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艺术是什么?当我们看展的时候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艺术是什么?当我们看展的时候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此提问来源于生活。总是喜欢邀请朋友一起去看展,或者自己去,但是朋友总会说看不懂艺术。我自己对艺术的态度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那就是艺术。只是身边人… |
抱着逛菜场的心态看。 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说,去看艺术展的时候要抱着一个买家的心态进去看,忘掉你学习的任何东西,也没有必要看标签,更不用神话艺术,甚至也不要想自己知道什么懂什么。只用考虑一件事,如果这里我想买一幅作品摆在我家里,我会买哪一幅。 而且你要考虑一个问题,基本上你不是从艺术家手上直接买作品,而是从画廊,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二级市场上购买产品。用一句更俗的话来说,就是在买二手商品。所以这个时候,就拿出你在闲鱼上唐僧的、刀客的心态去琢磨这些产品。买东西这件事儿,每个人想必都懂吧。简单的就想想如果艺术家在你面前,你想要和他讨价还价你打算怎么说: 这个颜色我不太喜欢这是划痕还是做旧?这么普通的材料也好意思拿出来?这造型好像搁美术馆还凑合,摆我家里是不是不太行? 特别如果是画廊或者艺术节的话,往往作品下面还会有标价,那么还可以继续思考: 这么水的东西怎么敢定这么高价格?前面有个差不多的比这张便宜多了啊? 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想一下: 这玩意这么贵算是智商税么? 最后假设自己钱足够的情况下,如果今天逛完了,让你买一件作品回去,你会买哪一件,为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你没办法找到人回答你。但是你可以在自己内心和自己聊天,就用你自己平日的生活经验,给自己一个相对自洽的答案。而且相信我,即使是画廊主或者艺术家在现场,你直接把这些问题抛给他们,他们也多半不会有有意见,甚至可能会很高兴觉得碰上了业内人兴奋的和你扯半天。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艺术家做作品也好还是画廊主展出作品也好,说白了还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客户把作品卖出去,所以丝毫不要为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心态而感到愧疚。碰到愿意直接来谈钱的观众是件好事,这和在街上摆摊一个道理,不怕没人买,就怕连问价的都没有。当然了,只要你不冲上去说我是小学生,打个折就行。 或许一次两次,这样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太大的收获,但如果你能够坚持这个习惯一直做下去,可能过三五年以后你就会对于艺术品有非常深刻且个人化的见解与品位。这事儿真的不难,要我说做个手机、装个电脑可比琢磨艺术品难多了,但是君不见那么多人给你聊起操作系统、硬件软件、供应链、渠道商什么的都侃侃而谈,还不都是因为每天琢磨着怎么能捡个便宜琢磨出来的么。 要不富人咋这么说呢:最喜欢和你们这些穷朋友打交道,聊啥都懂。 |
当我们在看展时,我们在看什么? 毛姆曾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后来村上春树引用并加以说明:“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
|
▲莫奈《撑阳伞的女人》 对于不少大师级的看展人,他们可以不计较时间地盯着一幅作品,看它的韵味、神气,从作品的创作时代谈到社会背景再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可以因为一副契合自我感知的作品不寐不食,为一幅难得的画作潸然泪下。 只是,对更多普通观展者而言,恐怕不是人人都具备化静止为生动、化作品为精神的艺术眼光。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在看展时,其实有不少抱着以“提高生活水平及审美趣味”为目的的“外行人”,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处在一个“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的迷茫状态中。因为没有受过相关教育,没有对应的美学知识储备,所以看不懂作品、不了解作品的背后意图是常态。 而还有一群人,则是懂一些门道却没有深究的“半吊子”。 |
|
|
|
|
|
▲《陆垚知马俐》片段 电影《陆垚知马俐》中有一个片段,男主角陆垚和女主角马俐在画展上看着一幅毫无内容的“画”,畅谈“美是虚无的”,结果只是那幅作品还没来得及摆上去而已。 这一情形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对艺术作品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过度解读。 |
|
▲《陆垚知马俐》片段 当你在看一幅作品时,有时即使看了作品简介也没有办法get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涵,这一定也时常发生,而大众常常会带上自己的阅历进行解读。这对于本身就是要引起大众共鸣及思考的作品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有时人们会过度揣测艺术家的意图,从而闹出不少笑话。 |
|
▲何多苓《抚摸马的女人》 我们应该如何看展?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艺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艺术面前人无高贵卑贱之分。 只是,在我们提升自身审美时若懂那么一点点门道会不会更好呢? 首先要明确看展的心态及目的。 在众多展讯前你选择了这个展即代表了你对它有期待,那么,应该在看展时尽情享受艺术家花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做出的作品,而不是走马观花,拍照“到此一游”。 艺术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运动中最具代表性与洞察力的系列作品,艺术家想表达在渴望与恐惧里挣扎的矛盾、忧虑与存在危机,需要观众放下手机细细观看,才可能在强烈的色彩和笔触中感同身受。 |
|
|
|
▲曾梵志《面具系列》 其次,在面对如此多的展览选择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慢慢品味,毕竟不适合自己的再“高端”也难以消化。 在欣赏时试着以不同角度、方式来品味作品背后的含义,通过作品介绍、画作形式、构图、用色、笔触等尝试理解创作者的心境。 当欣赏一幅画作时,要看各种元素的构成和布局、笔触的软硬、颜色的构成、物件、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手法、光的来源和阴影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作品带给你的情感共鸣和冲击。 在欣赏一件雕塑或装置时,不妨围绕着作品走一圈,试着去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作品如何与这个空间相互呼应、作品造型的寓意和作品本身想表达些什么。 |
|
▲莫奈《日出·印象》 从构图华丽的中世纪油画、怪诞荒芜的现代版画、梦幻飘逸的羽毛和水晶,到看似可以丢弃却表达了深刻内涵的垃圾袋、立在公共场所的各种怪异雕塑…… 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很快抓住观众眼球,但在艺术的丰富性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被称为艺术”、“艺术家想表达什么”。 如果遇到某个感兴趣的作品,不妨记下作品的名称及信息,以便日后更好地对作者和他的作品深入了解。 |
|
▲莫奈《睡莲》 一个展览,不免要面对几种人: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观众等等。通过这几种人的不同解读,即使是一件作品也会因这几种人的不同表达而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态度,这就更需要观众在艺术家创作、策展人布展之后独立去感受、品味以及领悟了。 |
|
▲陈澄波《绿荫》,1930年,此件作品以195万美元的价格在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出。陈澄波以浓墨线条描绘战争阴影下的中国,也忠实记录了特定时代的人文生活。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这么几点: 看展前不要随大流、假高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才不枉看展的意义; 看展时没必要因见到“大师”的作品就亢奋不已,而是要放平心态静静从多角度去品味、感受; 遇到有人讨论作品时不妨站过去虚心听听,可能又开启了看展的新角度; 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从作者经历、作品背景等方面入手,你可能会看到更多作品背后的东西。 |
|
▲草间弥生《南瓜》 即使如此,以上说的这些还是会有许多人不懂,但那又如何呢? 其实画家有时只在意人们是否看出了事物的流动本质。 倾诉欲望极强的梵·高对此说过:“当我画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发出骇人的光和热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汁正把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为结出果实奋进……” |
|
▲梵·高作品 罗伯特·亨利也说过:“只要你为人诚实、正直,并拥有一颗求知与好奇的心,你就能看懂艺术。你并不需要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你只需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就能看到艺术的美好。” |
|
▲罗伯特·亨利作品 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兴趣,请帮忙关注、点赞、收藏或转发,谢谢! |
艺术对我来说,是各种感官体验和细腻心境得以凝固和永存的瞬间。 说到艺术和看展,一些人会认为这是非常高端、象征着身份和品位的活动,另一些人或许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惺惺作态的装腔作势,而更多的人或许敬而远之,自嘲不懂或高雅或抽象的艺术,自己是俗人一个。其实,艺术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领域,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看到周围的世界也看到自己的心,是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假如你有幸真的感受过艺术的瞬间,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罗伯特·亨利 Robert Henri (1865-1929)在《艺术精神》一书中说:「艺术,说穿了,就跟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那位艺术家被唤醒时,不管个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独出心裁、 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这时,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当内心艺术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选择放弃时,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同样作为一个艺术的外行,有时会去看看展览。纽约是一个喧嚣嘈杂的城市,身处其中,常常有卓别林在1931年《城市之光》的海报上独自遥望纽约的摩天大楼的感觉。每当这时,MoMA、大都会、古根海姆等等就会在烈日炎炎或者大雨倾盆的午后提供一个宁静的场所供人徜徉和呼吸,再回到家里写论文工作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双新的眼睛。 回到问题,当我们看展的时候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我以最近的一次看展经历作为例子吧。这次暑假从纽约回到上海,除了期待上海国际电影节,还看到了艺术家艾敬和策展人彭锋共同策划、与迪奥合作的「我们需要爱——艾敬2024」展览。 |
|
|
|
该图片有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我在夜晚来到乍浦路,胜利电影院和对面的酱园安静地立在凉爽的夜风里。电影院的二层是艾敬的展览。这些年,她的创作一直以「爱」为主题,通过绘画、装置、影像、雕塑等不同形式来诠释一个关于爱意的世界。在当下的世界、在这个2024年,我看到展览的标题,也是她的呼吁,「我们需要爱」,心中感慨万千。正像她的名字,艾是爱,敬是尊敬,也是沉静。 终于看到了她著名的装置作品系列《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Flowers Behind Every Door。这个系列是采用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古董门配上鲜花的装置作品,自在全球各地展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次我看到的是「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2」,古老斑驳的白色门板后掩映的各色奇花异草采用迪奥小姐香水系列的花材元素,是春天的色彩,靠近还可以闻到自然的馨香。 |
|
如同艾敬所说:「从音乐转入到视觉艺术,就好比是推开了一扇门。起初你并不知道这扇门里会有什么。在这扇门里我们可能会有各种奇遇和考验、泪水与痛苦、孤单和无助。但是我坚信,我们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鲜花。」 |
|
在《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的短片里,艾敬说,艺术对她来说是一种修行。这是一种日复一日的、如同手工劳作一样的技艺。艾敬认为自己是一个爱的制造者,最喜欢的自己身体的部分就是她的双手,这双手有着丰富的语言和能力,能够弹吉他,也可以画画。与她的双手有关的,也是这次展览我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雕塑《花的力量#1》,这也是艾敬的一件全新的作品。 |
|
一双手轻轻捧起一朵纤细的白色小花,从细细的新生的绿色茎梗里长出的是女性与生命的力量。这个雕塑的背后是迪奧先生Christian Dior (1905-1957) 深爱的妹妹卡特琳娜·迪奥 Catherine Dior (1917-2008) 的故事。卡特琳娜在二战期间经历了重重人生波折,在大萧条时期曾被迫流亡普罗旺斯,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抵抗运动勇士,即使在经历了被驱逐出境的至暗时刻,仍然展现出其勇气非凡、坚韧果敢的女性力量和极具感染力的个性和生命力。 |
|
我在这件雕塑旁边驻足了很久。布展很用心,雕塑周遭的空间隐没在暗的灯光里,凸显出中心的一双洁白的手,顶端洒下来的柔和的光芒恰好落在手心的小花上。艾敬的作品有一种地母般的女性的滋养的生命力,常使我想起女性诗人和作家翟永明的一本随笔集,《坚韧的破碎之花》。也是翟永明,在她的《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一书中发掘了一度被艺术史湮没的女性艺术家和她们的作品。翟永明写道:「就像几千年来,那些生不逢时的女性曾经做过的一样:她们只是将自己的生命和时光,投射到一个终身热爱的事物上,日复一日地去努力做一件没有回报的事情,就像修行一样,让她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回头再看《花的力量#1》,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如同卡特琳娜·迪奥和艾敬一样的女性,用她们的双手,制造和托起爱与和平的世界。 |
|
(原谅我私心多放一张照片,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个作品。) 当晚的三楼有一个派对,可以体验最新的迪奥小姐香精。我上去玩了一圈,又从欢乐喧闹的人群中回到了二楼,继续安静看展。直到离开的时候,才意识到我只去看了漂亮的香水瓶和花团锦簇的装饰,在长长的排队之后只顾拍照却忘记了试一试香水。 |
|
回来的车上,和我同去的朋友坐在我旁边,我跟她讲到刚才只在展览的场馆里闻到这种混合了果香与木香的好闻味道,却没有自己试一下有点遗憾。她闻了闻自己细细的手腕,很开心地告诉我:「还有香味!但是和一开始的时候不大一样了,开始的时候好像有茉莉的香气。」她把手腕伸给我,我闻了闻,现在的时间可能是中调甚至后调了,有些莓果、蜜桃和甜杏的清香,也有明亮而甜美的花香,混合着一些优雅干净的琥珀木质香气。朋友又把手腕在我的手腕上用力蹭了蹭,笑着说:「这样你也可以把这个香气带回家啦。」我闻了闻,真的有。但又和朋友的手上的香气有一丝丝的不同,原来同样的香水和每个人的皮肤的气息和温度,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 就突然意识到,原来有不止一种欣赏和使用香水的方式。我们既可以在站台和店里认真倾听专业的介绍和耐心地使用,也可以在夜晚颠簸的车里和好友互相在手腕上蹭一丝快乐和甜美的女孩之间的回忆。回到这个很好的问题,题主问,是邀请朋友一起去看展还是自己去呢?当我去看展的时候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我必须要有收获吗?知友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你看,看展其实和体验香水是一样的道理,没有一定之规。香水如同艺术一样,是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随身陪伴和萦绕的感官体验与审美生活。我的这个回答,也是一个很个人的体验的分享。相信你也会在一个个与艺术的真诚的相遇的瞬间,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看展态度。 |
感受到了即可 能说出来的 已经不是感受到的那个东西了 |
看展就是去一个环境还行的地方遛遛弯儿。做个类比,电影也是一种艺术门类,没事儿跟朋友看场电影,你心里的预期收获又是什么呢? 觉得看展有意思就多去逛逛,没意思就别去逛。差不多就这态度。 并且说实话,展跟展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就好像迪士尼乐园和XX乐园都叫主题公园一样。漫威电影也是电影,电影节上那种观众一觉睡醒啥剧情也没错过的电影,也叫电影。 理论上来说,小型的艺术展应该是植根于社区的,可以非常好的促进社区里大家相互的理解与沟通,但在我们这里,这一条基本不存在(原因也不太方便多展开)于是小型艺术展就少了很多趣味。 |
艺术是纯粹的可能性,艺术的价值在于启发,启发新可能,启发并拓展艺术的认知,了解艺术的边界。 看展不用关注评论解读的文字,各种理论,除非跟文字有关的作品,否则不用看任何字,记不记得住艺术家和作品名字也不重要。只有自然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可以和小伙伴讨论,甚至自己有创作的冲动也很正常。鼓励尝试的去做。 不过艺术史还是可以了解一下,建立基本的脉络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到的作品多了,结合艺术史的脉络,你就会对艺术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也逐渐能感受到艺术的边界,并且从很多优秀的作品那里获得启发,或者是得到普通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愉悦。 最后你看艺术作品的眼光会越来越挑剔,这时候你会发现,艺术带给你的,远比我描述的更多。 |
我认为:艺术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它是创作者与外界交流的最纯粹的方式。 一幅画、 一件雕塑、 一个艺术装置……都是创作者表达的载体。而不同于文字语言,某些时候以视觉给人产生冲击的艺术,可以让观看者与其形成更深刻的同频共振。 对于艺术的定义,可能一部分人会惯性思维选择先”百科”,看看行业权威率先给它安上了哪些注解,又是如何滔滔不绝谈论它的发源和发展史。 而作为非专业的普通人,我并不偏好书本上对“艺术”的照本宣科,除了某些时候它们生涩难解以外,我还认为那些条条框框只是一种社会观念,并非是真理一般的存在。 什么是艺术其实可以是由你我决定。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多少都带着自己的投射。我倾向:艺术品的完成并不是创作者制作完成的时候,而是它开始被观众所注视的时候。 关于“看展时,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看过很多场展览的我,确实也有体会到了一些看艺术展的心境的变化。 记得刚开始了解到艺术展,是从很早前一位同事的朋友圈,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有这么一个地方,咔咔拍照会很出片,会显得跟别人品味很不一样。自那之后,我就过了好长一段“看展时间”——专门找看起来漂亮的展览,然后带着朋友一顿拍,然后深深陷于“这次是否拍到了我好看的照片的情境里。 让这段时间夏然而止的是,某次看到的一段视频,其中提出了一个思考:在看展中,更注重拍自己好看的照片,甚至因此影响到了观展的其他人(比如开闪光灯、影响别人看展进度),是否本末倒置? 这个思考让我醍醐灌顶。看展应该是去和多元的展品建立联系的契机,不管是审美上的,价值观上的,又或者随便什么方面,以一种非功利的态度从值得欣赏的东西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这是否才是看展的重点?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遇到比较抽象的作品,尤其是当代艺术,看不懂怎么办?我相信这个也是大部分人去看展容易产生的困惑。上一次带我爸妈去看展,他们就一个劲儿地说看不懂…... 现在我会跟他们说:不用太纠结是否能看懂每一件展品,艺术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而每个人的自我都大相径庭,你理解不了别人的自我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看展本身就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我们理所当然地是在以自己为坐标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世界上有如此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相信总有一些能给你情绪上的震动,感受上的撕扯;对其他倘若无感,略过也没什么影响。 对于这一点,视觉创作艺术家艾敬也有着相似的看法。她曾说过“作品跟所有看它的人做最私密的交流,这是我认为视觉艺术最迷人的地方。” 正好6月13日我在上海去看了《我们需要爱——艾敬2024》,展览呈现了她很多近些年的艺术作品。 |
|
《我们需要爱——艾敬2024》展览 而在此之前,艾敬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纵然我简单了解了她过往的身份和成就,比如从20世纪90年代的民谣女歌手转向视觉艺术家,但其实在看展的过程中,我还是更容易代入自己的认知去接收这些作品释放的信息。 走进展厅,我第一眼就喜欢上《I Love Color》这幅绘画。 |
|
绘画作品《I Love Color》 对于一个平时喜欢彩色穿搭的人,颜色绚烂的作品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 金黄的底色上,跳跃出红的、绿的、粉的LOVE, 随大胆的色块喷薄而出的是洋洋洒洒的快乐。像我去年在阳朔撞见一片片金色麦田时的感觉——丰盛的景象 里填满我内心的也是爱,是对变幻无穷的自然的爱,是对长长的生活中截取到短短的自由的爱。 |
|
我知道艾敬之前动员在家乡沈阳的母亲以及亲戚好友用旧毛线织就了一幅大型的彩色地毯作品,地毯上的图像也是使用了多彩的LOVE符号。当亲眼看到时,我还是被这件作品散发的无比温暖的情绪所触动。 |
|
装置艺术《我的母亲》 另外一件引发我兴趣的是雕塑《花的力量#1》: |
|
雕塑作品《花的力量#1》 这件雕塑是艾敬为迪奥而创作的全新雕塑作品,在受到新品迪奥小姐香精的启发后,她以迪奥小姐的故事为灵感,诞生了《花的力量#1》。 细细端详它的时候,它将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充满艰辛的时光。让我回想起迪奥先生深爱的妹妹卡特琳娜·迪奥(Catherine Dior)在二战中所遭遇的经历。 一双纹理清晰有力的手小心呵护着脆弱细小的花朵, 很像是迪奥先生对从集中营解脱归来的妹妹的悉心呵护,但它更像是卡特琳娜·迪奥在历经参与抵抗运动被捕,在集中营艰难求生后,身上淬炼出的那股坚韧不屈的力量。 我深信,这是一双具有“女子力”的手,她用坚毅信念保护自己内心的那朵花,在风雨中积蓄能量,待时机到来终将野蜜生长! 在人头攒动的位置,我看到了本次展览中颇受欢迎的装置艺术——《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 |
|
装置艺术《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我是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正如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生活给你考验时,也会给你应对的力量”。打开一扇未知的门,有时需要莫大的勇气。但当勇气结出繁盛的花,这将是考验给我们最好的奖赏。 |
|
装置艺术《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这件作品首次出现时,艾敬使用的是清代一对淡蓝色古董门。在以迪奥小姐系列香水为灵感的新创作中,斑驳的白色木门更具现代审美,靠近花团锦簇时,带着甜美复杂香味的作品,让我从视觉和嗅觉上都有了更立体的浪漫感受。 看完展览后,在三楼正在举行迪奥小姐派对。在烂漫的Miss Dior粉色装置中被迷了眼,大脑的多巴胺分泌貌似都逐渐旺盛了起来。 顺着一阵特别的香味,我摸索到派对区沉浸式感受了下新品迪奥小姐香精的新味道。 |
|
新品迪奥小姐香精 开篇就是能在夏日硬控我的茉莉花香,而这里的茉莉又似乎跟我平时闻到的有点不同。 沁人心脾的清香中还跳跃出新鲜刺激的果味,隐约是有柑橘莓果的酸甜多汁,在和蜜桃般的柔和果韵暗暗较劲。 还在我暗自回味之际,干净透明的琥珀木质香随之在空气中铺陈开来了...... 方才的花香、果香使与醇厚的木质气息和成了一支轻盈的旋律。和着迪奥小姐派对里的热烈音乐一齐,悄然拉开了欢愉夏夜的幕帘。 这支香水延续了1947年发布的迪奥小姐传奇西普香调,但比起之前的绿质香,这支新香从香调和外观都更显甜美馥郁。 香水瓶依旧保留了迪奥小姐系列的经典设计:瓶底和瓶身两侧镌刻的千鸟格纹尽显高订风范,焕新的纯银色织物质感标签和蝴蝶结,将迪奥小姐精致优雅的风格一以贯之。 通过视觉创作的自我表达是艺术,通过嗅觉呈现的氛围表达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它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着迷,弥补并增强你的个人特质,挑动你的内心或周围人的情绪。 曾经,香水更具象征意义,像一束花。现在,它可以是叙事体,我们可以用它讲述不同的情绪和故事。 |
艺术具有其功能性。 能看懂的就多看,反复着看,享受着看。看不懂的就不看,略略的看,跳过的看。 艺术有其欣赏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既来自于作者,又来自于作品,还来自于观者。并且艺术并不需要人们一定读懂它,现在搞不懂,以后就能搞懂,也可能一辈子都搞不懂,但这并不是一件遗憾的事。 譬如一个生活一直优越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在描绘苦难的作品、事件或新闻面前就是呆若木鸡的,完全搞不懂的,这时候略过它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还会遇见别的作品。 |
艺术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衍生出无数“小工具”,这些工具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卵用,但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却会成为生产力突破的钥匙。 比如从绘画技术衍生出的人体与静物画法,成为了现代医学和工程学的发展的前置天赋点。 |
非专家看,艺术这个东西,是因为生物人类发展进程中,根据日常生活视觉、跳跃思维方式、重新组合构撘再现的一类物体或者形式表现,范围涵盖包括了一切人类活动和自然世界。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内涵思想的、独具意义的、不同形式的、非完全相同复制再造的、这个那个的客观现实存在的各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因其能够展现归纳抽取总结生活中的精华部分,又高于一般生物人类的认识基础,还能够超越现实、呈现梦想期望,甚至引导未来方向。艺术作品在非人为破坏遗失的前提下,具有不以时光流转代代传承的特点,能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时空特征和艺术人文概貌这个那个乎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吧。艺术观点的传承,往往具有偏向性,是为不同层次不同理解这个那个,并不能形成统一,无论是呈现还是理解,都是相当个性化的,这赋予艺术具有全能的生命力,无论是常见绘画、雕刻、建筑、诗歌、音乐、舞蹈等,还是民间的彩陶、泥人、糖稀、捏面这个那个各种形式。 看待艺术,一般会联想到高端、上层、显贵、富有这个那个,其实这才是绝对低俗、短见,是小格局意识体现。这问题乎没有深层次想过,不管闲事。 看展态度,首先应该是敬畏,然后是理解认识,再者是延伸启发,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实现段位冲高升级。至于是认同欢愉共鸣还是神马都无所谓哒,原创本意并不会考虑这个因素。但是,出于人类文明尊重,观展时应当安静自己维护环境,以免影响到他人的小宇宙自己。 新时代、新思想,观展这个事,已经被赋予更多更强大的社交标签。如高端目标寻的、姿态自我展示、团建群聚起点、这个那个乎也说不全系列,反正每次肯定少不了择偶求遇,题主的闺蜜朋友显然不谙此道,错过了高大上、错过了新奇特,错过了,嗯,生命中存在的一些惬意的机缘巧合。 自我认识下,答题混分,非专业,接受任何指教。 |
展出的是艺术家赋予了生命的艺术作品。 看展出是赋予作品灵魂的过程。 为了对得起支付的门票,看展出时,应该有别于一般旅游看风景那样随心所欲,而应该对待每一件路过的作品都专门停下脚步,专心看。 看的时间长短,由大脑联想决定。大脑联想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联想结束,换下一件作品看。 联想时间的长短由自己过去所学决定。 过去所学越多,联想越丰富,停留时间越长,当然就越对得起所花门票钱了。 |
传世经典的艺术是普世的,经的起时间洗礼的 圈地自萌的艺术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能自我辩解 |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家用它表达自己的感受。 看展就像找人陪聊。聊天是为了寻开心的,跟听戏看电影、抽烟喝酒烫头、就着大蒜品咖啡没啥区别。会说话就多听他聊几句,说得不对心思就当他放屁。 |
艺术就是打破惯性,带去新的惯性,艺术是描绘新的生活方式,让欣赏者接收新的生活方式,艺术是让你尝试痛苦的滋味,体会不堪的回忆,艺术就是要让血液超常规流动心脏,才是艺术天才,艺术是为了工业品增加产量,艺术才有存在的意义,艺术是要人类产生更多的生殖意愿,艺术才会长久流传。 |
关键是要纯粹纯粹纯粹 当你看到/听到一个作品的时候 纯粹的反应是:噢,原来可以这样? 哇,居然存在这种创造 而不是:这东西创造出来有什么用啊 因为艺术的第一属性是存在而不是有用 |
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个人觉得艺术是一种意向的表达,当与人交流才会把模糊的意向转化成清晰的叙述。转化的过程便是自己的认知、三观、情绪的具体释放。 对于自己未曾见过的画面来说,结构画面传达的信息结果,是对自己最好的认识。 当你分享你看到的结果时,会吸取别人你认可的信息点进行储存。 也会发现会有人与你的观感产生共鸣,也许就这样,你就多了一个朋友。 创作者或许有他独到的立意,但是又何必过于在意标准答案呢,又不是考试。 |
艺术是一种复杂且多元的概念,它可以是审美表现,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反映,也可以是艺术家利用物质媒介创造出来的形象,表达特定的审美体验。 看艺术展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尊重和理性的态度。 一、开放的态度 1. 对公共艺术的边界不要画地为牢,与其争论一件作品到底是不是公共艺术,还不如以开放的心态看看它是否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性。 2. 欣赏本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态度,我们需要保留那份关切的态度,艺术就会健步向前,发展不息。 二、尊重的态度 1. 观展时,对于创作者的尊重,一定要表现在对其作品的尊重之上。 2. 在观赏作品或参展物品时,要保持耐心、细致入微、认真体味,而不应一带而过、走马观花,更不应对作品胡言乱语、妄加非议。 三、理性的态度 1. 理性在当下更为重要,不被自己的好恶绑架,以理性的认识欣赏艺术之美。 2. 当代艺术作品并不提供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知识,甚至也不向别的同行提供如何做作品的方法论知识,不为了作品中的内容布排修辞展开论争,去提供某种科学知识。 引用书目: 上海书画出版社《公共艺术》 过勇《与美同行清华学子感悟《艺术的故事》》 金正昆《现代商务礼仪》 李恒威《信睿周报·第3辑》 |
艺术百科释义,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务,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身独有的方式能动地认识世界。所以简单描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现在的艺术观念,以美的范畴统摄各门类,指绘画、雕刻、建筑、诗歌、音乐、舞蹈等活动。 看展前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应该是带着一种包容的态度,去欣赏展示的艺术展品。 看展这种精神审美活动,从不同视角感受生活,感受艺术展品要表达的意思,赋予的情感,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共鸣,看展越多,积累越多收获越大,还提升自我的精神艺术修养。 |
看不懂,就像大清无法理解怎么可能没有皇帝 |
应该着重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而不是试图去找到“正确的”解释。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感受它带来的情感体验, 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具体的知识或者理解。 或者把看展看成一种放松和娱乐也没问题。 有时候艺术也是潜移默化的。 即使当下没有明显的收获, 艺术体验可能在未来带来灵感。 就像种下一颗小小种子,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
如何看待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这件事? |
王玥波评书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他是唯一能 |
你有哪些珍贵的老照片? |
妆造被指抄袭,《国色芳华》致歉「在参考中 |
如何使用 QtWidget 写出好看的界面? |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像古希腊那样高度写实主 |
如何评价赵本山的演技? |
世界上第一个直角是怎么画出来的? |
都在赞张译的表演,为啥我觉得他演的很假呢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