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为什么马三立是公认的相声泰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题。 马三立的艺术要如何理解? |
春晚返场第一人,吓尿导演,此后为何拒上春晚 马三立只在1985年上过春节晚会,说了一段单口相声。然后他的一个举动险些让当年的春晚导演袁德旺吓尿了(据英达回忆,说袁是总导演,但笔者查询总导演为黄一鹤) |
|
1985年,担任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有一个创新性的举措,就是将春晚舞台搬到户外,在能够容纳6000多人的工人体育馆搭台。想法很丰满,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春晚的欢乐氛围里是好事,但是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那时候的电视技术、灯光和收音等技术都不够完善,导致导演组对整台晚会的安排上有些失控,不仅影响了节目效果,据说晚会也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了六个多小时才结束,遭到多方批评。 马三立参加了85年的央视春晚,那也是他第一次参加春晚。彼时马三立已经七十多岁,穿着单薄的长衫登台表演。原定的表演内容结束后,马三立看台下的观众反应比较热烈,就提出“再演一段儿”。马三立不了解春晚的流程,春晚导演也没有拦着他,于是马三立返场表演了9分钟,中间还让徒孙马季倒水“饮场”。“饮场”是相声圈的专业术语,就是演员在表演途中停下来喝水。马三立的这番举动在春晚是独一份的。 |
|
有人说正是因为马老在这一届春晚上的表演不够完美,所以之后他不再应邀参加春晚。也有人说是这届春晚让马老意识到这种环境和舞台不适合他的相声表演,故而决定不再参加。还有一种说法是主持人姜昆对马老称“同志”让马不高兴了,惹的马老一气之下不参加了。 少马爷马志明先生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马三立为什么不上春节晚会”的原因做出了正面解释。据他讲,是因为马三立先生认为马派相声主要是描绘小市民的形象,并对其进行调侃,其内容与春晚的主题不符,是不适合在春晚的平台上播出的,秉承着宁缺毋滥的理念,也不愿意上削尖脑袋扎堆往里挤的春晚。 |
|
马志明回忆一次央视曲苑杂坛想做一期马老祖孙三世同台的节目,他兴冲冲找老爷子,被马老一口拒绝了。意思是有能耐自己使去,不要用这种方式借光。原话是:“你不能借我的蔓儿,扬你的蔓儿,这样你永远成不了蔓儿。” 马老终生没和少马同台过,作为一个经历过旧社会的艺人,能为了艺术这样自觉地坚持操守和底线,不得不说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观众是衣食父母:剧场停电说《买猴》 有人把说相声和政治仕途联系起来,但马老却把对观众的尊重和热爱融在相声里,也刻在心里。马老曾有一次在舞台上落泪,也是为了知音——观众。 那是他时隔七年终于回到天津市,重返相声舞台,马三立先生在黄河戏院的第一场演出说《买猴》,正赶上剧院停电,暗黑一片。没想到观众没有离场的,都在台下静静地听他演出,他哭了,观众也哭了。 在联想到告别演出,他略带腼腆地问“我值吗?”,全场天津老少爷们儿们一块儿喊,“值!”全场震天动地。 那次他整整说了四十多分钟才下来。下台后马老说他嗓子都哑了,大夫不让他说这么长时间。 如果所谓的相声泰斗由观众来选,我想马老当之无愧。 |
|
|
咱不说什么辈分啥的,太虚。 就说观众缘。 wg时候,马三立剧场演出完回家。一路上被人跟踪,最后发现是观众,怕他半道上被抓走挨批斗,暗中保护。现在任何一个明星,能有粉丝做到这个份儿上的吗? |
马三立的表演有个和其它演员区别很大的地方,就是松弛感。 很多演员都是台上一站,声音也洪亮了,眼里也发光了,语气语速立马都不一样了,搁现在讲,叫“起范儿”了。也就是告诉观众:注意!我要表演相声了!后来还有某个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南派笑星,讲段子之前还有爵士乐演奏,主持人串场,讲段子还带着提纲,台上面现翻页...简直绝了。 马三立的表演你会发现状态非常松弛,就和海河边一个普通遛弯的老头站那跟你叼着烟闲聊一样,语速不快,嗓门不亮,闲聊着天就能入活,再一步一步地就把你代入他的情节里面,代入所学人物,最后再啪地一翻包袱。这尺寸劲头的作品,就像天津警察在楼顶上劝跳楼小伙一样生活化,少了很多“匠气”,是浑然天成的有意思,所以架得住多听和反复玩梗。如果没有绝对的自信是演不了这么松弛的状态的。 |
|
|
|
马三爷前面坐着 后面自左??右依次站着: 刘文亨、侯宝林、杨少华。 杨少华老爷子回忆拍这张照片的情景时说: 开始马三爷和侯宝林坐在前排,他也坐到了前排。 马三爷问他,你坐这干嘛? 杨少华说,那……那宝林也坐那儿了…… 马三爷喝到:都他妈后面去! |
两点。 第一,马三立辈分高着呢。 马三立的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 相声八德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我认为相声八德的重大意义,在于把相声这种模式固定传承并发扬光大了。 所以说,马三立可以说是根红苗正的相声传承人。 其次,马三立是寿字辈的,比侯宝林辈分高一辈儿。 马三立应该是寿字辈年龄最小的(待考查),所以他和侯宝林他们在一块儿感觉岁数差不太大,但人家辈分大呀。 曾经杨少华说过,他,马老,侯宝林,常宝华四个人照相,打算侯宝林和马三立坐在前面,他和常宝华坐在后面儿。 然后他说他也想坐在马老旁边,最后马老说了一句:都tm给我站后边去! 结果照片出来,他们仨都站在马老后边。 这个事儿充分说明,马三立的辈分是很高的。尤其是解放后,应该是最高的。 年龄又大辈分又最高,泰斗最起码够了吧。 第二,马三立的马派相声对后世影响很大。 马派相声虽然没有固定传人,但是各派相声都有马派相声的影子。 无派不宗马,郭德纲也这么说。 因为马派相声的技艺技巧,被各派吸收并序。 举了例子,马三立说的“重(chong二声)一句”。 小孩儿在摊子上卖鱼,一共100斤鱼卖了90斤,这时候旁边就问这个孩子,还剩几斤鱼。 重点来了,叙述完这句要是后面说答案,包袱就不响了。 这时候要重一句,旁边这个人问孩子,一定要再问一遍: 100斤鱼卖了90斤还剩多少斤? 孩子:还剩20斤! 你再想想,100斤鱼卖了90斤,怎么还剩这么多呢? 孩子:要是我妈妈卖,剩的还多! 这就是马老说“重一句”的抖包袱技巧。 诸如此类的还很多马三立的相声,在刻画人物方面是很厉害的。 这也就造就了他相声泰斗的地位。 更何况马三立传世的经典作品也很多。像《逗你玩》,《练气功》,《家传秘方》,《买猴》,《十点钟开始》,《开会迷》等等。 有代表作还对相声做出这么多贡献,又是根红苗正,你说相声泰斗是不是实至名归呢? |
开玩笑 因为他同时代的演员中,相声大师这个位置已经被侯宝林占了。 相声这门艺术从朱绍文开创以来,到相声八德那个年代才开始比较流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 德字辈公认的领军人物是万人迷李德钖,马桂元马三立兄弟能有机会上到中学,多亏了那几年马德禄给李德钖捧哏,每月给开30块大洋的工资,这在当时算是高工资了。如果李德钖不早逝,说不定马三立都用不着说相声。李德钖虽然能耐大,但沾染了不良嗜好,导致没有后人,徒弟马桂元也沾染不良嗜好导致早逝,这一支没有传下来。他同辈的焦德海虽然当时比他名声稍逊,但比较注重传承和家庭,后代和徒弟里出来了张寿臣和焦少海,现在有名说相声的焦德海的徒子徒孙最多。 寿字辈公认的就是张寿臣,当之无愧的业内领军人物,在相声行业内地位绝对超过现在的郭德纲。张寿臣的舞台高峰时段主要是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 宝字辈开始相声演员年龄差距就比较大了,马三立虽然是寿字辈,但主要舞台活跃时间和宝字辈的侯宝林、常宝堃、赵佩茹、刘宝瑞等人都是重合,因为有大量的音像资料,这批人其实是现在人比较熟悉第一代相声演员,大概从三十年代末到整个四十年代一直到解放初期都比较活跃(解放了艺人没有了吃喝嫖赌的不良嗜好,艺术寿命普遍延长了)。这批人里,早期领军人物就是常宝堃、侯宝林、常宝堃牺牲后,公认的领军人物就是侯宝林一个人。马三立只能说是最好的几位之一,但绝对不是领军人物,而且主要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真正比较大火。主要是马三立的表演风格所限,嗓子不好不太唱柳活,文哏作品有欣赏门槛,受众不如侯宝林的相声受众广,其次身在天津舞台也稍微受限(但当时天津和北京比差距比现在小得多)。 文字辈的演员成熟期基本都在50年代中期到文革前,这里面其中领军人物,公认的就是马季,表演水平高、创作能力强,弟子多且成就大。 80年代开始舞台就主要属于姜昆、冯巩、侯耀文这波人了。 九十年代开始相声就开始逐渐干不过小品,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更是全面不景气,加上各种大环境的因素,以舞台现场表演为主的相声有十年的时间(90年代中前期到本世纪前期)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整整一代演员被耽误了。如果注意看可以发现,和于谦老师年龄相仿(65后到75前)的相声演员,全国有名的除了郭德纲于谦,就只剩下北京的李伟健武宾,还有湖南的大兵,几乎就没有了。天津作为曲艺重镇,这期间就没有出一个有名的演员,郭德纲在天津的师兄师弟们没有一个靠着相声混得全国皆知的,用一个流行的词就是这段时间相声市场极度内卷。一直到04年左右,80后听、观众开始挣钱,有能力消费,这个市场才开始重新回暖。 说回马三立,虽然他水平在每个时代都不是最高,但难得的是自从四十年代中后期成为最高水平相声演员之一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只要他出现在舞台上不论是表演还是创作都保持着高水平,这很难得,在相声界可以说绝无仅有。另外虽然没有亲传弟子,但作为长辈,马三立德行很好,个人生活也很严肃(对比下谢东)、长寿、对后辈演员也很鼓励(仅是鼓励,别的也做不了),除李洁尘、郭荣启外和别的演员几乎没有矛盾,在好人不多的相声界更是难得,加上马季作为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对马三立的做出的高评价,因此被业内推举为泰斗。 另外,以相声这门艺术现在的发展态势,不开玩笑的说,过几十年,如果还存在的话,泰斗应该就是岳云鹏了。 |
别拿辈分或者活得久说事儿。 常某华辈分高活得久,自称老祖儿,有人说他是大师或者泰斗么? 我记得,马老有一段采访视频。他说,相声不是出洋相,出怪声儿,超刺激,不是蒙事儿。 单就这一句话,他就值一个泰斗。 他没有侯宝林优美的唱腔和帅气的台风,没有刘宝瑞清脆的嗓音,他甚至表面上都没有郭德纲那样强大的叙事能力,外型普普通通,身段普普通通,细品他的作品文本,其实也普普通通。 甚至都不怎么需要搭档,包袱自己就能给自己翻。 懂相声的人都懂,巅峰时期的于谦有多神。逗哏不管说的多荒诞,多假,只要旁边儿有个于谦,都像是真的。 而马三立自带于谦…… 后期的马三立甚至不需要用什么高超的技术手段,仅仅靠“磕磕巴巴”的平铺直叙,语言节奏,话佐料和简单的动作表情就能让一个小段儿变得好笑。 帅,卖,怪,坏,这是侯耀文对逗哏演员表演特点的总结归纳。目前被相声界接受认可。你用这四个字往目前市面儿上的相声演员身上套,基本都能套上。 但是你试着往马三立身上套。 前期有一点点“卖”,但是不多,后期,完全就套不上了。 因为后期的马三立表演完全就靠对语言节奏的极致把控和对包袱的巧妙运用来搞笑。 就像一杯白开水,看着是白开水,闻着是白开水,喝起来也是白开水。但是你按照他的节奏小口小口的喝,咂咂嘴,诶?居然有滋味儿! 这就太神奇了。 用老天津人的话说,捏马伞立,拿张晚报灶念也尼玛可乐。 相声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唱段儿戏,说几个荤包袱,吐几句脏口儿,扮丑,学个老太太或者聋哑人,唱歌儿,虽说是逗笑,但也是取巧。 而晚年的马三立就靠简单的说话,就能让人感到“幽默”,这才是相声这门艺术的核心技术。 这就是为什么“无人不宗马”。当你出怪声,做怪相,唱歌儿,学老太太,观众腻了的时候,你就得学马三立那一套。 简单到极致的纯粹的语言幽默。 所以说他是泰斗。 |
如果说相声风格或者相声水平大师之间比较还有出入, 但 马三立老师三次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 就这一点,在人民心中就是泰斗。 |
马三立当初可是被张寿臣瞧不起的,嫌他太面。不过张寿臣死的比马三立早多了,谁活的年头长,谁就是艺术家。 以上纯属开玩笑,下面说点正经的。相声八德的年代是真的没赶上,好在寿字辈赶上个小尾巴(主要还是听广播录音)。宝字辈人才辈出,更别说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字一代了。倒退几十年相声火不是没有原因的。还别说说相声的,就是演平原游击队的郭振清,跟朱相臣合作一段卖估衣说的也是四平八稳。那个时代大师太多了,侯宝林郭荣起郭全宝朱相臣王凤山刘宝瑞常宝堃白全福陈涌泉天津本地活跃的尹笑声邓继增于宝林冯宝华陈明志再往下赵振铎赵心敏马季刘文亨王文钰杨振华金炳昶高英培范振钰李金斗苏文茂等等等等。 哪位拿出来都是大家。 然而论有自己的风格,还真就马三立和侯大师,再算上刘宝瑞。侯宝林帅,唱功好,而且活干净。刘宝瑞嗓音独特,单口一绝。马三立则没有另外两个人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马氏相声对于相声这门艺术的研究则更加透彻。很多段子,你会发现曾经有很多版本,然而马三立的版本出来以后,似乎大家就都学这一版了。因为语言精炼,包袱合理,很多情节也做了再加工,删减与主题无关同时也没有太大意义的包袱。经过马氏整理的相声,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 单纯说的好,算不上泰斗,侯马二人,一个净化了相声,一个完善了相声,大师两个字,当之无愧。 题外话,说到相声说得好,最值得惋惜的大概就是赵振铎了,每一段都可以说是百听不厌,尤其八扇屏,把不穿裤子的张飞都说成了经典。 |
说个真事。 我朋友的父亲因病去天津某医院治疗,住病房与马三立同室。俩人聊得挺好。 他父亲做完手术后拔了尿管,可小便有些失禁。 一天他父亲突然喊家属赶紧拿尿盆过来。他家属去拿尿盆的功夫,马三立在旁边鼓励他:“捏住了!捏住了!捏住了!” 等家属拿来尿盆掀开被子,已经喷湿了。 他父亲想起马三立的相声,就忍不住喷了。 |
换言之,身为受人喜爱的相声泰斗,马三立的水平有没有被高估? 马三立在相声界的辈分 在相声界常见的说法是“德寿宝文明”,“德”字辈德老先生基本上没有人听说过。一开始,“德”字辈德先生就基本走完了。与马三立相比,马三立是个“寿”字辈,在整个辈分中排名第二。上一位“寿”字辈的演员,应该是天津的于佑福女士,但也于2013年去世。现在往下的辈分比较熟悉,比如“宝”字辈的,人才也比较多。对侯宝林、马志明、常宝丰这样的人来说。后来又是字辈和明字辈,真正的才子不多。象郭德纲那样,都属于相声演员的“明”字辈。 马三立的相声自成一派,称为马派,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在天津成名,建国之后进京演出又造成轰动效应。不过马三立代表的相声,更多还是以刻画小人物著称的平民作品,马三立在台上的状态,很多时候也像观众身边的人。马三立的这种形象树立,与天津观众的状态直接相关。 |
|
天津有着浓重的市井气,他们也更愿意听与之相关的相声段子,而这正好是马三立最擅长表演的相声内容。很多时候他就是以第一人称上台表演,人物似我非我,很有老百姓的味道。天津观众又是出名的能捧人,在观众们的热爱中,马三立的表演变得不可否认。在津味相声表演者中,无人能出其右。 |
|
对相声行业的几点研析: 就以最基本的说学逗唱为分析依据吧,虽然相声行业其实博大精深远不是简单的说学逗唱四个字能说明白的,好歹这四个字简单易懂。 一、说 “说”是相声里最简单的,有嘴就能说,但恰恰也是传统相声老艺人和现在的相声小鲜肉差距最大的地方。 说,讲究的是精炼、节奏、语速和声音完美配合。 笔者听过的绝大多数年轻相声演员在说上都不及格,以孟鹤堂为例,他的“说”就很散,精炼没有,节奏乱套,语速控制不佳几乎处处可见,这样的相声听起来很聒噪。 相反你听老相声艺人的“说”,粗听下去似乎很自然也并无多大亮点,但你再听第二遍就会发现很多话根本无法修改,仔细咂摸下去就会觉得艺人们的用心良苦。 现在的相声明星普遍没有在“说”上下大力气研究,以马三立为例,有一次有同行听到他的新相声里有现挂觉得颇为惊喜,谁知马三立拿出台本来吓人一跳,原来他在台上的每一句话都在台本上有体现,这都是他精打细磨出来,将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过的。所以你听马三立的相声即使没有大包袱也觉得有滋有味,那就是语言的魅力。 同样的事情马季也是一直坚持做的,他的《宇宙牌香烟》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却是逐句推敲两个月出来的作品。 |
|
二、学 “学”本来就是个杂项,相声演员可以学一切,这也是相声艺人和相声明星差距最小的地方。因为老艺人学的东西和现在相声明星学的东西没法类比。 不过,仍然看得出来的问题是,老艺人们的“学”普遍都有绝活,比如侯宝林的麒派,魏文华的大鼓等,现在的相声明星的“学”普遍缺少绝活而更愿意放在杂上。现在很难再听到某个年轻相声演员有自己的绝活,但同时应景倒是他们的长项。比如相声新势力组合各种的旧曲新编,有特色但很难形成特长。 |
|
三、逗 这也是相声艺人和相声明星之间差距很大的一个地方。 相声艺人们的逗,讲究的是水到渠成和尺寸,包袱都是经过大量铺垫三翻四抖而来的,小呲牙和雷子各有千秋,有的相声即使只有一个包袱但其铺垫的过程也能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以《纠纷》为例,这段子神奇之处在于全程没有雷子也就是大包袱,几乎就是靠“说”和小呲牙这样的小包袱支撑的。如果用一些人说的理论,相声必须三句一个雷子的话,《纠纷》绝对谈不上合格,但这个段子就有让人百听不厌的魔力,因为这是高级的逗笑形式,那就是润物细无声。 再比如侯宝林的《夜行记》和郭荣启的《打牌论》,包袱的铺垫非常完整而且有逻辑,中间的小呲牙不少,但雷子真不多,这样的相声听几十遍依然不厌烦,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这是高级的搞笑艺术。 反之现在的相声明星普遍缺乏的就是逻辑和完整,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大多数情况下靠语言本身和包袱本身去砸,砸响了就响了,不响再换一个,实在不行来个荤的或臭的,就不怕你不笑。 另一种低级的逗就是洒狗血,以孟鹤堂还有张九龄为例,他们的相声时不时就要来几个洒狗血的动作,和捧哏之间动辄大喊大叫,这种“超刺激”的搞笑恰恰是最低级的逗笑形式。 |
|
四、唱 这也是相声艺人和相声明星之间差距较小的。 不过依然有区别,相声艺人们唱太平歌词讲究的是挂味儿,说白了就跟评剧一样用唱的形式来讲一个故事。而现在的相声明星追究的主要是会唱和声音好听,大多数人没有去琢磨太平歌词的根本。 |
|
综上,现在大多数走红的相声艺人普遍缺乏的是钻研精神,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如何快速走红而不是去深究相声的根本艺术规律,为了走红去讨好观众只会让相声艺术性越来越低最终形成四不像的地步,所谓四不像就是不像相声、不像评书、不像脱口秀也不像二人转。 有人说,现在的观众根本听不了三翻四抖的传统相声,没有那个耐心。这个观点笔者是不认同的,也许有些人确实不爱听有层次的相声,只爱听简单的逗笑,但那些观众的存在不是相声演员放松追求艺术的借口。 相声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但相声的艺术规律和创作相声的严谨态度是永远不过时的。 马三立时代过去的创作焦虑: “讽刺”不见了,是大家共同的焦虑 虽然相比电视相声兴起、传统相声沉寂的时代,当下的相声文化正走向复兴,但对于亲历过侯宝林、马三立年代的“老人们”而言,当下的相声现状依然让人不满。相声的“讽刺”不见了,是大家共同的焦虑。 电视导演郭宝昌酷爱传统曲艺戏曲,称自己是马三立几十年的粉丝,“相声、大鼓、单弦,这些东西我一辈子都离不开,我拍过一个电视剧《宅门弟子》,就是反映相声的。”他回忆,“我清楚地记得‘文革’前最后一场相声看的是天津曲艺团的。当时看话剧的基本是高级知识分子,曲艺剧场就不同了,什么人都有:西服革履、长袍马褂,这说明接受它的人太多了,所以它了不起,应该属于我们的国粹,像马三立这样的宝贝,我们应该当作国宝级的人物,把他的作品当作国宝级的作品。” 但谈起现状,他显得激愤:“现在很多人学马派,你甭学,学不了!京剧现在也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东西能达到马三立先生这样的水平?现在没有给我们这个条件和环境。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现在相声连以讽刺为主的本性都没了。” 天津曲艺理论家、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更是对马三立相声中“讽刺精神”的丧失十分痛心,在他看来,马三立不仅是精神相声的魂魄,更是传统相声的巅峰。“在马老的相声里,我们不觉得他在讽刺谁。他的相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温柔敦厚,这一点和新相声截然不同,新相声完全变成了打倒、批判,与其说我们现在不敢讽刺,不如说我们不会讽刺。” 薛宝琨甚至提到了郭德纲作为“反面教材”,“郭德纲出来是我和马志明都承认的,那天他说了个段子,说月饼可以吃一年,拿耳挖勺吃就行,真是胡说八道。马老的相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以发牢骚,但抒发一下胸中的郁闷,又回归自我了。他不管说传统相声还是新相声,都是化讥刺为自嘲,化事情为荒诞。”他最后提出,传统相声建国那么多年来都没有讨论过,希望能够把马三立作为研究课题,“因为折腾了很长时间,我们才发现,传统才是我们的根”。 今年85岁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坦言:他是从小时候在天津学京韵大鼓和传统曲艺开始音乐之路的。当年几乎听过所有当时戏剧、曲艺界的大名家,在他看来,“今天,相声的处境不太好,前几年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把相声打垮了。而到了现在,我们的相声最大的问题是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的功能。” “传统相声比其他传统戏曲走得更快” 相比其他传统艺术门类,当下的相声艺术其实正走向传统的复兴。在北京天津这样的相声重镇,乃至全国各地,茶馆相声正走向红火,越来越多的相声社团已经能够通过演出实现盈利。 包括北京的高晓攀和李鸣宇,天津的郝梦春、马军,上海的金岩和李国靖,还有西安的苗阜和王声,虽然他们的相声注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但大多还是以传统相声为蓝本加入当下的内容,也越来越开始彰显传统相声文化的历久弥新的时代感。 “我们也许应该思考下,为什么当下的相声会比别的传统艺术,比如戏曲,要走得快、走得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相声茶馆可以完全靠市场和观众养活自己,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政府?”抛开马三立这位相声大师留下的其他文化遗产不说,他给当代相声界最大的启示就是,他的一生都在改革创新、诉说当下。就像今天马志明讲的传统节目《大保镖》,和当年马三立的版本相比也有了很大的革新。年轻观众听的时候,觉得既保留了老味,却又很爱听。“有这样的与时俱进的革新思路,加上相声深厚的市场和灵活的模式,传统相声才能走得更远。” 杂谈时间: 马三立表演有短板 然而细想一下,马三立的表演确实还是有一些短板的。就拿他和晚辈侯宝林来说,马三立的嗓子绝对不如侯宝林亮,所以在学唱戏曲等方面他是有欠缺的。侯宝林能够唱得惟妙惟肖,也就是说能够正唱让观众得到美感,而马三立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他的学唱类作品很少,即使演唱也大多为歪唱。 |
|
马三立和侯宝林 但反过来说,侯宝林也有不及马三立的地方,比如侯宝林以帅气著称,他这种舞台形象与观众有距离,就不太容易塑造市井形象,因此他这方面的段子也有不少但少于马三立。另外马三立晚年一直在坚持创作和表演,尤其开创了自己的单口小笑话时期,在这方面侯宝林也有所不及。 |
能不能不上来就提“活得长”...容易带坏小盆友。 能用“泰斗”形容的相声演员,最起码得具备“德高”、“望重”两点。又要“公认”,那就是行里人能认头,就又加上一条“专业过硬”。所以你只需要从“艺德”、“名望”、“专业”三个角度去理解马老祖的艺术就好了。 艺德:几十年演出生涯中,马老祖有没有耍过大牌? 拿听户不当嘛儿? 台上偷工减料瞎说八道? 我印象里都没有。 名望:行内,怹(必须得用这个字)是为数不多的寿字辈老先生,正儿八经明字辈往上排叫老祖儿的;行外,怹是几十年紧扣下里巴人的人民题材的老艺人。 专业:单口、对口、群口俱佳,新老题材都能驾驭,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1)单口:《吃饺子》这段马老祖和刘大师都说过,讲道理来说刘版压马版一头,但那是刘宝瑞,特殊。除刘之外,有没有其他人能使这块活,还能使的比马老祖好的? (2)单口:《逗你玩》、《秘方》,目前活着的所有演员,来来试试? (3)对口:《买猴》这段同样有马版和刘版,马版压着刘版一头(我甚至认为刘版一文不值),怹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新题材的适应能力,换其他人来来试试? (4)对口:《黄鹤楼》这段以马版和罗版最正,两版质量上算的上各有千秋,其他版...反正挺卖力气。但是马版的在马老祖的代表作里可能排不进前十,可见怹的对口有多宽敞。同理,《对对子》也是这个道理(说这个就不得不夸下王胖子和高教头,太打相了)。现在活着的,如有不服下场遛遛就行。 (5)群口:除郭刘马版《扒马褂》之外,有没有能跟马郭赵版平分秋色哪怕接近的? 艺德、名望、专业都能拔尖,才能是“公认”的泰斗,不是能耗死同行... 所以你看基本上没人说陈涌泉老先生是“相声泰斗”。 |
第一,活的长,真算起来,张寿臣跟马三立对相声的贡献其实都不差,但张寿臣死的早。 第二,水平高,站在相声界顶端的人,论综合水平,马三立跟张寿臣应当算是最高,侯宝林贡献大,但单纯的相声能力稍微差了那么一丝丝,可能也是死的早的原因…… 第三,贡献大,“无人不宗马”,马三立晚年的技巧让人惊叹。 第四,马三立自己搞得某些段子其实是有一定的文学深度的,比如后期某些单口小段,这算降维打击 |
泰斗是什么呢,泰山北斗 韩愈说那是望尘莫及,需要仰望的存在。 首先,马老在他们这一辈人里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有文化,会自己写自己改相声。特别是晚年,从身边生活出发,塑造了不少人物。我最喜欢的段子是《练气功》,把天津市里的小市民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张寿臣留下的资料太少了,不敢评价,郭荣起基本功太好了,台风也扎实我也很喜欢。《打牌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说都难以望其项背。三位各有千秋,马老更能跟上时代,新相声说的也多。 在解放前说相声这个圈里,宝字辈不敢说,寿字辈里这学历应该是凤毛菱角了,马三立上过汇文中学,应该没有争议吧。解放以前识字率只有百分之十,大家想想一个初中生在相声乃至曲艺圈里是什么分量。马三立泰斗的三大件太棒了,学历高不用说了,家事好从他老爷恩续,爸爸马德禄,哥哥马桂元,师傅周德山各个都是当时相声圈的翘楚,家学渊源几代人的结晶。还有就是人品正,你听说过马老有绯闻吗,跟哪个唱鼓曲的有一腿,还真没有,但这也是他的硬伤,不合群。不抽大烟,不逛窑子,不混帮派,不讨好权贵这个现在看是美德,在解放前基本上把自己孤立了。当时相声圈好多人对他有意见也源于此,用现在话说“太装”。 解放了,马三爷的春天来了,他一门心思创作演出社会主义新相声,也大获成功,不过还是因为不合群,被打成右派,近二十年没有正常演出。这个对一个相声演员打击有多大,大家估计体验不出来。后来重获新生了,马老都快七十了,早就过了演出的黄金年龄,不过因为他爱相声,笔耕不辍加紧创作演出,马志明说就在他癌症住院前他还跟马志明借黄族民,想再演改编过的《十点钟开始》,这样的老一代相声演员独马老一人。这些经历说下来,真不是张老先生和郭老这些一辈子守着老玩意的传统艺人能比。 还有一个小传闻,九十年代开始了各种商演,马老也总参加。有一次,有一个爱搬弄是非的相声演员问马老“爷爷,您来给他们演这场,给您多少钱?” 马老说“800” 那个演员挑拨说“才800,前边那帮跳大腿舞的都给1000,给您800?” 马老一边抽烟一边乐“800不少了,我这岁数,老成这样,有人请我就不错了。。。” 泰斗可贵在于他永远把自己当一个普通演员而已。 再说说德,马老的师傅周德山,没儿没女没老伴,老了说不动了,全靠马三爷照顾生活,给租房子给送饭,后来又给雇保姆,甚至自己亲自给瘫痪的周师傅擦身子。马三爷的搭档王凤山,逝世以后,马三爷月月给他老伴送钱。大伙在上网查查,杨少华 薛宝琨 冯宝华 元芳他爸爸等人的回忆,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德艺双馨,什么是这一行的,泰山北斗了。 ===================================== 杨少华这几年多次上电视,提到马三爷就不禁老泪纵横 真情流露。自己说,马三爷给他饭吃。这个说的差不多吧,还有金文声。杨少华从小家里条件特别不好,跟着郭荣启学相声 又没钱摆支拜师,没钱还导致他做事特别穷实,人缘差 没愿意搭理他,他跟马三立关系其实不远,郭荣起的师傅马德禄,按理说老郭和老妈应该特别亲,不过据说俩人矛盾很深。跟着老郭学相声的杨少华跑来认干爹,老马也不能不收,所以就有了,带着杨少华说一段的事,别小看这一段,杨少华就可以跟人说,他给马三立捧过艮了,这个太重要了。 还有金文声,据说当时天津曲艺团缺一个说快书的,王凤山向团里推荐了,一直在山东的金文声。然后按程序,金文声要在所有所有天津曲艺团领导演员面前,演一段,评估一下业务是不是可以胜任。金文声演完了,底下一个鼓掌的都没有,因为那时候进天津曲艺团很难,好多人都想进,你金文生业务好没用 毕竟是外来的小孩。正在这个尴尬的时刻,第一排抽烟的马三爷,把烟屁往地上一扔,来了一句“我看不挺好吗”,别小瞧这一句,下面立马鼓起掌来,就这一句话金文声进团了。马三爷仗义呀 |
今天以及往前推个二三十年,那些相声界的演员们,都是在表演相声······ 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您别急,接着听我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声的表演其实是很分场合的,比如煽情的、悲伤的场合,你总不好去说相声对吧。更加的,如果下面的观众都愁眉苦脸,你去说相声总是自寻死路吧。 那么,有这么个地方: |
|
对,没错,就是天津监狱······(我找不到很好的图片,大家凑合看) 怎么想,也觉得一个说相声的去监狱给服刑人员演出,效果堪忧,对吧? 于是,除了马先生以外,真的很少有人硬着头皮去演出,即便去了,一般也是走个过场。 可是马先生,在天津监狱的演出,不但很成功,还专门把一些劝导这些人的鼓励的句子编排进自己段子,最后还留下了那句著名的“不可不来,不可再来”,成为天津监狱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标签。 |
|
|
|
|
|
|
|
称得起起码德艺双馨,当代各位相声明星们,哪位放下身段,给三教九流去演出,我们也尊敬您! |
首先,马三立先生艺术水平高。 说:马三爷现有的资料中大一点的贯口有夸住宅,开粥厂,白事会,似曾相识的人等等。其中以开粥厂为例,李伯祥同志有云:这个贯是最不好说的一个。而且这个贯后面带包袱,“三条黄花鱼,臭了还管换”,这个地方其实不好拿捏,前面一大串报完,说出三条黄花鱼时要让观众听清,然后接臭了还管换才会响,这是需要很深的基本功。这里要提一点,三爷的贯不在快在舒服,这一点私以为少马比不上三爷,少马的贯绝对比三爷的清楚,也很舒服,但是对比三爷的贯口,单用开粥厂这一块活说,少马背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劲,让人听完过瘾,三爷的舞台状态很放松,让人听完舒服。 学:三爷的学跟其他演员不一样,在有限的资料中三爷有学唱,学流行歌曲,学评戏,学京剧,三爷的学不在于多像,而在于能翻出包袱,另外学口音可以看《大会见闻》,学那个跟领导的口音,现场观众时不时发笑,我感觉是在学演出场地的领导的口音。 逗:这点无需多说,三爷的包袱抖得巧,尺寸好,单举《白事会》,前头父亲那一点包袱,可以与少马的做一下对比。(这点来讲一是看使活的,二是看量活的,把王凤老和大黄放一起比,那就是对大黄就是升维打击。)另说一下三爷的相,在有限的录像资料中,三爷的相那都是后无来者的地步。 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水平我认为再马三立先生复出之后达到了完全的顶峰,但是就像少马所说,马三爷的相声打相不打空,不用说现在的听众,就是过去有些对相声不是很热爱的人听到三爷的相声也是不愿意听。三爷在海河晨光演出的那一场录像,大家可以看一看,那一场虽然不是最好的段子,但是现场效果是我认为有限的录像资料中最炸的。 其次,艺德好,性格好。 在与三爷同时期同辈分有一位郭荣启先生。这位先生私以为能力不在三爷之下,但是听说老先生脾气不太好,加之别的因素,所以郭荣启先生在各方面尤其是影响力都不如三爷。老艺人的脾气也是决定其解放后名气大小的因素,解放前单打独斗,水平决定饭,解放后归曲艺团,那一个水平问题,一个性格问题。郭荣启在60年代就从曲艺团退休,到了以后天津办艺术咨询委员会,郭荣启就不在其列,唯一一场红幕布,那属于老艺人义演。再比如提起少马那人能耐太大了,但是也是很怪的一个人,也是早年经历导致,所以最终水平高,但是远没有达到三爷的人气值。 现在去天津,有三爷资助的小学,有三爷资助的敬老院。 对同行,王凤山先生死后,马三爷逢年过节都会给王夫人一些钱,抗美援朝期间,马三爷鼓动大家去前线等等,这些事数不胜数。 再有三爷很谦逊,无论什么时候上台,总要先和观众客气两句,就三爷这么大角,无论何时都要强调关注,反观如今一些演员,借用杨少华同志一句话“你岂不羞哉?” 第三,文化水平高,永远说新唱新,永远接地气。 很多人喜欢把三爷和老侯爷放到一块比较,老侯爷晚年演出很少,和苏文茂同志一样,把自己打扮成专家学者,但究其本质文化水平不高,在旧社会地位又很低,可能也是为了弥补吧。反观三爷很接地气,走在街上你不会把他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开。 三爷晚年似曾相识的人,十点钟开始,大会见闻,这些活依旧上,紧跟时事,政治灵敏度比较高。永远跟党走。 再从包袱上说,三爷的包袱狗气十足,而这种狗气的包袱反而是侯爷的相声中缺失的。真正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才是我们需要铭记的艺术家。 第四,辈分高。 这点说主要也主要,说不主要也不主要。 辈分高的多了,但是泰斗只有马三立。 比三爷辈分低的说是泰斗?也不合适。 第四,艺术寿命长。 活的长不一定艺术寿命长,白派京韵阎秋霞先生和闻书屏先生,同是老白先生徒弟,闻书屏先生比阎老师多活十年,可是论知名度远不如阎秋霞老师,因为闻书屏老师艺术寿命短,而且又很少创新。 比较典型的小岚云同志和骆玉笙同志,一时瑜亮,可不得不承认,小岚云同志的知名度,不如骆老,其一是骆老艺术寿命长,其二骆老政治灵敏度高,其三,骆老永远说新唱新,马三立先生也是如此。 |
马老的专业能力很多人说过了,我就说说一个不起眼儿的地方。 不知道题主是否留意过那老晚年在电视上的作品。 电视的节目标题上每次打的都是“相声”。 而马老每次说的都是类似“今天给大伙儿讲个小笑话儿”。 说明马老内心里并不认为他说的这些不成段儿的单口是“相声”,认为这些不是完整的相声,达不到相声的层次,充其量只能算“笑话儿”。 而那些年的舞台表演受时限等原因。到处都是这类作品,但马老说过别人的作品如何如何了吗? 没有! 因为在他心里,规矩是给自己立的,道德首先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我觉得这就是“艺德”。 |
说这话,又该招人不爱听了。其实,就是因为活得长。 我小时候初听马三立,也没觉得多好。 什么时候觉得马三立好了呢?是把当时在世的一圈说相声的都听了一遍,再听马三立,哟,这老头说的真好。这时候才觉得马三立说得好。 但是呢,其中有一段马三立的扒马褂。我听着其中另一个人,说的也挺好。这人叫郭荣起。但是,郭荣起的相声我听得不多。好像除了一个打牌论,其他的也没有了。 我发现郭荣起说话,也慢条斯理的,而且要比马三立的咬字更清楚,声声入耳,特别耐听。像谁呢?像张寿臣。就是说,马三立要是把人逗笑了,还得靠包袱。但是张寿臣、郭荣起这类相声演员,就算是你听他说话,就爱听。 后来才知道,原来郭荣启比马三立是平辈,还是马三立父亲的徒弟,比马三立还小三岁。又听说,郭荣起成名比马三立要早。 郭荣起在1931年出师。马三立是在1930年拜师。 郭荣起在1999年去世。马三立在2003年去世。 俩人活的时间也差不多长。 按说,马三立的师弟,成名还比马三立早,也有优秀作品,就算比不了马三立的相声泰斗,也算是一代宗师吧。可看郭荣启的履历才知道,原来因为身体不好,1948年就离开了舞台,1966年提前退休,1990年又染上哮喘。 基本上,他的后半生舞台活动比较少,作品也少,最终没能像马三立一样,成为相声泰斗。 我想,这是与马三立辈分、年纪、功底都近乎一致的一个人,但输给了身体。 郭荣起在1940年,就进入了启明茶社。同一时期,马三立还是在撂地演出、电台录节目、被袁文会控制。 在马三立的一段经历的描述中,看出了这么一段: |
|
这两段连起来,就是:应常连安邀请,被迫加入袁文会创办的“联义社” 。问题是,在1940年,郭荣起加入了启明茶社,这是同一年。而启明茶社的班主,是常连安。 这就有意思了。你把马三立从北京叫到天津,给袁文会打工;却让郭荣起离开天津去北京,加入你的启明茶社。后来的结果就是,马三立被袁文会控制五年之久,饱受欺压。郭荣起在北京电台录节目,连演四个月不翻头,爆火。 好在马三立活的够久,把这帮人都熬死了,混成了相声泰斗。要不然这口恶气,一辈子出不来。 如果往前捯时间线,我甚至发现,原本的相声秩序是被两个人联手破坏的。这两个人就是张寿臣、常连安。 早在二人之前,相声艺人最出名的是李德钖。李德钖的搭档是马德禄、周德山。李德钖的徒弟是马桂元,周德山的徒弟是马三立。马德禄是马桂元、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的岳父是恩绪(给慈禧说过,相声创始人一级的人物),师父是春长隆。恩绪的徒弟是李德钖。 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豪华的相声团体。而这个团体中,还有一人叫郭瑞林,正是郭荣起的父亲。郭瑞林的徒弟有侯一尘、陶湘九。 |
|
2024年11月22日更新,新做了一个关系图 有意思的是,郭瑞林的徒弟侯一尘与马三立的友谊保持了一生,俩人还是搭档。而郭瑞林的儿子郭荣起却与马三立反目。郭荣起说,马家虐待他压榨他。马三立说,郭荣起不孝,他不管他父亲——郭瑞林去世是由徒弟侯一尘操办的。 事情发展到此,再加上同一年(1940年)马三立被常连安召回天津,受到袁文会控制,郭荣起被常连安召回北京启明茶社,从此爆火。可能郭荣起说马家虐待他,也正是这一年。郭荣起受虐待,我是不信的。毕竟其父郭瑞林也是与马德禄一起的。但郭荣起能这么说,显然是在给常连安交投名状。 |
|
如果当做一个故事,整本儿的看下来,那可以这么说: 李德钖、马德禄、周德山为首的是一个时代——李马王朝。这本也是相声的正脉。他们的根据地是连兴茶社。 可惜,李德钖、马桂元相继离世后,李马王朝衰落。 继之而起的是由张寿臣、常连安为首,以天津兄弟剧团,北京启明茶社为基础,背后依托袁文会这样的外部势力,建立起来的新的相声时代——张常王朝。 而马三立在当时的处境,那就惨了,就是前朝的太子嘛。其实,至今都能听到一些张寿臣打压马三立的声音,典型事例就是张寿臣要求马三立降辈。其实,张常王朝另一员大将赵佩茹也与马三立不和,问题就在于两人分属不同阵营。 所以,马三立在当时绝对是被排挤的对象。好在他活得够久,熬出了头。张常王朝,随着大时代的改变,也被迫结束。马三立又经历了那个年代的洗礼,终于把张常王朝所有的残部都熬死了,终成一代相声泰斗。 |
|
|
有个词怎么说:举重若轻! 分享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我听过郭德纲的《白事会》和好多其他版本的,前几天听了一次马三立王凤山的《白事会》 说句实话马三立这版本没有郭德纲那个笑料那么足,但是其中有个地方我印象太深了 大概是老头去世了,马三立把一大家子人召集起来,嫁出去的大姐也回来了,讨论这个白事怎么办? 这一大段话都是马三立口述,马三立把家里这几个儿子女儿的语气表达的淋漓尽致,性格、神态基本上光听就能显现出来画面在眼前。 这段完全不搞笑,很正经,但是语气完全听不出来是相声表演,特别真实,简直就像我小时候家里人坐在一起聊天的那种,就这一点我听了,我觉得至少郭德纲在这方面差马三立太远太远。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