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层层筛选出来的芭蕾舞演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不如俄罗斯或美国的芭蕾舞演员的水平? -> 正文阅读

[明星艺术]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层层筛选出来的芭蕾舞演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不如俄罗斯或美国的芭蕾舞演员的水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芭蕾舞相关 水平指编排和舞蹈综合素质水平 难道是亚洲人体质问题?
我是个纯纯门外汉,只说一点点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的妈妈,突然对形体很着迷,然后她就报班,跟着老年舞蹈老师学芭蕾。
她的衣服,鞋子都是在某宝买的。本来也就是个业余爱好,也就没花多少钱的,日常练习够用就行。
后来她跟我爸来澳洲过新年,我们去了这边最大的购物中心(其实跟省级购物中心没法比,因为澳洲人少)。
底下一层有个专门卖芭蕾舞相关的商品的店铺。
我妈妈就像个在糖果店门口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不敢进去。
我说我带你进去转一转,不买也行,咱就当长长见识嘛。
进去之后,我妈妈就肉眼可见的紧张和兴奋。做了这么多年老师的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妈妈这个样子。
店员人特别好,直接问是买给谁的。我说是买给我妈妈的。然后她就没有那种特别夸张,特别吃惊的表情,就很自然的说,哇,那你练习多久呢?需要看衣服,鞋子,还是别的。
这里的意思是,店员并没有因为我妈妈这么大年龄学习芭蕾而感到很不可思议,也没有很鄙视,她的语气里是有点惊喜,但是没有特别吃惊。
因为在澳洲,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妈紧紧的拉着我的手。我说我们是第一次来,也是我妈妈第一次出国,就是想看一看。
店员表示理解,然后让我们有需要叫她,还让我们玩的开心点。
后来我妈妈试了一件那个连体衣,我不知道具体叫什么。一上身就说特别舒服,就是每块肉能感受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
不像国内的紧身衣,感觉全身都被包裹。
而且很神奇的是,我妈妈有小肚子的。穿上之后就没了,而且她说也没有觉得像那种塑身衣一样很勒。做动作也很舒服。
她在试衣间里,还遇到一个和家人一起来买衣服的小姑娘,大概六七岁。那个小姑娘还跟我妈说,你看上去很漂亮。
原话:you look so beautiful.
然后给我妈做了一个芭蕾舞的谢礼动作。(我不懂啊,我觉得是啊)
我妈还模仿她,回了一个给她。就像一大一小两只天鹅的问候。
我妈还想买一双芭蕾舞鞋,但是买那个需要预约。因为要试很多双鞋子。店员说,因为每个人的脚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只按大小推荐鞋子。
里面有专门的人,带你一双一双的体验不同的舞鞋。直到找到一双最合适的。
但是当时,我妈一看最早的预约也要两个小时以后。她怕麻烦到我,就没有弄。
这件事也成了我最大的遗憾,我一直都在自责,如果那时候坚持一下,她也许会有更合适的鞋子,也会更加开心。
最后我们只是买走那件,她最喜欢的紧身衣,没有买鞋。
后来,我妈妈的同事得知这件事之后,来找我,让我帮忙代购一双芭蕾舞鞋,她说她女儿练习芭蕾舞之后,一直都觉得鞋子很痛,不舒服。网购,海淘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没买到合适的。
她可以拍照片给我,把女儿脚的数据给我。
我说我也无能为力,因为鞋子不是靠数据就能算出来的,要自己过来试一试的。实在不行,找一个线下的芭蕾舞店试一试,可能会找到的。
但是那个阿姨说,之前去过几个,但是没有找到。
我是一个妥妥的门外汉,我对芭蕾真的一窍不通。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我觉得如果有多几家这种专业的芭蕾舞店铺,让芭蕾舞者可以穿的更舒服,也许我们会有更多优秀的芭蕾舞者吧。


试图用狗橘照片,骗粉
看到很多人很喜欢我妈妈,那就再分享一个关于妈妈的回答。
女性如何延缓衰老?335 赞同 · 17 评论回答
同样是艺术专业来随便强行回答一下。
因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以及艺术产业非常不规范,庞大的人口基数创造出的红利基本上都被作了。
先说下这个艺考体制,不错,很多专业是看童子功看积累的,我本人是美术学院附中的老师教出来的,但是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如何?作为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附中,师资,生源都是顶尖的,甚至有地理优势,然而升学率并不能算很高,甚至一年比一年低【不觉得哪里不好承认】。因为外面顶尖的艺考培训班的强度极高,那种艺考班我考附中前去过一个月,每天早自习画速写,上午几张素描,下午几张色彩,晚上接着没完没了地画速写,刷作业,速写能画几十张,老师吹着哨子教学生排线,这样的强度几个月下来,就是条狗也能有模有样地临摹范画,写生。这种培训班甚至可以在半年集训时间里让一个零基础的学生突击拿下三大美院合格证。学设计的学生画得天马行空,教学宗旨是画得难,画得可以加分,这样的设计有没有任何落实的可能性?——老师会劝你不要在意这个,这就是个考试项目,不用考虑这个。然而这对于理解力,对于赏析能力,对于审美有任何帮助吗?只是学了一门手艺罢了。
所以,表面上看,全国就那么几所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学院,仿佛坐拥顶尖的生源,但是实际上良莠不齐,不乏半路出家的,基本功薄弱倒是没什么,但是对于艺术的理解能力不行那是最致命的,艺考几场考试几乎无从判断。我母校本部一位老师曾经吐槽,他每届学生里起码有一半都是他教不动的,他给他们上创作课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不是画得不好或者不肯努力的问题,而是到了创作课他们还是只知道照本宣科,个性创造力之类的东西,已经被艺考班的填鸭式教育磨没了。
说起这个,几年前我曾经在知乎上跟一位出身某省美院【八大之一】的艺考老师对线,他表示自己去过某个欧洲老牌美院毕业展,嘲笑那里的学生画得还不如自己母校里的学弟学妹。我提醒这位老师:那所美院现在已经不同于从前,现在那里学造形专业的学生都在搞创作,都是当代派,你拿国内造形专业古典派学院派等画派的标准,以写实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去评判,那当然不如国内的学生。这位艺考老师...连我在说什么都没听懂,强调他说的是造形专业,我说是啊,我也在说造形,纯艺。
你看,美院的毕业生里都不乏这样审美和职业思维跟当今艺术界几乎脱轨的人...
至于有童子功的那一批,也不见得全都是自己有本事有主见的,很多是从小被家长要求学得,很多艺术专业,比如钢琴之类的器乐,想练出最好的童子功就得从小读艺术学院附小,这考验的是家长的培养意识而不是孩子是否热爱能够坚持...比如某位老师,我看完他的自传毛骨悚然,全篇都没有提到热爱两字,回忆起琴童时光只有数不尽的苦难,痛苦,煎熬,来自家里的压力和暴力,来自老师的责骂...我初中时代认识的中国艺术生里,学音乐舞蹈美术的,最起码有80%现在都不做他们的本行甚至在中学或者本科阶段就转专业了。我弟弟也是从小学音乐的,他是纯粹喜欢,初中考了我们省的音乐学院附中,高中也去了北京,但是念到一半发现自己没有小时候那么喜欢音乐就退学了,现在在加拿大念书,人文专业。
其次国外的艺术教学,确实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主张个性,但是对于professional practice的重视远胜于国内。这一项跟你在学校里考几分完全没有关系,目的是让学生适应这个产业中的工作,可以在离开学校后独立发展。你是个好学生跟你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员工好独立创作者一点关系都没有。professionalism不是靠学习就能悟出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际上岗操作积累。国内很多学生都是临近毕业前也就是大四大五,甚至毕业了才开始真的走向工作走向工业,国外,就我读过艺术学院的地方,英国,美国来说,再一般的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前起码一年半开始,老师就会开始督促学生的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严格一点的甚至会把这一项纳入考评,要算分的,这跟学生在学校里的作品怎样几乎无关,这么一来学生去实习,搞自己的网站卖自己的作品接commission,都不敢打马虎眼。哪怕你只想接着读书走学术路线读研读博,老师也会催着你写proposal,写statement,阐述你的职业规划,再从你的作品和行动中衡量你为了你的计划所付出的努力。这样哪怕一个学生没有多少所谓的才气或是好成绩,日后也能成为合格的工作者。而对比之下,国内就算有好苗子,进最好的艺术学院,也不一定能被培养成优秀的工作者创作者。
谈起professional practice就不得不谈起我在工作中的所见:就拿我目前工作的行业来说,我这样的junior researcher还有跟我们差不多在同样位置的junior cataloguer,七成以上都是phd,想做到senior那基本上就必须是phd,剩下的也基本上都是mres,mphil之类的研究型教育背景,起码三成的基层工作者,比如行政文员甚至实习生,handler都是phd,26,27才来做管培实习生的不在少数;博物馆美术馆等institutional性质的组织更是人均phd。我们行的专家甭管senior还是junior,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三十五以前能当上junior specialist已经可以算年少有为,天赋异禀了;但是国内同行的researcher cataloguer里几乎没有phd,甚至很多专家也没有phd,三十岁以下当上专家的不在少数,实习生里更是见不到phd,25,26再去当实习生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也就是说国内的艺术工作者,学历背景,知识储备,调研能力,还有工作经验其实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同行,都是相对较弱的。工作中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找专家带我一起想办法解决,找他们学习,但是中国同行的researcher,cataloguer自己都是本科或是普通硕士出身,工作之后很多基础的东西,比如调研,查档案等还得自学。
还有环境的问题,我国艺术学院录取学生是从艺考生里面筛,看起来好像每年都有上百万个,但是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庞大的总人口数来说,还是太少了。我考大学那年有个数据,差不多只有不到10%的艺考生是因为兴趣选择了艺术专业,剩下的几乎全都是家里或者老师认为“想考大学,学不好文化课那就学艺术专业”而参加艺考的。更不要说非艺术专业的人群了。除了北上广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中艺体占比太低了,我在上美术学院附中之前,小学初中都是在某教育大省度过的,从小学开始每个月大概就那么几堂音乐美术课【其实每周都有排课,但是几乎全被语数老师占了】,初中一个月只有一堂音乐或美术课,基本上全都被主课老师占了,初三就没见过音乐美术老师了。博物馆美术馆这些地方从小每次去都感觉空荡荡的,去的人基本上都是约会的情侣或者郊游的小朋友,醉翁之意不在酒,夏天有很多附近居民去蹭空调...想考美术或者音乐学院又得自己去校外找老师培训,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非艺术专业的人里我见过学过艺术的几乎全都是从小被家长逼着学的,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而学,结果就是学艺术只剩下考级和参赛,完全没有快乐可言,他们对于艺术的印象也只剩下艺考班式的苦练和枯燥。
最后就是顶尖学校的差距,我国艺术专业读博读硕的机会本来就是凤毛麟角,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的美术学院就那么几所,更不要说其他艺术学科了。考上了之后很大程度上还得仰仗导师的本事,师徒这个概念很重,有个厉害的导师能给你好的教学好的资源甚至人脉眼界,没那么好的导师照本宣科播几年ppt,示范几年,学生就算是个好苗子脑筋也要僵化,我留在国内读研读博的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帮导师打几年工代代课写个论文做个毕设课题就完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读研读博就是为了任教;而英美的艺术学院,甭管什么专业,读博读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主学习,自主研究。顶尖的那几所学校读博读硕,甚至一般的学校从mres,mphil开始,培养机制跟本科生甚至普通的MA,MFA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思考能力和创新性,导师鼓励你去突破人类艺术领域的顶尖,鼓励你去参考历史上那些最顶尖的案例或是眼下最新研发的成果,然后站在批判的角度去改良甚至创造个什么新的东西出来,而不是天天看书或是practice把自己的脑袋削尖。这种培养顶尖人才的教学主旨,使得学生也好导师也好都几乎不能仰仗教科书,学生也不能太仰仗导师。
至于RA那样的殿堂,介于我国国情恐怕根本没法存在。
美国我不知道,但俄罗斯我熟悉。
毋庸置疑,俄罗斯的芭蕾舞水平代表着全球顶尖水平,而我国的芭蕾舞在国际上是不入流的。
但是在我看来,我国芭蕾舞的水平不行,恰恰是我们把芭蕾舞的艺术属性拔得太高了。
而在俄罗斯,芭蕾舞是艺术,没有错,但俄罗斯人更多的是把芭蕾舞当作一种跟街舞差不多的舞蹈,属于那种给人带来快乐的舞蹈。
我见过俄罗斯各个年龄段的芭蕾舞表演,有歌剧院里的正式表演,也有商场里的普通表演,还有街头的即兴表演。
尤其是孩子们的表演,与国内的孩子们的芭蕾表演对比起来,真的是天壤之别。
差别在哪呢?
那就是俄罗斯孩子跳芭蕾,那是在玩,很快乐,很放松。而中国孩子跳芭蕾,战战兢兢,哭哭啼啼。
这不是我在玩《读者》《意林》那一套春秋笔法,而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
我还记得我最开始看俄罗斯孩子们跳芭蕾的时候,我内心是很震撼的。
为什么?
因为我第一次看到有孩子们在表演时,那么开心,那么快乐,那么放松的。
她们很少失误,即便失误了,也并不忧心,继续开心的跳着,下面的观众也并不苛责。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参加舞蹈表演(不是芭蕾),哭得那叫一个惨,我一哭,大家就都哭了。
为什么我和大家都哭?
因为我们太紧张了,怕失误,怕挨骂,怕被嘲笑。
说到底,是我们的弦绷得太紧了。
我其实很不喜欢我国的艺术教育。
我们的艺术教育实在是过于苛责,过于严肃了。
实际上,艺术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统一标准的,是否有失误,既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
在我心目中看来,艺术上的超脱飞扬,比一丝不苟更重要。
对艺术的严谨,应当源自于内心的热爱,而不是外力的恐惧。
没有热爱,很难获得艺术的享受,更难说艺术的创造。
艺术也不是体育,你太过于层层筛选了,反倒背道而驰了。
反正我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这么垃圾,我就气不打一出来。
从家庭教育到学院教育,从社会态度到政策导向,都少了包容,过于功利,管得太多,氛围太差。
把艺术生当作标准件似的去培养,真是对艺术的侮辱。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有两个问题要回答:一,为什么要层层筛选;二,为什么比不过别人?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学芭蕾要历经层层筛选。
因为中国的芭蕾是精英教育,就是精挑细选出一批好苗子学芭蕾,能成才的几乎都在这些苗子里;而外国的芭蕾是大众化教育,就是大家都可以去学,能成才就成才,不能成就算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国内能教出好苗子的只有几所专业舞蹈学校而已,每年的招生名额笼统不超过三四百人。但是想学芭蕾的很多呀,每年的报录比都很夸张,几乎每个学芭蕾的小孩都会去试试。蛋糕很小,人很多,怎么办?总不能谁家钱多就让谁上吧,所以就只能看身材比例、考软开度,层层筛选,让更好的苗子进去。
所以,不是只有身材比例好才能学芭蕾,而是在中国人多蛋糕少的情况下,只能优先让条件好的学生吃好的蛋糕。蛋糕做大了,条件不那么好的人,也能吃到蛋糕。像在一些国家,遍地都是芭蕾舞校,短手短腿去学的也大有人在,举个例子,俄罗斯排行老三的彼尔姆芭蕾舞校,还有那些不出名的地方舞校,一个班里粗腿、短腿、学生高矮不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更别提美国那一大票非顶流的芭蕾舞学校,入学考试几乎不看身材比例,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点可以参考中国舞,中国舞的蛋糕做得很大,开设中国舞专业的艺校满地都是,好的学校永远都是挤破头进不去,优质苗子被一流艺校吃光了,普通点的学校只能把标准逐渐放低,剩下的学校交了学费就能进,有时候甚至招生都招不满,这时候谁还来给你搞“层层选拔”?你能去学人家都谢天谢地了。
手长腿长跳芭蕾固然有优势,但其实国内外也有很多腕线不过裆、臀线低的舞者,练好了观赏效果也不差的,更何况在舞台上,臂展+3和臂展+6的差别并没有多明显。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比不过外国的芭蕾?
绝对不是亚洲人体质问题,同为东亚人,隔壁的日本和韩国,他们的芭蕾就甩开我们好几十条街:
黄少帅Ballet:韩国的芭蕾为什么这么强?71 赞同 · 16 评论文章


黄少帅Ballet:日本的芭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92 赞同 · 3 评论文章


芭蕾事业一定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才刚解决战争、温饱等问题没多少年,怎么给你提供别的国家几百年和平养出来的艺术氛围呢?
很多人把中国芭蕾起步的时间推到裕容龄那个年代,其实是不妥当的。我们中间经历了那么多年动荡不安的战乱和饥荒,以及文革时期对文艺界毁灭性的打击,六十年代以前的芭蕾底子可以忽略不计了。真正算起步的,其实应该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从越来越多人能吃饱了撑的开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就是上层建筑的阳台,在你思考你的阳台怎么建得这么慢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想到底要不要建阳台呢。
总之,怎么算,我们国家的芭蕾也不过才发展了四十余年而已,我们还是给他更多时间,更多耐心吧。
最后,我还要为中国的芭蕾正个名,中国的芭蕾舞者并不是比不上国外的芭蕾舞者。
其他国家学习芭蕾的人口基数相当庞大,他们有大批的中低层学习者垫底,在优秀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他们优秀的人数比我们多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本土培养的舞者,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已经屡见不鲜了。能力达到参加国际比赛、进入世界著名芭蕾舞团标准的人很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的也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资金问题。很多外行人觉得,只要能力到位、被舞团总监赏识就可以进入国外舞团,只要实力够硬身材比例够好就可以被世界著名舞校录取,但其实如果你身后没有财力支撑的话,在国外活三个月都困难。
不过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芭蕾教育其实是有些落后的,我个人认为,比如教师缺少解剖知识,轻视文化科目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固化,等等。当然,种种弊端其实都和社会环境是相呼应的,你在芭蕾界看到的弊端,你在其他圈子里一样能看到,而且能顺藤摸瓜追溯到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所以还是需要国家发达了,芭蕾才能自然而然地向好发展。
就一句话,努力耕耘,耐心等待。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然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
中国这么多人层层筛选出来的足球运动员别说在全世界,就是在亚洲范围内还是输给了越南(手动狗头)
share one.
本来不太想答了,看了几个答案,还是来一发。
首先,玄袂临风最高赞的那个答案,其实基本就是本题的答案了,不是他说的对,是很多人认为他说的对。
又拿女演员的脚说事儿,这个我真不想继续再说了。只不过按这个逻辑,那啥也别干,科学家死脑细胞,田径运动伤膝盖,举重伤手臂伤腰,都反人类。
底下还有一个评论,说为了取悦苏联欧洲云云,这更扯,你稍微知道一点世界史或者艺术史都知道这说的明显不靠谱。
先说芭蕾起源,这玩意的原型是意大利的,起源舞种还真就是取悦贵族存在的,但这个逻辑基本否定了一切艺术,除了远古祭祀活动的艺术,那都是取悦贵族用的,那些民间歌舞艺术跑到有钱老爷家府邸载歌载舞,然后被抱到后庭的电视剧你是没看过吗?就郭德纲的相声现在不也是取悦观众姥爷么?就奥运会各种参赛项目,按这个逻辑挖下去,都反人类。
继续说起源。
后来这个玩意传进了法国宫廷,芭蕾的开山鼻祖路易十四大大,规定芭蕾的基本手位和脚位,自己盛装出演了太阳王,按这个逻辑,路易十四取悦谁?大臣吗?大臣把国王抱到后庭去吗?
再来说这个题目本身,中国舞者真的不如国外的舞者吗?这个未必,每年洛桑比赛,中国摘金揽银的数量其实并不少,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都是摘奖大户。这是职业级。再说业余级,这两年疫情,我这里接了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小孩上课,来了以后都说自己学了几年几年,啥啥几级,我刚开始还抱着敬畏之心,觉得国外回来的孩子一定跳的很出色,结果一上课,对我来说跟零基础没差别,基本都要从头讲起。
那为什么会给大部分人留下这个印象,高赞答案说明了一切,绝大部分人云亦云,欣赏艺术是需要门槛的,而且这门槛还不低,不管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听交响你听不出起承转合,听不出节奏,听不出指挥传达的意思你可不就睡觉?听古筝就听个高山流水还是电视节目的片头,都没听过完整版,看绘画艺术就知道个蒙娜丽莎,梅兰竹菊,还在这里在这大放厥词。
再说抬腿漏底裤,罗永浩老师说过,仁者见仁,淫者见淫。你眼中的世界他就这样,那谁也没办法。你没去过海边?穿比基尼淫荡不淫荡?那压根就是个三点,男人甚至就漏两个点在外面。那以后都穿潜水服好了,或者你直接去阿拉伯国家活着,应该符合你的审美。人家让你看腿,你偏看人家底裤,说什么抬起来就是给你看,怎么那么不要脸呢?凭什么男性展示胸肌就是展现力量美,女性展示腿就是性暗示?郭德纲说过,带着批判性的看,救了多少臭流氓。
国家这几年大力发展经济,普及教育,重理轻文,这是国家战略,没有大力发展人文艺术。导致现在普及率极低,除开北山广深这些城市之外,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不说了,溜了,看的火大。
1985年10月,英国皇家芭蕾学校的女教师Barbara Foster在北京舞蹈学院交流学习一个月,她发表了如下演说:
“……英国地小人少,腿长的不多,挑选到理想的学生很不容易……我们发现:常常有些孩子虽然身材和身体条件不错,但他们却缺少舞蹈天赋,所以我们在录取考试时,首先测试考生的舞蹈天赋……
“……你们 (指北京舞蹈学院) 的学生体型好,一个个腿都那么长,真令人羡慕。你们国家地广人多,好挑选人才……
“我觉得你们最大的问题是足尖鞋的质量太差。这对于这么好的女孩子来说是很遗憾的事情,鞋底太厚太硬,鞋帮太高,脚从软鞋到足尖鞋经历的过渡太大了……”
我不敢说21世纪以前中国的足尖鞋是什么样的,但直到2015年,国内占有率最高的足尖鞋还是国产的“三沙”、“舞之星”等牌子。
这两个牌子的特点就是普惠,大众化。但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国产足尖鞋竟然是照着欧美人的版型去批量制造的!鞋头(box)又高又长,鞋头轴线不正;鞋底极硬,可塑性弱;型号少,千人一鞋。
鞋头长有什么不好呢?


个人认为鞋头的长度应当跟舞者的脚趾相匹配,这样才方便经过半脚尖立上去。相反,鞋头太长的话,半脚尖是推不起来的,立足尖只能蹦上去,对脚的伤害很大。短鞋头给人更多的灵活性,但如果是需要长时间立足尖支撑的剧目,还是长鞋头更好。
我观察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众多女舞者的舞鞋,发现她们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舞者穿着鞋头很短的鞋,尤其是Natalia Osipova这样以足尖技术和弹跳见长的舞者。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Natalia Osipova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Yuhui Choe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Yuhui Choe
就鞋头而言,应该是多种多样供人选择的。但是,直到2015年,国产足尖鞋的鞋头普遍都在6cm以上。想想舞者们每次穿着这样的鞋立半脚尖,该有多难受啊。
我曾经给一些厂家提过建议,把鞋头稍微改短一些,这样更适合亚洲人,但他们只让我自己去定制私人的,而不去从大众化的角度考虑。


欧美厂商的鞋子也有鞋头很短的款式


再看看国产三沙的鞋头…一言难尽
再说说硬鞋底。
为什么国产的鞋底制造得如此之硬?这要从传遍中国芭蕾舞界多年的误解说起,不论是舞鞋厂商,还是芭蕾老师,都普遍传递一个错误观点:“初学者应该穿硬鞋,因为力量不够,需要鞋底来提供支撑。”
但其实稍微实践一下就知道,越是初学者,越是脚背条件不够好,她越应当选一个容易出脚背的软鞋子,而不是穿着硬梆梆的鞋、顶不出脚背、让脚直直地杵在鞋子里。真正提供支撑的是舞鞋的整个鞋头(box)和一半的鞋底(shank),另一半的鞋底不应该太硬,而应该让舞者绷出脚背,让足跟能落在支撑点上。
为什么这种误解能流传如此之久?因为业内没有几个人关心女舞者的脚舒不舒服,甚至认为疼才是对的,疼就是因为练得少了…直到Gaynor Minden等等外国牌子传入中国,国人可选的品牌、型号变多了,这种现象才缓解了一点。
“千人一鞋”的问题也很严重,大概几年前,某个国内高校舞蹈系要开足尖课了,授课老师竟然统一要求女生买三沙SP这个牌子这个型号的足尖鞋。这个型号是最明显的为欧美人细长脚型打造的足尖鞋,假如班上有宽脚掌的学生,穿着一定会很难受的。
再说说我观察到的其他几个方面:
鄙人认为国内舞蹈学校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普遍存在问题。方法的问题体现在“暴力搬压”,理念的问题体现在过分强调外形条件而忽视舞蹈细节的培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之前“猪肉店女孩”跳芭蕾的视频,一个农村孩子自学芭蕾,能搬后腿,能做各种软翻。


小女孩的事迹火了以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的教授关於和他的妻子张萍专程来到云南教这位小姑娘学专业的芭蕾。
这本该是多么美好的的一件事啊!
然而:








这种以痛为主的训练方式什么时候才能改进呢?
不是质疑张萍老师的教学能力。但这种生搬硬拉的方法,不仅100%会受伤,而且必定引起牵张反射导致训练极其低效,还会泯灭孩子对芭蕾的满腔热爱。
一个芭蕾舞者,站在台上,脑海里放映的都是自己曾经受过的苦,身上全都是新伤旧伤,他对芭蕾一点点热爱都不剩了,他跳什么呢?
补充一点,关于师资方面的。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的芭蕾舞专业,直到2022年还只招30个学生一年,30个学生对应14亿人口,你说这多可怕啊!
难道是北舞不想扩招吗?
北舞也很难,他们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面临着芭蕾专业教师匮乏、青黄不接的问题。
就算是扩招了,也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分配,每年只能教那么30个学生。
中等专业学校尚且如此,高等院校的芭蕾舞专业就更可怜了。
在国内艺术界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要到大学任教,必须要有个所谓的硕士学位。
不仅北舞招老师这么要求,就连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民办三本,招芭蕾基训老师都要求硕士学位。
可是你想想,舞,他是要跳的呀。
一个芭蕾舞者好不容易7年中专毕业出来,达到身体的巅峰,他就进舞团了,这时候开始磨练舞技,跳的越来越好,从群舞到领舞一层一层往上拔。
他哪来的时间精力去考本科、考硕士?
他有一身好的舞技,他有经验,他知道怎么跳能跳成首席,但是他没有文凭,不好意思,芭蕾舞系不会让他去教课的。
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从小拜民间艺术家为师,这位“草根艺术家”担任央美荣誉教授的时候,也同样在美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他没有艺术上的学历。
艺术界本不该如此崇拜“学历”,学历是敲门砖的一种,但不能成为评价标准。
国际上知名的舞蹈学校,不受这些门槛的影响,只要能教得出好学生,就是好老师。
华盛顿Kirov Academy的杜润乔老师就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在Kirov学校任教多年,方圆百里内都很出名,前去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在国外,想上他的一节大师课还要靠抢的。但要请他回来中国教舞蹈,大学说不定还不让进呢。
一个外国顶尖舞团的首席舞者,回国后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业余社会培训机构任教,但却进不了大学的校门。
这就是这种选拔机制的怪异和奇葩之处。
此外,薪资低也是留不住好老师的原因。
现在不止是一线舞蹈名校,名不见经传的民办三本也在招芭蕾基训课老师。
但是,业余的培训机构也在招芭蕾老师。现在的民办机构开出2万一个月的工资是很常见的,学历门槛低,薪水高,芭蕾专业毕业的都爱往这跑。
相比之下,进大学门槛高,薪资也没什么吸引力,当然很难招到人才。
种种现象,难以言尽。
我一直觉得中国芭蕾和中国足球发展的困境是很相似的,都是大环境的缩影。
但是,中国足协愿意花1.47亿的年薪聘请一位意大利足球教练,却没有人愿意花1000万去聘请一位瓦岗诺娃的芭蕾舞教师常驻国内。
相比之下,还是芭蕾更加可怜。
再补充一条。
评论区但凡涉及拿芭蕾跟裹脚束腰做对比的我一律删评拉黑。这些人既不懂芭蕾,又没见过缠足,就光晓得整一些机械类比。
对于不懂的舶来品艺术,缺乏了解是可以理解的,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多少就显得有点民智未开。
比如像下面这些人就全都是阻碍:


我相信他们不止对芭蕾是这样的,他们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所有艺术、体育门类都抱有如此狭隘的看法。
比如,他们还会说马拉松、自行车比赛劳民伤财建议取缔,他们还会说高考英语数学没有意义,他们还会说冰壶比赛毫无难度没必要举办,还会说相扑没有一点意义,说艺术家不如他们懂艺术……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反智那味?
笼子里的鸟总觉得会飞是一种病。
越是不懂,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凌驾其上。
还有大打狭隘民族主义牌的:“中国人就该跳中国人的舞,跳什么外国的芭蕾?”
我们中国化的Marxism、Socialism和Communism都是外国的东西,难道就束之高阁不用了吗?我国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从德国日本学来的东西,难道我们就不遵守了吗?
你不喜欢就不喜欢,碍不着别人喜欢,但是你说反对?哈哈,你反对有啥用?你算什么东西?你去把芭蕾教室砸了啊。
别费尽心思一天到晚发表睿智言论,闲的没事干不如去找个厂子拧螺丝?
说芭蕾伤脚、反人类的,我强烈建议看看这些东西:
芭蕾舞者的脚到底是什么样的?3984 赞同 · 331 评论文章


武大靖常年穿冰刀训练,28 岁却有一双 50 岁的脚,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679 关注 · 122 回答问题


为什么批判缠足而纵容芭蕾?2544 赞同 · 187 评论回答


“中国人被缠足缠怕了,一看到脚,就要想到缠足。一双脚横亘在面前,就把眼睛全都遮住了。只知道盯着脚看,不知道芭蕾的美在肢体的协调和独特的动作质感。”
图解:芭蕾舞者是怎么立起脚尖的?1260 赞同 · 50 评论文章


芭蕾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疼,那么残忍。真要有那么惨不忍睹,全世界范围内不会有这么多人去跳,很多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就别指望有哪门艺术能成好的气候了。
睡前隨意答,之後可能再繼續補上。
前提:我是作為外人看中國的芭蕾發展,不客觀,也絕對不全然對,答題的目的主要還是交流交流。
咱先不說中國舞者是不是比不上歐美舞者,審美問題,很難有所定論。但,我覺得以花開的繁不繁盛這一點來說,問題就出在,中國的層層篩選太早了。
10歲(甚至9歲)就考學,只有那麼一點點的人可以接受到極有系統的芭蕾訓練,一年再怎麼樣,出來的畢業生也就這麼多。大家基本上是一個模子,一個套路印出來的。專業跟業餘之間的跨度極大,不反對專業學校外也有很棒的舞者,特長生也有很不錯的,但終究,在中國這個環境中,沒有考上特定的舞校/附中,有的資源跟大家對你的期待和照顧都有所不同。
反觀歐美,尤其是美國(不好意思,我挑我熟悉的說說),真正的窄門在18~22歲這段時間,在此之前,大家幾乎是平等競爭,條件不是唯一,誰練得多練得好,誰熱情燃燒的久,誰比較不放棄,撐的到最後窄門前的都受過很多不同的薰陶 -- 文化課要全顧(絕大多數的芭蕾學校不負責12年義務教育),至少經過兩個舞校,不同老師們的培養。可能參加過一些比賽,從12歲開始就每年有不少甄選的機會,還有最重要的,多數人都失敗過,然後還是決定要走舞蹈的路。很多人可能在中國完全跳不了舞,但卻因為環境跟人文的多元(大家背景不同),身體條件不同,優缺點變異大,加上國際化較深(與國內外互動極多),反而擦出更多的火花。
芭蕾,不單單只看身形,或是看技巧,當然,兩者都有自然是最好,但還有很大一部份的表現力需要由內涵來撐著。內涵,基本上是一年年的累積,是經驗,是素養,是舞者內心世界。當環境開放,刺激多,除了會激勵舞者加強基本功外,也能讓舞蹈的底氣更深層更豐富。
我倒不會覺得中國舞者輸人一節,有很多中國舞者挺驚豔的,但也挺期待有更多中國學生可以學到正統的芭蕾,就算不是在專業校,也能擁有同樣的教導跟資源。這樣,就算舞者沒有變多,但觀賞的人多了,談論的人多了,或許也能帶動整個芭蕾圈更活躍些.... 更不用說在國外這麼多中國學子,或許也能找找學校上上課。
不懂舞蹈。
但有个前女友,学了10多年。她的脚和下面图片是一样的。
拇指严重变形,指甲盖经常脱落。整个前脚掌,惨不忍睹。


所以我一直认为,芭蕾舞反人类。
为了所谓的西方艺术,造成小女孩一生的伤痛。这种艺术,不要也罢。
让自己的闺女遭那么大罪,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我肯定舍不得。
我尊重任何一位芭蕾舞舞者,但我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玩意儿是艺术。
艺术是为了表现美好的事物,但不能以摧残小女孩为代价。
另外,中国人跳芭蕾,跳不过外国人,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同的文化土壤,必然会催生不一样的果实。
中国人跳芭蕾舞不行,中国足球就行了?
比青训,比群众基础,比成才率,哪一项能拿得出手?
艺术生长的土壤,一定要植根于民间。足球是这样,芭蕾舞也是这样。何况芭蕾舞这么反人类的舞蹈,无论是商业演出,教学培训,观众认知,受众基数……在国内并不能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产业链。
国内的京剧,二人转都半死不活,哪有芭蕾舞的生存空间。
千万别说芭蕾舞是高雅的艺术。
我们曲水流觞的时候,欧洲文明还在那茹毛饮血呢。
他们高雅个屁,骨子里就是一群流氓强盗。
说句不好听的,芭蕾舞是贵族阶级为了享乐,给女孩子解锁了新姿势。
用东北话来说,就是变着法儿霍霍银家闺女。
艺术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人有。
评论区里那位说自己不懂,然后还瞎biubiu的那位老贝比。你乖一点,快去加班…..一会罗翔老师会发vx你:知识越匮乏,认知越绝对是件多么可爱的事。
还有那些说裹脚文化和色qing舞的。麻烦都先休息会
先回答博主的提问,一会再说说你们这些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们的回答。
先说层层筛选,因为我们国家的芭蕾舞教育是受前苏联和瓦岗诺娃芭蕾舞学校的体系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材和教学上都是以前苏联为教科书去模仿和学习。从全中国第一所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开始北京舞蹈学院芭蕾学科始建于1954年新中国舞蹈教育刚刚起步之,那几年又赶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前苏联的帮助与支持,芭蕾舞也不例外。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直接帮助下我们也建立起来了我们的芭蕾舞体系,建立初期从招生选材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施,以及组织安排等方面几乎是全盘接受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模式。这就是我在选材上层层筛选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芭蕾舞这门艺术是展示人体肌肉线条和肢体优雅的的一项不一样的舞蹈艺术,所以对选材是非严格。从身材比例到肌肉皮质厚度以及肌肉素质协调性舞感等等都需要层层筛选。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苗子(符合芭蕾审美的)进行特定的培养。 像评论区说芭蕾舞反人类的那个大哥,我看他那个头像。就那个头围,业余班老师都会退钱,毕竟形象,身材比例的协调感都是要考虑在内的。例:大头鹅 在台上,多多少少没有小脑的鹅好看。胳膊比腿长的人,脖子短的。这些都很难达到芭蕾舞的审美要求。所以通过特定的筛选才能为以后的训练和成果铺下好的基石。
关于我们的层层筛选的芭蕾舞演员不如俄罗斯和美国这个说法,我也是不认同的。要说整体不如俄罗斯,我认同。但是不如美国我真的不完全认同。俄罗斯本身的芭蕾文化发展和国家对这门艺术的重视早已遥遥领先很多国家。所以他的俄籍舞者的产量也是高产,为全世界舞团不断输入优秀舞者。为什么说不那么认同美国呢。是因为美国的舞团情况和芭蕾文化都是源于大量的外籍人士去支撑。放眼今天美国的芭蕾舞团,那些我们认为优秀的,不错的舞者。没几个是真正的大美利坚人民。有南美,欧美,亚洲,俄罗斯。这么多国家的人才去输入。所以他的整体发展肯定不一样的。再说句不好听的,那是外来人帮他们撑起的一片芭蕾艺术天地。
再说说我们,我们从北京舞蹈学院的芭蕾舞建立的那一天起 一直到全国大小院校的芭蕾普及与设立,我们的前辈们经历了无数的我们这一代想都不敢想的困难,举一个例子来讲:苏联老大哥刚来没多久,两国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光是芭蕾舞很多行业的外籍资源都被叫停。芭蕾舞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前辈们和别的行业的前辈们一样没有放弃芭蕾舞,他们自我摸索,不断学习,努力的为我们国家的芭蕾文化做贡献。他们用尽一生的时间为我们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芭蕾舞人才。这些芭蕾舞人才他们代表着我们华人曾经/现在站在欧美的国际舞台。向他们展示了我们中国芭蕾的实力与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有很多伟大的个体超远超过他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海内外的华人芭蕾舞者历史和现状)这些伟大的事迹,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无法想象,并且放在今天我们可能都不敢去年坚持的。
站在今天的芭蕾大环境和整体情况。ok!芭蕾老粉都知道,我们的芭蕾文化市场和教育发展,比家门口的日韩还要更晚更慢,更别说欧美了。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在这几年上升到了很大程度人跨越和进步。我们的大众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优越了。大家开始需要精神文化了,需要芭蕾等不同艺术了。所以站在真正的发展和普及我们还是比别人晚的。再有就是我们的整体环境包括优秀的师资人才覆盖是不完善的,是有待开发和进步的,更是前途无量的。所以站在芭蕾舞的个体实力,我们很多年前就已经很优秀了,我们出过很多伟大的芭蕾明星和前辈。站在大群体的领域我们刚刚起步,前途无量。
再说说那个说芭蕾舞是反人类的大聪明。
(很多人可能要劝我不要理这种人,哈哈 ,我是要感谢这个大头鸭,给了我想说话的冲动)
所有可以唤起人类精神共鸣的艺术,都理应受到全世界人类的尊重。站在芭蕾舞的发展,芭蕾舞可以存在百年,并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我觉得他一定不是反人类,他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王婆卖瓜,这是脑子是好东西得会用。
哈哈,最后我想说的是,拿足球和芭蕾舞比。你真的是个大聪明。
祝你节日快乐。
【瞎谈预警,本文毫无逻辑,不定期修改,不喜请划开】【新增加芭蕾舞团训练的杂谈】
2023.2.4 看完洛桑芭蕾比赛,心塞了,本国孩子们的表现实在是不出彩啊,隔壁日韩的选手还出色点
7.4更新
林雪成为汉堡芭蕾舞团首席


5.21更新
恭喜陈镇威成为NYCB的首席


没别的原因,就是艺术土壤太贫瘠了。不仅是芭蕾,整个艺术圈就这样,除了极个别人/团体比较优秀
隔壁韩国和日本已经培养出好几位欧洲舞团的主演、首席了(此处包括但不限于吉田都、崔由姬、高田茜、仓永美沙)
尽管我国出了许多优秀的舞者(包括但不限于朱妍、王启敏、张剑、方仲静、姚伟、蔡一磊、 曹驰、李存信)很可惜的是大部分舞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都在外面发展。


个人比较看好的中国舞者——于航
为什么国内芭蕾土壤这么贫瘠呢?
(仅谈大陆,隔壁香港已经培养出林隽永进入pob,某岛的情况不了解就不谈了)


首先应该是宣传方向除了大问题:
很早以前看过中芭的一部纪录片《我们在跳舞》,里面有非常多的镜头在宣传中芭对于芭蕾选材的要求:
三长一小+柔韧性好


中芭的某个宣传活动
说完了选材要求,再给你展示一下把杆组合,再谈谈足尖鞋有多痛苦,小孩看完了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瑟瑟发抖,家长一听连忙带小孩远离芭蕾的学习和演出
(像把杆组合、中段组合芭团们可以考虑一下别在宣传上跳吗?别说外行人不是很爱看,就是我这个跳了几年舞的业余爱好者也不喜欢看)
2.舞校和舞团训练方法和观念有问题:
比如早年比较推崇“吃苦”观念,对舞者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伤病没有及时治疗,反而带伤上场;过于推崇“身材论”,只看体重而不看实际情况导致有些舞者盲目减肥节食,最后影响了舞蹈的质量,得不偿失。
(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应该有一些改善了)


谭元元的访谈


这种宣传方式还能吸引到人,才是稀奇事
我个人真的非常讨厌舞校和舞团对于身材论和苦难论的神话和追求。要知道决定舞蹈质量的并不是舞者的身材,而是舞者的演技、舞感、乐感这些内在修炼。
对于那些经常聊自己在芭蕾上受过苦的舞者们,我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宣传芭蕾不应该把宣传的重点放在苦难上,而是应该放在能带给人们高兴或者能带给人们思考的地方上。如果表演者自己都这么痛苦,又怎么能令观众沉浸在艺术中呢?
(放一点马林斯基的芭蕾舞艺术家的纪录片片段)




再说说国内芭蕾表演市场的现状:
(疫情前)我国芭蕾行业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学校里跳得最好的学生出国留学/进团,其次是附中毕业后直接进国内芭团,最后才是上本国的大学进修。这就导致了我国的芭团人才“水土流失”了,表演质量升不上去。等到那些优秀的舞者归国之后,要么从事教学、要么当编导,即便是选择继续在舞台上表演,他们的状态又和盛年期无法相提并论,舞团表演质量还是没得到改变。
最后吐槽一下国内芭蕾演出的状况:1.赠票/惠民票太多,某些观众剧场礼仪是完全不守,盗摄、聊天、晚进场……2.同样都是国家级别的演出团体,我国的芭团水平真的没办法和人家相比,pob、莫大、马林这种航母团水平就不说了,哪怕是国外某些明星演员组织的gala,演出的情绪投入度、技术完成度比国内某些芭团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手动更新线——————
关于国外芭蕾舞团训练的一点杂谈
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白鼎恺的增肌日常


(荷兰团还配了训练专用的app,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芭蕾舞团有没有)
放几张世界芭蕾舞日各大舞团的训练直播


英皇的把杆训练


英皇的训练



英皇



莫斯科大剧院


莫大



斯卡拉歌剧院



上海芭蕾舞团



上海芭蕾舞团
放了这么多图下来,真心觉得我们国家的舞者太苗条了,为了舞者们的职业生涯能走得更长远一些,也为了他们更好地在舞台上表演,咱们的舞团是不是该换一种训练方式,让舞者们涨点肌肉了?
可能跟体质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对舞蹈的看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十来年前我在省歌舞剧院为电视台录播,一同的舞蹈系的女孩儿们必须得是起码完美相貌再加上完美的技巧与功底才能成为一个主角。
后来我在欧洲读的音乐学院里有两个舞蹈系中国女孩子。很典型的两个,一个是公主型,就是国内舞蹈系系花那种标准的:身高气质长相,基本功均完美。这是真正可以当主角的料。
另外一个如果放在国内大部分院校的舞蹈系,可能条件一般,跳一辈子也不会太出彩。但是很出乎意料的是最后在欧洲更出成就的是条件一般的那个。因为那个女孩子对舞蹈的包容性极强,丑的,美的,她都尽全力表现。
在我心里艺术不应该涉及到一个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每个国家都有伟大的艺术。
但芭蕾作为欧洲产物,在这里我就只谈艺术层面:在欧洲舞蹈和音乐一样不再是单纯看 “美感” ,而是看如何去“演绎”和理解作品。艺术包含的层面是多元的,而不是仅仅只有美。也同时有人类百态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
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欧洲的音乐,美术,舞蹈,文学全部在从根本上产生变化。
在这之前,艺术的衡量标准是:
· 好不好听
· 好不好看
· 像不像
而19世纪由于尼采 “ 日神与酒神 ” 的哲学理念,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在音乐与艺术中不应该只是完美,理智,和谐,同时也可以感性,粗糙,与冲动。
后来一系列的哲学思考带动了音乐与艺术的变革,而最推动艺术变革的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对于人们 “ 潜意识 ” 的思考。
这种对 “ 潜意识 ” 的理解,让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更多思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这其中包括:恐惧,质疑,压抑与欲望,暴力等题材。
这些我们不会拿上饭桌讲的东西终于被拿到艺术作品中。音乐与艺术受这系列的影响,风格开始急速转变。
拿开启现代舞之门的作品《春之祭》(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意义作品)来说,想要跳春之祭的舞者,一定要有豁得出去的舞台爆发力。我指的爆发力是不止以美为标准,而是理解为何自己在舞蹈中要做奇怪的动作。
这需要对作品极度了解与热爱,需要有同理心去体会自己被祭献给山神的绝望感。也要在技术层面达到非常好的功底能够有耐力的一直在末尾时不断的向上跳。
这个末尾的跳动动作,还得极度熟悉乐谱,因为在这里用的是古代立陶宛音乐中的元素,全部都是不和谐的拍子。为了压住节奏,舞蹈人员必须要有很好的乐理功底才能数清楚拍子。
我觉得我们的舞蹈演员的体质与基本功是绝对不输于国外的,是真正的万里挑一制度选出的舞台演员。拿到任何国家都是数一数二的身段,相貌,与技巧还有素质。
可是难就难在文化的不同,以及对艺术全面性的理解。还有缺一个机会!
为什么外国六十亿人不如中国十几亿人的汉字书法水平?(哪怕算上日韩)
因为外国人没必要有汉字书法水平。他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不在他们的文化之类。
那么,芭蕾对于亚洲人有任何特殊之处吗?
只不过是一种欧洲的一种古典点的舞蹈罢了。
贵族喜欢这些反人类的
我女儿在读幼儿园,也报了舞蹈班
她们有时候也会练习一些柔韧动作
有一些还有点难度,不过这些属于正常
不过我是不会给她报芭蕾舞这种玩意的
如果她被洗脑了我就给她看这个


学习舞蹈陶冶情操可以,而不是为了取悦变态
群众基础差,专业渠道封闭且单一。
不止是芭蕾,体育、艺术、科研等领域都有同样的问题。就说体育吧,我们国家的体育成绩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但时至今日,我们都只是体育强国,而不是体育大国。
就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期间,有这样一条热搜——


能琢磨出点啥吗?是的,国外的运动员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兼职的。跟我学中文的一位学生恰好也是兼职运动员,她告诉我不做职业运动员一是希望未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二是担心受伤断送职业生涯。
我们先回到芭蕾的问题,俄罗斯、美国还有一些欧洲国家是芭蕾强国,同时也是芭蕾大国。为什么芭蕾在欧美甚至日本能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呢?我套用在学校学过的为什么中国足球不如国外这个问题,分析一下为什么芭蕾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这么差。
第一个原因是学校缺少芭蕾教育。
在欧美的中小学,很多学校都设置有芭蕾课,据说连日本的学校,都要必修芭蕾课。在这些国家,至少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都是接触过芭蕾、练习过芭蕾的。
而在中国,虽说1993年开始推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有几个孩子真的在学校感受到美育了?虽说是有美术、音乐课,但是谁没经历过副科各种被主科占?一个学期,能见到几次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就不错了!更别提舞蹈了,很多人在学校压根就没机会接触!
今年新课标将舞蹈、戏剧、影视也列入艺术课程,具体执行起来怎么样,按照之前的经历和经验,我觉得也就是个形式。中考体育占分比改革了那么多次,众位家长重视体育了吗?


第二个原因是学费太贵。
俄罗斯最负盛名的瓦岗诺娃舞蹈学院,自建立之日起就是免费的,只要能进入这所学校学习,家里连饭费都不用掏。还有很多其他舞蹈院校虽然不免费,但都会提供很多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名额,只要足够努力,也能相当于不花钱或者花很少钱就能在专业院校学芭蕾。
每年诸如洛桑、YAGP这样的芭蕾赛事,最后都会公布奖学金名单。这两位是今年获得奖学金的亚洲选手——


在国外,作为业余兴趣你可以在学校免费学芭蕾,作为专业发展你可以拿奖学金免费学芭蕾,整个下来花不了啥钱,有钱没钱都能学。
而在中国,专业院校贵!业余舞蹈班也贵!艺考培训更贵!除了九年义务教育不用花钱,我甚少听说有哪个学校有大量奖学金的。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孩子因为学费辍学,连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读完的人不在少数。就算舞蹈院校是免费的,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也根本没机会走专业这条路,因为业余阶段的芭蕾入门还是要花钱学。
在这一点上,非洲贫民窟的很多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到免费的芭蕾教育——
其中也不乏因为芭蕾改变命运的孩子,比如这个11岁在雨中赤脚练舞的贫民窟少年,最后被纽约顶尖舞团附属学院录取——
更有很多因为热爱芭蕾的励志故事,比如黑人舞者Ingrid Silva出身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因为热爱芭蕾舞最终进入DTH 芭蕾舞团,从此开启职业芭蕾生涯。


其实我看过一部国内纪录片《田埂上的芭蕾》,记录一对致力于在乡村普及芭蕾舞教育的教师夫妻,希望乡村孩子也能通过学习芭蕾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的故事。看完之后虽然感动励志,但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无力改变家长依然认为艺术是没用的东西,学了没用的观念;无力改变再努力也没有肯花钱报培训班,有钱请私教的城市孩子功好的现实;无力改变条件不好,再热爱也无法进入专业院校实现梦想的残酷。于是,只能反复验证艺术无用论。更何况,我们国家目前几乎没有公益芭蕾项目,家境普通的孩子根本没机会学芭蕾,纪录片里的这些孩子已经是幸运儿了!
第三个原因是缺乏芭蕾教育资源。
现在生活变好了,越来越多的人有闲钱给孩子报课外班了,也有更多人知道芭蕾、了解芭蕾、想要学习芭蕾舞,但问题是很多地方根本找不到芭蕾培训机构!连不专业的师资都没有!
这一点我更是深有体会,尽管我生活在一线大城市,但在郊区我依然无法找到一家教芭蕾舞的培训班。就算是在机构众多、人才济济的城区里,也充斥着大量非芭蕾专业的老师。你能想象北舞考级院芭蕾培训的很多老师,并非芭蕾专业出身吗?我去考北舞芭蕾师资的时候,班里大多数都是学中国舞的,她们对芭蕾专业的知识储备,还不如我这个业余的!那又凭什么相信,这样的师资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
其实也不是北舞考级院不专业,而是每年正经芭蕾专业毕业的人才太少了!还要被进团、出国深造、学历深造分流,最后能流入教育培训市场的人才很少。没有很多优质的专业师资,就无法培养出广泛的优秀学生,更无法形成新一代广泛的优秀师资……如此,形式只能是不断陷入人才匮乏的循环中。
第四个原因是芭蕾知识公众普及度不够。
希望孩子学跳舞的家长很多,但愿意让孩子学芭蕾的不多。听过芭蕾的人很多,但了解芭蕾的人很少。
为什么批判缠足而纵容芭蕾?
学芭蕾的女生腿会变不好看吗?
芭蕾舞演员的脚会变成什么样?
如何看待芭蕾老师舞蹈课不允许女生穿打底裤?
有哪些舞蹈上的事实,没有一定舞蹈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艺院学舞蹈的女生,真的能洁身自爱吗?
学舞蹈的女孩子私生活乱吗?
为啥「跳街舞的男孩很帅」而「学舞蹈的男生很娘」?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不愿意孩子学芭蕾最重要的原因是怕孩子脚变形。学芭蕾脚会变形,这样的观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源于这张图——


因为大家不了解,所以有误解。但是关于芭蕾知识的公众普及,很少有专业人士去做。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培训机构“推销鼓吹式”的宣传,很多人抵触,觉得这是培训班为了赚钱乱夸的。
普通人想深入了解芭蕾根本没有渠道,专业书本枯燥难懂,培训机构有夸大嫌疑。有很多疑问,想咨询个专家解答吧,还不认识!想看个演出,感受一下氛围吧,连个剧院都没有!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大家接触芭蕾、了解芭蕾、对芭蕾感兴趣呢?
第五个原因是学习动机功利化。
现在的孩子忙,有很多培训班要去。为啥家长给孩子报这么多班呢?大多数人美其名曰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事实上都是抱着功利心的,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要让孩子什么都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怕考不上好学校,所以学舞蹈走艺考,文化我们分数低一点。
多少家长看到孩子学半天芭蕾还跳不了变奏,就觉得老师不正经教课?多少家长看到孩子没站C位,就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孩子?总之我敢说有90%的家长给孩子报芭蕾班,都希望孩子要有成绩、要比别的孩子强、要考级还要考到最高级,否则就对不起这么多钱!再看看又有多少孩子没走专业就放弃跳舞了?几乎每位家长,在孩子走专业之前都会先问:有前途吗?
舞蹈生以后能从事什么工作?
25岁了想学舞蹈,以后做舞蹈老师,有前途吗?
因为学习目的太功利化,很多人根本不是因为热爱。我在《学舞蹈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这个问题下回答过,学舞蹈最重要的是热爱。我敢说很多有幸进入专业院校的孩子,都不是因为热爱。
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否真心热爱,别人都是能感受出来的。有部芭蕾纪录片《起点》,记录了几个孩子追梦芭蕾的故事。那些真心热爱芭蕾的孩子,你能看到她们提到舞蹈、提到梦想时,眼里都是有光的。纪录片里也有被家长逼着跳舞的孩子,你也能看出来他在跳舞时就没有激情。


真正的热爱也是不计付出、不问回报的。曾在美国青年芭蕾大赛上(YAGP)上获得亚军的Rio Anderson,她因为喜欢芭蕾推迟了哈佛入学。就问在国内有几个家长能同意孩子这样做?
现实情况,再结合《田埂上的芭蕾》里的孩子来看,能学芭蕾走专业的孩子不一定是热爱,真热爱的孩子,不一定能有机会继续芭蕾。
整体上是以上五个原因,导致芭蕾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差。接下来,我再在芭蕾人才培养上谈一谈几点现状——
首先是芭蕾专业院校门槛高。
国内芭蕾专业在选材上就很重视条件,三长一小一个高,20公分顶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这些从头到脚具体又严苛的条件到底是啥,我在《为什么姚安娜明明是学了15年芭蕾,却看不到芭蕾舞者体态上常有的优美纤细灵动的感觉?》这篇回答里详细说明了。
国内院校看条件,只要条件好,能力差点也能站C位——


而在国外,无论条件啥样,只要有天赋、有梦想、够努力,都会有专业院校愿意抛来橄榄枝。《起点》纪录片里记录了一个患有色素皮肤病的黑人女孩,她的外形条件不好,还有白斑病,这样的条件在中国是绝对不会被专业院校接受的。
其次是国内芭蕾专业上升封闭。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芭蕾附中的入学年纪一般是11岁左右,假如你没在这个年纪进入芭蕾专业学习,那基本上你讲不会再有学习芭蕾专业或者成为专业芭蕾演员的机会了。
第一,芭蕾本科以上学历基本不接收业余渠道来源的学生。虽然普高生也有艺考通道,但是一般是拼不过已经经过六七年专业训练的附中学生。
第二,芭蕾舞团完全不接收非芭蕾专业背景的人才。芭蕾舞团最重要的人才来源是中专毕业生,可以说最优秀的人才中专毕业后首选是进团,然后才是考本科。所以本科毕业的学生,很难竞争得过中专进团的人。具体原因,详见此文:202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研究发现「多读一年书收入更高」,教育与收入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吗?
而在国外,即使你十几岁才考试接受正规的芭蕾训练,只要实力允许,就有机会进入芭蕾舞团实现梦想。外形条件不好,有机会——


“宇宙首席”Misty Copeland
身体残疾,也一样有机会。先天残缺一条手臂的Olivia Book,从YAGP到被丹皇接受参加和正常舞者一样的培训,再到和其他正常舞者同台,现在又成为Ballet West的实习生——
随着成人芭蕾的普及,很多大龄才开始学芭蕾的朋友,也萌生过读芭蕾研究生的念头。然而国内的院校是绝对不会接收本科非舞蹈专业的学生的,但日本的本科专业院校,就可以接受大龄学生。我在小红薯上就见过一个已经有研究生学历的姐姐,因为热爱芭蕾,所以留学日本考上了芭蕾本科。我相信,她毕业后是有机会进入芭蕾舞团的。
还有一点芭蕾专业的入门方式是文化课考试。
在国内,你条件再好、再有天赋、再热爱芭蕾,也要经过文化课考试才能进入芭蕾专业。如果文化课成绩不过,专业课成绩再好,综合排名不到位也无法被录取。所以,学习这门“特长”或许真的能改变命运。但在国外就不一样了,很多人都是在参加大赛中被发掘,然后被录取的。
国内的应试教育,要求你绝对不能偏科!光芭蕾跳得好,文化成绩不行,照样没机会!各界天才少年励志投身科研的第一步,竟然是英语和政治!生拼硬学怎抵得过人家的热爱!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
国内层层筛选出的人已经失了真心热爱,国外能走到最后的人全凭热爱。热爱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那些最初能进入专业院校的孩子一定是热爱芭蕾的,但那些热爱很难不在层层关卡中被消磨殆尽。想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兴致勃勃地想做公益,你出于好意兴奋地花了好多钱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想要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但是当你联系福利院的时候,对方要求你出示每件商品的合格证明,因为要保证这些东西是安全的。此时你的热心已经凉了一点,想着买都买了,那就开个证明吧。当你终于费劲巴拉开到合格证明时,对方又要求你签署各种承诺书。你的心是不是又凉了一半?签好后,你还是不能去做公益,你还要走一些流程和手续……是不是已经完全不想做公益了?学芭蕾也是如此,再多的热爱也会被各种要求、规定一点点消磨掉,最后变得再也无法真心热爱,因为心太累了。
最后再说说芭蕾装备的问题,有位朋友说得很好,我很赞同,这里也写出自己的感受。想买个芭蕾装备,确实很难找到线下商店,基本上只能靠网购,合不合适的都另说。国产装备的样式、型号、舒适度都不如国外,这点也是真的。很多孩子穿不合适的鞋跳舞,当然脚很难不受罪,孩子一难受没准就不学了,家长也更认为学芭蕾有伤了。
其实,人们对芭蕾的误解并非空穴来风,追根究底,有可能就是因为装备这样的小细节做的不够。
我是
@舞风轻轻
,希望我的文字能帮到你!
舞蹈百科合集——For成人学员&家长,另有创业&教学相关问题,随时更新
零基础想学舞蹈能学成想专业的一样吗?
在艺术上是否天赋胜过努力?
为什么芭蕾舞在法国俄罗斯那么强,在意大利和德国就不行?
大家如何看待成年后学芭蕾的男孩子?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的不同?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于谦怎么感觉有点呆滞了?
有哪些十分惊艳的建筑?
这些画为什么把这么漂亮的姑娘画成大妈?
什么是好的户型?
曹云金在京城有五层楼别墅,但他相声剧场生
用 LaTeX 能画出哪些酷炫的图?
为什么似乎现在的00后倡导“不婚主义”?
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
《原神》某博士厨对角色千织的厌恶,除了过
如何评价曹云金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5 15:26:43  更:2024-01-25 15:39:4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