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有哪些关于湖南的冷知识?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有哪些关于湖南的冷知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有什么关于湖南的冷知识? |
从殷商甲骨文算起 中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长达3000年 其中95%的时间里 偏居内陆、既无江浙经济之利 又无京师王权之便的 湖南 一直都是籍籍无名、无关紧要 (晚清湘籍学者王闿运著《湘军志·湖南防守篇》) ▼ “湖南自郡县以来,曾未尝先天下” 既没有发生可以影响全国的大事 更没有出现过可以领袖和号召全国的人才 (语出自晚清湘籍学者皮锡瑞著《师伏堂未刊日记》) ▼ “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始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 真正属于湖南的时间只有余下的5% 然而就是凭借这短短的150年 湖南一跃而起、成就非凡 一时间湘籍伟人辈出、叱咤风云 甚至超越北京、江浙等传统人才中心 成为影响中国命运的关键力量 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是湖南,而非其他省份? (湖南省位置示意图,它位居内陆,邻省广东、湖北GDP都优于湖南;江西则在古代人才数量上远超湖南;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 |
![]() |
Ⅰ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 北面则是河网密布的洞庭湖水系及长江 山与水共同围合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 (湖南省地形图,地图源自@地之图网站,星球研究所标注) ▼ |
![]() |
幕连九山脉、罗霄山脉立于东部 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2000米 其中位于浏阳的大围山海拔1607米 每年5月杜鹃花开遍山坡,连绵数十里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图虫账号@波哥哥benson) ▼ |
![]() |
从空中俯瞰 红花朵朵漫山道 十分梦幻 (摄影师图虫账号@007TM) ▼ |
![]() |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神农峰 又名酃峰(酃音líng) 峰顶海拔2115米,为湖南最高峰 群山竞黛、云海茫茫、风光无限 (摄影师@朱立) ▼ |
![]() |
西部则是湖南山峰最密集、景色最雄奇的区域 著名的张家界、凤凰皆位于此处 两条巨大的山脉 武陵山脉、雪峰山脉 构成了整个湖南西半部的骨架 其中雪峰山脉是中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南段绥宁县境内的牛坡头海拔1913米 雾凇披挂山坡、一片晶莹世界 (邵阳市绥宁县牛坡头,摄影师@杨芳斌) ▼ |
![]() |
南部则是著名的南岭山脉 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呈东西向延伸 这里接近北回归线 是中国有冬季的最南端地区之一 (南岭山脉北麓的莽山鬼子寨,摄影师@黄庆党) ▼ |
![]() |
三面大山阻隔交通,难以逾越 如此畏途令古人印象深刻 当地俗语曾说 (南岭山脉即位于郴州,郴音chēn) ▼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 不仅是大山 北面的八百里洞庭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同样不容小觑 (夕阳下的岳阳楼与洞庭湖,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历代往来湖湘的人士皆深受其苦 甚至命丧波涛 (语出自清代河道总督陈鹏年的奏折,当时湖南士子需要去武昌参加科考,途经洞庭,常有人翻船丧命;有删减) ▼ “洞庭之水盖巨浸汪洋,绵亘数百里,狂风恶浪,发作不常,一舟覆溺则所损者多人,于是湖南士子畏怯不前,有终身未见场屋者” 更重要的是 湖南对古代中国的战略价值严重下降 古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打破它的封闭 也就没有足够的外部人才来改造湖南 秦、汉、唐三朝定都长安 为了经略岭南 取道湖南进入广东为最短路线 始皇帝甚至开凿灵渠 通过湘江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那时的湖南是国家的交通要道 只不过当时南方整体基础太过薄弱 湖南并没有多少展现实力的机会 唐代之后 中国的经济重心、人才重心接连南移 各朝首都也不断东移 开封、南京、北京 首都到广东外贸港口的最短路线 也从湖南变成了江西 (红色虚线为长安到广东的最短路线,途经湖南,黑色虚线为北京南京到广东的最短路线,途经江西;江西的地形几乎与湖南一样封闭,但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打破了它的封闭,人才得以进入,经济得以繁荣;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 |
![]() |
有了交通大动脉的江西 战略地位陡然上升 大量外部精英移民进入江西 文教鼎盛、人才济济 甚至一度达到全国经济、文化、人才之巅峰 唐宋八大家江西一省独占3人 包括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湖南则只能眼看着邻居迅速崛起 自己却仍是蛮荒之地、人才凋零 (点击此处可参见星球研究所关于江西的文章;下图为湘赣两省历史人物数量对比,星球研究所制作,数据源自著名地理学家丁文江所著《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郭辉东《湖南与江西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宋代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未能真正实现) ▼ |
![]() |
只有那些贬官罪臣和避难者 不断在此留下长嗟短叹 从最早的屈原到西汉的贾谊 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等 堪称古代湖南的一大特色 (语出自唐代杜甫《祠南夕望》,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飘零湖南,面对湘江由感而发) ▼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Ⅱ 外面的人才不易进入 省内之人也难以走出去和外省交流 封闭的湖南似乎被孤立于全国之外 它只有立足内部、独立发展 即 (1916年湘籍学者王闿运去世,民国前国务总理熊希龄以挽联总结了湖南的特立独行) ▼ “楚学离中原而独行” 湖南内部的地理环境相当特别 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地势形成了一个向北开口的U形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入 与境内的暖湿气流交会 时常大雾弥漫 (罗霄山脉茶陵县云阳山的大雾,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或云海蒸腾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天门山的云雾与梯田,摄影师@杨素琴) ▼ |
![]() |
或重峦叠影,如梦如幻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崀山,摄影师@何旭龙) ▼ |
![]() |
水汽冷凝形成大量降水 年降水量高达1200-1700毫米 是我国雨水最多的省区之一 雨水切割大地 使得全省超过64%的面积皆为流水地貌 例如西北部武陵山脉上的石英砂岩被降水不断剥蚀 最终形成了由3000多座岩峰组成的庞大峰林 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这正是今天广为人知的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天子山云海,摄影师@陈文升) ▼ |
![]() |
南部的南岭富含红色砂砾岩层 同样被流水切割,加之风化、重力崩塌 露出壮观的丹霞地貌 山顶浑圆,四壁陡峭 (高椅岭丹霞,摄影师@谭建民) ▼ |
![]() |
从空中俯瞰 红岩碧水、颇为奇特 (高椅岭丹霞,摄影师@吴正杰) ▼ |
![]() |
降水从群峰之间流出 发育出5000多条河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下图为湘江支流小东江,以晨雾弥漫著称,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四条 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澧音lǐ) 它们从东到西依次分布 在沿途接纳大小溪流之后 殊途同归、万法归宗 全部汇入洞庭湖 (湖南水系图,湖南省地图院制作,星球研究所标注) ▼ |
![]() |
汇聚的河流也汇聚了湖南人的文化向心力 被这些河流串联起来的 人家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古镇下团村桃花源民居,摄影师@刘宗华) ▼ |
![]() |
村庄 (永州上甘棠古村,一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汉族古村,河流名为谢沐河,古桥名为步瀛桥,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古镇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湘西著名的芙蓉镇,高约60米的瀑布穿镇而过,此时天空中还出现了火烧云,摄影师图虫账号@梦中的雪莲花) ▼ |
![]() |
古城 (怀化靖州古城,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它们皆以地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 同村、同族、同乡互相帮衬、互相扶持 如果一人成事 往往会带动一片 (曾国藩的用人方略,语出自张集馨著《道咸宦海见闻录》) ▼ “概用楚勇,遍用楚人” “同县之人,易于合心” 而独立发展的湖南人 也呈现出与古代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的价值观 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为 (以清代为例,全国流行考据学,在故纸堆中寻找学术价值,但湖南学者对当下的实务更感兴趣;另外,即便列强入侵之后,江西等文教氛围深厚的省份仍以科举为终极目标,湖南人却成批成批地参军) ▼ 勇敢尚武、经世致用 沉寂了2000多年的湖南 到了清代 还迎来了人口大爆发 全省耕地开发达到空前高度 以至于 (移民主要来自当时富庶、人口充足的邻省江西,至今许多湖南人的族谱还能追索到江西;下面语出自同治年间的《安福县志》) ▼ “野无旷土,邑无游民” 至此 人口众多、勇敢尚武、团结一致的湖南 爆发已经是箭在弦上 只需要一个适当的机遇 而事实上 它的机遇将高达3次 Ⅲ 第1次机遇 便是太平天国 公元1852年 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中国 乱世已至 长沙府人曾国藩受命组建团练 (曾国藩老照片,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 |
![]() |
湖南人第一次被系统地组织起来 第一次集体冲破高山与大湖的包围走向全国 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以武力扫灭那些“乱臣贼子” 战争结束之后 湘军将领迅速跻身官场最高层 大清帝国七大总督,湖南人据有其六 仅仅一个新宁县就产生了174位文官、167名武官 包括3名总督、1名巡抚、53名提督 58名总兵、56名副将参将、73名道府长官 湖南人也开始显露出对新思想的吸纳能力 继曾国藩等人的湘军集团之后 以谭嗣同为代表维新集团开始崛起 他们在湖南建学堂、办报刊 设学会、倡办近代工矿企业 (谭嗣同老照片,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 |
![]() |
极为封闭的湖南由此变成了 (语出自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 ▼ “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第2次机遇 便当仁不让地被朝气蓬勃的维新派抓住了 它便是粤汉铁路 公元1896年 洋务派大臣开始构建从武昌到广州的铁路线 选择途经湖南,还是选择传统“国道”所在的江西 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谭嗣同等人显然看到了铁路的巨大价值 在江西的守旧士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 反复为铁路鼓与吹的湖南人 已经和洋务派官员敲定了方案 (京广线示意图,粤汉铁路即为今日京广线的前身,右侧另一条南北向铁路为后来途经江西的京九线,但其地位、价值远远无法与京广线相提并论) ▼ |
![]() |
近现代史上 铁路对一个地区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 湖南从此又回归国家的交通大动脉 全国的人才、各种新思想纷纷涌入湖南 第3次机遇 顺理成章地到来了 它便是新式教育 从湘军崛起开始 湖南人便开始积极引入新式教育 各种新式学校应运而生 最著名则是湖南第一师范 最终将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些共产党人 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 就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思想革新 一个开放的湖南诞生了 (湖南第一师范) ▼ |
![]() |
至此 湖南彻底完成了它的崛起之路 从1840年至1949年各领域的精英人物 湖南籍占比高达12% 1955年授衔时十大元帅中湖南占3位 十位大将湖南占6位 57名上将湖南占19位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 (语出自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所著《湘江与湖南文化的N个侧面》) ▼ “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从封闭到开放 因孤立而团结 这就是湖南崛起的根本原因 Ⅳ 当伟人的时代渐渐远去 今天的湖南 依然水秀 (郴州东江湖与公路,摄影师@吴正杰) ▼ |
![]() |
依然山清 (金刚舍利塔与南岳衡山,摄影师@罗铭/公众号极致光影) ▼ |
![]() |
依然云蒸霞蔚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武陵源,摄影师@刘毅) ▼ |
![]() |
即便一时苦难 也一定能迎来新的灿烂 我们在此祈福洪灾过后的湖南一切平安 (长沙橘子洲的焰火,摄于岳麓山,摄影师@孔令卫) ▼ |
![]() |
我们的其他高赞回答: 客家人为什么要建土楼?6531 赞同 · 332 评论回答 |
![]() |
如何评价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751 赞同 · 87 评论回答 |
![]() |
世界上有哪些非常唯美漂亮的桥梁?1.7 万赞同 · 637 评论回答 |
![]() |
地理这门学科有多有趣?3.9 万赞同 · 759 评论回答 |
![]() |
有哪些世界地理冷知识?968 赞同 · 80 评论回答 |
![]() |
如何评价“河南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这种说法?2.2 万赞同 · 2400 评论回答 |
![]() |
美国有哪些方面比中国强?8121 赞同 · 772 评论回答 |
![]() |
福建地理位置这么差,为什么其经济发展还不错?未来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1150 赞同 · 173 评论回答 |
![]() |
旅行者一号到底飞出太阳系没有?7648 赞同 · 452 评论回答 |
![]() |
人类怎样才能毁掉太阳?7172 赞同 · 353 评论回答 |
![]() |
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火星上有稀缺资源嘛?1529 赞同 · 128 评论回答 |
![]() |
西安城怎么样?1220 赞同 · 93 评论回答 |
![]() |
青岛到底哪好?2685 赞同 · 380 评论回答 |
![]() |
有哪些城市景观堪称惊艳?2294 赞同 · 60 评论回答 |
![]() |
为什么秦岭淮河一线被赋予了那么多地理意义?4132 赞同 · 229 评论回答 |
![]() |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裴士锋所著《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授张伟然所著《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P.P.S. 星球研究所正在招募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等,详情请点击此处;同时我们也在招募签约摄影师,欢迎通过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秘密组织”了解 ... The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国家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
我来答一个:在其他省份的男厕小便池上方的标语可能是‘不要将纸巾抛入便池’ ;但是,相同标语长沙一般是:请不要将纸巾和槟榔渣抛入小便池。 |
我们湖南人都彼此敬畏。 我是邵阳邵东人,有次我对衡阳室友说,从小到大,长辈都教育我,要我别惹衡阳人。 于是衡阳室友和怀化室友说,他们从小被教育别惹邵阳人。 邵阳市室友说,他从小被教育别惹邵东人…… 这是一个循环…… |
何键任湖南省省长时,曾去岳麓山给其母扫墓,要求省内媒体必须及时配发新闻,并制定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结果一家报纸却把题目改为—— 《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
20161227已全部更新完毕。 20170513第一次修订,新增部分图片。 一、长沙 1.长沙在1933年开始市县分治,1949之后划长沙县湘江西岸部分以及湘江东岸的丁字湾、铜官、桥驿等地组成一个新县,县政府最开始是西郊的望城坡,所以得名望城县。然而没多久县政府迁往高塘岭,望城坡还被岳麓区吃掉了。 2.岳麓区已经吃掉了老望城约四分之一的地盘(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等)。 3.侯家塘以前真的是个水塘。 |
![]() |
4.浏阳主流方言是赣语,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客家话使用者。 二、株洲 1.株洲市是1949年后取湘潭县(现主城区部分以及株洲县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东岸的淦田、朱亭地域)、醴陵县(现株洲县湘江东岸大部分地域)、长沙县(现石峰区北部云田、龙头铺地域)三县各一部分设市。后来发现城乡差异略大,为了便于管理又新设了株洲县,县治所驻渌口,即渌水注入湘江的地方,是醴陵县过去沿湘江最大的商埠。 2.天元区是取境内天梯岭(现天台山)的“天”和园艺场中“园”的谐音“元”两字而得名。 |
![]() |
3.铁道界著名的五里墩站在株洲市。 4.醴陵瓷器享誉全省。 5.茶陵有南宋古城墙。 6.炎陵有较大数量的客家话使用者,过去叫酃县,后来改名炎陵。 三、湘潭 1.湘潭切块设市后,湘潭县治所1995年才从老城区迁至易俗河。 2.韶山原本是湘潭县的地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了县级市。 3.1949年前,娄底市娄星区、娄底双峰县全域和娄底涟源部分地域全部为湘乡县辖境。 四、衡阳 1.衡阳过去是公认的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新世纪以来被株洲反超,至今仍可看到两地网友为孰为全省第二大城市争论不休。 2.清末时,衡州府有两个附郭县,分别为衡阳县和清泉县,民初裁撤清泉县并入衡阳县。40年代初衡阳县城区切块设市。1952年把衡阳县南部设一新县名为衡南,和清朝清泉县辖境基本重合,然而并没有恢复清泉县的地名。衡南县治所长期寄治市内,直至2004年才把县治所迁往县辖境内的云集镇。 3.大衡山圈: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过去的老衡山县地域横跨湘江两岸、横贯衡山前后。因为衡山这座山有着特殊意义,后来单独把山前山后一小块从衡山县剥离设立南岳管理局,后来成为衡阳市辖区之一的南岳区。老衡山县因为面积广大,不便于行政管理,把湘江东岸全部划出设立新县,取衡山之东的含义名衡东县。于是这就很尴尬了:旅行者若是想登山,坐汽车去衡山到达的是衡山县城,距离那座山还有十几公里;坐火车到衡山下车后发现竟是在衡东县,要过了湘江才是衡山县。 4.耒阳很不服气衡阳,一直想脱离衡阳自立新的地级市。 五、邵阳 1.市辖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的地名来历都值得一谈。大祥区:古城内过去有一空地,是练兵场也是刑场,俗称打枪坪,后雅化为大祥坪,还建了个操场。双清区:因境内双清亭而得名。北塔区:因境内北塔而得名。 |
![]() |
2.老邵阳县的地盘巨大无比。但是“邵字头”县里面只有邵东县的地盘是全部来源于老邵阳县的。 3.新邵县是老邵阳县北部(以酿溪镇为中心)和老新化县南部(以坪上镇为中心)两大地域拼凑而成的,县名也是取两县首字。新邵县境内南北方言有较大差异。据说新邵县的地方干部职位有南北出身轮流坐庄的传统(待证实)。 4.现在的邵阳县治所在塘渡口,然而塘渡口以前是武冈县的地盘。 5.老武冈县曾被数个县瓜分过,西北部全部划出设立了洞口县,东部和老邵阳县的地盘拼凑出了新的邵阳县,数个乡镇被隆回县和新宁县挖走。 6.绥宁县驻地原为寨市,后来才迁到长铺,然而寨市几十年以来的标准地名是“在市”,直至新世纪才被纠正,这种情况很难不认为和普通话不标准没有关系。 六、岳阳 1.据相关人士透露,岳阳市区主流方言本来是同常德话较为接近的“河西话”,但是后来被荣家湾的“东乡话”所取代。 2.云溪区全境原来是临湘的,临湘的老县城陆城还在云溪区内。 3.1983年2月岳阳升为地级市,撤销岳阳地区时,湘阴县划归长沙市辖,结果同年7月,恢复岳阳地区,湘阴县复归岳阳地区。但就因为这5个月,湘阴人、长沙人、汨罗人、岳阳人都很普遍地说“湘阴县以前是长沙的”。 4.汨罗全境在过去是属于湘阴县的。 6.平江在革命战争年代贡献了不少将领,有将军县之称。此外,平江对外还有一张名片:中国面筋食品之乡。什么?你问我什么是面筋食品?我问你你吃过辣条吗? |
![]() |
七、张家界 1.作为地级市而言的张家界,其地盘来自湘西州和常德地区。最开始叫大庸,后来才叫张家界。 2.桑植县是湖南省最大的白族聚居区。 八、益阳 1.长期以来,益阳市的主城区在资江北岸,随着益阳地区行署(驻桃花仑)以及益阳县(驻赫山)先后选择资江南岸作为驻地,资江南岸的发展到如今早就超过块北岸。后来益阳地区翻牌为地级市之时,益阳县改设为市辖区,区名来自于治所地,是为赫山。老益阳市辖境改设市辖区,取资江北岸之义,是为资阳。 |
![]() |
2.南县是全国唯一以方位词命名的单字县。 3.桃江县原为老益阳县西部地域,1952后独立设县。 4.湖南很多人都认为桃江县出美女。 5.安化县治所地原在梅城,1951年迁至资江边的东坪,但是安化县第一中学仍然在梅城。 6.在过去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或许现在仍是如此),安化县的平口镇(安化火车站所在地,在湘黔线上)到县城东坪最方便的方法是坐数个小时的船到柘溪水库大坝再转乘汽车。 |
![]() |
九、常德 1.1949年常德从常德县切块设市后,几乎拦腰把常德县切割成南北不接壤的两块了。后来常德县治所地由老城区迁往沅江南岸的凸岸,是为武陵镇。 2.1988年常德地区改设地级市时,原切块设立的常德市改设武陵区,治所地在武陵镇的常德县改设为鼎城区。 3.就地级市而言的常德,常德南北跨越了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澧两大水系。 4.民国初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县名改正活动,主要是清理重名的县,但是龙阳县被改为汉寿县是因为“二字隐喻不妥”。 5.津市市,原本是澧县的商埠。津市市这种专名中带有通名的地名,全国范围内还有赣县区、梅县区等。 6.石门县壶瓶山原为湖南最高峰,之后壶瓶山的地位被炎陵县的神农峰(酃峰)所取代。 十、娄底 1.作为地级市存在的娄底,由娄底地区改设,最开始叫涟源地区,但是地区行政公署在娄底镇。之后娄底镇脱离涟源县设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涟钢。 2.娄底市境内的县年龄比新中国要长的只有新化县。新化人开的打印店、复印店遍及全国,几乎形成垄断地位。 3.涟源设县是1949之后的事情,辖境主要来源于安化,本想以治所地蓝田作为县名,但因为和陕西省蓝田县重名无法使用蓝田这个名字,后取接近涟水之源的含义命名为涟源。 4.双峰全域都来自于老湘乡县,曾国藩的老家就在湘乡境内。 5.双峰当地ps不雅照片对官员进行敲诈的行为十分猖獗,当地官方把打击这类犯罪行为定位为人民战争。 |
![]() |
十一、郴州 1.全国所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当中只有郴州使用了“郴”字。 2.资兴县治所地原在兴宁,上世纪80年代撤县设县级市后,治所才迁到唐洞、鲤鱼江一带地域。 3.长沙市内很多湖南特产店都有卖临武鸭。 4.汝城县民初以前叫桂阳县,但是民国初年桂阳州因废府设县改制为桂阳县后,又因重名改为汝城县。 5.永兴县没有银矿但是被称为“中国银都”。 |
![]() |
十二、永州 1.1982年从零陵县切块设立永州市。1984年永州市扩大,其辖境扩张后形成了现在零陵区的基础,同时零陵县被废止剩余部分除了恢复了冷水滩市之外也全部并入了冷水滩市。之后零陵地区改设地级永州市以后,县级永州市改设芝山区,后来市政府1997年未经允许就从芝山搬迁至冷水滩,然后国务院再批复为其背书。 2.东安县治所地原在紫溪市,后迁白牙市。 3.江永县本名永明县,1955年江华县划了几个乡镇归永明县管辖,于是取了两县首字名为江永县,1958、1988年那几个乡镇先后又复归江华县,1988省里面顺带还希望江永县复名永明县,但未能如愿。 4.宁远县有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文庙。 5.江华县在1955年成为瑶族自治县,为了便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县治所从沱江迁到水口,之后发觉水口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在1985年又迁回地形相对开阔的老县治沱江。 7.蓝山县不产咖啡。 十三、怀化 1.怀化是上世纪40年代初才设县,其境域来自于芷江、黔阳、辰溪三县。最开始县治所在泸阳,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迁到榆树湾。 2.“两个洪江”问题,或称“一黔一洪”问题,不赘述,可以参见有哪些地方曾经很繁荣,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而衰落?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
![]() |
3.麻阳是苗族自治县,自成立苗族自治县以来,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已经上升到80%以上。 4.沅陵县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 5.通道县在1949之后,面积扩大了一倍,从绥宁县挖走好大一块。通道县在扩张之前县治所地在县溪镇,扩张之后把县治所地迁到了原本不再通道境内的双江。 6.湘黔线在溆浦县城区卢峰镇过境时间曾在城内,新世纪初把铁路外迁,但是十几年来纸质地图几乎没有体现。 十四、湘西州(了解并不多,内容有限还请谅解) 1.作为州府的吉首最开始叫乾城县,治所地一直在乾州,1952年治所地迁到往北七公里的商埠所里,后以当地习惯称呼改为吉首,1953年县名也从乾城改为吉首,后改设县级市。新世纪以来,吉首市治所地复迁至乾州一带,不久后,湘西州政府也迁到了乾州。 2.泸溪县治所地之前在武溪,后迁到白沙。新县城白沙的主流方言是一种暂不归属于任何方言区的“乡话” 3.湘西州也有凤凰电视台。 4.花垣县在1953年以前叫永绥县。 |
港真,作为湖南人每次被外地小伙伴要求讲几句湖南话真是炒鸡尴尬的事。 因为。。。知道湖南有多少种方言吗?先不说各地级市,就长沙就有长沙话,望城话,宁乡话,浏阳话等,而又单拿浏阳话来讲又分浏阳市内方言和浏阳东南西北;又挑出浏阳东乡来说,有些各个镇子的方言又划分,例如官渡镇与张坊镇,一个说东乡话,一个说张坊话,而张坊镇子里又有些地方是说客家话。就这么一个小小县级市就有如此多方言,你说我大弗兰有多少?你能告诉我湖南话是墨子家伙? |
如果你跟湖南人一起吃过饭,就会知道他们都是骗子。 因为,湖南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一点都不辣的菜,你吃了之后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辣到崩溃痛哭。甚至还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即便不跟湖南人一起吃饭,但每当听湖南人说:“还行,微辣微辣”的时候心里颤抖。 其实,偶尔跟湖南人一起吃饭的人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些本来不能吃辣,但是在湖南上大学的外地学生们,难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忍受连米饭都辣的食堂,以至于当食堂推出“不辣窗口”,东北同学表示“太惊喜了”! 湖南人到底有多爱吃辣?有一种说法:对于其他省份的人,米饭是主食,辣椒是配菜;对于湖南人,辣椒是主食,米饭才是配菜。可以说,对于湖南人而言,不辣的饭是吃不下去的。 那到底湖南人为什么这么爱吃辣呢? 湖南人以前不吃辣椒 根据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所长马艳青的统计,湖南人现在每年人均消费约100斤辣椒[1]。按湖南人这种吃法,说辣椒是他们的主食,没有人会怀疑。 |
![]() |
2018年7月8日,湖南宁乡炭河古城举办吃辣椒挑战赛。挑战者在“辣椒浴”中“大快朵颐”,又辣又刺激,辣味江湖上,湖南绝对有一席之地 但是,你或许想不到吃辣成性的湖南人,以前是不吃辣椒的。因为,最早辣椒并不是产于中国,而是产自中南美洲,就算湖南人想吃辣椒也没得可吃。 考古人员发现,辣椒至少在公元前6200年前就被中南美洲的人们用作食材。而辣椒和主流世界第一次接触,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候。当时,哥伦布在他的日记上记载:“发现了一种比胡椒更好吃的佐料,红辣椒”[2]。 |
|
![]() |
云南的小米辣,鲜辣诱人,但和其他吃辣大省一样,云南也不是第一个引进辣椒的地方 / @滇西小哥 而中国第一个引进辣椒的地方,不是湖南,不是四川,更不是贵州,也不是现在其他吃辣闻名的省份。以清淡饮食著称的浙江,才是在中国辣椒最早传入的地方。 浙江人认识辣椒,要追溯到明朝。明万历时期(1573-1620)政府逐渐解除海禁政策。在这个时候西班牙人通过贸易,很有可能最早把辣椒传入到了中国浙江地区[2]。 但是,辣椒可能没有想到,浙江人竟然不把自己当食物。 |
|
![]() |
浙江菜以鲜美为主,“鲜”味难以描述却又极为可口,浙江菜对辣椒并不十分青睐 / 《小海鲜》 人们对事物的喜爱,大多始于颜值,辣椒也没能逃过这个定律。作为外来物种,辣椒最早登录浙江的时候,用途是作为“花卉”被人赏玩[3]。 这种花卉传到湖南,可能和浙江的移民有关。明末清初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再加上自然灾害和鼠疫横行,导致了到清朝初期全中国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当时,湖南人口损失也非常大。从明神宗万里六年(1578)的191万,到了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减少到了121万,人口数量骤减36%[4]。 虽然湖南人口大幅减少,但随着社会环境稳定下来,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始陆续移民到了湖南。从迁入到湖南永顺县的移民来源,我们就能看到除了江西和湖北,浙江就是移民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移民的过程中,浙江人民可能把辣椒带入了湖南[5]。 |
![]() |
2019年7月2日,湖南宁乡举行辣椒泡沫跑,加入了辣椒水的红色泡沫漫天飞舞,游人纷纷冲进泡沫里狂欢。辣椒到了湖南,不仅成了餐桌上的明星,还玩出了其他花样 除了移民,辣椒传入湖南的另一种可能是,浙江人跟湖南人进行贸易的时候把辣椒带了过来。 清朝康乾时期(1681-1796),湖南的米粮贸易发达,输往了江南地区。随着贸易的昌盛,湖南商人开始游走于全国各地做生意,其中就包括浙江地区[4]。 不管是哪一种途径,在移民和贸易的过程中,辣椒最终传入了湖南。 湖南人吃辣椒不过100多年 浙江人沉迷于辣椒的颜值,湖南人则欣赏辣椒的内涵。 跋山涉水之后,辣椒也终于迎来了爱吃它的湖南人。为什么在浙江更多的被当做花卉赏玩的辣椒,来到湖南就作为食物并如此受欢迎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湖南适合种植辣椒,适合种植意味着产量大,而产量大湖南人就容易吃上,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吃辣椒的习惯。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 在种植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辣椒的种植绝大部分要依赖自然条件。 |
![]() |
2013年8月12日,湖南辣酱厂,两名员工每隔3个小时就要搅拌一次辣酱。时间和阳光都影响着辣酱的风味。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吃辣,辣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从温度、年降水量、无霜期、总辐射值和日照时数等多个衡量种植辣椒的指标来看,湖南的地理气候条件确实适合原藉于亚热带雨林的辣椒生长与繁衍,进而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也比较可观[6]。 但是,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湖南省农科院辣椒专家张竹青等人考察发现,同样一个品种的辣椒在湖南亩产为3000斤的时候,在山东和河南等因气温较稳定、虫害较少则可达到7000斤。 这告诉我们,除了湖南,其他地方也可能适合种辣椒。湖南形成了爱吃辣的习惯,而山东和河南却没有,应该不只是自然条件一方面决定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拿出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因为湖南湿冷,吃辛辣食物有助于驱寒”的理论,然而这种理论没有科学根据,无法让人信服。 |
![]() |
2019年5月29日,湖南长沙,热闹的小龙虾大排档夜市。没有什么哀愁是一顿麻辣小龙虾解决不了的。长沙,已经成为美食的代名词,长沙真好吃 那到底为什么,辣椒偏偏成为了湖南的爆款? |
|
![]() |
在湖南湘菜馆你总能吃到美味的水煮肉片/ 《美味人生》 其实辣椒传到湖南之初,湖南人也没有把它当做食物。湖南人吃上辣,还要感谢西边的贵州。由于贵州历来食盐缺乏,辣椒传入之后,就成了替代食盐的调味品。 中国最早的关于辣椒食用的记载,出自康熙四十年贵州的《思洲府志》,其中提到“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7]。 而湖南流行吃辣,则是在贵州之后了。根据道光年间《永州府志》的记载“近乃盛行番椒,永州谓之海椒,士人每取青者连皮啖之...亦称辣子...由西南而东北习染而至”。 从年代上讲,湖南比之前贵州的记载晚了100多年,而从记载的里提到的“西南而东北”,也能看出吃辣的习俗是从湖南西南部,与贵州交界地区传过来的[7]。 |
![]() |
2018年9月14日,贵州省遵义市,村民在辣椒交易市场整理辣椒。贵州也是吃辣大省之一 等到辣椒在湖南全省流行开,已经是同治年间的事情,这时候已经到了1860年左右。换句话说,湖南人爱吃辣的历史,其实只有100多年。 湖南辣味传遍全国 虽然在清末,辣味已经在湖南全省流行起来。但是在当时,这种口味还上不了台面,甚至只是在乡村中流行,被看成是乡下习惯,没法打入城市。 城市里一般的餐馆都罕见辣味,对于达官贵人来说,辣味更是没法入他们的法眼。《清稗类钞》记载,湖南出身的曾国藩就爱吃辣,即使吃燕窝,也要撒上辣子粉。不过这也是曾国藩的下属贿赂厨师才知道的,看来即使做到曾国藩的位置,吃辣也得背着人[7]。 直到民国末年,辣椒仍然难登大雅之堂。根据当年长沙市民的回忆,在1949年之前,城里的菜馆仍然大部分是不辣的,放辣椒也是点缀。只有城里的小贩会卖辣味的食物[7]。 |
|
![]() |
鲜美的鱼肉覆盖上鲜香的剁椒,浇上热油,滋滋的响声是美食的召唤。辣味代表,剁椒鱼头已是湘菜的经典之作 / youtube博主“曼食慢语 Amanda Tastes” 不过,随着建国后城市人口的增加,主力消费者阶层的变化,过去以宴席为主的餐馆逐渐没落,口味更为大众的餐馆兴起,很快辣味就攻占了湖南的千家万户。 有学者根据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编纂的《中国菜谱》,制作了一份中国饮食辛辣地图,湖南就属于中国最能吃辣的地区之一。考虑到大部分菜谱都是在城市中产生流传的,可以说湖南的辣味已经成功走出乡村,进入城市了[8]。 |
![]() |
长沙夜市。随着人口流动,湘菜馆遍地开花,但并不妨碍游客还是想去湖南当地一饱口福,尝一尝正宗的湘味 湖南辣口味的进一步出圈,则是人口流动的功劳。改革开放之后,湖南是中国人口流出的大省之一,2016年光是珠三角的湖南流动人口就有400万,占当地全体流动人口的15.05%[9]。按照学者的计算,2000到2010年之间湖南流出了650.4万人[10]。 人口的流动,客观上也传播了湖南人吃辣的名声。可能你没有去过湖南,但不妨碍你在各个城市的湘菜快餐店里吃到香干肉丝,或者去更正宗湘菜馆吃剁椒鱼头。 即使在川菜馆子的包围之下,你也能迅速分辨出哪些是湖南菜。因为四川在用辣椒调味之前,有着悠久的利用花椒的历史,因此麻才是川味的代表。 |
|
![]() |
四川的辣特点是麻辣,半把辣椒半把花椒,而湘菜的辣要纯粹得多/ 《舌尖上的中国》 而湘菜就简单直接得多了,辣就是湖南菜的代表。看看这些菜名,手撕番椒、煎番椒、盐番椒、煎番椒、别的地方是拿辣椒调味,在湖南辣椒就是菜。 即使你真的没吃过湖南菜,辣条你总吃过吧。其实它也是湖南辣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前身时湖南平江县豆干。有一年豆干不够,当地人把材料换成了面,就把豆干变成了辣条,后来征服了全国。 |
![]() |
湖南名菜剁椒鱼头,不像四川菜,湖南菜辣得很直白 不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可能还是你的湖南朋友, 毕竟他的一句“微辣”,就让你见识到了湖南人吃辣到底什么水平。 参考文献: [1]潇湘晨报. (2018). 爱吃辣的长沙冬季辣椒九成来自外省 [2]郑南. (2010). 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3]胡义尹. (2014). 明清民国时期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研究 [4]张河清. (2007). 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5]曹树基. (1997). 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 清 民国时期 [6]戴离安, & 张西露. (2004). 湖南辣椒研究: 1 湖南辣椒消费与生产概况. 辣椒杂志, (3), 9-13. [7]曹雨. (2019). 中国食辣史 [8]蓝勇, & Yong, L. . (2001).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地理研究, 20(2), 229-237. [9]第一财经. (2018). 珠三角流动人口来源:湖南400万人最多,川渝鄂返乡回流多 [10]周恺, 钱芳芳, & 严妍. (2017). 湖南省多地理尺度下的人口“收缩地图”. 地理研究(2). |
长株潭地区的镉污染曾经严重超标。 2006年我还在地大读本科,上有机地球化学课。杨忠芳老师讲到全国重金属污染情况的时候,拿出来一张图。 |
![]() |
我一看,这不是我家 么。。。我擦原来长株潭是全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红色区域镉污染好像是超标20倍,已经不适合有常驻人口居住。株洲马家河曾经有个癌症村,也许有人还有印象。 |
![]() |
当时,老师非常严肃的说,污染程度太过严重,数据都没有公布。 我只能打电话回家给爸妈说,以后买菜一定不能买本地菜!!2007年听说省环保部门要花600亿治理湘江污染,如今已经2017年了,关于污染的情况和治理的结果政府部门依然没有公布任何数据。 “只能希望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
雷锋是湖南长沙人,不是东北人。 |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把上面的答案全都赞了 我是怀化人,怀化的意思是怀柔教化。因为当年湘西土匪多,民风彪悍。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怎么看待传统中国英雄叙事困境:高大全伟光 |
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 |
玄幻小说最大缺点在哪? |
为什么仅经历明清两朝,云南就恢复成了汉地 |
有什么震惊了你的名言? |
最近有点无聊,哪部连续熬夜看完的白月光故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歪打正着的事件? |
你们看过最野的野史是什么? |
古代庶女的一生是怎样的? |
陈寅恪什么水平?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