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把照片欠曝一点点?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把照片欠曝一点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每次拍照都要手动调一下参数,怎么确定光圈快门 ISO 参数调没调对呢? |
为什么不用自动挡? 啥是自动挡?自动挡就是光圈,快门,ISO,对焦,白平衡全都不用管,只管“取景”。 一些胶片时代走过来的摄影师,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相机的自动挡并不十分好用,常常会出现曝光不准确的情况,所以练就了M档操作的功力。这种能力是你的眼、脑、手高度配合的技能,就像你开车看到障碍和危险就会下意识的把脚挪到刹车上一样,不需要大脑干预和思考,所以这种东西你不会就很难,会了就不难。也因为惯性,还是有不少人用着M档。 像我这种从数码单反时代过来的摄影师,平时最常用的是A档(光圈优先)。其实A档在我眼里就是很自动的档位了,你只需要设置一下光圈,快门相机都帮你调整好了。而对于风光来说,我一般会让光圈默认留在F8,因为F8的光圈在景深和整体画质方面,一般达到了最佳的平衡。 |
|
F8中小光圈慢拍 而如果是旅行抓拍人文的话,我会让光圈默认在F5.6,因为人文照片需要兼顾景深和快门速度,但是对边缘画质往往要求不高,所以F5.6是我最常用的光圈。 |
|
5.6中等光圈抓拍 如果是拍人像特写,那么我默认会用F2.8,因为我需要大光圈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
|
2.8大光圈虚化背景 因为我在进入场景之前,都已经把光圈打到了最常用的档位,所以实际拍摄,几乎是不太需要关心光圈的设置,一点也不繁琐。至于安全快门,我一般在非上三脚架的情况下,都开着自动ISO,所以也几乎不需要担心拍糊的情况。真正实际拍摄的时候,我更关心对焦和曝光是否是我想要的。 就对焦而言,用A档你完全可以自动对焦,这在抓拍中也很常用,特别是人眼对焦,这个和自动挡没啥区别,但是对于慢慢对焦的严肃场景,单点对焦可以让我更精确的把握我想要的对焦点。 |
|
我的前方有铁栅栏,自动对焦只能对铁栅栏,我用点对焦到远处,虚化铁栅栏 对曝光来说,A档算是“半自动”曝光,因为快门速度是自动调整的,但是你可以用曝光补偿来调节曝光的结果,这点就相当关键了。曝光、影调在摄影里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吧。如果用自动挡,我就没办法干预曝光结果,这是我不能忍受的,我从来不反对任何可以让我效率更高的自动化,但是我对失去控制的点会比较敏感。曝光,并不仅仅是一个准确不准确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选择。就像你问题里提到的“欠曝一点点”这个就没法在自动挡里做到,这能忍? |
|
我用曝光补偿降低曝光,来更好的表现云和天空之境 所以实际情况中,我用A档的话,提前设置好场景需要的光圈,和自动ISO,拍摄的时候就很少需要调整光圈,只需要对焦。我平时只用相机的全自动智能测光模式测光,现在的相机测光,已经相当的准确,如果只是普通的要求准确曝光,我几乎不需要过多干预。如果是需要调整的,我也只需要调整曝光补偿,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曝光补偿效果,相当的方便。 除了A档以外,S档(也称T档,快门优先)也是我用的次多的档位。和A档类似,我只需要控制快门,光圈相机就会自动帮我调整好。使用快门优先,一定是因为我们需要对快门的控制达到了一个非常精确的需要。比如说拍瀑布,一定要1秒的快门,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那我们就用S档快门优先。如果你只是需要慢门,多慢无所谓的,其实把ISO固定到最低,用小光圈就行。 使用快门优先的时候,你本身的关注力就是在快门速度对画面的影响上。 比如下面这个海边的场景,我用普通的F8光圈优先模式拍摄出来是这样的,快门速度1/30秒。 |
|
从上图可以看到海面的浪花比较凌乱,为了让它们更有秩序,我切换到了S档,使用了1/4秒的快门速度,拍出了浪花拉丝冲击的效果。 这里的1/4秒,是我反复尝试以后选择的一个快门速度。根据经验,我会知道这样的场景大约在2秒到1/10秒之间比较好,所以尝试几下最后发现1/4s是最佳的快门速度。由于我们对快门速度需要相当精确,所以这个时候用S档就是最适合的。 |
|
由于自动挡压根没法控制快门速度,所以这里用不同快门速度表现不同画面的想法,就完全不可能由自动挡实现。 拍完上面的海浪拉丝以后,我觉得这里让海水雾化也不错。我用上了海大10档减光镜。这个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因为10档减光镜的减光效果太强,导致相机的测光无法工作,这时候,就是M档需要上场了,这样我们根据减光镜的档数,和之前曝光量,可以推算出需要的快门光圈,然后用M档设置光圈快门,拍出了我想要的雾化效果。 |
|
这里用M档,就根本不是快不快的问题了,而是你能不能拍对的问题了。在相机测光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下,M档才是我们最后的王牌。类似的场景还有星空摄影,因为现场光线极暗,所以相机难以测光,只有用M档才行。 |
|
为什么要把照片欠曝一点点? 所谓经验,往往有时效性,欠曝一点点这种说法,见于胶片时代。因为过曝的胶片,很难从后期冲印里恢复影调,如果自动曝光不准确,那么就容易造成细节丢失。 现在是数码时代了,其实这样的经验已经很不适用。一个是因为现在的主流机型的宽容度都极其强劲,普通场景,往往过曝1-2档依然可以找回细节层次,换句话说,你在相机屏幕上看到预览的jpg有过曝区域,只要不是大光比场景,一般都能在raw里可以找回来。其次是相机的曝光程序越来越强,大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太可能因为曝光程序的错误过曝太多。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胶片时代之所以有这样的经验,是因为胶片无法马上看到结果,所以在曝光上要“留有余地”,万一自己有错误,还能救回来,而数码时代,我们拍完了马上会回看一下,有错误马上就及时纠正了,那一大套因为胶片时代无法马上回看而形成的曝光经验方法工具,其实都得好好与时俱进了。 实际拍摄中,很多专业摄影师的操作往往是与“欠曝一点点”相反的 -- 现代摄影里,如果你要追求高画质,我们反而是要尽可能的“向右曝光”,即在不过曝的情况下,尽量往高光区域曝光,然后通过后期调整到正常影调,从而减少画面的噪声,提高画质,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就不再展开了。 |
扯个题外话,随着自动ISO功能的普及,我遇到不少坚持使用M挡的高手都觉得新的相机曝光比以前准多了。 在看了好几个答案以及评论区以后,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对于手动挡的认识大家有如此多的分歧,于是展开了一个有趣的小讨论: |
|
聊天记录经许可发布。 |
自从开上自动档的轿车,我就习惯了这种方便的自动档操作,尤其是青岛坡多且陡,自动档半坡起步真的太方便了! 同理,作为一个摄影高手(身高高的意思,而非水平高),我日常也都在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FV灵活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尤其是FV灵活优先拍摄模式,能灵活切换为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有曝光补偿的M档手动曝光,非常有意义。我正在做一个视频来说明。 但不会使用绿色、P档等全自动曝光模式。也绝对不会在场景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使用M档手动曝光,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挨个调整。 对于新手朋友,我推荐可以根据这张图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拍摄模式: |
|
先给新手朋友简单介绍一下曝光三要素对摄影作品的影响: 技术上,最重要的快门速度,如果手持拍摄,太慢的快门速度,会导致照片拍出来全部是虚的;画面中有运动的元素,提高快门速度会拍到清晰的图像,降低快门速度,会让运动的元素变模糊。 |
|
只要遇到场景里有运动元素,需凝固瞬间动作、或有意虚化运动的动作,都可以使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
|
1/1000-1/8000是我们抓拍野生动物、体育比赛常用的凝固动作的快门速度参数 |
|
|
|
|
|
以下都是使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当你控制着快门速度慢下来,时间改变了空间,照片的呈现就不同了,1/30秒: |
|
1/30秒,舞者身躯清晰,水袖模糊有动感 |
|
白天使用ND8灰镜,也能拍慢门 |
|
雨天就不用加ND8灰镜了,直接摇拍,从雨滴能看出来我相机摇的方向是跟随右边摩托的 |
|
瀑布流水的慢门,无人机用ND减光灰镜,1秒曝光: |
|
|
|
上图是架设ND1000灰镜,单张6秒曝光,下图是堆栈20张,等效120秒慢门 |
|
突出主体或者增加清晰范围的光圈优先模式 从艺术上来说,大多数场景下,比快门速度更重要的参数是光圈,光圈越大,对焦区域之外,也就是焦外会更模糊。如果拍风景,通常会选择f/8到f/13左右的小光圈,这样清晰范围会尽可能大,也尽可能更锐利。如果拍摄人像、花卉等等特写,可能就选择f/1.2到f/1.8、f/2.8等大光圈,尽可能虚化背景。 |
|
|
|
小光圈和大光圈,对清晰范围有取舍: |
|
大光圈通常用于人像拍摄,虚化背景 |
|
|
|
|
|
f/8-f/16,通常用于风景的拍摄: |
|
|
|
|
|
|
|
|
|
|
|
|
|
所以,我们的数码相机,都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的模式,让摄影师调节自己需要的光圈数值,或者感光度数值。 与快门速度和光圈相比,感光度是曝光三要素中最不重要的,往往是以配合快门和光圈的角色出现,因为一张把运动元素拍清晰,但却有噪点的照片,远比一张手抖或者是把运动主体拍模糊、或者因为曝光不足,黑乎乎的的照片更有价值。所以我通常把感光度放在自动。 数码时代,建议向右曝光 至于说照片欠曝光一点点,宁欠勿过,这是胶片时代的说法,我没听说过在数码相机上如此操作。数码相机一般都是在保证主体不严重过曝情况下,向右曝光,就是略过曝一些。参看 @高函 老师的文章: |
|
一般在EOS R6、EOS R5之前的佳能单反/微单,如果遇到大光比场景,比如日出日落,亮的地方特别亮,暗的地方特别暗,我选择开启高光色调优先,略加曝光补偿0.5到1,这样后期时候就不容易出噪点。高光细节也能恢复。 |
|
|
首先,什么叫高手?我认为摄影高手起码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懂得摄影、相机等基本原理,这样各种参数不会成为拍摄的羁绊,可以让摄影师自如拍摄,并且知道每种设置是干嘛的。比如光圈和快门,都是“效果导向性”参数,而感光度则是“辅助参数”,这样摄影师就知道要什么效果,设置某个达成效果的关键参数,并知道其他参数如何辅助它达到效果。 第二层:懂得审美,比如一些构图,场景的气氛,不同用光的效果。这一步是在完全掌握了上面的科学原理后,开始让摄影师、相机互相配合,让照片达到更好效果。所以我会忽略所有“这是我第一次街拍,请提提意见”这种问题,第一次街拍相机没玩明白,何谈更高?说了没用,真的提意见也没用。多拍拍,比什么都强。 第三层:自我表达,可以在懂得审美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个性,创造出符合基本,又能带有个性的作品。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高手都不用自动档,因为自动档有时候不足以表达摄影师想要的效果,曝光都正常,f8和f1.4肯定效果不一样。而第二层中,所谓的参数并不会给摄影师带来困扰,类似于一个烘焙师不需要看配方就能直接做面包,那这位烘焙高手会用面包机么? 高手是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让相机来做,什么事情自己决定。再说烘焙师,烘焙师会选择电动打蛋器将蛋白打到湿性发泡,或者是揉面机将软面团揉出手膜,但是手动要混合、整形、刷蛋液等等,也就是,当你是任何高手的时候,你都知道什么时候让机器或者程序来做,什么事情,自己做效果更好。此时的你并非为了满足基础需求——摄影中就是曝光正常拍清楚。而是高级的——氛围感、特殊效果、风格个性…… 自动档不能满足摄影师的苛刻需求。 我个人的习惯是光圈优先用的最多,除了拍夜景、演唱会等会用M档,其他情况光圈优先用的多,原因很简单,我用这个模式能拍出我想要的照片。看习惯。但是自动挡我控制不了这些,反而会很慌。 第二个问题,欠曝。 数码摄影有两句话,一句叫“宁欠勿过”,另一句叫“向右曝光”。前者是说就算欠曝,也别过曝。后者说,应该把照片拍亮一点。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宁欠勿过的意思是,当光比过大,必须选择由于区域欠曝或者过曝的时候,宁可欠曝,因为后期可以提亮,但是过曝区域的细节很难调整回来,且煞白区域很刺眼,不好看。这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导致的,例如一杯饮料,只有一个杯底时(欠曝),我兑点水还能品品味道,但是如果溢出来,覆水难收是就不回来的。胶片则要倒过来。因为胶片是化学反应,欠曝区域就没有收光,胶片没有跟光线反应,会一片死黑,反而亮部偶尔能救回来。 宁欠勿过是妥协的结果,两害取其轻。但是也有代价,暗不强制提亮会造成明显且严重的噪点,画质会不好。 向右曝光中,直方图右侧为亮部。尽量拍摄明亮,有利于画质,但明亮和过曝是两个概念。这句话应该叫:不过曝的情况下,亮部的画质表现更好,比强制提亮好很多。 总结就是:曝光是为了效果服务的,当我需要过曝欠曝来表达气势(极简、逆光等),那就大胆去做,如果要得到一张整体曝光正常的照片,那就是要在谨防过曝的情况下,尽量拍得明亮一些。 |
并非摄影高手,但习惯用M档拍照,因此不请自来。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使用自动档? 于我而言,手动调整参数并不很麻烦,同一场景下只需设置好光圈值与ISO,剩下的便只需调整快门速度至曝光正常即可。 例如下午三点外出扫街,我可能会把ISO设置成200、光圈设置成f5.6这样的固定值。 以下几张便均是ISO200、光圈f3.2,不同的只是快门速度。 |
|
|
|
|
|
|
|
|
|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用A档(光圈优先)可以吗? 当然可以,甚至A档或许更方便一些,M档只是个人习惯罢了。 只不过久而久之熟练之后,面对不同场景,心里都有个大概的参数范围。 此处涉及到了摄影中光圈(Aperature)、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 )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也俗称为”曝光三角/曝光三要素(The Exposure Triangle)“,下面便逐一介绍(以下01-03的内容)。 |
|
至于后一个问题: 为什么照片要欠曝一点 ? 详见本回答后半部分: 动态范围与向右曝光ETTR(04)。 (本回答约52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01 光圈 Aperture |
|
随着入门级单反的价格不断下降,旅行的时候不带个单反都有些不好意思拍照了。 但据我观察到的可笑现实是,大部分人用单反拍出来的照片还不如用手机拍的。 因此,久而久之,很多人的单反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字: 吃灰。 |
|
为什么? 玩过单反的都知道,相机上除了P | A | S | M 四个专业档位以外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档位,而一般第一次接触单反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把档位拨到Auto档,也就是自动档。 但是他们又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使用Auto档拍照,那样会显得自己太Low。 |
|
于是怎么办呢? 于是他们便会不管会不会使专业档位了,网上搜了几篇教程(没看完)或者买了本《某某单反圣经》(没看懂)以后便把档位拨到了A(Aperture-priority)档出门拍照了。 (因为书上一般都推荐使用A档,当然A档确实挺好用的。) 然而魔幻的现实是每次拍摄前,为了得到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由于不熟练,所以他们每次都需要调节很久很久数值。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往往是拍完导到电脑里一看: 照片依旧不是过爆就是死黑。 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3点: 1.没仔细看说明书 2.缺乏摄影知识 3.拍的太少 什么是光圈Aperture? 光圈控制着快门按下时孔径的大小,当然也可以把光圈理解为水龙头,只不过光圈控制的不是自来水,而是拍摄时的进光量。 |
|
你们是不是都看到过一些摄影书照片的下面写着f/数字? 这个就是光圈值。 光圈值的大小呢,一般都是用f/数字来进行表示的。 f值越小,光圈越大。 这个确实有点反人类。 摄影初期,我也是搞了很久才想明白的。 再说一遍,f值越小,光圈越大。 |
|
上图,左边的是大光圈(f/1.4),而右边是小光圈(f/16)。 从这个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光圈时有个大大的窟窿,而小光圈则只有一个小洞 |
|
所以大光圈时,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多,小光圈时,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少。 拿猫咪的眼睛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 大白天光线充足的时候是这样的: |
|
一到晚上光线不足就变成这样了: |
|
那大光圈有什么用呢? 先看几张大光圈拍的照片吧: |
|
|
|
|
|
|
|
|
|
这些照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对了,就是背景是模糊的。 所以请记住,拍你们的女朋友(男朋友)的时候,一定要用大光圈。 背景模糊了才能凸显出水汪汪的大眼睛嘛。 所以,所谓的糖水片一般都是大光圈拍的。 |
|
其次,前面说到过,由于大光圈可以进入更多的光,所以如果光线条件不好时,也请使用大光圈。 (这时候就别想别的了,先保证正常曝光吧) 特别是在使用A(Aperture-priority)档的时候, 如果发现过亮可以选择先减几档光圈值。 |
|
总结一下 光圈是控制相片景深及亮度的关键因素。 当然控制景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化)及亮度,在A(Aperture-priority)档模式下还可以通过调整ISO、曝光补偿、焦距等来实现。 记住,掌握好光圈优先模式(Aperture-priority),你离成为神级摄影师又近了一步。 02 快门 Shutter |
|
你是不是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这样"鸟"片? |
|
|
|
|
|
一般而言,你在公园里看到拿着“大炮”的老法师们拍摄一天甚至一年的最终目标就是拍摄一张这样的照片。 但是如果想拍摄一张这样的照片,有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1.你得有个超长焦“大炮”。 2.三脚架。 3.快门速度够快。 什么是快门Shutter? 快门就是在你的相机传感器前的一个长得像闸刀一样的东西。 大概长这样: |
|
快门有什么用呢? 快门的存在价值就是控制快门速度。 而原理就是当你按下快门以后,上图中的闸刀会随之关闭。 而关闭的时长就是你在相机上设定的快门速度。 说人话就是快门速度快的时候可以拍高速移动的物体,比如说拍鸟。 而快门速度慢的时候则可以拍出所谓的车流的轨迹。 |
|
|
|
|
|
|
|
快门的速度一般用 1/数字s 来进行表示。 比如1/5s代表的是五分之一秒,1/500代表五百分之一秒。 |
|
学过数学的我们应该都知道,1/5>1/500,所以1/500s的快门就更快一些。 快门速度的数值越小拍出来的东西越清晰,而快门速度的数值越大则越容易模糊。 |
|
当然,为了避免模糊呢,在正常的单反拍摄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安全快门。 什么是安全快门? 一般意义上在拍摄中有个算法便是: 安全快门=1/焦距 这个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用的是85 1.4的镜头,拍摄时的快门速度便必须快于1/85s,不然必糊。 但事实上这个算法并不十分妥当,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你的手在拍摄时必然会抖动(铁臂阿童木除外),所以一般老法师们在手持相机拍摄时他们的快门速度是不会低于1/60s的。 小Tips :快门速度够快是让你拍出不糊照片的不二法则。 |
|
快门在什么档位调整呢? 在一般的单反机器上,包括在现在的很多微单/卡片机的档位拨盘上都会有一个S。 我们称呼这个档位便为快门优先S档(Speed -priority)。 |
|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佳能相机,显示的可能是TV档。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叫电视机档) 一般在快门优先档,旋转你的指令拨盘便能调整快门速度。 同时,你在调整快门的时候,你的光圈也会随之的变化。 因为相机会自动计算出拍摄一张正常曝光照片所需的进光量。 |
|
快门的速度越快,进光量就少。 结合光圈的知识,大家应该能够明白,进光少则意味着照片会更黑。 反之,快门的速度越慢,进光量则会更多,所以照片就会更亮一些。 构图x构图 | Centred Composition |
|
当然,还有一种控制快门的方式,叫做Bulb shutter,一般我们中国人习惯称呼他为“B门”。 虽然名字听上去有点下流,但确是拍出大片的必要手段之一。 这个我会在以后的单反科普栏目中细说。 |
|
总结一下 1.控制好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鸟或者拍光轨都可以实现。 2.相机的快门速度原则上应不低于1/60s,不然你拍的照片多数会糊。 |
|
03 ISO 感光度 |
|
再来说说与快门、光圈并称为摄影三大要素的感光度ISO。 |
|
What does ISO mean? / 什么是ISO?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什么ISO9001之类的标准吧? 其实,相机中的ISO也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 也就是说,和你之前理解的ISO其实是一个意思。 |
|
因为在胶片时代,胶片的感光度就是指底片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底片对于光线的反应速度。 例如以往胶片就有ISO 100、ISO 400等种类。 |
|
所以,这个称呼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如今的ISO也是指相机中CMOS图像感应器对光线的敏感度。 |
|
ISO有什么用? 先说结论:ISO对于成片最终的清晰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用过相机M档(Manual Exposure)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在M档下,能够控制照片曝光量的就只有光圈、快门速度与ISO三项数值。 先复习下光圈与快门速度的关系: 1. 光圈越大,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多。光圈越小,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少。 |
|
2. 快门速度越慢,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多。快门速度越快,进入相机的光就越少。 |
|
那么对于ISO同样地也用一张图来进行理解: |
|
我们可以看到在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ISO 100时照片比较暗,ISO 1600时就比较亮了。 说人话就是:ISO越低越暗,ISO越高越亮。 于是可能就有朋友会问了, 那要控制三个数值,不是很麻烦么? 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ISO该怎么设置? |
|
该怎么设置ISO? 答案是根据光线情况。 从上面的文字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了通过调节ISO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 但是高ISO时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噪点。 |
|
|
|
从上面两张图中大家可以看到, ISO 100与ISO 200时照片很清晰,而ISO 3200时照片就有ISO 100时看不见的白点,这些白点就是所谓的噪点。 所以一般我们拿手机拍摄夜景时,便会发现一放大全是各种颜色的点。 |
|
在如今的相机中,ISO的范围都已经很广了。 有的甚至最低能到ISO20,最高能到ISO32000。 |
|
但是请相信我,在日常的摄影之中,ISO请设置为能够拍清楚照片的最低值。 也就是说,在保证照片正常曝光的情况下,ISO越低越好。 例如,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我一般习惯将ISO设为100-400之间。 |
|
|
|
而在夜晚时,我会适当地提高ISO,但也不会超过ISO 800。 (如果我带了光源或者三脚架的话,我依旧会将ISO设置为100-400) |
|
|
|
另外一个需要提高ISO的情况便是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的时候,因为提高ISO会增加曝光量,所以也就意味着可以相应地提高快门速度。 怎么理解这个关系呢? 看下面这张图大家自行理解吧: |
|
总结一下 1.ISO越低照片越暗,ISO越高照片越亮。 2.ISO越低噪点越少,ISO越高噪点越多。 |
|
04 动态范围与ETTR |
|
不同数码相机,由于CMOS感光元件的不同,会存在不同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的维基解释[1]是: 动态范围(英語:dynamic range)是可变化信号(例如声音或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也可以用以10为底的对数或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 即: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log_{2} (Maximum Acceptable Signal\div Minimum Acceptable Signal) 我对动态范围的理解是: 相机在该ISO数值下,单次拍摄画面中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光之比(或者说区间)。 (本文涉及的动态范围仅限摄影动态范围,即PDR(Photographic Dynamic Range)) 例如Sony a6400的动态范围如下: |
|
|
|
从数据来看,DxO 和 Photons to Photos 对Sony a6400的测试结果为: 当ISO设置为100时,动态范围分为10.51dB和10.31dB。 其次,谈到动态范围又不得不提一下宽容度。 宽容度(Exposure Latitude) 宽容度(Exposure Latitude)的维基解释[2]是: 曝光宽容度,或宽容度,指感光元件对于不同曝光时间下还原光线相对强度的能力。宽容度高的感光元件,在曝光不足时有较小的噪声;在曝光过度时有较大的饱和阈值,从而都能够正确还原光线的相对强度。 而我对于动态范围和宽容度之间关系的理解是: 动态范围越大,可拍摄的明部与暗部的细节越多; 宽容度越大,可后期的空间越大。 |
|
因此,ISO100时拍摄的欠曝照片靠后期无法修正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欠曝的太狠。 已经超出了动态范围和宽容度的阙值。 而对于本题中“为什么欠曝”的本质原因可解释为:部分口口相传的摄影技巧里都是号称“欠曝可以拉出来(损失暗部细节),而过曝就彻底没救了。” 事实真的如此么? 因此,再介绍一下ETTR(Exposing to the Right / 向右曝光)[3]。 ETTR(ExposingtotheRight / 向右曝光 )在数码摄影中,向右曝光( ETTR ) 是一种在基本 ISO 下尽可能高地调整图像曝光的技术(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饱和),以收集最大量的光线,从而获得最佳性能。 该名称源自生成的图像直方图,根据此技术,该直方图应靠近其显示的右侧放置。优点包括暗区更大的色调范围、更大的信噪比(SNR)更充分地利用色域和后期制作期间更大的宽容度。 说人话就是: |
|
(不过,身为尼康用户,鄙人实际操作中更偏向于欠曝一些。因此,并不太苟同ETTR。) 最后, 相信看到这里,必然会对如何调整相机的参数有了基础的了解。 私以为,提高摄影技术最快捷的便多实践、多思考。 无论使用哪一个档位,欠曝或过曝,拍到比什么都重要! - - 以上。 参考^动态范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6%80%81%E8%8C%83%E5%9B%B4^曝光宽容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B%9D%E5%85%89%E5%AE%BD%E5%AE%B9%E5%BA%A6^Exposing to the righ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posing_to_the_right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
于谦怎么感觉有点呆滞了? |
有哪些十分惊艳的建筑? |
这些画为什么把这么漂亮的姑娘画成大妈? |
什么是好的户型? |
曹云金在京城有五层楼别墅,但他相声剧场生 |
用 LaTeX 能画出哪些酷炫的图? |
为什么似乎现在的00后倡导“不婚主义”? |
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 |
《原神》某博士厨对角色千织的厌恶,除了过 |
如何评价曹云金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