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2024 年的智能手机中哪项「摄影技术革新」最让人眼前一亮? -> 正文阅读

[明星艺术]2024 年的智能手机中哪项「摄影技术革新」最让人眼前一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4 年的智能手机中哪项「摄影技术革新」最让人眼前一亮?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手机
智能手机
摄影技术
数码年度总结
数码年度观察
2024 年的智能手机中哪项「摄影技术革新」最让人眼前一亮?
软硬结合,重新出发——2024 手机影像年终盘点
最理想的手机相机是什么样子的?想给这个问题作答其实并不容易。
过去几年,手机影像的能力不断精进,从「夜景」到「星空」,从「微距」到「超望远」,每一步都走在拓宽手机影像的边界,但有的时候,走得太远,就容易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在我们拥有了如此多影像旗舰,发布会呈现了如此多多奇观大片以后,迎接的,其实很多时候是普通人的迷茫。
越来越复杂的相机界面,越来越多的模式,却无法构成更好的相机。
实际上,当代智能手机的相机系统,已经复杂到了许多「摄影师」和从业者都无法理解的地步,以至于很多时候需要给他们科普影像科技的新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
如果专业人员尚且难以理解,普通人面对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我们想要的,只是一张好看的照片。」
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好相机的追求从「拍到拍不到的东西」转向了「轻松拍好」,风格化的成片为直出好看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业界也开始调整方向,将用来炫技的能力整合成为「日常也好用」的相机。
2024 年,我们看到的是对「复杂而强大」相机的反思,和对「简单并强大」相机的追求。
这,将会是你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可能是)最完善、最系统、也是最深度的 2024 年手机影像技术分析。我为大家总结了 2024 年手机影像的 10 大趋势,破万字长文,码字不易,请各位随喜分享。
本文的目录如下:
硬件部分
机械结构的是与非潜望镜:大活、新活、好活红枫:多光谱成像实用化次世代传感器相机控制
软件部分
基础能力的重做动态照片AI:所有人都在焦虑重新思考风格化删繁就简机械结构的是与非
如果要说 2024 年和即将到来的 2025 年有什么比较大的行业变化,那大概业界对机械结构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分歧。
我必须再次强调,脱离场景讨论技术是无意义的,要看技术服务于什么,有没有达成目标。
机械结构的路线反复,也正是因为场景和需求出现了变化。


2022 年 8 月,华为的 Mate 50 系列发布,首发可变光圈,搭载 F/1.4-4.0 拥有 10 挡切换的可变光圈。此后,这个配置就作为华为影像旗舰的标配保留了下来。
2024 年发布的两款华为旗舰,Pura 70 Ultra 和 Mate 70 Pro+,也仍然支持了 F/1.4-4.0,10 挡可切换的光圈。其中,Pura 70 Ultra 是使用 Type1,俗称 1 英寸的类 IMX989,而 Mate 70 Pro+ 则是使用 1/1.3 的 OV50 系传感器。


Nova 系列则是得到了 P/Mate 系列 1/1.56 类 IMX766 + F/1.4-4.0。
华为在机械结构的道路上是坚定地走了下去,现在是做了 Type 1,1/1.3,1/1.56 三个级别的可变光圈模组。
为什么呢?由于近年来众所周知的非市场因素,华为在传感器上的选择一直是不那么自由的,要想对冲传感器选择少带来的限制,并打出影像的差异化,就要在模组上下功夫。
F/1.4 + RYYB + 可变光圈,实现尺寸较小、CIS 制程较劣势的情况下实现对等甚至更大的进光量,就是华为的答案。
但这个选择并不那么完美,F/1.4 光圈带来的较浅景深和紧凑体积下的像差,在近摄、合照等需要景深和像差控制的场景会带来挑战,RYYB 有着更高的进光效率,全时 F/1.4 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要配合可变光圈对入射的边缘光线进行管理,以获得较好的画质。也正是因为这个需求是覆盖全系列产品的,因此在空间和价格允许的产品上,华为都上了这个可变光圈模组。
类似地,Pura 70 上的伸缩镜头模组,也是华为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答卷。


与 P 系列更名 Pura 同时到来的,还有这个机械结构极其精巧的模组。
通过复杂的机械设计,华为最终实现了 Pura 系列「轻薄、时尚、科技、影像旗舰」的目标,它的摄像头模组较其它影像旗舰显著地小,并且略薄一些。
这个模组从 P60 Art 之前就在预研,P60 Art 的设计语言调整也与它息息相关。我曾有幸了解到一些更为激进的方案,但手机毕竟不能只活在实验室里,高可靠性、跌落回收、防按压,还要做 IP68,这个东西最终能落地,工程上真的是一个很令人震撼的东西。
华为的现状估计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迭代产品上可变光圈乃至伸缩镜头可能都会继续保留。这也是华为产品的差异化卖点。


业界另一个使用可变光圈结构的就是小米了。
小米 13 Ultra Summicron 镜头上引入了 2 片开合式可变光圈,支持 F/1.95 和 F/4.0 两个档位切换。
在小米 14 Pro 上,小米首发了 F/1.42-F/4.0 的无级可变光圈,调节档位高达 1024 挡,较华为的 10 挡精细 100 倍。
在小米 14 Ultra 上,小米首发了 1 英寸下的 F/1.63-F/4.0 的无极可变光圈,同样支持 1024 挡。
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小米 15 Pro 上,却取消了可变光圈,保留了 F/1.44 的大光圈。
为什么?
尽管小米的可变光圈技术经常被拿来和华为的对比,吃瓜群众也经常为谁先谁后,谁规格高谁规格低吵个没完,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的可变光圈技术,从诞生之初要解决的问题就不一样。


图是小米 14 Ultra,仅供示意
小米 13 Ultra 上,可变光圈的引入是直接为一个功能服务的,那就是「街拍模式」。
注意画面左侧的景深标尺,F/4.0 下,景深范围要明显比 F/1.63 多太多。
对焦在 5m 的时候,F/1.63 是 3.72-7.61m,F/4.0 是 2.71-31.58m,足足多了 7 倍。实际上,在对焦距离 >0.6m 的时候,收光圈都能带来显著的景深提高,提升街拍的成功率。
小米 13 Ultra 之所以只做了两档,也是因为街拍模式只需要两挡,中间挡位加的景深又不多,要它做甚?
但显然,大家的吃瓜热情迅速变为了赛博斗蛐蛐式的争吵。
人类总是这么不理性,更别说还有各路势力推波助澜。
小米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于是「超越十档」成为了可变光圈迭代上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但对小米来说,能够选择光影猎人和 Lytia 系列高性能传感器,还有和徕卡联合研发的 Summilux 镜头模组,摄影领域除了街拍模式和拍一拍星芒以外,用得到可变光圈的地方其实……不能说不多,差不多四舍五入也是没有。类似地,vivo 和 oppo 也都没有给自己的影像旗舰上可变光圈。
但气氛已经到这了,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
摄影领域,F/1.4-4.0 用 1/3EV 步进刚好 10 挡,要超过 10 挡,要么把最小光圈做得更小,要么就是增加精细度。F/4.0 在 1/1.3 手机上等效都 F/14 了,再小毫无意义,所以小米只有增加精细度一条路可以走。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 1024 级无极光圈,无极光圈可以被用于视频领域,进行亮度的精细调节,这个功能,也和小米近年来在视频赛道的发力是一脉相承的。
不过,在 2024 年末的今天,街拍模式的超景深,和视频模式的精细调光,机械光圈还是唯一解吗?
我看未必。


一方面,两次业界首发(一次无级光圈,一次一英寸可变光圈)已经为小米的技术能力做了证明。愿意相信的自然会相信,不愿意相信的,也不必多费口舌。无极光圈目前仍然是小米的专属,一年过去了,业界也没有跟上。
另一方面,小米产品线的定义和影像技术的进步,正在让机械无级光圈变得不那么重要。
还记得我们说小米的无级光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吗?一个是街拍的景深,还有一个是视频的精细控光。
前者在新时代高速传感器和次世代 ISP 的配合下,可以通过景深堆栈来实现,只要我算的速度足够快,那么快门也一样能够零延迟。后者随着 HDR 视频容器的普及和次世代 multi-gain 传感器的应用,也同样可以使用传感器和算法的能力强吃动态范围。
在这个时候,机械光圈更多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东西。它的占地、空间、以及额外的控制逻辑,是否还值得?
街拍模式是一个相对低频的应用,并且没有可变光圈只是少了控制景深的能力,街拍模式仍然可以保留。如果拿掉可变光圈能给小米 15 Pro 放下体积更大的 5x IMX858 潜望镜,提升望远、人像等一系列更高频场景的效果,是不是值得的?
我们在小米 15 Pro 上已经看到答案了,明年的小米 15 Ultra 其实也会遇到一样的选择,可变光圈不再是实现该功能的必选项,那留下与否,更多就是体积和优先级的权衡了。
我觉得,未来几年除了华为以外的厂家应该会逐渐使用别的技术路线来替代机械可变光圈,如果华为在高性能 CIS 的供货渠道上得到放宽,这个技术可能也会逐渐淡出视野。
潜望镜:大活、新活、好活
今年早些时候我曾经做过一期内容盘点手机潜望镜的发展史。
这里来个超级省流版:业界的潜望镜发展大概经过了 5x 小底潜望镜、10x 超小底潜望镜,5x 大底小光圈潜望镜、和 3x 大底大光圈长焦微距潜望镜的迭代。还有一个索尼的小底连续变焦潜望镜,但那个基本是独苗。
追求的也从只要望远,到全场景(人像、弱光、微距)。
在今年之前,业界的长焦路线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小米 14 Ultra,3x 直立 + 5x 潜望接力,中底大光圈,均有微距能力OPPO Find X7 Ultra,3x 大底中光圈,6x 中底潜望镜补望远,有微距能力华为 Pura 70 Ultra,3.5x 大底大光圈,有微距能力,望远靠算三星 S24 Ultra,3x 小底 10MP 人像,中底 5x 望远,中间靠 200MP 主摄插值iPhone 16 Pro,5x 棱镜潜望镜,小底中光圈,没有微距,中间插值
在今年开始之前,本以为业界已经没活了,结果今年在潜望镜领域,居然出现了两个新活、大活、好活。
一个是今年 5 月的 vivo X100 Ultra,还有一个是今年 8 月的真我 13 Pro+。


vivo X100 Ultra 发布的时候,给大家不小的震撼。
它是业界第一个「超大底」「超高像素」的潜望镜方案,顺带还把 X100 Pro 上首发的蔡司 APO 长焦镜组升级了一下,在 Android 产品上首次用上了 FCD100 镜片。
85mm eqv 大概是 3.5x 左右,这个焦距 + 目前业界最大的等效进光量,让 X100 Ultra 在几乎所有场景里都优势明显。200MP 可以提供 4x remosaic 的能力,望远能力也是非常出色。
这个模组,基本照顾了所有潜望镜的需求:弱光、望远、高动态范围、优秀的防抖、近摄和人像。
唯一的问题,可能只有体积和这个体积带来的整体集成挑战了。
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镜组其实做了很多「非拍照场景」的优化,例如你拿起手机来接听电话的时候会给线圈通电,避免模组镜片回落触底发出声音干扰通话,在平时的拍摄里,这个镜头也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启停逻辑,来尽可能节能同时保证快速启动。
X100 Ultra 上这个镜组算是突破潜望镜极限的一个产物,接下来在影像旗舰里,超大底 + 超高像素应该会有更多的选手跟进。今年 X200 Pro 也搭载了这个模组的改进版。
这个模组在弱光下的成像纯净度非常好,可用度很高。
非常好潜望镜,使我的图片好看。


真我 13 Pro+ 则是另一个方向。
可能很多人看到真我 13 Pro+ 这个机型会一头雾水,完全想不起来它有什么影像突破,更多的可能是记住它 1999 起的价格。
但这个模组,随后在 OPPO Find X8 系列,一加 13,Reno 13 Pro,还有真我 GT7 Pro 上都有应用。它就是那个 3 反射棱镜的 LYT-600 模组,72mm eqv 1/2。
思路上有点类似于 iPhone 15 Pro 与华为 P60 Art 那个潜望镜的合体,但根据 OPPO 的需求做了升级。
屈光度前置到棱镜前,但是镜组可动,避免了 iPhone 3D 传感器运动组件的复杂性,棱镜设计 + 抗杂散光沟槽,压缩 Y 轴空间,让它成为目前同级别的最小模组。不过因为棱镜减少了镜组的行程,这个模组就没有微距能力了。
从思路上说,这个模组成本可控,性能良好,很适合在需要长焦能力但是机身空间又受限的场景下使用,有了它,Find X8 系列才能做到这么轻薄,也可以很方便地复用上量。
今年的潜望镜居然还能做出差异化,甚至展现了两条路线,说明在硬件方面手机模组仍然大有可为嘛。极致画质是一条,紧凑体积控制和普及化是另一条。
红枫:多光谱成像实用化
红枫的意义在于它是手机上第一个多光谱参与成像的模组。
早在 19 世纪,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和德国科学家约翰·里特(Johann Ritter)分别发现了红外光和紫外光,证明了“不可见光”的存在,为光谱分离与成像技术奠定了基础。随着彩色胶片的发展和一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开始应用不可见光成像。
1970 年代,NASA 发射了 Landsat 1 卫星,搭载了 RBV 彩色相机和 MSS 多光谱相机,开启了多光谱成像的应用之路。
在手机上,早在 P20 Pro 上,华为就采用来自 AMS 的 5 通道色温传感器,在 P40 上,这一传感器被升级到 8 通道,在 P50 Pocket 上升级到 10 通道。在 P50 Pocket 上,同时发布的还有华为的「原色引擎」。可以说,高精度、多通道色温传感器是「原色引擎」的硬件保障。
然后 oppo、iPhone、甚至索尼相机、哈苏相机,都应用了多通道的色温传感器来改善成像。更多的通道数量可以帮助相机更好地判断白平衡,避免被纯色光源欺骗,改善色彩还原。
但是,面对复杂光照的时候,对画面取平均值的色温传感器仍然有它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多光谱成像中,模组的体积都是很大的。它们有点像带有多个滤镜的扫码枪,拍起来也很慢。红枫把 MSFA 技术(多色滤镜片)落地,使用固态传感器获得了 150 万点 9 个光谱通道。
这就是是目前移动设备上首个面阵、成像的多光谱传感器,相比此前的只能输出单点 CCT 的色温传感器,在准确性上持平,但是空间分辨率上提升了数十万倍,将原本的 CCT 变成了二维的、全画面的光谱信息。
目前红枫看起来效果是很好的,并且 Mate 70 和 X6 系列,不管是直板还是折叠屏都全系标配,看起来华为对这个技术非常有信心。
非常力大砖飞,工程上非常具有难度,这个技术路线对 RYYB 帮助很大,对 RGGB 也有增益。
是个好活,我赞许这个技术路线和选择。
而且多光谱成像的应用不止是 AWB 和 CC(色彩稳定性),还可以用来做面阵分割、加权统计、语义分割,玩法非常多,模组体积也不用很大,感觉接下来几年可以在这条技术路线上看到更多发展。
次世代传感器
2024 年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其实幅度不小,大家不再卷面积,而是专注到传感器的能力上来。
有 23 年的 IMX888/LYT-T808 的 ExmorT 双层晶体管技术珠玉在前,不管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意识到,唯面积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尺寸略小、但技术更为先进的传感器,是完全有能力打平甚至超过上一代技术的更大面积传感器的。
2024 年,我觉得有两款传感器都称得上是这一思路的代表。


一个是 OmniVision 豪威的 OV50K,1/1.3 尺寸,手机上首发 LoFIC,应用在荣耀 Magic 6 至臻版。
简单来说,现在主流的手机传感器都是两个原生增益,一个低增益 FWC 大,不容易过曝但是噪声大一点,一个高增益 FWC 小,但相对的噪声压制好一点,适合弱光。
早些时候是做切换,后来有 HDR 需求了就开始对两个增益进行同时读出然后拼起来,这就是 DCG HDR。
但是传统结构合成的时候,光电二极管里面的电子数量随着时间变化也会变化,


LoFIC 相当于做了一个电容池子,多出的电荷可以流过去,线性度会高很多,单帧 DR 能够进一步扩展。这个技术最开始是车规级的,面对特别大的光比时效果会很好。


第二个是 vivo X200 Pro 上首发的 1/1.28 LYT-818。
这是市面上首个 triple-gain 传感器,在上面 LCG 和 HCG 模式下加入了 UHCG,实现了破纪录的 0.95e- RN,并且可以同时读出三个 gain 实现 HDR。
新的 22nm 制程也让它功耗更低,并且能够常驻 HDR 输出,预览 HDR 和视频 HDR 效果都会更好。
原本类似生态位索尼的产品只有 ExmorT 的 LYT-T808,但是 ExmorT 产能不足,这个 1/1.3 的高性能传感器就被空出来了。
有了 LYT-818 以后,很多旗舰传感器就有了新的选择空间,大家也可以在影像次旗舰甚至影像旗舰上有更多的选型,比如拿 LYT-818 做一台 Ultra 可不可以?
我看完全可以,LYT-900 都做不到 4K60p DOL-HDR 和 12.5MP OpenGate 30FPS w/AF,用 LYT-818 做 Ultra,于情于理都很合适。
说完了新产品思路下的两款优秀传感器,聊一聊其他的传感器发展吧。
LYT-900 它算是 Type1 的稳定迭代,相比 IMX989 提升了制程到 22nm,更节能,能开的功能更多,Ultra 很喜欢用。如果有迭代的话,应该也是保持 Type 1 然后把 LYT-818 的能力补上。
红枫那个格科的 1.5MP 也可以获得荣誉提名的。1/5 尺寸,9 种滤光片,要保证一致性和量产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国产供应链的发展吧。8 月份的时候还有一个国产 1.8 亿像素全画幅,晶合集成和思特威一块做的,不过那个应用场景不是手机,就不展开了。
三星这边,今年有两款非常出色的 2 亿像素传感器,HP3 和 HP9,前者在红米 Note 13 Pro,真我 11 Pro+ 上用,后者在 vivo X100 Ultra/X200 Pro 潜望镜上用。
这两个传感器都用了三星的第二代 0.56 微米像素设计,把 Full-Depth DTI 去了,解决了原来没法用 2x2 OCL 的问题,对焦提升了,效率也提升了。其中 HP9 还应用了新的高折射微透镜,信噪比能提升 38% 对焦速度 +10%。
剩下的都是稳定迭代啦,比如同样用了新 MLA 的 GNJ,应用了 D-VTG 的 GNJ 和 JN5,JN5 还补上了低功耗、ISZ、DSG、Super QPD。
相机控制


今年相机控制出现在两类机型上,一个是 iPhone,一个是 OPhone(笑
iPhone 16 系列,无论标准版还是 Plus 还是 Pro 还是 Pro Max,都搭载了这个叫做相机控制的交互,OPPO 则给 Find X8 Pro 搭载了类似的设计。
注意,这个不是一个相机按键或者说相机按钮。
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以 iPhone 为例,它堆叠了蓝宝石玻璃、电容触摸层、压感识别能力、和一个锅仔片按钮,硬件上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
从硬件上来看,它甚至理论上可以支持指纹识别。
交互上,它实现了单击双击滑动按动四种交互,并且有振动和按钮弹动两种反馈。
目前这个控件还是一个很早期的形态,有点像之前游戏手机上的肩键。相比外挂的摄影手柄,集成在机身内确实是一个更方便,也更自然的选择。但是它这么多的交互,有让它变得非常复杂。
姑且说,给未来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写到这里,关于硬件的部分就告一段落。
基础能力的重做
当我们回顾一年中手机「摄影技术」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去忽略这些基础能力的发展。


什么是基础能力,是图像管线里最底层,最核心的能力。一般来说,3A(AE AF AWB),CC,这些都是基础能力。近年来的基础能力,还要扩展到照片以外的视频,还有对未来 HDR 格式的支持。
毫无疑问地,2024 年,是基础能力全面革新的一年。
AWB 和 CC 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技术落地无疑是红枫原色,我们在硬件部分已经阐述,此处按下不表。但其它厂家关于 AWB 和 CC 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无论是利用超广角,捕捉更多的环境信息进行 AWB,还是利用先进硬件的 MCSS,让多摄像头进行低帧率低功耗常驻,多摄一致性这个指标今年全行业都有提升。
另一个变化比较大的就是 HDR 管线的接入。
苹果在 iPhone 12 上就引入了 gain map 这种双层 HDR 图片格式,它相比于单层的、基于视频 codec 设计的 HDR 图片格式有更好的兼容性,并且成为了事实标准。2023 年,Android 14 发布,Google 为我们带来了 UltraHDR gain map 格式。在 2024 年,升级到 Android 14 的旗舰也普遍支持了 UHDR。目前 oppo 采用的是 UHDR JPEG + 私有 ProXDR HEIF 混合,小米支持 UHDR JPEG,vivo 也在完成 UHDR 的迁移和支持。


在 2024 年,HDR 的标准化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2023 年 6 月,ISO/TS 22028-5 发布,单层 HDR 标准确立。
2024 年 3 月,ISO/CD 21396-1 标准发布,双层 HDR 标准确立。
2024 年 6 月,苹果发布 AdaptiveHDR,完成私有 gain map 到 ISO HDR 的切换。iPhone 15+ 和 iOS 18 完成 ISO HDR 落地。
华为在 HDC 2024 上发布 HDR Vivid 新标准,迁移到 ISO HDR,预计鸿蒙 5.0 落地。
Google 的 Ultra HDR 在 11 月后支持 ISO HDR。
Adobe 完成对 HDR AVIF、ISO HDR 完成支持,RGB Gain map 支持。
随着厂商对 HDR 支持的铺开,人像模式 gain map、夜景模式 gain map 也获得了支持。


几乎所有 Ultra 影像旗舰都支持了 4K Dolby Vision 拍摄,并正在积极推动全摄、4K60p 的功能落地。oppo Find X8 系列标准版更是做到了默认开启 + 全摄 4K60p 支持,这在标准版上,还是首次。
vivo X200 Pro 支持全摄像头 4K60p 10bit Log,成为首款真正可以用于专业视频工作流的 Android 手机。我们期待 vivo 在此后公开更多的 vivo log 白皮书信息。
小米 14 Ultra 上引入大师开拍,尝试在 DolbyVision 外新开一条 HLG based 管线。


高像素融合也在进一步铺开。
iPhone 发布 24MP HDR 图像并作为默认模式后,华为在 Pura 70 系列上率先跟进,实现全摄 24MP。oppo 在 Find X7 Ultra 上也提供了 24MP 的高像素模式。
其它厂商也都有跟进计划,我们可能真的可以告别万年 1200 万像素和聊胜于无的赛博斗蛐蛐高像素,走进全功能 2400 万像素时代。
以 DOL-HDR 为基础的抓拍能力,也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有把抓拍集成到默认模式的比如 oppo,各家也都有各自的闪拍能力比如华为 vivo,小米也给自己的默认模式集成了运动抓拍,还有街拍模式下的汽车摇摄。
还有一些基础能力的更新,例如苹果的空间视频,vivo 跟进的空间拍摄,此处按下不表。
动态照片


今年是动态照片大年,毫无疑问。
oppo 打响了动态照片支持的第一枪,在 Find X8 系列和 reno 上积极支持,vivo,荣耀和小米紧随其后。
其实自从 iPhone 6s 以来,2019 年,微博支持实况,2018 小红书支持实况,2023 抖音支持实况,2024 朋友圈支持实况,主流社交平台的基础设施都是在的,Android 和鸿蒙只是一直没有接入。
今年,Android 端打通以后,Android 终于加入到了实况照片大家庭中。
动态照片的普及,和基础能力重做,其实是硬绑定的。
其实早在几年前,Android 手机就支持实况照片的拍摄,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做而做,甚至有的直接存个 GIF 了事,效果也是稀烂,几乎没有厂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功能点来做。它也经常和其它功能相冲突,说白了就是各个算法耦合紧密,不好单独调整只能要一个不要另一个,或者功耗爆炸,不好使用。
今年实况照片能推开,新的抓拍管线、预览流的性能提升、全新的取帧策略、Google 支持的 MotionPicture 格式,缺一不可。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融入 UHDR 支持,新的关键帧判断逻辑。
Android 这边的动态照片终于开始补课了,是好事。甚至还有水印、高快门预览流等一系列 iPhone 上都还没整出来的好玩巧思,是真的很不错。
华为 Mate 70 系列更是首次将动态照片预览流提升到了和 iPhone 同级别的 1440p,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这块还大有可为,希望 2025 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动态照片吧。
AI:所有人都在焦虑
AI 今年大家耳朵听的都要起茧子了,某些从业者更是恨不得给什么东西都塞个 AI。
我当然喜欢 AI,消费者也喜欢,这大概也是今年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感知到的新功能——哪哪都有 AI 的大字。
今年的 AI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拍摄时的增强,一个是后期的调整,还有一个是针对特殊场景。
第一类很普及了,各家厂商都在自己的 tele 产品里部署了 1b+ 的视觉大模型,提升望远的超分辨率效果。
第二类主要集中在相册,包括升级后的消除杂物功能、去反光功能、还有新的自然语言搜索、AI 风格化等等。


第三类的代表是 iPhone 16 系列上的混音,推测也是有神经网络辅助的。
它是一个 APAC 4 chl + 2chl stereo 的录制 + 实时 mixdown 的混音功能,可以接入后期软件处理,目前 Android 这边只有 stereo out 的 AI 声音变焦,苹果又做了一些新的工作,需要关注一下。
其实不止是对视频和音频的 AI,神经网络的语义分割进步,也在推动风格化的发展。
重新思考风格化
今年风格化赛道其实也有不小的变化,新的技术演进和产品思考都有。


技术演进方面,苹果重做了整个摄影效果管线,采用 10 layer aux image 来辅助记录信息。我推测又了这个技术后,后期可以做更多对应信息保护和精细调整,现在的结构是:
og + gain map + depth + style delta map + sky + portrait + skin + teeth + hair + glasses + (thumbnail),非常精细。这些蒙版给风格化带来了新的可能,分区处理、保护,风格化迁移,都能做,尤其是那个新的一层 style delta map 10bit 灰层,提供二维的色彩控制,非常骚。
甚至在 Live Photo 的 mov 里,也有 portrait + skin + sky 的 map,非常震撼。
今年大家对风格化基本都是在重做、重新定义。
vivo 的鲜明、质感和蔡司自然色彩都重做了,新的风光模式里加入了大师风格,还做了新的效果控件。
华为的 Mate 70 上原色、鲜艳明快也重做了,oppo 加入了三套新的胶片模拟,CC NC NH,非常接近富士的一颗色彩,对应清新、复古、通透,人像模式也可以用。
小米给人像模式新定义了一套大师人像,形成了所有模式都有两套风格可选的风格化矩阵。
看起来,大家对「照片要直出好看」这个事情取得了共识。
删繁就简
最后一条,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业界趋势。
那就是,砍,砍功能入口,但不要砍能力。要场景化,而不是炫技。


代表就是 vivo 这个风光模式了,集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功能,整个相机的逻辑一下就清晰了。
包括原来很多影像大战的断壁残垣,也都开始打扫,小米完成了人像焦段与效果的解耦,微电影和电影模式进行了结合,oppo 从 Find X6 Pro 上就开始整理,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逻辑。
越“简单”的相机,背后需要的是越“复杂”的强大算法和算力支撑。
手机厂商需要对用户真实的影像需求进行梳理,归纳,打包,精简,让用户真正能够把厂商做出来的东西用上。还在堆卖点,让相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的厂商们该醒醒了,如果再不加入到这条新的赛道,势必要被淘汰的。
大众需要简单的、能拍出好相片的相机。
手机厂商需要提供的价值,是大众记录生活,并且能够简单易用创作地手机相机。
而这其实就对新的开发能力提出了需求,你如何又能照顾极限场景,又能把手机做得易用?
答案是你需要非常细颗粒度的场景分析,和用户洞察,需要算法和硬件能够控制功耗,同时能开更多的算法,自动判断需求,不要让消费者每次按一次快门都需要在 10000 个入口里找到最合适的那个。
那是专业相机要做的事情。手机挑战相机是为了证明手机的影像能力,而现在,手机需要回归手机的事情,证明自己的独特性了。
要的是一按就是好照片。
这就是 2024 年,所有的技术趋势,落到的立足点上。
2024 年是这样,我希望 2025 年,也是这样。
一台理想的手机,是只有一个相机、一个模式、万能随心的。
我们做不到。
所以我们要用多个摄像头接力,要有很多的模式,要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本质就是因为现在技术实现不了,可能是模组素质不够,可能是算力不够,可能是功耗太高。
但好的手机,一定是简单的,能够尽可能傻瓜的,或许会留一个专业模式和入口给专业用户,但默认模式,一定要直观、没有学习成本、低负担。这份能力,一定要能给第三方复用。
厂商们需要从原本那套只要做加法的思路里抽离出来,开始真正思考影像在手机这个载体上的形态了。
我很期待 2025,我很期待接下来几年的手机影像。
今年手机影像领域大概可以总结为:硬件小年,算法大年。
相比 2023 年,旗舰几乎全员大底主摄+高素质长焦,超大杯全员 1” CIS 之后,到了今年年末这一轮最新旗舰迭代,能原地踏步的选手都可以算进步。相比之下,影像功能和算法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的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社交媒体分享生态。
更大的硬件变化:结构设计
相比 1” 超大底 CIS,今年更令人关注的变化来自镜头和结构设计,不过结构设计的进步确实也带来很多妥协。首先最知名的必然是华为 Pura70 Ultra 的伸缩镜头。


尽管很多人觉得这个是当年相机玩剩下的,但是难以忽视的是,和多级可变光圈一样,这种技术在手机这种小尺寸,超高频次使用,超高跌落震荡风险,超低可靠性口碑容忍度的随身设备上实现,并且同时实现 IP68 防抖,镜组按压保护,检测跌落自动收回保护等等夸张功能,本身就是一件逆天的事情。
最终实现的效果是,这颗 1” 的 IMX989 类似物收缩后的厚度,和 Pura70 Pro 的 1/1.3” 主摄几乎相同。而代价在于,伸缩结构似乎也确实影响了一些镜头性能,比如主摄的紫边确实会明显一点点。


当然,Mate70 系列这颗红枫多光谱传感器是更新的东西,也确实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本质上它还是猜色算法的一部分,但是在大部分场景,也确实带来了更好的色彩准确度,鲜艳模式也带来了更漂亮,但是不过于浓艳的,适当的高饱和度。既然依旧是猜色,那也不要指望可以100%实现,比如望远或者大逆光,还是有些难为它了。




第二个结构设计上带来的新东西,是 vivo 和 OPPO 今年的潜望镜更新,首先就是 vivo 那颗巨无霸级别的 85mm 1/1.4” APO 潜望镜。单从纸面参数上这就是一颗相当夸张的镜头,目前手机长焦最大的传感器,一个足够平衡实用和接力的85mm焦段,CIPA 4.5档防抖,如果换算等效光圈,它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注意,是等效光圈。


如果算上结构设计,可能还能再说多一些,vivo 在潜望镜设计上相当激进,也很会借鉴前人的优势,无论是 X100 Pro 那颗等效 100mm 的APO潜望镜,还是这一颗巨无霸,都做了一片棱镜上镜片,这是华为 P60 Pro 之后第二家用类似设计的厂商,同时萤石级玻璃镜片,也是 iPhone 那颗四反射潜望镜之后,第二个使用这个更高端材料的产品。


一直到明年小米15 Ultra 那颗新的 100mm HP9 长焦硬件诞生前,这颗长焦都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王者,在 X100 Ultra 上优化完成之后,还有在 X200 Pro 上,实际表现都相当惊艳,甚至演唱会神器的牌子也立住了,基本上内场20倍可以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当 vivo 影像今年全面拥抱 AI 之后,X100 Ultra 在上市初期,确实和 X100 Pro 没有拉开实质上的优势,然后又被 X200 Pro 被刺,优化和产品节奏上还是没跟上。
另一个逐渐铺开的新东西,是 OPPO Find X8、一加13 和真我GT7 Pro 上那颗三反射潜望镜。基本上它可以简单理解为苹果那颗四反射潜望镜的简化版,梯形设计和倒置的形态确实省下了很多空间。72mm 等效焦距和 1/1.9” 的尺寸,相比 iPhone 小尺寸长焦距,也确实更加实用,当然问题也很明显,微距不得不成为遗憾。


最大的功能变化:动态照片
尽管动态照片 iPhone 已经用了很多年,但是今年毫无疑问是动态照片更具代表性的一年,甚至可以说,随着安卓和华为生态的集体发力,动态照片从今年开始,已经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交平台分享方式,这个三秒的动态,确实要比静态图像更能记录生活,更能打动人。
一方面小红书、微博、抖音都已经支持安卓和华为阵营的动态照片格式,朋友圈也开始支持动态照片分享,另一方面,无论是掀起这一轮动态照片更新风潮的 OPPO,还是后续大家的动作,在最新一代机器上,动态照片功能按钮都被提上了拍照界面优先级更高,更醒目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是哪个平台还没有支持动态照片显示呢?(手动狗头……
风格化延展:CCD复古风终结者
关于复古相机和 CCD 的风潮,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想法是,这是消费者和手机厂之间关于「计算味」的抗争,尤其考虑2019-2022年 iPhone 变态一般的锐化,抽奖一样的抠图失败,安卓手机尚未成熟的旗舰成像能力,以及扫码水准的中端机相机,再考虑越来越长的换机周期,在相机上寻求更多出片的需求,似乎也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在今年出现了更大的变化。一方面,依旧是全球标杆级别产品的 iPhone 16,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摄影风格调节选项」,这可能是今年为数不多称得上创新的功能,无论是更加直白的操作方式,还是千人千面的风格化效果,它确实足够好用,也让 iPhone 原相机就有了更多个性风格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安卓和华为这边也有更多更出彩的色彩调教选择,比如小米的徕卡经典、华为 Mate70 系列的鲜艳模式、OPPO更加贴近相机色彩和光影表达的默认模式,做出了经典胶片预设的 NC 滤镜……




而且不止是旗舰机序列,在2000元左右的 Reno13 或 S20 系列,甚至红米 Note14 Pro+上,也可以体验到很多类似的风格化功能,比如 vivo 的拍立得相机,这些曾经需要寄托于所谓 CCD 和 iPhone 5s 的个性化能力,在新一轮机器上,可以以更加直白的形式获得。可以说,二手贩子的好时候差不多快结束了。


算法的进化让算法的存在感更低了
这一点其实去年就已经出现了,iPhone 15 Pro 系列在更低的快门时延之上,叠加了默认拍照模式的自动人像模式识别,而今年,同样在默认模式,带来了更快的默认快门速度。换句话说,计算摄影不断增加新功能的时代之后,更多的算法和更高的算力,开始让这些计算更加无痕,简化愈发复杂的相机功能和界面。
同样在 OPPO 和 vivo 年末的新机上这一点也很明显,OPPO 把运动模式集合到了默认拍照中,同样优化了快门速度和快门时延,基本上是到晚上暗光,也可以有定格 1/1000s 快门时间清晰成像的逆天能力。


而 vivo 在相机界面上动的刀还要更大一点,按照功能分类,单独做了一个风光模式,它同样有重新标定的色彩表达,也罢诸如地平线矫正、流光快门、全景照片、微缩景观等等小玩法,都融合在这个模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获得更好的原生风光照片,对于了解一些的准专业用户,又可以有更多可能性,这些原本被隐藏在二级菜单的功能,被拿出来用的几率明显增加了。


如果你已经买了今年年末这一波新旗舰,并且对相机功能比较看重,也欢迎来分享下,关于这些新机器的功能的看法。硬件上今年和明年,除了超大杯也许不会玩出太多花,但是这些算法和功能上的变化,确实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日常使用。
同样关于硬件,也不一定就卷到头了,事实上整个2021年和2022年8月之前,手机影像的硬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没啥太大变化,甚至各家长焦大退步的周期。未来几年其实硬件上还有很多目前成本居高不下,但是依旧会在未来不断普及的新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双层晶体管、D-VTG、Lofic、TCG-HDR等等次世代传感器技术为代表的新硬件,以及更高读出速度,更大片上缓存的视频向硬件,以及更多 200MP 超高像素硬件……也许尺寸不会有明显变化,4/3 新旗舰可能并不会在短期出现,但是依旧会深刻影响手机影像硬件的发展。
最后其实想把讨论的话题留给大家,AI 对于手机影像的优化,无论是猜颜色还是猜细节,也许也是2025年的主流,大家觉得,这回事好事吗?
2024年这一票我投给“红枫”。
“红枫”这种光谱传感器的应用,则是在硬件上的创新。
之前硬件上的创新,大体是在传统相机架构上的小修小补,大体上还是基于Bayer阵列(包括RYYB/RGBW/vivo的VCS)基础上的图像传感器。
光谱传感器将图像传感器对于光线的感知能力,从可见光拓展至部分不可见光。
多光谱CIS则在图像传感器表面,配置多通道的滤光材料来捕捉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后端算法融合计算,获得更丰富和准确的色彩信息,能够看见人眼无法感知的光线细节。
为了实现多光谱成像,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引入额外的滤光工艺,这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格科微之所以能率先量产多光谱CIS,得益于其自建的后道Fab。
当然,这颗传感器本身面积不大,像素算不上高,此前见得少,一个原因是在消费级产品中很少能见到,量少,所以贵。
更有趣的可能是,随着光谱传感器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市场,它的价格也会指数级降低。过去,一颗光谱传感器可能要花几十甚至几百元,而现在,它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十元这个级别。


但光谱传感器的处理难点,不仅在于传感器本身,还有ISP和算法
这也是华为Mate 70系列相较于此前华为自己的不同之处。
华为在此前的Pocket 2中,也采用了一颗光谱传感器,通过这颗传感器对于紫外线的感知能力,判断周围紫外线强度,并提供皮肤瑕疵检测。


看到问题没有?即使在Pocket 2上,华为还是只利用了这个传感器本身的能力,没有把这颗传感器的能力,融入到整体的拍照流程中。
由于光谱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RGGB传感器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ISP在处理图像信号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适配。
一来, 光谱传感器的数据格式与RGGB传感器不同,ISP需要针对性的软件接口来解析和处理这些数据。
二来, 光谱传感器能够获取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因此传统的白平衡算法不再适用,ISP需要开发新的算法来实现白平衡。
三来, 光谱传感器还需要Always on,同时跟其他的图像传感器进来的数据做协调,ISP需要协调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以实现更准确的色彩还原和图像质量。
换句话说,ISP的处理流程整体都不一样了。
这正是麒麟自研ISP的优势所在,华为能够根据光谱传感器的特性,对ISP进行深度定制,从而充分发挥光谱传感器的潜力。
在这次各家媒体关于麒麟9020的测评中,主要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CPU和GPU,但对于ISP聊的都不算多,其实这代ISP也有大幅提升。
未来的光谱传感器?
手机上的应用,再扩展可能就有点意思。
一来为了能够捕捉到更长的红外波段,如940nm甚至接近1μm的波长,光谱传感器的像素尺寸往往较大。这与传统图像传感器不断追求高像素密度的趋势相悖,因为过小的像素可能无法有效地收集到足够多的红外光子。
二是光谱传感器需要记录不同波段的光强信息,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红、绿、蓝三色,但色彩通道到了9个,明度通道只有一个,这样对于图像信号处理起来更难。
成本的降低,将大大拓展光谱传感器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想象一下,可以利用这种传感器来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从而实现精准施肥;工厂可以利用它来检测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正是光谱传感器最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
为什么不是AI?这票我留给了2023年。
AI让手机开始有别于相机,成为更方便的拍照工具。不管是基于传统深度学习算法的各种功能,还是从AI开始的AI抠图、AI扩充、AI去路人等功能,乃至这两天荣耀发布的AI云端结合的超分辨率算法,让AI成为了真正好用的工具。虽然相机通过最新款PS也能实现,但在拍摄出图方面的效率低了很多。
当然,AI还有大量功能还可以优化,比如本地化计算、优化更好的模型等,但我还是觉得,2023年是手机AI摄影的元年,到2024年,虽然也很好,但这票应该留给2023年。
硬件上华为的红枫原色镜头和vivo的APO长焦我觉得是摄影技术革新点。


红枫原色,主要用于提升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和深度。?这项技术通过多光谱相机实现对复杂光照条件下色彩的精准还原,特别是在红色表现上更为准确。


而APO复消色差技术,是蔡司的核心技术,在相机上的应用由来以久,主要是解决长焦镜头,的色散问题,毕竟长焦镜头的色散,会将紫边、绿边放大,虽然很多手机有了10x倍长焦,但这个数码放大也将色散进一步放大,不能完全指望后期算法消除色散,软件和硬件双管齐下才是解决长焦色散的最终方案。
软件上2024我觉得是AI飞速发展的一年,AI在手机摄影/影像上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这里我要点名夸奖的就是OPPO 的AI影像技术,做的比较实用。
AI去拖影,可以挽救夜景拍摄由于手抖或者人物动拍虚的照片。(前提是不是虚的很离谱)


AI智能消除技术,可以让你在人海人海的景区,得到一张自己的专属旅游打卡照,这个功能现在各家手机也基本普及了。
OPPO的AI消除反光,这个功能也比较实用,让你省掉了CPL偏振镜的钱,在拍摄博物馆,隔着玻璃拍摄窗外的风景的时候,造成的反光,统统消除。
vivo的AI四季效果纯属好玩,我个人觉得,时间长了容易审美疲劳,而且违背了我摄影的初心,同理还有小米的换天功能,从职业摄影师角度根本不想用。






提前总结一下,2024年移动终端被我认为可以算“亮眼”的摄影技术有两个:
红枫原色摄像头(HUAWEI)、双棱镜镜头模组(OPPO),而其他的诸如LivePhoto的平台兼容、全新且丰富的胶片风格、支持动态照片的个性相框只能算锦上添花而非“革新”。


离目前时间点最近的应该就是华为在Mate70系列上搭载的红枫原色摄像头技术吧。这项技术本质上就是使用具有百万像素级的广光谱传感器来替代业界传统的单点多通道光谱采样器对环境光线信息进行获取。
传统的单点光谱传感器即使已经升级到十二通道但受限于精度与侦测范围,对环境光光谱信息的获取依旧做不到全面精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手机拍摄所处环境中一旦没有中性灰色彩作为参照,就会是明显偏色。


红枫原色摄像头本质上它并不参与成像,而是告诉算法与机制当前环境宽广且丰富的光谱信息(红枫原色摄像头可感知的光谱波段已超出人眼感知的范围)来确保管线处理照片时具有远高于传统手段的色彩再现与拟合能力。
或许有朋友会说:就算色彩还原比以往强,那也只会在某些场景下管用,日常记录时的感知并不强。
其实这件事要分两点来看,首先它是一个接近根技术范畴的基础技术,也就是说在建造“影像体验”这个大楼时如果把基准和基石做扎实了后,才可能在个性、风格化上面玩手段、花活而不至于翻车崩塌。这里所说的“崩塌”指的就是没有中性灰的场景下使用鲜艳、明亮或各种各样的调色滤镜所导致的“偏上加偏”,让观感变得极差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但行业一贯如此的方案便是对的吗?设法让用户的记录体验提升到新高度才是影像旗舰大厂们应尽的义务。至于这项技术好不好,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在很多用户还没有体验到之前就已经有别的厂商开始"偷"了。


继续收回日常记录的体验,Mate70系列上XMAGE的三种色彩都是基于红枫原色摄像头的性能基础而建立的(在处理流程上其实已经与之前的手机如Mate60系列、Pura70系列有了本质区别,因此这并非OTA能解决的事情),当我使用XMAGE鲜艳色彩时就能强烈感知到他与之前的传统手机在人工暖光源环境下照片质感及色彩再现的区别。很多我认为会偏冷偏品的混合光复杂环境在Mate70系列手机上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还原与再现。


以前在强暖光下拍美食总会发生色彩偏移,而现在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各大商铺的橱窗拍摄也是如此,没有标准的各种强弱暖光混合的橱窗在以往是很难被真实再现的。而现在使用Mate70系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还原。
色彩再现到位了,氛围感自然也就有了。
很多人期待之后的Pura80系列就是出于对红枫技术在Mate70系列上表现的认可。我之所以认为这项技术属于革新,就是因为它确实做到了(消费级移动终端)行业的前无古人,相信华为以后也会以此为基准,不断强化和提升用户的影像拍摄体验。
然后我们说一下OPPO在Find X8系列上所采用的双棱镜技术。本质上它就是通过多加一枚棱镜(多加一次折射)让原本的长光路系统厚度缩短的一个方案。虽然对于成像品质并无注意,但是这个设计可以有效的减薄影像旗舰后背上那坨摄像模组的突起厚度。在我拿到OPPO Find X8 Pro的时候最让我惊讶的就是它的影像模组凸起厚度控制极佳,以至于一开始我觉得它不像是Pro版,而像是个标准版。


虽然这个模组的成本并不低,但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更精巧、更不突兀的外观及更为平衡的重量分配让Find X8系列迅速破圈,迅速达到品牌近年旗舰机销量的新高度。
很多高端产品的美学设计其实是和硬件的空间占比相冲突的,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又是感性动物。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对空间做精简的所有技术最终都会被服务于用户好感及设计美学,我认为这种技术对于产品、品牌附加价值提升所做的贡献相比片面的堆料更有价值。所以我重点提及这个技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应用前景广阔,潜力大,也因为这是今年少见的,在空间上做减法的影像方案。


至于各平台对LivePhoto、动态照片的兼容匹配及OPPO对LivePhoto挂载风格滤镜的进一步支持,还有各种自定义相框特效,我认为是属于眼前一亮,但和摄影技术革新并没有什么关联,因此我也就简单提几句。之后随着开发的延续我也相信会有更多品牌支持记录挂载了滤镜和风格效果的动态照片。
总的来说我认为2024年让人眼前一亮的摄影体验有不少,而能被我觉得是“革新”的就是上文说的那两个(红枫、双棱镜)。以上就是评者N大的分享,谢谢收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都说演员于谦不指望吃相声这碗饭,那他指望
你经历过哪些看起来很蠢的设计,了解后才发
评书童林为啥到吕四娘时代啥也不是了?
你怎么看陶谦三让徐州给到刘备?
郭德纲大火之前 相声没落的时候 到底有多没
冷军老师的写生油画水平究竟如何?
如何看待摄影作品必后期这一现象?
如何看待等效光圈这一摄影理论被广泛传播?
为什么古代紫色稀有?明明蓝红可以调出来?
为什么艺术家的气质和普通人区别很大?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12-25 22:15:24  更:2024-12-27 14:55:0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