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部分年轻务工者被 3 分钟微短剧套住,「有人一晚上花掉七八十元」,如何看待现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明星艺术]部分年轻务工者被 3 分钟微短剧套住,「有人一晚上花掉七八十元」,如何看待现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近年来,平均时长3分钟、爽点非常密集的微短剧,成为许多年轻打工者的“电子榨菜”,不少人在其中体验虚拟人生,追求情绪价值,还为此开通平台付费。在从业者看…
一样的古老套路,在短视频这个领域又成功复制了一遍而已。
去年还在热炒国内霸总狗血短视频收割国外用户的新闻,今年就变成一样的东西收割国内用户了。
其实本质都是,搞一些吸引眼球的情节剧情,在你已经上头的时候,来一个付费继续看的环节,然后就能收割可以收割的人了。
这种套路几乎每成功复制一遍,就会在网上引起一波大讨论。
上次全网批判的时候,还是将近十年前的大电影热潮期,大量的大电影被批量制作卖给了那几个视频网站,由于很多大电影是最终按照点击量和付费量结算的,所以这些大电影一般都会在前三分钟的试看环节搞一堆噱头,拍一堆让你上头的内容,然后引导你付费或开会员,等你开了会员继续看,就会发现,后面的情节剧情内容就是典型的烂尾。
当年很多大电影都把七成以上的经费投入到前三分钟,前五分钟的制作当中,剩下的内容就无所谓了,反正收钱主要是看前几分钟。
现在的微短剧在我看来其实还是短视频平台早就有的东西,只不过以前是先拍一堆短剧,吸引流量点击涨粉,然后再去打广告卖货。
只不过这种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无论你粉丝再多,你的作品口碑再好,只要你去卖货,就没人看,只要你打广告,下面就是一堆今天打广告明天打粉丝,取关拜拜。
所以,以前的先靠免费的作品吸引流量,然后再通过广告电商变现的模式走不下去了。
尤其是大量擅长制作内容的博主和团队,最后就不得不长期停更。
而现在一些平台摸索出了直接对内容收费的模式,可以让这些擅长制作内容的团队,靠直接卖内容来获得盈利。
既然公众号等图文平台早就实现了内容付费机制,为什么短视频就不行呢?
为什么视频就只能是知识付费,就只能是各种教程呢?
只不过目前还只能靠卖课程来说服一批人付费,进一步的也只能靠这种短平快高刺激的内容说服一批人付费。
以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加多样化的视频内容,也靠内容付费本身走上良性运转的轨道。
可以说,内容免费的模式走了这么多年,已经到了分叉的路口。
部分年轻人被烂尾楼套住,有人一下子花掉七八百万,如何看待现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晚上才七八十块钱。
他要是买了烂尾楼还得倒欠七八十万。
比微短剧套住,总比被股票、房贷套住强…….
首先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所以永远都会拿极端个例来报道,这也方便了我们理解一件事:
微短剧撑死一晚上开销七八十元,对于有工地经验的人来说,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这可比上一辈民工组团去那啥省钱多了。
至于那啥是啥,这无法明说,但是可以去问问有过土木经验的朋友。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取个中间值,就当每天在微短剧上开销30-40元吧,一个月顶破天千元左右。
千元就能给广大务工人员带来精神愉悦,你还想怎样?
非要时刻提醒年老的务工人员,你家里的老人慢性病很严重,子女的房子还没买,明年这时候要准备10万彩礼?
还是非要时刻提醒年轻的务工人员,今年必须要带个对象回家,弟弟要结婚了要从自己这里拿20万,爸爸妈妈又跟自己说家里钱不够用了?
放过务工人员吧,也放过短视频从业者吧,这是一个不违反法律法规且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产业,莫非媒体和专家又想拱火来一张A4纸?
所有的消费都会是别人的收入,人家务工人员赚了一点钱不想几百万买房、几十万炒股、十几万买车,有错吗?短视频从业者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又有一些媒体专家看不惯了吗?
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吗?太值得关注了!务工人员出门在外能对自己好一点就好一点,榨菜该吃就吃,难不成是务工人员自己不想大鱼大肉不成?
笑了。年轻人一晚上花个70-80看个短视频就是套住?
那打赏主播的呢,
游戏买皮肤的呢,
玩棋牌麻将的呢,
唱K洗脚的呢?
玩A股的呢?


有啥值得关注的?怎么了,成年人消费一下也不对了?总比嚼槟榔、吸烟、嫖娼,炒缅A,买烂尾楼好多了吧!


「部分」年轻务工者被套住,多少是部分?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
成为「许多」年轻打工者的电子榨菜,多少是许多?
十万量级,百万量级,还是千万量级?
定量没有,定性玩的起飞。
角度还选的挺刁钻的,又是年轻人,又是务工者,选的案例不是快递分拣员,就是酒店服务员。
就差把「低收入人群」五个字直白的说出来了,不然没办法更好的抨击七八十块钱自主选择的开心娱乐方式。
但话说回来,有大鱼大肉的话,谁就盯着电子榨菜吃啊。
年轻打工人的收入正常化一点,谁还在乎一晚上花七八十块钱啊。
一张电影票几十块,一个演出几百块,一场脱口秀……哦,对,脱口秀现在也不好提了,要求的是上台念逐字稿了。
所以报道这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谁还看不清楚啊。
说难听点小算盘都崩脸上了。
聊一个社会问题是想解决社会问题么?不是。
聊是为了引发那种「该管管了」的舆论基础。
想要管是没问题的,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这些的确不好,需要积极领导。
问题是这些年吹风铺垫购了以后,用力过猛的「该管管了」案例还少么?
一松就乱,一管就死,那到底是平日管的太松,还是想起来要管的时候手劲太大呢。
中庸的思路这时候没了,利弊权衡的渐进式优化没了,铺垫过后觉得氛围感到了,来就放大招。
教培,之前也是做了足够的新闻吹风和舆论铺垫的,喊打喊杀的也不少。
可以理解,毕竟孩子们卷的太厉害了。
好,情绪酝酿够了,一刀切了。
充分展现实力了,让人知道谁是爸爸了。
但也就紧了一下嘛,运动式的拿出来扫黄的劲头到处破获非法补习,什么踹门而入,什么当场锁喉,最近是不是看不到类似新闻了。
熬到去年年底,各种反向角度的吹风和铺垫又来一波。
一会说要发学科教培牌照,一会说要改机构非盈利性质。
像每日经济新闻这种都在说,「毕竟家长对学科类培训的需求是存在的」……
哦,你现在才知道不深入改革人才选拔体系,那需求就是一直存在的咯。
游戏,同样是吹风和铺垫的不少。
震惊!未成年人偷父母治病钱充值游戏,洪水猛兽何时休。
悲剧!沉迷于暴力游戏,15岁少年残忍杀害了女邻居。
刚刚!14岁女孩游戏充值6万自杀,未成年游戏门槛该提高。
可以理解,毕竟游戏适度玩没问题,玩太多了就有问题。
但也没少管啊。
一边宣传最严游戏新规取得喜人成绩,一边又来个A4纸把「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的行业弄成惊弓之鸟。
感觉下刀重了,又默默地删除了A4纸,表示哎呀没事,我就征求征求意见,没别的意思。
总在说要强化信心,稳定预期,充分展示我们长续政策一致性的优势,结果就这?
然后放眼看了一圈,短视频,又是一个可以立威的地方,这不就来了么。
说实话微短剧这些东西我看了不少,的确是抓住人性弱点了,踩着你的多巴胺使劲蹦迪,非常直给,当然,也就比较俗气。
免费部分看完了以后,还真有点压制不住想要花钱看后续的心。
硬说「该管管了」也没问题,但怎么管可以画个道道嘛。
是增加点正能量内容,没问题啊,每集都能来个热泪盈眶,往春晚小品风格上走嘛。
是压低一下收费总量,也没问题啊,你说多少算合理收费区间就行,都能聊嘛。
是改变一下收费模式,还是没问题啊,会员包月还是整剧打包,都有其他行业成熟路径嘛。
短视频平台看着隔壁游戏行业是怎么被驯化的,心里门清,绝对配合。
有时候大家摊开了聊,要比吹风型试探或者,更有利于快速找到行业良性发展的平衡点。
可惜摊开了聊,就没办法玩刑不可知的那一套了。
我不去评价这些游戏也好微短剧也要是不是有害,也不评价他们的制作是否有道德问题,毕竟只要没有不健康内容目前也没有法规查办他们,我只是从纯心理学角度探讨一下这件事——每一代年轻打工者群体都是被收割的目标,因为他们的需求和习惯被摸得透透的。
智能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手机小游戏收割的就是年轻打工者,游戏制作方非常清楚,这些年轻人有娱乐的渴望,又被工作占据了很多时间,手里有一些钱,而且选择又不多,对于消费的判断力也没那么强——简直就是完美的收割对象。
于是,他们就制作关卡短小的游戏,虽然短小,但是一定要适合上手,难度不能太大,而且及时给与过关的回报,每一关还需要一些变化,持续增加用户过关的快感,这种游戏设计就很让人上瘾,年轻的打工人辛苦了一天,躺在床上需要一点消遣,拿起手机玩个小游戏,一开始是免费的,很爽,然后接下来的关卡是付费的,他们也愿意付费继续玩下去,为什么呢?
因为这类产品就是具备让人上瘾的特质。
根据《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介绍的,消费级产品让人上瘾,就是做到通过一个提示(Cue)引入一个惯常行动(Routine),这个行动引发回报(Reward),Cue -> Routine -> Reward这条通路反复几次,就会让人以后被Cue到的时候就奔着Reward去了。
在这三个元素之外,再加上一个渴求(Graving),也就是对于Reward的渴求,那就真是无敌了,因为这种情况下大脑已经不能理性控制了,就像吸烟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依然要吸烟,酗酒者知道再喝下去要gg依然要喝。
你看,年轻的打工人在休息的时候,躺在床上就是第一个Cue,引导他们开始Routine打游戏,这个游戏给他们快感,如此反复几次,就上瘾了,而且没有打后面的关卡就感觉不圆满,而是创造了Graving,一种抓心挠肝的渴求,不能获得Reward就心痒痒,然后,突然打住,后面的游戏不是免费的,需要交钱,在Graving的驱动下,年轻打工人就乖乖付费了。
现在这种3分钟微短剧和当年的手机游戏也是一样的套路,制造Cue->Routine->Reward的回路,制造Graving。
非常密集的爽点,让Cue到Reward之间的距离非常短,而且除了爽点还会留下悬念让你期待后续的爽点,也就是创造了Graving,让你的大脑对这种模式形成依赖之后,候突然打住,后续内容需要花钱,年轻打工人也就乖乖付费了。
该怎么打破这种总别收割的怪圈呢?
并不是要求自己变得自律,而是要避免Cue,只要没有Cue,你也就不会引发后面的Routine->Reward。
好比,你要戒烟,就避免一切可能音发你抽烟的环境,让自己兜里没烟,不去吸烟聚集区,你要避免被3分钟微短剧套住,你就避开引发你看这种局的环境,如果你习惯晚上回家躺在床上的时候看,那你晚上回家就别往床上一趟,而是往沙发上一坐看电视——从Cue下手,是最简单的戒除习惯的方法。
新闻媒体:穷人白花花的银子,拿去买电子榨菜、投给奶头乐,却不拿来买房生孩子消费,造孽啊。
张雪峰生祠材料+1。
短篇内容会成为未来的内容趋势之一,另一个趋势,可能要等VR或者全息了。
为什么短篇内容吃香起来?
无论是知乎的短篇小说,还是短剧,本质上都是短视频的延伸产业。
短不是重点,快速抓住注意力,堆积能够引起沉浸式体验的爽点才是重点。
三分钟的剧,平均10秒一个转折,20秒一个高潮,这就是精髓。
是现在的观众和读者太没有耐心了吗?
长阅读是有门槛的,长阅读还需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和时间集中。
所以一开始兴起的不是抖音,而是喜马拉雅这种公司。
家庭主妇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听《》,这种陪伴但不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内容。
大爷们拿着手机,手里里播放《》,也是一样的道理。
后来,有了短视频,人的审美阈值一步步提高,但美的定义一步步模糊。
需要更强的刺激,需要减少水字数和废话连篇,我就要看最精华,最离谱,最波折的内容。
但这些短篇内容,在进入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之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
烂尾。
我作为内容商,只需要把付费前的三集,大概1500字内容精修再精修,吸引你们付费下单,哪管死后洪水滔天,钱已经赚到了。
这是会员制的风险。
知乎的小说就是这样,你看很多爆款的几千几万赞的小说,评论区一片骂声(付费才能评论哦),
很多人说退钱,就是因为他们被开头吸引来,下了单付了钱发现这什么屎粑粑。
开头5000字,我找600/千字的作者写,再找1000/千字的编剧修(举例而已),
剩下的内容,都是成本了,所以找50/千字的枪手补内容就行了。
任何一个文娱内容行业,要么成为过劳死的作者,要么成为工业流水线的资本家。
而资本家最重要的,就是产能。
小说,短剧不是螺丝钉,没有行业和国家标准,买定离手,跟赌石一样,你只能赌这个作者有能力,有良心,不烂尾。
但你没法要求他,也没法反制他。
因为下一次平台去买量的,还是免费的开头,还是依然精品,无比吸引你。
这是个恶性循环,但似乎目前无解。
花钱买买开心,这没什么问题。
你吃一顿火锅,也得七八十。
文娱消费,精神满足,会随着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转变而转变,
曾经买言情小说出版物的读者,也许现在会买盐选会员看短篇小说,
形式会变,但人的需求,内容的实质,是永远存在的。
好事。
说明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大家看得开心,还愿意为正版付费,这比去电影院花几十上百被烂片糊眼睛强多了。
七八十就能得到很多快乐,其实是相当划算的买卖。
过生日都不许吃口烧饼夹羊肉了?
我们要理解,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花1小时以上看电影的,更别提动辄三十集以上的连续剧,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大家劳苦生活的一个调剂娱乐方式而已。
娱乐当作娱乐,不用上纲上线。
一晚上花80元就是“套”住?80元现在的购买力已经不用我多提了,一杯奶茶接近30元,大城市看一部电影至少50以上,商场吃一顿饭人均100往上,微短剧一集1.5-2元,80元至少可以看40集,就偷着乐吧........
但我个人非常反感那种几秒一个转折又尴尬的微短剧,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你不喜欢的事情,有人喜欢,那就存在即合理,不违法就行。
从宏观角度看,短视频的平台目的肯定是要去抢占长视频平台的用户时间,优胜劣汰,寻求新的增长点,加上之前国家层面开始限制的措施来看,微短剧的质量势必要提升,从成本10万一部到50万一部,再到100万一部,未来说不定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不只是爽点,也会有好的剧本、优秀的演员和精良制作,这个不用怀疑。
总结一下:
1、微短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娱乐。
2、我认为大多数的事情都是一种平衡,中国人的哲学也是最喜欢讲平衡,太粗制滥造的作品多了,肯定会被限制,只要热钱持续涌入,肯定会有一批优秀作品出现。
所以,就别瞎担心了。
记忆力都这么差吗?
评书知道不?单田芳,总听说过吧。
每每到最精彩的时候总是“请听下回分解”。
天天准点打开收音机追集这么快就忘了?
评书就靠一张嘴,所以评书每一集时间要比短剧长一点,短剧起码是声光电影像全方位信息输出轰炸。
这是一个产业,值得发展和推广,现在国外赚钱的利润亮点就是这种微短剧。
搞好了,就是利润王者还可以掌握全球文化传播影响话语权。
至于消费,那是成年人的权力。
愿花就花,市场会给出答案并包教包会。
保护,引导,健康发展就完了。
至于“”理性”消费者,两点建议
1,评书发展千年,好的评书剧本就哪么几套,公认的评书大家数得着也就哪么几个。
现在愿不愿意踩雷是你自己的事。
2,原来要天天打开收音机,后来有了播音app就一次性听完,最后干脆下载下来,钓鱼、开车想听就听。
我还真看了两集这种抖音微短剧。
说说感受:下沉市场的爽剧,几分钟之内剧情反转好几回,足以让你快速体验一把快意恩仇的颅内高潮。
所以一晚上花那点钱算个啥?这不比给颜值主播打赏什么的节约多了?而且还性别适应性更强,男女通杀。
第一个剧情:
女一嫁了年轻帅气多金的超级富豪,超级富豪的侄儿又娶了女一那个势利眼的女同学。女同学在聚会上羞辱了女一,女一就报复,婚礼那天不去。然后女同学的老公因为大富豪表舅不来,迟迟不敢开始婚礼。最后当然就是侄儿不和势利眼女同学结婚了。
第二个剧情:
女实习生上班第一天,楼下电梯满员,让给了一个看似普通的老太太。进了公司大门,同事羞辱刚刚的老太太,她又仗义执言。之后女同事设计陷害实习生,经理开除实习生的生死关头,老太太变身集团总裁出现。最后懂的,女实习生成了人生大赢家。
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是不是很刺激?是不是很解气?
如果你的共情能力还过得去,你大概已经晓得为什么这么火,也晓得为什么有人愿意去给这些微短剧充值。
这时候问题来了:
三大长视频网站的手机端会员,一年100多块钱很多人都说贵,为什么一晚上就花好几十块的微短剧大家就毫无怨言了呢?
这就像你要你去跑步锻炼减肥,你说500块钱买双跑鞋太贵了。但如果要你吃减肥药减肥,你说3000元一个疗程的恐怕效果不好,有没有6000元一个疗程的?
你问我如何看待?
我只能表示无话可说。听过太多的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我最想说的。所以我什么都不会评价,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要自己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
至于值得关注的信息……时代往前,永远都有这样那样的短平快快消品出现。你如果有警惕的时候,就不会沉迷。但你如果认为这是好东西,我说再多你也不想听。
但这个问题要是教授看了,又可以写一篇论文,把责任推给当今的社会和教育。
七八十元,就能买到快乐,还没有利息,还没有利滚利,还想不给就不给。
有这种好事吗?
但凡现在春晚上有个小品能让我坚持3分钟,我情愿充钱看下去:


前几年还被集体吐槽的霸总、赘婿和战神,今年突然就成了炙手可热的财富密码。
根据字节跳动监测,以小程序短剧为主的付费短剧年充值流水达180多亿元。东吴证券预测2023年整个短剧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 300亿元,相当于今年国内电影票房的36%。


而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1%。一个不断挖掘并满足人性的生意,就这样在一切以“爽”为中心的短剧里,成了稳赚不赔的不二之法。甚至人们的容忍度也空前提高,以前对长剧里台词和服化道百般挑剔,但短剧里废柴小伙凭借2万元存款成为世界首富就没有什么问题。简单粗暴的反转和离奇剧情,不仅治好了精神内耗,也成为传统影视公司放下身段下场捞金的绝佳理由。以至于当流水千万乃至上亿的爆款被传成神话时,横店变竖店的段子就不再是戏谑,而是资本转移的风向标。


为何在今年破圈?在小程序短剧火爆之前,上一个能从观众兜里掏钱的类似生意是诞生于视频网站的分账剧。
2016年爱奇艺推出第一部分账剧《妖出长安》,投资仅450万,分账收益却高达2000万,超过400%的投资回报率秒杀一众院线电影。于是这个低成本高回报的生意就被视频网站很快发扬光大了。


分账剧的出现,本质是中小型制作公司在视频网站的帮助下找到了供给出口,在大IP、大制作上不占优势,不如将制作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博取更为可观的收益。比如分账剧大多以12集为主,是因为在分账模式下,以集为单位定价,这样的短小体量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但分账剧仍带有典型的长剧特征:制作周期长、高投资(相对短剧而言),由制片人和编剧团队决定内容方向。《妖出长安》的导演杨东亮就曾说,接拍理由是“想证明自己对于长片的叙事把控能力”。在这套逻辑下,分账剧也就注定逃不开长剧的宿命:爆款的制胜密码越来越有门槛,高成本、高质量、明星效应、强刺激故事等。这不像电影票房,随着荧幕的增多逐年增高。分账剧能否盈利的基本盘在于视频网站有多少人愿意付费,进一步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会员数能否持续增长。坏消息是,几大视频网站的会员数在达到1亿大关后,基本都是匍匐前进。这就导致分账剧整个行业出现问题,爆款越来越少。麦田映画创始人&CEO、导演麦田早些年就分享过,分账剧的盈利不是二八法则,而是一九,也就是100部作品里只有10部剧能达到盈利水平。甚至比这更惨,《2020-2022年微短剧发展观察报告》中就有提到,三年上新近千部的短剧总量中只有17部分账金额能在500万以上。于是,今天的分账剧在某些方面已开始向短剧靠拢。比如今年大热的《招惹》单集时长在18分钟左右,拍摄周期却被浓缩到23天。去年有从业者做过一次调查,2020年-2022年单集7-10分钟微短剧占比从10%增长至23%,总时长2-5小时作品占比从17%增长至34%。爆款越来越少的原因并不难找,这种PGC+to B的剧集模式,在播出渠道上过于依赖长视频平台,而且大多为独播,意味着不仅传播范围受限,且收入来自平台分账,与传统的长剧集和网络电影争夺内容采购预算。另外,相比于长剧集,短剧在导演、演员和营销资源上均不占优势。且分账短剧集数少、单集时长短,且大多为单品牌定制剧,因此广告规模也较为有限。到今年,分账短剧的情况更不容乐观。2023年1-11月分账短剧TOP10播放量市占率合计12.4%,分账票房合计约0.9亿元,按此估算今年整体市场规模仅8亿元左右,与小程序短剧300亿的规模落差简直不要太明显。而小程序短剧之所以从被集体吐槽一跃成为财富密码,低智、无脑的粗糙内容背后,有几个因素恰恰是分账剧不具备的。一方面,碎片化时代人们对内容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老套的宏大叙事的又慢又旧,难以激发人们的付费欲望,反而是小众题材、冲突反转甚至更直白火爆的台词,才能让人不假思索的打开钱包。例证之一就是前几年的《庆余年》和《赘婿》,虽然是长剧但核心基本与今天的战神、霸总短剧无二,爽文的内核只需给观众不假思索的快感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平台之间的拆墙打通了用户付费的“最后一公里”。短视频生态有着更精确的用户画像,引入微信小程序的高效支付能力后,短剧就真正实现了买量-推送-用户点击-用户付费-数据回传的路径转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前短剧的投放渠道主要发生在抖音(抖音短剧日消耗超5000万元,腾讯峰值800万元,百度和快手峰值300万元左右),而数量上则更多分布于微信小程序(数量上微信小程序占53%、抖音小程序占43%,剩余4%分布于APP和快应用)。在此基础上,小程序短剧就能以C2M模式实现以销定产,下游投流数据实时反馈至上游生产环节。一部剧从立项到上线通常只需2周,其中拍摄周期3-7天。上线后,投流回本较快,3日ROI平均为1.1-1.2(首日回收0.8-0.9、次日额外回收0.15、第三日额外回收0.05),若低于该水平则及时止损、不再追投。这就是小程序短剧的胜利法则:回本周期短、载体轻、门槛低、链路多,制作、投放都是基于互联网算法逻辑,实现了真正的to C,也是其与长剧商业模式最根本的区别,以至于行业内流传的梦幻场景就是“1周拍完,8天破亿,10天暴富”。


利益纷争
在18到19世纪的美国加利福利亚,一群变卖家产、背上行囊的淘金者催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淘金热。
顶峰时期,整个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从五百万美元迅速增长到6500万美元,全美的黄金产量几乎占据了当时整个世界的45%。


在这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土地上,“一夜暴富”和“家破人亡”的故事总是在不断重复上演:幸运者挖出黄金,成为了新浪潮的宠儿;不幸者终其一生也未见过那些传说中金光闪闪、夺目耀眼的“金疙瘩”。短剧的淘金热,也吸引了一群类似的“淘金客”。李波就是其中一员,以兼职身份在一个小程序短剧团队做制片。他的团队跟某平台敲定了一部短剧的意向合作,方式为平台方提供剧本及相关费用,团队承担一系列制作相关费用,回报是获得充值金额的6%收益。类似李波这样的短剧从业者数不胜数,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今年我国新增短剧相关企业1.98万家,其中,前10月就新增了1.89万家。然而,淘金客在新大陆的首遇可能不是黄金,而是新市场仍在建立中的利益分配秩序。以李波所属的内容生产环节为例,平台方和承制方有多达四种的合作模式,每种模式都是链条参与者的利益角力。一是平台垫资模式,平台方承担全部制作费用,并支付承制方充值流水的2%左右;二是合作模式,平台方提供剧本,并和制作方各承担一半的制作成本,平台将利润的40%-60%分配给制作方;三是平台发行模式,发行商仅提供剧本,但不提供制作资金;承制方承担所有的制作成本,后期按照流水分成,分成比例为6%-8%;四是承制方垫资模式:承制方自行承担剧本和制作费用,并获得剧本版权,又分为独家和非独家两种情况,独家版权价格更高。四种方式,平台方的资金投入和风险依次降低,承制方则逐渐提高,尤其是中小承制方的风险更高。李波的团队最终没有与平台方达成合作,原因在于其无法确认平台方的真实投后充值数据,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自己收益受损。李波算了一笔账,即便充值金额达到1000万,他们只能拿到其中6%,也就是60万,刚好覆盖成本。而平台方的信息不透明,又增加了保本的风险度。这样一个分账并不透明的行业,充值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上,制作团队只能被平台拿捏。而短剧平台的商业逻辑,是用10%爆款赚的钱去覆盖剩下90%的剧造成的亏损。但即便如此,单个平台方每月也能保持60多部作品上线,因为像李波这样的承制方,实在太多了。


谁在暴富?
在加州那场淘金浪潮中,除了靠黄金发家的少量幸运儿,还有一部分人其实也抓住了机遇。他们没有选择加入“淘金大军”,而是选择贩卖掘金所需的机械或是投身餐饮业和售卖其他生活必需品——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加利福尼亚,市场秩序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卖出天价的不再是黄金,而变成了各类生存物资和开采机械。在短剧产业链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机会主义者。刘春就是短剧分销大军中的一员。通常情况下,刘春可以拿到一部短剧免费部分的源文件,并将其剪辑成短视频发布,观众通过链接进入观看产生付费,刘春就能拿到分成,“大概是50%-60%,每天的收益最多时能有400元。”除了分销,短剧行业也出现了众多的培训生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如何拍摄短剧,如何设置付费点、内容创作、埋钩子;一类为分销培训,刘春的分销生意也是交了400元的学费。但无论是李波还是刘春,都不是短剧产业链上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按产业链组成划分,短剧的上中下游分别是IP&编剧、承制方以及媒体方和承载平台。最上游的IP&编剧负责产出剧本,收入为保底+分成。2023年剧本方分成普遍为1-5万元保底+1-2%流水分成。中游的承制方负责拍摄和制作短剧,收入普遍为5-10万元保底+3-5%流水分成,头部承制方的爆款率较高,分成收入占比更高。下游的媒体方和承载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版权方和分销商的投流收入,此外也有小部分渠道收入(例如微信渠道费用率为10%,其中5%以广告金形式返还,净费率为5%;抖音为0.6%,快手为4%)。对于版权方而言,支出主要考虑剧的购买/制作+分成成本及投放成本,收入除了用户充值外,合作分销的10-15%流水收入也会返回给版权方。分销商虽然无需承担上游的剧本和制作成本,但要承担投流成本,再刨除掉10-15%的流水作为给版权方的分成。短剧平均ROI为1.1~1.2,买量成本占用户充值流水的80-90%,剩下的10%-20%由版权方、承制方、分销商等环节分配。但最终的受益者并非产业链条上的打工人,这个行业最大的隐痛,就是投流成本太高,钱都被流量平台赚走了。据《南方周末》报道,短剧行业90%的收入都被用于支付各类平台的广告费,行业利润率不会超过10%。


谁在制造爆款?
过去一年的短剧概念股中,网文公司恐怕是最大的受益者,中文在线的股价已经翻了6倍。
而中文在线在短剧产业链扮演的角色,本质上是版权商。巨量引擎的数据显示,2022年Q4到今年Q3版权商数量从41家上涨到150家,其中网文类转型占比48%,社交、游戏、电商、影视类亦纷纷转型。尤以影视类的转型更引瞩目。拍出过《小欢喜》、《三十而已》等爆款剧集的柠萌影业推出了《二十九》、曾参与制作《刺客聂隐娘》的华策影视推出了《落魄老公的总裁身份曝光了》、被调侃为烂片之王的王晶也在筹备短剧新片《亿万傻王子》。


虽然专业机构躬身入场,但未必就能形成降维打击。点众科技陈端卿就曾表示:“微短剧行业有句话,传统影视人入局要先学1年,网文要学半年,MCN机构只需要学3个月”。这句话道出了小程序短剧的一个特殊性,新进入者至少需要3个月的试错时间。一部相对精品的小程序短剧从制作到投出的周期大致是3个月,所以对于刚进场的公司,需要先花3个月走通一遍制作和买量流程,还需要再用3个月复现一次以验证效果。影视公司虽然资金体量大、制作班底专业,但是入局较晚,面对日益上涨的流量成本和日趋刁钻的观众口味,需要付出较大的学习成本。所谓的爆款制造能力,传统的长剧可能看编剧、导演、演员,而小程序短剧完全是另一套逻辑。短剧的爆款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素材、渠道、人群的策略组合,并与投放能力高度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在一家相对成熟的小程序短剧公司,买量投手占比往往在一半以上,业内收入越高的公司,投手配置越多。比如九州、容量、匠心等广告投流公司,自建了数百人的投流团队,覆盖了平台搭建、投流等全流程;嘉书科技和上百家经销商合作,每家经销商有10个投手,从而实现一部剧配置上千人做投放。头部厂商每天至少需要上新一部剧、票房300-500万元,月收入约1亿元。为了实现高投放效率,首日往往要投入千种策略模型,每个模型1000元,通常90%的模型会在第一天淘汰,而赚钱的模型则留下、加大投放。如此就塑造了头部厂商的爆款制造能力。2023年1-7月,点众、九州的爆款占比均在15%以上,花生书城、映客、容量、冰甜均在5-10%,TOP10公司占比达81%。即便如此,影视公司仍旧排着队下场,背后的核心在于另一套玩法:影视公司大多以IP衍生项目为切入点,通过长短套拍降低成本。长信传媒总裁助理伍德表示:“影视公司入局短剧的最终目的是IP开发。”万达影视总经理尹香今也表示,万达电影的短剧业务方向是“长短剧套拍、短剧为长剧服务”。


另一种文化输出
谁也没有想到,霸总、战神和赘婿有一天会成为一种文化输出。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1月,TOP 5的出海短剧APP净流水才只有8万美元,到11月已经增长至1101万美元。虽然翻了136倍,但海外短剧从业者仍要一脸严肃的告诉你,这才刚刚开始,毕竟比起国内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底气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巨大机会:几乎没有直接对手、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付费习惯更好、流量成本更低,且不同于国内短剧以小程序为主要载体,海外短剧以APP形式为主,更有利于培养私域流量和长期用户。面对这几乎唾手可得的破天富贵,先行者直接搞了一波机动输出,将国内原有的短剧加个翻译字幕就上线,成本低、速度快。但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外对粗糙的舶来品不感冒,歪嘴赘婿没有狼人吸血鬼吸金,于是ReelShort、FlexTV等开始大换血,使用成本更高的本土化方式,本地演员+本地场景的方式终于出圈。


不过,由于演员数量少、工会制度严格、拍摄及制作体系不完善,海外短剧的拍摄周期普遍更长、成本更高。比如ReelShort每月的上新速度只有3-5部,制作周期普遍为45-60天,成本为15-20万美元/部。这是因为海外尚未形成类似横店、网红、MCN的流程化拍摄体系,且演员每日工作时长受工会严格限制,因此整体成本高于国内。另一方面,需要厂商对本地用户的需求有较好的理解,国内的小说内容不能直接移植到海外,而是需要改编成当地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关的编剧人才比较匮乏。产能受限的同时,因为海外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差异,投流效率也受到限制。海外需要拥有独立APP,缺乏小程序生态,导流路径不通畅。


尾声加州的“淘金热”在1854年后逐渐降温,由于许多大资本集团的介入,散户直接被踢出局。最后的结局就成了:“淘金者”越来越少,成规模的大矿场越来越多。虽然后来在科罗拉多又发现了新的金矿并有了第二次的“淘金热”,但从前那种抛家舍业的“淘金者”们,却再也见不到了。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各大资本集团的采金事业有了更多的利润进步空间,企业家们逐渐控制了整个矿区并形成了垄断趋势。换到短剧行业,也在上演类似的剧情。2022年,短剧制作成本起步为10-20万元,高配可达80万元;而今年,起步成本已升至30万元,高配则高达150万元。在短剧的野蛮发展阶段,快速上线和低成本是关键,以便快速验证商业模式。但一旦商业模式得到验证,精品化就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也就意味着小作坊式的生产必将逐渐被淘汰。今年夏天突然走红的“多巴胺穿搭”带火了一个心理学领域的专有名词。根据专家的解释,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负责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也被人称为“快乐密码”。所以,当人们发现压力最终无法自我消散时,不是那些更高成本的解压方式消费不起,而是只要几十块钱的霸总、战神和赘婿,更有性价比。正如冯小刚的《1942》当年败给《泰囧》时,那些观众发出的灵魂拷问,我为什么要在合家欢的春节档,去电影院看一部灾难片?有时候,多巴胺能决定很多东西。*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令人‘上头’,害人不浅,绝大多数是夸大不符合实际的内容,看了三分钟就陷进去,内容紧凑,集集精彩,剧剧爽点,这就是目前的微短剧现状!
代入角色在剧里圆梦,虚幻的世界,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霸道总裁、娇妻文学、虐恋爽文等,构成大量微短剧创作剧情的关键词。
最关键还是大量账号翻拍、二创,许多微短剧的内容“换汤不换药”,无底线的创作。
整体看来现在微短剧本质上仍是“流量产品”,而非真正的“内容产品”,绝大多数不值得看,更何况还需要充值付费!
如果还没搞明白可以看看下面这本新媒体书籍看看短剧是如何创作,如何让人不能自拔的。


广告
2024京东年货节京享红包
01.17 11:06 - 02.06 00:00
领取京享红包享受更多优惠
去领取?


广告
【正版新书】新媒体短片剧本创作赵丹
京东
¥23.50
去购买?


短视频为务工青年忙碌的生活增添乐趣,但一旦他们过度依赖手机、无休无止地“刷视频”则造成其生活的严重异化,似乎短视频成了生活本身。
务工青年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多维度的,也是有层次、有侧重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或许更为突出,如存在感、成就感、公平感和幸福感等。在此意义上,“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务工青年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是匮乏的,甚至是畸形的。正如梁鸿所描述的,“夫妻分离、父母与孩子分离,是一个家庭最正常的生存状态。即使夫妻两人同在一个城市打工,也很少能同吃同住。他们在不同的工厂、建筑工地干活,吃住在厂里,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只能寻找替代性的消化方式。手机短视频成为务工青年首选的休闲娱乐方式。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休闲活动方式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玩手机(64.9%),较少涉及其他文化活动。
短视频本可为务工青年忙碌的生活增添乐趣,但过度依赖手机、无休无止地“刷视频”则造成了其生活的严重异化,似乎短视频成了生活本身,不停地忙碌才能抑制意义的虚无,务工青年或许只有将每一个时间的空隙都利用起来,生活才不至于那么空虚和乏味。生活需要忙碌,但也需要适度的休闲,没有间歇的繁忙并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而短视频的出现让闲余的生活更加忙碌。这些过程与效果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务工青年生活异化的生成机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于谦怎么感觉有点呆滞了?
有哪些十分惊艳的建筑?
这些画为什么把这么漂亮的姑娘画成大妈?
什么是好的户型?
曹云金在京城有五层楼别墅,但他相声剧场生
用 LaTeX 能画出哪些酷炫的图?
为什么似乎现在的00后倡导“不婚主义”?
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
《原神》某博士厨对角色千织的厌恶,除了过
如何评价曹云金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9 15:22:01  更:2024-01-29 15:23:0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