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贾迎春哪里招惹了薛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的薛宝钗为何说她是有气的死人?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贾迎春哪里招惹了薛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的薛宝钗为何说她是有气的死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贾迎春哪里招惹了薛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的薛宝钗为何说她是有气的死人?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红楼梦(小说) 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 贾迎春 贾迎春哪里招惹了薛宝钗,一般很少讨厌别人的薛宝钗为何说她是有气的死人? |
迎春无罪,怀璧其罪。迎春的身份和地位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是对薛宝钗的招惹。 说薛宝钗怎么招惹迎春之前,先要澄清一下迎春的身份。 迎春在红楼梦里戏份不多,加上她性格退缩不争,常给读者小透明、边缘人的印象。 但从文中细节来看,迎春不是一开始就是个边缘人,相反,她在同辈人当中很有分量。 元春当了贵妃后,已经不算贾府的人,所以贾府名义上的长姐变成了迎春。迎春又是长房所出,算是除元春外,荣府这一支的“长房长女”,古代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长房长女”在礼法上享有独一档的尊重。 而且,相传作者是满军旗的人,红楼梦的创作也沿用了一些满族的习俗,按照满族习俗,家族里的大姑姐是有一定地位的。 比如电视剧《大宅门》里白家长房夫妻俩死后,他们的孩子由二房抚养,虽然这些孩子寄人篱下,但身为长房的孩子,他们还是在二房三房前有一定威信,长房长姐可以管教二房三房的弟弟妹妹,长房长子在家族重要的决策上也有优先发言权。 虽然对作者是不是满人,创作上是不是沿用了满族的习俗有争议,但不谈满族习俗,也能通过红楼梦里的一些细节看出来贾府前期对迎春长女身份的重视。 黛玉第一次见三春时,第一个注意到的是迎春,说明迎春排在首位。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到吃饭的时候,作者特意写明迎春排在右手第一。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古人以左为尊,让黛玉坐左手第一是待客之道,迎春坐右手第一是身份如此。 周瑞家的送宫花送到三春处,也是先给迎春、探春,黛玉反靠后。 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茶盘,周瑞家的便知她姊妹在一处坐着,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原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元宵晚宴上,贾母让给贾政斟酒,执壶的是贾宝玉,送酒的是迎春。 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盒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 贾政的亲女儿是探春,但是负责给贾政送酒的却是迎春,说明此时按照的是长幼的次序,不是亲疏的次序。也说明,按照礼法,同族人之中长幼的次序是排在亲疏的次序之前的,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要先论长幼,再论亲疏。 而且“宝玉执壶,迎春送酒”也意味着,宝玉是给迎春打下手的,这种安排也在突出对迎春的尊重。 体现这一点的细节还有二十三回,贾政把贾宝玉叫过来告知他元春命他进大观园居住,作者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先写贾宝玉进屋看到四个人坐了一排,这四个人是:迎春、探春、惜春、贾环。 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挨入。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惜春和贾环站了起来。 四人见贾宝玉进来,只有三个人站了起来:探春、惜春、贾环。 那个唯一没站的是迎春。 四个人里只有迎春是贾宝玉的姐姐,弟弟妹妹站起来是对待哥哥应有的礼节,迎春是姐姐,姐姐为长也为尊,所以迎春不需要向贾宝玉行礼。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即便迎春什么都不做,她长姐的身份和尊严也是得到认可和维护的。 在进入大观园之前,她根本不是贾府的小透明,反倒是常常在同辈中被凸显的那一个,虽然不及贾宝玉众星捧月,但身为长女应该享有的特权她都有。 把迎春当成金尊玉贵的荣府长女,再来看薛宝钗对待迎春的态度,才能体会到薛宝钗是多么无礼。 迎春的戏份不多,三十七回起诗社是迎春难得的一次重头戏。 这一回里,探春给大家发了请柬,没想到一招皆到,连孤介的惜春也来了。 众人见他进来,都笑说道:“又来了一个。”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迎春一开始很自然地和大家玩笑,惜春也搭了几句话,看得出来迎春、惜春的兴致都不错。 煞风景的来了,大家起别号的时候都费了点心思,“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蕉下客”“蘅芜君”都是正经名号,唯独到了迎春、惜春,被薛宝钗用两个地名打发了。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她住的是紫菱洲,就叫她‘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她‘藕榭’就完了。” “菱洲”、“藕榭”连正经人名都不是。 薛宝钗扔给别人两个不成名号的名号之后,还来了句“就完了”。 “就完了”的意思是不值得再花一点时间了。 给别人取个敷衍的名号就算了,态度还这样不耐烦,看不出她对迎惜有一丝尊重。 薛宝钗给迎惜取名还有另一层深意。 在红楼梦里,取名改名都是带有隐喻的。比如夏金桂认为香菱不配用“香”字,就把香菱的香去掉改成秋菱,暗示了夏金桂对香菱的轻视和厌恶。 对照夏金桂的做法,薛宝钗把“紫菱洲”的“紫”去了,暗示她认为迎春不配用“紫”字。 红楼梦有句话叫: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紫蟒是高官才能穿的官服,紫色是高等官服才能用的颜色,所以在古代文化当中,“紫”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薛宝钗把“紫”去了,暗示薛宝钗想剥夺迎春的权力,削弱她的地位。 把“藕香榭”的“香”去了也是同理。 这个解读可以从后文得到印证。 薛宝钗草草给迎春取完名号之后,李纨开始分配任务,因为迎春、惜春诗作水平普通,她让迎春负责出题限韵,惜春负责誊录监场,并且表示,遇到容易点的题目她们也可以跟着作一作。 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作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客,我作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极是”。 李纨分配给迎春的任务是有些讲究的。 “出题限韵”对于作诗来说,就如同酒桌上行酒令的令官一样,是游戏中手握主导权的那个人。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那回,鸳鸯做了令官,她就开玩笑说酒令大如军令,大家都要听她的话。 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同样的,迎春做了诗社的“韵官”,大家自然也要尊重她,听她的话。 李纨给迎春“韵官”这个职位,是秉承贾府一向以来的长幼有序的规则,把迎春放在应该属于她的位置上。 但薛宝钗却没有要尊重迎春的位置的意思。 李纨提议用白海棠作诗,迎春说“都还未赏,先倒作诗”,意思是她想先赏了花,再作诗。这个要求很合理,请个人去把花抬两盆来就行,并不费事,赏花的同时也能活跃气氛。 但薛宝钗不给迎春决定的机会,迅速驳回了。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它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才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 薛宝钗不仅驳回了“韵官”的话,还满含轻蔑之意。 “不过是白海棠”“不过是寄兴写情”“若都是等见了才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这些话句句都在说迎春连基本的诗理都不懂,出了个馊主意。 薛宝钗要是挤兑的是贾宝玉也就算了,贾宝玉平时嘻嘻哈哈的,又比薛宝钗年纪小,被她当众教育两句也没什么。 但迎春不同,她是被贾家区别对待的大姐姐,她有被尊重的权利和资格,何况薛宝钗还是个寄居的亲戚,她应该给迎春起码的礼遇。但别谈礼遇了,薛宝钗连基本的礼貌也不给迎春,当众否定、挤兑,这样轻视的态度简直如同迎春判曲的里那句话: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觑着迎春同蒲柳还不够,在下一次办诗社的时候,薛宝钗更是直接把迎春从“韵官”的职位上拉下马来。 湘云依言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 薛宝钗一句“不喜限韵”,迎春这个“韵官”的位置就形容虚设了。 不喜限韵的理由,薛宝钗说的是“不想为此而难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文中在此处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 薛宝钗说作诗“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但她自己出题的时候却又出了非常新奇的题目,大家看了都担心自己作不出来。 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 李纨在结海棠社的时候说过,她和迎春、惜春虽不精于作诗,遇到容易些的题目,她们也想参与参与。 这一回,薛宝钗一口气拟了十二个题目供选择,李纨、迎春、惜春却连一首诗都没作出来,说明十二个题目里确实没有一个是相对容易的。 不愿用限韵来难人,自己却出些新奇的题目来难人,所以薛宝钗在意的哪是什么“难不难人”,她在意的是“限不限韵”。 说白了,“不为此而难人”只是薛宝钗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卸了迎春“韵官”的职位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在这次的“菊花诗社”中,迎春的职位从占据主导的“韵官”,变成了打下手的“誊录员”,全程都没有她说话的份。 又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某人作的底下赘明某人的号。 经此一役,迎春再也没有参加过诗社,并且,除了一句“桃花带雨浓”,很长一段时间她在作者笔下都再没有一句台词。 再次看她开口,是累丝金凤事件,迎春在这次事件里,彻底从一个领着贾宝玉给贾政送酒的很有排面的大姐姐,变成了一个连仆人都敢骑到她头上的懦小姐,前后境遇对比,读来让人伤心。 迎春变成懦小姐和她的性格有关,但薛宝钗这类人对她的步步进犯,才是她不断丢盔弃甲的最主要的原因。 回到题目,迎春哪里招惹了薛宝钗,导致薛宝钗说她是有气的死人? 史湘云曾说过一句话:卧踏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迎春长姐的身份,尊贵的地位,都是别人的绊脚石,把她拉下马,才能更好地在大观园畅行无阻,也是给别人的杀鸡儆猴。 薛宝钗把迎春拉下马过,在迎春的尊严上“踩踏”过,却没有遭到迎春的一丝报复,所以她说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因为在她的认知里,只有死人才没有报复之心。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迎春的这句诗,就是她命运的写照。 有金尊玉贵的命,却无金尊玉贵的运,皆因这世上的中山狼太多,孙绍祖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
这是《红楼梦》当代人编辑版本选取的文字,不能让薛宝钗背锅。 《红楼梦》在这一回(57回)里,现存有八个本子,只有一个梦觉本里的文字是“有气的死人”。 这个梦觉本里面谬误极多,比如竟然将宝钗做的灯谜诗给了黛玉,还给宝钗瞎编了一首劣质的竹夫人灯谜,而且梦觉本和庚辰本这些脂本比起来,只能算半脂本了。 要说这个梦觉本,专门针对薛宝钗改动文字,也不无可能,且不说上面的把宝钗和黛玉的灯谜张冠李戴,就拿金钏死的那一回来说,王夫人哭着说金钏死了,只有梦觉本和程甲本的文字是“笑着说金钏死了”,宝钗和王夫人谈论金钏死的时候,庚辰本里宝钗一直是“叹着”说的,而梦觉本和程甲本里宝钗则一直是“笑着”说的。两个人谈论已经死了的人,“哭着”“叹着”这是正常人的表现,而梦觉本和程甲本一律改成王夫人和薛宝钗是“笑着”谈论金钏的死,就显得非常的可恶可恨了,这样的本子里的文字值得采用吗? 再说回迎春这里的文字,有8个版本,为什么要偏偏采用梦觉本的文字?。 先看看8个版本的文字。 迎春是个有气的人〖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 迎春是个有气性的人〖杨藏本〗 迎春是个有气之人〖戚序本〗 迎春是个老实人〖蒙府本、程甲本〗 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梦觉本〗 |
![]() |
这8个版本里,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均抄作“有气的人”,可见原本如此,或者是抄错,或者本来就是如此,例如周汝昌《石头记会真》如此说: 此文谓迎春为「有气的人」,甚可注意。 而周校本《红楼梦》(海燕出版社,2004)此处采用的就是己卯本等三本的文字。 为什么不应该采用梦觉本的文字? 首先,这是一个孤本文字,现存八个版本里,只有它一个本子是这样写的文字,为什么不采用己卯本等三本的文字,一定要用它呢?程甲本的文字多采用梦觉本的,此处都觉得不合适,改成了“老实人”。 其次,梦觉本从整体上看,错漏甚多,特别在宝钗有关的文字上,屡屡出错(或者有意修改),不值得信任。 再次,“有气的死人”,这个词语属于是对迎春的客观评价,和全书作者思路、文风不合,这是个非常怪异的词语。 最后,在有7个脂本做选择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梦本这种错漏增删甚多,文句怪异的文字。 那么,此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字呢? 我以为此处原文或者应该是“迎春是个没有气性的人”。理由如下: 杨藏本的原文是“迎春是个有气性的人”。 杨藏本很多文字都是脂本的文字,但是却经常被人涂抹,按照程本修改,此处也被他人把“有气性的人”划掉,改成了“老实人”,据此,杨藏本此回所据的底本文字就是“迎春是个有气性的人”。所以,我怀疑杨藏本或者抄漏了一个字或者原底本抄漏了一个字,本应该是“迎春是个没有气性的人”。 而“气性”“性气”在全书里出现好几次,是作者惯用的词语。这两个词语是一个意思,是“脾气”“性格”的意思。例如: 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哪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哪个顽。(《红楼梦》20回)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红楼梦》32回)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红楼梦》74回) 那玉钏儿先虽不喜,只管见宝玉一些性气没有,凭他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红楼梦》35回) 两个姑子笑推这丫头道:你这孩子好性气,那糊涂老嬷嬷们的话,你也不该来回才是。(《红楼梦》71回) 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红楼梦》79回) 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红楼梦》80回) 而书中迎春性格温软怯懦,正好符合“没有气性”这个性格特点,如果原文是这样的话: 宝钗自见他时,见他家业贫寒……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没有气性的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 就非常的通顺合理了。所以这八个版本的文字可能是这样演变的: 没有气性的人(最早的底本)→有气性的人(杨藏本)→有气的人(己本,庚本,列本)→有气之人(戚本)→有气的死人(梦本)→老实人(蒙本,程本) 【2022.08.17补充】 现存脂本和程本里面,凡是“气性”“性气”的地方,各个版本千差万别,凡是这个词语出现,就有混乱。 以下例子很长,嫌太长的可以先看总结:七个涉及“气性”“性气”的例子里,梦觉本(程甲本)往往和其他脂本不同,常擅自增加文字,或者改动顺序。有一个例子把“有气性”抄成了“有气”。 (以下7个例子的详细的文字和回数见上面的回答正文。这里为了方便阅读,只提取了短句和词语) (1)为什么说岫烟是个“有气的人”,最可能原句是“有气性的人”? 这里还有个一模一样的例子,“有气性”被抄成了“有气”。 如下面例子,“有气性”,在庚辰本里是“气”,在梦觉本,程甲本,列藏本是“有气”,杨藏本是“生气”,和岫烟是个“有气的人”的例子极为类似。 例子一。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 有气性 ,早一头碰死了!(蒙府本,戚序本)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 气 ,早一头碰死了!(庚辰本。旁添“有”字)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 有气 ,早一头碰死了!(梦觉本,程甲本) 探春冷笑道:我若 有气 ,早一头碰死了!(列藏本) 探春冷笑道:我要 生气 ,早一头碰死了!(杨藏本) (2)为什么说梦觉本“有气的死人”,这个“死”是极有可能乱加的? 梦觉本乱改增删甲戌本,己卯本等脂本,已是惯例,此处再列举它增删“气性”“性气”相关的例子如下。 下面这个例子里,有7个脂本抄作“是个没气性的”。而梦觉本则抄作“是没个性气的东西”,程甲本则抄作“是个没性气的东西”。此处梦觉本和其他7个脂本相比,把“是个”改成了“是没个”,额外增添了“东西”两个字。 大家可以读一读梦觉本的这句话:“你也是没个气性的东西”,怪不怪异,别不别扭!!! 例子二。 凤姐向贾环道:你也 是个没气性的。 (蒙,戚,己,庚,杨,列,舒) 凤姐向贾环道:你也 是没个性气的 东西。 (梦觉本) 凤姐向贾环道:你也 是个没性气的 东西。 (程甲本) 再看这个例子。7个脂本抄作“性气没有”,庚辰本抄作“性子没有”,而梦觉本和程甲本再次增加了一个“也”字,抄作“性气也没有”。 例子三。 只管见宝玉一些 性气 没有 (蒙,戚,己,杨,列,舒) 只管见宝玉一些 性气 也 没有 (梦觉本,程甲本) 只管见宝玉一些 性子 没有 (庚辰本) (3)每每遇到“气性”“性气”,总是和其他脂本不同的梦觉本(程甲本)! 例子四。 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 气性大 (蒙,戚,己,庚,杨,列,舒) 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 大气性 (梦觉本) 例子五。 你这孩子好 性气 (蒙、戚、庚、列) 你这孩子好 气性 (梦觉本) 你这姑娘好 气性大 (程甲本) 例子六。 盗跖的 性气 (戚,庚,蒙) 盗跖的 性气 (杨藏本,后改作“情性”) 盗跖的 心气 (列藏本) 盗跖的 情性 ( 梦觉本,程甲本) (4)唯一全部统一的一个例子。 例子七。 不发作牲气(庚辰本,“牲”后改作‘性’) 不发作性气(戚,蒙,列,梦,程) |
薛宝钗住得再久也是客人。一个客人,死赖着不走还对主人家姑娘评头论足,没有比这更粗鲁无礼的了。 就因她这到处点评的毛病,真是人憎狗嫌。贾母曾委婉规劝她“倒是不会说话的有不会的好处”;王熙凤一句“她是客人”啪啪打脸;探春直接撵人“亲戚再好也不必死赖着不走”。 也就只有林黛玉能体谅薛宝钗客居的苦衷,对她加以包容。她转脸就在滴翠亭污蔑黛玉行为不端庄、偷听墙角。就冲她这人品,贾宝玉性格上一独立必然厌恶她、抛弃她。 |
说薛宝钗很少讨厌别人就说明你不了解她。她其实就是藏而不露的人。 知道第27回“滴翠亭”事件吧,她在内心骂小红是“奸淫狗盗”之人,而表面上还不是满脸笑容?其实这样人才可怕,你根本不知道她真实想法!等知道了,那才是后悔晚了呢! 小红假如不是后来离了宝玉的怡红院,跟了凤姐,那么成为宝二奶奶以后的宝钗肯定先打发了她,信不信? 迎春的懦弱个性使得薛宝钗给了她这么个定评,满含蔑视吧?但是迎春照样会认为宝钗是个厚道人你信不信? |
我感觉有些人是真的不懂中国语言的通俗与贴切。有气的死人这个表达,和“二木头”有什么区别?形容李纨的那句,“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也和这个“有气的死人”差不多。不过是一个意思换个说法,这就看不明白了。一看见里面有个“死人”,哇,颅内高潮,又逮着薛宝钗的小尾巴了,好了不起!无聊。 |
有人说,薛宝钗没错,迎春就是有气的死人。 可孙绍祖向弱女子伸出魔爪的时候,恰恰是迎春站出来劝阻他,还不止一次。 |
![]() |
事后迎春被孙绍祖羞辱,骂她只不过是贾赦抵债的货,还威胁要打她。 迎春哭归哭,却从未顺从的说“那些丫鬟媳妇都不过是糊涂人,被大爷强奸了也不可惜,不过多赏他们几两银子,也就尽主仆情了”。 |
![]() |
反而迎春还趁回娘家时,向家里人揭发孙绍祖的恶行恶状,而不是替老公洗白白甚至反咬受害者一口,污蔑她们素日不正。 |
![]() |
咱就说,换了薛宝钗,在孙绍祖把丫鬟媳妇压在床上折磨,任由她们痛苦哭泣的时候,薛宝钗会说啥,做啥? 她不但不会拦,还会拿话术去压服被奸的丫鬟媳妇咧: 今儿不过爷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火,难道倒拿别人出火不成?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当受辱的丫鬟媳妇上吊自杀,薛宝钗只会高声念她的“糊涂人死不足惜”经。 而身为有气的大活人,薛宝钗口口声声说自己“只愁人人面前失于应候”,然而到了需要她应候的时候,她又在做什么呢? 迎春的金凤被乳母偷走,丫鬟绣橘和乳母儿媳争执,探春宝琴黛玉薛宝钗都在,我们先看看其他三个小女孩的行动。 探春坐下,便问:“才刚谁在这里说话?倒像拌嘴似的。” 探春笑道:“我才听见什么‘金凤’,又是什么‘没有钱只和我们奴才要’,谁和奴才要钱了?难道姐姐和奴才要钱了不成?难道姐姐不是和我们一样有月钱的,一样有用度不成?” 探春笑道:“你们所以糊涂。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求二奶奶,把方才的钱尚未散人的拿出些来赎取了就完了。比不得没闹出来,大家都藏着留脸面;如今既是没了脸,趁此时纵有十个罪,也只一人受罚,没有砍两颗头的理。你依我,竟是和二奶奶说去。在这里大声小气,如何使得。” 谁知探春早使个眼色与待书出去(请平儿)了 忽见平儿进来,宝琴拍手笑说道:“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 黛玉笑道:“这倒不是道家玄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妙策也。” 直到这里,探春的文字最多,问情况,主持公道,提供解决方案,搬救兵。 宝琴黛玉赞美探春,为探春壮声威。 薛宝钗一个字都没有,化身有气的死人 |
![]() |
接下来才是她的行动: 宝钗便使眼色与二人,令其不可,遂以别话岔开。 翻译:黛玉宝琴,你们两个别掺合!让探春去处理! ……所以薛宝钗忘记了她自己在婆子们面前那篇声情并茂的演说了吗? |
![]() |
说好的“妹妹们小,姨娘派我照看,我就是个街坊邻居也得帮帮忙”呢呢呢?? |
![]() |
随后关于薛宝钗的文字,就是快到结尾,她和迎春沉浸式阅读“感应篇”故事,对探春平儿辛苦与刁蛮婆子battle一无所知了…… |
![]() |
我一直以为,能腹诽别人某个缺点的,那他自己必然在那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 薛宝钗能diss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那么她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必然是一流的。 结果,薛宝钗自己活成了她讨厌的样子。 面对丑恶凶残的势力,迎春倒比薛宝钗有骨气得多得多。 就算是螳臂当车,迎春也勇敢的去做了。 薛宝钗却俯首帖耳,为虎作伥。 这份与生俱来的正气,薛宝钗根本不具备。 她是个没(骨)气的活人罢了! |
也不知道为啥,不爱说话的人就会被群体孤立,她明明什么都没干,群体却爱在背后说她坏话。 现实中我就是这样,我只是不爱说话而已,又没伤害过谁,为啥别人还要在背后哔哔我呢? 迎春也是,明明什么酸话、拐话都没说过。不像那些,强势的、尖酸的、懂王的、还有爱占姐妹小便宜的。 她限韵的时候,鲜活灵动的模样哪里像个死人呢? 但是,李纨完全忽视迎春,诗社刚办一次就抢了迎春的活,薛宝钗回去直接把迎春的职位废了,芦雪广联诗前贾宝玉带头孤立迎春“二姐姐又不会作诗喊她干嘛?” 看完迎春的处境我悟了,世间就像个戏台,别人最恨你不唱。 不说了,给领导倒茶去了。 |
版本不同,别让宝钗背锅!迎春有气的死人不是曹公原笔!滴翠亭诬陷黛玉不是曹公原笔!金钏糊涂人死不可惜不是曹公原笔!探春利欲熏心不是曹公原笔!凤丫头再巧巧不过老太太,凤丫头没心没计,凤丫头不识字,贾宝玉不中用,惜春只不过会画点写意,PUA平儿,嘲笑香菱得陇望蜀,。。当然 还有薛宝钗给贾宝玉解扣子看金锁,撸袖子露膀子看手链啥的,都不是曹公原笔! 都是版本的错啦,其实薛宝钗只有七个字的情节:山中高士晶莹雪 其他都不存在 |
第一,薛宝钗没说错。邢岫烟跟着迎春住,能够下雪天自己穿着避雪大氅,看着邢岫烟穿单衣出门,这不就是个死人?这跟你在家看电视家里厨房水龙头一直没关,流了一天水,你妈回家骂你是个死人一个道理。 第二,薛宝钗不应该说贾迎春,因为她自己就是顶替的贾迎春的生态位。正是因为贾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薛宝钗才能在贾府当"姐姐",不然压根没她发挥空间。 |
宝钗不能算骂她吧,只能算吐槽,吐槽和骂是不一样的,前者不带感情后者带感情,而且这段是内心戏没有说出来。 有气的死人,懦弱任人摆布,这种话只能算尖利,但不能算恶。 我多少能理解迎春,之前也有过迎春的处境,所以我觉得这句形容很贴切。 |
对迎春这是客观的描述。 我更稀奇王熙凤怎么得罪宝钗了。提到她都是没来由贬低的说法。 不大通,没眼色,巧不过老太太。 明明是合府主子都喜爱的机灵能干的小媳妇,所有的缺点都让宝钗挑出来了。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减弱版本而已。 薛宝钗是能经得起打击,受得住磨难,有能力有手段有心性的人,所以某种程度上,可能最苦手最没办法的就是面对迎春这类人。 因为迎春是逆来顺受,沉默软弱的性情,根本没办法帮她,也根本看不到她转好的未来。 像黛玉,跟她讲小黄书的道理,她立刻知道好意。 像邢岫烟,暗中接济,为她出主意,最起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像湘云,听她吐露心声,好歹也是宽慰了她,并且某些时候能做点事帮衬帮衬。 像探春,出主意帮衬做事,更是相互认可,相辅相成。 然后迎春呢?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连自己受委屈受苛待,她也没啥感觉,没啥反应…… 薛宝钗看着迎春,可能也有点天壤王郎的感觉吧……甚至可能凤姐黛玉看迎春都有点这样的感觉。 |
我记得那一段是薛宝钗的心理活动。所以题目应该用“想”或者“在心里认为”代替“说”。 “想”和“说”是有区别的,比如我看小明背一个破书包,在心里想小明真穷,这是人内传播; 我看小明背一个破书包,对小明说“你真穷”,或者对小红说“小明真穷”,这是人际传播。 薛宝钗她比较圆滑,顶多在心里想想,不会直接说这种得罪人的话。 “有气的死人”是难听的比喻,形容贾迎春懦弱不会反抗和无用。死人什么事都干不了。如果很难理解,可以想想下人们给贾迎春起的诨名——针扎一下都不会(忘了,好像是叫一声)的二木头。 “有气的死人”这一比喻反映了志在“上青云”的薛宝钗对贾迎春懦弱无能的生活状态的极度不认可不赞同甚至瞧不起的心理。倒谈不上对贾迎春这个人厌恶。 不认可和厌恶有区别。厌恶是一种情绪。不认可是一种态度。比如说,我回老家看到选房亲戚某某娣结婚后当家庭主妇生了三个女儿还非要生一个儿子,于是我在心里慨叹“可真是个生育机器啊”,表达了我对某某娣的不认可和瞧不起。但某某娣为人本分老实,没有给我招惹我,所以我不讨厌她。 简单来说,厌恶比不认可有更多的情绪色彩。 薛宝钗或许更欣赏贾探春那样“但凡自己不是女的,定要出去闯出一番事业”的性格。 |
紫鹃到底哪里招惹林黛玉了?林黛玉盼着紫鹃死是不是太无情了点? |
迎春的名字有美好的寓意,但还是等不到春天的到来 迎春花又名迎春、小黄花等,常在每年的2-4月开花,由于是花卉品种中开花最早的品种,当迎春花开放后,就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了,故此得名。迎春花虽然比较不起眼,但是和梅花,水仙及山茶花并称为“雪中四友”,被人们所喜爱。迎春花也叫报春花,它开花就是春天来了。 把迎春两个字的含义和贾府的二姑娘的性格相比较没有丝毫的联系,迎春花之所以可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是它顽强的抵抗住了寒冬的严酷,而第一个在春天的气息最早的到来的时刻朝着春天的阳光张开自己的笑脸,而贾府的迎春姑娘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特性,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顽强。 而宝钗对迎春应该是从心底里就看不起的, 因为和她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不相符合,但是宝钗好像没有注意到迎春和她是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出生背景的,。迎春其实和探春是完全一样的出生也是庶出,邢夫人就说过迎春,你妈妈比赵姨娘强很多,你就应该比探春强,怎么反倒不如探春, 只要看看迎春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就可以知道迎春很软弱的性格和对什么事情都几乎达到了一个麻木不仁的地步的原因了,她感觉到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甚至都到了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都可以静静的看书,如果是达到了一个高僧看破红尘一切随缘还情有可原。但迎春不是, 迎春和宝钗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阅历,所以性格才会不一样 迎春是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无能为力,什么人承担什么责任我也无能为力,什么事有什么后果我都无能为力,表面上看是一种达到了很高深的境界无为,实际上是表现了她的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些事情,我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出身这个可以情有可原,我没有能力和探春一样的去迎接命运的挑战这样的思维就是错误的, 因为从小到大都养成了无能的惯性思维,我就是一颗小小草,而且是一个没有母爱的孩子,邢夫人不可能给她母爱,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父爱,那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只知道对小妾感兴趣的爹根本就没有给她过爱,甚至可能对有点小妾他还热心得多,红楼梦里的迎春没有和贾赦有任何的交流, 而宝钗的家庭就温暖得多了比起好多的小姐姐来都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宝钗的家庭比湘云,黛玉,妙玉都好吧,有个疼爱自己的爸爸尽管不在了,还有个疼爱自己的妈妈,让黛玉看到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就羡慕嫉妒得流泪,这难道不是湘云,妙玉都羡慕的世界上最温馨的时刻吗? 所以宝钗的性格起码来说不是像迎春那样被扭曲和变形,宝钗还有个也很疼爱自己的哥哥,尽管薛蟠在外面是一匹野马和地痞没什么区别的人,看到薛蟠为保护宝钗不在人多的地方被人胡来他是精心和尽心的去给宝钗当保镖,把妹妹气哭了第二天又给妹妹道歉,外出也想着给妹妹买东西, 所以宝钗的成长是在一个温暖得不能再温暖的家庭环境里幸福的长大的,所以宝钗的脸上会常常表露出一张天使般的笑容是有原因的,可以说宝钗长这么大是在精神和物质双双都处在很高级别的层次中长大的,宝钗未婚前都是幸福,甜蜜,快乐用再多的美好的词语来形容都不过分, 一个人常用的脸部表情就基本是他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常常表露出来的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到他大致的阅历,看到妙玉的稳重和深沉可以感觉得到她身世的很多大变故,看到黛玉很爱流泪就可以读出她很多的忧伤,尽管她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苟言笑的,也充满了和王熙凤一样的幽默和喜剧小品的天赋,在看王熙凤的表情, 整个就是一个欢天喜地,趾高气扬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在王熙凤的脸上你很少看到什么阴天,都是艳阳天,都是晴空万里,都是万里无云,看看宝玉的表情就是一个在温室中长大的糖娃娃,在看看迎春的表情都是一湖死水没有丝毫涟漪,用死水微澜来形容都可以,微澜也都是王熙凤,黛玉激活的。但也有一种宁静的美。 所以宝钗用她自己对世间的认知来看迎春实在让她感觉的迎春和死了人没有什么区别,也就只能是能够还可以出气的行尸走肉,宝钗的这种情绪的表露是对迎春的品行的可气,也许还有可恨,当然宝钗和迎春没有什么利害冲突恨也是一种没有恶意的感觉迎春太不争气的气话, 而聪明的宝钗就没有想想迎春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和探春一样的人物的根本所在,就连宝玉都没有细想想为什么他不爱读书,为什么就不喜欢仕途前程和功名,当她知道了迎春和宝玉为什么是这样的就可以找到一个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就不应该只是对迎春的很重的气话和对宝玉喋喋不休的劝学,所以感觉绝顶聪明的宝钗有时候也会被表面的现象来控制自己的言行,可能和睿智还差了些,也只能说是聪明过人,但并不是能很好的对迎春和宝玉以及很多人的深入去理解他们,这也是宝钗还不非常成熟的一面, 其实迎春的性格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贤妻良母型的性格 只是她有一个没有任何人给她温暖的家,爸爸和后妈给不了她关爱,哥哥贾琏也没有给与她有什么关切,嫂嫂王熙凤也没有对她有什么很周倒的照应,也就只有在姊妹们中间能够有些快乐,迎春的性格还是很多人都喜欢和她玩的 比如连心术和他妈妈赵姨娘差不多坏的贾环都要找迎春玩,为什么贾环要和迎春玩,在迎春这里有一种安全感,而且迎春不会歧视她,和他是平起平坐的公子和小姐的身份,迎春就是对任何人都没有敌意和看不起,这就是迎春的心地善良。在迎春这里贾环就是和迎春吵起来也不会想到自己不是太太生的深感自卑,因为迎春不会那样看他, 宝玉也很喜欢和迎春玩,看到这个二姐姐嫁出去遭到的虐待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所以说迎春的性格严格来讲也不是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人的性格是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危害大家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假如我们试想下下, 迎春嫁给的不是孙绍祖这样的无赖而是宝玉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家庭是不是就是一个典型的祥和之家,迎春的处处谦让和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心态是不是家庭和睦的一大良性因素,所以我们根本就不能说迎春的悲剧是迎春的性格造成的,这么一只小绵羊性格有什么不好,与世无争有什么不好。 迎春的悲剧不是她性格造成的,罪魁祸首就是她可恶的父亲 迎春的悲剧主要的黑手就是他爸爸,不给自己亲生女儿以父爱也就算了,还要加害自己的女儿,送自己的女儿入虎口这是我最最痛恨贾赦的地方,比你收一千个小妾还可恨,只有你养的起,身体吃得消你收一万个小妾那个社会制度都是允许的,但变卖自己的女儿是个十恶不赦的犯罪, 迎春的悲剧最最主要的推手就是迎春的亲爹,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迎春的性格有她的不足但并没有伤害到谁,就是一个温文儒雅,温温如玉的女孩子,这个的性格何错之有,因为她身边没有什么人可以做她的依靠,她只能麻烦事情越少越好,她弱弱的肩膀扛不起探春和王熙凤能够扛起的挫折和折腾。 所以我认为宝钗对迎春的谈吐一点姊妹之情都没有更像是在吐痰,你可以对丫鬟们的命运无视因为那个社会丫鬟和下人的地位就是说晴雯的词语身为下贱,是地位和身份的下贱,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你说贱不贱,就算晴雯这么美丽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也最多能卖上三十左右的银子你说贱是不贱。 但是宝钗你对一个小姐姐就这么忍心说出如此有点点朝恶毒靠近的词语实在是不应该,从这点看出宝钗的爱心不多,甚至很缺乏,不会同情弱者,对迎春不是伸出援手而是和我们现在很多网上的喷青一样一喷为快。连宝玉都为自己的二姐姐遭到不不幸的时候都流下了同情和伤心的泪, 宝钗那样说迎春是没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表现 而宝钗对迎春一点宽慰的话都说不出来,迎春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出气的活死人吗?迎春喜欢看书,而且有高超的棋艺,就说明迎春的想象思维很严谨,而且迎春对司琪说我们早晚都是要散的也说明迎春看到了大家终有一散的未来的预知,可以说迎春也是一个可以做为可靠的朋友的, 她至少不会像宝钗转嫁突发的祸事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吧,就我而言我更愿意让迎春进我的朋友圈而不是宝钗,因为宝钗你总是要用一些心思来防着她,迎春就不会,我甚至更喜欢王熙凤进我的朋友圈,就算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也不会嫁祸自己的兄弟姊妹,而且还那么的阳光灿烂。 好了我今天为迎春打了一个抱不平,我不认为迎春的性格有什么缺陷,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对社会对家庭对姊妹都是一个谦谦君子般的受人喜欢的性格,她的悲剧只能怪罪于她那可恶的父亲,甚至可以怪罪于曹雪芹给了她如此温润的性格有添加一个十恶不赦的父亲, 迎春值得我们大家喜欢,同情,善待,敬为朋友,如果迎春还在我想找她教我学下棋,成为她的高徒。迎春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谢谢大家。 |
这不是狠咒,而是痛骂——虽然是心里悄悄骂的。 为什么要骂迎春? 因为迎春欺负了人家的弟媳妇了。 其实从时间来说,宝钗骂迎春是“有气的死人”在前,岫烟与薛蝌订婚在后。不过薛蝌和岫烟是一路来的,而宝钗呢,又喜欢岫烟,又可怜她,暗中周济了不少。 岫烟从入住大观园开始,就被王熙凤安排到迎春屋里去住。迎春自己倒不会欺负表妹。是的,“不会”,不管她想不想,她根本“不会”欺负人。可是她的那些丫鬟婆子,连迎春的分例都敢侵占,连迎春的首饰都敢“借”走,又怎么可能善待这个穷亲戚? |
![]() |
这也就算了。岫烟本来有个“左性”的姑姑,看在她的面子上,连王熙凤都不敢招惹岫烟,只想着摆脱责任,“与自己无关”(后来王熙凤对岫烟不错,可那是“后来”了)。 如果邢夫人维护岫烟一点儿,丫鬟婆子也不敢对她放肆。 可是邢夫人呢?不仅不维护,还要敲诈:王熙凤分派给岫烟的月例银子二两,邢夫人命她省出一两来送给父母。 不够用怎么办?用迎春的。 这几乎是等于直接挑动丫鬟婆子和岫烟的矛盾了。 |
![]() |
邢夫人再不好,毕竟“山高皇帝远”,迎春才是“近水楼台”。 如果迎春能维护岫烟,丫鬟婆子再胆大,也得考虑考虑。毕竟,“三日五日”就得请丫鬟婆子吃酒吃点心,是不可能避开迎春的。迎春不加制止,就相当于半个帮凶了。 奴才不好,主子“打嘴”,自古至今是一样的道理。 迎春身为主子小姐,却不能管制奴才,反而半推半就,骂她“有气的死人”已经是轻的了,应该是骂她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才对。 |
![]() |
如果真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宝钗也就不说了。 就像薛蟠如此不争气,宝钗却只是一句“有个哥哥,你也知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肯骂迎春,还是有三分同情的。接下来一句“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不正是流露出同情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能才是宝钗心情的最准确表述。 |
迎春就是个没气的死人,你看看文章就能看出来,她毫无主见懦弱无能,和个娃娃没有任何区别。所有人对她的评价大概都是这样子吧,没有用的二小姐啥的。 而且宝钗是在心里想,没说出来,因为人家有教养。但是如果你要是要求她连想都不能想,那就过分了。 |
你不服吗 来 我知乎几千万钗粉给您洗 |
林黛玉也看不惯啊,“虎狼屯于阶陛商谈因果”就是林黛玉形容她的 贾迎春这种性格的人谁看谁都要血压高,主子被奴才骑在头上还不敢说,呵~~ 网文主角最大的毒点就是优柔寡断,做不到杀伐果断基本就是五星分期了 |
实话实说,如实表述, 有问题么? 就因为她是薛宝钗,所以连呼吸都是错?! |
宝钗只是对迎春客观的评价,虽说这评价刻薄了一点,但也不失为切中要害的评价。 其实我等凡人谁不在背后褒贬他人呢? 迎春虽然可怜,但是她那懦弱的性格,真的让人看了来气啊,太不中用了,丫头婆子都治不住,自己受欺负还罢了,亲戚来了也跟着受欺负。你说让你碰到这么个姐妹你不吐槽几句啊?你就说,你忍得住不?宝钗也没当面说,甚至没有私下里跟别人说,不过是心里吐槽几句,这都不行啊? 宝姐姐有这番举动,说明她也是在常情常理中生活的人,她是凡人,不是圣人,是活人,不是死人,这是她真实的一面,热气腾腾的一面。 宝姐姐这个人物塑造得特别神秘、微妙,她身上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反而是人物的魅力所在。 有些喜欢宝姐姐的人,愿意把她捧上神坛,硬要去把这么一件事搞得好像宝姐姐没做过,或者人家没那个意思,或者人家一点缺点都不可以有一样。拜托,宝钗就算说了迎春几句不好听的(还是在心里说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啊,这都接受不了? 我觉得真的没必要。喜欢就喜欢她本来的真实的她,而不是喜欢硬把她凹成你完美的定义。 |
女娲娘娘:说你是死人,你就是死人。蒸馍,你不扶器? |
迎春性格懦弱,不想和任何人起冲突,不敢违背老爷太太没啥,连奴仆都不敢管束。 发现奶妈偷了她的首饰都不吱声,连丫鬟要帮她出头还和稀泥算了。连自己的小小利益都放弃,最后不窝囊死才怪。 宝钗多聪明的人啊,哪能看不到呢,也算姐妹一场,冲口而出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吧。 |
宝钗虑及:“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第五十七回) 兴儿说道:“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第六十五回) 所谓“有气的死人”虽然不甚中听,但确属精准的描述,参照兴儿用来作类比的“木头”,也是失去生命的植物遗体,而“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者岂非正是“有气的死人”?两种说法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相互定义,展现出迎春超乎寻常的性格特征。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 |
话糙理不糙,“有气的死人”对于迎春真的是很贴切的评价。 再说,这话也不是薛宝钗说出来的,顶多是暗中评价而已。其实读原文,这段话,更像是曹公自己对迎春的评价。 ......宝钗自见她时,见他家业贫寒,二则别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独她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她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照管到她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她又不与人张口。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耳。如今却出人意料之外奇缘,作成这门亲事。岫烟心中先取中宝钗,然后方取薛蝌。有时,岫烟仍与宝钗闲话,宝钗仍以姊妹相呼。 最后再次提醒:《红楼梦》不是小家子气的宅斗文!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怎么看待传统中国英雄叙事困境:高大全伟光 |
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 |
玄幻小说最大缺点在哪? |
为什么仅经历明清两朝,云南就恢复成了汉地 |
有什么震惊了你的名言? |
最近有点无聊,哪部连续熬夜看完的白月光故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歪打正着的事件? |
你们看过最野的野史是什么? |
古代庶女的一生是怎样的? |
陈寅恪什么水平?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