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 正文阅读

[明星艺术]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难以置信,刷新三观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咸鱼(鳊鱼,或武昌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得益于其极高的钠离子浓度,在地下保存了2400年仍旧完好。现收藏于湖北博物馆。
从法律角度讲一个吧。算不上逆天,只是觉得应该有。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上过中国法制史的同学,肯定学到过关于它的介绍。
1975年12月出土于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墓穴里是一个秦朝名叫“喜”的基层官吏,喜有多热爱自己的工作呢?陪伴他下葬的不是常见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而是他工作时的秦简。可以见下图的样子。


见多了墓穴里的金银玉器,但从来没见过有人会把自己工作的竹简放进去。尽管位卑言轻,但他一定非常自豪满足于自己的工作。尽管这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但无愧于自己的工作,无愧于这些竹简。对这位基层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云梦秦简的珍贵之处有很多,这里仅仅列举几个和法律有关的。
1、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载了缢死、流产、外伤检验等且还规定了检验缢死者的方法。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法医记录。
给后世的《洗冤集录》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吧。
2、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是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共25节,3000余字,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以文书格式出现,具体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封诊式》还颇有点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味道。一课一例,有利于理解吸收。
3、世界上最早环保法
《田律》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保护环境法律条文。《田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保护环境的条款,规定: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不到夏季七月,不许烧草以及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许捕捉幼鸟幼兽,不能毒杀水生动物,也不能用陷阱或网捕捉野生动物及鸟类。
用国家宝藏的一句话总结下:
守护国宝,守护律法初心。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评论区发现许多超赞的回复,摘录部分如下:
@风雪夜归:我觉得自豪的是2000年了我们还能看懂它
@围城牛牛: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湖发现了秦朝时期的陵墓,出土了一些珍贵的竹简。这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其上面详述了秦朝法律文件,它共有1,155个竹简,近4万字。而这部秦简也详细记录了但是关于军队方面的惩处规则。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朝廷征兵,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而延误行程的罚二副铠甲,晚到3-5天的应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但是若是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的是不受到惩罚。也就是说陈胜吴广那种情况 ,不一定要同伴们一起受刑或者受死,起义的原因有可能是陈吴两人编的一个借口 。
@圞麟:所以,那些说考古是盗墓的能闭嘴了嘛?要是盗墓,这些无价的竹简能剩下吗
@方如:想象了一下,等我寿终正寝的时候,骨灰盒旁堆满了卷宗复印件……[调皮]
既然说到了秦简,那就再介绍一件文物,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7000多枚,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
和云梦秦简不同,里耶秦简没有系统的法律条文,更多的是一个县城的档案记载。但是这份记载却相当地详实,像一部秦朝郡县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涵盖了秦朝职官设置、签署公文、人口管理、经济管理、司法管理、物资管理、官吏考核、监督问责、公文收发与传递等等。
另外,里耶秦简里还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九九乘法表”,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九九乘法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了。
但是,要知道里耶位于湘西山地,即使是现在去里耶,交通也并不发达,在秦朝更是一个楚国旧地的南荒深山小县,而秦朝居然有如此严密完整的行政制度和方案,不愧是法家的奉行者。
“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37000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闪耀过的生命与时光。???”该段摘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解说词。
汉猪蹄。干燥的气候把一只汉代猪蹄硬生生保存了两千多年,被挖出来的时候还带着猪皮和猪肉。


上世纪八十年代,嘉峪关附近的一座烽燧下发现了一件奇特的文物——一只被风干的猪蹄。利用测年技术,考古学家发现,这只猪蹄竟然是一件汉代文物,距今已经两千多年!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只野猪蹄,可能是汉代戍守将士狩猎野猪以改善生活所剩。


嘉峪关关城
这只现存最古老的猪蹄目前藏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见惯了历史宏大一面的人们面对这充满烟火气息的文物,想必对苦寒戍边生活的想象也增添了一丝温暖吧。


蛋壳黑陶杯
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姚官庄,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此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制成,整体呈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为中空,且装饰有细密镂孔,其内放置有一粒陶丸。
虽称作蛋壳黑陶杯,但此物跟鸡蛋半点关系也没有,是因为其杯壁厚度如蛋壳一般,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全重仅约40克!而且若想要陶器存放至今,烧制温度必须保持在900℃以上!900℃环境中得保证杯身不变形,还要使表面细腻,质地坚硬,即使放在今天,没有极高精密的工艺水准也难以做到。
最逆天的并非上述,而是此物的出土年代:新石器时代!!!
没错,它正属于山东日照东海峪的龙山文化遗址。
管你长信宫灯,马踏飞燕,见着我不还得叫声长者……
西藏吉隆县王玄策铭文
1990年,四川大学教师霍巍、李永宪在西藏吉隆县普查文物,宗喀乡乡长罗桑说有一块“神石”,马拉山口修水渠时正要炸毁,上面还有一些汉字,县委书记证实了此事,说那碑大概是清代曾驻扎过屯垦的赵尔丰所刻,并让他们看一下有没有保存价值。得到这个消息后,霍巍等人立即赶到马拉山口。在巨大的山壁上,一通碑文依山而刻。因为碑上涂满厚厚一层酥油,上千年来经过无数只手的涂抹,很难看出来上面的字。考察人员凑近后隐隐约约看到一些竖书的汉文,每个字约2厘米见方。于是,拿来喷灯烧起热水,溶解了一袋洗衣粉开始洗刷。当上面的字十分清晰地显现出来时,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维大唐显庆三年,大唐驭天下之……!”考察人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一通唐碑? 
接下来,奇迹出现了,从清洗干净的石刻额题上,一排每字约5厘米见方的篆书也显露出来,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但却可以准确地识读出“大唐天竺使出铭”7个左书大字。直到这时,普查人员方才确信,眼前这通下半部已残的摩崖石刻,既不是一块西藏常见的宗教信拜物,也不是所谓赵尔丰所刻的石碑,而的的确确是一通唐代碑铭,从碑铭的书体、行文格式,也都确凿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面前,他们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加紧进行清洗,当时已经预感到,这很可能是一个会让世人震惊的考古新发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洗,石碑现存的222个文字全部清楚地显露出来,其中虽有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泐陨,但其大意仍可以断断续续地得以了解。碑文记载:大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杨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应当在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这通碑铭是迄今为止在西藏高原所发现的汉文石刻碑铭中年代最早的一通,比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前的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早165年,对于研究当时的唐蕃关系、西藏历史地理等问题也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这是首次发现王玄策出使印度的实物史料,给研究唐蕃关系、西藏历史地理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唐碑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西藏史专家山口瑞凤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历史地理学上重大问题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中原与西藏、印度、尼泊尔的历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块“大唐天竺使出铭”崖刻是目前西藏境内已经发现的藏、汉文石刻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块,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2001年6月25日,大唐天竺使出铭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吉隆县已经在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刻上修建了一间房屋,对这块见证千年风雨的唐碑加以保护。










“大唐天竺使出铭”碑铭残存文字转抄如下(前面数字为行数,囗为缺字):
1 记录人刘嘉宾撰囗记录人(下残)
2 囗人囗抉囗粤书,贺守一书(下残)
3 维显庆三年六月大唐驭天下之(下残)
4 圣囗(轨?)奕叶重光玄化法于无空(下残)
5 囗囗方道格囗穹囗三五以(下残)
6 囗及踵贳(匈?)之国觇风而来(下残)
7 逾山海而(输)(赉)*身毒近隔(下残)
8 囗囗序囗皇上(纳?)(陻?)(輗?)念濡(下残)
9 大囗囗左骁卫长史王玄策宣(下残)
10 刘仁楷选关内良家子弟六(人?)(下残)
11 乱之方囗囗囗边之术于是出(下残)
12 声超雪岭指鹫山以遒骛(下残)
13 年夏五月屈于小杨童之西(下残)
14 时水囗方壮栈囗斯乃权(下残)
15 山隅囗则雪囗拥囗囗囗白云(下残)
16 迥拥墨雾而囗囗西瞰连峰(下残)
17 箭水惣万壑之囗流寔天(下残)
18 险也但燕然既迩犹刊石以(下残)
19 铜而囗囗况功百往囗路囗(下残)
20 之囗猷默皇华之囗(下残)
21 小人为其铭曰
22 懿皇华兮奉囗天则聘輏(下残)
23 穷地域勒贞石兮灵山侧(下残)
24 使人息王令敏囗使侄(下缺)
【子乔按:在文末补充了铭文的拓本图片、铭文照片和X光相片,以及箭尾照片和线图。】
“作册般鼋”有人提到过吗?答案太多看不完,不知是否有人说过,我先说说吧。这是一只商代晚期青铜制成的鼋,也就是大王八,是否算逆天不清楚,反正十分有趣。因为其铭文的主题是拍马屁,是中国有关拍马屁的最早文字记录。以下是我10年前的一篇旧作(此次贴出时略有修改):
一只大王八的悲惨命运——商代臣子是怎样拍马屁的
作者:子乔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文物》(现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05年第1期,封面)
  照片中的大王八叫“作册般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征集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造型奇特,十分罕见。
  这只大王八的原型如果活到今天,应该有3000多岁了,它本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洹水中(今河南洹河),不想某日祸从天降,竟遭四箭穿身,死于非命。什么人如此暴戾,公然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来头可不小,是商代晚期的一位国王。
  铜鼋背上有铭文4行32字,讲述了大王八的悲惨命运:
  丙申,王过于洹,获。王射,■射三,率无废矢。王令寝馗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母宝。
  【子乔按:据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裘锡圭等先生释文,择善而从。如无根本性分歧,则优先选择便于输入、显示的字。另说33字,作“王一射,■射三”。见
《中国历史文物》(现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05年第1期

2005年第6期
。】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丙申日,王来到洹水上,捕获【此鼋】。【当时】,王【先】射【了一箭】,又射了三箭,全部【命中】而没有一箭浪费。王命令寝馗【将鼋】赏赐给作册般,【并对他】说:“【将我捕获此鼋的事迹】铭记在纪念品上。”【般因此】制作了【这件献给】母亲的宝物。


(图片来源:
-天津搜狐焦点网

  铜鼋的主人叫”作册般“,”般“是私名,”作册“是官名,负责掌管简册,宣读诰命等。“寝”是服务于王宫的官员,王的近臣,“馗”是私名。“奏于庸”的另一种释读是,将此事谱写成乐曲在“镛”上“演奏”。“母”有的学者读为“女(汝)”,也即这是商王的话:“作为你(指般)的宝物”。但这些分歧都与我们的故事关系不大。
  大王有令,“般”不敢怠慢。他大概觉得其它造型的纪念品都无法体现商王的箭法精妙、膂力过人,于是独出心裁,用写实手法制作了这件奇特的东西,连商王射在大王八身上的四箭都照做不误。这四箭乍看象是箭头,细看实是箭尾,铭文则特别强调“率无废矢”。瞧这马屁拍的,无半句肉麻的媚辞,却能沁人心脾,怎一个“强”字了得!
  “般”这小子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官儿,不过他留下的“作册般鼋”对于研究中国马屁史倒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它应该是反映我国马屁事业最早的文字材料和实物材料了,从中可见其起点之高。
  铭文“王射,■射三”的“■”字,李学勤先生读为“赞”训为“助”,认为后三箭是随员帮助商王射的。王冠英先生读为“般”,也即铜鼋的主人。裘锡圭先生则认为难以释读,但也觉得从上下文看可能有“赞助”的意思,或者指商王的随员。以上诸家都认为商王只射了一箭,只有朱凤瀚先生独具慧眼,认为这四箭都是商王射的,“■”字读为“狃”训为“复”,是说商王射了一箭之后,又连射三箭。
  笔者认为朱说无疑是不易之论。试想,如果商王只射了一箭,那么铭文强调“率无废矢”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更重要的是,铜鼋上的四箭都只露箭尾和少许箭杆儿,射入身体的深度几乎相同。如果有三箭是别人所射,那还怎么突出商王的孔武有力呢?这马屁不是拍到马蹄子上了吗?应该把这三箭的箭杆儿做得更长一些,有别于商王射的那一箭嘛!
  可见,朱说虽有缺陷——铭文为何不直说“王射四”?——但却更加符合铭文主旨和铜鼋造型,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当为最佳解释。至于不说“射四”,可能是中间有停顿:商王射了一箭后,发现大王八未死,正要逃跑,才又连射三箭,够狠!
  这只可怜的大王八虽然突遭横祸,尸骨无存,但却有人为其铸造铜像,湮没千载之后,终得重见天日,陈列于国家博物馆供人瞻仰,也算不枉此生了。
  正是:破浪又乘风,大王引宝弓,碧涛寻白羽,没在鼋甲中!
  2006年9月23日
  2016年10月11日,修改
  【附记】
  因为作册般鼋的造型实在奇特,又不是直接得自田野发掘,而是从社会上征集的,所以有一位署名“求实”的先生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证据包括造型不合理、没有神韵、铜质和锈色可疑、字形拙劣、词句与商代晚期的语法和历史不符等等(求实:《
作册般铜鼋献疑
》)。
  此说一出,立即受到王冠英和“求正”两位先生的反驳(王冠英:《
谈〈作册般铜鼋献疑〉
》;求正:《
析〈作册般铜鼋献疑〉
》)。我个人倾向于此器为真,比较赞同以上两位及其引用的几位学者的说法,特别是铭文词句并不象质疑者说的那样,与商代晚期的语法和历史不符。
  我个人补充的意见如下:
  造型不应成为疑点,因为没有过硬的证据表明,商代的人就不会有这种设计思路。其实在这些方面,古人和今人的思路应该是一致的。而且造型与铭文相符,并无自相矛盾之处。
  质疑者的潜在前提就很难成立——似乎商代青铜器的造型和字形必然都是精美而具有“神韵”的——要知道就是现在也有粗糙的工艺品。质疑者还说,作册般鼋的字形与同属作册般的作册般甗比较,“实乃天壤之别。尤其是作器者的名字‘般’字,二者差别很大,作册般铜鼋的‘般’字拙劣到几不可识。”这也太夸张了,差别是有的,但还没有大到“天壤之别”的程度。况且,某个字在同一人同一时期所做的青铜器上有差别很大的形体,也不是罕见的现象。
  典型的如燕侯克器铭文,罍腹的“对”字是标准体,而罍盖、盉盖、盉腹是讹变体,尤其是后两者,若不参照罍腹,按质疑者的说法,也是“拙劣到几不可识”。又铭文第九字,盉盖、盉腹、罍盖近于“心”,而罍腹近于“鬯”。这还是铭文内容完全相同的四件青铜器呢。那些青铜器的主人或铭文文本的写作者虽然是同一人(如“般”、“克”),但实际制作者却不一定是同一人。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就造成了字形差异。
  不过,读者可以比较一下“作册般鼋”铭文的拓本和实体照片,不难发现,实体照片要比拓本美观,根本谈不上“拙劣”。拓本是把铜鼋背部的其他痕迹和铭文一起记录下来了,都是黑白的,乍一看有些乱,而实体照片则更准确地反映了原貌,铭文比较清晰。
  更关键的是,如果是作伪,为何不作常见的鼎、簋之类,而非要构思这么一个故事,作这么一件离奇的东西,给人质疑的机会?如果作伪者有这个心思和工夫,那他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使铭文字形接近于真品(技术上应该不难,就是临摹),那样现在就不会有人质疑了。质疑者也说作伪者是参照了真品铭文,自相矛盾。
  至于质疑者提出的锈色问题,王冠英和求正两位先生都没有提及。这需要实际鉴定经验,我一无所知,还望高人指教。
  2006年9月23日
【子乔按:以下图片均采自《中国历史文物》(现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05年第1期,其中箭尾线图采自朱凤瀚先生的文章。】
作册般鼋铭文拓本:


作册般鼋铭文照片和X光相片:




作册般鼋底视图:


作册般鼋箭尾照片和线图:




我必须要说这货,西汉时期茂陵霍去病墓石雕之一。
它是石雕届的搞笑担当。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一看到它,立刻就把烦恼忘得一干二净。
更重要的是,它让今人得以倒推古人的精神风貌,当你与神兽对视,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凝重、潇洒、端庄、自如、神秘、乐观等神韵。
后来这货出名了,因怕外国人看了会笑死,被国家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之一。


独孤信煤精印
独孤信是北周名臣,隋文帝杨坚的岳父。
http://zh.m.wikipedia.org/wiki/独孤信




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侵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横向裂纹。印面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但基本保存完好。
印章质地为煤精石,纵横各呈八棱多面体,共有二十六个印面,其中正方形印面十八个,三角形印面八个。在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及“耶敕”、“令”、“密”。印文为阴文楷书。
#文物#
直接看图: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现存最精美的一件青铜器。
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青铜尊盘。一盘一尊两件一套。与曾侯乙编钟是同批出土。国内当初把编钟吹得无比神奇,其实编钟跟这件东西相比可称粗陋。
我基本上把中国藏有青铜器的主要博物馆看了个遍,没有发现过在细节上和复杂度上能胜过这一件的,如果论及工艺水平,这一件堪称登峰造极,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我来解说一下这件东西值得注意的点在哪里。
这个首先要从失蜡法说起。
什么是失蜡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用蜡做一件正模,然后用陶泥之类的翻模材料严密而无气泡的包裹正模。要在一切正模的低洼处做引流孔,并在顶上开入气孔。然后将整个包裹体入炉烧制硬化。在烧制的时候,蜡质内芯会融化成液体从引流孔中流失,留下一个空心陶范。然后再从上方灌入熔融的铸造金属,直至所有的气泡都排出。整体冷却定型后,清理陶质部分,就可以得到一件蜡质体的复制品了。
ok,背景介绍完了,然后我们再来看这件东西为什么不能用一句简单的“失蜡法铸造”来概括它的工艺。
第一个问题:失蜡法需要在几乎每一个形体的低洼处加设引流孔,以便充分的引走蜡液。而如果你们仔细看清楚这两件铜尊盘的细节构造,会发现花纹最繁复处的构造并不是一个花纹复杂的完整表面,而是如同泡面饼一样的复杂构造。那意味着如果这是一单件蜡模一次性成型铸造的话,要把上面的每一处蜡液都完美均匀的排出,排液路径的排布看起来会像是蜡模长着茂密的“长发" 。这些精细的、互相穿插盘绕的丝状结构,单根的粗细只有3mm左右,如此之密集的排液孔设置一定会在铸造时在器件的下方留下密密麻麻的余料和瑕疵。你们如果看见真品,可以仔细看看它身上有没有密密麻麻的排液孔残迹。
第二个问题:复杂的构造在注入铜液时必须保证完美的排出气泡,这就意味着每个单独的结构空腔的穹顶部都必须有排气通道。否则铜液一定做不到完全充满整个空腔。那就意味着这东西向上还有无数的毛细结构作为排气孔。同样的,这些毛细结构在铸造后也必然会留下大量的残迹。你们如果见到真品,可以仔细看看它身上有没有气孔的残迹。
第三个问题:如此复杂的尺寸严谨、几何对称的缠绕细丝构造,在原本的正模状态,也一定是非常脆弱的。怎么能够将这块“蜡质泡面饼”毫发无伤的,然而又是毫无气泡的无缝而严密的包裹,并且上面下面各留下上千个通气排液通道?要知道如此脆弱的结构,哪怕仅仅是往稀薄的泥浆里下沉,要完美的排净“面饼”中的气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毫米蜡质曲线的盘绞构造,稍有压力不均衡,绞丝结构就会变形,它甚至经不起拿起湿泥往上涂填的力道。更不用提上下还留下几千根蜡线来排气排液了。
第四个问题:陶制物件在烧结时会发生收缩变形。这种变形,如果陶泥不够匀净、温度不够均匀的话甚至都不是均匀的。而且这问题对于越大、越复杂的构造越严重。这两件器物尺寸如此之大,并且绝非均匀薄壁物件,镂空绞丝部分和盘身必然有巨大的收缩差。这收缩差甚至足以导致脆弱处发生断裂。如果是一次性铸造,这不均匀收缩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第五个问题:铜液要想完美的流布整个这种构造,需要多么强大的流动性?要保持这种流动性,必须使整个陶范在注液过程中一直保持高于铜的相变温度,甚至还要更高。并且铜液还不能和陶范之间存在太大温差,否则无论这铜液是过热还是过凉,都会导致陶范局部过度收缩或膨胀而炸裂。
第六个问题:这样复杂的结构,会有大量的残余陶质结构紧紧的内嵌在金属之间。想要完美的清除掉这些残余而对成品丝毫没有伤害,殊非易事。
第七个问题:不要因为铸成青铜的成品是结实的,就认为它的蜡质原型就是结实的。事实上,唇部的这些绞丝结构在蜡质版本时它自身的结构强度够不够支撑它自身的重量是一个很难说的问题。蜡实际上是一种“半固态物”,温度稍高,如果它承受不起自己的重量,它会慢慢的自己“垂头”变形,只有将它埋在细沙里或者加以冷冻才能抵抗这种变形趋势。换句话说,这件蜡质正模恐怕压根不能靠自己单独的站立,放一夜“耳朵”就都垂下来了,夏天就更是严重,那么制造这件正模是如何办到的?
第七个问题:如此复杂的构造,在没有x光成像和超声波探伤的技术之前,你怎么知道生产出的陶范内部的质量是完好的?数千根排液和通气管道无一堵塞?内部的绞丝构造无一塌陷、断裂、扭曲、变形?毕竟你能看到的只是一各上下有无数孔洞的“陶蛋”而已。当时这位大匠师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手段来判断即将压上重注的这件陶范是一件合格品。如果按照“失蜡法整体铸造”的思路,只能做一件就打开外壳、细致的清除残料、然后一根根小心的移除通气排液管道留下的“铜丝”,精心的磨掉一切的残根,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查看有没有变形、空洞、裂痕和砂眼。并且这个过程中一旦犯下手工上的错误,这整件东西就成了残品。只能整个从头重来。(如果是只残了一点,以这件残品所花费的功夫而言,这件残品是很难会被决定融解销毁的——做这么一件也需要顶尖大师几年时间啊。我们理当见到很多它的残品改造成的次级宝物才对——虽然是残品,那也会是惊人的宝物。)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那就只能是做了一件又一件,直到做出完美无缺的一件,那么是同一位大师花了几十年一件又一件做的做直到真的一次成功?还是说有几十上百位这样的大师同时开工批量制作,然后优中择优?
几十上百位位这样的水准的铸造大师,这要何等雄厚的国力才有可能聚齐和供养?
因为上面七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已经意味着“曾侯乙铜尊盘是用失蜡法整体铸造”是根本不成立的推测。
并且从工艺角度来说,哪怕是在有3d打印来辅助制造蜡模的现代,想用失蜡法可靠的整体铸造这件青铜器恐怕也做不到。
于是剩下的可行路径只有这个了——即先铸造部件,然后再进行焊接组装成整体。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这些构造即使经过拆解成小块,上述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复杂的。不信你可以自己铸造一块“面饼”试试。这种构造几乎不能使用铸造铜钱的那种可以复用的陶范来做,因为它是拓扑意义上的复杂形体,不存在简单的合模线来将它的表面分割成简单的单纯表面。
那意味着每一块“泡面”都不得不单独做出正模,并且一次性的整体铸造。每一次的正模都是手工做成。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此多的单独手工做成的单块,是如何保持了如此之高的一致性的?
如果你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这不言而喻,但是这构造你又是如何做出来的可以复用的模子?
难道你是干脆拆解到了一根丝一根丝的水平,先一根根的铸出单根的“泡面”,然后再焊接成“泡面饼”然后再焊接成“超大泡面环”的?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真品,会看到一些焊接痕迹。但是把如此多的丝状体焊接成你们看得到的这个样子,这是匪夷所思的技术。


要知道这些“铜丝”并不是简单的单一规格品。它们的盘绕是非常有机的,结合的形式之复杂多样,绝非“没有泡开的方形面饼”所能比较,倒是更像“泡开了你还搅了两筷子”的东西。然而它又是在局部左右对称、在整体上放射对称的。
如果我们以铜丝为单位去考虑,那么这整个绞丝结构恐怕能分解成上百种规格,每个规格数件到上百件不等的样子。在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精细机床的前提下去铸造这么几十种铜丝,保证他们组合的结果是一个完美的方块——甚至还要表现复杂的有机形体。
我想象不出这是怎么做到的。
并且,焊接并不是精细装配的常规手段!这不是打了极小的榫卯孔洞然后用丁对丁卯对卯用标准件“拼乐高”,而更接近让你用胶水把碎掉的面饼粘回方块形。
这样的焊接水平和精准程度,说得不好听一点,连“芯片级维修”都很难说与它势均力敌——人家没有智能焊台啊,没有放大镜啊,而且不是在平面上焊接有标准接口的东西啊!
在我看来,超越自身时代的极限到令后人无法揣摩的程度,可以称为“逆天。
到这里你们可以开始考虑它算不算“逆天”了。
懂行的人看这件东西,是越看越生敬畏的。凝聚在这件东西身上的智慧、心血和生命,需要多么惊人的机遇去聚合,需要多么大的资源去支持,又需要何等样的勇气去坚持到底?
这样的智慧如果用在制造机关战具,将是何等样的利器?
这样的资源如果是用来扩军备战,是何等样的雄壮?
这样的勇气如果用在杀人掠夺,是何等样的富贵荣华?
曾侯想必曾请人饮宴。宾客们在这些精美宏伟的器具间享受美食、鉴赏着宏大齐整的编钟乐舞的时候,何尝不知道这满眼的精铜如果是用来造戈造矛可以武装多少精兵?如果用来铸币,是多么雄厚的财力?
要知道这些“无用”之物,只能是武装完自己的部队、储备了足够的财富仍有所富余,并且还有充沛的技术人才能额外做的东西。
这额外的资源,为什么不用来进一步的“富国强兵”?
难道竟然不担心外有强敌觊觎吗?
能做成这事,当然是有大智。
这大智的背后有大仁。
这大仁之后又有大勇。
你们看见的这两件“玩物”,是当之无愧的智、仁、勇的结晶。
这就是你们的祖宗给你们留下的东西。
这个就是中国的文化,华夏的精魂。
好吧,评论区呼声实在高,那么我们就说一下铜尊盘隔壁的另一件东西——禁。
但这次我们不准备聊工艺。因为论工艺青铜禁虽然也精美,但是没有达到匪夷所思的水平。
我们谈谈文化。
首先看看“禁”是什么东西:




禁就是这么一张超豪华的酒桌。桌子上放着两个精美的大罐子,里面装着酒。
看起来平平无奇,对吧?无非就是个喝酒的桌子而已,对吗?
当然没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从酒说起。
酒是粮之精。我们用罐子装粮食水果。如果这粮食是潮湿的,并且有足够的酵母(这个往往在空气中自然就有),储存粮食的缸里就会因发酵而生出酒。
这种神奇的有着异样香味的液体,如果喝到一定的量,就会喝醉。
这里就是关键点了——在上古时代,“幻觉”是有极大的神学意义的东西。
不管是做梦、发烧、中毒、发病、醉酒,只要你失去了对自己神志的控制而发生了栩栩如生的幻觉,那么这幻觉就会被高度重视、视为某种神谕的载体。
而在这一切途径之中,做梦,你是醒来了复述,这时你是清醒的,谁知道你是不是在编?所以往往做梦产生的幻觉只被当事人自己认同,只作用于无权质疑的相关方——比如他的子女奴仆,梦境往往是没有公信力的。
病中的谵妄,因为病痛往往伴随死亡,即使是古人也会认为这恐怕更可能是来自邪神。
你这样一件件检查下去,就会发现酒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它让你失控,但你却又是醒着的。周围可以有人目睹见证。而且它看起来并不影响健康,可以反复重复。并且它还来自人类最正面的事物——食物。
酒即通神之药。任何一个人若聚拢了足够的见证者,饮酒至醉,在众人见证之下说出来的话语,都会被认为具有某种神性。
人们通常认定酒醉者没有办法说谎,没有办法保持机关算计,没有办法维持纯然的自私——这种思想倾向至今犹存。这样的话语,是能支撑起信仰的。
这样就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虽然粮食宝贵难得,但是有余力酿酒的贵族仍然不乏其人。他们都没事在家解酒买醉,口吐神谕,这将会令人心震动,凭空生出大量的危机——如后世的“大楚兴,陈胜王”故事,又或者“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喝着喝着就可能喝出下一任“天命之子”。随后就可能是处心积虑、图穷匕见、社会动荡。
所以有“禁”。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在这祭台上供奉的酒,才可以被认为是有通神之力。这“禁”,就是供通神之酒的祭台。
禁这个字,头上并不是两个“木”,这个“木”,其实就是上面那张照片上的那两个大铜瓶。下面这个“示”,也并不是象形的桌子。而是一个“神字边”。汉字中带“示”字部首的,都是与神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譬如神、祈、祷、礼、祀、社……这每个字掰开了都是一篇上古史。但我们不兜远了,说回我们的“禁”。接下去你们就知道什么叫“禁卫”了——守卫神台的军士,就是禁卫。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皇宫大内会叫“禁中”,皇帝亲军会叫“禁军”。都是从这个“通神之台”的规则来的。
既然宣布了神台在此,那么当然要抱着极大的崇敬去守卫。任何敢于犯禁(看见什么叫“犯禁”了吗?)的人,都是妄图非法窃取神谕,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野心家。
无禁而饮酒,喝醉了也不能当作你说的醉话是神谕。然而你私造一个禁然后再聚众饮酒,你就是天然的试图动摇社会秩序,连你带你的酒友,都要处死。
为什么“禁”就能分别神谕的有效性?
古代有两个确定信息的神启性质的方案——第一个,就是神山派。认为神在天上,因此山巅最近神。谁能占住最高的山,谁领受的神谕最有效。这个也可以扩展到最深的山洞之类。但性质不变。于是神谕的真伪之争就会变成对圣地的掌握权之争。第二种就是敬意派——也就是认为谁向神表达了最大的敬意,想必谁获得的启示就更真实。
敬意如何表达?往往演变成财力的比拼、技术的比拼、力与美的比拼。
对这一派而言,神器一定是极尽了当前时代一切的能力和资源的精粹。上面我们谈到的铜尊盘和下面那件顶着两个大瓶子的禁同属曾侯乙。加上编钟和其他的若干器具,是完整的一套。之所以如此的精美,是因为这些器物的精美性事关神谕的权威性,也事关地缘政治秩序。
你家能做得出这样精美的东西,让我自愧不如,我就不得不怀疑神对你比较眷顾。那意味着你经神启示的观点如与我的观点冲突,恐怕你的观点更加得神护佑。
更何况,能做如此之宏伟、如此鬼斧神工的神器,这不正是神对你比较眷顾的证明吗?
神若在你这边,我的军队即使强过你,也是无用,我的财力就是大过你,也是无用。因为这些在神面前都不堪一击。神随便给我什么灾祸,我的军队就会死于瘟疫,我的钱财就会化为灰烬。
于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就从军事和资源的竞争转变成了对神的眷顾的竞争,也就是“礼”的竞争。这就是礼教和儒成为中国文化的主线的发端。礼,就是这通神的礼。儒,就是这规划、主持和施行这礼的人。
孔子万分的赞成这以“礼”的竞争取代战争的竞争的世代,这就是他的政治理想的根基。以礼相争,即便神权可能随着这些神器背后的技术竞争而发生转移,但这不是破坏性的,付出的代价小,人民不会无辜的被战车碾落成泥。(所以你们猜猜孔子是不是无神论者)
孔子痛恨的“春秋无义战”,并不是指这些国家在打仗的时候不像宋襄公那样规规矩矩,而是在痛恨这些国家毁弃了礼的竞争,而选择了武力的竞争本身。他是在从根本上憎恶以战争决定话语权这种做法。战,即非义战,所以春秋何来义战?
禁也与我们的法律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禁止”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保卫神谕的动机而来,它的形式要件则是来自先民的神学观——神看重敬意。而我们的法律,实际上直到今天也基本是由禁令构成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周酒诰》。(但是不要相信百度说的什么为了纠正民风民俗,为了节省粮食。那是胡说八道。——周虽然古老,但是人家不是不懂什么叫罚款,什么叫坐牢,还有砍手砍脚、刺面流放,手段不要太多,为了“纠正风俗”,何必要动死刑。)
这就是“禁”与我们的民族的故事。
鉴于评论区对我说“编钟工艺没铜尊盘难”反响很大,我来解释一下。
大部分的意见是“编钟作为铸造件要想保持音准很难的”。设想的概念是我铸造一件,结果比如有点厚薄偏差或者形状偏差,或者里面有点密度偏差,声音就偏了。这样看起来制造难度很大。
其实这是误解。
先上图:






注意到编钟身上这些巨大的乳钉了吗?
通过二次打磨它们,工匠就可以非常宽松的调整钟体的共振性能。而且你们仔细看看这些乳钉的分布,就会知道这控制力还很强。
就算是一失手磨过头了,都可以对乳钉再次补铸或者切除焊接,重新打磨。
所以编钟铸造的失败率不但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十拿九稳的东西,并没有多大工艺上的困难。
曾侯乙编钟的珍贵处主要在于音域广,音阶分得细,装饰精美。但编钟本身的工艺其实挺常规的。
下回说说勾践剑。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个看完不够满足:
科学答集13.6 万浏览 · 4885 关注收藏夹


社科答集30.8 万浏览 · 6591 关注收藏夹


(未完,待续)
河南省淇县的明末“泰极仙翁碑”,因其碑上“扯淡”二字,也被戏称其为“扯淡碑”。
碑上“再不来了”等现代化的内容,颇有穿越小说之风,因此也被人怀疑是某位穿越者所立。


碑阴:
圆首处竖刻“碑阴”2字。
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个大字。
两侧各有联语一幅,
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
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翻译过来就是:
我没有辜负上天的期望,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没有欺骗鬼神,也没欺骗贫苦百姓。有人问我修行的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只在虚灵自然间。


碑文:
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字。
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处”字已残。“泰”字右刻“扯”,左刻“淡”。
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译文:
扯淡:我仙翁是燕人,隐藏青龙之姓氏。明末甲申年,我来到云梦山修道成仙。我的事迹已详细载入史册,但像我的姓名一样,不敢再多说。
我生来不讲自已的年龄,也没有谁考证我活了多大了。(或者说由无实际年龄的“万岁”,变成了有实际年龄的人)。现在,突然有人对我说,你已经144岁了。我先是愕然,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终于回答说,对,是的。四大皆空之门人〈即道教徒〉的我,是清白无污的高洁之人。我整天与琴棋书画相伴。我已成抱病老人,今立此碑。
综上,碑首的“再不来了”,或可翻译为:我再不来参与争名争权相互斯杀了。
关于墓主人身份的两个民间传说
一说仙翁是明朝沐怀古。
他原来在朝中做大官,后来犯了死罪,临刑时其仆人代其伏法。从此,沐怀古以为已经有人替自己死了,自己就可以永远不死。沐怀古逃出北京,一直往南走,因过不去黄河,他来到云梦山修行。到沐怀古临死时,他才知道谁也难逃脱死这一关。他慨然叹道,要知现在,何必当初,扯淡。
(令说明朝勋臣沐氏后人。
明朝覆灭后,沐英的后代逃到淇县云梦山伺机东山再起,但直到晚年也未能如愿。因此他悲观厌世,临死前写下“扯淡,再不来了”六字。)
另一个版是崇祯皇帝。
说崇祯皇帝在煤山是自缢是假,趁乱逃到淇县云梦山隐居保命才是真。可到了该死的时候,崇祯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原以为,已经有人替自己死过了,自己就可以长生;可最终还是得死,于是他感慨地说:真是扯淡。
有关扯淡碑的考证凤凰网曾有篇详细的报道
揭秘“扯淡碑”_文化频道_凤凰网
另外一脑洞大开的故事
说是某位现代的资深宅男,机缘巧合下穿越回明末,看多了穿越小说,以为自己可以建功立业,名垂千古,然而,不懂得领兵打仗,更无文韬武略,只能在云梦山闲游,终其一生,无wifi,无dota,无萌妹,空活一百余年,好不无聊!遂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小说都是)扯淡,(老子)再不来了!
其他几个关于历史上某些物件的回答
海杰夫:大跃进时有哪些奇怪的东西?
海杰夫:有哪些很「污」的著名油画?各有哪些内涵?
海杰夫: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当今来是什么样的水平?
看了一圈居然没有刷到大同市博物馆藏的北魏蓝玻璃小碗,根据历史记载,罗马使者曾经5次来到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天的大同市),并且带来了一批玻璃器,考古出土有实物。而在大同的北魏墓里也出土了一批当时由中国人自己烧制的玻璃器,推测是当时学习国外烧制玻璃技术后自行烧制的。玻璃小碗简直美的无法形容!






(图自新浪微博遗产君)
2200多年前的家书:云梦睡虎地4号墓秦简。
它让我们知道,曾经是一群怎样的中国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农民挖掘水利,不经意间打开了一个秦代的古老墓穴。
墓穴非常简陋,并没有太过珍贵的陪葬品,但考古人员依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细细清理之后,两枚残缺的竹简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极度兴奋,在考古界有句话,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价值高的多。
细细清理之后,疑团解开,华夏震惊。


墓穴的主人叫衷,两块竹简是在外当兵的弟弟黑夫和京写给他的家书。
一个《史记》《汉书》未曾记载,但在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重现人间。
《史记·楚世家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 ... 将军项燕。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太史公惜墨如金,寥寥数十字就渲染了战国末期秦楚生死对决的波澜壮阔。
到底是秦王气吞六合一统天下,还是楚王死里求生苟延残喘,战争定胜负。
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倾国之兵60万大军进攻楚国,打响了秦楚总决战。
黑夫和京就是这六十万大军其中的两人。
后世谈秦军,只谈秦军纪律严明,只谈秦军装备优良,只谈秦军追亡逐北,只谈秦军虎狼之师。
殊不知,秦军士兵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从家信中可知,他们一家兄弟三人,老大是衷,和母亲住在一起,照料着整个家庭;老二是黑夫,好像还没有娶妻;老三是京,刚刚结婚不久,生有一个女儿。
家书的时间是公元前223年春天,黑夫和京正在攻打楚国的反城,战况激烈,身边随时都有人在死去。
有意思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秦王游至郢陈”,很有可能,此时嬴政和他们都在平楚前线。


宏大壮阔的历史意义普通人是不懂的,打仗之余,黑夫和京只关心自己的家长里短。
黑夫家书译文
今天是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恭祝大哥安好。母亲身体还好吧?我们兄弟俩都挺好的。前几天,我们两个因为作战没在一起,今天终于又见面了。黑夫再次写信来的目的,是请家里赶紧给我们送点钱来,再让母亲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送来。见到这封信之后,请母亲比较一下安陆的丝布贵不贵,不贵的话一定要给我们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钱一起带过来。要是家乡的丝布贵,那只带钱来就行,我们自己在这边买布做衣服。
我们马上就要投入淮阳之战了。进攻这座叛逆之城的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母亲给我们用的钱也别太少了。收到信后请马上给我们回信,一定要告诉我们官府给我们家授予爵位的文书送到没有,如果没送到也跟我说一声。大王说只要有文件就不会耽搁。人家送文书来你们别忘了说声谢谢。
信和衣物寄到南方军营时千万别弄错了地方。替我们问候姑姑和姐姐,特别是大姑。再问问婴记季,我们和他商量的事怎么样了,定下来没有?还有,代我们向夕阳吕婴、匾里阎诤两位老先生问安,他们身体还硬朗吧?惊特别惦记他的新媳妇和妴[yuàn],一切都好吧?新媳妇要好好照顾老人,别跟老人置气。大家尽量吧。
京的家书译文
现在是惊在衷心问候大哥。家里家外的和睦全靠大哥了。自从我们出外征战之后,母亲还好吧,跟以前一样硬朗吧?跟黑夫住在一起的时候,她老人家一直都是很健康的。钱和衣服的事,希望母亲能寄个五六百块钱来。布要仔细挑选品质好的,至少要二丈五尺。我们借了垣柏的钱,而且都用光了。家里要是再不寄钱来,就要出人命了。急急急。
我非常惦记新媳妇和妴,她们都还好吧?新媳妇你要尽力照顾好爸妈。我出门在外,妴就拜托大哥你来教育管束了。如果要打柴,一定不要让她去太远的地方,大哥你一定要把她替我看好了。听说新地城中的百姓大都逃空啦,而且让这些原住民干什么他们也真的不听招呼。问候姑姑,她和她儿子彦还好吧?为我求神祭拜的时候,如果得到的是下下签,那只是因为我身在叛逆之城的缘故,别想多了。新地城中有盗贼蜂拥而至,大哥一定不要去那里。急急急。


看完他们的家书,我只有一个印象: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没怎么变过。
1,挨个问候。问候家人,问候亲戚,问候朋友,给他们报平安,消息捡好的说。
2,长幼有序。母亲年迈,家信写给大哥,语气谦卑,大哥是一家之主。
3,开口要钱。出门在外的孩子给家里写信,八成就是要钱。再不寄钱来,就要出人命啦。
4,邀功求欢。我们给咱家争取到荣誉啦,你们收到没有?收到了和我们说一声,没收到也和我们说一声。
5,婆媳矛盾。我在外打拼,老婆你要勤劳温和,孝顺公婆,不要和老人置气。
6,担心孩子。不要让孩子到处乱跑,大哥你一定要帮我把她看好了。
7,好言安慰。我们很好,不要担心我们,如果求神拜佛抽到不好的签,那是因为我们身处的地方不好,不代表我们有危险,你们不要想多了。
8,谆谆交代。大哥,新地城有危险,你千万别去。
换到今天,远游在外的孩子给家里写信,也就是这些内容了。
黑夫和京很可能在平楚战争中全部战死了,如果他们衣锦还乡,大哥不会抱着弟弟们写给他的家书同眠九泉。
多少个辗转难眠夜,借着昏暗的月光,衷拿起家书看了又看,念了又念,哭了又哭。
我等不到你们的人回来,就带着你们的信一起入土吧。
大哥如此,母亲呢?妻子呢?女儿呢?姐姐呢?
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
战国齿轮


西周车配件




(均拍摄自洛阳博物馆)
记得有哪个问题的答案说到过,战国的水晶杯,绝壁刷新三观




。图片来自百度
秦兵马俑的箭头。
刃部放大80倍后的图像。


这么平行整齐的磨痕只能用旋切机--就是旋转的砂轮才能打磨出来。4万支箭头的刃部都经过精心打磨,据目前所知是人类最早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还有:




箭头和镗是不同的金属成分,它们是分开铸造的。箭头含锡量高,坚硬而锋利,便于射穿物体。镗含锡量低,延展性更好,不容易折断。
---------------------------------------------------------
题外话,这段视频是BBC拍摄的,我有意隐去。现在我们满屏宫斗剧,对于更有价值引人深思的历史却很少有资本关注。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网站也做得非常的简陋,真是让人心酸和遗憾。
--------------------------------------------------------
更新:首先感谢大家点赞和参与讨论。不少朋友说到金铁木导演的《复活的军团》,我特地去看了一遍,里面确实有包含这个内容,我上面的一些话有点武断。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去看《复活的军团》。
1.商铜神树
(《盗墓笔记》秦岭神树原型,三星堆最大件文物)


(这幅是文物复制品放大图,目的是冲击一下大家的视觉感官,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你如果去看展览应该是这个样子。。。虽然比上图小了不少但是这玩意也有四米高。。。各位可以脑补一下)(摘自百度三维博物馆)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其实出土了有8棵青铜神树,大小不一,最大的就是上图贴上去的这种,这可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局部图)


(局部图)


贴出来的这棵神树,应该是广为人知的1号神树,这棵1号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日一换。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
2.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形器也是三星堆出土的很神秘的文物,你能想象3000多年前的人是如何用当时的技术水平将青铜器做成了如此规则的圆形,而且还能进行五等分么?
3.莲鹤铜方壶
(春秋中期文物。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个人非常欣赏这件器物,中国64个禁止外出展览文物之一)


这两件莲鹤方壶本是一对,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它们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别列为国之重宝。
4.东汉摇钱树


不多介绍了,也是64个禁止国外展览的国家珍贵文物之一。
5.铜车马


当时看完这个,震惊的不得了。。。
这个铜马车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


这件文物竟然没人提到!!!!我很诧异有木有啊!!!
现在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6. 兽首玛瑙杯


这个当初看了也很喜欢,设计相当精巧。回忆中应该是中西亚哪个国家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 2014.9.20 更新 -----------
好久没更新了是因为我以为没人看了呢..今天看到
@西瓜太郎
同学留言于是就为她更一次哈~
7.太阳神鸟


金沙出土的超薄金器
基本数据是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全重20克左右。
黄金质地柔软,真难想象到那个时期是哪位能工巧匠能把金器加工成这样....
(感谢
@陈彻

@楚然
纠正 :))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我会慢慢更的------------
找图片的时候发现的好玩的图:


太长见识了。我也来贴一个,算不上逆天,但但。。。你们看看。。。反正,我笑了好久。








没人说这个著名的马踏飞燕吗……
我以前看到的马踏飞燕是这样子的:






在我亲眼去看马踏飞燕的时候,我看到的其实是......










同事说,她看到这张照片以后,脑海中仿佛听到这匹马在说,浪里个浪~
秦始皇陵,以及它出土的马车。
当然我这里重点是介绍马车就是了。


这两辆马车的生产工艺,应用技术以及最终呈现的制造水平,是放在现代都足以令人称奇的,然而这一切都是在两千年前的秦朝铸就的。
它们的局限性以及背后的血泪史不是这里要讨论的,秦始皇一定是想让它的存在被用来供万人瞻仰,而它们完全做到了。
这两辆马车逆天在哪里呢,先放总结吧:
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二号车通长3.17米,高1.06米,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3462个零部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重3公斤多;银铸件983件,重4公斤多。 2000多年前的秦人在铜马车上采用了世界上最早的防锈技术、拔丝工艺;焊接工艺;镶嵌工艺;浇灌成型工艺;铸锻结合的工艺;空心铸造工艺;活页连接工艺;子母扣连接工艺;子母扣加销钉连接工艺和纽环连接工艺等。而这些工艺在秦都咸阳遗址也曾出土过多件,说明秦代的青铜器加工工艺已经较为普遍地用于现实生活。


你要说这是唐朝,或者宋朝或者清朝的技术,我也觉得合乎期待,当然也许是我历史不精。这时候的秦朝刚刚完成大一统,刚刚完成书同文车同轨,大部分人应该还是住的茅草屋。
这不是雕刻出来的死模型,这是由大量金属零件组装而成的,不但不像雕刻一样是一体的死物,而且一些部件具有实际功能。


秦始皇陵一号车


秦始皇陵二号车
下图可以猜一下是马车的哪一个部件,首先可以看出来这个链条物体的结构和现代金属表带的结构很相似,在连接的地方,链条可以灵活转动。


答案揭晓,这是马头上的缰绳。
它采用了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的技术。就是把金属部件做成子母相扣的样子,然后在中间钻孔,将销钉穿过子母扣中的钻孔。这些子母扣上面的钻孔直径据说只有0.8毫米。在两个分开的零件中钻如此小的孔而不钻偏而且大小合乎设计,即便是今天利用现代的电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2000年前的秦朝人是怎么做到的...当然我也不知道。


下面说说二号马车上的青铜顶棚盖:


这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尤其是顶棚盖为2.13平方米的二号车,在出土时已经碎成了199片,专家在修复过程中发现这个龟背形顶棚为一次性铸造而成。最薄的地方为1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过为4毫米。这种一次性铜液浇灌技术在设备先进的今天仍然值得赞叹。
一枚一元人民币的硬币厚度是1.85mm,而这个车盖的大小和硬币不在一个尺度上,也就是说两千年前的中国人民就学会了能做出比硬币还要薄的大型铸件技术。WTF?
然后再看看马头上的一些装饰品




马头上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


最后还有这把一样很逆天的青铜伞


一号车上的这把伞可以随着车身与太阳的转动而自由转动180度。当中午两点成一线时,伞回到直立的原位。这把看似笨重的大伞伞柄上装有双环插销,同时拉起插销能使伞柄脱离或固定在它的直杆上,便于车主人离开车时能灵活轻巧地从车上取下来继续为车主人遮风挡雨。当主人休息时,伞柄底端的两端式折叠扣能将伞成45度角牢牢地插在泥土里。这把伞不仅有遮风挡雨的作用,柄中间还装置有短剑,可以使主人作为保护自己的兵器或盾牌使用。
这把看似简单的伞柄创造了四个纪录:
一、历史上最早的暗锁装置
二、最早的沙滩式遮阳伞
三、第一把子母加双销钉扣
四、世界上最早的齿轮装置
引用段转自:消失的智慧--秦兵马俑铜马车的秘密_科教台_央视网(cctv.com)
说到秦朝,我们知道的还有秦始皇开始的语言和度量单位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始皇帝的一些创举开天辟地的影响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其历史地位可谓是实至名归。
大家有机会去秦始皇陵的话一定要记得看看这两架马车,这不是你平时在博物馆里见到的马车模型或者马车文物,这是正经把本两千年前全青铜制造的1:2马车模型,这是秦始皇陵这一世界奇迹中的一颗明星。
但是别忘了,秦始皇陵还有一大半没有开发,始皇帝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还很多呐。
4000年前的面条(noodle)


面条呢,扣在碗里


这是2005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个内容。
发现地点是青海喇家遗址,这个遗址由于一次地震被完整掩埋了,所以保留下来了。


遗址位置


图中的河是黄河,也是2016年发science文章论证中国大洪水的证据之一。
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和《圣经》及其他传说中的大洪水有什么关系吗? - 知乎
这次大地震,直接导致黄河北拦腰截断了半年之久,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4000年前黄河的水量还是很猛的),这么大的水量后来突然倾斜下来,直接导致整个北方地区(当时的华夏文明集中地,或者也有人称之为夏文化(争议夏是否存在))直接被洪水淹没。
而这么大的水量,
第一,极其罕见(下雨不会有这么大的量),这也和圣经大洪水区分了,毕竟引发原因不一样,圣经上降水,而大洪水是黄河引发的,无论是原因还是位置都不对
第二,极有可能形成了大量的水乡泽国,最后通过引流才泄掉(治水)。
第三,可能引发了文明长达百年的断裂,也使得华夏文明从山西西南部(陶寺文化,尧舜部落范围)迁徙到了河南二里头。


发现过程是这样子的


说明:
这个面条是用谷物做成的


这东西是中国人最早驯化的,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比如中国农业始祖,周朝先祖就叫后稷,其中的稷就是谷物的意思,稷也是百谷之长。


欢呼吧,飞天拉面们,4000年前,耶稣还没出生呢!摩西也没出生呢!诺亚和大洪水刚发生完,伟大的中国人已经有了面条!
这就是飞面神的神迹!


H, Yang X, Ye M, et al. Culinary archaeology: 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J]. Nature, 2005, 437(7061): 967-96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于谦怎么感觉有点呆滞了?
有哪些十分惊艳的建筑?
这些画为什么把这么漂亮的姑娘画成大妈?
什么是好的户型?
曹云金在京城有五层楼别墅,但他相声剧场生
用 LaTeX 能画出哪些酷炫的图?
为什么似乎现在的00后倡导“不婚主义”?
为什么摄影高手都不用自动档?为什么会说要
《原神》某博士厨对角色千织的厌恶,除了过
如何评价曹云金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0 10:10:07  更:2024-01-10 12:07:5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