅27岁就拥有6套房子的房东的人设也是同样的问题)。只要词搞笑就行了,为了搞笑所有的都可以抛弃。 一个做了20年班主任,17年特级教师的老师会是这样个一个躁郁症的形象吗?各位求学过程中真的遇到都是这样的老师吗?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可能创作者自己相信了。我反正觉得我看到更像是蔡头,或者是陈汉典模仿的蔡头。 再来说下笑点的设计。无论是上课捧哏,还是坐姿不端正,都是来无影去无踪。需要这个笑点的时候,家长就忽然开始会捧哏了,就突然坐的歪七扭八了,这个笑点过去了,家长就忽然一句都不用捧了,就坐如松了。真就是穿脱马甲来配合笑点啊。设计上难道不应该是老师一进门家长就开始捧哏,然后等着老师惊觉才翻这个包袱吗?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